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侦查对策

时间:2022-02-02 05:20:36

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侦查对策

摘 要: 近年来网络购物以其便捷性和廉价性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网络销售已发展成为商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同时大量的犯罪分子利用网络从事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行为。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网络销售的模式、近年来网络销售伪劣商品所呈现的特点,提出公安机关侦查网络销售伪劣商品案件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 伪劣商品 侦查对策

一、网络销售概述

网络销售(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就是以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及各种商务活动。威柏认为网络营销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网络为导向,为实现企业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企业活动。网络交易通常是一种“先交钱后拿货”的购物方式。对客户而言,其方便之处在于使得顾客可以像在真实的超级市场一样推着购物车挑选商品,并最后在付款台结账,购得的商品会直接投递到自己家里,而难以放心的是在商品到达手中之前并不能确认自己手中究竟是什么。

网络销售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时空的突破性。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特征,因此使得脱离时空限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企业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进行营销。只要有网络和电脑顾客就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上网购物,商家可以在任何时候接受订单,订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交易成本的节省性。交易成本的节省体现在企业和客户两个方面。对企业来说,尽管企业上网需要一定的投资,但与其他销售渠道相比,交易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其交易成本的降低主要包括实体店面租赁、装修费用、通信费用、促销成本和采购成本降低了。对于客户来说,因为商家运营成本降低了,商品的价格必然较低,交易价格也会随之降低。而且顾客可将同类甚至同一个商品进行比较筛选,选出价格最低最满意的商品,可以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多支付的额外费用的弊端。

3.交易的互动性。互联网上的促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促销,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并通过信息提供和交互式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网络是一个主动式信息传输渠道,与商场传统销售方式比较,商场可在网络上主动商场信息,主动发出电子邮件的广告宣传,顾客在家中发出问讯或购买信息而实现双向互动完成商场销售交易。

4.交易的特殊性。交易的特殊性包括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的特殊性。从交易主体来看,随着网民的增加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是网上购物者的主体依然是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的顾客群体:年轻、比较富裕、比较有知识的人;个性化明显、需求广泛的人,知识广博、擅长理智分析和理性化选择的人,求新颖、求方便、惜时如金的人。从销售对象的特征性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

二、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特点

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就是站内经营者利用平台经营者提供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传统的实体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利用技术手段,引诱消费者交易。首先是低价或名牌诱惑。由于电子数据信息的易篡改性,经营者常通过亏本甩卖节日促销名牌产品、夸大商品质量、先涨价后打折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关注,再使用虚报团购人数,营造“秒杀”购物紧张气氛等手段引诱消费者购买。名牌产品以市场价的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出现,这时就可能涉嫌销售伪劣商品,因为知名品牌产品除了二手货或次品货外,正规渠道进货的名牌是不可能和市场价相差那么远的。其次是高额奖品、包邮相诱惑。有些不法网站、网页,往往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低价包邮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伪劣产品。再次是通过“好评”相诱惑。经营者常常串通自己人购买自己的产品然后给出好评、正品的评价诱使其他消费者跟随购买伪劣商品。

2.犯罪活动隐蔽性强。一般来说,从事网络经营活动的经营者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店铺。现实中的商品我们都可以真切地看到甚至摸到,可是网上提供的仅仅是几张图片和不太多的描述,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限制。网络经营者在销售活动开始之前,一般不向工商机关申请登记;在销售商品活动中,不向消费者出具销售发票。其经营行为较为隐蔽,消费者如果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就很难得到赔偿。从调查取证角度看,收集网络销售伪劣活动的线索较难。经营者利用一些综合性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易,相关数据及网络交易信息更新速度很快,并且很容易被修改甚至删除。这就给执法人员的调查取证工作造成很多困难。

3.犯罪量大、涉及的商品广、案值低。网上销售伪劣商品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从一般的日用百货、药品、化妆品到工农业生产资料,从内销到外贸,从一般品牌到驰名商标,伪劣商品在网络上无处不在。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在专项行动中共查处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重点案件628起,涉案金额近8亿元,关闭违法网站及网店829个,抓捕犯罪嫌疑人436人。其中服装、手机、手表、图书、音像制品、保健品、药品、母婴用品和化妆品等成为重点侵权领域。

4.呈现出跨地域、组织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特点。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往往从甲地购得假冒注册商标标识,在乙地隐蔽地点组织造假、拼装、包装,然后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设网店或自己开设网站,寻求买主,通过物流公司送货,从而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经营。例如2010年5月间,犯罪嫌疑人张某伙同林某、黄某在互联网上开设了一个“阿里巴巴”网站,主要经营出售假冒某注册商标的酒和洗衣粉等产品,并从广东等地购得假冒注册商标标识后,在一民宅内开设制假窝点,采取制造假酒、拼装等手段,包装后通过网络联系买主,而后经物流转运到湖北、浙江等地,从中非法牟利。

三、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侦查方法

1.询问证人和被害人。网络销售伪劣商品案件的来源大部分都是由知情人的举报和受害者的控告。因此对于知情人和受害人要详细询问销售伪劣商品网站的名称、网店的名称及信誉度,对于受害人还要询问交易的时间、货到的时间、快递公司的名称,使用商品的时间、方法,是否还有剩余部分,是否有消费凭证或发票,如果造成人身伤害的还要询问受害人的身体状况等。

2.从第三方交易平台或物流领域入手获取线索,溯根寻源,查找犯罪嫌疑人和作案窝点。商务部《电子商务模式规范》规定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向平台经营者提出申请,提交身份证明文件或营业执照、经营地址及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据此,侦查员可以在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经营者处查找出销售伪劣商品商家的营业执照、经营地址及联系方式。再通过查找交易记录,找出具体的发货地址和发货人,由哪家快递公司通过什么方式送的货,回溯源头,查找出隐蔽在网络另一端的犯罪窝点。而且网络交易大都通过网上银行交易,通过资金的流向,可以查找出嫌疑人的落脚点。

3.通过查找交易记录,确定销售金额。刑法140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销售额在5万元以上。第三方平台保存交易信息时间自发生之日起不少于两年。侦查员应根据第三方平台保存的销售笔数、销售价格来确定嫌疑人的销售额是否达到了立案标准。

4.及时作出鉴定。认定伪劣商品,必须有法定检验部门的检验报告或鉴定结论,只有在有关卫生、药品、质量监督等部门对商品进行检测、鉴定后,才能在法律上确认查获的商品是否为伪劣商品,才能定罪量刑。涉及人身伤害的,还应对受害人的伤害的具体程度做出鉴定。

5.查封、搜查、扣押、冻结。一旦发现销售伪劣商品的网店就应立即查封。对其办公场所、住所、地下窝点、交易场所应立即搜查,搜查中要注意封存账簿及凭证。对可疑的伪劣商品予以扣押,对制假原材料、设备、库存商品予以查封;对网络销售伪劣产品的账户予以冻结,以防嫌疑人转移、挪用、挥霍。

6.讯问犯罪嫌疑人。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又可以是单位,如果是单位犯罪就要讯问其负责人、经手人和参与人。主要讯问以下问题:销售伪劣商品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名称、经营期限、伪劣商品名称、来源、交易数额、违法所得、主观故意等。

参考文献:

[1]胡安福.经济犯罪侦查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吴璋.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2010,(11).

[3]李琴.经济犯罪侦查实物[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解读关系是探究记叙类作品意蕴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好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