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2-01 12:29:48

浅谈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 学习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59-01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011版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针对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教师该从何下手,以便更好地发挥良好习惯的力量?又该从何下手,纠正学生已有的不良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这两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培养良好的上课纪律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虽然经过了三年学前教育,但面对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转变,他们还是不习惯的。我还记得第一节课的情景,要上课了,但还有好几名学生在教室外面,一看见我来了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和你一起进教室。”我就这样被这几个小家伙簇拥着进了教室。里面的学生看到老师来了,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有玩玩具的,有跟同桌说话的,有不回座位的,还有吃东西的。当时我感觉犹如进入自由交流课的现场。

所以我对孩子的第一项习惯培养计划就是结合多媒体视频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纪律,让他们明白什么是上课,上课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为了不至于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课堂反感,我采用多媒体辅助讲解。首先,播放一段在校学生的一日常规视频,通过边播放边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哪些行为可取,哪些行为不可取的问题引导方式,让学生明白预备铃的作用,知道上课前需要准备好哪些学习用品。接着,让学生了解,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不可以随意说话,有事需举手报告。大部分学生在观看中能把自己看到的马上运用上来,在坐姿、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了改进,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求。

如果认为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就成功了,那就错了,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年级小学生的即时记忆力非常好,但忘得也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课纪律,形成正确的听课习惯,班主任还需要与其他科任老师一起从行动方面进行引导。我在第一周发动了所有科任教师的力量,每一节课都检查学生的坐姿、交流的能力、听课时的态度等,做到节节坚持,日日重复,经过前三周的指出、纠正、再指出、再纠正……学生基本的上课习惯就形成了。

二、家校合作,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很重要,因而我的第二项习惯培养计划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业习惯包括书写、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在作业的书写上,我们让学生观察作业本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本,注意看格子,观察字的结构,把字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练习本,让学生注意间隔距离,把数字写好。从书写格式开始,一样一样地详细说清。由于习惯不是一说就可以形成的,因此前两个星期的作业形式大同小异,重在书写习惯、独立完成习惯和及时更正习惯的培养。

向40分钟要成效,我们老师帮助学生做到了,那离开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又如何坚持呢?这时,孩子家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许多孩子都会参加各种辅导班、才艺培训班,部分家长认为小学知识不重要,有些家长甚至提出不布置家庭作业。我个人认为,这对今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培养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一年级学生对于每天布置少于30分钟的非书面作业这样的任务都无法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习惯培养上会困难许多。为了更好地实施第二项习惯培养计划,我与相关科任教师联合,分批分量布置总时间为15分钟左右的亲子学习活动,如在学习《山村》后布置家长周末带孩子到户外秋游,学习《比高矮》后布置家长和孩子一起找物品比一比高矮等;并把预习这一重要习惯的养成贯穿在家庭作业里,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学会预习。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充分利用家长会和校信通、QQ群等网络设备与家长即时交流。

三、注重细节,坚持才能获得胜利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尤其在前21天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里,我们教师和家长都花上比后一个月多一倍甚至更多的时间,而三周的辛苦换来了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时孩子们都觉得我们老师太唠叨,家长太嗦了。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监督下,第二个学期,孩子们有了优秀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坚持的胜利。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反思质疑的习惯作了铺垫,相信只要我们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多点努力和耐心,学生一定会水到渠成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责编 秦越霞)

上一篇:基于教学诊断的化学命题探究 下一篇:对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