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情感

时间:2022-01-29 10:48:45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情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了落实《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接受人文熏陶、获得自我实现和发展的过程,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发展学生情感

民主和谐的氛围可以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使其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去组织引导,而是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测、去想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的,再让学生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这节课很成功。原因很简单,我能尊重学生的猜测和想象,接纳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不让学生有差异感,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情感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过: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是一个集体成员情感走向的引导者,他必须具有良好的情感能力和培养情境的技巧。如教学《直角的认识》一课,导入时不妨夸张一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最漂亮的角(直角),想不想先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如教学“10以内加减法”,设计成“小白兔背萝卜,一路走一路丢,8个萝卜剩5个,大家算算丢几个?”教师利用语言来营造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情绪,去主动学习。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教材中所提供的信息是静态的,教师应善于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设计激发学生情感的动态形式。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开始,设问:6个苹果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人分几个?(3个)2个苹果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人分几个?(1个)1个苹果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人分多少?(部分学生会说:一半)1个苹果平均分给3名同学,4名同学呢?在步步追问中,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伴随学生的情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由此探索“几分之一”自然情绪高涨。

又如:“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的教学,在学生掌握新知以后,设计一道练习题:按要求在9后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填好后的数符合以下要求: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能同时被2和3整除;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被2、3、5整除。

教学中我喜欢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出示层层推进的问题。练习中,层次逐步提高,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的情境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生都想试一试,自始至终主动热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在合作中获得成功,发展学生情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教学《步测》时,我让学生亲自测量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这有助于学生积累经验、掌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中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时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从而使好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能去帮助领悟能力较弱的同学,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帮助别人的乐趣。在课始,我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际测量,现在老师考你们一个问题,要求这间长方形的教室的面积,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用尺量)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我说还可以用你的身体的一部分“脚”来进行测量。学生都很惊奇,脸上都露出探究的神态。接着我让学生围绕所出示的问题进行自学、讨论、交流。掌握了步测的方法后,让学生走一走,记一记,算一算自己的步长,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在亲自动手测量后让学生交流各自体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意识到:合作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要学会与人合作,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让更多的学生有感受成功的机会。

如设计“购物问题”。小红去春游准备了20元钱,商店了面包每只1元、可乐每罐2元、苹果每千克4元。你能帮助她一下,小红可以买什么?可以买多少?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思考得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学生甲:把20元钱要全部用完,多余的分给其他的同学;学生乙:只买两只面包,自己可以准备水壶;学生丙:不买苹果,野外吃苹果不方便……可见人人都是设计者,人人都是成功者。又如设计这样的题目:学校有一块正方形花圃,计划用花圃的二分之一种花,二分之一种草,你认为怎样安排比较美观?这些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解决,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长期生活在充满积极情感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实施和培养,良好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动力,情感培养的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过程中,把学生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出来。正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体育活动中挫折心理的转化与矫正 下一篇:心结民族情 情系中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