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管窥

时间:2022-01-28 04:06:59

英国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管窥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研究学者艾沃•古德森(Ivor Goodson)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曾写道:“在教育事业已知或者未知的领域里,教师都以一种很模糊的形象出现。通过对教师社会地位的大规模调查研究与历史分析,发现理解教师教学实践最关键的概念是教师所应该具有的种种‘角色规范’。”[1]

一、在教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不仅英国的教师研究如此,全球范围内的教师研究几乎都有类似的问题,即在有关教师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只是教师应该如何教,而非实际上在如何教。我们不否认这种教师应该如何教的“角色规范”研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但从实践层面来看,这种研究对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指导意义有限。除了教师应然的“角色规范”的思辨研究以外,还有少量通过实证调查和定量分析的研究,这类研究相对于思辨研究而言更贴近实际,却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预设概念的局限性

教师已经被研究者预设的概念给界定了,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往往都是研究者所期望得到的信息,许多对教师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在研究者看来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另外,由于概念的界定,丰富的现实世界也被弄得支离破碎,这就导致研究者通过调查只是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部分信息,而非教师完整的生活与工作信息。

2.调查数据的抽象性

大部分实证调查的最后结果往往只是一些抽象的数据,研究者通常所做的分析集中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以及不同情况占总体的百分比分析,等等,而具有鲜活生命的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生活中的信息通过定量的研究很少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来。

2010年下半年,笔者有幸到英国学习,其间租住在当地的一位教师家中,房东的朋友也大多为教师,因此对英国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些直接的接触和真切的感受。另外,笔者在英国的导师艾沃•古德森教授所做的课题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欧洲与英国的教师工作与生活上。以此为基础,笔者准备抒写英国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之状况。

二、英国大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1.英国的大学教师并未享受太高的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1年进行的一项社会声望的调查中发现,大学教师的社会声望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和国家高级干部一起高居第一。[2]可见,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大学教师无疑是声望很高的成功人士。与此相反,英国的大学教师并未享受太高的社会声望,并且很多大学教师由于痴迷与研究学问而被学术界以外的人称为“nuts”(书呆子)。

2.英国大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并不是很高

英国大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并不是很高。英国大学教师的平均工资(科研经费、稿费和版权收入除外)普遍低于中学教师的平均工资,而中学教师的工资和一般稍微带点技术性的职业(例如,厨师、卡车司机等)也差不多。当然,在英国这样的高税收、高福利国家,除了金融业从业人员以外,剩下的职业不管大家税前收入是多少,税后也都差不多。

3.英国的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前景有限

英国的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前景有限。英国大学采取教席制,一般来说,教授职位和数量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老教授不退休,讲师就几乎没有机会晋升为教授。即便是学术影响誉满全球的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当时,他在剑桥大学也只是个讲师。后来,他去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碰巧有老教授退休,才有幸取得教授的职称。

4.英国有着非常严格的著作出版和论文评阅制度

在中国,对于大学教师而言,高质量学术论著的发表是其职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但英国一直有着非常严格的著作出版和论文评阅制度,学术成果的出版和发表是非常困难的,许多人的论著等到去世才有机会出版。许多研究生苦读五六年也没有机会在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自己的研究论文,一般只能在学术会议上宣读几篇。

5.自得其乐的英国大学教师

虽然,英国大学教师的境况如此不理想,但他们依然自得其乐。社会声望不高,无所谓,反正人人平等;工资不高,无所谓,反正英国有着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职称上不去,无所谓,反正是自己喜欢研究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才选择做学术;成果无法发表,无所谓,反正解决了自己思想上的困惑。

6.痴迷于研究的英国大学教师

笔者在英国的导师艾沃•古德森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他曾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候选人和伦敦金斯顿大学经济系的讲师,因为不满当时大学生的想象力缺乏和精神追求缺失以及厌倦大学的官僚体制文化,毅然辞职。此后,他先花一年时间在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并获得教师资格;然后,他再到当地的一所综合中学任教。大约10年后,他来到苏塞克斯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此后,他便痴迷于教育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古德森教授一共写了600多篇文章和40多本书。

古德森教授反复强调,他之所以选择做学术,是因为大学能给研究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另外,他的论文和著作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然后才是拿出去发表和出版的。就算没能发表和出版也不要紧,在研究、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他已经收获了巨大的智力满足和精神愉悦。

7.从英国大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所获得的启示

看到英国大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笔者立刻想起尼采的一句话:“让哲学家们自由自在,在野地上生长吧,绝对禁止他们在社会的职业里有一个位置的希望,不要再给他们薪金,不,宁可迫害他们,虐待他们,这样一来,你就会瞧见一种奇异的收获了……转瞬间,万物皆空,鸟雀全飞了。因此,要抛弃坏的哲学家们是很容易的,我们只要停止发钱给他们就行了。”[3]当然,尼采所言可能主要是针对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对于自然科学,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和实验设备支撑,很多学科是根本无法做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的。反观今天的中国,我们的大学教师在社会声望、职业收入、职业前景和学术发表制度等方面远远优于英国的大学教师,但在学术研究的很多领域,我们却与英国的大学教师差距很大,这实在不能不令人反思。

二、英国中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英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做中学教师?是为了国家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吗?其实,据笔者了解,大部分英国人选择做中学教师,考虑最多的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1.英国人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选择做中学教师

笔者在英国的房东Sara Furse是当地一所高中媒体研究的教师,有着近20年的教龄。每年暑假,Sara都会到地中海沿岸度假。在度假期间,她主要是晒太阳和批改作业。她所批改的是学生上学期的作业,旨在发现学生作业里更多的闪光点。她为什么这么做呢?难道有相关的制度要求吗?她说:“没有任何制度要求我这么做,我喜欢看学生的作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亮点的时候,就和发现新大陆一样喜悦。”她还说:“以前大部分老师都这样做,现在年纪大的老师才会这样,年轻的老师一般不会这样做。”

事实上,在做教师之前,Sara曾做过BBC的记者,在伦敦做过社会工作者,做过邮递员,开过饭店,还当过摄影师,但都没有做多长时间,因为当她深入了解这些行业的时候,就会觉得大部分工作其实都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没有什么的挑战和激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去一所中学拍照片,看到教师整日和天真无邪的孩子相处,以激发孩子对求知的渴望与生活的热情为己任,并且孩子每年都是新的,因此,Sara觉得教师这份职业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于是,她辞掉摄影师的工作,去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培训一年获得了教师资格,后来应聘成为一名高中媒体研究的教师。其实,中学教师的薪酬在英国不是很高,并且英国教师很少有外快收入。此外,中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长期从事还可能会有一些职业病,但对于像Sara这样的老师来说,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和热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除了Sara以外,我所了解的大部分英国中学教师都是因为热爱教育、喜欢孩子才做教师的。在英国,无论是在经济收入上讲,还是从职业声望上看,中学教师都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另外,由于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英国几乎不存在明显的所谓体制内教师和体制外教师之区别,教师的福利和保障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总之,英国人选择做教师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爱好。

2.从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这两方面来关注英国中学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1)英国中学有着比较完善而合理的制度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英国中学有着比较完善合理的制度。教师职称的评定是一个非常民主的过程,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同行、所教学生都有权发表意见并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这一评价制度非常多元和民主,过程也特别公开和透明,结果也就会相对公正。英国教师职称评定并不存在这一指标,更不存在论文级别的区分。反观中国,在中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中,发表的学术论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连幼儿园教师想要评职称都要写论文。

(2)英国中学教师拥有较高的自由度

从教育教学角度看,英国中学教师拥有较高的自由度。20世纪末,全世界都开始搞教育改革,英国也不例外,但英国的教育改革和中国的不太一样。以课程为例,英国的课程改革其实是为了统一全国混乱不堪的课程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基本上可以看做是由多元走向集中。中国的课程改革基本上是相反的,由以前过于集中的课程逐渐走向多元的地方课程。现在英国的课程虽然统一了标准,但是并未指定全国统一的教材,因此教师在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等方面依然有着较高的专业自由度。

3.英国中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当然,从20世纪末的教育改革开始,英国中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新的意识形态,绩效考核、目标管理、过程监控和结果检查等管理学术语渐渐进入教育领域,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导话语,传统教师享有的自由和自主在今天新自由主义主导的教育改革下开始慢慢变少。新入职的教师对于教育的热爱和责任在无处不在的制度管理之下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习惯了自由和自主的老教师们面对新改革所要求的诸多表格和考核似乎也显得无所适从。

4.英国中学教师的职业与生活会走向何处,我们拭目以待

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花了纳税人的钱,自然就要给纳税人一个交待。要用最简单的方式(一般都是数据)让纳税人看得到教育实实在在干了哪些事,取得了怎样的结果。无奈的是,人的发展哪能是简单通过数据和表格就能呈现出来的呢?于是,教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教育正确”建议与政客们注重“政治正确”的教育改革开始有了冲突,这场冲突下的英国中学教师的职业与生活会走向何处,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Ball,S.&Goodson,I.F.(eds).Teachers’Lives and Careers[M].London, New York, and Philadelphia:Falmer Press,1985:6.

[2]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声望分层[J].社会学研究,2005(2):8.

[3]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4.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一篇:课堂教学调控艺术策略初探 下一篇:支援家乡教育 让家乡的“桃李”也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