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

时间:2022-01-27 08:45:24

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写作是学生运用文字表达、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与深入,作文教学更倍受关注。研究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作文考查形式异彩纷呈,作文能力检测的力度呈上升趋势。由此,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而现实情况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依然很严重。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就指出,以往“少慢差费”的办法不能不放弃,怎么样转变到“多快好省”,总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进。但20多年过去了,特别是在“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尽管不断深化,但作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实际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当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处在一种低效的教学困境之中。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投入很多,但收效很小,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令人满意。所以,无论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写”的角度,都令人担忧。

二、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三、问题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笔者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尝试运用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试图探索一些能够提高我校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思路与方法,以推动我校作文教学的发展,内容如下:

(一)笔者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营造写作氛围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1. 将下水作文作为学生写作范例。写作是语文教师的天职,张玉新教授就曾经指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语文教师不写作而教学生写作。王栋生老师在分析“教师自身的写作”时,也说到了“语文教师不写作、怕动笔”的现状。语文教师动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笔者通过与学生同步写作,并将自己的下水作文作为范例,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其对我这个教师的信服,进而亲我师,信我道了;笔者同时也根据自己的写作体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以自己写作的切身体会与感受指导学生写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积极性。

2. 推荐学生佳作发表。曾经有一位学人说过,对一个人写作热情最好的激发方式就是把他的文字变成铅字,所以笔者不仅经常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评析学生佳作,而且推荐许多篇学生作品在校报——《写作学习报》以及《语文学习报》上发表,有几十名学生在校内外征文比赛中获奖,其中有30名学生参加中语会组织的作文大赛获得了多项奖励。自己或身边同学的作品发表或获奖,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就感,进而迷恋于写作。

3. 培养学生练笔的时候,选用的材料尽量是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药家鑫事件发生后,笔者就把这一事件作为练笔的材料,学生们对这种蔑视生命的行为义愤填膺,争先恐后地发言声讨,并形成反思的文稿,不仅起到学生品德教育的效果,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

“学到什么程度”既是教师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目标。有人认为教室里坐着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诗人”。这么说显然是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诗人或者作家来培养的,把中小学的作文课定位在“未来作家和诗人的摇篮”。这种美好的愿望听起来很美丽、很动人,其实这就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笔者相信自己的课堂里可能坐着诗人,但绝不相信课堂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诗人。笔者清楚,我们的课堂里可能坐着诗人,但一定还坐着大量将从事实用性很强职业的未来各色的公民。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诗人作家来培养,那是对绝大多数孩子丰富的生命个性最大的抹杀。其实,即使课堂里坐着一两个未来的作家、诗人,我们作文课堂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决定他们成为诗人、作家的最根本因素是他们独特的生命个性和丰富的生活实践,而不是我们的作文课堂。

所以,笔者把作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每个学生都能写,都能让人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而不是要培养他们成为作家。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学生就可以以轻松、自如的心情面对作文了,逐渐由害怕作文变为喜欢作文了。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写作习惯,丰富写作体验

1. 扩大阅读,读写结合,注重积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倾吐能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给学生订阅了《语文学习报》,该刊一期8版6万4千字,每周一期,一年40期,共25万6千字,这份报纸的栏目丰富,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使得学生阅读的内容更为丰富。笔者还给学生印发了一些经典的文章,文体包含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等,通过这种阅读训练,学生汲取了思想内容、精美词句、写作素材等,而且也训练了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写作水平的提高仅靠课堂上的训练远远不够。笔者一直要求学生勤写周记,随手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与人生感悟,在一种真正自由的情感抒发中找寻写作的乐趣,在文字与心灵的对话中体悟写作的意义,真正把写作当作一种习惯与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这个周记也成为笔者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渠道,碰撞了笔者和学生的心灵。

3. 培养学生练笔的习惯。常练笔,写随笔或自由作文,是提高写作素养的重要途径。平时学生也可自由练笔,不受主题和文体的限制,可以自由抒发真情实感,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写作体验。

(四)作文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

1. 教师评价。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笔者坚持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思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容质疑的,教师的评价是学生作文发展的方向。但教师评价也存在着某些弊病,如单调僵化,既高耗低效又不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等等。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面面俱到,只选若干部分作为重点评价或专题评价。同时把“面评”引入到教师评价中来,虽然这种评改方式受时间和空间局限,但取得的效果颇佳。通过面评,笔者深入学生之中,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正面认识了自己习作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明确今后须努力和改进的方向;笔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对学生的写作心理活动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使学困生受益匪浅。此外还增进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

在评价过程中,笔者始终秉承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 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学生互评,都各有利弊,探讨利弊的学术文章有很多,笔者不在此赘述。笔者认为,在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过程中,扬利除弊的关键是要制定一个评价的标准。若无目标,学生会觉得无从评起。这个目标如何确定,笔者采取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的方法。笔者和学生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为参考底本,结合教学的阶段性要求制定一个基本标准;然后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再各增加、减少一些要求,而后形成了“一个标准,即三个层次”的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标准。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就不会出现“用高标准评价低层次学生”和“用低标准评价高水平学生”的现象了。这样还可以使低水平同学增强信心,高水平同学有更高的发展目标。实现了“以两头带中间,以中间促两头”的目标,进而形成了高、中、低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探讨“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话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会与高中作文教学伴随始终,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回答,永远不会产生所谓“最终的回答”。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问题是永无终了的,心灵是永无止境的,结论性的答案是永无可能的。”永远在追寻,永远在路上,永远具有可能性,这就是我们对于“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在认识上的基本取向,但它也应该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创新的思考 下一篇:重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