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让品德课堂焕发生命力

时间:2022-01-26 01:41:34

综合实践活动让品德课堂焕发生命力

【案例】

这是一个观摩课的会场。上课过程中,突然,骇人的警报响了起来,学生离座,四处分散,看上去有些混乱。原来,教师执教的是六年级品德课《天有不测风云》,这位教师正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习。几分钟后,学生回座。

师:刚才的逃生演习同学们有何感受?(思考片刻)

生1:有的同学没抱头。

师:该如何抱头才安全呢?(动作指导)

生2:有些乱,我跑的时候差点儿摔倒。

师:那在当时怎么才能不乱呢?

生3:分两侧撤离,一二两组走会场前门,三四两组走会场后门。

生4:桌子、凳子成了障碍,坐在外侧的同学分散前应把桌子和凳子往前推,为里侧的同学争取时间。

生5:逃生时要找到自己理想的藏身之处,不能做没头的苍蝇。

师:看看会场,哪些地方是理想的藏身之处呢?

(生寻找:桌子下方、三角区域)

一番讨论之后,师生共同研究出了一份逃生方案,随后又进行了第二次逃生演习,效果颇佳。

【解读】

这节品德课为何会具有如此魅力呢?是综合实践活动让这个课堂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是德育课程形态的一次深刻的变化,新的课程形态带来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新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根据这些新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观与科学的品德发展观,才能准确把握本课程的性质,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本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那么,如何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品德课程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把握课程基本特征,抓住综合实践的契机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规定了品德课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品德课堂就该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新的品德课程主要强调“课程是为了生活”,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如案例《天有不测风云》一课,涉及了不少自然灾害,洪水、泥石流、暴风雪等,而教师巧妙利用了“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个让所有中国人永生难忘的灾难,设计了地震逃生演习,改变了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

品德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合理使用、研发教材,结合地方特点,寻求切入点,在教学中采取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成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给实践方法,实现综合实践的有效运用

因为在品德课程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开展这类活动的时候,我们教师有必要把有关本次主题活动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保证他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章可寻,有路可走。

上述案例中的两次逃生演习,教师以第一次演习为讨论对象,和学生一起研究出了一份逃生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潜移默化地掌握了逃生方法。

品德课程中许多教学内容都以话题形式呈现,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计的实践活动一般为“小主题”活动,分前期、现场交流、活动总结几个阶段。活动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前期准备有调查采访、实验等形式,汇报交流有实物展示、调查、采访报告等。无论哪种形式、哪个阶段,教师都要做好学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三、注重活动反馈,把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底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需要及时总结和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便于后来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总结的同时,我们会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于改进的地方。而及时的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来,在评价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此环节中,学生实践的得或失将呈现于课堂这个主阵地中。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把自己的实践收获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在摩擦中实现道德目标,使课堂实现一种“生命的交往”(出自《德育新论》)。

试想,《天有不测风云》的执教过程中,如果仅有一次逃生演习,那么这节课是否还会有这么大的感召力?这个活动设计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第一次逃生演习的评价、反馈。

总之,整合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让课堂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生活中来,品德与生活教学就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热网系统运行中的技术误区及节能技术研究 下一篇:真心真意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