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与“现实主义”

时间:2022-01-24 09:32:37

当代艺术与“现实主义”

[摘要]艺术家常常会选择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例如当代艺术家杨少斌,他在创作的不同时期用不同特点的作品表达着对社会的关怀。本文就尝试分析杨少斌煤矿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意义。

[关键词]当代艺术现实主义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086-02

现阶段,当代绘画创作正面I临着艺术家、作品、社会和大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这样一种情况。批评家鲁虹曾针对这一点进行过研究,在文章《重建艺术与社会的联系》中,鲁虹曾认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当代艺术家普遍具有所谓的“精英主义的意识”,这种想法虽然有点偏激,但文章中表达出了让社会公众更多的关注当代艺术,使当代艺术能够真正的实现自己的社会性目标,对于这一点我是赞同的。但是,仅从目前的情况看,很难实现这个目标。艺术家常常会选择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例如当代艺术家杨少斌,他在创作的不同时期用不同特点的作品表达着对社会的关怀。本文就尝试分析杨少斌煤矿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意义。

一、“现实主义”与当代艺术观念的表达

(一)什么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起初是一种文学思潮。经理论家们总结后得出一个理论标准,即: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强调叙事的典型性以及历史性,即以摹写人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本身的结构为艺术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又该怎样理解“现实主义”呢?对于艺术家来说,对生活的感悟,可以通过艺术来表达出来,可以是对客观存在的再现也可以把它理想化;可以赞美,也可以批判,但这一切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然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当代有当代的现实,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新艺术是“现实主义”的。这样就要求当代的艺术家再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要考虑传统的“技术”,还需要加入自己的新方法、新观念,充分体现时代性,这样才能够表现出新的世界。

(二)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与纯粹的形式探索相比,题材的选择更有重要意义。

从杨少斌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在不忽视艺术的当代性与观念性的情况下,形式要为内容服务。2002年6月,卢杰以美国纽约长征艺术基金会主席、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国内外艺术家开展了“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艺术展示”活动,在活动中还不断举办艺术展览,多达数百场。杨少斌于2004年底加入了这项活动,卢杰曾与杨少斌进行过关于绘画和现实主义关系问题的探讨。随后杨少斌的作品便逐渐发生转变。杨少斌是在矿区长大的,因此他对矿区有种特殊的感情,这也激发了他对煤矿生活进行创作的渴望。2006年,以煤矿为题材的“纵深800米”系列展现在人们面前,作品定位是“现实主义”。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杨少斌多次深入矿区及井下,深入了解煤矿工人的工作,虽然在矿区生活过,但井下的真实场面让他受到了很强烈的震撼,这促使他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进行艺术表达,取代了以往的意象创作模式,直接从眼前看到的景象中选取创作素材,实现新转变。

二、煤矿系列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纵深800米”-――直刺心灵的震撼

“纵深800米一地上、地下”系列作品是由绘画、装置、录像组成。其中20幅矿区生活画作,以写实、象征、以及表现主义的手法描绘了矿区的真实生活:破败的房屋、坑洼的道路、阴森的矿井等,在描绘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加入观念因素,表现出阴森、怪诞的现实情形。其作品l号和作品3号(图1、2),形成强烈的对比,一边是现代化机械采煤,另一边是手工作坊式的个体挖掘,他要表达的并不是现代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对比,而是想告诉人们一个客观事实――在某个矿区存在着原始个体挖掘与现代机械化采煤并存的情况,不禁让人无奈,这可以说是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现实状态。在展览中与绘画作品呼应最为强烈的是影像作品,这些影像里呈现出来的画面,包括大量的小矿区的生活及工作场景――破败的卧室与厨房;粗糙的饭菜、矿工及其家人憨厚而麻木的笑脸;矿工子弟迷茫的眼神;光着膀子打麻将的工人;矿井里狭窄幽闭的空间;黝黑的煤炭像黑色的血液在传输带上流淌……对那些生活于此的人们来说,这一切仿佛都很正常,对于眼前的处境,似乎没有丝毫的不满,可能是残酷的现实磨灭了他们曾经的理想,也可能是他们心中仍然抱有希望,渴望有一天能够离开这种生活。所以,他们选择继续麻木地工作或者坚强地忍受,为了自己和后代,即使面对不断的事故和矿难,仍然没有选择放弃。“如果说‘纵深800米’真有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这一次我是真诚质朴地、艺术地去展现真实――而非调侃――纵深800米只会令你震动和感动,不允许你‘玩世’。”这是画家发自肺腑的感言。

(二)残酷现实的警示与追问

这是杨少斌继“纵深800米”之后的另一个煤矿题材系列作品。“纵深800米”的创作来源是河北唐山的各大小煤矿,而“x-后视盲区”的创作来源则不仅仅是河北唐山的各大小煤矿,还延伸至多个省地的矿区。与“纵深800米”相比,“x-后视盲区”的艺术样式更加丰富了,不仅包括油画、装置和录像,还包括雕塑、摄影作品和文献资料等部分。这些作品表现出对煤矿事业这一危险行业的关注,还表现出对深处社会边缘化状况的担忧和警示,用自己的创作将所见的事实描绘出来,并不包含批判的意味,用艺术家独有的方式来引发大众的思考。“以后视盲区”主要从横向的角度关注以煤矿为背景的,连接与煤的生产有关的多区域的人文、地理、生态环境、经济方式等领域。这一系列中的油画作品多采用胶片的负片效果处理画面,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图像的视觉冲击力,一方面是为了表现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意味,因此,这些作品十分具有表现主义色彩,但从整体来看又是以一种现实主义的理念进行的创作。影像作品方面,杨少斌也利用正片与负片同置在一起的方式,试图引导观众从现象的表层看到事件的本质。其雕塑作品也独具匠心,形式感极强的矿工雕塑与超写实的矿工原型翻版遥相呼应,一方面是歌颂与赞美,一方面是同情与关怀。卓别林的形象在这一些列作品里时常出现,其中一个写实雕像十分令人疑惑,卓别林穿着煤矿工人的服装,一条卷起的裤管里露出警示灯样子的腿部。这一让人不解的地方,应该是有它特殊的涵义。众所周知,卓别林是英国电影界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大多塑造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杨少斌作品中卓别林的特殊形象是不是想告诉人们,矿工的遭遇与卓别林在电影中塑造的小人物有某些相似之处呢?整个“x-后视盲区”系列作品中,最具震撼力的要数几张大幅油画作品,画家着力刻画了置于试剂瓶中的焦炭一样的黑色肺叶,这是煤矿工人的肺叶,焦黑的让人害怕,并同时在影像作品中表现出来(图3、4), 正片与负片同时出现,使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那些肺泡里密密麻麻的黑点,撼人心魄l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选择这样的工作,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影像作品中还出现的“烟系列”影像,反映了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作品的艺术角度来看,这次艺术家杨少斌采用图像学方式,从所关注的主体的侧面,包括矿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标志着杨少斌个人作品的转变,即从单纯的再现式表达,转向了以多种媒介为手段的实现途径,这对他来说是创作上的一个新飞跃。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杨少斌的煤矿题材作品正是出于一个艺术家强烈的社会道义感和责任心。由此也能看出,当代艺术也可以是“现实主义”的,而且具有极强的关注与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少斌:纵深800米的真实生存不容许你“玩世”,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浅析云南舞蹈艺术特色的传承与创新 下一篇:试谈戏剧中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