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法律建议

时间:2022-01-22 08:57:02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法律建议

【摘要】本文试图从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制约因素,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法律建议。以期为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发展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制约因素 法律建议

一、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品种少,赢利能力差。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如2004年某市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六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总收入的86%。

2、业务创新能力低。由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中间业务市场相对较小,为了争抢市场份额,各家银行对他行开办的新业务品种 “一哄而上”地效仿,导致中间业务品种十分雷同,新品种缺乏特色、缺乏吸引力。

3、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由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观念尚未从根本上转变,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与管理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大多由零售业务部门或储蓄部门经营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即使在基层,也普遍存在临柜人员兼办中间业务现象,造成中间业务的经营与管理力不从心,难以发挥自主性与积极性。

4、无序竞争造成成本支出快速上升。由于银行业务竞争激烈,各家银行不同程度地将中间业务作为揽存的一种手段,为争揽业务不惜工本,常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另一方面,客户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提出的附加条件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为争得业务,往往在必要的先期投入的同时,被迫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无形中增加了经营成本,影响中间业务健康发展。

5、缺乏专业人才,科技支撑不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出于对经营成本的考虑,高科技投入相对不足,如处于中间业务第一线的POS、ATM机在基层网点数量较少,发生故障中断使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影响了业务发展。另一方面,业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使得科技含量较高的中间业务品种运作变型。在此情况下,高科技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应用程度低下,造成部分资源严重浪费,给中间业务经营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6、缺乏科学的业绩考核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这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二、制约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考核机制等因素。从基层的实践来看,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1、法律相对滞后。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无关系,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实践表明,相对滞后的法律日益成为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如《商业银行法》确立了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法律模式,银行不得经营证券、保险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领域的拓展因此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许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中间业务品种无法开办,由此限制了银行与保险、证券业的合作空间,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和服务手段的创新也因此受到束缚。再如《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仅规范了商业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准入条件、审批及风险管理等监管职能,而有关电子认证、电子货币及电子资金划拨等方面的法律并未同时出台。不健全的法律导致商业银行要面对一系列诸如市场不确定、传统、道德、信用等多方面的风险,使得各行在拓展中间业务时投鼠忌器,不能放手一搏,严重阻碍了中间业务健康发展。

2、收费政策制约因素。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服务价格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成本收益不一致的问题,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以下问题。

(1)在指导价方面范围较窄。目前收费品种仅限定在票据、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业务方面,其他基本上都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这对目前已出现的200余种中间业务品种来说,约束力明显不强,导致各银行为了抢业务而竞相压价,不收或少收手续费,从而很容易出现扰乱金融市场的现象。如2002年某市辖区商业银行办理的代收代付业务量达514万笔,但取得的收入仅为121万元,平均每办理一笔只收0.23元,不及统一收费标准的四分之一。

(2)在市场价方面不够灵活。《办法》规定市场价全部应由商业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有主报告行的,由其主报告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价格,收费政策不够灵活。由于各地经济发展、贫富差距、客户贡献及接受能力不同,如果各上级商业银行费率规定的太死,其分支机构就不能根据地域、时间、业务等实际具体情况优化配置银行系统资源,制定出适合当地、商行自身及客户的中间业务收费办法。

(3)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收费政策的认同感不强。由于市场调节价的业务品种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和收费规则,而地方物价管理部门对中间业务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把银行中间业务有偿服务收费与行政审批收费混为一谈,认为中间业务收费是“乱收费”,严重地影响了银行推广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缺乏有效的中间业务考核机制。

(1)认识不到位。一是经营战略上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除了资产、负债外的第三大支柱进行大力发展,造成中间业务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二是绝大数银行的中间业务管理分散在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业务、国际业务部、财会等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业务规划、业务指导和协调机制,造成各部门独自为战,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体功效。

(2)中间业务考核机制不完善。中间业务考核方面注重对基层单位整体任务完成量的考核,忽视了对职工业务工作量与贡献的考核及效益兑现,使许多职工产生了对中间业务“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念头,挫伤了职工学习中间业务、争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如一些职工在开放式投资基金(特别是货币型投资基金)、保险、国债、代收代付、信用卡等业务时不能得到应有的手续费等。

(3)忽视安全防范和成本意识教育。中间业务虽然是表外业务,但不是“零风险”业务,如担保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等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将给银行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个别银行的员工为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银行卡发卡数量和工资户数任务,通过借用、盗用、编造身份证明等方式虚开大量的空卡、休眠卡,不但耗费了大量的银行成本,也造成了不少隐患。

(4)营销手段单调。目前,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时普遍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不能充分发挥全员营销的作用,使得开拓中间业务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基层行多在柜台被动的等待顾客,不能主动地把中间业务推广到市场中去。

三、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法律建议

1、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应针对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银行业的保护期,抓紧时机尽快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投资公司法》、《证券交易法》、《股份公司法》、《信托法》、《期货法》、《投资基金法》、《电子银行法》等整套体系的法规;扩大国内商业银行可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允许部分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在部分领域相互业务。再者,应继续完善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创新速度。

2、完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扩大指导价收费范围。将一些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的中间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将一些不收费的业务明确列入收费项目。一是严格控制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改变各商业银行各自为阵、费率差距较大的情况。二是在执行市场价格的中间业务服务品种中,由商业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有主报告行的,由其主报告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基准费率,其分支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基准率实行一定幅度的上下浮动。这样,即解决了分支机构办理业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又可达到吸引客户、解决因实行收费而导致的存款分流、客户流失的实际问题。三是根据市场情况,统一增加或适度调高部分中间业务手续费基础费率,彻底改变不符合价值规律的低收费情况,并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中间业务基础收费标准,基本解决各行成本收益问题。

3、尽快建立与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中间业务考评机制。尽快建立明确详细的考评激励机制,把中间业务的发展纳入各级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权重,确定中间业务量、收入及发展速度等的年度量化指标。二是建立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评价及培训机制。三是要建立一种容错机制和纠正机制。鼓励各行通过对中间业务潜在的市场需求、成本投入、预期收益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防止盲目开发、盲目推广。四是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机制。建议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实际,按照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定,组建中间业务部,将原分属于财会、公司、个人、国际业务等部门中间业务进行整合。要注重中间业务的系统管理与长远规划工作,以利于深入研究并制定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增强客户对中间业务的认知程度,使中间业务品种能够逐步进入市场,占领市场。五是健全中间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按中间业务风险的大小加以分类管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作到操作、监督分离,强化稽核审计职能。

4、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电子转账、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5、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树立科学人才观,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重视对大批相关人才的吸纳,通过针对性的引进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及对职工的培训与长期培养,使银行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信誉不断得到提高,满足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不同层面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叶春茂、罗克华、曹菊生、叶向东: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农金纵横。

[2] 张炜:银行中间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法律出版社。

[3] 季爱东:银行新中间业务与法律问题.中国金融出版社。

[4] 杨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

上一篇:论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对农民的影响 下一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