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理念及思路

时间:2022-01-22 01:55:06

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理念及思路

各高职院校在纺织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对纺织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进行调研分析。但还是普遍存在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足,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不实用,专业技术不扎实,学生毕业后职业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高职纺织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分阶段进行,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专业方向课程与学生就业去向结合不紧密,实践环节与技能培养结合不紧密,教材与课程体系不对应等,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机一体的知识体系。其次,专业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也是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少,教师的工程背景不足。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纺织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的分析可以看出,年轻教师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是绝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在读研读博期间,真正接触、进一步深入学习纺织、从事纯粹纺织课题研究的很少,对于纺织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是大学本科的专业基础水平,且缺乏纺织企业的一线实际工作和工程实践经验,所依靠的还是书本中静态的设备、机构和工艺原理,想把诸多的纺织设备、机构配置以及工艺原理吃透很难,这给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高职高专纺织专业改革理念及思路

根据当今社会对纺织人才的需求,为区别与纺织本科教育的不同,高职纺织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确定为:懂新技术,会现场管理,能动手操作的,具有一定现代纺织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纺织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工艺员、产品开发员、设备维护与管理技术员、质量检测员、生产计划与调度员、运转操作与管理技术员及纺织品销售员等,其核心能力为:产品开发,加工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加工过程技术管理,重点工序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高职纺织专业建设理念与思路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建设纺织专业工学结合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形成“德能并举、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为了保证办学定位的准确性,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应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首要工作,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双证制”。根据各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调整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把证书课程的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纺织行业造就大量的“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技术人才。

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按照纺织生产岗位要求及职业技术标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技能培训标准。按照纺织企业生产流程设置课程,按照岗位技术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一批紧贴纺织生产与应用流程的部级、部委级和自编教材,促进纺织生产与应用技术高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向社会提供优质人才。

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职业教育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必须基于产业集群进行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集群双向互动、深度合作,在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作为高职院校,要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产业集群地政府、行业、企业,实施全方位深度合作,针对性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并为集群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更好地推进集群地产业转型升级,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通过实施产学结合,可以确立高职学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定位,真切深入地了解社会经济的需求以及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工作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教育教学工作增强了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办学活力。实施中可以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共同研究制定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顶岗学生管理与考核制度及职业标准的建设,加强校属企业的功能建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建成“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构建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高职教育要突出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做好专业主干课程规划的同时,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合理设置课程。此外,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实验室除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外,应积极推进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实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丰富了实验手段与途径,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去,会大大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实习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习在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纺织专业实习质量的措施之一是校企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保证;可以考虑聘请企业专家做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实践能力培养的难点之一是培养效果的考核,它与理论课的考核不尽相同,但其重要性不亚于后者,实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实习考核模式。毕业设计是大学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此项的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环节的实施质量对学生本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是加强对毕业选题的审核,由学生选题和老师指定课题相结合,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题目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二是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时间和工作量;三是加强毕业设计文件的检查;四是进行中期答辩和预答辩,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五是严格最终答辩环节。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对于各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可以考虑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共同制定教学和授课计划;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建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网络化的优质核心课程,授课内容动态化。

4逐渐形成科研、教学互动的教育教学模式

科研与教学是一种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学为科研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科研又为更高层次的教学提供了保证。做科研可促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更新知识结构,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及时、有效、生动地反映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科研的成果可以被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充实到教学中,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实际,更富有成效。

由此可见,高校教师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不仅使自己从整体上得以提高,同时也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灵活性、传授知识的广泛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要在专业教师中逐渐形成科研、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树立“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的观念,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等项目,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和部级纵向科研课题。(本文作者:蒋少军、郝凤鸣、胡海霞、俞海峰、项伟、董艳、盛冠忠、吕灵凤、张淑娜 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纺织工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路径探索 下一篇:探讨计算机在纺织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