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变革学习方式

时间:2022-01-22 11:15:46

培养问题意识 变革学习方式

【摘 要】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力,学生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教师引领 诱问 ;授之以法 善问 ; 疑中拨雾 释问。我们只有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也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关键词】问题意识;诱问;善问;释问

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也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向学生提问,而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的能力,而学生也习惯了听记、读答,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新课程理念促使了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调查、探究,在体验中学习。而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痛下决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就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具体实践。

一、教师引领——诱问

很多学生都有提问的愿望和积极性,学生不敢问、不乐问,主要基于两种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紧张心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消除自卑和紧张心理。根据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问题情景,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质疑的自信心。

1.凭借疑点,创设问题情境

课题、框题、图表、小字材料、引言、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成为设疑的凭据。如《成长在社会》的探究:有人说“过去的鸡好吃,现在的鸡不好吃;过去住平房邻居关系很密切,现在住高楼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但有些网站的不良信息严重侵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议一议,我们怎样认识这些现象?

2.提高兴趣,激活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作为切入口,通过启发与引导,激发他们质疑的欲望,锻炼他们质疑的勇气,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乐问。

3.创设提问时空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与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应努力做到:观点让学生得出,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领悟,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寻找。

二、授之以法——善问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于受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因素的限制,有的问题不一定能问在点子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讲解要得法、精当,更多的是要点拔、引导,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见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运用好教材所设置的“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各抒己见”、“扪心自问”、“身临其境”等生动活泼的小栏目,帮助学生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启迪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去思考问题。

2.指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要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以怀疑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去分析,去感悟。这样就可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地思考,在此基础上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更深刻、更有价值的问题。

3.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感悟

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三不问”(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未经复习不问,预习内容尚未完成不问,对问题未经思考不问),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全体同学参加讨论,以启迪他们的思维,使其向纵深发展。

4.教师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提问

联系实际想一想,提出问题。“反过来”想一想,提出问题,前后对照想一想,提出问题。联系各科想一想,提出问题,进而启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疑中拨雾——释问

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果不给予妥善的解答,也可能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要求教师要适时给予解答,当然教师不能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就算完事,而是要通过引导、启发、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叶圣陶曾说:“教师当然需要而尤宜致于导。导之,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求得之。”

(1)针对学生提出的教材所要求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分析与讨论,让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启发和反问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2)针对学生在练习或测试中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材料、图表、漫画等所反映的内容,明确它有几层意思。其次指导学生回归教材,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辐射,找出教材与材料的关联点,据此分析思考,找出解答问题的知识。

(3)针对学生提出教师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要碍于面子,想方设法回避和压抑学生的问题。教师只有彻底转变“问题”观念,才能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得到根本的保障。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感觉到,教师对学生“包办代替”的太多,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中“问”与“不问”,“教”与“不教”,“帮”与“不帮”,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也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加涅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韩震主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篇:刍议换位思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多元智能评价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