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策略浅见

时间:2022-01-22 02:41:47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策略浅见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作业贯串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要求语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评价富有人文色彩,同样也要求语文作业的设计具有人文色彩,使学生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最大程度地关照学习主体学情的作业,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对学生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语文作业更应讲究一个“度”。

一、广度――事事关心

明代进步思想家顾宪成有一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更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面对的世界五彩缤纷,日新月异,学生的眼界不能拘泥于课堂,应与家庭、社会息息相通,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所以要让课堂作业在实践中快乐进行,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生活处处皆学问,社会处处有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运用语文的天地。

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让学生搜集劣质的“产品说明书”,进行分析、批判、改正;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大街小巷开展“错别字大扫除”活动;学习《麋鹿》(苏教版第12册第17课)后,布置学生在世界环境日,为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制作一档集音乐、文字、图画为一体的公益广告,写下创意;学习《负荆请罪》(苏教版第11册第6课)后,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到敬老院给老人“送戏”,写下经历与感受;等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俨然成了社会的一员,真正地成为社会的参与者。

二、梯度――渐入佳境

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的差异,布置同一个层面的作业,并不能促进所有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会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有效的语文作业应该是有梯度的作业,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

例如,《安塞腰鼓》(苏教版第11册第14课)一文学完后,就设计了下列梯级作业:

第一级:想一想,说一说。“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句子?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反复”这种写作手法。)

第二级:找一找,读一读。搜集运用“反复”这种写法的文段,朗读体会这种写作方法。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拓展朗读巩固、内化对“反复”这种写作方法的认识。)

第三级:仿一仿,练一练。你能用上“反复”这种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吗?你可以以“我们的校园真美呀”为情感基调从清晨、中午、傍晚或春、夏、秋、冬等方面来写,也可以自己选择话题写。

这项作业分别从理解、巩固、运用三个层面,扎扎实实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作业训练中有效掌握“反复”这种写作方法,并能在模仿中生成,在生成中提高。

三、深度――“望文生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对于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阐述:“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有时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就应有关照学生成长而应有的层层深入的“度”:知识――技能――习惯――修养。

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提出问题:“主人公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文中有评价的语句吗?”学生很容易发现,文中评价来自于主人公廉颇的一句话:“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训练指导由此展开: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深明大义”和“宽容大度”的意思。

2.你从课文哪些语句感受到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3.你能用“深明大义”或者“宽容大度”说一句话吗?

4.学了蔺相如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练习,使“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这两个词语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里,相信一定会对学生将来如何做人做事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

上一篇:学案“牵手”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下一篇:“略读课文”就该“略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