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摄影创作

时间:2022-01-18 07:00:05

想象与摄影创作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但从生活到艺术,要经过摄影家们艰辛劳动,摄影家们要把他们从所得的原始材料,精心加工制作而成。因此说,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摄影艺术作品,既然登入了艺术之宫,它也是社会生活在摄影艺术家、摄影爱好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与其他艺术相比,只不过是运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不同而已。

一、没有相象便没有创作

既然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一件摄影艺术作品的诞生,事先必经作者的深思熟虑,而后才制作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力便没有创作。画家画竹,“胸有毛竹”;书家写字,“凝神静思”,“意在笔先”;作家写作,诗人写诗,莫不如是。摄影家拍摄,是否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思熟虑后在按下快门呢?这个问题,在摄影界是有争论的。因为摄影的重要特征是纪实性、瞬间性,必须不失时机地在现场抓取。现场没有的东西,想象力再好也拍不到;稍纵即逝的场面,又不容拍摄者从容思考。因此,有人认为摄影不同于绘画、写作,不能搞“意在笔先”,也无须什么想象,现场抓来即可。这种观点,从理论上说,是违背摄影创作规律的;但从实践上说,把摄影创作建立在“见什么拍什么”或寄托于“碰大运”上,是行不通的。

想象,是艺术家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根据创作的意图,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艺术的思维,没有丰富的想象,要创作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具有感染力的摄影作品,是不可能的。相反,只有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概括、提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亦即是对原有感性形象,能通过想象,在脑子里创造出新形象来,才能有意识地拍出形象优美、意蕴深刻、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我国摄影家黄翔拍摄的《十月螃蟹》,这样的摄影作品。本来螃蟹在农村随处可见,人皆熟知。为什么别人创造不出这个新形象,唯有这位摄影家创造出来呢?除别的因素外,就因为他们的观察入微,想象力丰富,联想得体,匠心独运,“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看出美来”。也许有人会说,这是静物摄影,可以慢慢摆布,要是拍动体的照片就来不及了。其实不然,全国影展获得头奖的作品,胡武功的《洪水袭来之际》,就是现场抓拍,不容过多思考。但是,如果作者没有生活的积累,形象的储存、全神贯注、想象敏捷,是不能在拍摄现场、有限的时间内迸发出创作的激情,迅速抓住美的瞬间,一气呵成完成创作的。这就是说,即使是拍摄稍纵即逝的场面,想象仍是不能忽视的,甚至是更为重要的。

一副好的摄影佳作,离不开鲜明的立意,巧妙的构思,高超的表现手法。立意、构思需要想象力,自不待言。就是表现手法,也得借助于想象,才能随机应变,恰到好处,是谓“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

二、生活是想象的基础

前面已经说过,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很明显,它不是仅凭主观臆造的胡思乱想或冥思苦想,而是要有丰富的感性形象作为基础。要获得感性形象,唯一途径是深入生活,体察、分析一切人物、事件和景致,掌握大量的创作素材。作家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采遍百花始酿密”。画家要深入生活,实地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摄影家不仅要深入生活,发现创作题材,而且还要在现场完成拍摄任务,往往又是“一按快门定乾坤”;不能像作家、画家那种,可以把素材带回家来,精雕细琢,反复推敲。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家的深入生活,就更直接、更必要。摄影佳作《雨后黄山》的问世,就是老摄影家黄翔先生不顾高龄、不畏艰辛,攀登黄山,亲临其境,抓住雨后时机拍摄下来的。如果没有多次登临黄山与日积月累的生活感受,离开了黄山这个特定环境,即使老摄影家的想象力再强,也是不能凭空创作出这幅佳作的。伟大诗人歌德说过:“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意思是说,要把客观事物(生活)升华为艺术品,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忠于生活。只有主观与客观达到统一,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我有一位摄影朋友,他看到别人拍的黄山风景照片,赞叹不已。于是他就在家里搞设计,画草图,想入非非。然后,带着自己构思好的草图来到时黄山拍照,结果拍出的“作品”,不是“似曾相识”,就是平淡无味。没有自己的风格但他没有气馁,汲取了这次教训,他就干脆甩掉草图,在黄山住了半个多月细心观察阴晴雨雾、日出日落时黄山景色的变化,再根据自己个人风格拍出了一些诗情画意、时代气息很浓的黄山风光片。拍风光如此,拍人物就更应这样做了。

摄影界常常提到“景”与“情”。诸如“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景”是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景;“情”是主观东西,包括感情、愿望和理想。只有通过接触了、认识了“景”,想象才能纵横驰骋,寄寓才有根基,才有真情实感。离开了“景”,再好的想象,亦不过是海市蜃楼的幻影而已。

三、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想象是推动摄影艺术不断发展的一种动力。摄影家如果不是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如果没有对客观事实形貌进行选择、提炼、保留并强化事物美的形态特征的升华过程,是不能在摄影艺术上有所创新的。摄影史发展到以后的“自然主义”“印象主义”“新即物主义”和缤纷缭乱的各种现代流派,不论人们对其或褒或贬、或吸收或扬弃,都说明了正是摄影家的想象力和技术的发展把摄影艺术推到今天的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广阔领域。所以说,没有了想象力也就没有了摄影艺术创作。想象力的丰富贫乏,对能否搞好摄影艺术创作关系极大。一个人的想象力不是天赋的,它和个人的阅历经验、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密切相关。所谓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也是从勤奋好学中逐步形成的,如何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多看书。这对摄影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搞摄影工作,大多是“外出搞拍摄,回来后在电脑上用PS进行后期加工制作”走马灯似的循环,坐下来看书的时间较少,稍不自觉,就很少与书本打交道。“书是智慧的钥匙”。要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必须多读点书。除专业知识外,还要学点政治、文学、哲学、美学、诗词等等;还要涉猎一些自然科学。有广博的知识,创作时就思路开阔,左右逢源。有时读懂一首甚至一句诗词,领略其中意境,就象打开智慧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冲动创作的激情,促使你去拍一幅好的作品。

2.要有厚实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总和,是增强想象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作的基础。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脑子充实,开展想象时有比较、有鉴别,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容易选择最佳方案,创作出比人略胜一筹的摄影作品来。相反,脑子空空如也,即使冥思苦想,脑汁绞尽,也只能是个“客里空”。摄影家只有深入观察、体验、感受现实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激起强烈的感情,施展丰富而自由的想象,发挥创作的技能,拍出富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3.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实践出真知、出智慧,出才干。在实践中,对自己作品不断地进行反思,分析解剖,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这对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4.要吸取姐妹艺术之优。一切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有“博采众家之长,广收姐妹艺术之优”的共同点。各门艺术之间,有相通之路,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迪。在艺术家族中,摄影是年轻的“小弟弟”,阅历不长,经验不足,理论更不够系统。作为一个有志于繁荣新时期摄影事业的摄影工作者,应该虚心向其他艺术“大哥哥”学习,尤其向绘画、雕塑、书法、电影等造型艺术学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对丰富想象力,提高创作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谈对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感悟 下一篇:从甲骨文看姓氏图腾感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