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看姓氏图腾感生文化

时间:2022-06-14 12:32:13

从甲骨文看姓氏图腾感生文化

摘要:原始图腾感生崇拜是中华古姓起源的根本原因。本文以殷商甲骨文研究为重心,将已出土的可辨识的甲骨文字进行梳理和归纳,找出甲骨中涉及的姓氏文字结合先秦有关姓氏典籍进行系统研究。涉及古文字学、姓氏学、美学、等诸多领域,探索古代姓氏图腾感生文化

关键词:甲骨文;金文;姓氏;图腾;感生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既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每一个长着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的姓氏符号都可以与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姓氏符号联系起来,甚至可以追踪到太古初民的原始崇拜。

在远古洪荒,面对随处存在的死亡威胁,特别是猛兽的侵袭,为了在生存斗争中幸免于难,原始先民除了采用积极的方法来抵御各种威胁之外,还采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求安。这种方式不是跪拜祈求,而是认亲,认各种动物、植物、神灵为亲。文化家丁山在《姓与氏》一书阐述到:“中国古姓多为图腾之遗留。如秦赢是瑞兽之名,周代姬姓是鳄鱼的意义;季札之姓是狐狸的图腾;夏代姒姓为草药的含义……”社会学家李玄伯认为:“姓即图腾的结果,在文字内现在尚能看见种种遗痕。凤即为凤姓之图腾;羊是姜姓之图腾;扈鸟为扈姓之图腾;蛇(己)是己姓之图腾;龙是董姓之图腾;虫是u姓之图腾,鼓是彭姓之图腾……”历史学家吕振羽考证《百家姓》也指出:“在中国今日的姓氏中,也保留着不少的原始图腾名称的遗迹:如牛,马,羊,鸟、凤、梅、李、桃、花、林、河、山、水、云、沙、石、龙、黄、包、冯、蛇、鱼……等”。[1]

而感生,就是指男女未媾和,而是接触、目睹或吞食某种外物之后或在和神灵(包括动物神,如龙)交合后,竟神秘的怀孕产子。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之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自然物,大多数为动物。图腾感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上古时期原始社会“民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观念。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人们认为,氏族中的女性只要与图腾发生神秘的接触,就可以感而受孕。图腾本身是一种标志,其范围非常广泛,从动物、植物,甚至是大自然一切的现象,都可做为图腾。一般情况下姓氏图腾感生可以分为:

一、神异物崇拜

神异物最古老、最根本的信仰。它实际上是一些自然神的综合,是虚幻的概念性的组合,如龙、凤即为神灵崇拜的产物。

1.龙姓,龙,甲骨文作、、、,金文、,甲骨文中“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2]字符号。龙、凤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2.凤姓,凤,甲骨文作、、、、、,在甲骨文中,“凤”与“风”二字是同一个字,其字形是一只头顶“辛”形符号的飞鸟。我国古代的东夷族崇拜鸟,舜帝时期就以鸟为官名。 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 这一美丽的图腾。

二、动植物崇拜

在中华姓氏中以动植物为姓氏很多,缘与当时初民的眼界险隘与氏族制度的特点。原始人不懂得男女媾和繁衍人类的道理,而认为本氏族的祖先与某种动植物,特别是动物有密切联系;氏族的祖先就是图腾动植物的化生或转世。在原始社会中,动物与人类在许多地方与人相似,又有许多人类没有的优势,如鸟能在空中飞,鱼能在水中游,爬虫会蜕皮,又避居于地下……这一切,都正是初民们把动物放在图腾对象第一位的原因。

1.朱姓,甲骨文作,金文作、、,“}”甲骨文作、、、、,“朱”,为树形;“}”,为蜘蛛形。朱姓的早期来历应为第二种(})。从图中可清晰看出,邾字的演变有三个阶段,即从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阶段,到金文的从黾、朱声的形声字“}”,再发展至从邑、朱声的形声字“邾”。

2.羊,甲骨文作、、、、,双角外弯,羊头之形。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可见甘美相通,“美”源于羊的味觉感受。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发明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喂养。

3.来,甲骨文作、、、、、、、,金文作、,康殷认为象成熟的麦形,即麦的本字。麦,甲骨文作、、、,从来从文,叶玉森释为麦,来为麦之本字,反文为麦的根部。李孝定认为来与麦本为一字。罗振玉谓:“卜辞中诸来字皆象形,其穗或垂或否者,麦之茎强与禾不同,或者作全,而皆假借为往来字。”

4.桑,甲骨文作、、、、,象形,用生有很多柔软的细枝的树形以表示桑树。[3]《说文》:“桑,蚕所食叶木。”《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桑树是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关于桑姓的由来应为图腾感生的缘由。中国养蚕技术发达国家,蚕的是食物来源就是桑叶,古代对桑树崇拜是有依据的。

三、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当时人们尚未形成明确的超自然体的观念,但已开始具有将自然物和自然力超自然化的倾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

以人格化的或神圣化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等为崇拜对象的自然宗教的基本表现形态。崇拜范围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等天体万物及自然变迁现象。原始人认为这些自然存在现象表现出生命、意志、情感、灵性和奇特能力,会对人的生存及命运产生各种影响,因此作为姓氏对之敬拜和求告,希望获其消灾降福和佑护。

1.山,甲骨文作、、、,金文作、,象山峰连绵逶迤之状。殷人居住的中心地区处于山区与平原之交,周围不乏大山高峰,对于高大的山峰,卜辞多作岳。殷人是泛神论者,认为山川河岳都有灵,对山岳很崇拜。

2.申,甲骨文作、、,金文作、、。象闪电蜿蜒伸展之状,是电光形装饰化文字,后又作“伸”。[4]《说文•虫部》:“籀文虹,从申。申,电也。”现引申为伸缩、延长意。

3.田,甲骨文作、、、、,象田猎战陈之形,古代贵族有囿以为田猎之所,囿有沟封以为疆界,亦即提防,其形方,因谓之防,甲骨文从口形从十字符或从井字符或从丰字符,口形象其防,十字符、丰字符、井字符表示防内划分的狩猎区域。[5]

4.周,甲骨文作、、、、,概象田中密密播种施肥,据记载周人自后稷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以此字为名有标榜农业生产发达之意。[6]

总之,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生产力低下,人们在生产力低下,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繁衍,人们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对自然界充满幻想和憧憬。

注释:

[1]曹涛(中国姓氏的演变》.《江西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

[2]康殷《文字源流浅说释例》.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414.

[3]康殷《文字源流浅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2年.第246页.

[4]康殷《文字源流浅说释例》.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第379页.

[5]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5版.第1466页.

[6]康殷《文字源流浅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2年.第246页.

作者简介:

乔莹洁,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想象与摄影创作 下一篇:舒曼钢琴变奏曲幻想性的特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