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的实践道路

时间:2022-01-18 06:51:48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道路

编者按:如今,反思性教学正在从一种认识变成一种实践,步入到中小学中,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校本培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正确认识和实践反思性教学,防止发生偏差?为此,我们特别约请对反思性教学有着深入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写了这篇阐释性文章。

作为理论,反思性教学已为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由他指导的教学实践正在较大范围内蓬勃展开。

实践出真知,反思性教学成全了不少教师。广东省某高中李老师,上世纪80年代攻读数学硕士学位,并任教于大学,后调入中学,执教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不大熟悉中学教学情况,当年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他心中极为不安。于是他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请同事帮助诊断,发现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正面看,他数学知识较广博,数理逻辑功底深厚,有较强地分析数学的能力;从反面看,他把教大学生的方法简单地搬进了中学,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教书重于育人,对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的态度是听之任之。在听取同事的建议后,他采取“用感情促智慧”的策略:每次接手新班,先研究学生的名字,根据名字的寓意分别给每位学生作副对联或写首诗,然后加上前言,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前言大致说:同学们,我们的名字看似简单,但蕴含着长辈对我们的期望,我尝试将它揭示出来,相信它会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日常教学开始后,他建议学生将每堂课起立后说的“老师好”改为“我爱数学!”同时,上课时他尽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使课堂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以致学生“欲罢不能”。课后,他常用一些十分有趣的数学题“逗”那些数学兴趣不浓的学生,让他们慢慢领略数学的乐趣。凭借不断的反思与执着的追求,不久他成了当地教数学的名师。

这位老师的作为是一幅比较完整的反思性教学实践图。解析起来,人们不难发现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环节。

一、不安于现状的上进动机

表面看来,这是教学实践之外的事,其实,反思性教学正是从这里起步。因为没有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愿望,人们一般不会对现实教学进行反思。李老师的反思行为正始于对不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心中极为不安”。这种不安,至少包含着未尽到责任的内疚与自己决非如此无能的不甘,是一种由良心与信心合成的除弊求进的动机。这意味着,反思性教学不仅涉及教学技术,而且涉及教学思想与道德。把反思性教学等同于教学技术的倾向应该克服。

二、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种“现状”可以是教学群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一般来说,将群体和个体联系起来考虑的居多。反思现状之常用方法有六:一是叙事法,反思者向别人讲述自己教学的故事,在讲故事中暴露自己的问题。二是微型教学,拍下自己的教学片断,先自己观看,寻找不足,然后在同事(反思性教学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发现问题。三是请同事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建立教学档案,进行自我评价。这四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个体的教学缺陷。五是讨论,寻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六是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学计划、教学理论文章中发现问题。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学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李老师而言,他主要用的是叙事法,因为他想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明确问题,提出假说,选择手段

这是技术性最强的环节之一,通常可用“搜索树”方法处理,即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结果作为“目标状态”,然后设想(即提出假说)解决的步骤与手段(包括每个主要步骤中必不可少的分步骤),逐一明确,最后形成一棵有主干有分枝的“大树”。如李老师要解决的问题的起始状态是“教学质量不高”,目标状态是“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从起始状态出发,他先要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即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厌学的情绪。再进一步分解这些因素,如与学生的关系不甚密切,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改善措施是什么。每一个方面,都要列出许多子因素。然后根据主次先后,排列这些因素,再综合分析确定相应的处理手段。因此当李老师明确了自己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情投入”不足时,便采取“用感情促智慧”的策略,使用了许多调动学生感情的手段(如作对联),并从课外到课内,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规范的反思性教学中,除了教师自己假设(说)外,还要同行假设,即在较大范围内征求教师的意见,寻求解决的办法,以及专家假设,将有关专家召集起来,就要解决的问题畅所欲言,不加任何评论。在征得多方面意见后,反思性教学研究小组综合论证,确定解决问题的较佳方案。

这里提到的规范的反思性教学,区别于经验的反思性教学。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前者是群体的,即反思性教学一般借助行动研究,在研究小组中反思,群策群力。后者是个人的,凭自己的经验进行。二是前者是外显的或者说是内隐与外显结合的,即通过语言将反思的内容在研究小组中交流,同时借助实践活动检验。后者可以是完全内隐的,即在个人头脑中进行。三是前者由于是群体的,集思广益,同时借助实践检验,因而可随时发现并矫正偏差,使教学越来越逼近合理性。后者的合理性程度较难把握,有时甚至出现是非颠倒的现象,即把原本对的反思成错的,原本错的反思成对的。不过应该强调,尽管后者有一定的不足,但它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方面仍有积极意义,因为它毕竟促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追问与思考,不断寻找更合理的东西。通过经验的反思性教学获得成功者亦大有人在。

四、制订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

反思性教学计划与一般的教学计划在形式上区别不大,但实质有些不同。前者实际上是研究计划。因此,在教学目标的

设计上,反思性教学计划既有发展学生的要求,也有发展教师与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要求。如教一篇记叙文,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可能是发展学生的要求,而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区别于常规方法)可能是发展教师的要求。可见,反思性教学是地道的立足学校资源培训教师的工程,由于它排斥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偏激说法,颇得教师之心。同时,这种计划要将假说具体化,也就是将前一环节提出的打算怎样解决问题的设想变成可操作的步骤,并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比方,要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以用讲授法,直接讲出文章的写作特点,让学生记下;亦可用发现法,即让学生读几篇题材相近的记叙文,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到底哪种教法更优越呢?这不得不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对照班用讲授法,在实验班用发现法。于是教学计划中要把用发现法的具体步骤逐一列出,包括导入新课、讲解新知、阅读对比、讨论小结等,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如果“假说”只涉及某些教学环节或阶段,则不必面面俱到。 按照既定的计划教学,仔细观察教学过程,及时调节计划中与实际教学情况不符的内容,收集反映教学情况的资料,是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一是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进行教学实验,是假说证明与证伪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认真负责的精神。二是尽可能收集反映教学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如通过课堂录相、检查作业、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与个别访问等获得信息。

六、分析资料,写出反思日记

分析资料的方法随反思性教学的目的而定,定量与定性皆可。当日有所得,写下反思日记。虽叫日记,并非天天要记,而是有得才记。为节省日记时间,有人开发了表格式反思日记,只在相应栏目中填上适当内容即可。

这是规范的反思性教学的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构成了完整的研究周期,可根据需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最后应该指出,反思性教学也是人为的。“人为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美无缺。无论在反思的“量”和“质”以及“度”等方面,它都有许多文章要做,所以给每一个有志从事反思性教学的人留下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上一篇: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实施方案 下一篇:试析京剧杜鹃山音乐的作曲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