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对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1-16 06:44:20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对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多年来,我国有关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研究成果说明: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文化导入是必要且重要的。[1]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逐步开始设立小学英语课程,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有效地实施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目前学界就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的探讨涉及到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比如,束定芳[2]、鲍志坤[3]、苗丽霞[4]等从英语文化教学原则的角度进行探讨;而有关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探讨也较为广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胡文仲和高一虹[5]等 。但是,涉及到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的相关探讨则较为鲜见。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针对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制定的《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的启示,笔者将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一、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内容简介与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美国政府与教育界意识到了外语学习对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美国四大国家语言组织在得到资助后,从1993年开始研究和制定旨在针对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外语教育目标。从1996年颁布《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目标》(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到1999年重新修订并更名为《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以下简称《目标》),[6]《目标》逐步成为了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纲领性的文件。

1.5C标准与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

《目标》的核心内容包括了5C标准与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5C标准即指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外语的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是由5个以C开头的英语单词组成,故简称为5C标准,包括: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联系(connection)、比较(comparison)、社团(community)。每一个目标除了有要达到的对应的总目标描述外还分列出了总目标下具体的子目标。总体来讲,5C标准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概述为使用外语进行交流、了解体会多元文化、外语学习贯连其它学科、比较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在国内、国际多元文化社区应用外语。5C标准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围绕着5C标准,《目标》还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7大教学内容,即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探究、发展和运用包括语言系统(Language System)、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ategies)、文化内容(Culture Content)、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其它学科的内容(Content from Other Subjects)、批判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以及技术(Techonology)的7项教学内容。

《目标》中的5C标准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7项教学内容与5C标准的实现又是紧密关联的,它们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的过程之中纵横交错和相辅相成。

2.突出文化教学与强调语言实践两大特点

虽然《目标》只是作为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在笔者看来,《目标》的核心理念与内容明显地体现了突出文化教学和强调语言实践的两大特点。

《目标》特点之一:突出文化教学。从《目标》制定的理论依据到目标的主要内容,文化教学被置于中心地位。首先,《目标》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依据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假设,即: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假设、关于语言和文化学习者的假设以及关于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假设。上述三个理论假设都涉及并强调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途径与方法、评价和应用;其次,《目标》的5C标准中联系、比较与文化都与文化教学有关。除了在外语教学中要将所学文化与其它学科联系和进行语言文化比较以外,《目标》还给出了文化学习要达到的总目标、子目标以及子目标说明。文化学习要达到的总目标是通过外语学习让学生获得和理解多元文化;两个子目标分别是:第一,通过文化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多元文化实践和与之对应的文化理念之间的关系。“文化实践”具体表现在被社会所接受的文化行为模式以及文化表现方式,简单的讲就是掌握多元文化下“在何时、何地应该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通过文化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多元文化产物和与之对应的文化理念之间的关系。“文化产物”既以有形的方式表现(绘画、文学作品、一双筷子等)也以无形的方式体现(舞蹈、教育体制等);最后,文化的内容也是《目标》中的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包括语言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有机会接触该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还应该了解说该语言的人们对学习本族文化的看法;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工具书或其他技术手段去查找所需的文化知识,学会必要的交际策略去识别重要的文化特征和概念,并把这些特征和概念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去。[7]

《目标》特点之二:强调语言实践。首先,《目标》制定的三个理论假设中都谈及了掌握语言应具备的语言实践的交际能力、获取其他知识的能力以及国际交往的参与能力等;基于上述的三个理论假设,《目标》的5C标准中交际、联系与社团都涉及到了语言的实践。学生要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包括应用语言参与交流并且提供和获取信息、表达情感以及交流观点等;将语言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以获取更多信息,包括应用所需语言与文化进一步强化和深入其它学科的学习等;将语言应用于国内以及国际多元文化社区交流之中。《目标》中的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也体现了语言的实践与应用:比如,适当运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使用交际策略保证成功的交际活动、使用工具书或技术将所学语言文化特征与概念恰当应用到交际活动中等。

《目标》的两大特点同时还体现了美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广泛性与深入性的结合:文化教学内容根据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既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话题也涉及到文学、思想的领域;另一方面体现了外语教学中多种方式的运用使学生充分体会多元文化和在多元文化中实践语言。

二、 《目标》对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之启示

基于《目标》内容及特点所得到的启示,下文将从文化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多文化背景环境下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1.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在多元文化背景环境下,结合我国民族地区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民族特点等,在实施英语文化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宏观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加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完全形成自己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应把握文化教学内容的宏观性原则,即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广泛地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和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易于小学生理解的文化内容;教师以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比如,简洁生动的文字描述、借助直观多样的图片或影像展示等来完成文化教学。学生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内容宏观性地认识以后可以感知到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相关性原则。文化教学除了与语言教学相关以外,教师还可以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将文化教学的内容结合音乐、美术、体育以及计算机等课程来呈现和完成。比如,针对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教师可以考虑增加与歌舞相关的文化素材或用歌舞的形式进行文化呈现。

第三,结合性原则。我国民族地区有着自身的悠久文化历史,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时应注意不要进行单一的英语文化导入。在英语文化导入的同时应该结合与之同畴的相关本民族的文化以及汉文化的导入。学生可以在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在上述三种英语文化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实施和完成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可以具体体现在下列教学方法之中。

第一, 由少到多移入文化。根据Damen的解释,一个具备有第二语言能力的人的文化习得过程常常包括两种:文化适应和文化移入。这其中,文化移入发生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8]语言学家Gillian Brown又指出:第二语言习得与文化移入的不同阶段有关。[9]对于民族地区的小学生来讲,在他们所处的年龄段期间对于母语文化的框架搭建尚不够完善,因此和成年人相比所受母语文化的束缚程度低。在他们尚还处于文化移入的兴奋与愉悦的阶段时适时地通过文化教学引入异质文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性。

由于文化移入是以第一语言为基础,从少到多。[8]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移入时,适当使用各民族自身的母语进行文化介绍和呈现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文化移入的内容应少而浅,即: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一次性给予学生过多和深刻的文化内容。按照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小学英语要达到的一、二级总体目标来看,小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只需要达到接触以及乐于了解外国文化的目标。[10]例如:在介绍西方节日文化时,教师只需要将节日的大致内容,比如时间以及庆祝方式介绍给学生而无需进一步探究节日的文化渊源;选择文化内容时,教师可以尽量选择更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话题,比如:与日常生活相关联或者是与文化习俗有关的话题等。

第二,文化比较展示多元文化。心理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已知的本民族文化,来解释未知的外国文化,发现不同和冲突时,图式必定调整,学习者相应产生一种“文化多面性”,以便克服原有的文化狭隘知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11]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小学生面临的是多元文化语言环境,即本民族的母语文化、汉文化以及英语文化,因此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进行文化比较时,应该首先由浅入深、逐个呈现文化现象之后,再将文化现象进行对比。为了便于学生比较文化,教师可以考虑先从学生熟悉的母语文化现象呈现为导入,第二语言汉语文化呈现为辅助,最后呈现对应的英语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呈现完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比较。在文化教学中结合本民族文化、汉文化以及英语语言文化进行文化的比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文化的异质性和同质性,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和较为清晰的多元文化图示,继而学会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

第三,创设文化体验与实践环境。如何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有效地应用也是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了解多元文化的环境来达到文化体验和实践目的。

在具体的文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与条件积极创设文化体验的环境。比如,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可结合民族地区民族特色和教学环境,考虑采取创设小型文化表演和文化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实践。教师可以利用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色举行小型文化表演,让学生自行组合表演英语歌曲、儿歌、舞蹈甚至小型故事等;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明信片、照片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体验文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文化话题的交际场景让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对于小学低龄段的学生,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文化交流的过程;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模仿实践;对于高龄段的学生来讲,则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化话题先分组进行话题交流,之后学生再在全班进行分组展示。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中美两国尽管在文化传承、价值理念与教育制度上不尽相同,但是面临时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新的形式,中美两国都意识到学习外语对于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由此,中美两国可以在相互学习与借鉴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外语教学改革经验中达到互补与共进。

参考文献

[1] 苗丽霞.近20年我国英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 中国外语,2007(11):101—104.

[2] 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外语界,1996(1):11-17.

[3] 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外语界,1997(1):7-10.

[4] 苗丽霞.论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46—49.

[5]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M].Allen Press Inc.,Kansas,USA, 1999.

[7] 陆效用.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外语界,2001(5):25.

[8]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15.

[9] 转引自谭丽.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11] Robinson G.L.N.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Processes and Approaches for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nd Bilingual Educators.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85:23.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飞扬着生命意识 下一篇:例说语文课堂的本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