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时间:2022-01-15 12:32:5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总是不求上进、学业滞后,继而厌学、畏学而逐步发展成为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尤其在农村小学均普遍存在。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其约占总数的15%左右,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有效地转化语文学困生,使其尽快脱困乐学,是摆在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育家洛克菲勒说过:“当教师的只有教好每个学生的义务,而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权利。”鉴此,笔者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源头管理,试从分析小学生形成语文“学困生”的原因入手,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究有效途径和策略,促进了“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探析

1.学校原因:应当承认,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对育人的理解也有深有浅,部分教师在教学生学语文时很可能抱着应试教育的功利心态,因此课堂上所教的、课后所辅导的完全围绕应考来进行。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行为自然无法将语文的本来面目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厌学也就十分自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如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之间互相打闹取笑的学生等,容易使教师产生抱怨情绪,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对学生的不满,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其结果一方面是打击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极大地疏远了不愿学习的学生,从而就容易造成更多的学生不认真学习。

2.家庭原因:由于是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教育孩子,更没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有的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辱骂或体罚,这样会使孩子心绪不宁,产生不安全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因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争取获得成功体验;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缺少必要的限制,任其自由发展。其结果就是孩子没有动力和自制力去刻苦学习,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给孩子造成害怕失败的心理,从而抑制了积极的学习动力;有些家长却对孩子期望过低,严重低估学生的能力,不抱太大希望,孩子认为父母对他没什么要求,因此而放任自流。这些也是形成语文学困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3.学生自身原因:一是现在学生的兴趣呈现多样化,在学习方面只是投入了兴趣的一小部分,自然学习成绩差;二是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不看重,认为学习的结果就是考试;三是忽视对语文文本的领悟。平时不注意语言的积累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还没掌握就急于学习新知识,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而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析

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一个观念,即班级那么多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必然有优、中、差的等级之分,存在着少数的“学困生”是必然的,更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违背了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要知道,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一样。教学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学生也会随之左摇摇右晃晃。“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就是说,一名好教师不但能使优秀生更加优秀,同样能使“学困生”不再后进。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本来成绩就不理想,如果教师在经常采用指责、讽刺、辱骂等不和谐手段,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这些都不利于他们形成学习应有的自信和主动性。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采用恰当的方式与“学困生”平等交往。教师不是一个倾听者,而是在他的自卑描述中找寻到亮点,如他爱劳动、字写得好等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让其在评价中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树立从头学习的信心。

3.创设成功的体验机会

很多情况下,“学困生”多数是“课堂看客”,极少有主动举手发言的。他们在课堂上不举手发言主要是因为“不想发言”和“不敢发言”,这都是心理因素所致。心病还需心药医,课堂上我们就要从消除抵触情绪,克服畏惧心理角度去帮助学困生摆脱这一尴尬角色。

“学困生”中并非人人都不想做好作业,实在是他们的知识面应付不了教师给出的作业。也无法从中享受到独立完成的愉悦。学习成绩肯定不理想。我在布置课堂作业或课外练习时就想到“学困生”:让他们“吃小灶”,只求准确度,只需作基础题,尽量多一些课本知识点的巩固,减少语文分析的占比,说白了就是借此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建立自我。另外我对“学困生”的作业还精批细改。让“学困生”享受到优生的喜悦, 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随着他们自信心的增强,学困生也能成优生。

4.做好家校的合作交流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全方位了解“学困生”,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家庭,必须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与家长一起分析“学困生”的情况和原因,共同商讨改进措施、随时调整更有效的转化策略。

5.制定有效的补差计划

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事实上,在形成“学困生”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交互作用。而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学业不良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因此,转化“学困生”关键在于摸准情况后,制定有效的补差计划,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但我们必须遵循“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规律。“功”的积累,才有“成”的希望,没有任何一个“学困生”会拒绝进步。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学讲”浅尝 下一篇: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