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

时间:2022-01-14 06:12:10

中学生心理健康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刻不容缓

从成都“沈鹏弑母案”到广东“少女杀死祖母案”,还有一些学生因无法承受心理压力而自杀……这些青少年走极端的案例近年来屡见报道,中学生心理疾病问题已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在一些大城市的部分中学已开设了心理辅导课。但是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学校,教育者们仍埋头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中学生犯罪仍时有耳闻。令人忧虑的是他们犯罪的年龄日趋年轻,犯罪性质日超严重。在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的今天,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心理的辅导,要组织学习掌握相关心理知识,使教师担起学生的心理医生角色,根据学生的异常情况,及时作好心理疏导。我们在体育课中更应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健康心理的认知

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首先要对健康的心理有一个较具体认知。

1.正常的认识能力。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

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稳定的情绪。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3.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4.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优人之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可视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如果一个中学生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管别人怎样的解释,他总是固执己见,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合理的行为。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三、体育课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主要包括

1.体育道德品质的构建。构建优良心理品质是多渠道的,首先我们要从道德品质的构建这个主渠道入手,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涵,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体育道德品质主要内容,在体育教材中有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应当把它挖掘出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教育的核心。

2.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构建。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产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动机,参与体育活动的锻炼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会遇到困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用意志克服心理上的各种障碍,积极地参加锻炼达到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教学目的。

3.要营造教育气氛磨练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青少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许多事物的发展与成功都是在顽强意志下完成的。意志品质的好坏与体育运动中能否夺取胜利有直接的关系。

四、体育教学中良好品质构建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多种性特点。根据心理品质构成要素的多种性特点,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类教材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应的优良品质。如在基本体操队形队列的训练中着重培育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跨栏和障碍跑教学时着重培育勇敢与不怕艰难的优良品质;在跳高教学时着重培育进取性,攀登新的高度;在跳马教学时则着重培育学生的果断性;在篮球运动中着重培育协作性;接力跑时着重培育集体主义精神。

2.根据心理品质形成的长期性特点。我们知道学生的优良品质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就能形成,需要通过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所以品质教育要贯彻经常性的原则,对一些基本的素质培育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教学,“步调一致”的练习要求,就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其一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规范能力,其二是树立良好的作风。

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其优良品质,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上一篇:讲究方式,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 下一篇:让运动之风吹遍整个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