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旧问题和老传统

时间:2022-01-14 04:56:03

新媒体、旧问题和老传统

新媒体中的利益博弈和技术变革,使媒体前景变得扑朔迷离,看好还是看淡,都没有确定性,这使传统媒体躁动不安,无所适从。但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在强调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与旧媒体有诸多不同的观点纷扬之时,分析一下新媒体与旧媒体相同的地方,或者说新媒体仍然存在的和传统媒体一样的旧问题和应坚持的老传统,或有助于媒体人“以不变应万变”。

新媒体第一个和旧媒体相同的地方,是都有先天性的不足。生活不像科幻可以创造出十全十美的东西。科技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但也会招致不满,甚至带来侵害。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或者有了网络依赖症,谁会久坐在电脑前?对于手机,随便说说就有一堆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手机有辐射,特别是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更厉害,这使人们不愿意多用;比如手机里的信息存储不方便,看完就要删掉;比如手机里的信息只能个人阅读,而不能像报纸一样,一份报全家共享。所以新媒体不能因为其新而傲视旧媒体,任何媒体介质都有缺陷,都要思考如何扬长避短。

第二,每种新媒体的出现,都逃不脱读者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这个过程比技术的发展要慢得多。现在人们已经习惯在电脑网络上阅读新闻,甚至有耐性在网上阅读大篇幅的文章,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手机有彩信、WAP上网功能,但是在手机上简单的技术性操作,也成了挡住不少人的门槛。手机媒体虽然到达快捷,但真的要被读者认可主动订阅,还有读者习惯的培养和技术门槛问题。所以新媒体不能奢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要成为大众化媒介,需要漫长的培育过程。

第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介质,这是物理属性的改变,只是信息流的载体不同了。说到底,任何一种媒体提供的都是信息产品,首先要保证产品的品质。传统媒体一般通过独家新闻、对新闻的特色处理和策划,每篇文章的编辑和校对等把关流程和手段来保证新闻的质量。新媒体显然不是一新就灵,它需要同样的流程和手段打造精品内容。比较正规的网络媒体,已经在强化编辑的把关,而且并没有完全抛弃纸张,还需要总编签字以备核查。但目前新媒体在这方面普遍欠缺,所以说到精品媒体,人们不会想到新媒体。

第四,既然都是提供信息产品,所有的媒体产品都是商品,需要做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新媒体使发行成本几乎为零,但并不是不需要做发行促销,仍然需要有效的发行手段扩大读者群。报纸的发行手段现在已是丰富多彩,免费赠送、捆绑销售、赠品派送、低价抢市等等。由于内容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分别承担内容制作和信息发送,造成目前手机媒体的发行手段乏善可陈。如果能得到电信运营商的特别支持,会有订阅后话费返还、捆绑、将短信直接嵌定在手机上等手段。但大多数内容服务商得不到这样的支持。比如推出一种短信包月服务,除非读者在手机上订阅,否则你没法把它直接推介给读者看,这相当于报纸的发行员是没有腿的,没法主动推销;在内容服务商的技术后台中,看不到到底是哪些手机订阅了这项短信服务,不知道到底是谁订了,这相当于发行的眼睛是瞎的,而且没法降价促销(每个订阅短信有固定的频道,价格是不变的),没法套餐推广,整个的发行运作高度残疾!由于费用结算的问题,手机的增值业务分全国网和省网,省网的业务外省无法订阅的,仍然存在发行壁垒,新媒体依旧逃不过发行这一关。

此外,新媒体还应多做品牌推广。没有品牌,不管是旧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只能自生自灭。

最后,不管哪种媒体形式,都是做新闻事件的报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都是一样的。比如时效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等。新媒体仍然需要传统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经验,这样才能从容处理每一条新闻。

新媒体面临这么多旧问题,和传统媒体还有很多相同的烦恼,传统媒体的把关程序、操作方法、营销策略等方面好的老传统,仍然是新媒体所需要和借鉴的。

对传统媒体来说,只要拥有独特的新闻资源和经验丰富的新闻人才,就可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吗?加上新媒体的操作经验,传统媒体才能真正放下悬着的心。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有些甚至是阶段性的,但主动介入,积累经验,是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这也是旧媒体的老传统,报纸孕育了电视、广播(虽然后来分开了),又培养了新闻网站,对于手机媒体,仍然会发挥老传统,积极进入,在相同与不同之间寻找新的支点,逐渐完善流程的再造和资源的整合。

上一篇:风生水起“第五媒体” 下一篇:手机媒体的天然缺陷与消费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