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后该怎么补牢

时间:2022-01-12 09:06:03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据新华社消息,目前已确定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目前,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已解除应急措施。可就眼下而言,此次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仍有诸多谜团待解,而附着其上的舆论焦虑,也亟需置于信息敞开框架下,去循序消弭。

从新华社披露的信息看,在10日17时,威立雅公司就已检测到苯严重超标,可直到次日12时,才有官方渠道通报,在此期间,苯超标的水已流入千家万户,损害辐射面难以估量。不少人质问:为何警报晚拉了十八个钟头,为何被污染的自来水没第一时间被切断?是水厂瞒报,还是当地政府反应慢了几拍?

没错,污染源检测和上报确实需要时间,但就算苯检测没法一蹴而就,虑及公众饮水安全,也该作“最坏的打算”,开启应急模式;而当地政府在收到反馈后,也该立马作停水决定。只可惜,“与时间赛跑”的意识,在此次危机处理中体现得太不明显。

新华社就刊文指出:事发后,在发现苯超标时间上,涉事几方口径不一、屡次变动;苯含量也“跳水”……

如今,“罪魁祸首”已被锁定在自流沟上,因其已使用六十余年,超出设计寿期,并且年久失修,收缩缝老化,导致石化泄露的污染物渗入,最终造成水体污染。一边是自流沟“超期服役”,一边是管网设计混乱,留下隐患,二者长时间不被重视,酿成了如今之祸。

由此可见,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本质上就是“多因一果”,是隐患“病发”和处置失当叠加所致。而要溯责,显然也该理顺这条责任链,对涉事各方进行过失清查、依法问责,以倒逼各部门履责到位。

从危机应对的角度看,无论政府抑或企业,都应在处置问题的“位次排序”上更为审慎:在自来水等领域出现“危机兆头”后,就算涉事多方没有隐瞒的意图,也该遵从“预警先于调查”的法则,防患于“未然”。毕竟,在调查间歇,危害事实可能已蔓延开来。就拿兰州该事件来说,若是“苯可能超标”第一时间被告知公众,很多人也不至于误饮“祸”水。

从水安全保障的层面讲,如果说自来水苯超标是“质量报复”,那它理应作为一本“负面教材”,引起对化工项目设在环境敏感区、管道老化等“隐患因子”的重视。实质上,2005年松花江苯污染事件之后,国家已要求各地对化工项目开展风险排查与整改;青岛市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后,又开启一轮对油气管道、城市管网的拉网式排查。可从该事件看,这类排查仍有盲区。

说到底,自来水苯超标之类的危机,也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路向抉择,向左是有序应对,向右是责任逃避。而公众安全,也只有在“善治”的屏障下,才能得到切实庇护,而非沦为污染的“祭品”。

【选自长城网】

插图 / 如此达标 / 佚 名

上一篇:复杂碲、铋矿冶炼工艺探索 下一篇:淄博周村古镇 “东方华尔街”的民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