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碲、铋矿冶炼工艺探索

时间:2022-07-23 06:10:23

复杂碲、铋矿冶炼工艺探索

【摘 要】通过小型冶金熔炼实验,掌握了该种矿物的性质,确立了成本低、回收率高,易操作实施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辉碲铋矿;磁性物;焙烧;碱浸;坩埚;回收率

1 前言

碲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元素,在现代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有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地壳中平均丰度值很低(6×10-6),自然界中碲元素通常与一些金属相结合形成碲化物矿物,它除了可以以0价态形成独立的自然碲矿物或与硒形成天然混合物碲硒矿外,还可表现为2-价或3-价与某些金属形成碲化物;碲与氧化合时则失去电子,表现为4+价、6+价。其中以碲化物、碲硫(硒)化物类矿物和碲的氧化物占绝大多数,与铋形成的碲矿物数量较少,可借鉴的处理工艺很少,因此探索一个处理此类物料的可行工艺十分必要。

公司接到四川碲辉铋矿,该矿含Bi:23.45%、Te:16.32%、Ag:154g/t、Au:47g/t,该试料共计8Kg。探索该矿有价金属提取的可行性,为公司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以及决策提供依据。

2 原料

由于矿物呈公分石状,因此用圆盘制样机进行干磨处理,圆盘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剧烈发热,温度升高、产生表面圆滑的小颗粒,进一步处理较困难。磨料进展缓慢,共进行了5天。经80目筛分后得上样2.34Kg、下样5.6Kg,分别占总样量的29.47%、70.53%。

经圆盘制样机处理后为黑色粉末状,上、下样按重量比进行人工取样,经混匀、磨细、缩分后送样,其主要组分见表1。

表1 碲辉铋矿化学分析成分(%)

名称 Bi Te Fe Al S Si O2 Ca Mg Cu

含量 22.3 13.98 13.64 2.61 8.1 4.33 3.89 4.96 0.071

名称 Pb As Sb Se Au(g/t) Ag(g/t)

含量 0.024 0.072 0.17 0.21 58.13 103

矿石中含铁较高,其中约有20%的矿样能被磁铁所吸引,说明矿石中存在带磁性的Fe3O4,磁性物与非磁性物成份见表2。

表2 磁性物与非磁性物成份表(%)

T B―>80目(29.5%) T B―

磁性(29%) 非磁性 磁性(20%) 非磁性

Fe 48.87 12.65 22.66 8.21

Bi 7.13 9.94 22.24 29.07

Te 5.55 7.29

此物料易碎部分即下样(

Bi主要以Bi2O3、Bi2S3、BiTe2S、自然铋(Bi)等形式存在,Te的存在形式以BiTe2S、TeS2等为主。

磨细后的物料在加入浓硫酸时有大量气泡产生,物刺激性气味,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碳酸盐。

3 湿法、火法探索试验

3.1 硫酸化焙烧―碱浸分离碲、铋

称原料150g(上、下样按比例30%、70%称取,以下称取原料方法相同)。按硫酸化焙烧―碱浸的步骤进行,流程见图1。

图1 焙烧流程图

渣与溶液含碲、铋,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渣、液分析结果

数量(g) 品位(%) 金属量(g) 原料所含金属量(g)

渣 Te 162.5 12.41 20.17 20.97

Bi 162.5 20.33 33.04 33.45

液 Te 600(mL)

从上表数据可看出:

(1)Te、Bi金属量平衡相吻合,操作过程中损失不大;

(2)溶液中含Te

3.2混合熔炼法

将原料Na2CO3、SiO2、C粉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粘土坩埚内升温至1200℃左右进行熔炼。三次小试条件数据见表4,结果见表5。

表4 配料及技术条件

T B―2 T B―5 T B―7

比例 数量(g) 比例 数量(g) 比例 数量(g)

原料 100% 150 100% 150 100% 150

Na2CO3 15% 22.5 20% 30 20% 30

C粉 5% 7.5 4% 6 5% 7.5

SiO2 20% 30 20% 30 20% 30

升温时间 4h 4.5h 4h

最高温度 1100℃ 1200℃ 1150℃

(1)原料中的铋,约74.0%与53.98%的碲形成合金层,两种金属占合金总量的96%以上;

(2)中间层中的铋约占总量的8%±,约7%的碲也进入中间层,通过控制配料中含碳量可减少中间层的量,提高碲、铋的直收率;

(3)铋的回收率为82%,经分析坩埚腐蚀部分含约1.94%的铋,以粘土坩埚重500g计,约五分之二的部分被腐蚀,其中含铋约3.9%,占总量11~13%;另发现有金属渗入坩埚中,当在反射炉作业时,情况会变化;

(4)取热电偶表明白色冷凝物分析,含碲66.06%,说明碲在此高温下挥发,是造成碲直收率低的直接原因,其直收率仅60%左右;

(5)玻璃渣含铋、碲都小于0.2%,渣形较好,渣中金属损失较少。

表5 混合熔炼结果(%)、(g)

T B―2 T B―5 T B―7

数量 品位 金属量 所占比例 数量 品位 金属量 所占比例 数量 品位 金属量 所占比例

原料 铋 150 212.3 33.45 100 150 22.3 33.45 100 150 22.3 33.45 100

碲 150 13.98 20.97 100 150 13.98 20.97 100 150 13.98 20.97 100

合金 铋 30 66.98 20.10 60.08 37 66.9 24.75 74 39 ~26.09 78.0

碲 30 28.39 8.52 40.63 37 30.60 11.32 53.98 39 11.93 56.9

中间层 铋 10 21 12.65 2.66 7.95 8 1.01 3.02

碲 10 3.75 0.38 21 7.33 1.54 7.34 8 0.59 2.8

渣 铋 0.02 65

3.3 石墨坩埚熔炼

配料比见表6。

表6 石墨坩埚熔炼配料比表

T B―2 T B―6

比例 数量(g) 比例 数量(g)

原料 300 150

Na2CO3 15% 45(其中6g覆盖表面 15% 22.5(其中2g覆盖表面)

C粉 6% 18 5% 7.5

SiO2 20% 60 20% 30

(1)采用石墨坩埚熔炼所得合金较少,有大量的中间层存在。中间层为暗金黄色,质硬,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为黑色,放置过夜后,成为黑色粉末状,其中部分能被磁铁吸引。此物加至1:1Hcl中有H2S气体产生;

(2)石墨坩埚内壁体上方约3-4cm的范围内挂有很多黑色小颗粒,质轻,有光泽;

(3)采用石墨坩埚作熔体,由于有较强还原性,中间层(含硫化合物如Na2S3、Bi2S3、FeS等)产出量大,合金层很少、没有起到Te-Bi与其它杂质分离的作用,腐蚀现象明显效果不如粘土坩埚。

4 结论

(1)该矿物探索试验表明,通过适当的配料,高温熔炼,可将Te与Bi富集于底熔点,的合金中,Te达30%、Bi达66%,即Te+Bi>96%~98%,渣含铋

(2)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铋合金中碲分离和回收原有成熟方法,属铋精炼中的有一个操作工序,碲以亚碲酸钠渣与铋分离,然后湿法浸出、净化点积。分离碲后的铋,含Pb、As、Sb、Cu等杂质少,易于精炼提纯,本探索试验没有继续进行。

(3)粗炼中配料对中间层(即硫化物由Fe、S、Na、Bi、Te、组成)产出量很敏感,中间层多、合金产出少,反之,中间层少,合金产出多,因此在工业试验时,对来料应重新做配料比试验。

(4)根据实验结果,处理该物料的原则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工艺流程见图

参考文献:

[1]翟秀静,周亚光等.稀散金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2]翟秀静,周亚光等.重有色金属冶炼设计手册.锡锑汞贵金属卷.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上一篇: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下一篇:亡羊后该怎么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