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锁定扩大内需

时间:2022-01-08 06:58:09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锁定扩大内需

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减缓势必影响到亚洲各国的出口增长,而实际上,由于亚洲各国更多灵活的汇率制度和内需的不断增长将有效地“缓冲”这种影响。我们认为,中国政策制定者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这有助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灵活的汇率制度等安排“缓冲”美国消费增长减缓影响

传统上,亚洲经济被认为与经合组织(OECD)息息相关,与美国的关系更是如此。换个说法,美国如果打了个喷嚏,亚洲就会感冒。当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在负债的美国消费者和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时,投资者不断问我们一个问题:如果2006年美国消费减缓,那么亚洲经济会如何?

在2005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调整了对2006年亚洲地区的经济预测。尽管考虑到美国消费者支出减缓的影响,我们预计,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GDP增长速度仍将达到7.6%,与我们对该地区2005年的预测(7.7%)基本一致。

我们预计2006年美国消费增长幅度为2.2%,而这一数字在2005年是3.5%、2004年为3.9%。虽然这一减缓不容忽视,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美国即将迎接消费不景气的到来。如果美国的消费支出比预计幅度出现更大的下滑,我们就有机会质疑那个传统的观点――亚洲经济发展的循环是完全依赖美国进行的。我们看到,亚洲经济已出现些许“缓冲”,这些“缓冲”将一定程度上减弱美国对亚洲经济的影响,足以让亚洲经济取得阶段性的扩张。

越发灵活的汇率制度是亚洲拥有的“减震器”之一,除了足以应对区域外的众多变化,灵活的汇率政策也促使亚洲地区实行更为独立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内需的扩大。亚洲最大的三个经济体――日本、中国和韩国,他们各自的货币政策在浮动的资产价格中依然保持稳定,而稳定的金融环境更有利于内需的增长。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国的GDP之和占了亚太地区GDP总量的80%。倘若亚洲各国的贸联系更加紧密,这三个国家内需的大将对亚洲其它国家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亚洲各国内需的扩大将逐步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同时它也能减缓美国消费不景气带来的冲击。

与1990-1991年美国消费不景气时相比,如今的亚洲经济已发展得更为成熟。亚洲各国的内需旺盛,因此有足够的空间通过拉动投资和消费来缩小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而且,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亚洲地区各国间的贸易联系就越发紧密。外商直接投资和商品供应链的增加,以及日益以中国为圆心的发展趋势使得地区贸易活动不断增加。在中国,3-4年前,以加工和装配为主的出口和以内需为主的进口之间的比例为2:1,如今这个比例几乎为1:1。中国内需的扩大使得日本和韩国的出口都受益匪浅。

中国放宽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一些人始终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必将在短期内放慢速度。而我们依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表示乐观。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十足,而且内需的扩大会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高盛“中国活力指数(GSCA)”仍然是我们首选的用于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工具,由于政策原因,200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突然放缓,但自2004年第三季度以来,高盛“中国活力指数”已由之前的10.9%上扬并稳定在12.5%。

更为重要的是,高盛“中国经济景气先行指数(CEMAC-GS)”从2004年中开始又重新加速。这次反弹恰巧与中国央行放宽货币政策相符。从2004年第三季度起,也就是美联储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后,中国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增长从零上涨到了14%。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放宽,短期利率下跌了200个基点,而M2的增长则提高了4.5个百分点,达到了18%的水平。

在我们看来,中国放宽货币政策既有战术上的也有战略上的考虑。从战术角度讲,低利率为人民币的再次升值减少了压力。从策略上而言,货币政策的放宽是为了弥补人民币再次升值可能对贸易领域带来的影响。尽管自今年7月22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仅仅上升了0.33个百分点,但不能忽视的是美元本身也依据有利于贸易的原则而升值了。因此,人民币实质上的升值幅度要更大一些,超过了4%。所以,用放宽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的做法不无道理,我们的理解就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把放宽货币政策的目标锁定在了扩大内需上。

基于出口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预测,我们将中国出口增长从2005年的25%下调到了2006年的15%。尽管出口放缓的幅度较大,我们仍预计中国2006年的GDP增速将达到9%,略低于2005年9.4%的水平。这样的调整也是由于内需的上扬而作出的――预计中国消费支出增长将从2005年的6.9%升至2006年的8.3%。

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调整,加上货币政策的放宽,愈发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出口向内需扩大。我们认为人民币会继续升值,这不是因为中国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而是因为这符合中国自己的利益。

上一篇:“以市场换技术”关键是掌握合资主动权 下一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