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5 12:00:25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引言:对于应用化学就是指将化学知识渗透到其他的科目中从而形成的一门应用科学。总的来说它是理工和化学工程专业的结合体,是这几个专业的综合体现,所以从原理上来说还是属于理科专业。所以,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该部分的教学就显得极其重要。实践教学既是对理论进行巩固的最好环节,也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最佳时机,而且在教学中还能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该专业训练出更多的人才。

一、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在应用化学教学中,人们已经习惯性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了,同时过去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做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为实践教学实质是对课堂理论的一大补充和丰富过程。但是从现在的社会来看,我们仅仅依靠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不可行的,无论是教学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传统的教学都与当下人才的培养观念和目标不相容,不仅不可以更多的培养出好的人才,还会使得一些人丧失学习的兴趣。大量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中暴露出来,所以我们更加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具体的来说,存在于我们当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有:①一些教学内容太偏重验证,反而对学生专业和未来的就业问题忽略了,而且与实际不相关;②教学形式上太过单一,没有开设相应的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对于学生专业问题分析能力过于忽略,达不到训练能力的效果;③名义上是实践教学,但是实际上课外的内容太少,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也少,而且学生大多是单独进行学习,没有团队方面的培养;④对考试成绩的过度重视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丧失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⑤实习只注重最后的考核成绩,使得学生丧失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实习的目的达不到;⑥毕业论文的设计也缺乏工程设计和一些必须的技术分析内容,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分量,而一些理论化的东西所占的比重太多,与实际脱钩。以上这些就是目前我们应用化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方向的探讨,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本科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1]

二、应用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改进方法

(一)应用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因为传统的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基于厚基础、宽口径以及重实践的原则来进行的,但是结合实际来看,并没有突出重实践的目的,由于涉及到扩招和实践基地等问题,我们根本无法真正的展开实践教学。所以,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本着符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还要顺应科学的发展需求,做到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2]

(二)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和科学实践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抓核心并且突出重点,紧密的将实践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起来,然后借助一些科研方面的训练手段,不断的提升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思想,这样一来可以不断增进大家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将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时,可以将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项目来进行研究分析,可以进一步引伸到本科实践教学中,达到训练的目的,又可以丰富大家的见闻以及问题的认知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所以这也是实践教学的实现途径,所以对于它的强化很有必要。针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要进行反复的操作从而达到规范以及运用自如的程度,相对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就要求学生实验时仔细研究,抛弃传统的思维观念,这样对于一些存在于学科交叉处的知识能够更好的理解,同时对于一些新原理和新技术能够更容易的接受并且能够敢于挑战新的研究,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帮助。在试验教学中,研究型的实验就不太需要一致的实验结果,它注重的是研究分析的过程,它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完成一个实验来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总的来说,所有的实验过程基本都遵循从预习到设计再到实验总结的过程,中间涉及到老师和同学各自的总结和讲解,而最重要的也是实际操作部分,这也是加强实验教学的目的。[3]

3.利用实习增强实践能力

专业实习是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也是将理论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也是作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实习过程就是一个将知识从虚到实的转化过程,通过实践可以锻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将来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实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实习基地的问题,毕竟是完成实践的载体,对于实践基地的选择一定要保证能更大程度的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达到体验的目的。接着便是规划好实践的内容,要保证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有事可做,而不是每次都只是观赏者,同时还要在实习中穿插各种讲座,对于实习内容作阶段性的总结,这也可以强化实际操作中学到的内容,还可以对于一些不常见的问题进行补充教学,使得学生对整个生产过程都完全了解,达到真正体验实际生产过程的目的。只要认真的实施实习过程,就可以使实习收到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学生的能力也能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4.针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开设专业职业教育课程

就本科教学来讲,重点是保证各个教学环节都围绕实践教学的中心,并且能够相互贯通。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做法是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大一到大四,从始而终,这也是很好的经验,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其中加入职业教育课程,这样一来既不违背以往全程进行实践教学的理念,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比如《分析检测实验室认证与管理》、《综合实验技能》以及《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方向,也更加清楚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4]

三、总结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已经随着教育的深入变成了大学教学的主要部分。要想提高应用化学办学水准,只是注重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对应用的理念进行深化,在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对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很有帮助,而且对于应用化学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建陵;匡云飞;冯泳兰;张少华;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2012(12)

[2]陈燕勤;杜光明;吴国莲;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201(08)

[3]鞠剑峰;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优化探讨[J]2012(05)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应用化学;人才培养;实践能力;途径;策略

应用化学学科是化学与其他自然学科或者技术领域的结合,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培养是重要的环节与内容,相比较化学学科而言,应用化学学科具有更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而在这个要求下,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而不断扩宽自身的知识面与综合素质,从而真正的能够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通过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形势进行研究、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作出客观的认识能够为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形势研究

(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的内涵在于实现全面的扩展人的生命价值,体现出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都会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一直使我国的师道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教育理念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理论知识的继承者甚至成为理论知识的传递者,但是这种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在于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应用化学人才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的确立并得到了一定的实践,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而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能够为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指导与借鉴。

(二)21世纪的社会特点

对教育而言,21世纪是素质教育的世纪,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要目的已经显然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而是应当将知识理论与综合素质并重,不断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知识化经济时代的需求,是经济时代作为21世纪最为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的提高,同时要求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切实的将自身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于工作当中,而这不仅要求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重视实践性培养,同时要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衍生出了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加强,而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要善于将自己的知识与新事物结合,从而使自己能够抓住机遇并有能力面对挑战。

(三)社会企业需求

实现和促进学学生就业是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残酷的竞争,而只有具备并正确管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人才才能够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当前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总体来看,企业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更加的青睐,而综合能力是指人才必须对企业的产品具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够在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参与科研开发工作,这同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当前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大部分缺乏对社会企业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综合能力不理想的情况下很难在社会企业中表现的游刃有余。

二、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策略

(一)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现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实践能力与应用化学专业紧密相关的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应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来实现,同时也必须以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理论以及基本专业技能为基础。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化学教学首先要重视夯实学生在应用化学专业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出主导作用,积极、及时的指导学生学习并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应当充分发挥出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并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或者鼓励学生通过教材自己掌握观察方法与步骤,教师监督学生的观察过程并检验学生的观察成果。在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以“以人为本”为教学原则,认识到学生的操作能力基础,并尊重每一位学生,采用基础差地要求、基础好高要求的手段,通过鼓励来提高学生积极性并消除其不良情绪,通过监督与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并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通过交流和实际操作来进行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验证问题和交流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点在于得到结论的途径是自己的思考而非教师直接给出的结论。应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实践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应用化学学科具有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探究式应用化学教学模式中,化学实验仍旧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载体,在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探究式应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以及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把控,从而正确的把握实验设计的难度。将要开展探究教学的实验应当有一定的难度并具备综合性,不仅要做到引导学生科学的计划与操作,同时要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互相评价放在重要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得出的结论能够通过科学的认证,同时也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提高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三)通过学生科研提高创新能力

应用化学人才的培养过程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同时要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成为复合型与创新型的人才。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受教材的局限,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科研。虽然课外科研具有较高的难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通过科研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重视科研的综合性,同时要在选题方面具有新颖性,最好能够与社会热点结合使选题具有实用性,而课题的可实现性是进行科研的基础。在学生科研中,学校可以尝试建立导师制度,通过分组的方式利用开放性的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通过各有分工来发挥出个体学生的长项,同时也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应用化学素质的提高。

(四)通过实习工作促进学生生产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参与到社会岗位中开展实习工作是促进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径之一。通过实习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对学生包括应用化学素质在内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时实习工作也对高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要求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以各方面各部门的协调的基础适当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实习基地,或者高校可以与校外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校与校外企业的双赢,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校外企业的正确选择,同时要将学生的总结报告放在重要的地位,从而保证学生的实习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粱亮,李大光,余林,等.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

[2]余林,郝志蜂.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7,34(6).

作者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 特色专业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1.我国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应用化学就是“根据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实验开发研究的一门技术科学。”了解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借鉴其历史经验将对未来应用化学专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1 起始时期(1903~1949)

近代化学专业是由欧洲传入,那时候的中国还处于鸦片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而近代化的教育则起始于上世纪60世纪,京师同文馆在1871年开始设置化学课,并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教材,逐渐引导应用化学专业进入大众的视野。当时开设的化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染色、采矿、火药、冶金等技术型人才,学制是3年或4年,化学门设有应用化学工程相当于化学工艺,农科设有农艺化学门,工科设有应用化学门相当于化学工程系。

1903年请政府颁布了近代教育的第一个新学制“癸丑学制”,与此同年成立的北洋工艺学堂开设了化学制造科,从此应用化学专业正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建设中的一个专业。随着科举的废止,西式的教育课程不断引进,很多大学纷纷开设了应用化学科,并在1922年成立了中国化学工业会,此后应用化学专业不断发展。

1.2 调整、巩固的动乱时期(1949~1976)

1952年由于大范围的向苏联学习,高等院校并没有通用专业目录,应用化学专业经过院系调整不再作为一个专业,但也有一些院校保留了这一专业。

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教育部对部分高等院校的专业进行了调整。1963年国家第一次统一制定了高等学校专业目录《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应用化学专业成为“高等工业学校中设置的理科专业”,并且包括无机化学专业等九个专门组。

在的十年中,高等院校原有的规章制度、领导体制、教学组织受到了破坏,学术水平、教学质量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并且教学秩序混论,文化出现了断层,到1976年,应用化学专业在全国理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中只剩下了8所。

1.3 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期(1977年至今)

1977年基本结束,逐渐开始恢复正常的上学及考试秩序,应用化学专业不断复苏起来,并不断告诉发展。

1977年到1980年,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的研究主要以自然科学为主,并且工科院校的课程并不符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工程科学教育始终不能达到一流的水平,理工分家使得工科院校的科研水平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许多工科院校为了把学校办成“两个中心”,也开始开设应用化学专业。

1985年,教育部为了促进这一专业的发展,成立应用化学专业教材委员会,主要致力于编写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后于1990年,召开兰州会议,应用化学教学指导组这一组织改建了原来的委员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大学教育,加强对研究、教学和实践人才的培养,指导并推进了应用化学专业的建设。

2001年“化学及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类专业等基础课程体系不断健全,深化理科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发出“关于批准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启动了“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就包括应用化学专业在内。“通知”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进行定位,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为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2.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应用化学专业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和创新型人才的理想平台,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来实现。但原有的实验内容过于陈旧,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基础实验,而缺少研究性的前瞻性实验。教学方法也过于僵化,老师大多以讲授为主,照搬照抄教材,使得学生也机械化的记忆教材,并且有些老师过于严谨、严格的指导,有时候也会压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想象力、创造力。由于现在教学体系改革过于强调基础,所以实验课的课时数得到了大幅压缩,而基础和专业课却开设过多,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尝试再反思,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应用化学的乐趣。有些学校的实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评价,优秀人才也不能凸现出来。

2.1 建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研究型教师是指善于把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并具备研究科学问题的素养和能力的教师,而不是指专门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岗位的教师。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还要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素养。而目前的很多本科院校的应用化学专业都是近些年才开设的,教师大多都是缺乏实际生产经验的硕士、博士等,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往往不符合社会需求。针对对教师的培养机制,有以下几点:

(1) 指导老师要与仪器设备一对一的捆绑,引进对某一方面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人才,老师要深入了解仪器设备的特性,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对实验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从更高的角度来培养学生。

(2) 与一些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大的化工企业进行合作,指导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只有他们自己了解、熟悉生产工艺,在教课时才能更得心应手,将重难点更贴切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关键。

(3) 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融入他们自己经过探索得到的感受、经验、科研的思路和过程、价值评价和成果等,具有相当深厚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以及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培养出优秀人才。

2.2 改革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的重点一直是教学内容,应用化学专业也不例外。教学内容对培养研究型教师和创新型人才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置教学内容时,应该从学生和老师来考虑,比如:

(1) 教学内容设置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吸引力,让学生有选择—尝试—失败—思考—再选择—再实验的不断地研究过程,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化学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2) 学校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指导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或感兴趣的情况,提出研究课题,或者结合本学校的教学目标,制定出偶一定价值的实验项目。

(3) 实验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学时限制的影响,尤其是应用化学专业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实验教学内容,往往会使学生手忙脚乱,草草结束实验,不能整体高效的进行操作和思考,浅层次的得出实验结论,为了完成实验而完成,所以很多学生在做完实验不久就对其完全没了印象,这就证明学时设置的不合理之处,大大压缩了学生们的思考创新时间。

2.3 改革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受教学方法的影响。中国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填鸭式”的教育 ,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首先需要改革教育理念,再转换教育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有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处理问题;作为课程,它要求学习者具有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自主性学习的策略以及熟练解决问题的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把教材上的知识看成是不可更改的定论,被动的接受知识,往往缺少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与应用化学的互动几乎少之又少。“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带着问题做实验,老师在旁边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应用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3.1 努力将仿真教学引进实践教学过程中

仿真教学是在实验和工程实践中引入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逼真的实践环境进行综合性训练。进行软件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研究,开展仿真教学设置,可以建立实践性仿真试验室,开展“精细化工”、“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仿真教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实验”、“大型分析仪器实验教学”等仿真教学系统,实现化学工程全过程的模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2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课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研究型的实验,重在研究过程,反复研究、认真操作。而对于综合实验,要求学生们在整合基础实验教学的前提下,打破二级障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挑战新的技术、科学原理的能力。大力开设综合设计型实验,实现开放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3.3 完善知识实习和专业生产实习机制

大多数学生往往掌握了知识,而对化工生产与科研实际了解过少,此时就需要通过生产实习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下厂,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了解工艺生产,确立一定的生产管理观念,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为了学生能在生产实习中得到全方位的认识,可以在实习过程中轮换他们的岗位。认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讲座及实习动员,介绍生产实习的纪律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深化学生对化工工厂的认识,另一个是生产阶段,将学生都安排下去,编到不同的部门,让学生熟悉的掌握车间的工艺流程和应用到的理论知识。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并最终给予指导。

4.结语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4篇

根据相关产业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建立科学优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和素养的关键环节,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教学名师+名课”、“资源集成+特色”、“历史积淀+创新”、“优势学科+条件”等4种典型创建模式,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层次结构合理、课程内容先进、与国内外高校同类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一是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形成4条清晰完整的课程链。包括“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品”构建出以精细化学品合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涂料化学”构建出以树脂合成以及涂料配制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物理化学—电化学科学—表面处理”构建出以表面处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构建出以工业分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二是通过三个注重、四个平台、三个转变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三个注重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特色意识,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四个平台即搭建“基础化学试验训练平台———应用化学实验训练试验平台———大型仪器分析测试训练平台———开放实验及化学化工技能训练平台”这样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三个转变指将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实验项目每年保证以不低于5%的比例更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强调学术性转变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知识面的训练场所。三是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点。目前,《化工原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已经建设成为了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化工原理》、《分析化学》和《涂料化学》已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下一步将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加强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建设。

坚持“内培外引”,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压担子、加强“内培外引”制度,运用完善的师德师风激励、考核、监督机制等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对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需求。“内培”主要是加强现有师资的对外交流与培训,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到工厂车间学习,建立常规化的交流机制,目的是培养一批“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内培”的方式上积极扶持建设专业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实行教学工作老中青相结合,组织开展重大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通过5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用化学专业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以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包括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本科教学团队,形成了在学校有显著优势的教学、科研群体,也进一步培养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外引”主要是通过聘请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客座教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校通过聘请对口合作院校的名师莅临学校指导专业、课程及实验室建设,合作开展科研活动,促使学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近5年来,学校应用化学专业教研团队累计1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13篇,编写教材2部,共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各种科研项目33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19项,累计科研经费近180万元。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雄厚的科研实力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应用化学专业特色建设的进程。

实施“应用型学科专业组团工程”,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化学专业体系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紧张和优质教学资源紧缺,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等问题。面对这种现状,学校提出了“应用型学科专业组团工程”以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的新思路。现在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以化学学科为主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化工组团建设,注重不同化学学科之间专业的综合交叉、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为培养具有一定基础和技术能力的、能学以致用、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太原工业学院已经启动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建设项目。本项目紧紧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坚持“兼容并包、格局宽阔、共建共享、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组团的方式,采用实训创新平台统一控制的模式,周密规划,共建共享。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的建设将有效融合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有效融合实验、实训、创新教育;有效融合科研、教学、产业,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和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能扎实、岗位适应期短、职业素质较高的专才,为企业员工提供短期进修和培训;为科研和科技开发提供强大的平台;开展认证等各类培训;遵循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办产业反哺等模式,积极推动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的多元化发展。学校要营建创新文化,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促使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在实现应用型院校的目标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p#分页标题#e#

以省级“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特色专业建设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 专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O43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89-01

地方性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满足地方和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培养具有特点鲜明、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1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根据有关资料,在化学工业领域,上海市将以医药工业、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工程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更新换代为目标,加大产、学、研力度。因此在人才质量要求上,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人才。另外,根据教育部对未来人才需求预测,工科应用性人才将名列第一。应用化学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出于上述考虑,并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将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方向定位为:商品检验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为中小型企业及外贸、海关、卫生部门培养商品检验、环境检测与治理等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符合上海市和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面向全国,培养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本校自2001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为使本专业的发展定位符合21世纪上海未来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教学设备、国际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专业所属的环境监测及治理和商品检验方向不仅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而且近几年来已经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定位是符合上海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的,并于2007年获得第二期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2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应用化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

应用化学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生化、环境、检测技术等诸多方面,是强调应用性的化学专业之一。国内外设有应用化学专业的高校,一般都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发展趋势是“专才”与“通才”的结合。地方性高等院校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兴办的地方大校,地方性决定了地方高校必须置身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根据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金融贸易、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学技术、新型环保技术和商品检测技术将是未来开发的重点。尤其在进入WTO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将会显得更加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实用人才。本校作为上海地方重点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与发展应当与上海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紧密相结合,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突出应用性,使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所学知识能够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后能直接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人才,更好地为上海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

3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工艺工程之间的一个应用性理科专业,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用”化学的人才,与化学专业培养“做”化学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是不尽相同的[2]。为使培养的应用性人才充分地“用”好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使学生学习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化学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化工基础知识外,还应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方向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上应体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厚基础、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广、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3],其知识培养要符合专业定位方向,又要适应地方经济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我们就当前较为突出的环境保护、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学生知识培养上开设绿色化学和环境监测及商品检验等专业课程,以保障本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学以之用。

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能接受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技能训练。其中包括(1)综合性社会实践,是学生在低年级进行的一项广泛性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让其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2)基本实验技能培训,通过此环节的技能培养,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同时,又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等基本知识,使其初步具备科学实验态度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综合设计性技能培训,是学生在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内容及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独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的过程。此环节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及勇于创新的精神。(4)毕业实习,通过实习环节的实践,能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工作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5)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总评价,通过此过程可充分检验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写作能力;同时又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6)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利用我系是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设的“化学分析工”考核点的有利条件,经过培训让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充分体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不仅要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而且还应与地方上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充分体现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几年来,本专业与上海桃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上海科创色谱仪器有限公司、奉贤区环境保护局、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上海农药研究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等建有校级合作教育基地,并与上海市通用通标公司(SGS)联合建立了商品检验和食品安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CMA和CNAL认证);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紧缺人才――纳米人才培训基地,与上海市科协联合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纳米科普实践基地;与上海市纳米中心联合建立了环境计划实验室;与上海市经委建立了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建立了部门开放的现代电化学和表面化学测量技术实验室,与上海市金山化工园区建立了应用化学人才培训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另外还具有上海市劳动局批准建立的分析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点。本专业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近几届毕业学生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都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 向纪明.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实践[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114-116.

[2] 荣国斌.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计划[J].大学化学,1999,14(2):24-26.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 化学工艺学 理论教学

应用科学是研究和说明特定的设备运用于特定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具体方法和具体程序的科学。应用科学是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化和实际应用[1]。

化学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在学习了化学基础理论后所开设的一门应用性课程。该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在开设化学工艺学课程时应能充分将化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对应用科学的指导。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有较为系统的认识。能将基础化学所学的知识与化学工艺学较好的衔接和运用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工艺过程、设备、环保要求有全面的了解。

一、根据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与基础化学密切相联系

应用化学专业与化学专业相比,增强了应用背景,是化学与化工的衔接,是化学学科在应用方面的拓展,培养的是理工结合的应用型人才[2]。本专业学生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技能。因此,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时,选择典型工艺进行较详细的介绍。无机化工工艺部分以合成氨为教学重点。合成氨在化学工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在几大化学领域都有突出的发展。是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功典范。“正是由于对氮、氢、氨体系化学平衡的研究,把热力学理论推进到了真实气体高压化学平衡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氨合成催化反应速率方面,推动了反应动力学的发展。这些理论的形成直接指导了氨的合成。”[3]同时,合成氨在催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也为现代催化理论奠定了基础,许多重要的催化理论概念如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催化剂表面的非均一性、毒物作用及催化机理等都是在研究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中确立下来的。有机化工工艺部分以烃类裂解为重点。以“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和“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总量计,约65%来自乙烯装置,因此,常常将乙烯生产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4]烃类裂解工艺在反应设备、分离系统、能量利用等方面都代表着最先进的世界化工发展水平,这对于培养学生工程理念,了解世界化学工业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2.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将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对学生来讲首先带来的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基础理论是由概念、定律等建立起来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学生更擅长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的思考模式。但实践中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对工艺过程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立、产品的分离等产生影响。在化工生产中对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是决定工艺条件的最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反应的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或其他物料的性质以及反应设备的技术水平等各种因素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5]。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把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知识与实践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例如在合成氨的生产中平衡氨含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从平衡常数KP=PNH3/P0.5N2P1.5H2开始分析,到最终确立平衡氨含量XNH3/(1-XNH3-Xi)2=KPpr1.5/(1+r)2,分析此式不难看出总压强P,平衡常数KP氢氮比r以及惰气的含量都对平衡氨X的含量有影响。如不考虑组成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当氢氮比r=3时平衡氨含量具有最大值。考虑到组分对平衡常数KP的影响,具有最大XNH3的氢氮比略小于3,随压力而异,约在2.68~2.90之间[6]。因此惰性气体对平衡氨含量的影响必须考虑进去。这是实施合成氨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理论上的定性讨论与实验上取得的定量数据完全吻合,满足了定性与定量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7]。在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分析中,基础化学理论中对动力学方程式的描述学生很熟悉,但在实践的工业生产中,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与反应控制步骤的研究、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反应所用的催化剂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则动力学方程式也不相同,这使实际的动力学方程式与基础化学中所学习到的相差甚远。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工过程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实现一个化工过程对基础化学理论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这也是工艺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二、以化工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为教学重点

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已学习了化工原理,对主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方法等有了系统的掌握。但对实际生产过程相对比较陌生,通过对具体工艺单元的介绍结合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学生能归纳出工艺单元的共性,对工艺过程的结构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能对工艺流程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1.掌握通用反应单元工艺的特点

化学反应单元是根据化学反应类型来分类的。反应单元仅是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根据学科需要有选择的介绍一些典型反应单元。由于同一反应单元有不少共性,通过对具体反应单元工艺的学习使学生自觉的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也能很好的指导今后的科研、生产,做到触类旁通。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制硫酸、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后学生很快发现氧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生成的副产物较多,对于烃类氧化还要防止造成深度氧化等特性。在找出反应的共同点后,针对反应单元的特点,对实际生产中设备的要求、流程的选择就有清晰的认识。如氧化反应器的设计必须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易深度氧化的反应应选择有良好性能的催化剂以防止深度氧化的发生,等等。通过对反应单元的学习比较使学生能更加灵活的运用反应单元工艺。

2.以化学反应为核心,探索工艺流程的内在联系

工艺流程指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对于不同的化工产品其生产工艺流程也各不相同。但各流程都是围绕着化学反应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如烃类裂解流程。根据裂解反应吸热、体积增大、裂解产物组成复杂、二次反应的影响等特点,裂解反应在高温、短停留时间条件下有较高的产品收率。这一反应特点,也决定了在对核心设备管式裂解炉设计时应满足传热面积大、裂解管变径,裂解管程数减少等的要求。从流程上来看,由于裂解产物组成复杂因此后续分离系统非常的庞大。从能量的利益来看,乙烯装置的节能技术关键是使用最少的裂解原料和燃料得到最大收率的目标产品,最大限度地回收裂解余热,并将回收热量合理分配到压缩、深冷、精制各工段。优化装置蒸汽系统,合理利用蒸汽等级,节约能量,并可向界区外输送能量[8]。因此,从化学反应性质入手充分发现流程中各单元的内在联系,把握好问题的主线,这样才能真正的对工艺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充分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得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一个具体工艺流程安排不仅仅是生产实际对理论的检验,更多的还要从社会的、经济的角度去作全面的考虑。虽然一般工艺过程的组成大致相同,但每种产品的生产还有特殊性。在讲课时,抓住主要矛盾以展开,并着重于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讲解,力求达到清晰、严格和准确。

三、结束语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学工程之间的一个应用理科专业,其任务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用”化学的人才[9]。理论课的教学仅仅是学好这门功课的一个环节。要真正的掌握好这门课程还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通过采用将多媒体、化工仿真实验、生产实践教学与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化学工程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本地区化学工业发展的特点,对应用化学人才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应让学生了解更多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

参考文献

[1]杨玉辉,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57

[2]李水清,梅平.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253-254.

[3]张家治,化学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24.

[4]何细藕,烃类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发展回顾[J].乙烯工业,2008,20(2):59-60

[5]米镇涛,化学工艺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4.

[6]陈五平,无机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 207.

[7]石启英,合成氨的热力学浅析[J].商洛师专学报(自然科学),1996年第2期(第7卷,总第9期),37-38.

[8]王国清,曾清泉.裂解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02,21(2):92-96.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 生物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近年来,生物化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生物化学课程进入化学专业学生课堂也已逐渐成为事实。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最新制定的《理科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中首次列入了生物化学,国内外一些名牌大学的化学院系在教学计划中也将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其教学课时及所占学分与有机化学等骨干课程相近或持平。我院也适时地在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立了生物化学选修课,得到了该专业学生的积极响应。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对开设此门课程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下,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而生物化学课程则不列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在应用化学与生物工程教学日益密切联系的今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认知和发展的空间,更不能使学生毕业后适应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后的教育工作和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因此,在现行教育教学改革中,应鼓励和支持学生跨专业选修一些相关和与个人发展联系密切的学科。从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我们现在师资力量看,有目的地选修生物化学课程十分必要也完全有可能。

生物化学是联系化学与生物学的桥梁,像天然产物和生物高分子的研究都应用于这一范畴。现在我们所讲的与生命现象的联系,已经不只是停留在从前的研究天然产物或代谢物的结构解析和全合成的水平上了,而是与体内和体外发生的化学过程相关连或者是对它们的模型体系的研究。从现阶段生命过程化学研究的目标是分子和分子集合体水平上了解和认识更为复杂的生命现象看,可以相信,随着今后人们对生命现象本质认识的提高和深化,一定会将化学带入一个新天地,从而给人类社会的进步以深刻影响。基于这一认识,当化学家在预测或规划未来化学发展的方向时,都将把与生命现象关连的化学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pi―MenteI等组成的委员会受美国科学基金会的委托,对今后的化学提出的主要优先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发现有很多都渗入了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国外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在预测今后5年或20年化学在基础和应用方面的进展时,也一致认为与生命过程有关的领域会占相当大的份额。

二、构建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

为适应应用化学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要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对在化学学科中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要做到精选、精讲,达到知识衔接的目的;由于应用化学学生生物学知识缺乏,要增加基础生物学知识,如生命现象及基本特征、细胞与细胞膜、人体与代谢有关的几大系统、生物进化与生物分类、生物与环境等,为化学专业学生提供学习生物化学的基本背景性材料,有利于形成一定机制下的过程和定位概念,突出生命科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是应用化学专业,所以教学内容选择的重点应放在生物体内物质变化及变化规律(即动态生化)、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现代化学技术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生命物质的提取和制备方法等方面。从而构建一个既有联系又体现不同课程特色,适应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生物化学教学知识体系和学科结构。

三、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物化学是一门注重记忆和理解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否则,教学活动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想方设法促使其掌握生物化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掌握多种技巧。教师不但要备好课,而且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注意授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注意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力求吸引学生。此外,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意有效地运用一些激励手段,抓住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对学生的提问和思考加以鼓励,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找到答案。一旦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肯定和鼓励后,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亲切诚恳,对学生的参与多作肯定和表扬,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等手段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多媒体教学更加适合生物化学的教学。

(1)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化学反应过程复杂,学生理解困难,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也有一定困难,往往教师费尽心思,但是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使学生害怕学习生物化学,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把教学中枯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抽象的体内化学变化规律运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讲解,提高趣味性,例如:在讲解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时,由于参与的物质较多,而且反应过程复杂,过去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了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后,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把整个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加上教师的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很快掌握了,说明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了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营造了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增加课堂信息量。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较多,而且一些反应过程前后联系紧密。为了学生能全面掌握、融会贯通,有时教师必须对一些重要反应过程在黑板上进行详尽的讲解,板书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使我们感到教学时间不足。而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就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把一些重要的反应方程式和前后关联的反应用流程图的形式组织在一张图片上,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利于学生接触网络技术。我们教学应用的课件是各位教师通过网络等手段,收集了大量资料,并综合运用一些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进行编辑、处理,制作成适合教学的课件,在课堂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各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及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获得最新的技术资料,尽早地在医学的学习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教学课件,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打好基础。

总之,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已在应用化学专业开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如何进一步认识生物化学课程对于化学专业学生乃至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如何才能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真正符合化学专业的实际,真正成为与其它化学学科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并成为化学专业不可或缺的主干课程,还必须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段辉国,卿东红.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初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NO.4.2005.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8篇

新时期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紧跟当前发展趋势,切实有效地推进大学化学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已成为大多数地方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1].本文根据莆田学院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体系和实验内容进行探讨,以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需要。

1 实验体系的历史演变

2007 年之前,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的内容简单按课程设置,有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化工原理实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非常传统,大体思路是:学生机械抄写预习报告指导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操作提交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基本上按照学生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来评定成绩。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各门课程自成体系,有时为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就会造成部分实验项目重复;实验项目基本为演示实验或验证实验,学生多为照方抓药,照葫芦画瓢,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无综合性实验项目,造成学生所学基本技能呈现片段式,没有将性质、结构、检测有机的结合起来[3].

2007 年开始针对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课程设计,但受到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的影响,所开设的实验项目简单,学生缺乏兴趣。从 2012 年起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环节结构,逐步加入了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图 1),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实验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的探讨

2.1 教学体系的改革

几年来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回访的形式进行汇总,反馈到专业,再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课程设置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逐步构建形成“多层次”的实验模式,即化学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4-5](表 1)。

基础性化学实验以随课开展的形式,课程由四大基础化学作为支撑框架,实验项目在选择上按照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基础性实验项目也是按照演示、验证、合成、设计几个实验类型进行编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快速从依赖式转化成自主式。基础性实验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掌握化学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技能[6],如玻璃工操作,普通玻璃仪器使用,分析滴定操作,有机实验装置搭建,简单仪器使用(如酸度计、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库伦滴定仪、电导率仪等),掌握常规的制备、纯化和分析方法。设计性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和仪器药品,由学生自行查找文献、书籍撰写实验步骤或设计好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案,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这类课程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完成。

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以实验专周的形式开出。 综合性实验安排在第四学期期中后集中 2 周开展,此时基础化学实验基本已近尾声,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这时开设综合性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将各门实验课程由独立的内容进行知识重组融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应用。如开设的“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合成、组成分析及结构测定”就通过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制备(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分析测定铁含量(分析化学实验)、电荷测定(物理化学实验)、热重分析、红外光谱(仪器分析实验)等内容全面应用了几门课程所学内容。

探索性实验比综合性实验更具有灵活性, 课程安排在第 5 学期开展,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分组选做实验,探索性实验无固定实验项目和实验指导书,由应用化学专业十五位教师指导,每位教师带一个实验组,师生共同商定实验内容,实验结束后不是上交实验报告,而是上交课程论文,这样也是为今后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而这又有别于毕业论文的一人一题的模式。

2.2 成绩评定的改革

课程结束,通常通过考核的形式来检验教学效果,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专钻空子,平时实验不认真,实际技能没有完全掌握,在后续的课程学习或工作中逐步暴露出基础不扎实的弊病。经过多年改革,以适应越来越灵活的课程体系,实验成绩的评定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现阶段,实验成绩的评定,已由单纯依赖实验报告和技能考核来计分的方式逐步改进,注重实验过程,预习、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实验报告均纳入评价体系,采用的是预习(10%)+平时(20%)+报告(30%)+考核(40%)的比例进行考察。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采用了更为灵活的评分方式,比如,校级以上创新项目、科研立项可以免选综合实验,直接获得学分。这些都直接激发了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的兴趣。

2.3 教学形式的改革

莆田学院已逐步加大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尽量满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的愿望, 强化了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参与科研的兴趣。教学形式多元化,除了课堂实验外,学校立项资助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学生还可开展自主合作实验,实验、教学空间突破课

堂,打破课内课外界限,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索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实验体系改革的成效

随着院系大力改革实验体系,实验教学在本科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经过近几年的逐步革新取得了不少成绩。

3.1 教学效果有质的飞跃

由于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内容经过精心选择,充分体现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实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勇于创新,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对实验教学中心开出的实验课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实验课程教学深受学生的好评。根据授课质量反馈表统计,优评率达 86.7%,较 2006年度的优评率 78.8%有了显着提升。

3.2 教学成果显着

以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大力进行实验室建设,实验条件不断改善;并在学校专项教育教改课题的资助下,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近 5 年来共承担校实践类教学改革课题 7 项,撰写教学论文 10 余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1 项(2013 年)。

3.3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先进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环境和优秀实验师资队伍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高水平的平台,目前学生的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1)基本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

通过基础型实验的训练,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正确配制各种溶液,动手能力明显增强。能够准确收集实验数据,正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2)独立进行实验设计,综合能力强

所有的开放实验均由学生自己设计,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准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积极参与创新实验,成果显着

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倡导实验室开放,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项目,进行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开展形式各样的科研工作,并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近三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8 项(表 2),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6 项。

(4)学生综合素质好,用人单位评价高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9篇

您好!我的名字叫XX,我是一名即将毕业于XX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XX届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

所在这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我通过学业学习,社会实践,工作来不断地充实自我,为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思想上,积极进取,不时地对自己作检讨,找出不足之处,进而不断改善,力求做到最好。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认真学好每一门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优秀,连续多年获校奖学金。专业课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且多次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较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和参观实习中,能把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上,在大学期间任班级团干部、社团领导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很好的人际基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威信。

所以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我更加的相信: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实践出真知。有足够多的经验和积累就可以专业!而且可以很专业。我愿以自己所学和具有的能力为贵单位的更加辉煌而添砖加瓦。压力和机会同在,人才市场日趋紧张的竞争,以及脱颖而出的愿望,促使我在自身素质上力求充实和完善。大学的几年生活中,我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作为真正的跨世纪一代,怀着对前途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施展才华的渴望,我相信我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将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业绩的有力保证。

虽然作为刚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忠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诚恳希望得到贵单位的给予的每一次机会,以期进一步考查我的能力。如果我未能被录用,说明我的专业水平还不够,我不会气馁,我会继续深造学习,早日掌握这些技术。我记在此冒昧自荐,我期望着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能够得到贵单位的青睐,我一定会以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竭诚为单位服务,不断向有技术、有经验的老员工来认真学习。

我一直相信:天道酬勤!我会用务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10篇

摘要:

生产实习环节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生产实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本科生产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指导生产实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加强过程的全面管理等措施来保证生产实习的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

应用化学;生产实习;实习质量;改革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实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环境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实用人才[1]。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2],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有助于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一、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产实习环节的现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生产实习包括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和学校组织集中实习两种形式,共3周。其中,自己联系单位实习的是由学生自己联系相应的与应用化学有关联的一些企业,自己去实习。集中实习的实习地点由指导教师联系,实习时由教师统一带队。实习由教研室指派教师轮流指导。指导教师在实习开始前将实纲发给学生,学生在实习开始前熟悉实纲的内容和要求。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化工生产线的流程和工艺;(2)化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3)产品性能的检验。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并且实习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大量学生被安排在同一企业、同一车间进行生产实习,生产场地显得过于拥挤。不少企业出于人身安全、技术保密、生产环境要求等考虑,接收生产实习的热情大幅下降,即使勉强接待,也是以参观学习及专题讲座为主,同时也谢绝学生进入一些关键现场,学生难以详细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学生不能进入生产第一线,也难以获得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有些企业甚至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找到对口实习企业已经变得十分艰难。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教师及学生对实习都不重视,这样使得生产实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使实习变成参观、旅游。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并且导致实习质量日益下滑。

三、针对生产实习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相应改革措施

(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外基地是生产实习的主要场所,实习基地的条件和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实习教学质量。现在应用化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非常有限,屈指可数,而且主要集中在化妆品企业。因此,要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拓展到不同领域的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尽量多的建立一些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如:涂料、香精香料、工业清洗剂、表面处理等企业。学校在建立实习基地的同时,要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合同,建立双方“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尽量使得双方的合作能达到促使学校专业发展、企业发展、毕业生发展三方共赢的目的: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高层次的人才,而学校恰恰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上社会,服务社会,学生需要企业来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所以学校与企业应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通过科研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企业也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学校为企业培养了高层次的人才,加速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也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通过这种良性循环建立友好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企业为自己培养人才,学生应该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生产实习地点大都远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实习老师工作在生产实习的第一线,对保证生产实习质量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足够重视实习的重要性,在实习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和对实习的兴趣。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把学生交给实习的企业,不指导、不检查、不督促,使实习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实习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重视实习的意义,加强过程的指导,强化责任,严格要求,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每个学生。其次,应加强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最好能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组成指导团队,明确分工,联合指导,以确保实习的质量。

(三)加强生产实习的全面管理

加强学生实习的日常管理,参加实习的学生受双重管理:一方面,作为在校学生,要接受校、院和实习老师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实习单位,要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规定。为保证实习质量,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实习纪律,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实现生产实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四)改进实习成绩评定方式

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生产实习成绩考核制度。实习考核和课堂教学的考核大不相同。与理论考试相比较,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在内容确定、标准制定上及组织安排上都要困难得多。实习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习报告、岗位现场考核、实习中的表现、出勤率、实习笔记和实习综合考试,并且各项内容在综合评定时都有不同的权重:实习报告20%,岗位现场考核20%,实习中的表现10%,出勤率10%,实习笔记10%,实习综合考试30%。此外,要打破过去实习全部都能及格的旧传统,没有达到实习要求则判为不及格。对于在实习中严重违纪、弄虚作假及抄袭他人实习成果的学生,则不予考核,并判为不及格。生产实习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需留校一年,并参加下一届的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工艺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校的特色,切实从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同时,改变观念,积极探索与实践,在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得到应有的训练,培养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连发,周娅,廖维奇,等.工科类生产实习现状及实习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0-93.

[2]黄国权.工科生产实习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3):43-44.

[3]陈泽军,周正,杨晓芳,等.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42-145.

上一篇:化学武器范文 下一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