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

时间:2024-04-19 17:48:52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篇1

[关键词] 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梦想引领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有责任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笔者曾对自己所在学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率100%。调查数据表明,强烈的爱国情怀、家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仍然是大学生思想的主流,93.5%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86%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成长成才非常有必要”。这些数据说明,在大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大学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要从细小处着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课堂和教材,更深入大学生内心。只有做到知行统一,各项措施接地气、落到实处,才能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有的功效。

一、创新理论教育

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师往往只是生搬硬套地灌输、说教,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学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紧密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特点和接受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沟通和传播渠道多样化的特点,让呆板的理论教育变得生动起来。

(一)营造浓厚的校园舆论氛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大学校园营造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能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大学要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内有线电视、标语、板报等,发挥它们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思想渗透性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大舆论。大学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网站或专栏,使校园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的新阵地。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通过QQ、短信、网上论坛、微博、微信、微电影等途径,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的范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充分发挥校训、校歌、校徽、校标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深度挖掘其育人功能。通过以上措施,使大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如文艺表演、演讲辩论、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形势报告等。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不仅能接受到健康的价值观教育,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而且增长了才干,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大学可结合自身实际,开设一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开课。邀请社会精英、道德模范等进校园进行主题演讲,通过他们身上的正能量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展志愿者日、“筑梦青春,畅想未来”文化节、中华传统节日纪念、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拓展其综合素质。如笔者所在的学校针对当前网络用语泛滥的情况,在元旦节到来之前,开展“自编短信,文明礼貌”的活动,倡导使用文明健康的短信用语,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这一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赋予了拇指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新的意义,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二、组织校内外实践活动

(一)多样的校内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倡导,更需要切实践行。大学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校内实践活动。通过理论教育后,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价值认知上感性大于理性,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只有亲身践行,大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将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和习惯。大学应充分发挥校园社团的作用,通过社团组织大学生参与学术讲座、研讨会、演讲会、辩论会、报告会等活动。提供勤工俭学、义务劳动等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责任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将自身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走心”的校外活动

参加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勤工俭学,公益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调查,进行专业实习和生产劳动等,能洗涤大学生的心灵,使之进一步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亲身感受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及面临的新问题,从而将理论联系实际,以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坐标,做到知行统一。江西省是红色革命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这一天然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军官教育团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井冈山吃南瓜饭、喝小米粥等。学生感触很深,从先烈们的身上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有的改正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有的改掉了怕吃苦、怕困难的惰性。

三、开展“中国梦”主题活动

“中国梦”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用“中国梦”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搭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一)组织“中国梦”系列文化活动

将“中国梦”主题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笔者所在学校在青年节、建党纪念日、国庆节等组织开展文艺汇演。各系部和各团总支以班会、主题团日等为平台,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开展演讲比赛。组织开展了以“梦想起航,青春飞扬”为主题的青春励志电影展播、青春励志书籍推荐、青春励志歌曲传唱等活动。这些活动,将大学生紧紧凝聚在一起,提高了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二)开展“中国梦”学习参观和社会调查活动

“中国梦”是成才梦、强国梦、致富梦、幸福梦等各种梦想的综合体。大学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的地方参观学习,带领学生回顾中华民族奋斗的历程,接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洗礼,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的自豪之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牢牢树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篇2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前,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需要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一、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责,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有效传播的重要力量。当前,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队伍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认识有待提高。

1.辅导员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不足

当前,在高校阻碍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非智力因素比较突出,一些大学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许多教育者尤其是辅导员没有深刻意识到价值观和非智力因素对人才成长的作用和价值,对造成大学生思想困惑、精神懈怠现象的原因缺乏研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和地位缺少理性分析。面对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聪明才智难以发挥的情况,一些辅导员缺乏主动施教的意识。对于开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认识不足。

2.辅导员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愿不强

当前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还存在许多困境,政治地位不高、职业评价偏低、社会认可度低的现象依然存在,辅导员岗位流动性大,辅导员多把自身工作看作是一种过渡性的工作,这样的认识造成辅导员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谋求自身发展,忽视了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辅导员工作中,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多是协助专家开设讲座,或维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秩序,多是旁观者的角色,主体作用发挥有限。

3.辅导员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间匮乏

综合测评、党团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就业指导等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的事务,辅导员都需要处理,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学生规模扩大,辅导员带生比例不断提高,学生人数多,忙于学生事务处理造成辅导员进行专业化探索、理论性学习的时间匮乏,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是自身对该理论的掌握,因此造成辅导员队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水平不高,难以深入开展。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需找准自身定位,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1.重塑辅导员角色定位的需要

角色定位是要求辅导员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向。十后,全社会正处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高校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新的时期要求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重新审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辅导员队伍,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职责,从思想上审视自身,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

2.发挥辅导员岗位优势的需要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长期的一线工作让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以及辅导员自身专业优势、职业能力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优势所在,如何将辅导员岗位的优势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助推力,需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实践探索。

3.推动辅导员使命履行的需要

高校作为传播先进知识和思想的教育机构,需要教育大学生坚持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辅导员履行使命的要求。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为帮助高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辅导员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以理论学习为基点,增强理论说服力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党的十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其真正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必须不断学习,抓住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辅导员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将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融入辅导员工作的话语中,增强辅导员话语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日常教育、服务和管理学生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让核心价值观进入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以环境优化为支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环境先于我们而存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环境的影响。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工作环境同自己原所熟悉的大不相同这一简单事实便可冲破传统,成为教育力量。”改变人的思想的根本途径是客观存在,环境事实上发挥了对人的思想的规范或教化作用。通常,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既能从环境的刺激中得到反应,也能通过自身行为反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辅导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融入班风和学风中,营造公平公正的班级环境,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传递正能量。征集学生意见建设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让学生感受价值观的力量,使学生在班风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知和内化。

3.以朋辈教育为抓手,发挥朋辈示范作用

“朋辈教育”也称为同伴教育、伙伴教育或者同辈辅导,它强调具有相同背景或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在一起分享经验观念或行为技能,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心,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朋辈教育消除了传统师生之间因年龄、角色及学识造成的反差,彼此间平等交往。朋辈学生之间的相近性、思维方式的相似性使朋辈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后,朋辈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班杜拉指出:“观察者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新的行为模式”,“榜样表现出观察者原来不具备的新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观察,观察者也能形成同样形式的思维和行为”。

当前,受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去人生目的和方向的“价值真空”状态、面对多元价值观时的“价值茫然”状态、面对社会矛盾以偏概全,出现“价值错位”状态,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况,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发挥朋辈群体的榜样作用。辅导员发挥朋辈群体作用的关键在于选拔和培训好一批乐于服务、敢于担当、善于开展朋辈教育的学生群体,并采取激励机制确保朋辈教育的可持续性。

4.以实践活动为契机,拓展社会实践养成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大多数人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作用是间接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作用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注重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既抓显性教育,又抓隐性教育,辅导员应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之心,外化为大学生之行,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主题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实践中感悟价值观的力量。

5.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建设网络传播阵地

理论的说服力在于理论的彻底性,而好理论还需要体现为有效的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手段。以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载体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让空洞的说教变成主动体验和感受,拓宽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更有责任利用好网络,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努力成为网络意见领袖,让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做网络舆情的监控者和引导者,真正发挥网络平台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14D78)阶段性成果之一。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篇3

[关键词]工会;核心价值观;教育

工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实践中发现工作难度大、效果也难以维系持久。特别是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培养的工作,工会做好核心价值观培养是职能所在,不但要做还要做好,这成为工会长期要坚持的一项艰巨任务。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在职工思想上具有统领作用,在工会思想政法工作中占有首要地位,这就要求工会针对新时期、新环境、新人群,在传统的工作方法上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突破局限,加强对核心价格观思想教育的课题的认知与研究,把核心价值观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调动基层热情,突出工作实效。

一、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维护是工会的首要职能,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做职工群众的“娘家人”。中国古语有“亲师善事”,工会组织心怀职工群众,和大家成为知心朋友才能自愿响应工会组织的号召,才能让工会发出的声音成为“重音”、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主旋律”。工会要依法履职,推进民主法制进程,注重职代会和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做到计划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公开,及时地解除疑惑取得共识,让职工群众知情并参与、议政并执行,理顺职工情绪,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倡导公平正义,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遇有侵害职工权益行为时,要敢为职工群众说话,帮助他们快速摆脱受影响的工作和生活,正面与相关人员、部门沟通情况让问题得到合理合法解决。关心职工生活,扶危济困,做好一对一帮扶,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走进职工群众生活中,调研发现问题,工会能解决的着力帮助,不能解决的及时向单位或相关部门反馈,全力协助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恰当地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

教育职能是工会四项职能之一,当前社会发展快,职工追求工作绩效,生活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文山会海式地灌输社会义核心价值观不恰当。会议、文件要少而简明,不要大而空的官话套话长篇大论夸夸其谈。工会要因地制宜地加强环境育人建设,对工作场所、园区环境、休闲运动场等配合单位做好功能修整,环境适当布置美化,这些地方不仅是职工群众的工作和休闲活动的场地,也是工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要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用简要而适合的文字、图画展示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开展宣传教育。开展职工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要层级递进地推进到职工内心深处,注重点面结合,既要照顾到个别职工的具体情况,又要从全局出发关注和理清全体职工的主流思想动态。先进者不需扬鞭自奋蹄,重点加强个别后进者的思想工作和对“中庸”者加以倡导和督促,快速向先进行列转化。对青年职工思维活跃但持久力低的特点,要注意多方位宣传,对老年职工要加强生活的关心照顾,以人为本分层开展工作,在实践中育人,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时刻坚持用群众路线凝聚正能量

同志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工会的各项工作要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开展,工作热情来源于基层,只有职工群众对当前工作和未来发展取得价值共识,政通人和,才能让工作顺利开展。当前个人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并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能够得到大多数职工群众公认,建设一个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和遵从的思想道德基础平台,形成维系社会和单位工作生活秩序的基本前提。用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在人人自有观点,众说纷纭等混乱的价值诉求面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前得到统一和支撑。落实群众路线,让大家体会到工会组织时刻在身边,把基层的力量发挥出来,工会要促进职工群众内在要求和外在使命相统一,把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同单位和工作集体同一化,视工作为自我实现的基础路径。工会要用制度、用亲和力激发职工个人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身才能,让职工潜力充分发挥才能让大家感到最大的满足。

四、在活动中深入体现核心价值观

工会开展活动是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载体,在各类群众性活动中间接传递核心价值观,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中,源源不断地灌输正能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有助于社会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树立。工会可结合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引导职工群众参与传统的文化表演、礼仪活动,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内涵,支持和引进优秀的主流文化走进职工群众生活中。着力建设活动阵地,开辟文化广场、职工活动室、职工书屋等,让职工有机会在集体和个体活动中接触核心价值思想。工会要将文明单位建设、和谐职工群体建设、优秀职工之家建设与职工关心的事情结合起来,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工会把传统的“三热爱”、“五讲四美”、学雷锋等活动注入新内涵,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大力弘扬。鼓励职工群众以生活为源泉,创作影视动漫、绘画工艺、歌曲舞蹈等优秀作品,开办展演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五、将新媒体利用到工会宣传教育中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也成为各种宣传正在抢占的主流媒介,工会要抢抓这一新媒体阵地,用职工常用且方便的媒体,及时地传递正能量,将健康向上的信息送到到职工手中、发到职工眼前。开通微信留言板、手机报等宣传平台,把社会义核心价值观精准传递到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和骨髓里。抓住价值观这一主题,网上开辟专页、专栏等,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一方面要对外向职工群众宣传,一方面向内把信息收集回工会,及时大讨论活动中优秀研究成果,表彰奖励先进典型,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下基层全面挖掘职工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对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涌现出的杰出人和事,要联合社会主流媒体全方位的报道,对单位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的敬业爱岗、争先创优、公平诚信、踏实勤勉等闪光点也要及时报道,工会给予表彰和鼓励。要让个别行为失范、自私自利、对抗思维,以及干部“”问题得到警示,摒弃轻视劳动、好逸不勤、年轻“啃老”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价值取向。占领宣传阵地,及时宣传正面思想,使全体职工明辨是非,筑牢思想基础,把强大的力量凝聚到单位集体、国家社会富强的发展主题上来。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篇4

关键词:大学新生;三W认知模式;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李坤凤(1966-),女,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39-03

心理学首应效应认为,人们在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接触时留下的印象持久而深刻,这种印象在人的脑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现象与印刻效应异曲同工。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无视第二。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印刻效应”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实验结果给笔者一种启示:大学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开始他们全新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如同那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教育者如能抓住此良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用一种贴近其认知图式的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跟随反应”, 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种认识,笔者在几年的大学新生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三W”认知模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谓“三W”认知模式,就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用“三W” 形式,即我在哪里(Where)、我是谁(Who)、我要干什么(What),对大学新生开展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环境,树立理想,担当责任,修养道德,培养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新生思想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大学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随着角色的变化、要求的不同,他们会产生诸多问题。

(一)对大学的诸多不适应

据缪凯等(2008)研究,大学新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的不适应;学习方式及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理想目标缺失造成的不适应;家庭及生理等因素造成的自卑感。[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够坚定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包括新生在爱国主义问题上,普遍存在知行矛盾,他们对爱国问题认知好,但行动上则以个人利益为中心,重小家轻大家。如对问题“国家需要时,你会――”,选择“积极响应,为国奉献”的占92.7% ;但对问题“你在校学习的动力――”,选择“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的占37.5% ,选择“报答家人”占 32.5%,选择“报效国家”占12.5% 。此种情形同时在学生的理想中体现出来,其理想多为小家利益,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强,缺少为国家为人类奉献的远大理想 。如对问题“你的理想是----”,选择“为人类发展奋斗”占12.4%,“为中国进步奋斗”占12.5% ,“为家人幸福奋斗”占41.7%,“为自己前途奋斗”占33.4% ”。此种情形还表现在学生在择业等问题上自我中心比较严重。

(三)导致大学新生产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大学新生产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中学教育的灌输式、家庭生活的保姆式、爱国主义教育停留在浅表层次、责任教育缺位等等。正确的思想是正确行动的指南,及时科学的新生认知教育,关系到社会和谐,学校质量,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解决大学新生思想问题十分迫切。

二、解决大学新生思想问题的途径

(一)我在哪里――方位认知教育

这是最基本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内容。通过教育,让新生对学校、班级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对新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

1、地方认知。①介绍地方概况。学校所在地对新生是个陌生的地方,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就应对其介绍学校所在地的概况,包括地方的史况、现况。②挖掘地方教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进行地方概况介绍时,除讲清这个地方“怎么样”之外,重点要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对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参观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教育成果和名人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我校位于广东茂名高州,笔者向学生介绍当代高州农业、教育、卫生三张名片,以唤起新生的爱乡之情。同时,重点介绍被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爱国主义者冼太夫人和我国农业科学家丁颖的事迹,用冼夫人的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行为教育学生,用丁颖的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激励学生。此外,用革命遗迹教育学生。如冼太庙、广东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高州烈士陵园,这些遗址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通过对这些人与物的介绍,激发新生的爱国之情。

2、学校认知。①新生基本认知教育。一般情况下,新生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对报读院校有所了解,入学后,学校根据新生教育目标,进行以下教育:一是入学适应性教育,包括校情校史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适应教育;二是奖励与资助教育;三是学务指导与学风教育。为了促使新生更好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采用 “辅导员+学生助理”的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由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学生助理,实现辅导员、学生助理和新生“三赢”局面。同时,延长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年限,把大学一年级作为一个教育期统筹管理,让新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情况。[2] ②挖掘学校教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数新生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憧憬着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但当他们踏进大学校园,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极易使他们产生失落感。可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展现学校辉煌与校友成就,让新生找到心理平衡点。

一是用革命史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间老校,或多或少都会有革命史迹,可利用此资源进行教育。如我校成立于1931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高州地下革命斗争、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策源地,革命事迹感人。1941年,我校有李嘉等10位地下党员。1943年至1944年,党组织发展的抗日游击小组成员,有梁德玉等16人。游击小组的同志大多数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分别到粤西各地农村参加1945年春节前后的武装起义,梁德玉、李嘉、罗淑英等在1945年至1947年领导粤西地区的武装起义中英勇就义。笔者利用身边教育资源,教育新生学习先烈,爱党爱国。

二是用校友事迹点燃创新火花。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培养新生创新精神时,可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如在校友中树立勇于创新的典型。笔者曾在新生教育中,利用校友事例:罗信熙,原茂名市信宜教育局局长,在20世纪90年代对信宜教育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使信宜教育发生质的变化,并主持创建了信宜教育城,该城的建造把科学性、艺术性、自然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教育部领导称赞他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称赞它是一大亮点、一大创举、一大奇迹、一大德政。笔者引导新生学习罗信熙校友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是用典型事例进行荣辱观教育。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教育法开展此项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是光辉的旗帜,容易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笔者挖掘我校品德高尚的师生,如有拾重金不昧的职工,有社团组织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电脑协会、环保协会,他们为学校、为学生、为社区的种种义举,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身体力行。当然,还应该把新生教育与解决新生困难紧密结合。

(二)我现在是谁――角色认知教育

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对其大学生的角色、责任相当模糊,不能很好地从中学生身份转到大学生角色,不利于其学习与成长,要让新生明确身份,担负责任。

1、身份角色定位。可以请新生说说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主要区别,然后教师归纳:中学直接面对的是高考,大学直接面对的是就业,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主要区别是包括思想、学习、生活在内的自立要求有异,要尽快由中学生转到大学生的角色;可以举行“我的十八岁”、“我是大学生”征文,让新生总结旧我,认清新我,然后开展讨论,扬弃旧我,创造新我,使新生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学生。

2、职业角色定位。多数新生经过高考前的填报志愿已如愿选择了未来职业,学校要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与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如我校是师范院校,学生将来多数是人民教师,我们对新生进行教师职业教育,讲清人民教师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本功要求和为人师表品格,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朝着职业要求努力学习。

3、责任角色定位。责任是每一个人成人成才、通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对大学新生进行责任教育。首先是社会责任教育。如教师须负起教书育人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责任,军人有保家卫国责任,科学工作者有科学兴邦责任……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其次是家庭责任教育。安徽调查资料显示,培养一名大学本科生需花费5.5万元,按时价折算,一位农民18年收入才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引导新生思考:父母为培养我们耗费大量精力,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让新生明确今天的任务是练好本领,将来要肩负起赡养父母,扶持幼小的家庭责任。再次是自身未来责任教育。让新生明白,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大学生活是其人生最后在校求学阶段,要好好珍惜,学好本领,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我要干什么――目标认知教育

新生知道了“我是谁”后,进一步引导其思考“我要干什么?”使他们明确方向,为报效祖国打好基础。

1、健康身心。人生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注意作息、饮食规律,这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包括认知良好、人格健全、情绪乐观等。可以向新生侧重讲情绪问题,因为新生在这时期情绪最易受外界影响。告诉学生良好情绪对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要善于调控情绪。

2、获取知识。首先是专业知识,要学会最新最核心的专业知识。其次是课外知识,要注意课外书的选读,今天的出版物、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必须选择健康的课外读物,自觉抵制黄色、灰色、黑色读物。再次是社会知识,学生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在对社会的观察、思考与实践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

3、锻炼能力。①学习能力。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80.1%的新生不知道在大学里怎样学习,50.9%的大学新生在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的情况下无事可做,可见,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学习困惑。可采用老生交流学习经验、教师举办学习专题讲座等做法,让新生明确中学与大学学习方式的不同;在新生的学习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研究型、创新型学习方法教育,促进新生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展,培养新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②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将来上岗、服务社会的核心能力,要求学生要了解专业所要具备的能力,并通过训练培养专业能力。③交际能力。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调查表明,有76.4%的大学新生存在程度不同的人际交往困惑,所以大学新生可从以上因素入手培养交往能力,即责任、能力、真诚、善行、美好、赞赏、礼貌、谦虚、乐观、技巧。

4、规划成长。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成长规划。①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大学新生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和目标定位,要对自身兴趣、爱好、学识、能力、个性等有明确的认识;其次,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实施策略。新生要根据自己的年级、专业、社会要求,动态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每一个阶段应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一步一个脚印,获得精彩人生。②思想成长规划。新生要规划好自己的思想成长,一要接受党团学组织的认知教育。通过学校的《新生手册》,全面认知学校党团学组织体系、品牌活动和参加流程。通过党课和团课,了解学生党建和学工组织情况。[3]二要提高理论水平。认真研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系统的认识。三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党团组织活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5、修养品德。孔子云:“君子怀德”。现在很多大学生功利性很浓,课程偏好技能类,如英语热、计算机热,对德育类课程如道德修养、马列理论十分冷漠。“范跑跑”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都折射出职业道德问题。新生要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职业道德要求方面加以训练,应当明白,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就如同人的两条腿,前者让人跑得快,后者使人跑得稳,二者不可偏废,要自觉修养品德,尤其是职业道德。

大学新生“三W”认知模式,给新生绘制了大学生活线路图:适应环境――确定目标――采取行动――迈向成功。线路图的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新生成为富于理想、担当责任、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缪凯等.启航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09).

[2]胡双美.大学新生教育体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篇5

一、制定方案,安排部署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我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对主题教育月活动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明确了责任分工及要求,确保了活动有序开展。结合当前“费显点亮工程”的实际工作,把工作聚焦到交通强国建设上来。

二、 学习宣传,积极实践

通过“三会一课”、QQ、微信工作群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以及交通强国战略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经验和成果,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深刻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三、多措并举、安全保畅

全国高速即将恢复收费工作,针对当前实车测试工作实际情况,为给司乘营造畅通舒适的出行环境,唐廊运营分部全面部署,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做好应急值守工作等多项措施,保证节日期间道路安全保畅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篇6

长期以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和培养质量。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此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11月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更新的内涵[1]。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做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习总书记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要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另一方面,高校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青年、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场所。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起点,信息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客观上给高校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笔者在南京市三所高校面向当代大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满意程度,为高校更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75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33份,有效率为91.6%。调查对象中“985”高校学生158人,“211”高校学生324人,一般高校学生251人;女生213人,男生520人;中共党员45人,群众34人,团员654人。

2.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是在高小枚等编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调查问卷》[3]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包括五个维度――教育者或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环境,每个维度四个问题。问卷采用licket5点记分法,要求调查对象判断每一题所描述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非常不符合”记1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非常符合”记5分。调查对象得分越高,表明其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越满意。

3.施测和统计处理

采取团体施测,采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不同类别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意情况是否有显著差异,p<0.05视为显著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满意情况

由表1可知,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满意程度为3.19,略超中点“3”。从维度的得分来看,五个维度得分的高低排序为: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可见,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呈接纳态度的,但教育成效有待提高。教育环境得分最高,说明三所高校大学生对学校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比较满意,有归属感,这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教育的有利条件。教育载体得分较低,说明大学生期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更丰富、更先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工具,学习活动能够更加方便。在信息时代,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大学生普遍关注热点问题,喜爱的话语方式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意程度的性别差异比较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和教育环境四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各维度上,男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女生(表2)。该结果与郭玲等人的研究发现一致[4]。“我认为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在方法上与老百姓的需要结合得非常紧密”,“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主体或者教育者所提供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工具比较单一”两个项目上,性别差异显著(p<0.05)。吉利根性别伦理观认为男女道德发展路线不同,男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评价高于女生,女生在政治信仰方面比男生更加迷茫。

3.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意程度的政治面貌差异比较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和教育环境四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无显著差异,总体满意程度平均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表3)。除教育环境外,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在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排序为:团员>中共党员>群众。一般来说,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修养方面高于团员和群众,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党员组织活动中接受了更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从而对高校面向所有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4.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意程度的高校类别差异比较

不同高校大学生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和教育环境四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满意程度平均得分有显著差异(表4)。“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的学习活动非常方便”等13个问题上,不同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意程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的教育投入、师资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其生源质量和结构也不同。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满意程度。

三、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意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因素

当前社会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点,外来价值观的推进在深度、广度和速度上都大大地超过了前代。在这种传播过程中,大学生价值观中的选择性、差异性与多变性在明显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某些大众传媒趋利性过强,失去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兴起后,信息发布者对信息处理的随意性使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使得一些明显有违社会伦理和道德的信息大行其道。这些宏观因素对思想上还不成熟的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对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2.微观因素

高校、家庭、大学生等作为教育主体或教育客体共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这一系统工程中发挥作用,都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意程度。高校环境、师资水平、育人模式及学生评价体系的异同不仅会反映在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资源配置、制度保障中,也最终表现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接受程度的不同。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和行为的变化都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点、道德品行等精神品质的萌发首先表现在对其家庭成员的行为表现进行效仿、学习。最后,大学生个体因素,如性别、政治信仰、心理特征等,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影响大学生个体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

四、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培养需要,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的特点与内在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建设过程中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存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重要时期,而我国社会处于变革和转型时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社会认知上出现偏差。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少数学生对政治生活关注度低,甚至形成消极的政治态度。高校应结合大学生日常管理,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使大学生在当前价值多元、信息多变的时代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高校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机制

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各高校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适合院校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不断明确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径,形成科学教育机制。通过这种科学的教育机制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当中,使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师资队伍。二是教育内容实践化。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固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要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展开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灌输方法,综合运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多种教学方法。不同办学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因材施教,教育教学方式要能满足不同性别、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的需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可和满意程度。四是教育载体现代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快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鲜活化和直观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性。

3.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 价值观 融入

一、背景意义阐释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是一种时代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文化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孩子们将来步入社会、建设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毋庸置疑的时代要求。

根据2014年4月1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我校充分认识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我们的青少年。

二、核心概念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党在十报告中归结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的结晶。

校园文化是学校隐性的课程,对学生成长大到理想道德,个性品德,小到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精心思考,精心设计,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景育人。学校营造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形式,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初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融,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再单一,多元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式。传统的以儒家伦理为基准的道德体系已经崩塌,社会上所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理想追求的虚无主义等思潮涌动。首先,社会价值紊乱,使人格环境日益苍白。其次,是功利主义的喧嚣让德育目标渐行渐远。

四、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根本。我校在环境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中,注重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如在校园综合楼墙壁上安装了校园梦内容,教学楼墙壁上布置了伟人题词、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等,综合楼走廊中安装了名人名言,教室布置了班风班训,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我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宣传栏、板报、网站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营造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如环境文化、理念文化、窗口文化、墙壁文化、办公室文化、楼道文化、迎宾文化。学生们在这种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入课堂

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等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在品德、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做好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的教学;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

(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德育实践活动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师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我们确定了月月教育主题。一月:树理想,绘蓝图;二月:学礼仪,讲文明;三月:学雷锋,树新风;四月:学先辈,做传人;五月:学科学,见行动;六月:练艺术,展风采;七月:爱党教育;八月:国防教育;九月:尊师教育;十月:爱国教育;十一月:安全教育;十二份:感恩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去,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重点突出以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竞争敬业意识教育、法制安全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感恩诚信认知教育。我校开展了“知感恩,讲诚信”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和主题班队活动,利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一封家书”“一次电话”“一束花”“一张卡片”“一声谢谢”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教育学生要明礼诚信、知恩报恩的做人品质。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篇8

关键词: 创新 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和对实践的要求,凝结了我国先进文化的精髓。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目标的概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概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公民个人行为选择价值准则的概括。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历史任务。在青年学生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学校课堂中简单地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在学校教育中创新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学校教育中创新培育价值观教学方法与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精神内涵是一致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出发,把学校教育和创新教学方法联系起来,是一条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学校中培育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切实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学校教育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宣传,轻主题实践活动。

现阶段,我国某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往往是重视理论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大搞“一言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评价方式落后,存在被动式“满堂灌”教育现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园中,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比较少,某些教师、学生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应对考试和寻找工作等事情上。

2.重形式指令,轻深入学生实际。

在全党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向全国发出的积极号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情,更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国家积极推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背景下,某些学校的领导、师生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某些学校使用旧的教育方式,忽视现阶段青年学生成长特点和心理特点,忽视学生喜欢使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的工具。

3.重短期效应,轻长效机制建立。

在学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些学校领导往往重视短期的效应,轻视长期的收益。在上级要求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通常是短期内开展活动如火如荼,积极在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开展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咏比赛、知识问答比赛。但缺乏建立长期有效的规章制度,或是建立的规章制度过于笼统,缺少实际性要求,操作较难;有些方面的制度照抄照搬,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创新学习方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校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也是对青年学生加强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途径。现阶段,在学生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必须灵活利用多途径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进一步通过青年学生喜爱和乐于接受的方法,实现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现阶段中职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教学活动中,改变中职学校教师教育的观念,合理、系统地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教学的计划和大纲,并作为培育和践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依据,使之成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摒弃“一言堂”的讲授模式,学习引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充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学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德育课程及各学科教育之中,特别是在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等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学校要引入新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在课堂上通过制作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的精美课件、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讨论专题、组织学生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开展分组辩论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有一个详细的教育计划。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举止中逐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里,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

2.利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青年学生生活在科技繁荣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日新月异、繁荣发展,青年学生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平日经常利用手机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现在新媒体推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流的新机制。新媒体技术发展和普及,为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可以通过QQ、论坛、微信、微博和学校官方网站,特别是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新媒介等舆论阵地的作用,让学生借助新媒体自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线进行考试,在QQ群、微信群的学习小组上发表言论、交流心得,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封闭教育转变为开放教育,在学习群上全面传播和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时传播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校园动态,进一步吸引青年学生的关注。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QQ等新媒体了解每到学生的思想情况、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在网络上和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一对多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困惑,便于教师通过学生实际情况寻找解决的方法,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把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转化为自身能力和素质,转化为日后学习、工作的动力和标准,增强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校园中利用校园文化阵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是在校园在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渗透,如在校园内建设文化走廊,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海报等,在教师办公室、学生课室张贴校训、班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料上墙,学校宣传栏里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料和图片,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达到价值观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学校广播、校园BBS、校刊建设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爱国”、“敬业”、“诚信”、“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校园思想理论阵地,大力弘扬我国五千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弘扬时代旋律和先进文化,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作用,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各个社团的日常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三是聘请优秀的教授、学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聘请当地的知名学者、行业精英、企业管理人才等人员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行业报告会、举办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把握当今社会和思想发展的形势和建设成就;聘请学校成功的校友到校讲述其学习、成才的奋斗经历,给学弟学妹以榜样的力量,逐步消除学生对前途的迷茫情绪。加深对其他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了解,对其进行横向比较,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4.创新实践活动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教育是指教师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政教育。实践教育是目前我国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教育具有内容的综合性、形式的直观性、效果的有效性等特点。理论教育是实践教育的基础,实践教育是理论教育的延伸。所以,学校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

一是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叶挺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学习革命烈士顽强拼搏、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篮球比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二是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中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德育课程,发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开发自身的潜力,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要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工作岗位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要成为他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追求的文明准则。

三是加强与校外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育。学校要积极争取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机会,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提供部分的实习岗位给专业相符的学生,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教师要在学生放假前预先做好相关的实践计划,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并要求每个学生认真撰写所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总结与体会,开学后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交流活动。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保障学生的安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握实际、了解实际,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地气”。

5.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在学校中构建各个组织保障,使教学、德育部、共青团、后勤、党办宣传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彼此衔接,保障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宣传所需的用品、场地和场所及日常办公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为各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糠,建立规章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评价考核办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2]十以碇匾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3]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21-24.

[4]张春美,陈继锋.微文化生态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1).

[5]陈洪涛,刘桂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路径[J].当代广西,2014,9.

[6]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陈立旭.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6).

上一篇:遥感技术综述范文 下一篇: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