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3 16:46:59

工程地质总结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1篇

一、参加的工程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非常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非常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四、对公司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质量的提高靠工人的总体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能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点。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2篇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接下来就是飞鹰古道和飞鹰崖了,飞鹰古道是人为开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较宽大,穿透整个岩层,岩层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

我们跟着老师一路走下去,狮子岩对面的就是观音岩了,它是一块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内凹陷的岩石,上面有“观音岩”三个字,岩性也是沉积岩中的棕红色砂岩,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观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顶礼膜拜,还有求姻缘的,虽然我不信这一套,但面对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签,但最后没有去,而是跟着老师走。接下来就是八仙岩了。八仙岩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碧莲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只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碧莲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岩了,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看上去很危险,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其以“人工无意夺于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最具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3篇

一、 实习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

二、 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

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110.3m,宽15.0m。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0 kw。水库在1997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1.3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1.0m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十一五”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1.7万m3,混凝土0.2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 泵站建设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

泵站站址处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为6.55m,10年一遇洪水位为7.23m,20年一外江洪水位为7.61m,50年一遇设计防洪水位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0.5~1.5m。内涌正常水位为0.00~0.80m。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8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ⅲ类。

2.1.3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为7196.63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69.8mm两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万 ,、石方5.01万 、混泥土方1.16万 ,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9197.6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总装机1645kw,总排水流量24.45 。现设计安装4台1600zlq9.5-8型立式轴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电机,泵站总装机容量4000kw,设计排涝流量39.76 .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确保围内不受浸。

2.2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泵站是为水提供势能和压能,解决无自流条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资源调配问题的唯一动力来源,是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国都很重视。国外特别是在泵站技术装备、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2.1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兰1.8m的水泵与我国2.8m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为23.1吨,后者的重量却是48吨,两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采用齿轮传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电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如荷兰口径3.6m的贯流泵,采用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设计后,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1.2m,电机和齿轮箱的总重量是15吨。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其电机直径将由原来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吨增加到49吨。由此可见,国外机组的高速化,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考虑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立、卧、斜式)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这种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平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结构形式单一、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4.2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1/10,而运行管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习。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

4.3 国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运行管理费用充足

国外泵站的清洁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机械,它是保证泵站安全运行、节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组寿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设备。但国内泵站的水泵工作环境差,设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没有配置清污机械,已设置的也不好用,问题在于关键技术不掌握,落后,资金投入也不足。

在费用方面,国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国家拨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有条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造、维修和扩建。而我国泵站建设资金短缺,且许多泵站主体工程在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工程配套滞后,续建费用少,这样就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配套,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效益。另外,泵站运行管理资金少,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保障,更谈不上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来,一些专家通过考察,对国外泵站的发展、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叙述。更多的有待我们更深入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学习,并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脚踏实地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四、实习收获

可以说,一天的实习是很短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获益,特别是两个在建工程这样好的实习点,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西坑水库加固工程的高压摆喷防渗施工:由于西坑水库坝体主要由筑填土(qs)之粘土质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组成,厚度5.30~26.00m,平均17.10m;坝基土为早侏罗世(j1ηγ)不同风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样的天然建筑材料渗透系数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数量级甚至达到 ,导致大坝渗漏比较严重。通过高压摆喷灌浆,在坝轴线面上形成一层厚几公分的防渗墙,以解决大坝的渗漏问题。

其次就是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处理。工程站址处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其中只有粉质粘土和风化泥岩的防渗能力相对较好,故地下水对工程主体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认真考虑。施工时在用了一层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渗,巧妙的是,主体工程周围用打桩到地下几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跃的,多余的地下水过虑出来,防止地下水上冲和消退对地基的影响,同时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带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总的来说,这样的实习有效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解决方案。这是单调课程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实习,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去参与了,去了解了才会明白。最后,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时刻准备好,就不会在机会来临是手足无措,对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五、实结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堵洞体;灌浆;分析;结论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堵洞成库工程

1.1 堵洞体

堵洞于水库暗河内,堵洞体型式主要为瓶塞式加前、后肢,堵洞体轴线距进口约 33m,堵洞体处暗河高67.8m,宽6m~20m,洞壁凹凸不平 ,波状起伏,近于直立,基岩多,局部为倒坡或发育有少量的钟乳石溶沟和溶槽等,平水期河水面高程约742.03m,河床部位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4m~5m,主要由砂卵砾石和漂石等.组成总体上洞轴线稍向左岸偏斜,自然洞体稳定。

施工开挖后,堵洞体高87.5m,宽8m~23m。堵洞体基岩主要由C1d1薄中厚硅质灰岩夹燧石条带和极薄层泥质灰岩、泥灰岩、泥岩互层组成,岩体多具弱风化或微风化,局部偶见强风化 堵洞体段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岩层较为稳定,呈单斜产出,倾向下游,倾角较缓,岩层走向与堵洞体轴向近于平行,岩层产状一般为90。~110。

1.2下层灌浆廊道

下层灌浆廊道位于堵洞体800.5m高程两侧,与上层廊道平行,轴距3.0m。 共完成开挖 448m,其中堵洞体左岸 328m,右岸120m,揭露地层c1d1薄中厚硅质灰岩夹燧石条带和极薄层泥质灰岩、泥灰岩、泥岩互层。从揭露情况看,具有距清华洞暗河及断层溶塌体越近,岩石就越破碎 ,节理裂隙和岩溶越发育的特点,总体上左段地质条件较右段复杂,这与上层灌浆廊道揭露工程地质条件是一致的。右0+120至0+030 右 岩层较为稳定,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局部地带见有小的溶蚀管道,右0+030 至0+110 岩石较为破碎,节理裂隙和岩溶均较发育 ,共揭露小溶洞和岩溶管道3条,直径分别为0.5m、0.8m和1.2m,少量充填,并向下游壁方向延伸。堵洞体左0+050岩石较为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在左0+018桩号附近1号溶洞与下层灌浆廊道直接相通,经实际勘测,1号溶洞主要顺层发育,走向与清华洞暗河近于平行 ,洞断面极不规整,洞内分支小溶洞和钟乳石较为 发育,洞底常堆积有少量的黏土和碎块石等,溶洞可进深度约80m,溶洞高一般1m~10m,宽一般2m~15m,向下游延伸并最终尖灭.。1号溶洞可进深度约 80m,主要并向下游延伸。 左 0+030处见一宽大溶蚀裂隙横穿廊道,最大溶蚀宽度达40cm ,少有充填. 左0+045~0+050岩石破碎,裂隙密集,其正上方约14m处即为2号溶洞. 左0+050~左0+110揭露小溶洞和岩溶管道6条,左0+110~左0+150岩石较为完整,仅局部洞段具滴水现象。

1.3上层灌浆廊道

上层灌浆廊道位于堵洞体正上方860m高程处,共完成开挖552m ,其中左段 382m(含明挖及露天开阔段),右段170m.揭露地层主要为c1d2中~厚层状硅质灰岩和c1d1薄~中厚硅质灰岩夹燧石条带和极薄层泥质灰岩、泥灰岩、泥岩互层从揭露情况看,左段地质条件较右段复岩溶多顺层和沿产状 的节理裂隙发育,该段共揭露小溶洞 岩溶管道和破碎带等共 多杂。 右0+170~右0+030,岩层较为稳定,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局部偶见小的溶蚀裂隙 。右0+30~左0+382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和岩溶较为发育,裂隙多具溶蚀现象,岩溶多顺层和沿产状 的节理裂隙发育,该段共揭露小溶洞、岩溶管道和破碎带等共40多条(处),破碎带结构较为松散,充填有黏土、亚黏土、块石和少量的砂卵砾石等,小溶洞和岩溶管道一般直径为0.5m~1.0m ,具半充填性,充填物主要为结构松散的泥和细砂等。

1.4 输水隧洞

输水隧洞位于水库暗河左岸。隧洞通过地层为c1d1薄~中厚层硅质灰岩,0+000~0+100岩体主要属弱风化和微风化。岩石极为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施工中常有小的坍塌 ,岩层产状为125。

1.5 导流洞

导流洞位于堵洞体右岸,揭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下段薄~中厚层硅质灰岩夹多层燧石结核和极薄层状泥质灰岩,泥灰岩和灰岩互层。 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岩层破碎和具溶蚀现象,裂隙多充填方解石脉和紧闭。 延伸长度一般均小于2m. 洞室较为稳定,局部岩石具强风化和全风化。因进口段岩石较为破碎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故进口段岩体稳定性较差。

1.6 帷幕灌浆

根据帷幕灌浆资料分析,枢纽区节理裂隙和岩溶较为发育,岩溶发育极不均匀,岩体透水性差异大,可由强透水层突变为相对隔水层。枢纽区库水的渗漏方式较为复杂,由管道型、孔隙型和裂隙型渗水等多种渗水形式组成,且渗水通道多沿地质构造展布,730m高程以上主要表现为管道型、孔隙型和裂隙型渗水,730m高程以下则主要表现为裂隙型渗水。所揭露的隐伏岩溶和岩溶管道多呈群体状,具半充填性或全充填性、充填物主要由泥质和砂组成,结构较为松散,抗渗能力极差,是水库的主要漏水通道。 这些隐伏岩溶和岩溶管道等一般连通较差,这主要表现在相邻灌浆孔(段)常常存在着岩石单位透水率和单位耗灰岩相差数倍乃至数百倍的现象以及在灌浆过程中各灌浆孔串浆现象极为少见等,但局部地段也会通过节理裂隙存在一定的连通性,如下层灌浆廊道左0+224~左 0+ 328段存在跨数孔串浆的现象和不同灌浆孔(段)大耗灰段同时在暗河内各漏水点冒浆的现象,这也说明各漏水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连通性。另外在灌浆过程中还发现暗河左0+427 等处河底存在冒浆现象,证明暗河内还存在有漏水点。 从纵向上看,枢纽区上层灌浆廊道的平均耗灰量明显比下层灌浆廊道大,下层灌浆廊道的平均耗灰量也具有自上而下由大变小的趋势,而大耗灰段和所揭露的隐伏岩溶岩、溶管道等也明显表现为自上而下由多变少的趋势,大耗灰段一般分布在735m 高程以上,735m高程以下则明显减少,这充分说明了枢纽区节理裂隙和岩溶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的趋势,设计防渗帷幕底界为 715高程是基本合理的。 从横向上看,大耗灰段的分布则完全与上下层灌浆廊道揭露到的岩体破碎带 、裂隙发育带和岩溶发育带等基本相一致,如上下层灌浆廊道断层溶塌体岩体破碎带大耗段和下廊左0+095~左0+098 裂隙发育带大耗段以及1号、2号、3号、4号溶洞等岩溶发育带大耗段。 由于枢纽区 800m高程~正常蓄水位之间节理裂隙和岩溶仍较发育,且存在有岩体破碎带 ,故根据水库枢纽区第一期帷幕灌浆资料分析,对枢纽区高程正常蓄水位未灌区进行防渗帷幕和进一步加强下层灌浆廊道防渗帷幕是必要的

2 工程地质分析

2.1 枢纽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 ,岩溶和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岩石破碎,c1d 和断层溶塌体是枢纽区主要透水层,D3g 和ν-βч远离堵洞体是枢纽区主要相对隔水层和隔水层。715~851.5m 高程存在有隐伏的破碎岩体、岩溶管道和溶洞等,枢纽区绕坝渗漏不可避免。

2.2 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上部比下部复杂,岩溶发育极不均匀,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减弱和左岸较右岸发育的特点。

2.3 枢纽区右岸渗漏部位主要为堵洞体附近30m范围内和地表浅层渗漏。 左岸渗漏部位主要为 1号、2号、3号、溶洞、断层溶塌体和4号溶洞以及破碎岩体等。

3 结论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地质体分析选择与布置收集资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前期和基础工作,通过勘察、测试,分析公路走廊带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基的承载能力,从静力学的角度提供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着重解决保证基础对路基和其上构造物是否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有关问题及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时空预测与分析评估。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所以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的流程标准来规范其行为。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流程(见图1) 共分以下7 个步骤: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体分析、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归纳工程地质结论与建议。

准备阶段理论运用及初步抽象阶段理论结合实践与感性化阶段

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化阶段实践回到理论寻求指导阶段

概略工程地质测绘

实践与理论反馈过程 总结实践成果用理论表达阶段

外业的操作实施

图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流程

1 收集资料

收集路线通过地区既有的有关资料,是前期的重要内容,也是勘察的一种主要方法。资料是否齐全对以后的勘察效果和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资料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拟建公路资料,包括公路等级、路线通行方案、专家意见等。②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岩土、地质构造、筑路材料等。③地形地貌资料,主要为地形图,地形与地貌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发展过程。④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如地表水流水文资料,地下水类型、分带及分布情况,埋藏情况、变化规律。⑤各种特殊地质地段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与发育特征。⑥地震资料,如沿线及附近地区地震历史、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及与地质构造、地貌的关系。⑦其他资料,如区内代表性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与经验、室内试验成果、气象、人文工程活动等。

2 综合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解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初步掌握路线所经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和特点,如地层层序、厚度、时代、成因及其分布情况;岩性、风化破碎程度及风化层大致厚度;土石类别、工程性质及对工程的影响。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当地岩土与水文地质等条件,各地质单元形成原因和条件;从岩石的矿物组成、显微特征、岩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渗透性等诸方面可研究与评价路线的工程横向分带性,系统研究各分带的工程地质特征能及早针对各带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同时也会提出诸如以下的问题:地形是否复杂、地貌单元是否单一、岩土结构是否简单、有无特殊岩土层、基岩风化严重与否、基岩顶面起伏状况、区域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地下水对工程有无不良影响、路线走廊带是否稳定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问题。总之可以预见性地发现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通过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工程经验的消化、吸收,减少今后工作的盲目性,对评价和合理选取岩体参数以及指导工程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系统论证建在其上的构筑物的合理设计、工程措施和安全运行也具有重大意义,有一定的后果前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

地球在漫长的内力地质作用下构架了现有宏观地质体,形成了大量规模不等的地质结构体、结构面,同时也造就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可建立一个路线走廊带的地质体宏观模型,该模型是一个由地形地质图和纵断面图相互叠加的立体。按地质体与重大工程的多尺度结构及其赋存环境多源信息综合集成的方法和技术,对地质体进行三维建模处理,并对地质结构面及其多尺度关联、地质体的差异特性和分类及相似性进行研究,进而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模型。在其上可概略性地总结地形与地貌特征、岩土性质(如软质岩和硬质岩) 及散体状岩土体的分布与发育规律、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然后按地貌、岩土组构与构造活动性进行初步横向分带与分段,并根据各模型段所体现的规律特征抽象成一个全线工程地质分段一览表,编制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分段说明。在地质体模型上摆放路线就可充分认识到地质体与工程体接触界面分形形貌和力学机理,通过对多因素藕合的地质体与工程体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可选出拟用的工程大概施工方案及安全监控措施,总结各分形地质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路线与构造物的影响。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是前期工作最重要的步骤,自此后大部分勘察工作都在计划之内,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

图2 地质体宏观模型示意图

4 工程地质体分析

地质体宏观模型上摆放路线和主要构造物后就有具体的微地貌及小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的问题,也就是具有针对性的单个工程地质体的问题,这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此步必须在野外踏勘,进行概略性工程地质测绘(踏勘) 后方有深层次的认识。首先是研究小尺度单个工程地质体的快速建模与表征方法,总结其基本模式与识别标志,并结合采用分形与随机扰动叠加的方法,用小尺度地质体基本模式,利用地质类比法重构中尺度地质体,综合分

析工程体与地质岩土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合理的原则性勘察指导思想。

工程地质测绘主要包括:土的成因、物理化学性质、工程分类及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岩层的产状和接触关系,主导性软弱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对路线、路基的影响;地质构造如断裂、褶皱位置、构造线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地质力学特征对构造物的影响;地表水水位、流量、冲刷、洪水位与淹没情况;地下水类型、分布、循环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殊地质、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形成条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对工程地质体的分析是动态的,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体的属性、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路基、陡坡路堤、深路堑、高路堤、特殊路基、桥位、隧道、构造物、筑路材料等。

4.1 一般路基:其勘察重点是基底土的液塑限类型、颗粒组成类别、密实程度及含水情况;松散可压缩岩土层、可液化土层的分布范围和成因类型、位置与厚度;水位高低及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4.2 陡坡路堤:其勘察重点是上边坡松散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下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与防护工程类型及稳定性、整个山坡在应力改变后的稳定性,调查、评价对堆积体运动有较大影响的与坡面方向垂直的结构面,确定最佳路堑与路堤坡比,同时考虑绕避或路线高度调整带来的连锁反应。

4.3 (深) 路堑:其勘察重点是上覆土层特征及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横向坡度与稳定情况;岩石软硬及破碎程度等基本性状、风化带划分及其厚度,主导性优势软弱夹层和软弱结构面的性质及其与路线的相对关系;原有人工边坡的边坡值及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特征;路堑边坡的上、下防护问题,并应确定路堑边坡比、土石工程分类及相关工程措施;对路堑开挖后果应作进一步考虑,是否有激化深层次的山体和边坡滑移或坡面失稳的潜在可能;同时利用弃方作路基填料应作相关分析评价。

4.4 (高) 路堤:其勘察重点是确定基底一定深度内各地层的厚度和物质成分特征,覆盖层与其下基岩接触面的形态和坡度,以及硬壳层、软弱土层的尺度和物理力学性质,明确有关不良现象及环境水对路堤的危害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同时评价堆积体是否存在垂直下陷与水平侧向位移以及路堤堆积体的防护问题,必要时还应对填料作出说明。

4.5 特殊路基: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各阶段均为重点,该类病害影响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布设与构造物设计,应查明病害类型、规模、性质、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提出绕越依据或处理措施。

4.6 桥位:其勘察重点首先是要能发现深、大断裂破碎带等直接影响桥位稳定的宏观大前提,然后才是具体的桥位与墩台工程地质条件,注重岩土结构层的空间分布与岩土特征及其间的软弱层、断层面、基岩面等优势结构面,应提出合理的持力层与基础形式,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水的影响。

4.7 隧道:应详细调查岩体裂隙的几何特征,如隙宽、粗糙度、充填情况、连通性等,及岩体裂隙剪切力学特性与地下水渗流关系;同时应评价开挖应变局部化过程及结构功能蜕化过程的时变可靠性,并提出衬砌方案及全深度、多断面、多测点的长期连续、智能化监测建议。

4.8 构造物:其勘察重点是整体稳定前提下的具体岩土、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应提出各种工程方案与力学参数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处理措施。

4.9 天然筑路材料:勘察重点包括筑路材料的储量、位置、品质与性质、采运条件及用于公路工程的可能性、实用性。

5 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

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的内容和深度、所勘察的道路等级、工程规模及其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选择勘察方法,应注意运用新技术、新仪具、新设备、新方法,使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具有先进性。其要求是应编制具体工程勘察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必须包括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及人员、设备的组织和施工期限。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地质调查为主,在路线重要控制点处可布置钻孔与物探。初勘阶段所采用的勘察方法,主要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综合勘探。一般情况下,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以必要的工作量完成本阶段的勘察任务。

此阶段必须对该公路工程有结论性意见,给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工程地质依据。详细阶段的勘察方法,以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为主,主要针对具体路段、桥位及构造物基础位置、形式、埋深而进行,主要是以在方案基础上的各种参数提供为主。

6 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

此阶段的任务是具体运用前述理论成果进行勘探,要求必须按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进行施工,各种勘察方案与勘探点的勘察必须到位,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同时该过程也是个与理论互动反馈过程,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若发现异常及遇到未考虑到的地质状况,在必要时可增加勘探手段和增加工作量。

7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是工程项目的勘察成果总结,必须以定性的方式下结论。首先是路线方面的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应对路线走廊、桥位、隧址等工程地质条件控制点、高路堤、深路堑边坡、特殊路基、比选方案及公路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做出总体科学论证,并结合全线工程地质特征,做出评价,内容主要有稳定性、经济性、适宜性等定性评价。其次是对单个工程地质体必须作定性和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及地基的稳定性) 、岩土体及水体与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体后期变化的预估、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宏观力学特征和微观颗粒组构的综合分析,结合工程类比法和专家意见,提出具体的处治方案与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同时在建议方面应指出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可能危害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及下一阶段勘察建议。

8 结语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及在工作中的具体灵活运用,能很快抓住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掌握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工程地质特征等关键因素,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最合理与最优化的工程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监管;经验总结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不仅是公路设计与建设的必备条件,也是道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地质勘察将为设计部门提供真实的工程地质数据,以便正确、合理、经济的设计高速公路,更为施工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持,因而,应确保地质勘查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也应具备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地质勘察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有些设计部门为了节约资金,赶抢进度,减少了勘察工作量,这势必造成因工作量过少而不能真正揭露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或不能全面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现象。如果在施工中能够及时发现相关不良地质问题,还可采取补就措施,但仍存在设计变更、造价增加或工期延误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必定给公路建设带来安全隐患,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加大工程地质勘查的监管力度,加强地质勘查监管经验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文依托广西来宾至马山、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在建项目,路线全长201.137km。该区主要有岩溶峰丛洼地、剥蚀残丘和侵蚀堆积河流阶地等地质地貌。地质勘察中,采用了地质调绘、钻探、标准贯入、动力触探、室内试验及水质分析等综合勘察试验手段,获取了合理的地质资料。通过分析内业与外业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以下地质勘查监管经验。

1.尽快确定工程地质勘查方法;

2.现场踏勘,检查设备与人员到位情况;

3.核实设计资料与现场地质的一致性;

4.跟踪工作进度,检查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

5.检点工程与问题工点,核实完成的数量与质量,并验证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6.加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7.组织外业验收;

8.积极排查施工阶段遇到的地质问题。

(二)监管工作流程

图1 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查监管流程图

(三)监管工作

1.要求勘察单位尽快确定工作方法。

要求勘探单位尽快确定工点相应的地质条件,及勘探的方式方法。

2.要求设计单位尽快完成相关的地质勘察设计资料(包括钻探布孔图),为后续开展设计的路基、桥涵和隧道等公路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往往由于设计单位未能按时完成孔位布置图,直接影响到孔位部置、孔位测量放样没有开展,导致钻探进度缓慢。故要求设计单位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勘探资料。

3.现场勘察地形地貌。

实地考察,了解道路及沿线的地形地貌,重点查看拟建构造物的地质情况。通过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为后续展开的勘察工作做准备。

4.亲赴现场检查,确认勘探单位如期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检查勘探单位的人员进场情况,与机械的到位情况,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勘探设备与技术人员的进场,往往受人员、技术力量及筹备工作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求勘探单位提前进场,以便工作及时顺利开展,为工程推进赢得时间。

(2)监督勘探单位工作的质量与数量,并敦促勘探单位确保工作进度。

为加快钻孔进度,勘探单位通常未能按照逐桩钻孔的要求开展作业面,而是采取先完成控制性钻孔,待控制性点完成后,进行返补钻孔。但这样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且往往受工期的限制未能进行。

(3)检查现场人员与设备的安全问题。

勘探现场不仅要保证进度,更重要的是在保证工作进度的同时,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有些单位往往放松了安全管理,忘记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准绳。在追赶工程进度的时候,没有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没能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至于常常遗留诸多安全隐患,导致事故频频发生。例如:现场勘探人员的休息点安置在公路边,且没能采取一定安全警戒与防护措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4)对现场工点进行实地勘查,并辅以相应材料备案,以便日后核对。

记录现场勘探情况,甚至拍照、录像备案,以便日后核对勘探单位提交的结果,验证勘探结果是否属实。

5.针对高边坡、深挖路堑、桥涵隧道等结构物、不良地质及特殊岩性土等特殊工点应进行重点排查,加大监察力度。

陡峭段高边坡由于设备难于架设,进程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要求设计单位加大监察力度,做好相应的地勘资料,真实无误的反应现场地质情况,并确保现场安全作业。

6.要求勘探单位提交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并以周、月为周期进行工作总结。

7.检查是否按照计划按时完成,并查明未完成的原因。

8.监管单位积极参与现场协调工作,配合勘探单位正常开展工作。

(1)监管单位应积极参与勘探单位和村民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勘探单位尽快摆脱不利局面,减小对进度的影响。

(2)积极协调通讯部门及其他的涉农问题,减少对进度的影响;

9.对考虑不足的地方,要求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地勘方案,补充地勘成果。

10.对提交的地质勘查资料进行外业验收。

检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召开工程地质勘察外业验收评审会议,要求设计单位提交会议汇报材料及自检报告。

(2)要求资料内容齐全,工作量满足合同要求;

(3)布设与钻探方法科学、合理;钻探类型齐全;

(4)钻探的数量与密度满足规范要求;

(5)要求地质勘查与设计文件紧密挂钩;

(6)现场问题工点备案资料,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有所体现,且逐一对应,要求处理方法合理;

(7)针对特殊工点(软图路基、高边坡、深挖路堑、取(弃)土场、采空区、地下河、桥梁与隧道等)进行现场抽查;通过现场核对取样照片,检验钻芯物理化学性质、现场抽查地质情况等手段,验证已提交外业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8)就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要求设计单位逐一回复,对未满足设计要求的要求进行补钻或相关说明;

(9)召开工程地质勘察验收总结会。

11.施工阶段,如现场地质情况与图纸不符,要求及时补钻,真实反映现场地质情况,尽快确定处理方案。

三、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查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积极总结工程地质勘查监管经验,加大勘查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安全隐患,减少工程变更,甚至起到缩短工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JTJ064-98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重点

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设计与施工开展前的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很多工程质量通病都与建设初期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没做好有关,其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勘查工作人员往往存在着某些工作误区或主次不分之嫌,给我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数据不准、不详等弊病,因此,对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和难点探究是本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本专业技术人员急需掌握的内容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研究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难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1、工程地质勘察概况

地面以下土层的状况,包括分布、松密程度、压缩性状况、强度的大小等,地下水的深度与水质情况等地质状况,都直接关系着拟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拟建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前,需要对其所建地区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查,取得工程地质的详尽准确资料后,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工程地质勘查实行勘察、设计和施工三结合的工作原则,勘察工作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利用勘查取得数据资料分析研究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做好地质条件评价工作,与此同时,运用各种勘测技术和方法,为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其成果资料是工程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的重要依据。

2、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通常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分析了工程地质勘查三阶段的重点和难点。

2.1 选址勘察阶段

选址勘察阶段是工程地质勘查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要通过几个候选场址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和预判。本阶段是勘查初始阶段,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且资料不符合要求,然而其它方面条件又较好且意向选取的场地,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二是,选择场址时,要对场址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且要避开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一般情况下,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地基土性质不良地段、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威胁的地段、地下采空区上的不稳定地段等都视为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

2.2 初步勘察阶段

初步勘察阶段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第二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对所选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条件资料。本阶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对于场地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段,要进行地质测绘和调查;二是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建筑场地,还要评价判定场地地基的地震效应;三是本阶段在选址勘查阶段的基础上,要进行工程勘探、测试和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

2.3 详细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阶段是工程地质勘查的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任务是为工程设计所需地质条件提供各项技术参数,对场地地基作出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地质灾害的防治等提出具体方案或结论,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需要重点做好:

一是探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等,计算并评价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二是对需要进行基础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出所需计算参数,并预判建筑物的沉降度;三是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及大于7度的场地,还要预测地震效应,分析流砂与地震液化的可能性,且对相应现象做出评估;四是探明地下水水位深度及埋藏情况,预判地下水对建筑物钢筋锈蚀的影响程度;五是尚需提供为深基坑开挖时的边坡稳定计算所需的技术参数,并分析和预判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和环境的影响等。此阶段是地质勘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提供数据资料和技术参数的主要阶段,做好本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对整个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搞好本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工作,突破难点,力争做到最好,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圆满完成做好铺垫。

2.4 施工勘查工作

除了上述三阶段外,施工中仍然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工作,那就是施工勘查工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需要对较重要建筑物的复杂地基进行验槽,探明人工填土的分布情况和均匀性等;二是在深基坑设计与施工中,应进行地基监测工作;三是在地基处理与加固时,还要进行加固设计与校验工作;四是当施工中出现边坡失稳时,应进行及时观测和跟踪处理。

3、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对策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设计与施工地质数据获取的直接途径,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实际勘查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或态度问题,工程地质勘查质量不尽如人意,给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严重者还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笔者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总结分析了提高工程地质勘查质量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杜绝因为工作人员态度问题出现质量弊病,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规范程序和要求;二是参与项目的工程地质勘查技术人员要全方位的实地调查,强化学习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要求,强化基本功,统一目标和计划,制定详细的勘查计划和实施方案;三是大力宣传工程地质勘查质量意识,对参与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质量达标教育、文明勘查施工教育,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贯彻执行情况,做到从严施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四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获取相关单位的信息反馈和所求,为下一步工作做出计划和指导,同时也为前期工作做出评价;五是严格执行自检互检制度,把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六是做好各类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到资料真实、详尽、规范、完整,为以后工作做经验性的指导或警示作用等。

4、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纷繁复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既要做到工作互联,更要做到抓住重点与难点迎刃而解,强化管理,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详实、科学、完整的资料,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本文从工程地质勘查概况入手,分析研究了工程地质勘查几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选址勘察、初步勘查、详细勘查等阶段,继而探寻了提高工程地质勘查质量的对策和措施,由于篇幅有限,还不甚全面,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也希望为研究本课题的同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贤荣.浅论地质勘测各阶段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8).

[2]成程.关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研究[J].建筑向导.2012,(09).

[3]李维,黄子君.探讨地质勘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质勘察.2011,(11).

作者简介:

赵文莲(1979-),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方向研究。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8篇

1.1测量放样

在此阶段,会使用到GPS、全站仪等工程测量的仪器,进而选择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资质勘探点,对于勘探点位置的孔口高程偏差以及定位偏差,必须确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当勘探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勘探点进行再一次的检测,并根据复测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

1.2工程地质的调绘

在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助于做好与沿线工程的结合,然后再借助于一系列的勘探方式以及仪器设备进行调烩工作。在此环节中,其具体应查明一下的三项内容:第一,地形地貌的具体成因,分布情况,形态特征与地层的主要成因,厚度、岩性以及岩石具体的风化情况等;第二点,需要了解清楚地下水的埋深情况,补给情况、径流情况等等;第三点,需要对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有所了解,包括工程地质的主要性质,地质的具体规模,分布的具体范围、形成条件以及现有工程的具体情况等等,

1.3工程地质勘探

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紧密联系的,其有利于进行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深入的了解到地质的具体情况,地质勘测的具体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钻探

钻探是指在地表下用钻头钻入地层的勘探方法。在地层内钻成直径较小并具有相当深度的圆通形孔眼的孔称为钻孔。通常将直径大于等于800mm以上的钻孔称为大直径钻井。钻孔上部口径较大,下部口径较小,成阶梯状。钻孔的上部为孔口,底部为孔底;四周侧壁为孔壁。钻孔断面的直径为孔经;由大孔经改为小孔经称换经。从孔口到孔底的距离为孔深。

(2)挖探

挖探一般包括两种,即坑探以及槽探,需要注意的是,其具体的深度必须要保证不能大于地下水位,对于其的长度与断面尺寸应该严格的按照地质勘察的主要目标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去决定。最终需要提供的资料应该包含以下几种:文字描述、断面图、展示图以及较为重要部位的图片资料等等。在进行工程地质资料勘察的时候,槽探一般包括四种类型,即坑、槽、井、洞等。

2内业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展示出了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结果,同时,其也是构筑物地基与公路路基设计甚至是后期施工的关键依据。总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前言、自然地理的相关情况、全线工程地质评估以及相关分析等等,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石所制作的相应表格等等。工点报告文字部分除对前言、自然地理的概况、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简要叙述外,还要着重的针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建议、工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例如深挖路堑等的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在这段路线中,路线交叉、沿线涵洞地段均较多,且地质的条件比较复杂。其地质勘察拟先后通过初勘、详勘两个阶段来勘察,以便于查明整个工程的各类环境工程地质条件。

3.2公路工程地质勘查总结

本工程运用了地质测绘、勘探以及试验所获得的相关结果,对整个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对于周边计划建设的构造物,高填路等根据工点进行了周密的分析与探讨,在具体的工程当中,借助多种方式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的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 思考 辩证关系 环境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16-01

1、引言

19世纪中叶,国外的地质工作者开始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体系[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与环境,研究工程与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产生的有关问题的科学[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从根本上讲就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运动和发展,其实质就是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是工程地质学的主旋律,构成了其的基本的矛盾运动,并有力地推动了其发展。

2、工程地质问题的回顾

2.1.1 学科性质

传统工程地质的核心任务就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作出相关的工程地质评价[2];从工程学角度来看,工程地质学科必须深化到工程中去,将查明条件、评价评判再往前延伸,开展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地质。因此,从工程地质学科特性来说应是地质学与工程的交叉结合,它和基础地质学不同,具有理学和工学的双重特性,这就决定了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学永恒的主题。

2.1.2 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与工程建设及人类工程活动相伴生,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工程建设的需求和发展。经过40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步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行列。从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开始,经过50年成千上万项工程的多方实践和理论创新,使我国的工程地质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积累大量经验,获得突破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等的兴建,标志着中国工程地质实践的广度、深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反映了中国工程地质发展的历程及与其相匹配的工程地质水平。

工程地质人员通过对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解决,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它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概括。因此,思维方式的发展反映了工程地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历程。工程地质思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地质演化思维、地质结构思维、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思维、环境工程地质思维、工程地质系统思维[3]。这些思维的发展体现着工程地质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所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同时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过程。

从工程地质学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的一个认识过程,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拓展,逐步完善使得地质工程发展更加趋向于完美。

3、工程地质问题的发展

3.1.1 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科知识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和研究前沿等,并由此构成一门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在研究事物的某一层面时,对象的内核与外延的界定必然涉及相应学科的知识领域,并使学科功能得到一定的体现。

一个现象或问题的产生可能有多个原因,各自依赖于一定的学科知识,因此就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滑坡为例,滑坡的破坏可能是由于斜坡岩土体强度不够、可能是由于河流冲刷坡脚使斜坡形状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由于斜坡内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所致。相应地,对这些滑坡的研究需要运用滑坡动力学、地震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及岩体力学等学科知识,并因此提出不同的抗滑减灾措施,使各个学科的研究目标得以实现

3.1.2 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体现学科的发展

工程地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征,有其产生演化特性因此工程地质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的思维而不是定势思维。传统工程地质学中,工程地质条件通常包括区域构造地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动力地质现象等方面,显然无法包容制约工程建设活动的各类因素,工程地质环境代替工程地质条件,可理解为地质环境与工程环境的迭加与复合,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工程地质不仅要研究工程活动中地质环境对工程安全的影响,而且要研究工程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地质环境,使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是工程地质人员以发展的眼光在不断变化的工程中总结的规律也是宝贵的经验。

基于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化、活性化思想提出的工程地质问题称为具有环境化、活性化思想的工程地质问题[3]。由于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对这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就必然反映出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在水土保持、水库运用管理、库坝联合运用以及加高淤积水库大坝的勘察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提出了研究水库淤积问题的主要工程地质任务,并总结出“蓄清排混”的运用规律。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界定反映出在水库工程地质工作中考虑水库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化的思想。

4、结束语

工程地质问题是地质学科和工程学科的交叉点,工程地质学通过这一交叉点不断和边缘以外的学科结合、交织和渗透,从而改进内涵、扩大外延,促进学科发展,并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源动力。具有环境化、活性化思想的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基于本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对这类工程地质问题以工程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特征,表明工程地质学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陈礼仪,黄润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5 ,(4) : 34-38

[2]李智毅,杨裕云.工程地质学概论[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要点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一方面是工程建设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也是有效均衡能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信息作用愈来愈重要的背景下,做好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质量控制,了解两者在勘查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应的改进方法及勘查技术要点尤为重要。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基本内容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最终需要以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的形式呈现,以此发挥其基于工程的参考作用及价值。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内容中,由于工程区域的地质状况,如岩土层等,与工程周边的地下水状况存在互为影响的关系,因而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应着重评价工程所处区域的岩土层与地下水赋存、水位变化间的动态关联性,以达到确保工程施工建设安全稳定的效果。具体而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首先,出于保障工程安全性的考虑,应重点对工程地质中的水文地质信息加以明确,形成具体细致的评价指标,全面掌握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信息基于工程岩土层的动态影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施工区域实际,形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评估报告。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工程岩土层等地质信息,工程地下水等水文地质信息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着更重要的影响,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重点应放在水文信息的评估上,着重分析评价工程地下水对工程岩土土层的作用情况及可能诱发的工程危害情况,并采取针对性地预防及控制措施,以规避工程施工环节的安全隐患。其次,构建具备层次性及全面性的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系统及评价体系,例如,围绕某一工程拟施工区域,收集区域周边的地质资料信息,梳理总结工程地质类型,将勘查的侧重点放在对岩土水理性质的评估及地下水运动特点的监测上,最终构建出全面而富有层次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评价体系。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的相关技术要点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岩土水理性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岩土水理性质监测及勘查是工程前期勘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借助于对工程岩土水理性质进行勘查,可以对岩土与地下水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影响程度作出评价,例如,工程岩土所具备的水量性质、工程区域地下水赋存状况等。通常而言,在工程岩土水理性质的勘查中,主要勘察岩土中地下水的毛细管水、重力水及结合水等赋存形式,而工程岩土的水量性质评价主要侧重对岩土的透水性能、力学性能及软化性能研究,测算得出工程岩土的软化系数、渗水系数等指标数据,借此来衡量工程岩土的抗腐蚀性及渗水性,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方案提供技术参考。(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流程内容及技术要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查在具体目标上是以勘查及明确工程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分布状况及水量水质信息为主的,例如涉及到水利工程及工矿的水质勘查等。在勘查的技术方法上主要是借助于物探、测绘、观测及试验,经由相应的勘查阶段及勘查流程,做到对地下水水量、径流、分布、补给等信息的定量及定性评价。一般而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要经过普通勘查、详细勘察、开采试验等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技术要点如表1所示。而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精度把控上主要是通过水文地质测绘的精度控制得以实现,即通过在工程勘查范围内设置相应的观测点及观测线路,获取相应的勘测样本,最后通过实验达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精准勘查的目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精度要求体现在测绘图中时,不同测绘比例尺的勘查点数及勘查线路长度情况.。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工程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变化会对工程的岩土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水位上升时可能给岩土层的含水层结构,岩土层水量等施加作用,可能引发工程岩土结构的变形及盐渍化现象,从而引发工程岩层位移及崩塌等危害,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不合理抽取,保护工程地下水水质。其次,工程在开挖基坑时,会对工程地下水的分布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使地下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特征,对地质及水文勘探的精度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工程施工人员应合理布置施工方位,采取规范化的施工操作技艺及步骤,并同步做好工程基坑开挖环节的排水工作,将岩层发生崩塌及位移的概率降到最低。第三,要重点防控的工程施工作业中出现的基坑地下水积水、泉涌及流沙现象,避免工程地下水出现大幅波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在保障工程效益发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明确工程岩土水理性质及工程地下水分布规律,然后把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技术要点,辅之以规范化的勘查方法约束,以不断提高勘查的精度及效率。

作者:杨志远 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参考文献:

[1]蒲永龙.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5(5):255.

[2]于世君.如何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6.

上一篇:新能源种类范文 下一篇:生态景观绿化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