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0:33:34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分节符;排版;技巧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离校前提交给母校最后的一份大作业。写好后需按照教务处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与装订规范》进行排版与装订。这就考查毕业生对WORD软件综合使用能力了。

2 排版技巧

鉴于每年很多学生在排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对我校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进行了梳理,现将其涉及的WORD技巧整理如下:

2.1分节符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从排版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三节:

封皮节,不显示页眉和页码;中英文摘要(含关键词)、目录节的页码采用罗马数字格式;正方、参考文献、附录、致谢节的页码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且与摘要目录节的页码不连续。

在毕业论文中使用分节符才能实现为不同节设置不同的格式 [1]。因此,在创建毕业论文文档时,第一步工作就是利用分节符使文档具备三节,方法:将光标定位在第一页,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分隔符”列表“分节符”中的“下一页(N)”,则插入一空白页,按照此方法再插入下一个空白页,实现整个文档分成三节的目的。

2.2 页面设置

2.2.1封皮页无页眉、页脚。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 “页面设置”分组,在弹出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版式”选项卡,选中“首页不同”,则论文封皮页上不显示页眉、页脚。

2.2.2奇、偶页设置不同的页眉。在 “版式”选项卡,选中“奇偶页不同”。在文档中插入“页眉”,则奇数页和偶数页会出现不同的编辑界面。在奇数页页眉编辑区输入:“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设为左对齐;在偶数页页眉编辑区输入“完成日期:”,利用“插入”选项卡|“日期和时间”按钮插入日期,设为右对齐。

2.2.3 不同节设置不同页码格式。将光标定位在摘要节上,单击“插入”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页码”列表中的“设置页码格式”,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在“编号格式(F)”中选中罗马数字“Ⅰ,Ⅱ,Ⅲ,…”,在“页码编号”选中“起始页码(A)”并设置为“Ⅰ”,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码格式设置;再次单击“页码”列表,选中“页面底端(B)”下的“普通数字2”,完成摘要、目录节页码为罗马数字的设置。将光标定位在正文节上,选中页码,单击“页眉页脚工具”|“页码”列表中的“设置页码格式”,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选中“编号格式(F)”下的阿拉伯数字“1,2,3,…”,将“页码编号”的“起始页码(A)”设置为“1”,实现了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节的页码为阿拉伯数字,且与摘要、目录节的页码不连续。

2.3样式

毕业论文文档长且内容格式复杂,在输入文字前,建好样式会事半功倍的。Word提供了内置样式如“标题1”、“标题2”、“标题3”等[2],我校毕业论文多级标题与Word内置样式不同,需对Word提供的内置样式进行相应修改。

选中“开始”选项卡|“样式”分组|“标题1”,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修改(M)…”命令。在“修改样式”对话框将标题设为:宋体、小三号字、加粗、居中;标题1设为:宋体、小三号字、加粗、居中;标题2设为:宋体、四号字、加粗、左对齐;标题3设为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正文设为:小四号字、两端对齐、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设置后,应用到毕业论文的相应样式中。

2.4多级符号

毕业论文标题格式如下:

第一章 ××××(居中) 一级标题

1.1 ××××(顶头) 二级标题

1.1.1 ××××(顶头) 三级标题

选中一个使用“标题1”的段落,例如“引言”,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分组|“多级列表”命令[3],在弹出的列表中,单击“定义新的多级列表(D)…”,打开“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选中“标题1”,将其对应项:“单击要修改的级别(V)”:设为“1”;“此级别的编号样式(N)”:设为“一,二,三(简)…”;“输入编号的格式(O)”文本框:在“一”的前面输入“第”,在“一”的后面输入“章”;“将级别链接到样式(K)”:选择“标题1”;“要在库中显示的级别(H)”:选择“级别1”。依次设置标题2、标题3设置后,会在列表样式中出现设置好的多级符号。

2.5目录

为毕业论文设置好标题样式后,可插入目录[4]。

2.5.1 插入目录。定位好目录位置,单击“引用”选项卡|“目录”组|“目录”列表|“插入目录”命令,打开“目录”对话框,修订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2.5.2 更新目录。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后,需更新目录。在目录区域内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更新域”命令,打开“更新目录”对话框,选择“更新整个目录”。

2.6 图、表编号

2.6.1插入题注。按论文格式要求,图编号的编号格式设置为“图X.X”。选中要设置编号的图,单击“引用”选项卡|“插入题注”按钮,在“题注”对话框,单击“新建标签”按钮,在“新建标签”对话框中的“标签”文本框中输入如“图3.”,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所选项目下方。这样,在图的下方就插入了一个文本框,显示新建标签的文字和自动生成的序号,在序号后可输入文字说明。依次利用上述方法插入其他图片题注。

2.6.2 交叉引用。选中题注中的文字“图3.1”,单击“插入”选项卡|“书签”命令,在“书签名”文本框中输入“图三点一XXXX”(不能有数字和.), 单击“添加”按钮,这样就把题注文字“图3.1”做成了一个书签。定位光标到插入的地方,即“如”字后,单击“插入”选项卡|“交叉引用”命令,在对话框中:引用类型选“书签”、引用内容为“书签文字”,选中刚键入的书签名“图三点一XXXX”,单击“插入”按钮,就将文字“图3.1”插入到光标所在位置。若在其他地方需要再次引用时可直接插入相应书签的交叉引用。

2.7 参考文献编号

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定义新编号格式(D)…”,在“编号格式(O):”的“1”前、后输入符号“[”和“]”,即完成了参考文献编号的设置。

2.8创建图、表目录

将插入点定位在需要创建图、表目录的位置,单击“引用”选项卡|“插入表目录”命令,打开“图表目录”对话框,在“题注标签”中选择如“图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图表目录的创建。

2.9 组织结构图

确定插图位置,单击“插入”选项卡|“插图”组|“SmartArt”命令,可为毕业论文提供需要的组织结构图。

3 遇到的问题

若需去掉添加的页眉中最下面有一个条长长横线,只需进入页眉编辑方式,在“样式”组中,单击“清除格式(C)”或将其设置为正文即可。

参考文献:

[1]王晓霞.Word模板在毕业论文教学指导中的实践与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16(2):93-96.

[2]王津.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张瑞春.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张龙磊.基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排版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5(8):94-96.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自动化;应用型人才;改革;实践教学

自动化专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作用,既离不开机械、电气、自动控制及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紧密依托于数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学科,而且还需要结合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南昌工学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南昌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自踊专业本科阶段对理论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我们的学生较一些重点高校来说基础还是薄弱,为此,结合江西地方经济发展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模块作出了深入的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确定自动化专业教改思路和培养目标

我校自动化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控制行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的理念也在进一步的拓展与创新,尤其智能控制技术在自动化行业的不断更新,为适应发展的趋势,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及适应岗位的能力,我校自动化教改的基本思路是:从行业发展对该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为目标,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为改革重点,增强毕业生适应性和创新能力为改革方向,全面建设实验实训中心以培养学生工程实际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前进入工程实验,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确定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政治合格,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要面向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行业,重点瞄准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自动检测与仪表、自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设计知识,具备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技能,理论到位、技术技能系统实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综合考虑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多样化及多变性,整个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六大模块:思想政治课程群、身心健康课程群、理论知识课程群、技术技能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素质拓展课程群。各模块课程群由相关课程系列组成。

3 加强专业课程的改革

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行努力加强课程方面的改革建设,建立教学团队制,深入企业调研学习,对接生产企业产业链,在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提炼教学内容,制定适合我校学生的课程改革方案,实施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填充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互助协作、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以转变学习方式为契机,在主动学习并有竞争的环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对教师而言,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对专业建设和长期发展来说,建立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推进学校改革的步伐,通过项目式教学的进行,不断探索组织形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管理方法、考评体系等的改革,随着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的不断完善,项目式教学也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加强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生产实习方式

过去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重理论轻实践是学科教育培养中的弊端,而应用型本科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通过改革实践性环节入手,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课是学生实践环节中的主要部分之一,过去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而创新性的实验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设置中逐步将主要的实验从课程中剥离出来,开设独立的实验课。在实验单独设课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系统性综合实验,学生在完成指定性目标之后,能独立完成设计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进行制作和调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学校也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陈旧的设备已基本更新,为保障实践环节的运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环节。我校和江铃等自动化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实习中能了解生产管理的规范和严格,掌握自动化生产的整个过程。为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学校也在着手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如:我校的柔性生产线、西门子PLC综合实训室等。在学生走向实习企业之前,先在校内微企业实训室实习,在实习中学生会经历设计、安装、调试到维护的全过程。例如在西门子PLC综合实训室学生也可以在线编写程序,控制电机的起、停、调速,模拟炉膛上料、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等过程。校内实习基地在理论上也改变了校外实习的不足,解决了校内与企业生产现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实习的效果。真正意义上体现“应用型”的特点。

现在高校扩招,企业生产任务与效益紧密挂钩,对于实多数也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对传统的实习模式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到企业“蹲点”式方式。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录像片,使学生对现场有一个基本概念,再请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课堂里,进行整套生产过程、设备配置与维护、控制方法等进行专业的介绍,最后到企业实习。

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控制已经不是以往的单一设备为控制对象,而是形成了大规模的可以互相通信的智能设备控制网,而且在自动化领域,以工业PC为单位,可以组成各种复杂控制系统,在工控界,利用PC监控的组态软件也在大量使用并层出不穷。为了使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接触工控组态软件,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也安排了相关综合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了解组态软件,熟悉主要功能,初步掌握在工控界较为前沿的组态软件使用及组态方法,为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

5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工作力度

以往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在校外实习阶段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与指导老师之间不能实时紧密联系,甚至出现指导老师联系不上学生的现象,部分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而做,论文的质量无法保障。为改变各种不良现象,切实让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真正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现将毕业设计工作提前一个学期进行,并专门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切实保障该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自动化专业人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周竞 《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兆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

[3]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裴素萍 《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10

[4]对高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周妮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TN9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2

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由来已久,但是为了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求和国家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出具有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以及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改造的能力等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其以后从事与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为了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课程难度剖析

在学习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时,学生必须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直流电动机系统中的电磁量以及机械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了解可控直流电源的产生方法,知道在控制系统中,可以根据控制对象来控制某一控制量的算法和衡量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指标;掌握单片机的原理等。而要实现学生对上面的知识的掌握,就要学习很多的知识,如自动控制理论和电机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所以,电力拖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知识面很广,要求的专业基础背景高。而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课程,且要在学校这段有限的时间学会,学透是很不容易的。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工程的应用

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课程教学与实验以及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以电机作为对象和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为弱电控制强电的媒介,以及自动控制理论为分析和设计的基础来掌控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和设计方法。把课程的设计和综合实验结合起来,可以巩固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了加强工程的运用,可以通过加强位置控制系统和张力控制系统以及数字控制系统来增加工程的运用。位置控制系统即位置随动系统,在使用这个系统时,可以将应用广泛的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结合起来介绍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为以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张力控制系统在加工带材和线材的过程中,保持卷的进出的张力,使带材卷的整齐和紧致。数字控制系统包括数字控制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课程教学的环节包括课堂教授和学生自学以及实验等,在教授理论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其中加入动态演示的图像,让学生对内容更容易理解;在教授对交流和直流控制的软件系统时,就可以结合仿真软件,通过在课堂上建立起模型和课堂以及课后的仿真,使学生更加了解对系统的控制。而对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由于学生没有真正的参加过工作,所以没有经验,这就使得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知识不够理解或不感兴趣。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都需要考虑到,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在教授电力拖动系统时增加其应用背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学生的态度和思想,使其不在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去学习,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这门学科。

四、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理论与实验结合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一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广泛的课程,所以它的教学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上实验课程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根据实验的目的拟定实验的路线和选择合适的仪器仪表以及确定实验的步骤,然后进行数据的测试,并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还有就是在上实验课时,可以尽量让学生掌握一些电气测量的方法和实验设计以及工程的运用结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实验时获得的数据,可以为学生以后写毕业论文时提供依据。

(二)课程设计强化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将课程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解决工程问题。在课程设计课上,可以选择几个与工程运用相关的主题,如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调速的应用和设计PWM控制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以及无刷直流电动控制器设计等。在这些主题中,由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然后进行分组来完成,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如系统设计方案论证和系统指标测试以及硬件开发等。限定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在3周以内,而且设计的内容要包括根据题目设计相应的电路和参考文献以及显示输出电路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及掌握了系统开发设计的流程和方法,也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专业教学长期探讨的问题包括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本文就结合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操作技能以及创新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新德,郝立,孟正大.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06).

[2]洪乃刚,洪小平,黄松清.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系统虚拟实验的开发和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5):338-339.

[3]钱晓耀,陈卫民,蔡慧.“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07):61-62.

[4]朱金芳.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23-133.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涉及农学、工程、环境等多门学科,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但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大多对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处于探索阶段,潍坊学院在2003年第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施的情况下,经过2006年不断调整修订,但仍然存在课程设置相对不合理、实践环节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原有专业课程模块需要重新调整等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势在必行。2010年,我们在走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特色,根据潍坊学院实际,注重改革方案的地域特色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构建了新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2]。

2构建和实施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是教学计划的最基本单元,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具体落脚点。依据学科、社会和学生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采取“纵向压缩,横向拓宽”的措施,建立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厚基础、宽课程、长实践”特色,从而拓宽了专业基础,强化了实践应用能力[3]。

2.1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突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优化和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总体框架,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平台,由通知教育课程平台(必修和选修)、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和选修)、专业选修课程(限选和任选)平台,加大选修课比例,推行套餐式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齐全、文理渗透、农工结合的综合性优势,鼓励学生跨院、跨专业选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实行分级教学,建设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坚持计算机全程教学与应用,强化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体育教学由竞技体育向健康体育转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重视艺术与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严格公共选修课程的审核准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根据该专业涉及农学、工程、环境三个学科的特点,改变了原培养计划中农学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工程和环境类课程缺乏的局面,实现了农学、工程和环境三大学科的有机结合;精选课程,推行小课制,对农学类课程中与专业关系不够密切的课程进行了删减,对与学科专业关系密切必须保留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压缩,使农学、工程、环境三类课程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比例。

工程和环境类课程中增设了工程力学、画法几何、测量学、自动化控制原理等课程,生物类课程中压缩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等的学时,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由专业基础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学科基础与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限选课中,密切结合潍坊特色农业,浓缩、精选核心课程,科学设置设施农业科学和设施农业工程两个模块方向。设施农业科学方向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两大内容,主要设置设施园艺学、设施植物保护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等核心课程;设施农业工程方向包括设施工程设计建造和设施工程环境调控两大内容,主要设置农业设施设计基础、设施农业工程环境学、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学等核心课程。在任选课的设置上,以提高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和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力求体现专业特色,丰富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鲜明个性,新增设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课程。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除军训和公益劳动外,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五个部分因课程设置不同每个部分对应1~3门课程,学科基础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专业综合实践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后,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共达到33周,实验和实践课程在总学分的比重达到37.5%。经过调整,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达到5.2∶1.8∶1,这与我国试行学分制以来的各大著名高校的比例基本一致,既考虑了学科课程发展的需要,更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需要,促进了三元课程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具有较高技能和丰富个性人才的培养;实践课程学分得到提高,实验实践学分在总学分中比例增加,构建四学年“三四四”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2.2课程设置实施特色

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整合优化,将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培养实行学年学分制,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6学分,选修课程32学分,实践环节和其他共33学分。课程设置具有“厚、新、宽、活、长”的特点。“厚”主要是强化专业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比重,如在基础课设置中就包括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较一般的农学类和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有很大的不同,数学、化学的基础显著加强。“新”体现在专业课的设置上,结合潍坊是农业大市、寿光设施蔬菜发达和诸城畜产品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实际,充分考虑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限选课上设置设施农业科学和设施农业工程两个方向,其中设施农业科学方向中同时设置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的相关课程,这在全国其他高校中是没有的;设施农业工程方向中,除了设置农业设施工程环境学、农业设施设计与制造课程,还设置了设施植物栽培学等农学类课程,从而将农学、工程和环境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宽和活”体现在选修课的设置上,我们将选修课分为三大类:专业类、拓展类和前沿类。

专业类课程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如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饲料加工工艺学等课程;拓展类课程则以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如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课程;前沿类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对学生科研深造具有重要作用,如生物化学专题、分子生物学专题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自主选择相关课程,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积极性。“长”体现在长实验、长实践上。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重点提高实验课程时数和质量,实验学时达476学时。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四层次实验课程,依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和自主实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五层次实践环节,层层递进,依次提高,特别是专业综合实践,在第7学期集中进行,此时专业课程已经学完,设置8周到寿光高科技园等校外合作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践,深入实践、到实际生产一线获取增长才干的机会。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含科研训练)在第6~8学期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开始进行,主要集中在第8学期。通过以上四年不间断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树立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把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3人才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1)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重新调整了课程设置,合理调整了专业课程,避免了课程重复、交叉等问题。增加了设施农业工程方向模块,重点开设温室设计与建造、温室自动环境调控技术、设施作物栽培、设施养殖等课程,真正体现了理农渗透、农工结合的宽口径特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他省份的学生可根据家乡地域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

(2)结合潍坊设施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优势,依托校外寿光高科技博览园、青州绿博园等联合教学基地,能够到现代化的生产一线得到实践操作和锻炼机会。

(3)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学年学分制,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潜能,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选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自由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来拓宽知识面。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近农业发展的实际,更加有利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4)该专业立足地方设施农业特色发展,有良好的前五届本科生的培养基础,其中有50%左右的学生考研继续深造,有较好的专业发展潜力,其余学生在相关行业和产业就业创业,受到了国内其他高校同专业的肯定和借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创新型人才,也有创业型人才,并且毕业生在单位很受欢迎,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寻找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针对“常柴班”的这部分同学,具体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1.合理分组与指导老师的聘任22名学生分为三组,7-8人一组,每组聘任一名校内专任教师与一名常柴技术科的技术人员,与校内老师共同指导,且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为同一位教师。改变了以往随机分配指导老师、没有企业指导老师与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不统一的问题。2.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明确提出禁止毕业设计选题与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无关。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由学校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及学生三方,结合具体的实习岗位,共同确定。3.加强管理与指导工作由于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离学校近,学生集中,规定学校指导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多去企业与企业指导老师、学生交流毕业设计工作。利用企业的员工培训学习教室,指导论文的写作;充分利用毕业管理系统,来管理毕业设计的进度与质量,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进度,加强联系促进交流,便于毕业设计过程记录与档案保存。4.毕业答辩成绩评定首先是学校指导老师,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新颖性;计算的准确性;论文结构、文字表达、格式;工作态度;工作量等方面审核论文,提出意见。然后由其他组的一名企业指导老师,从设计方案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阅;最后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组成答辩小组(回避自己指导的学生),根据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毕业设计的质量(图纸的准确性、数量、质量)、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给出最终毕业设计的成绩。

二、改革成效

“常柴班”22名同学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结合具体的岗位,根据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题目。如:蔡同学岗位是KW自动铸造生产线的造型工,负责KW线开机,岗位责任是维护开机设备的正常运转。指导老师分别是学校的谢老师、企业的徐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蔡同学发现,该自动线经常出现四个故障:造型机故障、下芯机故障、滑板小车故障、分箱机、合箱机故障。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转,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个班次高达几十万)。于是就产生了针对这一情况,来做毕业设计的想法。经与两位指导老师多次沟通,顶岗实习两个月之后,最终确定题目为“KW铸造生产线常见故障诊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KW线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故障规律,以减少故障发生,提高排除故障的速度。确定了课题之后,蔡同学十分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尤其是故障发生后能记录现象、参与排查,为论文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校内老师指导了论文的框架,格式,表达方法;企业指导老师提供了详细的生产线的技术资料,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指导了论文所涉及的具体故障现象描述、排查过程、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最终这篇论文被企业存档,作为KW线操作岗位的工作手册,供新员工学习参考,降低了KW线的故障率,保证了其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最终蔡同学的毕业设计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结合在毕业设计期间表现出的能力,顺利地被企业留用,并作为基层管理者进行重点培养。其他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如:“KW线克莱斯曼机械手的常见故障排除和日常维护”、“带锯床锯带常见故障的分析”、“砂型4G33T的手工制作”、“490机体砂芯的制造”、“铸造480机体时湿型砂性能的控制”、“M710离合器壳体铸造的新工艺制定”、“QL2E型双工位抛丸清理机鼠笼维修焊接工艺制定”、“常柴0.6t铁水包减速箱箱体的机械加工”等,均来自生产一线,“真题真做”避免了雷同与抄袭现象。学生与老师的积极性都很高,能主动地相互沟通讨论。最终学生们都能根据毕业设计智能管理系统的进度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通过了实践应用的检验,获得了公司技术人员与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都取得良好以上的成绩。实习结束后,共有9名同学在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就业。其他13名同学带着自己的顶岗实结与毕业论文,参加招聘会受到了相关企业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应聘的成功率。

三、改革实践的分析与反思

1.毕业设计的选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一般是一线的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劳动操作岗,但是真正有意义的课题正是来源于生产一线,从“常柴班”同学的选题来看,只要认真实习,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找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此外,毕业设计的类型不应拘泥于形式,只要是来自工厂一线,无论是设计、制造、工艺、仿真、模拟、实验、装配、设备维护、液压气动、PLC自动化控制、调查报告等,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或者总结出经验,都可以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其他自主选择顶岗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也应来自生产一线,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因接本或其他原因没有去企业实习的同学,所做课题可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或是其他同学企业课题的子课题。毕业设计只有做真题,才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2.毕业设计合作指导协议的签订目前订单班的培养都有协议、有经费、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有较好的保障。但是,其他双向选择的同学与企业之间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关于毕业设计的责任与要求,往往不具体甚至没有,就是一个简单的用工合同。学生完全受制于企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哪怕是企业里只有我们的一个学生,学校也应该关心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协议,要尽量取得企业的支持与理解,要明确规定或要求企业在毕业设计中承担的责任与履行的义务,如安排企业指导老师、提供相关技术资料等,以维护学生的权益,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3.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使用有了来自生产一线、同学们身边熟悉的、与工作相关的课题;有了企业指导老师的参与指导;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设计就有了保证。毕业设计智能管理系统在其中也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让学生、学校和企业的指导老师三者之间能及时高效地沟通[2],解决调查中出现的学生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部分学校指导老师所学专业与学生课题不对口的问题。4.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为了便于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应大力建设学校周边的校外实习基地,统一、相对集中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减少学生私自联系实习单位,尽量保证同一个企业实习的学生数在5人以上,便于指导老师上企业一线集中指导。应完善毕业设计全程指导体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能力;离校前开设相关的讲座与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内容与全过程;毕业设计期间聘请企业指导老师,帮助学生选题与完成课题任务;学校指导老师主要负责论文写作辅导与综合管理。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场所已经逐渐从学校转移到了实习单位,学生结合实习岗位选择课题。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完成毕业设计通常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没有真正的去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管理、选题、指导、考核等工作[3]。毕业设计的绝大部分工作,仍然由学校完成,企业没有真正参与。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选题、最终质量评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高职有效开展毕业设计提供了借鉴,其组织管理、课题确定等新措施,符合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这些改革措施,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真正培养出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实现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双赢,更好地完成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课程改革 实践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延东同志在2014年高校咨询会上也提出:“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关注和实践的课题。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结合2014版培养计划修订,做了部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现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主要改革内容及实施情况

(一)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

在2014级电类学生培养计划修订中,对电类三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课程调整、学时调整。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1)2014级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6+20)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分别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船舶通信与导航”课,改列为专业选修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取消了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课,新增加了“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课程(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3学期)新增了针对性更强的两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4学期)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4学期)课;二是将“单片机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改成(1.5学分、1.5周、第4学期);三是取消了“船舶电气设计与检验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6学期),新增了“船舶机舱测控系统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6学期)。

(2)201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二是取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2+16)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四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一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调整到学科基础课;二是取消了“供配电系统”课程(2.5学分、36+4学时、第7学期),改增为“工厂供电”课程(3学分、40+8、第7学期);三是将“检测与转换技术”(2学分、26+6学时、第4学期)学分调整为(2.5学分、28+12学时、第4学期);四是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3.5学分、48+8学时、第5学期)学分调整为(4学分、52+12学时、第5学期)。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取消了“变压器应用技术”课程(2学分、28+4学时、第7学期);二是取消了“船舶动力装置与辅助机械”(2学分、28+4学时、第6学期)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6门课程,分别是:信号与系统、文献检索、企业管理、电气工程专题讲座、集散控制系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二是新增“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新能源技术”(1学分、16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三是将“AUTOCAD”课程(2学分、16+16上机、第5学期)改为实验课程(1学分、32学上机、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测控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1学分、1周、第6学期)两门课程。

(3)201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计算机辅助设计”(16+16)课,改成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增加了由专业核心课调整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56)与实验(16) 两门独立的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信息论与编码”(24+8)课程并调整“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0+16)到学科基础课。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在通信系统方向:将“程控交换”(32)课程换成为“移动通信”(22+10)课程;二是在嵌入系统方向:将“ARM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改为“嵌入式系统”(22+10),新增“ 计算机操作系统”(16+16(上机))及调整来“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16+16);而“DSP原理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 电子设计自动化”调整到专业选修课中;三是取消了电子系统设计方向。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Linux软件设计”、“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自动控制原理”、“电视原理”8门课程;二是由专业方向课调整来“DSP原理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3门选修课;三是新增“专业导论”、“学科前沿信息”、“新能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双语] ”、“信息论与编码”、“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7门课程。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设计方向专业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工程训练C”(1周,1学分),调整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4周,2学分)。

(二)加强几门关键课程的课改示范工作,提升课程在电子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1)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的教改实施情况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训练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课程。学院2009年起将原来的“电装实习”改成(电子装配)“工程训练”和“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并结合课余电子制作训练作为补充。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每一年的设计制作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增,加强设计内容的新型性和实用性,至今实验室已有50多个设计实训模数电路板。2014版培养计划中“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调整为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30学时)。

电子装配工艺训练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较低,在原2010版教学计划中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进行,重点是训练学生的电子电路焊接技术,为以后的电子装配打下基础。教学时数为一周,时间上分散进行,历时半个学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学生进行电子设计的入门课,除公选课、选修课形式外,兴趣小组形式的学习培养也是一个最有成效的环节,使得对电子设计有基础、有兴趣的同学得到充分发挥与提升能力。对电子制作训练做到有计划性,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电子制作基本能力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内容主要为:焊接技术训练、认识基本元器件(学会万用表的使用)、识图、音频放大电路制作。

第二阶段:电子制作入门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以公选课的形式进行。主要学习绘图、制作与测量(学习Protel(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利用波形图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能力训练),内容有:简单电源电路、电动机驱动电路、光控灯开关电路、温控加热器电路等。

第三阶段:电子设计基础训练。主要是结合理论知识设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音响电路(含音调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隔离放大器电路、充电器电路等。

第四阶段:电子设计综合能力提高训练。主要为综合设计中、大规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五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抢答器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数控电源电路、无线通信电路、锁相环振荡电路、转速检测电路、充电器电路。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改情况

单片机作为电子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手段,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我院该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组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编写了新的教学文件,每年修改电子教案、课件,出版新的教材与实验指导书,不断完善学习资源,实施电子考试等等,为学生的自动化电子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2014版教学计划中理论学时改为32,实验改为独立设课,学时为32,课程设计为1.5周。单片机实验电路板全部为校内老师设计制作,实验室至今有单片机综合应用设计电路板30多件。

(3)新增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

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学院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从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初始阶段就引导学生向技术应用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凝练为理论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课程的专业界限、学科界限,使得知识、技术、信息等多方面融会贯通,在还不能完全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以教学实验班的形式增加一个补充教学环节,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制作为立足点,从应用目标出发搜索知识点,解决技术问题,培养思维方式。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作为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改变学生被教师控制之下被动地学习的局面,改变单纯死记硬背完成学业的局面,转而让学生养成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考、查找知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在教学环节上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三点连成一线。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适应技能考证的要求,适应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编写、修订教材、教案,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编写出版《电子综合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指导》、《单片机设计实例集》等实践指导教材;为学生开展考证培训修订《电子工程师考证培训讲义》等;编写新的教学文件及电子教案、课件等,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一是修订出版了《单片机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Proteus仿真版)》、《电子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单片机设计实例选集(一)》、《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实践指导性强的教材;二是在原网络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单片机慕课网站的建设,新编了150题左右的作业练习题库;三是修改2014级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课件;四是设计开发2014级用的新实验电路板并用于每年的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科竞赛的获奖数量、提高学生、专利证书数量、提高学生电子工程师/板级工程师/电工等从职证书数量。

(1)加强了学科竞赛的辅导力度。一是组织学生电子协会,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以加强低年级同学的基础技能训练;二是与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相结合,利用各种提高学生能力的资源,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三是培养充实指导教师力量,2014年学院的指导教师队伍扩大至9人,落实了组队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互选环节,密切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的联系,特别是在暑期中通过明确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增加指导教师的投入精力;四是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

(2)重视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工作,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省创新研究项目等实践,指导学生以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固化研究成果,近年来学生发表的电子设计类论文、实用专利、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电子电气类)项目、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增加明显。

(3)加强校内电子工程师等考证培训工作。学院培训中心通过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条件验收,成立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电工方面考证员,可进行中、高级电工,中、高级维修电工,初级电子设计工程师、板级设计工程师、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师7种电子电气类证书的证书认定,为学生培训考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加强了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要求。学院将毕业设计任务早计划、早布置,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真题实做时间,现一般是在第7学期初就布置任务,毕业论文答辩分二次进行,在较长的时间内可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比例在90%以上。

(五)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

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将提高从职能力的技能考证、考级、竞赛奖等纳入到教学学分中。

学院出台了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替代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规定了5类学生学业成果(考证、考级、论文、专利、竞赛奖)或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认定可以代替毕业设计(论文)的其他成果可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学分。

二、实践成果

两年间,学生在电子工程师、电工考证、学科竞赛获奖方面成绩提高明显,取得电子工程师证书30 人;电工证书192人;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学生为9人,二等奖学生为18人,三等奖学生为21人;在全国(省)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及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6人,特等奖2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4人。两年间,学生发表电子设计类论文10篇,取得电子设计类实用专利35项。

三、不足分析

一是教学计划改革后课时量压缩造成教师“抢课”现象,并由课程门数增多及投入精力不足造成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下降;二是团队精神在学院教改项目中体现不够,大多数教师还是安于老的教学方式,教改积极性不高,大范围的教改项目推进困难。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教师的人人参与。教学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更应建立在教师行动上。高校要把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与学生的竞争力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树森,李维. 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子教育,2004,03:44-46.

[2] 张军国,刘西瑞,张健,燕飞,阚江明. 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 中国林业教育,2009,S1:93-95.

[3] 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全晓丽,曹阳,胡顺仁,黄丽雯,叶斌强. 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5-31.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动化调试;变电站;应用分析

1. 前 言

根据变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特点,变电站自动化的调试一般都要和对应的服务对象中的调试安装的工作协同起来开展。自动化中的监控系统服务对象往往与变电站内所有一、二次设备有联系;例如互感器、隔离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等一次没备,小电流接地系统、所用交/直流系统、电度表、继电保护装置等二次设备。新建的变电站其自动化工程一般都人员配备紧张、工期短。并且自动化的调试过程也十分复杂。VQC策略及辅助上下限、通讯的稳定可靠性、遥控的成功率、遥信遥测的正确性及实时性等都需要实现在调试的过程当中,因而,有效性的调试策略应用非常的重要。

2. 自动化系统介绍

如对于不同信息管理层中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选择Novell网、UMX网和NT网,而且IBM05/2系统有可能经过网管设备来实现战备的多网并存。结构模式提出来之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两大瓶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开放式变电站的综合信息的管理与不同协议IED并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配置自动化系统,来满足不同的类型变电站需求。例如对信息管理层现场总线来说,可以选择ProFxaus、BITBus、LoNwoRKs、cAN、MooBus/Rtu等。

2.1系统主要功能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的功能有:

(1)微机的保护功能

包括母线保护、一次或多次重合闸功能、电容器保护、变压器保护、低埘减载、备用电源自投等。

(2)数据的采集

模拟量与采集状态量。

① 模拟量的采集

采样各个进出线回路功率与电流值、各段的母线电压;电网相位和频率等电量的参数以及变压器的压力、瓦斯值以及温度等非电量的参数。目前多数电量的参数普遍采用交流采样在自动化系统当中,对电压互感器以及电流互感器所提供的参数进行直接的采集,常规的变送器的A/D变换的方式仅用于对非电量的参数进行采集。

②状态量的采集

包括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接地刀闸状态、隔离开关状态、断路器状态等,此类信号多数采用光电隔离的方式中的开关量中断的输入。采用双位置节点进行的采集对于一些关键的状态量,用00、l1来表示两个状态,确保能准确的来反映短路器的位置,可以防止继电器的触点的抖动和失效所引发的状态的错误报告。

(3)对时问的记录以及故障的录波

事件的记录包括保护性的动作序列的记录,以及开关的跳合的记录,事件的分辨率一般为1~3ms,可以存放100个时间的记录顺序。一旦出现故障,像短路的故障,可以把故障的前lOOms与故障后的波形,便于事故的分析。

(4)设簧一些远方的整定的保定值

对于一些保护装置,可以设置一些保护的定值,可以方便的显示并能根据需要实时进行切换。

(5)操作与控制

可以对变压器进行分接头的调控,对隔离的开关的合与分进行实时控制,还可对断路器以及电容器组进行调换。通过一些后台的监控系统发出的命令进行远程的控制,这些可以在变电站内或者远方的调控中心来实现,还可在操作面板上进行控制,确保系统能高效灵活的工作。对于一些复杂的变电站,操作与控制还需包含防误与闭锁的功能。

(6)电容器的自动调控、电压的自动调控以及备用电源的自动投入

电容器可以自动的切换通过电压和功率因子的自控变压器。如果主电源失效,可以自动投入备用的电源。

(7)和远程调控中心互相通信

可以将采集的状态量实时送往远程调控中心,方便装置的远程调控,接受远程调控中心所发来的一些指令。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时刻向调控中心汇报。还能将其他的继电保护信息送往调控中心,从而方便的接收一些修改指令。

一些专用的通道、光纤、微波以及电力载波都可以作为传送的通道。由通信的方式和通信的通道来决定通信的波特率。

(8)数据统计以及记录

整点数据日报表、每日峰值以及谷值、输电线的功率、电压等数据被系统所采集,主要是一些脉冲量、状态量以及数字量等,对这些进行一些处理,并送往监控系统的调控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操作控制以及进行修改和对记录的归档等操作。需要对所监控的一些数据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存在后台机上面。

2.2常见的通信方式

在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通常采用的接口有以太网数据以及串行数据的接口等。串行数据的接口:标准RS232/RS422/RS485接口,采用的波特率是l9.2kbp或者以下,能支持多种软件解码、开放的以及通用的协议,一旦发现现场有变化,接口上面的数据能在半秒钟内进行修改,通常所采用的方式是事件触发方式。以太网数据的接口:100Mbps/10Mbps自适应IE802.3以太网的接口,支持TCP/IP的接口,支持软件解码、开放的以及通用的协议,一旦发现现场有变化,接口上面的数据能在本秒钟内节能型修改,通常采用事件或查询触发的方式进行通信,互联系统接口协议转换必须的软件以及硬件设备功能。

3. 常见的故障

3.1 调试的目的

变电站的自动化调试的目的是检验各变电站无人值班自动化系统的各部分(信息传输系统、调控信息处理系统以及自动化中断装置),包括各部分控制对象的计量及其控制、各种参数的测量、自动装置动作的信号、继电保护以及位置状态信号灯有关信息是否正确,运行是否能正常。规约是否能一直,设备间的连接是否是正确的,以及各功能能否达到技术指标的具体要求。加入不能满足要求,应该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并进行即使得故障排除,最终需要让系统达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满足技术的要求。

3.2 调试的内容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调试的内容主要是指针对系统所包含的设备进行的安装调试的工作,包括GPS卫星时钟、网络交换机、网络设备、后台计算机、以及二次电缆和通讯线等的调试安装工作,包括装置参数的设置以及数据库和内部的监控系统软件等方面工作。调试的内容主要有调度的联调和本体的调试。本体的调试包括电压的无功综合控制系统调试、电量的采集系统调试、遥控的调试、遥测数据的调试、遥信信息的调试、测控通讯的调试等。与调度的联调包括调度遥控功能调试、上传遥测数据的调试、上传遥信信息的调试以及通道的调试等。

3.3常见调试的困难与故障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像厂家过多,中间的环节比较多,调试的内容比较复杂,在安装变电站调试过程当中会造成如下的困难:

(1)在本体的调试当中,由于中间的环节多,出现遥测、遥信等故障之后,找到故障的点比较困难,这样就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故障的排除上面在调试的过程中。

(2)变电站与调度是联系密切的,变电站需要变电站与调度端之间相互配合才能顺利进各项数据的采集,上报,调度等各项命令工作。在联调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上传遥测的故障,上传遥信的故障),这些需要双方相互的配合,才能解决缺一不可。如果主站与厂站人员都认为自己系统没问题,互相让对方检查问题的所在,这样会浪赀很多的精力与时间。

(3)小电流和直流等设备厂家比较多,并且多数有自己的通讯的规约,不同的规约各式带来了通讯的调试相当困难。这些自动化的厂家针对这些智能的装置通常都用编程的方式实现各自的通讯,此种做法非常浪费精力与浪赀时间。

(4)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调试的结果对整个变电站稳定运行及其重要。如果调试结果不对,就会引发电容器的反复投切,档位的重复性升降以及异常的区域会出现不动作等缺陷,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影响调试结果的主要受辅助上下限的影响,调试的难点在于设置辅助的上下限。

4. 策略

4.1 远程数据调试

作为计费计量自动化系统重要组成之一的电能的数据终端,是一种中间设备,介于费率装置以及计量主站当中,主要用来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以及存储和转发功能。

4.2 系统的调试

后台VQC能对系统的运行模式以及一次接线的方式进行自动的识别,且根据系统工况和运行方式,采取相应优化措施,满足无功电压的制定范围,另外其闭锁的功能,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用户能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信号,还可以对电容器进行投切顺序的控制。通常采用十七域图的控制策略来对电压进行无功的j牵制,也就是一无功作为横轴,电压作为纵轴来构建平而直角坐标系,且对每个象限进行不同的控制,这些足对110kv的变电站来说的,这就是所说的十七区图。相对于九区图来说,添加了八个辅助的区块,主要是清除震荡控制的情形。存系统的调控当中,都有标准的策略可以参考,加人上下限设置不合理,即便用十七域罔控制策略,照样会出现震荡控制的现象,所以,最关键的一部是要先对辅助的上下限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调试的过程当中。

5. 调试策略的应用

变电站中自动装置以及智能裟置安装完毕,参数的设置完毕,终端装置的通信规约的选定,调控数据序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立,等设置都已完毕之后,就能通过自动变电站系统进行联调和系统的无人值班调试工作。通过在实践中应用自动化的调试策略,可以很快发现故障并进行排除,并可以为一些调试人员提供良好的比较可行且行效的方法指导。

6. 结 语

通过提出的地理系统变电站的自动化的训试的策略:并对调试过程巾容易出现的一些故障进行排除,调试主要分为调度联调和本体的调试阶段两个阶段,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并划细分之后工作中所发生的故障进行了相应的调试的策略,有很强的学习指导的作用。此自动调试策略如果应用到新建110kv的变电站自动化T程当中,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此调试的策略对110kv变电站来说和当的适合,对220kv及其以上的变电站来讲,策略尚不齐全。

参考文献:

[1]IEEE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委员会, 编, 黄焕琨, 力菊, 译.计算机继电保护系统.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

[2]段玉倩.神经网络式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998.12.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设施农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生物学科、环境学科和工程学科,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学科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农业正向自动化及工厂化快速发展,需要更多懂技术会管理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仅通过设施园艺一门课程的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设施农业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国家教育部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求于2003年增设了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的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当年首批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潍坊学院两所农科高等院校招生。至2007年,全国增设该专业的农科院校已达20多所,在校本科生人数约4000多人。

结合华南地区南方设施农业的产业发展,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增设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开始招收新生,至2009年该专业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00人。该专业是一个全新多学科交叉渗透性专业,在开设过程中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我们在开设该专业的几年时间里,在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为使本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结合华南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特点,确定本专业目标为: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设施农业、设施园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设施农业(园艺)规划、生产与管理的能力,能在设施农业、园艺、园艺工程及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与设施农业有关的技术推广与开发、工程设计与建造、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与园艺生物科学、农业工程学、环境科学、设施园艺学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进行设施农业、设施园艺的生产、管理、园艺设施工程、设施环境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温室设计建造、温室配套设备和环境控制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园艺设施栽培和无土栽培、材料研发、工程设计、设施农业、设施园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从事相邻专业领域工作的适应能力。

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通过到相关兄弟院校的调研,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针对旧的教学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我校在2009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基础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实践教学环节、就业与创业教育等。

1通识教育课程:864学时,50学分。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军事理论、体育。选修课规定人文社会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8个学分,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2个学分。

2基础教育课程:784学时,43.5学分。均为必修课,包括大学数学Ⅰ、Ⅱ;数学实验、大学物理B、大学物理实验B、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实验Ⅰ、Ⅱ;有机化学、植物学Ⅱ、植物学实验Ⅱ、植物生理学Ⅱ、生物化学Ⅲ、遗传学、工程制图基础、工程力学。

3专业教育课程:712学时,44.5学分。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组1和专业任选组2。

专业必修课:包括农业设施及环境控制、无土栽培学、园艺植物保护学、工厂化育苗与生产、设施渔业理论与实践、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设施蔬菜栽培学、设施花卉栽培学。

专业限选课: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概论、气象学、土壤肥料学、测量学基础、试验统计学、设施灌溉与施肥。

任选组1:园林设计初步Ⅱ、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概预算、农业机械学、观光园艺规划与管理、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控制体系,学生从中任选6学分。

任选组2:园艺植物有机栽培、园艺植物栽培生理、园艺科学、果树栽培学、精确农业、微生物学。学生从中任选4学分。

4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26周。设施农业综合技能训练、毕业论文、军事训、健康教育、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毕业教育、形势与政策、设施园艺生产认识实习、设施农业综合教学实习、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实习。

5就业与创业教育:6学分,48学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提升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讲座类、创新创业实践。

毕业要求,修满170学分,总学时数2408。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四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学好基础课才能更好地学好专业课,通过对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法律意识,具有扎实的数、理、化、植物生理、生化、遗传、工程等基础科学知识,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的能力。

2根据专业需要调整和拓宽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由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开课程大多源于原来园艺专业开设的“设施园艺学”的有关章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以及与学生的座谈中发现,在我校2006年的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我们把设施园艺栽培学作为一门主要专业课,选修课又包括有无土栽培学、工厂化育苗与生产、设施蔬菜栽培学、设施花卉栽培学等。学生反映,这几门选修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和设施园艺栽培学的内容重复。因此,在2009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去掉了设施园艺栽培学这门课程,把这一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散到几门必修课中,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专业课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点,涵盖了园艺学科、工程学科及环境学科的主干课程,使培养的学生既懂植物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又懂设施环境的控制及设施设计与建造,培养出的学生是真正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专业限选课的开设目的是更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任选课我们设了两组课程,其中任选组1偏重于工程学科的内容,任选组2偏重于园艺学科的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3增加实践课内容。设施农业科学是设施农业工程与农业生产技术的综合学科,是综合利用先进的农业设施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人为地创造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佳环境条件的工程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世界农业发展领域中的亮点。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必须强调生产的实用性,是该学科的一大特点[1]。现代农业不仅要求毕业生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实践经验,能够快速适应生产环境,熟悉生产过程。为此,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教学及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学计划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课程的实践课比例占总学时数的30-40%,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课比例提高到50%。此外,我们安排了三个大的实习,一是设施园艺生产认识实习,时间一周,主要是通过外出参观的形式,对本地区的设施类型及设施主要生产方式和栽培作物进行感性认识和了解;二是设施农业综合教学实习,结合理论课进行的动手操作,在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三是设施农业综合技能训练,分散到三个学期进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三个生长季节的设施种植实习操作,通过三个学期三个生产周期的实践课,让学生对多种园艺植物设施生产技术和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地实物讲解,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目的。同时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素质课。提高素质涉及思想道德、业务、身体、审美、劳动等诸多方面。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模块,要求理工科学生选修8个学分的人文类课程,所选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管艺术等知识。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及对社会更强的适应能力。

五优化教学环境,确保教学质量

1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我校已有设施园艺与蔬菜生理研究室、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室、设施农业研究室等科研机构与实验条件,实验开出率可达100%。2006-2008年学校拨款9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建设,主要用于购买相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建成和在建包括自动控制温室,蔬菜、花卉、果树设施栽培示范温室,学生试验温室等农业设施,目前各类温室的面积已经超过5000平方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个专业是否能办得好,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作为一个新办的交叉学科专业,我校除原有的园艺专业课教师外,还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和校内教学资源共享。近年已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引进设施园艺、环境控制专业方向博士2人,使原有的相关专业师资力量得到了充实;我们对校内其他学院专业教师进行资源整合,如涉及设施农业工程方面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由我校工程学院的老师承担。

参 考 文 献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1.泥沙处理系统实习

江河水利工程中的泥沙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漏斗式排沙技术是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周著教授等人经过近20年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而获得的一项成本低、效果好的排沙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灌溉、引水式电站、工业及人畜饮水、水产养殖等诸多领域的泥沙处理。实习过程中,除了带领学生参观我院水工实验室的排沙漏斗模型,还邀请了周著教授本人给学生作报告;在呼图壁青年渠首工程、石河子红山嘴电厂引水渠首工程现场,同学们不但看到了正在运行中的排沙漏斗,也看到了正在施工的新型排沙漏斗和由基层水利工作者研发的集沉沙、除漂等功能于一体的条形滤网式河水过滤系统。通过看模型和专家讲解,了解泥沙处理系统的研发过程和工作原理,通过工程现场的实地观察了解其具体应用及工况。

2.节水设备公司实习

农业高效用水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节水设备又是农业高效用水的关键技术所在,通过在节水设备公司实习,首先使学生了解过滤、监测、自动化控制等节水产品的作用、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生产车间参观了解管材、管件、施肥装置等设备的研发、生产及检测方法,使学生对节水设备的工作原理、研发、生产到质量控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3.自动化滴灌系统实习

目前,新疆的大田滴灌推广面积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滴灌逐渐推广和普及开来,并将最终成为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技术和工程措施。实习过程中我们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参观了新疆军塘湖流域棉花自动化滴灌系统,使学生了解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组成、构建及各个子模块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认识首部过滤施肥控制器、灌溉控制器、RTU、电磁阀和电磁阀信息反馈传感器等关键设备,了解其安装和运行管理方法。

4.水厂实习(安全供水工程)

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城镇安全供水也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重要领域,通过对水厂实习,使学生建立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熟悉水厂工作流程,总体布置及处理构筑物的类型和构造特点,了解水厂运行和维护管理方法。了解安全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方法。总体来看,生产实习涵盖了蓄水、输水、供水、灌溉、泥沙处理等方面,内容涵盖了农业水利工程所涉及的绝大多数领域;学生通过实习,不仅对农业水利工程有了宏观上的了解,也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具体环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加速理论教学的进程,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

二生产实习的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教师对整个生产实习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是否有所收获、收获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主要从实习单位和学院配备了指导教师,并且对其都有具体的要求。(1)选拔优秀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作为实习基地指导教师。(2)选派业务骨干开展教学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和研讨,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习,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形成良好的梯队,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3)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实践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岗前培训,让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活动。(4)认真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教案,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对指导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考核,让实践教师对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有充分的认识,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5)鼓励青年教师对实践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发表相关的论文,申请相关的课题,并把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践教学,改善实践教学的效果。(6)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老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理论培训班。鼓励老师走出去,与同行交流,互相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三生产实习的组织方式

由于实习经费有限,时间短,任务重,学生人数多,为了保证生产实习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新疆农业水利工程大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一)集中实习方式

通过学院统一组织,配车、安排住宿,按照实习计划已经设计好的实习路线,由若干名实习指导教师统一带队集中赴实习单位实习。集中实习是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这种组织方式,学生基本上每天上午都在会议室听相关专家的报告,往往结合直观、形象、生动、立体感强、信息量大的多媒体技术,介绍工程概况、施工、作用及运行管理,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实际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下午到工地参观,部分学生参加实际操作。晚上回到驻地,学生和带队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谈心得体会。

(二)分散实习方式

在近几年扩招政策下,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人数已达200多人,集中实习相当困难。因此,新疆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分散实习: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具体操作过程:学生通过教师、家长等社会关系,以推荐形式到较大的建管局、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实习。如新疆额尔齐斯河建设管理局、塔里木河建设管理局、新疆昌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葛洲坝新疆工程局、兵团建工集团等诸多单位进行实习。由于分散实习每个单位去实习的人数比较少,较集中实习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观摩学习和动手操作,如果实习单位能够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指导,对其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分散实习的学生将从具体的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分散实习的学生大部分联系的都是毕业后的意向单位,提前实习对他们今后的就业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对于学校来讲在推荐学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的经费压力[4]。为了保证分散实习学生的实习效果,学院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也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力求使分散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质量控制。

四生产实习的考核方式

为了确保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除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外,还要特别强调对学生已完成实习内容的检查和考核。

1.实习过程的考核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担任实习小组的组长,协助带队教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听讲、提问、讨论发言及记笔记情况及时地记录和检查。发现问题学生后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教育,确保整个实习过程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实习结果的考核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参加实习的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为防止网络下载,要求实习报告必须为手写,要求文理通顺、字迹清楚、绘图准确、图文并茂,字数为7000字以上。近年来,我院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实习答辩制度。实习答辩是生产实习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生产实习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每个工地至少1名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参加,学生每人给10分钟的答辩时间,通过学生陈述、评委质疑、学生回答、师生讨论等环节督促学生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报告成绩及答辩成绩组成,能够比较全面的评价学生实习的效果。

五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生产实习点多面广、跨度大农业水利工程的实习由于实习内容往往涉及到水库枢纽、渠首、渠道、灌区等,实习地点不是一点,而是一个面,所以实习地点就不能固定在一个地方,流动性比较大;其次虽然近年来新疆的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实习地点往往在乡镇一级的单位。但目前在县城、乡镇要找到同时容纳200多人,价格适宜的宾馆比较困难,往往需要将学生安排在几个宾馆,管理非常不方便。

2.实习单位接纳能力严重不足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连年扩招,特别是新疆农业大学的农业水利工程作为热门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面对每年200多人次的生产实习,在新疆能够同时接纳这么学生实习的单位还是寥寥无几。不像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等工程在施工前就已经考虑了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因为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新疆的水利工程在建设前没有考虑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接待几十人还可以,但是上百人次的接待就显得非常吃力。

3.实习经费投入不足校外生产实习需要很大的花费,包括实习费、住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5]。学校本身由于经费问题很难为实习单位配套足够的经费,实习单位往往会因为承接实习活动而自己贴钱,因此对于接待大学生生产实习这样“既费时,又无利”的工作,很多实现单位就无积极性可言,多数采取的是能免就免的态度,使得学校在取得实习单位配合方面难度很大[6]。

(二)解决措施

1.集中住宿,连片实习新疆地域辽阔,再加之农业水利工程生产实习“面状分布”的特点,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集中住宿,连片实习”的方法来减少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在对新疆典型水利工程分布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筛选,选择了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和呼图壁河流域两个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生产实习。上述的两个流域是全疆灌区管理的典型示范区,在该流域既有丰富的地形和水库、渠首、电站等水工建筑物,又集中了各种灌水方法和灌溉制度,而且各种新设备、新工艺均有应用。最近几年的实习我们都以玛纳斯县为中心(住宿)、每天驱车去东面的呼图壁县和西面的石河子,最远的地方距离住宿地点100公里左右,能够实现早晨出发,晚上回来,非常方便,学生和带队教师均对此种实习方式表示满意。

2.调整实习方式针对200人庞大的实习队伍,住宿和参观难度均较大,我们对集中实习又采取了分批的方法。将实习的学生分为5~6个实习分队,每队30~40人,配备1~2名指导教师,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解决住宿和实习问题。实习期间,实习分队奔赴不同的实习地点,这样就缓解了实习单位的接受能力,一个单位去30~40人,再分几个小组进行实习,组织起来相对容易,而且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规定的实习时间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

3.积极推进校企共建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教研室通过积极的努力,已经和5个水利单位签订实践教育基地,加强了与企业的联合,逐步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加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对培训的学生,合作单位可以先进行招聘。每年假期,学校均会选派相关专家和优秀教师到合作单位进行讲学,帮助合作单位对基层干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地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对合作单位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经费。此外,学校还鼓励和支持合作单位中业务骨干攻读我校的在职研究生,对企业攻读学位和进修的骨干人员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其专门制定教学大纲,毕业论文完全结合他们的实际工作来撰写。在校企共建的过程中,对于从生产一线发现的问题,由学校教师和基层的工作人员共同解决,积极申报和完成科研项目。这样既增加了高校教师研究课题,也解决了企业缺少专业研究人员的矛盾,使高校人才优势和企业的平台优势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者实现了共赢。经过若干年的积极探索,合作单位对学校的态度经过了抵触—认可—欢迎的思想转化过程,校企合作逐步走向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六结语

生产实习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探索出了符合新疆实际情况的生产实习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问题不断出现,要求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方案也要做不断的调正与完善。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初见段海滨,他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山东人。说起话来谦和有礼,做起事来执着坚毅,与印象里“虎背熊腰”的粗线条山东大汉很难联系在一起。这位39岁的年轻科学家,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5月,刚刚受到、全国青联第“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

在此之前,段海滨亦早已多次获得省部级和部级的荣誉和奖励。33岁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6岁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37岁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国内人工智能科学领域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一等奖,38岁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荣誉背后是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那就是“天道酬勤”。

学海无涯

2015年6月11日,晴,这是北京难得一见的好天气,几朵白云悠闲地盘旋在北航校园的天空上。但是段海滨基本上无暇去欣赏这样的风景,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多,早上八点之前已经再次回到办公室,“差不多每天都这么熬,有时候得熬通宵。”对于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的熬夜,这个勤奋的科学家早就习以为常。

而这种熬夜的行为,他已经持续了20多年。在西安航校上学时,晚上十点宿舍熄灯后借着昏暗的灯光在楼道中看书学习对他来讲是家常便饭。一心考研时,熬夜也是他的家常便饭。用咖啡提神,熬夜到凌晨三四点钟,然后早上七点照样起床去苦读,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很久。念研究生时亦常常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学习和钻研,几乎每天都熬到凌晨一两点。正是这样一种“苦作舟”的精神,让一个懵懂少年从中专生一路跨专业读到博士毕业。

时间闪回到1991年的山东广饶。初中生段海滨是学校里的尖子生,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憧憬着上高中、考大学的段海滨在中学即将毕业时,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抉择。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不同意他读高中,希望他考中专,这样可以早些就业。段海滨很不情愿,“考完中专以后,还到县城去买了一些高中的书,跟表哥借了高中的课本去看,心里对考中专很不甘心。”最终,段海滨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航空工业技术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开始了他的中专生涯。

当时,能从初中考上西安航校的同学很多都是各地区的尖子生,“高手如林”,不少人也对入读中专“不甘心”,有同宿舍的同学甚至入学半年以后又退学回去改读高中、考大学。段海滨细细思量了一下自己的家庭和处境,还是决定既来之则安之,踏踏实实把中专的课程先念下来再说。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

当时被称为中专里的“清华”的西安航校,有一个特殊的机制,读中专两年以后,成绩优异者还有机会被“分流”到本校继续读大学专科。“两年以后会根据你的成绩进行‘大中专分流’,主要是看学习成绩,不能有不及格的课程,同时也会考虑德智体等综合因素进行量化排名。”

进入大专第一年就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段海滨在成绩出来之后乐了,当时学校里通过这项考试的同学并不多:“四级相当于本科毕业的英语水平,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之后他一鼓作气,又继续拿下了大学英语六级的考试,成为当时学校里第一个通过该项考试的在校生。段海滨朦胧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潜力”,他的心底开始迸发出一簇跳动的火焰:“将来一定要读研究生,一定要读研究生!”

书山有路

段海滨至今仍然保留着初中时的一本书:在庙会小书摊上折价买来的《科学家的脚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改变了当时的我。”这本小册子里讲述的陈景润、华罗庚、林巧稚等我国当代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并鼓舞了少年的心,他甚至把一部分事迹和名言抄写在课本的边角上激励自己,这些成为激发他日后走上科研道路的“原动力”之一。

大专毕业后通过双向选择,他顺利进入江苏无锡一家航空研究所工作。安稳的工作,优厚的待遇,没能成为阻止他实现读研梦想的“铅石”。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梦想的追求,促使他做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可理喻的举动:孤注一掷,跨专业考研。

他在所有的笔记本上都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落第读书联,意思是,想成功,就要做一个有志者,一个苦心人。

书山有路,但是当时摆在段海滨面前的,只有考研这一条路。而且考研需要跨专业学习,从机械专业转到自动化控制,隔行如隔山。对于没读过高中和本科的段海滨来说,很多内容需要从零开始学起。数理问题没有人可以请教,全靠自己啃,多少次他都想放弃考研的梦想。

这段经历对段海滨来讲,“就等于把自己的人生重新洗牌”,这需要一种超越常人、敢于推倒已有的一切重新再来的勇气。这种勇气的来源,在于他对自我的清晰认知:自己起点低,比别人差很多,要达到别人的程度,就“必须要比别人付出十倍或者更多的努力”。他说,人不要给自己“设限”,要不断尝试和挑战,通过超级刻苦来刷新自己的可能性。

十多年后,再次回忆当年的历程,段海滨说,“只要坚定自己的梦想,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你。”他很喜欢一首打油诗,“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令他欣慰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埋头苦干,“到你再抬头的时候,或许在某些方面已经不知不觉跑到别人前头去了” 。

面对未来,他还是选择不断给自己“加压”。还未读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的硕士,段海滨再次“跳级”,又提前攻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天道酬勤,三年没日没夜的苦读之后,段海滨于2005年拿到工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了国防科工委优秀毕业生、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提名奖,毕业论文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向大自然学习

段海滨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多无人机协同自主控制。通俗而言,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了障碍,通过自主控制,可以自行决定如何避让,这就好比给机器装上了智慧的“眼睛”和聪明的“大脑”一般。

“把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控制与自然界中常见的蚂蚁、蜜蜂、鸽子、苍鹰等动物的群体智能行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挖掘和研究这些动物如何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对于实现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会有很多重要的启示”。

举一个例子,鸟的智力很简单,英语中甚至有一个词专门形容它,叫做“bird brain”(鸟脑),意思就是脑容量小,干不了复杂的事情。但是鸟类在飞行中却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们从来不会“撞机”。相反,由万物之灵的人类驾驶的飞机却不时有相撞的事故发生。因此,向鸟类学习飞行控制,特别是编队飞行时的控制方式尤为重要。同样,自然界中的蚂蚁也非常智慧,蚂蚁的合作性非常强,分工非常明确,有时候会主动牺牲个体来保全集体的利益。

动物的这种群体行为模式给了段海滨将群体智能应用于解决无人机自主控制问题的灵感,根植于北航这所航空航天特色底蕴深厚的科研沃土,他和他的学生们从蚂蚁的行为开始,将仿生智能应用到了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领域。简单地说,一群无人控制的飞行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自主进行分工和合作,自主决定任务完成的方式,自己决定角色和任务是否重新分配,甚至必要的时候“牺牲”某个个体以保证整体任务的完成。

视觉感知是另外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脑子再聪明,眼睛如果看不清,都是没用的”。在鸟类中,鹰观察物体的敏锐程度名列前茅,以视觉宽、目光敏锐著称。翱翔在二三千米高空的雄鹰,能一下子从许多弱小物体中发现并捕捉目标。如何将鹰眼机制与无人自主控制结合,是段海滨近些年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个新研究点,这是对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的一个重要支撑。

想象一下,一群目光敏锐、坚忍不拔的“飞行器”自主编队飞在空中,不需要人为的干预,为完成总体目标“精诚团结”、“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段海滨介绍说,如果飞机能够被控制得非常好的话,“无人车自主控制从理论角度而言也是没问题的”,无人自主控制,是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前沿技术。

“大自然是人类最伟大的导师,人类的很多创新灵感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学习和模拟。”十年来,段海滨和他的研究生们从模拟自然界中生物的行为出发,系统开展了仿生智能理论和方法研究,已经形成了基于仿生智能的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的前沿研究方向,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段海滨说,群体智能和仿生视觉看似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他所做的其实是一件事:把仿生智能与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结合起来,“我的专业属于自动化,基于其他学者在生物学上发现的东西,模拟并建立针对解决无人机自主控制问题的模型和方法,从而探索出一条交叉学科领域的新路径。”

相信自己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这个硕果累累的青年科学家由机械制造专业中专生起步,经过艰苦努力获得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用特殊而艰辛的经历完成了从中专生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跨越。一路走来,是他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的奋斗足迹。“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容易做的事情,大家都去做了。只有工作中更加努力,吃得苦中苦,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段海滨如是说。

《中国青年》: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失败的经历吗?

段海滨:肯定有,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失败,成功毕竟是冰山一角。研究过程可能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失败,到最后才成功,但我也不认为那些是完全的失败,因为可以在摔倒的时候总结经验。

这世上也没有成功学。超级刻苦地去努力,付诸实践。很多事情,不管简单也好,复杂也罢,你努力去做,这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同时,对自己的定位也很重要。“欲求其上,仅得其中;欲求其中,斯为下矣”。就是说你要是想考90分,你最后可能得七八十分,你要想考七八十分,你最后可能考60分,你要想我及格就行了,那结果就可能很惨,不及格。

《中国青年》: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满意吗?

段海滨:应该说是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都是相对的,我认为心态很重要。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我的付出还都有一些幸运的回报,还算幸运地抓住了一些机会。

《中国青年》:同龄人里,有没有你比较欣赏的?

段海滨:太多了。比如跟我同领域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会军教授,他从陕西第一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中专毕业,后来考上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的博士,毕业就成为哈工大航天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他也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中国青年》:对自己身上的哪一个品质比较认可?

段海滨(思考了一会儿):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刻苦的人,同时要加一个括号,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时候想做成一个事,不仅需要全力以赴,还需要“把命都搭进去”的“全命以赴”,做学问要有这种拼命精神――但不是说真的不要命啊(笑),就是说人是要有决心。第二点我觉得我的执行力还可以。一旦发现遇到一个事,我就立刻会解决,不能拖。机遇很多时候还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中国青年》:平常喜欢看哪方面的书籍?有对你影响较大的书吗?

段海滨:我喜欢看一些人物传记方面的书,比如陈寅恪的传记。这种传记确实给人很多启发,特别是他在人生的转折点怎么抉择,遇到困难怎么解决,(就好比)高人指路,读一本好书就跟聆听高人教诲一样的。

《中国青年》:跟我们的读者最想分享的一句话是什么?

上一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器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