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4:15:44

中级会计论文

中级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繁荣会计文化;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3603

1引言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此决定的实施,对于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带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为把中国建成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繁荣中国的会计文化,为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添砖添瓦,为实现“中国梦”献计给力,增加正能量呢?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作为引玉之砖。

2繁荣中国会计文化的缘由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涉及的内容多,覆盖的范围和地域广。既包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包括各行业和各企事业单位的优秀文化,还包括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而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和发展好各民族、各行业和各企事业单位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会计行业是国家的一个重要行业,中国会计文化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所有会计人员的共同家园和精神支柱。正是有了历代会计人员的传承和弘扬,才有了今天中国会计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离不开实现中国会计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3繁荣中国会计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有利于构建会计人员的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共同

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和发展方向。而繁荣中国的会计文化就是结合中国实际,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会计人员的头脑,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科学分析会计发展的世情、国情和行情,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会计新课题。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辱观。最终构建全国会计人员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国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为实现会计强国梦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石”。

3.2有利于构建正确的会计文化方向,为会计人员

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坚持正确的文化创作方向,发展先进的中国会计文化,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而要繁荣中国的会计文化,就要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动展示全国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业绩,把会计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到实现会计强国梦的伟大事业中。营造形式多样、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学术与创作氛围,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开展不同观点和学派的交流讨论。提倡创作体裁、题材、形式和手段充分运用并发展,推动会计观念、内容、风格和流派的推陈创新。最终使全国的会计人员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和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推出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会计文化。从而,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为实现会计强国梦添砖加瓦。

3.3有利于构建健全的会计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会计

人员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公共会计文化建设是实现会计人员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经。而要繁荣中国的会计文化,就要坚持政府为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相关要求,加强会计准则和制度建设,创办优秀的会计报刊和杂志,鼓励国有、集体和个人开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核算软件。完善会计文化服务网络,让所有的会计人员享有广泛的免费或优惠的基本文化公共服务的权利。建立会计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传承体系和激励机制,将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普及与弘扬并重,取其精华,推陈出新,维护中国会计文化的基本元素。并加大对中国会计文化地理标志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从而,保障全国会计人员的基本文化权益。

3.4有利于构建完善的会计文化产业体系,提高会计

队伍的服务水平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则是实现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而要繁荣中国的会计文化,就要加快会计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和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会计服务产业体系。加快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推进和实施与国际趋同化步伐。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和实施,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促进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使会计信息化成为服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助推器”。认真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动全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走上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切实推动会计人才强国目标的实现。出台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实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本土化转制,推动现代会计服务业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中国会计队伍的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

2013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吉鹏飞,等:繁荣中国会计文化的对策与建议经济与管理

4繁荣中国会计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繁荣中国会计文化的新认识

(1)成立组织机构。建议财政部成立繁荣中国会计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繁荣中国会计文化工作的领导,出台繁荣中国会计文化的方针政策。

(2)成立管理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协调与沟通,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成立基层管理和实施机构。各省、市、县财政部门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繁荣会计文化的实施。

(4)加强宣传。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经济类报刊和财会(经)类杂志,各大网站要加大对繁荣中国会计文化的宣传,使此项工作深入民心,为繁荣中国会计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为繁荣中国会计文化提供组织保证和舆论导向,提高全民对繁荣中国会计文化的认识。

4.2加强队伍建设,为繁荣会计文化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1)创新培养机制。强力推进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适用的会计高端人才。

(2)在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总会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实行总审计师制度,增强多方面知识的可交换性和会计业务的可操作性,打造一批政治合格、作风精良和业务精通的中端会计人才。

(3)加大对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让他们在会计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他们热爱会计的情操,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初级和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打造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会计业务娴熟,能扎根基层的低端适用型会计人才。从而,形成会计行业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为繁荣中国会计文化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4.3加强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现代会计文化服务体系

(1)加快国家会计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由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组成的会计准则体系,打造各行业共同的会计语言。

(2)加快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3)加强与国际会计组织和发达国家会计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步伐,打造国际通用的会计语言,提高中国在国际会计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4)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挖掘会计信息化资源的价值,创新会计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方式,服务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会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5)组织国内科研机构研制正版的会计核算软件,提高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推广面和普及率。

(6)组织国内高等院校编制一流的会计专业教材和经济适用的培训资料,用最新的会计理论成果来武装当代的会计人员。

(7)编辑出版会计百科全书、会计常用字(词)典、会计名人大词典、会计法律法规汇编、会计准则与制度汇编和会计年鉴等会计工具书,提高这些会计工具书的实用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会计文化服务中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4.4加强诚信建设,建立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

(1)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体系,编制一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并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列为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使会计职业道德成为每一位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2)适时修改《会计法》,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统一起来,出台一个综合性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一个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会计行为规范。

(3)加快国家诚信体系建设,防止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建议国家利用经财、经税和经关工程建设的契机,将全国所有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由人民银行进行统一联网管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由财政部门进行统一联网管理,将个体工商户的会计报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联网管理,使国家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办理业务时,可以随时上网查询每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财务数据资料,做到数据资源共享。

(4)对表现突出的会计人员由各级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表彰,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举。并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让会计造假人员和单位受到应有的纪律处分、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从而,建立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诚信文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氛围。

4.5加强阵地建设,为繁荣中国会计文化提供交流的

平台(1)充分发挥各级会计学会及各行业分会的作用,做好学会的建章立制工作,及时进行换届选举,稳定老会员,吸收新会员。充分发挥老会员实践经验丰富,新会员理论水平高的优势,及时做好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新会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会的活力。逐步将各级会计学会和行业分会打造成凝集会计人才的洼地,培养会计人才的高地,开展学术交流的阵地。

(2)建立会计人员之家。各级财政会计管理机构要为本级会计学会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安排稳定的工作经费,创办“会计之家”。会计之家要配备必要的电脑和电教设备,收藏一定数量的会计书籍、经济类报刊和财会杂志,便于会计人员查阅资料和阅读,逐步将会计之家办成会计人员的活动场所和真正的“娘家”。

(3)办好《中国财政报》、《财务与会计》、《会计研究》和其他各会计分会创办的财会杂志,为会计人员发表言论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4)在电视台、报刊和财会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介绍工作业绩突出的会计人员的事迹,为树立会计人员的良好形象提供舆论阵地。

(5)创办会计管理网站。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创办会计管理网站,开设会计法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论坛和会计文化等栏目,为繁荣会计文化提供网络交流平台。从而,为繁荣中国的会计文化事业提供舆论阵地和交流平台。

4.6加强文化交流,不断丰富全国会计人员业余文化

生活(1)设立中国“会计节”,创作中国会计人员之歌,增强全国会计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开展全国“十佳”会计的评选活动,在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国会计风云人物年度颁奖晚会,在《新闻联播》节目播放最美基层会计先进事迹,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

(3)开展多形式的会计学术交流。定期举办部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或行业的会计学术论坛,共同研究、探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会计热点和难点问题。

(4)定期征集、评选和奖励优秀会计学术论文。由各级会计学会和各行业分会牵头,以报刊或财会杂志编辑部为实施载体,定期举办会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5)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会计公文和论文培训。由专家和学者面对面地传授会计论文、会计公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论文和公文写作水平,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

(6)开展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的会计文化成果。定期举办中国国际会计文化展览会和会计用品博览会,提升中国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用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7)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会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珠算、会计电算化大比武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执法执纪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开展书法、诗歌、绘画、摄影和象棋等业余文化活动,培养会计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丰富会计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不断提高全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为繁荣中国的会计文化事业增加正能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中共中央,2011.

[2]杨敏.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的经验[J].财务与会计.2013(2):4~6.

中级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一章:绪论

(一) 绪论: 依法诚信纳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诚信纳税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来规范、约束税务机关以及纳税人的涉税行为,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税收工作中的集中反映,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在经济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我国的税收种类大致有: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向调节税、房产税....而企业所得税占国家税收的很大比例,在此仅探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

第二章:本论

(一)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二) 企业所得税概述

(三) 计税依据概述

(四)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五) 税率概述

(六) 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 税收筹划概述

(八) 合理避税的方法

内容摘要:

(一)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二) 企业所得税概述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三) 计税依据概述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四)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下列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金。

5.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各类捐赠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7.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五) 税率概述

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18%; 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 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

(六) 记税方法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 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者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 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额的计算

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都应当在分月(季)度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在所得税的实际征管工作及企业的纳税申报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来确定的,即: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定额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对税收政策的不解或误解而产生的税收陷阱,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即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纳税人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最低的税收负担来处理财务、经营和交易事项。税收筹划是一种有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一种合法的理财行为。

(七) 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所作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综观国外诸多对税收筹划的观点,都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行为。尽管表述众多形式各异,但基本意义却是一致的,即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合法的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八) 合理避税的方法

所谓的税收筹划也就是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等; 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合理避税是要把会计准则和税法相结合,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不多交纳税款.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10万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预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参考文献:《金融经济》2006年22期-期刊,2008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财务管理》........

结束语:本人查阅了大量的电子资料,借鉴了很多导师的思想,得出以上论文提纲,由于本人能力浅薄,提纲有很多不足,望老师体谅,并指点出不足之处,本人再加以改进。谢谢。

2011年03月24日

攥写人:xx

相关推荐:

成本会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级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碳会计;碳排放权;碳管理;碳披露

一、京都议定书与碳排放权交易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得各国政府、公司和个人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1992年,联合国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在1997年12通过《京都议定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即发达国家具有强制减排义务(所有发达国家的CO2等6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排5.2%),而发展中国家并不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为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低成本减排,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灵活减排机制:排放贸易(Emission Trade,简称ET)、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简称JI)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其中,CDM项目正是基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同一减排量上存在的不同的成本,即价格差而产生的可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

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每个发达国家缔约方都有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限额,表现为一种排放权利,就是“碳排放权”。面对碳排放权的排放限额规定,各国可根据自身的减排成本的大小,或者控制自身碳减排量,出售剩余额度;或者超出自身排放限额,购买额外的排放额度,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就因此产生了。可见,本来并无价值的碳排放权,在《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下变成了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成为了一种可供买卖的商品,会计上就需要对这种商品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需要报告其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及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应对措施等。但是,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尚无碳排放权及其交易的规范,碳排放权交易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会计问题。

二、碳会计的产生与国外研究现状

“碳会计”一词最早是由斯图尔特·琼斯(Stewart Jones)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因为最初以碳排放及交易为核心的温室企业排放引发的会计问题,是纳入排污权会计框架内进行探讨的,但随着碳排放、交易及其披露问题的日益突出,有学者发现,传统的排污权框架已经不能满足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所有会计事项,需要单独设置一个碳帐户来对碳排放及其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处理,也有学者认为要将碳固(Carbon Sequestration)及鉴证(Carbon Assurance)业务纳入其中,即企业的碳账户在排放市场中进行交易前,须由胜任的第三方进行独立鉴证。这样,2008年,斯图尔特·琼斯(Stewart Jones)教授将碳排放、交易及其鉴证等会计问题综合到一起称之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Accounting, CES Accounting),简称碳会计(Carbon Accounting)。这是首次在会计研究文献中独立出现“碳会计”一词,从此,“碳会计”作为一类重要而又特殊的会计事项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从国外文献的研究进程看,Bebbington和Larrinaga(2008)从碳排放配额的会计处理、与碳排放相关的风险核算与报告、与碳排放相关的不确定性核算与报告三个方面阐述了碳会计涉及的内容,指出是否对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配额进行入账以及怎么入账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种支持净入账法(net approach),即无偿分配得来的碳排放配额不入账,购买的才入账;一种认为总入账法(full approach),即无偿分配来的可视为受赠资产,同样需要入账。碳资产和碳负债的计量基础的不一致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碳排放相关的风险来自于管制风险和竞争风险,高碳产品的竞争力会下降,而能源依存度低、应用新技术的企业未来的竞争力会提升。

Ratnatunga和Balachandran(2009)则阐述了京都议定书机制的实施对企业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影响,指出碳会计成本要求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或为产品终身为碳成本归集期间,它除了要核算产品整个生成过程中的形成碳成本外,还要核算原材料采购的运输途中形成的碳成本,产品报废、产品循环利用形成的碳成本和碳机会成本。碳管理会计即在传统分析标准与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碳治理、碳信息管理、碳管理培训和碳政策等要素,对采购、生产、销售、产品回收、循环利用等各环节进行有碳影响的分析,并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而随着能源管制政策的出台,投资者也开始关注企业面临的“碳风险”,即CO2排放措施的不断出台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为了形成公司应对气候变化行为的信息披露标准,弥补正是财务制度的缺失,2000年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投资者发起设立了一个国际性合作项目——碳披露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反映被调查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引致的风险、机遇、战略和减排目标、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方法、温室气体减排管理、气候变化治理等四个方面。另外,对于具有碳固价值的森林资源,其吸收CO2的能力可以为企业创造额外的碳减排指标,因此在低碳背景下,森林资源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为其传统意义上所界定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更体现为碳固价值,因此对这类可再生能源信用资产会计处理问题也受到Ratnatunga(2004)等学者的关注。

由国外对碳会计的研究,我们发现,碳会计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1)企业碳排放和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2)碳排放权受限引发的企业成本管理和战略决策问题;(3)企业碳信息披露内容和框架问题;(4)企业中可再生能源信用资产价值的再评估与计量问题。

三、国内碳会计研究现状

我国虽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并不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削减义务,碳排放-配额机制在我国并尚没有开始实施,因此,碳排放权在我国暂时并不是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并不需要会计予以反映,这造成我国企业的碳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碳会计相关研究缓慢。

(一)CDM下碳减排量的会计核算

我国作为CDM项目的参与方,可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在我国境内实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减排项目,由此获得经过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可以抵消发达国家的部分碳排放量,作为其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定量化限控和减排承诺的一部分贡献。CDM项目一种是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的项目;另一种是投资于提高能效的项目。于是,CDM下经过第三方独立机构审定和核证,并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即“碳减排量”是有价值的,具体价值大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CDM项目在申请时已有国外买家合同,已约定好了碳减排量的合同价格,另一种是该项目可能还没有找到国外买家合同,这时,要将碳减排量划入中国国家帐户,等买家确定后,确定了交易价格,再由主管机构核准转出。

因此,对于成功注册了通过审核的CDM项目的企业,就需要对CERs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中国第一个CDM项目—是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项目,于2005年6月27日在CDM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之后许多企业参与注册申请了CDM项目。需要注意的是,CDM项目的完成是一个复杂的程序,从申请到批准最顺利也要3到6个月时间,不论是否注册成功,前期的设计、包装费用至少需要投入10万美元,CDM项目的交易成本较高。

我国碳会计论文比较少,研究范围计较窄,主要是CDM下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其争议主要集中在应将碳减排量确认为何种类别资产的问题上。主要观点有确认为金融资产、确认为存货、确认为无形资产三种:(1)作为存货的赞同理由为:CDM项目下的碳减排量是为了执行销售合同为持有的,最终目的是销售;反对理由为:碳减排量是无形的,高额且有风险的CDM申请费怎么办?(2)作为金融资产的赞同理由为:碳减排量是金融衍生产品,拥有自由交易市场,始终以公允价值计量;(下转封三)(上接第272页)反对理由为:缺乏有效的碳交易市场。(3)作为无形资产的赞同理由为:不具有实物形态,可以单独出售或转让,且由于CDM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不属于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反对理由为:碳减排量应该属于流动资产。

(二)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内容

随着政府排放管制的不断强化,企业应逐渐认识到积极进行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积极主动应对,企业才能在低碳经济时代占有主动权。反之,如果只是被动接受,很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认为,所谓碳资产管理,是指对《京都议定书》中所涵盖的包涵二氧化碳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进行主动管理,如:碳监测、碳披露、碳减排、碳交易,以及在低碳时代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其他措施。祝福冬(2011)从低碳背景下的PEST分析、树立低碳经营理念、进行低碳流程再造、低碳供应链管理、低碳营销、低碳公共关系以及二氧化碳信息披露等方面介绍了碳管理涵盖的内容。他们一致认为,碳核算是碳管理的起点。碳核算是一个多层次的碳计算、记录、数据储存和数据管理系统,它能帮助企业进行碳排放的精确测量和分析,摸清碳排放量和排放结构。只有有了可靠的数据,企业才能计算“碳排放成本“,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

(三)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

由于我国目前尚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会计上主要是对CDM项目产生的碳减排权的确认和计量,对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关注较少,也没有探讨与报表附注相关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方法。另外目前我国公司的碳管理意识还不够明确,没有建立自身的碳核算信息系统,再加上对于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信息,国内没有强制企业披露的要求,这导致我国企业无法或不愿意对外披露其碳信息。在CDP全球世界500强的调查中,13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也只有2家回复。2010年,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于央企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书作了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围绕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披露其责任管理和绩效信息。但在环境信息披露上,披露最多的内容是“节能减排”、“绿色办公”和“公益慈善”等有关信息。部分报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风险和机遇进行分析和披露。大部分上市公司“碳信息”、“水信息”等方面信息披露不足。

张彩平和肖序(2010)认为,我国的碳信息披露框架应该更侧重于公司具体的碳减排行为,披露内容也应更详细具体,披露信息审计标准也应相对比较简单;在碳信息披露的格式上,张锐认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增列碳会计项目或在附注中进行详细说明;另一种则是单独报告,提供与碳会计相关的信息。

通观我国和国外的碳会计研究现状,发现我国碳会计研究进展较慢,原创性研究较少,大都是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研究内容比较简单,尚处于简单的碳减排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阶段,虽然学者对碳管理和碳信息披露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但企业整体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实施效果不明显。

四、碳会计未来研究展望

有人对《京都议定书》2012年后的后京都问题表示担忧,认为一旦后续强制减排约定失效,企业的碳排放权的价值将大大减少,关于碳会计的研究也就没有意义。还有学者认为我国会通过碳税的征收来促使企业减排,碳交易市场短期内在我国市场前景不明朗。

关于这个争议,笔者认为后京都问题一直受到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关注,并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其中,我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其他国家也纷纷公开了其减排承诺或方案。因此未来的强制减排是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是不会逆转的。

关于我国减排机制的设计,碳税和碳交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梅德文从三个方面对碳税和碳交易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可能会先征收碳税,在各方面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碳交易和碳税都会实施。因此,尽管短期我国会征收碳税来控制企业的碳排放,但碳交易一定是一个长远的机制,它的实施是个早晚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的碳研究虽在理论和实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处于规范零散性的起步阶段,理论与实务差距较大。我国碳会计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①建立企业的碳核算信息系统,构建企业的碳会计体系;②培育碳会计所需的公允价值准则规范及其市场环境;③研究与碳会计规范相关的配套准则,提高各个准则体系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参考文献

[1]Jan Bebbington, Carlos Larrinaga-gonzalez. CarbonTrading: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ssues [J].European Accountin gReview, 2008.Vol17,No.4,697-717.

[2]Janek Ratnatunga, Stewart Jones. An Inconvenient Truth aboutAccounting: The Paradigm ShiftRequired in Carbon Emissions Reporting and Assurance[R].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nualMeeting, Anaheim CA.2008.

[3]张彩平,肖序.国际碳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金融,2010(3):77-81.

[4]张鹏.CDM下我国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J].财会研究,2010(1):39-41.

[5]张铭.关好你的碳资产[J].新理财,2011(5):42-43.

[6]蒋婷,陈泽勇.低碳经济浪潮下企业的供应链碳管理方法研究[J].电子质量,2011:34-37.

作者简介:

曹志文(1979—),男,河北平山人,中级会计师,现供职于河北师范大学财务处,主要研究高校财务。

上一篇:会计高级论文范文 下一篇:当代会计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