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口译范文

时间:2023-09-18 17:09:48

中级口译

中级口译篇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6CYY005)

作者简介: 周丹丹(1970),女,江苏海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英语专业八级口试;口语测试;题型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题型进行了评估,发现英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现有题型基本持肯定态度,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调整了部分题型,设计了一些新题型的框架和内容,并对调整后的题型进行了试点,验证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H31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1)06073504

Investigation into Test Types of TEM8 Oral Test

ZHOU Dand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Nanjing 210093, China)

Key words: TEM8 Oral Test; oral testing; test types

Abstract: Evaluate the test types of TEM8 Oral Test for English major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Reveal that most teachers and students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oral test and also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s, modify the testing format and design some new test types. Furthermore,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ified testing format and new test types through experiments.

第6期周丹丹: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题型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9卷“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语/口译考试”是为了检查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否达到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简称《大纲》)规定的要求,发现考生英语口语与口译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英语专业口语与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1]。国外对于国内大规模口试的研究主要涉及大规模机考的可行性及评分方法[2-3]。国内对于英语专业四、八级口试的研究主要有总体设计研究[4-5]、可行性研究[6]、评分方法研究[7]以及效度研究[8]等。但是,题型设置没有受到关注,而且八级口试从开考至今题型基本没有变化,因此考察现有题型和设计新题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使用者角度对八级口试的题型进行问卷调查,以参与八级口试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他们对题型的意见作为改进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评估现有题型,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部分题型做了改进,并且对改进后的题型进行了试点和问卷调查。主要问题包括:1)教师和学生如何评价现有的八级口试题型?2)教师和学生对部分新设计的题型如何评价?3)口译部分题型改进后的试点效果如何?

(二)研究对象

包括江苏三所高校361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102人。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全部参加过八级口试,平均年龄22岁。教师全部来自高校一线,平均年龄35岁,教龄11年,参加八级阅卷工作的平均次数为2.5次。为了测试题型改进后的效果,本研究进行了试点实验。参加实验的是南京大学四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学生,学生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一个班为控制组,包括20位学生,另一个班为实验组,人数有32人。两组由随机组合而成,实验前的口语和口译课考试成绩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实验进行时,学生正在为准备八级口语考试进行模拟练习与测试。

(三)研究工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对现有题型形式和内容难易度的看法;(2)对可能出现的新题型的意见。试点实验所用的测试材料来自于2004年八级口试口译部分的真题,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项任务。英译汉部分为某杂志负责人在杂志创刊五周年庆典发表上的讲话,讲话共247词,需要翻译的部分有5个句段,共135词。汉译英部分为某市市长在“老城保护与更新国际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全文共369字,需要口译的部分有5个句段,163字。两篇讲话内容均不涉及专业话题,没有专业术语。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在八级口试结束后进行。研究人员向361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52份。在教师参加的问卷调查部分,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7份。问卷回收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是选择题的百分比统计和开放题的总结、汇总。

为考察口译部分题型改进后的效果,本研究利用两个英语专业四年级平行班学生进行了实验。控制组按照现有的口译测试形式,测试时先播放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译材料的背景和大致内容。首次播放的内容只有某些句段会被要求进行口译。全文播放结束后,再逐段播放所需口译的内容。实验组在测试时,多听原文一遍,然后逐段口译。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的口译经磁带录音后,由两名教师按照2004年口试评分标准评分,其中英译汉和汉译英总分各为100分。数据输入电脑经过SPSS软件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对现有题型的评估

对现有题型的评估包括口试的难易度和口试所采用的口译与口语组合的合理性。难易度是影响口试效度的重要因素,和测试本身和评分相关[9]。因此,本研究从测试参与者学生和评分参与者教师的角度调查口试的难度,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做出调整。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见,就八级口试的三项任务来说,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英译汉最难,汉译英其次,口头评论相对容易。就英译汉而言,62.79%的学

(34.02%)0生和22.68%的教师认为很难或较难;就汉译英而言,50.57%的学生和14.43%的教师认为很难或较难;对于第三项口头评论,只有26.14%的学生和1.03%的教师认为很难或较难。比较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学生汇报的口试的难易度显然要高于教师。关于八级口试总体设计中的口译加口语的形式,问卷也进行了调查。

(7.22%)0表2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八级口试采取的口译加口语测试的组合持肯定态度。其中,59.38%的学生认为非常或比较合理,能够反映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真实的口头表达能力。而相应的教师比例高达79.38%。由此可见,目前八级口试把口译和口语测试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大纲的要求,也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同。

问卷还采用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调查了学生和教师对于八级口试题型的整体评价。超过一半的学生和教师认为题型很好,比较全面、真实,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不需要进行任何调整。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考题难度偏大,尤其是口译部分。这一结果和表1显示的数据基本吻合。关于第一项英译汉,学生认为这项口译任务对英语听力理解的要求较高,加上原文内容太多,给的准备时间较短,说话者语速过快,整体偏难。也有同学建议:“可以考其它类型的讲话,更生活化一些,比如:对话和讨论。”至于第二项汉译英部分,学生认为应该适当增加准备时间,因为“如果真的去做口译的话,不可能事先什么都不知道。”还有同学觉得这部分包含的套话太多,应该尽量少涉及专业词汇。关于第三项口头评论,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认为难度适中,形式也比较适合大规模口语考试的需要。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可以将更多的口语测试形式纳入八级口试范围,使口语考试的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二)对新题型的意见

1.口译部分的拓展

对于口译部分,问卷列出了五种较常见的口译内容供选择:1)演讲或讲话;2)交谈或访谈;3)商务谈判;4)导游口译;5)会议口译。按照选择人数比例的高低顺序,学生组的排序为:交谈或访谈、会议口译、演讲或讲话、商务谈判以及导游口译。教师组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交谈或访谈、演讲或讲话、会议口译、商务谈判以及导游口译。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和教师认为这五种常见的口译类型都可以吸纳为八级口试的口译内容。其中选择排名最前的交谈或访谈的比例高达67%(学生组)和69%(教师组);而选择最靠后的导游口译的比例也有41%(学生组)和47%(教师组)。目前八级口试的口译部分主要采用演讲和讲话这一比较固定的模式。但是,从结果看,对于另外一些口译内容,教师和学生也表示接受。而且选择交谈类口译的人数已经超过我们现在所用的演讲类,因此八级口试可以考虑使用更多、更丰富的口译内容和类型。

对于口译的形式,问卷也提出了一种比较常见而真实的方式,即交替口译。问卷咨询了调查对象是否赞成使用交替口译替代目前把英译汉和汉译英割裂开的考试形式(表3)。

(12.37%)0大多数调查对象(学生:61.08%,教师:64.95%)赞成把目前英译汉和汉译英割裂开的考试形式改成两者融合一体的交替口译形式。他们认为对话和访谈最适用于八级口试的口译部分,因此强调交际和变化的交替口译这个形式也被大家看好。交替口译灵活、真实,富有变化,特别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因此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可以适当考虑纳入八级口试的范围。

2.口语部分的拓展

对于八级口试的口语测试部分,问卷调查涉及:1)口试第三项口头评论可以包括哪些内容?2)八级口试口语部分的测试可以采用哪些形式?问卷针对第一个问题给出了六个选择项,分别为:社会问题,校园生活,政治话题,商务经济,文化热点和科技发展。对于第二个问题,问卷给出了五个选择项,分别为:口头评论,双人辩论,即席演讲,图表说明和短文述评。

关于口头评论涉及的内容,按照选择人数比例的高低顺序,学生组的排序是:社会问题、文化热点、校园生活、商务经济、政治话题和科技发展;教师组的排序是:社会问题、文化热点、校园生活、科技发展、商务经济和政治话题。学生和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社会问题、文化热点和校园生活应该是八级口试口语部分测试可以包括的内容。近年的八级口试考题,无论是城市居民是否可以养宠物(2007年),还是“无车日”的真正意义(2009年),或是选秀节目对社会的影响(2011年)等等,都属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够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鼓励学生放眼广阔的社会大世界。学生和教师都比较认可八级口试采用比较抽象和社会性的话题作为口头评论的内容,认为可以把另外一些话题包含到八级口试中,如文化热点以及校园生活。学生虽然把科技发展排在最后,但是33%的同学认为八级口试应该涵盖这类话题。30%的教师认为口试可以包括政治话题。

关于口语测试的形式,按照选择人数比例的高低顺序,学生组的排序为:口头评论、短文述评、即席演讲、双人辩论和图表说明;教师组的排序为:口头评论、即席演讲、短文述评、双人辩论和图表说明。这一结果显示,学生和教师的看法基本相同。首先,对于八级口试现在采用的口头评论的形式,他们都表示非常满意和赞同,成为两组共同的首选。其次,调查对象认为即席演讲(学生:50%;教师:61%)和短文述评(学生:59%;教师:57%)可以加入到八级口试的范围内,使口试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

(三)口译部分的调整

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口译部分很难或较难,准备时间不充分。从历年八级口试成绩看,口试对考生提出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每年的优秀率在0.5%至2%之间,合格率在“55%至60%之间”[10]。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如何有效、合理地降低口译的难度,帮助学生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值得我们深思。

现有八级口试口译部分的内容涉及社会、政治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讲话长度为2-3分钟,讲话的录音播放两遍。第一遍播放讲话全文,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译材料的背景和大致内容,此时考生不需要进行口译。第二遍播放所需口译的内容,考生逐段翻译。本研究在口试题型的试点中,增加了输入的频次以降低口译材料的难度。通过增加一次口译材料的全文输入,学生有更多时间去熟悉背景,激活相关知识。Ortega曾经指出:“任务前准备能够帮助学习者熟悉学习任务,减轻在线信息加工的压力,实现对语言形式的注意”[11]。这也得到了语言测试理论的支持,因为准备时间和考试难度息息相关[9]。在现实生活的口译中,译者往往有时间和机会提前去接触即将口译的材料或相关的背景知识,相反,学生在八级口试中基本上没有这种机会和时间,水平的发挥也因此受到限制。因此,本研究通过增加输入次数,提供学生更多接触和熟悉背景材料的机会,希望能够模拟一个更接近现实的场景。口译题型调整后试点的结果见表4。

表4多听一遍全文的实验效果

分数组别学生人数均分标准差ZSig总分控制组20151.2016.64实验组32158.7516.111.932.053英译汉控制组2075.5010.34实验组3282.138.892.171.030汉译英控制组2075.709.18实验组3276.639.15.783.434多听一遍全文后,学生的口译总分有了较大的进步。控制组学生的均分只有151.20,而实验组的均分达到了158.75。虽然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不具备显著性(Sig=.053, >.05),但是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输入频次的增加对提高口译成绩的积极作用。

从口译的两个部分来看,频次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影响各不相同。在英译汉部分,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得分为82.13,而控制组学生只有75.5,两组之间的差异达到将近7分之多,并且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性(Sig

综上所述,为提高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的有效性,建议:口译部分可以考虑适当降低难度,降低难度的方式可以考虑采用增加背景材料的输入频次来完成;口试题型可以更加多样化、真实化,以便更全面地考察学生水平,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编写小组. 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试大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

[2]Lowe, J. & X. Yu. Computer assisted testing of spoken English: A study of the SFLEP college English oral test system in China [J]. Systemics,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 2009, 7(3): 33-38.

[3]Zhang, Y. & C. Elder. Judgments of oral proficiency by non-native and native English speaking teacher raters: Competing or complementary construct? Language Testing, 2011, 28 (1): 31-49.

[4]文秋芳,等.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体系的研究与实施[J]. 外语界, 2005, (5): 53-58.

[5]徐海铭,谢忠明. 我国英语专业口语测试现状的理论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 92-98.

[6]文秋芳,等.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的可行性研究[J]. 外语界, 2002, (4): 67-73.

[7]王海贞. 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评分员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使用[J]. 外语教学理论与研究, 2008, (2): 33-39.

[8]文秋芳,王凌. 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的效度研究[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5): 37-41.

[9 ]Luoma, S. Assessing Speak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45-53.

[10]王凌,等. 2011年度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情况总结与分析[J]. 外语测试与教学, 2011, (2):47-55.

中级口译篇2

关键词: 翻译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口译实训 笔译实训

一、引言

自教育部2006年批准在三家高等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以来,翻译专业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新兴外语专业,也成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公认的“金领”人士的敲门砖。然而,从翻译专业的教育现状看,其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翻译本科专业开设许多相关的核心课程,如: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中国文化概要,但学生步入翻译行业应具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鉴于此,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以翻译工作室为依托,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开展翻译实践环节,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深入体会课堂所学技能,夯实翻译基本功和实际翻译能力,从而胜任不同领域、不同难度的翻译任务。

二、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构想

1.翻译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翻译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凸显华外翻译专业的龙头特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较熟练的翻译实操能力,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综合运用翻译理论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承担一般性实用文本的口笔译及涉外交际等工作。

2.翻译实践教学平台保障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成立之初的主要工作是承接翻译项目、组织学生实践,是一个面向翻译专业优秀学生的精英实践平台。

2016年初进行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旨在建立一套包括实训指导原则、实训制度、实训方法、实训环节、实训评价、实训科研及实训资源建设在内的完整的翻译实训体系,为翻译实践指导、翻译成果展示、翻译精英选拔提供有效平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素质过硬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三、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1.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翻译实训管理制度,例如撰写翻译实训指导教师职责明细,编写《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实训手册》本科生版与研究生版,制定翻译实训指导大纲、质量评价标准、实训环节教学日历,建立翻译工作室、翻译项目、学生翻译实践工作日志与完备的学生实训档案和书面指导记录等。

2.资源建设

初步建成包括翻译工作室、翻译成果展示室兼口译现场模拟室、口笔译工作坊等实训中心;完善实训中心人员配备,逐步形成专门从事翻译实训的“中教+外教+职业人”在内的实训团队,对学生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实时管理规划、指导答疑、测试评级与总结归档。

3.环节建设

建立以“三目标”(能力目标、技术目标与数量目标)为实训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以翻译俱乐部、翻译兴趣小组、师生联动实战模拟团队为支撑的“集中+自主+基地”实践方式的口笔译实训环节体系。

4.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

翻译实训验收采取阶段验收与最终验收、过程验收与成果验收、实训练习与定期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分别建立口译实训评价标准、笔译实训评价标准、翻译实训回收标准;同时建立翻译实训奖励措施,每个年级翻译实训结束前,开展年级翻译大赛,鼓励并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翻译赛事,翻译实训结束后进行“优秀实训生”表彰,并开展口译专场与笔译专场翻译实践经验交流会。

5.科研建设

师生根据真实翻译实践的相关材料,建立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术语库、语料库;编辑出版根据工作室翻译材料撰写的《翻译赏析手册》;完成与翻译实训相关的科研、教研项目与等。

四、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

自2016年3月开始,以翻译工作室为依托,在学生的课程中加入翻译实训课程,目前有专门教师负责翻译实训课程指导,学生修完该课程获得课外实践学分。同时将实践练习量扩大到口译训练50小时,笔译训练5万字。实践体系的调整与翻译实训内容的调整,大大解决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实现个性指导。

1.口译实训

实训课的教学一共十五周,第一周进行常用口译录音软件的学习,主要是介绍Adobe Audition和狸窝的常用功能,如添加空白、多轨录音、调节语速、格式转换等。

第二周进行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强化学生笔记记忆的逻辑性、条理性,帮助学生通过笔记进行有效的口译记忆,从而进行口译输出。口译理论和口译技巧的介绍不进行独立设置,穿插在口译实践演练的过程中,总计不超过6学时。

根据授课教师口译实战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国外大学交流项目宣讲会模拟和孔子学院理事会会议模拟等,口译模拟一学期共进行两次。

口译实践进行8周之后,进行口译实践教学期中质量测评(包括口译录音测试和教学质量反馈调查问卷),根据测评情况进行整改,再进行8周口译实践,最后进行口译实践教学期末质量测评。

2.笔译实训

笔译实训主要有译前工作、翻译流程、译后总结三个环节。不管是真实翻译项目,还是模拟项目实践,在译前准备阶段,都应该进行文本的选择和分工,每四名学生组成一个翻译小组,组内每名学生均需担任翻译和校对,并且要合作查阅平行文本,初步统一术语。

翻译主要是在课下完成的,共有翻译、一校、二校、三校四个流程,多道工序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学生在实训课上主要进行翻译重点、难点的分析讨论,以及翻译日志和项目报告的汇报;于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笔译实践教学质量测评。

五、结语

在学校“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教学保障措施落实得力,运行良好。

翻译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成果比较丰富,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柴明G.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国翻译,2010(01):54-56.

[2]刘和平.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中国翻译,2013(02):50-55.

[3]刘慧.翻译实践教学中的项目管理探析――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为例.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1):19-23.

[4]蒋凤霞.翻译硕士(MTI)“口译沙龙”教学初探.翻译教学,2015.05.

中级口译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英语口译 因材施教 分级教学

全球化3.0时代使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 2000年将口译课列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而高职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是中国口译教育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译课作为高职高专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和应用英语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低端兼职或专职口译人才的重任,在英语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深受各界和学生欢迎”但长期以来,高职口译教学一直没能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得到相应的重视,高职英语口译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在诸多问题。

一、高职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口译课一般面向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从三学年开始,但由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水平不高,口译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加上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高职口译教学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所以在高职英语口译教学中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英语口译分级教学,把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较好地保证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共同进步。”

二、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过程

1.分级标准。对某校2013级207名高职专科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和并以高考英语成绩作为参考划分标准,进行英语摸底水平测试,即测前测试。测试的试题源自该校英语试题库,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分成口译专业发展班、口译能力提高班和口译基础巩固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为期18周的教学。

2.分级教学方法。科学分级是分级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的合理配套。分级后,要制定针对各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学生英语基础、基本技能及学习风格等,授课进度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授课中,应结合学生的基础合理安排各级教学内容并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使每一级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教学要求适合该级学生的水平,设定科学有序的教学步骤。口译专业发展级班主要以“口译专业能力提升”为主,注重听说译能力的专业提升,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作学习法应用于口译能力提高班。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自信心相对较好,但普遍存在相对明显的语言弱项,按照学生的语言弱项为小组编排规则,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重点提高该小组的语言弱项,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开展合作学习,督促学习,相互学习。口译基础巩固班以“巩固基础能力”为主,设计适当交际场景;加强听和读的有效输入,教师则应该更多地关爱、鼓励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提高学生学学习的内驱力,重塑自信心。

3.分级教学调整。为给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机会,我们对口译专业l展班、口译能力提高班和口译基础巩固班分别进行了定期调整,采用“滚动制”,以一学期为一个调整阶段,根据学生每学期期末口译考试成绩来进行调动. 这种淘汰与上升的制度让口译专业发展班的学生具有危机感和“保级”意识,又充分调动了口译能力提高班和口译基础巩固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意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压力,促使教师更加认真负责地教学,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英语口译的教学质量。

4.分级教学总结。通过本次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教学,可以相应总结出这一教学模式需要遵循的理论以及优点。原理;这一教学从根本上是基于生源英语学习水平的不同而实施的,水平差异化是分级的基础,本次实践也是据此划分的标准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优点;分级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此次分级教学中得以有效利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了增大了语言输入量。

三、结束语

分级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教学模式,能使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实施个别化教学”针对日益下降的生源质量,分级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同时分级教学也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因为分级教学考虑到了基础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实际需求,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任课教师授课时便可游刃有余,不必再为如何头尾兼顾而大伤脑筋。因此,他们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上而非组织课堂教学上。

参考文献:

[1]陈文杰.高职英语专业口译课的重要性、现状及提高途径[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2):131-136.

[2]刘新民.浅谈完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N].光明日报,2009-10-26(9).

[3]黄晓春.实施分层教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4):56-58.

中级口译篇4

关键词: 张璐;高级口译人员;语言素质;翻译技巧;读书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8-0071-02

2010年3月15日10时整,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闭幕后,总理像往年一样,再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华山再高,顶有过路……”温总理再次以睿智和博学、以富有文采的回答、以每一次微笑及每一个手势迷倒了中外记者。与以往不同的是,坐在总理左侧的翻译不再是高翻费胜潮,变成了一位美女翻译,名叫张璐,毕业于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她以非常有气质的形象和声音,更因现场以部级水准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成为当今最火、最受欢迎、最上镜的英文女翻译,排名超过了刘翔获得世锦赛第七的消息。

我全程观看了张璐的现场翻译,对她高超的翻译技巧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她之所以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的原因的思考,在我看来,张璐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具备了一个高级口译人员应有的各种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一个高级口译人员,首先要做细致、精心的准备工作。据媒体报道,外交部翻译室目前大约有50名翻译,英语和法语翻译人数最多。进入外交部翻译室的人都得进行翻译方面的“魔鬼训练”。 另外,由于温总理的语言非常丰富,需要翻译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两会热点问题做调研,并整理总理一年来和最近的讲话内容,免得临场慌乱。其次,还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扎实的语言功底表现为对英、汉两种语言正确的理解和纯熟的运用能力,是从事高级口译最基本的条件。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中文基本功也要扎实。温总理讲话中经常引用很多像“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小忿不废懿亲”等复杂的古诗词,我们有时连中文都听不出来是哪几个字,张璐在整个招待会上却翻译得流畅、准确、清楚。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及英语语言基本功,是张璐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知道,语言是相通的,中文不好,英文能力也会受到限制。中文好,在理解中很自然地有一个归纳、理顺的过程,语言质量肯定不一样。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个倾向,就是年轻口译普遍对原话的理解不差,而中文表达却不够通晓。如果我们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重视对本国语言的不断学习和语言水平的提高,翻译的质量就不可能提高,更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级口译人员。再次,作为一个高级口译人员,还要具备超强的现场发挥能力及灵活多变的翻译技巧。我们知道,只要准备充分,在翻译像“蜗居”( dwelling narrowness)、 “三农”(agriculture, farmers, and rural areas)、“绩效工资”(performance-based wage)这类时事政治的词汇时,口译人员做到胸有成竹是很容易的。但是,总理喜欢引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往往是兴致所至信手拈来,这就不好准备了,只能看翻译的现场发挥了。记得2009年3月中旬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在开场白谈到提振信心时就吟出“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对这两句诗,温总理的翻译费胜潮先生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Do not regret that Spring is departing, come next year as it will be twice as enchanting,听起来颇有诗意。但是,温总理在回答俄罗斯记者时引用的宋朝大诗人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直译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费胜潮改用意译的方法:After encountering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experiencing all kinds of hardships,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will see light at the end of tunnel (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之后,终于在隧道尽头看见了光明)。再看张璐的翻译。温总理引用《离骚》中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张璐把“九死”翻译成“thousand times to die”,就非常的灵活、贴切,这是由于中文和英文的文化背景差别很大,汉语习惯说“九死”,而在英文里,die nine times(死九次)就不是地道的说法。在翻译“行百里者半九十” (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时张璐用英语中的成语“fall by the way side”(英语意为半途而废)来套译中国古语,对接十分巧妙。还有她把“人或加讪,心无疵兮”译为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用词就很客观,把握得恰到好处。再如,在翻译“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时,张璐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到用differences(分歧)来表达“小忿”,而不是用anger等表示愤怒的词,此句的翻译就显得非常机智而且得体。

张璐的成功事例也告诉我们,一个高级口译人员还必须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只有通过多读书他或她才能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以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而且读书还应做到博大精深,广泛涉猎人文、社科、科普等书籍及报刊杂志,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参考文献】

[1]女翻译现场流利翻译引用诗词受热捧[N].北京晨报,2010-03-16.

[2]巧译古诗词,总理翻译网络“走红”[EB/OL].省略,2010-03-15.

[3]郑家鑫.成为高级口译人员必备的素质[EB/OL].爱思英语网,2010-03-10.

中级口译篇5

【关键词】口译教学 模式 初探

为满足社会对口译人才急剧上升的需求,国家加大了对口译人才的培养力度。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口译课纳入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要求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以求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口译课程的设置必须目标明确、特点鲜明。但实际上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口译课程设置都是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使用与普通高校相同的教材和评估手段等,既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性,也没有考虑自身教学资源的不足与限制,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 明确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培养目标

近年来,市场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成多样化趋势,既需要高端的专业口译,包括法庭口译和会议口译,同时也需要中低端的陪同口译、导游口译、商务口译等。根据非官方的从业人员统计,全国能够从事同声传译的高端人才不超过500人,更多的是能从事各种会议交传和一般际活动的联络陪同译员。因此,结合市场需求、并立足根本,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双语思维、转换能力和口译技能,能够从事一般性会议口译、陪同翻译、商务接待及谈判、涉外导游等口译工作的应用型口译人才。

2 优化课程设置,提倡课外模拟实训、实习、实践

笔者根据齐艳教授(2011)对我国高校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应用型学校可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相关的语言提高和百科知识学习的选修课,如高级口语课、高级听力课、语篇分析课等。第六学期的基础口译建议以技能教学为主,包括口译记忆、口译笔记、数字传译、困境应对等,第七学期的高级口译则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以联络陪同口译和简单的专题口译为主,内容可涉及致辞、旅游、外贸、风俗、教育、文化等。同时各学校可立足湖北,充分发挥地域特色,结合各自优势专业及资源,尝试构建“口译+旅游”、“口译+商务”、“口译+教育”等课程模式。

3 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刘和平教授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包括市场的需求)和实际水平编写或选择教材”(2005:104),照搬普通高校的口译教材在应用型高校使用是行不通的。目前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教材主要四种模式:以专题为主线的北外模式和上外模式、以技能为主线的广外模式和厦大模式(何妍,2011)。无论哪种模式,这些教材的难度较高、专业性较强,且教材内容较书面化,应用型高校的学生使用起来有很强的“挫败感”。

4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

口译训练到底是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还是提高语言技能为主?仲伟合教授(2007)认为口译训练应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陈菁(1997)认为语言技能的训练是口译教学的内容之一,但不是重点。Gile(1995)认为学生在学习口译之前必须已经具备扎实的双语语言知识(A语与B语),且知识积累丰富,掌握口译的基本原则及技巧。因此应用型本科英语口译教学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口译技能训练,通过视觉化、定位法、逻辑线索法等提高短时记忆,通过纵向阶梯式结构、结构松散多分行、少字多画多符号等原则的把握来提高口译笔记,通过“数级”转换、繁杂零琐数字的练习提高数字口译技巧,通过“张口说三道四”法提高公众演讲技巧进行演练等。除了通过强化听译和阅读训练来提高双语转换能力以外,学生还应当在平时加强英汉对比研究的学习,了解汉英分别为分析语和综合语,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同时还要进行汉英翻译技巧的学习,如:增译、省译、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等。

本文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编等方面探讨了口译教学的优化策略,并提出口译教学要结合市场需求、立足根本、优化模式,以期提高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菁. 口译教学应如何体现口译的特点[J]. 中国翻译,1997.6

2 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3 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5

4 齐艳等. 由欧盟同声传译培训项目看我国高校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中级口译篇6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是由劳动人事部组织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翻译资格考评及认证,是社科领域内第一个不设学历和资历限制、不限身份的社会化考试,但要考试过关需有扎实的外语功底。

今年的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将增至7个语种,英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将全部开考。自2006年起,二级、三级日语和法语翻译专业资格(水平)笔译、口译考试将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二、三级阿拉伯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笔译、口译首次试点考试和二级英语口译“同声传译”类试点考试均在北京进行。二级、三级英语翻译专业资格(水平)笔译、口译“交替传译”类两次考试的日期分别为5月20日、21日和11月11日、12日。其他语种各级别的考试均为一次,其中二级、三级日语、法语笔译、口译试点考试和阿拉伯语笔译、口译试点考试日期均为5月20日、21日;二级英语口译“同声传译”类试点考试日期为11月11日;二级、三级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笔译、口译类试点考试日期为11月11日、12日。

新职业资格考试时间敲定

今年全国新职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项目和时间已确定,21个新职业全国统一鉴定项目都在考试范围之内,报名截止时间为开考前30天,过期上报或上报信息不全的延至下一次考试,考试时间为5月20日―21日和11月11日―12日。

全国统一鉴定考试的21个新职业是秘书、营销师(推销员)、公关员、项目管理师、物业管理师、心理咨询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指导人员、电子商务师、理财规划师、物流师、广告设计师、网络编辑员、职业信息分析师、公共营养师、企业文化师、信用管理师、黄金投资分析师、珠心算教练师、鉴定估价师(旧货行业)。

两类人才可以个人身份入户深圳

深圳市今年人事编制工作拟推行多项改革:实施公务员聘任制度;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放宽高层次人才入户政策。

深圳市去年共引进国内人才47930人,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639人,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13万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构建创新型人才政策新体系,放宽高层次人才入户政策,对具有海外名校或国家重点高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学士以上学位者、深圳市优势传统产业领域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者,在深圳缴纳两年以上社会保险且符合深圳市产业发展要求及其他基本条件的,经有关部门核准后可以个人身份直接办理入户手续。

出国就业:求职新出路

国内就业市场相对饱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就业。人才市场上既有国外公司在国内招聘,也有国内公司招聘驻外人员,职位主要集中在软件工程师、中医师、摄影师、车钳工和中餐厨师等几大类。

中级口译篇7

关键词:口译;不规范表达;可接受性;文化空白;零对应;即时性;对应幅度

一、规范的口译表达

口译是讲话人、听讲人和语言构成的整体,缺一不可。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既然是体系,就有其在文化,逻辑和句法等层面的标准和规范。另外,格雷斯认为人们交谈的过程当中也是遵守一定准则的,即合作原则的四标准。此外口译是翻译的一种,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严复的“信、达、雅”已经成为翻译的标准。也就是说,规范的口译表达应该是符合语言层面,会话层面和翻译准则层面标准的。

二、口译中的不规范表达

然而,口译过程包括“听-记忆-重组-译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对译员来讲,最困难最有挑战的部分就是如何平衡正确理解原语以及用易于理解的目标语正确的将原话译出之间的关系。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各种文化又有着不同的渊源和历史,所以文化间的对应空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现场紧张的气氛下,译员碰到一时难以找到对应语的情况比比皆是。于是情急之下,不规范表达在口译中屡屡出现。这些现象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口译表达中的低层级化;二是习语的不规范性和不规范翻译;三是口译中非精确表达;四是中国英语的应用。

1、口译表达中的低层级化

低层级化并非低级化,话语可按照它的语言结构和措词来分等级。这类低层级化又可以分为原语言说话者本身语言的不规范和口译思维和行文不具备书面语那样高度组织性和口译时的简化表达,通常表现在语言质量上,结构松散,组织欠佳,这些都违背了格雷斯的合作原则。

口译人员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一说起话来便是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有时候说的话完全不着边际。有时即习性使得原语言说话者语言结构无序,这也是日常口语的特征之一。也有可能在思维不够严密,个人情绪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了这种松散,冗长甚至带有大量不符合语法和逻辑的话语,或者夹杂有大量习语,俚语或多余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口译人员可以礼貌的等待对方把话说完,但没必要将对方所说的话全部翻译出来,这样不但浪费时间,也会令交谈另一方感到空洞、冗长。

为了保证双方交流的流畅,口译人员必须尽快地将源语译成目的语,因此,要求口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成章几乎是一种近似苛刻的要求。情急之下的口译的直接结果是扩大语义对应幅度和格式限度。

例如:请问香港有什么地方使您情有独钟?

译:What’syourfavoriteplaceinHongkong?

这样的译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信”的尺度。

2、习语

英语和汉语都有着丰富多采的习语,这也是民族语言的核心和精华。这些特殊的语言成分都有着非常浓烈的民族和修辞色彩,鲜明的形象或地方特色。它们是独立的,不规则但又是固定的,无疑对口译员来说是一大障碍。有些英语习语具有违反语法规则,不合逻辑的特点。例如“upsanddowns”(起伏)和“insandouts”(底细)中,介词被当作名词用,这在英语语法中是允许的。在“diamondcutdiamond”(棋逢对手)中,“cut”按照语法应该是“cuts”;另外,Tocryone’seyesout的字面意思是把“眼睛哭出来了”,Tohaveone’sheartinone’smouth(非常吃惊)的字面意思是“把心放在口中”,Asfitasafiddle的字面意思是“像提琴一样强壮”这些俗语如果用逻辑层面去解释是解释不通的。

同样,部分汉语习语也具有违反语法规则和逻辑的情况,汉语习语通常是由文言来表达的,文言和现代汉语还是有区别的。例如,“莫名其妙”的字面意思是“莫名他的妙”;“三心二意”是“三个心,两个意”。有些习语例如“一叶知秋”就不能用现代语法来解释。“胡说八道”中的“八道”,“吃得开”和“吃不开”就不能用逻辑来理解。语言结构和复杂的文化背景使得英汉习语不能找到它们精确的词语或表达对应,所以原来的格式就不再被追寻。习语通常在一种更泛的层面被重组,有些词组被抛弃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语言重组又一次违背了翻译标准中的“信”的原则。

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译:Alossmayturnouttobeagain.

而不是:Whentheoldmanonthefrontierlosthismare,whocouldhaveguesseditwasablessingindisguise.

3、口译中的非精确表达

精确的口译表达是口译人员所应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专业性很强的涉外口译中,熟悉基本专业知识和大量专业术语是口译人员能够进行精确口译所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术语的精确运用能让内行人一听即明,对顺利完成口译任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执行口译任务重仍然难免碰到一些不曾知道的术语,这个时候又不能像笔译一样可以求助于字典,因该如何是好?遇到这种情况,口译人员通常只有另辟蹊径来达到成功突围,通常采取意译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知道某个专业术语的专业译法,根据该术语的含义选择具有这种含义的词语进行翻译,或者对要译的术语加以形容。

比如,“冲洗液”这个专有名词“drillingfluid”,在对钻探工程专业术语知之甚少的口译员来说,可以在情急之下译成“akindofwashingliquidtoprotectthecore”(一种保护岩芯的冲洗液),并可以再追加一句“Whatdoyoucallit?”在这类无法精确翻译的情况下,采取这种非精确释意法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翻译人员应该具备这种另辟蹊径的灵变性。无论如何,只要能变着法子让对方明白彼此的意思,口译的主要目的就算基本达到了。

4、中国英语的应用

中国英语(ChinaEnglishorChineseEnglish)不是Chinglish,它是指在英语构词法的基础上,赋予中国特色的词汇或表达以满足文化空白中的零对应。随着英语的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英语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产生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不同,中国英语是基于英语又融合汉语的一种英语。中国英语反映了中国文化。如三个代表,“threerepresentatives”,尽管这种词汇和表达没有编入正式的英语词汇,中国英语在口译场合的使用越来越多。

三、不规范表达的可接受性

尽管上述表达在语法,逻辑,句法和语用等层面的不规范表现,但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实例证明,这些不规范表达不会给交谈双方带来理解上的任何不便,同时也使口译过程流畅,挽救了许多尴尬场面。其实其可接受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理论支持:

1、语言的共性

中级口译篇8

口译是讲话人、听讲人和语言构成的整体,缺一不可。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既然是体系,就有其在文化,逻辑和句法等层面的标准和规范。另外,格雷斯认为人们交谈的过程当中也是遵守一定准则的,即合作原则的四标准。此外口译是翻译的一种,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严复的“信、达、雅”已经成为翻译的标准。也就是说,规范的口译表达应该是符合语言层面,会话层面和翻译准则层面标准的。

二、口译中的不规范表达

然而,口译过程包括“听-记忆-重组-译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对译员来讲,最困难最有挑战的部分就是如何平衡正确理解原语以及用易于理解的目标语正确的将原话译出之间的关系。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各种文化又有着不同的渊源和历史,所以文化间的对应空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现场紧张的气氛下,译员碰到一时难以找到对应语的情况比比皆是。于是情急之下,不规范表达在口译中屡屡出现。这些现象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口译表达中的低层级化;二是习语的不规范性和不规范翻译;三是口译中非精确表达;四是中国英语的应用。

1、口译表达中的低层级化

低层级化并非低级化,话语可按照它的语言结构和措词来分等级。这类低层级化又可以分为原语言说话者本身语言的不规范和口译思维和行文不具备书面语那样高度组织性和口译时的简化表达,通常表现在语言质量上,结构松散,组织欠佳,这些都违背了格雷斯的合作原则。

口译人员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一说起话来便是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有时候说的话完全不着边际。有时即习性使得原语言说话者语言结构无序,这也是日常口语的特征之一。也有可能在思维不够严密,个人情绪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了这种松散,冗长甚至带有大量不符合语法和逻辑的话语,或者夹杂有大量习语,俚语或多余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口译人员可以礼貌的等待对方把话说完,但没必要将对方所说的话全部翻译出来,这样不但浪费时间,也会令交谈另一方感到空洞、冗长。

为了保证双方交流的流畅,口译人员必须尽快地将源语译成目的语,因此,要求口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成章几乎是一种近似苛刻的要求。情急之下的口译的直接结果是扩大语义对应幅度和格式限度。

例如:请问香港有什么地方使您情有独钟?

译:What’s your favorite place in Hongkong?

这样的译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信”的尺度。

2、习语

英语和汉语都有着丰富多采的习语,这也是民族语言的核心和精华。这些特殊的语言成分都有着非常浓烈的民族和修辞色彩,鲜明的形象或地方特色。它们是独立的,不规则但又是固定的,无疑对口译员来说是一大障碍。有些英语习语具有违反语法规则,不合逻辑的特点。例如“ups and downs”(起伏)和“ins and outs”(底细)中,介词被当作名词用,这在英语语法中是允许的。在“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中,“cut”按照语法应该是 “cuts” ;另外,To cry one’s eyes out 的字面意思是把“眼睛哭出来了”,To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 (非常吃惊)的字面意思是“把心放在口中”,As fit as a fiddle 的字面意思是“像提琴一样强壮”这些俗语如果用逻辑层面去解释是解释不通的。

同样,部分汉语习语也具有违反语法规则和逻辑的情况,汉语习语通常是由文言来表达的,文言和现代汉语还是有区别的。例如,“莫名其妙”的字面意思是“莫名他的妙”;“三心二意”是“三个心,两个意”。有些习语例如“一叶知秋”就不能用现代语法来解释。“胡说八道”中的“八道”,“吃得开”和“吃不开”就不能用逻辑来理解。语言结构和复杂的文化背景使得英汉习语不能找到它们精确的词语或表达对应,所以原来的格式就不再被追寻。习语通常在一种更泛的层面被重组,有些词组被抛弃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语言重组又一次违背了翻译标准中的“信”的原则。

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译: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而不是: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 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3、口译中的非精确表达

精确的口译表达是口译人员所应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专业性很强的涉外口译中,熟悉基本专业知识和大量专业术语是口译人员能够进行精确口译所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术语的精确运用能让内行人一听即明,对顺利完成口译任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执行口译任务重仍然难免碰到一些不曾知道的术语,这个时候又不能像笔译一样可以求助于字典,因该如何是好?遇到这种情况,口译人员通常只有另辟蹊径来达到成功突围,通常采取意译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知道某个专业术语的专业译法,根据该术语的含义选择具有这种含义的词语进行翻译,或者对要译的术语加以形容。

比如, “冲洗液”这个专有名词“drilling fluid”,在对钻探工程专业术语知之甚少的口译员来说,可以在情急之下译成“a kind of washing liquid to protect the core”(一种保护岩芯的冲洗液),并可以再追加一句“What do you call it?”在这类无法精确翻译的情况下,采取这种非精确释意法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翻译人员应该具备这种另辟蹊径的灵变性。无论如何,只要能变着法子让对方明白彼此的意思,口译的主要目的就算基本达到了。

4、中国英语的应用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 or Chinese English)不是Chinglish,它是指在英语构词法的基础上,赋予中国特色的词汇或表达以满足文化空白中的零对应。随着英语的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英语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产生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不同,中国英语是基于英语又融合汉语的一种英语。中国英语反映了中国文化。如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atives”,尽管这种词汇和表达没有编入正式的英语词汇,中国英语在口译场合的使用越来越多。

三、不规范表达的可接受性

尽管上述表达在语法,逻辑,句法和语用等层面的不规范表现,但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实例证明,这些不规范表达不会给交谈双方带来理解上的任何不便,同时也使口译过程流畅,挽救了许多尴尬场面。其实其可接受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理论支持:

1、语言的共性

尽管各国语言不同,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因为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对自然、社会、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共同或相似的认识,所以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一种相似或相同的信息。人类语言的共性可以归为以下三点:第一是意识共性,也就是对自然现象、物体、事件和状态的共性认识;第二,思维共性,这种共性包括对对应物的相似思维;第三,结构共性,不同人

上一篇:乐游原古诗范文 下一篇:端午节的来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