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2-21 11:40:11

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

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1

实训基地实践教学顶层设计网络背景

根据浙教高教【2010】90号文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高职高专院校第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我院的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被列为第一批8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点之一。自从立项以来我院严格按照《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有关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评审办法的通知》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顺利通过了中期验收,今年将迎来终结验收。

一、我院工程管理实训基地概况

1.具体组成内容

工程管理实训基地主要服务于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下设4大实训中心,即工程造价实训中心、建筑财会实训中心、房地产评估实训中心和智能物业实训中心,共有13个实训室。整个基地设置合理,各中心衔接紧密,整体功能齐全,专业利用的辐射性强。

2.自己的特色

经过走访兄弟院校、一线企业,并与行业专家探讨,结合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我院于2009年底申报了浙江省第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2010年初顺利立项。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和创新,我院的工程管理实训基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设置合理,重点突出。我院的工程管理实训基地主要以建筑工程为切入点,以工程造价为中心,突出建筑行业的特点。如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的核算、建筑企业财会的核算、建筑产品的经营与估价;建筑产品的维护和管理。其各个中心之间配套紧密,专业的服务辐射性强。如工程造价实训中心我们可以为建筑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等服务,建筑财会实训中心可以为国际贸易专业、资产评估管理专业等服务,房地产评估实训中心也可以为资产评估管理专业服务,智能物业实训中心也可以为楼宇专业服务,这些充分体现了工程管理实训基地的专业服务辐射性强,服务能力大,整体的功能齐全。

(2)软件齐全,全网络连通。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高速的发展,利用各种软件处理各项工作,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我院工程管理实训基地配备了行业常用的各种软件,并安装了一台强大的服务器,便于安装各类软件的锁,而且每个实训室网络连通,保证数据的基数传递和信息的交换。如造价规范实训室中利用软件计算出来的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信息及时通过网络传送到招投标实训室,为进行电子评标提供数据;还有如财会电算化实训室中通过用友等财务软件生成的财务报表信息及时传送,为网上纳税申报服务。

(3)实践指导教师搭配合理。工程管理实训基地实践指导教师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构成:一是校内优秀的实践教学能手(基本都是“双师型”教师、高工、“三师型”教师),这些专职教师都要经过学院教师技能大比武层层选拔才能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为我们基地的兼职教师,特别是充分利用我们校企合作单位的行业人才,还有利用行业协会这个资源库,如房地产协会、会计学会、招投标管理中心、造价站等。

(4)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为了保证我们实践教学的质量,我院自创了一套三级管理的质量监控体系。何为三级管理?即教研室——基地——分院,进一步的细分为:小组长——指导教师——教研室。通过三级管理,保证我们实践教学质量,由于这样层层监控,我院培养的学院每年都是全国大赛上获奖,这也体现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税务实务与筹划》的内容与特点

《税务实务与筹划》是我们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当然也是我们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财务会计的延续,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建筑企业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办税员岗位能力,具备一定的税务筹划能力,使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达到企业办税员的上岗标准。我院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依托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工程管理实训基地,并依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重点是实践教学的设计和质量的监控。

1.课程综合性强

《税务实务与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财务会计的延续,要求学生既要懂得会计核算又懂得税收相关政策,灵活应用政策。主要要到达4项能力:一是应纳税额的计算;二是税收的会计核算处理;三是纳税申报;四是税收筹划。即“四会”(会算、会写、会报、会筹)

2.网络背景下的操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税务工作都是依靠软件网上办理,网上申报,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必须有这个能力,我们学院也要有这个硬件条件。刚好我院的省级示范基地依照全网络的标准和要求建设的,为《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提高了超级良好的实践场所。

三、网络背景下实践教学设计

正如前面所述,《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个就值得我们大家好好的思考。本文以依托我院的实训基地,突出实践项目的顶层设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大家交流。

1.阶段性的课内实践项目的设计

本门课程按照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的要求,将整个内容分为2大块:一是纳税会计;二是税收筹划。前内容是为后面的筹划服务的,后面的筹划是前内容的提升。而纳税会计又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其他小税种等内容。阶段性的课内实践项目设计思路主要是突出重点税种的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及税收筹划等。阶段性考核要突出重点,结合岗位技能,彰显我们专业的特色—建筑企业会计,所以建筑企业的税种是重点。按照这个思路来设计课内实践项目。我们将课内实践项目设置如下:

(1)流转税项目。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当然突出增值税和营业税,而且现在正在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所以增值税是重中之重。突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的征收范围、优惠政策、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核算处理、纳税申报、相应税种的筹划等。

(2)所得税项目。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这块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因为建筑企业存在好多分公司、子公司等,而且也存在挂靠性质的合作关系,所以要正确计算收入和扣除项目是难点,特别哪些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的,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的计算和筹划等,是重点和难点。

(3)资源税项目。主要突出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计算,因为这个跟建筑企业有关,要突出讲解。要分房地产企业和非房地产企业;要分新建房屋和二手房屋之分。特别对扣除项目的计算,超率累进税率的应用。

(4)其他小税种项目。其他小税种包括:印花税、车船税、房产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以上所有的内容都在我们实训室进行,充分依托我们省级示范基地,在我们的网中网税务教学平台上进行操作。我们所选用的具体案例完全来至于2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合作企业,主要是东阳当地的著名建筑企业,因为东阳是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是建筑企业,要突出这个特点,也要加强这个特色;二是来至于我们大三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的素材,因为我们要求学生完成所在实习单位的一套账务流程处理,所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毕业设计,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料。

我们依托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岗位技能,对上述的案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上传到网中网税务教学平台之上。选取建筑企业三个典型项目的实际工作任务,把学生置于相应的岗位上,使用与企业实际工作中相同格式的原始涉税凭证、记账凭证、纳税申报表,按照业务处理流程和相关岗位人员工作规范的要求,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互换、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学生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涉税业务处理流程、会计核算业务、税种筹划业务等处理能力。

2.综合性的实践项目设计

综合性实践项目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前面所学的重点税种,阶段性的内容加以整合,体现出一个完整性。在案例设计上面选取一个综合性的集团企业,其业务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等,并给出一定的情境和外部环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经济环境,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相关的税收筹划,以到达企业实际税负率为最低。这个是考验学生整体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起到引领和指点的作用,让学生探索性的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这个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我们往往会采用1周的时间,全部在实训室进行,依靠网络、软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三级质量监控,事后学生座谈会的形式反馈,来保证我们的实践教学质量。

四、小结

正是通过对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适合高职实践教学的场所,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服务,特别是如何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实践项目的顶层设计,从源头上就控制实践教学的质量,这样的全过程控制、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事后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来保证我们的实践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启发,对兄弟院校在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项目有所帮助,同时也为我院创建学院品牌、树立品牌、提升学院品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宁伟.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2,(05).

[2]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制度汇编[S].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章,2008.

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2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共同体的构建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供资源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他们登录进入平台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虚拟的教师网络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这些交流形式包括论坛发帖、研修日志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的撰写,作业和总结的提交。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老师们形成了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奉献和分享这个共同体成员在远程培训中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但这个共同体所共享的平台毕竟是虚拟的,老师们需要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现实的教学教研中展示、交流、分享远程培训所获所得。这就是远程培训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安徽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所提倡的现场研习,就是远程培训在现实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也是参训教师们的虚拟共同体走向现实教研共同体的一个范例。这种现实的教研共同体,可以由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可以由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中心和当地的教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共同营造远程培训现场研修的气氛。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2010年的国培过程中以小学英语学科作为了一个试验范例,在此次现场教研的活动中,师训中心选取了一个县级区域的一所小学作为教师培训现实共同体研修的场域,让本区域参加国培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做了一个新方法新课堂的展示,将网络上所习得的理论,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探索。2011年6月中旬,乐山市师训中心又选取了另一个县级区域,做了小学数学现场研习会。组织发起者是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兼2011乐山市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辅导专家。这次现场研习会参加的人数和内容的丰富,都超过了2010年国培小学英语的现场研习会。这次现场研习会,更好地把网络虚拟的管理团队、辅导团队以及参训教师团队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些不同的虚拟团队走进现实,形成了远程培训的现实共同体,其间交流了经验,展示了远程培训所得成果和经验。2011年11月,乐山市师训中心利用“国培计划”继续教育网“国家专家到我身边”初中语文远程视频答疑会在乐山召开的契机,组织了两个区县近100名正在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远程培训的老师们参加了现场答疑会。这样的现场答疑会,让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老师之间从线上走到线下,面对面共同交流,起到了网络交流到现场研修的良好效果。这样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深得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们的好评,加强了老师们参与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校本研修共同体的构建

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3

针对以上问题,长沙理工大学于2009年成立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其建设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大学生科技立项和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学生课内外科学研究及发明创造活动为主线,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方法、模式、机制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探索与试验,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土木类创新人才培养示范体系。经过近5年的建设,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并于2014年正式立项成为湖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土木工程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主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训练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训练模式、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一是建设一支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科研和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二是扩大创新训练覆盖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训练方法。三是建立大学生科技交流平台和网络管理平台,形成创新实践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效机制和学生自主学习与自由探索的有利环境。四是构建土木类创新人才培养支持与奖励体系。五是创新训练中心完善运行与管理模式,确保创新训练中心持续健康发展。六是建立与兄弟院校长期交流合作的平台。

二、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具体建设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加大创新训练师资队伍的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提高土木工程创新训练专职教师比例,确保创新培训稳步、有序地开展。加强双师型指导教师的培养,选送指导教师到企业培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传帮带等优良传统指导培养年轻教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即一个老教师指导一个年轻教师,在基本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聘请优秀企业人才加入指导教师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高水平的创新辅导课或专题讲座。构建一支以专业教师、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创新训练指导教师团队。

(二)扩大创新训练覆盖面,改革大学生创新训练方法

1.在土木工程专业试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在2014版培养计划的夏季学期设立“创新学习与实践”环节,在创新训练中心实施。针对该环节,编写特色培训教材。2.创新训练中心对创新能力分阶段培养,骨干创新人才与普及人才共同发展。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分层次、不间断递进式培养。初级创新训练阶段: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吸引有创新积极性的学生,通过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力学理论水平,初步了解结构设计,结构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践了解工程管理、成本分析和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中级创新训练阶段: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以大学生科技立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院或施工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等为依托,以综合设计和自主创新能力训练为目标。高级创新训练阶段:以三、四年级学生和一年级研究生为主,以教师科研项目和企业工程技术项目为依托,如大型桥梁的施工监控项目、合作企业的施工技术难题、设计院的创新结构设计和工程结构的改造加固研究等,并及时将这些工程实践融入到本科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中去,以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1.建设力学理论与工程结构相结合、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中心的训练课程与内容将注重力学理论与工程结构结合。对初级训练阶段的学生开展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础性的力学理论专题培训,夯实其基本理论与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力学理论课程的积极性与兴趣。对中级训练阶段的学生开展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有限元软件分析等专题培训,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对高级训练阶段的学生开展大团队创新项目训练,以企业的施工技术研究、设计院的创新结构设计项目、工程结构的改造加固项目以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依托,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训练课程体系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实践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让力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2.加大软硬件投入通过加大创新训练中心软硬件投入,共享学科专业平台资源,进一步扩大学生受益面,建设一个能够同时容纳200人以上的完全开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每年吸引超过800名本科学生进入创新中心,力争累计训练学生数达15000人天/年。训练项目来源多样化,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转化项目、企业技术革新和改造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中心招标项目,支持学生的科学研究、创新结构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3.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支撑平台中心组织开展系列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如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周培源全国力学综合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结构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组织宣讲会、成果展览会,调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扩大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人数,确保每年各类赛事参赛的学生人数在300人以上。以学科竞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改善了学风。4.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技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拓展和申报。创新训练中心每年寻求多家设计院或施工企业进行合作,吸引企业深度介入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全过程,培养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土木特质人才;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促进土木工程教育回归实际工程。一是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向生产力转化;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发现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生产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兴趣。5.建设院校交流与合作管道以创新培训为主题,通过与湖南省人力资源协会协调,建立与省内兄弟院校长期交流与合作的管道,吸收和接纳兄弟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到创新中心开展实习和专题培训,中心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中心定期派出业务专精的教师深入兄弟院校进行现场指导,积极参加土木工程各类教学实践研讨会议,学习有效的创新教育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时积极申请承办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和湖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增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6.完善网络管理和创新学习平台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交流平台,完善土木工程创新训练网站,公布创新训练基地的全部实践活动,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各类创新项目申报情况、学术研讨活动、仪器设备使用现状等。创新项目申报,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具体由创新训练中心办公室完成。

三、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运行与管理模式

中心成立跨学科、跨部门的创新训练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建设发展、学术交流、日常运行进行指导和监督。建立校内学生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创新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凡对土木工程相关结构的创新设计或结构模型制作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以团队形式申请,经考核批准后进入中心,可参加中心学期培训及暑期培训,有资格选修中心的专有课程,可使用中心会议室进行会议或者学习活动;中心采取项目管理制模式进行运作,学生可以自带项目,经评审批准后进入中心;中心也可以设立项目面向学生进行招标,获准立项的学生进入中心;省级以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团队、学科竞赛决赛团队,经申请批准后进入中心。中心将为学生提供开展创新活动所必须的场地、仪器设备条件,并配备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项目要求或未取得实质进展的应作相应处理。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利用学校的学科竞赛经费,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对学生正常开展的创新活动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自主申报工作,争取教育厅和学校的项目和经费支持;建立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机制,扩大创新项目经费来源;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争取企业的创新基金,解决资金投入与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到专款专用。构建训练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创新训练目标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主要观测点及评价办法,体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激励为主的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结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探索与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开设创新实践项目、组织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实施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等,拓展了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功能。提高训练中心的使用率,不仅有利于提高土木工程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土木工程类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克服常规教学实践存在的一些缺点,还能为社会迫切需要的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建设思路明确,建设效果突出,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中心训练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部级奖励22项,省级奖励149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82项获得立项,其中部级6项,省级14项;大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各类论文65篇;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成果奖2项,并在近两年的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同时连续两届在湖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效显著。

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4

区体育局在省、市体育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以“群众体育普及、锻炼设施完善、竞技效果喜人、体育产业兴旺、经济社会发展”为特色,一年来。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积极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区各项体育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年10月区体育局被省体育局、省人事厅授予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机关。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各项业务工作:

(一)群体方面。

制定了局的群体全年工作计划,根据市群体工作要点。体育设施建设、群体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

每万人配备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1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大幅增加。根据创建文明乡村的有关要求。为尽快达标,从年5月份开始,利用近几个月的时间,积极组织各社区体育积极分子、各活动站点推荐人员580多人参加学习,共举办了七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经过培训考试共有504名同志成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并颁发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截止到目前,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30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59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9人,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区约有50万人口,截止年12月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16人,超越了全国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2人的指标要求。

先后协助办事处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办事处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协助机关工委举办区直机关乒乓球、羽毛球竞赛和庆“三、八”舞蹈竞赛、庆“五、四”篮球竞赛;举办了全区首届“体彩杯”办镇篮球赛。年5月13日,2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协助各单位搞好全民健身活动。市全民健身月活动暨“体彩杯”健身路径大赛启动仪式在区街道办事处西苑小区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市副市长王以才、市体育局副局长王尔伟、区区长雷天太、区副区长段青英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为进一步加强对晨、晚练点的建设、统计与管理,今年对我区内的多个晨、晚练点进行检查与指导。今年成为部级的健身气功站点一处(办事处枫树林站点)省级活动站点两个区青松短跑队和黄河公园。

并首次对运动会各组取得前三名的学校及参与市中学生运动会取得成果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了奖励,3积极协助区教育局圆满举办年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促进了青少年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承办了年的市中、小学跳绳、踢毽子大赛。区有四所中、小学参与此次竞赛,其中小学、黄台小学分别获得小学组冠军和第四名,汇文实验学校、中学分别获得中学组第三名和第四名。

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取得突破。积极协调省、市体育局,4积极争取上级体彩公益金投入71.5万元。为我区争取了一个省级特色工程、六个省级社区工程,工程总投入38万元。区办事处居东馨小区经省财政厅、省体育局批准,被评为省级特色工程,4月24日省体育局社会体育处、市体育局群体处领导到居进行了实地考查。工程省、市体彩公益金投入20万元,其中10万元场地、绿化建设款价值10万元体育健身器械,工程12月初完工,并顺利通过了省、市体育局的验收。为南村等6个办事处争取省级社区健身工程,每个工程总投入4万元,期中上级体彩公益金投入3万元,11月底已全部完工。根据市体育局济体字第38号文《关于实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全区农村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区和两个乡镇,共有120个行政村,根据实际调查,已配建群众健身设施的有30个村,还有90个村没有配建,区计划在1至3年内分批为这90个行政村配建体育设施计划已报送市体育局,今年计划装置42个村,其中2个省级一类工程,每个投资2.5万元;10个二类工程,第个投资1.5万元;30个市级工程,每个投入0.9万元;共争取上级投入33.5万元,工程12月初开始,预计年底完工。

相关资料已报送上级部门批准,等待体质监测器械到位安装。5筹建区国民体质监测站。根据市体育局群体处《关于申报国民体质监测站(点)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决定在区体彩管理中心设立区国民体质监测站。

(二)竞训方面。

落实好各项目的日常训练工作和比赛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根据全年竞训计划安排。组队参与上级组织的武术等各项比赛。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加强取业余训练网点建设,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努力向市、省级训练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完成了年我区向市体育局各承训单位输送运动员的工作任务。为鼓励各训练网点坚持正常的训练,提高教练员的积极性,区体育局和区教育局联合制定了区体育局关于参与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奖励规定》试行)和区运动会运动员注册的规范,使训练、竞赛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局3名专业教练克服场地等困难终年坚持业余训练,保证了系统的训练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参与市少儿武术竞赛,获单项三个第一名,总分第三名;参与市田径对抗赛中,十五中代表我区参赛,获团体第三名;参与市篮球比赛:区十三中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二名;参与市排球比赛:十五中女子排球队获第一名;参与市柔道比赛:取得单项二个第二名,二个第三名,总分第四名。

(三)老年体协工作。

9月1日,根据省、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要求。区展览馆会议室,召开了区老年人体育工作会议,传达省、市老年人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并进行了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换届工作,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道庆同志被推举为主席,同志为常务副主席。10月24日市老年体协主席牛洪恩、常务副主席郭元歧、秘书长等市老年体协领导,区检查老年体协换届工作。市体育局元月1日在广场举办了市十年体育事业效果成果展,并给区一个半小时的文艺专场,市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老年体协组织快板、空竹、秧歌等11个最为精彩的节目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会后根据效果选拔组队成了区老年人体育代表团,参与了4月11日市首届老年人田径运动会,区首届老人田径运动会3月26日在汇文实验学校田径场举行。并分别获得男、女团体第一名。为我区争得荣誉并且我区有9名老年运动员被选拔为代表队成员,参与了5月11日在青岛举行的省首届老年人田径运动会,其中吕安平取得男子跳绳比赛冠军。区年“三?八”杯老年人门球赛于3月8日至9日在办事处居委会门球场胜利举办,本次竞赛共有8支门球队参赛。会展中心广场,举行了区秧歌队成立大会,并组织进行文体演出活动。由区体育局老年体协组织的12人健身球代表队在4月7日召开的市老年人健身球竞赛中获第六名。为不断提高、丰富我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的水平和内容,组织了第三套健身秧歌和健身球的培训。区无影山社区吕安平被评为市健康之星,5月17日的时报“体彩之星”栏目刊登了照片。区体育局被评为年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四)体育方面

区体育局被评为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今年体育工作继续贯彻上级“一把手”工程的要求,由于我区年体育各项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规范工作顺序和行为,发挥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增加配备业务人员,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销售。认真贯彻落实市中心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占县下乡”工作是今年市体彩中心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区分到23台终端机的布机任务,局领导亲自带领有关人员下到基层,严把地点,人员、环境关,真抓实干,超额4台,按时完成了布机任务,布机成活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受到市中心领导的褒扬。积极组织销售人员参与市中心举办的各项培训和业务学习,并能结合我区销售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抓“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措施,分批、分层次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达20余次,今年市管理中心组织的体育知识大奖赛上,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取得了竞赛三等奖,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的优异成果。贯彻体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益性,利用公益金冠名举办了区首届老年人运动会、首届街镇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为各社区安装了一批健身路径工程,今年根据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计划,将为42个行政村建设体育设施,现已逐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0月日,市中心组织各区县分中心在区体彩管理中心召开经验交流会,会上市中心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区体育工作,并号召各区、县学习我区的工作经验。截至年11月底,已销售体育3200万元,完成年基本任务的144%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市体育局下达的奋斗目标任务。

(五)行政工作方面

听取了局主要领导的工作汇报,元月11日下午区人大张培友主任等一行3人到体育局进行视察工作。对体育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今后体育局工作提出很好的建议。全面贯彻执行外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依法管理,规范服务,本单位未发生违反计生政策的情况。

结合本局工作特点对照《市失密系统考核规范》进行全面自查,根据区保密局、中共区委失密办公室的具体要求。并完成自查演讲,整理年作废文件,分类报送区委、区政府进行销毁。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确定史志工作分管领导和撰稿人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工作成立体育局史志工作小组,确定单位史志工作分管领导和撰稿人。根据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件精神,认真做好体育局语言文字工作的自查。根据区机关工委召开的慈心一日捐”会议精神,积极做好体育局的捐款工作,共捐款1050元。认真梳理我局行政执法依据,并将梳理结果形成文字演讲。

二、当前形势及存在困难。

上级对基层体育工作的重视水平进一步增强,随着年奥运会、年运会的日益临近。区各项体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困难,主要集中在场地设施、财政投入缺乏等方面,年区体育馆改造为区展览馆后,体育局失去了唯一的直属体育场馆,新体育馆建设已列入“十一五”规划,希望政府结合年全运会的优惠政策,及时落实选址、建设工作;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体育经费从目前的0.5元,增加到人均1.5元。

三、明年总体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及具体工作措施。

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心理拓展训练 初中生 体育与健康课程

一、心理拓展训练运用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价值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将心理拓展训练应用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当中,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助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实验法,对心理拓展训练应用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价值进行量化的分析。

二、心理拓展训练应用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研究

1.目的

考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用心理拓展训练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心理拓展训练可能对初中生产生什么影响。

2.对象

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共3个学年6个学期的时间内,选取笔者任教的呈贡区第一中学不同年级的8个初中教学班的学生426人。

3.方法

(1)自编问卷调查。每学期用自编问卷《心理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价值问卷》对实验组班级共20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本问卷是笔者根据平时的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共5道题目,采用封闭和半开放式问题条目相结合,主要是用来调查初中生对体育与健康课中加入心理拓展训练后自己的主观感受。

回收有效问卷197份,问卷回收率94%,并统计结果。

(2)采用实验组对照组的实验设计。第一,将每学期4个班的教学班级分别以2个班为实验组班级,另外2个班为对照组班级,在实验组班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用心理拓展训练,而在对照组班级不应用心理拓展训练;第二,体育成绩前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体育成绩测评,主要项目是: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00米、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握力(男生)、仰卧起坐(女生),计算出每个班级学生体育学业成绩的总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学业成绩越好;第三,前测以后,在对照组班级进行常规体育教学,不加入心理拓展训练内容;在实验组班级进行常规体育教学同时加入心理拓展训练内容。第四,体育成绩后测,后测的项目和方法均和前测相同;第五,每学期开学进行前测,期末进行后测。

4.结果

(1)自编问卷调查结果。①有97.8%的学生表示喜欢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课中加入心理拓展训练,2.2%的学生表示没什么感觉;没有同学表示不喜欢心理拓展训练。②94%的学生表示加入心理拓展训练后,觉得体育与健康课更加有趣了,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主动性更高了。③对“你认为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加入心理拓展训练是否有助于提高体育学业成绩?”的问题,87.4%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3.2%的学生作否定的回答,9.4%的学生的答案是不清楚。④98.4%的学生表示经过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心理拓展训练,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⑤对半开放式问题“你认为体育与健康课中加入心理拓展训练的作用是什么?”有97.5%的学生选择“可以培养我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94.8%的学生选择“可以让我们真正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人,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96.2%的学生选择“心理拓展训练让我们感受到了和谐、平等、友爱,有助于我们形成集体的凝聚力,让我们学会了合作,89.1%的学生选择了“能够增强我们初中生的责任感,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竞争意识”,100%的学生选择了“让体育与健康课变得更加活泼生动,上体育与健康课的时候更开心了”。

(2)实验组、对照组体育测评成绩比较结果。实验组班级的体育成绩全班总平均分、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这几个指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班级的学生,而且3个学年6个学期的结果都是一致的。结合对学生的自编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推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加入心理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初中生的体育学业成绩,即有助于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体育测评成绩无法转换成标准分,因此无法就实验组、对照组班级的每位学生的体育前测、后测成绩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统计分析,比如做差异性t检验等相关统计,只能以学生体育成绩的原始分数、平均分、全班平均分、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做简单的统计。

三、结论

1.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用心理拓展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业成绩。

2.心理拓展训练对激发初中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初中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心理健康素质的形成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讨论

初中体育新课改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用心理拓展训练需注意:

1.确保学生在心理拓展训练中的安全是前提。因此,教师在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也应当严密组织、严格管理、因材施教,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之下创新体育教学。同时,组织实施心理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师应该进行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保证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能够科学有效。

2.笔者认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用的心理拓展训练不同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的项目,应主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阶段或结束阶段进行简易有趣的心理拓展训练。

3.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程公正的评价,学生同时也应当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教学双方互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体育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健.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应用探析――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游戏教学[J].运动训练学,2013,(33):34-35.

[2]吴军.谈心理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中的开展[J].运动训练学,2013,(21):22-24.

[3]徐辉.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04):119-120.

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现状;问题

一、高职财经类课程建设的现状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都必然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此,关于课程建设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目前,高职财经类课程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足,结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在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尝试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财经类课程新体系,以提高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

会计专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在专业课程结构设计过程中,根据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提出了必须夯实会计核算核心技能培养;根据社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必须加强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技能培养;根据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财务基本素质要求,提出了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要求。为此,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课模块和专业课模块,其中为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又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公共课模块强调知识与素质对接,专业课模块则注重知识与能力对接。同时,在教学计划中注意调整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重,突出“实际、实践、实用”原则。

2、按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了职业特色鲜明、体系独立完整、机制科学灵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131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内涵如下:一个基础:即以培养专业基本技能为基础。三项能力:即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记账、算账、用账”的三种职业技术技能及应用能力。一个核心:即在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中,突出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突出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原则的贯彻。在基本技能模块中,对所有专业课程均安排了相应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基本技能;在专项技能模块中,设置了会计核算实训、电算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证实训,重点培养夯实会计核算专项技能;在综合技能模块中,设置了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管理综合实训,主要培养学生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涉税事项处理能力以及进行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的能力。

(二)重视专业教学改革,修订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确定了会计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为导向,在坚持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路基础上,以培养适应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会计专业制定并形成了以“用账能力”为核心,全面培养“记账、算账、用账”三项职业技能的目标和职业能力标准,坚持走“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按照理论够用、岗位任务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深入贯彻“教学做合一”原则,突出以技术应用为核心。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实训取得职业资格,以基础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和成本会计实训实现掌握会计记账、算账能力,以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管理综合实训掌握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涉税事项处理能力以及进行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的能力,以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自主职业体验中,提高职业关键能力并得到职业经验的积累。

(三)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会计专业共开设了基础会计、电算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32门课程。每一学年,我们都由课程团队组织相关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编制要求,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地位、目标、内容、教学学时分配、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内容、标准和考核形式、教材使用及课内实践内容,进行规范编制或修订。会计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以高技能专门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教学、实训大纲编制原则意见,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所有科目课程,编制和不断修订、完善了相应的科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实训教学大纲。

(四)学校与行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该校会计专业与长沙英睿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了各种校企合作项目,尤其是针对实践教学手段展开应用技术合作。其中《税务会计综合实训平台》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税务业务处理能力产生了良好效果,同时该软件已被多所高校采用,取得良好示范作用。已完成一期研发的《财务管理实训》已被多所高校预定。

(五)证书规格

学生在取得一名普通专科毕业生所必须的毕业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A级证书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外,学校还规定了学生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鼓励并为学生取得初级会计技术等级证书或其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创造条件。学生不仅能顺利实现“零距离”的对口就业,同时也提升了就业层次。

(六)教师队伍的建设

会计专业通过多年努力,已建设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任教师为骨干,以双肩挑和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具有敬业爱生、精益求精、改革创新的高素质优秀教师队伍。整个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结构合理。目前本专业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会计岗位实践经验,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熟悉本专业最新学术规范、学术动态;掌握并具有运用高职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提高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与实际工作应用的衔接度,学校采取了积极措施,努力吸收来自行业、企业中既具较高理论专业水平,又具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现场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七)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与征订及专业课校本教材的建设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出台了将公开出版教材纳入科研成果奖励范围的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学习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等。近3年,会计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各种公开出版教材共20本,实现资源共享和扩大了本专业在行业的影响力;会计专业共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共10本,其中,所有实践教学课程均有自编实训指导书,如《税务会计实训指导书》等共5本。一方面教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融入了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规范,同时,在企业现场专家的参与下,又保证了教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会计专业的教材选用严格按照学院相关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选用教材原则:优秀的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本专业教师和现场专家合作编写的教材;其他教材。目前本专业所使用专业理论课程教材中,高职高专教材使用比例为100%,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比例达70%。《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基础》均采用考证教材。

(八)精品专业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重点建好省精品专业――会计专业,顺利通过精品专业验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规定以学院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税务会计》2007年成功申报了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2008年已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对本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活动起到了显著的指导作用。2009年正在申报《会计综合实训》省级精品课程。

二、高职财经类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财经类课程的开设,主要的问题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的要求如何取舍课程的内容,如何安排体系的问题。如何围绕“实际、实践、实用”这一主线,按照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模式和规格,做到理论适度,知识够用,逻辑性强,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设计的难度是相当大的。高职教育在我国刚起步不久,现有高职开设的财经类课程,过多的是本科专业的翻版或浓缩。因此,对于高职财经类课程内容体系的安排上首先要确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问题。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些具体环节还存在问题,如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专业实习和案例教学、忽视个性培养等。国内高职财经类课程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强调专业特征和实用性,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人才需求。二是课程体系还带有浓厚的学科型色彩,学业与职业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岗位变化要求,难以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这些问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三、解决途径

财经类课程建设按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课程结构、课程体系。二是看结构是否合理。根据专业目标,所设计的课程能否达到专业目标,设计的课程体系给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目标是否合理。这是第一项最重要的事,或者说哪些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哪些课程侧重给学生知识,哪些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可能一门课程这三个方面都有,也可能侧重一个方面。三是看课程安排的层次是否得当。如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四是课程的整合力度,涉及到知识的合理度。这个问题是我们平时所存在的大量问题,有些知识3门课、5门课都在讲,有些知识课程虽然开了,但未给学生讲授。这是由于教材的选用、大纲的编写、课程结构的设计衔接不够。我们现在是把教材当成大纲,事实上,应该根据学生培养目标要求来设计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编写大纲,根据大纲选教材,从而决定讲课内容的取舍。这个环节实际上是抓课程体系、大纲和教材选用之间的关系。五是要看重点课程、特色课程建设是否突出。比如关于教材建设与选用问题,实际是三句话:选用教材高起点,自编教材有特色,重视教材使用的配套性。自编教材有无特色,有没有能反映学校教学水平的自编教材,这实际上也是学校教学质量好坏、教学水平高低、在全国同类专业当中有没有位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自编教材至少要被5所以上的全国同类高校选用才达到一定的水准。课程建设还有一个观测点,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一直强调三个层次:在总体上,突出实践性,重视选择性,激发主动性;讲授方法改革,就是抓住知识点,强化系统性,加大训练力度;注重用信息化改造教学方法,更多的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现代教学方法来改造课程。

参考文献:

1、郭奇斌等.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2、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及思路[J].中国职业教育,2006(1).

3、郑晓梅.当代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

*本文属于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财经类课程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K08BZC013。

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7

一、思路决定出路

经过反复调查,多次论证,学校领导一班人认识到要发展学校,关键是理顺关系,走出体制困境,注入生机,增强活力,精心打造师训名校,促进教师教育工作发展。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对上争取领导重视,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对下构建师训网络,创新培训模式;对外寻求部门支持,拓展教育发展平台;对内改革管理机制,提高培训实效。真是思路决定出路,在新思路的指引下,学校沿着既定的发展路线,始终朝着奋斗目标不断奋进,短短几年,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雄厚的师资、科学的管理、优良的质量迅速崛起,饮誉衡阳,名动三湘。

二、政策保驾护航

1.主动出击,营造良好师训氛围。

在衡东县,师训工作项目的设立,学员的组织,经费的来源等,都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此,中心领导一班人每年两次专题研究师训政策,分析全县教师队伍现状,凡是与政策现实要求相符合的,上级有要求的项目,都列入培训计划,并于每年全县教育工作规划编制完成之前,县财政预算下达之前分别呈报县教育局和县人民政府。同时,中心每年争取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相关领导到学校视察或现场办公一到两次;争取县教育局每年专题研究师训工作会两次以上;邀请全县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县办中学主管校长开展一次联谊活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支持师训工作的良好氛围,切实保证了培训项目、培训资金、培训人员、培训时间的落实。

2.吃透政策,力争师训经费落实。

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县教育学习与资源中心是隶属县人民政府领导,县教育局主管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行政上受县人民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要以财政拔款为主”,由此,中心领导坚持嘴勤、腿勤、笔勤,经常请示、汇报,形成共识,找准机会。几次召开“县委书记办公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衡东县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多方多轮争取,中心办学经费由县财政、县教育局按时足额划拨。所有在编在岗人员工资由财政统发。中心建设经费主要由教育局专项拨付。这样,调动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衡东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积极、健康、可持续发展。

3.强力执行,保证师训政策到位。

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关政策和法规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结合衡东县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我们制定了《衡东县2003-2007年教师培训规划》《衡东县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计划》《衡东县新教师培训计划》《衡东县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计划》《衡东县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等级培训计划》《衡东县班主任培训计划》《衡东县非学历远程教育培训计划》,还制定了《衡东县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实施方案》《衡东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和《衡东县在职中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培训规划》。这些培训实施计划,确定了各项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时量及考核办法和一些具体措施。各类计划经教育局党委认真研究,均以红头文件下发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在中心的努力倡导下,县教育局在师训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凡应参加有关培训而拒不参加培训的教师一律不评先、不评优、不评聘职称、年终考核不能定称职以上等级;干部竞聘,县直学校教师调配必须要有关继续教育合格证或提高学历培训毕业证,要有信息技术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省、市级以上教研成果,否则一票否决。全县统一在计划和政策的调度下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培训工作氛围,各项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地稳步推进。

三、心动不如行动

思路有了,政策有了,行动立马跟上。中心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全县人民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1.树立一面旗子。中心向全体教工明确提出创师训名校的口号,把中心建成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力争创部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发展成为衡阳市,乃至湖南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头羊,这样,旗子一亮,教工精神一振,一种崇高的事业感,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一种潜在的自我发展、个性张扬的拼搏精神被激发,奋斗激情被点燃。

2.组建一套班子。中心按照精干、实效的原则,采用竞争上岗制度,选拔聘任思想政治素质高、懂得教育规律、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师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业务骨干进入领导班子。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十佳校长、特级教师刘美扬同志任中心主任,衡东一中副校长、特级教师颜亚华同志任中心支部书记,领导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为中心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搭建一个台子。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明确而坚决地完成了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仪器站的资源整合工作,组建成衡东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师教育相关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师训工作如虎添翼,克服了过去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各行其是的状况,改变了师训手段技术落后的局面,形成了培训、教研、教学指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4.充实一支队伍。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全县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性、示范性作用,是全县教育教学人才建设基地,是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心按照少而精、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原则加强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在原有教师格局中选聘,从一中、二中、欧中等省市示范性中学选调等方法充实了中心师资队伍,打造出一支学历高、素质优、能力强,集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新型培训者队伍。

5.完善一套设施。中心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了中心的教育教学硬件建设,中心现占地91亩,总建筑面积33097平方米。现有高规格、多媒体教室14间,微格室4间,电子阅览室2间,学科教师培训实验室6间,教育心理实验室1间,图书资料室4间。

中心建立了卫星电视接受系统和网站,能与互联网相连接,并与教育局信息中心和各学校相连通,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电视教学系统与各校计算机网络相连,开通双向视频教学系统,能实现网上教学。

中心还建成了百兆以上局域网,带宽1000m、100m交换到桌面,与CHINANET传输网络连接,网络出口带宽10MB,配备了浏览、资源存储等功能的专用服务器及UPS电源,实现了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教学信息的功能。

中心配备了符合远程教育要求的多媒体教室,装配计算机152台,最低配置为CPU2.8G,1G内存,100G硬盘能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配齐了视频投影仪、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不间断电源等设备。

6.构建一个网络。为了全面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近几年,中心建立了与高校联合办学机制,分别与湖南一师、衡阳师院、湖南科大、衡阳电大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举办大专函授、本科函授和现代远程教育班13个,学员1940人,举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班8个,学员452人。

中心还建立了与中小学联系和沟通的有效工作机制,建立起“县(中心)―乡(乡镇业余教师进修学校)―校”三级培训网络,三级培训网络每级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任务,中心负责统筹组织培训,利用乡分片设点,送教下乡到校;乡负责组织,提供场地;校负责送培。在运行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充分调动了多方面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育的质量。

7.建立一套制度。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加强对课程和学员的管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中心各类培训严格执行省颁教学计划,选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教材,严格按照计划开足课时。在学员管理中,制定了入学、注册、面授、出勤、考核、发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其中出勤管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在这方面中心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①根据培训类别多的情况,实行行政干部分工负责制,把教学与出勤管理结合在一起;②建立出勤登记卡,多次面授结束后由班主任填写,学员凭出勤卡报销有关费用;③由教育局师训股定期向各中心学校、县直学校通报老师参培的情况,发挥它在管理上的作用;④推行培训学员结业学分制,把参培教师面授情况列入培训结业考核范围。

在培训管理方面,中心建立了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和本中心教师业务学习进修档案,全部实行计算机信息档案管理。各类培训结业、毕业学员的有关资料在中心网站上公布,学员随时可上网查询。各类培训都实行学分制,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严格、规范管理学员学分,学分登记率100%,培训活动登记及时、规范、无差错,不弄虚作假。

8.实现强强联合。几年来,上级主管部门和县级各类职能部门为中心的发展特事特办,制定落实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中心硬件设施建设中给政策、给物资,中心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心派出优秀教师为政务中心、银行、税务、工商、旅游、城管等部门进行信息技术和普通话培训,提升窗口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财政、统计、审计等部门培训电算财会人员,密切了与职能部门的关系,缩短了发展沟通的距离,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快了发展步伐。

9.拓宽发展平台。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办以来,培训教师这种单一的办学模式已经形成定式,在实践中,中心领导发现一个契机,由于师训工作“季节性”较浓,教师培训机构常常出现人工和教学设施闲置状态,这样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又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中心何不将优势资源充分挖潜以发展壮大呢?多次请缨后,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再次给予政策支持,同意中心采用一体双翼的发展模式,以师训为主,利用资源优势开办附属中学――衡东县实验中学,为主体发展添彩。衡东县实验中学自2005年创办至今,在校学生人数发展到2600多人,常规教学班40多个,每年可为中心增加80万至100万的师训经费,有力地增强了中心发展后劲,同时还可为中心培训教师提供实验实习场地。

10.创新培训模式。中心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顺时而变,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服务广大教师,提高培训实效。在完成常规培训的基础上,中心近年来组织了短缺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班主任培训等特色培训项目,在这些培训中,采用走近学校、走近教师、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方式,面对面、一对一解决具体个案,逐步探讨提升、推广,使培训落到实处。

中级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能力评价;继续教育;会计人员

一、X单位会计人员能力评价

根据IFAC于2003年10月的《国际教育报告框架》中对职业能力的定义,职业能力是指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而能力是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具体地说,职业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维护会计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承诺保持公正、客观、独立,遵照职业准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等等。

(一)国内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会计人员能力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以来才开始受到关注。陈检生(2005)提出会计人员应具备八个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功底扎实、综合协调能力、准确把握和执行政策及法规的能力、驾驶风险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周宏等(2007)将会计人员能力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会计人员又有不同的界定和要求。

(二)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选择

本文结合现有研究并根据X单位会计人员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的现状,将会计人员能力的界定要素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储备能力。会计人员在从业前就必须储备两方面的知识:一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法律、税务等职业理论知识;二是熟练运用财会软件,通晓简单编程语言,能够自主进行简易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的技能知识。

2.知识更新能力。随着经济形势、财务会计制度、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及时对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和新做法,会计从业人员执业规范、职业道德,会计法等经济法律法规,现代企业管理新思路新方法等管理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更新,否则将因无法满足职业的要求而被淘汰。

3.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面对不确定情况时按照国家法律以及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报表的编制在会计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能力。

(三)X单位会计人员能力评价及人员结构的现状

1.能力评价指标设计。一是知识储备能力由文化程度指标进行衡量;二是知识更新能力由年在职培训时间指标进行衡量;三是职业判断能力由专业技术职称指标和会计专业年限指标进行综合衡量。

本文根据知识储备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三项指标在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评价中的重要性程度,将其权数分别确定为30%、10%和60%。另外,在职业判断能力指标中,专业技术职称和会计专业年限2项评价指标的权数分别确定为50%和50%。

2.X单位会计人员能力评价统计结果与分析。X单位地处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根据周亚莉(2005)的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越落后,该地区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就越低。那么,X单位会计人员的情况如何呢?

综合表1的结果可以得出,X单位会计人员的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能力分层现象较为明显。另外,从X单位会计人员情况统计表中可以看到,X单位仍存在大量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现象(无证会计人员比例达到27.47%),这严重影响了X单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准确、及时地完成本职工作形成障碍。

表2的评价得分结果显示,X单位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综合得分为2.2335,处于中等水平。在综合得分一栏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知识储备能力的较高得分为综合得分贡献了33.10%,说明近年来X单位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学历水平的提高应该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应出现重学历、轻技术的不平衡发展现象。

二、X单位现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和教育现状

X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由会计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财政部驻陕西特派员办事处会计管理中心负责对X单位辖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监督指导工作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审,人事部门负责年末对各个分支机构的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考评。

会计财务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采取最简单的模式,即未分等级、水平的集中一次性培训。针对这种单一模式的弊端,学术界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是以下研究:李洪斌、傅凝洲等(2000)认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而且还认为继续教育的管理应走专家化道路;杨宗昌、乔旭东(2001)将会计继续教育分为管理子系统、教学子系统和科研子系统,然后逐一对其特点和运行机制进行细化分析。

(一)继续教育的形式

X单位会计财务部门组织开展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采取分地区的集中培训形式。由于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繁忙,而陕西省地域面积辽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培训比较困难,所以会计财务部门采取利用双休日进行培训,且两年完成全省会计人员培训计划。从2006年开始进行的第二轮培训将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改善了以前闭卷考试单纯强调记忆的弊端,使得培训人员可以将精力集中于理解与掌握新知识的层面,增强了培训的效果。培训教师的选择由财专办会计管理中心负责,该中心依照会计处提供的培训要求在拥有相应培训资格的办学机构中进行遴选。

(二)继续教育的广度

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构成为在岗的持证会计人员、在岗的未持证会计人员、未在岗的持证会计人员和有兴趣的其他人员。充分避免在岗会计人员遗漏情况发生的同时,使得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不以年检为单一目标,而是以全员培训增强业务素质为首要目标。

(三)继续教育的深度

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会计财务部门根据本单位业务提出的培训要求和财政部对培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培训主要针对近年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变化情况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讲解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不涉及任何实务性质的内容。另外,培训的主要目的定位为持证会计人员的年检。

三、适应新形势的央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

(一)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新要求

1.形式多样性。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采用人工面授的形式进行,而随着会计人员数量的继续增加,培训内容的不断增多,这种大量重复性的工作特征将更加明显。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尤其是以网络为平台的教育方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继续教育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使得继续教育可以基本上达到跨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实地、实时教育。

2.长期循环性。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所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必须每年进行一次。

3.人员能力分层明显。随着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会计人才数量的梯形结构。结合X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表现总部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拥有中级以上职称,而分支机构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拥有初级以上职称。

(二)X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1.继续教育培训形式。X单位继续教育应结合现有会计人员的能力水平制定符合其职业能力要求的培训计划,而不是现行的统一培训任务,即由X单位会计财务部门组织会计主管及取得高级会计职称以上的人员在总部参加统一的高级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会计财务部门按地区组织取得中级会计职称的会计人员参加统一的中级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由会计财务部门组织、各分支机构协助本地区开展统一的基础继续教育培训。另外,基于现代远程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X单位现有的远程通讯及多媒体设备,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应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相结合,即每年一次的面授培训和实时的远程多媒体培训相结合。

2.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设置。针对X单位会计人员能力水平的差异,分层教育的培训形式必然导致各层次培训内容设置的差异性。高级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应主要关注近期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实务领域内发生的重要环境变化和特殊事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和变革原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级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应主要关注实务领域内发生的重要环境变化和特殊事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和变革原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础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应主要关注实务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和变革原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现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由X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主要考核各分支机构对所属会计人员的培训情况,考核指标主要为培训人次。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激励全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因为针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由会计财务部门组织,各分支机构并不直接负责所属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这样就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也接受不到相当水平的继续教育。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新的分层继续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考核中所发生的这种责任不符现状,即对高级和中级继续教育培训的考核责任为X单位会计财务部门,而对基础继续教育培训的考核责任为各分支机构。另外,考核指标也从单一的培训人数扩展为培训人数和培训时间两个指标。

参考文献:

1.陈检生.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陈艺东,何华.关于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和评估[J] .现代企业,2005(10).

3.周亚莉.陕西省会计人员能力的统计评价[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3).

4.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上一篇:村干部帮扶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光伏扶贫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