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活动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7 18:55:50

中班活动教案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1篇

1、复习演唱歌曲,鼓励幼儿随音乐模仿小树叶飘的动作,表现小树叶从哀伤到快乐的情感变化过程。

2、通过游戏“打扮树妈妈”,体验小树叶和大树妈妈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1、三种颜色的树叶(人手一片)、三棵树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秋天到了,秋风一吹,小树叶就从树妈妈身上飘下来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吧,每个人只能捡一片树叶。”(幼儿跟老师一起进教室捡树叶)

(老师拿树叶贴在身上)看,现在我就是一片小树叶了,你们也来做小树叶吧。好,把树叶贴在身上吧。现在我们都是小树叶了,秋风一吹,小树叶都飘起来了。(听音乐学小树叶飞)

小树叶飞累了,到小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吧。(小朋友坐到位置上)

二、复习歌曲第一段,表现小树叶哀伤的情感

1、跟着旋律演唱歌曲第一段。

“上次,我们学了小树叶的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幼儿跟琴声唱地一段)

2、启发幼儿把小树叶伤心害怕的感觉唱出来。

“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怎么样?”(伤心、难过)“那我们怎么唱才能把小树叶伤心、难过的心情表现出来呢?(幼儿说)“那就按小朋友说的来唱,注意唱的时候要慢一点,把小树叶离开妈妈时伤心、难过的心情唱出来”(幼儿跟琴声唱第一段歌词)

3、边唱边做动作。

刚才我们是用歌声和表情来表现小树叶伤心、难过的样子,那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现呢?我们来听音乐试一试,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好。(幼儿集体表演)

“刚才我看到XX、XX、XX,他们的动作表情都表现了小树叶伤心、难过的心情,现在请他们到前面来表演。”(请三四名幼儿)

“他们表演得好不好?等会儿小朋友再表演得时候,你喜欢谁的动作就跟他学一学,也可以自己想不同的动作。好,我们一起起立,听音乐准备好。”

三、复习歌曲第二段,表现小树叶即将打扮树妈妈的喜悦情感。

1、“小朋友表演得真好,那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害怕吗?”(不害怕)

“对,小树叶很勇敢,那我们一起来唱第二段,要把小树叶勇敢的样子唱出来。”

“小树叶回来打扮树妈妈心里怎么样?”(很高兴、开心)“那我们应该怎么唱呢?”(幼儿说)“刚才第一段小树叶伤心、难过时我们唱得很慢,那现在表现高兴、开心该怎么唱呢?(欢快、跳跃一点)那我们就来唱得欢快、跳跃一点,把小树叶高兴、开心的心情唱出来。

2、边唱边做动作。

“小树叶是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来打扮树妈妈的。”“那我么也来一边唱歌一边学小树叶跳舞吧。小朋友要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动作。”(幼儿听音乐边做动作边唱第二段歌词)

四、学习游戏“打扮树妈妈”,表现小树叶成功打扮树妈妈时自豪的情感。

1、交代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就来玩打扮树妈妈的游戏。看,这儿有三棵大树(出示三棵大树妈妈)“等会儿我们完整地演唱歌曲,当唱到‘打扮树妈妈’时,小朋友就拿你的树叶贴到树妈妈的身上。你要看看哪棵树的叶子颜色跟你的树叶一样,就把你的树叶贴到那棵树上。好,我们开始吧。”(听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五、结束活动: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2篇

活动名称:想飞的小猫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活动班级:中班

执教人:××*

一、设计思路

幼儿对天空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儿是怎样在太空翱游;他们还想知道在遥远的月球上是否住着嫦娥阿姨和活泼可爱、又蹦又跳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过的飞机、空中飞翔的小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勾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项活动——想飞的小猫。目的是通过此项语言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表述他们的想像,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字词帮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在集体面前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丰富幼儿想像力。

4、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部分会飞的物体,及其简单飞行原理。

2、认识小猫的特征及习性。

3、准备字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四、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导入活动。

师:用你的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动起来。

幼:有小象,还有小鸟啊!

(学小象走,学小鸟飞,每一个幼儿找一个座位。)

2、通过谈话,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学了小象和小鸟,它们谁会飞,谁不会飞呀?

幼:小鸟会飞,小象不会飞。

师:你们说说还有谁会飞呢?

幼:飞机、热气球、大雁……

师:那你们说,小猫会飞吗?

幼:不会。

师:可是有一只小猫就想飞,咱们一起听听吧!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飞的小猫》。

3、幼儿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有谁呀?

幼:小猫、小鸟、草地、小河。

师:小朋友们,老师告诉你们,不仅这图很漂亮,故事呀更好听。你们可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啊!

(出示字卡,讲故事。故事前半部分字卡,如图1。)

师:小朋友们,小猫看到了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你们猜猜小猫怎么想的?

幼:它也想飞,它想有一对翅膀。

师:它怎么跟妈妈说的呢?

幼:妈妈,我也想到天空看一看、玩一玩……

师:它又遇到谁啦?快看一看。

(出示下半部分字卡,讲述下半部分,如图2。)

4、幼儿看结构字词,完整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刚刚听老师讲了一遍故事,咱们又认了字,现在一起看字讲一遍故事,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讲的非常棒!

5、识字游戏。

①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卡发到幼儿手里。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我给你们放到手里的礼物拿好,睁开眼睛,我讲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她)的礼物。

②全体幼儿站到前面,教师讲故事,幼儿出字卡。

6、续编故事《我帮小猫飞上天》

①师(出示猫头):小朋友们听一听,谁在说话?

“妈妈,我还想到天空上去看一看,您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哎呀!这可怎么办呢?有啦!今天这儿有许多小朋友,请你们帮帮小猫,好吗?”

②师:小朋友们,你们快帮一帮小猫吧!闭上眼睛仔细想一想。

③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怎样帮助小猫飞上天。(鼓励想法奇特、大胆发言的幼儿)

幼:a帮小猫做一对大翅膀

b坐上热气球

c坐上直升飞机

d坐在飞艇上

e让小猫坐上宇宙飞船

f让小猫坐火箭

五、结束活动

师:哎!你们的故事讲得都非常棒!你们是从那看到的这些故事啊?

幼:幼儿画报,还有彩色故事书。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本故事书啊?这本故事书的名字就是……

幼:想飞的小猫

师:你们已经想出办法来帮小猫飞上天空了,改一改名字,叫“会飞的小猫”,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随我出动活动一下吧!

(放音乐《小飞机上蓝天》,带领学生一边唱一边走出活动室。)

六、活动延伸

艺术活动:小飞机上蓝天、小燕子

美术活动:想像画、飞上天的小猫、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七、相关环境创设

布置图片展览:……我会飞

……我会跑、跳

八、家长工作

帮助搜集图片,给幼儿讲述在前飞行的简单知识。

九、选材

杨瑛《帮我早读书》中班补充教材

十、活动自评

幼儿思维活跃,能够想出各种办法帮小猫完成心愿;幼儿发言积极,能够完整讲故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3篇

一、寻找合适教案

在寻找教案之前,必须对教师自身素质进行分析,扬长避短。如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强的可选择上语言课,绘画能力强的可上美术课,表现力较强、唱歌比较好的就选择上音乐课或舞蹈课,而针对表现能力不是很强,但语言简洁,逻辑思维强的就选择上科学课。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秀教案的领域范围,有目的地寻找,不至于漫无目的,浪费时间与精力。

活动领域确定后,必须明确此领域的要求,如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寻找相关优秀教案,我曾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看到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将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纸板、易拉罐、铅笔、纸筒芯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尝试用不同材料巧妙顶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教师与幼儿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稳稳顶住纸板的秘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亲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

二、调整优秀教案

虽然现成的优秀教案上已标明施教对象,但不同地区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且许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此时必须根据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当我选中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后,先进行预操作:准备一些材料和铅笔、易拉罐、纸筒芯、圆形纸板,不作任何提醒与练习,让大班孩子试着用这些材料顶起圆形纸板,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成功顶起圆形纸板。很显然,在大班上这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挑战性。用同样的方法在中班做试验,40名幼儿中有14名幼儿轻易地把纸板顶起来了。于是根据预操作的结果,我决定将它由大班科学活动改成中班科学活动。在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较薄的纸板容易变形,影响操作效果,在准备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硬实、不易变形的纸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扰因素。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育对象、活动材料、活动目标等,以便活动能够科学地顺利地进行。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播放获奖杂技表演、幼儿用身体部位顶住纸板的游戏现场)。

2.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幼儿用纸筒芯自由尝试顶纸板、发现成功的秘密、幼儿合作找并画出中心点)。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猜想并记录、尝试并记录、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4.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以上活动设计是适合大班幼儿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我的施教对象为中班幼儿,就不能照搬硬套,让幼儿合作找中心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而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不强。找、画中心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进行修改,幼儿操作结束后请两个幼儿示范稳稳顶起圆形纸板,教师帮着画中心点,然后请幼儿观察教师做的记号,发现能稳稳顶住纸板的位置,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有顶住圆形纸板的中心点,才能稳稳地顶起纸板。于是我对活动过程进行适度调整: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铅笔、纸筒芯、易拉罐)顶圆形纸板并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顶起纸板(纸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难顶起纸板(铅笔)?

3.二次探索:探索用铅笔成功顶起纸板的秘密――顶住中心位置(幼儿尝试顶纸板、请成功幼儿表演、老师画出中心点、幼儿观察中心点发现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三、打磨出优质课

优秀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一节活动课最终的效果,如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预知的经验、教具的准备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打磨出一堂优质课,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经过以上环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不错。

(1)问题设计具有局限性。活动的导入部分,请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纸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几种玩法:用头、肩、背顶纸板,仅局限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封闭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就重新设计:请小朋友想出多种办法和纸板玩游戏。幼儿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纸板变成了方向盘、飞镖、滑板车、陀螺、红绿灯,用一只手指、两只手指、三只手指、头、手臂、背等部位顶纸板。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幼儿活动内容更丰富,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更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继续探索的兴趣不浓。第三环节向难度挑战,练习用铅笔顶各种规则图形纸板,找中心点。操作材料比较单一,且学生不能立马掌握其中的奥秘,有的孩子一会儿就成功了,有的孩子因失败而兴趣索然,玩起了别的花样,幼儿探索的兴趣不浓。经过反思,我想可能是材料比较单一,就增加了几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请幼儿用铅笔顶起不同形状的纸板,不断地去尝试,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难度,让轻易顶起纸板的幼儿在纸板上加顶纸杯、乒乓球,调动起这些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科学合理地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增加探究的深度。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班幼儿 健康教学活动 教师指导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64-01

顺利开展幼儿园的保护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科学有效的进行幼儿园的健康教学活动。幼儿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幼儿园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教学活动行为,通过教师在健康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加以适当指导,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工作质量、还能帮助幼儿培养和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如何正确的在健康教学活动指导幼儿也是广大幼儿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

1 现阶段教师在中班幼儿健康教学活动的指导现状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幼儿健康教学活动,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但是大部分幼儿教师对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进行指导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教学方法不当

在目前我国的中班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整体性、统一性,因此为了方便幼儿教师进行教学,整个健康教学活动还是以幼儿教师为中心。尤其是在学习教学上表现更为突出,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心智正在形成,在此过程中对事物的求知欲也愈发的浓厚,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在目前的中班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中班幼儿的这一特性,反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对中班幼儿强行灌输知识,忽中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1.2 提问有效性过少

有的时候,在中班幼儿健康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较少,过于注重幼儿技能的习得,幼儿教师的教学指导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仅有的指导环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中班幼儿进行提问,幼儿来进行回答。教师的提问有效性过少,比如在提问时教师多以“是不是”“对不对”等形式来提问,幼儿只是下意识地给出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2 在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策略

2.1 理论支撑,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专业的幼儿教师是实现健康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专业的幼儿教师也是实现健康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人才保障。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平时教学工作的参考,指导健康教学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平时,幼儿园也要定期组织和领导园内的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和知识讲座,让优秀的幼儿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方法,通过幼儿教师在互相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学习和进修,从而更好的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2.2 合理安排,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

健康教学活动应该是合理、科学、妥善的。中班幼儿由于年龄偏小,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因此认识能力仍处于较差水平,知识结构也比较简单。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安排健康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全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考量,并且结合中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来进行活动分配与安排。要让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最后还能再回到生活。让幼儿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获取知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班幼儿的注意力非常短暂,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分配健康教学活动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尽可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中班幼儿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

2.3 有效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事实证明,幼儿教师的有效提问在健康教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和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比如在健康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通过有效提问,让幼儿自由探索,这样启发式的提问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探索中。同时要注意教师的提问类型和提问设计不能过于单一,少用“对不对”“是不是”来提问,多用“为什么”来提问,尽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探索答案。

例如,在《救小羊》中,教师通过提问“不能碰到山洞(橡皮筋)救出小羊,等会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成功通过的?”来激发幼儿探索钻过60cm高的障碍物,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在这样开放式的提问和探索中,幼儿能够较好地掌握技能,积极参与活动。

2.4 反思总结,提升教学的质量

对开展的健康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明确在健康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且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使得健康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能够在不断调整中得到进步与提升。园部,会开展针对健康教学活动的一课三研活动,所谓一课三研,就是由一位教师设计好教案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由其他评课教师提出活动中的不足与调整,可以是教学目标方面,也可以是教学策略方面,更可以是幼儿的接受情

况……再结合上课者自身的反思与整合,进行第二次,乃至第三次教学活动,直至把教案教学活动调整到相对完整,从而使得幼儿教师健康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越来越实效化。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5篇

微格教学是把学生以小组的的形式进行微课堂教学,教师应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进行分析,把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归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集中讲解一到两个教学技巧,找到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技能。

教学的示范与观摩

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播放幼儿园优质课的案例,例如上海市虹桥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果酱小房子》;中班音乐活动《青蛙唱歌》等,要求学生观摩过后提出活动课的设计环节及出现过哪几个闪光点,教师在逐一讲解总结。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指导效果,教师可定期带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去幼儿园亲身体验,观看幼儿园优秀教师的精品课,可以使学生在微格课堂上提供情境逼真的效仿与示范。还可从幼儿园请到优秀的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亲身的经验传教,指导学生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活动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

编写教案

学前幼儿的教育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活动的实施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所以微格课上教案的编写也是教学的重点,微格课上需要对学生编写的教案不断地指导,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使学生的教学技能达到更高的标准。教案的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1、活动标题

这一部分应写清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具体类型,活动的名称,适合的年龄段,具体的内容等。

2、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应该实现的教育任务。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如:“体验某种具体的情感或培养某种性格品德,学习某些新词,会运用某个句式,能说完成的话等。”

3、活动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所需要的教具、设备、学具,环境的布置,提前使幼儿建立已有经验。

4、活动过程

在策划整个活动过程时,要结合教学目标,让活动情节环环相扣。教师要对具体的内容写出提问、讲解、举例等教师活动。教师应预想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应对各种问题。

5、教学时间的分配

预想好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好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的训练过程可以突出以下几点内容:

1、课程的导入

幼儿园活动课内容的导入关系着整个活动课的效果,所以课程的导入技能至关重要。根据学前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在导课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把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出来,使活动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

2、多媒体设备和教具的有效结合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不断进步,在幼儿园活动大多会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幼儿会通过直观的教具来领悟新的知识。所以学生要根据活动设计的内容来设计教具,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准确的引导和演示。

3、学习语言的讲解技能

作为幼儿园教师用语言来组织教学,善于表达,语言的“儿童化”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所以在语言技能上要培训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组织教学时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注意活动课上语言“儿童化”的表达,生动的组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结与评价

学生在设计的活动课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首先学生要有一个自我评价,提出活动后的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具体指导。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集体评价,现提出优点,最后指出不足。这样可以使被评价者增强自信。在评价后,根据出现问题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最后能够让学生的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幼儿园实践练习

幼儿园的实践练习是检验微格教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幼儿园把微格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用录像设备保存,回到学校后根据录像回放进行评价,提高真正的教学实践技能。微格教学可以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技能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指导,可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前适应、体会幼儿教师的角色,对多种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培训,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社会打造出优秀的幼教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书面数符号学习;中班数学教育

数符号的运用不仅对人类文化的传递和发展意义深远,对个体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首先,它是儿童从具体的数学思维向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化的标志,对书面数符号的学习和了解能使儿童在数的理解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当儿童能阅读、书写和理解数的表征符号时,这种把数从具体事物参照体系中独立出来的过程就趋于完善(Sophian,1995)。[1]其次,它提供了一种儿童和成人可以共享的认知模式,这一模式为儿童和成人进行有关数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基础(Munn,1998)。[2]一旦儿童开始运用这些符号,它们很快就能成为儿童数学思维的一部分,并为儿童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可能和前提。然而,由于书面数符号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它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语言文字读写能力发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儿童书面数符号学习的系统研究不多。英、美两国现有的研究也仅涉及儿童对数符号的表征方式和对数符号功能的理解,未涉及儿童数符号表征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书面数符号是人类文化的发明,儿童通过社会传递的方式来掌握它,因而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以及机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中班开始的时候,约40% 的4岁儿童已能运用1~10的书面数符号来表征数量, 但儿童的书面数符号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个别差异(Zhou & Wang,2004)。[3]这种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在幼儿园小班的活动中较少涉及书面数符号的学习。然而,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儿童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书面数符号。我们尚不太清楚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是否涉及书面数符号的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儿童进行书面数符号的学习,这种书面数符号的教学是否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本文旨在通过描述与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上海市一所一级一类公办幼儿园一个中班的幼儿。本研究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以非参与式课堂观察为主,并收集了教师的相关教案。该园中班2004~2005学年数学教学计划设定每周一次数学课、一次珠心算教学。由于节假日等原因,实际全年数学教学总次数为72次,其中数学课37次、珠心算教学35次。需要说明的是,该园的珠心算教学形式上为特色教学,而事实上不仅绝大部分幼儿都参加,同年级班的教师也在一起备课。我们对该班的数学课和珠心算教学进行每周1~2次的课堂观察,全年观察的次数为37次(占总教学次数的51.4%),其中数学课19次、珠心算教学18次。我们对37次课堂观察记录作了分类和归纳后,又结合本班教师的教学计划与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作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明,在所观察的数学活动中,共有27次(占观察次数的73%)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书面数符号的学习,分别为10次数学课和17次珠心算教学。该班的数学课与珠心算的教学内容虽自成体系,但偶尔教师也会帮助幼儿在两门课的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如在珠心算教学中帮助儿童回忆在数学课上学过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等。两类课都与书面数概念的学习有密切关系。

该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概念、形状、排序、空间、时间、量和计量等,其中有关书面数符号的教学内容包括阿拉伯数字符号、加减符号和等号,具体内容涉及10以内的数字,如10以内数字的认读,比较数的大小,数字与实物的相互转换等。观察资料表明,只有一次教学涉及10以上的数字,如从1到35的认读。

珠心算的教学内容与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大不同,因为该班从小班下半学期就开始珠心算教学,所以到中班后,教学内容开始涉及100以内数字的阅读、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有两次教学出现了10以上数字的加减。从中班一年的教案中看,有5次教学涉及10以上数字的加减。

中班书面数符号的教学主要通过实物和符号的相互转换来进行。实物包括数字卡片、算盘、图片道具等。已有研究表明,书面数符号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涉及对书面符号与物体之间的双向转换的理解,主要包括书面数符号认读;实物―书面数符号、书面数符号―实物(周欣,2004)[4]。如果将中班数学教学内容与书面数符号的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三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该园中班数学教学无疑体现了这三个方面,并且过程更加丰富。下面将一一分析涉及这些具体形式的教育活动是如何帮助中班幼儿进行书面数符号学习的。

1.书面数符号认读

书面数符号的认读是在口头数符号与书面数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包括数字和算式的认读)。到了中班,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求幼儿认读数符号的内容和认读的方式都有所改变。首先,认读内容方面,数目从小到大,从认读书面数字到认读算式,如开始时阅读1、2、3、4……到认读……23、24……后来则开始认读算式,如8-7=1,9-7+8-9=?;其次,阅读的方式也有所改变。中班上学期开始时,为了配合珠心算的教学,教师只要求幼儿把142读为“一四二”,而不是“一百四十二”。到了中班下学期,教师则在珠心算教学中讲解了个位数和十位数,开始让幼儿按照个位数和十位数的读法认读100以内的数字,比如把52读为“五十二”。

(1)认读内容的变化

“看数报数”是教师在中班上半学期经常开展的一个活动。活动过程是,教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卡片,要求幼儿不仅能正确阅读,而且在卡片短暂出示后能正确背出数字,阅读方式为依次读出卡片上出现的数字,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说,幼儿只要掌握了10以内的数,就可以读出卡片上的数字。见下例

中班认读内容还包括算式的认读。由于中班上学期珠心算的教学内容包括算式,所以教师也很重视算式认读。在认读每个算式的过程中,幼儿不断重复着1到10的数字,同时也熟悉了加号、减号和等于号。如[例子12-15-2004]:

①“[例子9-29-2004]”表示该例子是2004年9月29日的观察结果。下同。

②T表示教师,S表示一个幼儿,SS表示多个幼儿,SSS表示全体幼儿。

(2)认读方式的转变

比如[例子9-29-2004],只要求顺次读出卡

班上学期末,幼儿就开始按照“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方法认读,教师详细讲解了如何读两位数,这样的认读方式无疑比单纯的依次读更有意义,因为这种读法赋予了除个位数以外的十位数、百位数等意义,有助于幼儿理解10以上数的概念。如[例子1-6-2005]:

S:三十八。

T:(问大家)他说对了吗?

SS:不对,应该是八十三。

T:对,应该先读前面的,再读后面的。

S:(点头重读)八十三。

2.实物―书面符号的转换

这一转换是将实物的数量转换为书面数符号的过程,在数学课与珠心算教学中都有。举例来说,教师先要求幼儿数出图片上有几个苹果,幼儿数好后请他们找出写有相应数字的卡片或把答案写在纸上。观察资料表明,这种将实物转换为书面符号的实践机会并不多,特别是没有出现写答案的情况。

下面例子[例子10-20-2004]表明从实物到书面符号转换的过程。

T:这里有几只小鸭子?

SSS:1只。

T:在算盘上怎么拨?(SSS拨1。)

T:又来了几只小鸭子?

SSS:1、2、3、4、5,5只。

T:算盘上怎么拨?(SSS加拨5。)

T:你算盘上是几?

SSS:6。

SSS:加号表示。

3.实物―书面数符号―实物的转换

这一转换是将实物的数量转换为书面数符号,再还原到实物数量的过程。如[例子12-24-2004]:

T:看,黑板上有几张卡片?[黑板上有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相同的实物(圆点)。]

SSS:5。

T:在你面前有一个盒子,里面有许多数字卡片(数字卡片一面是数字,另一面是相同数量的圆点数),5用数字卡片怎么表示?

T:好的,5个圆点是5个,5个点子数和数字5。那5加1个卡片是几?

SSS:6。

T:(在黑板上做相应展示)很好。(指着黑板上的实物卡片)5添上1就是6,等于6。

SSS:(重复说)5添上1等于6。

……

4.书面数符号―实物的转换

这一转换是将书面数符号转换到实物的数量的过程,就是常说的按数字取物。即教师出示数字或算式,让幼儿用操作材料表示出来。比如教师说:“请大家拿出与卡片上数字一样多的雪花片,7。”幼儿拿出7个雪花片,就证明他们理解数字7的含义。让幼儿用算盘来计算5-4=1的过程,也是书面数符号向实物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领会符号的含义。

书面数符号―实物的转换是四种转换类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因为这是珠心算教学中常见的形式。10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是珠心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常常出示(连续)加减的算式题卡,让幼儿拨算盘,比如

从上面的归类和分析可以看出,数符号阅读、实物―书面数符号转换、书面数符号―实物转换是书面数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其中实物―书面数符号―实物的转换形式是实物―书面数符号转换形式的变体。这一描述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师如何灵活地运用书面数符号与实物之间的转换,让幼儿进行多角度的练习与实践。

三、讨论和建议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中,不管是在正规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在课外的珠心算教学中都包含了较多的书面数符号知识的学习。在正规的数学课程中,以接触10以内的书面数字符号和简单的算式为主。我们认为,10以内的数学知识内容基本符合大部分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但学习重点应放在对1~10书面符号的表征及理解上,涉及书面算式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且一定要结合实物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而在该班的珠心算教学中,已经涉及100以内的书面数符号、简单算式(包括连加连减的算式)的横式与竖式的表达方式。很显然,珠心算的学习内容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幼儿园教育大纲对数学内容的年龄班的教学要求。当然,从大多数中班幼儿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完全有可能掌握。我们的研究也证明,即使是发展水平较低的中班幼儿,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干预,也能正确地表征100以内甚至100以上的书面数符号。但过早地要求幼儿掌握10以上的数符号,特别是连加连减的算式,对幼儿的发展也许是弊大于利。我们的观察资料表明,珠心算教学中书面数符号的学习尽管结合拨珠的过程进行,但不少操作需要重复练习,这些活动不仅与对数概念的理解没有直接关系,而且由于它机械、枯燥以及对幼儿记忆方面的高要求,很容易引起中班幼儿的反感。我们的另一个家庭日常活动的观察研究表明,在家练习珠心算是家长建议频率较高但遭幼儿拒绝的百分比最高的活动。有相当多的中班幼儿不喜欢珠心算,这已经成为事实。

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较注重帮助幼儿认读书面数符号,并能注意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如要求幼儿先学会读出数字,再学习数字的进位关系。研究表明,进位概念的学习对幼儿来说是个难点,如在本研究中幼儿把83读成38就一点都不奇怪,这样的情况在中班可能不是个别现象。即使幼儿能正确读出数字,也未必表明他们真正理解数的位置与数值之间的关系。英、美两国的有关研究发现,有些儿童甚至到小学四、五年级都对此颇感困难(Hughes,1998)[5]。我们觉得可能没有必要在幼儿园中班就通过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来教进位的概念,而应通过一些材料的操作为幼儿理解这一概念打好基础。如20的数符号可用20个珠子表示,也可用2串(每串10个)珠子来表示。在个别幼儿感兴趣、对数的理解水到渠成的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给幼儿讲解这些概念。

幼儿学习书面数符号是在他们掌握了数量的概念和口头数符号的基础上进行的,帮助他们在物体的数量、口头数符号和书面数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书面数符号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书面算式的学习。算式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数学语言,在幼儿初步接触算式的阶段需要大量实物的操作来帮助他们真正理解这种符号语言。书面加减题做对了并不表明幼儿已经理解了算式符号。本研究中,在帮助幼儿学习书面数符号的过程中,该班教师能注重帮助幼儿在口头数符号、实物和书面数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比较明显的是,教师经常提供从书面数符号到实物的转换练习,如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这种转换练习有利于幼儿对书面数符号的表征与理解。观察资料也表明,反过来从实物到书面数符号的转换练习较少,即教师出示实物,要求幼儿找出或写出相应的数符号的练习较少。我们认为,该班教师尽管注意到符号与实物之间的转换,但数符号的学习与数学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如形状、空间、时间、分类的学习,结合得还不够。另外,在将书面数符号的学习融入教育环境与课程主题,或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的联系方面,也有待加强。

从课程组织的方式来看,该班仍采用了分科教学的方法。然而,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都提倡综合的课程模式。如何在综合教育的课程模式中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这对许多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特点,在与主题综合时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要不要综合,如何综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Sophian,C.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 in early numerical development:Counting,conservation,and comparisons

between sets.Child Development,1995,66:559~577

〔2〕Munn,P.Symbolic function in pre-schoolers.In:C.Donlan ed.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Skills.Britain:Psychological Press,1998,48~71

〔3〕Zhou,X.& Wang,B.Preschool children’s representation of written number symbols.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04,173(3):253~266

〔4〕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7~240

〔5〕Hughes,M.Children and number.Oxford, England: Blackwell,1998

Math Teaching and Written Number Symbol Learning in Middle Class in Kindergarten

ZHOU Xin, WANG Yefang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This research, taking a middle class of a first class kindergarten in Shanghai as the subject, observes and analyses written number symbol teaching in math teaching in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n proposes relative suggestions.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7篇

一、研究的缘起

2016年,笔者参与了重庆市某幼儿园的教学评价会,发现由于每个教师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与教学能力不同,教师编写的教学设计、组织的教学活动也有很大差异。于是,笔者从重庆市4所幼儿园(Q幼儿园、Y幼儿园、X幼儿园、B幼儿园)收集了绘本教学设计,共计32份(见表1),针对幼儿园教学设计包含的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设计上有环节缺失

针对32份教案,对照绘本教学设计的6个方面,笔者发现只有9份教案设置了“重点与难点”,14份教案设计了“活动延伸”,5份教案设计了“活动反思”。针对“重点与难点”及“活动延伸”的缺失,笔者与Q幼儿园和老师进行了交流,教师反馈准备绘本教学时间仓促,通常只在教学前几小时完成。教学设计是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充足的时间选择绘本、分析幼儿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更需要时间去了解绘本、确定活动目标和重难点、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方法、设计活动过程和延伸活动。设计环节的缺失也反映出教师用在教学设计上的时间不足。

(二)教学目标设置欠妥

良好的教学活动目标应当具备全面性、适宜性和操作性。针对这32份教案,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成分缺失

完整的教学目标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动作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要求,但笔者收到的教学设计中有11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成分缺失。具体说来,如在Y幼儿园的大班教学设计《老轮胎》中,教学目标为:“1.体会到老轮胎在行走过程中的快乐和停留下来之后的满足;2.认真观察图片,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阅读图书之后的想法和自己的心理感受。”目标1体现的是情感目标,目标2体现的是动作与技能目标,显然,缺少认知目标。

2.教学目标难度过大,超出儿童发展水平

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将目标锁定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如在Y幼儿园的小班教学设计《去哪儿了》中,目标2是“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飞呀、飞呀,落到____上’的句式,并尝试仿编。”显然超越了小班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应当根据小班儿童的语言特点,降低目标难度,可以将这一目标改成“在游戏中学说‘飞呀、飞呀,落到____上’的句式”,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感知句式,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仿编。

3.教学目标的学科特点不突出

尽管绘本教学鼓励教师整合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内容,但应有主次之分,不能在领域整合的同时,失去语言教学活动本身的意义。Q幼儿园的中班教学设计《我为什么快乐》中,教学目标表述为“1.认识无聊、嫉妒、害怕、难过、害羞和生气六种情绪及产生的原因。2.能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能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虽然体现了整合的教育理念,却没有“语言发展”这一目标的体现。

(三)物质活动准备单一,忽视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为绘本教学所做的活动准备主要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在所收集到的教学设计中,有21份是绘本PPT和背景音乐,比较单一。只有11份设计了其他的物质材料。如X幼儿园的大班教学设计《妈妈摘的葡萄》中的葡萄架挂图、相关动物叫声、紫色纸圆片和笔;Y幼儿园的中班活动《沙拉沙拉》中还包括各种角色头饰、记录卡等。

在教学设计中,幼儿如果没有经验储备,活动过程中就缺乏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所收集到的教学设计中,只有5份体现了知识经验的准备。如X幼儿园大班活动《妈妈摘的葡萄》中,活动准备要求“幼儿知道老鹰会吃幼小动物,理解‘翻山越岭’和‘不辞辛劳’的意思。”B幼儿园小班活动《大风》中,要求“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对老鼠有初步的认知,了解老鼠会啃东西的经验;认识风车,了解风车的制作方法;有被大风吹的感受,能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

(四)活动过程模式化,形式单一

32份教学设计中,大多数的活动过程通常采用“导入――讲述故事――提问讨论――完整复述故事”的模式,片面地将绘本教学活动等同于故事教学活动。教师边出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述图意,边提问。

(五)缺乏有效的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是所学的知识技能的继续巩固和应用,教师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幼儿经验或得到经验。本次样本中共计10份设计了活动延伸。所涉及到的延伸活动类型有角色表演、家庭、故事仿编、画画、说唱活动、户外活动。笔者发现,一次绘本活动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在讲述和提问上花费大量时间,最后导致时间不足没有延伸活樱或者无法对延伸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的改进策略

(一)确保设计环节的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绘本教学设计包括6个方面。教师不但要认真钻研绘本,了解幼儿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内容,将绘本教学整合到各个领域中,还要重视教学设计的编写,尤其是比较容易缺失的部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制订绘本教学活动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全面性,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层面,考虑到和其他相关领域目标的融合,促进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还应注意目标的适切性,即在充分研读绘本的基础上,分析绘本中所蕴含的意义,还要充分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内在需要,使教学目标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既面向全体儿童的发展又适应个别需要。此外还要关注语言发展目标,不能只关注整合和追求活动多样化,忘却了绘本教学是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之一。

(三)充分设计准备环节

由于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以直观学习为主的特点,在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绘本特点、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创设“会说话”的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丰富绘本教学物质准备,除了PPT和背景音乐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图片、卡片、头饰、手偶等。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幼儿的知识经验的准备,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

(四)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一般是20~3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过程设计应在围绕目标的前提下,确定活动的重难点,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方法,分配活动时间,考虑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重点问题。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师幼互动,幼儿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儿童自主阅读在前,师生共读在后的形式;或者师生共读在前、儿童自主阅读在后的形式;或者采取师生共读部分再让幼儿自主阅读,再进行集体阅读的形式。

(五)巧妙设计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是对活动过程的反复强调,帮助幼儿巩固经验,或获得新经验。活动延伸可以向区域延伸,也可以是环境创设,或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家庭活动延伸。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幼儿 户外体育活动 课题 目的性 科学性 系统性

两年来,我园开展了《因地制宜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模式研究》的课题,各班为了落实课题目标自制了大量的体育器械,也整理收集了一些体育游戏,体育教案。目前从课题开展的情况来看,我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较以前有了大的转变,首先是老师观念意识的转变,其次是幼儿在参与户外体育活动后变得积极活泼,并喜欢这些自制体育器械,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但是这些都还不够深入,都还比较浅显。为了使课题更深入地开展下去,让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成为我园的特色。应该加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注重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才能使体育锻炼有效。注重体育锻炼系统性,有利于体育技能形成和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注重体育锻炼科学性,能让幼儿保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真正达到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如何做到这几点呢?

1.注重身体的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让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等要素在一个较为均衡的基础上得到锻炼和发展。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如孩子的基本动作有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通过对这些动作全面、交替地进行锻炼,既能促进孩子大小肌肉群的发育,增加肺活量和耐力,又使动作趋向协调、灵敏,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婴幼儿期是处在迅速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在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可偏向一方,要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

2.必须量力而行

2-6岁的孩子,其生理特点是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心脏壁薄,每搏输出量少,骨骼弹性大、易变形,肌肉纤维细、易疲劳受损。因此,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应考虑强度较小些,但内容要多样化,如飞碟、踢皮球、滚皮球、体操、游戏性的体育锻炼等,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对需要屏气的活动,如搬过重的物品、举重、拔河等,会给心脏增加负担而受损。急骤性的奔跑和停止,不利呼吸循环机能的正常运行。角力性活动如握手腕、顶牛等,一旦用力过猛、过急,时间过长,都会扭伤腕、肘关节,拉伤韧带。如果让孩子从高处跳下,双脚落地,或双脚向前跳的距离过大,时间过长,都可使孩子的脑部和内脏受剧烈震动而有所伤害。所以,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要根据年龄和体质状况,量力而行。

3.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幼儿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必须做到“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这十六个字。对停止不前或急于求成两种倾向都必须避免。3岁前是孩子动作发展的关键期,但动作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从站走跑跳,这是一个发展过程;又如,肌肉动作的发展,先是大肌肉而后是小肌肉动作。以玩皮球为例,一般孩子先是丢皮球,然后会滚皮球,最后才会拍皮球。因此,带孩子锻炼必须掌握他的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使孩子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逐步达到锻炼的目的。持之以恒是体育锻炼能否达到最终目的的关键。体育锻炼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自孩子出生起就重视让他到自然环境中去进行锻炼。怕孩子冻着、热着、累着,这是天下父母爱心的一个方面,但要认识到,坚持锻炼不仅能强健孩子的体魄,更锻炼了孩子的毅力和耐受力,也全面提高了孩子的素质。

4.活动内容选择安排要有系统性

我们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常出现注重活动形式而忽视活动内涵的现象。跟据幼儿年龄特点,每月确定1-2项基本动作训练内容,跟据内容安排活动时间,设计活动教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达到预期的活动目的。各年龄段的体育游戏和教案可以从游戏书、和电脑上进行查找、再按活动目标进行分类整理。

在我园课题开展的后期,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健康教育目标为依据,要求小、中、大班全体幼儿开展发展幼儿动作技能(跳跃、拍球、跳绳)的的大课间活动。活动初期,老师们都很困惑,不知该如何开展活动,因为在课题前期开展的晨间体育活动,器械活动较单一、零散、随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各班根据幼儿特点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利用音乐将游戏(音乐游戏、民间游戏)、律动、队列、器械整合在一起,让大课间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每个班的大课间活动在开展一段时间后内容可以变化,特别是器械的玩法可以变化拓展,孩子们非常喜欢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体质得到增强,动作技能也有大幅度提高。以中班幼儿拍球和大班幼儿跳绳为例,在开展大课间活动半期之后,活动情况如下:

中班幼儿拍球活动情况统计表

〖JZ〗表 中班——拍球

〖HTSS〗〖BG(〗〖BHDFG1*2,FK6,K9,K7,KF〗班级〖〗内容〖〗合计人数〖〗百分比

〖BHDG4*2,FK6,KF〗 中班38人〖〗〖ZB(〗〖BHDG1*2,K9,K7,K〗不会连续拍〖〗0

〖BH〗连续拍10个以上〖〗18〖〗47%

〖BH〗连续拍50个以上〖〗20〖〗53%〖ZB)〗〖BG)F〗

从表中可以看出,会连续拍球50个以上占53%,达到多半数以上,是比较好的。连续拍10个以上的占47%,不会拍的没有。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幼儿手脑协调程度高,拍球动作技能掌握较好,此外中班在幼儿拍球中分单手、双手拍球,拍球走、投篮等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JZ〗大班幼儿跳绳活动情况统计表

〖HTSS〗〖BG(〗〖BHDFG1*2,FK6,K9,K7,KF〗班级〖〗内容〖〗合计人数〖〗百分比

〖BHDG4*2,FK6,KF〗 大班40人〖〗〖ZB(〗〖BHDG1*2,K9,K7,K〗不会连续跳〖〗3〖〗7%

〖BHD〗连续跳10个以上〖〗17〖〗43%

〖BH〗连续跳30个以上〖〗20〖〗50%〖ZB)〗〖BG)F〗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会连续跳30个以上占50%,达到半数,连续跳10个以上占43%,不会连续跳的3个占7%。跟前几届大班幼儿不会跳绳去的情况比较,活动效果很明显。幼儿在跳绳活动中已经在尝试跳反绳,花绳、长绳、双飞。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对幼儿动作协调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大班被检的40名幼儿,只有3名连续跳不起来,半数能够跳30个以上,可见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效率和掌握技能的能力是很高的,目标定位也很准确。

5.以科学的方法测量、调整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活动量

活动量过小,达不到身体锻炼的要求;活动量过大又易引起幼儿的疲劳或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要求教师科学、灵活地调整幼儿的活动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出汗、呼吸等外显行为来确定幼儿的活动量的一些简单方法。

6.进一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教师要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通过观察,教师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选择,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幼儿的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游戏,提高了幼儿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发展活动,独立快速和机智灵活地处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使观察和注意、思维和想象力得到较大发展。同时,随着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幼儿掌握了动作技能,体质增强了,有关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也丰富了。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园;一日活动;应用

民间体育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并在民间代代相传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给人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孩子们经常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的形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玩具的产生,民间体育游戏渐渐流失了。现在的孩子只会玩各种颜色鲜艳,形态逼真的模型玩具,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更没有机会接触到民间游戏,这就使得幼儿从小丧失了自然的本性。要想更好地挖掘幼儿的童真,一定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下面,本文就结合本人所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园处于城乡结合地段,有着丰富的传统色彩的民间体育游戏,教师、家长们的童年时代都曾与民间体育游戏相伴而过,十分熟悉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这为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开展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充分挖掘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丰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课程内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广泛搜集民间体育游戏资料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作用,需要结合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科学的措施,为此,作为园长则需要进行详细且深入的调查研究。基于此,我园进行了“民间体育游戏之家长调查”,编写了有关的调查问卷,选取我园部分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多份,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想法与意见,同时收集到一些家长了解的民间体育游戏。

为了提升调查研究的精准度,我园还发动教师深入社区、农村,到年长的老人家中进行访谈、采访和搜集,了解各地区有哪些民间体育游戏资源。请教师到上杭县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处查阅了民间体育游戏方面的资料。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和理论,搜索了大量的游戏资料。通过调查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适合本地区幼儿的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亲近生活,使其能够在幼儿园中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游戏进行改编和分类

我园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发动全体教师对搜集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行筛选、整理、改编、创新、整合。在整理过程中,全体教师深入讨论、反复推敲,对这些民间体育游戏去其糟粕,选其精华。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了分类,分为适合小班、中班、大班的游戏。同时,全体教师以大班、中班、小班三个年龄段分为三组,把适合本年龄段的民间体育游戏,参照本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再把这些民间体育游戏分为上、下两个学期。然后根据本年龄段本学期动作发展目标,把这些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创新,设计游戏的多种玩法,使陈旧、单调、枯燥的游戏更具趣味性;强化、完善游戏规则,使游戏更完整、更有趣,让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体验快乐,获得发展。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大班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选择了《跳绳》、《攻城堡》、《赛龙舟》、《城门城门几丈高》、《斗鸡》、《脚尖脚跟脚尖踢》、《炒黄豆》、《抢四角》、《猜拳跨步》等难度较大的游戏,又增加了器械体育游戏如《踩高跷》、《推铁环》、《跳竹竿》、《抽陀螺》、《舞龙》、《跳皮筋》、《抬花轿》等。中班主要选择《踢沙包》、《地雷爆炸》、《揪尾巴》、《老狼老狼几点了》、《老鹰捉小鸡》等。小班选择了一些较简单的体育游戏如:《躲猫猫》、《红绿灯》、《小推车》、《木头人》、《开飞机》、《骑竹马》等。

三、在一日活动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一)在体育课程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将民间体育游戏贯穿在幼儿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将体育和游戏完美结合。我园每个年龄段都有三个班,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担任动作发展的三位老师相互协商、交流、合作,做到课课研讨,课课共享。其中一位老师在活动前设计教案,供先上动作发展的两位老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这两位老师组织完活动后,要进行活动后反思,然后把活动反思交给本年段最后一位上动作发展的老师。这位老师根据活动前设计的教案和前两位老师的活动后反思,整理成一篇新的教案,然后再利用这篇新的教案进行组织活动。组织完这个活动后,这位老师也要进行反思,并根据自己的反思,再次整理教案,形成一篇较完整、有参考价值的教案。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游戏的目标和玩法过于简单,对幼儿没有挑战性,教育价值不高;而有些游戏的目标和玩法太难,在幼儿园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比如:《编花篮》,至少需要三个人以上才可以玩,要求幼儿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架空后与其他幼儿架空的那只脚架在一起,编织成花篮。此游戏要求单脚站立的时间有点长,还要求承受外来的重力和压力。诸如这类游戏,由于幼儿的肌肉和骨骼发展的实际情况,幼儿没有能力来玩此类游戏,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失去信心和游戏的快乐。因此,老师在选择民间体育游戏时,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发育情况,要从实际出发,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游戏效果。

(二)在户外活动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各班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老师可以积极地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民间体育游戏。很多民间游戏很好玩,很有趣,看到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老师仿佛也回到了快乐的童年。这样能够使老师和幼儿更好地相处在一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在早操中玩民间体育游戏

通过探究和实践发现,民间游戏有很浓的趣味性,因此,在早操的编排中,可以将民间游戏编排其中。如:热身活动时,可以组织幼儿玩炒黄豆、石头剪刀布、迷迷转、挠痒痒、跳竹竿等游戏;在早操的游戏时,可以让幼儿玩斗鸡、毛毛虫、地雷爆炸、玩轮胎等游戏。

四、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家园共育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区、家长、教师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交流,架起了家园交流的桥梁。以本园为例,从搜集民间游戏开始,就大力借助家长这一丰富的资源。除了问卷搜集外,还走访很多家庭,有些家长还抽空陪老师到他们邻居长辈的家里,搜集长辈们知道的、玩过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开始实践以来,每隔一段时间针对课程实施情况向家长进行开放展示活动:有集体游戏、分组游戏、家长与幼儿的亲子游戏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平时还有版面宣传、照片展示等,还经常把幼儿民间游戏的照片发到幼儿园的网站,家长随时可以看到孩子在园的游戏活动。民间体育游戏让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真正把童年的快乐还给了孩子们。

结束语

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将其应用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又能够让幼儿在自由、自主以及开放的环境中萌发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的快乐,且又提高身体素质。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以本园的具体实践活动为例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应用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韦丽华,程志宏.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的策略.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年第Z1期

[2]叶青燕.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多元化应用.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2年第7期

[3]邓红艳.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35期

[4]卢颖.浅谈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 新课程学习:下,2012年第5期

中班活动教案范文第10篇

通过研究方案的讨论与学习、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简报学习、教科研知识讲座以及小班年段科技教育观摩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们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科技教育的一些基础观念有所了解,同时教学理念有所改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观念上,能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幼儿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幼儿用自己的各种感观去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现问题。如在最近的上次的科技观摩活动中,通过认真的听课、评课活动,有了一些新的教育观的产生。比如说,认为在观察活动中,不应对幼儿有太多了框定,而是应该让他们自由、开放地进行观察,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与持久,观察也会细致深入,语言也更完整流畅;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观念的碰撞,有时新旧观念的碰撞,有时是新的教学观念

产生时所必然面临的分歧和困惑。如以新的观念实施教学时,碰到一些具体的例子该怎么做(例“蜗牛有没有脖子”)。

2.环境设置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特色。自然角种植区比较丰富,并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而不仅仅是摆设。如早上让小朋友一起给植物浇浇水,跟小朋友一起探讨有关种植的问题(王利平)。

逐渐开始重视科学过程的记录。如中四班的种子成长记录,中一班的记录“磁铁的好朋友”(蒋芳英)等。

3.学科内容的选择与教案的设计上面也体现了科技教育的倾向。很多老师在选择内容时都比较重视科技内容的渗透。本周小班有一个音乐活动设计“小乐队”,让幼儿用筷子在各种不种材质的物体上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的音色。中班的“各种品牌的汽车”教育。在教具的使用上,更多的选择了一些标本,实物(这个学期里科学室发现室的一些教具

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借助放大镜等手段,以供科学的观察。

另外,教师开始注重自身的积累与学习,平常有很多教师在翻阅一些关于科技教育的资料,寻找好的教材;积极参加科研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以及语言描述能力都有所提高。对我园的教育声誉也有比较大的提升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疑惑。

1.科学区的问题。由于没有系统的计划与设计,使得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活动组织缺乏系统性。也缺乏投放材料与幼儿年龄的相关性,显得较为盲目。

2.由于没有明确的规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科技教育环境的继续创设。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块内容。

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的前提,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里,在心理上有安全,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探索。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以于追根究底的幼儿表示极大的耐心,认真解答幼儿

的提问;在操作活动中,有的幼儿由于想探索或是好奇“弄坏”材料,教师反而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主动、积极的情绪。

物质环境包括:

(大环境的改造)

墙面布置。体现墙面布置的科技性。“问题树”。“今日气象”。尽量少一些纯装饰性的墙面。

科学角。内容安排、材料投放、如何与主题教学相结合?(黄燕虹)

信息交流板。可以是某一个教育主题下的一些活动开展情况的展现。

走廊空间。“家乡的变化”。

2.一日生活中的科技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问题谈话。“叮当门开了”,“小问号时间”。

看科技知识碟片(下学期能够每周定下一至二个时间段放一些与科技相关的碟片)。

随机科技教育(散步时看看云,户外游戏时感受夏天、观察植物等)。

3.学科渗透方法形成规章。

规定每一个年段每一门学科在一个月内至少应有几个科技渗透的内容。

大班语言每月至少两个活动是关于科技教育的内容或者有内容的渗透(可从教育内容上,教育组织形式上,能力培养上去体现)。中班语言每月一次。小班语言不作要求。

大班计算也是每月三个活动体现了渗透。中、小班每月二个。

大班美术每月三个。中班二个,小班一个。

大班音乐每月二个。中、小班每月一个。

大班、中班、小班体育每月一个。

(在实施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调整。)

4.每一个教研组在一个学期内要进行一次科技渗透研讨活动,教研组研讨活动可结合科技主题进行。每学期一次科技观摩汇报活动。

5.在科技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可以搞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比如说,科技成果汇报周。

6.做好教师科技教育的后备工作。(买一个碟机、阅览室、资料提供等等。)

7.有关科技教育的家长工作全面铺开。

8.继续进行科技教育的理论学习。制作标本。善于收集。

上一篇:广告设计教案范文 下一篇:中班数学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