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09:24:16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ISO9000 学校管理 规范管理

IS09(X)0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是国际上公认的一套科学管理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文跟踪苏州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对体系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并总结体系对学校所产生的影响。

一、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一所2005年由中专升为高职的院校,某校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旨在形成一个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并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加强制度执行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规范进行,促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真正沿着内涵发展的轨迹,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实施的具体过程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在某校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如下阶段:

(一)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阶段

某校聘请的认证机构组成专家组到校系统地调查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各部门职能及学校的发展规模和生源情况,了解学校现行组织结构图并总结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学院现有的规章制度、文件进行收集、归纳及整理,系统地总结现有文件及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学院提供系统的诊断报告。进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详细的取证咨询时间表。

(二) 贯标阶段

认证机构提供贯标的培训教材,向全体教职员工宣传贯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通过对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实施的重要性和标准的描述以及讲解质量管理原则,加强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培训完毕,由校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小组;由认证机构帮助学院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三)文件编写阶段

确定文件编写的责任部门并对文件编写人员进行文件编写培训,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文件编写小组进行文件编写;各相关部门传阅文件,提出修改意见;由文件编写小组和咨询方讨论决定最后订稿内容;质量手册由校长审批后进行。

(四)学习文件阶段

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文件学习,使全体员工树立以学生、家长、社会为关注焦点的质量意识,持续不断的满足其需求和期望,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五)质量记录的填写及体系运行阶段

各部门将本部门使用的记录表格的格式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补充,形成本部门使用的《记录清单》, 汇总交交校办,形成学校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总记录清单》。在日常工作中,按程序文件的要求保留相关工作记录。

(六)内审员培训阶段

学校任命内审员,由认证机构的专家负责对学院的内审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审核的策划、实施,审核报告的填写及不合格的确认,跟踪审核,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和审核重点等。

(七)内部审核阶段

认证机构的专家带领内审员小组进行第一次内审,并针对所发现的不合格项,协助学校校长进行管理评审,对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制定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案。

(八)向认证中心提交申请阶段

(九)模拟审核阶段

由认证机构派出二到三名有经验的国家注册的外审员对校方进行模拟审核,审核方式完全按照外审模式进行。

(十)第三方认证机构现场审核

三、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对学校的影响

(一)使学院管理更加科学化、法制化

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规范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某校借此机会,初步完成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起草和修订,以发文的形式下发,并形成《某校规章制度汇编》,一方面明确了权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推诿扯皮;另一方面,也使办事者一目了然,减少不必要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二)促进教育观念和管理思想的转变

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高教职员工的素质,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观念和管理思想的转变。

首先,树立服务意识。某校作为第三产业的学校,其任务就是为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服务,而服务的主体一方面是学生,一方面是社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和老师,紧跟社会需求办学、教学,从学生的差异化入手,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业上的差异化需求。某校结合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不仅在教育改革等方面下大工夫,还对特殊群体的学生格外关注。积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高度重视心理有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补课、重修、补考等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二,注重过程。“质量来自于管理过程”,认识到只有重视过程并使其科学化,才能产生理想的结果。

第三,持续改进。作为一个升格不久的高校,必须直面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才能不断取得发展,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营造了学校的这种气氛。

(三)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工作重点向教学一线倾斜

学校的“产品”就是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过程的结果,即“教育服务”。具体来讲,学校向学生提供了在校学习、生活和设施、设备,通过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过程,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信息、方法和技能,这种帮助学生提高素质、能力,增长知识的服务过程的结果,就是教育的产品。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注重产品质量,因此特别关注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而“教育服务”的最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因此也促使学院工作重点向教学一线倾斜。

自2007年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之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四年来,学生评教达100%,满意度达85%,学生报到率达92%,学生就业率达99.31%,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大,学院获评江苏省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参考文献:

[1]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在总结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ISO9001标准框架下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园林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环保设备企业实施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用于血站库房物资管理的实践与展望 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珠宝首饰业的应用探讨 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房产测绘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业企业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认识 对建筑业企业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 浅谈建筑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房产测量中的应用 高校后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思考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的结合探索 探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与实践 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探讨人力资源流动与高校就业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7-03-10.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Y200830)

作者简介:叶子弘(1975-),女,汉族,浙江省丽水市人,博士,教授,中国计量学院科技处副处长,研究方向:生物计量。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演进;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由于大部分企业当前面临国内外市场的严重冲击,很多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或者因为某些质量认证的误区,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流于形式;加之国际通用的ISO9000质量体系与企业管理模式不相适应,质量体系的相关标准无法落到实处等等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还需要从自身的长期发展入手,不断优化基本的质量管理结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流程,并根据自身需要创新化发展质量管理工作。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

1.1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围绕国际通用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展开。在企业内部,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一系列流程的重点要求,将顾客的消费需求以产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以此为标准,不断增强企业生产、制造等的相关能力。

在此阶段中,质量管理工作从设计到安装服务等的一系列流程都需要严密配合,有严格的执行标准,且十分重视产品的服务质量。不过,由于企业的质量标准都是按照国际既有的标准确定,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了顾客在消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需要进行改善。

1.2 顾客需求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阶段

经过对前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经验总结,进入21世纪,企业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开始和基本的顾客需要联系起来,通过对顾客需求的关注,在不断满足产品需要的同时也着重优化自身的产品。另外,此时也开始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统一内容,重视员工主动性的发挥,并通过培训注重增强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企业还开始重视将质量管理相关方的需求纳入到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将产品实现、产品测量、产品转化等一系列过程联系起来,通过不断的组织管理保证整体质量管理环境的优化。

当然,此阶段的质量管理强调更多的是组织内部的配合、产品作业环境和质量管理标准的配合等内容,对企业整体运营重视不够,因此与企业发展中的其他运营方向上出现了诸多标准冲突。

1.3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整合阶段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着重将质量管理与企业其他活动标准统一纳入到企业管理范围中,通过企业管理环境和组织环境的配合、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开发以及企业整体健康体系的建设等等,实现企业各方面都在统一、和谐、安全的环境中高效发展。

整合过后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围绕顾客需求进行产品的优化和输出,另一方面通过管理职责的不断明确,实现对产品的分析和改进。双方交互进行进而保证企业的各方面都在质量的安全、健康要求之内,由此促进企业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良性循环和企业不断地向上发展。

2.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构

2.1 企业内部体系建设中阶段

2.1.1 进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阶段,企业内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对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研读形成有关质量管理的正确认识;其次,需要利用企业内部相应培训、教育工作等,宣传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考核标准;最后,确定质量管理方案和目标并进行多方面的意见收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更加完善。在以上内容完成之后,以企业领导为指导,进行全方位的体系策划,以便有效总结出较为适应企业初期发展的质量管理方案。

2.1.2 强化中小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教育

企业由人才组织起来,且人才的基础能力发挥和潜能挖掘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推动力,更是企业竞争力有效提高的保证。因此,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当中,需要将人才充分地组织起来,在给予其更加充足的发挥空间时,对其进行质量管理相关内容的培训,比如组织员工熟悉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或者在企业质量体系建设阶段集思广益,建设完成后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帮助员工进一步明确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和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保证人才技能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凝聚力,更有效促进企业内部整体质量管理意识的提升。

2.2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营阶段

2.2.1 健全组织保证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和企业管理政策的有效推进。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产品的设计、研发,相关原材料的采购以及最后的投入生产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因此需要建设完善的组织保证机构,监督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比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组织保证部门可以作为质量监督部门,确定产品设计参数是否符合市场需要;采购阶段监督采购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采购,并明确材料补充的每一个细节过程;产品生产过程,则根据设计要求监督生产流程是否符合标准,生产结果能否投入市场等。

2.2.2 完善质量奖惩机制

某些中小企业虽然对员工进行过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关培训,并进行过有关产品质量化生产的说明,但是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依然是围绕产品生产数量以及销售额等展开,产品的基础质量如何,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反响如何,相关监督人员关注较少,且并未形成统一的奖惩标准。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让员工误以为其所获得的福利与企业的质量标准不甚相关。因此,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质量体系实践的审核和监督,按照认证机构所提供的程序对产品质量、销售量等进行严格审查,以便纠正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严格执行。

2.3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整合阶段

2.3.1 动态管理质量体系标准

市场和企业都处在发展和变化中,尤其中小企业面临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其质量管理体系自然也需要随着发展变化而动态调整。在质量管理体系践行的过程中,对于某些不符合生产要求或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针对性调控;利用企业内部的组织保证机构了解基层员工对于质量管理标准的看法;将自身质量管理标准与国际通行质量标准对照,找出自身不足并加以调整。总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要适应当前的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并在与以上内容的结合过程中与时俱进。

2.3.2 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形成

经过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管理体系的运营实践之后,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基本形成,且成为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有效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此时需要将企业的质量管理融合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当中,将质量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文化意识的强化、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企业员工的文化熏陶,帮助企业从上到下形成对于质量文化的正确认识,并将其烙印进员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行为当中,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建设

3.1 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价值链条

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的价值链条,需要从凸显质量管理体系价值和实现管理流程的有效架构两方面进行。

在质量管理体系价值凸显过程中,企业需要将质量管理相关的各项内容与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工作流程联系起来;比如将产品的优势价值凸显与企业的产品设计流程联系起来,将企产品的附加价值与产品销售流程联系起来等等,发挥体系对于企业的统筹化管理功能,实现从设计到销售整个企业价值链条链接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有效应用,进而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符合市场需要。

在质量管理流程的架构过程中,将质量体系中产品价值相关的活动和质量管理工作的主体内容联系起来,实现对与质量管理各个相关要素的过程化协调管理。

3.2 进行程序化文件的价值化管理

质量管理标准践行过程中,需要利用程序性的文件记录和各部门程序化文件的价值化管理明确其在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工作流程的实践方式和实践过程,以便保证组织保证机构工作的开展以及企业内部质量价值链的有效形成。因此在程序化文件的价值化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发展阶段进行质量管理相关的程序化文件记录和管理,同时借助对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的价值区分,进行程序化文件的特定分类,并通过不同环节程序化文件的横向对比分析以及单一环节的程序化文件纵向流程分析,实现企业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整体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郑花平.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建材,2013(3):11-13.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优化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核心是质量。物流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物流服务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同制造型企业相比,物流企业质量管理更具难度。多数物流企业通常将重点放在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的推进上,而且对咨询公司过于依赖,推行的结果往往以获取ISO9001认证为目标,形式重于效果,最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质量改进效果。因此,基于物流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步骤与优化方法对物流企业的现实管理而言显得十分重要。

二、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是改进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现在许多物流企业在推进三标一体化认证过程中主要依赖管理顾问公司帮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调查发现:有较多物流企业步入管理误期,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往往在取得ISO9001认证证书后,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没有真正提高,因此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要着眼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实力。

(一)建立推进组织,确定推进机制,制定推进计划。首先,企业要成立推进委员会,要坚持“高层挂帅”的方针,最好由总经理或主要高管担任质量管理者代表,并任推进委员会主任;其次,各部门一把手应担任推进委员,然后要挑选质量管理的骨干人员作为核心成员,这些人员也将作为内审员进行培养。建立推进机构后,应确定相应的推进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特别是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充分授权,贯彻“闭环管理原则”,建立推进工作责任制,通过奖惩来强化考核激励,保证推进工作的高效;最后,要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订滚动计划,将整个过程进行合理分期,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及计划,并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与资源配置。

(二)普及ISO9000知识,转变思想,提升技能。意识与态度最为重要,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推进工作就只能被动进行,最后也就流于形式,仅取得一个证书而已,难以取得管理实效。教育培训既是“转变思想,改变态度”的主要方法,也是提升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层取得共识、做出决策之后,就要通过教育培训让各级管理者充分理解,只要管理人员达成共识,全员意识的转变与“全员参与”就会稳步推进。在技能提升上,先要全面开展ISO9000知识的普及教育,最好能结合大家较为熟知的成功企业作为学习案例,必要时到案例企业现场参观学习;另外,要重视基本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技术的学习,比如:5S管理、班组建设、PDCA循环、精益生产、TQM、QC七工具、头脑风暴法、六西格玛管理等等。企业应以班组建设作为契机不断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营造团队学习氛围,保持组织温度与组织活性,实现组织环境改进与员工个人素质提升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三)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质量目标是企业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针的框架下建立,是对方针的具体化。质量方针要在管理层达成共识,并为全员所理解,因此应该由管理人员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来制定。由于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众多,企业各自情况与业务过程复杂多变,服务质量衡量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并颇具难度的工作。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建立分类指标,以运输质量指标体系为例:可以按运输成本指标、运输安全指标、运输生产率指示、运输时间性指标、运输服务性指标等再作分类设立,每一类要细化到具体业务环节,而且必须量化,便于衡量与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在将来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四)剖析现有体系,梳理全部过程,进行体系结构设计。任何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无论企业现有管理水平如何,均已形成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并有了一套管理方法。尽管有些企业很不规范,可能没有成文的制度、流程,也可能就是现有管理者个人的做事方法与经验,但这些现实情况必然会对企业未来的管理产生影响,因此要作一次全面的梳理与体检。首先是全面的现状把握,特别要按过程模式将所有过程描述清楚,不能有任何遗漏;其次是效果分析,对目前各个过程的控制效果进行盘点,重点要找出问题多发环节;然后作原因剖析,对质量问题的根源进行追究,从管理上找原因;最后进行流程梳理与重构,要做到业务全覆盖。完成这些基础工作后,就要根据ISO9001的要求,按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与改进这四大过程初步设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五)调整组织结构,配置管理资源,强化边界与接口管理。流程梳理重构与新的体系初步设立后,就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组织架构是职能落实的基础与保障。组织结构确定后应该进行职责与权限界定,各部门各职位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责任必须明确,而且要在管理手册中以文书形式正式。配置合适资源是各级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管理者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与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要求合理分配资源,这是质量管理体系高效实施运行的物质保障。在组织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加大授权力度,赋予中层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更充分的处置与决策权限,精简业务处理环节,减少业务流程链条,淡化职能界限,融合部门边界与接口,为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营造组织环境。

(六)组织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宣贯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工作量较大,也较为繁杂,但这一过程必须以内部管理人员为主。有些企业过于依赖管理咨询顾问公司,毕竟咨询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有限,尽管他们对体系文件十分熟悉,可以参照类似企业的文本快速提供相关资料,但不利于本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最好的做法是由企业内部人员编制所有的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流程、标准、指导书、量表等,咨询人员进行指导与把关,所有的体系文件进行二到三轮的集体讨论修订,达成共识后正式。实施前组织全员进行系统学习,力争让各环节人员清楚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方法,掌握要点与关键,确保后续运行顺利开展。

(七)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并不断调试完善。体系试运行的前1~3个月是关键期,要做好合理安排,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处置预案,所有问题要记录在案,并定期讨论总结,为后续修正完善做好准备。要充分发挥质量管理部门人员以及各内审员的作用,对相关人员划分过程控制与指导区域,做到责任到人,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要求抓好运行过程管理,同顾问公司的咨询人员要保持紧密联系,以便在认证审查前能够充分暴露问题,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体系性不合格与实施性不合格,并得到纠正,确保未来的认证审核顺利通过。

三、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优化与不断改进的过程,取得ISO9001认证证书只是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并不意味着企业的质量管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物流企业在构建了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后,应该不懈努力,全面开展TQM活动,向追求卓越质量的目标进发。

(一)突出内审员作用,确保内审实效化。企业初期的内审员应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并接受咨询公司的全部教育培训。企业随后应该建立内审员选拔、培训、考核、认证、晋级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规范企业内审员管理。内审员的工作与作用不仅仅限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内审员应该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倡导者与宣传员,也是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标兵与模范,对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与质量规范的遵守起鼓动与带动作用。企业要对内审员给予相应的待遇与奖励,更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内部审核计划应该按标准要求进行,在运行3个月左右就应该及时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前一年应该加大内审力度,除按计划进行常规审核外,还要视情况进行追加审核。内审是发现问题、促进改进的重要途径,一定要保持其实际效果,质量管理者代表要监管内审过程,重视内审报告,督促纠正措施的落实,确保内审的实效性。

(二)注重管理评审,强调高层挂帅。管理评审是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性的评价,并视情况确定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管理评审一年至少进行一次,有些企业迫于标准的要求被动进行,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管理评审报告的虚假将导致体系运行的不良后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危害极大。物流企业应坚持高层挂帅,亲自主持管理评审,对评审结果要及时作出决策,特别是相关资源配置一定要尽力支持,这是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环节。

(三)重视顾客抱怨,实施闭环管理。物流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感知,因而同顾客要保持密切关系并及时互动,物流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顾客抱怨处理程序。企业首先要改变观念,顾客报怨对物流服务质量改进是重大利好,对顾客抱怨要心存感激,如果顾客对物流服务不满意就用脚投票而不发出抱怨,则企业就失去了现有顾客,同时错失了改进良机,将来会失去更多潜在顾客。对顾客抱怨处理要建立首问责任制,并且必须实施闭环管理,每一件抱怨事件均要处理完结,并确保半年以上的跟踪管理,要有相关监督机制,并进行定期总结评估,做好问题再发及水平展开工作,此项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完善目标考核,推行标杆管理。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后,就要严格衡量,对于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而言,应该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作用,尽可能通过系统录入业务过程的实绩,对还没有纳入系统管理的业务,也可以通过人工量表记录服务过程,从而获得月度质量指标的数据。这些目标指标要纳入到企业目标管理体系,同各个业务部门、岗位的考核紧密联系,并要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总结,从而发现改进的机会。该过程可以参照PDCA循环来进行,即对各个指标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反省,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表彰与鼓励,必要时进行标准化与水平展开推广;而对于残留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起点,进入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要树立阶段性完成指标突出的优秀部门与优秀个人标杆,并将标准借鉴的原理付诸于实践,形成企业奋发向上的积极氛围。

(五)激励全员参与,坚持持续改进。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优化需要全员、全过程、全公司的参与,可以从个人、小组、跨功能团队三个层面深化全员参与的程度。个人层面通过“个人改善提案活动”将个人调动起来,实施一些简单易行的改进;小组层面通过QC小组、5S小组等形式开展“主题改善活动”,发挥班组范围的改进动能;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组建跨部门多功能团队,进行项目攻关活动。这些活动要长期开展,并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将TQM的持续改进理念融入到具体工作,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进步与提升。

四、结语

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应着眼于实效,不能仅仅将取得ISO9001证书作为终极目标。物流企业应活化内部力量,立足于物流企业的管理实际,夯实基础管理,改变思维模式,掌握基础技能,从构建推进组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推进,最终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运行。以此基础,在内审、管理评审、闭环管理、目标考核、全员参与五个方面应用持续改进方法不断优化,从而不断发挥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之实效,改进物流服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洪亮.提高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质量的措施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7.

[2]南剑飞,刘志刚.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10.

[3]杨焕.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4]李荣国.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6.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Ning Yonglu

(Xi'an Aero-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摘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以来,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实力普遍增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成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践者的角度,对高校后勤集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Abstract: As the socialization reform of logis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gistics has been powerful in service. Hence, it's very effective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t up ISO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can enhance the inner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nalysis of problems existed in ISO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ategies on how to get a full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n logistics.

关键词: 高校后勤 后勤社会化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Key words: Log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ogistics Socialization;ISO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260-02

0引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以来,从高校分离出来的后勤集团成为一支企业化运作的新军,其自身实力得到长足的进步。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许多的高校后勤集团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怎样做到后勤服务管理不松懈、后勤服务质量不下降,如何持续有效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后勤服务保障水平的逐步提升,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思考。

1高校后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取得的成效

陕西省有普通高校77所,目前在后勤集团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有16所。文章以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后勤集团于2006年3月启动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12月份取得了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几年的运行,给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带来了新变化,后勤集团的日常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活动明显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1.1 后勤日常管理更加科学化后勤集团质量管理体系文体包括《质量手则》、《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和《作业文件》。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职责与权限、工作程序和要求,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知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做得怎么样?在认证贯标工作中,全体职工都能恪尽职守、通力合作,按照标准要求有效运行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在学校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活动中,后勤集团的餐饮服务和公寓管理工作都获得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2 后勤服务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传统质量管理是一种人“管结果”的经验管理,而质量管理体系则是“管因素、管过程、管结果”的系统管理活动,“过程管理”是它的主要特征,整个体系从操作层面上强调的是产品加工作业的程序化和服务提供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实现了产品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管理,“持续改进”使整个体系的管理功能得到不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直接效果就是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通过对实验室、办公楼、学生公寓、教室服务、水电暖供应等多方面的满意度调查,有针对性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1.3 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员参与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一个重要管理原则,员工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后勤集团各部门加大了体系文件学习和培训力度,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全体员工不但认真学习体系标准,正确理解文件内容,还把质量意识充分根植于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中,把全员参与的原则深刻理解在工作实践中,员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高校后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完全到位后勤集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几年的运行,通过“内部核审”、“管理评审”及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有的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完全到位,对体系文件的学习理解还不太确切,甚至在取证后完全放松学习,出现了对照标准要求开展工作的自觉性有所下降,工作热情有所减退,工作效率有所降低的不良现象。

2.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规范由于后勤集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时间较长,而且ISO9001标准的概念多且不好理解和掌握,有的职工长时间受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不能规范地运行体系,对标准与文件的实践和执行或欠妥当,或比较生疏,或生搬硬套,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太规范。

2.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本略有上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全面详细,在运行中做到了事事有记录。但过细的程序不可避免地给实际操作和执行带来了不便与烦琐,大量使用多种类型的记录表格造成了体系运行成本的一定上升。

3高校后勤持续有效运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要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体系更加规范、持续、有效地运行,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始终坚持“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的原则“领导作用”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涉及各部门全过程的综合体系,只有后勤集团领导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才能保证其持续有效运行。“领导作用”是体系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解决企业管理层的质量观问题,它既涉及到领导者管理思想的变革,也关系到员工思想观念和工作习惯的更新,所以一方面领导是关键,另一方面全员参与是基础。坚持“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并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才能激励和调动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热情,才能使员工从“要”变为“我要干”。

3.2 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与培训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不但不能放松文件的培训与学习,而且应该继续加强学习培训。一方面通过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遵守质量标准的理念;另一方面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在扎实的学习中帮助员工消化吸收文件内容与要求,清楚认识体系框架与结构,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与程序,以实现从“做”标准到“用”标准的阶段性飞跃。同时抓好“内审员”的培训,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3 扎实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四个“规定动作”

3.3.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根据后勤集团宗旨,制定与之相适宜的质量方针,即“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锐意改革,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后勤集团及各中心应以此方针为框架,每年都要制定与后勤集团方针保持一致的、适宜的、可测量的年度质量目标,采取各种手段宣传贯彻和正确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按季度及时考核,以检查衡量各自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3.3.2 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高校后勤集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就是后勤集团的顾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面向学生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一项“规定动作”。后勤集团应按照《顾客满意度监测程序》,认真组织收集整理、分析测算有关数据信息,以书面报告形式作为“管理评审”活动的输入资料。对调查中同学们反映的不满意工作,要积极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加以认真改进,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3.3.3 组织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来推动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取得证书后,后勤集团还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实施“内部审核”是必不可少的活动。“管理者代表”即后勤集团总经理要按照《内部审核程序》要求,认真组织后勤集团相关部门实施、指导、监督内审活动,扎扎实实做好审核材料准备,组建好审核队伍,开好首次、末次会议,做好审核记录与总结等工作,检验整个体系是否得到了切实有效的实施。

3.3.4 实施管理评审“管理评审”即后勤集团高层管理者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与审核。后勤集团总经理应按照《管理评审程序》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活动。主要检验后勤集团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学生的需要是否相适宜;后勤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和工作环境是否满足体系运行要求;整个体系是否建立了自我改进机制和采取了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从对体系运行是否正常有效的基本判断中,做出是否需要进一步变更、完善、改进该体系的最终决定。

3.4 依据PDCA循环原理,认真做好持续改进工作“持续改进”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是高校后勤高层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是后勤集团应该追求的永恒的组织目标。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质量改进”――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改进;二是“体系改进”――对质量管理体系自身的改进。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管理原理,按照此综合性循环原理来评估、分析、总结体系数据与信息,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可实现不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它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及“处理”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处理(A)”即“持续改进”是一个关键环节。“检查”(C)是“处理(A)”的前提与基础,要想做好持续改进工作,首先要做好后勤管理服务和生产过程监视测量及检验,按照标准要求科学统计、分析、处理有关数据和监测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努力让持续改进成为一种制度,确保后勤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健康规范、持续有效地运行。

4结语

建设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后勤保障,而要建成一流的后勤集团就要有一流的后勤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真正从“人制”走向“法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全体员工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自觉性和执行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将成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李贤,金淑芳,吴炯华.高校后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对策初探[J].经济师,2007,(3):119-120.

[2]宁永录.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2-33.

[3]李伟.高校后勤实体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体会[J].高校后勤研究,2006,(1):49-50.

[4]徐甄.实施ISO9001:2000标准实践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管理[J].管理世界,2007,(5):212-213.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应用价值

医疗器械作为医疗方面的重要工具和器械,应用的对象是人和生命,健全和完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着力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一项日常活动,而是一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具备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周期性、目标性、整体性的特点。因而将项目管理引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利于更好的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1 项目管理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1 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科学的新领域。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一个项目的全体或全过程被称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它一般划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完工与交付这五个主要阶段。

1.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医疗器械指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二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三是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因此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对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而言,自2000年起,欧美及亚洲各国均开始采用ISO13485医疗器材制造质量管理系统作为其法令基础,这一系统在ISO9000基础上增加了医疗器械行业的特殊要求,对产品标识、过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控制要求。企业可依此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以及相关服务的设计、开发和提供,同时该系统也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的能力。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管理局已经规定所有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建立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淘汰那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

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的障碍因素

2.1 认识障碍

与传统的医疗器械管理体系相比,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超前性。一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项目目标是无形的智力产品,体现为知识的转移,因而更具有知识性;二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不受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的约束和影响,因而更具有独特性;三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涉及财务、销售、采购、生产、仓库、质量、人才、研发等部门,涉及面极其广泛,因而更具有系统性。但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很多都片面的认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种管理手段,缺乏系统性理念,制约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2 实施障碍

将技术资料累积起来,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功能。由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系统性的特色,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冲击一些部门和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的既得利益,特别是通过实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会让一些高层人员的重要性不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疗器械公司在实施过程中缺少“顶层设计”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就会造成医疗器械公司的高层人员制约甚至抵制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这已经成为重要的障碍因素。

2.3 执行障碍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所有员工共同去落实,否则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但从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看,我国很多企业都是通过聘请顾问以及专业团队的方式进行,还没有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置于整个公司,特别是由于缺乏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育,因而在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公司员工缺乏执行力。

3 项目管理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3.1 有利于完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可行策划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实施目标,不仅企业能够知道自己所有达到的目的,而且能够使实施方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此基础上,能够对项目实施范围进行有效规范。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还能够成立项目组织框架,建立项目团队,落实项目人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确保项目进展并且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保证进展、提升质量。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项目计划,加强对项目计划的论证,使其更加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际。

3.2 有利于优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优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奠定重要基础。一方面,能够对内部员工特别是内审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训,为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人才基础,特别是通过发挥内审员的作用,能够使业务流程更加符合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现有和未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为原有业务流程的完善和新型业务流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3 有利于促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促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特别是通过形成体系文件、培训体系员工、运行体系测试来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文件形成后会发放到医疗器械企业的各个部门,提升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对使用者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能力,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实施;加强对试运行体系数据的收集,能够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测试,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析和完善,确保应用的科学性。

3.4 有利于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估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对于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在试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内部审核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具备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应性进行测试,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建内部管理评审小组,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标准等进行内部一个劲审,形成评审报告,有利于改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3.5 有利于强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验收移交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验收认证,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特别是通过制定审核目标、范围、时间、内容和外审计划,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发放认证证书。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还能够全面做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收尾移交工作,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今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基础。

4 结论和建议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利于提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制度性、有效性,因而医疗器械公司应当将项目管理引入到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通过项目管理的目标管理方法,能够成功的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公司必须进一步创新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理念,特别是医疗器械公司高层必须高度重视和以身作责,通过项目管理,全面做好可行策划、业务流程、有效应用、审核评估、验收移交等各个环节,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医疗器械公司还必须着眼于破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存在的认识障碍、实施障碍和执行障碍,加强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提高内部员工的思想认识,并加强对内部部门和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执行能力,建立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完工、交付等各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真正取得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海珍等.项目管理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S1).

[2]汤黎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的建立[J].医院管理杂志,2009(07).

[3]贺密会.整合型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2(06).

[4]黄勇.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ISO9001:2008标准 过程增值 改进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中图分类号:U472.3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4-(页码)-页数

1.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8的概述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国际经济技术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其核心内容是"使顾客满意"和自我改进机制。如今,贯彻ISO 9000族标准已被众多企业所看重,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通行证"。目前,ISO 9001:2008已替代ISO 9001:2000年版,并开始在全世界170个国家的企业及政府部门使用。GB/T19001-2008等同采用了ISO9001:2008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为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用来证明采取该标准的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并且通过对标准中体系的有效应用及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条款中提出: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连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使用共有要素的单一的管理体系。这将有利于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因此,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体系管理的指导思想上来看,组织或企业作为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有效管理模式。

2.目前施工企业运用ISO9001标准存在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其中许多企业从中受益匪浅,但也有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其中主要一条就是许多施工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没有以系统的观念、从施工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质量管理体系,致使质量管理体系游离于施工企业整体管理之外,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失去了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环境。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意义重大。如今,重视施工质量体系建设,加大工程质量监管力度,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运用好ISO9000族标准的建议

3.1管理层应该足够重视和形成意识,体现领导作用

在施工企业实施ISO9001:2008,必须得到领导层的充分支持和全面配合,不仅要看到实施ISO9001:2008之后带来的管理效用,还应该紧密结合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贯彻和应用好质量管理体系。督促和指导全员、全面参与实施ISO9001:2008,把内部的流程、工作机制等环节,调动起来,才能发挥实效、取得满意的效果。

3.2 积极建立完善的系统培训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要想在建筑施工企业切实有效的推进与实施,必须建立一支从上到下分层次并充分理解文件并对管理体系的推进实施抱有高度自觉性的体系管理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培养与组成必须依靠有效的培训机制,因此可以说建立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培训机制是有效实施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准备。就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而言,建议:要推行分层次、分岗位的培训模式,也就是说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培训获得良好的效果,具体的说有三点:(1)针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企业管理层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和实施的核心力量,管理层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企业体系管理的水平,因此对于管理层的培训要达到内部审核员的水平,培训的重点要放在对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管理上。(2)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企业中关键岗位人员是体系推进和实施的骨干力量,因此对他们的培训是系统培训工作的重点,在培训要求上只是对他们的质量意识进行强化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培养和激发其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参与和实施管理体系的能力和意识,并且具备在质量方面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来避免或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此外对关键岗位人员的体系培训还要注重其在实践中发现体系文件的不适应问题并持续改进的能力,培训重点应该围绕运行程序和作业指导文件;(3)对普通员工的培训。实践证明,企业运行中的很多质量问题的发生都是源自于普通员工的质量和环境意识不强,因此,对普通员工的培训重点要放在操作技能、操作程序以及对体系的理解和实施主动性养成等方面。

3.3重视建立和完善体系改进机制

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在其标准中对以过程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所为的过程方法就是以PDCA的逻辑思维对质量活动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善(ACTION),PDCA的科学性体现在它闭环性和循环性,而其先进性在于PDCA循环不只是对上一次循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总结基础上持续改进后的循环,最终实现过程增值的持续改进,这样次次循环,次次改进,循环无穷,改进无穷,这就是质量管理体系追求永无止境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实现产品的能力,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可以说闭环的推进正是体系实施的过程,而实施是持续改进的前提,所以要想获得体系管理良好的实施效果,就要坚持生产、工作环境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其主要的关注点有:(1)要收集有关信息并做到准确、及时和有效性;(2)要注重质量管理体系推进效果分析,找准薄弱环节并跟进整改;(3)要注重每个过程中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的有机结合。

3.4配套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激励方面采取措施少,人员相对不稳定,并且一直在片面的、过分的强调结果的作用,这种模式已经与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极为不符,因此要想切实在建筑施工企业推进、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就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相适应的激励机制,稳定职工队伍,注重过程增值效果。 由于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符合标准工作环境的要求,同时奖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会对组织活动中未能完成或满足体系要求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组织或个人的体系意识教育更为明确,从而使体系的推进和实施程度及效果与个人利益实现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最终达到对各级人员主动、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目标,但这里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奖惩激励的实施要以体系运行监测和测量结果为依据,要以过程是否增值挂钩。

3.5充分利用内审的推动作用

内部审核是推进体系深入实施并持续改进和自我评价的主要方法,是按企业内审程序对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和法规的符合性验证。内部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是以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开展的,审核的对象是组织自己的管理体系。内审为有效的管理评审和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信息,开展内部审核可以判定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符合性实施,而内审的要点应该确定为:(1)要全面针对标准的所有条款开展内审;(2)要注重内部审核及评审人员的资质及条件的适应性;(3)要做好内审计划的编制及各项原始记录;(4)要坚持实事求是和数据说话,确保对体系推进程度测量的准确性;(5)要充分沟通和确认不合格性质并重点关注对不合格项的整改情况与改进措施有效性评价。

总之,眼下已经有很多施工企业建立了以ISO9001:2008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真正运行和落实体系标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和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周亚平。建筑企业ISO9000认证后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持和完善[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年02期

2.蔡龙宝。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施工运行,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J],2010年04期

3.刘晓勤。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浅谈[J],中州建设,2005年 第8期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STCW公约 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 体系 改革

1.引言

国际海事组织(IMO)《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简称《STCW公约》)缔约国大会于2010年6月21日~25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以及附属规则的一系列修正案,从而确保了必要的全球化标准被应用于海员教育、培训和发证,以期在今后一段时间能技术化地操控先进船舶。

这次修正被命名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修正案的通过和施行为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应认清形势,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各项准备工作,勇于承担新使命,对航海院校适应未来航运的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时俱进地培养国际化合格船员有着重要的作用。

航海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我们可以发现:公约的修订与航海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方向是紧密结合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应与新公约的技术要求和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相适应。

2012年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以下简称《规则》)要求:经修订的新《规则》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将按照新《规则》对船员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审核。因此,培训机构要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新《规则》的变化和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研究。

2.《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修订原则

通过对比分析,《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基本修订原则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表1所示。

3.“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分析研究

3 . 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对策

3.1.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许多院校和培训机构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成功运用的经验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有些还通过了《ISO9000标准》的认证。从实践过程和效果来看,“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各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有效地促进了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国家海事局的要求和布置,我国的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至今已走过了15个年头。

九十年代末期,把原来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建立并实施的《ISO9000标准》移植到教育和培训领域,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当时尚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探索、研究与总结的地方。在当前我国高校进一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背景下,应以实施“质量工程”和建设“航运强国”为契机,结合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如何更好地推进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开展深入思考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应针对目前正在施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来进一步保证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3.1.2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和宣贯工作,使质量管理理念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思想先导,把质量管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事实上,除了内审员和外审员,不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理解,没有真正认识其重要性,没有真正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工作积极性不高,只做表面文章,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次,对反馈的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工作缺少主动性。因此,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外审员以及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教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真正理解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实践意义,从而变被动接受检查为积极主动做好有关工作、配合检查。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从社会环境看,重外审,轻内审。由于外审约束力大于内审,因此不重视内审监督,不关注内审发展,内审地位得不到充分肯定,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另外,通过外审可获得相应证书和资质、减免学生的考试科目等,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施行“质量管理体系”,最终目的是使这一体系能够长期地服务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完善和促进内部质量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而这些往往都靠平时的内审工作来实现。因此,对内审和外审工作都要同样重视并举。

3.1.3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与持续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然而实际上因为角色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常发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和要求不理解,导致对检查和审核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出现漠视检查、敷衍塞责的现象;对检查和审核过程中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也不认真进行整改、跟踪落实。对此,要使自身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标准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因为质量意识表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表现在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另一方面,领导决策层和相关院系负责人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朱兰博士“8020原则”指出:质量问题百分之八十出自领导者的责任。因此,领导决策层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介入和重视是其持续运行并得以有效贯施的基本条件,领导决策层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切实做到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学习调研,带头履行职责,将会产生积极的示范与表率作用。

此外,应适当加大“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和奖惩的执行力度,出台相应的行之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积极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受控部门和个人,要结合工作实效进行适当奖励;而对无视“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和要求,对监督、检查的整改建议和意见置之不理者,则采取必要的惩处措施。奖惩方法除了物质形式外,还可与“评先推优”、“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增强质量意识、推动质量发展,进一步调动受控部门和人员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积极性,使大家都建立良好的质量意识。

3.1.4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要明确

在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领域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模式,尽管经历了一个探索、尝试的过程,经历了由单一化向系统化不断改进的过程,而且在当时是迫于国际组织和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因此也就难免产生波折,但在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是质量管理方式上的一种变革和创新,是与教育机构质量管理的内在需要相一致的,因为我们必须驱动管理方式不断地向创新、科学的管理方式变革。

3 . 2“质量管理体系”改革设想(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自1998年4月始筹建质量体系,并于1998年12月16日试运行。1999年12月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审核专家组的首次审核。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国家海事主管机关需定期向国际海事组织通报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随着《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正式生效,我国海事主管机关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由于建立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公约和国家法规的一项强制性要求,所以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也必须按有关规则相应地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索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模式,加快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的履约步伐,促进船员教育和培训更好地开展,推动中国航运业与国际的接轨。

结合实际情况,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如表2所示。

建立并实施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我国实现从船员大国到船员强国的目标。

截止2012年,我国船员总数已近160万人,船员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航运业担负着93%的对外贸易和46%的货物周转量运输任务。因此,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和航运大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说:“船员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公共安全和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船员是航运业的重要骨干支撑,然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船员的培养和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船员的数量偏少;②船员综合素质偏低;③船员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尤其表现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占有份额上,人口第一的中国仅排名世界第4位,约仅占市场份额1/25左右。研究分析表明,船员强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通过建立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以更好、更快地达到上述三个方面要求。

4.“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渐趋回暖,海运物流、海上保险、货运等服务产业蓬勃开展,大大推进了现代港口和综合物流的发展,为航运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国际航运业正处在增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航海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经过权威机构――国际海运联合会和波罗的海航运公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船员劳务市场对高素质航海人才的需求量将长期稳定地增长。为了加快航海类人才培养,我国航海院校必须把握国际船员市场的脉搏,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航海院校必须采取与国际规范接轨的更为先进、更为有效的培养途径和管理方法。在航海院校管理工作中建立并施行“质量管理体系”,能否对航海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能否有效解决航海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问题,根据十多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在航海院校中运行的实际效果和经验,对“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4 . 1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教学工作起监督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内容、宗旨、特点、要求和作用体现在航海院校培养船员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培养出理解国际航海规则、符合国际航海需要的船员,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顺利进入世界船员劳务市场,航海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是航海高校管理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中明确规定: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必须依据本规则建立、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审核机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能实现对航海院校的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风学风状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对不符合项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预防措施,并付诸实施。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从而使日常教学过程和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使之处于动态协调之中,在动态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应包含12项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全面地涵盖了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全部过程,更好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过程,强化了教学监控机制。

4 . 2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管理工作起促进作用

我们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ISO9001标准》模式建立起来的,尽管只是一种质量管理方式,然而它是一种动态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它的创新和改革、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管理理念正是我们的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质量管理真正需要的。

围绕航海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部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被纳入受控范围,教学和管理工作得到了监督和规范,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推动下,教育和培训机构明确制定各受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以及部门的质量分目标,理顺了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和职责关系,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接受审核机构组织的外部审核,从而确保各受控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有章可遵、流程优化、运转顺畅、有条不紊、衔接紧密,使各项工作职责更加明晰。而且,对审核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求必须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限期进行整改,并由内审员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使每一项工作都得到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都有结果”,从而使教育和培训机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5.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育和培训机构中的实施是一种发展创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按P(plan)D(do)C(check)A(action)步骤不断循环,确保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并以阶梯式或螺旋式不停顿地前进和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轨道,并日趋完善,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实现,必将有利于我国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和培训机构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运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祖星.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2,(1):29-32.

[2]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5.

[3]刘正江,鲍君忠.STCW78/10修正案背景、特点、影响及履约对策[C]海峡两岸海上安全交流论文集,2009.

[4]崔向东.山东省航海教育的相遇与挑战[J].航海教育研究,2010(2):11-14.

[5]李恩洪.《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J].世界海运,2011(1):20-24.

[6]潘文荣.浅谈新形势下海事部门的船员管理[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43-45.

[7]马强,刘新建,初忠刚.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与航海教育的应对[J].航海教育研究,2011(2):33-35.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ISO质量管理体系 核心 创新方法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以超常的速度发展。在此情况下,怎样保证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冷静思考的一个严肃课题。从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全球企业界范围内的成功经验出发,将该体系移植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领域,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首字母的缩写形式。该组织于1987年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该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和采用,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将其等同为国家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同样也适用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与服务。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测量、分析与改进要求,不但为高职院校管理与服务工作了解差距、找到原因、实现与时俱进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更能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并最终实现学生利益与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的目标。

高职院校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应注意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知己知彼。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和决策层应组织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其内容和实质,结合自身教育质量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对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自己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作出抉择。其次,应该看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各个院校的自身定位、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和校园文化等各不相同,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考虑各自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二是突出重点。第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时,第一位的工作应是以《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为准绳,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任务为依据,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指导,以“顾客”――学生和用人单位为关注焦点,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各自具体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和目标是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纲,纲举则目张。第二,持续改进。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估,是强制性的政府行为,评估标准是预先确定的、统一的,面对千差万别的高职院校,难以做到具体对待,影响评估的科学性,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多样化发展办出特色。同时,评估主体单一,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和高校的积极性。而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强调的则是:高职院校各自具体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后,既不是要求它尽善尽美,也不是要求它的教育质量始终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而是要求它始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原有的教育质量基础上,持续不断的改进,持续不断的追求“更好”,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审核的主体可以是高职院校(第一方的内部审核),可以是政府、社会或顾客(第二方审核),也可以是认证中心(第三方审核)。而且这样做,不是强制性的政府行为,而是高职院校的自觉行为。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应该会受到确实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的欢迎。

三是搞好过程和系统识别。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教育过程应视为使用教育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教育过程是由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子过程所组成。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应用的过程。完成这一项工作,应由既懂高职教育规律、具有高职教育管理经验,又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具有咨询、评审能力的人员完成,或由这两方面的人员组成的班子去完成。

四是编制好质量手册。高职院校的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人员,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编制质量手册。该手册应包括:第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若有删减,应说明理由。第二,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第三,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第四,编制的质量手册,应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法规,全体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应该说明,企业界在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一般都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的专家参与,这种做法也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二、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

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结合实际创新。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如下:一是高职院校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工商企业有差别。企业的生产或一般服务行业的服务与高职院校的“生产”或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性。企业生产的主要是物质产品,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属私人产品,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往往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而高职院校相对是非营利性组织,其生产的“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是由公共选择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因此,高职院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尤其是涉及到教学、科研水平等学术评价问题时,不能照搬企业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模式。

二是我国高职教育制度和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有差别。同样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要结合中国国情的实际。我国高职教育制度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在培养目标上,我国高职教育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纳入到整个教育管理的体系之中。因此,在引入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时切忌生搬硬套。

三是现行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之间有差别。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可选择性标准,非强制性标准。不管是否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任何组织运行都存在一个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但这种质量管理体系不一定是按照先进、科学、合理的程序或要求建立的,因而不一定能起到持久稳定地确保产品质量和使顾客满意的作用,尽管在业绩改进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仍不足以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旨在建立科学的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改进、更新和完善,不是要把现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推倒重来,而是使之逐步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四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教育部门的评估有差别。评估是行政主管部门的鉴定,具有权威性,属于第一二方评价或认证,不能用于国际互认。认证是中介组织的评定,即第三方认证,具有较强的公正性,特别是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是典型的第三方认证,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评估是强制性的,认证是自愿的。由于评估是强制性的,因而很容易使评估的学校产生防范心理,不但缺少参评的主动意识,反而会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的现象,往往使评估工作受到形式主义的影响。评估的对象是结果,认证的对象是过程。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组织仍以官方为主,这就决定了在评价中比较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一般来说,总结性评价的作用是滞后的,周期较长,并且由于总结性评价是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决定,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我国高职教育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需要全国性第三方认证协调组织或机构。

五是各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有差别。ISO9000系列标准的引言中明确指出:“标准是通用的,不是专门为某一工业行业或经济部门而制定的。”其中,教育列在第37类。教育的本体功能是育人,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这种服务功能体系表明,只控制教育教学服务的结果是不够的,还应增强对教育教学服务过程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国际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被应用到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通过ISO9000认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数量已超过500家,包括哈佛、剑桥、牛津这样的名牌大学。我国教育管理ISO9000认证工作已经起步,无锡南洋国际学校是首家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小学校。继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高校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等也相继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实践证明,通过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更趋规范,为培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关键是要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三、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方法

目前,从我国现有的人才成分看,传统产业人才过剩,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缺乏;熟悉计划经济的继承型人才饱和,熟悉市场经济的创新型人才不多;专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共性化人才多,个性化人才少。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在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面向市场,加快改革,不断创新,培养知识型、热能型、复合型高职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能熟练掌握成熟技术和服务规范,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具有的绝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动手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是进行观念创新。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标新立异的勇气,敢于质疑的品质。特别是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思想驰骋的天地。对一种科学理论、一次实验、一项技术,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有求同思维,掌握教师所教的方法,更要鼓励学生具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敢于质疑前人的结论,批判地吸收科技成果,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是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包括建立学生产学研基地,资助学生在基地创业;对一些持有发明专利的学生,学校可保留其学籍,允许他们自己创业等。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的内容与促进的方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是进行办学机制创新。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稳定的关系。作为直接为生产经营一线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置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与企业在技术支持、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建立起稳定、密切的关系,让学生接触目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实际需要,进而形成产、学、研一体,企业同学校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携手前进的良好格局。

四是进行文件体系创新。新编写的ISO文件体系,应分为三层:最上层是质量手册,它是高职院校的原则性、纲领性和法规性的文件,包括学院的组织结构及质量职责、质量方针和目标。第二层是程序文件,它是对质量体系的各项活动做出明确、详细规定的基础性文件,它涉及到学院各职能部门活动。第三层是作业文件,它是第二层程序实施中所应用和产生的详细的工作文件,这一层文件比程序文件更为详细地阐述某一项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GB/T19000―2000[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赵中建.学校管理体系与ISO9000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邹文旭.教育培训行业实施2000版ISO9001标准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国家教育部.学校教育管理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洪生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6]张雷生,辛立翔.高校引进ISO9000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1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逐步健康发展,人们对无偿献血的正确认识日渐提高;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正步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对血站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血站为适应新形势下血站工作改革创新的需要和对血液质量与安全性的要求,遵循卫生部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4](简称“一个办法、两个规范”)中的规定,均建立起一套适合血站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控制、管理采供血工作和相关服务全过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是完成血站工作目标的基础,是保证血站血液质量的核心,是指导血站采供血业务的指南。血站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实现血站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就是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血液安全,确保临床所使用的血液为合格血液;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血站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充分表明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血站的血液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5]。

2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要点

2.1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措施来实现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体系即为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所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的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组合体。我站的质量方针确定为“以人为本,依靠科技,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向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和优质的服务”;质量目标确定为“确保设备及材料合格使用率、职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率、血液检测准确率以及无偿献血率均达100%,成分输血率>90%,一针采血率>99%,血液非正常报废率<0.5%,综合服务满意率>95%”等。

2.2领导班子重视,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一个办法,两个规范”中明确规定,血站站长是血站的法人代表,是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血站站长应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并发挥领导作用,要对血站的质量管理做出承诺;要联合各级领导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接口关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还要对建成后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努力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符合“一个办法,两个规范”要求。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只有依靠血站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员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成败,因此,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必须激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并加强对全体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质量管理基础理论、质量体系文件以及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三部分内容,使全体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正确认识,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的意义,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使质量意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均显著提高。

2.3合理设计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血站组织结构体现的是血站工作人员及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之间的关系。血站组织机构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办公室、质量管理科、体采成分科、血源科以及检验科等,严格依据适度性和规范性原则,将整个血站划分为一定数量、相对独立的业务工作岗位,并由此进一步对各科室、岗位之间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做出明确规定,还要明确每个科室和岗位的工作接口,实现无间断、无重叠的状态。

2.4明确标准及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统一血站工作标准:血站工作标准主要由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构成,其中管理标准主要包括ISO9001、ISO/IEC17025及GMP标准等,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等,血站的各项工作均应依据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开展[6]。

(2)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质量标准、程序文件、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记录表单等,此外,还应收集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操作规程以及各类试剂和仪器的详细使用文件等资料。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又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体系总要求、资源提供、管理职责、采供血过程控制办法和测量分析改进措施等具体内容。

2.5认真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1)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最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自我发现缺陷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可以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及问题,进而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我站每年开展2次内部审核,内部审核中所开列的不合格项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后认真实施并经跟踪验证。

(2)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主要任务是评价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我站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每年进行1次管理评审,内容包括内部审核结果及验证情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用户满意度调查和分析、年度培训分析、业务设备使用、管理、耗损、需求分析;关键物料控制状况;人力资源状况;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各部门质量工作总结以及提出的质量隐患、资源需求和改进建议等。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血站应根据评审结果、质量反馈等信息,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实事求是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做出评价,对发现的缺陷,要结合实现血站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6建立自我完善、持续改进机制,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发展

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中,只有通过不断地检测、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发展。一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反馈来确保血站内部与用户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二是通过动态审核、定期审核、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等不断寻求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途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动态的,只有通过经常不断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加以完善,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稳步运行、持续发展。

3讨论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充实的过程,只有通过运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动态监控、数据分析、质量分析、纠正及预防等有效措施,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稳步运行、持续发展,形成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从而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谨、全面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保证血液质量、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达到提升血站整体业绩、开创血站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国英,崔丽霞.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74-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

[5]苗燕平,何华庆,王健,等.血站集中化血液质量监测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22(4):348-350.

[6]区勇勤,陈小美,高炳谏,等.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探讨[J].北方药学,2014,2(8):157-158.

上一篇:幼儿园园长培训班总结范文 下一篇:教师语言文字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