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3:46:29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类 毕业教学展示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78-01

一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取得的成效

长期对成人艺术类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现今已显露出弊端。成人艺术类学生应更多在毕业考核中展示其专业实际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在多年的教学中,艺术类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摸索出将幼儿艺术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形势改为毕业教学展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利用自我设计,探究性、多种艺术门类课程选择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艺术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际演练和体验型科学,通过多种艺术门类课程的选择,学生与导师可以共同探究幼儿艺术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了解最终决定教学展示题目、形式。一切工作都由学生主导完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实际授课能力是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说大话、喊口号,甚至抄袭,没有积极的思维、实际的演练和创新。利用自己设计性或探究性授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幼儿艺术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和探究性的毕业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作用是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无法取代的。

2.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知识相联系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幼儿艺术专业教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育儿知识相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利用各种不同的音乐来调节幼儿的情绪;生活中的不同季节可用不同的装饰画去表示,用来作教室装饰或家居装饰。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与教学密不可分的知识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动手实践和创新。

3.在教学展示中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使学生更有兴趣

在导师引导毕业教学展示中,学生们还应加入一系列与幼儿互动的实践性活动,如幼儿参与的律动游戏、手工、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意识到,这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怎么带动幼儿?怎么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使学生增加知识,拓展视野,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研讨教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堂实践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4.毕业教学展示提高学生就业自信心

通过教学展示学生们纷纷表示有难度,但这个过程受益匪浅,真的有提高,能学到知识。据对毕业班学生的调查,60%以上的学生将这次毕业展示运用到了求职或工作中去,80%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毕业教学展示,授课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样的毕业形式改革很实用,符合现在就业的需求。

二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创造性

幼儿艺术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高中毕业考入的,对自己缺乏自信。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而且经过某种训练后,完全可以学会并更具创造性。创新并不与知识成正比,所以需要导师更多的耐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教会她们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消极的思想

从已毕业的幼师学生来看,持有积极心态的毕业生,积极进取,最终创出一片新天地,而持消极心态的毕业生,遇事退缩,在困守中一事无成。由于几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展示是一项相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的事,做起来肯定困难重重,心态若不积极,遇到困难,便容易退缩。因此,导师关注学生的心态,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3.不了解创新的方法

实际上,创新的方法有很多,但学生没有头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不断渗透,逐步训练,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教会他们合理运用创新方法,进一步实现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教学展示。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免费男幼师生 教育科研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07-02

2010年,江苏省首开先河,在全国率先试点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培养工作。男幼师培养是江苏省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在国际上也是独特的创举。布莱顿全球教育集团董事长贝尔认为,“江苏免费男幼师培养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这让西方教育者非常羡慕。男幼师将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能量和视野。”5年来,全省共招收免费幼儿师范男生2317人,而2014年首届300名学生已经走上了实习岗位。他们的出现,为我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经笔者调查,承担培养任务的学校都已制订了免费男幼师生培养、考核方案。各校培养、考核方案都侧重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业评价、毕业要求、培养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笔者发现培养、考核方案中对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规定得较少。鉴于此状况,笔者认为,在免费男幼师生成长的过程中,除了重点培养他们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体现学前教师专业特质和技能以外,还应当重视男幼师生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和改进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 概念界定

免费男幼师生须在中考前参加招生培养学校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合格者方可填报免费男幼师生志愿。毕业时拿的依然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在就业方面,为免费男幼师生制定宽松的就业政策。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取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男幼师生,均可自由选择就业出路。包括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辖市公办幼儿园任教,也可通过双向选择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经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依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还可由省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经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应承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则负责确保,到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由于就业有保障,学生报考热情高涨,录取分数线均达到了当地四星级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八所学校承担培养任务。

二 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过渡,规范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其培养方式,应当成为免费男幼师生培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幼师男生未来承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们自身的素质一定要过硬,教育科研能力不仅是他们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职后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师范生的培养和培训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免费男幼师生必须在职前教育阶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兴趣,让他们参与科研活动,激发探索精神,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目前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三次免费男幼师生汇报会上,充分彰显了男幼师生培养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男幼师生们进行了体育类、美术类、互动实践课、文艺类展演,赢得一片喝彩。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师生们的蓬勃朝气、阳光帅气;儿童水墨画、蜡笔画,则展现了他们的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这些技能、技艺,素质、素养,品德、品格,已经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形成常态。但是汇报会上却没有关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届300名学生已经五年级了,2015年7月即将毕业。经过笔者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统计:参与到老师各项课题研究的学生仅约10%,在正式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约为1%,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仅约20%,课后阅读教育科研类期刊的仅约10%。应当承认,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学生只把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作为主要目标,没有探讨学术问题的意识,参与调查研究的经历较少。

2.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

通过对八所培养学校免费男幼师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他五所学校只是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公共任选类课程来开设。调查表明,只有约5%的同学参加了公共任选课的学习,还有个别学校因公共任选课学生报名人数较少,取消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仅约10%的学生了解教育类研究论文的相关写作要求,只有极少数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课题选择、调查问卷设计等知识。学生主动去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状况的几乎没有。

3.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实践能力有限

在访谈中,大部分免费男幼师生都认为工作之前参与教育科研实践不重要,认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仅有个别学校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间社会实践调查类的。没有学生主动申报研究课题,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做一些数据调查、记录、统计等方面辅助工作。调查表明,有80%的学生能通过图书馆文献索引查找文献资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质较低,究其原因,不仅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与学校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

1.对教育见习、实习进行改革,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校与邻边的幼儿园共同建立免费男幼师生教育培养实验区,免费男幼师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建立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培养过程管理。把教育见习时间安排为从第二学期至第期,共8次,每次为期一周,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到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和第十学期,共3次,每次两个月。每次都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见习、实习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学校给每一个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教师每人必须至少在指导免费男幼师生幼儿园见习、实习中设立一个课题,同时这一课题组中必须有5~10位同学参与。不仅增加了学生见习、实习的时间,而且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在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指导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构建新的评价体制

教育部在《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师范院校特别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坚持科研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教育学术水平,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师院校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加强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免费男幼师生培养学校中只有我校建立了学生毕业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把学生毕业与撰写教育类论文或课题研究相挂钩。学校明确科研处牵头,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科研活动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特别是对在校期间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学校从制度层面使培养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及每个人身上。

3.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建设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精品课程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进精品课程建设,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运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免费男幼师生专业课程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以前这些课程的考核都以考试为主,现在部分课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对学生的科研要求。精品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教育研究选题与研究方案设计、收集与分析研究资料、教育调查、行动研究、课堂观察等专题,运用案例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幼儿园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科研对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春燕主编.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园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根顺、吕成祯.“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资源开发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

[4]刘培莉.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幼儿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88-02

一、生物学素养概念的提出与释义

1987年,Ewing等人在《美国生物学教师》发表研究报告时,使用了生物科学素养(biology literacy)这一概念。此后,又陆续有人发表了关于生物学素养的文章,虽然都使用了生物学素养,但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侧面来讨论生物学素养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目的来论述。

1993年,美国BSCS出版了名为“发展生物学素养”的生物学课程指南,对生物学素养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目的。BSCS认为,一个具有生物学素养的学生需要对科学的本质和特点有起码的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BSCS还具体的描述了一个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能表现的具体特点:他应该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历史上生物概念的发展;他应该对科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等问题具有正确的态度,对生物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他应该能够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具备创造性的思维;知道如何正确地利用科学技术,能够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做出个人或社会决策;能够正确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

我国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生物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并将它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我国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幼师生应该掌握的生物学素养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在能力方面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仪器和用具,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设计自然角的能力”,“自制玩教具的能力”,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提出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养成不断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精神”,“初步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和幼儿教育实际”。从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特点的分析可知,幼儿师范生学习生物学课程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运用语言智能、数理智能与内省智能,还非常需要拥有运用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的能力。

总之,五年制幼师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应该具备的生物学素养是学生在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能够拥有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初步的教学能力。

三、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不良现状

(一)幼师学生“重文轻理”和性别比例失衡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

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就表现出“重文轻理”的特点,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幼师学生主要是学习音乐、美术、幼教等专业知识,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和重视程度自然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我国幼儿师范学校招收的多为无法顺利升入高中或高考无望的初中生,这些学生的分数往往远低于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学习能力及自主性较差,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科学素养的难度很大。此外,幼儿园在招聘幼教老师时,容易倾向艺术表现能力强、幼教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的毕业生,而对求职者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素养不太重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后果是幼师生为了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会重视艺术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几乎不会把多余的时间花费在生物学的学习上,据了解,很多学生在钢琴、舞蹈、活动设计等技能技巧课程上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显然这一现象对幼师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十分严重。

其次,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往往一个班一个男生都没有或有一两个,至多也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男性对理科知识的掌握一般较之女性有优势,这种男少女多的招生模式势必大大影响我国幼师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幼师学校生物学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

以某幼儿师范学校为例,按教学大纲要求原本应该一周开设三课时的生物课,减至一周两课时,这样势必带来教师在教学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生物实验教材也很难得到补充和更新;实验经费更是难以落实。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全,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匮乏,更不要说学生能锻炼出开展生物科学活动的能力。笔者对五年制专科毕业生进行的访谈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没有掌握足量的、实用的生物学知识,这一点从300份问卷调查和历年学生测评成绩中也得到了证实。

由于缺乏重视,最终导致大多数毕业生对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信心不足,在幼儿园教学实习中,实习学生一般会避免开展以生物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活动课和探索活动;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也大多是以语言表达、艺术教育、幼儿心理等为研究课题,鲜少有学生敢于涉及生物学与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究其原因,与幼师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薄弱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四、幼儿师范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教师的生物学素养调查分析

笔者在幼儿园教学实习中发现,无论是刚刚走向教学岗位的实习教师,还是已经有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的幼教老师,在开设对外公开课和评优课时,都很少选择涉及大量生物学知识的科学素养课,其根源就是对自己生物学素养的不自信。同时笔者在旁听幼儿园教师授课过程中,多次发现一些教师出现了明显的生物学常识错误,如“小溪里游过来一条大鲨鱼”、“柳絮就是柳树开花”等,课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时,也常常提供错误的答案或者用模糊的概念搪塞幼儿,事后也很少去查阅资料寻求正确的解答,如在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幼儿完成青蛙简笔画时,幼儿提出的问题“青蛙的前后肢有几个指(趾)头”,教师的回答是随意而不准确的。在室外观察课上,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有声有色地引导着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探索。有的幼儿园教师在访谈中承认,在准备科学活动时,一般只要把教材熟悉一下就可以了,教材都是按照步骤来,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他回答不出,也不会傻在那儿,仍然知道如何进行下一环节;不管是否真正明白这个科学原理,只要按照教材去讲,一步一步的,就可以掌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幼教老师对教材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不求甚解,自然也不会投入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生物学素养,而这些事实说明,目前幼儿教师在对待生物学本质、生物学严谨的实验精神认识上存在缺陷,而这对我国要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下一代是不利的。因此,探究幼儿教师的生物学素养,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也是迫切的。

(二)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1、生物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师范是幼儿教师的母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提高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2、幼儿园保教工作中除了科学课以外,其它学科教学、环节几乎都离不开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位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

3、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1997年9月18日在杭州浙江大学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工程的发展,跟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历程相比,不仅花费较少,而且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计算。”杨振宁教授大声疾呼:“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人应该组织起来,不惜成本,走入生命工程的第一线,走向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生命科学要发展,需要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人才。因此,培养具有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幼师学生是生物教育逼在眉捷的任务。

五、提升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对策

(一)重视生物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学学习的兴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师学生的“重文轻理”造成了自然科学认知结构的不良,从而渐渐失去了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唤起兴趣是幼师学生有效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每当我们致力于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义学习和保持时,我们就深入到了教育过程的核心。”为此,要注意知识学习的基本性与基础性,有效激活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生长点,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多样化,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和实践操作方法等,开展多种生物兴趣小组和生物知识竞赛,改变因中学阶段过高的学习压力导致的对生物学的枯燥看法和态度,逐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

在现代教育观下,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已经从传授科学知识、经验转向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态度及科学探究能力、思考能力。重视现代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于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幼儿未来的科学素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并且对幼儿未来进行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时候,应注重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的培养。比如在生物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上都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如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课时比例,增加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学实习活动等。

(三)幼师学校要加大对生物学课程的设置,建立系统的生物科学教育体系

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水平,就应该建构系统的的生物科学课程体系,保证足够的课时量,加强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完善实验室的配置,经常开设生物学科普讲座、进行科技竞赛,指导学生选修与生物技术应用有关的选修课等;同时还可以把生物学教育内容渗透于人文社会课程中,另一方面,从人文学科中挖掘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从而构建系统、有效的生物科学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8.

[2]谢葵英.培养幼师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3-0034-04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育师资的需求进一步增大。这既为幼师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对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幼师院校在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和新渠道的问题时,要加强对毕业生异地就业工作的研究。

一、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的现状及成因

本文所说的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主要是指幼师院校毕业生(分中专、专科、本科三个层次,以后两种为主)通过学校推荐或自己联系,离开生源地或学校所在地,到外地(主要是省外)就业的情况。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的常见问题主要是指异地就业的毕业生入职初期所遇到的问题。

当前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大多选择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他们主要到幼儿园从事保教工作,有的毕业生通过努力迅速成长为幼儿园管理者,也有的放弃本专业从事其他工作,还有的携异地就业过程中学到的先进教育和管理理念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1〕

目前,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人数日益增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和当前幼儿教育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的格局,为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提供了可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也日趋规范。以往影响和制约个人工作流动的户口、档案等问题已有相应解决措施。幼师院校毕业生作为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异地就业现象是正常情况。

教育部等10部委(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将2003~2007年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2〕幼儿教育办园体制多样化以后,社会力量办园所需教师大多实行聘用制,且需求量大,这也为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创造了条件。

(二)幼儿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催生了幼师院校毕业生的异地就业

教育发展状况受制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在我国,当有的地方还在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努力时,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始推行包括学前三年和高中三年在内的十五年规范的国民教育。幼儿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和东西部地区差异。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的省份幼儿入园率已达到90%以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幼教师资的需求不断加大。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有助于减轻经济发达地区对幼教师资需求的压力。

(三)异地就业是幼师院校毕业生基于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性选择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作出设计与规划。要想改变个人今后的工作、生活环境,就业选择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毕业生正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期,没有太多牵绊,而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的实施为劳动者跨地区就业提供了便利。一些毕业生通过异地就业,为自己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引导毕业生异地就业是幼师院校积极应对就业新形势的举措

随着幼师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情况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更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为实现“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办学格局,各院校都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情况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异地就业(特别是省外就业)是幼师院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必然选择,也有助于毕业生在更大范围内高质量就业。

二、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的常见问题

在异地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希望“选到人,用好人,留住人”,毕业生则憧憬异地就业的发展前景,但双方往往会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从我校近年来的就业工作情况来看,这些矛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是毕业生在作出异地就业选择前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异地就业,异地就业去什么地方,异地就业单位是否可靠,如何做好异地就业入职前的准备(心理、技能)等。妥善解决这类问题,有助于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异地就业,因此,它是学校就业教育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类是毕业生异地就业入职后出现的问题:理想与现实出现反差,远离亲人和缺乏归属感,角色转换和环境变化适应问题,用人单位没兑现承诺,管理方面缺乏人性化等。这类问题的出现既可能与毕业生自身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关,也可能与用人单位的管理有关。

以上两类问题若处理不当,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将产生消极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就业渠道的拓展。幼师院校在毕业生异地就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既要对毕业生负责,也要对用人单位负责。因而学校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法”的原则,通过针对性教育和有效沟通,积极化解矛盾,以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地就业。

三、铺就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成功之路

(一)各级政府应努力优化幼儿园教师的就业环境

促进就业、重视学前教育已写进《十七大政治报告》。重视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正如许嘉璐在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所言:“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之后,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投入,从对硬件的投入转向对教师的投入。”〔3〕各级政府应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切实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资格准入、教育创新、权利保障等)放到重要的工作议程上来;进一步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大力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促进其健康发展。当然,从根本上讲,政府应加快学前教育立法,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开拓异地就业渠道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学校鼓励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就业,但从家庭教育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无论是家庭还是毕业生本人都希望找到一份与所受教育程度相称的工作。从安徽省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要实现毕业生优质就业,就不能忽视省外就业渠道的开拓。

拿笔者就职的学校来说,自2005年起,学校每年都保持600人左右的毕业生规模。为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亲自带队赴省外开拓就业市场。学校认真分析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推荐优秀毕业生到省外就业,对扩大学校知名度和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学校已与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45个城市的两百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有效联系。

在信息化时代,开展毕业生异地就业工作,网络的作用不容忽视。网络的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网络求职有利于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是当今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我校在为毕业生提供网络求职服务时,非常注重对毕业生进行网络求职和异地就业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如提醒毕业生通过网络求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防止被非法利用;女生不要单独去异地参加面试;在异地求职过程中要与学校就业工作部门保持联系,等等。

我校毕业生的异地就业单位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公办幼儿园和规范的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园为主。为消除毕业生异地就业的顾虑,学校就业工作部门每年安排有异地就业意向的高年级学生利用暑期到异地就业基地园从事实践活动。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既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增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另外,学校每年都邀请异地就业校友回母校现身说法,和应届毕业生一起分享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经验。

安徽尚属于欠发达地区,积极推荐毕业生异地就业,并非不考虑安徽省自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事实上,通过幼教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尝试,也促进了省内幼教人才就业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异地就业的毕业生也为安徽省幼教事业未来的发展储备了人才。当然,我们在积极联系并推荐毕业生到优质规范单位就业的同时,也对少数掠夺式用工的单位①坚决说“不”。我们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环节②,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各方面的素养,让毕业生稳步而自信地走好异地就业之路。2007年学校在合肥市外事办公室和市教育局的牵头下,与新西兰ICL学院签署了两校合作意向书和国际班项目合作协议书,首批学生正在办理赴新西兰签证,他们将通过一年的学习,取得新西兰学前教育学历,并留在当地就业。

随着幼师院校毕业生异地就业人数的增多,各幼师院校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可组建幼师院校毕业生就业联盟,共同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优化毕业生就业环境。

(三)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为引导毕业生异地就业,学校除开展求职、面试指导外,还对毕业生加强了做人、做事的指导。

1.加强毕业生的诚信和责任意识教育。做人“德”为先,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更应将诚信和责任放到首要位置。毕业生入职初期,有时会因故③产生换工作的念头,而此时有的毕业生因沟通能力或处理问题能力较弱,不知如何与单位交涉,结果一走了之。对此,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妥善应对相关问题。首先,引导毕业生正确评价自己。其次,教育毕业生在与单位管理者沟通时要有理、有节,要依法维权,但要注意方式,尽量不要用“逼宫式”做法。第三,告诉毕业生,擅自离职是对工作和幼儿的极不负责。若确实要离职,应安排在假期或一个教育阶段结束时。对个别做出了不负责任行为的毕业生,学校就业工作部门会责令其改正错误并消除影响,否则将被列入“不诚信”名单,并向其新单位通报情况。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毕业生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随着毕业生异地就业现象的增多,学校就业工作已从开拓就业渠道向兼顾职业规划指导④方向发展。通过职业规划指导,让毕业生对从事的学前教育事业充满信心⑤(虽然现实的职业状况不容乐观);帮助毕业生理性分析异地就业的成本和机会,引导其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从实际情况看,异地就业的毕业生中,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大多数都有稳定、积极的态度,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要做什么,将向何处去。而在就业过程中喜欢从众的毕业生,很容易迷失自己的职业方向。从成本和效益角度,我们告诫毕业生要走专业发展之路,但也不反对毕业生在有兴趣、有能力、有机会的情况下,及时把握住跨专业发展的机会。

3.加强对毕业生异地工作、生活的指导。我们告诫毕业生,异地择业不要过多纠缠在幼儿园的办学性质上。我们主张,选择幼儿园时“不管公办、民办,只要规范”就可以考虑。与他人交往应本着“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原则,要以诚相待。在异地就业入职前,可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岗位情况,从而尽快适应新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勤于向老教师请教,同时要坚持自学以提高专业素养;初入职毕业生还要学会理财,等等。

4.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毕业生异地就业。其一,合理分配招生指标。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根据我们的观察分析,凡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毕业生或其家长对异地就业的倾向就较明显。因此,学校在分配招生指标时适当向这些地区倾斜。其二,发挥校友作用,帮助毕业生异地就业。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已指导组建了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校友联谊会。对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来说,校友联谊会是乡情交流的平台、工作互助的平台、就业联络的平台和职前培训的平台。

(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沟通

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我们有责任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理想,因此我们努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沟通。首先,积极联络异地单位共建毕业生实习基地,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情况及用人制度等,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交流沟通的桥梁。其次,积极呼吁用人单位强化“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帮助新教师树立专业信心和职业荣誉感;帮助新教师规划好职业发展计划,力求“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这将对我国各类用人单位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产生积极作用。幼师院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应遵守《劳动合同法》,积极构建平等、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在此背景下,本校将2008年定为“规范就业年”,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还将建立警示制度,例如,对于毕业生反馈的不诚信单位,学校将告诫其他毕业生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

〔2〕教育部等10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S〕.教育部等10部委,2003.

〔3〕许嘉璐.在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的讲话〔R〕.杭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2007.

注:

①掠夺式用工是指单位未对新教师进行系统的入职培训,不负责任地让其独立带班。新教师陷于繁琐、辛苦的保教工作中,没有专业指导或专业引领,工资较低,还经常被克扣。

②例如,将就业指导课纳入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和理论学习(研究性学习、毕业论文);强化教育见、实习环节(五年的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分别为:1天、1周、2周、1个月、1学期及暑期)。

③主要原因有: 因缺乏社会经验,初次择业时考虑不够成熟;受“没有得到的总比已得到的好”心理驱使;与单位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不能达成一致,等等。

④利用“飞途网”www.省略职业规划自助系统,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此举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进行职业定位。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顶岗实结格式模板1

一、实习目的

1、使得学生把课本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巩固专业理论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观察问题的能力。

3、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为将来更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要求

1、 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各阶段的实习内容及要求。

2、在实习过程中虚心向现场技术人员请教,认真掌握现场实际知识,努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实习笔记,按各阶段的实习内容做好实习小结。

4、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注意搞好与所在单位的关系,维护学校声誉。

5、加强组织纪律性,遵守实习队纪律及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保密保安规定;服从指导老师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三、实习日程安排

尽量让人了解

四、署名和日期

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

写作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顶岗实结格式模板2

一、实习目的

顶岗实习,其总的目的是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一个让自己理论联系实践的舞台,而我们大学生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个舞台,让自己在这个舞台上发挥所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成。所以总结这次实习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学习与实践,顶岗实习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以致用的舞台,让我们更加贴近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总结。

第二点:转变身份、扩阔视野,装备自己,顶岗学习第一步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从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职场员工。我们不在乎自己现在能赚多少钱,实习同时也让我们扩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只有经历过了,我们才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方向。

第三:调整心态,我们大学生大部分都在认为,我们大学生实习根本就是在为公司企业提供廉价劳工。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心态去面对这个问题:实习是一种双赢的方式。其公司企业为我们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我们为公司企业提供廉价,我们并没有吃亏。人在社会走哪有不吃亏的时候,实习也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事情都要以平常心去对待。

第四:增强社会经验,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我们大学生缺乏最多的就是社会经验和社会人际关系网。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这次实习机会积累更多工作经验和社会人脉,而且能让我们学到更多为人处事的方面技巧,让我们懂得怎么在职场上生活存活下去。

总的来说,正视社会和正视自己,走出自我,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工作的第一步,而且很多时候通过实践,尤其在不同的职业中的实践才会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行业,也是完成从空想到现实转变的第一步。

二、实习时间

201X年3月26日至今

三、实习地点

广州市海珠区大干围路38号海珠创意产业园12栋601室

四、实习单位和岗位

广州初语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淘宝网上)初语木棉天堂),售前客服

五、岗位工作描述

第一、灵活运用阿里旺旺、客道精灵、砖石客服、网店管家等软件,准确快速地解答客户的疑虑。

第二、接受客户询单并及时热情回复每位客户的询单。速度和礼貌是关键。

第三、积极引导客户需求和巧妙推荐,实现捆绑销售,提升网店的成交率。

第四、备注客户需求,及时做好售前、售中、售后之间的交接工作。

第五、核对订单信息,修改运费、查询订单

六、实结

三月,我独自一人背上自己的行李,踏上寻工作的路程,加入了求职人群。我选择了这个喧嚣繁华的大城市广州。这个承载着千千万万年轻人梦想的地方,充满机会,同时也充满挑战。每天看着忙忙碌碌的寻梦者,他们脸上注满疲惫但他们依然坚持。而我也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跟人生一样,充满了五味杂全,酸甜苦辣,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辛酸、不同的精彩,让我的实习生涯充满了希望。

第一阶段,找工作的辛酸。

匆匆忙忙结束了插本的考试,第一时间投入了找工作。有时候,一天为了面试,,从广州天河区越过海珠区再跨过越秀区最终到达白云区,这种日整整持续了两个星期。投出去的简历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人才市场,人头涌动,我不得不感叹,中国人人口真不少。几次的面试遭拒,让我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策略转变方向,由为网络推广,转为淘宝客服。在面试网络推广过程中,虽然自己表现得自信慢慢,但现实还是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让我彻底清醒。第一次遭到面试官以我们公司现在不招经验不足的推广专员的时候,自己没有放弃,依然在坚持;但当面试官第二次以自己公司小,希望招到一进门就能上手的网络推广专员再次拒绝我的时候,我的内心在挣扎,但我还是不甘心放弃,依然在坚持;当面试官以你还没有毕业,公司无法给你买保险,做网络推广压力大,你是女孩子,风险比较大为由,再一次拒绝了我。。。。。。一次次的拒绝,让我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策略,退让一步,转为淘宝客服。因为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了。自己现在的确是经验不足,等自己积累了经验,我还是可以重新站起来,继续自己网络推广的寻梦之路。花费了两周的时间在找工作,网络推广方面的就占用了11天。第12天的时候,我获得了广州初语服装设计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初语木棉天堂)淘宝客服面试的机会,经过面试、笔试、访谈、我获得这次的实习机会。我作为一个淘宝售前客服的实习生涯也正式开始了。

心得体会:两个星期的奔波,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梦想跟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不能总是死守着自己的梦想,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有时候暂时放下比坚持更能让自己梦想实现。暂时放下并不证明放弃,放下只是让我们为自己的寻梦之路做多一点准备,

第二个阶段,上岗培训的充实

离开学校,踏进社会,学校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无论过去你是多么的优秀在这里,你都是一名新人,一切从零开始。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工作同事以及陌生的工作岗位,都需要自己去慢慢花时间去适应。幸运的是我将接受为期一个星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这份看似简单的淘宝售前客服岗位,却是一个最接近淘宝平台的机会。表面上的简单,暗含着我需要为份简单的工作花费更多的时间。培训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以及客服行为准则的单面传授。第二部分:售前客服常用软件的熟悉和操作包括客道精灵、砖石客服、网店管家。第三部分:售前客服沟通技巧和产品知识的培训。而这三部分的内容,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个阶段:老师教学生的单面传授,客服主管主要是通过PPT介绍公司制度和文化以及客服的岗位能力要求和一些客服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和网店管家客道精灵及砖石客服的使用。

第二阶段:双面沟通阶段。通过观看视频,让新员工发表意见和总结他人看法,最后由主管做点评。

第三阶段:是师傅带徒弟阶段。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让新员工跟着老员工学习。边学边用,边用边学。

心得体会:新起点,充满了挑战,培训让我成长,让我充实。

顶岗实结格式模板3

时光飞速,实习的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去了。回头看看这几个月,有开心、有难过、有辛酸,但最多的还是自己对于工作、对于社会的不同看法。2010年12月1日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来到了紫薇臻品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活,这次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工作中有苦也有乐,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行。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教师逐步走向了解幼儿的教师。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年期间我明白了实习的目的。

1、初步获得组织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从事幼教工作的实际能力。在学校的四年里学习到很多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一切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人可以在空中架起楼阁,楼阁必须有坚实的地基,而我的坚实地基则是教育实习所积累的经验。

2、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加深对幼儿园教育任务的理解。在学校上学的我们早已习惯学校的作息与被别人教育的角色,到幼儿园后,每天的流程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才能很流畅的进行下去,而且,当我站在教育者、老师这一岗位上时,我知道我的责任更重大了,我要带给幼儿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教会他书本上的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95%的习惯养成是在5岁之前,幼儿在幼儿园最重要的并不是他学会了多少本领,而是他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对他今后的入学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3、增强热爱幼教工作,热爱幼儿的思想情感,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幼儿园老师,多少美丽的光环,但它很重,因为她必须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事业心、责任心,所以她必须付出加倍的爱,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一个普通的幼儿园,一个小型班也有十七八个幼儿,面对这么多的幼儿,要做到不落下每一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幼儿园为每一位幼儿编写了成长档案,老师们在填写档案的时候可以更加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每个月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也让老师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

4、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学校老师只是问你件事应该放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合适,怎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但在幼儿园似乎并不怎么行得通,只有当你了解本班的幼儿,了解他们针对某件事情可能会做出的反映,才能定出合适的发展目标,把教育与实践较好的结合起来。

5、了解当前幼儿教改动态和社会对当前幼儿教育的要求。明确幼教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幼儿教育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幼儿都,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幼儿,使幼儿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二、实习的内容与过程:

在到了幼儿园后,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园长把我安排在中班。在我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的过程,了解和他们相处一定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那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 1、不要以正规学校教育去要求幼儿,减少幼儿玩和睡的时间。

2、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器官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的。

3、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活动设计过程。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成。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总结出了幼儿教育的三种模式:

1启发式。表现为一切活动都不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唱主角的是孩子而不是成人。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随意活动,并可以不受拘束的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

2秩序式。表现为每一东西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有秩序的方式下进行的。幼儿有有条不紊的秩序中生活,会感到舒适和安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责任感。

3传统式。在这种模式里,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这种传统的习惯和结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并教会幼儿去组织自己的活动和合理的安排时间。 我认为这次幼儿园实习最有价值的就是对工作的概念有了了解,同时对今后要做的工作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相信我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去感受成长时的快乐。

三、实习的收获及不足: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幼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以及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公布,各地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纷纷出台。这不仅给学前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福音,也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带来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又给幼儿教师的培养带来巨大挑战。然而,作为幼儿教师主要培养基地的幼师院校,在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精神,进行幼儿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对于实践教学这一职前培训的主要环节往往缺乏足够重视,存在的问题较明显,这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表现为:

1.实践教学观念陈旧

第一,仅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完成,其主要途径就是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很少将实践教学置于学校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第二,实践教学只强调技能训练,很少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观体验和教师育人品质的养成;第三,忽视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过程。目前实践教学未以“行动”“实践”为平台,让学生将书本、外显的公共性的知识通过实践性反思转化为内在的高度个性化、经验化的个人知识。

2.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时间过短

一直以来教育实践只是一个验证环节,并不能探索产生新的知识。实践教学形式基本上只有教育见习与实习两种模式,没有其它教学形式,而且教学实践时间短、不连续,所以有些工作只有割弃,有些环节也只能走过场,无法深入下去。

3.实践教学条件缺乏

实践教学条件缺乏,主要指实习基地缺乏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校内缺乏实验实训模块,校外也缺乏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很多院校的教育实习,多数是在临近实习前才落实实习点,甚至有的还要学生自己解决实习问题,而缺乏被美国教育界称之为“入门学校”[1]的那种教育实习基地。同时高校教师理论性较强但对实践能力关注不够,所以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4.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范管理和评估

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评价不科学。在宏观上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微观上缺乏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所以实践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体系。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让实践教学在幼儿师资培养中真正地发挥有效作用,本文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1.实践教学理念保障:建立起“全程”“体验”“反思”新理念

所谓“全程”,就是在理论教育指导下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新生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过程,将所有实践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所谓“体验”,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是指当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达到某一特定的水平时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或者说,是个体对某些刺激产生回应的个别化感受。“反思”即反省、自我观察。“全程体验反思型”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实践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动态的实践环节中,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凭借真实教学世界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及其结果,对自己的思想境界、心灵历程、情感世界、理论体系、操作方略等进行透视和反省,进而形成相关的综合性事实与价值认识。它的理想追求在于使学生在步入教学一线之前就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

2.实践教学内容保障: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案

在以上理念指导下将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作为教育实践过程,将学生的教育实践内容通过以下五个途径和五个体验环节去完成,建立起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包括素质课程、技能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逐级开设普通话、写字课、外语、计算机等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实践课,而且要特别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还要重视五大领域等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学习。课堂教学在理论知识讲清的基础上,重视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所有教师的理论课程教学应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所有教学法课程则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加大五大领域课程教学中学生模拟授课的比例,增大技能课程教学中学生模拟授课的时数,课堂教学的考核工作应突出技能考核。

第二,课外活动教育实践。除了常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学校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技巧,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如“故事表演二课堂”、“合唱二课堂”、“幼儿舞蹈二课堂”、“绘画及手工制作二课堂”等等。可通过多种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各种表演、竞技活动充分地发展学前教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唱一首好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个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每学期都进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优胜者给予奖励,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

第三,参与性、观摩性、模拟性教育实践。新生入校后不久就要以班为单位与一到两个幼儿园班级建立长久固定联系,作为该班的实践基地。同时配发一套对口的幼儿园教材,并分成若干教学实践小组,每组聘请一名指导老师。每周固定一个下午为教学实践时间,让学生到幼儿园真实感受教育环境,观察教师、幼儿活动,充当幼儿教师助手,观摩优秀教师的“演示课”等,使学生的身心与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这种实践时间从一年级开始并贯穿二、三学年。同时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进行模拟创设幼儿园环境,组织幼儿园活动的实际训练。

第四,研究性教育实践。在以上实践过程中,还需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布置具有科研性质的作业,如做好每次的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特别在高年级(三、四年级)每学期还要安排整两周的见习时间到幼儿园全面观摩与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进行各种专题实验、调查研究等,借此树立起学生的科研意识。最后一学年,要求学生撰写学前教育类课题的毕业论文,让学生进入全面的教育科研阶段,这不仅对学生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有着直接的帮助,而且对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也起着指导反思作用。

第五,整体性教育实践。即教育实习,是对幼师生的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的全面考察和检验。实习时间可安排一个学期,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高等院校和实习幼儿园双方教师共同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游戏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实习等幼儿园领域的各种活动。

以上实践内容将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全程性、渐进性的同时整个过程的实施都强调学生主体体验,体现出五个体验环节。(1)实践场景体验。学生入学伊始就到幼儿园去感受教学环境,这一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找到职业的感觉。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模拟创设幼儿园环境,组织幼儿园活动,获“虚拟场景”[2]等给学生带来一定场景体验;(2)实践情绪体验。课外活动实践、参与性、模拟性实践中让学生体验职业特征,并在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与幼儿交往中获职业的光荣感、成就感、满足感;(3)实践思维体验。学生储备一定学前教育理论之后与专业课程同步设置思维体验环节――研究性教育实践。要求学生撰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进行各种调查研究等。在这一环节中,依据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反思当前幼儿教育形势等等,将实践获得的经验加以提升;(4)实践角色体验。在实践中非常明确地理顺了“学生”和“未来合格教师”的关系,从入校第一天起,教育实践就逐步展开,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提前进入教师角色。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确立幼儿教师的心理意识并得到逐步强化,从心理、认识、时间、实践等方面帮助学生自觉认同角色;(5)实践行为体验。学生拥有一定的教育素质,拥有一定的反思能力之后,与毕业论文同步,设置行为体验环节――整体性教育实践,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和幼儿园去,进行全面和独立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实实在在的行为体验帮助同学积累职业经验,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毕业论文。

3.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条件保障包括硬件条件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软件资源,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

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首先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训条件,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包括幼儿实训室、感统训练室、琴房、舞蹈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求体现职业的真实情境,建立模拟、仿真、全真的实训场所;其次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政府等各方面的支持通过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幼儿园实践基地,在圆满完成教育实践任务的同时与基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促进高校和基地幼儿园共同发展。有条件还的可开办自己的附属幼儿园,作为高校幼师培养、研究为一体的教育机构。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可以加快对现有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将他们打造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要求主干课程教师在教学前到幼儿园开展实践锻炼一年,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每周应有一定的时间下幼儿园,定期参加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与幼儿园携手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使科学研究植根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另一方面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幼儿园专任教师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老师,从而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4.实践教学管理保障:加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完善实践教学文件和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运行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上下协调、严密有序、立体运行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组织的相互关系、各自承担的任务及所负的责任,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均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主要强化四级组织的功能:一是主管院长强有力的领导,决策功能;二是教务处及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协调、检查功能;三是系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实施功能;四是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小组的指导、检查、管理、执行功能。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系统中构成一个职责明确、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狠抓实践教学的四项管理:实训基地的设备管理、实训基地的学生管理、实训教学的教师管理和实训教学的制度管理。学校要尝试将实践教学的设备、学生、教师、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

实践教学文件和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手册、学生实训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和仪器设备管理、实训室管理、微格教室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实习基地管理等制度。本着依法施教的原则,围绕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方面、诸多因素,要建立起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保障: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保证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保证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主要手段。应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环节和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能力结构制定出全面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别采用“二线四级两结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检查评估。二线即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学校评价与幼儿园评价两条线进行监控,四级即由学院督导、教务处实训处抽查、系部教研室检查、学生评教四级监控体系;两结合即形成日常抽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的质量评估办法。定期通报评估结果,并与组织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红君.高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

2005,(5).

[2] 姜勇,朱素静.新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转型”研究――

“虚拟现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

2005,(1):47-48.

[3] 王云霞.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期教育专业实践

教学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6)

[4] 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

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1):47-511.

[5] 徐燕.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学

前教育研究,2006,(7).

[6] 王晓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现状及对策分

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7] 马新华,李金成,陈代武.医学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异常火爆,这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普及之下教育改革的成效,这也使得中高职衔接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中所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还没有完成协调发展的步伐,二者在学前教育方面缺乏沟通,因而造成诸方面的不匹配: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最终形成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要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就应该重视中高职教学的衔接问题,了解其形成原因,对症下药。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从一些相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分段式,一种是下延式,还有一种是提升式。分段式,通常被说成“3+3”,是中、高职联合办学的学习模式,以专业对口为前提,实行一所或者多所的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的联合办学。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满三年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学生就有机会就读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下延式是指,高职院校越过中职学校,直接对新毕业的初中生进行招生,学制为五年制。提升式针对的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三年。三种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模式中,分段式和下延式较为普遍,但是无论哪一种模式,在实践教学衔接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1、实践教学衔接受到忽视

“实践性”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大特殊之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之后要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们接触,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保证。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衔接,让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实践具有层次性。但是目前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却不够理想,实践教学衔接问题更是受到忽视。

2、实践教学衔接不畅通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近几年,实践教学在中、高职虽有发展,但尚未形成体系,而且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与高职也存在重复和脱节现象,中职主要包括军训、社会实践、见习、 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等,而高职则包括军训、幼儿园见习、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可见,这样的实践没有形成系统化。

二是实践教学教材没有形成一体化。在缺乏统一实践教材的情况下,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材都是以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依据来编写,是典型的校本教材。由于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有的院校甚至实践教材的实训大纲和实践指导书都没有,在实践教学中仅凭借着想象完成实训、实习,使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三是存在“倒挂”现象。“倒挂”现象在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高职学校的办学条件低于中职学校。由于一些中职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经验丰富,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是一些高职学校,是近几年才申报学前教育专业,在设备投入、师资力量、实训场地都存在不足,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无法与上述的中职院校抗衡。

二、重视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实现科学发展

1、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内涵

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彰显中高职培养特色的关键,因此,中高职院校应该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实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创新。上面提到了中高职不同的衔接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应该建立一个课程体系,实现教育理论课程、技能课程的科学性。比如针对五年一贯制(即下延式)的学前教育专业,其课程体系虽然没有建立,但多数研究者已经默认了几个版本:一种是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技能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另一种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文化基础课及教育实践课。这两种课程体系的设计都关注到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术,侧重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

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有以下三个层面:基本教育技能、一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行为的基本要素,幼儿教师与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都应该具备,具体包含了课堂导入、活动引导、设疑提问、知识讲解、衔接过渡、归纳总结、课堂评价、多媒体使用等等。一般教育技能是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体现为特有的技能,包括舞蹈、唱歌、绘画、弹琴、讲故事、观察和护理幼儿等等。而综合教育技能则是能够对上述基本技能协调运用的能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桥梁。三个层面的内容表明看似独立,实质却是相互渗透,它们全面地揭示了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只要将三个层面的培养做到位,就能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内涵,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

2、实现学前教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统一

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的园长们在挑选幼儿教师时,除了关注到幼师本身的谈吐之外,还会关注到幼师毕业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特别是在专业理论课程和艺术技能的学习方面。可见,园长们渴求的是个人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幼师。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高职院校应当关注到实践技能课程的重要性,适当调整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形成“实践性特色训练”,实现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为此,建议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比例应该各占 50%,这种最佳的比例不仅能够帮助学前专业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升素质,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1)从校内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要加强基础性训练。基础性训练可以算是常规课程,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训练,训练内容涵盖了音乐、说话、绘画、舞蹈等几大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觉训练,学校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机制,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使这种训练带有强制性,从而帮助学前专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重视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有教学小竞赛、课前5分钟小表演、教学试讲等等。形式多样的模拟训练可以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模拟课往往会受到学生的喜爱,这是模拟课特有的魅力。但是这一类的训练必须由任课教师进行主导,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使得课堂的互动率提高。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以定期开展,形式也不受限制,比如专业汇报演出、年级擂台赛等等,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也可以由老师指导。

以上三种形式的校内训练可以搭配在一起,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阶段,形成整体性的综合实践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训练、自觉参与、逐步提高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因自己所学专业与众不同而感到骄傲。

(2)从校外训练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是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提高学生深入一线幼儿园的机会,亲自感受一线教学的专业需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双休日或其他课外时间进行援教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就业压力之下树立起强烈的专业意识,发奋学习。

二是利用好寒暑假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后的第二个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家乡的幼儿园开展假期实践活动,返校时每位学生都应交一份实践报告,对自己的假期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是制订与时俱进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方案,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出色的专业人才。未来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一是政府支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统一制订专业课程标准。二是学校创新,不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定位;还应加大中高职院校的合作力度,携手开发,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师资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使学校自己形成品牌。三是社会关注,我国幼儿园教师人才的输入离不开中、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应该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就业情况,监督中高职院校的管理和运营,使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衔接得当的环境下得到均衡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铭.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学前卫生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2] 黄芳.《学前英语》中高职衔接的教学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5.07.

[3] 董晖.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 郑莹莹.中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初探[J].考试周刊,2014.66.

[5] 李新生.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2014.08.

[6] 梁俊.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7] 袁勇.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3.09.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一、改变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较少关注实际问题,缺乏实感,效果可想而知。这种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目前,理论界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虚拟现场。所谓虚拟现场,是指创设一种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教师或扮演教师或扮演幼儿,或作为观看教学活动并要发表观点与见解的观众,共同建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教师或幼儿,来完成指定的活动。虽然它是一种虚拟的课堂教学活动,但它已迈出了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实践智慧与能力的形成。这种教学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效果颇佳。

二、加强教育实践活动

为了保障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我系先后在广西条件好的幼儿园如广西军区幼儿园、区第三保育院、南宁地区保育院建立了教育科研实习基地,还与区党委幼儿园等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了加强与基地教师的联系,我们还聘任了幼儿园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做我们见习和实习的指导教师。

以往高师院校见习、实习时间短、集中,带来不少问题。为了克服这种安排带来的弊端,我们在每学年都安排有见习活动,实习的时间也比以前多。我们还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假期到幼儿园见习。见习内容有班级管理工作、各领域教学、保育等,形式分集中、分散、小组见习。除了正常教学计划安排的见习外,我们也把见习贯穿到课程当中,这样既避免了理论课枯燥乏味,又使教学内容能与实际联系起来。

我院要求学生寒暑假要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我就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社区等做调查研究,撰写学前教育方面的调查报告。并且鼓励他们在幼儿园见习、实习、调查中多留心,发现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题目。这样的研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实际意义。也可协助老师做课题,如我的课题《广西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就会让学生参与。通过这些科研活动,可加深学生对幼儿教育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夫,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学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样,大四的毕业论文就会得心应手,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做好了准备。

除了见习、实习、调查等实践活动外,我还鼓励学生开展并参加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能力。要求他们在幼儿园或社区开展与家长访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让他们学以致用。在学前教育班开展有关儿童故事、儿童舞蹈、儿童歌曲、绘画、书法、说课等比赛,要求人人参与,大胆展示个人才艺,也与其他班级联合起来开展一些比赛,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院及系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每次活动都会评出奖项,给予奖励,以便提高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还让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六一活动、文艺汇演等活动中去,协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以便让他们了解幼儿园教师怎样教小朋友跳舞或唱歌等,并了解幼儿园的舞蹈和音乐等活动。

三、重视教育技能类课程

教育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钢琴、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舞蹈基础和创编、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和纸工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如果学生这些技能差,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就业。因此,我们应重视这些课程。

目前,我院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的专职教师不少,而担任这些技能课程的专职教师少,大多数是艺术系的教师来教,他们的教学偏重于理论,与幼儿园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上课针对性不够强。所以,我们应培养专职学前教育技能技巧教师。除此之外,还可邀请擅长于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有经验的优秀幼儿园教师来做指导,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园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并掌握弹、唱、跳、画、做等基本技能。

现在,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过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训练,对这些学生技能的培养本来就是一大难题,再加上一般高师院校教育技能类课程学时普遍偏少,学生学习都不够深入,更谈不上练习,他们的技能怎能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这些重要的技能,必须加大这些课程的课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来学习这些课程,掌握这些技能。

四、制定技能考核制度

师范院校要重视制定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切实可行的基本达标细则与要求,以此促进其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在社会实践活动如教育见习、实习和一些比赛活动中,可对学生的弹、跳、唱、画、做等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价。学生也可根据考核指标进行自我检查和分析,找出差距,及时调整努力的方向,加强某方面技能的培养。

五、改善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应配备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画桌、画板等,要有形体训练室、美工室来满足学生长期练习技能,因为技能得不到练习就会变得生疏。还应有一间多媒体教室,里面应有电脑、影碟机、国内外有关幼儿的教育教学音像资料,特别是有关幼儿园音乐活动、舞蹈、手工制作等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定期观看,既密切关注国内外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又获得了幼儿教育教学的间接经验。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一、立足生源地师资需求,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1. 构建立足现实,超越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院校开展的公费师范生培养,其针对性较强,一般定位于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我院承担公费师范生培养的专业有两个,分别是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两个专业,负责为农村幼儿园和小学定向委托培养师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成功的关键,学校对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修订。

(1)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时,认真调研生源地幼儿园师资需求实际,结合我院幼师培养的优良传统,对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掌握儿童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专业综合素质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幼儿园教师,并把培养规格定为: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学前教育理论的能力;具有组织高质量教育活动的能力;具有对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观察能力;具有创设教育环境和拟定并实施教育方案的能力;具有创新幼教实践的能力。依据这一培养目标,确立学前教育专业的年级培养目标,并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体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文化素养类课程,这些课程侧重个人修养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注重培养健全人格;第二,整合综合艺术类课程,在缩短艺术类课程课时、部分弱化艺术技能标准的同时,注重对这类课程内容的整合,把艺术类课程的定位调整到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上;第三,分化和加强学前教育类课程,把以往枯燥乏味的教育类课程分化成若干课程目标更加明确、操作性更强、更能体现应用性特点的课程。如把原来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分化为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游戏、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把学前心理学分化为心理学基础、幼儿学习与发展、儿童发展观察与评价等课程。

(2)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查,了解到湖南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结构性短缺问题,一些课改新设学科类师资和艺术、英语类师资通过社会招聘方式很难获得补充。二是农村小学面临着学校规模小、班额小、师资少,而年级与学科门类多,急需能从事多学科教学的师资。据此,学校将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够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围绕培养目标,对省教育厅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一是进行课程门类和时量的调整。在开齐所有文化学科、教育理论学科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方向选修模块的课时,在全学时中的比例由2.8%增加到4.7%,并对每一个方向选修模块进行重新设计,细化课程门类,确保“一门教学专长”培养目标的落实。二是结合生源地师资结构性缺失的实际,重构选修模块。将原来的音乐、美术、英语、体育与计算机五个选修模块中的音乐和美术合并为艺术模块,此外,为缓解小学科学教师严重匮乏的燃眉之急,增加了科学模块。同时,根据实际,引导2007级学生选择英语和音乐方向;对2008级学生,引导他们选择英语和计算机方向;对2009级学生,引导他们选择科学和体育方向。三是根据小学教师教育规律,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来说,初等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教育实习属同一概念,局限于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在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南省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方案(试行)》中,教育实习占全课时的比例增加到了16%左右,教育实习也由一次变为三次,即见习、小学教育心理调查、教育实习。但这些教育见习、实习是比较零乱、不成体系的。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校提出建立涵盖课堂内外,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从培养目标入手,层层建立专业能力子项,确立各能力子项的实践教学时间、场所、内容、考核等因素,并分成课内和课外两个层次,课内的实践教学项目,在学科考核时一并进行;课外的实践教学项目,由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专家考评小组,对各项能力进行统一的过关考核。

2. 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面,为了使该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在加强主干课程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完善课程门类,相继开发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多元智力理论、感觉统合训练、亲子教育、婴儿教育等特色课程。根据儿童发展的多学科特点,建设了20多门应用性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包括“幼儿园课程”“幼儿音乐教育”“幼儿舞蹈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双语教育”“幼儿综合艺术教育”“幼儿园教育技术”“漫画剧本创作”“动画美术设计”“儿童发展与玩具”等。坚持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学前教师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推进达标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三层次建设。学校已开设135门学前教育类专业课程,课程门类在全国学前师范院校中是最全的,并拥有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7门省级精品课程。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团队联合全国高校的优秀教师组织编写了80余本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材,近两年已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等出版。初等教育专业也建成12门达标课程,为全省统编的所有主干课程教材编辑了配套的习题集和相关课程资源。

3. 遵循学段和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教学和管理改革

根据初招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课程内容体系,对五年学程进行了“二、三分段”,即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学习阶段(前二年)和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阶段(后三年)。针对这一特点,学院设立了师范预科部,负责管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的第一、二级学生,在学工管理方面,与高中管理模式接轨,逐渐过渡到大学管理模式;在课程教学管理方面,适应学生年龄特点,不强调大学教学模式,而以小步幅、高时频的教学模式逐渐推进。教学时,要求文化知识体系性强,环环相扣,强调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一般不容许教学有很大的跳跃性和伸缩性,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三笔字”、普通话、各类艺体课程的授课,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对教师教学的考评也注重与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挂钩。第三年,学生接受学校组织的中期检测,检测合格的学生,分别转到学前教育系和初等教育系学习,学工管理模式完全与高校管理接轨,课堂教学也明确要求采用大学模式,强调教学的大步幅、低时频,并且具有跳跃性和伸缩性。理论和实践教学均强调以课题为单位进行,以专业能力发展为核心,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强调专业能力的应用性学习。对教师教学的考评也注重以学生的满意度和学生能力获得为主要依据。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学院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五年制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管理体系和教学模式。

4. 开展立足于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学院开展了立足于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以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学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分为艺术技能、运动技能、设计技能、教育技能、沟通技能、科研能力等几大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迁移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适应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全学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分为课程教学、模拟训练、幼儿园实践、课外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科研训练六大模块。三是“接触―介入―研究―应用”四步递进的全学程实践教学实施体系。第一步,专业接触。通过专业介绍、带学生观察了解幼儿,引导学生感知专业,形成初步的专业态度和情感。第二步,专业介入。通过多途径的专业介入,使学生全方位了解本专业特点,学习本专业基本技能,形成专业认同。第三步,专业研究。除开展学前儿童心理调查和幼儿园教育调查外,二年级起,学生分成幼儿数学、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研究小组,每组一位指导教师,每周下园1天,从事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三年级上学期写作毕业论文。第四步,专业应用。除保育实习、一日生活与游戏实习、教育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创新性实习等传统实习项目外,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除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教育实习见习之外,2012年下半年开始建设了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包括健康教育实验室、语言教育实验室、科学教育实验室、音乐教育实验室、美术教育实验室、建构游戏实验室、角色游戏实验室、蒙台梭利教学法实验室、陶艺教育实验室、基础心理实验室、儿童心理测评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16间,建立起了涵盖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体系,并编写了与之配套的《儿童心理实验指导手册》《幼儿教育实验指导手册》。

5. 开展过程性教学评价改革

“过程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为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以顺利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为了激励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开展教学评价改革,具体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五年学程,两次阶段检测。两次阶段检测中的第一次是指前二年学程结束时,对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基础文化课进行中期检测,并纳入学籍管理范畴;第二次是指在五年学程结束时,通过毕业论文和教育实习,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综合检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范畴。第二,每学期均设置文化知识考核和技能过关考核。这是常规性的,涵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学期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文化知识考核纳入学院考试管理,技能过关考核由系部组织实施,每一门课程结业,课程内所包含的显性技能必须通过课程组代表系部组织的过关检测,毕业时,如果学生所持的职业技能过关手册中有项目没有过关,须补考过关后方可领取毕业证。第三,平时考核成绩必须占学期考核成绩的30%。在学期考核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平时作业,进行辅导和评价,前二年的学习中,每个单元必须进行单元测验,这些平时考核成绩在期末汇总后,占期评成绩的30%。

二、顶层设计与课程教学并重,改革成效显著

近几年,我院在公费定向学前师资和小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发挥百年师范优势,立足现实,超越传统,精心进行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加强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各类保障性制度

比如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大纲》《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教育实习手册》《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大纲》《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教育实习手册》《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实践教学体系》。

2. 建立了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资源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建设了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初等教育专业也建成了12门达标课程。承担公费定向培养任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均建设了相关课程资源,并上传至学校网络课程平台供全体教师共享,课程资源建设基本满足公费定向培养的要求。

3. 根据需要,梳理、编写了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部分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根据专业实际需要组织省内外的专家教师编辑出版了一套系统教材,涵盖整个课程体系中80本教材,并推广到其他兄弟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由省教育厅统筹,组织省内专家学者,编写了专门针对五年制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的系列教材,本校在使用的过程中,又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组织编写了《语文》《应用文写作》《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实用教程》《阅读与写作》《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等教材,并出版发行。此外,还为“数学”“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英语”“科学”等课程编写了配套的习题集和相应的课程资源。

4. 公费定向师范生能力素质成绩喜人

一是职业技能过关率高。以初等教育专业2007级为例,12项教师职业技能中8项一次性过关率达85%以上,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过关率达到90%以上。

二是教育实践表现优秀。学院认真组织教育见习与实习,实习园所和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合格率达96%,优秀率达到86%。各实习园所和学校领导对我院的实习生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另外,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研修项目结合,将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派往需置换的园所进行顶岗实习,既填补了幼儿园教师脱产研修出现的岗位空缺,又给毕业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在实习中,免费师范生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职业能力素养受到园所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是本科自考参考率、过关率高。早几年,学院与湖南师大成教办联系,建立了本科自考辅导点。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参考率达98.71%,过关率达95%,也就是说95%的公费定向师范生能在毕业时拿到全日制专科文凭和自考本科文凭。学校升本后,学前教育专业也开始自主举办本科自考,公费定向师范生结合专科学程开展自考学科的修习,参考积极性更高,通过自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边实践边提高,积累人才培养经验

在近几年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在发扬师范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因循守旧,超越传统,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必须制定立足生源地师资需求的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公费定向教师培养工作意味着由政府出资,为特定地区即生源地地区定向培养教师,其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立足生源地师资需求。近几年的公费定向教师培养工作实际也证明,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生源地师资的实际需求,培养的人才就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立足于生源地师资需求。

第二,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必须招收优质生源。在培养工作中,学校也招收了少量自费非定向生源,相对公费定向来说,这些学生入校门槛相对较低,学习能力、毕业时的职业素养整体来说也比较低。在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公费定向培养的师资敬业精神、能力水平较高,社会反响好。结果证明,湖南省开展的基于优质生源的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计划是成功的,促进了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关键之处是公费定向机制为优质生源提供了保障。

第三,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必须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公费定向师范生前途已定,部分学生动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院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一方面,进行过程性教学评价改革,各类考核对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进行全学程、全方位覆盖,使学生对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学习都有相应的目标定位,并能受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本科自考,自考的压力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提升自己,同时,不断的考试通过,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第四,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必须狠抓实践教学。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中,教育教学能力始终是教师的核心素质,而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必须依托足量且富有实效的教育实践课才能完成。我院通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研修计划,将公费定向生送到相应的置换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意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能零距离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幼师个人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生活;自传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1-0046-05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高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研。当下,“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1]的观念已深深印刻在高校教师的脑海中,已成为高校管理者评判教师的尺度。从我国高校发展的现实状况与未来趋势看,重视教师的科研已成为普遍的态势。

作为一名地方高校教师,我经历了从只教学不懂得科研为何物的新入职状态到目前既教学又科研的转变,至今已有21年的工作经历。我的科研生活始于2001年,至今已有11年。根据学者刘良华“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写自传,每隔5年可以写一篇比较长的自传,每隔10年可以写一本书。”[2]的建议,我可以写一本关于我的高校科研生活的书了。写不写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科研生活进行反思。十年一回首,我认为,应该通过自传研究回顾自己的高校科研生活经历,进行科研经验教训的反思与总结了。

本文中的自传研究是指教师作为研究者对自身经历的研究,属于“教师的叙事研究”。康奈利、克兰迪宁认为“自传研究对于探索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起点。”[3]因此高校教师在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时,这种经历及其“体验”为读者提供了理解高校教师的个人化科研实践知识的材料。同时,高校教师的科研生活自传激发了教师本人的“自我反思”、“自我唤醒”,因为“自传是一种精神的缅怀,是自我的解放。”[4]我在自己的高校科研生活渐入困境时进行自传研究,旨在正确认识自我,辨识今后的科研之路,探寻后续科研的突破点。

二、研究的实施

笔者认同刘良华的观点:“自传的撰写始于传记事实的收集,终于传记事实的选择和解释。自传的写作过程大体呈现为两个程序:一是收集和整理传记事实;二是选择和解释传记事实。”[5]15

(一)收集和整理传记事实

在我的自传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自由回忆、查阅个人资料等方式来收集有关传记事实。我回忆自己走上科研之路的时间、背景、动机等,每篇文章从发现问题到思考、撰写的过程及体会,课题研究从选题到申报、从研究到结项的过程及体会,科研获奖从惊喜到麻木的转变。查阅了十余年来自己发表的所有文章,通过翻阅文章,触发与印证对有关研究动机、过程、体会等方面的回忆。还查阅自己所完成的四个课题的资料,修正、补充与加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与体验。翻阅科研获奖证书,使我在细思有关事实基础上重现当时的情感体验。我还找到了2011年初给教育系老师讲授科研经验体会的文稿。

我采用“年谱”的形式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形成了表1,表格中的具体内容太多,为节省篇幅,就没有呈现在本文中。

(二)撰写自传:选择和解释传记事实

傅敏、田慧生认为,可按照克莱丁宁和康纳利提出的相互作用、连续性和情境等三维空间叙事结构来编码和转录现场文本,重新讲述故事,确定每个故事的主题或类属,形成研究文本。[6]学者刘良华认为:写自传“需要考虑传记的三个关键策略:一是寻找‘成长线索’和‘个性身份’;二是叙述‘个人生活史’,由个人生活史带出影响自己成长的‘重要他人’和‘时代精神’(或称之为‘时代变迁’);三是‘自我反思’,包括‘当时的心理感受’和‘事后的忏悔’。”[5]15

在本文完成的过程中,我首先把11年来的科研生活由远及近形成数十个科研小故事,这些都是关于发表文章、课题研究、科研评奖的故事,对每个故事都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续性,以及情境性等方面进行了编码和重新续写。然后,确定每个故事的主题或类属,并根据主题或类属将所有的故事归类合并。以归类合并后形成的主题为点,串构成具有个人色彩的科研生活演变线索,形成我的高校科研生活总故事。在每个故事或总故事中,所谓的“时代精神”在本研究指学校合并、升格、科研政策变迁等,隶属于克莱丁宁、康纳利的“相互作用”中的 “社会”要素;“自我反思”特指寻找到问题、发表文章后、申报课题成功的认识、情感以及科研政策变迁后自己的心理感受,隶属于克莱丁宁、康纳利的“相互作用”中的“个人”要素。“连续性”的故事叙述包含着“自我反思”。最后按照教育叙事研究论文的结构,形成了包括我的高校科研总故事的研究文本。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的科研生活

“教师自传研究的成果就是自述生平和表达思想演变的过程,即把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经历、思想演变过程等系统而又有重点地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这就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史。”[7]下面是我的高校科研生活史。

科研起步:2001-2002年

1999年为了摆脱专业发展的困境,我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同等学力研究生。2010年春天,我所在的工作单位由“德州高专”升格为“德州学院”。在10月份工作单位升格挂牌的喧嚣与喜悦中,我暗自庆幸自己考取了研究生,并暗下决心要搞研究。

基于改善公共教育学课的愿望,我选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地方高校公共教育学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凝练产生了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本文所提文章皆已发表,下文不再赘述)。随后,撰写并发表了“略论对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的厚望与厚待”、“教师不能承受之重”。

为了有效地教育孩子,我还关心家庭教育问题。一方面国家政府三令五申要为学生“减负”,而另一方面家长又在给孩子“增负”,为此,我思考并撰写了“家长为孩子‘增负’的心理误区”。基于对家长不能正确认识与对待孩子的犯错误,我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撰写了“面对孩子的无意犯错误”。

我有一个睡眠习惯――晚上睡觉前,喜欢倚在床头看一会儿书。《三国演义》是我最爱看的小说,并且看了很多遍,以至于看到某页的一句话就熟知下面的故事情节。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对诸葛亮重用马谡、失街亭的故事产生了兴趣,并思考诸葛亮为什么重用马谡,由此,我构思了一篇小文章“诸葛亮误用马谡的心理分析”。

2002年,我的校级科研立项“德州市民办中等教育发展的调查研究”获批,论文“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被评为德州市社联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已发表了9篇文章(其中包括3篇内部刊物)。凭着这些科研成绩,当年我由讲师顺利地晋升为副教授。

我的科研起步及成绩使我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喜悦与自信,缓解了我多年来由教学失败造成的自卑与忧伤。每一个小灵感都是一种欢喜,每一篇文章的刊发都让我激动许多时日,就像一个科学家,我时时处处嗅探着教育问题。职称晋升只是“无意插柳柳成荫”,科研愉悦感才是正果。

科研“辉煌”:2003-2008年

从2001年开始德州学院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确定并实施了科研兴校的战略,希望广大教师从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号召、支持教师在教学之余从事科研。学校的科研奖励政策、职称评定政策极力营造全体教师搞科研的氛围。此时的科研政策是粗放、宽松的,教师发表文章,无论篇幅长短、体裁形式、刊物级别,只要公开发表就算是科研成果,评定职称时不限篇数,累计计分。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进程上,我的科研生涯与“德州学院”的历史同行并进。我的科研起步与科研方式适应了学院形势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与学院和谐共振。在学院推动大多数教师科研起步的缓慢运行中,我的科研经历、成绩及其功利性结果――评上职称,使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按着初步形成的思维方式科研着。

从2003年到2008年,我继续关注并研究教学。在已有课题结项的基础上,我又申报了校级科研课题“高校幼儿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和校级教研课题“德州学院实践教育学之实践研究”。围绕课题,发表了“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分类培养”等6篇文章。我继续关注并总结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发表了“我的一点教女心得”等家教类文章7篇。我继续从阅读书报、期刊和观察教育现实中寻找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也谈‘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时’”等11篇文章。期间,我的科研成果获得院级优秀成果奖及市厅级优秀科研成果奖7项。

这期间的科研动机逐渐复杂起来。一方面追求科研带来的自信、快乐感,另一方面又逐步追求起科研的个人功利价值――晋升教授的敲门砖。而且,后者的比重由次到主,甚至有些喧宾夺主了。因此,后来的科研及其成绩虽能使我自信、快乐,但我已不再主要追求这一目标,到后期主要是为了评教授而积攒科研成果。其结果就是我渐渐地关注、跟随学校评职称的科研政策了,科研带来的专业发展被科研的功利冲淡了。

渐入困境:2009-2011年

当评职称的吸引力及学校科研政策的引领把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学院逐步察觉到了原评职称科研政策的不足:考评科研成果不计发表文章的数量、篇幅、性质,造成了教师的科研偏重数量忽视质量。有不少教师就是靠“攒鸡毛凑掸子”式的低层次堆积评上了职称。学院科研的整体状况出现了重心低、难上档次的问题。于是,2009年学院改革了评职称的科研政策:限制科研成果的数量,强调高质量、上档次。

为了评职称,我不得不研究、顺应学校的科研政策精神。

为了课题结项,我继续研究幼儿教育及幼儿教师教育,研究公共教育学问题,发表了“男幼师培养要‘以生为本’‘因性施教’”等4篇学术文章,但是这些文章都不上档次,对评职称毫无用处。由于家教类文章很难在权威专业刊物发表,所以我只发表了1篇文章。我下定了决心,课题结项后再也不申报教研课题、写教研文章了,更不研究家庭教育了。我依然通过阅读书籍、期刊、观察现实等途径寻找研究问题,可是,是否研究它要以发表的文章能否在学院规定的B类以上刊物发表为标准。所幸有几篇够级别的文章发表。期间,我获得市厅级、院级科研奖项10个,但是级别也不高;还申报了一项市级课题,但是所得科研分也不多。

5年前就该评教授了,可是我已有的科研成果虽然数量多,档次高的却很少,立项课题级别低、数量少,获奖虽多但分值不高。科研成果的总体水平难以和评教授的同事抗衡。

要命的是我现在的科研难以有大的突破。要是有了高档次的课题就既容易发表高档次的文章,又易于获得高档次的科研奖项,而且课题本身还有很高的科研分。因此,对评职称而言,申报高档次的课题是一箭三雕的事情。可是,我要申报省部级课题、部级课题谈何容易!因为这些课题要求研究者有过硬的前期科研基础,而我却不具备。说实在话,我在一个科研方向上就凑不出几篇像样的文章。

更深层的问题是我已陷入为评职称而科研的泥潭,不能自拔。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可是到底该怎么走?是继续为评职称而科研?还是像当初那样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科研?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二)对“我的科研生活”的认识

作为教师自传研究的步骤之一,反思在自传研究中起着连接“过去”的教育事件与“现实”的研究主体所获得的改进之间的桥梁作用。[8]对于我十余年的高校科研生活,下面从科研动机、科研条件、课题来源及科研困境等方面来分析:

第一,压力即动力,功利化科研动机害人不浅。当初考研究生是为了缓解教学失败的压力、摆脱学校合并后的生存压力而做出的选择[9],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决定搞科研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研究生”之名。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发表文章的压力,促使我下决心搞科研。压力不仅使我产生了科研的动力,还使我明确了科研的方向――公共教育学行动研究。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研究公共教育学教学问题,以便提高教学专业素质。“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还怎么教学生?” [10]为了向他人证明我的教育学并非徒有虚名,我要重视、研究女儿的家庭教育问题,要把女儿培养好。因此,搞好家庭教育的压力也成为我科研的动力,并带来了另一个科研方向――家庭教育。

当初我只是因为各种压力而科研,后来在科研中尝到了甜头,以至于大脑对教育问题特别敏感,不为别的,只想找到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研究成果。可是,评上了副教授这一“副产品”诱惑了我,使我逐步萌发了为职称而科研的动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学者难以‘经受得住利益的诱惑和驱使’”。[11]评教授这一外部动机消弱了我对科研的直接兴趣,最终被其捕获,受其奴役。或许,把评职称从科研指导思想的位置上驱赶下来,像当初那样,重新为解决问题而科研,甘愿评不上教授,沉下心来实实在在地研究问题才是今后的科研正道。毕竟,没有哪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是为了得到诺贝尔奖而从事科研的。

第二,敏感的心是科研的关键。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是科研活动极为重要的环节,只有靠敏感的心才能寻觅到教育现象中潜藏的有价值的问题。

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给学生减负就要给教师加压”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合理吗?有没有问题?仔细一思考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发表了文章“质疑教育流行语,减轻教师心理压力”。2006年我被委派到北京师范大学购买职业倾向测试问卷,我在了解问卷后就思考:职业倾向测评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有没有价值?如何有效地开展职业倾向测评?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就形成了“开展职业倾向测评,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这篇论文。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不再一一例举。总之,教育问题就在你身边,关键就看你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不是一个科研有心人。 [12]

第三,教育实践与阅读学习是重要的课题来源。综观我发表的几十篇文章和两个立项课题,课题基本上来源于两个线索或途径:一是教育实践,二是阅读学习。在教育实践中、为了教育实践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提高了自己对教育问题的认识,解决了教育问题,提高了教学专业素养和研究素养,这属于典型的教育行动研究。我的教育实践研究具体包括学校教学实践和家庭教育实践两个方面。

我研究的许多问题还来源于阅读书籍、报刊、杂志。

读《三国演义》,我写了“诸葛亮误用马谡的心理分析”;读《中国教师报》上的文章“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时”,我写成了“也谈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时”;为了给女儿讲故事,我读《格林童话》,写成了“闪光的未必是金子――读《格林童话》有感”;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我写成了“幼儿教师: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优秀是教出来的》,我写成了“罗恩•克拉克的作业管理经验及其启示”;读《教育漫话》,我写成了“洛克的自主性教育原则及其运用”;读《大学的功用》,我写成了“多元化巨型大学与多校园大学辨析”;读了胡子宏的《美丽的歧视》,我写成了“反面激励与歧视学生”和从美丽的歧视到美丽的“歧视”。” [12]

因此,开卷有益特别适合于科研,它不仅有助于触发灵感,找到教育问题,而且能够产生研究的动力。

可惜的是,由于学校科研政策的变更以及我的科研动机逐步功利化,教育实践研究到后期逐渐被我放弃了。

第四,科研政策的突变与科研的“游击战”定势使我渐渐不适应学校科研政策。科研政策是高校教师科研的重大外因。当年我自发地走上科研道路,并在科研政策的指引下经历了从科研起步到科研“辉煌”再到渐入困境的路程。从前期的和谐适应,到后来的渐渐落伍,与学校科研政策的演变有关。学校科研政策的突变(特指09年评职称的科研政策改革)使我感到了不适应,就像是列车的突然加速使乘车人感觉不舒适一样。

我的数十篇文章就像是一些散点,互不连接,我的四个课题也没有连续性(一个是关于民办教育的,一个是关于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一个是关于公共教育学的,一个是关于抗震救灾精神的)。究其原因,我在选题的时候缺乏系统规划,像“游击战”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形成稳固的“根据地”,并没有深挖拓展形成广大的“解放区”。这是我今后科研上档次的最大“瓶颈”。我在谈到申报省级课题的苦恼时,同事的话一语中的:“关键是你没有打好基础,沿着一个方向走下去。” [13]

四、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教师自传研究主要是通过叙事的方式,分析教师在过去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对教师自我发展的影响及其意义。[14]我采用自传研究的方法,通过现实的“我”与历史的“我”之间的对话,对自己十余年的高校科研生活形成了如下基本认识:

第一,科研对我具有自我挽救的意义和提升专业素质的功效。

第二,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科研使我不断进步。

第三,为评职称而科研的功利性动机与“游击战”式的科研定势使我自陷困境。

第四,为解决问题而研究是我今后的科研价值选择,系统的科研规划是我科研新生的突破点。后者是针对“游击战”式的科研定势及其后果而言,只有选定专一的研究方向、忠贞不渝、深挖拓展才能有大课题、大研究、大成就。

(二)研究过程的反思

对高校教师的科研生活进行研究既可以是寻求外在帮助的“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或“调查的叙事研究”,也可以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研究本人的经历、经验、故事的教师自传研究。自传研究是把个体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正如皮特(Alice J.Pitt)所言:“个体是一种方法,我们用之观察我们怎样在世界上体验我们自己。”[15]本文就是自传研究的成果。

自传研究是质的研究方法之一,衡量其结果既要看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效度问题)又要看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推论问题)。[16]在收集资料上,我既然是为了自身的科研进步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来自由回忆、查阅资料、描述事实的,所以对事实的反映就相对客观,可是难以避免的记忆偏差也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描述效度。由于自传研究是研究者的自我对话与理解,我对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方法又比较熟知,所以在本研究中我对自身科研经历的意义阐释、成因分析力求悬置原有偏见,实事求是,使这一过程及结论相对客观,具有较高的解释效度。自传研究属于自我个案研究,研究的是“我”这一“个”,是对个人的认识,研究结论具有个人意义,缺乏定量研究意义上的推广效度。当然,我的研究结果或许揭示了高校的一个共同问题――科研功利化,而该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也不否定本文对感同身受的部分读者所具有的影响力,起到了外部“推论”的作用。[17]

在研究文本的撰写与呈现上,本文虽然没有采用纯故事叙述的形式,而是借鉴了傅敏、田慧生所提出的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的学术论文结构及规范要求[18],但是,本文依然体现了叙事研究的核心精神――故事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明生.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22.

[2]刘良华.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J].湖南教育,2006(5):15.

[3]Connelly, F.& Clandinin, D. Teachers as Curriculum Planers: Narrative of Experience[M].[s.l.]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88:37.

[4]刘良华.教育自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2.

[5]刘良华.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师,2009(9).

[6]傅敏,田慧生.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J].教育研究,2008(5):39-40.

[7]谌启标. 教师自传研究与专业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06(8):76.

[8]阮氏玲玲,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传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6):4.

[9]钟铧. 在教学与科研的联姻中成长――一个高校教师的教育自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81-82.

[10]这是我妻子在一次与我为孩子问题争执时说过的一句话。其实,这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其他人也这样理解教师,尤其是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师。我的教育学同事们都认同外界对我们的评价。

[11]罗志敏.大学学术伦理研究的肇始、问题与任务[J].现代大学教育,2011(2):91.

[12]这是我2011年初为教育系教师讲授“如何做科研”时的原始材料。

[13]这一资料来源于我与同事的一次私下交谈的回忆。

[14]岳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生活史研究[J].福建教育,2005(11):26.

[15]Pitt, A. J.The Play of the Personal:Psychoanalytic Narratives of Feminist Education[M].New York:Peter Lang,2003: VIII.

[16]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1.

[1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10-411.

[18]傅敏,田慧生.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6.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G436。

收稿日期:2011-11-07

上一篇:大学幼师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幼教专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