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时间:2023-02-28 12:03:05

幼师现代教育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1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贯是学生围着教师转,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教师的一张嘴中“说”出来的,而学生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语文课上,训练幼师学生口语的课程教学中,讲完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要素时,需要让学生从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要素的角度分析并评论案例,这时教师出示多媒体播放录像(此录像是在假期中去幼儿园顶岗实习时拍摄的),一幕幕实实在在的幼儿园生活展现在学生眼前:中班午休期间,有两个孩子起床如厕后没有立刻回寝室,而是边洗手边泼水玩,高兴极了,这时教师走了过来……播放到此处,教师按了暂停,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该怎样处理现在这个问题呢?”在画面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直接让他们回去睡午觉”;有的学生说:“要给他们讲道理,不能浪费水资源”……最后,学生分析并评选出了几种最好的处理办法,其中一种办法要比录像上的教师处理的还要恰当,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教师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贴在水池边说:“你们听谁在哭呀?噢,是小水滴在哭,他边哭边对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爱清洁又乐于助人的好宝宝,可是现在小朋友开着水管玩水,他们不但不能帮助别人,还会流到一个又脏又臭的下水道变成脏水,所以他们才难过地哭了起来……”

二、提高理解能力,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讲到的幼儿图画故事具有夸饰性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国系列图画故事《狗熊的婚礼》,讲述狗熊安东和埃米在举行婚礼时,一阵春风吹走了安东的帽子和埃米的头纱,被春风吹走的帽子和头纱经过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们每一幅图都突出表现了夸饰性的特点。所谓夸饰,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画面内容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这一难点,通过图画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观、生动,学生一看便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帮助幼师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将来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用语。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幼儿教师的口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播放多媒体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每天早上跟着多媒体播放的播音员的标准发音朗读单音节和双音节字、词,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普通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准确的发音会运用到平时的一般口语交际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讲故事训练。又如,在训练学生讲《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边看边讲,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是媒体电气化,教材形声化,手法多样化,以其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习者的感觉器官,能对大脑皮层产生强烈的刺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优化幼师专业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教给学生“点金之术”“渔猎之技”,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2篇

早教专业幼师生应尝试以兴趣班的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早教知识面,掌握早教技能技巧,促进幼师生早教专业发展。幼儿教育早教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一、幼师生早教专业发展的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早期教育对象是指0~6岁儿童,涉及0~3岁婴幼儿阶段和3~6岁幼儿阶段的儿童,对应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是不相同的。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拓展办学思路,着眼于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江苏省范围率先对专业实行细分,分出了0~3岁早教方向和3~6岁的幼教方向。新辟的早教班有2个,其余班为幼教方向,即原来的幼教班。相比幼教方向,早教方向的专业学习内容更多,早教班的学生除了学习幼教班的课程,还要增加0~3岁婴教方面的课程,因而将来的就业面应该也更宽,既可选择面向0~3岁的早教机构,也可到普通的幼儿园当老师。在早教专业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一个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何体现出早教班的特色?如何能满足社会对早教师资的需求?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以活动课程方式――专门开设0~3岁婴幼儿早教兴趣班,学校聘请早教专业老师引领,使学生一进校园就接触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可以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学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0~3岁早教兴趣班教学实施我们对幼师五年学习中0~3岁早教兴趣班的学习作了总体规划,根据不同年级学习阶段制定了基本流程。

总体规划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初触早教、亲历早教、研究早教,并通过规范的教学行为使学生进入早教实践,获得早教专业经验。1.学生初触早教0~3岁早期教育专业性很强,婴幼儿每个年龄段都有与之相附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年龄越小婴幼儿发展的速度越快,因而不仅年龄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而且同龄个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因此,0~1岁婴幼儿是以月龄为依据分段教养,1~3岁婴幼儿以半岁为依据的分段教育。对于刚入校的幼师一年级学生,他们缺乏婴幼儿教养经验和没有专业概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按婴幼儿月龄给学生看视频,学生第一次看到从新生儿到一周岁的宝宝成长的全过程,观察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许多照顾宝宝的基本常识,积累早教专业知识,初步感受早教内容。2.学生亲历早教每个幼师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使专业内化成为可能。所以,幼师第二年教师鼓励学生到早教机构去观察、体验和经历。学生去早教机构亲历婴儿游泳、亲历亲子教育活动,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直观、具体,有助于形成对早教的整体认识。在亲历中学生直接观察早教活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纸笔记录往往会遗漏许多信息。因此,学生在早教机构中学生必须学会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并为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备用。3.学生研究早教进入幼师第三年,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把计算机网络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即在任务驱动下,自学教材上相关内容和学习网站上的资源,掌握网络信息搜索主要策略和技巧,上网操作实践,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任务。4.规范学生早教技能进入幼师第四年,根据江苏省规定,幼儿园教师持双证上岗(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证),学生开始参加育婴师中级资格的考试,在育婴师中级资格培训中,除对学生进行早教专业理论考核外,还要对幼师生实际操作规范的考核,实操的内容有给婴幼儿洗澡、抚触、换尿布、穿脱衣服、喂奶和副食(添加)制作等,这些都要规范的动作和操作步骤。教师在培训中采用微格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学生训练上述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利用这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例如,老师讲解抚触的实际操作,在给婴幼儿抚触前,要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手掌、手指间、手背、手指、大拇指、手心和手腕。然后,老师分别教了学生婴幼儿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的抚触。每一个部位的抚触都有专业的手法、程序以及相应的注意点。老师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让幼师生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并作角色扮演。5.学生展示早教活动进入幼师第五年,学生经历了毕业实习,学生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要求,学生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例如,学生以PPT的形式呈现了游泳中心看“婴幼儿游泳”的观察报告。从什么是婴儿游泳――调查几个宝宝的情况――分析宝宝游泳出现的情况而作的科学解释――最后分析了游泳的好处。调查的内容分为宝宝的月龄,第几次来游泳,游泳时发生的情况以及家长对其的看法,最后还用照片展现,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一环扣一环很有专业性,每一个课件都能体现学生思路的选择,在制作中课件图片、视频、动画、声音、文本等素材的获取方法,课件素材的制作加入一些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使课件有声有色,内容的呈现,动画的设置,文字的设置,图片的位置、大小、效果,视频音频的播放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模板的选用,背景的选取等都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实践证明,利用0~3岁早教兴趣班的形式,用任务目标的方式,恰当地选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幼师生专业成长的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迅速提高。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灵活确定课堂教学的设计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世辉,石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雅芳.幼儿教师“专业化”对幼师生“自主教育”的挑战.学前教育研究,2005,(Z1).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3篇

摘要:针对在校师范生,特别是幼师生的教育技术培训相对落后,使得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面临窘境,这与目前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紧密结合《标准》的要求,培养幼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素养是目前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幼师生;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素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08-03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为《标准》)中,详尽地说明了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但我国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主要面对的是在职教师,相关的研究和发展也相对成熟。本文从幼师生培养的现实状况出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目前幼师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希望借此能发现目前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为培养出符合新时展要求的幼儿教师队伍贡献绵薄之力。

一、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

虽然目前在各大师范类院校都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但幼师生的教育技术的技能和素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未来的职业能力需求与《标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笔者基于《标准》要求对66名在职幼儿教师和275名幼师生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研究,发现幼师生无论是在对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上,还是知识技能、应用创新及社会责任方面都和在职幼儿教师存在着很大的现实差距。

1.幼师生学习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

(1)对课程的认识。从幼师生的问卷调查中,有43.27%的学生认为教育技术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4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不知道的只有1.82%。而从教师的问卷中可以看出,有72.73%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有37.88%的教师基本所有课程都使用多媒体教学,48.48%的教师1/2左右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就业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持肯定的态度,带有显而易见的功利性。在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上,有24.73%的学生认为是讲述怎样运用各种媒体的,有6.91%的学生认为是讲述各种媒体的原理、构成和使用的,还有8.73%的学生根本说不清现代教育技术是什么,这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并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对幼师生“你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感兴趣吗?”的调查中,只有25.09%学生很感兴趣,35.64%的学生比较感兴趣,36.36%的学生采取一般无所谓的态度,2.91%的学生不感兴趣。而同比教师的调查发现,有53.03%的教师能积极主动地经常参加教育技术的培训。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幼师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从总体上分析态度不是十分积极,有多方面的原因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幼师生能了解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想把这门课程学好,但因为缺乏相关的工作实践,因此,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停留在在较浅的层次,还不能够准确到位,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如在职教师高。

2.幼师生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1)理论知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幼师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全掌握的只有6.18%,基本理解的59.64%,不太了解的30.18%,完全不懂的0.73%。而教师完全掌握的比例有19.7%,比学生要高出两倍以上。上述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自信,维持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2)实践技能。由调查中可以看出,幼师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掌握情况一般,以“是否熟悉检索信息的方法,能够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为例,完全掌握的占20.36%,基本掌握的占72%,没掌握的占2.18%。能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管理和评价的方法的幼师生仅有7.27%。对于教学媒体的使用上,掌握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幻灯、互联网、电视机、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上,都超过了50%以上,而对于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录像机、录音机、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室等掌握程度偏低。而在职教师能完全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的有30.3%,能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根据实际需求加工和运用相关信息的教师有34.85%。能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管理和评价的方法的教师有45.45%。

由此可以看出,幼师生的教育技术的能力无论是理论依据及方法论的掌握,还是实践技能上的掌握,和职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幼师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1)教学设计与实施。如下表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幼师生在教学中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一般,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能主动并经常使用教育技术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比例同比相对在职教师来说还是偏低。

(2)教学支持与管理。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幼师生对教学资源的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优化、有效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极度欠缺,能经常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仅占17.09%,能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也只有19.64%。而在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和频率比幼师生要高得多,能经常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有40.91%,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有59.09%。

(3)科研与发展。在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对教育技术进行应用、研究以及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上,幼师生缺乏足够的热情,经常能做到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只有17.45%,经常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的只有14.55%,能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的只有21.45%。而在职教师却远远高于幼师生,主动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有36.36%,经常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的有33.33%,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的有45.45%。

(4)合作与交流。在充分利用教育技术与学生、同事、专家等的交流或合作上,幼师生表现出来的频率也比较低,绝大多数幼师生不能积极利用技术展开合作和交流,能经常和同事进行交流合作的仅为18.18%,能经常利用技术向教育专家进行请教的也仅有17.09%。而在职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方面,也比幼师生情况乐观得多,经常和同事进行交流合作的有36.36%,能经常利用技术向教育专家进行请教的有31.82%。

由此可以看出,幼师生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上能力不够,而且主动应用、参与和创新的积极性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4.幼师生的社会责任

在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学习资源发展自身能力,并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态度上,幼师生完全同意的比例只能达到50%以上。而从调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职幼儿教师因为教育实践经验的丰富,能深刻感受到教育技术在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完全认同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这说明幼师生对教育技术在学生人格塑造上的功能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师生在教育技术上的能力和素养和在职教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必然会影响到幼师生未来的就业道路和业务发展能力,和学校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之间也会出现很大的距离。

二、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对幼师生和在职幼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及社会责任对比,明显地暴露出当前幼师生在教育技术方面的严重缺失,以及目前学校教育技术课程实施的滞后。

1.对课程定位和认识存在偏差

根据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学校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定位还不够准确,对幼师生的教育技术的培养不够重视,仅有21.45%的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出学校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非常重视。由于课时安排太少不能深入学习,造成幼师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的认识不够准确,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教育技术课程就是学习教学媒体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而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的缺乏,也使幼师生的学习失去了系统、科学、深刻的方法论层次的指导,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偏差性。

2.课程教学与现实需求严重割裂

从调查中还可以发现,只有25.09%的幼师生对教育技术课程很感兴趣,却有68.36%的幼师生认为教学理论枯燥,学习兴趣不浓。这是由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改革和创新造成的。由于目前教学中仍然是以灌输为主,缺乏与学生的关注和交流,更别提能切实地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的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抓住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有效结合。教学现状与学生期待之间存在的偏差,导致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课程教学本身也根本无法成为学生学习的优质样本。

3.实验条件与项目不能与时俱进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和运用,掌握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能运用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和教学设计”[1]。在教育技术课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现实状况却是由于受到课时和硬件条件的限制,教育技术课程以理论为主,实验课时被一再地压缩。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学校实验条件的落后和实验项目的单一,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限制。在调查中也显示有18.55%学生认为是因为学校设备不足影响了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对策思考

切实解决好目前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缺陷,笔者基于《标准》,结合实践,探索进行以下改进对策。

1.正确认识教育技术课程的价值

基于对《标准》的深刻了解,正确认识教育技术课程的价值所在是目前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教育中首先要重视的问题,也是改进教育技术课程现状的首要前提。这不仅是指学生要正确认识教育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更是指本课程教师和学校管理层面上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真正认识到它对培养学生教学素养、提升学生教学技能的价值所在。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目标设定、资源开发、课程评价和教学管理上的完善和创新,让其真正成为培养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新型教师的专业必修课程。

2.努力改进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想要从根本上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从教学策略、教学风格和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努力改进课程的教学质量。

(1)创新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2],由于单一的教学策略并不能适应于所有的教学情况,教学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所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将课堂讲授法、实验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加深对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小组合作和协作学习的形式,细化教学的目标,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突出教学风格。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课程内容深处,自主完成对知识系统框架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积极创新,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和合适优雅的举止来激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建立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将教学活动上升到“情与理”完美统一的艺术层面,这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之路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范本。

(3)注重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就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学中要严格依据《标准》的要求,建立具有多元性的评价系统,从态度、知识、技能、创新和社责任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存在的漏洞,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

3.增加实验经费,改善实验条件

由于实验课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想要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就必须加大对实验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实验条件。在实验项目的设置和投入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

综上,通过对现实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幼师生的教育技术的技能和素养存在诸多的缺陷,想要改变这样现状就必须按照《标准》的要求,对教育技术课程的定位进行全新的认识,并通过各种途径的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学质量,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加大对实验课程的投入,让幼师生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双管齐下,提升幼师生的教学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连祥.《标准》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与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54.

[2]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56.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9.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内容分析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03-04

1 引言

师范院校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是当今教育技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对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更是研究的重点。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别强调了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而在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同时,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幼儿师范生(以下简称幼师生)俨然成为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发展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2 基于《标准》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调查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工作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加强课程内容分析与设计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分别设计了针对幼儿教师和幼师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并对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幼师生发放了学生问卷,对徐州幼教集团部分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发放了教师问卷。通过对返回的有效问卷(学生275份,教师66份)进行分析发现,53.03%的幼儿教师曾经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80.3%的幼儿教师对《标准》的了解比较清楚。而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在校幼师生中,所有人都学习过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门课程,但对于《标准》的具体内容不是很了解。现根据被调查者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按照《标准》中提及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四大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意识与态度 在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识方面,只有43.27%的在校幼师生认为教育技术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而72.73%的幼儿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60%以上的幼儿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而将近60%的在校幼师生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在应用意识方面,69.7%的幼儿教师和57.09%在校幼师生都具备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在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这两个方面的意识和态度,幼儿教师的调查结果均比在校幼师生的调查结果较为理想。

知识与技能 从教育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来看,幼儿教师的掌握程度比在校幼师生稍高一些,尤其是在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幼儿教师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在校幼师生;而在教学媒体与应用环境方面,常用的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幼儿园常见的教学设备,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都能够熟练掌握使用,也明显高于学生(少于三分之一)。

应用与创新 《标准》中关于应用与创新的要求分别有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和合作与交流四个方面,由于在校幼师生缺少足够的教学实践,他们虽然很感兴趣,但在这方面的能力表现却远远低于幼儿教师。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这两个方面,在校幼师生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差距很大,幼儿教师中能够完全掌握的约占50%,而在校幼师生中能够完全掌握的仅占20%。

社会责任 《标准》中关于社会责任的部分,就公平、有效、健康地应用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示范规范行为与传授与技术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的内容做出要求。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各被调查对象对这些要求的理解与认可程度的比较发现:80%以上的幼儿教师完全认可《标准》中关于社会责任的四点要求,而在校幼师生中仍有近40%的人对这部分的理解不够深刻。

3 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需求对象的分析 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教育技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即幼师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既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有信息技术或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础课程;其后继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因此,本课程一般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以期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后,结合信息技术的基础应用,能更好地掌握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为之后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应用与理解奠定夯实基础。可以说,在课程方面,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使得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之间,实现更灵活、更具渗透性的有机串联。而对幼师生自身而言,也能帮助他们寻找到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最佳着力点和最具“知行转化”意义的平台,从而让其职前教育能够最大化地满足职前需求。

课程内容的分析 图1是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2012年第一学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要求与课时安排。以《标准》为基准,经过对照图1中的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分析发现,传统的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理念、内容安排和结构体系方面都存在与《标准》要求相脱节的突出问题。

1)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常规媒体使用过多,缺乏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前沿知识与技术的介绍和描述。这样一来,不仅不易调动广大幼师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当今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也很难体现出教师教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的精神。

2)课程内容的安排包括教材的内容都缺少针对性,对于幼师生的专业化特征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结合学前教育学的专业特点与职业需求,将普适性的教材与课程内容作相应调整。

3)课程内容结构过于单一,未突出“教学设计”这一重要部分。“教学设计与实施”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两部分内容,应作为培养幼师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重要阵地,当然,这些也是一个幼儿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

那么,幼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究竟如何安排才能达到既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又适合幼师生的专业特点与发展需求呢?笔者将在以上问卷调查与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课程内容设计的新思路。

4 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的选取 选取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才能更符合现今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未来幼儿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既做到对应《标准》,又有适度弹性。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标准》主要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明确了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幼儿教师同样要求具备这些现代教育理念与信息素养,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擅于将信息技术与自身的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可以说,《标准》从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要求广大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学系统设计的能力以及发展创新能力。其中,教学设计能力是核心部分。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若以《标准》为准,对他们在校期间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就可以为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更快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以《标准》中的“意识与态度”部分的现状调查结果为例,通过将在校幼师生与幼儿教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现状明显优于在校幼师生,而两者出现明显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校幼师生开设课程课时相对不足,大部分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去真正实现教育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因此,难免出现幼儿教师渴望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动需求与在校幼师生面对教育技术课程被动学习之间的尴尬现状。然而,这种差距不仅仅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方面出现,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校幼师生在教学资源应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教学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远远不如幼儿教师。究其原因,是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于教育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频繁应用,在锻炼教学技能的同时,更加深了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环境的熟练掌握,而这一切正是课时有限、缺少实践的在校幼师生所无法企及的。

因此,结合课程需求对象即幼师生的特点与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现对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选取与设置,并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实现以下教学效果。

1)教育技术理论。熟悉教育技术主要理论基础与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新技术、新知识,培养幼师生主动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了解现代教学媒体系统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应用相关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掌握媒体素材的加工方法和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从而培养通过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术而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终身学习观念。

3)教学设计与实施。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教学设计过程要素,根据幼儿特点和幼儿园的教学条件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研习教学实施案例与创建教学实施计划,能够应用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

4)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了解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模式,理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内涵,为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等后继课程奠定一定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期提升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与整合水平。

5)学习成果整理与展示。综合运用教育技术知识技能,实现个人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评价。学生将自己整理、记录的习得成果,利用已掌握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在网络等信息化平台进行展示、分享、交流与评价,不仅增强他们学习活动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且利于培养他们信息化教学研究、评价的能力。

课程内容的框架设计 结合以上选取的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框架设计理念是以《标准》为基准,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幼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1)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机网络教学环境,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2)遵循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根据生源情况、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及学生形象思维型智力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优势智力,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挥潜能,使学生成为各具风格的幼儿教师。

3)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通过与幼儿园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日常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从职业工作岗位需求出发,按照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选取、序列化教学内容,“教、学、做”三者相结合,利用现有师资、校内实训环境、学校下属幼儿园资源等条件组织相关教学实践。尤其将课程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实现幼师生专业素质培养的线性贯穿。例如,教育技术课程与其后继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之间的衔接与渗透,都可以为幼师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等方面,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与指导。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任务驱动、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基本四步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积累知识、丰富经验的同时,更利于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帮助他们培养根据时代与行业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包括教育技术能力在内的各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的观念。

结合以上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与各课程内容,搭建基于《标准》的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内容框架,框架如图2所示。课程内容的框架设计不仅考虑到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的内容序列关系,也遵循了一般教学活动过程中选择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解决问题和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

该框架设计将课程内容以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呈现,使得幼师生在完成每一模块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学习成果,在对幼师生实施课程教学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试点教学发现,这种更具灵活性、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进行每一次的小组活动或任务活动之前,都必须先进行“活动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择学习资源、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过程实施等不同层面都能受到“教学设计”这一核心能力的锻炼。而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的同时,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整体感,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

5 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幼儿语言领域学习的要求有“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这里提及的“其他多种方式”就包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开展也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在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更乐于被幼儿接受和青睐。那么,为了符合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必然要对广大幼师生也就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标准》设计一套切合当前发展要求、结合幼师生特点的教育技术课程内容框架并予以实施,适时推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与自身特色的教育技术校本教材,才是积极培养真正适应时代与行业需要的幼教师资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S].北京:教师[2004]9号,2004.

[2]佟元之,许文芝.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23.

[3]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 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11.

[4]薛庆文.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74-76.

[5]林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1):56-58.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10-01

美术不仅可以锻炼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个人气质素养,提高审美素质等,美术课在幼儿师范学校的艺术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重视美术课程,切实抓好美术课的教学工作,势在必行。对于如何强化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师学校的美术教学要有针对性

幼师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为了以后在教授给孩子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的,而他们的教授对象主要是小朋友,因此幼师美术课的教学,应围绕着幼儿园的小朋友能够接受的程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像剪纸、编织、折纸、粘贴画、墙饰设计、橡皮泥制作等,而难度稍微大一些像素描、写生也是必须开设的课程。有一些幼师学生可能觉得开设这些课程没什么大的必要,而一些手工课更是不用学习,因此就忽视手工制作部分。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展开一系列的参赛活动和考核活动。设立一个硬性考核指标,只有通过考核的学生。教师在美术课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教授适合幼儿的美术内容,尤其是手工制作这一方面。手工制作的硬性要求不光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调整学生散漫和不重视的心理,为幼儿师范学校其它课程的开设也起了很好的规范作用。老师的教授内容有了针对性,会使美术教学成果得到很大提高。

2.从广度与深度加强美术教学

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师的摇篮,其教育应该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厚实的美术理论功底,这样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理论教学改革中,注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注意把美术教学与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相联系,加入一些具有现实感的知识,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在问题的诱导、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积极主动查阅相关图书资料,不断的探究,从而不但巩固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扩大了知识面。在教材的选择上,幼儿师范学校也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坚持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为前提。不断注重传统苏联教材的使用,同时也注意引进更能反映中国传统绘画的新编教材。这些新编教材以中国传统绘画方式为主,同时也并不排斥外国绘画技术。现在的美术理论教材结构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难易协调,分部合理。

3.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理论相结合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就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在幼儿师范学校强化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在学生欣赏、参与或团体合作的形势下,感受美术的神奇和魅力,并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理论知识加以分析、讨论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之后再作进一步的同化和迁移。现代教育理论的引入,教材不单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教本",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读本"。美术理论在整个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育中起到基础作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学生不注重美术理论的学习,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美术理论在以后从事的幼儿教育中无用武之地。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理论教学自身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美术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美术理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教学手段和设施陈旧等。近些年,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幼儿师范学校美术理论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4.加强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的联系

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教学改革中,一方面,美术课与其他专业课的横向联系得到加强。两一方面,美术理论教学与哲学、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教学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美术理论问题。美术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一些美术作品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的,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者。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美术理论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美术与社会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美术,也是美术教学的一个科学方法。在社会的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就可以得到当时的社会信息,为历史研究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美术创作是个复杂的工程,因为美术作品中往往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想法和问题,而这些想法和问题也往往是社会、历史中的问题,甚至有些创作也融入了一些政治问题。目前,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必须继续进行必要的强化措施。

5.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设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代教育手段已经进入了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基本普及,这使美术课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一些新的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绘画、修改。对于名家的字画,我们没有条件去看其真迹,但是运用网络,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代、现代绘画大家的真迹,可以看到各地的魅力建筑,我们可以从网上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将美术的各个技巧和注意事项,了然于胸。同时,也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学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回话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与传统的教育理论相比,在这种教育理论下形成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能使美术教学有效进行的新的模式。

结合以上各点,可以看出要想强化幼师中的美术教学工作,不光要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还要宽度和深度相结合,更要能会运用现在高科技。将这些方面应用恰当,不光能强化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其它科目的教学上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从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幼儿教师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红艳. 略谈幼师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幼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02-03

Edu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of Stud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LU Xia, LIU Peng

Abstract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 cannot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ies level of Infant normal students. By building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urse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 starting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course target,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of the main body. At the same time, the key points for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 are analysed.

Key words infant normal stud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ies;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1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探讨已经较为成熟,但对该课程的评价体系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而科学的评价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课以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为目标,采用传统评价方式非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反而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多元评价体系的提出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带来了新的机遇。多元评价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反映了学习者在各方面学习的完整写照,把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和创新素质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目标。

2 多元评价体系设计与分析

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出发,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将幼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多元评价体系分解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每一维度又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设计出相应评价指标,并将各评价指标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融合,设计出如图1所示幼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多元评价体系框架。

评价内容多元化 《标准》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明确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制订幼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标准》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划分为“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能力维度。这也就意味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必然要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知识包括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本技能包括信息检索、教学媒体选择、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资源管理、评价等。这部分内容刚好与多元评价体系中“知识与技能”维度相对应。

“应用与创新”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标准》从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四个方面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也要看到,《标准》是立足于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应用与创新”中有些需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的内容,由于师范生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还要做适当的取舍。这部分内容与多元评价体系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相对应。

“意识与态度”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标准》从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学人员对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社会责任”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四个部分,全面囊括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教育技术需要遵循的原则。这两部分的内容可归入多元评价体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宜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渗透。

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多元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与之相适应。由此,选择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当完全达到的培养目标。对于基本知识,以卷面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即时反馈促进学生学习;在基本技能学习中,每个模块学习完毕后都有相应的任务驱动,主要通过对学生多媒体作品和课件作品的评价反映学习效果。

“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这一部分会要求学生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拟,并形成相应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具有行为意志的倾向性和相对隐秘性,往往很难进行测量。选择出勤、课堂表现、合作学习三个指标来综合考量。出勤记录学生上课次数,有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课堂表现关注学生能否主动发言,提出有创新的意见;合作学习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完成分工任务,是否注意与同伴沟通协调等。

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多元评价系统中,特别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教育技术能力更加全面的评价。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对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作业材料完成质量等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多元评价体系中,教师评价主体的地位依旧是不可动摇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点评、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自评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过程,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评价的积极性。学生自评可以通过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自评表或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来进行。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强调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之间长期接触、共同学习,彼此非常熟悉。通过同伴互评,可以得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也促进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伴互评可以通过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填写评价表等方式实现。

3 多元评价体系实施要点

电子档案袋 电子档案袋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评价领域应用的产物,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由学生创建和维护一个数字作品库。电子档案袋是学生一个阶段内的学习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是用于现代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评价、讨论、设计,由学生本人在他人(如教师、学伴等)的协助下完成,体现出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努力、进步和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始之初就要求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电子档案袋,在学习过程中再根据教师要求以及教材的提示,将所需材料和作品放入到相应的文件夹中。电子档案袋能全面记录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多方面表现,从中体现出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个体差异及特长。电子档案袋是多元评价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具体实施方法及策略,它不仅为幼师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反思、促进交流,促进以自我为导向学习的发生。

评价量规 量规是表现性评价的评价工具,它包含了不同的等级水平以及各等级水平学生的行为或成就所要表现出来的特点。对教师来说,量规明确了教师对学生作品及学习表现的具体要求;降低了评价的随意性,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对学生来说,量规使他们获得对自己作品以及表现的信息反馈,有利于自我评价的开展;使他们了解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在幼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有意识地使用了多种评价量规,如针对学生作品的《课件制作评价量规》,针对学生表现的《自我评价量规》,针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反馈评价量规》等。在具体使用中采用“三步走”的策略:

1)学习活动开始前公布评价量规,明确学习目标;

2)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量规评价自己的作品和学习过程,找出不足后及时改进;

3)学习结束后,使用量规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通过以上措施,将评价量规与课程学习有效融合,对促进幼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起到很大帮助。

没有万能的学习评价方式,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因此,教育评价要多视角看问题,倡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多元评价体系应用于幼师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中,对于改进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

[2]赵丽萍.电子档案袋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侯宏霞.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与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1-132.

[4]曹科岩.试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

2006(20):24-25.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师院校;音乐理论;教学改革

现阶段,对于幼师的教育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其中不仅仅是幼儿的培养方式以及德育教育,还包括艺术教育的内容,其中音乐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音乐教育中的理论教学改革不容忽视。音乐理论教学主要包括三点内容,这三点内容的学习对于幼师音乐理论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中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幼师院校中音乐理论教学的改革内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师的发展和进步。

一、音乐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

现阶段,师范院校中对于幼师教育额改革,不仅仅需要关系到教学手法,还需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了解,针对幼师师范校园中的音乐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音乐基础课的理论内容,有基本的阅历,还有视唱、练耳等;第二部分就是技术理论课程,和声、作曲等;第三个部分就是历史理论课,主要就是音乐的艺术概括,以及中外音乐历史等内容[1]。对于幼师的教育来说,音乐本身就是听觉上的一个艺术,所以什么音乐理论的学习都无法离开实际的音响。所以还需要在感受实际的音响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音乐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现阶段师范院校对幼师的教育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内容,所以在音乐理论的教学中也开始增加实际的教学内容,这样也知识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有趣,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幼师为了把理论知识更好的使用,师范院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日常技能的训练,以此加深学生对音乐感知的能力,这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二、加强音乐理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在师范校园对于幼师的教育过程中,想要保证幼师能够接收到良好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关注到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幼师的学习情况,促进其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随着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所包括的有幼师的教育,同时也有幼师对幼儿的教育,但是单单在这样的关系下观察,就已经能够看出,只有保证幼师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向幼儿传递知识,幼儿的各方面素养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2]。在师范校园中,对于幼师的培养属于最为重要的内容,所以幼师还需要具有更加广博的音乐基础,主要就是只有保证幼师的扎实功底,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其发展,也能够在后期被幼儿教育行业所需要。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师范院校教学改革还需要把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国外研究所结合,并且结合现实的知识内容,保证音乐理论课程在学习之后能够学以致用,并且具有更加良好的深度和广度,以此保证幼师对于幼儿的音乐教学能够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引进现代教育的理论

现阶段学生是社会中各个信息加工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主动构建人员,因此在师范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内容,能够在学生欣赏和演奏音乐的阶段更好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并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理论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得出最终结果,把教学理论内容进行同化和迁移[3]。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内容的不断加入,老师在对于师范院校幼师的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够仅仅使用教材的内容,还需要把知识进行多范围的拓展,所以老师还需要使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老师也可以把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多媒体方式的教学,把教材的内容总结和归纳最终做成PPT,这样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的理论内容,幼师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内容,以此良好的促进幼师的发展和进步。

四、加强音乐理论和其他教学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新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提出,同时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也逐渐开始关注幼儿的教育,所以能够看出,这两点内容的结合,导致现阶段幼师师范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出现众多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的改革,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培养出与基本国情相符的幼师人才。同时针对音乐教学中理论课程的学习,老师还需要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和结合,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多种教育,并且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之下达到多学科内容共同进步的效果,所以音乐理论知识和其他教学的联系,对于师范院校的幼师,音乐理论课程培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探讨和分析能够得出以下结果,目前来看,很多幼师在学习的阶段觉得音乐理论课程并没有什么用处,甚至在未来的幼儿教学中也完全不会和幼儿讲解如此高深的内容,这也是很多师范院校放弃这一内容教学的主要原因。但是实际上能够看出,对幼师进行理论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其未来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工作作出良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斌玉,朱咏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概况[J].音乐创作,2016,07:191-194.

[2]刘杨.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18:405.

[3]杨民康.关于音乐高校民族音乐学理论教学现状的几点看法[J].人民音乐,2016,11:38-41.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论语; 幼师;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50-02

一、加强幼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从整体上来看,幼师学生不过是一群十几岁的女生,她们正值青春年华,聪明伶俐、性格开朗、敢说敢做、有上进心、生活多姿多彩,但她们的弱点也非常突出,比如虚荣心强、意志薄弱、自控力差、经不起诱惑、辨别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等,而且她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过度溺爱,从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的坏习惯,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与同学不能好好相处,甚至处处与老师作对,更有甚者又染上了贪图玩乐、早恋厌学、铺张浪费等等恶习。其实这些不良倾向都说明有些幼师学生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暴露了幼师教育中,思想政治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说明了加强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的幼师学生有着丰富的校外生活,社会交往也越来越多,对于个人利益、个人消费和社会事件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因此教育工作者对于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育不仅要教好知识,还要教好做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论语》集合了孔子与门下弟子生平讲学的智慧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论语》中的修身思想对于思想教育的启示

《论语 子路》中孔子提出“修身为本”的理念,即“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将“修身”做为根本,要通过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得以实现。在现代教育中,《论语》中的修身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对于学生的塑造。

(一)教育的开端是灌输

“受业”是“以文载道”、“传道”是传授道理,而“解惑”解决的是“文”与“道”的惑。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要对自己的职责进行清醒的认识,即解决“受业”与“传道”之间的疑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前半句提出了学生要遵守的规范,在实现这个前提下并“行有余力”,才能开始文化知识的学习。幼教工作者不管是作为受教育对象,还是作为教育者,都要受到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引导,才能避免教育工作走向歧途。而灌输教育就是在受教育者心理形成行为规范的意识,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使教与学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成长。

(二)实践是修身的重要阶段

中国文化的中心是礼乐,孔子对其也非常重视,“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现代教育从小就接受文化熏陶和文化教育,即“君子也”,孔子虽然承认人类的文化是了不起的,但是过分拘泥于书卷气,则是对文化的鄙薄。文化知识丰富、学识渊博并不是做好事情的绝对因素,还要“授之以政”――给予学生经验,如仍无法通达,就“使于四方”,即到各处历练,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实践”。实践又分为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其社会实践是外在的,而道德实践是内在的。

三、“德教为先”,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孔子的“德教为先”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中国伦理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他的教育也以道德教育为长,他将道德教育放在学习和教育之上的首要位置,明确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也很有必要对这个伦理资源进行深入发掘。

(一)“德教为先”的主要内容

《论语 述而》中提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里的“文”简言之就是知识行为,具体指“诗、书、礼、乐”,而“行”属于道德实践活动的范畴,而“忠、信”则是重要的道德范畴,孔子明确的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要求学生通过接受教育、通过一定的学习行为具备君子的品格,从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教育目标。

(二)“德教为先”的借鉴意义

对于幼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对“德教为先”进行全盘复制和照搬,而是要针对其根本内容做创造性的开发和转换。现在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而孔子的“德教为先”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将现代社会中扭曲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引入见利思义、崇德尚义的价值轨道中来。上文中也提到现在的幼师学生个性鲜明、乐于思考,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因此作为幼儿准教师的老师,要将“道德敬仰”引入到教育活动中来,向学生讲述道德理论,引导其自觉践履道德,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三)树立学生本位观念

1.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孔子提倡“通过教育发现自身独立人格的价值”,对学生的独立意志有最大的尊重。独立人格可以说就是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处理外部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特征,其具体表现是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人的主体性是个人发展的根本特征和核心,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对人的主体性加以充分的关注。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当做客体加以灌输和塑造,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老师,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要对大量的的政治原理、概念进行死记硬背,目的就是为了考试,除此之外学生很少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现代教育要以孔子的“为仁由己”的教育观为依据,通过引导、启发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育环境,组织教育活动要目的性和计划性,从而将学生培养成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社会主体。

2. 发展学生个性

孔子的教育观中将学生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再根据类型不同、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我们现在的思想教育中有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以老师的意志代替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只是老师“一家言”,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认知。因此我们要以此点进行改善,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尊重和发挥,从而形成其主体人格。

3.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要建立在师生和谐的基础上,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宽容的基础上,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于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老师从人格、情感、知识、道德等各方面影响着学生,并从这几个层面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最终“现身说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民主的、平等的,这种“生活皆教育”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会了自爱、自强、自尊和自信。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可以感到与老师的距离又更近一步,从而愿意从老师身上获得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体验,并将之用于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从而形成正面积极的社会性。有这样的师生关系,那么上文中提到的幼师学生种种不良现象还会存在吗?

参考文献:

[1]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苗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 赵群等.儒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

[4] 邓球柏.《论语》与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大学学报,2008(5).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9篇

钢琴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幼师专业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幼儿园教师的必修课。近年来,中等职业院校的幼师专业在不断地成长,幼师专业的钢琴教学也在不停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幼师;钢琴教学;伴奏课

“共同体”一词最早是作为社会学的概念进入学科视野的。在学校教育领域,“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经历,而学校即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杜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学习共同体”的系统理论概念,但他的许多观点与现今的学习共同体思想观念如出一辙。学习共同体即由学习者、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统一团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彼此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各类学习资源,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此同时,学校的教育重心俨然已逐步向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共同协作发展方面转变。当然,不可否认,在大多课程的学习中,被动学习现象仍然存在。现代教育的理念要适应时展的步伐,那么改变和创新就势在必行。由教转为学,即学习不再是教师之于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的过程,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一、钢琴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幼师专业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是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必修课。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幼师专业是三年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对幼师专业越来越重视,由原来初中起点的三年制中专,发展成初中起点的五年制专科。这样一来,幼师钢琴教学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钢琴教学是一项兼具理论与实践并用的系统学科,单从教学方面来说,包含琴法演奏的触键技术、指法技术、双手协调技术等键盘弹奏技术,另外,还包含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即兴伴奏弹唱、和声、曲式等实践技能,这便给钢琴的教学增加了复杂性。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幼师,是我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幼儿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不能和师范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一样,应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能盲目地像艺术专业院校看齐。我们所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不是钢琴演奏家,更应该着重突出幼儿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

二、钢琴教学是幼儿师范院校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

20世纪以来,幼师教育在不断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前景令人担忧。随着幼师专业的不断扩招,由原来的中专学历(三年制),升格至专科学历(五年制),幼师钢琴课已从传统的“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集体课教学模式。虽然传统的教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无论是从教学成果,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这种情况之下,仅仅依靠课堂的讲授,远不能满足钢琴教育的需求。幼师钢琴课的教学应在继承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并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整体素质的需求,使得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三、结语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个学习者并非是独立的个体,学习共同体要求学习者都是同一个目标,是互相帮助、合作的一种关系。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学习的过程是从发展到成长,再到日趋成熟的一个过程。学习共同体即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体。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再到实践性的教学效果,全新的改革模式会让幼师专业的学生钢琴教学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幼师钢琴课程教学综合性整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结果与所设定的目标相差甚远。以我校为例,钢琴课每周三节,教学通常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有集体课教学(仅对新生)。由于班级学生较多,一位教师要面对多名学生,学生辅导的时间平均每个只有3~5分钟,有时由于人数较多,学生在等待回课的时间转眼就到下课时间,无法进行详细的指导,上课效率不高。这种“一对一”的传授形式已不适应现行幼师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摒弃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形式,而儿童歌曲自弹自唱就更无法完成预期想要达到的目标了。伴奏课都是在第三、四年才开始学习。学生学习周期短,钢琴基础又差,理论学科跟钢琴基础课、即兴伴奏课衔接不上,就更别提为儿童歌曲伴奏、可以自弹自唱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理念的提高和办学设施的改善,很多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更加重视,这对幼师钢琴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中职幼师钢琴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现状。

作者:金曦 单位: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参考文献:

[1]柳春艳.论学习共同体:教育新理念[J].现代教育技术,2006.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第10篇

传统的美术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有利于美术教育中创新教育理念的涉入。传统美术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美术教育目标与课程模式定位不清。我国的美术教育层次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然而,受到其他学科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教育培养模式呈现出趋同化倾向。在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表现在教师简单讲解着、示范,学生亦步亦趋地模仿,机械化,缺乏创造性。

(二)课程设置与课程模式亟待改善我国幼师美术教育课程的基本框架是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教育模式形成的,这种课程模式对于中国美术教育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幼师院校沿袭了美术院校的办学模式,未能体现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基本特点。另外,一些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绘画技能和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美术理论的学习,这就出现了美术教育中“重技轻理、重专轻师”的现象。

(三)传统美术教育途径较为落后幼师美术教育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训练课等课程途径开展,将课堂作为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幼师美术教育在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滞后现象,影响了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幼师美术课堂教育需更多地融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美术教育主渠道实现现代化的提升和改造。

二、对实施幼师美术教育创新的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地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改革美术教学模式,实现幼师美术教育创新主张运用信息技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提供更多协作交互学习环境,通过协作交互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能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改变教师角色定位,创新美术教学评价对幼师教师来说,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还是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有传授者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锐意创新。在新的角色定位中,教师要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尤其应该把“创新性”作为美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坚决改变以技能模仿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课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对美术课程来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项资源实施美术教育创新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教育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优秀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艺术语言带来的丰富审美体验。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播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传授。时至今日,当代教师还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传知重要,启智更重要。现代知识内容多、范围广、更新速度快,让人目不暇接,教人过时的知识,不如教人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正所谓,“送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综上所述,幼师美术的教育创新要了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改革美术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定位创新和教学评价创新,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利用各项资源。我们要在幼师美术教育中坚持教育创新,不断探索、开拓进取,为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

上一篇:中职教育范文 下一篇:教育督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