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07:23:43

英文教学论文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是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语文世界》《语文学习》《语文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共同发起,联合举办的一项盛大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弘扬优秀传统,贯彻教育教学新理念,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培养新型语文教师,推动语文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第二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历时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教育科研能力展示”活动中,大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教学实录光盘数百件、教学论文数千篇。经过评审会专家、学者的认真评选,评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手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研能手一等奖4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69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能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名、三等奖10名。第二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大赛”于2007年12月4~5日在广州增城碧桂园凤凰城中英文学校隆重举行。

在大赛开幕式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圣陶研究会理事、《语文世界》杂志社总编王晨女士代表大会组委会致开幕词。广东省增城市教育局姚广耀局长致欢迎词。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教授作家汤吉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主编张吉武,《语文月刊》主编江凯波,《语文学习》编辑部主任何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赵大鹏、余映潮、钟德赣、陈建伟等专家学者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数百名语文教师。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的13位语文教师,分为初、高中两个参赛组进行赛课。参赛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创意独特的课件制作、个性鲜明的教学方法、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余映潮老师做的示范课《三峡》和对初中组选手的点评,赵大鹏老师对高中组选手的点评,精辟而生动、具体而又深刻,更使参会老师如沐春风、获益匪浅。

闭幕式上,组委会主任王晨女士宣布了“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大赛”的获奖名单。获得一等奖的是:初中组,广东广州增城碧桂园凤凰城中英文学校江剑颖、河南省实验二中蒋倩、山东长清一中王守松;高中组,湖南长沙长郡中学吴晓峰、广东碧桂园(IB国际)学校李广亮、陕西西安26中李建华。获得二等奖的是:初中组,天津一中叶卉、山西介休三中张蕊芸、江西南昌17中叶青;高中组,江苏无锡怀仁中学张春华、云南师大附中鲍学良、福建厦门一中王、广东顺德一中张志林。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语文课程资源选择、重组的基本原则与参与策略王云峰 姬升果 (6)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六个一”例说詹火滥 (9)

语文教学的几句不愿意听的真实话姜仕华 (11)

语文教学的训练观及操作的有效性黄厚江 (13)

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整体构想法余映潮 (17)

涂沫人生洪贺廷 (15)

语文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策略蔡国华 (19)

与诗歌文本对话的几组关键词梁修红 (22)

感受民间舞蹈——读刘成章《安塞腰鼓》段崇轩 (24)

善良的心,屠夫的手——祥林嫂的人生悲剧解读张学明 (26)

重读《祝福》颜培煜 (29)

也谈文本教学的底线杨万扣 (30)

陈奂生上城“走”法多多沈永生 (31)

用审美的眼光看王熙凤阎海宁 (33)

从《说“木叶”》教学点说起蒋晓先 (34)

语文课堂的多与少成龙 (35)

讨论用事的精妙 探究典故的蕴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随笔章浙中 夏艳丽 (37)

给课常点亮一盏灯屈琳 (38)

谈鲁迅对梅兰芳的批评和责难吴疆 (3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音义补注何伟 (41)

古文翻译中罕见的连环错译周伟川 (43)

《报任安书》教学献疑孔宪锋 (44)

《列夫·托尔斯泰》解读存疑隋广华 (45)

我的反思——记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困难思考及对策黄爱清 (46)

美,无所不在——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殷文华 (47)

课文不厌反复读唐文 (47)

传统文化中人物形象新视点——再析杜十娘李双英 (48)

作文就是说话王家伦 (49)

如何解决作文中的“流水账”问题——作文目标教学课题研究的一点尝试袁媛 孟秀丽 梁凤玲 (51)

我这样理解语文课江东虎 (59)

新课程中考作文走向的分析与思考张春莲 (53)

新课程 新高考 新导向——《2007年课程标准实验区语文考试大纲》初读唐建新 (56)

高中语文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浅析刘士英 (58)

让我们期待得更精彩鲁沙 (60)

电影的意义——写在《经典电影走进语文课堂》的前面许序修 (61)

2006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总目录 (63)

《全国教育教学论文暨教案选萃》“求是杯”大奖赛征稿评奖通知 (67)

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征稿全国乐教杯教育论文有奖评优活动启事 (67)

《中华素质教育论文教案选萃》征稿启事 (67)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向全国吸纳实验学校 (67)

《当代中国教育文萃》征稿启事 (68)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征稿启事 (68)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洪贺延 (F0002)

带着朗育、体育和音乐石峰 (F0004)

一路走来王娟 (F0004)

唯有情,最难割舍聂水兰 (F0004)

2008中考语文特色训练王庆明 钟字 (2)

文言诗文阅读胡涛海 章利 (11)

“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征文大赛启事…… (79)

外研社:“成长书系·新经典阅读”介绍 (80)

博涵中英文 雅润凤凰城——增城市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简介 (F0002)

现代文阅读唐文生 侯彩明 秦歌 (25)

亭的建筑艺术王振复 (32)

谁说鱼儿离不开水佚名 (36)

变与不变唐文生 侯彩明 吕尚荣 (41)

安全着陆李其祥 (47)

作文唐文生 张武刚 (54)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59)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63)

构思——想好了再写思明 (50)

中心——有所围绕,有所凸显纪勇 (62)

教育箭主管 全国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期刊——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下半月刊(下旬刊)约稿 (148)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2008年春季招生简单 (160)

语文教育随想录(续)洪宗礼 (4)

对高中课程评价的再认识吴雁驰 (9)

把言说欲、言说权归还给学生——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论之一潘新和 (12)

在实践中强化吸收张富 (15)

做有思想的语文教师李镇西 (19)

请从学生的心灵出发李镇西 (2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余映潮 (21)

筚路蓝缕的语文建设工程——语文课程标准高中选修教材简评甘其勋 (24)

《自画像》教学设计周芳勇 (26)

有多少误读可以重来——由执教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苏武传》引发的思考甘雪莉 孔丹凤 (28)

文学教育的四台阶唐建新 (29)

感受个性化阅读杨彦利 (30)

阅读教学“整体性”原则的多元思考王家伦 (32)

走进原著 课堂更精彩——《夸父逐日》教学例谈王芳 (34)

孔子为何“哂”由胡先明 (36)

读奥运 学奥运 写奥运——欢迎邮购《2008高考作文话奥运》 (37)

生活因论证而深刻论证因生活而精彩陈茜茜 (38)

高考作文实用应对策略研究 (41)

选材——找最好的米下锅徐晖 (71)

文体与结构——量体裁衣,布局谋篇汪永亮 黄厚江 (76)

表达与技法——最基本的语言能力熊芳芳 (87)

深刻与丰富——使内涵最大化王玉中 黄厚江 (103)

语言与文采——魅力之源郗晓波 (113)

临场发挥——胜败在临门一脚高玉斌 (123)

实战演练——多实践才会有实力徐殿东 (131)

试题类编——知道从哪里来,就会明白该向哪里去刘晓玉 (136)

高三复习备考检测题命题得失谈朱文成 (144)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有哪些变化?张君 (147)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张悦群 (149)

第二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胜利闭幕 (157)

“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征文大赛启事 (158)

外研社:“成长书系·新经典阅读”介绍 (159)

关注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问题温欣荣 (3)

口语交际考查:注意对象和场合,体现文明与智慧贾玲 (6)

论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韩谈判 (9)

作文评价的两种方式董承理 (11)

“生活贫乏说”与课堂写作教学内容叶黎明 种海燕 (13)

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顾之川 (17)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兼谈香港《中华文化承传》教育许序修 施仲谋 (19)

做学生的“语文激励大师”贾生荣 (22)

《祝福》说课余映潮 (25)

行走天路李泽琪 (23)

扭动台词这把钥匙徐殿东 (28)

倾听这个世界的音乐——《这个世界的音乐》构想王伟杰 (29)

古乐宜翻新曲唱——《读〈伊索寓言〉》导学设计韩晖 (31)

《孔乙己》对话导学设计姚辉 (32)

《虞美人》教学设计朱仲莉 (34)

教材处理要有整体观——关于人教版新课标必修教材处理的几点思考朱诵玉 (35)

壮美的悲剧人生——项羽人物分析吕文龙 (37)

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吴振华 (39)

借鉴·化用·超越·创新——谈谈阅读对写作的“助推”作用张润存 (40)

读诗不可不读题周德富 孟庆会 (42)

说《祭十二郎文》中的“而”江苏 (43)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商兑王国彬 (44)

“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辨析李怀清 (45)

阅读的辩证艺术张文海 (46)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一堂作文教学的课堂实录王家伦(执教) 傅嘉德(点评) 缪葵慈(点评) 陈晓姿(整理 (48)

作文训练课《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余卫兵 (52)

高三冲刺阶段复习方略及训练:诗词鉴赏复习与训练黄厚江(审订) 徐志伟 孙娴 (56)

实用文阅读复习与训练周富兴 (64)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与训练杨斌 (76)

文言文阅读复习与训练毛伟 (91)

作文复习与训练闵文 (99)

把“基础”放在首位——近年全国中考“积累与运用”试题评鉴姚守梅 (114)

春江水暖鸭先知——近年高考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试题评鉴王学华 (117)

新课程现代文阅读趋向分析宋晓民 (119)

实至名归 “新”逢其时——潘新和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论》评析陈寿江 (122)

只要你开卷一读,不举手就想发言——两本关于作文和作文教学不可不读的好书柯望 (124)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纯英语语境要求英语教师善于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纯英语语境要求英语教师善于创设真实语言交际情境并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安全感,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教学不容易实现真实化、情境化。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室里设计、创造一定的情境。下面是一些情景创设的方式:

(1)看图说话。在课上无法展现或表达的情境,可以用图画来表示。刚开始练习时可以是一些毫无关联的单独的画面,随着练习的加深,可以将难度提升为连贯的、意思相关的几幅图画的练习。

(2)假定情境的设计。可以设计打电话、购物、看医生、参观访问等学生有一定的亲身感受的情境。对于这些熟悉的话题,学生们会积极发言、踊跃开口。

(3)情景剧表演。情景剧表演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要求表演者调动自身潜意识和情感来把握角色,理解各角色之间的关系,注意周围的场景和剧情的发展。这一特点使它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学生通过表演训练了自身用英语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交际者进行交际时把握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纯英语语境要求语法教学活动与真实交际情景衔接

教师的语法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由教师的语法教学能力和语法素养决定的,因为教师对语法的理解决定着教师的语法教学行为。语法活动设计本身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的,其差异在于语法活动设计步骤之间的衔接、目的、功能等是否科学、真实、有效,以及教授语法知识时是否使用英文。英语语法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并掌握语法知识,更要使他们在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活动中自由地运用语法,即语法教学要与真实语境衔接,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

三、纯英语语境要求语言技能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统一

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爱好、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主动思考、大胆实践,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英语时不仅要用大脑去思考,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英语情境,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英语的语音,用自己的嘴去说英语,在用英语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英语、感悟文化,从而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活动形式来统一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都要努力带领学生超越文本、深入生活。也就是说,教师不要仅仅围绕课本中的字、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操练或练习,而要借助真实的生活话题,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紧扣交流该话题必需的语言来展开教学活动。四、纯英语语境要求英语教师要有良好的英语习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英语这门外语融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在课上和课下都能做到信手拈来。那么,英语教师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英语魅力呢?

(1)英文教研。在课外,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写教学论文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英文。

(2)英文阅读。坚持每天或每周阅读一些英文材料,如小说、新闻等。

(3)英文生活。坚持用英文写日记或者记周记,用英语与朋友交谈,看英文电影、电视等。在生活中运用英文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者对英语的敏感度,进而提高表达能力。纯英语语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从业人员对专业英语的需求越来越高,部分高校开设了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虽然国内房地产经济学方面的教改论文较多,但是未见关于其全英文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东南大学的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其面临的学生、教师、教材、素材等方面挑战,总结教学团队、教学材料、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措施,并提出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英文课程;房地产经济学;教学改革;小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12304

房地产经济学是我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物业管理、工程管理等房地产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开设学校众多。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凯德置地、仁恒置地、美国富顿、美林集团等海外房地产企业在我国大规模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同时,我国绿地、万科、万达、碧桂园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到海外进行房地产投资,对我国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外语(尤其是英语)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部分国内高校(如东南大学)抓住这一契机,开设了双语或全英文的房地产经济学课程。但是,以“房地产经济学”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中查询教学论文,仅有14篇左右,主要关于房地产经济学的学科体系[1]、案例教学[2]、教学方式[3]、实验教学[4-5]、考试方法[6]、教学实验室建设[7],未见其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为弥补这一缺陷,文章总结东南大学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要经验,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为兄弟院校的双语或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面临挑战

(一)学生方面

长期以来,东南大学的房地产经济学课程由土木工程学院负责建设,主要面向全院大三学生适时开设,其他院系学生亦可选修。自2012年春季的第三个学期开始,按照培养计划的调整要求,东南大学房地产经济学课程的授课语言

从中文改为全英文,课时仍为32学时。土木工程学院设有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力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已经在大三的第二学期选修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则没有房地产方面的基础,所以选课学生在房地产方面的专业素养有较大差异。此外,选课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也给全英文教学带来较大挑战。

(二)教师方面

首先,对授课教师的听、说、读、写等英语水平要求较高,以便查阅国内外房地产经济学方面的学习材料,准备授课讲义,在课堂上清晰和准确地传授课程内容。其次,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准要求较高,以便从不尽相同的房地产经济学教材中,梳理出适当的教学内容,并以适当的形式呈现。最后,由于房地产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房地产市场变化又非常快,授课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使选课学生快速掌握较为晦涩的房地产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的授课教师难度较大。

(三)教材方面

国际上,房地产经济学课程的英文教材很多,题名包括《Real Estate Economics》《Essentials of Real Estate Economics》《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Economics》《Urban Economics and Real Estate》等。虽然这些教材的核心内容多有重叠,但是其知识结构和侧重点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譬如,《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Economics》侧重于国际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投资组合,而《Urban Economics and Real Estate》则侧重城市发展建设对房地产的影响。另外,这些英文原版教材基本上都是200多页,众多的专业词汇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最后,虽然这些英文原版教材数据详实,强调案例教学,但是选用案例基本上均为作者所在国家的案例。由于国情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内学生对英文教材中所举案例缺乏感性认识,不仅难以举一反三,甚至无法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极大地影响授课效果。

(四)素材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房价上涨迅速,在快速提升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同时,带来了“房奴”“蚁族”“房地产泡沫”“学区房”“短命建筑”“居住隔离”等问题,给居民的住房消费、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开发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等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带来诸多挑战,也为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授课素材。考虑到全英文课程的要求,需要将搜集到的授课素材,如典型案例、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甚至是媒体上常见的习惯用语翻译成英文,经过中文译为英文,学生再将英文译为中文的两次翻译,可能产生信息丢失,降低授课质量。

二、改革措施

(一)教学团队

2012―2014年的东南大学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由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的房地产学科带头人许智文教授主讲,笔者负责其助教事宜。许教授长期从事房地产经济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担任多本国际知名期刊(如《Habita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的主编、区域主编等职务,并于2012年7月被聘为东南大学的客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学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硕士和博士的尤佳老师,2015年春季接手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许教授和尤博士的授课风格不尽相同,但都有过硬的英文授课能力,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二)教学材料

2012年,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首次开设时,许教授选用Dennis J. McKenzie和Richard M. Betts出版于Cengage Learning的《Essentials of Real Estate Economics》(Fifth Edition)为教材,并沿用至今。第一个原因是该教材已经被海外多所高校的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所采用,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V泛认可。第二个原因是该教材已由孟繁瑜博士翻译为中文版《不动产经济学》,并于2009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方便中英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加深理解。第三个原因是该教材内容比较详尽和全面,从房地产基本要素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素,再到房地产开发和投资,一一进行了阐述。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授的时候有所侧重和选择,也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另外,考虑到成本问题,教学团队将全英文的讲义、课件和辅助材料制作成册,便于修课学生循环使用。

(三)课程内容

借鉴前述英文原版相关教材的内容体系,综合考虑课时、学生专业背景等因素,并尽量减少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的重复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编排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Supply and Demand、Land Rent Theory),第二部分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Real Estate Market Cycle、Government Intervention),第三部分是经济学理论在房地产中的具体应用(如Housing Market、Real Estate Bubble)。同时,精选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热点话题(如Chinese Housing Reform, Chinese Capital in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market),制作成相应的案例,安排在相应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应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式

除了传统教师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之外,课堂教学还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一是在课堂中播放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英文短片,他们大多来自于英文媒体(如CCTV-9,凤凰卫视,CNN)的采访和电视节目。这些英文短片内容丰富,表达生动,紧扣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政策变化。不仅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新颖,也可使学生从中学到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而在看完每个短片之后,都会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别发言。这样不仅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地接受信息。二是收集国际房地产机构的专业报告和英文报刊上的报道和评述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近些年,这类的英文报道,尤其是与中国房地产相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因此,在选择上除了选择热点话题之外,也要注意控制篇幅,使学生始终有兴趣并主动地进行课后阅读。

(五)考核方法

改变过去一次期末考试或一份课程论文的考核办法,取消课程考试,改为过程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如表1所述。其中,第一次作业和第二次作业都是个人完成,单独考核,而第三次作业是需要小组(一般5~6名学生)共同完成。在第三次作业中,每个人完成部分占20分,小组完成的总体情况占30分,强调个人努力与团队合作的有机结合。

第三次作业是小组作业,要求每组共同完成一个城市(建议为江苏省内城市)的市场分析报告,要求能反映该城市某一段时期内(如“十二五”)的总体和细分房地产市场情况,具体包括该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房地产总体情况、住宅市场发展情况、非住宅市场发展情况、房地产市场政策和宏观调控情况、知名开发商和(或)知名房地产项目(仅针对小组人数超过6人的时候)。小组内每位学生负责撰写一个部分,如“XX市的房地产总体情况”、“XX市的住宅市场发展情况”,综合起来即形成第三次作业的小组大报告。

三、结语

经过四年来的改革与建设,东南大学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效果显著。首先,已经设置了符合学生专业背景、语言水平和我国国情的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基本稳定,教学方法逐步成熟。其次,全英文的房地产经济学授课、作业、研讨等学习环境,扩充了学生的专业词汇,锻炼了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部分学生甚至能利用英文较为深入地探讨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相关学术议题。最后,通过三次作业的过程考核,使学生学会利用课程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房地产相关实践问题,并形成团队合作的学习氛围。但是,课程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包括讲授全英文课程时,多次语言转换可能导致的信息流失和扭曲,以及缺乏具有中国房地产案例的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教材。解决这些问题是笔者今后努力的方向,譬如在近年来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主编一本高质量的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教材。参考文献:

[1]甄朝党. 关于房地产经济学的学科体系问题[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3 (4): 23-27.

[2]孟戈. 案例教学在房地产经济学中的应用[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 31(11): 84-87.

[3]杨巧. 对房地产经济学课程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探讨[J]. 金融教育研究, 2013, 26(2): 80-83.

[4]张洋, 李瑞. 房地产经济学的实验教学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8(2): 149-151.

[5]张洋, 张红, 李恒. 房地产经济学领域实验研究的方法论[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 35(6): 13-17.

[6]杨巧. 高等院校本科生考试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房地产经济学》课程为例[J]. 金融教育研究, 2015, 28(3): 80-82.

[7]张洋, 张红, 薛永基. 房地产经济学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7): 233-235, 248.

Abstract:

In the times of accelera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China, real estate industry practitioners’ needs for professional English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s a result, pure English course of real estate economics are offered in some universitie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eal estate economic course, none of them is found focusing on its pure English course construction. To fill in this gap, the pure English course of real estate economics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After analyzing challenges in aspects of students, teachers, textbooks and materials,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in respects of teaching group, teaching materials, course contents, teaching mean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s were proposed.

Keywords: pure English course; real estate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essay writing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认识和理解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读物的科学批判,另―方面是对自己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的批判,使自身通过正确的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强调思考、评析的阅读方法。它是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和不断进取的基础。批判性阅读的实质是批判性思维,它兼容创造性思维,包含着四个重要的认识行为:探询――能主动地发现或提出问题,对可疑、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并积极探讨;沉思――运用想象、联想和创新方法去寻找问题以及问题的解答;鉴赏――依据审美或逻辑原则,对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审视;建构――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与把握。

我从小就爱读书。小学时代的连环画,即俗称的“小人书”,占据着我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以至于现在的记忆还脱不了那个黑白分明的底子。出生在一个不需要思想的年代,自然容易成为一个盲从的学生。起初,我竟然对书里的一切信以为真,对其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敬佩得难以言表。后来,知道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可能有原型,但大多是虚构的,便转而对作家们的本领崇拜得五体投地,立志要当一名作家,也写出一些让人着迷的神奇故事来。可是事与愿违,尽管我当年的许多学生现在成了作家,我自己却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作者,只不过我对文学和文学青年们的热爱,却丝毫不减当年。每有文学竞赛,只要举办单位乐意请我这个做过作家梦的所谓专家当评委,我总是欣然应允。

最初发现书里竟然也有错时,我有点不敢相信;经过仔细求证,发现真的错了,心情十分复杂,因为那些美好的东西不再如以前认为的那样美好了。如今,粗制滥造的书籍和文章多了,哗众取宠的书籍和文章多了,故作高深的书籍和文章多了,批判性阅读,也就慢慢成了我的一大嗜好;而且,在批判的同时,我还尝试着提出自己的创见。

二、对教科书和教学用书的批判

在我刚参加工作时的20世纪80年代,教科书的权威性是无法动摇的。向它挑战,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积累的。那时,在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有关诗词曲朗读方法的知识短文有一处瑕疵。教材已经用了几年,老师们习以为常,并未在意。在那篇短文中,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节奏划分是这样的: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将“三秦”和“五津”生硬地拆开,我觉得不妥,但在教材这个“权威”面前,我还是不敢贸然行事。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与诗词曲相关的理论著作,并且从大量古典诗词中寻找例证。

相关的理论著作,我手头有很多,如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刘福元、杨新我二位先生的《古代诗词常识》,潘佛章先生的《诗词读写》,艾治平先生的《古典诗词艺术探幽》,李葆瑞先生的《诗词语言的艺术》等。细读下来,我不禁为自己的判断而沾沾自喜。王力先生说:“在声律单位和语法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结构。”这就等于宣布了将“三秦”和“五津”拆开来的节奏划分方法是错误的。潘佛章、艾治平、李葆瑞诸位先生都主张将五字句和七字句分别分成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分为四三,把三字尾看作一个整体。这样,上面例句中,“辅三秦”“望五津”便均不必拆开,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古典诗歌的例证,我认为《唐诗三百首》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尤其是其中那些著名诗人的著名诗作。通读一遍后,果然收获颇丰。但是,我最终放弃了其他的选择,而只选取了杜甫《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句。一是因为大家对这句诗耳熟能详,二是因为按照上述知识短文所讲方法来划分节奏,就需要将叠词“森森”拆开,尤显其荒谬。后来,我还参阅了《宋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元曲鉴赏词典》,鲜有所得。最后,我在《乐府诗选》中找到了一首北朝民歌《李波小妹歌》,其中“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裳逐马如卷蓬”一句令我大喜过望。因为若按照上述知识短文所讲方法来划分节奏,人的名字“雍容”便要被拆成两半,这就不只是荒唐,简直是可笑了。

从对教科书的批判性阅读开始,到大量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和诗歌,最终成就了论文《诗词曲节奏划分辨》,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这是我第一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不久,在教材再版时,依照我的意见对相关部分进行了修改。几年后,我把这个故事写成文章《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50周年社庆征文,获得了特等奖,还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欧美诸国教育界要求语文教师从小学起,就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批判性阅读,即不囿于课文,而能用自己的眼光去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用书成人化倾向严重的现象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我妻子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天,我闲来无事,顺手拿起一本小学语文教学用书翻了翻。我惊异地发现,原来小学语文的教学参考书竟和中学的教学参考书如出一辙:第八册第一课《小足球迷》,不仅在“教学要求”“数学重点”等概括性文字中找不到儿童口味,甚至在“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中,也找不出多少能够体现儿童情趣的地方!

我又从妻子那里要来第八册教材,发现这篇课文中的不少地方,是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着意发挥的。教师教学用书却热衷于丝丝入扣地“冷静”地条分缕析,而我们的小学教师又大多习惯于循规蹈矩,从不怀疑教参这个“权威”。这种现象让我意识到: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十分严重,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要让小学语文教育多一份对孩子的爱,要让孩子们在一个充满童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于是,我让妻子把其他的小学语文教材全部找来。接连上多天,一有空闲,我就当起“小学生”来,把这十多册教材和十多册教学用书读完了。粗略统讣,反映儿童生活的课文所占比重,只有约37%,居然不到一半;而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也同样存在着成人化倾向,具体表现在加入了过多的成人的思想感情,有意无意地避开了童年时那些“幼稚”的方面,一些文字显得过于深刻和“老到”,等等。

仅仅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一共20余册的教材和教学用书还不够,还要寻找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和纠正这种偏差的方法。至

少,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是非读不可的。通过阅读,我找到这样的心理学依据:同样一个对象,反映在成人和小学生眼里,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要多从儿童的角度去审视小学语文教材,使其中的课文更富于儿童情趣,让学生们感受到,教材与他们的生活的距离是那样的接近,与他们的思想感情是那样的融洽。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题为《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的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

三、对教育理论著作的批判

当前,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读物,最重要的对策之一是养成一种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和选择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博士提醒人们,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所给予的现成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要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文献、批判演讲、批判前辈的能力。

中国人喜欢跟风,中国的教师也不能免俗。建构主义来了,一夜之间,所有的课题方案、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都“建构”了;合作学习来了,课堂上便开始流行四人小组,不管需不需要合作,都让学生热闹一番;接受美学来了,不管学生对于课文怎样解读,便都“很好”“很有道理”“很有见解―了。学术风气也越来越不正常,除了照搬照抄别人的成果,还有一些人将一些通俗的道理改头换面以后,用比较“洋气”或者是比较“陌生”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不得不赞叹作者学问高深。

因为职业的原因,也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把这个理论那个学说的著作买了许多带回家,试图把它们学懂弄通。但是,天资愚钝的我对许多著作只能是一知半解。于是,看到同一理论的不同版本,或者关于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实际操作的书籍,我又忍不住买回家来参详。现在,围绕我书房三面墙壁的8个书柜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这种理论。几年来,我似乎着了迷,一有空闲,就会对这些理论著作进行分门别类的阅读,将各种理论的要点摘录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通俗化的解读。

后来,便用被我“消化”了的理论,指导研修班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课题、写论文和案例,告诉他们哪些理论在自己的课题、论文和案例中用得上,哪些用不上,应该怎样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甚至将自己在阅读这些理论时的心得在新课程全员培训大会上与一线教师交流。

在讲到接受美学的时候,我指出,接受美学注重读者再创造的能动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但将读者的地位无限抬高以致忽视作家和作品本身,就失之偏颇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不错,但如果读者读到的不是哈姆雷特而成了其他的文学形象,文学的典型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关于合作学习,我认为,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等诸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也和其他教学策略一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适应对象。因此,不能滥用合作学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对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弄清楚合作学习策略适合于哪些教学内容和不适合干哪些教学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后来,我还将这些通俗化的理念,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写成论文《既要合作,也要效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朋友中不乏博士和硕士,本人才疏学浅,自愧不如,因而认认真真地拜读过一些专著和文章。但是,越读越觉得许多书籍和文章无法卒读。时下,国内有些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以在熟悉的名词后面标注英文和生造名词为叫‘髦,表示自己曾经喝过一些洋墨水。哪怕是中国味很浓的“国语”,也非要加上对应的英文“na LionalIanguage”不可。再如“同侪语言”,就是在有意地“陌生化”,让一般教师读不懂。查词典得知“同侪”是一个文言词语,乃“同辈”之意;所谓“同侪语言”,其实就是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所说的“伙伴语言”,却远不如洪先生那样来得通俗、生动。

于是,我将自己20余年读书、教学和研究所得,系统地整理出来,写成了30余万字的《语文教学科研的成果表达》一书,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理论的通俗化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正因为书中“示例”的绝大多数由自己撰写,或者经我指点和修改,我才最了解其形成过程,这种“解剖”才最真实可靠。

由批判性阅读,到为了批判性阅读能够自圆其说而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再到将阅读所得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形成论文和论著,20余载的专业成长之路,一路有阅读伴随,我不孤独,不惮于前行。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论文网->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栏目导航

·语文论文·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化学论文

·历史论文·地理论文

·生物论文·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体育论文

·信息论文·德育论文

·教育法规·课程改革

·家长频道·教育管理

·教程指导·班主任论文

·教育综合

最新推荐

·用反证法解遗传题的几点

·愉快教学法初探_生物论文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

·转基因动物制造的药品被

·转基因羊的诞生_生物论文

·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

·关于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课件制作技巧略谈_生物论

·CAI课件的编制原则_生物

·“根的形态”一节中多媒

热门文章

·大气温室效应和全球

·保护生物多样性_生物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

·浅谈纳米技术_物理论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动植物基因工程介绍

·数学家名中英文对照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

·[图文]小学音乐课改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

相关文章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发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及其

·发挥地理优势渗透美

·通过中学化学教学渗

·[图文]中学物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美

·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语文论文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06-12-1222:46:28人:yujklj68kfg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作者]李丽

[内容]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

中学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其中美育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普遍的情形却是许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轻视甚至排斥美育,其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二:或认为无须美育而人自能审美,或认为审美无关宏旨,因而美育无甚意义。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因此,有必要对美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加以讨论。

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还是艺术的客观事物,只要具有美的属性,都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是,人们并非天然地就能进行审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1)]客观存在的美,先天健全的器官,只是审美的客观条件和素质基础,主体不具备审美意识,审美仍无法进行。审美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在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审美教育并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的产物。由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培育形成“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2)]客观美才能成为审美反映的对象,主客体之间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概而言之:人们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具备审美意识,要具备审美意识,美育是必不可少的。

更深入地看,美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仍在于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人认识与改造世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审美意识是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心理根源。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属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类要掌握客观世界(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须相应地拥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方式。审美方式就正是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诸种方式之一。它能使人“按照美的规律”[(3)]去认识、改造世界,而只有充分拥有和运用包括审美方式在内的多种方式,才能使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亦即恩格斯所说的“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4)]总之,无论是从掌握世界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而言,审美掌握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既然如此,作为形成人的审美意识的必要条件的美育,当然就绝不应轻忽而应予以高度重视。

美育之重要,还在于它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着促进作用。在这里,只侧重谈谈它对德育、智育的促进。

美育的内容是培养审美意识(美的观念),德育的内容是培养道德意识(善的观念),智育的内容是培育科学意识(真的观念),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科学意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育能够对德育、智育产生促进作用。

审美意识中渗透着科学意识。科学意识是求真:以概括、理知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审美意识是求美: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美的属性。二者是相互区别、相对独立的;但是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着的,求美的审美意识必然是以对真的认识和把握为基础的。从最一般的如形色声动静等观念到人事景物情等理解,都是人们对事物的概括和理知的认识、把握,离开这种认识、把握,客观事物对于主体根本无美可言。我们对高山、大海的审美反映,就绝不只是单纯的感官愉悦,而是渗透着一定的理性因素、具有对“真”的认识的性质的。特别是对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反映,更有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的重要因素,如对,对《红楼梦》的审美反映,其中必包含有对特定社会历史本质规律的认识、了解,如果对此无科学的认识、把握,断不能对它们的重大审美意义产生敏锐的审美感知和深刻的审美理解。

审美意识中积淀着道德意识。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规律(真),并运用于实践中时,便产生了道德意识(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实践活动是否合乎主观目的、需要的反映、认识,是一种社会功利观念),其后,才从中孕育出审美意识。因而,审美意识在产生之初是等同于道德意识的,客观事物的目的性就是善,也就是美。但是,审美意识一旦产生,就开始逐渐从道德意识中分化出来,相对独立地发展,以自己独特的似乎无功利的形式反作用于客观实践,可以“不顾任何实用的考虑而喜爱美的东西”。[(5)]然而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与之根本无关甚或相反的东西,不可能被感受为美;所以,分化独立出来以后的审美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尽管可以不与个人当前的实用功利发生直接的联系,在根底里却仍然包含着社会功的利性质,潜隐着比个人直接功利目的远为深广的社会功利目的、需要。总之,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虽不等于道德意识,却必然包含着道德意识,只不过它有道德意识的内容和效能,是体现、实现于比较曲折间接的形式里而已。

审美意识中含有科学认识因素和伦理功能性质,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同时,当然就能间接地使人也得到一定的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可见美育确实是不可缺少不容轻视的一种教育。

美育之必要、重要已毋庸置疑,问题的讨论便推进到:中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美育?总的说来,美育应该且可以广泛地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乃至行政管理工作中,从而得到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现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应包括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认识仅止于此,无以理解它为何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对此有透彻的理解、认识,必须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对语文教学实施、贯穿、强化美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予以探讨。

1.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贯穿美育,美育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

意识是存在的产物。没有审美对象的存在,绝无审美意识的产生。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唤醒人的音乐感觉”,[(6)]“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7)]培养审美意识的美育之实施、实现必须以审美对象为先决条件。而正是在这里,语文教学显示了实施美育的优越条件,为美育提供着坚实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文学性。文学性既是语文教育的特征之一,又是语文教育的巨大优势。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80%的课文是中外文学名作佳作。文学是艺术美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反映和形象表现。因此,文学正是绝佳的审美对象。其它非文学的议论文、说明文等,也都有一定的典范性,在思想内容、结构、手法、语言上有着美的品质,不失为审美的对象。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美的结晶,为美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同时,既然语文教材以美为其本质属性之一,因而语文教学就必须贯穿着美育。必须从审美入手,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作出审美感知,进而作出审美的判断和评析,否则,学生一开始就会被阻隔于艺术形象之外,进入不了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当然也就不能体察作品意蕴和艺术特点,即使是进行主题分析归纳也很难,因为作品的主题是潜藏于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之中的。不作审美启发引导,只作理论性分析,只能是对完整的语文教学的粗暴,至多只能完成一些知识性教学任务,其主题归纳、形象分析、特色指点等都必是隔靴搔痒、抽象空洞、硬性外加的东西,无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文学感染、思想熏陶的功能。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质的统一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乃是势之必然。

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优选途径。美育具有多端性,可以选择多种入手处进行美育。引导学生接触多彩多姿的大自然,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接触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使学生从社会美中去辨别善恶美丑,塑造美的心灵,都是美育的途径。但是,艺术美可以使学生集中地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受到美的教育。在谈到社会生活美和文学艺术美时曾指出:“因为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8)]正因为如此,从艺术美入手去进行美育就能实施更高层次的美育,更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中学美育中,艺术美则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艺术学科的教学则是实施美育的便捷的途径。其中,语文教学以其课时多、内容广博的特点,自然地应成为实施美育的最佳手段和途径。

3.中学美育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能的重要渠道。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中学生年龄、阅历、知识、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中学不宜开设专门的美学理论课(即使是大学,也都是在较高年级才开设美学课程),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便只能交给艺术类学科去完成。音乐与美术当然是美育的基础课,且相当专业化,但是,这两门课程的学时实在太少(大多数高中取消了这两门课程),实难起到完成中学美育任务的主要作用。而语文是学生的主课,是学生接触量最多的学科(其学时占中学全部学科总数的30%),且其内容又集中了深广的美。语文教学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切实而又有效地实施美育。

凡此种种,已足以证明: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语文教学是中学美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根据语文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1.在美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审美感受力指的是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课文审美感知,获得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的、直接的把握领悟,从而发生审美愉悦的一种能力。它的核心是感知,如果对课文中审美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若明若暗,那就无法对审美对象作整体或部分的反映。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也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因此,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自从2001年教育部提出要在各高校有步骤地开展双语教学,10年时间已经过去。我国高校中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情况如何?具有哪些研究成果?在新闻传播学科大规模开展双语教学10年之际,笔者试图解决以下问题:上一个10年(2001—2011),在新闻传播学和相关学科的期刊中有关新闻传播双语教学研究主题有哪些;这些研究由哪些学者做出,他们隶属于哪些机构。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提取“新闻学与传媒”期刊专辑,检索了发表于2001年—2011年间的关键词中包含“双语教学”的所有期刊论文,得到 36篇相关论文。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的“双语”所指有两种:一种是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双语教学;另一种是我国高校正在兴起的外语(主要是英语)汉语双语教学。本文讨论的双语教学是指后一种。因此,利用文献分析法,剔除论述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双语教学的期刊论文、采访札记、新闻信息等,共得到26篇关于新闻传播双语教学的期刊论文,即本文统计的有效文本量为26篇。

(二)研究策略。

研究过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步,运用中国知网(CNKI)检索2001—2011年间发表的文献,选出主题中包含“双语教学”的文章作为文献分析的样本;第二步,对各样本的刊名、题名、刊物类别、研究主题、作者姓名、时间、专业等信息进行记录编码。

研究结果

(一)期刊名分析。

将期刊按照累积刊登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论文的数量进行排序,清晰看出,在全部刊物中,刊载论文数量第一位的是《新闻界》,有4篇,占其发表总量的15.3%;居第二位是《教育理论与实践》,3篇,占其发表总量的11.3%。

(二) 作者分析。

26篇论文中,第一作者25位,绝大多数作者在过去10年里只发表过一篇文章。绝大多数作者所在专业主要是新闻、传播或外语。对注明作者单位的文献进行分析,第一作者来自19所不同高等院校。按数量对院校进行排名,累积数量最多的是华南理工大学,计3篇;其次是清华大学和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各计2篇。

(三)研究主题分析。

根据文章的主体内容,笔者把26篇论文归入各种研究主题类别中,以便分析和判断过去10年里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主题哪些受到了重视。(如图一)

由上表可见,讨论最多的是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计20篇文献提到此主题。其次是教材问题,计15篇;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和师资培也普遍受到研究者关注,计13篇文献讨论了这两个问题。

结果讨论

(一)双语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

上述统计说明,在过去10年中,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的意义,已基本获得各研究者共识。每篇文献都认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双语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1]是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但是,不少文献都提到,双语教学的主要障碍在于学生对教学目的的认识。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严俊曾对该院236名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2.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他们最显著的帮助是“提高了英文水平”,只有16.1%学生认为“掌握学术前沿知识”是双语教学对他们最显著的帮助。[2]

实际上,《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第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从教学目的上看,双语教学首先应该是专业教学,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全英文及双语教学。

(二)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华南理工大学教师唐孝详曾撰文介绍了该校的“新闻传播学科联动式双语教学体系”。[3]该校形成了学科、专业、方向三者整体联动,学科课程是基础,专业课程是主干,方向课程为补充,培养新闻传播学科联动式本科人才的模式。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毛家武、张文峰以广西地方高校为例,撰文提出了“内外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倡导“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要打破高校专业封闭的办学传统思路,主张尝试与校内外语专业合办,资源共享;并与外国大学合办;与新闻媒体,尤其是与有双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广西省新闻媒体合办;与党和政府的对外宣传部门共建。”[4]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何天云在《外语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新闻界》2006年第6期)中提出,外语院校培养新闻人才,是新闻教育专业化的产物。人才培养定位是“英语+新闻”的复合人才,将英语置于前在位置,以“双语教学”为核心课程体系。

上述几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说都是基于各自的办学特色形成的颇具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

(三)双语课程选定。

双语课程选择方面,所有论述都承认: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但是,对于具体哪些课程适合开设双语教学,却各持一词。有学者认为,双语课程应选择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如传播学、外国新闻事业史、传播学经典论著选读、舆论学等少数基础理论课程;英语新闻写作、西方经典新闻赏析等专业实践课程。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师谢毅却认为,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华南理工大学的严俊也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反馈,提出双语课程的开设首先应避开那些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电视摄像等。

浙江传媒学院教师赵莉提出了开设双语课程模块的建议。认为: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各有其特点,而基础类、专业类和综合类的课程都可以各成模块,每个模块可以有选择地开设一至二门双语课程。如广电专业类模块中,英美报刊选读、传播学课程体系可以设置,传播学经典选读、媒介战略管理综合类模块可以开设。[5]

究竟哪些课程适宜开设双语教学?笔者以为,不以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作为绝对标准,也不以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作为最终考量,双语课程的确定,最终根本标准应该是新闻传播学的自身特点。新闻传播学科本身来源于西方,舆论学、传播学等经典理论本就发端于西方;从新闻传播业发展现实来看,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当前的发展阶段也还暂时落后于西方。因此,哪些课程领先新闻传播理论前沿,与新闻传播实践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哪些课程就是我们开设双语教学的可选择课程。唯有如此,双语课程才能有利于学生领会传播学西方经典理论的精髓;也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学生掌握新闻传播业的最新实践经验。基于此,再根据特点,选择组合不同的专业模块课程,最终形成学科、专业、方向三者的整体联动双语课程体系,是当下我们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双语教材选择。

在教材选择方面,所有文献普遍认为,选用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是,不少文献反映,外文教材与我国学生实际不符。许多原版教材内容过于庞杂,语言过于生僻,没有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另外,在意识形态方面,很难选择原版教材。

浙江传媒学院教师赵莉对该院2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教材也是阻碍学生对双语课程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在回答“对原版教材的满意度”这个问题上,29%的学生认为“合适”, 35%学生认为“基本合适”, 36%认为“不合适”。[6]

对此,赵莉建议一方面引进和使用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弥补原版教材的不足。具体来说,是指讲授内容采用原版教材,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上传多媒体教案,补充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供几本汉语版本的参考书,也不失为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办法之一。同时,教师最好配备一本汉译本,作为教学参考书,以保证英语较差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五)双语课程开设时间。

所有文献都认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课程,开设在大学三年级阶段是最佳时机。此时,学生经过两年基础专业教育和大学英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初步的英语听说能力,接着开设双语课程,可以起到比较好的衔接作用。

不少开设双语教学较早的院校,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的双语课程,则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比较成熟的课程模块,其双语课程开设时间则不在此列。

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课程究竟该在什么时间开设比较适宜?笔者以为,新闻传播学科开设双语课程的时间并无一定之规,应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模、办学类型、层次,开展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

提出分层实施双语教学,缘于我国新闻传播专业设置鲜明的层次性。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设了新闻传播专业,甚至包括师范类、体育类、理工类院校也纷纷开设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各高校在办学目标、办学规模上差异大。另外,受教育资源的配备、生源水平、地域等条件的制约,迫使双语教学在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上都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统计文献中,扬州职业大学教师柏莹的《高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职业时空》第6卷第9期),探索了高职层次学生的双语教学;衡水学院教师郭晓丽等在《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浅论》(《高教高职研究》2011年第65期)中,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的问题。

(六)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所有文献都认同双语教学应分阶段进行,由“维持性双语教学模式”到“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再到“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华南理工大学教师唐孝详曾撰文具体介绍了该校的“三阶段、三水准”教学法。据其介绍,在第一阶段,该教学法建议部分章节双语教学,其它章节中文教学。即使在双语教学的章节,重难点内容也可以采用大量汉语板书和讲授,浅显易懂的部分则相反。具体到英语口语和汉语教学的使用比例,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课程学时是决定的关键。第二阶段,可以在全部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板书用全英文,英语口授比例可以占到50%左右,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完成50%的英文版作业。第三阶段的第三水准为全部章节双语教学,板书全英文,英语口授力求70%以上。[7]

(七)师资培养途径。

几乎所有文献都提到双语师资的匮乏是当前开双语教学的困境之一。如何培养双语师资?不同文献方法各不相同,总结起来,无外乎是选拔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建立开放的、动态的教师用人机制,加强校际、院际教师互聘、交流,聘请外籍教师、专家等等。

笔者认为,从事双语教学,对教师本人的专业基础知识、英语水平等都有较高要求;况且,从事双语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需要教师在没有成熟经验基础上慢慢探索。因此,建立成熟的师资培养制度,是当下解决双语教师匮乏的必要举措。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教材建设立项、评优评奖等方面,均有激励和鼓励政策。与激励制度同时制定的还有考核制度,比如双语课程主讲教师申报制度、任期教学评估制度等。

(八)双语教学效果。

已有数篇文献采用访谈与调查法,定量分析新闻传播学科领域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浙江传媒学院赵莉教师的调查结果为:双语教学优势明显,学生欢迎程度较高,但是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缺乏优秀的双语教材、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满意度不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贺心颖在《关于西方新闻传播史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第5期)中,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得出结论:学生的英文水平有限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第一因素。

华南理工大学教师严俊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比较满意,但问题依然存在。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新颖性和适度性上,不少同学表示“很不满意”,这些因素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注释:

[1]李希光:《用新理念打造国际一流新闻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10期

[2]严俊:《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7卷

[3][7]唐孝详:《新闻传播学科联动式双语教学体系规划与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7卷

[4]毛佳武、张文峰:《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探索》 [J].《采写编》2011 年第 5 期

[5][6]赵莉:《传媒类专业双语教学创新改革探析》[J].《新闻界》2010年第5期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2009年的上半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上半年的教学中,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取得了长远的进步,这是一直以来不断的努力的结果,现在也该到出成绩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坚持下去,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这才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在不断地成长中得到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才是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在2009年的秋季教学中,我们会坚持的之前不断的努力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农村小学四项规范达标”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学科联片教研,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一)、做好校本教研文章,重在教研组建设

1、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开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周二下午(语文)、周四下午(数学)、周三下午(英语)、周三上午(英语)为半日教研活动时间。根据各教研组、教师取得成绩参加片、区先进教研组和教研组长以及课改先进教师的评选。

2、组织利用教学开放周或开放日,上好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促进教研活动百科齐放、百师争鸣,让每个教师都有展示的舞台。

3、继续开展作文和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应用题教学能力。

4、进一步加强指导综合学科教研活动。教研重点要进一步转移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上,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 (二)、做好“各项评比”文章,重在提高师生素养

1、继续组织教师参与瑞安市2009年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提倡诚信教研,严防并杜绝论文抄袭现象,不断增强实效意识和精品意识。

2、认真做好市二、四年级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小学生英文书写比赛、小学毕业班学生科学实验技能操作设计比赛,促进学生书写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举办校级各类竞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1)、中高年级作文竞赛比赛;

(2)、四年级学生英文书写比赛;

(3)、温州市小学二、四年级书写竞赛;

(4)、一、二年级口算竞赛;

(5)、小学六年级学生实验操作、实验设计比赛;

(三)、做好新课程实施文章,重在“三课”建设

1、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级第十二次新课程学科语文、数学备课会,不断增强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围绕“三课”(课程、课堂、课外),加强课程建设,聚焦课堂教学,活跃课外生活,加强教材研读和学生研究,强化课型创新,力求体现“扎实、有效、简洁、灵动”的特色。

3、针对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教学研讨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4、积极抓好必修课“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工作。结合实际用好省编通用地方课程和《话说温州》地方专题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加强、深化联片校本教研工作。以改变联片教研活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为突破口,改变教研活动的形式,强化教师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四)、做好“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文章,重在教学常规管理

1、90%以上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评测、参加规范活动等方面达到评估标准,学会撰写教学案例、论文、叙事和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进行两次教学常规检查,评估表套用《温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规范达标”评估表》,并予以具体化、数字化。

3、学校在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和研修管理等方面要规范,开足开齐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2009年上学期要通过市级达标验收。

4、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师的过程评价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每位教师要编拟试卷一份,会做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5、加强新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的培养培训,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6、加强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书香工程”,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7、大力推进教师“教育博客”建设,创建个人工作室。

(五)、做好师资提升文章,重在“素质年”培训

1、读书活动。全校教师进行阅读教育名著活动,每位教师每年阅读不低于3本名著,每本理论书籍名著要有1000字以上的读书评论或读后感。

2、博客开设。学校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网页,积极撰写教学日志,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教学手记、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读书心得等写进教育博客,教师每月平均发表日志不少于6篇。

3、校本培训。组织校本培训,每位教师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暑期师德6学分,教学观摩4学分,主题培训12-14学分)。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纯英语语境要求教师要先行

1.纯英语语境从教师的良好英语发音开始

语音是语言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标准的语音,教师自然要具备全面的英语语音知识和良好的语音教学能力。“亲其师,信其道”,语音最能体现教师的英语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良好的英语发音是激励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师标准的发音、合适的语调、清晰的口齿、恰当的节奏等都是学生学习英语时模仿的重点。教师的语音能力强,课堂教学就能起到语言输入的作用,尤其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听力的作用。因此课堂上提倡纯英语语境正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

2.纯英语语境要求教师从最简单的英语说起

提高课堂上英语使用率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是用英语来教英语。一个掌握纯正英语发音、有着一口流利口语并且又善于鼓励学生说英语的教师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上,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陈述句开始:Open your books, let’s begin at the top of page. 然后交流一些日常话题:How’s the weather today? 通过解释、提问,要求学生全部用英语回答。 课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听录音、唱英语歌曲、观看英语电影等,让学生从模仿语音和语调开始,帮助学生对英语建立自信。而且,课上的纯英语语境及课下适时说英语的习惯也能对学生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

3.纯英语语境要求英语教师善于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

纯英语语境要求英语教师善于创设真实语言交际情境并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安全感,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教学不容易实现真实化、情境化。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室里设计、创造一定的情境。下面是一些情景创设的方式:(1)看图说话。在课上无法展现或表达的情境,可以用图画来表示。刚开始练习时可以是一些毫无关联的单独的画面,随着练习的加深,可以将难度提升为连贯的、意思相关的几幅图画的练习。(2)假定情境的设计。可以设计打电话、购物、看医生、参观访问等学生有一定的亲身感受的情境。对于这些熟悉的话题,学生们会积极发言、踊跃开口。(3)情景剧表演。情景剧表演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要求表演者调动自身潜意识和情感来把握角色,理解各角色之间的关系,注意周围的场景和剧情的发展。这一特点使它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学生通过表演训练了自身用英语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交际者进行交际时把握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纯英语语境要求语法教学活动与真实交际情景衔接

教师的语法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由教师的语法教学能力和语法素养决定的,因为教师对语法的理解决定着教师的语法教学行为。语法活动设计本身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的,其差异在于语法活动设计步骤之间的衔接、目的、功能等是否科学、真实、有效,以及教授语法知识时是否使用英文。英语语法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并掌握语法知识,更要使他们在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活动中自由地运用语法,即语法教学要与真实语境衔接,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

三、纯英语语境要求语言技能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统一

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爱好、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主动思考、大胆实践,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英语时不仅要用大脑去思考,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英语情境,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英语的语音,用自己的嘴去说英语,在用英语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英语、感悟文化,从而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活动形式来统一语言技能 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都要努力带领学生超越文本、深入生活。也就是说,教师不要仅仅围绕课本中的字、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操练或练习,而要借助真实的生活话题,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紧扣交流该话题必需的语言来展开教学活动。

四、纯英语语境要求英语教师要有良好的英语习惯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英语这门外语融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在课上和课下都能做到信手拈来。那么,英语教师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英语魅力呢?(1) 英文教研。在课外,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写教学论文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英文。(2)英文阅读。坚持每天或每周阅读一些英文材料,如小说、新闻等。(3)英文生活。坚持用英文写日记或者记周记,用英语与朋友交谈,看英文电影、电视等。在生活中运用英文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者对英语的敏感度,进而提高表达能力。

英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作者:严易芬

在英语教学中,高效课堂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这是英语高效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高效课堂教学行动计划推进实施,英语教学倡导的小组合作任务型教学的今天,组织有效的英语小组合作活动对英语教学十分重要。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我采取如下策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在小组(4人一组)内由组长带领3位组员,采用英汉对比记忆的方法,记忆单词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如果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习语、比喻、量的表示法和谚语等方面有着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上述几种情况时,似乎“一见如故”往往可以“望词生义”,且易记难忘。在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将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照比较,寻根溯源,弄清其中相同、相似和不同的地方,会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下面进一步举例说明:mango芒果,beer啤酒,bus巴士,公共汽车,card卡片等。由一人说汉意,其他3人拼读出英文单词。或者3人说出汉意,一人说出英文单词。

二、在小组内,根据单词的含义用图画表示,即单词配画的方式趣味性地记忆单词

通过直观的图画式单词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单词时获得很好的视觉享受,在图画中的情景把握单词的意思,比如在学习sea这个单词的时候,学生可以画出美丽的大海的画面,在学习monkey这一单词时,可画出调皮可爱的猴子形象的图画。一般可以通过简单的绘画来帮助学生们记忆单词,如在volleyball单词时,可以用简单的简笔画或者漫画形式在白纸上画上一个排球和排球网,表示单词volleyball。小组成员分组合作单词配画,图画的风格不同,形式各异,比比谁画的好,画的相像,更加有趣味性,更加有助于记忆单词。小组可展开评比,让画的认真的,画的好的同学受到表扬从而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

三、小组活动,一位学生用动作或表情表现单词,其他的小组成员学生猜是哪个单词

在学习英语单词时,一位学生可通过自己表演,让其他学生猜出并记住单词。比如sleep单词时,可做睡觉的姿势;eat单词时,可做吃饭的姿势;在write这个单词时,可做写字的动作,学习run这个单词时,可以一边做跑步的动作,一边喊着one,two,one。也可以让小组的每位学生主动来边做表演边让同学猜英语单词,这种形象生动的表演学习单词的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表演欲望,还可以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轻轻松松中记住单词。

四、小组活动,一位组员出示音标卡片,其他的小组成员根据音标猜是哪个单词

学生自己制作单词卡片随时随身进行记单词,卡片正面写上单词的词形,背面写上音标。一位学生出示背面的音标,让小组其他成员根据音标说出单词。看一面,尝试着记忆另一面。4人进行打扑克式的玩卡游戏,看谁正确拼读出更多的单词,赢得更多的单词卡片。音标-单词卡片还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进行词汇记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实用且便于携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用。寓学于乐,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对闲暇零星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这样能有效地掌握了大量生词,并形成长时记忆。

五、“井字格填单词”等小游戏,比赛记忆单词

小组游戏式学习单词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字母排序、单词接力、单词配对等游戏。字母排序游戏主要适用于学生已了解单词读音但对拼写无把握的阶段,通过字母的排序,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单词的拼写。单词接力游戏主要适用于阶段性的单词复习课教学,比如在期中,期末单词复习课时可以进行这一游戏,促进学生积极复习所学单词,巩固记忆。单词配对游戏,主要适用于复合词教学或同义词、近义词教学,这种配对游戏最好能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小组竞争,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上一篇:医疗广告管理范文 下一篇:移动通信市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