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装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10:07:14

医疗装备论文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1篇

建立管理文件

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避免工作中的差错,还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热情[7]。组织机构设定后,就需要建立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标准操作程序,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具体内容可参照国家和军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在严格落实国家和部队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医疗机构自身情况,明确院长、医务处、临床科室、监督员、检测人员等7类人员的职责,制定医疗卫生装备采购质量管理制度、质量验收制度、使用和(或)维护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呼吸机、麻醉机装置、高频电刀、多参数监护仪、通用电气等安全检测装置的测量技术标准。

具体操作实施

1采购控制

医疗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在设备购置之前便已经开始,要选择良好的品牌、适当的功能、良好的售后服务[8]。医疗卫生装备选型时应对临床需求、装备技术性能进行符合性评定,不得选技术性能落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供应商资质不全等产品;采购时应充分考虑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所需的检测设备、人员培训、技术资料等内容;到货验收时,除一般的符合性验收检查外,还需检查是否满足采购合同上明确的技术参数,还需对电气安全、性能指标进行检测、检定并建立安装验收报告,作为后续医疗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基础。

2医疗卫生装备使用控制

医疗卫生装备使用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和使用操作规程,严格交接手续,监督装备运行环境条件,爱护装备,使用期间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如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按要求、按周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严禁使用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卫生装备;建立质量控制室,各种相关记录详细填写并妥善保管;卫生装备使用人员应经过相应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使用装备[9],大型医用设备必须取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持证上岗;大型医疗设备实行“三证”管理[10],即必须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和《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

3质量控制检测

依据国家和军队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检测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培训检测人员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质,购置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检测标准装置用以具体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工作;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通用要求(试行)》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试行)》等各项计量质控法规,严格按要求进行检测,新购置卫生装备和故障修复后卫生装备也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交付临床使用;增强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执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要客观、真实,数据处理、表达和量的单位使用要符合相关规范;经检测的卫生装备要粘贴质量检测标识,标明“合格”或“停用”,并注明有效期;属强制计量检定范围的卫生装备,按照原有医学计量有关规定执行。

4质量改进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2篇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杂志,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医院管理局主管,《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杂志社出版,北京中卫领秀医用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华夏魅力文化传媒中心合办,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协办,以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规划设计、洁净工程、医院装饰、工程管理、医用建材、医院装备、医院信息化、后勤管理、医院品牌等各界人士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科技学术类月刊,已被龙源期刊网(http:// .cn)、悦读网()全文数字化收录,并在全球发行。同时被接纳为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会员单位,大16开,全彩印刷,每月15日出版,中国内地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总发行。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杂志,聚集了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医院管理者,组成了强大、权威的专家阵容及编委、顾问团队。引领行业风尚,反应和推动学科进展。本刊秉承“贴近读者,贴近实际,贴近前沿,贴近时代”的办刊理念。突出实际应用,搭建交流平台,传递市场信息。《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杂志设卷首语、信息扫描、特别策划、专家论坛、院长沙龙、封面报道、名企风采、环球聚焦、规划设计、洁净工程、医院装饰、医院管理、医用建材、医院装备、精品博览、数字医院、医院后勤、医院品牌等栏目。现征集各栏目优秀稿件,欢迎专家学者,医院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士赐稿。稿件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著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来稿请注明作者单位、通讯地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邮编和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以便联系。科技论文或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或被确定为重点选题或课题名称。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炼,引用资料要注明参考文献。论据和综述一般不得超过3000字,其他文稿限2000字以内,论著及理论研究性文稿请附2-5字中英文文题,作者单位的译名以及全部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文稿要求用A4白纸打印,并附用纯文本格式储存光盘或通过电子邮箱投稿(图片须300 dpi以上)。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否则由来稿作者自负。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是否采用,均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修改,删节,对关键部分的内容修改要征得作者同意,如作者不允许,务请在来稿中注明。来稿一经采用即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二册。专有使用权即被本刊所有,本刊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论文,未经本刊同意,该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已在其他刊物刊出的文稿不宜再投本刊。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3篇

了解和把握查新课题的科学技术要点是保证查新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了解课题所涉及的技术概况通过如百度文库、词典、维基百科等互联网资源,是获取信息技术相关信息的捷径。重点了解该类课题相关概念的涵义、特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发展进程等。1.2明确查新项目的核心内容此类课题更多地为新信息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因此查新人员必须弄清应用范围、待解决的核心问题。1.3与委托方交流讨论通过与委托方的交流讨论,构建检索思路。1.4必要的文字修订与表述规范新的技术名词很多为国外引进,国内可能尚未规范,因此要考虑全部可能的表述形式,必要时对技术要点进行相关修正[8]。

2准确、全面选择检索资源

信息技术类查新项目具有一般生物医学查新项目的共性,同时更多体现出学科交叉的特殊性。因此选择检索工具除常用的生物医学数据库资源外,应重点关注综合性数据库、专利文献及信息技术专业信息资源。

2.1必检数据库

一类为常用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WEB、CMCC、PUBMED、EMBASE、BIOSISPREVIEW等。但由于此类查新项目涉及多学科,仅仅检索上述生物医学类数据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扩大检索资源范围,特别是一些综合性数据库。国内综合性数据库主要有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这3个综合性数据库中不仅包含生物医学期刊专辑,还有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专辑,是查找此类课题必不可少的资源[9]。国外综合性资源库(如Webofscience)及工程类数据库如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EI)、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等。学位论文所研究的课题在本专业领域具有新颖性与开创性,信息技术类的学位课题大多是针对解决某一特殊问题而开展的,且博士学位论文在研究深度上尤其见长。上述特点与信息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特性相吻合,因此,可以把学位论文作为信息技术类项目查新的重要资源。国外学位论文数据库以PQDD数据库为主,国内学位论文主要依靠万方数据的《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则以收录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博硕论文为特色,此外,尚有中科院系统的学位论文数据库、CALIS系统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2.2辅助数据库

一是专利文献数据库。信息技术类课题中相当一部分为产品或实物,因此专利文献检索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如“便携式近红外脑血氧监测仪的研制”、“心理素质选拔与心理健康测评咨询平台研究”、“社区医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或为信息技术装备的实物,或为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平台,均需查询专利文献。中国专利的检索主要依靠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专利文献检索服务,该网站权威性高,且可免费提供专利全文。国外专利检索主要依靠世界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数据库、欧洲专利数据库及日本专利数据库等。二是其他专业数据库。如IEL全文数据库和ACM(美国计算机学会)期刊数据库。

2.3检索思路与技巧

检索信息技术课题,检索词的选取非常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主题词的发展有时滞性,因此检索策略中应更多地采用关键词。如课题“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医疗信息整合研究”中,Agent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术语,它是指驻留在某一环境下,能持续自主地发挥作用,具备驻留性、反应性、社会性和主动性等特征的计算实体。Multi-A-gent技术又称为“多Agent”,在人工智能领域翻译为“多智能体”,主要是研究多个Agent之间如何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以完成系统的共同目标,它特别适用于物理分布或逻辑结构上具有分布性特点的应用领域[10]。因此,“Multi-Agent”、“多Agent”和“多智能体”都是该课题的关键词。医疗信息整合(Integra-tingtheHealthcareEnterprise,IHE)医用信息系统集成、医疗企业整合等是一项推进整合现代医疗保健机构信息系统的倡议。但是通过对该课题的研读,我们发现课题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医疗信息整合在该课题中并非专有名词,因此,需要将医疗信息整合拆分为医疗和信息整合。信息整合又可表达为信息资源整合、信息集成等,这些都是关键词。在该课题中,我们需要采用Multi-Agent、多Agent、多智能体,医疗和信息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信息集成这些关键词进行组配检索。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选用关键词需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遇到一些专有名词,因其有特定的含义,不能进行拆分。这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常用的专有名词,在遇到专有名词时能够识别出来,同时需要对专有名词和课题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两者间的异同。如果两者含义相同,则取该专有名词为关键词;如果两者意思不同,那就需要对所谓的“专有名词”进行拆分。二是关键词有多种描述方法,很多关键词是由英文翻译而来,同一句英文由不同人翻译就会出现不同的译法,又或有英文全简称之别。这就需要特别注意同一关键词不同的描述方法,防止发生漏检。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4篇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CT,含PET),是一种融机体功能代谢影像和解剖结构影像技术于一体的大型医用设备,在肿瘤、心脏和神经等疾病的诊断与分期、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设备应用技术要求高,购置价格贵,检查收费高。

据悉,该规划是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PET-CT,制止医疗机构盲目装备,促进医学相关学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根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在2004~2007年度配置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的。

年工作量低于千例不得添置

规划要求,配置PET-CT(包括配套的医用回旋加速器)以省级区域为规划单位,综合考虑人口、患病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功能定位、卫生服务能力及可及性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地配置数量。本次规划重点考虑全国性医疗服务中心、区域中心城市配置需求,兼顾配置空白地区的需要。原则上已装备PET-CT但年工作量低于1000例的区域,不得申请新增配置。本周期规划配置PET-CT 38台,至2010年年底全国总体控制在96台以内。按照1台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至少可满足2~3台PET-CT的工作需要,确定回旋加速器配置数量,促进资源共享。原则上除配置空白地区外,不再新增回旋加速器配置数量。

医疗机构需具备相应资质

该规划提出医疗机构配置PET-CT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三级甲等医院或相当于三级甲等医院规模和水平的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床位数在1000张以上,日门急诊量不少于3500人次,具有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的肿瘤科、心脏科、神经科、胸外科和影像科。肿瘤、心血管等专科医院床位在500张以上,日门急诊量不少于800人次,或年手术量不少于5000台。社会举办的医疗机构的床位、门急诊量、手术量等业务指标要求可略作调整。

二、与PET-CT应用相关学科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近期承担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在国际或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关学科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论文。

三、设置独立的核医学科,成立时间5年以上,具备较高的核医学诊疗水平,装备并使用SPECT不少于3年,近3年每年脏器显像例数不少于2000人次。医疗机构装备有CT、MRI等相关影像设备。

四、具有较高水平的核医学专业、医学工程和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学科负责人具有高级临床专业技术职称,至少具有5年以上核医学专业工作经验。配置回旋加速器的,还须具有较高水平的药学或放射化学专业技术人员。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上岗资质。

五、管理制度健全,具有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六、经济运行状况良好,财政拨款或自有资金有保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以合作、贷款等融资形式购置。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就是要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而目前我国医疗设备的管理比较侧重于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常常忽视设备维修的管理。有很多医院只设立了器械科,主要负责购置设备、消耗品和简单的维修,较复杂设备的维修只能依靠维修站和外请专家来修理。这样的情况会对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作用

在普通的医院中,医院设备大概占医院固定资产的一多半,剩下的经济效益大概占医院收入的一半。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可以对设备的老化速度有延缓的作用,能够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有效的对设备的使用率进行提高;不仅对医疗质量有了保证和提高,而且还对经济损失有很大程度的减少,医疗成本也同时降低了不少,为医院增收节支。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要想把医疗设备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就要建立维修中心,除了要加强管理以外,因为设备的长期性使用会造成零件的磨损或者因为本身元件质量就比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故障,进而对正常工作的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上给医院带来损失,如果把发生故障的仪器送到维修站去修理,不仅修理的时间会很长,而且维修的费用也很高。所以,医院建立医疗器械及医疗设备维修中心是相当有必要的,建立维修中心不仅会对病人的治疗和诊断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医院的经济开支也能有很大的减少,这样做还符合科学管理医院的要求。

2.1对仪器技术性能的客观要求就是设备保养,防尘、防湿、防蚀、进行专人保管、保养要定期、定点存放、定期检验都是要做好的事宜。医院的设备通常实行三级保养制。

(1)日常保养:设备要有清洁的表面,对容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进行紧固,要检查其运转是不是正常,是否零部件全部完整,这些内容都是要由仪器的保养人进行负责的。日常的保养主要的设备的外部。

(2)一级保养:内部的清洁,检查有没有异常的情况(比如湿度、声音等),还要进行设备的局部检查和调整,这些内容都是要由仪器保养人要按计划进行的。

(3)二级保养:一种预防性的修理,由仪器保养人及修理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成立主要组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

2.2设备检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的就是设备检查。一般都是和维护保养一同进行,检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每日检查:通常在下班前或者是交班的时候,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经过保管人员或者是操作人员执行,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2)定期检查: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护措施,这个工作是由保管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参加执行的。

(3)检查内容包括两种:其一是对功能的检查,其二是对精度的检查。功能检查主要是指对仪器的各项功能进行测定,看是否符合仪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精度检测是指对设备的精度进行测定,尤其是计量仪器,比如天平和比色计等等,还要由计量部门进行定时的检查和坚定。

3设备维修

设备的修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也不可以相互代替,修复和更换已磨损或者损坏的零件,能够让机器设备的功能正常的运行工作是修理。很多事实表明一起设备的使用率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维修的好坏来取决的。当前,设备维修的工作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3.1修理类别

(1)小修理:针对于设备来说,工作量比较小的局部的修理就是小修理。对于设备所在地点进行更换零件或者是修复少量的零件,再或者对设备的结构进行调整,可以保证设备能够使用到下一次修理。

(2)中修理:就是指需要进行更换和维修的是比较重要的零件,或者是在一个设备中,有很多损坏的部件,或者是对仪器的校正,再或者是对仪器的精度进行恢复,以达到设备规定的技术参数。

(3)大修理:就是指需要很大工作量的维修工作,有的时候会需要全部解体设备,对所有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或者是维修,把设备原来有的精度要恢复准确,还要对性能和效率也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2修理方法

(1)强制维修:就是对比较大型的仪器或者是精度较高、结构比较复杂的仪器,依据该仪器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先制定出要进行维修的计划,无论此仪器技术是否存在问题,都要按照计划进行维修。

(2)定期拆修: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参考相关的修理周期,对修理工作计划日期和大概要修理的工作量进行准确的制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维修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应该要占有的时间有所减少。

(3)预防维修:就是对仪器的异常情况进行早发现和早检修,主要是针对一些较为贵重的仪器设备,能够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进行相关的维护和修理。

(4)事后维修:就是在设备已经发生故障以后,才进行修理,这样的修理方法需要在停机的时候进行修理,修理的费用也相对比较高,在管理上也显得较为被动。

(5)快速维修:就是在对设备没有正常影响的情况之下进行维修。

4结语

近几年以来,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能够对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还对此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要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进行规范和完善,还要对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加强培养,对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和激发,把患者放在首位,把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要当做也有自己的责任,才能对社会效益有所坚持,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发展有所作用,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稳扎实打。

参考资料

[1]科讯网. (www.tech-ex.c)

[2]郑艳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及维修规范[J].第全

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究会论文汇编2009,(10)

[3]孙道成.通辽发电总厂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9,(09)

[4]曹飚.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四川大

学硕士论文2005,(09)

[5]王荣军;何跃.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修管理[J].医疗装

备2006,(10)

[6]医院设备维修管理要略. (info.med.hc36)

[7]兰建忠;王炜;魏朝兰;陈利欣;冉润农.探讨医院医疗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巡修检修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07,(07)

[8]王文山.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UNIX指令;数据重建;超级用户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UNIX Commands Examples in the CT Diagnosis Maintenance

Yao Zongbi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simple but very useful UNIX commands in the CT service application examples.

Keywords:UNIX commands;Data reconstruction;Superuser

UNI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它可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由于UNIX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网络和数据库功能强和开放性好等特点,常常用在大型医疗设备中,作为数据管理和应用的工作站平台和操作平台。如厂家GE、西门子等CT均采用UNIX或LINUX操作系统。特别说明的是,用UNIX指令来诊断医疗设备,其方便、快捷、实用、有效;现在的高档多排螺旋CT,均具有强大的自我诊断测试程序,利用这些程序有助于快速诊断故障,因为多排螺旋CT数据采集量大,重建系统复杂,基本无法进行常规检测,所以例用软件测试维修尤为重要。下面是GE多排CT常用UNIX指令及诊断CT故障的实用例举。

例一:故障现象:正常启动至正常界面,但病人数据未重建出来,界面显示:OC initializing,please waiting......,System shutdown......自动关机。

故障分析检修:输入指令进行参数重新配置:

【】su―【】#bigguy【】#reconfig

参数重新配置完成,重启后仍不能重建出病人数据。再用以下数据库恢复指令:(注意:所有病人数据全部丢失!)

【】df―k【】setenv NOHOFTSHUTDOWN【】st

【】cd/usr/g/scripts【16CT..scripts】#LS【16CT..scripts】#./resetImageDB_Linux

输入YES,可自行删除病人图像,重启后扫描重建正常。

例二:故障现象:专用刻录塔刻录时报错:an error occurred,restart aw!重新更换专用DVD刻录机,但只刻录了几张正常后又出现类似故障。

故障分析检修:用指令解决:

【】Su―root【】Password:operator【】cd/export/home/sdc/install【】Install.cdr

指令安装专业刻录机驱动后解决问题。

例三:DARC-DipDiag:此指令组是对数据的获取和重建的软件诊断(注意:做此诊断时应停止应用程序运行)方法如下:打开UNIX shell,输入指令:

【】rsh darc【】cd/user/g/bin【】DipDiag

输入y,出现DIP(DAS接口处理器)诊断菜单:

【DIP Diagnostics Main Menu】:1.X-ray Enable Relay,2.Test FEC Bit,3.Test EDDR Bit,4.Test Magic Number Register,5.Memory Test,6.Interrupt Test,7.External LoopBack Test,8.DMA Test,0.Exit。可对1-8项进行逐个诊断。

例四:Disk Array Drive Test:系统磁盘阵列测试,指令如下:

【】rsh darc【】su-【】#bigguy【】dd if=/dev/sda of=/dev/null,

以上指令是确认第一个原始数据盘在磁盘阵列中,或者用指令Type:dd if=/dev/sdb of=/dev/null,确认第二个原始数据盘在磁盘阵列中。(注意:此测试运行较慢,约10分钟,运行过程无输出。)

例五:reconfigScanDisk:指令可对原始SCSI或IDE盘的配置参数进行显示(以超级用户身份进入)

打开一个Unix Shell输入以下指令:

• {ctuser@hostname}su-

• Password:#bigguy

• [root@hostname]#rsh darc

• [root@darc~]#cd/usr/g/scripts

• [root@darc scripts]#ls reconfigScanD*

reconfigScanDisk

• [root@darc scripts]#./reconfigScanDisk-or-reconfigScanDisk

• [root@darc scripts]#df-h/raw_data

• [root@darc scripts]#exit

参考文献:

[1]闫伟.UNIX系统在医疗设备上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5,10,10

[2]张勇.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建筑手术室建设 规范 编制思路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ory about "Architectural code for Clean Operating Room in Hospital", and dispelled them from the edit thinking and correlative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e code, so as to develop the clean operating rooms smoothly.

Key words: Hospital buildingOperating room constructionCodeEdit thinking

德国布兰德(Christian Brandt)在美国外科学会年刊(Annals of Surgery)2008年11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手术室层流通风对防止整形和腹腔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没有效果》[1]的文章,由于不知其前因后果,也没有看懂相关的德文文献,而后陆续有人以此论文为依据,到处写文章、作讲座、举办研讨会等,对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与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2](简称“规范”)手术环境控制思路与措施提出了不少质疑。

这些质疑,主要围绕在以洁净技术为中心的保障体系及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效果,特别提出了以紫外线辐照杀菌替代空气过滤除菌。针对这些质疑对“规范”的一些误读与偏解,我们早已在2007年发表《洁净手术部规范误读与析疑》解释过[3],有些疑问也已由德国DIN1946-4医院通风空调标准委员会负责人汉斯-马丁・ 赛浦教授(Prof. Dr. med. Dipl.-Ing. Hans-Martin Seipp)作了明确的答复[4]。对尚未涉及的问题,本文再次根据笔者对我国“规范”的理解作一些析疑。

一、误读:德国歌德大学医院感染控制首席科学家及医学微生物与感染研究所所长克瑞斯汀・布兰德博士已证明层流与高效过滤对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无效,“规范”还在强行推行

首先,德国布兰德博士只是一名医生,在法兰克福医学中心任职,是卫生专家,他的职位是微生物学和卫生学研究所的职员[4]。他发表了《手术室层流通风对防止整形和腹腔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没有效果》的论文[1],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学术讨论,但国内有人将他的论文誉为“研究数据最多、最具影响力的文献”。由此给我国医务界和工程界在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思路与技术措施方面造成了困惑,意在推广紫外线杀菌装置。

该论文经布兰德博士所在的黑森州卫生部门、德国权威的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院的医院卫生和感染控制委员会和德国DIN1946-4医院暖通空调标准委员会调研,认为该论文调研有误、数据统计不严密,导致结论错误。以上机构于2010年3月11日做出了明确的决议,重申了层流(低湍流置换流)技术措施有效性,继续执行DIN1946-4医院通风空调标准[4]。这起事件的前因后果可参见文献[5]。

由于诱发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很多,如患者自身、医疗过程、手术环境等,而且诸多因素交叉在一起,感染率调研与统计有时很难将各诱发因素明确分离。尤其是业界对手术环境在手术部位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一直有不同看法[6],争论至今。但并不妨碍几乎所有国家的医院相关标准形成一致的主流意见,均肯定了手术室过滤除菌与层流技术对空气途径诱发的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效果,明确地将其写入手术环境控制的条文中。谈不上“规范”自定条文,强行推广。

二、误读:“规范”自创“洁净手术室”术语,误导我国手术室设计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提出超净手术室(Ultraclean operating room)术语,在70年代的西方国家已被人熟知。我国在70年代末也开始出现“洁净手术室”的称谓。2002年颁布的“规范”中“洁净手术室”术语是沿用了JGJ49-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洁净手术室的定义,保持了规范的延续性。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也是采用层流洁净手术室术语。如果说“规范”自创“洁净手术室”一词,而我国医护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早已熟悉“洁净手术室”术语与控制措施,那么怎么会产生误解呢?

正如我国一位感染控制专家所说:“手术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均对感染控制提出新的挑战” [7]。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关节置换、器官移植等手术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此类特殊手术(special surgery)不仅风险很大,患者又服用抗排斥药物,使得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成为当时感染控制的难题,万一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针对此类特殊手术开发出来以高效过滤与层流技术为核心的超净手术室,有效地控制手术部位菌、尘浓度,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随着近50年来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效过滤器与层流装置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下降、气流阻力大大降低,又发展成更为经济的局部层流,近年来还证实能有效排除因手术电刀产生的外科烟雾(surgical smoke)(这种烟雾对手术人员十分有害[4]。,由于长期手术实践证实其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逐渐推广到以心脏与大血管手术(cardiovascular surgery)为代表的大型手术甚至其他手术当中。

由此可见,“规范”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发展这一技术,不是误导我国手术室设计,而是极大地拓展了我国手术室设计的空间,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

三、误读:“规范”片面夸大空气净化万能,而非提倡使手术部处于受控状态

洁净手术部的环境控制技术并非仅仅增加了高效过滤器,也绝非仅仅是空气净化,而是通过一整套综合控制措施,使可控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并将“受控状态”明确写入“规范”的条文[2]中。这套措施主要体现如下[8]:

(一)利用建筑设施、功能分区与物理隔离,减少生物负荷;

(二)合理的平面布局与空间划分使人群少接触或不接触致病菌;

(三)合适的温湿度控制降低人的发菌量,抑制病菌繁殖;

(四)人流、物流的流程控制消除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五)控制尘埃与水分(或高湿度)使致病菌失去定植、滋生的条件;

(六)采用新风稀释、过滤除菌、气流技术来降低致病菌浓度;

(七)有序的梯度压差控制消除致病菌传播的风险;

(八)局部排风将污染源在扩散之前直接排除;

(九)良好的卫生、舒适、健康的环境(包括良好的空气品质)提高医疗效果、有利康复、增强免疫、减少感染。

由此可见,“规范”提出的是整套控制措施,没有强调空气净化万能,而提出的控制思路是采取消除病菌发生、繁殖以及传播的条件,降低人员发菌量、稀释病菌浓度等措施去保障医疗空间,从而达到感染控制的要求。即重在事先阻止病菌进入医疗空间,使人群少接触或不接触病菌,使可控风险因素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地降低了感染风险,而非事后对进入的病菌直接进行杀灭的传统思路。

所以说,那种将洁净手术部控制措施曲解为仅仅是空气净化是不正确的。

四、误读:手术室只需除菌不需要除尘,“规范”推行过滤除菌是耗能的措施

因为感染总是微生物诱发,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一个更安全、更洁净的医疗环境永远是医院建设的目标[9],也是各国医院标准制定的基点。最近研究表明,在围手术期显微性异粒或异体微粒(microscopic foreign debris)进入切口会加大手术部位感染风险[10]、加重炎症、形成粘连、产生肉芽肿。有些尘粒落到创口上可使正常细胞发生畸变[7]。目前要求超声波清洗手术器械,就是提防灭菌处理后的器械缝隙中残留粒子诱发感染。因此手术室不能只顾除菌不管除尘,这种误导对手术环境控制十分不利。

其次是杀菌除菌的措施问题。对于感染风险控制来讲,杀菌率高的手段很多,但安全性是最主要的,往往采用的不是杀菌效率最高的措施,因为保护对象是人。绝大多数杀菌手段不仅对人、对环境有负面效应,而且会使微生物产生变异,用不了多久就会使其杀菌效率逊色,甚至荡然无存。高效过滤之所以能成为公认的、普遍采用的除菌技术,就是因为同其他杀菌技术相比,经近半世纪的使用实践证实其更为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特别是,不管多大流量,均能持续不断地产生无菌无尘的空气,这对关键区域进行动态控制十分重要。

过滤除菌相比于其他空气消毒装置是最价廉的、最适用的,至于空气过滤器产生气流阻力所耗的能量,总比消除不良消毒装置对人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费用低得多,或者处理变异的菌株花的代价小得多。近年来过滤技术进步,空气过滤器性能提高、阻力下降、运行能耗降低、价格日趋合理。低阻力的中效过滤器达80%~90%除菌效率,高中效过滤接近99%的除菌效率。并非所有场合均需采用高效过滤器,只有合理选择与配置空气过滤器才能以最低能耗得到最大效益。应该说,过滤除菌是控制感染、提高手术质量的一项最安全、最有效、最成熟、最经济的保障。

五、误读:“规范”否定紫外线消毒作用,阻扰先进紫外线装置在手术室的应用

同样借用我国一位感染控制专家所说:“从不反对紫外线消毒,只是不同意过度夸大紫外线杀菌效果,不同意不分场合泛用紫外线消毒,尤其是高风险的特殊手术”[7]。

我们早在近20年前就用紫外线UVC对室内空气消毒进行研究,很了解其杀菌性能与适用场合[11][12]。紫外线UVC杀菌性能关键在于悬浮菌要受到的辐照剂量。微生物杀灭率不仅与微生物种类、辐照距离、照射时间有关,还与空气温湿度、尘埃浓度以及灯管表面清洁程度相关[7]。如病毒与孢子致死的辐照剂量相差甚远[13]。紫外线UVC实际杀菌效率大大低于检测的杀菌效率,据文献[14]报道,检测时试验菌使用去离子水稀释喷雾,试验菌的生命力要比实际飞沫中病菌弱得多。空调系统中悬浮菌随气流快速流经紫外线装置时处在不同距离、不同流经时间、甚至不同空气状态,实际遭受的辐照剂量不同,杀菌效率大相径庭。因此要在空调系统一定长度的管段内各处始终维持悬浮菌致死的辐照量是很困难的。除了系统结构与灯管配置因素以外,还要时刻关注紫外线辐照强度的逐渐衰减,经常维持灯管表面清洁度。尤其在空调箱内多尘、低温、高湿的位置上使用,会大大削减紫外线消毒效果[13]。而市场上劣质紫外灯管杀菌设置,不仅达不到杀菌辐射剂量,而且灯管易破裂,引起汞污染,危害更大。不像空气过滤器可以在不同工况下维持基本稳定的除菌效率,随着过滤器积尘,除菌效率不断提高。

其实,紫外线杀菌UVC波段穿透力很弱,在地面几乎不存在,人工发生的紫外线UVC杀菌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可逆性、多向性、不稳定性[15]。最危险的是被紫外线UVC杀死而复活又变异了的微生物,因为无法掌握它变异的方向,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的课题之一[7]。即使被杀死,微生物残体也会引起非感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disease)[14]。国外最近研究表明,紫外线消毒辐照装置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只是一个有效的辅助装置,而不是单一可使用的技术。推荐紫外线消毒装置应辅助空气过滤器,明确表明紫外线杀菌装置不适宜正规手术室与隔离病房使用[14]。

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2007年5月18日收到波士顿妇婴医院环境事务研究所委员会的报告,该院在装有紫外线消毒装置的手术室内做矫形手术的一些医护人员皮肤和眼睛出现未确诊的综合症。2008年7月1日搬入装备层流的手术室,症状消除了,为此NIOSH调研者推荐用层流替代其他感染控制技术[16]。

六、误读:“规范”实施以来,至今没有被证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如上所述,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很多,一般可涉及到下列因素(有些是可控因素,有些是不可控因素)[8]:

(一)病患自身风险因素(不可控因素):高龄、肥胖、糖尿病、吸烟、营养不良、身体状况、药物、感染、放疗/化疗、术前住院时间等。

(二)手术本身风险因素(可控因素):手术类型、抗菌药物使用、切口大小、无菌操作、手术技巧与手术时间长短等。

(三)其他感染风险因素(可控因素):器械、敷料、手术衣与手套消毒灭菌以及手术室环境(菌、尘浓度、压差、温湿度控制等)。

其中“病患自身风险因素”和“手术本身风险因素”是诱发手术部位感染的最大因素。而工程技术只能针对其中“其他感染风险因素”,唯一可实施的是使手术环境的可控风险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或者说工程技术措施只能有效解决手术环境引起的感染风险,实现感染控制专家提出的环境控制指标,根本无法消除其他途径引起的感染,或者说不能降低其他途径引起的感染率。可见,应该正确认识医疗风险控制机理,工程措施是靠全过程控制、实现完善的保障体系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的。

由于“各种消毒方法中空气微生物的消毒合格率最低”[7],对于一般手术来说空气途径感染也许是次要的。但是对于器官移植、关节置换等特殊手术以及大型手术是手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手术环境空气途径的感染因素,一直努力将手术环境处于受控状态。当然,消除了感染风险,未必会使得感染率明显下降,何况还涉及到感染机率与个体免疫能力的差异。或者说,尽管在某个控制时段并没有多大地降低“感染率”,但是确实使感染风险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全时段控制了手术感染风险,有力地保障了手术过程的实施,推动了手术技术的进步。

正因为诱发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很多,各种因素相互交叉在一起,不同论文依据不同数据统计得出不同结论也是十分正常。尽管如此,大量的客观的调研、严谨的数理统计的文献充分证实了“规范”的综合控制措施对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与效果。

七、误读:“规范”实施以来,也没有降低抗生素用量

这同样也是在误导将所有诱发感染因素都要由工程措施来控制,要工程措施承担消除所有手术部位感染的职责,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科学的命题。

诚然,抗生素能有效控制术后感染,但过度依赖抗生素是对病患的不负责任。抗生素使用过量,会增加医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加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随着使用种类的增加感染率增高[17]。近年来控制抗生素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手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长短与术后切口感染无直接关系,而手术后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却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我国“规范”明确表明手术室分级以切口类型来划分,从感染控制上来说很有意义[7],也是相对其他国家医院建设标准的一个进步。

如上所述,为病患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良好的手术技术和完善的无菌操作是感染控制的关键。目前,为了控制医疗过程出现的感染风险,均以术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为主,并且抗生素种类与用量的选择是根据医院内各种手术后感染常见病原菌和可能的致病菌,结合耐药性监测结果,选择使用。实行个体化给药,不单纯依赖抗生素。另外,抗生素还要以切口的清洁度来选用,Ⅰ类切口不必要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假体植入、高龄、营养不良、并存多种疾病等危险因素存在时,应预防性用药;Ⅱ类切口最好用抗生素预防,特别是消化道、胆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易于感染的手术;Ⅲ类切口应了解病情、预测污染,术前应接受抗生素治疗。以术前30min 静脉用药最适宜[18],由此大大避免了滥用抗生素,降低了抗生素使用过量。应该说,洁净手术部的建立为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过量使用创造了条件、提供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洁净手术室对Ⅰ类切口手术全过程的感染风险控制作用更为明显。

八、误读:“规范”提出洁净手术室,混淆了无菌手术室与一般手术室概念,难道还要自创洁净病房,洁净ICU?阻碍了其他空气消毒技术在医院中应用

本文一直强调标准或规范编制的延续性与一致性,标准或规范涉及的术语并非个人臆造。工程界早在上世纪80年代JGJ49-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明确定义了洁净手术部、无菌手术部与一般手术部,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没有涉及洁净病房。医学界在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定义了层流洁净手术室与层流洁净病房,以及控制指标,没有提及无菌手术室。

当然,各标准或规范之间需要互相沟通与协调,以保持一致性。即将颁布的新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就着重工程界与医学界之间的沟通,最终统一定义为洁净手术室、一般手术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一旦公布实施就成为工程界与医学界共同认可的法定术语,不是哪个人、哪篇论文可以随意否定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客观上肯定了洁净技术对医疗环境的综合控制作用。

“规范”从来没有明文阻碍其他空气消毒技术(包括紫外线消毒),因为“规范”规定的是最低要求,在满足“规范”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增加至少是无害的其他空气消毒技术。首先是无害(first, do no harm)[9],这是一个原则。

对于空气消毒技术来说,还要从医院感染风险控制角度去分析,如手术室采用了某项消毒新措施,反而加大或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时,就应坚决否定。如果采用该项措施是降低了、甚至消除了感染风险,并经得起理论分析与实践考验的,应该积极应用与推广,而非仅仅着眼于某实验条件下的杀菌率或某篇论文的观点。这应是评判感染控制措施的一个依据。

我们看到,“规范”自颁布以来,很多工程界、医学界人员关心它、支持它,在实施过程中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当然,出现疑问、不解,甚至误解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刻意误导,给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思路与技术措施造成混乱,则不可取。正如我国一位感染控制专家所说:过分“夸大公共场所微生物危害性、降低医院微生物感染控制重要性、反对双指标检测、鼓吹手术室只要杀菌不要除尘、过高评价紫外线杀菌效果,贬低高效过滤除菌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无非是想推销紫外线灯管以及其他空气消毒装置”[7]。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结合过滤除菌慎重推行医疗科室紫外线空气消毒,只是反对以市场销售为目的不分场合乱用紫外线消毒。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和医院感染控制实施委员会(HICPAC)编制的《医疗设施中环境感染控制导则》中涉及关键科室环境控制时多次提到“设置在管道内的紫外线杀菌装置作为高效过滤的辅助措施,但不能替代高效过滤器”。在第二部分医疗设施中环境感染控制建议中明确规定:“不要用紫外线灯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19]。

“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细节决定手术品质”[20],“规范”推行的以洁净技术为中心的医疗环境综合控制是一项有效、经济、不会产生任何负面效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这项新技术对医疗环境控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应该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Brandt, Christian,Hott, Uwe,Sohr, Dorit et al. Operating room ventilation with laminar airflow shows no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 in Orthopedic and Abdominal Surgery[J]. Annals of Surgery, 2008, 248(5):695-700

[2]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 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沈晋明,俞卫刚. 洁净手术部规范误读与析疑[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7(4):20-25

[4] 赵纯译,沈晋明校. 德国赛普博士致许钟麟研究员的复信[J].暖通空调,2010,40(9):49-50

[5] 沈晋明,刘洋.议德国手术感染控制措施的讨论 [J].暖通空调,2010, 40(12):13-19

[6] 沈晋明. 美国的医院标准和手术室设计(《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调研报告之三)[J]. 暖通空调,2000,30 (3):21-24

[7] 于玺华.空气净化是除去悬浮菌的主要手段[J]. 暖通空调,2011, 41(2): 58-62

[8] 沈晋明.绿色医院建筑与医院感染控制[C],2010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9] Bartley J, Olmsted RN, Haas J. Current views of healthca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safer, cleaner environments[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10,38 (Suppl): 1-12.

[10] Wava Truscott, Ph.D. Impact of Microscopic Foreign Debris on Post-Surgical Complications. Surgic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J]. Surg Technol Int. 2004(12):34-46

[11] 沈晋明,贺舒平,孙光前. 循环风式紫外线消毒器结构工艺设计[J].上海城建学院学报,1993(4):50-55.

[12] 许钟麟,陈长镛,沈晋明.园筒式紫外线消毒器灯管数和灭菌率的计算方法[J].卫生研究,1998(3):213-216.

[13] 刘明,沈晋明,刘超.通风空调系统中紫外线辐射消毒应用[J]. 暖通空调,2010, 40(1): 72-76

[14]于玺华.紫外线照射消毒技术的特性及应用解析 [J]. 暖通空调,2010, 40(7): 58-62

[15]Farhad Memarzadeh, Russell N. Olmsted, Judene M. Bartley. Application of 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 disinfection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 Effective adjunct, but not stand-alone technology[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0(6):13-24

[16] Sylvain D, Tapp L. UV-C exposure and health effects in surgical suite personnel: health hazard evaluation report[R]. HETA 2007-0257-3082.

[17] 李宁,黎介寿.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进展[J] .普外临床,1991 ,6(4) :242.

[18] 王鲜平,王发强,曹力.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1) :66.

[1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nfection control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recommendations of CDC and 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HICPAC). Morb Mortal Recomm Rep 2003;52(RR-10):1-42.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型综合医院,供配电,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N94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得到繁荣,经济实力的支撑,和各种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动力和技术支撑,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水平有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些年来,虽然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总体而言,我国医疗建筑设施的老化情况严重,比如供配电系统陈旧,不完善,安全隐患多等,同时,医疗建筑设施的老龄化要远远落后于我国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突破,随着医疗设施的专业化和特性要求,对整个医院的设施系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型综合型医院的供配电系统是整个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环节,做好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保证医疗质量,同时,有助于节约各种能耗,有助于维护系统的安全。

二.大型综合医院供配电系统设计分析

1.供配电形式设计和选择

(一)重要手术室、重症监护等涉及患者生命安全的设备及照明用电是一级负荷特别重要负荷,采用两路电源再加应急电源供电,并且严禁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二)急诊部、监护室、手术部、分娩室、婴儿室、血液病房的净化室、血液透析室、病例切片分析、磁共振、介入治疗用CT及X光机扫描室、血库、治疗室及配血室的电力照明用电,培养箱、恒温冰箱,走道照明用电,百级洁净度手术室空调系统用电、重症呼吸感染区的通风系统用电,是一级负荷,采用两路电源供电(一路电源发生故障,另一路电源自动切换保障供电连续)。

(三)一般诊断用CT及X光机用电,客梯用电、一般手术室、病房、照明用电,是二级负荷,采用两回路供电。

(四)大型重要医疗设备的供电应由变电所单独的回路供电,其供电系统应满足设备对电源内阻的要求。大型医疗设备瞬时的冲击电流大,产生的瞬时压降大,给大型医疗设备供电,由变电所引出单独回路供电,可以保证线路的压降控制在一定范围,而且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影响。医疗设备对电源压降有具体要求,体现在为电源压降指标和电源内阻指标,需要全面考虑供电回路的电阻和阻抗,满足大型医疗设备对内阻的要求。

(五)医院消防负荷,根据医院建筑分类而定,医院建筑要是一类高层消防负荷为一类负荷,其余医院消防负荷是二级负荷。消防设备两路电源供电,均在末端自动切,换疏散诱导照明采用双回路末端互投并自带蓄电池供电。

2.照明设计和照度选择

设计中应注意医疗功能性用房照明的特殊要求。诊室、病房、急诊观察室、治疗室等处采用高显色荧光灯,以便于观察病人的情况。色温在3500K左右,病房、急诊观察室、治疗室等处的顶灯采用漫反射型灯具,以减少眩光。在病房建议用间接照明,手术室、手术部清洁走廊、传染科、污物、污洗等处与业主结合确定是否设置紫外线灯。对特殊场所的照明应采取不同方式:磁共振扫描室、理疗室、脑血流图室等需要电磁屏蔽的地方,灯具采用了直流电源;测听室的照明采用白炽灯;眼科暗室用可调光的白炽灯。

3.接地保护设计

(一)大型综合医院接地系统设计中,医疗设备发生漏电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因此,对医院的电气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N-C系统严禁用于医疗场所的供电系统中,一般采用TN—C—S系统,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单体在电源进户后,电源中性线和接地保护PE线严格分开,不再重合。医院接地系统在做好每个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后,对医院的一些特殊场所,如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室、病房带淋浴的卫生问等做好局部辅助等电位连接,这是医院接地系统的一个特点,不能疏忽。用于维持生命、外科手术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内的医院用电气设备和系统供电回路均应采用医疗IT系统,例如进行心脏手术的设备其正常泄露电流不得大于10mA,发生第一个接地故障时其泄露电流不得大于50 mA,因通过病人心脏的电流如超过50 mA可导致病人心室纤颤而死亡,为此需要严格限制第一次故障电流。主要措施是在手术室或其邻近处安装一台1:1的隔离变压器,其二次回路不接地,以IT系统供电,保障人生命安全。

(二)在整个大型综合医院的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笔者发现,在这些医院的诊疗设备中,都带有很多的计算机和微处理器,因而也对整个供配电系统中的基准电位的稳定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候,对这个基准电位既可以设计为悬浮,也可以设计为接地,但是为了防止发生漂移,一般在设计过程中,会将基准电位设计选择为大地。同时将接地值严格控制在1 Q以下,如此,就要在设计过程中,将电气设备附近设计专用的电子信号接线盒,一般而言,多采用16—25mm2多股铜芯线穿绝缘管由建筑物的接地体直接引来。在大型综合医院中,病房里,病床的上方都会设计一个供氧吸引和电源插座的综合线槽,并在线槽的板面上设计专门的接地端子,也就是信号接地的端子,有着十分有效的接地保护效果,但是,在医院供配电系统设计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信号地使用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固定性较差,因而,一般可以采取树干式垂直连接医院系统中的信号接地端。

4.节电设计

大型综合医院能耗较大,因此,要做好整个医院的节电设计,这不仅仅是进一步优化整个大型综合医院供配电系统的必要举措,也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能源危机的情况下,加强对医院的节电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医院运行的成本,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有助于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在医院建设期间,在进行整个医院的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候,要从我国节能等各个方面的相关法律规范和政策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可以实施绿色照明,如此,有助于节约照明用电,减少各种能耗,降低污染,提高医院照明的优质高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节能效果很好的电子镇流器,三基色荧光灯等,在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直管式高功率的灯具,同时,选择的灯具敞开覆盖面积要尽可能的宽泛,要具有很强的反射率。

在整个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候,要选择好各种节能电器产品,比如节能型变压器,高低压电气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等。并根据功率的不同,实施分级补偿措施,就地实施补偿。在电能的计量上,可以据实际情况,实施分级计量,并结合成本的有效核算,加强对整个供配电系统中电能的控制和使用。

三.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大型综合医院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将会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了保证大型综合医院的正常运转,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可以实施独立的供配电系统,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措施,比如设置应急的电源,如此,可以在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候,保证医院的供配电能够正常进行,对人们的生命形成更强有力的保证。在进行医院的供配电设计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医院建筑供电要求高,供电负荷复杂的特点,要在综合考虑整个医院的器械设备和功能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设计工艺,严格设计流程,在医院相关各个部门共同的配合下,加强双方的沟通,保证供配电设计能够充分满足医院各方面的需求,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整个医院供配电系统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杨继元 医院供配电系统设计简述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18期

[2]严晨 医院供配电系统设计 [期刊论文] 《现代建筑电气》 -2010年7期

[3]段晋晋 现代医院手术室供配电系统设计与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风》 -2011年2期

[4]戴德慈 王磊 崔晓刚 医院建筑一级负荷供配电设计的技术措施 [期刊论文]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0年3期

[5]谭作用 浅谈手术室供配电电气设计方式及安全保护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8期

[6]宋莉 浅谈综合性医院的电力设计 [期刊论文] 《甘肃科技》 -2011年14期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规范化管理;评价分析;PDCA

引言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患者选择医院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准之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当今医院管理的核心和主题,医疗诊疗活动离不开医疗设备[1]。因此,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一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以规避医疗设备风险为出发点,以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为目标,以技术性检测为基础手段,以完整的管理流程为执行标准,以数据收集和分析为持续改进方向的管理工作。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规避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综合效益[2]。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计划论证、设备采购、验收入库、资产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等过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伴随着设备整个生命周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介入[3]。现阶段,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持续性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质量控制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1.1准备工作1.1.1管理层面必须认真领会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控制法规、标准与规范;收集医疗器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上级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制定医疗器械临床准入标准;开展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1.1.2技术层面制定医疗器械操作规范、检测标准;收集、整理、分析和挖掘质量控制数据;为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和共享数据。1.1.3物质层面配备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专用空间;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中心,设置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管理;配备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基本检测设备,包括主要急救、生命支持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和模块。1.2确定质量控制对象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如大型设备:直线加速器、伽马刀、X线机、CT和磁共振等;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呼吸机、麻醉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婴儿培养箱等;治疗设备:高频电刀等;诊断设备:B超、心电图机、监护仪等;基础设备:血压计、温度计等。通过执行量化风险值的综合风险评分系统,确定质量控制对象。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风险评分系统是Vermont大学的技术服务方案[4],见表1。由表1可看出,风险评分系统一共分为临床功能、有形风险、问题避免概率、事故历史、制造商/管理部门的特殊要求5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着不同的风险值。按照不同类型和用途打分,评分决定风险程度:高风险,≥13分;中等风险,9~12分;低风险,<9分。但是也有部分医疗设备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场所决定,某类似生命支持设备的仪器按照规定和厂家建议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如:在ICU使用的空气消毒机。1.3制定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图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高危险的医疗设备一定要纳入质量控制管理,如:呼吸机、除颤仪、注射泵、输液泵等。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1.4全面评价分析运用PDCA方法[5]分析评价结果,综合分析设备合格率是否提高、设备故障率是否降低、维修成本是否降低、采购成本是否减少、医疗设备引起的不良事件是否减少。积极到临床一线开展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质量状况案例分析座谈会,调研使用反馈,分析使用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如:除颤仪操作者将超声耦合剂当作导电胶使用,分析原因是操作人员技术培训不足和操作规程内容存在缺陷,因此加强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具体改善措施:新入职人员由使用科室组织培训、考核和记录;新购置的设备由厂家提供培训;通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培训。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院内培训、厂家联合培训、参加院外培训班等。1.5宣传质量控制工作成果在医院新闻、官方网站等宣传质量控制工作取得的效果;总结质量控制工作成果,并撰写相关论文;加强与其他医院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学习交流活动;每年做一些质量控制工作经济效益报告和采购选型指导性报告,取得医院领导层的支持。

2结果

2.1质量控制工作可以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采购环节绩效:以某医院的质量控制成果为例,验收大型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设备的不合格率为4.6%,体温计检测近3a不合格率分别是85%、79%、65%,在采购验收环节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370万元。使用环节绩效: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保障环节质量控制绩效:3a累计投入质量控制费用92万元,节省维修经费466.8万元。2.2有利于临床工程师时间管理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前,临床工程师处于被动服务的状态,他们犹如救护队员,大部分的时间分配在处理紧急的事情上面。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后,临床工程师处于主动控制的状态,他们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大部分的时间,可以做更多重要的事情。2.3多维度实现质量控制工作价值质量控制工作价值还有很多,可在具体工作中得以实现。实现学术价值,撰写论文和申报科研课题;有利于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复审、JCI标准评审;检测设备的数据是否符合出厂时厂家提供的数据记录,在严重超出阈值时,与生产厂商谈判,提出设备召回;通过对测试数据的积累,为临床工程行业发展提供大数据基础,推动学科发展[6]。

3讨论

3.1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的区别质量控制有别于医学计量检测,计量检测很重要,是质量控制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的区别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医学计量检测只是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内检测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的医疗设备。而医疗机构存在着大量非强制检定的高风险值的医疗设备。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医学计量检测不可或缺的互补工作。3.2售后服务和质量控制的区别售后服务不等同于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监督售后服务并减少维修成本。售后服务与质量控制的区别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售后服务可以保障医疗设备的开机状态,但是无法保证医疗设备日常运行状态的各项参数的准确性。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根据医疗设备的风险等级做好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PM)计划,规避医疗设备使用风险,保证各项参数在正常值范围内;同时也是医疗设备全生命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3.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是落实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中的6.10.4.1提到:加强医学装备安全有效管理,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明确的工作制度与流程;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6.10.4.2、6.10.6.2(核心条款)和6.10.8.1提到:成立科室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团队。6.10.8.2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这些评审条款都对质量控制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于2016年2月1日实施,主要针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采购、验收、贮存、使用、维护、转让等)质量监督管理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更明确了相关的监督制度和法律责任。其中第四条: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第十三条: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第十五条: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等。第十八、十九、二十七条都明确说明了需要进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3.4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医院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的应用对象具有特殊性。医疗设备(例如生命支持类设备)在使用中突发故障,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引发医患冲突。质量控制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患者安全,降低医患纠纷,保障临床医生的安全。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不仅是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规范化管理是提升医疗质量的有力武器。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将优秀的管理理念融合到医疗设备管理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持续性改进,促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规划化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从而保障人类的健康安全。

医疗装备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 基层民警 职业安全 健康 职业保障

一、 问题提出

“基层”在《新华字典》中的概念是各组织中最低的一层,与群众联系最直接的一层,因此本文研究的基层民警是指在一线工作的,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人民警察,包括市县区派出所民警、交警支(大)队民警、刑警支(大)队民警等公安机关基层一线的人民警察。基层民警是警察职业中最广泛的一个群体,现阶段警力紧张、任务重、责任大,其职业安全与健康负面表征也愈发明显与尖锐。针对基层民警的工作特点,考察其安全与健康状况,有效调试基层民警的心理,使之安全与健康的应对压力和挑战,是当前警察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 目前基层民警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现状

(一)警察因公伤亡情况概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警察因公伤亡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近年来,公安民警因公伤亡人数依然居高不下。以近5年来情况进行分析,2008年至2012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204人,因公负伤16821人,平均每年441名民警因公牺牲、3364名民警因公负伤。可以说,“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就是人民警察这个职业群体现在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公安民警因公负伤的人数居高不下。公安民警因公负伤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含暴力袭警)是民警负伤的主要原因。暴力袭警问题愈加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二是工作时间发生意外而负伤情况凸显。需加强民警训练和工作过程中的个人安全防护。三是因发生交通事故负伤的人数有所增加。四是抢险救灾伤亡人数较多。

在现阶段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结构进一步调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治安形势日益严峻,涉暴、涉黑、涉恐、涉枪等暴力犯罪日益增多,基层民察的伤亡率也日益攀升。基层民警作为就接近人民群众、最接近犯罪的一线力量,其在社会中所处的缓冲地带,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加快、深入,也在损害基层民警的人身权益。

(二)基层民警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公安工作的日益繁重,基层一线民警警察加班加点,休息权和健康权受到极大的侵害,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调整,从而导致民警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经过统计我们发现,高血脂症、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的心脑血管类疾病为多发疾病,肠胃疾病、颈椎病、腰腿病为常见疾病。

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给基层民警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导致基层民警职业应激性疾病发生率急剧上升。职业应激性疾病不仅在心理上会产生异常问题,在身体上主要导致心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免疫系统紊乱和骨骼肉疾病,如疼痛等。基层民警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等发病率较高。

(三)基层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加剧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是现代社会一些助人行业如医疗、教育、警察等职业人群,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他被认为是一种直接与工作相关的身心疾病。本项目组调查发现,江苏基层民警的职业感相对较低。接近9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警察荣誉感下降、岗位直接感受不如其他职业;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对于社会的反应相对消极。

职业倦怠给警察个体带来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等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警察的心理情绪状态。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对象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在工作中情绪低落,缺乏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成就感、荣誉感降低。工作中的倦怠会严重影响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警务活动的完成,并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造成警察生理和心理的耗竭,极易引发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

三、目前基层民警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现状原因分析

(一)工作压力大是影响基层民警身心健康的首因

从目前项目组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压力大而导致的基层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从警种来看,派出所的压力最大,机关警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基层。派出所的基层民警因其工作特点,导致这一群体注定直面警民冲突、直面社会阴暗面,其所受消极影响较机关警察则大大增加。在警察的工作过程中,种种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如果在这个时候基层民警的家庭、工作的机关或派出所不能起到应有的疏导作用,那么就有可能在压力下产生抑郁等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极端行为,从而对警察本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

(二)超负荷的工作量成为基层民警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

就全国来看,从公安部到基层科、所、队,实战单位的警察加班、备勤或通宵值班、追逃等现象十分普遍,并已延续多年。经常性的值班和加班加点,令警察身心疲惫。本项目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的被调查对象没有加过班,36%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基本没有休息过双休日和节假日。周加班时间统计来看,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下的仅为16.7%,有超过20.8%的被调查者每周加班时间超过26小时。

由于警力不足,公安机关在现有警力条件下,牺牲基层民警的休息时间和身体健康来完成各项繁重的任务。江苏省的政治与经济集中程度较高,社会安全稳定的要求更高,加之省内经济发达市的人口流动量极其庞大,就相对增加了矛盾、摩擦以及事故的发生率。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使广大基层民警的体力严重透支,许多基层民警带病坚持工作,积劳成疾,有的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近年来,在工作中突发疾病猝死已经成为人民警察因公牺牲的首要原因,其中基层一线民警是主要的牺牲者,同时猝死民警的年龄有低龄化的趋势,基层民警的健康问题十分严峻。

(三)警务安全防护装备实际应用不足

2014年3月1日的昆明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引起了社会对于警务装备的关注,在随后,警察紧急情况处置预案、警用枪支的管理与使用、装备配备与使用等等问题都被广泛讨论。在种种案例面前,我们发现在发生紧急事件和突发意外时,经常会出现手无寸铁的警察和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进行肉搏,使用的警械杀伤力不足以有效制服罪犯的情况,这些血的教训应该让我们痛定思痛,切实从实际出发,完善基层民警的警务装备。

目前,基层民警对于标准配发的警务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态度不一。本项目组的调查显示,认为现在配备的单警装备非常符合以及较符合日常工作需要的只有46%,不符合的达到22%。调研显示许多基层一线民警表示目前配发的单警装备确实种类齐全,基本涵盖了大多数警务活动所可能用到的功能,但是其装备数量过多,全套装备甚至重达几十公斤。一些民警很多时候都是视情况带装备,日常巡逻就佩戴手铐、警棍、对讲机和警务通,危险的情况穿上防弹衣。如此打折扣使用警务装备,警务装备的效能就不能最大发挥,同时也失去了装备的价值和意义。

(四)警察权益的司法保护乏力

“袭警罪”最终在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中增加了第五款,“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一款”的内容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新增第五款的规定意味着,对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进行暴力袭击的,将按照妨害公务罪规定从重处罚。

从法条上看,采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即构成犯罪,但在实际警务执法中,在认定刑事责任时,不仅要求应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人民警察执行公务为标准,而且还得看是否造成了较严重的后果。如此下来,还是只能以治安处罚进行处理。许多地方公安机关秉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对大量撕扯、辱骂、诬告以及轻暴力抗法的行为,在无法明确其应负行政法律责任的界限的情况下,常导致无法追究。

四、基层民警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对策

(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范能力

公安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各省市公安院校应当将实战教学与素质教学相结合,与省厅、地市局积极联系,分时期在省、市级公安机关进行调研,研究并开发设置相关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教学课程,力求理论结合实践,改变当前公安院校教育中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薄弱的现象。

强化基层民警职业培训,突出安全与健康考核指标。以预防为主,注重思想、态度与理论方面的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行包括职业暴露、职业病预防、民警压力调试等的健康教育。将意识培养贯穿在职业培训之中,加强实践操作考核的指标,加强民警心理调试的实际操作。

(二)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警察职业健康训练工作是指要针对本单位、本部门、本警种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状况,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从定性、定量等方面,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民警的身心健康状况。

健全各省市、县两级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工作。与专业医疗机构资质高的心理医生建立长期合作,对遭遇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变故的基层民警,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危机支援服务。

(三)健全警察优抚保障制度

抚恤优待保障属于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的事后救济,在经济上给予民警一定的保障,在精神上激励民警,从优待警。落实基层民警的抚恤优待是现阶段需要完善的工作,基层一线民警往往在负伤后得不到及时有效适当的物质及精神保障反馈。参照香港、美国等国家以及地区的标准,国内的赔偿补助标准严重滞后。

上一篇:机械科技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疗器械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