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转正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9:22:04

医护转正总结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赖氨匹林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血尿 精神异常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3-0137-02

赖氨匹林(lysine-aspirin)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盐的复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作为前体药物,其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小,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出汗等[1,2]。但近几年出现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致死病例的报道,现综合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1 罕见不良反应

1.1 严重过敏反应

肺水肿[3]:1例4岁男性儿童,因发热2 d住院,肌肉注射正常剂量的赖氨匹林10 min后先后出现了“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 h后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湿性音、低氧血症”等急性肺水肿表现,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提示:肺水肿。病史、体征及尸检结果支持赖氨匹林引起的以“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为表现的严重过敏反应的结论。本病例提示正常剂量的赖氨匹林可导致“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致死的严重过敏反应。

急性喉头水肿[4]:1例36岁男性青年,因脑外伤2 d后持续头痛,给予赖氨匹林1.8 g静滴,结束2 min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肢端发绀,躁动,痛苦面容。立即以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抢救,因呼吸逐渐加重,遂行环甲膜穿刺术,但后因呼吸困难再次加重行气管切开术,诊断为喉头水肿,后转入ICU后继续治疗,病愈后出院。本病例提示正常剂量的赖氨匹林可导致“急性喉头水肿”表现的严重过敏反应。

药物性荨麻疹:郑虹等[5]报道1例15岁女孩,因感冒、高热,肌肉注射赖氨匹林0.9 g,约5 min后病人即感胸闷、头晕、恶心,同时面部、上肢以及胸部皮肤迅速出现大片“风团”,诊断为“药物性荨麻疹”,立即以地塞米松10 mg、维生素C 1.0 g静脉推注,继之以地塞米松10 mg、维生素C1.0 g静脉滴注,1 h后风团消失,1 wk后随访,无异常临床表现。

眼睑水肿:郑虹等[5]报道1例13岁男孩,因感冒、高热,肌肉注射赖氨匹林0.6 g,约1 h后,患儿感两下眼睑处瘙痒,继之出现眼睑高度水肿,诊断为“赖氨匹林过敏”,立即予以地塞米松8 mg、维生素C 1.0 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同时肌肉注射非那根25 mg,上述症状迅速缓解,3 d后随访,患儿无异常。

1.2 肉眼血尿

史亦丽[6]报道2例男性儿童使用赖氨匹林后出现肉眼血尿。1例因咳嗽、发热来医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拉定2.5 g,加入5%葡萄糖盐水中静滴,来比林(赖氨匹林)0.6 g,小壶给药,静滴毕,热退后离院。约30 min后,该患儿出现腹痛、排肉眼血尿,即刻返回医院,急查尿常规:尿潜血+++。给予对症处理。次日再查尿常规:尿潜血+++,症状改善后,即离开门诊,未再复查和追访。另1例因高热、咽痛2 d入院儿科急诊,既往无不良反应史,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拉定2.5 g,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 mL中静滴,赖氨匹林0.6 g,小壶给药。静滴结束后,患儿回家,1.5 h左右热退,但出现肉眼血尿,2 h后再次来院就诊,患儿1 wk后出院,尿常规:RBC(-),在住院期间作过肾功能等项检查,均正常。

贺建华[7]也报道3例儿童使用赖氨匹林后出现肉眼血尿。第1例患儿,男,4岁,因咳嗽2 wk伴发热2 d来院就诊,诊断为左下肺炎,给予头孢拉定加利巴韦林静脉点滴。于点滴前用生理盐水8 mL加赖氨匹林注射液0.25 g静推,2 h后患儿排尿时发现尿色为洗肉水样,并有少许的血凝块样物,诉腹痛,持续性,剧烈时不止。急查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考虑为药物性血尿。给予磷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抗过敏、阿托品解痉以及5%碳酸氢钠稀释后静滴碱化尿液,于次日肉眼血尿逐渐消失,第3日尿常规转正常。第2例患儿,男,4岁半,因发热1 d伴咳嗽来门诊,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拉定静滴及赖氨匹林注射液0.2 g肌注,约2 h后解小便,发现为洗肉水样。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给予地塞米松及5%碳酸氢钠稀释后静滴碱化尿液,于次日尿常规转正常。例3为3岁女患儿,因发热、咳嗽2 d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拉定1.5 g静滴及赖氨匹林注射液0.2 g加生理盐水6 mL静推,2 h后解小便,发现为洗肉水样。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未见管型。给予地塞米松及5%碳酸氢钠稀释后静滴,于次日尿常规转正常。

以上5例患儿均在一次性同用头孢拉定和赖氨匹林注射液后出现了肉眼血尿,均在静滴结束后出现,其中有2例患儿因血凝块在排尿中栓塞尿道引起较剧烈的腹痛。其可能机制为:(1)均系高热病儿,因高热、进食少、尿液较浓缩。头孢拉定几乎全部由肾脏排出,而致肾毒较平时明显增大。同时使用赖氨匹林退热,赖氨匹林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延长出血时间,导致受损的肾脏小血管出血,出现一过性血尿。(2)头孢拉定及赖氨匹林注射液的代谢均由肾脏排出,在酸性环境中,头孢拉定注射液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增高,出现肾损害。经查文献,有头孢拉定静脉注射给药致肉眼血尿报道,但静滴给药出现这种情况较少见。且后3例患儿单独使用头孢拉定或赖氨匹林均未出现血尿,说明两者联用可使肾毒性增大,应尽量避免联用。

1.3 精神症状[8]

患者为女性,54岁,头晕5年,烦躁,多饮2月,神志模糊1 d。诊断为:(1)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2)原发性高血压(Ⅱ期)。给予胰岛素调节血糖,补充液体,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及抗炎对症治疗,入院当晚10时左右,患者神志已清醒,但体温38.5 ℃,给予赖氨匹林0.25 g,注射用水5 mL 静脉注射,约10 min后,患者出现精神紊乱,呼吸加快,幻觉,错乱及表情恐惧,运动兴奋,语言增多,大喊大叫,胡言乱语(语言不连贯,不易理解),致使输液、吸氧等一切治疗均不能进行,对医护人员有排斥心理,此种行为持续近20 h后逐渐好转。

2 讨论

上述10例罕见不良反应中有6例均为12岁以下儿童,提示儿童使用赖氨匹林时应特别注意,这与说明书上注明的“12岁以下儿童慎用”是一致的;有2例患儿为过敏性体质(从小有婴幼儿哮喘病史),虽然没有出现“阿司匹林哮喘”,但却出现血尿,也应引起临床注意。虽然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比较少见,但有些不良反应却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故在使用赖氨匹林前应询问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阿司匹林的过敏史,凡对阿司匹林有过敏史的也应禁用赖氨匹林;没有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赖氨匹林的过程中也应对他们严密监测。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2篇

1.1患者方面:有些患者不遵医嘱,私自外出;对疾病认识不足,该绝对卧床的下床大、小便,活动;依从性差,过早过强活动骨折的肢体造成再次损伤,或者不敢活动肢体造成关节僵硬。

1.2医院设施方面:骨科患者肢体活动不方便,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如病床床脚刹失灵,床边无护栏,走廊无扶手,地面湿滑,没有警示标志;中心供氧、吸引装置压力不够;停电时应急设施准备不足,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2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骨科的护理:骨干护士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经验,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平时、早会、交接班、护理查房的时候讨论、总结、学习,并把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制作成PPT供以后不断学习,修改。科室每月组织1次专科考核、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医院聘请专家来院作专科护理讲座,并与继续教育学分挂钩;选送骨干护士外出短训,进修。

2.2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关于医学方面的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主动介绍疾病的治疗、护理;有些下肢骨折的患者,日常生活护理都在床上进行,可在病床间加床帘,增加隐私,并养成进病房先敲门的习惯。

2.3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在入院第一时间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床位医生、护士。骨折肢体的功能位放置,减少疼痛,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在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各项护理操作前后,主动关心患者的需要,学会倾听,及时排除疑问,增加人。

2.4加强病历管理和书写:用过的病历及时放入病历车,上锁;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完整,与医生记录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涂改记录;需要动态记录的,做好交接班;医院成立质控小组,每月检查病历的书写质量,及时反馈问题,及时改正。

2.5强化安全管理,实施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衔接,注意新老搭配,将危重患者、护理难度较大的分给有经验、有能力的护士负责;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如抢救,突增的患者,护士病假,可安排机动班上班。

2.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和患者沟通,对其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的风险评估。对高风险的患者:在床旁挂放警示标识;列入交接班内容;指导正确使用床栏,呼叫器;积极预防压疮发生: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装置;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根据病情落实翻身措施,建立翻身记录卡;指导正确使用便器,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抬高患肢,避免在下肢输液,动态监测血凝度,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

2.7完善医院设施:各种器材、药品、设备齐全完备,运转正常;走廊、厕所有扶手栏杆;地面保持无障碍物,干燥,必要时放置防滑标志;病床上有床栏,向患者说明床栏的使用方法。

2.8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体制: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督导、检查。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每周负责检查护理安全、质量的执行情况,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结果

有效地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4讨论

骨科的患者因需要长时间卧床,肢体功能发生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差,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存在各个环节中,与医护人员的知识、责任心、患者和家属的配合等多个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分析存在的问题,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强与患者的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才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3篇

曾有过半年协警工作经历的年轻人小杨,在与派遣公司签下合同正式上岗后,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微薄的薪水让原本只想把这段经历当作跳板的他改变了最初的想法。虽然签的是一年的合同,但是小杨干了半年就决定辞职,并开始在一家消防公司做电气预算的工作。他承认,协警根本没有转正机会,如果等到合同到期后再转行,再就业之路会变得更窄,往后也许只能从事安保之类的工作。同时,他也对这种专业性强、责任重大的特殊岗位是否适用派遣制产生了质疑。

除社会治安机构使用派遣员工之外,“人命关天”的医院使用派遣员工的做法也让不少人感到愕然。由于医学是一门循序渐进、注重积累的学科,派遣员工的临时性决定其无法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培养达到专业要求,医院使用派遣员工的做法不仅容易使患者失去对医疗机构的信任,也为医疗团队的稳定性埋下了隐患。目前在大多数医院内,只有编内和合同制护士有资格评定职称,而晋升、评职称等基本与派遣员工无关,导致派遣制护士自身发展受到局限。

由“定机构、定编制和定职责”构成的“三定方案”是由各级编制委员会确定的,从理论上说,每个机构所承担的职能与其总体人员的能力应该相互匹配。但由于常常增加的临时性项目势必需要增补额外人手,如:大型活动的举办需要大量安保人员,医院新设病房需要一定的医护人员等,对于社会治安管理和市民服务等窗口机构来说,使用派遣员工无疑是一个比较划算的办法。然而,这种编外灵活用人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派遣员工待遇不平等的命运。

不仅如此,这种“编制内固定,编制外灵活”的人员配置模式,在企业,尤其是行政色彩较为浓厚的金融、通信、石油、电力等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中也普遍存在。2012年,在中国移动从事市场营销、集团客户、网络技术、综合行政等工作的派遣员工多达35.8万名,占了员工总数的71.2%。这部分人几乎没有转正机会,更妄谈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了。曾有中国移动的派遣员工提出如下诉求:“请

给我们派遣制员工一个提升的空间,而不是把我们的青春榨干后就辞退我们。不要总让我们看不到希望,不要让我们没有发展前途!”这种现状带来的不安全感,正是让大多数派遣员工对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的根源所在。

派遣员工也分三六九等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对“同工同酬”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并非所有派遣员工都有能力胜任与“同酬”相匹配的“同工”。按照能力、素质、水平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中的派遣制员工大致可分为三类:

稀缺型派遣“专才”

这类派遣员工大多是因机关、事业单位,或是大型企业阶段性项目工程的需要,通过派遣制形式引进的人力资源。他们在项目工程的执行中,专注于工作进程以及履行岗位职责后的回报,随着项目结项或工程竣工,他们的使命也就此结束。这类派遣员工大多学历较高,精通专业知识,也是某些领域的稀缺人才。虽然是派遣身份,但基本上能够享受同工同酬,甚至可能拿到比正式员工更高的薪资,其待遇和使用机制与普遍意义上的“三性”岗位差别较大,而更接近于近年各省市开始试点进行的“雇员制”。

学习型派遣“人才”

这类派遣员工大多集中在大型企业中,虽然拿着比较少的工资,却具备创新思维,善于学习。他们和正式员工一样从事技术维护、市场营销等工作,同样能够挑起基层业务工作的大梁,很多派遣员工的绩效评定甚至比正式员工还要优秀,因此,对“同工同酬”的诉求也更为强烈。即使离开原企业,这些优秀人才也完全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自身的优势实现再就业。

一般型派遣“庸才”

即任职于“三性”岗位的派遣制员工,他们大多在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窗口服务、资料录入、档案整理等低技术含量工作,或在制造业生产企业从事低端操作工作,处于所在单位的边缘岗位。他们的工作比较稳定、压力相对较小,但职业发展道路很窄,当“委员会”或“管理办公室”等机构撤销或生产项目完成,回到派遣公司“蓄水池”后,如果没有适时地为自已“充电”,实现再就业则遥遥无期。

发展难,难于上青天

入编难

在组织中享受同工同酬待遇的派遣员工尽管暂时徘徊在编制之外,但由于其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过硬、善于学习,一旦有招考机会,就有可能通过考试改变“身份”。然而,政府机关派遣员工的精神状态和自身水平都与上述这类派遣员工相差甚远。笔者在政府机关工作十余年,在接触过无数派遣员工后对其作出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总结:这些员工大多家庭条件较好,容易受到家长求稳心态的影响,因此就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明知体制内名额有限,也依然希望沐浴在政府机关的“阳光”下,即使成为机关中的劳务派遣员工,也情愿在边缘岗位上等待“机会”。

不过,目前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都需要通过严格的录用考试。尽管有些派遣员工抱有通过考试改变“身份”的想法,但基本上都会受到“蛙死温水”效应的影响——在安逸与稳定中荒废学业,上进心和激情都逐渐被磨光。笔者周围有很多希望通过公务员考试改变职业命运的青年派遣员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下降,“赶考”的结局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无功而返,真正能够通过考试、顺利完成身份转变的就已经是凤毛麟角,更妄谈进入对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要求更高的领域了。

转正难

转为正式员工,是大多数派遣员工最大的愿望。南方某股份制银行的招聘启事中明确打出“用工形式为派遣制”的字样,同时表示“派遣制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考核,可择优转为正式员工”,却并未明确界定“优秀”的范畴。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派遣员工虽然有可能转正,但难度很大,除非业务能力特别强,让用人单位觉得不可或缺,或者有些“背景关系”。但是,银行通常不会直接与派遣员工签订三方协议,即使签订协议,也不会轻易与劳动者约定“转正”事宜,也就是说,转正与否完全要看银行的“脸色”,劳动者并没有主动权。

2013年8月中国“四大银行”的半年年报显示,“四大银行”全体员工数量为152.56万人,其中劳务派遣员工人数为14.26万人,占总数的9.34%,尽管比2012年末的派遣员工总数下降了一成左右,但是基数仍然比较庞大。除了银行业,石油、电力、电信、金融等重点行业和单位也存在着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派遣员工的情况。在这个庞大的派遣员工群体中,不乏以优秀的正式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业务精英。但是,转正之路何其漫长,有些国企员工苦等10年迟迟未能转正,某位中国银行的派遣员工甚至已经做了19年的代办员(即现在的柜员合同工),至今尚未获得转正资格。很多人在苦苦寻求转正的道路中度过了人生最青春灿烂的岁月,付出的劳动和智慧却得不到起码的认可,不得不在各种“潜规则”的阻挡下黯然离开。

改行难

选择离开,又谈何容易。一位已经在国企工作了三年的派遣员工感慨:“有时会越干越郁闷,因为在这个岗位上既学不到东西,又荒废了以前的学业,拿的工资又少得可怜。如果不是父母接济,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去年年底我曾经决定辞职,但是想到国企还有转正机会,又觉得弃之可惜。如今虽投了简历,也接到了面试通知,可是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都扔得差不多了,哪有勇气重新再来啊?”

不过,对已经拥有一定的技术、专业和资金的积累及市场竞争力的派遣员工来说,即使离开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对于一直从事技术含量较低、临时性或替代性较强工作的派遣员工来说,一旦用工单位与其所属的派遣公司终止派遣业务,由于缺少培训和实践,在经过几年的辅工作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仅丢掉了自己的饭碗,而且在长期简单、机械的工作中逐渐养成了惰性,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自身再就业能力普遍较低,如果不进行学习和提升,将很难融入其他行业从事其他类型的工作,只能处理一些与原岗位类似的基础性业务,如:在办事大厅进行表格审查、数据录入等工作,无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再试高低。对这些人来说,转行不仅仅是困难的,而且是几乎不可能的。在笔者所在的单位,就有不少已经年过四十,却仍然徘徊在各个派遣岗位的老员工,有些人甚至在编制外“溜达”了二十多年,始终没有能力和机会转正或转行。不少年轻派遣员工将要走的职业道路基本上与那些老员工无异,而这种“派遣路上走到黑”的现象,基本以“克隆”的状态普遍存在于各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里。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4篇

1、兼顾新厦、主楼,全院一盘棋,尤其在新厦抓操作规范,实现输液反应“零”突破;抓查对制度,全年查堵药品质量漏洞12例、一次性物品质量漏洞29例。

2、配合股份制管理模式,抓护理质量和优秀服务,合理使用护工,保证患者基础护理到位率;强调病区环境管理,彻底杜绝了针灸科环境脏、乱、差,尿垫至处晾晒的问题。

3、从业务技能、管理理论等方面强化新厦年轻护士长的培训,使她们尽快成熟,成为管理骨干。今年通过考核评议,5名副护士长转正、3名被提升为病区副护士长。

4、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今年策划了“5.12护士节“大型庆典活动,得到市级领导及护理界专家同行的赞誉;积极开拓杏苑报、每日新报、天津日报、天津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媒体的宣传空间,通过健康教育、事迹报告会、作品展示会等形式表现护士的辛勤工作和爱心奉献。

5、注重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举办院级讲座普及面达90%以上;开办新分配职工、新调入职工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完成护理人员年度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率达97.9%。抓护士素质教育方面开展“尊重生命、关爱患者“教育,倡导多项捐赠活动,向血液科、心外科等患者献爱心。

6、迎接市卫生局组织的年度质控大检查,我院护理各项工作成绩达标,总分96.7,名列全市榜首。

7、个人在自我建设方面:今年荣获“天津市市级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通过赴美国考察学习,带回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本年度完成成部级3篇、会议2篇及综述1篇。

作为护理部主任、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我特别注重自己的廉洁自律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病坚持工作,亲自带领科护士长、护士长巡查各岗;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护理支部建设,发展更多的年轻党员梯队,现在新厦的赏员队伍已经扩大到20余名,其中以年轻的临床骨干为主,使护理支部呈现一派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5篇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我们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抓了重点突破和具体落实:

一、为满足医院发展需要,重点加强了人才的引进和梯队的建设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扎实做好人才的引进和考察工作。作为医疗行业,各个岗位要求具都有专业比较性强、技术相对稳定的工作人员,对此根据医院情况,2007年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其他辅助人员4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博士后研究员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7人,临床医学大学毕业生10余人。

二、建章立制,规范员工行为

今年以来,根据医院文化建设需要,起草并印刷了部分医院员工手册,规范医院制度管理,涉及到32个小项,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以此为突破口,重点要求以下三点:一是规范工作的基本要求,严格奖惩和纪律约束,使医院员工知道做到办事有规定,不能破规矩——哪些能办,哪些不能办,应该怎么办;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应该怎么说;二是干任何事情、执行任务都要有工作程序,不能乱了规定,三是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入院岗前院级教育,对应知应会等必修内容督促其强化学习。

三、加强医疗护理工作的评聘考试报名工作

为提升员工的职称水平,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和临沂市人事局、临沂市卫生局局、罗庄区人事局、罗庄区卫生局等部门联系,组织医院符合条件的员工报名参加评审和考试,2009年共考取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余人,护师5人、护士20余人,为03-07年的护理人员报名办理了护士初级资格证40余人,为临床医疗工作人员报名办理医师资格证等30余人次,护士及护师等执业资格考试20余人次。

为了配合职称评聘,督促做好各层次员工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工作,为全院医护人员报名参加由临沂市人事局和卫生局组织的各类必修课的学习工作。

四、做好员工的转正定级、保险缴纳工作以及档案的人事协调、大中专毕业生和调动来院人员落户工作。

五、完成其他医院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距离医院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意识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招聘和管理工作开展不好、思想上比较容易麻痹等。

2010年我们要认真履行好人力资源办公室职责,开拓创新,把我们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在人员招聘、新进人员生活保障、日常工作等各方面,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树立为临床服务、从员工工作、生活急需开始的理念;

2、进一步开源节流,降低各项人力资源办公费用;

3、努力改善员工文化舆论环境,让员工工作生活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和氛围;

4、完成其他医院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原因;对策

胸外科是一种高风险的科室,患者常伴有心脏、肺部和其他器官功能失调,在治疗或手术过程中会对这些器官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贯穿在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1]。在本文中,从各项护理风险事件中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 胸外科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收集并整理2015年1月~12月发生的胸外科护理风险事件的数据资料,发现常见护理风险事件主要有一下几种:意外伤害的增加、意外拔管、沟通障碍、护理压疮、药物外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不当等。

2 胸外科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

2.1患者因素 ①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插管较多,若短期内无人陪护则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②患者由于术后疼痛不愿意翻身则易发生压疮。③患者在睡觉时由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而存在窒息风险。④留置多种导管的患者因不适自行拔管或翻身时不注意保护而引起的意外脱管。⑤患者对疾病治愈期望较高,对疾病本身缺乏认识,一旦术后未达到患者期望,患者和家属就会与医护人员产生矛盾。⑥住院患者年龄大、听力下降、记忆力差、合并症多、自理能力差,不能完全执行医护人员所交代的注意事项。⑦部分外地患者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不能理解医护人员交代的注意事项。⑧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要求患者咳嗽,部分患者害怕疼痛而不配合医护人员,影响治疗效果。⑨部分患者无力承担住院费用,进而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延迟。

2.2护理人员因素 ①缺乏必要的卫生法规及法律知识,造成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难以自我保护。②护士治疗操作不规范,查对制度执行不严。③低年资护士缺乏专科知识、技能、经验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④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重度缺乏,缺乏对现有的护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护理工作量超负荷,护理人力资源不能完全适应过载的护理工作量,埋下了护理工作得风险隐患。⑤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则易引发临床护患纠纷的发生。

2.3药物因素 使用药物或配伍不当,急救药品使用后未能及时补充,药物不按要求存放等,均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2.4仪器使用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仪器的品种越来越多,胸外科患者经常会使用呼吸机、微量泵、心电监护仪等,仪器价格高,损坏后维修耗时长且影响临床使用,给工作带来不便,严重时可影响抢救工作,消毒不合格时又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2.5护理记录因素 ①不连贯、不完整记录的护理记录,未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使护理记录未体现护理工作得连续性。②漏记录,如患者离院、病情变化的观察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③不真实记录,导致患者监护数据未能准确及时记录,或与医生病情记录不相符,造成资料真实性偏差。

3 护理对策

3.1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法律风险意识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培训新护士重点掌握胸外科的专业知识、用药及相关不良反应,提高压疮和跌倒的预防意识,高危药品的单独放置和标识要醒目,抢救物品等要定点放置。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工作原则,避免医嘱执行错误,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做到首问负责制,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建立专科仪器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管理仪器和抢救设备,每日清点,及时补充,定期维护,定点放置,确保仪器设备完好,运转正常。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仪器的使用方法

3.3建立完整的质控体系,实行人人参与质控管理,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分析问题,有效识别潜在护理风险,明确防范措施,进行L险管理。

3.4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使护士及时、完整、真实的记录,提高护士对护理文件的重视程度,加强护理文件的质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改正,使护理文件的质量不断提高。

3.5加强收费管理,杜绝多收费或错收费,实行一日清单,大额费用事先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尊重其选择,减少纠纷。

4 结论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日益受到管理者的关注,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护理工作得特殊性,护理安全是患者最基本的需求,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时间最多,发生风险的概率最高。只有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才能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廖薇箐.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综合护理;婴幼儿;秋季腹泻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63-01

婴幼儿秋季腹泻一般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胃肠感染,一般在8月末-11月初之间多发[1],且在1-5岁以下小儿多见。本病起病急骤,为无诱因的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泻下物有蛋花样或清稀,腥臭味不明显,每日排便次数在3-5次或10多次之间。治疗时除了正常应用药物外,加强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市一院对婴幼儿秋季腹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1年11月间,在医院就诊的秋季腹泻患儿43例,包括男童23例,女童20例,年龄最大的6岁,最小的14个月,平均年龄为3.14±0.3岁;病程最长的7天,最短的0.5天,平均病程为2.3±0.4天;其中11例患儿起病较急,32例起病较缓;有26例体温升高,最高温度在39.6℃,最低温度在37.5℃,平均温度为38.7±0.2℃;有9例有呕吐症状,有11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且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泻次数最多的一天排便13次,最少的一天排便4次,平均为6±1.2次;经实验室大便常规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粪便中均检测出轮状病毒。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温、排便次数以及其它症状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例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采用综合护理,普通护理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常规护理:维持病室的温度湿度,并进行常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综合护理:液体支持:为避免患儿脱水,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病情,并和家属及时沟通,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口服和静脉滴注的液体量、呕吐物和泻下物的质、量和次数进行记录,计算出入水量是否平衡,并根据脱水、缺水情况予以补充,严防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观察皮肤、精神状况等情况,以免出现低血钾症。补水原则是见尿补钾,滴注速度先快后慢,补充的液体递质宜先盐后糖,补充的液体性状宜先晶体后胶体液[2],滴注时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年龄等灵活调节,避免纠正过度。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要注意操作技巧,动作轻柔,语言温婉,对采血、针刺等操作时要娴熟,一次到位。

饮食物护理:本次选择的患儿有2例母乳与辅食结合,6例为奶粉与辅食结合,其他为进行普食的幼儿,饮食原则是坚持原来的喂养方式,但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少食多餐的规律,不能摄入含糖较高饮食,不喝牛奶等引起胀气食物,不吃生冷、油腻、未严格清洗和消毒的食物,不给胃肠道等消化系统造成负担,以免加重病情。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在体内发生的反应可以保护胃肠部位被病菌破坏的黏膜或溃疡面[3],使体内的钠-氯运转正常,糖酶的功能恢复,调整葡萄糖的吸收,胃肠水-电解质的正常。

消毒护理:因为发生秋季腹泻的患儿是被轮状病毒等感染所致,所以消灭传染源后要切断传播途径也是极其重要的,是避免复发感染加重病情引发变症的关键。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步骤是做好消毒处理,包括病室消毒,物品消毒,医护人员及家属患儿的手部皮肤消毒。病室消毒除了每天的通风外,还应该趁患儿及其他人员不在时,做15-30分钟的紫外线灯照射,用新洁尔灭稀释液喷洒地面;物品消毒包括用品和餐具类,床单、衣物被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床头、门把、桌面、玩具等其它物品每天应用流动的水和消毒液清洗消毒两次,奶瓶、水杯等餐具每餐后清洗并用100℃沸水煮20-30分钟[4];人员的消毒是指医护人员坚持为每例患儿处理和操作一次后,用六步洗手法严格洗手后再进行下一例患儿的操作,家属和患儿在饭前便后洗手,在外出或进行其它活动后坚持洗手洗脸,每天用消毒液消毒两次。

健康教育:注意安抚家属和患儿的情绪,耐心细致的讲解操作的必要性,病情的发展等,要主动与患儿培养感情,使患儿产生依赖和信任,自觉配合。指导家属进行揉腹等按摩手法,配合治疗。

1.3 观察要点:观察症状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将结果输入SPSS14.0,当p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的时间(天),平均住院时间(天),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具体见表1:

表1

p

3 讨论

综合护理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方式,从整体出发,针对病情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在婴幼儿秋季腹泻时,运用此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比普通护理更符合人性化理念,在临床治疗中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均凤.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9):2411

[2] 杨春香,易利纯,杨娟,等.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59-60

[3] 王小雪.婴幼儿秋季腹泻120 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191-4192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3-01

近年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术中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及取得满意效果的基本保证,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0例患者在本院住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的作为研究组,患者在围术期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并实施完善的手术配合;随机选取2007年11月~2010 年11月在本院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及术中配合。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10例、女性患者90例, 年龄22~83岁, 平均为(45.3±7.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23~79岁,平均(46.2±9.3)岁;两组患者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建立CO2人工气腹,腹腔压为1.2~1.6 kPa,自脐部切口置入腹腔镜,连接摄像监视系统。患者取头高脚低斜坡卧位,根据情况取2个操作孔,腹腔镜探查后行胆囊切除术。必要时转开腹手术。

1.3 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医生对护理配合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 检验和四格表资料χ2 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患者围术期一般情况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0~110min,平均时间为55min,住院时间为4~5d;有2例患者中转开腹。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5~125min,平均时间为65min,住院时间为4~6d;有1例患者中转开腹。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2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9.5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医生对术中配合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研究组医生对术中配合的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医生对术中配合的满意率为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9.53%,对照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护理要点

3.1 术前护理

①术前访视与心理护理:巡回护士术前1d常规到病房访视患者,仔细阅读病历、亲切交谈。了解病区术前准备情况,指导患者做好手术部位的清洁,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对症护理,做好术前宣教工作。②腹腔镜器械准备:术前1 d常规检查全套仪器设备,确保摄像系统、CO2气腹机、光源、电切割系统、冲洗吸引装置等运转正常,确保30°腹腔镜、腹腔镜手术操作器械(胆囊提取钳、弯剪、冲洗吸引头、抓钳、钛铗钳、电钩等)、气腹针、穿刺套管(10mm、5mm各2个)、转换器消毒合格。③术前准备:调节室温、湿度。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一起核对患者。全麻达成后,妥善固定患者;左上肢外展(不超过90°),静脉留置针建立输液通道,腋窝处加棉垫以防出现腋下神经麻痹。

3.2 术中护理

①术中基础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根据术中情况,适时调整患者的(最佳:头高足低位15°~30°、稍向左倾),以充分利于术野的暴露。加强术中巡视。②术中配合:查看手术器械是否消毒合格,时刻注意无菌操作。术前15~20 min 洗手,与巡回护士常规清点手术器械、腔镜专用器械及纱布、纱条、棉球等的数目。协助医生建立气腹、连接腹腔镜镜头、数据线、光束、电凝线等。浸泡灭菌的手术器械须用无菌盐水冲洗。术中出现镜头模糊、手术视野不清,应及时用碘伏棉球擦拭腔镜镜头(或用防雾油擦拭)。术中注意调节气腹的压力(以11~15mmHg 为宜)。术中器械、物品要摆放整齐,术毕前、结束后,与巡回护士仔细复核物品、敷料等。从切口取出胆囊时注意保护切口,防止胆汁污染。解剖分离Calot 三角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关键,对需要中转开腹者积极作好开腹的准备工作。器械与敷料再次清点。

3.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基础护理:术后注意患者的保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②器械处置:术毕关闭腹腔镜及光源系统,仔细检查是否完好。对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术后器械应先于含氯制剂溶液中浸泡30min后再清洗。③术后回访:术后1~2d 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切口愈合及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 讨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合并症少、机体康复快等特点,护士术中熟练、默契配合是确保手术快速、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术中器械护士要熟

悉手术步骤、默契配合,掌握每步所需的特殊器械;巡回护士要熟练使用各种仪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创伤、降低感染概率等。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给予整理护理,术前的充分准备、器械设备系统的完善,术中医护的熟练配合、协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可明显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

度及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卞爱菊.巡回护士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护理配合[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1(16):109-110.

[2]王久余,寇立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0):1787-1788.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9篇

【摘要】目的:探讨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指的临床护理及疗效。方法;对6例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指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例再造指全部成活。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及时观察再造指末梢血液循环及预防血管危象是保证再造指成活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第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临床护理

拇指在全手功能中占50%,拇指的缺失往往使人们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且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随着第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的出现及技术的不断完善更新不但可以很好的改变再造指的外观恢复手的功能,而且越来越降低了对供足的影响。1我科于2010至2012年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对8例拇指缺失者行第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经术后精心治疗与护理,再造指体成活率达100%,术后随访,患者对再造指的外形和功能满意,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至42岁,平均年龄37岁。伤指分为完全离断和不完全离断,损伤原因:机器绞伤3例,鞭炮炸伤3例,切割伤2例

手术方法:患者于全麻下切开皮肤,向远端游离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趾屈、伸肌腱及趾神经并高位切断,离断跖趾关节或跖骨颈,完全游离足趾,移植于拇指处。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于对掌位,分别与拇指屈伸肌腱、指神经及桡动脉、头静脉吻合,一次完成再造手术。

术后治疗要点:术后常规给予三抗(抗感染,抗血 栓,抗痉挛),补充血容量,按一级护理标准护理,严密观察再造指血运情况。

效果评价:本组病人中,术后7到10天再造指成活,6个月到1年随访,按Michom等拇指再造功能评价标准,患者再造指外形及功能满意。。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由于意外事故造成拇指完全或不完全离断,使其受严重打击,因拇指功能占全手功能的50%,病人多情绪焦虑恐惧,害怕失去手的功能。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态度诚恳,体贴周到,列举成功例子,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备皮,做好供受区皮肤准备,保护皮肤完整性,要保护供受区及受区的血管,不在第二足趾足动脉或静脉处抽血,输液,以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做皮肤试验,抽血查血常规,凝血全套,备血,照胸片,心电图,术前一晚禁食禁水10小时。

2.1.3 术前用药:在患者受伤24小时内及时给予抗破治疗,酌情补液,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全麻者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患指略抬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嘱患者绝对卧床2个星期,避免活动而引起血管痉挛。

2.2.2 病室要求:最好是单间病房,安静舒适,避免过多人员探视,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

室温在23到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至60%,患指给予持续烤灯保温(40至60瓦),距离为30到40厘米,防止冷刺激引起血管痉挛,病房严禁吸烟及被动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会对血管造成痉挛。室内及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2.3 术后饮食:说明创伤及手术后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促进伤口的愈合,鼓励多吃鸡、鱼、肉、蛋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铁、钙、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另外还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禁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

2.2.4 术后血运观察:观察的客观指标为:皮肤颜色,温度,指腹饱满度,毛细血管反应试验,以及放血试验等。

正常的再造指肤色红润,轻度肿胀,弹性好,毛细血管反应正常(1至2秒),皮温较健侧略高,指腹饱满。

术后3天内应严密观察患指血运Q1h,拇指再造后指体色泽的变化是最容易观察的客观指标.

动脉危象时:患指苍白,指腹瘪塌,指腹张力及皮温低,较健侧低3 ℃,指端侧方小切口可有少量出血或不出血,

处理方法:予换药、热敷、肌肉注射罂粟碱+利多卡因局封,注意保温及镇痛,指根按摩后指体色泽转红润,若仍无改变应手术探查,考虑动脉栓塞。

静脉危象时:患指颜色暗紫,指腹张力高

处理方法:以采取侧方小切口放血或用肝素盐水(生理盐水250 ml+肝素钠6250 u)棉球外敷小切口,保持有少量血液渗出即可,需再次放血时用5号无菌针头轻划切口。开始15~30 min放血一次,72 h后侧支循环逐渐建立,放血时间逐渐延长2~3 h一次,指端色泽转正常后即可停止上述处理。如果渗血速度太快,可能有少量失血,采用干棉球轻轻堵压即可。注意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如果危象仍不解除,尽快通知医生进行手术探查。此外还密切观察指体的肿胀情况。因组织损伤后易发生炎性反应。水肿容易使比较脆弱的浅静脉受压,导致回流障碍,可将患指抬高10~20 cm,利于静脉回流肿胀消退。

2.2.5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因患者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所以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

2.2.6 术后用药: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抗感染,抗痉挛,护胃,补充血容量治疗。

医护转正总结范文第10篇

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一种疗效确切有效的心肺复苏的新型仪器,在临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以下五点显著的优点。一是对心肺复苏技术进行标准化处理,按压的深度能够根据患者胸廓径进行调节,并且按压的节律和压力包车恒定不变,能够与胸部垂直,进行连续胸部点的放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手放置不正确而产生的创伤。每次按压使胸部均能够下陷4~5厘米,充分起到按压的作用。二是萨勃心肺复苏机具备心外按压和同步正气换气功能,可以确保心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比控制在5∶1,能够避免心脏按压机械通气过程的肺通气不协调。三是能够节省医护人员人力,运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医护人员可以避免持续胸外按压的大量体力消耗,能够充分运用剩余时间进行气管插管、除颤等其他操作。四是如果转运途中患者需要连续复苏的时候,能够确保按压的准确,并向患者提供理想且持续的心肺复苏支撑,特别是在阻碍徒手心肺复苏有效性的时候也能够做到。五是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依据美国心脏学会颁布的心肺复苏以及急诊心脏护理指导条例标准设计的,能够不停歇地达到该标准。在看到萨勃心肺复苏机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萨勃心肺复苏机对气控元件的要求很高,一旦出现灰尘微粒就可能出现阀芯受阻等障碍。

二、萨勃心肺复苏机的障碍维修

1、对于接通氧气后机器无任何反应的障碍处理

在通常情况下,萨勃心肺复苏机一旦接通氧气后无需开启任何开关,就可以听到连续的咔嗒声。如果听不到这种声音则说明机内的压击振荡阀不能正常工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一是外部的高压氧气没有接通;二是内部气路系统存在故障,压击振荡阀不能正常工作;三是压击振荡阀故障。对于这类障碍应按下底座上的供氧管接头按钮,同时拔下专用供氧管的接头,如果高压气体从机器内喷出,则说明供氧管和接头都是正常。可排除高压氧接通问题,障碍就可确定为机器故障。此时应打开机壳,拆开塑料壳。能够发现在机器内部有一个兰色长条状的元件,在这个阀一端的动作气缸的两边,都有两个进气管接头,分别连接一个进气胶管,这个元件就是压击振荡阀。下面,应检查压击振荡阀的供气情况,把机器其他零件装好,接通氧气。通常工作时两胶管进气,使汽缸内产生活塞移动,发出咔嗒声,这样就能够判断振荡阀阀芯没有滑动。拔下这两个进气管对供气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其中一个胶管喷气,则把喷气的胶管接到另外一端,阀芯则应该反向滑动,发出咔嗒声响,如果没有听到声响,则说明阀芯无法滑动,怀疑因为滑动阻力过大,或卡住。此时应当拆开压击振荡阀,对阀芯和活塞进行清洗,并在阀芯抹少许脂,重新安装到阀体内,并调整阀芯位置,完成其他元件后,安接通氧气,如机器发出咔嗒声,则可以打开按压开关,对按压深度旋钮进行调整试机,使机器运转正常。

2、对于打开按压开关无按压头无动作的障碍处理

萨勃心肺复苏机是通过压击振荡阀的按压深度信号和振荡信号控制按压动作和深度输出组合阀完成按压头的动作。通气如能听到连续咔嗒声,说明压击振荡阀正常工作,故障怀疑出现在按压深度调整阀、供气开关、动作与深度输出组合阀及相关管路中。对于此类障碍首先打开机器面板,在机芯底部和按压缸进气管相连接的部分会发现红色扁型立方体元件,这个元件就是按压动作与深度输出组合阀。深度输出组合阀内竖向并排两个阀芯,一侧为按压动作阀,另外一侧为按压深度阀。应先检查组合阀的供气,把压击深度调整到起点,再接通氧气听咔嗒声,在不打开供气开关的情况下,拔下动作阀的供气胶管,胶管内如果有气体喷出,则说明状态正常。此时打开供气的开关,如果动作阀下部胶管停止了供气,则说明状态正常。如果检查两阀供气全部正常,可以确定故障发生在组合阀内。应停止供气,取出两阀芯,如发生损坏应更换,但大多数情况均为粉末颗粒堵塞,通过清理可排除障碍。

三、结语

上一篇:监控员转正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团支部工作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