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实践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1:22:53

药学实践论文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李建生 李翠萍 雷敬卫 孙刚 陈随清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开展教学研究

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开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开展师带徒学习模式为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具有坚定的中医职业信仰和中医诊病的思维方式,能熟练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诊疗各科疾病,对仲景学说有系统研究的优秀人才,我校经过多方论证,依托河南地方资源优势,开办了“中医学(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培养为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精髓而奋斗一生的中医传承人才——仲景学术思想的传人。为该班学生在校内外选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高的知名资深教师进行授课,并且选聘中医临床水平高的名老中医作为学生的临床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实践。学生则2~3人一组,跟从1名导师,3个月进行一次轮换,不局限于一家一师之言。学生边上课边跟师临床学习,打破了集中实习的局限,拓宽了专业知识面。举办教学大奖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钻研课程教材,探讨教学手段,强化教学设计能力,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学大奖赛,互相观摩教学。并且每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历年来分别举办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奖赛”“高层次暨双语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各具特色,对加强研究性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教育研究创新体系,完善管理激励机制学校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激励机制,探索教育科研改革的新途径。如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职务考核、评先评优等工作挂钩,先后出台了《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教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检查、结题、经费、奖励等都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定,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由此形成以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成果鉴定报奖等的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教育研究课题全过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我校发展和改革中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科研管理新体系的实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科研队伍水平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平台,学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和形式多样的教研培训活动。如“教学科研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教学科研程序及注意事项”等专项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大型“教学观摩”“优秀教案展评”“获奖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由此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富有教育科研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术研究骨干和带头人,这已成为我院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标志。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成立了学生信息员教学管理委员会,每学年换届一次,管委会下设教学信息管理、宣传调研、策划协调3个部,独立自主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开展师生座谈学生根据学习情况,主动与各二级学院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召开师生座谈会,并针对对课程的理解、学习方法、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国外研究情况、学院学科及实验室建设情况、考研问题、就业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了解,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开展课程调研学生对正在开设的主干课程、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把学生调研报告反馈到各任课教师,利于教师及时整改。组织征文活动,参与教学管理以“学生眼中的河南中医学院”为主题举行有奖征文活动,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对我院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并组织评选优秀论文,将论文发至各教学部门及管理部门,作为工作参考,并协调各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毕业生离校前也召开多次专题座谈会,收集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同时,通过问卷和用人单位反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遵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活动。该项目面向学生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项目,进行以独立性思考和创新性工作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和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基本的科研思维与科研方法训练。通过对中医药学专业认证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是一个符合时代需要,能够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的建立,为我们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依据。按照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进行中医药学专业建设,对于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有积极意义。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药师点评2012年5月份自费处方,药师操作流程如下:(1)处方费别:选择“自费”;(2)点评时间:选择“2012年5月1-31日”;(3)直接获得点评结果,点评时间为18s。,该系统除关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外,还对卫生部重点监测的“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急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数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以及“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等指标进行规范性统计,对我院的抗菌药物整治以及药品监管发挥了显著作用。随着点评处方工作不断深入,我院处方合格率显著提高。我院2011年第1、2、3月份处方合格率分别为91.91%、92.81%、93.99%,2012年时分别为94.6%、95.93%、95.95%,表明2012年我院处方基本达到《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合格率大于95%以上的要求。

药学信息智能提示

系统为提高我院处方质量,确保医师快速获得药品信息,我院研究开发了药学信息智能提示系统。该系统通过Windowsserver2003、Oracle实现,系应用MicrosoftVisualCsharp、Framework3.5等开发完成的。药学信息智能提示系统是建立在医院信息化水平高的基础之上,先采用HIS系统实现处方的完全电子化,安装后即可实现大量药学信息的智能查询[3]。该系统包括药品的基本信息、适应证、用法用量、药师提示、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网络版药品说明书。该系统安装后,医师开具医嘱时,只需鼠标点击相应药品即可获得相关信息。具体示例界面。

网络及手机版药品词典

依据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医院药事管理规定》(2011年)要求,医院药学应建立本院的药品字典或编写药品集。我院根据卫生部要求编写了纸质版药品词典,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纸质药品词典查阅耗时、耗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快节奏的工作需要。基于此,在纸质版的药品词典的基础上,编制了网络版、电子版和手机版药品词典。4个版本的药品字典从不同程度满足了医师、护士及药师查阅的需求。其中网络版药品词典,手机版药品词典信息智能查询。用药交代与用药咨询服务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药品使用信息的准确性是很关键的。对患者咨询内容的统计结果显示,咨询用法用量者最多,由此网络版药品词典及手机版药品词典成为了药师提供服务的重要工具。门诊药师在服务中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快速为患者解答疑难问题,从而达到了为患者普及药品常识的目的,同时确保了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药学服务呼叫中心

短信用药依从性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手机短信的用药依从系统,为患者尤其是院外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和用药依从性提醒服务,以提高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提高疾病治疗水平,改善疾病预后。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医师在HIS医师工作站为患者开具的电子处方经局域网上传至HIS系统服务器中进行储存;短信系统服务器通过处方读取工具定时增量读取HIS服务器中的新开处方,同时根据处方的医嘱信息自动生成用药依从性提醒等药学服务信息,并在本地服务器中进行储存;当患者经登记确认需要短信服务时,药师通过药师工作站调取该患者处方和信息,经确认审核后,上传至短信系统服务器;随后短信被发送至内外网交互设备,经该设备再上传至与外网连接的我院短信发送平台,最后发送至患者的移动通信设备终端,实现实时的用药依从性提醒与药学服务功能。目前我院药学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合理用药宣传册、多媒体资料及宣传栏等。而与传统形式相比,手机短信用户通常是在查看到短信息后,才会删除信息,由此可以达到95%以上、甚至100%的查看率,这是其他健康教育形式无法达到的。在线用药咨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我防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频频出现了药品不良反应的事件,其对药物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针对此社会普遍现象,我院相关项目组开发了在线用药咨询平台,以方便与患者进行用药交流和沟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用药咨询聊天工具,与在线药师进行实时交流。

药学服务网站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医学基础理论;学术争鸣;综述

[中图分类号] R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42-03

近20年来,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据报道,仅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5年共投入近3亿元科研经费,171个参研单位、超过2000名参研人员携手攻关,在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领域展开深入研究[1]。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学学术争鸣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本研究就近20年的学术争鸣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基本资料

1.1 时间

文献资料搜集时间从1990年1月1日起,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1.2 文献来源

公开发表的期刊、报纸、硕士、博士论文和会议资料。

1.3 文献检索工具

知网、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检索系统。

2 入选标准

只要涉及中医学理论的唯心与唯物、科学与伪科学、解构与反解构、继承与创新、标准化与泛化、中西医结合与纯中医争鸣的论点都纳入本综述。

3 方法

运用关键词搜索法及主题搜索法。关键词或主题有但不限于词语:唯心、唯物、科学、伪科学、解构、反解构,搜集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处理,将作者的观点按照争鸣的归类,不限文章出处和内容。同类文献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摘录,观点涉及到多个争鸣分类的,分别纳入相关类别。

4 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了300篇相关文献,引用文献18篇次,涉

及中医学理论的唯心与唯物、科学与伪科学、解构与反解构争鸣的主要论点。三个方面引文观点分布均匀,观点明确。结果如下。

4.1 中医学理论的唯心与唯物之争

近20年来,关于中医学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的争鸣始终是中医学学术的核心问题。在这个争鸣的过程中,主张中医学是唯物主义的占大多数,主张唯心的占少数。典型的唯物主义的主张集中观点是:有学者[2]主张“用哲学思维方式,点击五行学说,脉象、经络、六淫、七情、疫毒学说、心主神明等,其中的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审视中医学。提出了中医也要充分利用现代设备,注重微观辨证。”有学者认为[3]:“中医学理论以实践为基础,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阴阳五行学说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中医研究具有可复制性、规范性,对疾病的解释是有量化的倾向;中医是辨证法和实践论的最好体现。中医学是唯物主义的形象已经确定了下来,是进行时而不是将来时,是客观迈进而不是主观迈进。”有学者认为[4]:“明末大医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在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太极说转化为医学中的唯物主义太极说,对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影响。也有当时难以避免的迷误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认识。”在宋明时期,中医学的确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一批中医学名家。这些名家对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成就进行了继承和发扬,但具体到中医学本身,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逻辑和说理工具没有改变,中医学仍然在认识疾病的工具上没有大的突破。为此,有学者[5]认为,“中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属应用科学范畴,是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特点的自然科学。”这种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定位,也是一种认识中医学的思路。还有学者[6]认为,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哲学思想,包括“实践第一”“辨证地看问题”“整体地看问题”“实事求是”等都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由于其思想和方法正确,就确保了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经久不衰及必然昌盛。但是,在唯心和唯物的争鸣中,有学者认为[7],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客观唯心思辨的基础上学科,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特征。客观认识和评价中医学理论基础体系,不仅不会伤害到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会促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现代化。有学者认为[8]:中医学之所以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崇古遵经、求同排异抑遏着实事求是、勇于批判、大胆创新的探索精神”,同时,“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最初的有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中医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同时代的成果,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掺进了封建、迷信、宗教和唯心主义思想,理应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更新或弃之。”有学者[9]认为:“哲学式中医理论如一口双刃剑,其强大的解释能力和取类比象的推演能力迅速地丰富了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能够脱离实际自成一体,后来的医者可以完全不懂生理解剖,也能游刃有余地看病;另一方面,过度推演使中医学最终演变成为神秘莫测的玄学,反而阻碍了人们掌握它。中医是哲学,讲述普遍原理,因此具有高瞻远瞩的指导能力,但缺乏现代科学的精确,需要用现代科学从新解释、形成全新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学理论的唯心唯物之争,重点放在应用和实践上,在理论基础不易分辨的情况下,在实践过程中的唯物特征还是相当明显的,但是,在理论基础上,客观唯心思辨的观点值得引起关注。

4.2 中医学理论的科学与伪科学之争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我是幸运的。”何镜堂院士在总结他七十年丰盈人生时这样说。因为在人生至关重要的几个转折点上,他都把握住了机遇,这才有今日一路走来的辉煌。

何镜堂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市,那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渔米之乡。家乡弯弯的河川,浓浓的荔枝林,密密的山村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从小就吸引着他。少年时代,何镜堂常常带着干粮和画板,跟哥哥到郊野写生,慢慢培养了对画画的兴趣;而他又渴望当工程师。听老师说建筑师是半个艺术家,半个科学家,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何镜堂萌发了学建筑的念头。

1956年,何镜堂从东莞中学高中毕业后,即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下简称“华工”)建筑系,缘于对建筑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这门专业的浓厚兴趣,大学毕业时又投考了研究生,师从岭南建筑大师夏昌世教授,成为华工第一批正式报考的研究生。

对专业的酷爱使何镜堂一心扑在学习上。何镜堂常常在公共汽车上记外语单词,速写本不离手,走到哪画到哪。1964年何镜堂到北京为毕业论文收集资料时找到一份很切题的英文资料,他便毅然决定把它全文抄下来。仅仅三天时间,他坐在床边一笔一划地把一本58页面,图文并茂的英文文献资料抄下来了。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一件很笨的事,但却考验了他当时的意志和毅力。如今,何镜堂偶尔会把这本珍藏的手抄本拿出来给学生看,他们对那密密麻麻的英文小字,徒手勾画的图表无不感到惊讶与佩服!

毕业了,何镜堂被分配到湖北省建筑设计院,他带着满腔抱负正准备投身社会,大干一场,却碰上了“”,那时,单位被撤销了,全部工作人员被派到湖北的一个偏远山村插队落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年轻的何镜堂常常在农耕的间隙躺在草地上,看看蓝天,看看白云,看着眼前绵延不尽的山水,他感到极度茫然,不知道未来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他的思想完全处于一种真空状态,眼前的一切好像与他的梦想距离很远。尽管何镜堂在当时完全不知道今后的路应该怎样走,但是他并没有随波逐流,意志消沉,而是学习了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久而久之,他慢慢学会在错综复杂的事物面前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和因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去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些学习为他日后从事建筑创作打下了坚固的哲学思想基础。

1973年,何镜堂几经努力调到北京轻工业部设计院工作,从此结束了与夫人多年的分居生活。“”结束后,国家提出了有关研究生归队的政策要求,而此时的广东率先改革开放,开始建设经济特区。何镜堂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于是征得夫人的同意,他们举家南迁,从北京回到了广州,回到了母校华南工学院。

何镜堂刚刚回到母校,还没顾上安顿下来,陈开庆院长就告诉他,深圳科学馆要举行设计竞赛。这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工程项目,但时间只剩下短短的三个星期,不知他能否参加?何镜堂的第一个反应是机会来了,当时托运的行李还未到,全家都还住在潮湿闷热多蚊虫的招待所。何镜堂马上找到正在五山买蚊帐的夫人商量,夫人李绮霞是一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她毅然支持丈夫迎接回归后的第一个挑战。经过近20天的日夜奋战,何镜堂和夫人终于完成了回广州之后的第一个作品,打响了他建筑事业的头炮。

工作稳定了,家安顿下来了,他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创作中去。何镜堂给自己约法三章:“每做一个工程,都要将它作为一项大工程对待,都要将它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每做一个工程都要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从而走出了一条将设计、研究、建筑三者相结合的道路。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掀起了一股出国热潮,特别是1992年前后,很多人都走了。何镜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走还是留的问题。但是他很快做出了决定,不能走!尽管他已经拿到了绿卡,他依然对大洋彼岸的生活毫不动心,夫人于是把孩子们送到美国读书,随后又默默地回到了何镜堂的身边。

从1989年开始,何镜堂被学校任命为华工设计院的副院长兼总建筑师,1992年任院长,1994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的荣誉称号。1999年,何镜堂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了院士之后的发展成为了何镜堂人生的第三次转折。那个时候,他已经60了。名也有了,利也有了,很多人也许认为他没必要再做具体的工作,只需要指点一下就行了。可是何院士不这样认为,他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全国各大设计招标现场,他仍然活跃在建筑施工现场,他仍然带领一批年轻人创造了建筑设计领域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才会有由他领衔设计的奥运会羽毛球馆和摔跤馆、广州西塔、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等一个又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不断问世。

机遇只眷顾有准备的头脑。再回首,大器晚成的何镜堂是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大发展、21世纪上台阶,他常常感叹现在的年轻人遇到了好时代,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不少成果。可是他厚积薄发的经历却是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用十年,几十年才走完的路。

人生观:我是幸福的

何镜堂的人生之旅是曲折的,但是他始终认为他是幸福的。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他认为幸福的人生应该是能够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不能工作的时候还有人关爱。真正幸福的人应该是即使退休了,不工作了,人们依然记得他。

有一次大学城举行一个活动的开幕式,当时何镜堂和夫人到华工南校区观看表演。期间,突然有一个女学生跑过来,对着何院士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这个女孩说她是艺术学院的新生,她是代表她的父亲来给何院士鞠这个躬的。她父亲说,非常感谢何院士设计了这么美的校园给他们,让他们在这么美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虽然何院士一直都不知道这个女生的名字,但是那一份被陌生人给予的感动却长久地留了下来。

面对密密麻麻的行程安排,雪片一样飞来的会议邀请,紧锣密鼓的工程设计,何院士也会有累的时候。有一个晚上,他在湖滨路上散步,突然感觉疲倦像潮水一样向他袭来。这时,很多不认识的人纷纷向他打招呼,喊他“何老师”、“何院士”,那一刻,他觉得特别温暖。

何院士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身边一直有一批年轻人一起奋斗,他们这个团队是荣辱与共,不可分割的。

1996年华工设立了建筑设计专业的博士点,何院士成为建筑设计理论专业的首批博士导师,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重点研究民用建筑创作,特别是岭南地区新建筑创作,发挥三结合的优势走建筑与培养学生相结合的道路。在何院士看来,集中培养人才与不断地出成果,这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

现在,何院士和他的青年团队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大品牌。第一个品牌是大学校园设计,至今为止,华工设计院已经做了近200个大学校园的规划,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浙

江大学、江南大学、广东药学院大学城校区、华工大学城校区、重庆大学等等;第二个品牌是纪念馆、博物馆,代表作品是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和20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第三个品牌是体育场馆,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羽毛球馆和摔跤馆;第四个品牌是会展建筑,代表作品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第五个品牌是超高层建筑,代表作品是广州西塔。这五个品牌各具特色又互相补充,充分印证了华工设计院是一个有很强实力的团队。

到底华工为什么能在这众多的设计院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何院士带领的这一批年青的团队。作为领军人物的何镜堂深深认识到,一个人是做不出来今天的成绩的,一个项目没有人扶持是完成不了的。和他的团队每每一起奋战,常常能激发出创意的火花,彼此互相学习、相互激励。

何院士的学生说,他们从老师身上学到他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学到怎样与人为善,怎样做一个诚实、诚信的人,在他们看来何老师的思想是兼收并蓄、开阔宏观的,他毫不保守,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他的设计已经超越了建筑狭小的范围;采访中,何院士一直强调,他从他的学生中,学到了很多。多年来,华工设计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单位到今天跻身全国一流的设计团队,这一切是与何院士及身边一批年轻建筑师的努力分不开的。

何院士对建筑设计非常投入,在讨论中、在旅途上、在会议的休息中间,他总是不断地勾画草图,完善设计构思;他对学术研究同样非常投入,他随身的包中,总是带着草图纸笔,也常常会有一本需要修改的研究生论文。

何院士说他的幸福还在于夫人李绮霞女士多年来的默默支持与帮助。

建筑观:有争议是好事情

在最近举行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何院士回顾了他从事建筑事业以来众多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浙江大学、江南大学、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深圳科学馆、鸦片战争海战馆、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广州市长大厦及大都会广场、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和摔跤馆,其中不乏为他带来荣誉、他自己也颇为中意的几个代表作品。而现场最震撼人心的作品还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这两个工程。当何院士播放这两个工程的宣传片时,会场四周鸦雀无声。何院士熄灭了周围全部的灯光,静静地坐在讲台上,和观众们一起沉浸在中国从悲怆到复兴的曲折历程中。

南京大屠杀是震撼人类心灵的,在国际上有着重要政治、历史教训的悲怆事件。何院士选择了众多的建筑元素来表现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样特定的建筑精神。在入口广场、在新建纪念馆屋顶的两侧、在纪念公园的水池旁,都设计了长长的墙体。这些墙体或以文字,或以浮雕,或以其扭曲转折的形态,或以绝望封闭的房间来无声地诉说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悲剧故事,传递当年遇难者无处逃避的绝望心情。而入口广场“死亡之庭”则以无生命特质的砂石铺装广场,行走时“沙沙”声犹如大地的哭诉,令人感受到“生与死”的场所精神主题。在经过了“万人坑”这样的高潮后,游人将沿着墓道般的入口,进入以烛光之路为主题的“冥想厅”。相对而立的两面巨大的镜子让漂浮于水面上的烛光无限延伸,仿佛世人沿路洒下的无数滴祈祷的泪。而和平广场则以缓缓流动的水来体现“期望和平”的意境。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都在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人们仿佛又看见了汹涌逃难的人潮、悲戚的妇孺、呼啸的炸弹和那些摇曳在狂风之下晦暗的生命薪火。

70年前的世纪大悲剧再一次印证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是的,只有国家强大,人民富庶,我们才能够谈到尊严、独立和文明。这也正是何院士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所传递给人们的信息。

历届世博会的国家馆都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是主办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这样的盛会,意义非同寻常。中国馆必须是中国的。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究竟用什么才能表现现代中国的特色呢?何院士抓住了三点: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民族特色,体现当今中国的气质与气度。最后,何院士和他的团队拿出的方案是一个令人惊艳的大红色斗拱。我们看到。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地区馆水平展开,形成华冠庇护之下层次丰富的立体公共活动空间,并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态映衬国家馆。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传承经纬网格的传统建造文化;地区馆建筑表皮镌刻叠篆文字,传达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福泽神州,富庶四方。2010年,“东方之冠”将立于黄浦江畔,展现着上海海纳百川的情怀,更展现着中国雍容大度的气派。它将敞开胸怀接纳万国来宾,它更将长久屹立,气宇轩昂地印证这中华盛世!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也许是对世博会中国馆的期待太高了,在一片赞叹声中也夹杂着一些质疑的声音。“不中听的话我已经听了很多了,对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每个人都会从他的生活经验和学识出发评头论足,这是好事情。”面对批评,何院士显得风轻云淡,宠辱不惊。

建筑这门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建筑作品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声音。正如何院士对他的学生所说的,建筑一方面是1+1=2,另一方面又是1+1≠2。建筑要满足人们的实用性,这一点是共同的。但同时建筑又要有创新意识,要具有艺术性。任何一个有创意的作品都会引起争议,没有争议的作品反而是平庸的。

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说,“何先生很了不起,功成名就了还敢投中国馆,他是英雄,我向他致敬。”

从深圳科学馆到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从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到浙江大学,从市长大厦到会展中心,从广州西塔到奥运会羽毛球馆、摔跤馆,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到世博会中国馆,何镜堂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并将继续走下去。

回顾他的建筑生涯,何院士的每一个作品都是鲜活的和有生命力的。因为它们已经包含了他的人生经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2008年4月,何院士已步入七十岁的人生,也就是达到孔子所说的“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年愈七旬的何院士又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呢?我们期待着……

采访手记:

采访何院士,有三个意外:

第一个意外是没有想到大师这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当记者确定下来周六晚上八点去他的工作室采访他时,何院士还对占用记者的周末时间而一再抱歉,并且关心地问住得远不远。

第二个意外是没有想到大师对待这样一个普通的采访这样认真、严谨。

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侃侃而谈,条理清晰,显然是有备而来的。他甚至手写了一份稿子作为采访的准备。何院士还请了他的几位博士生一起来聊,这使得采访增加了更多互动的环节。

第三个意外是记者知道何院士很忙,但是没有想到他这么忙。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源远流长的“实践论”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西晋医家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其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针刺手法、刺禁、腧穴主治等。书中经过考查确定了当时的腧穴总数和穴位349个(包括单穴49个,双穴300个),论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与禁忌,总结了操作手法等,对世界针灸医学影响很大。

610年,巢元方等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全书共50卷,分67门,载列证候1700余条,分别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症状。其中对一些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原理已描述得比较详尽而科学。例如:对某些寄生虫的感染,已明确指出与饮食有关;认为绦虫病系吃不熟的肉类所致。

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659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州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

唐代医家孙思邈集毕生之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还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尤其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防治方面,成就突出。752年,王焘著成《外台秘要》,全书共40卷,1104门(据今核实为1048门),载方6000余首,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

宋代政府设立“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学生所学课程包括《素问》、《难经》、《伤寒论》和《诸病源候论》等。教学方法也有很大改进,如针灸医官王惟一曾设计铸造铜人两具(1026年),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考试时,试官将铜人穴位注水,外用蜡封。受试者如取穴正确,可针进水出。这是中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创举。

公元十二至十四世纪的金元时代,中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四大家、即:刘完素(公元1120~1200),认为伤寒(泛指发热性疾病)的各处症状多与“火热”有关,因而在治疗上多用寒凉药物,被后世称之为“寒凉派”;张从正(约公元1156~1228),认为病由外邪侵入人体所生,一经致病,就应祛邪,故治疗多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被后世称之为“攻下派”;李东垣(公元1180~125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时重在温补脾胃,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土”故被后世称之为“补土派”;朱震亨(公元1281~1358),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即认为人体常常阳气过盛,阴气不足),治疗疾病应以养阴降火为主,被后世称之为“养阴派”。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亲自上山采药,广泛地到各地调查,搞清了许多药用植物的生长形态,并对某些动物药进行解剖或追踪观察,对药用矿物进行比较和炼制,参考文献800余种,历时27年之久,写成了《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由于传染病的不断流行,人们在同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温病学派。如明代吴有性认为传染病的发生,“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他称之为“戾气”。他指出“戾气”的传染途径是自口鼻而入,无论体质强弱,触之皆病。这就突破了中医学历来认为的病邪是由体表进入人体的传统理论,在细菌学尚未出现的十七世纪中叶,这无疑是一伟大创举。到了清代,中医在治疗温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叶桂的《温热论》、薛雪的《湿热条辨》、吴瑭的《温病条辨》及王士雄的《温热经纬》等。

清代医家王清任(1768~1831)根据尸体解剖和临床经验写成《医林改错》,改正了古代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的一些错误,强调了解剖知识对医生的重要性,并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与治疗方法。

系统的诊疗方式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传统的中医学思维模式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并不相容,然而,当今之科学期刊已多有论文研究之,并试图用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中医中的部分现象和治疗机理。

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定义“完整医药体系”这个概念时提到中医学:“NCCAM(美国国家补充与另类医学中心)把完整医药体系描述为涉及‘完整医药体系是与对抗疗法(常规)医学独立地或平行地演变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些可能反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比如中医学和印度的阿输吠陀医学。完整医药体系都有一些共同的元素,相信机体有自愈的能力,这种自愈可能涉及到了应用情绪、身体和精神的治疗方法。”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一些医家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因此试图把两种学术加以汇通,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是:唐宗海(1862-1918)之《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朱沛文(约19世纪中叶)之《华洋脏腑图像合纂》;张锡纯(1860-1933)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局促的现代化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

一张桌子,一个脉枕,一名戴着花镜的老中医正襟危坐。把脉看病开处方,前厅看病后堂抓药,这种中医坐堂的模式绵亘了数千年。却不敌一柄听诊器,一支注射器。

望闻问切的拿手绝技在CT等现代化诊疗器械面前,高下立判。

中医终于在西医和现代化的健康理念围剿中退潮,搁浅。

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如何重拾中医的辉煌?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中国传统医学从业人员的案头。

现代化,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却是中医和中药在时代浪潮中的唯一选择。

穷则思变。“师夷长技以制夷”,借鉴西医现代化的科学经验,改造中医。

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的肖小河教授在谈到的中药科学研究时,提出三个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一是科学把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二是科学地制订中药科学研究的基本导向和策略,应“有可为,有不可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创新,更要规范”;三是科学制订国家中医药科技发展“线路图”,着重做好中药有效性评价与再提高、中药安全性评价与合理用药、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化科学表征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方面的研究与努力,是中医致力于发展并再次走出国门的必由之路。

从历史上来看,中医走出国门一直与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紧密相连。数百年前,由于其临床疗效和渐趋完善的理论体系,及其与中国文化的紧密关连,中医几乎随其本身的发展同步传播到中国周边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如越南、韩国、日本等国。此后,随着中国移民迁居到更远的一些国家,中医传入了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移民的进一步扩散,在一些欧美国家也出现了中医行医者和中药、针灸的治疗手段。渐渐地,中医引起外国学者的兴趣,中医经典古籍被翻译成法文、英文等文字。

不过,这一过程的普及与接受也伴随着质疑与批评,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专门针对中医中药制定了严苛的审批检查制度。

以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为例,回望百年前,中医伴随淘金华人传入澳大利亚,与主流医学思想和临床实践碰撞、磨合,历经坎坷磨难。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中医尤其是针灸等医科才正规引入澳大利亚。随后,更多来自中国大陆的专业中医师移民澳大利亚,使当地中医获得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立法规范,中医长期被排斥在西方主流医学之外,不仅缺乏规范,还遭受种种无理限制。譬如,澳当局仍禁止进口某些其认为“有毒”的中医药材。这导致中医发展空间狭窄,业内不免鱼龙混杂。

近年来,在中医地位提升背景下,某些所谓西方科学人士出于狭隘的行业利益和门第偏见,更是加紧攻击、抹黑中医。去年年初,400多名澳大利亚西医和一些“科学人士”签名反对大学开设中医教学课程,并指责中医为“江湖骗术”。接着,默多克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称,通过对几种中成药样品的DNA分析,发现其中含有有毒成分云云。

不管显得何等“科学”,“科学人士”们无法否认:全澳中医及针灸诊所每年服务大约280万人次,80%的病人以英语为母语,全行业营业额上亿澳元。中医药已成为造福澳洲民众的重要保健选择,其功效赢得了当地广大有识之士的认可。

从2011年7月开始,中医按照此前确立的中医法在澳获得正式注册,成为官方承认的专门行业。此举使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以国家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

本来,中医注册有望成为规范中医的契机,然而苛刻的注册条件和混乱的审批过程却使中医在澳前途蒙上阴影。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6篇

1.1教师的准备

实验课的准备和理论课有所不同,除了需要备课、书写教案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好预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前一周事先进行预试实验,熟悉整个实验的各个环节,掌握操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设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答,从而加强教学过程预见性;同时检验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从而降低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程度。即便讲课多年,许多教师每次上课前仍坚持预试,因为只有通过预试实验才能取得最有效、直接的资料。对于新增的实验内容,为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所有授课教师都必须参加集体备课、预讲、预试。另外,教师实验课准备还需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专业、学习基础等,以便于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1.2学生的课前准备

我们对学生强调实验前预习的重要性,要求每次实验课前充分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课前提问检查。由于各类高等院校不断扩招,二本院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过程需要同时培养智力和非智力素质,所以指导其做好课前预习就显得更为关键。我们将整个学期的实验安排和预习要求提前印发给学生,明确要求其将实验原理简要写在预习本上,以流程图或其他简明的形式写出实验主要内容(避免完全照抄实验指导),注明实验注意事项。并建议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讨论写出可预知的实验结果,教师在实验课前检查并给出相应的成绩。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听教师讲解时能较快跟上进程,做实验时能较早准备好实验所需试剂、器材,较快进入状态,缩短了实验总体花费时间,使实验顺利开展。学生准备充分、操作顺利、实验成功,更容易激发自身兴趣,然后更积极地思考实验相关的问题,比如除了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其他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等,无形中引导学生自觉拓展相关知识。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

2重视实验课第一课的讲授

二本医药院校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获得基础医学实验知识的科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但是,部分同学对生物化学实验课不够重视,兴趣不大,也认为在将来的工作中不会发挥实际作用。因此,鉴于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首先要从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第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化学实验在整个生命科学乃至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介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适当引入相应诺贝尔奖案例的简介,以展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正确地对待实验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课还包括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初始就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除基本操作技术外,我们在第一课时将分光光度法、电泳和层析等这些贯穿整个实验体系的主要技术重点向学生讲解,以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

3与时俱进,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因仪器设备和试剂等条件的限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较难反映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例如,本室以往开设的组织核酸提取与定量实验,将动物肝脏匀浆破碎,离心分离细胞质与细胞核,水解后分别用二苯胺和苔黑酚测定DNA和RNA含量。这个实验对仪器和试剂的要求不高,对本科生而言是一个综合性的尝试。但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得到纯化的DNA或RNA,定量所用的试剂基本上是强腐蚀性或强氧化性试剂(如过氯酸、KOH),实验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实际应用已较少。为适应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的特点,除基础性生物化学实验外,目前医药院校的本科生还应该掌握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新技术。因此,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非常必要。我们在经过开放式实验教学课题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更新实验室设备,将上述实验删去、改换成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电泳鉴定。新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涉及口腔拭子标本采集、真核细胞基因组DNA提取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核酸鉴定等步骤,利用了商业化的微量DNA抽提试剂盒,让学生直接接触和领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加强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照做;这对于一些基本操作的讲授可能效率较高,但实验课如果仅仅如此,那么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教师应该适当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回答,多进行师生互动。一些基本操作如刻度吸量管的使用,我们会让学生演示操作,由其他同学观察、并提出其操作是否有不规范之处。我们还发现,即便是让某位学生朗读某一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行之有效的简单办法。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将实验目的、操作与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实验前启发学生认清实验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结果,有什么样的意义,最后根据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即使不是最初想要的理想结果。比如纸层析法分离检测转氨反应体系中的谷氨酸和丙氨酸,就实验设计而言,要带领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同时检测四组样品,即谷氨酸、丙氨酸、转氨反应组、转氨反应对照组,让学生学会标准品对照及阴性对照的运用,了解他们的意义。实验完成后,将学生的实验结果与我们预先准备好的实验结果图片(包括不理想的结果:层析斑颜色很弱、分离效果不佳、各组层析斑块间重叠等)做对照,逐一分析产生的原因,了解点样量、展开剂用量、层析系统的密闭性等对结果的影响,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讨论如何调整实验条件、重新操作。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不仅掌握其操作技术,更要学会独立分析结果,做到举一反三,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科研实践的兴趣。作为医药院校的基础课程教师,还应将生物化学实验与学生的学习专业恰当地融会贯通,这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之一。比如上述基因组DNA提取及电泳鉴定实验,我们提出就地取材采集每组学生的口腔拭子,学生自己用消毒后的棉签擦拭口腔中两侧脸颊收集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随后结合本系教师的研究方向跟学生介绍基因组DNA分型研究在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毒物敏感或耐受性以及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自然产生积极动手的意愿,想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了解自己的基因分型及对某一物质的代谢特点,无形中使学生自觉地参与科研实验当中。

5综合评定实验课程成绩

适当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科学地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课程考核不应只注重实验报告,而是应贯穿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报告和实验总结等实验全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所学知识和技能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我们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核三部分,从预习、考勤纪律、实验室规范、仪器的清洗整理、数据记录、实验报告完成、实验结果分析等多方面进行考查,最后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实验态度、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技能实际情况而定。每次实验记录学生考勤和纪律情况,对超过三分之一及以上学时无故旷课的学生,实验成绩给予不及格。实验开始前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全程考查仪器使用和常规性操作的正确或规范与否,就实验现象和结果随时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检查实验结束后台面的整洁性,综合评定给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的书写是科学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体现了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实验报告书写方面除了要求完整性外,我们强调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的规范性,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更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一些学生实验结束后仅给出一个实验结果数据或图像,但对这些数据图像却不做详解,所表示的意义和说明的问题也不做对应的分析,这并不能真正达到实验目的。例如血清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大多数学生的实验报告结果只出现测定的含量数值,很少有学生分析这个数值的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操作中哪些步骤可能影响这个测定值?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操作任务,达不到生化指标检验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求将实验结果所表示的意义、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拓展等都写进实验报告讨论部分,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今后深入学习或工作打好基础。期末考核主要基于以往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结合理论课,选取代表性实验内容。比如学生平时操作做过样品蛋白质浓度测定实验,理论课程中重点学习过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实验操作考核时可以选择酶的米氏常数测定。考核实验涉及的技术是试剂的准确量取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涵盖了本学期所做实验的主要技术重点,又可以考查学生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掌握情况。考核前教师不再讲解,学生应充分准备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全程巡视,随时记录每个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在学生随堂完成实验报告后,当场评分。以上这种多方面的综合考核办法可以相对客观地系统评价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综合能力。总之,高等医药院校基础实验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后期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的质量。我们应与时俱进,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拓宽实验内容,使之更具系统性、实用性,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优势的复合型素质人才而努力。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7篇

__手机店里主要经营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三种比较好的手机。店里也出售一些国内产的较好的手机。__手机店里出售的手机都是一些比较接近大众,可以让大众们接受的手机。这里的名牌手机都是从原厂订货并亲自检查的原厂手机,其质量有保障。此店的价格也十分合理,选取最低价让新老用户可以再__手机店买到适合自己并且最合理的价格,用自己实际质量来证明__手机店的品质。本店全新全意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优惠、更便捷的购买途径,这也是本店的立业之本。

__手机店一直以来都是以四个第一的服务来满足广大新老客户的需求,诚信NO.1、质量NO.1、价格NO.1。在__手机店均有购物凭证,并且客户们在购买了手机后,若因为手机自身质量存在问题需要退换货,也可凭票与店内服务员沟通,并且尽量解决好售后问题。__手机店是为了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在这里让我看到了诚信立业为大众利益,让我停下了脚步。在这里我的专业虽然与在这里所做的不同,但在这里都可以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许多东西。也可以让我在这里锻炼,并让我成长。老板让我在这里做店员,初来乍到,能在这里工作我很开心。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以最短的时间学习从未涉足的专业知识,在我离开的时候并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赞赏与肯定。

在实践的这段日子里,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践。关于实践,就是把我们再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部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下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这实践的日子里,我获得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且我还收获了真诚的友谊。在努力工作的同时,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一张张相互鼓励的笑脸,也正是如此,我才更加努力的做好这个工作。

在如今的社会,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更新我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从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主公表现的更好。社会总是不同于学校的,学校中的那份纯真在学校中那份轻松的气氛,在社会上是不存在的。在学校中,我们所接触的人和事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简单。在学校中我们是除了学习没有多少事需要去做。生活的轻松而且自在,但在工作单位,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那么多、那么繁碎。然而没有人会告诉你,你要做什么,只能凭自觉去做,要做好,做的认真漂亮,要把最简单的事情以最认真的态度去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别人不一样的评价,饿哦们才有一个漂亮的开头。

因此,在这个寒假里,我在这个__手机店工作的虽然时间短,但我获益颇多。

在这次实践中,我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了解里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我了解了社会的残酷与美好。但在这个大社会中,都能让我们迎风而上,不畏艰险的去爬上一座又一座山的山顶,也让我们学会了忍让与坚强。在__手机店里,我第一天上班就觉得没有什么,可是却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当客人来到这里需要热情相待,并且要服务周到,才知道这份工作的不易。在这里听着他们背的熟练的手机功能,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如何介绍品牌手机的品质和质量。我觉得这份工作那么不简单。在这里客人来了就要受到招呼,并且上前询问客人的需求,按照客人的要求,再介绍给给客人什么样的手机,最后让客人觉得手机满意并且高兴的离开。在这短暂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并且也觉得挣钱的不易。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我也会坚持下去。

在实践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里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的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通过这次实践中努力奋斗,我体会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拾最幸福的。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总结

短暂的实践时光就这样过去,在这第一次实践中,我感觉到社会上生活中的艰难与快乐,我也收获了许多知识和朋友,与此同时,我也付出了我的汗水和辛勤劳动。现在,我知道原来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不过,在这次实践中,我也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此我自己总结了一下:

在社会上应多与人沟通

在社会上要有责任心

在工作中药学会忍耐

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内心的胆怯

在工作中药不断的学习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发现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有解决的办法,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我总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后一定会有彩虹的!”

我拥有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奋斗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感谢

最后,我十分感谢__手机店能给我这样一个实践的机会,并且十分感谢店长与店员们的帮助,祝__手机店所有员工工作顺心!祝愿__手机城能够生意兴隆,越做越大。

为期30天的社会实践圆满的结束了,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值得令人好好回味一番。为此我用这篇社会实践论文记录与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而这并不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这是为了自己而写的一次找寻内心声音的伟大体验。

我很庆幸能在放寒假的当天跟学长、学姐们一起去苏州的一个手机厂工作。在手机厂刚开始做清屏工作,后来转成看外观。刚进无尘室的第一感觉觉得一个小小的手机屏一定不会难倒我。可是并没想象的简单。进到无尘室有一个小师傅带我,她说清屏需要很大的耐心,我说我有。她笑了。她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下定决心的去清这块屏,不去想那么多,一点一点的来,总会很容易清干净。”是啊,或许这就是小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从清屏上我感觉到了一个人的耐心需要多大才可以清出来那么干净的一块小小的手机屏。

如果问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开始到社会中工作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工作中要先去掉“学生

味”。工作本身需要的就是一种严谨的态度,“我是大学生”并不能作为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借口,别认为犯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此时你是在做一件用时间计算金钱的事情,校园中的“随意性”决不能带有。从我入职开始的不久,就转入外观。我又有了一个师傅,这是一直到工作结束的师傅。她在外工作了好久。她常给我说:“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责任。”在跟她相处的期间我还领悟到了“尽力并不等于全力,尽了全力还是会有一点点瑕疵。自己的本职不做好直接就影响到了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工作虽然简单甚至单调,但是考虑下去任何细节都很重要,每一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第一天看外观只看师傅看过的屏,她打的不良我从中找,感觉那天过的很快,也许是在无尘室清过屏的缘故吧。感觉还不错,很快便学会了。刚开始师傅让我自己看,我看过后她在看一遍,偶尔会因为我的大意有的地方的小脏污会丢掉,还会看不完全。

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我却觉得,检讨才是成功之母。曾有一次看到一个屏,那样的故障我没见过,然后就流下去了。到复判时却被打回来了,当时被师傅小小的批了一下,师傅说:“你不知道看屏要看整个外观么?”我不语。我只在心里记着师傅的话。日后的每个屏我都会很认真的去看,而我的速度却很慢。我师父说只要你掌握好了再提速也不迟。我很认真的跟师傅学。我的速度也很快得以提升。在随后的工作中,我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师父每天都很开心,我的速度提高了,也便可以帮她减轻些辛苦。每天在工作中随着开心下班。

态度决定一切,在学校部门工作,会很随意,一旦走出校园,如果还不能马上以“熟工”的身份要求自己,那么你将很快被人比下去,因为一个公司需要的是有生产力的员工。每天提醒自己无论是现在工作还是回到学校抑或是将来踏进社会,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学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学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值钱的大学生正要求了我们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有社会实践能力与经验。

这个寒假我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并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在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好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练习。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的接受。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作出肯定。你没有社会经验没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的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寒假工时,总有种说不出的心情,总感觉会有些害怕。跟同学通电话说自己的心情,感觉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第一次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文化程度还不够,也没什么社会经验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的怯懦就这样表露出来了。某人曾对我说,在社会中要学会厚脸皮,别人的教导虚心接受,不要不当回事。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会枯竭。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成功的人不在于你认识了多少人,而在于多少人认识了你。”努力地去认识他人,也是让他们认识你,从他们身上发掘出你可以学习的地方,体会每一句睿智的语言。

坦白讲,这么短的时间内,小小的寒假工能学到什么呢?就锻炼了态度,心态更加坦荡,我想这已经足够了。生活就像一种修行,只有行万里路,亲身体验实践才能有所感受。

在回来的路上,跟学姐们聊了一路,她们的社会经验比我牢靠的多,从她们的语言中就会体会到那种成熟。遇事不要先为自己找借口,很多的话当着同年级的同学说还好,在她们面前说只会让她们笑话。学姐们给我讲了好多她们所经历的人情世故,她们总说你等遇到了就会明白了,现在听了也不会明白,只要记得,以后无论做什么不要为自己开脱,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虚心学习别人的突出。凡事做了就要做好,承担起该有的责任。

这个寒假,见识了很多事,认识了很多人,收获了很多,很多。不只是有劳有得的工资,还收获了比这更重要更加无价的财富。期间所赚取的经验将永远成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8篇

一、活动背景:

近期一部电影《门徒》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而增加了人们对问题的关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潮流下,解决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

(一)现状背景

1、国际上吸毒情况:

2、艺人吸毒情况

艺人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应当有社会责任感。然而娱乐圈内有些艺人吸毒早已不是新鲜事儿,但明星接受采访时对类似吸毒这种敏感话题一概回避,。前不久圈内某资深歌手打开心扉,他坦言“吸毒已成了圈内见怪不怪的事情”。艺人重新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年6月,香港艺人苏永康及台湾女星安雅在台北夜店怀疑服食禁药被捕,最终被判入台北看守所附设的戒毒所强制戒毒11天。此外,香港艺人黄秋生、甄楚倩也曾吸食大麻;

内地歌坛当红歌手沙宝亮和老牌乐队零点2004年2月10日传出在青岛某夜总会嗑药涉毒被当地警方拘捕。

3、青少年吸毒情况

泰国禁毒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更触目惊心:在泰国,1999年全国15万接受戒毒治疗的安非他明上瘾者中,15至19岁的青少年就占了47%。

(二)调查背景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促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吸毒”这个社会和人类健康的“毒瘤”。而作为学习生命科学的大学生,我们对于这个话题尤为敏感,所以希望用我们的知识和努力,增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防范的意识,帮助那些已经陷入危害的人们。我们决定对此社会问题进行调查。

之所以将实践地点定在偏远的云南昆明,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接近世界毒巢“金三角”地带,贩毒吸毒情况较严重,问题突出;而将调研对象选择为昆明市强制戒毒所是因为它是国内最大的戒毒所,拥有丰富的相关资料和条件。

二、实施方案极其意义

方案:

1、通过询问工作人员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的作用机理。

2、通过采访戒毒所工作人员了解戒毒所基本情况和所里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

3、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在校大学生及普通市民对及戒毒情况的了解程度。

4、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戒毒人员的访谈了解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经过和他们在戒毒所中的生活,并试图探询他们的心理历程。

意义:

1、让人们充分认识的危害,提高社会对的关注度。

2、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揭开的神秘面纱,使人们尽可能多的了解它,不会谈毒色变,更不会因为强烈的好奇心陷入的深渊,同时通过与和戒毒药品的接触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3、使人们产生警觉意识,认识到离每个人都不遥远,加强防范意识。

4、让社会对已经陷入深渊不能自拔和正在戒毒的弱势群体产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5、凸显大学生关爱生命,关爱弱势群体和关注社会的良好意识。

6、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帮助需要关爱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活动总述

活动名称: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关于强制戒毒所的社会实践调查。

活动时间:7月31日——8月7日。

团队成员简介:

队长——张开俊: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0605班学生,06级学生会学习部部长。06—07上学期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自强奖学金”。为人随和,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激情,工作认真高效,责任心强。多次组织参与学院的各项活动,有一定的工作组织能力,善于与人交流合作。

卢煜东: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0601班学生,湖北咸宁人。为人热情大方,积极性强,善于交际,有一定宣传工作经验。

郑怡宁:湖北武汉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技术0601班学习委员,性格外向,考虑问题全面、细致,团对意识较强。在院文艺部工作,能很好得完成活动的策划与所有活动的执行。

赵玉:新闻信息与传播学院06级新闻学1班学生,湖北武汉人。性格开朗,责任心强,富有热情,动静结合。行动力强。在校级院级媒体均有任职,有一定的新闻采访经验。对社会问题敏感关注,对实践活动积极主动。

许婷婷: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湖北武汉人。注重学术知识在社会的实用价值。初中,高中曾积极参加过校级社会实践,被评为“校优秀三好学生”。有实干精神,对社会实践冲满热情。

方翔: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0601班学生,湖北十堰人。性格开朗,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在市场营销协会担任会长助理,具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

李萧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0605班。湖北钟祥人。做事认真、负责,意志坚强,镇定冷静;团队意识较强。

秦丽玮: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0605班学生。湖北黄冈人。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且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极富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积极配合组织,思维敏捷。

李越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0601班学生,湖北荆州人。为人大方,善于交际,大一上至今担任班上生活委员,有丰富的理财经验。

余帆: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湖北武汉人,毕业于华中师大一附中。大一进入团学联并成为副部长,是校广播站“岁月流声”节目策划人之一,现为社团联合会秘书团办公室成员之一。善于沟通,能很好的活跃气氛,为人开朗。

四、调研内容:

一、搜集与整理国家关于的法律条例,了解政府对吸毒者的政策;

二、了解当今社会中的吸毒率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其中所占的比率;

三、调查当代大学生(以武汉大学生和昆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的思想认识,了解他们对吸毒者的看法;

四、了解昆明当地居民对的法律认识和他们对吸毒者的态度;

五、了解武汉戒毒所和昆明戒毒所对吸毒者的管理程序和他们在帮助吸毒者戒毒方面的成功经验;

六、了解戒毒所内不同程度的吸毒者的思想历程和他们在戒毒所中的生活状况;

七、对在戒毒所中成功得到解救的、并志愿留在戒毒所帮助其他吸毒者戒毒的工作者进行专访,了解他们不同时期对的不同认识;

八、调查昆明及周边城市的环境,寻找其与云南省青少年吸毒率较高的联系;

九、针对当今青少年吸毒率有所升高的形势,了解政府和戒毒所管理人员对大学生的期望,以及吸毒者对广大青少年的真切忠告;

十、调查当地媒体对吸毒、贩毒事件的报道程度和相关报道,并在当地居民中调查他们对相关新闻的关注程度和对媒体在预防青少年吸毒中的作用的承认程度;

十一、了解戒毒所在管理、帮助戒毒者的过程中的困难和难点,共同讨论、寻找其解决的方案。

五、调研方式和调研对象

一、在学校内做初步调查:在大学生中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和统计大学生对的认识程度和防范意识。

二、向当地政府了解相关事宜:

1、向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应当做好的准备。

2、取得戒毒所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并开予证明文件。

三、与武汉戒毒所取得联系:

1、到武汉戒毒所进行初步采访调查,明确调查内意事项。

2、积累相关采访经验,为昆明之行作好前期准备。

四、到达目的地昆明戒毒所:

1、对这所亚洲最大戒毒所做整体上的初步了解,采访对象为所内工作人员,包括负责人、戒毒医护人员、警备人员等。参观戒毒所的硬件设施了解其人力配备情况。

2、对戒毒所中戒毒有成效,已经或正在康复的代表性患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吸毒到戒毒的心路历程。

3、着重了解所内青少年患者沾上的原因、心理、戒毒的经过以及戒毒的效果等。

4、参观昆明强制戒毒所的附属制药厂,了解戒毒辅助药物的相关知识。

五、在云南各高校中进行活动宣传:到昆明大学等高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离较近地区的大学生对的认识程度,并宣传我们学校以及此次对戒毒所的调查访问活动。

六、返回学校后的后期宣传和推广活动:回学校后在校内做一次大型的宣传活动,将我们此次去戒毒所的亲身经历及感触以DV及相片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看,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度。

六、特色活动内容:

一、心理探秘:对受毒害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访谈,深入了解青年吸毒的心理原因及其感受。

二、关怀互动:和戒毒中的青少年朋友们一起观看由真实故事改编电影《黑白记忆》、《门徒》,与他们共同接受远离思想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同龄人的关怀。

三、DV短片:对戒毒所的调查活动全程DV记录,结合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制作成活动记录录象,回来后和学校的同学共同分享我们暑期的不平凡经历,让同学们都能对有各全新深入的了解认识,也期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行列中来。

七、活动实施过程及人员分配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由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主要为实践做好相应资料收集等)

5月25日~6月6日

搜集与整理有关云南戒毒所的资料,写好社会实践的策划书。

6月7日

向学校和学院借好校旗和院旗。

6月8日~6月10日

以华科大为调查试点,在大学生中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青少年对以及吸毒者、戒毒所的认识。

与武汉市政府联系,并获得调查相关证明。

6月13日~6月15日

与昆明市政府和昆明市戒毒所取得联系,获得接受许可。

联系张德鹏老师,请他为我们讲解有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常识。

6月21日~6月30日

请指导老师做指导和建议,对队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包括采访的形式、采访过程中所需提出的具体问题、注意细节和DV摄影技术以及数码拍照技术,争取捕捉珍贵的镜头。

7月1日~7月5日

预定往返火车票。

7月6日~7月10日

做好必要的采购,进行必要的物资准备。

(二)实践行程

7月7日~7月30日

张开俊,李萧萧,郑怡宁依据相关证明到武汉戒毒所,通过工作人员了解戒毒所基本情况,进行采访,争取通过武汉戒毒所与云南方面取得联系,使实践能更顺利展开。

7月31日

上午8:00乘火车由武昌到昆明。

8月1日下午5:00

到达昆明火车站。

8月1日

到住宿旅馆,整理行装,队员做适当休整。下车后,方翔和卢煜东找到住处,将物品安置好。

8月2~3日

联系当地媒体,到云南介毒所预约采访时间及人员,了解云南大学的相关情况。张开俊、赵玉、郑怡宁三人负责联系媒体,争取得到媒体的支持。李萧萧、许婷婷、方翔、秦丽玮、卢煜东四人负责联系云南戒毒所,并预约具体采访时间。余帆、李越强负责联系云南大学,得到校方对我们在云南大学进行调查活动的许可。

8月4日

采访云南戒毒所和人员,在云南大学内进行问卷调查。张开俊、郑怡宁继续与媒体沟通,说明此次活动的意义。赵玉、许婷婷、方翔、余帆、李萧萧、秦丽玮、卢煜东七人到戒毒所进行相关采访。赵玉运用自身记者专业的优势主要进行访谈工作,采访对象为戒毒所作人员,卢煜东负责DV拍摄,方翔和许婷婷负责拍摄照片,其余负责记录。

目标:一、收集有关的数据和资料。

二、通过向戒毒所专家进行访谈增强队员对的认识,有助于后期的宣传工作。

三、了解戒毒所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并带去我们的致意和感谢。

8月5日

采访戒毒人员和已经成功戒除毒瘾人员,并继续与媒体联系。张开俊、赵玉、许婷婷、方翔、余帆、李萧萧、秦丽玮七人戒毒所进行相关采访。采访对象为戒毒人员和已经成功戒除毒瘾人员。按年龄可分为青少年,中年人和年龄较大者,主要重点在青少年。

目标:㈠、通过戒毒人员的亲身体会,讲述的危害,明确我们珍爱生命、远离的主题。

㈡、给戒毒人员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㈢、宣传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社会时间精神。

8月6日上午

全体队员前往昆明市戒毒所附属制药厂参观和学习。

8月6日下午

全体队员在介毒所举办一次连谊活动,组织戒毒人员唱励志歌,并放映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黑白记忆》,希望给他们以启示。最后合唱《让世界充满爱》结束本次采访。

8月7日

全体队员前往云南大学进行问卷调查,采访部分云南大学学生,了解他们对毒

品的认识。再在当地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宣传我们此次实践的内容性质,向社会各类人群普及有关防范的知识。

8月8日

整理个人物品,做好返程准备。

8月8日下午

乘火车回武汉,集体安全返校。

(三)后期资料整理及宣传

整理资料,完成社会实践报告。

8月21日——8月31日

制作ppt和访谈内容剪辑。

9月8日——9月9日

在韵苑入口处以展板和海报形式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9月10日晚

在韵苑食堂前播放视频剪辑,并请观看的同学谈谈观后感和对此次活动的评价。

9月10日——9月15日

上交实践论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

八、费用预算:

住宿费:15*10*7=1050(单价*人数*天数)

伙食费:10*10*8=800(一天的费用*人数*天数)

调查问卷复印费:0、1*500=50(单价*份数)

后期资料整理宣传费:50

应急费用:500

总计:5000

九、预期效果:

⑴、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加深自身对的认识,加强对的防范意识。

⑵、在人们群众和当代学生中间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同学们都能对有个全新而深刻的认识,避免误入歧途。

⑶、提高社会对吸毒青少年的关注程度,引起大家对青少年吸毒这个社会问题的思考。

⑷、和戒毒所中戒毒的青少年患者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及想法,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带给他们战胜毒瘾的信心及决心。

⑸、作为一次参观考察活动,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磨练我们的意志。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交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十、注意事项:

⑴乘车途中及整个调查过程中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⑵带齐学生证、身份证以及政府、学校推荐信和相关证明材料。

⑶自觉遵守法纪法规,注意言行,礼貌待人,不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时刻注意维护学生形象和学校形象。

⑷采访之前要提前预约,防止时间冲突。并准备好采访所需材料和工具。

⑸在采访过程中注意尊重对方隐私和自尊。

⑹每个成员要有高度的集体意识,遇到问题互相帮助,成员之间不要发生矛盾,如果发生,要互相宽容,决不允许在所调查地发生大架斗欧事件。

⑺保持与校内指导老师的联系,遇到紧急情况及时请求援助。

⑻带好雨具,以防天气的变化。

“生命之光”暑期实践队

社会实践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

学子牵农村,江城重晚情。调查乡镇各区域老人的生活质量情况,有条件的话,组建医疗服务队进农村,真诚热心地为老人服务。“立足农村、服务基层、情系社会、共建和谐”,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知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二、活动目的:

培养大学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意义:

了解老人情况,从身边考察;

关爱老人健康,从基本做起;

锻炼自己能力,从实际出发;

巩固医学知识,从点滴开始。

四、活动时间:2007年7月中旬~2007年8月中旬

五、活动地点:吴江市桃源镇

六、分队成员:

团长:姚瑶——影像054

队员:许芸芸——药学054

王芳——护理062

沈晨霞——护理062

孙珺——医影054

朱超瑜——药学054

曹皎娇——医影053

潘静——医影053

杨悦——眼视光051

七、活动内容:

1、各个小队员分别调查自己所在区域的老人(80岁以上,含80岁)数量及生活质量情况,完成调查表格,形成报告。可以与居委会或村委会等进行联系,提高办事效率。(附调查表1)。

2、由于我们队有大一同学参加,她们对医学知识没我们熟练,清楚。作为学姐的我们要帮助她们,从基本教起,教她们怎么量血压,熟练技巧。

3、组建医疗队,邀请专家人士参加并进行技术指导,我们可以与村卫生站共同合作,给村民做体检,对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安排上门服务。

4、集中在铜罗社区卫生院,注重调查本区域老人住院的原因,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等。(附调查表2)。

5、大力宣传夏季医疗小知识,与有关村委会联系,在橱窗粘贴海报或分发宣传单等。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联络活动实践单位

2、准备工作证

3、活动时穿统一服装,带工作证

4、为活动制作横幅

5、制作调查所用的表格

(二)活动行程:(分次活动)

第一次:各个小队员分别调查自己所在区域的老人(80岁以上,含80岁)数量,完成调查表格,形成报告。可以与居委会或村委会等进行联系,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次:大二帮大一的活动,为了在活动中更好的配合我们,并做好学姐应尽的本分。我们从最基本的教起,教她们怎样去量血压,熟练技巧。

第三次:邀请医院里的医生,共组医疗服务队下农村。我们负责量血压等简单的项目,还可以做医生的小助手。在下乡过程中,我们要真诚热心地为老人服务,关心老人。

第四次:集中在铜罗社区卫生院,注重调查本区域老人住院的原因,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等。

第五次:大力宣传夏季医疗小知识,与当地村委会联系,在橱窗粘贴海报或宣传单等。

(三)活动体会:每个队员写一份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心得、感想。

九、预期效果:

1、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2、更早地了解现在老人的生活质量情况,给自己敲个警钟,从年轻的时候就要注意身体;

3、通过我们的医疗服务队,我们能够提高医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4、立足农村,服务农村,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与人处事,沟通交流;

5、增加了人生阅历,升华了对人生价值与生存智慧的理解;

6、加强了同学们互相合作,独立处事和安排活动的能力。

十、资金预算:

1、“南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横幅:50元

2、照片:50元

3、宣传单及海报:30元

4、调查报告资料及复印:60元

5、暑期社会实践汇总彩册:50元

6、路费:50元

活动总预算:290元

策划人:姚瑶

社会实践策划书(三)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随着竞争的日趋严峻,为了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竞争力,做好我校的就业工作,我组商量决定开展此次的调查。

二、调研主题:大学低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

三、调研时间:**年09月

四、调研地点:成都大学、网上调研

五、调研主办单位:成都大学电信学院

调研承办单位:成都大学电气自动化技术09级1班

六、调研负责人:曾永涛******

七、调研目的:

当前有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规范,细致。不知道什么单位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找不到真正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了使我校大学生更好的形成符合个人需要并兼顾社会利益的就业观念,清楚地认识到择业的盲目性,特进行此次大学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这对大学低年级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将影响到个人的事业和人生的前途!

本着“一切为了同学就业”的宗旨,本次调研旨在加强我校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明确就业目标,增强就业技能,为进一步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八、调研流程:

1、前期工作:

(1)、召开小组会议,进行分工。

(2)、商讨问卷调查的形式和途径。

(3)、设计问卷调查题目。

(4)、将设计好的问卷调查表以纸质方式打印出来。

2、中期:

(1)9月10日,第一小队将设计好的网络问卷调查以邮件等形式发送到事前联系好的学校班级。

(3)9月18日~9月19日,第二小队对成都大学各个学院部分专业的课程表进行收集。

(4)9月20日,所有成员召开会议,将收集到的课程表进行汇总处理,并讨论实地调查班级。

(5)9月22日,召开小组会议,对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总结。

(6)9月25日,第二小队进行网络调查总结。

(7)9月27日,第一小队开始筹备实地调查工作。

(8)9月28日上午3节课下课,第一小队开始对10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所有同学进行调查。

(9)9月28日晚上第一节课下课,第一小队开始对09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所有同学进行调查。。

注:新闻采编员及新闻协助员在整个调查中注意新闻资料的采集。

3、后期:

(2)9月29日,小组讨论并对实地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

(3)9月29日,新闻采编员、新闻协助员、后勤员书写社会实践报告并将新闻投稿到学院办公室。

(4)9月30日,小组成员召开总结大会和庆功会!

九、调研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调研,参加调查和进行调查的同学们都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自己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同时,同学们也将认识到,一个详尽的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十、经费预算:

2、调查策划书11份:10元;

3、其他准备费用20元合计:60元

十一、注意事项:

1、集合必须准时,集合中不得出现打闹杂乱现象。

2、进入正在上课的班级,见到同学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3、与同学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要引导同学多讲述他们的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认识。

4、建议各位同学本次实践后能写一份实践总结或实践感想。

8、实践期间请大家服从组长安排,实实在在做事,勿打闹嬉戏!

9、如有原因无法参加者,请及时告知负责人。

10、若因天气等原因改变计划,将另行通知。

11、其它注意事项将在人员汇合后与大家说明。

十二、实践细则:

1、实践当天所有参与人员必须带上学生证或者身份证;

2、实践期间务必做到尊重他人,杜绝有伤害他人,损害班级形象的事情发生;

3、若有上述事件发生,则事件主要责任人由小组判定、处罚;

4、实践中如遇外出,必须由责任人(小组长)组织注意交通安全,尽量减少路途中耽误的时间;

5、实践中如遇外出,除特殊情况以外,任何人无正当理由,不可离队;

7、若有违规者,安全责任自负;

8、由于经费问题,实践中如遇外出,乘车往返时的车费自付,望见谅。

9、实践中如遇外出。出发前所有人员必须签署“外出活动安全责任书”

上一篇:药学硕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今日药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