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6:01

畜牧业基本情况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1篇

一、我区畜牧业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一)我区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畜牧业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年,全区生猪饲养量104529头,其中存栏47198头,出栏57331头;牛饲养量9850头,其中存栏8758头,出栏1092头;山羊饲养量38795只,其中存栏24466只,出栏14329只;禽饲养量518493羽,存笼244203羽,出笼274290羽;中蜂16331箱;禽蛋产量317吨,牧业收入4292万元(含渔业收入)。畜牧业生产以生猪为主,牛、羊、禽次之。虽然自然条件独特,生态环境优越,牧草资源丰富,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场所,但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等因素的影响,畜牧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发展缓慢,规模效益得不得充分发挥,目前,我区畜牧业生产方式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畜禽及其产品基本上是自产自销。

(二)我区畜产品安全现状

一般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投入品的使用(如饲料、兽药、添加剂和动物激素等);二是人畜共患病的蔓延;三是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的污染。投入品的使用和疫病蔓延存在于畜禽原料生产环节,重金属、生物性有毒物质污染则主要存在于畜产品加工及运输环节。就自产畜禽及其产品而言,从投入品使用环节上看,我区畜牧生产方式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同时成品饲料和添加剂价格偏高,养殖户很少使用,饲料来源大都是自产农副产品及丰富的野生牧草资源;从疫病蔓延环节上看,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彼此相对隔离,且饲养规模较小,疫病很少呈大规模流行;从重金属、生物性有毒物质污染环节上看,我区无大型工矿企业、无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因此,从以上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三个主要环节上看,风险较小;从检测结果看,无论是我们自己检测还是省检查组抽样检测,均未发现问题。应该说,我区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整体情况良好,多年来,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但是,隐患依然存在,不容忽视。

二、我区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区交通、信息等基础条件的大大改善,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的趋势势不可挡。与此同时,国际国内重大动物疫情愈来愈复杂,一些不法商贩急功近利,乱用激素、抗生素和生物制品,以及经营兜售假冒伪劣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现象屡禁不止,这无疑对我区的畜产品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目前,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畜牧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有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区畜禽规模养殖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受客观条件限制,进展缓慢,组织化程度不高。年底,年出栏30头以上的养猪户仅47户,年出栏数2100头,占全区总数的3.6%;年出笼1000羽以上的肉禽养殖户25户,年出笼3.2万羽,占全区总出笼数的11.8%;蛋鸡年存笼100羽以上的7户;牛年饲养规模5头以上的30户;羊年饲养规模30只以上的47户。由于我区畜牧生产和经营仍以千家万户小规模饲养和分散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低,所以对生产过程的监管难度极大,很难做到“四统一”,即畜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净化统一,客观上造成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源头难以规范,严重制约了畜产品安全生产。

(二)畜牧养殖户安全意识不强

在我区,稍有文化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从事畜牧养殖的大多为“3860部队”(即妇女和老人),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观念陈旧,习惯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对于新观念、新技术接受慢,有的甚至排斥。其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贪小便宜,轻信流串商贩的大肆宣传,购买和使用价格低廉的假冒伪劣饲料或添加剂。二是科学意识薄弱,生猪一旦患病,滥用抗生素,治好便罢,治不好,也不考虑休药期,便低价出售,导致药物残留。三是防疫意识差,部分养殖户对动物重大疫病的免疫工作不配合,对病死畜禽随意丢弃,从而造成疫病大面积流行。

(三)主管部门监管力量薄弱

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区级监管机构和检测设备设尚不健全,乡镇更是无监管机构、无监管设施、无监管人员、无监管经费。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能力、执法监督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为不法经营者及流窜商贩带来了可乘之机,为不合格畜产品和假冒伪劣投入品的上市提供了可能,为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建议及对策

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生存和发展,威胁到民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虽然,目前我区尚无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但是,隐患不小,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全面防控,标本兼治。治标,首先要健全机构,壮大队伍,完善设备;其次,要全面提升五种能力,即“行政管理能力、执法监督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做到管理到位、监督到位,不漏死角。治本,则应增强广大养殖户的安全意识,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具体工作中,应重点把握源头生产、屠宰加工和经营流通三个环节。综合对策:

(一)着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特殊的地域环境和传统的生产方式,虽然能凸显畜产品地方特色,对疫病流行防控也有一定好处,但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区畜牧生产的标准化进程,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因此,推行标准化养殖、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就我区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统一标准、清洁养殖、规范管理”的原则,一是应大力推广农户家庭式规模养殖。二是要适度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政府要加大投入,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予以扶持,鼓励返乡青年创业。畜牧主管部门要科学制定标准和养殖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养殖规范和系列化配套体系,并组织实施。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大力推广“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搞好产销对接,逐步实现统一采购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种、统一销售,积极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努力做到互惠双赢。

(二)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安全意识

畜牧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加工的主体是企业,流通的主体是经营者,三者受利益驱使的可能性对大,他们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危害性、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及相关政策、法规。二是农业和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开展培训和推广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快捷方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三)强化监管,确保畜产品安全上市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虽然是一项治标性的工作,但却是一项关键性工作,贯穿从养殖到餐桌的全过程。因此,要想全方位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就必须有健全的机构、高素质的队伍和完备的设施。

1、健全机构,壮大队伍。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积极争取编制,招收高素质人才,做到上下对口,衔接合理,覆盖城乡、甚至到户。使日常监管工作有序运转,不出纰漏。

2、完善设施,增强检测能力。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按照市级标准配备设备,以增强检验检测能力,确保速检和日常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2篇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301家,其中养猪场142家,蛋鸡场41家,其他养禽场62家,养羊场45家,养兔场4家,牛场6家,鸽场1家,其中21家养殖场饲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畜禽。

1.1业主基本情况根据统计,从事畜禽养殖业的业主男性占96%,女性占4%。年龄大于60岁的占14•95%,50~59岁占30•90%,40~49岁占39•53%,30~39岁占10•96%,30岁以下者仅占3•65%。文化程度小学占22•26%,初中占56•48%,高中占16•94%,大专以上占4•32%。

1•2养殖场基本情况生猪饲养场142家,其中存栏300头以下103家,占72•54%,存栏300~499头19家,占13•38%;500~999头14家,占9•86%;1000~1999头4家,占2•82%;2000~9999头和10000头以上各1家,各占0•70%。蛋鸡饲养场41家,其中存栏1000羽以下6家,占14•63%;1000~4999羽20家,占48•78%;5000~9999羽9家,占21•95%;10000羽以上6家,占14•63%。其他家禽饲养场62家,其中饲养量5000羽以下31家,占50•0%;5000~9999羽10家,占16•13%;10000~19999羽8家,占12•90%;20000羽以上13家,占20•97%。山羊饲养场45家,其中饲养30~49头12家,占26•67%,50~99头19家,占42•22%;100头以上14家,占31•11%。养殖场承包土地面积100亩(1亩=667m2)以上24家,占7•97%,30~100亩51家,占16•94%,10~30亩71家,占23•59%,10亩以下155家,占51•50%。养殖场使用土地属自家责任田的29家,占9•63%,向分散农户承包21家,占6•98%,整体承包179家,占59•47%,其他方式72家,占23•92%。土地租用价格为每年70~300元/亩。

1•3经营体制情况养殖场经营体制以个人为主,公司、合股方式者仅3家。总投入资金1225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9264万元,银行贷款1599万元,其他借款1387万元,分别占75•6%,13•1%及11•3%。

1•4疫病发生情况调查发现有15个养殖场发生过畜禽疫病,主要以生猪高热病、蓝耳病为主。

1•5排泄物利用情况利用种养结合,渔牧结合,林牧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198家,占65•78%。畜禽排泄物中干粪基本上为出售或自家还田,另有47家(占15•6%)养殖场干粪不作处理,随处堆放,影响环境。污水处理建有沼气池42家,化粪池34家,分别占总数的14%及11•3%。

1•6畜产品安全生产情况60家养殖场未建立养殖档案,占19•9%;98家未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占32•6%;39家未执行休药期制度,占13%;9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无公害基地认定,占3%。

2存在问题

2•1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要求50岁以上的业主仍占45•85%,20~40岁的青壮年只占14•61%。究其原因:一是畜牧业系弱势产业,风险高,效益低;二是畜牧业生产条件差,生活环境脏;三是畜牧业高投入、低产出;四是缺乏原始资本积累。从事畜牧业的业主中初中文化程度最多,有较高文化水平、较强接受能力的人员比例较低。随着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现有从业者主体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

2•2畜牧业用地隐患及基础条件制约畜牧业发展调查发现9•63%的规模养殖场建在自家责任田,1%畜禽养殖处于人畜同居;22•92%用地没有承包合同,6•98%属分户租赁,纠纷隐患较多。

2•3养殖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据调查,由于各类养殖场普遍存在小而散问题,以养猪场为例,全市万头以上养猪场只有1家,千头以上只有5家,绝大部分都在300头以下。由于规模小、自有资金少、信息不灵,导致管理难,产品销售难,先进技术推广难,经济效益差,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隐患。

2•4动物疫病威胁越来越大调查发现,其中15家养殖场历年均曾发生过动物疫病。动物疫病的多样化、复杂化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发展。

2•5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经省811工程治理,已有42家养猪场建有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全市实行生态种养模式的养殖场虽有198家,但场内配套农作物种植面积10亩以上者只有146家,大部分场的畜禽养殖量大于农作物消纳量。

2•6畜产品安全生产任务艰巨从养殖档案制度、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休药期制度等执行情况看,普遍存在执行不严、记录不全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业主对畜产品安全生产及档案记录认识不足,二是业主文化水平及时间、精力有限。

3发展对策和建议

3•1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扎根农村发展畜牧业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在用地用电审批、信贷、项目资金扶持上给予优惠优先,从而逐步提高从业者的整体水平。

3•2以技术培训为重点,提升从业者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入场指导、送科技下乡、农民信箱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畜牧业法律法规,提高从业者的法律意识,科技水平,做好畜禽生产记录、防疫记录、用药记录等,实施畜禽产品无害化生产。

3•3科学处理发展畜牧业与保护土地、环境的关系一要进山入园靠地,要把养殖场办到荒山荒坡上、果园中、农田边。二要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实现农牧结合,将养殖场排泄物充分利用到农作物上,做到就地利用,就地消纳;另一方面通过沼气工程处理排泄物,实现资源再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4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提升养殖场标准化程度通过中央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建设项目、省标准化蛋鸡场建设项目、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各级项目实施,引导规模养殖场按现代生态畜牧业要求,建立标准化畜禽生产体系。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猪场升级改造、疫病综合防控设备添置更新、排泄物资源利用与治理,生态模式应用等,有效促进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3篇

1.1畜牧机械拥有情况

积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2014年用于购置畜牧业机械的各类补贴资金510万元,使我县的畜牧业机械新增303台,到2014年为止全县拥有畜牧业机械1156台。

1.2畜牧业机械化作业完成情况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饲用玉米的机械化种植,2014年初及早维修保养、调试了90台玉米点播机,使饲用玉米的机械化播种面积达100%。收获时积极协调周边各县大型饲用玉米青贮收获机,2014年秋收期间共投入大型饲用玉米青贮机12台,割、搂、捆机械500余台,收获玉米面积2万亩、天然草场机械化收获完成3.91万亩。

2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由于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我县的特色农业主要以马铃薯、大露菜为主。马铃薯产业在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也是县委确定的优势产业。2014年建立马铃薯、露地蔬菜、玉米、小麦四个标准化作业示范区,其中:饲用玉米标准化建设完成面积1.2万亩;全县种植马铃薯1.3万亩,马铃薯标准化建设完成0.5万亩。

2.1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拥有情况及机械化作业情况

巴里坤县人民政府在前几年出台了对购买马铃薯种植及收获机具的农户给予惠农补贴。农机部门进村入户做了大量宣传,并做好机具对比选型,购进的样式在各乡镇召开现场演示,经试验及改进,各类机械已基本满足巴里坤县的种植习惯和模式。几年共购进马铃薯种植机具113台,马铃薯收获机104台。2014年巴里坤县种植马铃薯1.3万亩,机械化种植0.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46%;机械化收获0.3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27.7%。

2.2建成大露菜推广示范面积3500亩

2014年在巴里坤县实施露地疏菜种植、贮藏、保鲜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根据巴里坤县露地蔬菜种植分布情况,在石人子乡建成露地蔬菜推广示范面积1000亩,4月底在种植区石人子乡大泉湾村二组做好露地蔬菜种植的耕整地作业,5月份开始铺膜播种,截至6月10日全面完成1000亩蔬菜种植任务,种植了小颗粒种子窝笋、莲花白、红萝卜、花菜。在5月初召开蔬菜机具现场演示会,培训种植户及技术人员210余人。在6~7月引进一台旋耕机,并通过改进后进行除草,除草效果较好。蔬菜自8月份陆续上市。经测产,花菜亩产量2t、莲花白4t、大白菜5t、西兰花1.8t。

3存在问题

(1)天然可利用草场退化严重,从而降低了草料收获机械的利用率;(2)饲草料基地不能形成规模,导致畜牧业收获机械的利用率太低;(3)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程度高,但机械化收获有待提高;(4)大露菜的生产一直靠人工点种、除草、收获,费时费力,种植规模小,生产的露地蔬菜量尚不能满足本地需求。

4意见和建议

(1)积极申报建设全国现代畜牧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区,进一步推进我县现代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的发展,推动畜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畜产品化经营区;(2)尽快建设马铃薯产业标准化体系,通过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形成标准化、产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新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点,为大面积实施机械化技术奠定基础;(3)使露地蔬菜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指导菜农做好露地蔬菜的贮存保鲜,提高露地蔬菜产品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宣传、带动、辐射周边乡(镇)。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纯绿色;畜产品;市场开发;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1.069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的最东部的地级市,位于中国东北部,与东北三省毗邻,与俄罗斯、蒙古交界,面积25.3万平方千米。新中国成立以来,呼伦贝尔地区行政体制几经变革。目前,呼伦贝尔市辖13个旗(市、区),其中有国家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市。呼伦贝尔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市人口267万,少数民族人口47.8万,其中,蒙古族人口25万,还有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族等少数民族。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是中国现存最丰美的优良牧场,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所以又有“最纯净的草原”之说。

目前在市场上充斥着很多畜产品,牛羊肉,奶等,但这些畜产品来源于喂饲料圈养的牛羊,这些市场上的牛羊肉90%都属于不是纯天然绿色产品,是喂人工饲料加圈养的,跟自由放牧在天然草原的牛羊比较起来,肉的鲜美味道及天然成分有着质的区别,所以利用呼伦贝尔草原得天独厚的优质草场资源和悠久深厚的养殖传统,打造出地区纯绿色特色品牌,保护地方优质的畜产品,带动地区就业、增加牧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广大牛羊肉消费者提供一个纯绿色的安全的优质畜产品。

1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基本情况及开发纯绿色畜牧业产业市场的重要意义

1.1 呼伦贝尔草原基本情况及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优势

(1)呼伦贝尔草原面积大,天然草场面积占80%。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公尺,总面积约93000平方千米。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年降水量250~350毫米左右,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

(2)呼伦贝尔草原是一个优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是中国现存最丰美的优良牧场,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

(3)呼伦贝尔草原是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草原生态物种多样化,有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这里是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1.2 呼伦贝尔畜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优势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830.7万头(只),增长10.8%。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660.91万头(只),增长8.7%;羊出栏731.2万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4.9万只,增长9.7%。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567.3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81.77万头(只),增长5.5%。奶类产品产量134.93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牛奶产量134.37万吨,比上年增长1.5%。肉类总产量24.80万吨,与上年相比略有增长。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00元,年均增长15%。要实现这个目标,牧民必须增加收入,而且牧民收入主要来源就是畜牧业收入,所以科学合理产业化经营畜牧业是必行之路,与此同时,畜牧业产业也是呼伦贝尔地区优势产业。

呼伦贝尔草原具有良好的天然草地资源,有沿河流及谷地分布的草甸土、黑土与黑钙土构成的良好土地资源,也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具有建设人工饲草料生产的优越条件。在传统畜牧业经受挑战的前提下,探讨以强度种草为支撑的现代化畜牧业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开发纯绿色畜牧业产业市场的重要意义

(1)抓住国家政策,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一是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畜牧业良种补贴、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二是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农业部先后出台政策明确了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和优势畜种产区规划,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又进一步提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呼伦贝尔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生态等优势,具备了生产绿色、有机、高端畜产品的条件。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进入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领域,改革必将激发更多的生产要素和体制机制创新。

(2)借呼伦贝尔得天独厚的优质草原资源,打造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特色品牌,品牌市场推广至全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从而提高呼伦贝尔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呼伦贝尔畜牧业自身的产业化水平不高。牧民没有自己的协会组织,畜产品没有品牌,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劣势,市场占有份额不大,多数牧民都是等着买主上门收购,无力走出去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直至今天,全市还没有成规模的畜产品专业市场,没有形成呼伦贝尔市区域外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结果是既未形成公平的价格,也未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只有低价销售初级的畜牧产品,粗放的养殖效益流失严重。

(3)打造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特色品牌,保护地区畜牧业产业健康稳定,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开发纯绿色畜牧业产品市场,为牧民增收,保障牧民收益。呼伦贝尔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表现主要是:初级产品的加工有限,产供销、贸工农相互脱离;畜产品市场发育不健全,常常处于无序状态。随着市场的波动,或冷冷清清、或商贩云集,令牧民无所适从,远远不能适应产业化的要求;社会化服务功能薄弱,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牧民生产的需求;畜产品的供求结构不尽合理,基本是处于牲畜的集中出栏与均衡的市场和加工需求的矛盾。牧民通常以家庭为牧业生产单位,按照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进行,具有小生产的特性,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很低,不注重缩短牲畜的生产周期,没有实现同一畜种及不同畜种的分别放牧,“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十分普遍。牧民受教育水平低,防疫措施落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经验不足。所以打造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特色品牌,开发一个纯绿色畜牧业产品市场非常的有必要,市场开发者与当地牧民签订牲畜买卖合同,提供科学合理的销售渠道,方便牧民生产与销售,牧民用不着各奔东西找销售市场或等商贩购买牲畜,从而提高牧民收入,保障牧民收入。

(4)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品牌市场的开发,能够带动呼伦贝尔地区的就业。开发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品牌市场,需要建立屠宰厂、冷库储藏室,作业车间涉及粗加工、细加工、检验检疫、分装包装和品牌市场推广等很多工作,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及工人,从而带动地区的就业。

2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产业市场开发的对策

2.1 申请与注册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产业特色品牌创立和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品牌,谋求长远发展设计体现呼伦贝尔草原优势与特色的品牌商标标志图形,做好成功申请注册品牌商标工作,其次公司选址、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屠宰、仓储、保鲜冷藏设施、加工封装包装、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2.2 企业与牧民签订长期合作关系

呼伦贝尔畜牧业现有的企业与牧户的市场关系松散,没有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企业对牧户没有稳定的拉动作用。产业化格局尚未得到完善,经常出现大部分企业由于原料紧缺而开工不足,牧民因牲畜售价偏低而持畜待售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缺乏竞争,企业与牧民的经济关系以短期行为为主。

企业与农民之间松散的利益关系缺乏法律规范的保护和约束,权利和义务尚不明确不到位,见利忘义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加工企业原料需求价格、需求量不稳定,没有形成稳定企业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缺少稳定的货源和稳定的市场。三是牧民出栏牲畜时间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出栏。四是外地企业、个人对呼伦贝尔的畜产品原料市场干扰。

2.3 申报地区龙头企业,品牌推广至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滞后。目前农区尚没有一家全国知名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业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带动能力不强,企业与基地之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利用当前的市场形势和政策,做好品牌宣传和全国销售市场工作,好产品是会说话的,不怕没有销售市场。科学制定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与我国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相对应,走一条具有呼伦贝尔草原特色的“新型畜牧业产业化”道路。

3 结 论

总之,利用呼伦贝尔草原得天独厚的优质草场资源和悠久深厚的养殖传统,加之种植优质牧草,科学养殖,打造出地区纯绿色特色品牌,建立“新型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护地方优质的畜产品,带动地区就业、增加牧民收入、促进呼伦贝尔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广大牛羊肉消费者提供一个纯绿色的安全的优质畜产品。

参考文献:

[1]包利民.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S1).

[2]常金奎,石金花.关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2).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畜牧业机械化 经济 社会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05-01

随着伊犁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在伊犁州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单位越来越重要,机械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畜牧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畜牧业,并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操作的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机械化应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饲喂、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建设。

一、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基本情况

目前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等三大类。

2005年~2012年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完成了186.32万亩,其中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92.7万亩、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51.5万亩、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42.1万亩。引进推广各类畜牧业机械2458台,其中牧草松土补播机79台、青贮收获机90台、割草机1163台、打捆机515台、搂草机423台、挤奶机188台,具体情况见表1,表2。

二、工作措施

1.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

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每年按照自治区和自治州农机化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当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重点,认真研究制定《伊犁州农机化技术推广任务考核指标》下发给各县市,各县市也认真落实各项推广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场,每年年初召开农机推广业务会议,认真安排落实各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任务,推动了各项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认真抓好畜牧业机械各项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技术到位,从而保证了各项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引进新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力宣传和引导广大农牧民积极引进新机具,应用新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实行购机补贴向项目区倾斜,极大地调动了项目区农牧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加速了畜牧机械引进步伐,各县市重点引进示范推广牧草松土补播机、割草压扁机、旋转式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青(黄)贮收获机、挤奶机等一批先进新型畜牧机械。

3.积极开展农机新技术服务

2005年来,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对农牧业机械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不放松。在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州农机推广总站负责机具选型、试验示范、机具和装备供应。各县市推广站负责落实示范点和养殖户、跟机进行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上下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为农牧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州、县农机推广站紧密合作,主动开展牧草松土补播机、牧草生产、青(黄)贮收获机械的技术服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站给各县市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引进推广的各类畜牧机械,环境安全畜禽舍自动防疫系统等进行跟踪指导、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教着农牧民学、做给农牧民看、引着农牧民试、带着农牧民干,通过示范带动,为大力推广畜牧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打下了基础,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推动了伊犁州农牧业、设施养殖业机械化技术顺利开展。

4.狠抓农机科技宣传培训工作

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8年以来举办专题培训班20期,培训基层干部、农牧民、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0多人(次),发放科普宣传和培训资料3000余份(册),举办不同规模的技术现场演示会10次,参加人员达600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000余份(册),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科普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分析

1.1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

改良天然草场机械化作业为松土补播,使用机具为9IBS-2.4型草原松土补播机,该机作业工艺为:划破草皮―松土―补播―覆土―镇压,配套动力为120马力拖拉机,改良草场机械补播模式为单种补播。采用天然草场机械化松土补播技术比人工播种牧草平均增产70kg/亩,2005年~2012年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完成了92.7万亩,新增牧草6489万kg,牧草单价平均0.7元/kg计算,新增产值4542.3万元。

1.2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

人工草场生产机械化技术牧草品种为紫花苜蓿,机械化作业包括:耕、耙、播、割、捆。使用机具为2BF-16播种机,配套动力为东方红404拖拉机、92GZ-1.7型园盘式割草机、9GB-1.4往复式割草机、92LZ-3/4.8型指盘式搂草机、9GXY-2.4割草压扁机、上海世达尔现代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THB-2060方捆机,播种模式为单种播种。2BF-16播种机进行了牧草单播播种,使机械化播种比人工播种牧草节约种子1.2kg/亩,每公斤草种平均按20元计算,亩节支24元,2005年~2012年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完成了51.5万亩,共节支1236万元。

1.3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

玉米青(黄)贮机械化收获作业包括:割、切、装、运、压。使用机具为纽荷兰790型青(黄)贮收获机,配套动力为TD-1204拖拉机,作业工艺为机械收割或人工收割切碎装车机械运输装窖压实封窖。

机械化青(黄)贮饲料制作比人工收割青(黄)贮饲料制作每亩节约制作成本15元/亩,2005年~2012年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完成了42.1万亩,可节约资金631.5万元。一共节本增收效益合计6409.8万元。

通过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2005年~2012年累计完成推广面积186.32万亩,节本增效综合经济效益达到6409.8万元。

2.社会效益

2.1通过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畜牧业生产综合能力,突破了养殖业的传统观念,有效地改善农牧区的卫生环境,省工省时,大大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达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的。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饲草料;基地开发;栽培技术

1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为农牧民提供服务,为木垒县现代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合作社覆盖阿克喀巴克(包括青疙瘩)农牧户60户,共280余人,其中贫困户10户、46人。现有机电井10眼,可灌溉面积266.67hm2,坎儿井2道,其中整修坎儿井(原东城坎儿井)1道,开挖明渠5km。目前,正在加压输水管道,流量300m3/小时,年径总流量259.2万m3,保灌溉面积200余hm2。2009年春整修青疙瘩(芨芨湖)坎儿井1道1.5km,出水量200m3/小时,可灌溉农田面积100hm2。并可彻底解决青疙瘩春秋草场及周边5个乡镇3.5万头牲畜饮水问题。

2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概要

2.1 基地建设单位及地点

青疙瘩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项目主管单位:木垒县畜牧局,开发建设承担单位: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项目开发建设地点: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青疙瘩。

2.2 草料基地开发建设项目的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该项目主要是以青疙瘩农牧民原有饲草承包地为基础,经乡人民政府同意、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协商并依法签订土地流转承包合同,经乡政府统一规划设计,青疙瘩土地整理面积为300余hm2。条田、林带、渠道、田间道路综合治理,具体要求是: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

2.3 道路建设工程

饲草料基地规划修建田间道路3条,长度700m计2.1km,(5块条田修1道田间道)南北生产道2道、长度为750m,计1.5km,总长3.6km,使田间道和生产路布局有序,相互勾通,农田机械化操作方便的路网体系。

3 青饲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用

①京多1号 : 多秆多穗,青贮晚熟,生育期130天,株高300cm,单株分蘖2~3个,每茎秆结2~3个穗,穗小,粒小,籽粒黄色。春夏播皆可。②太穗枝1号 : 多秆多穗类型,生育期120天,株高280cm,单株分蘖2~4个,每株结穗2~3个,果穗长18cm,籽粒黄白色,半马齿,每45000株/hm2。③科多8号 : 生育期120天,株高3.5m,平均分蘖2~3个,穗小粒小,生物产量高,一般产量105000kg/hm2。④辽原1号 :生育期125天,株高280cm,籽粒白色,高抗倒伏,一般产量90000kg/hm2。

3.2 精细播种

可1年播种2季。第1季早春播,盖膜促早发,第2季套种,避开芽涝。播种量,手播45kg/hm2,机播30kg/hm2。播深4cm。

3.3 密度与方式

一般密度6000株/hm2左右,等行距60cm,株距25cm,或根据品种而定。

3.4 栽培管理

定苗时不要去分枝。封垅前中耕培土,每hm2施75000kg有机肥做底肥,苗高30cm时施复合肥450kg/hm2。大喇叭口期施尿素360kg/hm2,干旱时浇水,保持土壤持水量70%左右。

3.5 收获期

一般在乳熟期,籽粒含水量在61%~68%,乳线下降至籽粒的1/4~1/2收获青贮,收获后及时切碎青贮。

3.6 青贮设施

通常有青贮窖、青贮壕、青贮塔和地面堆贮等,青贮设施要内部表面光滑平坦,四周不透气,不漏水,密封性好。

4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4.1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是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培育和发展饲草料基地,加大舍饲喂养的头数,对缓解草畜矛盾,减轻天然草场放牧压力,促进退化草场从根本上得到更新复壮、恢复生根,同时饲草料基地建设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全县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改善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走建设养畜、科技兴牧的路子,实现自治县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从而将畜牧业生产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2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是改变草地畜牧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项目, 主要是解决牧区畜牧业缺草短料,弥补草原畜牧业饲草料不足的问题,该县的草原畜牧业生产目前基本上还处在靠天养畜阶段,在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的管护、利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滥放、滥牧、通化,生产力下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饲草料种植面积,建立现代化畜牧业饲草料基地,有力的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4.3 饲草料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已建舍饲养殖小区50多处,可饲养牲畜25000多头,主要问题是饲草料短缺,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增加饲草料总量,加快养殖小区饲养头数,大力推行舍饲喂养,即能加快牲畜育肥出栏率,又能抗御自然灾害,减少牲畜损失。

4.4 饲草料基地建设,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增收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7篇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前景

近年来,瓮安县畜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着力提升畜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生态畜牧业基本情况和管理措施

1.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1]。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1.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投入品质量监管措施到位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完善,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相结合,口蹄疫、禽流感、猪兰耳病、猪瘟强制免疫应免疫畜禽密度达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肉食品市场检疫,全面推进产地检疫工作,杜绝病害肉上市,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严格监管,全年抽检兽药78批次,饲料、饲料添加剂62批次,没收并销毁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价值12万余元。全县无动物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种畜禽场改造升级,规范生猪和黄牛人工授精改良站、点运作,高效做好国家生猪和肉(奶)牛良种补贴工作,落实专项资金325万元,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6%。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应保尽保,参保率100%。

2.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3年瓮安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养殖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生产效益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增强了动力和活力。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出现,面临新的挑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一些规模场的发展理念、科学饲养水平滞后,片面追求数量导致生产效益较低;三是多数利用搬迁民居和旧的学校改造的养殖场,排污设施没达到标准;四是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五是个别乡镇的畜牧养殖业用地,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六是养殖业用电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七是服务手段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3.解决对策及发展前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抓机遇,加快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生产方式转变,用足、用活国家惠农政策。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外向型畜牧经济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的稳步发展。

3.1深入推进畜牧上台阶工程,大力推广畜禽品种改良

畜牧上台阶工程实施2年来,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养殖户得到实在利益,提升了瓮安畜牧业的总体水平,对拉动瓮安县经济的增长、提高瓮安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着力抓好畜牧上台阶工程各项措施的落实。按规章办事,靠技术推进,努力再创瓮安畜牧业的新辉煌。改良当地品种是提高畜禽品质的重要手段[2]。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瓮安县黄牛改良率已达到9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已达98%以上,改良效果显著,生产效率提高。应加快资源开发利用,面向高端市场,生产高档牛肉,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快速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继续实施黄牛、生猪三元杂交改良模式。

3.2实行健康养殖,抓示范、带全面

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场建设,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符合标准化的养殖企业予以资金技术支持[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养殖区域,逐步减少分散养殖,积极推广猪、沼、菜综合利用等生态养殖模式,积极申报绿色品牌,不断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4]。切实把健康养殖作为重点抓手。凡新建的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必须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实行严格的审批建档制度,粪污不能达标排放的不允许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不受污染。目前,应加快推广标准化建设的做法,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科学化饲管水平。

3.3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合力打造名优品牌

随着瓮安养殖规模扩容数量增加,畜禽品质提高,资源优势明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名牌占市场,应在畜禽产品加工业上做文章,延伸产品链,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可采取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靠龙头带动,优势互补,专业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打造瓮安畜产品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快速的良性发展。在利用本地畜牧资源的同时,还应保护好地方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公害养殖的品牌效应。

3.4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坚持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坚持综合防控原则,强化基层防疫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防疫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免疫质量和效果。加强疫病监测,创新动物防疫新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确保消费者吃上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业务部门应切实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饲草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规范动物产地检疫,提高畜产品检疫、检验技术水平,实施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实行从畜禽生产到餐桌全程监管,严格打击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全员素质提高。根据瓮安畜牧产业发展需要,抓好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撑作用,做到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奖惩分明。 [科]

【参考文献】

[1]吴限.我国畜牧业调整的目标与保证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224.

[2]杨红先.新时期济源畜牧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牧业通讯,2009(23):23-24.

[3]韩步莲,时兴伟,李世臣.建设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9(12):84-85.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8篇

【关键词】:饲用高梁; 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探索

1国内草食畜牧产业基本情况

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也加大了草食动物养殖的数量和规模,增加优良品种率,对优良品种进行积极杂交改良,但与草食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依旧存在着良种化程度不够高、杂交优势未得到合理应用以及饲料转化率低的问题等,尤其在草食类动物饲料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我国与发达地区的养殖差距悬殊,这些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草食畜牧产业的发展。

2县内草食畜牧产业基本情况

秦安县草食畜牧业是典型的农区畜牧业,境内天然草原覆盖率低,饲养以牛、羊为主。近年来,全县草食畜牧生产工作,以优化畜禽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牧业收入为中心,通过加大种草力度和大力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加快草食畜生产步伐,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力度,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推动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5年,我县人工种草面积进一步增加,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6946ha,秸秆量达到71.17万t,为我县当前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饲喂资源和低廉的饲喂成本,但随着草食畜牧养殖企业(场、户)的增加,当地的饲喂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草食畜牧产业的发展需求。

3饲用高粱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的意义和必要性

虽然当前秦安县饲草、秸秆资源较为充足,特别是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以及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对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大力推广的情形下,饲草量玉米秸秆生产量快速增多。但从我县当前饲养量来看,绿色、环保、营养价值高的草食动物产品的生产比例还很低下,除了饲养方法落后,手段传统,技术缺乏、单一外 ,缺乏优质的饲喂资源成为养殖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玉米秸秆饲料同甜高粱青贮饲料相比,劣势明显,尤其在其对动物适口性、消化率以及营养价值相差很大,而且甜高粱亩产量更是玉米产量的2-3倍。在我县当前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低廉的天然玉米秸秆的生产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草食动物养殖质量的需求,所以引进优良引进优质饲用甜高粱新品种,通过相关的的试验和研究,筛选和推广产量高、饲喂效益高、营养含量高、抗逆性强、分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饲用甜高粱品种对我县草食畜牧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极高的商业价值。所以引进、推广优质饲用甜高粱新品种,提高草食畜牧养殖效率,在短时间内使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发展,对全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实施也很有必要。

4引进推广后产生的效益

4.1经济效益:推广种植550亩优质饲用甜高粱,亩产鲜草8-12t,按100元/t,可实现种植产值44-66万元。

4.2社会效益:优质饲用甜高粱的推广,能够推动草畜产业的发展,实现粮、经、草三元结构的合理转变,促进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4.3生态效益:饲用甜高粱饲喂牛、羊等家畜,通过家畜的过腹还田,有效的反哺农业、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降低了天然草场的压力,使自然植被得到很好的复还。在肉、蛋、奶不减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恢复了自然生态。

5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畜牧业机械化 经济 社会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05-01

随着伊犁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在伊犁州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单位越来越重要,机械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畜牧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畜牧业,并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操作的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机械化应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饲喂、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建设。

一、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基本情况

目前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等三大类。

2005年~2012年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完成了186.32万亩,其中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92.7万亩、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51.5万亩、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42.1万亩。引进推广各类畜牧业机械2458台,其中牧草松土补播机79台、青贮收获机90台、割草机1163台、打捆机515台、搂草机423台、挤奶机188台,具体情况见表1,表2。

二、工作措施

1.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

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每年按照自治区和自治州农机化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当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重点,认真研究制定《伊犁州农机化技术推广任务考核指标》下发给各县市,各县市也认真落实各项推广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场,每年年初召开农机推广业务会议,认真安排落实各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任务,推动了各项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认真抓好畜牧业机械各项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技术到位,从而保证了各项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引进新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力宣传和引导广大农牧民积极引进新机具,应用新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实行购机补贴向项目区倾斜,极大地调动了项目区农牧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加速了畜牧机械引进步伐,各县市重点引进示范推广牧草松土补播机、割草压扁机、旋转式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青(黄)贮收获机、挤奶机等一批先进新型畜牧机械。

3.积极开展农机新技术服务

2005年来,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对农牧业机械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不放松。在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州农机推广总站负责机具选型、试验示范、机具和装备供应。各县市推广站负责落实示范点和养殖户、跟机进行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上下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为农牧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州、县农机推广站紧密合作,主动开展牧草松土补播机、牧草生产、青(黄)贮收获机械的技术服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站给各县市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引进推广的各类畜牧机械,环境安全畜禽舍自动防疫系统等进行跟踪指导、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教着农牧民学、做给农牧民看、引着农牧民试、带着农牧民干,通过示范带动,为大力推广畜牧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打下了基础,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推动了伊犁州农牧业、设施养殖业机械化技术顺利开展。

4.狠抓农机科技宣传培训工作

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8年以来举办专题培训班20期,培训基层干部、农牧民、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0多人(次),发放科普宣传和培训资料3000余份(册),举办不同规模的技术现场演示会10次,参加人员达600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000余份(册),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科普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分析

1.1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

改良天然草场机械化作业为松土补播,使用机具为9IBS-2.4型草原松土补播机,该机作业工艺为:划破草皮―松土―补播―覆土―镇压,配套动力为120马力拖拉机,改良草场机械补播模式为单种补播。采用天然草场机械化松土补播技术比人工播种牧草平均增产70kg/亩,2005年~2012年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完成了92.7万亩,新增牧草6489万kg,牧草单价平均0.7元/kg计算,新增产值4542.3万元。

1.2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

人工草场生产机械化技术牧草品种为紫花苜蓿,机械化作业包括:耕、耙、播、割、捆。使用机具为2BF-16播种机,配套动力为东方红404拖拉机、92GZ-1.7型园盘式割草机、9GB-1.4往复式割草机、92LZ-3/4.8型指盘式搂草机、9GXY-2.4割草压扁机、上海世达尔现代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THB-2060方捆机,播种模式为单种播种。2BF-16播种机进行了牧草单播播种,使机械化播种比人工播种牧草节约种子1.2kg/亩,每公斤草种平均按20元计算,亩节支24元,2005年~2012年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完成了51.5万亩,共节支1236万元。

1.3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

玉米青(黄)贮机械化收获作业包括:割、切、装、运、压。使用机具为纽荷兰790型青(黄)贮收获机,配套动力为TD-1204拖拉机,作业工艺为机械收割或人工收割切碎装车机械运输装窖压实封窖。

机械化青(黄)贮饲料制作比人工收割青(黄)贮饲料制作每亩节约制作成本15元/亩,2005年~2012年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完成了42.1万亩,可节约资金631.5万元。一共节本增收效益合计6409.8万元。

通过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2005年~2012年累计完成推广面积186.32万亩,节本增效综合经济效益达到6409.8万元。

2.社会效益

2.1通过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畜牧业生产综合能力,突破了养殖业的传统观念,有效地改善农牧区的卫生环境,省工省时,大大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达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的。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第10篇

一、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

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即针对畜牧业生产经营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统计调查,对得到的数据质量实施全面、系统地监测评估,形成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工作成果,从而分析现象并预测其规律。山西省原平市畜牧业各项指标持续排在忻州市前列,作为全省11个“生猪养殖大县”和20个“养羊重点县”的成员,发展任务艰巨,加强统计监测工作意义特别重大。如果对发展的底数不清,数据不准,趋势不明,就很难做到客观分析和把握形势,更难实现超前谋划、跨越发展。因此,畜牧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统计监测工作的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当前,在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统计监测工作滞后于产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时效性差、准确性低,与分析预警需要相差甚远,统计监测工作机制不顺畅,统计员队伍建设十分薄弱,缺乏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协作机制等方面。这些问题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极不适应。作为畜牧部门,要着眼大局,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统计监测工作的紧迫感。应对新情况、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必须转变观念,把行业统计监测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建设完备的工作体系,努力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做到情况清楚,决策有据。统计监测工作基本任务是:对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主要环节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为各级部门掌握畜产品生产基本情况提供依据。

二、切实做好数据采集上报

各单位按照层层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要求,做好统计监测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加强检查监督,保证数据的及时汇总和上报,努力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市直各单位、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要明确责任,理清思路。针对畜牧业统计监测流动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工作量较大、统计口径难于统一的特殊性,要明确专人承担各项统计监测工作;理顺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充分发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熟悉畜禽生产情况的优势,认真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

1.提高统计员业务水平,保证队伍稳定,避免频繁变动。

一是要求基层统计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细致的意志品质,热爱统计,爱岗敬业,熟悉农村,并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二是要对数据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并具备一定的统计业务水平,对各种统计报表熟悉,对各种指标有较高的理解能力。三是要求基层统计员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调查经验,为后期管理和正常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努力,实现统计监测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做工作时,要把握好调查时期,及时统计,按时上报,不缺项、不漏报;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2.强化制度建设。

认真执行统计监测报表制度。一是建立多级审核制度。专业人员层层把关,形成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数据审核力度。二是制定主要畜牧业统计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规范主畜禽统计监测工作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管理。三是建立下乡访户制度。专业人员访户建立登记记录制度,对记账质量较差、上报数据质量问题较多的调查对象,重点走访。

3.提高统计监测能力。

一是组织专业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严格按照国家调查制度开展工作,完善调查网点和调查对象名录库的建设,提高完成调查任务的工作能力。加强业务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统计监测报表的内容范围、指标标准、计算和填报方法,确保统计监测质量。二是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活动,观察养殖生产情况,掌握了解畜禽养殖知识,与养殖户沟通感情、了解养殖情况、市场动态等信息。三是组织基层统计员认真学习制度方案,利用业务培训会、实地检查、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基层统计员业务技能,提升调查工作水平。

4.加强与统计、调查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按照“共同调查、共同审定、信息共享”的原则做好畜牧业监测统计工作。一方面及时提供主要畜禽生产规模户及经营单位名单,主动配合统计部门和调查队入场户、入单位调查,摸清监测统计区域内底数;另一方面,在监测统计数据上报前,执行与统计部门、调查队会商制度,保证上报的统计数据协调连贯。统筹各方力量,形成行业共识。动员各方面力量,多跑动,多宣传,多交流,多沟通,争取多配合,多支持,形成行政、事业部门密切协作局面,促进信息资源有效整合。

三、加强数据质量评估和研究分析

要加强数据质量的分析评估,坚持依法统计、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原则,加强对报表数据的分析评估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组织力量深入养殖场户、经营单位、畜产品交易场所等畜牧业生产第一线,收集第一手生产信息资料,为准确把握畜禽生产形势提供可靠依据。要认真跟踪研究分析生产形势,及时跟踪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开展基层调研全面了解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发挥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调研和会商,对主要畜产品生产情况和变化情况要做到数据准、底数清、趋势明。同时,要准确反映热点、重点问题,及时报告生产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各地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国家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科学引导养殖户和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避免生产大起大落,稳定市场供应。

四、统计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1.报表时间要求。

报表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报,绝不允许延误,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报表,先电话上报数据,事后必须补报。

2.表中的逻辑关系和平衡关系。

要保持逻辑平衡,这是报表的最起码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核实。既要符合逻辑,又不能违背客观现实。

3.数据的衔接。

要了解把握畜禽生产趋势,指标数据不光与去年同期做比较,季报同时应当与上季做比较。严格禁止出现数据奇高奇低,上下大幅波动现象而无任何实际原因为支撑。加强指标同比、环比的对比,对一些变动较大或背离当前生产形势数据,应该认真核实,确保无误,并做详细说明。

4.分清指标。

要分清哪些是时期指标(产量、出栏),哪些是时点指标(存栏)。同一年度,时期指标的本季度(月、周)数据必须大于或等于上一季度(月、周)数据;时点指标则没有这个要求。另外,仔畜的出售不能计为出栏量,猪的存栏中能繁母猪为1周岁以上的母猪,能繁母牛、母羊的年限分别为2周岁以上、1周岁以上。

上一篇:卫生医疗方案范文 下一篇:网络经济模式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