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16 08:24:40

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1篇

一、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人均肉类占有量115.7公斤,连续9年居全国第1位,禽蛋人均占有量跻身全国前列,连续3年无重大疫情发生,畜牧业已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为推动结构优化调整、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县域突破、振兴老工业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做出农村经济要优先发展畜牧业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现代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除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2.5%外,其它畜禽品种出栏量均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畜禽饲养效益明显提高,主要畜禽产品大量调出,上半年生猪外销255万头,同比增长96%,为平衡全国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畜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畜牧业发展总量不大,投入不足,产业链条短,加工层次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理念落后,饲养方式比较粗放,等等。特别是生猪生产下降,反映出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一定意义上说,畜牧业既关系经济的发展,又涉及民生的改善,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前不久,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这在历史上是多年没有过的。这既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现在,畜牧业发展及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农村经济的范畴。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省同全国一样,生猪生产下降。今年4月份以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成为整体物价水平明显超过预期的主要因素。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3.4。据测算,其中2.6个百分点是由猪肉等肉类价格以及带动其他副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GDP增长、物价水平、失业率、国际收支是衡量经济运行的四大主要指标,物价是其中之一,而物价受食品类价格影响很大,居民消费价格逐月攀升,引发经济运行的隐忧,为此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调控措施。畜牧业生产的波动造成市场畜产品供给的紧缺,对经济运行的危害不可小视。我们要以畜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外,畜牧业联农促工,是拉动能力强、转化增值层次高的大产业,具有带动食品工业、医药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加快发展畜牧业,将大幅度提高畜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成为我省扩大经济总量的重要力量。

第二,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一日三餐基本离不开肉蛋奶,畜产品特别是猪肉已经成为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畜牧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前一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每斤最高达14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为了平抑物价,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出台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扶持政策,并下发了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我省启动了生猪活体及冻肉储备,对城镇低保户实施连续4个月的肉类补贴,每月每户10元;对大中专院校在校特困学生给予2个月的肉类补贴,每生每月10元。现在,猪肉价格已经有所回落。但生猪生产恢复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猪肉价格还可能波动,长远看没有大的问题,这应该以畜牧业加快发展为保障和前提。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经济角度,更要从民生角度考虑和认识畜牧业发展问题。

第三,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从更高层次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我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国家颁布《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建设“四个基地”,其中之一是把东北地区建成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现在,南方部分省份作为传统的畜产品主产区,由于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需要,畜牧业在逐步弱化,畜产品南下、生产基地北移的趋势明显,这给东北地区畜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双重任务。从实际情况看,我省资源条件非常优越,发展畜牧业潜力大,前景广阔。从市场变化看,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加快畜牧业发展,生产更多优质畜产品,由过去大量调出粮食变为大量调出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可以直接拉动粮食特别是玉米生产,是从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四,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畜牧业吸纳劳动力容量大,收益较高,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去年我省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03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28.1%。从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发展畜牧业仍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上半年,全省农民现金收入增长33%,主要是因为农畜产品价格上涨和务工收入增加。我省农民有长期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经验,特别是粮食和饲料资源丰富,饲养成本相对较低。从地理位置看,我省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非常适合奶牛生长发育,世界上高产的奶牛几乎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发展乳品产业极具优势。我省还是国家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省份之一,也是目前全国5个没有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的省份之一,养殖环境和基础好,畜产品品质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加快发展畜牧业,将为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和实惠。

二、明确重点任务,推动畜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期,特别是市场需求旺盛、畜产品价格提高,畜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外部环境十分有利。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机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扩大牧业总量,推进畜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特色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畜产品,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代牧业经济,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确保产品质量更加安全、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推动畜牧业3年跃上新台阶,为振兴**、富民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要用3年时间,使我省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再经过几年的努力,进入全国牧业强省的行列。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要按照多元投入、多元建设的原则,结合建设新农村,切实抓好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建设。从今年开始,每年建设**0个规模养殖场(包括家庭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施人畜分离,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今年,省里重点支持12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小区建设,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抓好这项工作。要按照国际市场准入要求,研究制定畜禽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实施标准化生产。从今年开始,每年要建设3-5个省级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各市(州)要建设1-2个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针对生猪生产下滑问题,突出抓好生猪生产能力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要加强三元杂交猪、五元杂交猪等常规猪和**山黑猪等特色猪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提高抗市场波动能力,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二是抓好肉牛产业发展。我省是国家规划的优质肉牛产业带,饲养肉牛有生产传统和比较优势,具备做大做强的基础和条件。要研究具体促进措施,围绕皓月等重点龙头企业,切实抓好百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建设。

(二)着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近年来,我省畜产品加工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销售活体畜禽多,初级加工产能较大,精深加工相对滞后。就养殖抓养殖是不可持续的。要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适应消费需求,着力发展市场旺销又有品牌价值的肉类加工食品,发展以畜牧业为依托的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医药中间体等高端产品,实行系列开发,出精品、创名牌,延伸产业链,做深、做精、做细、做强,促进多层次转化增值,构建畜产品深度加工、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培育龙头企业是推动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突出抓好“十大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经过3年多的努力,使我省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乳品产业是牧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发挥我省优势,加快推进乳品跃升工程,规划发展公司加农户饲养模式,提高加工水平,打造龙头企业,把我省乳业做大做强。

(三)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和保障。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畜牧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力度,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东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科研单位为依托,围绕畜牧业发展,组织开展联合科研攻关。优良品种是现代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发展优质畜产品的基础。目前,我省畜禽品种退化严重,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不够。要坚持企业为主导、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一步搞好畜禽良种的培育、引进和扩繁,重点突出生猪和肉牛,兼顾其它畜禽品种。生猪主要是加强原种场、扩繁场和人工授精站“两场一站”建设。肉牛主要是加强种牛繁育中心、种公牛站和基础母牛核心群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全省生猪、肉牛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肉鸡、蛋鸡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努力使我省主要畜禽品种良种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省政府近期将专题研究畜禽良种繁育问题。今年,我省遭受了严重的干旱,给饲草饲料生产带来影响。要创新工艺,搞好粗饲料新产品开发,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要推广适宜优质饲草种植和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同时,要组织牧业科技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搞好对养殖户的培训,重点传授畜禽养殖的适用新技术,提高农民从事现代牧业生产的综合素质。

(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这是畜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加强源头监管,严格饲料兽药产品质量监控和检测,尤其要加大对瘦肉精、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违禁品的查处力度。要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制度,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实做到不屠宰、不出售、不食用、不转运。要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畜禽养殖场和小区要普遍建立养殖档案,做到问题畜产品有源可溯、有责必究。搞好动物疫病防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建设,“十一五”末全面建成。要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疫病防控责任机制,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强化兽医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保证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保障所需经费。要完善重大疫情应急机制,落实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当前,要突出抓好秋季防疫工作,搞好对猪蓝耳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果断进行处置,做到疫情不扩散、影响不扩大,切实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我省人口相对少,畜产品人均占有量高,省内市场消费需求有限,必须开拓省外市场,才能确保畜产品畅销、生产有后劲、农民和企业增效益。现在,京、津、沪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畜产品消费市场空间很大,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特别是要瞄准高端市场,在拓展和开发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欧盟、中东、东南亚市场上下功夫。要全面实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生产标准要与国际接轨,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誉度。要完善流通服务体系,鼓励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网上交易、订单期货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要实施差异化战略,依托品种和资源优势,重视特色牧业经济,主打特色牌,开拓市场新空间。要加快牧业经济组织创新,引导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加工企业和市场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畜产品市场预警预报机制,运用网络信息手段,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畜产品均衡上市,防范市场风险。

三、强化政策扶持和组织领导,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高度重视,摆上位置。畜牧业发展关系大局。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里总体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位置,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强化措施,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畜产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菜篮子”供应,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责任。要按照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好“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加强组织生产,搞好市场调节,确保主要畜产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二要完善政策,抓好落实。对国家和省里已经明确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同时根据新的发展需要,及时完善制定新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为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省里确定,实行以下九项政策措施:一是从今年开始,省里新农村建设资金和农业产业化资金要重点向畜牧业倾斜,在今年已落实28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3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二是省里以今年安排资金**0万元为基数,每年适度增加,连续投入5年,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三是落实完善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等政策,对饲养母猪给予定额补贴,对母猪参加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四是加强保护和发展基础母牛,实行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冻精良种繁改补贴,合理划定山区、半山区放牧地等。具体意见已经形成,这次会上征求意见后,抓紧下发实施。五是确定重点畜禽疫病疫苗费由财政负担的制度,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省市县要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六是解决好牧业生产用地问题,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用地,要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设施农业用地予以保障。七是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把畜禽养殖大户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纳入全省信用担保体系。省、市财政设立畜牧产业化专项贴息资金。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要充分考虑畜牧业的生产特点,创新信贷模式,增加信贷支持。八是把畜牧业保险作为农业保险试点的重点,尽快研究建立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九是加大对生猪生产大县的支持力度,在养殖基地建设、“两场一站”建设、防疫体系建设、信贷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各地、各部门务必抓好落实,同时研究提出配套措施。

三要密切配合,打总体战。发展畜牧业涉及范围广,覆盖领域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牧业部门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要加强督查指导。省政府要组织督查组,深入基层,开展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情况,确保国家和省里支持畜牧业发展资金使用和各项扶持政策落实。要总结和推广发展畜牧业的好典型、好做法,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各个方面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探索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农区家庭养殖方式,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朴实的村民能够忍受长年累月的气味和粪便污染,但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却难以满足。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养殖及放养已经没有扩大生产所需要的空间,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饲养场地扩大畜禽生产,增加出栏量,提高收入。3.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传统养殖方式下,利润追逐和道德法律冲突问题频频发生,加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不能保证上市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二、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畜牧业是否成长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在吃饭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粮食生产特别是满足十多亿人的口粮问题就是最大的目标。一旦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保证人们口粮供应的基础上,满足人们食物上的多种需求,就成为新的目标。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更有营养和更受青睐的食品,所以,在中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也将是我国畜牧业在未来几年里发展的大趋势在未来几年、十几年,我国肉类和禽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与肉类产品和蛋产品相反,我国奶产品则长期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肉类、禽蛋的增长速度将越来越趋缓,在肉类结构中,猪肉比重继续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比重持续上升。而奶类产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十几年,中国人的畜产品消费进入稳定增长时期。城市有很少一部分人消费已饱和、甚至出现量的减少,但这只是食物之间的品种替代,而从整体上看,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广大农村居民随着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的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潜力会更大。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将加大,新品种的畜禽育种工作将是热点,在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过程中,技术因素将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抓好畜牧业现代养殖示范和畜禽育种工作,提高其抗病能力和肉质是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3篇

一、“*”期间,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期间,我市畜牧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

“*”期间,市委、市政府把畜牧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新的突破口和增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发展措施,使我市畜牧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截止“*”末,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畜牧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截止*年底,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0.24万吨、25.85万吨和3.54万吨,分别较2000年增长35%、44%和471%。

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迅猛。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按照市委、市政府“农业立市”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和省畜牧局的工作要求,我市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总体目标,组织开展了“抓百区、带万户,创建畜牧业大市”活动,并作为全市“四大兴农”计划之一来抓。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禽养殖密集区70个,其中,蛋鸡养殖密集区22个、肉鸡养殖密集区12个、蛋鸭养殖密集区1个、生猪养殖密集区30个、奶牛养殖密集区2个、肉牛养殖密集区1个、肉羊养殖密集区2个:已建成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存栏蛋鸡500只以上、出栏肉鸡2000只以上、出栏肉牛10头以上、存栏奶牛5头以上、存栏肉羊3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27918个。据测算,仅养殖密集区一项,进入的农户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规模饲养场的收入更加可观。畜禽养殖密集区的快速发展,使我市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院到园”、经营方式“由散到整”、养殖户收入“由千到万”的转变,标志着我市畜牧业生产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加快了我市创建畜牧业大市宏伟目标的实现。

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全市瘦肉型猪、牛、羊、禽得到协调、稳定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较快,截止*年底,全市瘦肉型猪饲养量已达到336.44万头,优质肉羊饲养量已达到214.14万只,肉牛饲养量已达到37.81万头,奶牛存栏达到1.42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6719.69万只。安全、卫生、优质的畜产品比重不断增加,瘦肉型猪和具有地方传统风味的优质畜禽发展迅速。良种畜禽引进和推广力度加大,畜禽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强劲。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培育畜牧龙头企业,加快畜牧产业化经营,全市产加销一条龙、贸工牧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已初步显现。*年,我市的林州萌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外贸联合禽蛋选育场和河南吕氏公司内黄波尔山羊繁育分公司3家企业被命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永达集团在汤阴投资兴建了汤阴永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全面带动了汤阴肉鸡产业的新发展。同时,我市充分利用现有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建立畜禽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拉长产业链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生猪、家禽、草食动物为主的三大产业链条开发建设。

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为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建设步伐,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特色畜牧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畜牧经济先进乡(镇)创建活动。截止年底,全年已培养建成市级特色畜牧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畜牧经济先进乡(镇)8个,市委、市政府分别给予每个乡镇10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各级创建畜牧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畜牧经济先进乡(镇)的积极性,加快了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的建设步伐,为畜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为转变畜禽饲养方式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畜牧业科技步伐明显加快,生产水平逐步提高。“*”期间,我市坚持实施科技兴牧工程,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畜牧业,把先进实用的技术应用到疫病防治、畜禽改良、饲草饲料、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各个环节,并通过采取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引进等措施,积极组织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学科技、用科技,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初步形成了以专业技术队伍为依托、企业为主体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全市生猪、蛋鸡、肉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6%、90%和93%;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防控能力得到加强;畜牧业信息网络初具雏形,市、县信息网络已经开通,并开通了自动办公系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间,我市畜牧业生产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畜牧业生产整体、市场经济、人民群众饮食消费和对外创汇等方面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畜牧业生产规模小、品牌少、产业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不高;二是大型龙头企业少,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带动力不强;三是畜禽良种繁育、动物防疫、畜产品检测检验、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畜产品质量认识和信息网络等支撑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动物疫病复杂,传播途径多,防控难度大,形势依然严峻;五是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未理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健全,科技人员不足,与当前发展畜牧业的形势不相适应;六是畜牧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监管手段落后,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严重;七是畜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治理滞后,畜牧业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加;八是畜牧业投资项目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二、“*”期间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随着我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快速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市畜牧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期间,我市畜牧业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力度增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增加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省政府又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创建畜牧业大市的工作目标。各级党委、政府也都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大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目前,全市形成了上下一致,共同发展畜牧业的大好形势。

(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中央已明确提出了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求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将会不断增加,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覆盖农业、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将进一步扩大,这将给我市畜牧业发展带来新的良好机遇。

(三)丰富的资源条件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市是农业大市,地处中原,气候适宜,资源丰富,全市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青草等饲草饲料充足,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可使我市畜牧业产值成倍增长。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加入WTO,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我市畜产品出口将会明显增加。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转移、消费市场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优质化、多样化的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都为我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局。以创建畜牧业大市为依托,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按照畜禽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的“四化”建设目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业,全面推进畜牧产业链条式开发和品牌化带动战略,实现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两个重点,通过三条途径,搞好四项服务,突出五大产业,实现六个提高。

围绕一个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

抓好两个重点:一是创建特色畜牧产业化示范县(市、区)、乡(镇),特色畜牧经济先进乡(镇);二是创建特色规模畜禽养殖密集区。

通过三条途径:一是抓百区、带万户,促发展;二是抓外引、搞联合,促发展;三是抓定单、建基地,促发展。

搞好四项服务:一是引进畜禽优良品种,提升优化品种结构;二是研究推广配套饲养技术和饲养模式,提升优化综合饲养水平;三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搞好疫病综合防治,提升优化综防技术;四是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升优化市场监管能力。

突出五大产业:突出发展牛、羊、猪、禽、奶业五大产业。

实现六个提高:一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有较大提高;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三是畜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水平有较大提高;四是畜禽良种比例有较大提高;五是无公害绿色畜禽产品比例有较大提高;六是畜禽产品品牌认证数量有较大提高。

(三)发展目标

到“*”末,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2.12万吨、29.97万吨和8.81万吨,年分别递增6%、3%和2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

四、发展重点

(一)畜禽三大产业链条开发工程

1、瘦肉型猪产业链开发:到“*”末,全市建成瘦肉型猪养殖密集区50个,存栏千头以上规模场350个、10头规模的“养猪—沼气”专业户20万个。产业链内瘦肉型猪年饲养530万头,出栏769万头,实现产值95.2亿元,其中农民养猪增收45亿元;新建扩建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站点50个;建成省一级种猪场2个,二级种猪场23个,存栏纯种母猪8000头,年提供种猪8万头,实现产值2.4亿元;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安阳市鼎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萌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林州市民生肉联厂、安阳三和肉制品有限公司等较大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10万头,实现产值48.9亿元。此外年饲料加工量可以达到100万吨,增加80万吨,可增加产值24亿元,年利润达到4亿元,利税增收2000万元。还可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余人,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家禽产业链开发:到“*”末,全市建成蛋鸡养殖密集区40个,存栏蛋鸡400万只,实现饲养产值1.9亿元;建成肉鸡养殖密集区15个,出栏肉鸡750万只,实现饲养产值0.75亿元;建成道口烧鸡实用鸡养殖密集区5个,出栏肉鸡150万只,实现饲养产值0.15亿元;建成5000只以上的蛋鸡场2800个,存栏蛋鸡2000万只,实现饲养产值9.45亿元;建成年出栏1.5万只以上的肉鸡场1000个,出栏肉鸡2300万只,实现饲养产值2.4亿元;建成祖代肉鸡场1个,年提供父母代肉种鸡30万套;全市父母代肉鸡场、蛋鸡场各达到25个,存栏父母代肉种鸡30万套、蛋种鸡20万套。做大做强汤阴永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滑县义兴张道口烧鸡有限公司、林州市城郊乡逆河头禽蛋销售公司、安阳县安丰乡稻田禽蛋销售公司、安阳永富饲料公司等较大家禽加工龙头企业和禽蛋运销公司,年屠宰加工肉鸡4500万只,年加工肉鸡熟制品3万吨,实行配送中心、连锁经营和超市化销售;年加工烧鸡1000万只,在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年外销鲜蛋2万吨;年加工饲料18万吨,带动周边50000个农户。从而实现家禽产业链产值达28.2亿元,其中饲养产值14.7亿元,肉蛋加工产值9.35亿元,饲料加工产值4.2亿元,饲养产值与肉蛋加工产值比达到1∶0.62,实现利税5.2亿,辐射带动2万个农户从事家禽生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16万人。

3、草食动物产业链开发:到“*”末,全市建立滑县、内黄县20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和30万头肉牛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滑县的八里营、城关、万古、老庙、四间房、半坡店;内黄县的梁庄、后河、中召、马上等。建成肉羊养殖密集区10个,带动1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户10万户,年出栏肉羊120万只;建成3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5万户,出栏肉牛15万头;建成牛羊人工授精站点100个,年改良牛羊10万头(只)。秸秆青贮饲料使用率达到80%以上。做大做强汤阴诺金肉制品厂、内黄县茂华羊业有限公司、滑县老庙牛肉加工厂、滑县道口牛羊肉加工厂等5家较大规模牛羊肉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草食动物产业链实现年饲养肉羊150万只,肉牛30万头,年出栏羊120万只,牛15万头,年屠宰加工肉羊120万只、肉牛15万头,共实现产值13.5亿元,其中实现饲养产值6.6亿元,加工产值6.9亿元。辐射带动15万户从事牛羊生产,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汤阴诺金、内黄茂华、滑县万发、滑县众发、安阳三和等五家牛羊肉加工龙头企业,年屠宰加工肉羊120万只,肉牛15万头,实现加工产值6.9亿元,利税1.38亿元。

(二)积极开展“抓百区、带万户,创建畜牧业大市”活动,建设10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密集区

按照省畜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总目标,深入开展“抓百区、带万户,创建畜牧业大市”活动,在全市建设10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密集区,辐射带动500个养殖园(区),进一步提高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规范养殖行为,推动畜禽养殖向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密集区要实行“五统一”管理,即,实行统一品种引进繁育、统一饲料应用标准、统一兽药使用规范、统一疫病防治程序、统一市场销售服务。“四配套”建设,即,畜禽改良站点相配套、沼气建设相配套、龙头企业相配套、动物防疫体系相配套。

(三)大力扶持畜牧龙头企业,建设10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

加快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是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综合载体和组织平台,是开拓畜产品市场的主体,是牵动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畜牧业的关键所在。全市要建设以生猪饲养量500头、蛋鸡存栏1万只、肉鸡出栏5万只、牛羊存栏百头以上的畜禽规模养殖场1000个,从而实现带动全市1000余个养殖户,使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把好畜产品生产质量关,树立安阳畜禽产品的良好形象。

(四)通过沼气池建设,带动全市10万个畜禽专业养殖户,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三大惠民”工程中沼气池的建设,带动全市10万个畜禽专业养殖户的发展。要通过发展生猪生产来促进“惠民工程”、沼气池建设任务的落实,形成生猪饲养、沼气建设、能源再生利用的循环链条,既节省了能源,又解决了饲养生猪排泄污物的环保问题,进而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开展畜牧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畜牧经济先进乡(镇)建设工作,促进区域化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畜牧业的发展要紧紧依托创建畜牧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畜牧经济先进乡(镇)这个载体,加快畜禽养殖密集区建设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按照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加快优势区域开发,积极引导优势畜产品向优势区域相对集中。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林州的生猪、汤阴的肉鸡等县域畜牧经济以及全市牛、羊、猪、鸡和奶业五大产业特色及区域优势更加突出。通过区域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推进畜牧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经济先进乡(镇)的发展,力争建设更多的畜牧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畜牧经济先进乡(镇)。

(六)全面启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要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管,必须大力加强畜产品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环节的管理。要实施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监控,建立健全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兽药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及质量安全市场信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我市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促进我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终端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七)强化动物防疫及监督工作

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逐步建立起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诊断体系和应急机制,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措施,增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我市的动物疫情预警、诊断、防制能力,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急处理重大动物疫情,有效防止疫病传播,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人体健康和生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强化产地检疫,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100%,外调牲畜免疫耳标查验率达到100%,规范屠宰检疫,实施现场同步检疫,检疫率要达100%,上市肉品持证率达到100%。

(八)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化人工授精站点建设、改良站点管理和畜禽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建设,推进我市畜禽品种结构和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普及应用畜禽养殖新技术,实现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新突破,使全市畜禽良种供应基本满足需要,种畜禽质量监测得到加强,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体制和机制改革明显进步,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形成布局合理、监管有效、运转灵活的畜禽良种工程体系。

(九)加强饲草饲料管理工作

合理开发优质牧草,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引草入田,更好地推动种草养畜工作。要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以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为中心,以催生、培植规模饲养场户、养殖小区为切入点,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为重点,以秸秆青贮氨化推动牛、羊规模养殖,以牛、羊生产带动青贮氨化,不断提高秸秆养畜的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家对饲料行业的先行税收优惠政策和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兴饲的战略,进一步强化饲料企业改革,营造良好的饲料业发展环境,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十)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畜牧业信息化发展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国家农业部加强畜牧业信息和市场化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畜牧业信息和市场化建设。要重点建设畜产品市场经济信息、畜禽信息、畜产品质量信息、技术推广信息、综合服务信息、疫病防治信息、饲料信息、专业人才管理、国际畜牧业信息等九个信息系统,开展畜牧业信息服务。

五、主要保障措施

“*”期间,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机遇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增加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标志着畜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为全面完成“*”规划的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和突破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实行目标管理,精心组织实施。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思维发展畜牧业,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快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着力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加强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等承担公益性职能的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加快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二)坚持和完善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扶持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饲料工业和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按照国际惯例,对畜禽良种引进、推广和畜禽疫病扑杀实行补贴政策。完善鲜活畜产品“绿色通道”,保障运输畅通。建立政策性畜禽保险,降低畜牧业生产风险。对龙头企业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产品出口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工业和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充分发挥银行信贷资金的主渠道作用,积极组织政策性贷款、商业贷款和其他金融产品,运用财政贴息的办法推动金融部门提高对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规模。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鼓励企业积极动用企业债券、土地转让、资产转移和重组改制以及境内外上市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吸引省外、国外资金,加快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

(四)强化服务,推进科技兴牧

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教育、推广三结合的体制,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科技推广队伍,健全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组织和发动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学科技、用科技,提高素质,强化技能,强化服务,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逐步形成以科技专业队伍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畜牧业技术创新体系。要认真抓好畜禽良种繁育、沼气饲养、秸秆青贮氨化及波尔山羊杂交改良、经济杂交、人工授精、配合饲料、肉牛育肥、奶牛高产、胚胎移植、瘦肉型猪饲养、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检疫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科技转化为现实劳动力;要通过不同层次,利用多种形式,搞好农民技术员的培训,重点抓好“经纪人、科技人、带头人”三种人的培训和对广大农民的绿色证书培训。

(五)坚持依法治牧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4篇

培育和壮大畜牧业区域经济,促进畜牧业协调发展。今年要在建设好雁门关生态畜牧业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晋西北及太行山种草养畜区、中南部优势畜牧业生产区三个大区。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要新增草地面积100万亩、肉类产品达到28万吨、奶类产量达到4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700元。在吕梁山及太行山地区要大力开展种草养畜建设工程,完成保护天然草地1800万亩,建设饲草基地200万亩及相配套的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吕梁山区绒山羊存栏达到85万只,羊绒产量达到328吨;太行山区羊出栏达到9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1.32万吨。在中南部优势畜牧业生产区要以猪、鸡、肉牛为重点,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畜牧业,生猪出栏达到570万头、禽蛋产量45.5万吨、肉牛出栏51万头、牛肉产量7.5万吨。发展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一批成本低、效益好的标准化养殖园区和养殖小区。力争全省新建各类养殖小区500个,其中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150个;改建完善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其中在雁门关生态畜牧区改造建设50个。开展无公害标准化认证工作,全省计划新发展30家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企业。要统筹解决好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公益性基础设施、畜牧兽医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有关问题。要促进家禽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饲养方式转变。

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全省将全面完成117个县的县级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50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建设任务,抓好全省17245个村的3万名村级防检员配备工作,开展“动物监督执法年”活动。

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良种化进程。扩建改造19个省市级重点种畜禽场,完善种畜禽场的生产和水利设施,引进国外良种。充实完善20个县级畜禽改良站,160个乡镇改良站。要研究制定我省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完成晋南牛保种200A级胚胎的任务,扩建马身猪资源保种场,培育山西优种雁门关肉用绵羊品种。认真贯彻执行新颁布的《畜牧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

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推进草地建设。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推进草畜配套化。在全省11个市建设11个草畜平衡试点县,分区域、分类型进行奶牛、肉牛、绒山羊草畜配套示范。全省新增草地面积182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23万亩,改良草地59万亩。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5篇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畜牧重点县座谈会及市政府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今年以来我市畜牧工作情况,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抓住当前政策、价格利好机遇,努力把我市畜牧业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健康发展。刚才,唐河县、邓州市、新野县、内乡县、社旗县做了很好的发言,王放同志分析了全市前七个月的畜牧业生产形势,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项工作为重点,以实现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为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一是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止6月底,肉蛋奶总量达到84.6万吨,其中肉类总产53.1万吨,增长4.1%,蛋类总产22.3万吨,增长5.2%,奶类总产9.2万吨,增长17.9%。二是猪牛羊禽协调发展。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除牛存栏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外,其它畜禽存出栏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今年以来,畜产品价格出现全面持续增长,养殖效益明显上升。一是生猪生产发展较快,效益显著。从我市畜产品价格调查基点县最新统计情况看,生猪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猪粮比价8.9:1,远远高于临界盈亏点5.5:1,养猪业效益创历史新高,上半年,猪存栏634.51万头,同比增长0.65%。二是牛羊生产稳定,价格稳中有升。今年以来,牛羊肉价格一直在高价位小幅震荡,分别保持在每公斤21元、25元以上。上半年,牛存栏269.39万头,同比下降1.78%,羊存栏585.7万只,增长0.2%。三是家禽产业快速发展,家禽产品价格稳步上涨。目前,鸡蛋价格每公斤7.2元,同比上涨50%,活鸡、西装鸡价格分别达到每公斤11元、13元,同比分别上涨38.9%、54.8%。每只鸡年收益是正常水平的2倍左右。上半年,家禽出栏3523.5万只,同比增长11.46%。

(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切实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责任体系日益健全。各级政府都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了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并形成了各级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与防控机构技术负责、养殖场区法人责任相配套的责任体系。二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13个县市区动物防疫和11个县市区动物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防检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三是综合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各县市区全面实施动物防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强化了疫情监测、免疫消毒、检疫监督、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了全市清净无疫。今年上半年,口蹄疫、禽流感应免密度均达到100%。全市乡村产地检疫开展面、规模饲养场产地检疫率达100%;屠宰检疫合格率、检出病害肉品的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猪瘟、鸡新城疫、猪蓝耳病等疫病防治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了新突破。在市县共同努力下,内乡县与长葛众品肉食集团已正式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亿元,建设年加工180万头生猪分割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计划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8年6月建成投产;新野县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达成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项目协议,一期5万头加工项目将于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唐河县新上马的河南麒丰乳业,日产300吨乳品饮料,总投资3亿元(分三期),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

(五)重点县畜牧业发展初见成效。一是领导重视。各重点县都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摆上了重要位置,都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畜牧业领导小组,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工作。二是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6年,5个重点县完成肉蛋奶产量102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61%;畜牧业产值达到102.6亿元,占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的55.7%。今年上半年完成畜产品总量42.3万吨,占全市总量的50%。三是畜牧业主导产业明晰。各重点县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县域畜牧业主导产业。如内乡县的生猪,新野县的皮南牛,唐河县、邓州市、社旗县的黄牛,优势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畜牧业整体水平偏低。从全省近两年来的统计情况看,我市畜产品产量增速明显偏慢,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还没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6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而我市为36.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从今年工作情况看,截止6月底,全市畜产品产量也仅完成省定目标的46.3%,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很大。二是畜产品加工滞后。一方面加工的规模不大,缺乏较大的龙头加工企业。目前我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47家,其中年产值超过**0万元的仅有2家;**6年47家企业总产值仅为5.3亿元。另一方面加工的深度不够,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如果说畜牧产业是一个链条的话,我们目前只抓住了养殖这一头,只能说是生产数量增多了,养殖水平提高了,而产品加工这一头则抓得不够得力。畜产品产量与加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是5个省定重点县市的示范带动和率先突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全省40个重点县的总体发展来看,我市5个重点县发展速度较慢。**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的县只有内乡县(45.8%)、社旗县(44.7%),其它县的比重远低于省定标准(45%以上)(新野县35.2%、邓州市35.9%、唐河县36.4%)。全省40个重点县综合排序中,只有新野县排序上升1个位次,内乡县下降8个位次,社旗县下降2个位次,形势不容乐观。部分重点县畜牧工作在全市还处于落后状态,今年上半年,5个重点县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19个,仅完成省定任务的29.2%;5个重点县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均没有在省政府规定时间内完成。

在正视问题、增强紧迫感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一是有政策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菜篮子”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菜篮子”工作特别是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这为我们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有领导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搞调研、听汇报、作指示,为我市畜牧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指明了方向。三是有优势机遇。我市畜牧业具有资源、总量、市场、队伍、技术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具备了升级转型、跨跃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四是有市场机遇。当前畜产品价格稳步上升,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总之,我们一定要辩证地认识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形势,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住畜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快速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整体水平。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的畜牧业工作,年初都已作了安排部署,后5个月关键是要对照全年目标任务,认真总结,查漏补缺,完善措施,抓好落实。结合我市上半年畜牧业完成情况和有关会议精神,后几个月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生猪生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好朱市长的重要指示,从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把生猪生产作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抓紧抓好。一要搞好调查。各县市区要组织得力人员深入各养殖场(户),对能繁母猪存栏量、人工授精站点建设及开展此项技术的规模场(户)等项内容展开调查,摸清底子,切实做到不漏一村一场一户,把基础工作做好。二要用足政策。要深刻认识做好当前生猪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这次生猪产业大发展的机遇,认真研究《国务院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7]22号)中有关生猪生产的补贴制度,如能繁母猪补贴及其保险补贴、生猪防疫补贴、中小养猪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贴等,把政策用足用活,力争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有关补助,把我市养猪产业做大做强。三要完善措施。要根据国务院、省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制度、能繁母猪保险制度、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贴制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补贴制度、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相关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工作。畜牧、统计部门要做好基础数字的统计汇总工作;由发改委牵头,其它相关部门参加,制订完善我市落实国务院有关生猪生产补助的配套措施;各级政府要确保将生猪生产有关补助资金足额配套落实到位。商务、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也要结合本职,积极做好市场流通、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抓好**黄牛产业发展工作。**黄牛以历史久、分布广、品质优、群体大而位居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为了加大**黄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培育肉用品系,我市引进了多个肉牛品种,虽然对我市黄牛改良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杂交改良牛群多而杂,主导品种不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黄牛产业发展要以皮埃蒙特牛与**黄牛杂交改良的皮南肉牛为主导品种,倾力打造**黄牛精品品牌。一是打响皮南肉牛品牌。畜牧局、科技局、新野县政府要抓紧时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中国皮南肉牛品种认证工作,切实打响皮南肉牛这个品牌,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二要科学制订规划。畜牧部门要会同有关县市按照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选择皮埃蒙特牛与**黄牛杂交牛数量多、基础条件好、领导积极性高的地方,在肉牛品种改良、肉牛规模育肥场建设、饲料加工厂建设、活牛交易市场等方面,制订可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基地,提高肉牛基地综合开发能力。三是制订扶持政策。市政府决定明年市财政将拿出1000万元,对皮南肉牛良种繁育、联户养殖、集中育肥和疫病防控等四个环节进行贴息扶持。畜牧局和有关县市要及早着手,搞好调查研究,在年底前拿出一套扶持皮南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

(三)抓好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工作。从畜禽饲养量、畜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值等方面来看,我市的确是一个畜牧业大市,但大而不强,主要原因是加工腿短,原字号产品调出多,深加工能力差,增效能力弱。因此,把龙头加工企业的培育放在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大力发展,增强实力,加快我市畜牧产业化发展步伐。市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出台加快我市畜牧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规模较大、有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要大力培育,做大做强。在黄牛产业上,要积极为新野县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合作的肉牛项目搞好服务,力争早日开工投产;在生猪生产上,要大力支持内乡县与长葛众品肉食集团签订的深加工项目;在奶业发展上,要重点培育**三色鸽乳业公司、河南麒丰乳业,进一步扩张规模。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区域内畜牧主导产业,培育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化水平。

(四)抓好省定畜牧业重点县发展工作。5个省定重点县市理应是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龙头、骨干、支柱,但目前还达不到目标,市委、市政府对5个畜牧业重点县的发展寄予厚望。因此,重点县的工作必须要突出,要真正起到骨干、龙头作用。希望有关县市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示范带动,率先突破。一是要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有关县市要结合实际,整合县域资源,出台过硬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突出规模养殖、畜产品加工、动物防疫、良种繁育等工作重点,提高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切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市畜牧部门要会同发改委、财政、税务、国土、银行、农信社等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吸收借鉴有关县市在政策措施制订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力争在年底前出台我市关于扶持重点县以及其它发展条件好的县区的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全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认真研究省项目资金扶持范围,精心筛选项目,吃透情况,做实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省对我市畜牧业的支持。三是要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省政府对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实行竞争机制和动态管理,完不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省政府将取消畜牧业重点县资格,不再享受省有关优惠政策。市政府又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因此,各有关县市要认真对照与省市签定的目标责任书,逐项对比,抓好落实。在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力求有所突破,力争提升在全省重点县里的综合排序位次。5个重点县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一个都不被淘汰出局。同时要积极协调,努力争取,力争有新的县进入省定40个重点县。

(五)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要抓好重大动物疫情秋季防控工作。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制定免疫工作方案,保证疫苗及有关物资供应,加强免疫效果监测,确保免疫质量。在做好常年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利用10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一次集中免疫,重点是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蓝耳病及猪瘟的免疫工作。二要落实好国家关于生猪重大动物疫病补贴制度。为控制生猪疫情,国家规定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从今年秋季起,所需疫苗经费由中央、省财政共同负担,市县财政不再承担疫苗费用。市县两级要着重解决本级免疫抗体监测、办公等所需费用,县乡要切实解决好基层防疫员劳务报酬。对因防疫需要扑杀的生猪,参照口蹄疫补助标准和负担办法给养殖场(户)进行补助。三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各地要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基层队伍,保证每个乡镇有4—6人的专业防疫人员,每个行政村配备1个助防员,满足今后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要积极推广内乡县的成功做法,采取增加编制和长期聘用人员的办法,解决基层防疫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经济待遇偏低等问题,确保动物免疫质量。

(六)抓好兽医体制改革工作。省政府要求今年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只有市级、卧龙区全面完成。内乡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镇平县、淅川县、桐柏县等9个县完成了局机关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南召县、西峡县、方城县3个县改革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完成兽医体制改革任务的县市区,要借鉴其它县的先进经验,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年底以前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

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禽蛋、水产这两大“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工作。要大力发展禽蛋产业,一是要搞好家禽良繁体系建设,重点要扶持祖代、父母代种鸡场,全面增加其生产能力。二是要广泛推广罗曼等优良家禽品种,大力提高良种家禽的覆盖率。三是要大力推广高产蛋鸡饲养管理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单位产蛋量,从而增加养殖效益。四是搞好家禽疫病防控措施,防止烈性传染病的广泛流行,降低病死率。水产养殖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创建水产养殖大市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管理为保障,加快转变渔业增长方式。要优化水产业区域布区,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新水产品养殖,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渔业综合效益。要狠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深化加工,完善服务、市场体系,实现规模开发,加快产业化进程。要坚持科技兴渔,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渔业发展后劲。要强化渔政管理,进一步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条件,推动我市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开创我市畜牧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畜牧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加强领导,创新思路,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畜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畜牧工作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承担起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协调督导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畜牧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畜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多个部门,部门职能相互交叉,工作环节相互关联。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加强沟通与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大力支持畜牧工作。同时,要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对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三要加强督查,严格奖惩。从去年以来,市政府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各县市区已同市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年终要根据各有关单位的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严格考核,实行奖惩,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今年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适时派出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督查结果通报全市。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要予以通报表彰。要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力或行政不作为导致发生重大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地方和监管单位,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各县市区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目标管理和重点督查事项,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推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鹤庆县

鹤庆县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全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丰收、供应充足,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总体上看,畜牧业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农村劳动力没有充分利用,融资难、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竞争力弱等状况,仍然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规划(2016-2020年)》,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加快鹤庆县畜牧业发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6年全县肉类产量达55000t,牛奶产量10998t,禽蛋总产3267t;出栏生猪55.24万头,出栏肉牛3.51万头,出栏肉羊15.01万只;人均肉类占有量为196.95kg,人均禽蛋产量11.70kg;人均牛奶产量39.38kg。

1.2畜牧业产业地位提升

2016年鹤庆县畜牧业产值132603万元,占农林牧渔业的53.75%,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撑起“半边天”,对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市场供给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了贡献。

1.3品种改良全力推进

通过实施“良种良法”,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猪、牛的改良面分别达95%、70%以上。近年来,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截止2016年末,全县共建牛冻精改良站(点)47个,猪人工授精站(点)2个,牛冻精改良2.4万头,杂交改良猪3.2万窝。

1.4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经调查,2016年全县有出栏猪200头以上的86户;出栏牛50头以上的9户,出栏肉羊200只以上的3户,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221户,10头以上的140户;饲养肉鸡5000羽以上的4户;蛋鸡5000羽以上的4户,1万羽以上的3户;鸭5000只以上的2户,兔500只以上的12户。全县坝区乡镇生猪和奶牛出现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态势,并逐步引领山区乡镇肉羊和肉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坝区辛屯、草海、云鹤、金墩3镇1乡为主的北部生猪、奶牛养殖示范区、以松桂为主的奶水牛养殖示范区和以西邑、黄坪、龙开口、六合3镇1乡为主的东南部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带。

1.5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推进

农业产业扶贫力度加强,广大农民群众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积极投身畜牧业。1.6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建有县级生猪交易市场1个,大牲畜交易市场1个和8个乡镇级牲畜交易市场,8个集贸畜产品交易市场。

2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供求结构性失衡

在品种结构中,猪比重大,牛、羊比重低,蛋禽规模养殖比例偏低,畜牧业产值中生猪占72.28%,牛仅占7.89%,羊仅占5.31%;猪肉占肉类总产的82.57%,牛、羊、禽合计占17.43%;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较大,奶产量低,蛋产量较少。生产结构不均衡,不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还对畜牧业转型升级、集约化、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不利。

2.2区域优势发挥不力,优质化畜产品生产能力弱

山区乡镇草食畜发展潜力巨大,而受交通、劳动力、养殖技术、市场信息等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坝区乡镇拘于生猪养殖传统而探索优质高效畜牧业动力不足。

2.3融资难,投入不足,制约畜牧业发展

过多依赖国家政策性补助和项目资金投入来发展畜牧业,民间资本,银行融资不足,导致发展畜牧业存在局限性,也出现专业人才不足和示范作用不够的现象。

2.4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落后,抵御市场能力弱

龙头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示范家庭农场不多,千家万户散养比重较大,特别是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生猪、肉牛、肉羊等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以火腿、猪肝鲊为代表的腌腊制品加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以“地摊货”出售,品牌意识淡薄,制约畜牧业提质增效。

2.5动物疫病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

鹤庆县地处滇西北,畜禽饲养和流通量大,每年跨区域、长距离运输生猪、牛、羊等在30万头以上,加之具有便利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给疫病传入传出的几率增高,动物疫病防控压力日益加大。加之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场、户防疫条件相对较差,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给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加大,疫情风险已成为畜牧业最大的风险。

2.6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养殖污染能否得到有效处理,实现与生态保护协同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问题不可回避。

3对策探讨

3.1调结构,促发展

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畜牧业政策措施,切实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在山区加快草食畜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山地草原和林间灌木林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肉牛、肉羊养殖比重;在坝区巩固生猪产业的同时,利用洱海保护、欧亚奶牛养殖在鹤庆建设养殖基地的契机,引导奶牛养殖向集约化、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引导蛋禽养殖上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3.2抓品牌,显效应

对本土传承下来的品牌,如“六合土鸡”、“鹤庆猪肝鲊”、“草海生态鱼”、“甸南柳蒸猪头”等传统畜牧业品牌,政府要加以引导,合理开发并加大投入,在宣传、促销、深加工、集聚合并等方面出台地方支持政策,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改良加工工艺,创办产业园区,提高地方品牌知名度。

3.3建市场,兴产业

整合涉农资金加快销售环节市场化建设,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兴建一批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打破现有零星的以乡镇农贸市场为主的交易格局,通过政府立项支持和引导,按“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在县城周边,交通便利的地方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销售平台,吸引外商采购,促进产品流通,引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良性产业发展格局。

3.4推技术,创效益

不断加强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猪、牛人工授精改良面,肉羊引种及种公羊异地串种工作,及时开展本地土鸡资源保护工作。逐步提高乡村防疫员、冻改员的财政工资补贴标准,培养更多乡村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培养一批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牧场经营者、科技兴牧人才。

3.5扩融资,促创业

申请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作用,建设一批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的畜牧业发展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重点的创业创新工程投向畜牧业;利用金融部门资金通过设立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注入畜牧业发展;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创业贷款、互助资金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发展畜牧业群体倾斜。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7篇

一是生猪产业以八眉猪保种场和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为龙头、效益为中心,注重八眉猪保种、开发和利用推广工作。截止2012年底,两场共存栏八眉猪原种母猪895头,年向社会提供八眉猪二元母猪8220头;全县存栏二元母猪4.02万头,三元商品仔猪生产达64万头。进一步加大八眉猪品牌推介力度,在威远、西宁等地区共建立35处八眉猪肉定点销售点,实现了八眉猪肉的挂牌经营和专柜销售,为八眉猪肉的优质优价营销奠定了基础;二是充分利用高原气候冷凉的特点,以互助县鑫源獭兔养殖合作社和互助兴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成獭兔养殖场4个,全县獭兔养殖规模达到13万只;三是在互助北山原生态畜禽养殖合作社和松多乡葱花土鸡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下,实行“机械孵化、生态放养、科学管理、统一经营”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葱花土鸡生态养殖,并成功注册了“葱花土鸡”商标和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2012年全县葱花土鸡饲养量达到3万只,出栏2万只;四是白牦牛、野猪等珍稀动物养殖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存栏分别达到6800头和500头;五是“三品一标”认定工作扎实推进。2011年,“互媚”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成功注册,“互助八眉猪”、“互助八眉猪肉”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准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另外,互助八眉猪、白牦牛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通过农业部部级审核验收,宏伟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青海省供港澳出牛育肥基地。

2互助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八个问题”

2.1畜牧业资金投入不足一是规模养殖业投入不足。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互助县养殖业贴息贷款资金需求量达到3亿元,但目前互助县财力有限,年落实贴息贷款仅6000万元,约占需求量的六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养殖户的信贷需求;二是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县、乡畜牧兽医站交通、通讯、科研和办公设备落后,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缺乏必要的科技推广经费;三是动物疫病防检工作投入不足。动物疫病检测设备简陋,检验手段落后,动物疫病监控网络未全面形成。

2.2土地审批严重制约了规模场建设,成为阻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专业化经营、商品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这是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蓝图,在南门峡镇、林川乡、东和乡、东沟乡等脑山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歉收、粮食作物品质差、广种薄收是这些地区长久以来难以克服的大问题。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向城市的不断转移,弃耕地、撂荒地逐年增加,同时随着养殖业的逐步兴旺,舍饲圈养、农田种草、联户联合从事养殖业的方式开始逐步繁盛,然而由于这些地区田几乎全部被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无非耕地。农户想扩大规模,建养殖场的希望总被土地的审批难所阻挡,成为阻碍养殖业发展的“瓶颈”,极大地限制了农户牛羊规模养殖场的建立,形成了农业发展不上去,养殖业不能发展的尴尬境地。

2.3技术指导不得力,农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在此次调研中,广大的养殖农户、养殖场均存在养殖技术不高的问题,对畜禽防疫、家畜常见病防治、畜种改良、饲草加工、营养搭配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虽然这几年来畜牧局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入户、科技下乡、发放科普读物等工作,但从调研的情况看,推广科技的工作还是不得力。

2.4饲草料总量不足,饲草加工业发展滞后因每年投入草场改良资金有限,围栏封育、轮封轮牧、草场补播、毒杂草灭治等工作难以开展,虽然草原奖补机制工作中开展了牧草良种补贴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但每年30~45hm2的牧草良种补贴远不能满足互助县日益发展的养殖需要,22.5元/hm2的草场补助落实到农户不到百元,解决不了牛羊养殖规模场、獭兔养殖场的饲草不足的现实问题,草场分布不均衡、草原承载家畜地区间不钧衡,致使南门峡镇、林川乡、东和乡、丹麻乡等放牧家畜较多地区草场退化现象仍在继续,草地生态恶化,可利用牧草产量减少,单位面积产草量不高。另外互助县饲草加工利用技术和生产相对滞后,县域内缺乏大型的饲料加工企业,饲料生产还不能满足规模养殖场的需求。

2.5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现代畜牧业的不断推进,全县规模养殖业发展较快。但是,除了少数大型的养殖企业外,大部分规模养殖场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凭经验养畜,科学养畜水平不高,管理跟不上。

2.6资金周转难,贷款扶持的高风险使其扶持的力量弱化互助县畜牧业的最大困难是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推广困难,科技成果转化慢,畜

牧业发展后劲不足。为扶持全县的养殖业发展,每年县财政都要为养殖农户提供5000多万元的扶持养殖业贴息贷款,以解决养殖户和规模场资金周转困难和资金不足的问题,处在发展期的农户、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基本上都存在起步资金短缺、周转资金匮乏等问题。然而处在放贷部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因担心无力偿还而采用由行政或事业单位职工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使得部分养殖农户因无人担保而放弃贴息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弱化了政府贴息资金扶持的力度。

2.7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县域内缺乏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加销一条龙、牧工贸相结合的畜牧业生产产业链衔接不紧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规模养殖总量低,技术装备落后,影响了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

2.8畜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发育不全、运行不活,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联系不紧密,生产、销售的盲目性大,畜禽及其产品卖难现象普遍存在,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缺乏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尤其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在我县处于空白,畜产品附加值提高缓慢,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促进互助县畜牧业发展的“十个建议”

3.1千方百计增加畜牧业投入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涉农会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完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保证政府贴息金每年400万元以上,并根据养殖业发展需求适当增加贴息资金,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鼓励和支持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畜牧生产;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和企业,借助外力,助推我县畜牧业;三要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吸引工商资本和其他民问资本投入畜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有力的投融资平台。

3.2政策扶持,项目帮扶,全力推进规模养殖业发展规模化养殖已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最大的优惠和政策宽松,减免费用、简化办事程序、重新规划土地使用方式、适当放宽土地审批,在政策的执行上给予扶持;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原有的规模养殖户,通过扩建和改造等办法,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同时鼓励经济能人、企业老板,投入资金,建设规模大、标准高的养殖场,开展畜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3.3切实抓好养殖基地建设目前养殖业正值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型的过渡期,全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程度还不高,家庭散养户却迅速减少。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规模养殖业,加大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养殖基地村,作为规模养殖业的有益补充,发挥规模户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一批生猪、獭兔、奶牛、葱花土鸡、肉牛肉羊养殖示范基地村,带动全县畜牧业发展。

3.4发展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龙头。一方面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引导和扶持杨光公司、八眉猪育繁场和保种场等现有养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和金融支持等方式,引进和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以及饲草料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同时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良性产销模式,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带动养殖基地发展,做大做强全县畜牧业。

3.5全面建立养殖风险基金养殖业生产周期长、利润小、风险高,尤其是养猪业市场波动大,当畜产品市场价格跌入低谷时,大部分规模养殖场迫使缩减规模或停产。互助县是全省生猪养殖大县,每年享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资金奖励,建议政府年积累一定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当生猪价格跌破平衡点(猪粮比5.5:1)时,立即启动风险基金资助,帮助规模养猪场渡过难关,提高养猪场(户)的养殖积极性,有效防御市场风险,稳定生猪生产。

3.6积极落实补贴和保险政策能繁母畜是稳定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也是扩大生产、提高牲畜出栏量的基础。近年来我县实际母畜数普遍下降,因此,要根据能繁母畜实际数量,积极落实国家能繁母畜补贴政策。同时加强与保险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落实畜牧业保险政策,对能繁母猪、奶牛全部纳入保险范畴,做到“应保就保”,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稳定畜牧业生产。3.7扶持成立1~3个大型的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虽然我县的牧草产业化已初具雏形,每年种植当年生燕麦饲草130hm2,多年生苜蓿饲草4.5hm2,套复种胡萝卜等饲料15hm2,饲用甜菜7.5hm2,年产饲草总量在7万t左右,但是由于没有大型的收割、烘干和加工设备,真正的草粉草颗粒产品没有形成。大面积的饲草靠镰刀收割、在道路上晾晒、人工打捆等落后的作业方式,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不高。建议在地处脑山地区的南门峡、林川、东沟等乡镇建立1~3个大型的饲草加工基地,具备年加工10万t左右能力,一方面解决县内外规模养殖场饲草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山区撂荒地、弃耕地、退耕还草地的闲置问题。

3.8加大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牢固树立“品牌是力量,品牌是效益”的理念,利用八眉猪、葱花土鸡、白牦牛等珍贵资源,以及它们在地域认证、无公害产品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强化监管,提高优势畜产品品质,充分挖掘优质畜产品,提升互助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9稳中求胜,预防快速发展而形成泡沫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最要不得的就是“一拥而上”,市场经济下的自主调控和农户的盲目跟风,及容易导致产品的短期过剩或不足。互助县的畜牧业也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随着近年来养殖业扶持资金和项目的投放,农户联合和招商引资的畜牧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依托项目扶持资金各乡镇已建成和在建的占地0.02hm2以上、投入资金100万元以上的规模场都在3~8个,实际投入使用和养殖状况与建设规模相吻合的不多,有空架子现象,一方面是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繁育母畜存栏量少,贩运育肥难度大。在建的养殖规模场要预防和警惕养殖业风险,防止因过快增长而导致泡沫现象的发生。

3.10建立健全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利用今年的规模场技术承包方案,加大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定目标、定任务,全力抓好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工作。解决养殖场、户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推广运用新技术,做到技术员每次到养殖场指导服务均要有服务对象的评语和签名,技术承包人员每年年中和年底要向包片单位提交半年工作小结和年终总结,与工作同志一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技术承包人员每年到场指导服务时间必须达到100d以上。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自觉维护国家公职人员良好形象,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发生。提高养殖场(户)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全县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是以纯种繁育利用和经济杂交扩繁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良种工程资金,加大畜禽改良力度,通过良种推广,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面,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效益;三是抓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信息平台及网络进程,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四进一步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治、诊断、监测、控制、监督体系和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力争使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率、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8篇

1天长市今后5年畜牧业生产发展目标及任务

到2014年,天长市力争生猪饲养量达到90万头,出栏60万头,家禽饲养量1400万只,出栏1000万只,肉类总产量7万t,蛋产量3万t,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48%、53%、66%、67%、92%、73.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50%以上。

2天长市畜牧业生产发展应采取的保障措施

2.1建立良种繁育基金,实施良种补贴

通过加强良种工程建设和种畜禽管理,制定扶持政策,对引进和繁育良种给予补贴,调动农民养殖积极性。天长市市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设立良种繁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引进50头以上种猪,5个以上优良畜禽品种,用于提高天长市的良种覆盖率;同时建立畜禽良种补贴机制,参照种植业良种补贴办法,对引进畜禽优良品种的规模养殖大户,按种猪每头补贴20元、种禽每只补贴2元、人工受精每头猪20元的标准,通过完善手续补贴到户。

2.2多方筹资,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

市政府要鼓励对畜牧业的投入,扩大信贷规模、简化程序;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力量,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一是通过项目引资、乡亲引资、产业引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外来资本投入畜牧业;二是充分发挥国有、集体、民营、金融的引导作用,吸收大量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1-2];三是加大支农小额发放,重点向规模养殖户倾斜,增加贷款数量或延缓偿还期限。通过多方努力,使天长市每年投入到畜牧业的资金达到1000万元。市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畜禽养殖大户、畜产品加工厂的贷款贴息。

2.3加强标准化示范场区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

通过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大力推行规模养殖,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要继续扩大三元杂交猪标准化小区、种草养畜养禽场区的养殖规模和数量,同时加快建设养鸭、养鹅、养鸡等养殖场区,建立三元杂交猪无公害生产基地、苏邮二号高产蛋鸭生产基地以及养鹅生产基地。市财政对年出栏猪2000头、禽10万只和种禽2000只以上,并有相应基础设施的养殖场区,分别给予5万元和8万元的奖补资金。

2.4加速龙头企业和名特优畜产品的申报

在加大组织天长市的金集风鹅厂、铜城质尊养猪厂、永丰蛋鸡厂、天长蛋品厂、秦栏养鸭厂等企业申报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力度的同时,积极申报“白塔湖牌风鹅”、“秦楠卤鹅”、“天长麻鸭”、“巴子牛肉”、“天长松花皮蛋”等名特优畜产品品牌,创造品牌效应。市财政要对省级龙头企业每年补贴3万元,市级补贴1万元,优质品牌每个补贴1万元。畜禽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每申报成功1个奖励2万元。

2.5扶持壮大畜禽合作经济组织

通过积极引导扶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实行定单饲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3-4]。对合作社在资金上扶持,税费上减免,宣传上免费,技术上指导,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2.6强化技术服务

通过推广一批实用的畜牧先进生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优质高效的畜牧业发展。一是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科技下乡和科技赶集,安排技术人员到村队进行技术培训,并编写技术手册和有关资料分发给养殖户;二是市广播电台《农村大视野》和市电视台《致富金桥》每周进行3次科学养殖技术讲座,同时畜牧部门每月编写1期《天长牧业》推广畜牧新技术;三是积极组织畜牧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每人承包1~2个规模养殖户的形式,主动上门为养殖户提供饲养管理、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等技术服务。

2.7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通过深化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长效的防疫机制和应急机制,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市财政要在原来基础上,增加30万元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

2.8完善基层兽医站的建设

在1~3年内,每年投入30万元的资金用于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建设,同时对全市所有大集体和合同制兽医实行生活保障工资,使基层畜牧兽医站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机构队伍稳定、服务功能健全、自我发展能力较强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载体,实现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内容专业化和系列化,不断提高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2.9落实动物检疫和兽药管理各项制度

全面实施“生猪屠宰加工销售准入制度”、“畜禽交易市场检疫制度”、“兽药生产经营许可和饲料经营备案制度”等各项制度,无检疫标识的畜禽,一律不准进点屠宰和进场销售;各有关部门要共同行动,对畜禽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和兽药饲料经营市场等进行督查,从严、从重处罚各种违规行为,确保农户用上合格的饲料、兽药;强化对饲养场户的监管,规范饲养管理,从源头抓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

2.10积极开展宣传表彰活动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9篇

1苏州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2014年度,全市共栏存生猪73.84万头,其中母猪5.03万头,出栏肉猪101.76万头;共栏存家禽605.43万羽,上市1903.58万羽;栏存羊11.58万头,上市肉羊11.00万头;栏存奶牛24476头,产鲜奶10.34万t。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92.4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38.82亿元。全市现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场有2659个,共上市生猪90.99万头,占年上市总数的89%;上市家禽2000羽以上的规模禽场有360个,共上市家禽1616.98万羽,占上市总数的97%;栏存500羽以上蛋禽的规模场有441个,共栏存蛋禽269.81万羽,占栏存总数的91%;全市栏存2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场60个,共栏存奶牛25263头,占栏存总数的近100%。全市现有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张家港市梁丰集团、苏州市创元双喜公司、苏太集团等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一些特色品牌,“藏书羊肉”、“苏太”猪肉等鲜活畜禽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深受百姓的喜爱。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85家,10多个畜牧业地方标准通过省、市技术质量监督局认定。对于一些生产规模小、设施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畜禽养殖场加大综合整治力度,采取关、停、搬等措施,全市已累计拆除规模养殖场2030家,近几年还计划将对516家中小畜禽养殖场开展综合整治。这些大大促进了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苏州市畜牧业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2.1畜牧业发展空间受制约。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苏州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土地、饲料资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造成了畜牧生产量逐年下降,地产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

2.2动物疫病压力在增大。现阶段,动物疫情日趋复杂,H7N9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一些已感染人类,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2.3养殖效益低迷。2015年以来,生猪、肉羊、生奶、禽蛋等畜产品价格下跌,养殖效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其中养猪生产普遍亏200元/头,奶牛养殖已接近盈亏平衡点)。畜牧养殖效益的低迷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下一步苏州畜牧业的发展思路

3.1苏州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10多年来,苏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畜产品的消费量也大幅上升。然而,我市畜牧业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生产量逐渐萎缩,地产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在外地畜禽产品大量进入苏州市场的同时,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件也在增多。多年来,在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市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监管力度日益加大,地产畜禽产品无疑是最为安全的放心产品。为此,全市应保持适度的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这有利于保证苏州放心肉工程的实施及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畜产品的市场供求平衡,确保社会稳定。对于苏州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因考虑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因素,参照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的普遍做法即应对各种突发事件3个月计算,苏州应保持畜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以1/3左右为妥,畜产品需求量的缺口,可通过订单和市场准入制解决。

3.2根据苏州畜牧业的现状、特点,结合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应树立大畜牧、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各市(区)间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市内与市外畜牧业的协调发展、畜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方式的转变,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装备畜牧业,提高畜禽养殖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3.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大流通以及域外畜产品的大量涌入,苏州畜禽产品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差的劣势突现,畜产品价格低迷,走产业化之路,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已势在必行。(1)扶持发展畜牧龙头企业。畜牧龙头企业是联结生产和市场的纽带,对稳定畜牧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有带动能力、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畜牧龙头企业要注重引进高科技,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出品牌。(2)加快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是调优畜牧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奶牛生产;加快发展优质家禽生产,特别是生态型的草鸡散养、种草养鹅等;大力发展羊、兔及特色畜禽的生产,形成区域特色。二是加快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生产,逐步限制和消灭零星分散养殖。适度规模以办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猪场以年出栏商品肉猪2000~5000头,奶牛群体以300~500头为宜。三是鼓励和扶持规模场开展生态养殖,建立生态养殖基地,按绿色食品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四是在重点畜禽产区探索成立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打造品牌,实现共赢。

3.4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形成优势特色产业。苏州有着较为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辖区内现有太湖猪、湖羊、太湖鹅、鹿苑鸡、昆山麻鸭等8个地方畜禽品种(其中太湖猪、湖羊、太湖鹅、鹿苑鸡被列入部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共同特点是性成熟早、繁殖率高、适应性强,且肉质鲜美,非常适宜开发利用;但这些地方品种也存在生长速度偏慢等缺点,在市场竞争中不具优势。发展特色畜禽的生产,有利于防止产业趋同,形成错位竞争的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品牌优势。例如苏太集团,利用新培育的苏太猪种,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已形成自已的独特品牌,产品已得到中、高端消费者的认可。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不但保存了品种基因库,而且品种选育工作争取进展。今后的工作是要在构建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推广、利用体系上下功夫。一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产、学、研的联合育种协作,推进育种进程,并发展种畜禽业,提升种畜禽品质与著名度。二要充分发挥我市种质的优势,加强地方品种畜禽扩繁能力建设,抓好畜牧业发展的“源头”。三要抓好这些地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拓市场、打出品牌,使我市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3.5发展生态型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崇尚绿色消费,讲究环境质量,对我市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吴江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饲养香猪母猪120头,年上市肉香猪1500头,配套果树107亩,实行果牧结合。通过猪粪为果树施肥,树下种草喂猪,并配备沼气、粪便发酵池、田间喷管设施,循环渠种水生植物、养水生动物等,田间废水经以上处理后再进入净化塘,已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6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各级政府应当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畜产品生产,因为饲料需求将是粮食需求的主要方面,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节省粮食与增加粮食生产至少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为此,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土部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落实畜牧养殖用地政策。各市(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按畜牧业发展需要,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并按农用地进行管理。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畜禽规模养殖的用地需要,预留一定的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同时,对于规模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选址,因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禁止在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禁养区内建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不得改变土地的建设用途。

3.7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一是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和畜禽政策性保险,分化因疫病、市场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促进畜牧生产、加工和市场的平稳发展。二是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范围和金额,延长还款年限,为养殖户与加工企业提供中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三是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是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开发、畜禽良繁体系建设、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并将畜牧业机械纳入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四是按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各级财政应安排相应的资金,对养殖户进行补贴。

3.8加强畜牧业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抓好畜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要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全方位做好服务。制定完善应急机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畜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今后,除了政府部门承担履行的卫生、质量监督、检疫等工作外,涉及市场的事情应逐步发挥协会协调、组织、自律、联结等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作用,以此促进苏州畜牧业生产稳定持续的发展,使苏州市民真正吃上“放心肉”、“健康奶”。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10篇

1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必要性

1.1实施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的需要博乐市于2012年开始实施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全市实际使用4150.5km2草原全部实行了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其中,禁牧面积1621.7km2(春秋草原601.2km2,夏草原80km2,冬草原940.5km2),草畜平衡面积2528.8km2(春秋草原1326km2,夏草原768.7km2,冬草原434.3km2)。根据奖补政策实施情况和草畜平衡分析测算,全市实施草畜平衡区域春秋草原理论可放牧牲畜6.91万羊单位,夏草原理论可放牧牲畜25.15万羊单位,冬草原理论可放牧牲畜4.78万羊单位。2011年末,博乐市牧区牲畜存栏22.38万头(只),折合28.18万羊单位。现有草畜平衡草原已远不能满足存栏牲畜的放牧需求,因此,只有通过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1.2草原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博乐市草原畜牧业生产靠天养畜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低质、低效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破坏了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是造成天然草原退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只有改变现有生产模式,构建新的发展模式进行发展,才能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条件

2.1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转型发展条件近年来,博乐市陆续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世界银行贷款-畜牧业发展、全球环境基金赠款、牧区水利等项目,牧区牧民定居“三通(水、路、电)、四有(草料地、住房、暖圈、林地)、五配套(学校、商店、文化室、卫生所、技术服务站)”等工程已逐步完善,为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2牧区牧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转型工作提供了支撑近年来,博乐市加大了定居牧民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牧民素质,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牧民;同时进一步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加快定居牧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牧民增收途径,为畜牧业转型发展提供提供了智力支持。

2.3科技进步为转型工作提供了动力以草定畜、冷季舍饲、饲草料加工、科学饲喂等畜牧业科技投入与推广力度较大,牧民牧业产出效益稳步提高,为畜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3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模式

3.1草原畜牧业生产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博乐市部分乡、镇、场牧业村、队仅有小部分天然草原实施了禁牧,可以考虑以一个牧场或5户以上牧民为单元,建设规范化生产合作组织,针对放牧户实行统一科学分段放牧、统一物质采购、统一防疫、统一羔羊生产、统一品牌、统一加工销售,抓好牲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牧民经济收入。重点要抓好合作组织的制度性建设,根据牧场现有牲畜数,科学制定牧场发展规划,布置好放牧人员、生产模式、牛羊肉品牌建设、畜产品安全等要素;关键是要分好利益蛋糕,利用民主程序,协商解决各类问题,使牧民收益最大化;核心是要有有影响、有实力、信誉好、有创新性的经纪人成为合作社的领办者,为合作社顺利运行打下基础。

3.2家庭牧场模式当前,博乐市部分拥有天然草原的牧民已经没有牲畜或仅有很少的牲畜,可以考虑利用经济、行政等措施整合成连片的天然草原,给那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使用,建设新型家庭牧场。重点要抓好家庭牧场的规范化运作模式,根据牲畜数量和品种、天然草原面积、人工饲草料地面积等情况,科学运用这些要素,实行集约化生产,达到增加牧民收入的目的。

3.3农牧合作、股份制经营模式当前,博乐市现阶段禁牧区域总面积占全市实际使用面积的39.07%,禁牧区域理论载畜量10.32万羊单位,禁牧草原不能放牧后需农区干草约13.55万t,占博乐市农区农作物秸秆、饼、粕总产量的30%左右。禁牧牲畜转向农区后饲草料价格预计将有一定程度上扬,可考虑牧户以牲畜折价为股份,农户以草料折价为股份,联合进行饲养;或牧户与农户之间签署相关草料供需协议等形式进行经营,提高牧民收入水平。

3.4承包经营模式当前,博乐市部分牧民已开始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由于受劳动力限制,自有牲畜生产经营管理受限,可考虑参照农业土地流转方式,将牲畜生产经营管理通过签署协议方式承包给大户进行经营,达到增加牧民收入的目的。

3.5联户经营模式博乐市拥有一部分联户经营的天然草原,这部分牧民一般牲畜数量偏少,每家每户分散放牧浪费了较多的人力资源,可考虑根据临近牧户根据现有草原规模、牲畜数量签署协议进行统一生产,同时加大解放出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培训力度,实现劳动力转移,达到增收的目的。

3.6龙头企业+牧户模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规范牧业生产标准,采用订单牧业模式进行生产。发挥天然草原生产的绿色产品优势,将天然草原生产的优质活畜、牛奶、骆驼奶、奶制品进行生产加工,注册绿色食品商标,建立品牌,进行销售,增加牧民收入。

上一篇:光缆监测系统范文 下一篇:个人所得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