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4 22:11:24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一、学法指导的基本原则

(1)基点性原则。学法指导首先应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学习心理与非智力因素的情况,调查研究学生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和已有的学习方法的情况,调查研究学生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水平的情况,以便创设学法指导的最近区域,加强学法指导的针对性,这是学法指导的起点与前提条件。

(2)渐进性原则.学法指导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一步一步推进,一环一环夯实,体现年段特点,针对学生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消除随意性与盲目性,严防“灌学法”式的拔苗助长与急于求成。正如巴甫洛夫指出的规律“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

(3)学生性原则。教师心中始终要有学生,要注意克服“重教轻学”,“管教不管学”与“灌学”的现象,树立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意识,着力在“教”与“学”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这种最佳结合点要求以学生自己参与教学过程,研究学法,总结学法,创新学法为主,突出教师给学生学法指导上的导,并在学生直接参与中逐渐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意识,逐渐让学生形成习惯,逐渐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也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点金术”。

(4)层次性原则。由于学生间学习方法的差异的永恒性,形成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层次的永恒性.因此应把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当成一种资源来开发,在开发中分别对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的指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并逐渐让学生领悟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这既是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关键,也是学习方法创新发展和形成学生个性特长的途径。

二、学法指导的基本策略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学法指导意识,而且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要长期坚持下去,以促进学生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实现“学会与能学”向“会学与乐学”转化。

1.在常规教学中指导学法

(1)领悟学习方法。叶老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在常规教学中指导学法,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例子”,通过引导学生对“例子”的认识剖析实施学法指导.比如地理教材中,有很多节教材本身就揭示着学习方法,教与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从中领悟,观察,比较,归纳与总结等一系列的地理学习方法。

(2)揭示学习规律。在教材处理,教法选取,课堂设计与课堂教学,练习与作业等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学法指导”,都要渗透学法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主体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由表及里,揭示学习的通理通法,这样才利于学生执简驭繁,指导学习实践。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五种基本习惯,既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学生专心听课,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科学复习,养成良好复习的习惯;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养成课外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

2.在诊断失误中指导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误是常有的事,关键在于如何从平时答问,课堂上,课外作业,考试的失误中找到“基础”上的失误,找到学习方法上的失误,看到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的失误,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失误程度,采取或集体或个别的指导方式,给以学生方法上的矫正指导,以帮助其真正懂方法,补缺漏,促提高。

3.在总结推广中指导学法

有的学生,尤其是优生,他们在平时的答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考试中,总会出现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或创新的因素,教师要善于并及时抓住这些好的方法或创新因素,不仅要对学生给以表扬,鼓励,而且要注意帮助其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还应在班级或学校或更大范围内推广,在推广中进一步完善创新学习方法,让不同层面上的学生都能真正获得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

4.在专项训练中指导学法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学案导学法 运用方法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重要时期,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学案导学法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习方向,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构知识体系。接下来笔者着重介绍如何正确运用学案导学法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

一、正确编写和设计学案

学案导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之前,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理解能力,总结和设计的具有教学导向的学生自学材料,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学习。利用优秀的学案进行导学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化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

(一)创新教学设计,在形成学案后设计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只有在形成教案后,才能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新颖的学案;才能根据设置的教学环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导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准确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有水平,对教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设计学案时,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理解能力,布置不适合学生水平的导学内容。在设计化学学案时,教师要注意化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方法和知识合二为一,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三)编写学案时运用教学法。

在编写学案时可以与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随即进入教学等方法相结合,促进学案形成科学化。结合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笔者在讲解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时,就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在进行学案的编写时,笔者通过构建问题启发学生。笔者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知道空气中的成分么?第二个问题: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具有哪些特点?第三个问题:你能举出现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么?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建设,引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案学习中。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学案导学法

运用学案导学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形成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法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一)运用学案导学法明确教学目标,形成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在学案中运用开门见山、导入等形式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有目标的学习行为和无目的的学习行为相比,更具有操作性。在学生第一次应用学案导学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根据学案进行学习。学生熟悉方法后,就可以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安排自行学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应用更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学案内容是每一课时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对学案导学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记忆和迁移。

(二)自主学习,教师启发。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1.自我学习

自我学习是学生独立学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观看教学视频、请教同学、实验、假设、推理等众多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试验得到学习结果。

2.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可以是学生自我组队或者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学习。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多种想法相碰撞,往往能激发学生创造力,节省时间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团队学习的观念。

3.集体辩论

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班级积极开展辩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以优带差,重点教学。

对于学生根据学案整理出的疑问,教师可以采取以优带差的方法,选取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学生进行讲解,或者采取小组汇报方式讲解。对于学生都把握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点讲解,“踩到”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满足学生自我需要。

(四)呈阶梯状总结,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在总结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进行总结,尽量兼顾学生差异性。对于学生接受度高的知识进行知识延展,对于学生掌握困难知识,只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即可,可不用进行课外拓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以免挫伤学生积极性。

(五)教师对学生情况及时进行巩固和反馈。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反映出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并根据情况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通过自己观察,总结和发现问题。二是学生通过教学媒体。例如学生制作幻灯片展示学习情况等。

在进行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案导学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万祯.新课程初中化学“十字教学法”导学案设计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3(10).

[2]沈理明.化学教学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动高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39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将民主平等带入课堂。民主,就是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平等,就是说教师与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平等的对话者,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对传统教学的畏惧与抵抗心理,才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主观意愿。

二、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人的共性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则会有无尽的精神力量去做它,轻松自如地把它做好。因此,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新课上花费精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下悬念,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从生活中有趣的实例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利用学生“爱究根问底”的精神,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使他们“乐做”;利用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能有所发明、创造,使他们“乐用”,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性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的阶梯和舞台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多数地方都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每个班学生人数大致都在50人左右,都是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后给予不同批次的作业和要求。对学习成绩教好的学生给予多一点的作业和高一点的要求,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思想上给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让他们朝更高要求奋进。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耐心的给予及时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时给予适当的关心,思想上遇到烦恼时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正确人生方向的指引。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针对他们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他们创设学习上成功的机会,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生动高效的物理课堂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甚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它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高中阶段的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了,这以后才会逐渐地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想要努力学好她。例如,笔者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改在物理实验室上,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方向、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手段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能力。

五、在教学中加入物理学史的内容

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因此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例如,牛顿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科学家,在高一一开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牛顿的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从而消除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再比如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让学生了解法拉第只是首先用文字形式总结出了这个定律,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法拉第之后楞次确定了感应电流的方向,而定律的数学形式是诺埃曼给出的。这样的史实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同时还会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六、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刺激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大。若能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使用,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如在“机械波的干涉衍射”、“光波的干涉衍射”、“原子的结构”等不易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笔者都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演示,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有形、易懂、生动逼真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去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也间接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调查表明: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就一定能学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也有一部分同学最初对物理有教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到后来就慢慢的失去原有的信心和兴趣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常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学生谈心,及时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以及学习和生活需求等。对优生学习兴趣本来就教浓,就需要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中等生,要激励他们迎头赶上,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想,让他们学习起来顺利、舒畅,逐渐地就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多一些关注,在思想上给予他们积极、正确的引导,在学习上更要多给予一些细致的帮助和降低一些要求。让他们逐渐体会到学习是可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让他们知道社会和集体是温暖的,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渐渐地他们也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们教师一定要树立信心,不断探索、不断实施、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坚持不懈,努力打造生动高效的物理课堂,这样教学质量一定能有大幅度的提高的。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四步法 自主学习 主体 自学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中职语文在中职学校中属于文化基础课的一门,中职学校主要以学技能的专业课为主,文化课为辅,因此中职语文所占课时分量不大,如何在较少课时里上好语文课,使学生喜欢,且深受其益,学到终生能用的东西,确实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自学能力差,对文化课不感兴趣,如果沿用传统的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使学生喜欢语文,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主动学,认真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双赢。

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十多年,摸索出一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因其教学步骤分四步,故简称其为“中职语文教学四步法”。现分述如下,供同行参考,以达抛砖引玉目的。

第一步:提出问题,设定目标

有了问题,有了目标,学生才有努力方向,才有学习动力。中职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自觉性不强,如果不提出问题,不设定目标,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去看书,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文化课,因此,要很好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东西,我们必须设定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时,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在教学实践中,以中职语文课本为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认真去自主学习,思考问题,认真做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设定目标,一般包含以下内容:自学的基本内容;自学思考完成的具体问题、具体目标;自学的方式(包含自觉阅读,小组讨论、归纳,室外完成等等);自学所规定的时间等。规定自学的基本内容和自学思考完成的具体问题、具体目标,使文化基础差的中职生,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规定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懂得学习方式多样性;规定学生学习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养成学习高效率的习惯。当然,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之后,可以由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授《绝品》这一课时,设置的自学提纲是:

1.认真阅读《绝品》一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析刘三爷、常先生和王商人人物形象,并说说他们品德上的共同点;

3.说说“绝品”的含义。(自学时间:20分钟)就是这样设置目标,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自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当然,我们设置问题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设置问题难度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宜过难,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设置的问题主要来自自学的内容,使学生通过思考能自己完成(也可适当延伸,但要以大部分能完成为标准);

第三,设置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以便老师在课堂指导学生学习。

第二步: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最重要的学会自主学习。因为知识是无穷的,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学会如何自学,才能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在无老师的情况下,自发学习更多的知识,自行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教学,是为了“不教”的前提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提出问题,自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养成自学习惯的更有必要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一般来说,先设定目标,可由老师设定或由学生自行设定,然后根据目标,规定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自学,完成设定的学习任务。

为了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里,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一些工作:维持好课堂纪律,让学生有一个安静、自主学习的环境,保证学生学习时不受外界干扰;教师巡堂,指导学生自学,同时对不认真自学,搞小动作或睡觉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使其及时回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营造一个紧张、活泼又宽松的课堂氛围,使自学能够高效进行。制造一定的课堂紧张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而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则有利于学生身心放松,精力集中,全身心投入到自学中去,遨游于知识海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要营造一个紧张、活泼又宽松的课堂氛围,我们应该注意这几方面问题:规定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放下架子,在课堂保持微笑,让学生喜欢你,这样学生的心态自然会放松、活泼起来;对懒散违纪的学生,要善意提醒,温和教育,切忌大声呵斥,破坏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

做好上面这些工作,学生在课堂自学中就有了保证,对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下一步提供了前提。

第三步:抽检答题,自由讨论

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抽检学生自学答题情况,评估是否达到自学的目标,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抽检的方式有多种:分组式抽查,即分小组抽查,把抽查到小组的学生全部检查,然后把主要的、典型的公布;提问式抽查,即当堂提问,让学生集体或个人回答问题,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演示式抽查,即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公布;全部抽查,再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公布;混合式抽查,即以上方式综合运用。总之,法无定法,用哪一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通过抽检,让我们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讨论准备了内容,接着我们让学生对公布的自学情况进行自由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进一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由讨论的方式也有多种:分组式讨论,即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公布讨论结果;自由讨论,然后让部分学生回答;两人讨论式,即同桌私下讨论,然后让部分学生回答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对知识有了比较深的印象,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也大大提高,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下一步,认真评点,总结归纳。

第四步:教师评点,总结归纳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问题已解决一部分,但是是否正确,学生心里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评点,解惑答疑,对该堂课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该堂所学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教师评点,总结归纳的内容包括:学生自学内容的评点,总结归纳;学习方法评点及总结归纳;重点内容的总结归纳等。

通过教师评点,总结归纳,学生对该堂所学有了完整的了解,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学生在教师的评点,总结归纳中,自我评估自己的自主学习效果,自觉纠正缺点,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实施中职语文教学四步法时,我们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加有效发挥这一教学法:

第一,时间的科学安排,由于语文在中职中不是主科,在教学中尽量不占用课外时间,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的四步尽量在课堂中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每一步的时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般是这样安排:第一步,提出问题,设定目标,3-5分钟;第二步,自主学习,完成任务,15-20分钟;第三步,抽检答题,自由讨论,5-10分钟;第四步,教师评点,总结归纳,10-20分钟。第二,整体统筹,做到环环相扣。第三,着力营造宽松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任职教育 《电工学》课程 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任职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为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分析推导为主,实践教学为巩固强化理论学习而服务,课后作业、辅导均围绕着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进行,课程结束考核也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分析能力,整个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论证,探讨并提出对该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改革,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现实条件,本次教学改革先在一个实验班进行。

2.条件准备与前期调查

实验班的全部80学时《电工学》课程进行全程实验室教学,教学地点为电工综合实验室;任课老师由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所需实验设备、器材、演示板等将首先满足该教学班需要;教研室对该门课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效果评估。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组对现有教学演示板进行整理,重新制作一批轻便且实用的实物演示板,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

开课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况调查。学习欲望是学习的动力源,在学习中作用巨大。开课前,对学生必须进行学习欲望情况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欲望的程度,针对不同的程度实施必要的思想激励,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欲望进入学习过程。第二,学生的文化基础情况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关系到课程开设的质量,必须对文化基础进行调查,摸清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以后提高《电工学》课程学习质量奠定牢固的基础。

除了基本情况调查之外,还组织行教座谈会,进行开课前思想状况了解,开课前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做到学习《电工学》课程前,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3.教学实施与管理跟踪

采用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实施教学,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管理跟踪。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分析探讨,并反馈到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每次下课前,布置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记录、跟踪、评价,督促学生提高预习质量。教研室每周设置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习、实践使用。第二阶段,授课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在课内共同存在的方式授课,让它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定律,达到对理论的掌握。第三阶段,课后辅导阶段。及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化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和思想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

具体的管理跟踪措施有三种。第一,课程预习管理跟踪。主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管理跟踪,对人员进行管理,对预习的状况进行评价,以达到预习的良好效果。第二,课堂纪律管理跟踪。课堂纪律设立成绩记录表,用以对学生课堂纪律进行管理。第三,课后自习管理跟踪。课后自习主要对学生巩固加深课内所学知识进行督促指导,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4.考核评价与总结报告

平时成绩分为立理论平时成绩、实践平时成绩和课堂纪律成绩三块,做到全部课次都有记录,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供依据。考试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课程结束后实施。免考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突出技能特点,获学院、地市、省级以上电工电子竞赛等级奖励,取得国家电工职业证书者,就可免考,直接获得优秀。不符合免考条件的学员必须参加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化为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平时表现又可细化为纪律遵守情况、实践操作表现和理论学习状况等,作业包括实践操作作业和理论学习作业两部分。课程结束考核也分成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进行。

注重评价效果,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将《电工学》课程评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展日常评价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对老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情绪问题,二是解决学习理论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老师授课情况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授课方面的偏差,使授课始终有好的效果。第二部分,实施课程结束评价。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路综合能力做准备。

教改后的课程总结报告分为多阶段双向进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阶段性总结报告。按照教学节点,让学生把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总结出来,老师再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况,以及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下一步计划安排,撰写阶段性和总结性报告。二是课程结束总结报告。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情况、个人学习得失,以及意见建议等进行总结报告,任课老师写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报告,课程组根据整个教改情况再进行总结分析。

5.结语

“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得学生的电路连接能力、电路测试能力、电路理论应用能力、电路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等五种能力同时得训练。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电路工程素质和任职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积累工作经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2]王胜田.新军事变革进程中院校任职教育探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4).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13-01

好多学生一到高中,学习兴趣就逐渐下降,甚至有的同学甚至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升学应试的题海战术中,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性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的阶梯和舞台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多数地方都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每个班学生人数大致都在 50人左右,都是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后给予不同批次的作业和要求。对学习成绩教好的学生给予多一点的作业和高一点的要求,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思想上给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让他们朝更高要求奋进。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耐心的给予及时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时给予适当的关心,思想上遇到烦恼时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正确人生方向的指引。我在高02级有一位学生,比较喜欢物理,但学得很费劲,到高二时几乎到了要方弃边缘。我在他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学习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对他适当的降低要求,并对他平时每取得的一个微小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于是他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体验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并慢慢地建立起了自信。最后在02年的高考中理综取得了248分的好成绩。

因此,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针对他们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他们创设学习上成功的机会,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2 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甚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它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

高中阶段的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了,这以后才会逐渐地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想要努力学好她。例如,我在讲“机械波”这节课时,我都会用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还包括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每次通过练习反馈,都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又如,我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改在物理实验室上,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方向、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手段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能力。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调查表明: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就一定能学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也有一部分同学最初对物理有教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到后来就慢慢的失去原有的信心和兴趣了。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常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学生谈心,及时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以及学习和生活需求等。对优生学习兴趣本来就教浓,就需要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中等生,要激励他们迎头赶上,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想,让他们学习起来顺利、舒畅,逐渐的就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多一些关注,在思想上给予他们积极、正确的引导,在学习上更要多给予一些细致的帮助和降低一些要求。让他们逐渐体会到学习是可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让他们知道社会和集体是温暖的,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渐渐的他们也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能力

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许多理科学生都不重视对物理教材的阅读,他们大多认为,教材讲的知识太粗浅,读后也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造成这种对教材认识的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部分理科老师也认为学生看教材没有多大用处。实际上,只要老师引导得当,教材对物理概念的提出、理解,物理规律的来源、理解和应用都解说得非常清楚。学生只要真正深入阅读了教材,其收获是非常大的。如我在每届学生的教学中,对于热学,几何光学、原子物理等章节我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回答出相应的问题。学完一章后,又让学生自己总结该章的知识点,以及该章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他们觉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 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刺激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大。若能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使用,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如我在“机械波的干涉衍射”、“光波的干涉衍射”、“原子的结构”等不易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我都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演示,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有形、易懂、生动逼真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去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也间接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 教师要及时小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7篇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环节

建立小组学习模式、设计学习任务、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要求、监督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学生学习结果.这是自主学习基本环节,每个环节应该相互推进,相互联系。该环节对学习将有指导作用,为了检验该学习计划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特此进行分组实验.

1.成立学习小组

一般小组人数定位6到8个最佳,每个小组包含一位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该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组长,组长按时的给学生任务,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随着组内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组长职位是流动的,可以轮流担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集体的智慧发散出来.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竞赛,分组进行.教师可以在每个表现突出的组员中进行奖励,这方式可以提高组内竞争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虽然该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属于个性学习.但不仅是学生独立的进行学习,它的实施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开展,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方面明确,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指引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教师在给学生分配任务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分配方式,在统一的基础之下,规定任务大小,让学生自行选择.

3.明确自主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最突出特点就是高效学习,高效率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课改之前,教师只是注重内容的教育,只是重视教学任务完成,对学生学习效率关注度比较低.只是看中整体趋势忽视了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在加入自主学习任务时,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明确学习需要完成的任务,制定清晰的学习计划.计划可以制定出大目标和小目标,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目标.比如,对功这一章节的学习,按照自身学习情况和课本知识难度大小,制定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需要一周时间进行学习,学习中达到对功概念、对功公式、功应用做明确学习实现目标计划.在任务完成时,注重所需时间和达到的学习程度.

4.进行学习过程的管理

自主学习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自主管理,学生制定出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落实到管理任务中.老师适当的给学生指导和关注,不断完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在看到学生学习中出现情况时,及时的进行帮助.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计划不合理,适当的帮助学生完善,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计划预期值低,适当的给学生进行调整.帮助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帮助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更上一层楼.教师在关注学生进程时,提醒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总结,注意提炼.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目标实现.

二、“任务型自主学习模式”的案例

自主学习一般有以下基本类型:预习学习型、巩固学习型、归纳学习型.这三个步骤是逐层递进,在学习新课程时,需要自主进行预习,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本掌握了课程学习目标之后,进行题目联系进一步巩固学习,最后归纳总结课程,把课本的知识进行内化.

案例;预习型学习

1.学习实现目标

(1)掌握受力分析方法.

(2)熟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2.自主预习实现目标

(1)匀速直线运动以及静止运动课程,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力作用时,当复合场内合力为零,该运动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课程,在电场中带电粒子所受到的重力和哪个力的方向相反时,粒子运动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该物体将在于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3)复杂曲线运动课程,每当带电粒子受到外力作用时,合外力方向和大小都有所改变,并且同匀速圆周运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粒子进行匀速曲线运动时,该粒子运动轨迹不是抛物线,也不是圆弧,粒子在受力的作用下做非曲线运动.

预习:(单选题)如图1展示:在互相垂直电场中,该电场处于匀强磁场,当电荷量在穿透而过时,必定在圆半径R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条件给出电场强度E为已知条件E,磁感应强度B,那么在物体进行运动时,它的环绕速度是多少? 预习型学习是在课堂进行之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作业,作业可以是自己根据课本知识自行拟定提出,也可以是小组间相互提出.在进行预习型学习时,要注重学习任务明确性,要明确学习达到目标.如果教师时间充足,可以给学生一个班级总体学习计划表,让学生结合该计划完善学习.巩固型学习是对本章课程讲解到的知识进行习题练习归纳学习是最后一步,通过对本章的学结出,电场运动规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规律,把这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的知识,自己进行总结规划,让自主学习井然有序进行.自主学习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学习计划.自主学习最重视学生在学习提前预习、课后巩固、课下总结归纳.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8篇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性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的阶梯和舞台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多数地方都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每个班学生人数大致都在50人左右,都是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后给予不同批次的作业和要求。对学习成绩教好的学生给予多一点的作业和高一点的要求,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思想上给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让他们朝更高要求奋进。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耐心的给予及时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时给予适当的关心,思想上遇到烦恼时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正确人生方向的指引。我在高02级有一位学生,比较喜欢物理,但学得很费劲,到高二时几乎到了要方弃边缘。我在他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学习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对他适当的降低要求,并对他平时每取得的一个微小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于是他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体验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并慢慢地建立起了自信。最后在02年的高考中理综取得了248分的好成绩。

因此,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针对他们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他们创设学习上成功的机会,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甚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它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

高中阶段的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了,这以后才会逐渐地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想要努力学好她。例如,我在讲“机械波”这节课时,我都会用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还包括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每次通过练习反馈,都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又如,我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改在物理实验室上,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方向、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手段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能力。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调查表明: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就一定能学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也有一部分同学最初对物理有教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到后来就慢慢的失去原有的信心和兴趣了。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常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学生谈心,及时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以及学习和生活需求等。对优生学习兴趣本来就教浓,就需要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中等生,要激励他们迎头赶上,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想,让他们学习起来顺利、舒畅,逐渐的就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多一些关注,在思想上给予他们积极、正确的引导,在学习上更要多给予一些细致的帮助和降低一些要求。让他们逐渐体会到学习是可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让他们知道社会和集体是温暖的,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渐渐的他们也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能力

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许多理科学生都不重视对物理教材的阅读,他们大多认为,教材讲的知识太粗浅,读后也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造成这种对教材认识的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部分理科老师也认为学生看教材没有多大用处。实际上,只要老师引导得当,教材对物理概念的提出、理解,物理规律的来源、理解和应用都解说得非常清楚。学生只要真正深入阅读了教材,其收获是非常大的。如我在每届学生的教学中,对于热学,几何光学、原子物理等章节我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回答出相应的问题。学完一章后,又让学生自己总结该章的知识点,以及该章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他们觉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刺激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大。若能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使用,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如我在“机械波的干涉衍射”、“光波的干涉衍射”、“原子的结构”等不易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我都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演示,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有形、易懂、生动逼真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去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也间接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教师要及时小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9篇

课题组成员:苟智红、刘玉兰、冉少萍、张慧慧、杨琼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老师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想学、爱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如何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2、通过研究分析,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

3、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培养、迁移,以此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4、明确和证实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

程度对学习的主动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二、课题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

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通过观察、跟学生的谈话、与家长的交流等渠道,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兴趣改进日常教学方式,运用新颖、有趣、有效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调查在课堂中如何引起学生思维

共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4、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

的优势,在讨论交流中激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5、教学中怎样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及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如何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对教材本身的兴趣,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提起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能主动探求世界。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过程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在新课标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和总结,以理论为指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和学习心理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2、实验阶段(2011年6月-2012年5月)依据实验的设计思想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班级和教师,认真地落实实验的计划,并根据实验时的情况,不断反思,并根据实验的需要做出有必要的调整,充分利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深化阶段(深化阶段(2012年6月—2013年6月)(1)通过与学生交流、谈话、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之所在。(2)针对了解调查后的结果,组织相关教师探讨教学的方式和学生活动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兴趣,探究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主动地探究新知识。(3)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分析,并及时反思,对有必要修改的进行补充和调整。

(4)调整后再实验、实施。

4、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整理试验资料,通过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查,交流、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激趣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借鉴、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高效的教学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文献研究:通过学习、研究系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查阅各种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目前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再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开展研讨。3、调查研究法。首先调查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探索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语言、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其次调查优秀教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经验,让他们谈体会,谈感受。4、效果对比法:在一定的阶段一定的时间,将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对比,以证明实验班进行的措施是否有效。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四)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教学突出情感教育,适时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情感是一种力量,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积极肯定的态度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一定的发挥,并且学生的思维也会更活跃。小学生往往容易情绪化,教师一旦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好感,学生会“爱屋及乌”,就喜欢上他的课,就会“听其言,遵其嘱”,自觉愉快地接受其教诲,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摒弃注入式,灵活运用启发式,大胆使用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教学方法。

(3)精心设计练习,注意灵活多样的联系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4)带实物进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根据学生们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抓住课文内容,以直观的实物、图片展开教学活动,能很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巧设疑问,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思想从疑问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设疑,不仅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还可集中他们注意力,带着神秘兴趣去学习。不断实践,认准“好诸不如乐之者”这句话。

3.在课堂和课后充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和学生融为一体,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思维,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兴趣也能得到培养。

(2)注重师生互动,营造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

在平时和各种节日互动中和学生建立互动、民主活动关系,使学生想说,愿意说。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10篇

近年来,随着“高中热”和高校扩招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中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学生以中考落榜生为主,具有明显的低龄化特点,同时学生学习能力差,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缺失,而且厌学情绪普遍存在于目前中职教学中。基于此,本文结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谈论了自己几点体会,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学习兴趣;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

一、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一般都会有一种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采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创设一教学情境,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1]。《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因其白衣天使的愿望即将实现而容易产生探索和好奇的心理;因此为更好的激发起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都是在经过对小儿长期的观察、分析和大量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以“主人公”“、发现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如在进行预防接种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妇幼保健所进行参观,实地学习小儿的预防接种情况,之后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参观经历,对接触到的一些疫苗种类进行总结列举,由此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答案获取知识,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枯燥乏味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明显的改善了教学质量[2]。

二、善于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科护理学》这一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都是比较凌乱的,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记忆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同学都反应在课堂上都比较清晰,而课下就会很容易忘记,即使教师在笔记和板书以及授课方式等多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努力,但课下如果学生不进行认真的总结,依然会很快忘记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因此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内容的总结就显得尤为必要。如在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相关知识时,将小儿的动作可简单的概括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十会立,一岁能走二岁跳,三岁自己能穿衣”,这样简化的形式不仅有效地总结了相关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3]。所以,做到善于总结,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且对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也发挥出了重要帮助。学生在掌握了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一些快速记忆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将《儿科护理学》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地“串、并联”,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三、启发质疑、调动学生求知欲

学习开始于思考,而思考又源自于疑问。学生对于某一新鲜事物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思维兴趣的激发也有着一定的帮助[4]。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抓住时机,进行巧妙的设置疑问,对于一些疑难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授课过程要选取一些临床上的实际案例,结合临床实践,引入一些趣味性话题,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完成对问题的有效解决,问题的成功解决也带给了学生一定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够促使学生保持一种高度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后期学习环节中。如在进行新生儿疾病护理相关知识时,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新生儿哭闹减少是否表示病情出现了好转?”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积极的参与课堂讨论、各抒己见,在总结学生结论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阐述患病小儿出现哭闹的原因,并以此来正确的判定小儿哭闹的情况,这给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根据这一形势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对于所出现的“小儿哭闹减少”的症状切忌不可麻痹大意,要学会认真观察和分析,因为在临床中也有不少患儿病情加重而出现哭闹减少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解决,赋予了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更多的生动活跃的气氛,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不仅有效地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乐意参与其中,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通过对《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对于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需要明白,学生学习兴趣长久的维持下去以及将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正视学生实际现状,努力挖掘对教育而有利的因素,并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能逐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晓春,孙海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浅谈《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兴趣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273+322.

[2]高玲.如何激发中专护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J].实用医技杂志,2008(20):2735-2736.

[3]陈捷.《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护理研究,2010(20):1862-1863.

[4]辛泉荣.浅谈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11):90-91.

上一篇:高一语文学期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一学期自我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