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06:40:15

学生课程总结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不过自从我开始我的大学生活,我感觉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个开端开始了。大学里的课程不紧,没人管你,只要你不惹事,真的是自由,我感觉真的大学生活很好。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令人向往的,这其中充满了泪水,充满了欢笑更充满了幸福。这里不但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生活得港湾。能来到这个象牙塔,在这里徜徉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希望。为了在以后的路上有所激励,有所回忆,所以本人现将大学所学课程做个简单的总结,希望在未来的路上回首这段难忘的历程时能够清晰可见。

第一学期:

军事理论:不知道都讲了些什么?只记得看了几次记录片也就结束了.老师还是比较有型的,像个军人,不过成绩还是不错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课程,刚开始的感觉还是不错,可是时间长了就不是很好了.测了几次试,我只记得我的心理年龄是23,其他的都忘记了,还有就是张老师脸很白,有些吓人.至于成绩,还算可以吧.

微积分:号称大学当中比较难的,很多人都"谈虎色变"的.但我挺喜欢,或者是由于张云松老师的认真打动了我,又或者是一直都对数学比较情有独钟吧。但两次大的考试当中数学的成绩都是最低的.真的是很伤心.不过这次的考试成绩还算不错,不是因为老师提前给划题的缘故就是题太简单的原因吧.

大学英语i:自认为高中时英语还算可以,至少不至于被分到b3班(也就是c班),但事实如此.上课也比较简单,虽然金老师很好,但课讲的的确一般,而且我是科代表,所以很少害怕挂科.自然也就放弃学习了,成绩低很正常的.

体育i:我修的是足球,老师不错,我的成绩也不错,算是a+吧.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个课一直很认真的听,很认真的学,尚老师讲的也不错,虽然有些东西比较"深奥",但我听的还是很有味的,可是成绩却很糟糕.

计算机文化基础i:我对这个一直就不感兴趣,可是现代社会必须会的(所以觉得我好像落伍了),所以就强迫着自己去学,平时学的不是很好,但是成绩还可以吧,至少我是满足了.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接触有关专业方面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斗志,闫老师比较可爱,属于"卡通类型"的.使我更加的愿意去学习,而且自认为学的不错,很多理论都掌握了.但是成绩有点低,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即使整体都很低.

形式与政策:就四节大课,而且还有一节是考试用的.所以谈不上什么感觉,就觉得科学发展观很重要。我是学习委员,成绩自然是a.

第二学期:

大学英语ii:即使上学期成绩比较低,也没有觉悟,金老师依然按部就班,我也依然保持着"传统",继续发扬"低调"精神.

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是科代表,冯老师对我很好,而且我喜欢这种老师很和蔼的风格,所以在课上积极表现,在加上考试的时候是开卷,成绩自然不错.

线形代数:这个只讲了一点,由于学校教学体系方面的不健全,所以我们也"只好接受"了.还是那个微积分老师,还是一样的划题,然后背题,虽然我不喜欢这种方式,但还是迫使自己去背.至于成绩还算可以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张老师我不太喜欢,可能是由于我坐在后面的原因吧,她的课讲的比较抽象,有很多东西我不能理解.我不是很努力所以成绩不好。

计算机文化基础ii:还是和去年一样,一直没有兴趣.就像那句话说的,兴趣决定一切,所以成绩很低.

应用文写作:虽然我对写作很感兴趣,但由于天赋问题吧,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来.不过作为科代表的我却总得到姚老师的表扬,成绩没有想象的好.

形式政策ii:客观上说一个形式政策的课,被上成了心理学的课,我对这样的形式很是反感.虽然我很喜欢她所讲的内容.不过看在老师和我一个姓的分上,我还是很认真的,成绩是不错的.

宏观经济学:第一次感受到"大家"讲课的风采,就连旁听的老师都不一样,都是有级别的.不过李老师的课的确很生动,唯一缺点是气氛太压抑了.由于自己对宏观的把握不是很好,即使老师给划题了,成绩也是不好.

高等数学iii:实质上就是微积分的延续.依然按照原来的传统,划题,背题,考试.成绩一般.

体育ii:这学期修的是溜冰.不过把冰换成水泥地了.开始的时候摔了几次,但是考试的时候竟然得了满分,挺兴奋的.

生命科学导论:完全的自由化,看了好多动物世界,品尝到了丁香的苦涩.成绩很高.

天体演化:究竟讲了些什么我记不清了,我只记得看过一个科幻电影,特别精彩.

创新学:老师空空的讲,学生快快的记,记些什么不知道.不过体系还是不错.成绩不高,有点不理解,不知道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白老师特会吸引人的注意力,课程讲的也不错,后来由于个人原因,总是缺课,所以成绩不高还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学期:

大学英语iii:仍然延续着原来的风格,保持低调.而且是很低调.

思想概论:成绩是很高,可是不知道都讲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张老师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体育iii:修了篮球,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虽然水平有限,但是很积极的。老师的动作挺搞笑的。

形式政策(三):每一节课都认真的听讲,尚老师开始的时候觉得挺好,可是时间长了,就觉得没什么了.成绩挺高的.

经济法概论:蒋老师挺厚道,长的也挺可爱,和微观经济学老师有一拼.但课程讲的实在是一般,整倒一片.不过考试很好过,而且考试的时候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科认为我有小动作的,也是唯一一个我落了(没有看见----很长一篇的)很简单的10分题没有答的.成绩自然不会高.晕。

【大学生对大学课程的个人总结】 >>查看更多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客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44-02

1 课程地位和作用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探索职业教育和创客教育相融合”的方向,蓝岛创客空间开发了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它是创客教育专门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创客教育专门课程的开发旨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发掘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创客作品和创业项目,而优秀的创客作品和创业项目起源于创新创意的思维。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作为课程的宗旨,通过介绍创新思维的技巧和方法,阐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并为学生构筑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开发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以实践训练为主线,主要通过思维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创新的基本方法,从而激发其对创新的兴趣,助其积累创新的经验,提高创新的能力。教师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陈述、分享为主,穿插知识点为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以达到训练其创新、创造能力。

3 课程纲要

3.1 n程引入

1. 教师自我介绍以及课程简要介绍

2. 分组以及团队破冰

3. 广义创新以及狭义创新概念引入

4. 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引入训练。

5. 游戏环节:一人比划一人猜

6. 分组讨论分享:以元宵为例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对描述元宵的属性稍加改变,思考哪些是市场上没有的且能够商品化的?

7. 课程引入总结:以各式各样的水杯为例

3.2 创新思维方式介绍

1. 创新思维之求同求异求和思维

2. 创新思维之想象思维

3.创新思维之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4.创新思维之联想思维

5.创新思维之直觉思维以及灵感思维

3.3 创新方法的介绍

1.创新方法----缺点(痛点)列举法引入及训练

2.创新方法----奥斯本检核表法引入及训练

3.创新方法----组合法引入及训练

4.创新方法----移植法

3 课程评价方式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主要根据课堂讨论发言表现以及课堂中奥斯本检核表、尤金・捞德塞创造力测试表、课堂讨论记录表三张表单来综合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情况。

1. 课堂讨论发言表现见表1

2.奥斯本检核表: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导主体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像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主要面对9个大问题:有无其他用途、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重新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

3.尤金・捞德塞创造力测试表:美国心理学家尤金・劳德塞,根据多年来对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男女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经理等的个性和品质的研究.设计了尤金・捞德塞创造力测试,用于测试成年人的创造力。

4.课堂讨论记录表:将课堂的讨论内容制作成课堂讨论记录表,从课堂记录表的内容情况可以直观反映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情况,简单实用。

4 课程总结

创新思维体现和运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营销创新思维,管理创新思维,产品设计创新思维等,该课程着重点训练产品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是不存在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更自由、开放的态度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不同看法。通过交流及肯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表现形式更加多样。通过脑筋急转、游戏、图片、影视片段等方式引入课程主要内容更受同学们喜爱,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讨论和激辩来完成,每个同学的创意成果都需要接受其他同学的点评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得到了激发。课程评价方面由于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主要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创意的新鲜程度,这也更加激发学生对于情景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对于课堂的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

[1] 付志勇.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5(5):18-26.

[2] 夏小刚.创客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

[3] 晏燕,董志胜.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创客教育的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34(5):84-87.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习积极性 物理教学 创新教育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实施当中,新的课程体系着重渗透着全面、和谐和创新的理念,这给当前中学物理教师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迫使我们不得不进入无限的思索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才能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他们学习物理的苦恼与无奈。以下是作者近几年在中学教授物理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学会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每一位学生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的评价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展开,不能停留在只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上。现在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陶行知有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运用一些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在期待着我,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二、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组织和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承认、认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为中心,一切教育措施和教育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的,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学活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物理教育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宗旨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物理学家,但可以让他们有选择、有区分地掌握有价值的物理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发问

在美国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而怀疑是创新的心理动力,是思维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是发问的前提。我国物理学家周培源说过,“如果把牛顿力学看成是至善至美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不会出现”。同样,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通过怀疑宇称守恒定律的普遍性才着力研究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并获得成功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力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活跃物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生要学习的东西逐渐增多,学校教育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扩大课堂教学的内容入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而这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传输技术把有关学科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利用这些信息去进行各种创新活动。

五、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教育,指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里的创新,与科学家、艺术家所从事的创新是有区别的。创新教育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能够发现对自己来说是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并掌握“发现”的方法,具备“发现”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需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要改革教育内容,增强考试内容的选择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选择不同的考试内容,使学生的素质通过考试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就是“指挥棒”,教师要根据评价标准去施教,学生要根据评价标准去学习,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评价标准去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价标准应具有客观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

参考文献:

[1]金玉新.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J].科技资讯.2008.28.

[2]李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引起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

[3]张奠宙.杨振宁文集(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梁刚.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2002.3.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公共政策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3-03

本文论述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的一种课程教学方法,并对这种课程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思考。这种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形式,是将《公共政策学》每章节的课程内容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再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在讲台上进行《公共政策学》章节内容的总结。本文尝试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介绍,探讨《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及其完善途径。

一、《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大学传统以灌输为主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人才的要求。知识是由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因此,大学教师们应更多地扮演好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使大学生不仅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而且能使大学生自觉地发现、总结学习规律,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中挖掘自身的能力。《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先进教学手段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上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在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随后,这种方法在被引入到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并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参与式教学,包括标准的参与式教学与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增加参与式元素两种方式。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互动,这种教学过程通常是:在开始时学习者配对互相介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经常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每节小讲课后,学生要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绘画、编故事、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照教学者要求制订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且形象直观的形式。这种参与式教学法,比较适合《公共政策学》等理论因素较少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经验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大学教育课程中需有较多的理论学习内容,因此,不便也不必采用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但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入一些参与式教学元素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活动、基于行动研究的参与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

二、《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活动形式

遗忘是大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何及时地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教师在每一章节讲解结束后,通常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一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包括课程课件的准备和讲解等。笔者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为了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公共政策学》课程进行之初,在绪论中对《公共政策学》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简介,然后再要求学生根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对某一章节的课程进行总结,每一章节只安排一名学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期末评定成绩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在具体进行时,总结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但由教师把关。《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授课完成后,学生上讲台以教师身份对本章内容的进行总结。进行总结的学生讲述课程进行情况,可向其他学生提问及要求其他学生上讲台互动等。教师则站在旁边进行观察,对学生总结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遗漏或误解等进行及时更正。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讲演技巧等。

在学生总结活动进行过程中,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大都表现非常积极,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好的回顾。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生动有趣,反映了同龄人的思考和认识模式,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优于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还对《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启发了其他同学甚至教师的思路,促进了学生进行课外自我延伸式学习。在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进行课程总结时,课堂气氛相对于老师主讲时,更为活跃。台上台下的互动比较多,讲者与听者都在这种互动中收获了不少。总之,通过参与式教学形式,确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汲取《公共政策学》课程知识,能够深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公共政策学》课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公共政策学》课程的乐趣。此外,学生在如何面对公众进行演讲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应该说,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中受益最大的群体。对于其他没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而言,由于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总结时体现了同龄人的思维,所举的例子也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加深和巩固了他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有助于学生从别人的讲演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教师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安排《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和调整讲课方式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

三、《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调查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的优劣,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就学生在经历《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他们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内容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判断两个部分。与《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相关的主要是客观选择部分,从多个不同侧面请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进行客观评价,包括教师与学生总结的区别、总的评价、活动中的心理变化等;主观判断主要用于收集学生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但在主观判断中,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也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从115名学生中回收有效调查表共98份,对其中的客观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到学生对每个方面问题的选择比例。对于“如何看待老师安排同学在每章结束后进行小结的这种教学方法”,有56.7%的同学选择“很好”。由数据可知,大多数同学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是认可和喜爱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总体上,有57.7%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其次,有73.6%的同学认为如果上台总结,自己的收获会很大;最后,认为这种方法对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不足有帮助的学生比例达88.3%。但结果也表明,这种方式对于上台总结的同学会有更多收获,但对于未作总结的同学来说,收获则不够大。这反映出学生总结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够,需要经过更多锻炼,也说明在活动形式上还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坐在台下的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收获。从老师和学生讲解的区别来看,大多数学生听讲时的心理状态不受学生和教师身份变换的影响;而听讲状态的改变则因人而异,呈现出均衡分布。

总的来看,这些数据说明上述教学形式值得肯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这在后面的主观判断题中也有体现。在主观判断题中,很多参与总结的同学谈出了自己对总结的看法,一致的意见是总结花时间多,但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自己的心理素质、演讲能力等都大有裨益。因此,也有学生建议应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比如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在实际讲解之前从中选择最好的上台去讲。

四、结语

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成果,特别适合于有成熟思维的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可大力提倡和普及参与式教学法;应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和元素,既可以是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参与式教学元素的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教师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学》课程每章节课程内容的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手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收获更大,在学习方面和个人讲演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本文论述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和提高,以使《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没有机会总结的学生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得到更多的收获。可以尝试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进行课前试讲,从中择优上台作最后的总结;也可以尝试将学生分组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让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点评与打分,使台下学生对于如何讲演能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总之,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参与《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峡壁,李悦宁.大学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11).

[2]郑绍婷.也谈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及组织形式[J].甘肃教育,2011,(5):38-39.

[3]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74-77.

[4]郭颖梅,蒋永宁.参与式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引导机制[J].经济师,2009,(11):125-126.

基金项目:湖南省怀化学院教改课题《参与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329)。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上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在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随后,这种方法在被引入到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并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参与式教学,包括标准的参与式教学与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增加参与式元素两种方式。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互动,这种教学过程通常是:在开始时学习者配对互相介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经常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每节小讲课后,学生要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绘画、编故事、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照教学者要求制订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且形象直观的形式。这种参与式教学法,比较适合《公共政策学》等理论因素较少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经验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大学教育课程中需有较多的理论学习内容,因此,不便也不必采用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但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入一些参与式教学元素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活动、基于行动研究的参与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

二、《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活动形式

遗忘是大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何及时地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教师在每一章节讲解结束后,通常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一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包括课程课件的准备和讲解等。笔者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为了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公共政策学》课程进行之初,在绪论中对《公共政策学》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简介,然后再要求学生根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对某一章节的课程进行总结,每一章节只安排一名学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期末评定成绩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在具体进行时,总结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但由教师把关。《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授课完成后,学生上讲台以教师身份对本章内容的进行总结。进行总结的学生讲述课程进行情况,可向其他学生提问及要求其他学生上讲台互动等。教师则站在旁边进行观察,对学生总结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遗漏或误解等进行及时更正。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讲演技巧等。在学生总结活动进行过程中,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大都表现非常积极,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好的回顾。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生动有趣,反映了同龄人的思考和认识模式,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优于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还对《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启发了其他同学甚至教师的思路,促进了学生进行课外自我延伸式学习。在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进行课程总结时,课堂气氛相对于老师主讲时,更为活跃。台上台下的互动比较多,讲者与听者都在这种互动中收获了不少。总之,通过参与式教学形式,确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汲取《公共政策学》课程知识,能够深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公共政策学》课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公共政策学》课程的乐趣。此外,学生在如何面对公众进行演讲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应该说,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中受益最大的群体。对于其他没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而言,由于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总结时体现了同龄人的思维,所举的例子也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加深和巩固了他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有助于学生从别人的讲演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教师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安排《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和调整讲课方式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

三、《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调查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的优劣,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就学生在经历《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他们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内容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判断两个部分。与《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相关的主要是客观选择部分,从多个不同侧面请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进行客观评价,包括教师与学生总结的区别、总的评价、活动中的心理变化等;主观判断主要用于收集学生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但在主观判断中,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也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从115名学生中回收有效调查表共98份,对其中的客观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到学生对每个方面问题的选择比例。对于“如何看待老师安排同学在每章结束后进行小结的这种教学方法”,有56.7%的同学选择“很好”。由数据可知,大多数同学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是认可和喜爱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总体上,有57.7%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其次,有73.6%的同学认为如果上台总结,自己的收获会很大;最后,认为这种方法对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不足有帮助的学生比例达88.3%。但结果也表明,这种方式对于上台总结的同学会有更多收获,但对于未作总结的同学来说,收获则不够大。这反映出学生总结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够,需要经过更多锻炼,也说明在活动形式上还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坐在台下的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收获。从老师和学生讲解的区别来看,大多数学生听讲时的心理状态不受学生和教师身份变换的影响;而听讲状态的改变则因人而异,呈现出均衡分布。总的来看,这些数据说明上述教学形式值得肯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这在后面的主观判断题中也有体现。在主观判断题中,很多参与总结的同学谈出了自己对总结的看法,一致的意见是总结花时间多,但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自己的心理素质、演讲能力等都大有裨益。因此,也有学生建议应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比如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在实际讲解之前从中选择最好的上台去讲。

四、结语

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成果,特别适合于有成熟思维的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可大力提倡和普及参与式教学法;应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和元素,既可以是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参与式教学元素的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教师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学》课程每章节课程内容的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手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收获更大,在学习方面和个人讲演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地理教学

总结课是课堂教学的常见课型,有单元总结课和课程总结课之分,因总结课带有复习性质,又称复结课。就课程总结而言,传统教学的课程总结多为教师对课程整体进行知识概括,同时指出重点,提醒难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课程总结过程,其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效性差,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鸡肋”。因此改革传统课程总结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课题。

一、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的特点

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的实质就是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结束课程,与传统注入式教学相比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有两大特点:

首先,“论坛”所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以致于人们常把课堂当讲堂或讲坛,而讲坛是神圣的,有权威的教师表演舞台。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教师独霸讲坛的弊端引入论坛式教学法,把“讲坛”变为“论坛”,学生不但会有新奇感,而且也较容易摆脱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进入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其次,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是讨论法在总结课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方法。通常讨论式教学法多见应用于课程进行之中,其目的是解决某项问题。而在复结课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目的是结合实践深入研究和总结一系列教学内容,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发动学生自主复习,使之归纳整理知识体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达到全面、深入掌握教学内容。由于复结课讨论的教学内容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其认识层次也较高,故称之为论坛也比较贴切。

二、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在地理教学法课中的应用价值

如前所述,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就是要解决传统总结课中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此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的设计理念定位于以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发展。其在地理教学法课中的教学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总结教学内容

论坛式课程总结的教学是对课程某些重点或关键问题,在师与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的论述、质疑、答辩。从复结的角度看,论坛式总结课的教学形式具有高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在论坛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学生由被动接受那些学过的重复性内容,变为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主人。在多向交流中学生们不仅能检验自己的认识,而且可以明确、完善自己的观点,甚至还要学会包容、保留不同的观点。通过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知识。这种复结教学方式与传统注入式的学生被动接受、浅层理解、死记硬背相比,不仅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而且教学效果显著。二是因为复结课的论坛式教学内容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传统注入式总结课的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以概述形式对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而论坛过程是学生运用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论坛式总结课本身就带有学生实践性质。对于地理教学法这门理论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学会解决问题,能够把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结合起来显得由为重要。在地理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微格教学实验和试讲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亲身感受,这种来源于实践的教学经验是宝贵的实践性知识,如果不善于总结实践性知识,就会出现能说出教学理论知识,却教不好课的情况,因此及时地把实践性知识加以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而实践性知识的总结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其总结过程必须由学生亲自完成。在期末理论课与试讲活动结束时设计开展论坛总结,由学生亲自讲述概念的界定、阐明理论的应用原则和探讨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等,在研究和交流中有利于促进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因为学生有过实践教学环节的体验,论坛问题的针对性比较实际和具体,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这也是地理教学法课采用论坛式总结教学的必要性和它的优势所在。总之,在地理教学法课中安排论坛式课程总结符合实践、认识规律,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鲜活、更牢固。

2、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高等教育的育人目的不仅仅是单纯掌握科学知识,还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好知识与能力、智力与非智力等因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系,不同的学习过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首先,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本身具有的主体性需要适宜的教学活动安排才能得以发挥。论坛式教学方法从课前的选题、分工、研究到课堂的表达、交流,以及课后拓展完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个性化地安排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在论坛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可以得到展示,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的平等交流、师生关系的民主化,解除师道尊严的束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其次,地理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又离不开教学能力,因此,论坛教学可以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研究与合作能力等,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全面的教学能力奠定基础。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论坛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指导论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关注的多种问题,学生思维的各种角度,实施必要的引导、参与、互动、评价。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往往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而论坛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上述指导活动中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在地理教学法课中的运用

课程总结课的教学目的是对课程进行归纳、整理和深化、拓展,并有效地引入到复习与考试阶段。完整的论坛式课程总结过程应当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课前合作研究,发展个性

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当包括选题、分组、分工三个要

点。在选题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作好指导工作。论坛内容与课程复结应有机地结合起来,选题内容要体现课程教学的主要结构。同时为使讨论的问题能够较深入,选题内容不能过于宽泛,选题难度也应切合教学实际。根据上述要求,教师把选题内容限定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备课、上课、评课三个方面。只有论坛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论坛具体题目的产生由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自行提炼。当教学试讲过半时安排学生写一篇上述范围内容的论文作业,在论文作业基础上归纳出相对集中的若干问题作为课堂论坛题目。论坛式的课程总结教学可用2~4学时,相应的论坛的题目为3~6个。根据选题情况进行分组,把论文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同学安排在一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深入全面地研究本论题。并负责承办本论题的课堂讨论活动。每组人数在5人以上10人以下为宜。小组成员在对本论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它论题的相关内容,以便参与课堂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负责组织该论题的课堂论坛,小组要确定好论坛进程的结构、预计讨论时间分配、各组成部分的小组中心发言人以及现场参与讨论的调动方式等。总之,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在准备阶段的选题、分工、研究等环节上都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课堂集中讨论,体现价值

不同论题按课程内容结构的顺序进行安排,全班一一共同探讨,论坛的进程由课题负责小组按预先的准备方案进行,这种由小组承办集中讨论的论坛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优先的机会对小组负责的论题进行中心发言或总结发言,同时在讨论其它论题时,全班同学可以受到现场的激发随机提问或发表看法。另外,还有若干名论坛主持人同学在论坛的策划和现场主持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才能。讨论发言既有预先的安排成分,又有现场生成的结果。讨论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本论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发言的技巧和论题主持人的组织安排、现场启发应变能力,以及其它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虽然论坛由小组负责承办,但教师并不是袖手旁观,可做必要的穿插组织、参与讨论,并对论坛阶段内容结果做出评价。当代大学生都有较强的个性,也善于表现自我,论坛恰好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使自身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

3、课后拓展提高,自我完善

通过论坛的相互交流、启发,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对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论坛结束后要求学生立即总结,把新思想、新收获进行加工整理,其总结的方式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前期的论文,并把该论文作为期末考试的开放性试题来检查验收学生对论坛总结的成果。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的过程侧重于每个小组成员深入研究一个论题,并通过论坛相互启发、思考其它论题。教学过程贯穿一条主线是写好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完成经历从发现问题、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完善提高等阶段,因此通过论坛式课程总结,还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四、论坛式课程总结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知识结构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41-02

电子商务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成为各类院校竞相设立的热门专业。由于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未经专业英语训练,在课程的学习中,注意力往往集中于教材或资料的阅读与理解,由此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忽视了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尝试采用教学目的和知识结构图相结合的方法,将教学目的体现在知识结构图中,在学生阅读教材或资料的基础上,明确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所讲授的内容,并借此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一、电子商务课程双语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课程理论知识体系

本课程的第一教学目的,即在于向学生全面和系统地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在理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方式的基础上,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与具体业务的结合方式,并就此使学生深刻理解“以业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电子商务的实质。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

1.提高学生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形成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治学素养,从而为未来的深造、工作及相关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只是教学的言语手段,而教学的核心,仍是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本身。

2.促使学生从“应试”英语学习向“应用”英语学习转变。过去大学英语的学习目的侧重于应试,主要面向四、六级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而推行双语教学,将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向实际应用转变。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熟悉专业领域的英文表达和运用方式,再加之对理论知识本身的深入学习了解,将得以以双语形式掌握该专业领域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增强英文表达与交流能力,将自身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带来的新要求。

二、探索课堂双语教学模式

结合信息管理专业企业信息规划课程特点与双语教学特点,作者尝试采用图1所示的课堂双语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正确的教学目的是唯一的、不可改变的,但教学模式可以是多样的、灵活的。不管模式如何变化,均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遵循体现认识论规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能倒置的原则。

2.遵循先认知后养成、二者不可偏废的原则。认知过程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养成教育是将内化的知识外化,形成学生应用内化知识的行为和技能。信息管理理论,在学生内化前是社会的、外在的,经内化才是个体的,是学生自身的知识。用内化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从事高效、创新的工作,这才是个体技能的养成。

3.遵循重视学生参与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探索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主体的参与,安排学生足够的活动,引发学生主动内化知识和养成技能的积极性,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摸索、总结课程双语教学方法

(一)课堂上处理好两个关系、利用好一个图示

1.处理好“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双语教学不是一门语言课,课程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专业课本身的内容。为此,采用直接联系原则,让语言形式与所代表的事物直接发生联系,即以英语这种语言形式直接表述企业信息规划课程的内容,通过英语教学手段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该专业领域查阅文献与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英中文对照“三步走”的方式,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原版英文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是第一步。之后,针对阅读难点,对学生予以讲解,并给出译文,这样便迈出了双语教学的第二步,使学生从字面上读懂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课程知识进行详解,这是第三步。

2.处理好阶段性总结与全局总结的关系。每一部分内容讲完之后,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之后,对学生的总结加以肯定、更正和补充。要引导学生在英文阅读记忆的基础上,重点思考课程的内容,把主要精力放在所讲授知识的及时掌握上。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阶段性总结与全局总结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大脑中建立起知识体系,形成逻辑框架,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目的。

3.合理利用知识结构图。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一般应为“归纳性”为主的课程,而非“演绎性”为主的课程。对于归纳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通常会感到空洞和难以理解。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大量例举从而加深学生对“归纳”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如此,英文、理论、例举仍会让不少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杂乱且主次不清。为破解这一教学难题,可考虑引入知识结构图的方式,在图中明确标示引例与要说明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与相应的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不仅在微观上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且在宏观上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

(二)课下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方法

1.配合课堂教学的课外阅读。针对课堂讲述内容,每堂课给学生指定2~3篇英文相关参考文献。通过文献的阅读,帮助学生扩大理论知识视野,更好地理解课堂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自己查找与课堂所讲授内容相关的英文文献,提高学生英文资料的查阅能力。

2.撰写个人学结。通过课堂知识的讲授、课外参考文献的阅读,让学生在每一章课程内容结束后用英文写出本章的个人学结。总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归纳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说明其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讲述本章学习的心得体会,重点总结在学习方法上的经验与不足;第三部分为本章学习的课外参考文献列表。

通过对所学课程深入、系统的总结,可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是提高了学生专业领域的英文写作能力;二是使内化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三是明确了自身在学习经验和方法上的不足,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可以说,撰写总结的过程,也是蕴含着养成教育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龙琪.理科双语教学[M].科学出版社,2009.

[2]任康钰.金融类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3]梁洪有,等.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考论谈,2006,(4).

[4]张春梅,等.双语教学的误区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7).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一、主要概念阐述

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事情结束后进行的一种结果性评价,也就是一种终结评价,从而对事情取得成效的一种判断。这种评价是为了激励和促进达到更好的成果,绝不是为了筛选和淘汰而进行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中是针对教学过程结束而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定,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善纠正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

2.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就是信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考查而来判定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考查包括很多方面,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应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和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沟通学习的能力状况的评价,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单一、匮乏,现在我国对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是以课程测验、期末考试、中考三种形式。

二、建立总结性评价体系的目的

总结性评价是对事情结束后的产生的结果的验证,为了验证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验证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总结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平稳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与社会承接得更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

三、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与创新

1.制定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必要性。我国虽然开设了针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制定了总结性评价标准,但是实用性不强,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单一性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总结评价体系主要以上机操作模式为主,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和基础操作,单项选择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操作是对信息技术技能实际操作情况的考查。但是这种考查模式带来的结果太单一,缺乏实践性,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不能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解,更加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从而可能导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丧失。这种明显或是潜在的不足之处或是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突出,为了弥补这种传统总结评价体系的缺陷,就要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总结性评价体系,并且让形式更加丰富,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性评价体系就是一种综合体,强调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以及评价主体都实现多元性,对于内容上主要是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往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只要当堂向学生传递教学方案里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能看到学生掌握程度,多元化就是让理论转为实践操作,制定合适的作品目标,有学生操作完成,不仅可以加深学习印象,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沟通组织能力。以往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做单一裁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意识,但是通过对作品的认知判断可以让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可以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根据同学观点进行补充指导。评价形式则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状况,进行不同形式选择。可以上机操作,可以制作电子产品进行分别评价。

四、结语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9篇

一、主要概念阐述

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事情结束后进行的一种结果性评价,也就是一种终结评价,从而对事情取得成效的一种判断。这种评价是为了激励和促进达到更好的成果,绝不是为了筛选和淘汰而进行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中是针对教学过程结束而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定,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善纠正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

2.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就是信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考查而来判定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考查包括很多方面,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应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和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沟通学习的能力状况的评价,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单一、匮乏,现在我国对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是以课程测验、期末考试、中考三种形式。

二、建立总结性评价体系的目的

总结性评价是对事情结束后的产生的结果的验证,为了验证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验证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总结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平稳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与社会承接得更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

三、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与创新

1.制定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必要性。我国虽然开设了针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制定了总结性评价标准,但是实用性不强,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单一性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总结评价体系主要以上机操作模式为主,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和基础操作,单项选择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操作是对信息技术技能实际操作情况的考查。但是这种考查模式带来的结果太单一,缺乏实践性,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不能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解,更加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从而可能导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丧失。这种明显或是潜在的不足之处或是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突出,为了弥补这种传统总结评价体系的缺陷,就要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总结性评价体系,并且让形式更加丰富,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性评价体系就是一种综合体,强调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以及评价主体都实现多元性,对于内容上主要是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往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只要当堂向学生传递教学方案里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能看到学生掌握程度,多元化就是让理论转为实践操作,制定合适的作品目标,有学生操作完成,不仅可以加深学习印象,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沟通组织能力。以往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做单一裁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意识,但是通过对作品的认知判断可以让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可以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根据同学观点进行补充指导。评价形式则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状况,进行不同形式选择。可以上机操作,可以制作电子产品进行分别评价。

四、结语

总之,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传统的评价体系根据分数为评价学生提供了一定依据,但是多元化可以提供综合评价依据,所以多元化标准总结评价应该在中学生信息技术课中被普及应用。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建筑设备工程》 课程考核改革 “N+2”考核模式

我校正值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学校致力于探索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就是要抓课程考核改革[1]。以培养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校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在全校率先推行“N+2”课程考核模式[2]。学院要求以教研室为单位,每一位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教师上交“N+2”考核方案,先由教研室主任审核,通过以后,再上报给学院,最后汇总到教务处。在期末教学质量检查时,对照上交的考核改革方案,对相应课程进行考察,有效地保证考核质量。

笔者以《建筑设备工程》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考核内容与具体的实施过程,并进行了考核结果成效分析,总结归纳了考核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N+2”考核模式的内容

“N+2”考核模式,参考合肥学院考核改革。在本课程中,2代表期末考试和课程总结;N代表平时表现,这里N=4,包括出勤、随堂练习、课外作业和单元测验。《建筑设备工程》原考核方案中,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3:7的权重评定。改革后总成绩调整了权重比,改为平时成绩占40%,其中出勤占5%、随堂练习占10%、课外作业占10%、单元测验占15%;期末成绩占60%,其中期末考试占50%,期末课程总结报告占10%,增加平时成绩比重。考核改革对象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

2.“N+2”考核模式实施过程

2.1 改革了作业形式

《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作业只专注于课本,缺少与实际工程相关的作业。为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利用校园现成资源,增加课外实践类作业。比如让学生调查校内公共建筑和学生公寓的消防给水系统,并绘制各建筑的消防系统布局图。同样,讲到热水系统时,让学生绘制校内各宿舍的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图。作业形式改变的还有就是增加小论文写作和PPT汇报。学到智能建筑时,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养成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的习惯,同时要求进行PPT汇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2 增加了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是为了巩固90分钟的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检查学生的听课情况和学习效果。一般利用课程结束前10分钟~15分钟,出三五道简单的题目,学生在专门的练习本上作答,当场进行相互评阅。

2.3 增加了单元测验环节

进行单元测试,可以阶段性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测验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单元测试按照期末考试试卷形式出题,提前通知学生考前复习,考后进行试卷分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梳理知识点。

2.4 增加了课程总结报告

临近课程结束前一周,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课程总结报告,学生可以将学习这门课程遇到的疑问写下来,也可以对教师上课情况做出反馈,给出意见和建议。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教师通过分析上交的总结报告,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同时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任课教师改进教学。

3.“N+2”考核结果成效分析

在实行“N+2”考核模式后,学生缺课情况有所好转,听课认真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其中作业形式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喜欢,在课程总结报告中很多学生都表示这种上课方式很好,锻炼了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师将2013级学生考试成绩整理出来,与没有采用“N+2”模式考核的2012级学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2012级学生相比,2013级学生卷面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卷面平均分提升近15至20分。加上平时成绩,2013级一班学生的总成绩不及格的有三人,二班学生中不及格的只有一人,如表1所示。“N+2”考核方式取得较好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4.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

实践类作业通常都是分小组进行,存在个别学生偷懒、不参与完成任务的现象,而作业成绩是按集体打分,没有根据个人的表现再进行评价,在集体作业中缺少个人评价指标。

解决办法:建立学生个人评价指标,根据指标进行评定,杜绝个别学生不参与完成作业的现象。评价指标从六个方面考评学生完成集体作业的情况,个人考评占作业总成绩比重设为50%。

4.2 个别学生总结报告流于形式

课程总结在总成绩中权重为10%,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个别学生的总结报告摘抄课本内容,拼凑字数,让总结流于形式,没有发挥总结应有的作用。

解决办法:流于形式的报告,予以驳回,学生不重新提交报告,该项成绩记零分。可将书面报告形式改成其他形式的汇报,比如采用座谈形式、网络交流等。

5.结语

“N+2”考核模式,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做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成效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在下一届学生中实施改良的考核模式,并进行论证分析。

参考文献:

[1]胡善风,汪茜,程静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88-91.

[2]张全争,田长安,程继海.谈N+2考核模式--以合肥学院为例[J].教师,2012(26):61-62.

上一篇:语文期末总结范文 下一篇:语文学科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