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0 08:33:26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把构建学生阅读书目作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抓手

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革命性的转变,仅仅通过课本里有限的五册课本中的五十多篇文章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要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构建学生三年的阅读书目,建立每个学生的阅读史,加强国学阅读量。有了广泛的阅读,语感的熏陶和培养,课本里的那几篇文章也就不在话下迎刃而解了。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它可以给人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学生在阅读了那么多人类留下的优秀作品后,他会形成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尽管他长大后会看到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他会因此而分裂,会痛苦和怀疑,但他决不会陷入虚无主义。他会在痛苦的思考和怀疑之后,从原来那种幼稚的不自觉的和谐,过渡到更高的自觉的和谐,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新课标》也具体规定了各年龄阶段的阅读篇目,但那是宏观的,没能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我们语文教师应根据这些推荐篇目再结合学生以往的阅读史,考虑到地域、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给出阅读书目,并在课堂教学中引领、指导和落实。

二.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实施学生个人阅读计划

要实现语文广泛阅读,要从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入手。语文教师把“兴趣、喜欢”换成“需要”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思路。这些需要主要是追求知识、解决问题、强化信念、安慰消遣等等。学生的阅读需要,无非产生于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要求,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学生的阅读需要明确后就可以构建学生个人的阅读计划。

学生高一入学,每堂语文课前10分钟安排每个学生推荐一本对他成长最有影响的一本书介绍给同学,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以生教生,生生互动交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学期后, 针对大家阅读最多的一部名著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鉴赏交流讨论会,形式可以有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会使逐步形成的阅读兴趣向纵深发展变成一种需要,把读书看作人生一大乐事。一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教师可以充当“顾问”,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和成长需要,指导借阅和订阅书刊,构建学生个人阅读计划工程。

三.整体规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一年级,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和自己广泛的课外阅读来进行有效的分类积累。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1.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摘抄的习惯,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等。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指导学生在预习、自读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3.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形式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4.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水平,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采取集体指导,个别指导等形式。一些由学生推荐的篇目,则由推荐者介绍,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讨论,形成师生切磋,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高中二三年级,随着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养成深入思考、自主研析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读物,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泛读、速读等。培养学生掌握苏霍母林斯基的“无声”阅读法,提高阅读速度,快速从读物中提取信息。依据阅读动机和读物性质的不同,还可以有探测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

四.处理好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

我国传统的教与学,教师是“主演”,学生是“听众”,以灌输的形式为主。而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是“导演”,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陪伴者。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只是为学生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明确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一些可以帮助他完成任务的资源,之后,就是让学生自己上路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可以向教师或同路人寻求帮助。而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陪伴着他走这一路。教师是一个同行者,倾听者,支持者,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提醒者,使学生能关注一路上容易错过的美景。我想这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角色定位。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意义;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语言,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在读中积累语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读课标规定的或老师推荐的整本书,经过心智、感官加工的语音、语义、图像、情境、事件整合,体验语言材料和多层面的语感经验,能牢固将文学语言、语感、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结合,提升语言能力和人格魅力。

(二)在读中提高个人修养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过滤出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平时,人们常说某某人有儒雅之气,“儒”从何来?从书卷中来。学生从保尔身上学会了坚强,为正义而献身;从阿廖沙身上学会了善良,为理想而努力……读书多了,见识广了,胸怀自然宽阔了。

(三)在读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地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一)要给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

1.要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阅读。初中阶段必读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十二部中外名著要制订计划,检查落实。每学期一定要完成名著阅读任务,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

2.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正确引导。动员家长为学生订阅《课外阅读》《语文报》《青年文摘》《读者》等;还应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或最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阅读的深度,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立足于课本,延伸到课外。

2.学会做阅读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怎样做阅读笔记呢?(1)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2)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3.及时给予阅读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体现在课外阅读的量上,也体现在课外阅读的质上;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也体现在对学生集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以此形成良好的习惯。

4.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目标,强调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情况下,最后的结论也许并不重要,关键是阅读的过程和体验,“读书足以怡情,读书足以博采,读书足以长才。”阅读是获取知识、积累语言、提高修养、提升个人魅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课内读,课外读,增加阅读的量,提高阅读的质,质量并行,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3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感受成长。

二、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带哪些方面的课外书。

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n

bsp; (二)实施行动。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时间、中午的“美读”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开展交流活动,如读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箱,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栏里,供大家欣赏。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

4、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或上网共享读书资源,在网上阅读好书,谈谈读书心得。

5、利用黑板报、古诗天天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

给画配诗,给诗配画,做书签、古诗文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6、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

(三)总结评比。

1、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2、定期进行班级评比,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三、具体活动安排:

2009年9、10月:

1、宣传发动,制定学生个人读书计划。

2、布置读书任务。

3、召开读书主题班会(讲成语故事、古诗背诵比赛)。

1、读书专题板报比赛(手抄报、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后感日记等)。

2、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

3、参加各班读书交换日活动。

2012年1月

1、学生读书总结。

2、评比出学期“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4篇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课外时间安排

按照由高到低顺序,大学生课外时间分别用于课外阅读(40.0%)、其他(29.2%)、体育活动(21.2%)、网上冲浪(17.0%)、观看影视(10.3%)、(8.1%)。从统计数据来看,多数大学生把课外时间用于课外阅读、体育锻炼等有益的活动。在调查中29.2%的学生把课外时间用于“其他”,根据走访座谈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多数是利用课外时间兼职家教、打零工。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把课外时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比例基本相当,本科39.5%,专科41.4%。不同年级的学生把课外时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比例有明显区别,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为43.0%、42.6%、41.7%、20.0%。年级越高,课外时间用于阅读比例越少。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毕业论文(设计)阶段,每周集中上课时数比较少,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虽然用于课外读书的时间比例不足低年级学生的一半,但用于课外读书的时间并不少(本文第四部分有相关讨论)。可以理解,毕业年级的学生面临就业、升学,确实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时间。

2.大学生读书兴趣

大学生课外自主时间用于读书课外阅读,无疑是很正常、也很令人高兴的事情。大学生喜欢读什么书呢?粗略看来,文学类占45.7%、外语计算机类占13.6%、专业辅导类占9.9%、其他类37.5占%。我们所考虑到的专业辅导类和外语计算机类,属于课堂学习或等级考试的需要,文学类则属于理工类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构建更完整的知识结构的。37.5%的学生选择“其他类”,到底喜欢哪类读物呢?在另外一个调查项目中有更详细的反映:传记类38.8%;言情类27.9%、网络小说25.7%、科幻类24.5%、动漫类20.7%、武侠类18.8%;体育类14.6%;学术类23.4%;其他类29.4%。通过走访座谈,29.4%的“其他类”包括文摘类、就业指导丛书和消遣类杂志。大学生的读书种类呈多样化,“博览群书”成为学生的一种趋向。

3.大学生的读书动机

关于课外读书的动机,65.2%的大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为了拓展知识,32.4%是为了陶冶情操,指导实践占9.7%,而为了提高考分的仅占2.2%。这说明在课外阅读中,人们的功利意识并不是太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提高考分、拿学分,而是为了自身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素质。课外阅读可以调节枯燥、机械的专业学习,获取专业以外的知识,从这一点上,容易理解为什么文学类、传记类读物更受理工类大学生的欢迎。从大学生的阅读动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已经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最重要的方式。专业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若没有课外阅读的调节和补充,不仅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将变得枯燥乏味,而且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将受到影响。

4.读书时间投入情况

一般讲,在社会舆论和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全日制学历和函授、业余同等学历相比较,前者含金量更高。全日制高等教育和函授、业余等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课程并无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别在于课外阅读数量及时间投入,甚至可以认为,课外阅读数量及时间投入的多少,反映接受大学文化熏陶的程度。当代大学生平均每周多少时间用于读课外书呢?调查结果显示:1小时以下占9.4%,1-3小时占33.1%,3-7小时占32.8%,7-14小时占19.5%,14小时以上占6.1%。

为了考查不同年级的学生课外读书时间投入情况。我们对五个不同年级专业进行了比较后发现在校大学生课外时间用于阅读的数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基本呈上升趋势。在另外题为“您认为今后大学生的读书时间将有什么样的变化?”的调查中,41.0%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越来越少”,36.0%“越来越多”,23.5%认为“与过去变化不大”。显然,大学生目前在课外阅读上投入的时间并不多。虽然本次调查结果和其它同类调查相比,本院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投入的时间稍多一些,但是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将来也很难有更多投入。这是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信号。

5.读书的数量与质量

调查统计结果中,54.3%的学生表示个人读书的数量比较少,40.0%的学生表示个人读书的数量正常,其余5.7%的学生认为自己课外读书数量比较多。只有不足50%的学生对自己读书的数量感到满意,那么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又如何呢?

调查显示:22.9%的大学生没有读书计划,61.7%的大学生虽然有读书计划,但往往执行情况不好。只有15.3%的大学生能够做到有计划而且执行较好。整体上大学生课外读书是一种无计划或有计划执行不利的状态,反映出课外阅读的随意性。

在课外阅读的随意性背景下,大学生是如何选择图书来阅读的呢?49.7%的学生是出于要增长某方面的知识来选择阅读,这部分学生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进行阅读。但是42.5%的学生是根据书的知名度、34.5%的学生是由于“偶尔翻到,感觉不错”、20.5%的学生是出于对作者的崇拜和尊敬来选择阅读,这三种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22.9%的大学生没有读书计划,61.7%的大学生有读书计划但往往执行情况不好”是相符合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与效果,特意以“你读书做笔记吗?”为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4.3%的大学生偶尔做笔记,15.8%的大学生从来不做笔记。只有10.8%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做笔记。读书时间不多,读书选择上有一定随意性,读书很少做笔记,读书质量不会太高。

6.大学生读书的来源

在题为“您所看的书的主要来源――”的调查中,54.1%的学生是图书馆借阅,35.6%从同学或朋友处借,23.9%自己购买,11.3%从网上看,7.1%是家里藏书,另有3.7%是其它来源。

学生课外阅读图书只有54.1%来自于图书馆,这反映两个问题:首先是高等学校随近十年来的不断扩招,生均藏书数量不足;其次大学生“博览群书”,读书种类呈多样化,图书馆藏书类型与学生阅读口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大学生读书的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是从同学或朋友处借、自己购买,实际上这可以归结为一个渠道――读书者自己购买。那么大学生个人能有多少藏书(教材除外)呢?调查结果为:藏书10本以下43.0%,藏书11-50本44.2%,藏书51-100本11.3%。87.2%的大学生藏书超过50本。

二、对策与建议

1.完善管理制度 督促大学生多读书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课程学时数量少了,学生自主时间多了,调查结果却反映学生用于课外读书学习的时间并不多,而且41%的学生认为读书时间将越来越少。从教学管理角度讲,应结合选修课,在尊重学生兴趣、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建议以“提交读书计划――教师推荐书目――学生阅读――提交读书笔记――教师评阅――取得选修学分”的模式,督促大学生多读书,同时提高读书效果。

2.举行专题活动 引导学生读好书

大学生的读书种类呈多样化,应该是好事情。但大学生读书种类并不理想,言情、武侠、动漫及消遣类占有较大的比例,这类图书大多属于快餐类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性帮助。通过举行专题读书活动,正面引导学生选择文化含量更高的书目阅读,无疑是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3.拓宽图书来源 提供读书方便

学校图书资源不足,大学生个人购买图书数量也很有限,拓宽图书来源是当务之急。在不增加财力投入的情况下,拓宽图书来源渠道确实有困难,但这种设想绝非死胡同。可以考虑以学生社团、读书会等形式,学生携带自己的藏书入会成为会员,成立临时小型图书馆。学校为这种小图书馆提供藏书场地和管理上的支持,不仅是对学校图书馆的补充,拓宽图书来源,也便于营造读书氛围,为学生读书提供方便。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5篇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与好书为友,与好书为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争做"读书之星".

2,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四.活动口号:

以读书为快乐 伴书香而成长

五,活动方法要求:

(一)构建阅读体系

1,制定读书计划书,读书记录卡: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实施时间等.(读书三本以上)

附例表:

我计划在本学期

阅读以下书籍

书目 完成时间

1,

2,

3,

4,

5,

目标:

三月第一周课外阅读记录表

月 日至 月 日 得 总计 颗

星期 书名或文章题目 我能拿到的 家长签名

(每读一页计一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2)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读书计划:

背诵诗歌,阅读《鲁滨逊漂游记 》(英.但.笛福),《格林童话》10篇

等.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附例表:

古诗词类

题目

熟练程度

检查者

日期

盖章通过

题诗后

望洞庭

江南春

登科后

凉州词

偶书

(3).组织一次"读书计划书"展示活动.

2,编制阅读书目,合理选择读物,

选出班级/个人必读和选读的书目.

班级学生必读书目:

《鲁滨逊漂游记 》(英.但.笛福),《格林童话》10篇

成语故事:《为虎作伥 》,《叶公好龙》,《望梅止渴》 《滥竽充数》,《三人成虎》,《瓜熟蒂落》,《瓜田李下》,《鹬蚌相争》

《夸父追日 》,《凿壁偷光》

学生个人自选书目:

《小学生必读书目》中的规定书目中选读.

(二)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设计班级读书信条,将班级读书口号"以读书为快乐,伴书香而成长"写在教室黑板的左上方,每位学生都要会背诵班级读书口号.

2,围绕读书进行个性化布置,开辟班级"书香栏",内容为"好书推荐","读书之星评比","读书感悟"等,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营造读书的氛围,力争触动学生心灵,激起学生读书兴趣.

3,每位学生拟定好自己的读书格言,并制作成读书书签,择优粘贴在"书香栏"里 .

4,建立班级个性化藏书架,给书架命名为"书海淘金". 要求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选好图书管理员( ),统计藏书目录,图书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每月3次).

5,每周规定阅读时间,保证一周有一次自由阅读时间,.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必读书目一般在学校阅读,每星期三阅读指导课一节.自选书目一般在家中阅读,要求每天晚上读30分钟.

6,每天的语文课利用课前的一分钟让学生推荐好书,每周背诵一首班级读书计划中的古诗词,每周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交流课,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建立读书成长册:

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2,出读书小报:

(1)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一学期出版一期读书小小报.

(2)学期末组织一次读书小小报评比活动.

3,"读书之星" 评比:

本学期,学生只要读完一本书,填写好相关的读书记录卡,可获一张"小小书虫"激励卡.学生只要获3张激励,老师自己将借书给他看.学生只要获10张激励卡,(其中必须有六本是《小学生必读书目》的推荐书目)就可获班级"读书之星"称号,予以奖励.

六,读书活动安排:

第一个月:

1,制定班级和个人读书成长计划表并展示.

2,设计一张书签.在书签上写上课外收集1—2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读读,背背,利用晨会课等时间在班中进行交流,并选择一些张贴在教室的"书香栏".

3,建立班级小书库.

第二个月:

1,经典诗文,读书名言诵读比赛活动

2,参加校级作文比赛.

第三个月:

1,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了那么多书,一定有什么想法,写下来吧.觉得自己写得还不错的可以向报纸,杂志或是学校的晨曦报投稿.

2,读书小报的制作评比活动.

3,出一期关于读书方面的黑板报

第四个月: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6篇

一、苏联有关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相继涌现了像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阿莫纳什维利等锐意教育改革的教育家。他们在教学与发展、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在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他作为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在长达26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个性发展的整体观和统一性。具体地说,就是用整体观点看待德、智、体、美、劳各育。他认为,德、智、体、美、劳各育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为个性全面发展服务。各育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各自又有本身恰如其分的地位。这就要求在整体思想指导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不搞突击。苏霍姆林斯基把道德教育作为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主导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还将精神生活这一概念引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中,并且把它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指出:“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个人的人格独特性。”他希望在学生不同的成长时期,无论是少年时期,还是青年早期,都能最充分地表现和发挥学生的天才和天赋。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教师的天职就是及时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才能和素质,及时了解学生的志趣,善于打开精神生活的领域,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应该成为德、智、体、美、劳各育的生气勃勃的载体,成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有力的支点。

二、俄罗斯小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工作中的方法

近年来,俄罗斯教育领域在苏联中小学校实施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方面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家经济结构逐步市场化的社会状况,依照1992年7月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具体在课堂教学、课程结构、课外校外活动以及社会教育活动中更多地强调教育应该成为个性平等自由发展的条件,通过教育更多地体现出个性自由发展的优先性,强调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学校类型与课程结构的多元化。

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俄罗斯已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中的科书、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局面,开始采用国家、地区和学校三级教学大纲。联邦一级分别制订了1~4年级、5~11年级的基础教学计划。普通学校的基础教学计划是联邦政府通过的国家标准文件,是国家教育标准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一般文化教程,具有国家意义上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科的知识。计划中规定了各年级每学年教学的时间,每一周的教学任务,规定所学的教学科目,提供给学生选择的科目,选修科目,还规定了学生一周最大的教学负担以及由国家出资承担的必修课、选修课、个别辅导和课外活动等教学时数的总量。各地区和学校根据国家基础教学计划再制订适合本地区乡土特色和人文特点的教学计划。

在学校类型上,为了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根据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在普通中等学校的高年级普遍开设了偏重某些学科的班级,以深化学习某些学科,像深化学习外语、人文、自然、美学、艺术、经济、商贸、师范等专业。在必修课以外的选修课上,内容多集中在具有世界文化价值和反映科学最新成就的学科和学说上。学校一般每周安排1/4的时间作为班级室外实地学习时间,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或进行公益劳动。

2.课外校外活动。

不论是在原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课外校外教育工作都被列入教育部门的工作日程。它满足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创造性和学习上更多的需求。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俄罗斯的校外教育机构已逾8000个。机构的形式有20余种,包括少年宫、少年之家、少年运动学校、少年科技工作站、少年旅行俱乐部、儿童公园、少年海员俱乐部、少年航天俱乐部、儿童图书馆等。这些校外教育机构分属地方政府机构、工会、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企业和其他团体。除常设校外机构以外,还有寒假暑假组织的青少年劳动、森林康复、读书和远足等夏令营。参加这些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达1000万人,约占普通中等学校学生人数的50%。学生们在这些校外教育机构里接受科技教育、劳动教育、美育等,并从周围世界(包括大自然)、科学、艺术活动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诚,在丰富的活动中,欣赏人类的文化财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课外活动是一个学校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缀,也不是学校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事情。学校低年级学生一般每天安排半天课外活动时间,下午学生按照兴趣和爱好参加刺绣、泥工、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编织等小组活动。

3.众多的社会文化教育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重要基地。

俄罗斯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众多是闻名于世的。图书馆事业发达,并且面向广大民众。俄罗斯拥有规模和藏书量名列世界前列的国立列宁图书馆,还有许多公共图书馆、综合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以及遍布各共和国、各区、州和市的儿童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就有5000多所。目前已形成为15~20岁青少年服务的图书网络,使各图书馆之间互通有无。图书馆成为传播知识、传播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促进科学和生产的发展,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中心。世界许多国家的人对俄罗斯这个民族爱读书、爱藏书深有感触。学生自然会从父辈爱书、读书的好风气中耳濡目染并继承这些好的品质。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课内外结合 实施方法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注重的是阅读教学中的课内阅读。因为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是靠课内阅读来培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外阅读就是补充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容易忽视,虽然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提倡和鼓励学生去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尤以文学作品为甚,可是在学生课内作业负担过重还难以在短时期得到根本扭转的今天,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课外阅读的重要,还在于它是课内阅读的强有力配合。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就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试想,中外古今的哪一位名家不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而有为的?韩寒的成功就是明证。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外阅读组织引导得好的,语文教学效率就高,成果就大。从学生个人的语文学习实践中也可证明,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语文能力提高就快,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可以这样说,只注意课内,而忽略课外,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地推进课外阅读,给课内阅读以应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显而易见,课外阅读不能像课内阅读那样严格要求,切近教学计划,但它也是教学活动,必须依一定的步骤进行。

一是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课外读物,推荐课外读物要考虑到这几点:1、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为学生提供榜样作用的。其间,还须顾及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个人的经济能力。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地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互促进。这里还有必要单独提出的是,课外阅读的内容应包括报刊,以至于校刊,或许它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阅读报刊很重要。因为报刊形同百科全书,各种知识几乎无所不包,学生从报刊上得到的知识,可能比在书本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而且报刊主要反映的是当前的信息,使学生了解到时代最新的社会动态,所以,阅读报刊就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内容。2、有针对性指导阅读,可采取这样的方式:设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专题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简介课外读物,阐明阅读目的,指点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和学生交流,了解阅读的进展情况,交换阅读的看法,解答学生的阅读问题。指导记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摘抄词句或要点,编写阅读提纲,制作阅读表格,写读后感或点评美词佳句。如果是要作好内容全面的读书笔记,还应记入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书时间,内容提要,要点摘录和简单的认识,感想等。3、要及时地了解和研究课外阅读情况。了解的方式可以是:编制课外阅读登记表,对每个学生的阅读书刊名称、阅读数量、阅读速度和阅读方式(精读、细读、概要读记笔记等)进行统计。抽阅或展览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举行课外阅读展览会,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口头的或书面的调查。

二是学生的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种自由阅读,过去的课外阅读是不讲求什么阅读步骤的。可是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就应有科学的阅读步骤。步骤不同,阅读的效果和效率也就会有所不同。1、浏览。可以大概阅览一下所读书籍的内容提要,篇章目录,以求得一个概括的了解。2、提问。针对各章节的标题或具有过渡(承上启下)作用的内容,提出问题,以待下一步的思考。3、阅读。也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达到理解。4、复述。回忆书中的内容,可以概要复述,具体复述或创造性地复述,加深印象。5、复习。在复述后的几天内,再重复一次,以达到“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读书方法符合一般人读书的心理学习规律,只要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注意几项指导原则的关系,就可以把它推广下去。以此来看,新课程理念下的“大语文”教学决不可忽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作用,只有学会阅读应用才算是真正地学会了阅读语文。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8篇

作者:白水洋中心校 谢百云 --------白水洋中心小学“发展性阅读”活动介绍 多年来, 白水洋中心小学以读书读报活动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开展“发展性阅读”活动。二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取得很大成绩,校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曾连续八届获得“全国读书读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生中有近200人次在市、地区、全国各项比赛中获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学生作品150多篇。 我们的做法是: (一) 课本内容和课外阅读内容相结合,一课带几篇拓宽知识面 白水洋中心小学开展“发展性阅读”活动,是从语文学科起步的。每当上完一篇新课文,老师会布置学生到课外书籍中寻找与该课文相关或类似的文章进行自学,每上完一个单元,老师又会推荐两本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让学生阅读。如五年级语文书总共二十多课,而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书籍却超过35本。本学期我们学校要求各班在具体实施教学计划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好《崇尚科学,传播文明》、人生从这里起步《小学生道德修养读本》、《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这三本读书活动读本,除了认真按照我们学校大队部制订的《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读书活动计划执行外,还号召全体学生读一课带几篇,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读书活动,让校园充满书香。这种“一课带几篇”阅读形式现已延伸到数学、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各学科,现已收到较好的成效。 结合《崇尚科学,传播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能让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白水洋中心小学每周除两节阅读课外,还在课余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本学期举行的一分钟演讲、导读会、读书会、故事会、书评交流、自编电脑小报、手抄报设计比赛、读书俱乐部等十几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不仅激发和调动了队员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对改变我校学生学习的观念都将起到推动作用,好多少先队活动方式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成为我们学校的传统项目。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我校1300余名学生每学期人均借书12册、人均参加演讲3次多、讲故事2次、编专题板报1次,全校学生一学期共写出书评及读后感 10000多篇。读书活动使同学们提高了创新和实践能力,涌现出一批多才多艺的“小能人”。 (二)在读书读报中渗透德育工作,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白水洋中心小学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读报活动。本学期我校大队部举办了《崇尚科学,传播文明》导读会五场,故事会二场,其它形式的报告会3场,特别是通过《崇尚科学,传播文明》和《小学生道德修养读本》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了解当今时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这对于激发他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通过读《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这本书后,队员们真正走近科学,领略伟人们的光辉灿烂的人生,这也对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伟人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都将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如:、邓小平等伟人传记让学生从中学会热爱祖国;鲁迅、文天祥的故事让学生学会坚韧不拔,争做“中华脊梁”;李四光、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学会刻苦学习,用于创新。越来越多的孩子将书中的领会化作了实际行动。 学校家庭形成合力,营造浓浓读书氛围校园的读书风也吹进了每个学生的家里。学校开展家庭小书橱、小书桌评比,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成为“学习型家庭”,为孩子营造浓浓的家庭氛围。“发展性阅读”活动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并逐步认识到,多读书、多读报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如今,整个学校学生个人家庭藏书总计达10000册左右,藏书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以教辅书为主,现在文学、科普类书与教辅书的比例为6:4。通过“发展性阅读”活动,老师和家长普遍反映:孩子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明显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9篇

经典育人,养成教育课程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凌源市实验小学把《三字经》《弟子规》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古诗定为学生的必背内容,又从《论语》《老子》《中庸》等文化典籍中选取名篇名句编印了《小学生经典导读》教材,要求学生不仅会诵读,还要能熟背,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养成教育课程化”,即在学前班、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国学经典导读校本课程―国学课,每周授课两课时。经过反复探索,国学课已经形成了“分享引入―读诵理解―故事明理―演练导行―生活力行”五步教学模式。课堂通过故事、游戏、歌咏、表演等形式,让孩子们在乐中学、乐中解、乐中行,使养成教育空洞的说教成为学生内在素质的需要,使良好行为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课题引领,养成教育校本化

2006年3月,学校启动了“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育工程”,并以“国学启蒙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做人教育”这一科研课题为切入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组根据《中小学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三字经》《论语》《常礼举要》《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编写了《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实验小学师生文明礼仪常规》等校本教材,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进行明确规定,教材分“在校篇”“居家篇”“社会篇”三个篇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少年,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特色活动,养成教育多元化

学校不断探索和创新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实施养成教育,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之中。

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学校建设“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促养成”的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已经成为凌源市实验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开展了快乐读书“六个一”、校园“读书节”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深受全体师生的喜爱。以活动促读书,以读书促学习,以学习促文化品位的提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而且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日行一善”,让美德成为习惯。学校在学生理解经典、背诵经典的基础上,开展了“日行一善”的践行经典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最少做一件好事,善大善小凭心而做,然后记录下自己认为值得记录的善行,在国学课上进行分享,班级每周评选一名“班级美德星”,年级组每月评选“年组美德星”,学校学期末评选“校园美德星”。“日行一善”活动通过“知善、行善、扬善、乐善”的过程,使学生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让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逐渐融入学生的生活,并内化为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阳光评价,养成教育常态化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外化―内化―外化”的过程。为了使教育过程循序渐进又能持之以恒,学校创建了“红领巾好习惯银行”和“星级少年”评价体系,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快乐成长袋”,设立“坏习惯集中营”,促使学生按计划逐渐改掉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

“红领巾好习惯银行”的储户是全体学生,每名储户都有自己的小存折,学生个人储蓄由教师和班级小储蓄员负责,他们把学生每天在礼仪、纪律、卫生、大课间操和活动等方面的内容量化成分值,通过学生本人、小组同学、教师、家长四位一体的评价,存入学生个人的好习惯银行账户。依据好习惯存款情况,学校在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设立奖项,引导学生将其在校园内的积极表现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设立“十佳学习标兵”“十佳礼仪标兵”“十佳纪律标兵”“十佳劳动标兵”“十佳小干部”“十佳父母好助手”等奖项,让每个学生都有奋斗目标,都有希望实现目标,形成以“十佳”带动“百名优秀”,以“百名优秀”带动“千名合格”的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鼓励学生不断走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下,学生积累了知识,提升了品味,陶冶了情操。明礼仪、知荣辱、重礼节的儒雅校风正逐步形成。六岁就开始照顾失明母亲的刘乘锻学被评为“辽宁省道德小模范”;家庭贫困却励志坚强的高明梓同学被推选为“辽宁省华育百佳小学生”,凌源市实验小学也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辽宁省德育工作先进校”“朝阳市三育人先进校”“朝阳市德育特色校”等多项荣誉。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10篇

一、重视积累,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信息、对世界展开认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阅读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0 万字。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名著,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减负”,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天地里自由漫步,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从而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积累信息,提升阅读兴趣,变任务为内需,主动多读名著,达到并超过 400 万字的目标。 二、教会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厚度

名著阅读,不仅仅要了解对有关名著常识和故事梗概,更要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个人的阅读体验。因此,我们强调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强化学生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和高尚思想情操的熏陶。

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分类保存、阅读、品味。同时可以制作读书卡,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作品的不同,尝试做各种摘抄读书卡,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从而为写作提供素材,留下自己的阅读轨迹和心路历程。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完成了和作者的对话。学生单纯的心灵在名著浓郁的情感世界里回旋激荡,稚嫩的思想在深邃广博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就会成为永恒的风景,让名著真正成为学生的再创作,成为自己真正拥有的精神财富。有了学生自身阅读体验的这些书,墨香氤氲,学生的知识储量增加了,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提升。

三、强化体验,提升学生欣赏水平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受。名著世界如烟海浩瀚,是广阔深远的天地,应当让学生自由驰骋。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我们要帮助学生喜欢名著,从而深入阅读名著,感受名著的亲切细腻,以及它带来的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语文课本的教学可以有机地贴近名著,我们要根据其内容、主题或作者向学生推]相关名著。

例如“童年生活”单元推荐《渴望生活――凡高传》《童年》等,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阅读,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从而在阅读实践中理解和体验,汲取名著的滋养。名著的博大精深必定有若干个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记录下这些最真最深的点滴感受,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轻松愉快且富有意义的事情。

四、注重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要内化成为一种持久的活动,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我们就要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老师的赞赏,同学的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满足感都会让学生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更广泛的阅读中。

学校和教师应当创设条件,让学生多方位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启发,思维空间得到拓展,阅读质量进一步提高。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名著阅读交流是学生阅读体验和阅读情感的一种碰撞和融合,交流在阅读中的价值往往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它是名著的一种必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交流,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可以让学生撰写读书报告、设计名著阅读心得的墙报。学生在读书交流会中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介绍自己所读的书,描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接受同学的质疑,完成答辩。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思维空间得到拓展,阅读质量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热情被激发,名著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

总之,名著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项长久、艰巨却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热情度被点燃,思想被打开,在字里行间中获得满足体验与提升。教师要善于引导,采取多种方法,“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的内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名著了解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点,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眼界,对以后写作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

上一篇:亲子读书计划范文 下一篇:下学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