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

时间:2023-03-20 11:00:14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第1篇

睁开眼时,已经是早上八点。我快速地洗漱了一下,胡乱换了一身半旧的运动衣便出了门。

等到了太阳孤儿院,就差不多9点了。太阳孤儿院位于A海市郊区,我从租房处出发,要坐三站地铁,然后转两次公交车才能到。

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有尾春的纷芳和初夏的慵懒。

孤儿院门口那棵梧桐枝繁叶茂,是我五岁时,院长大人带我们亲手种下的。院长说,种树的时候如果许愿的话,等着树长大了,愿望就会实现。

已经过去了十五年,我现在二十岁了,几乎不记得当时许得什么愿了。

想到这里稍许怔忡。

院长早已经在门口等我,见我出现,亲昵得如同见到自家的孩子般,“鬼丫头又睡过头了吧?吃过早餐没有?早餐很重要,再忙也要吃早餐,晚上早点睡觉,作息规律,不管多大的事情,也没有健康重要。”

细瞧,院长的头发已经白了很多,我八岁被林家领养的时候,院长才三十多岁,乌黑油亮的发质,短短十几年,他已苍老了许多。

“院长,那个捐款者叫什么名字?”我是院长在门口捡进去的孩子,幼儿阶段,是院长亲自喂养我的,所以在我心里,院长的恩情是任何人也比不了的。

上周一接到院长的电话,说是最近有人给太阳孤儿院捐了一大笔款,院长想给捐款者写一封有水平的感谢信,希望由我来执笔。

偏巧因为快要期末考试,我上周忙了点。

教授要求完成的法语论文;学校里无聊的文学社团开学期末总结大会,不参加也不行,还邀请了一些A大毕业的前辈,都是些曾经是A大文学社的,现如今在社会上混得有声色的精英分子……我只恨我当时鬼迷心窍居然答应加入文学社。

再加上几个必修课的复习。

所以,直到昨天晚上,也就是周五,才惊觉答应编辑交稿的日期到了。那是我的主要收入来源,吃饭的家伙,万万不能不交。便泡了一杯咖啡挑灯奋战了半夜,终于完稿给编辑发了邮件,一看已经半夜三点钟,便没能早起……

院长听我说到正事,微笑道:“那个人姓尚名卿,你来得倒巧,尚先生今天也在孤儿院,正给孩子们讲故事呢,如今像这样不图名不图利,只为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的好心人可不多了。”

其实什么都是虚的,人类的语言不过就是个组合。感谢信我曾建议院长去百度上随便搜一搜,院长将我臭骂了一顿,抄袭别人的太没有诚意了,你不是A大的高才生吗?你不是刚上高中时就能写稿赚钱的吗?让你写个感谢信你就得问度娘了?

我只能无语。

走进楼内,路过一间大活动室,院长朝里指了指:“喏,尚先生。”

我看了过去,一个白衬衣西装裤子的年轻男子的侧面,室外明晃晃的阳光透过来,他的半张脸似乎发着莹润的光泽,健康、俊逸、斯文、雅致。

好像有点面熟,是了,上周A大文学社团开团会时邀请的那些A大出身的精英分子里……不正是有他吗?只不过没有说话,只觉得这个人长得帅,便多看了两眼。

他站在活动室的台子上,给孩子们讲着故事。

细听,竟然是小学校里那些低幼的防骗子伎俩的故事,有些大一点的适龄小朋友似乎在学校里听过,积极举手发言,补充他讲得不完善的地方,他很是鼓励地点头。

我不由一怔,这位尚先生看起来当真是社会爱心人士了,感谢信写得短点,想必也不会恼的吧?

午饭是在孤儿院吃的,院长、我、孩子们,还有那位尚先生一起。

席间,院长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尚先生礼数周到,说着一些得体的话,还和孩子们聊得很开心。当院长打听他的工作单位,想把感谢信寄到他单位时,被他拒绝了,说不想要那些虚名。院长无奈之下,将感谢信直接交给了他本人。

尚先生显得很拘谨,脸上甚至还带着红晕,连连夸奖这字写得好看,院长便把我供了出去。我朝他礼貌地笑笑,谦虚了几句,重点在于感谢他对太阳孤儿院的关怀,他的脸似乎更红了。

真没想到,如今还有脸皮这么薄的人。

吃过饭,尚先生有开车来,在他的诚恳邀请之下,我便搭了他的顺风车,没想到他的绅士风度十分足,一定要送我到家门口。

一路上无话,看得出来尚先生并不是话多的人,我又对陌生人或多或少有些排斥,就这样沉默着到了我家门口。

我打开车门,前脚刚落地,就被一只大手用力抓了过去,差点儿一个踉跄站不稳摔倒在地上,随即一个愤怒的声音在耳边咆哮起来:“林环环,等了你一上午,打电话也打不通,原来是跟男人约会去了!”

是林致煜。

几乎比我高半个头,帅气俊美得令大多数女生看了都要尖叫的脸,身材比例超级OK,穿着一身白色的休闲服,那衣服我还有一套,很不耐脏。

我挣脱不开,索性不挣了,由他抓着,下了车,朝尚卿歉意地笑笑,“不好意思,这是我哥哥林致煜,我哥哥他人有点傻。总之今天麻烦尚先生了,尚先生好走,再见。”

直到车驶出老远,林致煜还在咆哮:“你说谁傻?你说谁傻?电话也不接,是设置了来电黑名单吧?你敢这样对我,找死吗?那个男的是谁?怎么认识的?你们是在约会吗?”

我耐着性子解释:“林致煜,设置你电话黑名单是因为你打扰我的学习,取消设置也行,你要保证每天最多只能打一个电话,最好没事不要打电话。至于那个男的,不过是新认识的普通朋友罢了。”

听到普通朋友,林致煜消停了一些,放开我的胳膊。

我租住在九楼,电梯上了九楼,林致煜还在喋喋不休:“那还差不多,谁都别想把你从我手里抢走,你可是我从小定下的童养媳。快去换下衣服,最好穿跟我这个一套的。晚上东临休闲岛上有个篝火烧烤晚会,跟我一起去。”

我打开门,闪身进去,林致煜一个不察,被我关在了门外。房子还算是隔音,耳根一下子清净了许多。

林致煜,林家是在我8岁时领养了我,你是林家独子,可我肯定不是给你当童养媳来养的,相信林伯父和黄阿姨更是没有这个意思,你我从法律角度上讲,只能是兄妹关系而已。

那所谓的情侣装貌似已经被我拿去剪掉当抹布了,鉴于不耐脏,用了几回就进了垃圾桶,早不知去向了。

做复习题听单词,一直做到天黑。

林致煜在我门前咆哮了良久,没人理,悻悻而去。

想必他也已经习惯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怕我的。自从进了林家,遇上他,他就百般欺负我,对我呼来喝去,骂些难听的:是不是想进林家和他抢家产,姓黄的女人领回来的丫头肯定跟她一样狐媚……可是我从来不哭,我就看着他,用可怜的同情的目光看着他。他说我这样看他,他心里就毛浸浸的。

如果说我是个可怜人的话,林致煜更可怜。

林致煜从小死了母亲,没过多久,林父再婚,对象却令人吃惊,居然是一直照顾林致煜幼年生活的保姆黄小雨。后来就传出林致煜生母还没有病亡之前,林父就跟保姆黄小雨有一腿了,甚至于林致煜的生母就是被黄小雨活活气死的。林致煜那么小的孩子突然遭受到最亲的人的背叛,性格或多或少有了些扭曲。

林父是A市的头面人物,前妻是大财团的独女,后来娶的妻子居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保姆,反差之大,令人可以猜想出N种秘闻。

林父再婚后,黄小雨几年没有生育,就到太阳孤儿院领养了我,图个儿女双全之意。在林家,林伯父和黄阿姨对我很好,事事想得周到,特别是林父在看到林致煜欺负我时总会教训他,可惜的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林致煜越发的上瘾了。

我十六岁时,经济开始独立,给报刊杂志写稿赚钱,包括进A大的学费和生活费、租房的费用。林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我始终是个外来人,人要有自知之明,他们能把我从八岁养到十六岁,已经不错了。

闲着无聊点进了我的贴吧,几个骂我的帖子在首页。

“二环最近的小说越来越垃圾了,笔下人物冷血无情,情节难看,完全不如从前。”

“就是,二环估计就是这点伎俩了吧,难道说脑容量也有下降的?毫无新意!”

“二环,滚粗吧!”

……

当时取笔名时,没有多想,名字里有两个环字,就用了二环。

不知道这属于什么级别的黑,或许这年头,被黑黑更健康?

我随手点了叉,懒得回复。我又不是女神,不想人人都爱上我,各人口味不同,喜欢我的,自然会喜欢我;不喜欢我的,不强求。

还是背单词吧,过几天就是期末考试了。

周一到学校的时候,还以为会遇上林致煜堵我,然后破口大骂一番什么的,可竟然没有,倒令我颇不习惯。

林致煜跟我一样,也是A大大二学生,他读的是金融专业,我读的是外语专业,两个院系不在一个校区,想来,他也忙着考试,没空来找我的碴儿了吧。

后来才知道,是我想错了。

刚考完,就接到了黄小雨的电话。

她是极少给我打电话的人,说起来外人都不理解我跟黄小雨之间的关系怎么会这么客气和疏离,每次见面都是客客气气的。自然,刚领养我时她对我很是关切热情,如今,可能是被我漠然的微笑降温了吧。

她领养我的时候,说是看我长得乖巧可爱,人又聪明才会带我走,而当时我已经八岁,这个年龄段已经过了最佳领养的阶段,人的自主意识和性格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般都是五岁以下的弟弟妹妹们被领养的几率更大一些。

我们之间经过无数次的试探和防备,最终归为了一种诡异的客套相处方式。只有这样,我和她才都不会受到伤害。

我管黄小雨叫阿姨。她曾经也要求过我叫她妈妈,我说非常抱歉,我妈妈已经死了。如果你非要让我叫你妈妈,那请你把我送回太阳孤儿院。

而林伯父可能因为公务繁忙,与我相处的时间不多,倒也没有太多的纠葛。在林家与我最熟络的倒是林致煜了。他性格暴烈,最喜欢对我大呼小喝,以他能想到的最难听的话语嘲讽我,我很多细小的缺点都是拜他才发现的,比如说,右眼睫毛比左眼睫毛少一点,小指甲比别的指甲扁平,刘海儿多久没剪了,穿衣没品位,学霸了不起啊,多大的姑娘了,居然连瓶高端洋气上档次的香水都没有……

黄阿姨在电话那头说,环环你考完试了吗?能不能去医院看看致煜?他那天跟朋友出去玩,喝多了酒,开车撞上了护栏……

我一惊。难怪林致煜这几天没有来找碴儿,竟然是出了车祸!

见到林致煜的时候,医生正在给林致煜拆胳膊上的绷带,医生叮嘱以后万不可再酒后开车了。幸好这次只是皮外伤,恢复得快,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拆了绷带后,再留院观察几天。

我松了一口气。

这主治医生我认识,以前是这里的副院长,现在再看,居然挂着院长的牌子了,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必定会到林家拜年。有一次,这位院长大人拿着厚厚的压岁红包硬要往我和林致煜的怀里塞,我正儿八经地问:“叔叔,你这是向林伯父行贿吗?”

然后,大人们的脸瞬间就垮了。

说起来也算是好久没有看到这位院长叔叔了,简单地和他打过招呼,林致煜早已经不耐烦了,挥手像赶苍蝇似的将院长一行人赶了出去。

我走过去将花插瓶,病房宽敞明亮,有沙发茶几还有大阳台,应该是特级病房。林致煜兴奋地嚷嚷道:“你终于来看我了。出事那天,老子撞晕了一晚上,第二天才醒过来,想见你,考虑到你要考试,为了不影响你拿奖学金大业,拼命地忍到你考完,才让那女人给你打电话。怎么样,够贴心吧?还不快给我献上表扬的一吻!”

我只能给他一记白眼。

其实我搬出林家时,林伯父和黄阿姨都反对,只有林致煜举双手支持我,他说他不喜欢让我和黄小雨待在一起,黄小雨是这个世界上他最讨厌的人。而我以后是要给他当媳妇的人,不能让黄小雨带坏了。

我咬牙纠正道:是兄妹!被他数次无视后,我也懒得理他了,只当他放了一个P。

林致煜也是想搬出去的,可是林父坚决不同意,可能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其中。林致煜的生母是大财团的独女,当时其母陪嫁的嫁妆全部变成了林致煜的信托基金,只要林致煜18岁成年便可自由支配,现在林致煜已经成年了,如果让他出去一个人住,怕被有心人忽悠招灾吧?

经过这次车祸之后,估计林致煜搬出家的想法是彻底不能实现了。

在医院里陪了林致煜两天,他出院了,我的考试成绩也下来了。

林致煜还在庆幸,这次车祸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躲过了考试,以后补考的话,随便花钱找个同学帮他去考,哪怕再差,校长还敢拂了林市长的面子,不给他儿子发毕业证?

这是典型的纨绔二代的作风啊!

像我这样的拼命读书学习,图日后找个好工作,养活自己养活家的人听了,只能无语,默默地对老天竖个中指罢。

成绩出来那天,系里的王助教微信问我暑假有什么打算,我说目前没有计划。

王助教说,你这次法语考得不错,是系里前几名,有个朋友最近有可能去法国进修,所以托我找个法语老师恶补一下,你有没有兴趣做法语家教?

我愉快地答应了。这次经济效益终于与专业挂钩了,而不是兴趣爱好了。

当我信心满满地做了非常细致的法语学习日程后,见到了我的雇主,居然是尚卿。

尚卿说与王助教之前是A大同届毕业的好友,原本是想找王助教来补习法语,可暑假期间王助教忙着要结婚,便向他推荐了一个学习好的学生,他说他也没想到居然是我。

这也是我第一次给人当法语补习老师,有些欠缺经验。好在学生尚卿智商明显很高,记忆力强,倒是没有让我为难。

上课时,尚卿整洁的雪白衬衣,衬着他英俊的不苟言笑的脸,让我想起《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都敏俊。如果他是教授,我是学生的话,肯定更像一点……

一次好奇,问了尚卿他是做什么职业的,尚卿回答说是公务员。

鉴于尚卿的上班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一节课在晚上7点到8点半。周六休一天,周末下午两节课。地点在他家,离我住的地方有些远,要转几趟地铁。本来他提议开车到我的租屋来上课,我想到了林致煜,万一遇上了,林致煜或许会吃了他。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男性朋友,都是被林致煜吓跑的。

最后经过协商,晚上去他家上课之后,他开车送我回来。我本来想拒绝,但尚卿说,这么漂亮的女孩子晚上一个人转几趟地铁回家,如何放心?不知道是不是盛情难却,还是被他的话打动,我竟然就这么答应了。这样的他看起来,竟然真的带了几分韩剧男主角的味道了。

这样一来,我要不要考虑收学费的时候少拿一点?

自从我上大学搬出林家之后,每个月月末都会到林家吃一顿晚饭,算是惯例了。

大院门口站岗的警卫员,见我进来对我微微笑。林家在政府家属区住独栋,二层小洋楼,按门铃是刘婶开的门,刘婶在林家做了很多年的帮佣了。她眉开眼笑地说,小姐回来了啊,太太正在厨房里亲自下厨呢。

我准备如往常一样,先上二楼书房找林伯父打招呼,哪怕经常在A市各大新闻报纸频道里看到他,总归不是在林家。

刚上二楼,就看到林致煜站在阳台上,拿着望远镜在朝远处看。察觉到我来,放下望远镜,大声地斥问我:“林环环,为什么又是上次的那个男人送你回家?你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原来他是在用望远镜眺望这个!

今天是周末,给尚卿上的是下午课,两节课三个小时,结束后他说出来买东西,顺路送送我。

我只能如实答了。

林致煜立马接口道:“我突然觉得我也想学法语了,学好了去法国旅旅游什么的更有情调!他给你开多少工资,我加倍!”

我扭头问他:“林致煜,你知道为什么从小同学们看我们俩就总觉得我们不像是兄妹吗?”

“为什么?”

“因为我们俩的智商有着太明显的差距。”

林致煜不以为耻道:“那我是赚到了吗?我将要娶个高智商的好媳……”

后面的话他吞了回去,因为林伯父从书房走了出来。

林伯父久居高位,身上有种不可直视的官僚气息。他对林致煜管教得非常严,经常动用家法,还好他平时管教子女的时间不多,要不然,估计林致煜三天两头就得挨顿揍。

有一次无意中听到林致煜喊我媳妇,林伯父当众把林致煜揍得鼻青脸肿,骂他是不肖子,好好的兄妹胡乱说些什么,要是叫旁人听了去,这不是龌龊吗?

我想我能顺利地搬出林家,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件事。

林致煜自然再不愿意吃眼前亏,看见老爸出来,便将余下的话咽了下去。

一个月未见林伯父,他比以前憔悴了许多,应该是公务繁忙吧。我笑着跟林伯父问好,然后三人下去吃饭。

满满的一桌子。

黄阿姨的手艺很不错,之前还特意抽空去参加了厨艺班,学了不少家人喜欢的菜式,我爱吃的,林致煜爱吃的,林伯父爱吃的……今天我算是主角吧,我爱吃的菜式占了一半以上。

其间,林伯父问我暑假有什么计划,没事的话,多回家来住几日云云。我客气地回答了一番。

一顿饭如往常一样,吃得异常沉闷。

饭后,林致煜提出要开车送我回去,被林伯父制止了:“刚出车祸开什么车?好好回你的房间休息去,让小赵送就行了。”

我赶紧婉拒了,起身出门。没想到出了大院的门,小赵就开着车跟在了我的身后。小赵是林伯父的秘书,我若再坚持,也是为难他,便只好上了车。

路上,小赵说:“环环你这孩子也是太让人省心了,哪有跟父母这么客套的?虽说是领养的,林市长夫妇可对你不薄啊!”

我抿唇不语。

往常暑假,我多半会待在太阳孤儿院做义工,今年也不例外。

院长大人笑说我就是个回去蹭饭的。因为有法语家教的意外收入,今年我便把奖学金全额给了孤儿院,争取蹭到的伙食好一点。

尚卿周末也会到孤儿院当义工,院长看到我与尚卿走得近,也留了几分意,话里也有了话,说尚先生是个不错的人,经常派我和尚卿做一样的事情,修整草坪,除杂草,打扫走廊什么的。

熟悉了之后,我发现尚卿有很多的爱好与我相似,平时爱看书,喜欢科幻恐怖电影,喜欢慢跑,爱听轻音乐。

尚卿比我大六岁,今年二十六,参加工作已经四年了,目前没有女朋友。他少笑,但是笑起来很好看,或者这样来形容,他笑或者不笑都是十分好看的男人。很难想象,这样的男人居然没有女朋友。

院长得知这个消息,喜笑颜开,有事没事推销我,说我是A大高才生,大才女,十六岁开始写稿赚钱养活自己,性格独立。

有天晚上,我无意中上网,在二环的贴吧里,发现骂人的帖子少了。因为有个叫某卿的ID,在每个骂我的帖子里赞美我,那些语言像正能量的光一般传播开,被黑了这么多天的气氛,突然间一扫而光,然后,很多人跟帖附和。

“看二环的小说已经整整五年了,一如既往的喜欢,真性情,不落俗套。”

“二环的小说总能打动人内心深处的脆弱,像神奇的魔法球一样,令人不由自主地欢笑和哭泣。”

“二环,加油!我们会一直默默支持你的!”

……

正能量果然是能被传递出来的,我仍旧没有回复一个字,点了叉。

人生就像是个小人,总是反复无常,你若去在意,那你就输了。

第二天,我问他是不是在网上关注过我,他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同时,脸又红了。

按照韩剧的发展,此时尚卿的表现算是喜欢我吗?

那我需要配合吗?

很熟悉之后,尚卿问我:“环环,你想不想知道你亲生父母的消息?”

我摇头。

尚卿又问:“林氏夫妇对你好吗?”

这个可以毫不疑问地回答是。

然后,我开始和他讲起林家的故事,别人都说黄阿姨之前是林致煜的保姆,却不知道黄阿姨也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有气质,有品位,经常给我买很多漂亮的衣饰物品,还去报了厨艺班,换着花样地给我做好吃的。而林伯父虽然看起来严肃,但对我也是极好的,如果是重大场合必须带家人的话,定不会落下我,平日里虽然严肃,但他的下属夸奖我的时候,林伯父也会情不自禁地微笑。我能自由出入他的书房看书,有时候来了人谈公务,也不会避开我。

我又陆陆续续地讲了一些,其实小的时候,如果别人有事想找林伯父办的话,必会走我的后门而不是找林致煜,林致煜纨绔,不分轻重,一切看他心情,所以别人总觉得我这样的乖乖女,虽不是亲生的,但更行得通。

每每我讲话时,尚卿都听得非常的认真,间或会安慰我几句,目光澄静又灼热,令我不敢直视。

因为我屏蔽了林致煜的电话号码,所以他三天两头换号码打给我,无非是威迫利诱,让我不要跟尚卿来往,去做他的法语老师!最后,我只能选择大部分时间都关机,只在自己想用电话时才开一会儿。

之前被林致煜骚扰,我也是换了几回电话的,可是没有用,周而复始。我不能不见他,对他,也总是狠不下心来。

这天,一大清早的我还在睡觉,就被林致煜砸门砸醒了。他一进门,就朝我扔了一个牛皮纸袋:“看看,你好好看看!那个姓尚的根本不是什么好人,他接近你是有目的的!林环环,睁开你的狗眼,以后再也不准你见他了。”

我没有理他,从容地做着早点,用微波炉加热了牛奶和面包。打开了灶火,准备再煎一个鸡蛋。林致煜忍不住将牛皮纸袋里的资料拿出来,递到我的眼前,逼我看。

我接过来,放在灶火上烧掉了,然后问他:“这是你的老招数吗?这么多年来,但凡和我走得近的男性朋友,你都让私家侦探帮你去查人家的祖宗八代,有意思吗?林致煜?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呢?”

林致煜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看到他那双漂亮的眼睛里竟然有泪光闪现,这泪光像是一把钝器,砸在我的心上。这个纨绔淘气喜怒无常却又心地善良的男孩子,曾几何时,也长大了啊!

我低下头说:“这么早,你也没有吃早餐吧,要不要也来个荷包蛋?”

他转过身,再面对我时,已经恢复了那副凶神恶煞吃人的表情:“当然要!老子快要饿死了!”

一个星期七天,我每天都会和尚卿见面。

明明周六是休息不用上课的,但我们俩总是能在孤儿院里见到,然后待上一整天。

院长说,一年中最喜欢的就是我放暑假的日子,这样的话,孤儿院就多了一个免费员工,今年更好,多了两个,如果以后都能两个就更好了。

我但笑不语。

林致煜自从那天早上离开之后,破天荒的,居然这几个星期都没有来骚扰我。

快要开学时,我例行公事般打算月底回林家吃饭,却没想到会提前接到黄小雨的电话,她说A市天都集团董事长的次子结婚设宴,邀请了林家一家,问我要不要一起去?

我想了想,应了下来。与一群不认识的人虚与委蛇,总好过与林家夫妇没话找话。

婚宴设在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里。我没有邀请函,黄小雨在门口等我,她身着一袭黑色露肩晚礼服,波浪纹的酒黄色披肩发,妆容得体,微笑有礼,进退有度。

天都集团在A市的商界颇有地位,来往间皆是富贵有身份的人。

着华服,喝洋酒,中西合璧的各式各样的丰富的食物。主人为了造势,还邀请了不少记者到场,场面十分热闹。

林伯父被一群商贾和官员包围着,谈笑风生,神色间却明显带着一丝疲惫。

我不想和黄小雨待在一起,便找了一个借口,混入了这群半熟悉半陌生的人群里,找喜欢的顺眼的东西吃起来。

林致煜早到了,不停地喝着酒,身边围着一群年轻的男女,都是些富家公子和千金小姐,顺着林致煜的兴致,陪酒或者大声地叫好。

在A市,林致煜是很出名的,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结合体。父亲久居A市高位,生母留给他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并且他的外公还健在,某大财阀的总裁,虽然传言他外公不怎么喜欢林致煜纨绔的性子,但终归是他唯一的后代,到时候遗产大抵也是要给他的。

林致煜在人群中瞥见了我,嘴角噙着冷笑,大踏步地朝我走来,人群自动给他让出一条路。

这样的他极有气势,就像电视里的最佳男主角。是的,男主角,我们亲爱的林致煜从来都不是男配,他是真正的男主角,那么的耀眼。

而从另一端走过来的尚卿,也是一身优雅的深蓝色西装,蓝黑色衬衣,白色领带,身材颀长,气质迷人,如同雕刻般的五官,带着肃色,在迎上我的目光之后,又不由得柔和下来,他所过之处,女客们都会集体呆那么数秒,惊艳和花痴。

我顿觉有些惹眼,想在人群中转身溜走。

在我找到一个隐蔽无人的露台之后,才长舒了一口气。林致煜酒喝多了的时候,是千万不能招惹他的,否则后果相当的严重。可惜我一口气没舒完,一个黑影就出现在了我的身前。

“林环环,你能躲在哪里去?你刚才应该看到了那姓尚的西装口袋处挂着的名牌,首席检察官,尚卿!他一直在欺骗你,林环环!什么学法语,什么给孤儿院捐款,都是幌子!”还是被林致煜找到了,他的身上有浓重的酒味。

我捂住口鼻嫌弃道:“你醉了,林致煜。”

“他在利用你,你知道吗?你还记得小赵吗?小赵已经被关起来了,有贪污受贿、等很多种罪名!”

“你真的醉了,去休息一下吧,上面有供客人休息的客房吧?”

林致煜终于爆发了,扯过我的衣领:“你为了那个姓尚的就什么也不顾了吗?爱情就能让女人这么盲目吗?不行,你是我的女人,谁也不能把你抢走!”说着,他竟然低头吻了下来。

我脑子一炸,一个巴掌不由自主地就甩了过去。

“林致煜!你疯了!我是你同父异母的嫡亲血缘的亲妹子!”

或许是我的声音太尖锐,或许是这句话太震憾,林致煜停了下来,随后,他呆了。

我也呆了。

因为我们的周围不知何时已经亮了,灯光闪个不停,记者们表情兴奋地指指点点着我和他。

三个月后,A市原市长林四化落马的消息遍布各种电视网络报刊新闻媒体。

据称,林四化人品恶劣,生活作风问题严重,为了钱与前妻结婚,利用前妻的财力行贿铺就为官之路,同时将情人带进家里当保姆,暗度陈仓,生下一女,送入孤儿院,与其子只相差半岁。婚后三年,前妻郁结而亡。此后,林四化再婚,为掩人耳目,将生女当养女养。在林四化任A市副市长及市长期间,曾进行过大量的权钱交易,贪赃枉法,善于收买人心,被查时,数次让属下顶罪……

黄小雨在电话那头哭着骂我:“为什么你的心这么狠毒?这么狠?纵然我们这样千般补偿你、容忍你,你却仍旧像一头白眼狼,我后悔了,当初为什么要把你找回来!”

等她歇斯底里地吼完,我才出声:“我本就是个不该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你该后悔的是把我生下来。当然,像你们夫妻这样一生只为了虚枉的钱权交易什么都能舍弃的人,更不该来到这个世界!”

尚卿来孤儿院找过我几次,我避而不见。院长有时候感叹,她让我帮忙管理孤儿院档案,从而让我无意间看到我自己的那份身世档案,到底是错还是对了?

后来尚卿用某卿的ID在我的论坛给我留了言:我一直觉得我是在利用你,觉得对不起你,每每见了你,脸红心虚。现在才发现,原来是我们俩在互相利用,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会感谢你提供的资料,没有你提供的那些林四化的罪证,还有最后你自曝的林家的家丑,这案子不会完结得这么轻松。

还是林致煜最直接,他诅咒我:“林环环,你一早就知道我们是亲兄妹,却从不点破,任我胡闹,是为了在记者面前的最后一击吗?林环环,像你这样心思阴险毒辣无比的女人,是永远不会得到幸福的!”

不,林致煜,我会幸福的,因为我已经得到救赎了。林四化和黄小雨的不幸就是我的幸福。

之后,我退了学,搬了家,电话也换了。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第2篇

市场部实习工作总结一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时间20年3月22日20xx年5月9日,共七周。

2.实习地点实习地点32个。在自治区内25个实习点,区外7个实习点。具体实习地点详见附件一,20xx届本科毕业生实习情况统计表。

3.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另外也有个别

4.实习人数

(1)实习学生。20xx届三个毕业班的131名学生全部参加了实习。

(2)实习指导教师。共17人。由于实习点多,地点分散,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本学期任课教师及相关行政人员全部参加了实习指导工作。

5.实习形式

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分散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都出具了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书)。集中实习学生的实习单位由系里联系。所有实习单位都有专业教师指导。实习类型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种,毕业实习学生107人(31个实习点),毕业设计24人(1个实习点)。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特点选拔毕业设计学生,其他学生参加毕业设计。

6. 实习成果数据统计

(1)收到32个实习点每个点一份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鉴定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评价,131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

(2)收到学生实习报告112份。其中毕业实习学生每人一份,共107份;毕业设计每组1份,共5份。实习报告全部合格。

(3)收到实习教师每人一份实结报告,共17份。报告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纪律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二是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对自己指导的每个学生给出综合实习成绩。三是就毕业实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全体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全部合格。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本次实习采取分散形式。原则上以就业实习为主,同时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本届实习的单位覆盖面很广,企业总体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外贸谈判、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成绩良好。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单位和有些企业,实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 实习方式。实习单位指定指导人员师傅带徒弟式的带学生,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 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四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4. 组织管理。实习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到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时,老师们深入学生和实习单位,阐明实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与每个学生交流一次。指导方式有电话、电子邮件、下点、面谈等。基本达到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的目的。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5. 校企关系。实习前后系领导带领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统一格式的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 总结交流。返校后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亲临交流会,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实习改进建议

1. 增加实践环节。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销售终端的商品管理、价格确定,到渠道控制、广告投放、新品开发及至市场调研,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希望都能参加一次实际营销策划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虽然有二年级的社会调查实习,但专业性不强,投入不足。如果三年级设一次短期专业性社会实践,会促进学生学习,进一步增加实践知识。如果增加实际营销策划内容,会加大教师工作量。但是,增加社会实践环节,确实是实现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有助于学生就业。我们初步计划增加营销策划实践工作项目,使目前学生的参与人数从5%增加到10%。建议学校把专业性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

2. 承认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工作量。目前教师指导社会调查实习、毕业实习都没有计入教学工作量,所以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也出现了上面三番五次强调但总是难以见效的实际情况。包括毕业论文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指导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收到效果。总结经验可知,无论社会调查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还是策划活动,每个好成绩的取得,都投入了指导教师大量的工作甚至个人的研究成果。所以,在进一步规范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同时,应该肯定教师的工作量,才能激励教师投入,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达到实践目的。而承认教师工作量最有效和透明的办法之一就是把指导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

3.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可是,我们的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的真正需要的是人才,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首先,要研究营销人才的内涵,然后以此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生知识和素质要求等。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就业率,就业率是学院生存的重要基础。

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三部分:1、实习机构介绍 2、实习方式内容 3、实习心得体会

在里面加了点东西:实习目标、实习时间、实习督导、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报告要实事求是的写,详略要得当.可分以下几部分:

(一)实习的目的,包括思想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实习的大体过程,分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实习的地点,时间,具体要求以及指导老师等.

(三)实习的收获,这是重点,应与第一部分相对应.也就是说,实习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具体都有哪些收获,应该比较详细地写出来.

(四)存在问题,也要作为重点来写.不但要找准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以改进今后的实习工作.

(五)其它,上面没有谈到而又必须要谈的事情

市场部实习工作总结二

一、前言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营销调研的理论课程,我们迎来了营销调研的实习课程,从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的课题是浙江农林大学在校大学生服装购买行为调研报告。

就我个人来讲,主要参与了初期调查框架的讨论与调查问卷的策划,也感受颇多,个人觉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做调查一定要先明确调查目的,然后根据目的确定调查方法以及问卷形式及内容;

2)设计问卷一定要科学严密,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要带有目的性的设计,并不是随随便便问几个问题想怎么问就怎么问;

3)在问卷的发放及收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应对各种突况这点至关重要。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我们在初期对所要调查的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调查的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出具体的调查问卷,并交由老师审核,经过老师审核之后,我们开始打印问卷,并在图书馆进行了问卷的发放,之后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的工作,并由组长完成最终的调查报告。

三、心得体会

在实习的过程中,自己收获很多,下面详细介绍自己的三点重要体会:

首先,明确调查目的;

在实习的过程中,自己收获很多,下面详细介绍自己的三点重要体会: 首先,明确调查目的;

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利用市场调查的部门可以是企业、公司、团体以及任何一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层或个人。市场调查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制定长远性的战略性规划,也可能是为制定某阶段或针对某问题的具体政策或策略,提供依据。调查可以是学术性的,也可以是实用性的。

因此,在我们做调查的初期,必须明确调查目的,由于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在初期我们开会讨论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分歧或者说方向性的错误,导致浪费了一些时间,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明确了调查的目的,那就是,通过对现在大学生对电影看法的调查,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满意度状况,分析本部电影在大学生中的市场状况以及局限性,提出并设计有效地营销活动,帮助电影获取较高的票房。

第二,问卷设计;

这份问卷的设计离不开小组同学的齐心协力,组长的作用当然明显,但大家的积极配合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团队的良好协作对问卷的高效高质量完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问卷设计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一份好的问卷应做到:内容简明扼要,信息包含要全;问卷问题安排合理,合乎逻辑,通俗易懂;便于对资料分析处理。此外,在问卷的措辞要注意几个方面:

(l)遵守准确性原则,总措辞表达意思要准确并完整,不要模棱两可。一个问题只询问一个问题,不要随意为被调查者做假设。答案选项要准确详尽,避免互相交叉或包容;

(2)问题不要带有倾向性,避免诱导性和暗示性。例如,褒义词、贬义词、否定问题都应尽量避免,即尽量给出中间的一般/无所谓选项(以下简称中间项)。我认为,该选项的存在会诱使被调查者不思考问题,直接选择中间项。实践中经常出现被调查者把量表中所有的题(或多数题)都选择为中间项,当然不给出中间项也会产生偏差,有些被调查者可能对问题本来没有明显偏好,而就近给出选择。但我认为被调查者在被迫选择的同时已经过思考,选项能够代表他自己的想法;

(3)遵循可靠性原则,避免使用过于生僻、专业的词语。必须使用时,应进行定义和说明。措辞要标准、规范、具体,防止不同被调查者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同时还有可比性;

(4)注意可维护性原则,语句标准,口径统一。

第三,要调整好自己。

(1)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选择所要做的事,尊重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地去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全力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2)积极主动,大胆表现自我。很多人都已习惯听别人说,觉得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别人说的都比自己好、正确。但这次实践使我发生了改变要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实践过程中,问问题,说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想法,跟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虽然不知道恰不恰当,但说出来一起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了解他人的想法,感觉很是有趣,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自己的能力。回首这次实习的过程,虽然时间短暂,我只能走马观花似地去接触和吸收新事物,但我通过实践也学到了很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了生活阅历,这将是我走向社会的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帮助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自卑。

四、结尾

这次的实习,我第一次感到真正投身到社会的工作的感觉。第一次真真正正看到社会的层层面面,当与随机抽样的群众做问卷调查的时候,我有时被他们拒绝。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并没有与他们反驳吵架;反而让我学习被别人拒绝的感受,学习更深的忍耐。因为我知道,工作就是工作,就应该有工作的形象代表了就是工作团队的形象。另外,我感觉我自己人际沟通交流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这次市场调查,使我对于如何跟陌生人交流、跟拒绝向你交流信息的人获取想要得到调研的信息的技巧。这次实习,我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有很多有趣有用知识让我产生强烈的兴趣;促使我更进一步的学习,我相信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最后我想说,这次实习,所有组员们在一起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暖暖的。

市场部实习工作总结三

我是一名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XX届毕业生,在今年12月25日很有幸被金星啤酒集团录用,成为一名实习业务员,经过培训合格后,我进入了河南金星啤酒销售总公司;于是我被派往豫东的太康销售分公司,我从基层的访销员,实习业务员做起,时至今日已有三个月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营销知识,也让我个人更加的成熟和坚强;在实习工作中,当我遇到工作中的困难时,曾夜不能寐的思考解决方法,因为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在具体的市场上,曾受到无数次的拒绝和嘲讽,有多少次在深夜里独自一个人哭泣,有多少次已经决定卷铺盖离开;可是第二天又早早的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当中,因为我始终相信:生命在于坚持,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却拒绝放弃。

就这样,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我坚持了下来;如今的我已经变的老练和成熟了,在工作中积极向上,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曾多次受到主管经理和副总的表扬;在具体的市场上,能很好的处理同客户的关系,同时维护好同终端的客情关系,从而让我感受到了营销给我带来的乐趣。

首先,我介绍一下所在市场的基本情况,我所在的太康市场是豫东深度分销的楷模,实行的是大客户与小客户相结合的乡镇体制,除了县城的几位大客户外,在每一个乡镇设一个一级经销商,是完全的市场精耕。

其次,我很有幸能够参加XX年啤酒大战,感受啤酒营销,在我们区域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流通领域的维雪啤酒,餐饮渠道的雪花啤酒,当然了还有其他品牌的啤酒,如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等。

在抢占市场的时刻,在流通领域里铺货时,作为总公司的主打产品金星新一代的促销政策是10带2加1.8升的大豆油,展示两个月,27元/箱;维雪20带3,28元/箱;雪花10带2,28元/箱;竞争是相当的激烈。在县城的每一个终端店都是必争之地,各个厂家都在抢,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餐饮领域的竞争,更是在比拼实力,都在买店,你出3000,我出5000,经过

较量我们金星买断了大部分饭店,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花费了将近200万买店费。 时止今天,我的实习期已经结束了,在这三个月当中,我付出了很多的辛劳,同时也收获了硕果;由于我在这段时间里表现出色,已成为集团公司的一名正式销售人员,享受国家统筹及优厚的薪酬待遇。

最后,感谢我的母校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一直以来对我的培养,感谢市场营销系全体老师传授给我的营销知识,感谢三年以来教育过我的所有老师,学生在此向你们敬礼了,你们辛苦了。

感谢当初录用我的集团人力资源总部的段部长和唐部长,同时再次感谢营销部长唐文广先生对我营销知识的指导和教诲。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亲师关系 营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09-03

中小学学生教育工作对班主任素质要求高,而班主任工作岗位责任重、工作辛苦,难以吸引足够多的优秀教师长期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在较多的中小学校,存在一定数量的“不适任”班主任。具体来说,“不适任”班主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权威性”太高的班主任,班级制定的规则苛刻而繁琐,不让学生有表达意见的机会,也常以他的权威给学生贴标签,学生身心备受压抑,厌学乃至“恐学”;第二类是缺乏权威管理学生的班主任,班级纪律混乱,学生不把班主任放在眼里,班主任也无计可施。第三类是“拒绝型”班主任,经常用嘲讽、贬抑的态度对待学生,往往不在意学生的感受,甚至把“羞辱”当做是激励学生的方法。“不适任”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亲师关系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亲师双方的身心健康,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与生活。

现今各年龄段学生的父母一般学历较高、家庭富裕,在独生子女、少子女社会背景下,对子女教育有着极高的期待。台湾教育界有“怪兽家长”一说,具体表现为:(1)把教师当保姆,主要在小学阶段。如家长担心孩子流汗容易感冒,于是交代教师每天提醒孩子换衣服,教师偶尔忘记,家长就会埋怨甚至投诉。(2)喜欢指挥教师。家长受教育程度高,经常干涉班级事务,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常电话“指导”,有时到校口授“秘笈”。(3)喜欢投诉。认为教师是“圣人”,不能出半点错,一有不满就打电话给校长,写“告状书”给教育部门。面对“怪兽式”家长,大部分班主任缺乏有效地应对能力与策略,亲师关系受到严重威胁。

营建良好的亲师关系,才能使班主任、家长双方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现实教育情境中,“不适任”班主任和“怪兽”家长虽然少见,但只要班主任、家长双方掌握良好亲师关系的营建策略,亲师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冲突就可能逐步地缓解、消除,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良好亲师关系,必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 营建良好亲师关系教师的策略

1.开展亲师座谈会,创造好的开始

管理一个新的班级,第一次亲师座谈会(即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多数家长建立互信关系的关键。要使亲师座谈会成功,班主任要在事前准备、担当主持以及会后联系上。

会前充分准备,做好以下工作:(1)印发通知邀请家长出席。(2)准备材料,制作PPT课件,呈现班级建设理念,沟通学生教育观念。(3)拟定座谈会流程,与座谈会通知一起印发给家长。(4)组织学生准备感恩卡、感谢信,感恩父母的倾情付出。(5)布置座谈会温馨场地,准备学生学习成果展。(6)与班级学科教师沟通,做好座谈准备。

座谈会的重点是让家长了解班级,认识、信任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在座谈会过程中,班主任要通过言语、行为展示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是一个有思想、肯用心的班主任,让家长相信班级有一个有效合作、能够为孩子提供优秀教学服务的学科教师团队。在与家长沟通孩子问题时记得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正确看待孩子;沟通时注意倾听,用“我们”代替“你、我”。在座谈会时,尽可能邀请学科教师出席,陈述该学科教学理念,让家长了解学科学习,明确怎样配合学科教师做好工作。

座谈会结束后,可通过以下方式巩固成果:(1)组织家长写“父母寄语”激励孩子。(2)动员家长写班级建设、学科教学建议与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沟通。(3)关照无法参加座谈会的家长,请学生带回会议资料,提供联系方式,欢迎家长随时与自己联系。

2.多元沟通,缩短亲师距离

日常的多元渠道亲师沟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定期“情书”。班主任定期给家长写信,介绍班级近况与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并请家长阅读书信后,提供教育教学建议以及自己孩子需要特别照顾、疏导的地方。通过定期“情书”(可2~3周一次),大部分家长都能有效了解班级近况和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考与工作安排并做好相应的亲子教育工作。

第二,教育教学问卷。以半学期为单位,组织开展班级教育教学问卷调查,以书面形式由学生带回陪同父母一起填写。学生上交调查卷后,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区别普遍性需求与个性化信息,审视教育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需求,是否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第三,校讯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学校现在已经开通家长校讯通服务,班主任可以通过校讯通与家长及时沟通各类信息:(1)交通、饮食、交友等安全提示;(2)节假日作息安排与注意事项;(3)日常作息时间变动;(4)学科测试成绩;(5)学校、年级、班级需要家长配合事项;(6)亲子教育建议;(7)其他温馨提示与建议。

第四,电话访问与上门访问。通过定期“情书”、教育教学问卷、校讯通,班级普遍性问题基本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学生、家长的个体诉求与问题,则需要通过与家长的单独交流来解决。对于家长简单的诉求与问题,班主任可以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与家长联系解决,复杂、棘手的问题,班主任则需要主动联系家长,在适宜的时间到学生家里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与家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亲师冲突,冷静科学应对

在一个友善的沟通环境,仍有可能出现亲师隔阂乃至冲突的。遇到这样的情形,班主任需要冷静科学地应对。

第一,暗示自己,家长不是来找碴的。家长找到班主任,肯定是真的有困难,尤其是一些情绪激动的家长,其实内心特别脆弱、着急,需要班主任耐心倾听、提供帮助。许多亲师冲突激烈,以学生转学收场的案例,往往一开始只是家长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希望向教师了解,因此需要教师听懂这些诉求,真正无理取闹的家长是极少数的。

第二,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当家长情绪激动地找到学校来,即使觉得家长的说辞无理、无据,班主任也应冷静倾听,理解家长的心情,再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处理方式。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班主任一定要养成两个好习惯:一是先表达对对方感受的尊重;二是避免出现敏感词语如:“可是”“但是”。班主任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回应,如:我很了解你的感受……,我的想法是……,等。

第三,用更多资源帮助自己。班主任不是超人,面对个别家长及一些棘手的问题,要借助各种资源帮助自己。比如:家长需要更多的倾听与谈话,可以请学科教师帮忙;家长不满学校、年级安排,可以请学校教务处、年级段务委员会出面协助说明;家长需要亲子教育专业指导,可以请学校资深教师帮助。

第四,回到孩子利益的立场进行思考。善于亲师沟通的班主任都了解“天下父母心”,如果家长喜欢你,那是因为你喜欢他的孩子;如果家长肯定你,那是因为你肯定他的孩子;如果家长接纳你,那是因为你接纳他的孩子。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亲师冲突时,班主任如果能够理性地回到孩子利益立场上思考,让家长知道亲师的目标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彼此之间的冲突就容易缓和、消除了。

二 营建良好亲师关系家长的策略

1.以信任和关怀为基础

父母和班主任的角色不同,班主任肩负关照全班学生的责任,父母则只需对自己的孩子负责。父母想创造对自己孩子最有利的成长环境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对自己孩子最有利的方式未必对班级其他孩子有利。如果家长自身先有“够好就好”的观念,不是老想着为孩子找到最好的教师、创设最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就有一个合理期待的范围,亲师关系自然有宽松的空间。家长要相信,班主任的所有作为都是基于“为孩子好”的动机;班主任也是人,对于流动于彼此间的情绪都是感觉敏锐的,信任是亲师沟通最重要的基础。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家长平时就要有意识地信任班主任、表达正向、支持,多鼓励、肯定,少指责、批评。班主任需要家长的肯定,如果做得好,没有得到家长的关怀、鼓励,出了点状况家长就找上门来。班主任每次看到家长就感觉有麻烦需要处理,自然就不喜欢和这样的家长见面,亲师之间容易出现隔阂、矛盾。

2.理清问题的焦点,具体陈述问题

许多家长的烦心事是“孩子没困扰,父母有烦恼”,通常是教师的某些言行,勾起了家长学生时期某些不愉快的回忆或负面的情绪体验,这是家长自我的投射,并不是孩子真实的感受。家长在与班主任沟通前要先理清问题的焦点,如果孩子没困扰,那就大可放心。

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时,如果只给一个批判性的主观论断,然后要求解决,极可能得到班主任的否定。比如,“这么做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动机”这样的叙述抽象且主观性强,班主任一般不容易接受。家长在与班主任沟通时,应当具体陈述问题,并尽可能提供合理的替代方案,这样,班主任就容易明白家长所说的问题并作具体的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出改变。比如,某小学家长和班主任沟通作业太多的问题,班主任要求学生每个生字抄写十遍,家长发现自由孩子生字生词很少出错,认为只要抄写五次就足够了。家长在具体陈述问题之后,建议教师,是否考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设定一个弹性的范围,例如生字练习五至十次,让家长和孩子自己选择,但是,如果孩子选择五次,而考试时错字却超过一定比例,那么下一次作业是每个字练习十次。这样的陈述问题并建议,就容易被班主任教师接受,提高孩子作业的有效性。

3.表达同理心

中小学校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学校,升学压力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拼命抓应试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班主任身上所肩负的重任,是许多家长无法真切感受、难以想象的。家长缺乏同理心的问责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沟通不是只有技巧,态度温暖,沟通才会有效。家长尤其要避免的是带着孩子直接跑到教室或办公室找班主任讨说法,当着孩子的面责备班主任。家长对班主任的责备与批评,无意中会给孩子带来“这个班主任不值得尊重”的信息,日后孩子在学校往往会表现出对班主任的轻视、不满,而这正是许多师生冲突的导火索。

不论班上或者孩子出现了什么状况,家长找班主任沟通时,第一步应先表达同理心。比如,家长先以“老师您要关照整个班级,要符合每个家长的需求,真是不容易!”“我们看到这个班级确实有几个孩子问题比较多,老师您辛苦了!”这样的话来表达对班主任的同理心,班主任就能从家长的支持中找到力量、努力去解决问题,达到亲师双赢的理想效果。

4.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地点、工具

亲师沟通要及时,但只有时间、地点、工具适当才能沟通有效。一些家长找班主任谈话,没有事先征询就直接跑去学校,也不管班主任是否正在处理教育教学事务,或是班主任正有急事要办。在这种情况下,亲师沟通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家长要找班主任谈事情,最好是先约时间或是利用课余时间,这样班主任可以有准备地静心倾听、思考。另外,如果家长不是有急事,一般不应占用教师下班休息的时间。

在沟通地点上,学校班主任办公室或者教学楼附近安静空间都可。如果家长要跟班主任交流一些特殊问题,需要在让双方可以静下心来解决问题的场所。

在沟通工具上,手机短信、亲师联络簿、电话都是有效的沟通工具。手机短信、亲师联络簿以文字形式留存,班主任可以自主安排阅读,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并反馈,适宜于重要而不急于处理的事务沟通;电话联系便捷及时,一般比较适合急事上的沟通处理,而不能解决需要深入交流的问题。

复杂的问题,则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5.亲师冲突,回到孩子利益

大部分班主任具有教书育人的热情,有一定的弹性,但是如果孩子碰上“不适任”的班主任,而家长已经具有相当的诚意和沟通技巧,可始终没有得到班主任的正面回应,那么家长就应关注孩子利益,给予孩子精神情感支持与科学引导。

第一,家长自力救济,当好孩子的消毒剂和打气筒。消毒剂就是在班主任某些不当行为伤害到孩子的自信与自尊,造成孩子退缩时,帮助孩子分析,让孩子客观积极地认识自己,避免受到心灵的创伤。打气筒就是在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无法做太多调整,而偏又不适合孩子,孩子不断遭遇挫败时,家长针对孩子的努力与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有信心去面对学业、面对生活。

第二,鼓励孩子面对合理范围内的班主任教师多元状态。一直帮孩子安排家长自以为最好的班主任教师,不见得就是好事。学生在不同学业阶段碰到不一样的班主任是很自然的事,善于接纳与包容的班主任会带给孩子温暖的滋养,注重规范与要求的班主任也是孩子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历练。无论是民主、宽松还是专制、严格的班主任,家长都应鼓励孩子从他们身上汲取生命需要的养分,走向成熟。

当然,如果孩子碰到难以承受的不合理对待,家长必须要通过各种正当渠道反映问题,积极沟通解决;实在不能处理的,就必须考虑转换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俐容.亲师正向沟通五招[J].亲子天下,2010(2)

[2]许芳菊.家长如何成为亲师好伙伴——和老师沟通的三个诀窍[J].亲子天下,2011(29)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第4篇

在为期近两个月的暑期实习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进一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这次暑期实习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认识、感应电路板的测试与维修和电路的焊接。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自己对电子元件及电路板焊接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力,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将自己培养成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自己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在以前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注重理论性,而较少注重自己的动手锻炼。而这一次的实习正如老师在实验课上所讲:没有多少东西要我们去想,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一看电路图都懂,但没有亲自去做它,你就不会懂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它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的这次实习就要求自己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不过,通过这个实习我也发现有些事看似难实易。在学校我动手最多的只是将元器件安装在电路板上,而在这理却要将顺坏的元器件拿下来,独立元器件还好拿一点,但要将集成块拿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的来说,我对电子这个专业是热情高涨的。第一,我从小就对这种小制作很感兴趣,那时不懂焊接,却喜欢把东西给拆来装去,但这样一来,这东西就给废了。现在我却能把一块坏的电路板给修好。每次完成电路板的维修,我都像孩子那样高兴,并且很有“成就感”。第二,这次暑期实习,是以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测试、调试、维修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技能人才,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

1、对电子专业的理论有了近一步的系统了解。我了解到了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板的调试方法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2、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很感谢俞师傅和卢新莲阿姨对我的细心指导,从他们那里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特别是卢新莲阿姨,她虽然不懂理论知识,但她对电路板的检测方法了如指掌,也使得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慢慢的领会了其中的道理。他们教我这些东西无论是在以后的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对我起到很大的帮助,

两个月的实习虽然短暂,但却给我以后的道路指出一条明路,那就是思考着做事,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做事的心态,也可以得到磨练,可以改变很多不良的习惯。

实习这两个月的确有点累,不过也正好让我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作息习惯,它让我们更充实,更丰富,这就是两个月实习的收获吧!但愿有更多的收获伴着我,走向未知的将来。这次实习为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从书本中面对现实,为我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实践操作中,我总结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社会是不会要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的。作为在校电子专业的大专生,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一次实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校园和社会真的相差很多,在校园生活中可以做到无忧无虑,可是在社会生活时就不会是这样的了,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不去竞争就一定会被淘汰,这是我最大的感受,我对这个情况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了,相信我会做的更好的。以后的路上还有很长,相信只要自己去做了,我就会做的更好!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生,在我毕业之后,很有可能就是担任教师。我学习的就是师范类教学,所以毕业后的第一选择当然是教师。不过现在并不缺教师,所以能够成为一名教师也是很困难的,成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品,出众的教学能力以及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我暂时还达不到这些要求,所以我必须努力了。到学校中参加教育实习是非常好的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我想我应该在实习教学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教育实习。

时间过得飞快,在疲劳与充实中,我顺利地完成了毕业班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教育实习。对于老师,学生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就是自己的进步;对于老师,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实习,可以说让我更近一步地接近了这个职业,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个职业。

实习期间,和每一个实习生一样,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面对每个班近五十张陌生而又热情的脸庞;第一次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听到有人对我喊:“老师好!”的声音,这些尝试使我的成长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教育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通过实习,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一个半月的体验,我收获了很多,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艰辛与劳累,也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与责任。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见习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开始了实习生活。这里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上课语言生动精炼,课堂气氛活跃,这些使我深感压力之大。但是面对压力,我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迎接挑战。前两天主要是见习。在此期间,我的工作就是听教师的课——写教案——试讲——修改——试讲,这样反复练习,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见习期间的认真准备,刻苦钻研,使我真正体会了:“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内涵。

二、课堂教学

实习期间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节课都是试讲多次,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才上讲台。由于准备充分,上课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与要求。课后查漏补缺,认真分析,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错难懂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如在教材的挖掘程度上还需努力。这反映出我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回想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时候,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直视着一双双眼睛,我的心怦怦直跳。但同学们信任的眼光,完美的配合,使我紧张的心放松下来,轻松地完成了第一次讲课。就连平常总是上课捣乱的男生也告诉我说:“老师你讲得真好,我听懂了!”就在那一刹那,我真正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指导老师评价我的课上得较好,教学态度好,教学基本功好,上课很受学生欢迎。

三、感受

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它孕育着愿望,溢生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二、短短的六周时间,让我清楚地懂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我想到了传统医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于是,我总结出四点:细心“望”其表,耐心“闻”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学生需要“爱心”。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交谈,一句句亲切入微的话语,一份份暖意融融的爱护,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将他们所信任与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的榜样,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应该在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希望之火。

三、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我不得不刻苦钻研。如果我们仅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学生在平时也会提到一些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所以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广。当然,探索是艰苦的,但是,在这种富有成效的实践中,教师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喜悦、欢乐和幸福。因为在教师成功的同时,教师自身渴望成就事业的精神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四、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他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共2页,当前第1页12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生,通过实习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个人医术和能力,是最重要的。在实习中将自己的医学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才是我想要的。在暑假期间我通过关系,终于找到了一份在中医院实习的机会。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实习机会,名额只有几人,所以在我听到自己可以去实习的时候,我极度高兴!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犍为县中医院,带着彷徨与紧张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临床护理实践生涯!当我拿着实习报告踏进中医院的门槛时,心理感到特别激动,因为从今天开始,我将会以一名白衣天使的身份在医院里见习。时至今天,实践结束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

临床的实践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感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实践之前,是科教科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包括:一、了解医院概况简介。二、了解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三、知道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四、懂得医德医风教育。五、明白医疗文书的书写。六、掌握有关护理知识。七、理解院内感染。八、了解手术室的有关知识。其间科教科的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践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以前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践,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实践的第一天早上,我早早的来到医院,那时8点交接班还没开始,我跟着护士帮病人换被单,帮他们量体温等等。到了8点钟,医生和护士门准时交接班,值夜的医生和护士将昨夜病人的情况进行报告,然后各个管床医生分别开始查房,我也跟着他们,认真的听他们如何检查病人和如何询问他们。看着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的心里不禁充满着崇敬之情。首先,医生们对病人进行询问,问他们的病症,比如:有无发热,有无疼痛,饮食如何,排泄是否正常,有无多尿少尿等等。然后,医生仔细观察病人的体征,有时还做下叩诊,最后开出医嘱。这时,护士们开始了紧张的比对医嘱,并且按照医嘱进行取药和进行治疗,护士每隔4小时查一次体温,并且绘成温度曲线,供医生参考,另外,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巡房,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

下午,医生们为14床的病人开了一个讨论会,我也静静的来到那里,认真的听他们的讨论,并把要点都记了下来。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了。回到宿舍,我总结了今天的收获和疑问,觉得今天真是过到好充实啊!

我认为到病房实践,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实践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提前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导尿术、床上洗头、床上檫浴、自动洗胃法、静脉输液法等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犍为县中医院实践科室多数是整体病房,我们所跟的多是主管护士,跟随老师分管病人的同时,我们会加强病情观察,增进对病人疾病的了解,同时对病人进行各项健康知识宣教,这样能锻炼我们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按照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讲小课等,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整体上说,实习期间的第三个收获,也是最庞大的收获: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疾病认识水平上升,各项护理工作逐渐熟练,在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思考,举一反三。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今年暑假我参加社会实习了,我真的好开心,因为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在暑假之前,我就已经规划好了我的行程了,要参加社会实习。因此我早早的开始找我的工作了,还好的是我自己运气不错,找到了已经保险公司实习,我对自己实习的地点和工作的性质感到十分的满意,我准备好开始实习了。

暑假第一次留在武汉进行实习,有幸能够来到世纪联众保险公司接受了一个月的锻炼,直接深入到社会职场中,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一方面把自己所学知识与实践直接相结合,另一方面又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所学不到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使自己对自己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因为自己学的是金融进入保险有些不情愿,但是一个暑假的实习结束,自己觉得其实这样的经历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7月13号正式来到汉口世纪联众,老总热情的接待我们,然后我就被安排到了卡单部实习,”卡单”这个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其实就是短期意外险的另一种说法,这是最先让我觉得新鲜的东西。然后开始学习如何填写保单,第一天就填错了几张保单,发现自己原来是这么粗心,好在公司对我们都非常宽容,让我非常感动。这时明白了什么是宽容!

接下来的几天我就一直在卡单部实习,每天每天要背卡单产品的信息,哪家保险公司有哪些产品,保障额度多少,适合哪些职业种类,适合那些人群,有哪些是拒保的职业…...一下子记这么多东西,感觉头都有点大,但是要接待客户的话,必须要记住,所以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加油!这时明白了要永远对自己有信心!

在卡单最紧张的一天是第一次坐到前台正式接待客户,登帐、填单子、收费每一步都要认真细致,但是当天客户来的非常多,对还不熟练的我来说,简直有点力不从心,虽然很认真的去做,还是出了好多错误,幸亏有师傅帮忙善后,才不致于有太大损失,这一天让我深刻的感觉到业务熟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稳重的重要性从这里开始发掘!

每一天都在接触着形形的客户,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热情而且宽容的,但是也有一些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是苛刻的客户,他们要求特别苛刻,一不小心就把他们的得罪了,这些人真是让人疲于应付,但是你还是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继续为他们耐心服务,这种情况还是为我们上了实实在在的一堂余人交流课!交流真的是一门艺术,幸亏自己明白的不是太晚!

再后来到车险部进行实习,幸运的是刚好赶上公司培训新的员工,我就跟他们一起学起了车险算费,这里的学习不像在学校里的学习一样理论性那么强,这里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这里面有很多都是公司的老员工通过长期工作总结下来的经验,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因此感觉特别宝贵!等我们“黄浦三期”学员毕业时,公司朱总专门给我们讲了一下午的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公司准则和公司的未来发展等,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既不至于太盲目,也不至于没有动力!

公司现在与中国石化合作在很多加油站点开了一些车险的直销网点,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创新,而且在公司良好的管理方式的运作下,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让人感觉到创新的力量!真的非常佩服老总的头脑!这在我们以前接触保险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的事情,想不到竟然在市场上悄然萌发,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真是震撼在以后的学习中告诉自己一定要懂得活学活用,读死书,死读书竟会变得没有未来!

自己在世纪联众的每一天更多的是在发现自己,加速自己的成长,但是这种锻炼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自己每天早上挤公交从武昌到汉口,下午在从武昌到汉口,每天这么轮回!搞到自己现在看到汽车都有点晕,好在还知道坚持!坚持去发现美好的东西,学习有用的知识,虽然有点苦,但是痛并快乐着!

现在的我已经回到校园了,回顾自己一个多月的实习工作,真的是有很多的感慨。自己以前不懂的、不知道的事情,现在几乎都知道了。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不断的努力的,我想我可以做的更好的。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更多的在公司实习,这是最令我感到遗憾的地方。不过我相信以后还有机会,我会更好的参加到实习中去的!我是一名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大学生,现在的我马上就要面临毕业了,心中对前途也是比较迷惘。不过最近我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工作,回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回家当村官去。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回农村工作,当村官,我觉得自己是比较适合的,没想到我真的被录用了。

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第一脚踏进社会,没有工作经验,而农村作为基层,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具体非常复杂的,牵扯面很广。如何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一名适应农村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村官”?在短暂的实习工作中,我总结了四个字:望闻问切。

望,即善于观察。通过查阅办公室的档案、工作记录等资料来熟悉工作内容,通过学习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文件进一步把握农村工作动态。

闻,即善于倾听。倾听别人的谈话,许多的村情民情都包含其中,要做个有心的人,多留意各种有效的信息,并对其归类。

问,即善于征询。要虚心请教,不懂就问。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没基层经验难以工作。平时应该主动地多向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学习、请教。

切,即善于接触。要主动地去寻找工作,别等工作来找自己。无论工作大与小,都要努力做好。多做事,多帮忙,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钥匙。无论是协助村委调节村民矛盾,处理村务,还是协助村主任编写资料,整理档案,甚至于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等,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漂亮地完成。

只要多听,多问,多看,多做,不怕吃亏,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由于刚来新区,还不熟悉情况,整天只能埋头于办公室抄抄写写,感觉工作很空洞,但是偶尔的外出,和主任到各村察看基础设施的进展情况,走入农民群众中间,工作一下子就丰富、生动起来了,充满了乐趣。我们认识到,农村的工作细碎繁琐,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激情和耐心。激情会使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为完成目标奋斗不息,耐心会使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精益求精。

通过实习,我认识到:正如所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既然我已经来到了这片土地里,我就应该为新农村建设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在实习期度过之后,我想我应该继续留在这里我应该更加深入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我想我是可以的,我是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了,我想我会在这里取得成功的!今年暑假已经结束了,可是我还是沉醉在自己暑假社会实践的收获中。今年暑假我随学校同学一起,参加到了社会实习活动中。在这次实习中,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是我之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是一项很难得到更好的发挥的前提。在不断的发展中,我有了更多的进步,我知道自己需要更多的进步,现在的我已经很好的适应了学校生活,可是社会生活还是不行,我需要继续不断的努力。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习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暑假,我院在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2009年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和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团省委的部署,校团委的统一安排,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2009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全院近百人组成10支队伍坚持“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在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很多城市开展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农村政策宣讲,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两课中“三农”问题、基层民主建设、大学生就业现状、传统文化保护现状等调研类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我院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 活动概况

今年我院有十支队伍奔赴各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有奔赴欠发达地区——丽水,开展以“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并响应“平安浙江”号召,宣传交通法规的“农民之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革命老区温州五尺宣传农村相关政策,普及法律道德意识的杭电—温大国际关系学院联合“星火”社会实践小分队。与杭州下城区艮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一帮一,扶老上网献爱心”的“骄阳”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淳安县威坪镇的村民自治调研小分队。在杭的大学生就业调研小分队。奔赴永康的中学调研小分队。奔赴宁海的企业网络化调研小分队。奔赴舟山嵊泗的渔民转业问题调研小分队。奔赴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保护现状调研小分队等。其中,八月前往丽水的“领航”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各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团委的积极配合,还引起了共青团丽水市委的高度重视,团市委领导还亲自过问此次活动的具体适宜,帮助协调各所学校,并派团市委青少年工作部的老师在实践期间帮助落实有关活动事宜。通信分院负责德育工作的李密老师也前来丽水,指导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领航”社会实践活动赢得了当地学生们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经过协商,小分队代表我校团委和丽水第二高级中学团委签署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协议书,并进行了挂牌仪式。二中对“领航”小分队的实践服务十分满意,寄来了感谢信,希望加强长期的合作交流。杭电—温大联合“星火”小分队也在当地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在活动期间,《浙江科技报》对小分队送科技下乡活动进行了报道。永嘉电视台也对小分队活动进行了报道。由方建中老师带队的奔赴淳安县威坪镇的村民自治调研小分队,在当地的调查活动也引起反响,《千岛湖报》、淳安县广播电视台也对小分队活动进行了报道,小分队代表校团委与淳安县威坪镇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协议书。

二、 活动特点

1、 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分布地区多,时间跨度长

本次实践紧紧围绕“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结合我院的实际,开展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服务,农村政策宣讲,普及法律知识,“一帮一,扶老上网献爱心”,以及涉及“三农”、大学生就业、海岛经济、企业网络化、传统文化保护现状等各个方面的调研活动。主题丰富多采,形式更是生动多样,发放宣传单,播放优秀影片,广播宣传,上门宣传讲解,进行座谈会和大型咨询会,针对服务对象设计各种问卷,并详细分析反馈。采用数码相机,dv拍摄技术,记录实践过程中的难忘片段。此次社会实践,我院实践队员前往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很多城市,实践足迹便布浙江、甘肃、四川等省市。我院各小分队的实践活动从七月开始一直到八月底,实践时间跨度长,在我院社会实践活动中尚属首次。

2、 领导重视、动员面广、学生自主性强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了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早在五月下旬就开始具体策划,确定今年学院社会实践的总体方案,我院今年社会实践内容分两个层面进行:一、学院建议重点实践内容。由学院根据今年团中央、团省委确定社会实践的主题制定重点实践内容,同学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或若干个服务内容之后自由组队,结合服务内容制定分队的实践策划方案报学院审核。二是自主确定实践内容。同学们根据双向受益的原则,自由确定服务地区,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及方法,同样要制定实践策划方案报学院审核。审核通过后,学院对确定的小分队在实践地的经费给予一定支持。同时,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动员同学积极组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结束后,学院也专门举行了分队出征授旗仪式。各分队建立后,小分队负责人纷纷邀请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了队员的自主性。

共2页,当前第1页12参加到银行实习,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极有意义的事情,在不断的前进中,得到更多的进步,我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的。不过银行实习对我来说,真的是第一次,我有些紧张。实习对我来说,固然十分有好处,可是实习的效果不好,那就是很让人气馁的了。我在考虑了很长时间之后,我就开始了我在银行的实习!

在温州银行为期两个多月的招聘筛选、理论培训以后,我有幸被分配到了劳武支行实习,这两个多月以来,在师傅的细心教导下,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受益匪浅。那天一早,我跟随经理来到了郑桥鹿城工业区门口的劳武支行,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把我介绍给了同事们,看着他们亲切的笑容,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接着,过来交接班的我的指导老师出现了,她是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陈殷切,平时做事有条不紊,工作成效、服务态度等都很不错,我默默发誓要跟她好好学习。

在刚开始的一个月里,我们是被安排观摩学习为主的,师傅在做每项业务的时候,都不忘跟我详细讲解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我总会很认真地听取,并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虽然还没有临柜操作,但对大部分常见业务有了一定的认识,碰到这些业务时,能很快反映出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而对于整天的工作流程,从班前准备,到日结打印、签退等都有了了解。我师傅交接班休息时,我就跟着颖颖姐她们继续学习,他们也会毫无保留地给我传授知识,这让我很开心。看到姐姐们忙得不可开交时,我总会主动过去帮忙,但是一开始,由于一些基本技能不扎实,反而有点越帮越忙,姐姐们会耐心地教我,非常平易近人,还给了我很多练习的机会。为了不让她们失望,午休或空闲的时候,我会巩固各项理论知识,还有点钞、捆把等,但是数字录入似乎给了我下马威,速度之慢让我脸红,本来以为银行业务相当简单,却发现我有这么多基本技能都不会操作。师傅鼓励我说“中文和数字录入的速度不快,就很难提高业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要勤加练习,一定会有成效的。”从此,我每天回家的功课除了点钞外,还有数字录入和五笔练习。我们的经理和领导也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经常跟我交流,了解我的学习进度与碰到的困难,还会给我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让我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也让我感受到了劳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七月下旬,我忙完学校毕业和总行培训的事情后,经理安排我第一时间进行临柜实习操作,指导老师跟班指导。我负责的是贵宾窗口,主要负责1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和本票、支票、承兑汇票等业务。这整个跟学培训期间,师傅全程跟踪指导,全面掌握我的表现,并根据我的进步情况做好过程控制。师傅毫不遗漏地传授给我知识,还使我的一些行为偏差得到了及时校正,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姐妹,而非同事,我们很好地交流,对于疑惑的、不清楚的,师傅会第一时间给我答疑、讲解。一个多月下来,我已经能比较熟练地为客户办理存款业务、中间业务、结算业务、贷款业务等我行大部分已经开办的业务,同时包括班前准备、班后整理工作及规范化服务等。

在我实习即将结束之际,行了组织了消防知识的学习和演习,让我们全行职工都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之后我们召开了全行的职工大会,行长跟我们一起学习了总行行长及董事会工作报告,接下来对支行这半年的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不足做了分析,指出了现阶段大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一些整改措施以及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工作部署。最后我们支行全体员工一起聚餐,大家一起坐下来聊天、增进感情,大家都在计划着如何更好地建设劳武支行。正像行长说的“只要每个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精神,只要每个人都尽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换来支行更美好的明天。

两个多月来,我拼命地学习、工作,我在全心全意地投入一种职业、一种工业。我想,哪怕将来我不在这里工作,我这两个多月的实习也会让我体验到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我的生命中多了一种经历。感谢温州银行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实习条件,也感谢劳武支行的领导和同事们给我帮助和指导,他们不经意的一言一行,给我的生命留下了惊喜,让我在刚刚步入社会之际感受到了最暖心的温情。

以后的岁月中,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够继续在银行实习,不过我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的。实习对我来说,进步很大,我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的。前进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注意,我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的,努力就会成功。以后我的路还有很长,不过我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暑假结束了,我也回到了学校,在回顾自己暑假的时光的时候,我没有后悔,因为自己做的很好,我在暑假中参加到社会实习中去,在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第一次实习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实习对我来说,真的是太有好处了,我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但是需要过程,实习就是我在做的更好的路程上的一步!

转眼间,在捷盈教育已经实习了快一个月了,短短的一个月在我的心里面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要经过的一段经历。它让我们提前进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学到很多学校学习不到得知识,所以第一次实习岗位,对每一个大学生至关重要。

在2009年8月1号我正式来到捷盈教育,开始我的实习生涯。在此先介绍下我的实习公司—捷盈教育。捷盈教育全球网络巨头思科(cisco)官方授权培训机构,由80后一代创办,在创办仅仅一年的时间的时间内跃居福建省最有实力的培训机构之一。与福州市各大高校长期保持校外实训合作及就业指导合作关系。与多家一线it企业保持人才输送合作关心及系统集成项目外包合作关系。深受广大大学生群体的喜爱。

在捷盈的日子,我与队友们完成了各个任务,从最初的团队建设,室内专修到商务礼仪。再到 “捷盈杯”篮球赛。更有像正式员工一样,扫楼,成交客户。在捷盈的日子,我献出了人生的众多“第一次”,第一次上班,第一次开通博客与同事们彼此沟通,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第一次扫楼,第一次成交客户。有着太多太多的第一次让我欣慰,让我感动。伴随着我的成长,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做事缺乏条理性,对待工作有时嘻嘻哈哈,对工作的责任感也有待提高。容易把许多事情理想话。

庆幸的是捷盈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公司,它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领导与同事们容忍我的缺点,并关心指导我。让我对公司对销售有了更多的认知。在与队友们的沟通中增进了我们的友谊,共同奋斗。同时在工作能力上也有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我们不仅只是对公司负责,同时也是在对自己负责。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面是捷盈教育提供了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缺点。让我在实践中改正自己的德缺点,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古人云:“饮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从一开始我空手而来到现在即将满载而归,这是一笔怎样经验,怎样的财富?

捷盈教育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公司,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体,年轻,激情。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在今后的工作里面我将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不懂就问,虚心请教。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的进步,增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努力完成公司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把自己当做一个捷盈人,融入到公司中,用我所学到得为捷盈教育作出最大的贡献。

以后的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路究竟在何方,不过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路就在脚下。只要自己做到努力了,我就可以做的更好了。总有一天,我相信自己能够成为最好的哪个人。努力实习,达到自己将来的人生价值。在毕业走上社会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后悔,就是做好了自己。我坚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马上就要大四了,大学只剩下最后一年了,一年的时间说过去就过去了,很快。所以在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会参加实习,为我的毕业提前做打算。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努力为我的将来打好基础。在毕业之后不会太匆忙,这才是我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努力的结果,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努力起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暑假期间应学校要求,我在自己附近的一家大酒店采购部文秘岗位实习。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的肩上开始扛着民事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的。半年来, 我秉承自己一贯固有的踏实、认真做人的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来为酒店服务,把自己多年来在学校所学到的书本经验用在实践工作中,严于律己,克尽职守;在领导支持及同事的配合下,较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实习。

此次实习,主要实习内容是学习酒店采购部食品组采购流程。平时我所做的是日常电话接听、客户接待工作,以及给各种杂活。简单来说就是学习做一位办公室文员,却有与一般文员的工作不太一样。我是学旅游管理的,我在采购部不仅仅只是学做简单的文员那么简单,主要的还是多看,多问,多学,学习酒店的管理模式。刚开始上班时,真有些不习惯。面对着这么生疏的环境,心态还没有及时的转变过来。不过经过慢慢的适应自己也就同办公室的同事打成一片了。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上级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上级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办公室主任也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六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尽心履职

作为办公室秘书,我的理解是没有什么谋求利益和享受待遇的权力,只有承担责任、认真工作的义务。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扬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在平时的工作中,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讨价还价,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能积极对待,努力完成,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职。在同办公室其他几位同事的工作协调上,做到真诚相待,互帮互学。半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自学能力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我担任的是文员一职,平时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处理文件跟供应商联系,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但办公室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它要求永无止境地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为达到这一要求,我十分注重学习提高:一是向领导学。在办公室工作,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半年来,我亲身感受了企业各位领导的人格魅力、领导风范和工作艺术,使我受益匪浅,收获甚丰。二是向同事学。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如不虚心学习,积极求教,实践经验的缺乏必将成为制约个工作人能力发展的瓶颈。正是不断地虚心向他们学习求教,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得以不断提高,工作才能基本胜任。三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当然这些问题一般是突发的,我们所不能避免的。我记得有一次,跟我同组的主任休息,那一组就由我来独挡一面,当我正在输入数据的时候,由于程序不稳定,一下子做的东西全没了,文档里出现一片空白。我的头翁的一声,我也给懵了,这可是大问题,若不搞好,今天就没法工作了,明天的计划也下不了了。刚开始我很着急,试了很多种方法都不行,我深呼吸,强迫自己平静下来。其实我可以打电话请教主任,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是一种好胜,我最终没有打电话。

我忽然灵机一闪,昨天不是另存在u盘了吗?我就把昨天的覆盖了那天的文挡,没想到居然好 了,只是要再重新做一次刚才所做的。从这件事我知道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在酒店工作半年以来,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第5篇

一、简明

简明,“简”即“简练”,就是表达不唆,不重复,没有多余的文字;“明”即“明晰”,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让人读了能准确理解文字含义。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言辞不能令人费解,二是不能出现歧义。

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2.避免重复赘余,废话连篇。

3.学会省略和替代。

4.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

(5)合理安排句子,选用合适的句式等。

二、连贯

要做到语言表达连贯,一定要保证话题统一,表述角度一致,语境和谐,并要保持合理的句序,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具有承递性、时序性、尊卑之分、个体与集体之分、主动与被动之分的词语要按照相应顺序排列。

2.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排序要合乎语法规范。

3.句序排序类试题,要注意抓中心,抓思路,辨层次,抓关键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开头、接着等。

4.嵌入词句类试题,要联系前后文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与分析,使前后呼应,衔接紧密。

三、得体

得体,也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情境等。语言得体主要指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要做到语言得体,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2.恰当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3.注意特定的场合和情景。

4.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典型例题解析】

1.(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时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简明、连贯、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试题形式为依据上下文语境进行补写。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读懂题干,然后依据题干要求读懂文段,进而组织答案。这段文字说的是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影响。从文段看,第①空是一个总结句,重点是对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时则是紫色”的归纳总结;第②空是一个递进句,是对“更令人惊奇”的现象的描述;第③空是一个承接句,承接前文“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需要补写的三句话均为陈述句,要符合试题所给语段的整体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2.(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解析】题干提示这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要求考生“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写什么,有哪些要求,然后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看懂图文,把握“构思框架”的结构,依次分层进行解说。

这个“构思框架”由四个层次组成,应按照由下往上的顺序逐层介绍。解答这类试题,思路和顺序是:读试题――识图表――察信息――分层次――找关联――作归纳――精表达。值得注意的是,要把试题的题干信息与试题的图文信息联系起来,依据试题要求答题。

【参考答案】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手工作品展示。

【常见题型撷英】

1.(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3.(2016年全国新课标Ⅲ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因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4.(2016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5. (2016年江苏卷)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个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6.(2016年江苏卷)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假笑啼中真面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C.①古琴 ②木偶戏 ③昆曲 ④评书

D.①昆曲 ②木偶戏 ③古琴 ④评书

7.(2016年山东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芦苇荡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地消失在远方。5年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然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食物和栖息地。如今,东滩的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

8.(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需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9.(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 21 世纪,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10.(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11.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12.(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新题演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我们总是默认“文如其人”为第一选择,因为相信“言”应当“为心声”。说到底,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分的矫饰恰恰是它的大敌。我们总把那些夸夸其谈、内里无物的文章贬为“苍白”,视之为病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值得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与其说是个判断,不如说是个价值选择。它选择的是,不让写作落入为写而写的陷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迷失表达的初衷。

2. 下面是两个绿色食品标志,请围绕这组图标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50个字。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享受现代文明的人都不能忽略他人应有的权利,毕竟生活在老房子里的种种不便,制约着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必须让古民居的拥有者共享文明进步。在欧洲很多国家,建筑外表几百年未曾改变,但不等于说室内也经久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居外貌的修缮注重修旧如旧,而不是推倒重来,只有这样才利于古村落的保护。

A.室内要重新装修,体现当代风格

B.房内应该根据居住者的需要进行改建

C.室内需要重新进行规划改造

D.房内可合理改造,提高舒适度

4.下面是中国邮政2016年1月5日发行的《丙申年》特种邮票。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5.下面是漫画《春望》,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漫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春 望

(选自2016年5月13日 《讽刺与幽默 》,作者:林伟雄)

6.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的词中有些是多余的,请从语言表达简明的角度,选出其中可以删掉的词语。(只填序号)

是人就有火气,有①的人天生火气大,只要这火气尚受理性②的驾驭,也③是属正常④的。仔细想想,我们何尝不是已经习惯于对自己要求低,对他人要求高;想自己损失⑤的多,想他人损失⑥的少,如此一来,火气想小⑦也难。有人常受“无名火”困扰,其实,“火”固然是无名,却⑧未必没有来历。火气,说起来其实也有高下之分,有的火气只牵涉蝇头小利;有的火气嘛,则缘于家国⑨的情怀。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们要继续高度重视公民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中国护照“含金量”问题,也就是中国公民国际旅行便利程度仍然较低,一些国家向中国公民颁发签证门槛设置高、证明材料要求多等问题。继续全方位开展工作,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互惠的原则,与有关国家积极沟通磋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更多便利。

A.加大外方对中国公民实行更加便捷的签证政策

B.中国公民将享受到外方更加便捷的签证政策

C.推动外方对中国公民实行更加便捷的签证政策

D.中国公民从更加便捷的签证政策中得到实惠

8.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日本军国主义部队侵占印尼各地后,对华侨华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逮捕和大屠杀。在西加里曼丹,日军发动了3次逮捕和屠杀暴行。1943年,日军在苏门答腊进行“9・20”大检举大逮捕,杀害了一批抗日烈士。在爪哇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今天,印尼每年都会在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等地举行烈士奠祭仪式。

A.有各大都市542位华社团体领导人遭日军逮捕

B.日军在各大都市逮捕542位华社团体领导人

C.各大都市华社团体的542位领导人遭日军逮捕

D.日军在各大都市逮捕华社团体领导人542位

9.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25个字。

在当今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是一个主要的成员。中国经济数十年突飞猛进,尽管目前增速有所减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同时,中国也为地区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国倡议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个好主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投行能汇聚所有力量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此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是惠泽世界的增长之路。

1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所谓分裂,就是不统一:里边的人想的是外边,外边的人想的是里边;工作要按部就班的人想的是自由自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婚的人想的是不受婚姻的约束,单身的人想的是固定的情感对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村的人想的是到城市里见见大世面,等等。这些都是分裂,都是不统一。这些分裂和不统一最根本的是内心本能与社会约束之间的不统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无意识本能与意识之间的不统一。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孩子们不可能在温室里获得真正的成长。但正如教育学家提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梦想

②给孩子们最想要也最适合的教育

③审慎对待他们的精神需求

④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

⑤必须了解儿童

⑥家长也才能走出“一步不能落下”的焦虑

A. ⑥②①③⑤④ B. ⑥②⑤④①③

C. ⑤④⑥②①③ D. ⑤④①③⑥②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代科举评卷是第一印象决定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般情况下,如果考生的头场卷考得好,阅卷时得了“高分”,基本上榜便有戏了。

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看“第一印象”

②按时完成朝廷规定的工作

③也就是重点看考生的头场卷子

④为了加快阅卷速度

⑤此即古人所谓“止阅前场,又止阅书义”

⑥阅卷人员也是想尽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④①②⑤③⑥

1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为“老、少、边、穷”地区

②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③沙化导致生态恶化和贫困加剧

④局部地区沙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展,防沙治沙仍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⑤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⑥我国有沙漠、四大沙地,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A.⑥①③⑤②④ B.⑥④①③②⑤

C.①②⑤③⑥④ D.⑤⑥②①③④

14.《孟子》中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这句话给你的启示,写出你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 ~90个字。

15.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的恩师拜托我到阅览室里帮他借阅一本《平凡的世界》。

B.我抽空惠顾了一下当地最大的购物超市,发现偌大的超市顾客竟寥若晨星。

C.张琪见到李汉,激动地说:“前些天收到玉音,非常高兴。今日得见,更加兴奋。”

D.父亲节当天,几个同学相约去参加中学时代恩师的高寿。

16.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给老师的感谢信中的一段话,存在着许多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我知道,没有您的辛勤栽培,就不可能有我飞黄腾达的今天,也不会让您因我的成就而感到欣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不断进步,力争做出更大的成就,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现在,我的孩子又成为您的学生,我希望您能像当年栽培我一样栽培令爱。

17.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激励的目光,有时也会听到嘲讽的话语。对此,请你写一段话劝勉好友。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第6篇

民族主义和全球化是矛盾的统一,既共存又竞争。本文旨在讨论两个主题。第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形塑中国媒介的生态、话语、市场和意识形态?第二,在「国家利益的口号下,中国社会各股力量或竞争或联盟,以争取社会优势,媒介如何展现这个过程?具体说,我想把这两个主题贯穿於以下六个子题:(1)中国媒介如何发动反美的浪潮,展现强烈的民族自豪和国家认同,以赢得媒介的市场利润?(2)经济改革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巨变,社会集团的利益差别加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民和工人必将首当其冲,承担剧痛,媒介话语如何关注他们的困境?(3)政府所推动的媒介集团化能否与跨国资本竞争?(4)中国媒介和电信市场迄未开放给外国和私人资本,入世对国际资本佔领中国市场有何影响?(5)中国媒介和记者在意识形态上如何应对政经现状?信息科技的发展对媒介的结构和意识形态有何影响?(6)各知识阵营(自由派、老左派、新左派,加上马克思主义的改革派)在媒介上激辩,他们如何定位中国在世界与民族之间的主轴?

一、民族骄傲和全球政治

中国没有共产主义,只有共产党。这个党失去了革命理想,却垄断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中国人厌倦了宣传,对党八股漠不关心,或半带嘲讽,或阳奉阴违。只有国家受到外来威胁时,官民才会合流,形成侵略性很强的「爱国民族主义,以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模糊2.官方宣导的民族主义和民间涌现的民族主义在媒介上面汇合,处处充满了集体牺牲的历史回忆,仇外又自怜,彷彿中国正再度被潜在的敌人重重包围。难怪在一连串危机事件中(包括美国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双方在人权、经济和的歧见,中国间谍涉嫌偷窃美国核武机密案,以及中美海南撞机事件),中国媒介总是认定美国为真假敌人。同时,与民族情绪相对的(其实也是合拍的)则是中国渴望提昇其国际地位,这从媒介拚命宣传「申奥入世成功可见一斑。

兜售民族主义

聚焦「他者能够转移注意力,淡化内部不满的情绪。民族主义多半由国家政权所界定,以致「我们和「他们壁垒分明,一方面强化恐外仇外的情绪,一方面压制民族内部(如和台湾)或泛民族(如泛中亚)追求不同的身份认同。唯因民间的民族主义是自发性的,太亢奋时难以收拾,甚至鞑伐官方的外交政策太过委曲求全,所以官方企图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轨道上,以免脱韁而威胁其他的政策利益。这种民族情绪还可能掉转枪口,对内瞄准政权的腐败。在民间的网络聊天室里,有许多人骂总理朱鎔基是「卖国贼,对美国「太软弱。在国家政权内部,宣传部门和军队对美国的态度强硬,但外交和外贸机构则主张修好。历史上,仇外情绪总是和内政虚弱有关,目前中国民众大量失业和官僚腐败横行,如果处理不当,难保不会触发政权危机。

中国,甚至全世界,对美国的态度一直爱恨交加。美国内部可能民主进步,对外却傲慢自大,我行我素,甚至是横行霸道的。为甚么中国从80年代的「崇美转向90年代的「反美?我认为,冷战结束和置中美关系於冲突的境地,中国成为美国领导新世界秩序的绊脚石,中国的人权问题也成为美国政治和大众媒介的焦点。北大学者戴锦华形喻中国在80年代渴望美国的爱,到了90年代因为失宠而转为哀怨3.如果把她的比拟伸展一下,可以说80年代中国只是美国追求的对象之一,但中国似乎把美国当成唯一的恋人,一旦失恋痛苦更巨,美国从天使骤变成魔鬼。这两种内外因的解释可说相反相成。

90年代期间,媒介为香港回归制造民族主义的奇观,并因此获得巨大的市场利润。媒介一再宣传香港回归是民族主义的胜利,不但象徵中国共产党击败西方帝国主义,也标志台湾将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下回归祖国怀抱。这种化约和本质化的叙述,显然忘却了在50年代为了反抗西方封锁而刻意留下香港这块殖民地,甚至不惜和二战以后民族自决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社会主义祖国高唱民族独立,却在家门口姑息腐败的资本主义殖民地,70年代初中苏交恶时曾因此遭莫斯科奚落。中国媒介从不承认英国在香港的治绩,更不回答港台对一国两制的疑虑4.

在中美撞机事件后,连官方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想打政策的「球,利用民族情绪获取商业利益。但民族主义的调子不仅仅是党的意识形态工具在唱,更重要的是国家民族主义随着戏剧化的事件渗入了大众意识。中国愈富裕,愈自我中心,对政治愈冷感,也更易於受狭隘民族主义和反美话语所左右。兜售民粹式民族主义既安全又赚钱,受市场驱动的媒介和小报自然冲到最前面,制造耸人听闻的民族主义话语。从9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像《中国可以说不》和《妖魔化中国的背后》这些歇斯底里的畅销书,而且傚者风起。它们反自由,反民主,心态狭隘又傲慢,斩钉截铁地反西方,理性分析不足,感情用事有余5.

每一个与外来势力(特别是美国和台湾)的对抗、冲突和危机,都会被中国媒介用来趁机制作民族情绪的商品。试想如果《人民日报》的头条报导海峡两岸紧张,再带上一张煽动的人民登陆作战照片,当在国际上引发何等外交交涉和军事动作?幸而这种新闻手法并非出於《人民日报》,而是1999年6月登在它的报;当时李登辉宣称中国和台湾是「国与国的关系,《环球时报》为了迁就市场,似乎觉得有权耸人听闻,不必顾政治后果。中国科学院出版的周报《科学时报》也不甘示弱,发表了一篇题为〈的新型定向导弹能够直捣李登辉的办公桌!〉的文章。

民族的面子: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而入世,人们只觉解脱而不狂喜。2001年7月13日宣布中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国家主席主持电视现场直播,反而举国欣喜若狂。入世对中国政经的改变必然深刻,奥运与一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关痛痒,媒介把这两件事渲染为中国在世界舞台崛起的象徵。奥运让中国「走出去,让世界把「中国带进来。中国花了2,500万美元僱用国际公关公司包装申请材料,预料将再花250亿美元筹备2008年的奥运。城市富裕阶层(特别是北京)在「国家利益的名义下,将从奥运会中获利匪浅。美国并不像1993年那样反对中国的申请,理由是它想要以奥运推动中国的民主改革。美国的一位评论员嘲讽道:「如果你让流氓参加绅士的游戏,他也会学点文明的礼仪。

正如达扬(DanielDayan)和卡茨(ElihuKatz)所说,体育是「媒介事件,是一种仪式性的政治,「表达了对团结一致和民族融合的向往6.在中国,奥运提高当权者的地位,整合社会团体,因为所有的眼睛都「聚焦在仪式的中心7.奥运会其实是「行事历新闻(calendarjournalism),老早计划在前,培养宴乐的氛围,以吸引众多观众,但调子定於一尊,压制非主流对历史和现实的阐释。可以想像,中国希望利用这次电视奇观,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进步,争取中国在世界「应有的位置,於是个别运动员的竞技场变成各国的特展会。中国必将不惜代价,培养一支进军世界的参赛强队。

作为奥运会的暖身,中国国家足球队首次进入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这个消息挤掉美国对阿富汗宣战的新闻,成为各报的头版头条,与入世、申奥同列三大盛事。正如波伦鲍姆(JudyPolumbaum)所说的,奥运会从准备、上演到余波,都包含「全球化的元素。奥运会是个集中的舞台,通过先进的电子科技,让不同地区和国家交流人力、物力、资源、形象和信息。在地方的意义上,北京从上海抢回优势;在国家的意义上,中国增强自我认知,提高它投射到世界的身份;在国际的意义上,则象徵了中国在全球权力关系中往上爬。波伦鲍姆认为,北京当局会利用新闻媒介宣扬,由於奥运会必须注入大量金融和科技,故将促进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当然,它也会粉饰太平,避而不谈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不平等和阶级分化。此外,还会希望奥运会为中国拓展国际贸易、旅游、劳力输出和资本流动,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中国融入世界体系,也要求它遵守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

二、进入世贸组织:赢家与输家

全球化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诺贝尔经济学的得主森(AmartyaSen)说:「如果它是公平的,那它就是好的。8他认为,全球化是「无法逃避,也没有理由逃避的进程;连反全球化的声音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疑虑必须受到重视。全球化是不均衡、有选择性的发展。一些国家受益,另一些则未必。布迪厄(PierreBourdieu)反对「普适化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oftheuniversal),也就是把一个特殊(指美国)经验扩张成全球的标准模式,主流国家转化不平等的国际权力关系为游戏规则,自己受益,贻害别人9.阿姆斯登(AliceAmsden)说,世贸组织虽说应该公平竞争,但少数富国控制国际组织和全球市场,利用漏洞设置贸易障碍,将不肯变通的规则强加到穷国头上,阻挡它们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发展10.

中国官方对世贸组织格外热情。以前关心全球化的公平性,关心世贸组织对於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如今这些彷彿都不是问题了。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地球上约有20亿人(包括非洲和穆斯林国家)愈来愈不全球化,另外30亿人(包括中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和菲律宾)属於《经济学人》(TheEconomist)所称的「低收入的全球化国家11.对中国而言,入世和主办奥运会的意义远在经济得失之上,而关乎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在入世的过程中,中国媒介顺着官方的调子,反覆宣传入世会给中国带来一大筐的好处,而困境则是短暂和可以克服的,甚至可以化困境为机会。媒介把中国描绘为全球化进程中的胜利者,入世是「双赢,却始终不曾解释中国为甚么要割断社会主义的过去,要拥抱全球资本主义。政府压制反对入世的声音,并用传媒喉舌为政策唱颂歌。中国表面上沾沾自喜,其实底子里紧张,这在朱鎔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上表露无遗。中国入世成为定局以后,媒介开始分析机会与挑战,但基调仍强调利大於弊。

即使中国能从世贸组织获得应得的利益,但国内哪些团体、行业和阶层是赢家,而哪些将付出代价?媒介在描述全球格局中的中国,总是使用高度化约和抽象的话语。国内的发展其实相当失衡,入世的受益者主要是正在抬头的消费市场、城市中产阶级、服务业和外资企业,而将农民和工人排除在外,但媒介却构筑了一个如同赵月枝所谓的全民「消费者天堂的海市蜃楼。中国现在的「劫贫济富,与的「劫富济贫恰恰相反,致使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巨变,阶级对立加剧。市场松绑,政府推卸责任,不再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教育和医疗保险的安全网。如果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就只认得「适者生存中的适者。

在这个半资本主义的里,中共背弃了传统支持者(即城市工人和农民),迳向日据优势的城市工商和专业阶层靠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显示,工人和农民已经跌落到新阶级结构的最底层12.中国农民约佔全国人口的70%和劳动力的50%,他们的收入从1997年开始急降。更糟的还在后头:官方估计,入世后七年内,会有1,000万农民失业。工人方面,1996到2001年,国有企业裁员3,500万人,政府控制的集体企业「下岗1,600万人,入世后另有3,000万工人也将失业。知识份子和学生一向最不满意政府,现在工人和农民则犹有过之,每年都有成千次的抗议、罢工和抗争,原因从单位或政府不支付津贴、官僚腐败,以至於工作危险都有。

在「国家利益的帽子下,入世好像变成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各地方、行业和阶层都无由置喙。马克思主义说,统治阶级通过霸权的意理工具将特殊阶级的利益概括为普遍的利益。连《工人日报》和《农民日报》都一味听命於党,而不是为工农利益说话。在电视屏幕上,工农的身影愈来愈少,声音愈来愈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气象播报员去年秋天播送天气预报时顺口加了一句:「现在正是农民播种和秋收的繁忙时刻,我想说,你们辛苦了。没想到随后几天,收到上千个电话和感谢信,农民们说太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关怀了。中国知识份子和记者一向怀着精英情结,不信任老百姓的政治能力,甚至敌视工人和农民。不论党的机关报还是市场取向的报纸,它们责备和压制弱者殊无二致,竟然要求工农擦乾无用的眼泪,充实技能,接受入世的挑战。它们对於在西雅图的反世贸抗议示威都只淡化处理。

三、国内媒介集团vs.国际资本?

冷战后,强国解除经济管制,资本主义飞跃发展,媒介集团跟着全球化。这些国际传媒集团早就看中了中国市场,企望抓住世贸组织的契机,纳中国於全球资本主义的轨道,把它「融入文明的世界。这些媒介帝国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兼并,囊括了所有的媒介形式,从电影、广播、电视、有线电视、运动节目,音乐、家庭影院、出版、杂志,一直到多媒介1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介市场,大体瓜分成三块:最大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TimeWarner)、迪斯尼(Disney)和Viacom佔三分之一;四个名义上「外国集团,包括Vivendi-Universal、贝塔斯曼(Bertelsmann),新闻集团(NewsCorporation)和索尼(Sony),佔三分之一;剩下的美国媒介加在一起佔40%14.这些媒介巨霸把新闻看作另一种工业产品,而且新闻的利润远不及娱乐节目。严肃的新闻节目愈来愈麦当劳化和琐碎化、信息娱乐化,小道消息和丑闻充斥,一味满足消费者瞬间的感官。媒介集团既竞争也合作,合开子公司,共享利润,共同制作产品,并交换地方媒介的产权,不一而足。

媒介全球化说穿了就是媒介美国化。美国是唯一真正跨媒介的全球出口商,英国仅在新闻领域有全球性的影响,其他西欧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更不必说了15.美国电影协会组织了中国贸易关系委员会,用媒介巨头游说国会,要求通过对华贸易法案,绝非偶然。90年代期间媒介集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运用政治手腕,拚命想打通中国市场,但它们却对外国(包括中国)的新闻愈来愈没有兴趣。麦克切斯尼(RobertMcChesney)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富裕的媒介,贫瘠的民主》(RichMedia,PoorDemocracy)16.最近全球媒介集团的股票大跌,可能会减缓但不会阻止它们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中国最近允许香港的华娱电视进入广东省,提供普通话节目给有线电视台。为了回报,华娱电视的母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答应在其所属的纽约、休斯顿和洛杉矶有线台播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英语节目。旗下的CNN为了打入中国市场,正在香港筹备制作中心。迪斯尼也在香港建造主题公园,作为通向中国市场的大门。贝塔斯曼在上海扩大读者俱乐部。默多克(RupertMurdoch)讨好中国当局已有时日,他的香港凤凰卫视(与中资合作)1998年已覆盖中国4,400万的电视家庭,约佔16%,并吸引可口可乐和摩托罗拉等大广告商。此外,中国批准三十个外国电视频道进入广东,广东成了全国的试验场。外国频道都将集中到一颗中国卫星来转播,它们不能提供性和暴力的内容──当然也没有新闻。有人一厢情愿认为跨国传媒公司会在中国传播民主的价值。非也。跨国公司在中国为了减少成本,往往限制劳工权益,传媒公司预计也会「政治正确,不会捋虎鬚17.它们讲的语言不是民主,而是资本主义。

中国的对策是「以毒攻毒,傚仿国外的媒介巨霸,组织由国家主导的传媒集团,来应付全球化的挑战。90年代中期,中国批准成立第一个《广州日报》集团,当时因为政府停止津贴媒介,所以把收入好的党报当成海绵,吸收那些不赚钱的、混乱的、经常违命的「小报和杂志。前此,中国一直批判西方媒介给资产阶级的集团统治所操纵。现在的新说词是要以媒介集团扩大规模经济,以便在入世后和外资一较长短。目前中国有26个报业集团,八个广播电视集团,六个出版集团,四个发行集团和三个电影集团。将来,政策上还会不断走向媒介合并的道路。2000年成立中国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把国家资源并在一起,涵盖了电影、广播、有线电视到互联网,应有尽有。

中国媒介的暴利靠国家特权的保护,而非靠自由市场的竞争。如果说要靠规模经济才能与国际资本竞争,那么问题是,舢舨能否编成航空母舰。中国最大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比起外资还是小巫见大巫。更糟的,中国媒介集团都是行政指令和长官意志下的产物,造成浪费,低效率,工作重叠,高成本。它们在非媒介领域(如房地产或超市)的投资更杂乱无章。中国广播电视电影集团看似庞大,其实内部倾轧,官僚内耗。官方只是搬动机构,并未改变控制的机制。

四、「中国,我来了!:国际传媒资本抢滩

入世对中国传媒的影响可分三环。首先,电信、金融和保险将首当其冲18.它们长期受惠於国家的垄断政策,服务低质,却坐收暴利。90年代,电信产业的利润每年达33%,而第三产业平均利润只有24.6%.其次受影响的是广告、电影、出版、旅游业和信息服务,这些行业市场潜力大,利润较低(8-19%)。第三环是传媒和电视市场,仍将门扉紧闭。

为了入世,中国部分让步,承诺逐步开放媒介和通信市场。中国必须制订与世贸组织条款接轨的具体法规,届时将产生很多争议。中国入世最初五年内如何应对外来的挑战,必将影响长期的政策。官方希望利用新媒介科技来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和维系意识形态。官方把媒介分成硬件和软件。在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条款和科技知识上,欢迎外国投资。那些看似「非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可以商量:迪斯尼的ESPN和Viacom的MTV已打进内陆的有线台,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把麦克乔丹(MichaelJordan)捧为最有名的美国人。外资可能於媒介广告和管理。但中国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编辑权。

新闻和电视是党国的宣传喉舌,也是赚取暴利的最后堡垒,将可免於外国竞争。90年代期间,新闻媒介的广告收入增长200%,平均每年35%,2001年总额达1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估计,投资中国媒介约需八年就可以回本──比医药、能源、银行和建筑的回报快得多19.尽管跨国媒介巨霸虎视眈眈,等待攫取中国的电视市场,党国却抓牢不放。中央电视台仍将保持领先地位,在2008年奥运会挖一个广告的大金库。喻国明预测,中国媒介广告收入仍有生长空间,但不同集团的竞争会抬高成本,使增长率由每年的35%降到10-15%20.

中国的电影产业将成为全球化自由竞争的牺牲品。官方在1995年答应每年进口十部好莱坞大片,当时制片业和电影创作人员都寄望大片带来更开放的创作氛围。但好莱坞电影的到来恰与中国电影的迅速衰落同时发生2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好莱坞电影将由每年十部加到二十部,最后达五十部。外资也获许在中国建造和拥有电影院。好莱坞估计,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五年,电影票房将达10到50亿美元,其后每年会增长15%22.进口电影的数量其实不重要,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不会到影院里看好莱坞大片,只会买盗版的VCD和DVD──这些大片刚刚在美国放映,中国的大街小巷里就有人廉价兜售了。短期看,盗版损害好莱坞片商的利益,但戴锦华认为,从长远看,盗版喂养了好几代中国观众的文化品味23.

中国的战场前沿在互联网和电信市场上。虽然媒介由控制,电信领域主要是由经济和金融部门管理。电信比传媒多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中国后来居上,可以直接跳越过时的科技。美国商业部视中国为世界上第二大电信市场,未来几年可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24.资料显示,1991年到1999年,中国邮政服务增长375%,1999年达24亿美元,同时期电信业更增长2,050%.1999年中国电信达376亿美元。90年代,政府积极鼓励外资投资於电信设备,输入科技,却垄断了高利润的电信服务。电信和互联网市场都有长足的增长,外国竞争者将与政府的垄断斗争。

中国市场潜力很大,电信基础设施仍然落后。2000年,全国仅1.4%的家庭能接上互联网,北京、上海、广州和青岛就囊括一半25.中国想以调整、控制国内竞争来加强竞争力。仅2000年就了七个关於互联网的条规,重申政府的权威,一再警告互联网不能传播非法(即批评政府)的信息或连接到外国网站。政府和企业网页故意侵佔和瓜分网络的空间,截至1999年底,约有1,000家报纸和200家广播电视开设网站,但只有中央、省级和部级的媒介可以在网上新闻26.上网报纸与印刷版本无异,在严格控制下,真正的公共话语的空间微乎其微。

跨国媒介集团尝试与中国地方上的电信网络公司合资,或签订商业合同,但步伐未必随着入世而加快。政府规定只许有一定资金和专业人员的公司营业,营业者多半党政关系良好,自然支持严格的政策。新政策将如何依照世贸协议,规范电信领域的外国投资、合资和股票,目前尚未可知。科技发展将继续向中国加压,总的会走向市场开放和价格改革。

五、话语、科技和意识形态

中国当局坚拒外资和私资控制传媒。但媒介管理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尤其互联网和卫星势将削弱官方控制信息流通的权力。目前报纸不准跨省发行,当局很难把新媒介限制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中国加入世贸后,媒介在国家和市场之间、国家和全球之间角色愈来愈重要。麦考密克(BarrettMcCormick)和刘擎问:科技和全球化给中国媒介的意识形态和商业文化带来甚么影响?他们认为,互联网为媒介创造自由的空间,所传递的一些内容对官方意识有潜在的颠覆性,进口的商业文化也可能推动个体和企业的自主意识。在此,容我再补充几点。首先,官方热衷把新科技应用於商业上,却又想控制科技的政治影响;全球传媒巨霸想在中国赚钱,不可能违背官方的意旨,因此不应高估它们在推动民主化方面的作用。第二,中国的网络传播和电信发展会继续加大社经差距,我们不应高估新媒介的颠覆性,但城市精英的确更容易获得商业和学术信息。第三,电信促进了商业文化,但它如何与当局合作又作对,值得密切注意。第四,知识份子电子报(包括网络杂志、BBS论坛、数字化的学术资料档案)既非官方的,也不商业取向,它们是自由派、老左派和新左派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域。旧的网站被关闭,新的网站又出现。因为没有盈利机会,国际资本不会投资於此,政府迄无明确的规范。

新科技和全球化对中国新闻工作者和公众有甚么影响?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少有结论性的实证研究。汤普森(JohnB.Thompson)提出媒介产品的「全球化的扩散传播(globalizeddiffusion)和「地方化的吸收(localizedappropriation)的辩证双重关系,说明全球政经和文化中介的複杂互动27.如果只用政治经济学看主流文化的生产过程和分配结构,而未能留心各阐述群体的话语意义,其结果可能夸大「文化帝国主义的论断。反之,如果只在微观上看受众如何解释进口的媒介文本,而漠视全球控制和依附的宏观结构,也很可能武断地抹煞意识形态的涵义。问题不在於是否有文化帝国主义,而在於这种帝国主义产生甚么霸权效果。宏观历史和具体社会语境必须兼顾,展开辩证的讨论28.

市场化给中国媒介带来了混合的意识形态,充满了矛盾的身份、认同、形象和主体性。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竞争和意义重建的场域,既有共产主义的革命话语,也有市场化的实用话语。用威廉斯(RaymondWilliams)的语言来说,这就是主流意识结构(dominantstructure,即共产主义强调革命先锋队的宣传)、剩余意识结构(residualstructure,即传统儒家强调士大夫的道德责任)以及新兴的意识结构(emergingstructure,即符合市场逻辑的媒介专业主义)的斗争与调和29.

潘忠党和陆晔借法国社会学家塞尔托(MicheldeCerteau)的概念认为,中国记者在日常新闻实践中,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话语资源和技巧,以规避、吸纳和抵制官方的权力控制,正是以不同的「对策来对付上面的「政策。记者用官方辞令来正当化自己想做的事,例如(1)用党八股来论证媒介上马的项目;(2)赋予过时的宣传路线(群众路线)以新意,并融入市场和专业主义的逻辑中获利(如市场调查),以及(3)顺着政治气氛讲话。他们除了消极地阳奉阴违,也积极地从党国义理中寻找市场根据。然而这些策略看情况应变,很不稳定,是「弱者的武器,使他们与权势对抗时赢得一些小胜利。必须指出,游击战和灵活策略确能赢得小胜利,但这些策略能否制度化,以抗衡统治意识?我觉得,它们多半会被主流结构吸收、削弱、以至击败,因此夸大受众的主体性而忽视结构的控制恐怕只见树不见林;那些小胜利流於短暂、自恋和逃避,并不能改变、抵抗或颠覆深层的支配。80年代,改革派希望重新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的「自由面,一旦在权力斗争中失势后,一切付之东流30.莱瑟姆(KevinLatham)认为,到了世俗化的90年代,多元的意识形态凸显出官方意识形态愈来愈脆弱和分裂31.其实党国结构仍然牢固,媒介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也不像80年代那样倡导政治改革。即使在美国,民粹式的文化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也遭到批评,吉特林(ToddGitlin)说这些人用幻想的文化政治代替制度性强有力的社会运动,不啻掩饰自己的政治无能32.

何舟在一篇论文中说,中国媒介已从洗脑的国家工具转型为「党的公关公司,任务是宣扬党国的正面形象33,中国媒介已经戴着社会主义的面具,装着资本主义的身体。我知道很多中国记者认为这个描述中肯。何舟描述,在全球化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冲突中,媒介用五种策略来减少意识形态的不和谐,包括:(1)重新调音;(2)意识形态分割;(3)淡化不协调音;(4)契约性的合谐;(5)寻求国家保护。下一步,我们应该问:媒介组织和记者如何在「市场化的权威媒介体制生存、妥协和争取空间?经济自由化、市场竞争和全球渗透如何形塑媒介生态环境、话语和意识形态?葛兰西(AntonioGramsci)的分析角度,即解释霸权和反霸权的动态斗争过程,会为福柯式的话语分析提供更辩证的一面34.

六、中国在国家─全球的纽带中何去何从?

中国知识份子在媒介辩论中国何去何从。老左派、自由派和新左派(外加80年代的改革派)构成当前中国意识形态的光谱。这些辩论几乎完全与社会运动脱节,但还是可以澄清一些政策取向的问题。

老左派承袭的教条,以胡乔木和邓力群为首。他们在80年代末清算党内改革派,但未料随即在90年代失势。这一派攻击世贸组织为美国霸权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把俄国、东欧、巴西和非洲的动荡归咎於西方宰制的全球化35.老左派常向提万言书,尖锐质疑现行政策偏离路线。他们不相信中国除了加入世贸别无出路,不相信中国加入世贸利大於弊。老左派在互联网缅怀时期的无产阶级风尚:平等(虽然是「均贫)、民族独立、反抗西方。在2001年7月1日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时宣布资本家可以入党,以前的「剥削者变成了「联合力量。老左派立刻展开新一轮的攻击,骂江背叛马克思主义,出卖共产党。《真理的追求》更谴责等为「党内的走资派,江下令关闭《真理的追求》和《中流》──这两本杂志的刊名就是对现政权的公然蔑视。如果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老左派可能借屍还魂,得到广大支持。

自由多元主义在中国多灾多难。自由主义思潮一直遭禁,后来在90年代死灰复燃。它们反对威权统治,支持自由市场,但在中国入世这个问题上,却成了当局的同盟。刘军宁认为全球化是「民主的同义词36,是普世价值的坐标,能够避免战争和避免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所说的「文明的冲突。自由派认为全球化会给中国带来民主和富强,柏林墙和前苏联就是在全球化的力量下倒塌的。他们相信世贸和全球化能够为中国引入法律机制,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扩张经济改革。此说与美国对华政策不谋而合。他们极力反对民族主义,认为它为政治独裁准备了道德和文化基础37.在反驳老左派和新左派的攻击时,自由派声称,中国腐败的真正原因是威权主义,不是市场化和全球化38.朱学勤指出,中国的情况是「看得见的脚(政府权力)经常践踏「看不见的手(市场),而国际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并不重要39.刘军宁认为新闻自由是以经济自由和私有财产为前提的40.

自由派阵营里有一类是不再迷信极端主义的老激进份子(如李慎之),另一类是相信西方民主的改革派知识份子。奇怪的是,自由派对公平和市场支配这类话题大致缄默,对农民和工人的惨状很少发言。他们认为自由高於平等,机会平等高於结果平等。他们相信全球化带来民主潜力,但不知他们如何解释新加坡的反例(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专制统治,正是中国当局所羨慕的)和阿根廷的崩溃。国际工业资本在中国的纪录也未必太民主。徐友渔强调,中国要在全球化环境中成功,完全「事在人为41.这未免忽略了全球化限制性的一面。

8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改革派随着改革官僚体制浮沉,当时他们多在党国的宣传和意识形态部门中位居要津。对的反思,使他们致力於重新解释马列主义和思想,再发现它们的「自由面,倡导政治改革和新闻自由。他们支持和的政治改革,直到中被清算为止。改革派的言论包括苏绍智的社会主义民主论,王若水的马克思主义异化论,以及胡绩伟的党报「人民性高於党性的论述42.孙旭培提出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报纸体系,唱的合谐曲既包括党国媒介的主旋律,也包括非盈利民办报纸的音符43.1989年以后改革派要么被驱逐,要么被边缘化;1992年以后商业文化席卷中国,拥抱全球资本主义,他们已经退出这场辩论。在尚存的声音中,孙旭培更接近自由派了44.

90年代,国家引导的市场经济带来的残酷后果渐渐浮现,新左派对此提出了及时的激评。他们攻击80年代的改革派和90年代的自由派有精英贵族情结,过於保守。新左派(他们自称「自由左派)既不用国家与人民的对立来归纳中国的症结,也不认为压制性政体是中国的首敌。不少新左派成员在海外大学任教,或在国内担任文化职位。他们攻击全球资本主义在中国蔓延,制造消费文化和市场狂热,与草根民主格格不入。甘阳谴责自由派讚颂的「自由只给富人、强人和能人特享45.新左派的观点把自由与平等对立,其实真正的自由主义总是有意识地调和这两个基本价值。自由派鼓吹「有限的政府,以减少滥权;新左派则要建立强大的「民主政府来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为然──好是好,怎么做?

《读书》主编汪晖是新左派最雄辩的作者之一,他攻击西方现代性中的非理性成分46.在一篇分析中国现状的长文中,他声称「运动不仅是一场自由派学生和知识份子要求政治改革、新闻自由和宪法权利的运动,也是广大城市劳工要求社会公平的抗议运动47.在建立新左派为「的继承者之余,他进一步抨击新自由派是在过去二十年推动「激进私有化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正通过世贸组织,在结合国家资本与跨国资本,重塑中国的社会和市场的版图。自由派回击新左派不愿批评专制政体。汪晖的论述颇有见地,但一竿子打倒「政治自由主义者(一直受当局压迫)和「经济自由主义者(当局的政策顾问),不免有打倒稻草人的味道。

张旭东呼籲要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民主,比资产阶级的制度更民主、更自由、更平等,照顾全民的利益48.他要重燃乌托邦的想像,建构一个新的论述,也就是「在尚存的社会主义框架里,为政治参与和人民民主创造新的可能性49.据说这个新模式比自由主义的民主(liberaldemocracy)或社会民主(socialdemocracy)更民主。同样,崔之元建议从和的政治试验中,片面挑出一些东西来开展中国的制度创新50.思想到底是权威主义的本源,还是一个「新型的民主?新左派似乎把抽象的毛主义剥离,罔顾那些实际的、具体的恐怖、飢饿和流血等活生生的历史经验(livedexperience),然后想像出一个激进浪漫但缺乏实践意义的政治制度。正如韦伯(MaxWeber)在一篇名着所言,政治伦理不仅仅关乎意图,而应对行动的实际后果负责51.通往地狱的路可能铺满了高贵的意图。魔鬼总是存於细节:除非新左派提出具体方案,否则他们顶多是乌托邦的想像。

在引进西方激进马克思主义时,新左派似乎犯了怀海德(AlfredNorthWhitehead)所说的「具体情境错置的谬误。全球资本如何宰制中国经济?加入世贸后中国如何嵌入全球资本主义结构?全球化与地方性(包括国家和统治阶级)如何互动?这些複杂的课题亟待批判评估,不是简单的哲学冥想可以解答。新左派似乎把「全球─国家的天平倾斜到全球化的一端,忽略了国家的一端;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比反对专制主义更热衷。他们自称是的继承者,可是毛在革命年代提出要反帝国主义也要反封建主义。在几个国际冲突事件中,新左派几乎倒向国家民族主义,联手反对西方。赵月枝既批判党国的控制,也批判市场的异化52,值得讚扬。

老左派靠边站了,马克思主义改革派早就边缘化了,剩下的自由派和新左派多少有基本教义的倾向。他们把西方理论普遍化,运用到中国这个具体的、複杂的、矛盾的环境中。自由派接受海耶克(FriedrichA.vonHayek)古典自由主义的视野,例如刘军宁甚至排斥实用主义(如杜威[JohnDewey])或社会民主(如拉斯基[HaroldLaski])的修正53.而新左派拘泥於反帝国主义的论述,竟而抹煞自由精神在中国的意义(比如认为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自由),同时将解放的理想寄託於西方后马克思主义或毛主义的乌托邦。全球化是一个悖论──普世化与地方化并存,同质化与异质化并存,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共存54.按此,自由派未能关注全球媒介集团主宰市场的负面,而新左派不愿承认建立国际规范、加强法治对中国有种种好处。两个阵营都是以简化、夸张和非黑即白的方式来论述全球化。新左派不同意「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的论断55,而自由派拒绝接受「政府是公平再分配的主体的主张。总之,我们需要重构新的论述,以期「在全球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声音56,不脱离地方性而能超越它,带来启蒙而立足於本土。我们必须承认「消极自由的益处57,也必须调和全球普遍论述以及区域性、国家性和地方性的具体论述58.要做的事多得很。

七、结语

这篇文章是我编的将要出版的新书《中国媒介,全球脉络》(ChineseMedia,GlobalContexts)的导论,此书是早前出版的三本书的续曲59.本文提及的作者如无特别注明,都见本书的篇章。在编这四本书时,我的目标可说是一以贯之:(1)兼顾理论与实证,(2)为媒介研究和中国研究两个领域架桥,(3)为中国媒介研究和更广的人文社科研究建立生动的对话。美国主流媒介研究视野偏窄,中国媒介研究只能位处边缘,而中国研究又认为媒介可有可无。但学界的中心与边缘本是社会建构,并非必然,也只有处於边缘的人才能会通不同的知识体系60.我很清楚媒介研究(理论发展)和中国研究(动态追踪)之间有若干紧张关系。我宁可保持对位的张力,而不肤浅地消解它。

这本书横跨好几个学科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合谐的。我把冲突的观点放在一起,是希望让对话能够继续。我们包括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各类主题,但终极关怀是媒介和民主的关系,既有中国的具体历史情境,也有全球的比较视野。让我再重述本书论题:

*外国媒介在电信科技的投资对中国民主的影响不可估计过高。中国将依照世贸条款,允许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和媒介管理,但绝不会放弃党国对媒介的拥有权和编辑控制。全球性媒介集团也不太可能挑战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最近美国电脑网络业泡沫化,传播科技业萎缩,可能影响全球性传媒集团对外扩张的步伐。

*中国以组建国家主导的媒介集团,与全球和跨国媒介竞争,但不太可能成功。

*中国媒介制造反美、反西方的民族主义话语。在这个意义上,「民族的就是「反全球化的。另一方面,它极力渲染中国加入世贸和申奥成功是了不起的「民族成就。在这个意义上,「全球的是「民族的,「民族的是「全球的。

*在处理中美关系的过程中,媒介在制造形象、话语和意识形态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媒介既反映也加剧中国不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牺牲共产党的传统支持者(农民和城市工人),看顾新兴城市知识份子、专业人士和经理阶级。这样,「国家的压制了「地方的。这一趋势随着中国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会愈演愈烈。社会经济差距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已引起知识份子和媒介的激烈争论。

*新媒介科技将挑战官方对传媒的控制。新媒介科技对新兴商业文化和公共空间也会有影响,但究竟性质是甚么,变化的过程如何,尚待继续研究。

*从意识形态上讲,中国媒介及其工作者正在变动中。在政经变革的背景下,他们正在清理相互竞争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儒家思想和市场逻辑的专业主义。

*大众文化避免与国家意识形态直接冲突。民族主义的包装保证市场的成功。

*评价全球媒介巨霸在中国投资的影响,需要有历史的关照,来解释全球和国家的互动。

本书关注民族性和全球化的互动关系,却忽略了中国地方性的发展。我们要用理论的视野和恰当的方法来研究媒介的内容,以及人们如何吸收和解释它。末了,我在最近一个关於中国和全球化的国际会议上听到两个有趣的说法:首先,有人说学界流行研究中国的经贸巨变,忽视糟糕的人权状态。其次,华裔以前比外国学者对中国的未来感到更悲观,现在却感到更乐观。第一个说法显然与本书不符。至於第二个说法,就请你自己评价了。

註释

1李金铨:〈建制内的多元主义:美国精英媒介对华政策的论述〉,《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2年2月号,页71-82.2MariaHsiaChang,ReturnoftheDragon:China’sWoundedNationalism(Boulder,Colo.:Westview,2001),182.3JinhuaDai,"BeyondGlobalSpectacleandNationalImageMaking",Positions9,no.1(2001):161-86.4Chin-ChuanLee,JosephManChan,ZhongdangPan,andClementY.K.So,GlobalMediaSpectacle:NewsWaroverHongKong(Albany,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2002)。

5YuHuangandChin-ChuanLee,"PeddlingPartyIdeologyforaProfit:ChineseMediaandtheRiseofNationalisminthe1990s",inChinesePoliticalCommunication,ed.GaryRawnsleyandMing-yehRawnsley(London:RoutledgeCurzon,2002)。

6;7DanielDayanandElihuKatz,MediaEvents(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viii;15.8AmartyaSen,"IfIt’sFair,It’sGood:10Truthsabout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14-15July2001,op-edpage.9PierreBourdieu,"UnitingtoBetterDominate",ItemsandIssues2,no.3-4(2001):1-6.10AliceH.Amsden,"WhyareGlobalizerssoProvincial?",NewYorkTimes,31January2002,op-edpage.11"IsitatRisk?",TheEconomist(2February2002),66.12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3BenH.Bagdikian,MediaMonopoly,6thed.(Boston:Beacon,2000);RobertMcChesney,RichMedia,PoorDemocracy(NewYork:NewPress,1999)。

14;15JeremyTunstall,TheAnglo-AmericanMediaConnection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64;2.16同註13McChesney.17TinaRosenberg,"JohnKamm’sThirdWay",NewYorkTimesMagazine(3March2002),58-63,81,101-102.18李江帆:〈加入世贸组织对第三产业的冲击与应对思路〉,载王振中编:《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北京:社会科学资料出版社,2001),页284-96.19李永乐:〈入世后中国媒体的新挑战〉,「多维新闻网,2002年2月25日。

20喻国明:〈中国传媒的投资前景〉,《明报月刊》,2002年4月号,页25-27.21YuezhiZhaoandDanSchiller,"DancingwithWolves?China’sIntegrationintoDigitalCapitalism",Info3,no.2(2001):137-51.22见「多维新闻网,2001年12月14日。

23戴锦华:〈从狼来了到狼群来了〉,《南方周末》(2002年3月1日)。

24infoserv2.ita.doc.gov/ot/mktctry.1999年美国输出5.47亿美元的先进网络设备给中国,从中国进口15.5亿美元的电信产品(主要是电话和答录机)。

25KennethDeWoskin,"TheWTOandtheTelecommunicationsSectorinChina",TheChinaQuarterly,no.167(September2001):630-54.26;44XupeiSun,"AccessiontotheWTOandDevelopmentofChina’sDigitalMedia",unpublishedpaper(2001)。

27JohnB.Thompson,TheMediaandModernity(St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5),173-78.28JohnTomlinson,CulturalImperialism(Baltimore,MD: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91),61.29;34RaymondWilliams,MarxismandLiteratur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7)。

30;58Chin-ChuanLee,"China’sJournalism:TheEmancipatoryPoten-tialofSocialTheory",JournalismStudies1,no.4(November2000):559-76;571.31KevinLatham,"NothingbuttheTruth:NewsMedia,PowerandHegemonyinSouthChina",TheChinaQuarterly,no.163(September2000):633-54.32ToddGitlin,"TheAnti-PoliticalPopulismofCulturalStudies",inCulturalStudiesinQuestion,ed.MarjorieFergusonandPeterGolding(London:Sage,1997)。

33ZhouHe,"ChineseCommunistPartyPressinaTugofWar:APoliticalEconomyAnalysisoftheShenzhenSpecialZoneDaily",inPower,Money,andMedia:CommunicationPatternsandBureaucraticControlinCulturalChina,ed.Chin-ChuanLee(Evanston,Ill.:NorthwesternUniversityPress,2000),112-51.35BanningGarrett,"ChinaFacesDebates,theContradictionsofGlobalization",AsianSurvey41,no.3(2001):409-27.36;37刘军宁:《共和。民主。: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页244;256.38同註36刘军宁;徐友渔:〈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载李世涛编:《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知识份子立场(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页413-30;朱学勤:〈1998,自由的言说〉,《南方周末》(1998年12月25日)。

39同註38朱学勤。

40;53JunningLiu,"ClassicalLiber-alismCatchesoninChina",JournalofDemocracy11,no.3(2000):48-57.41同註38徐友渔。

42进一步的分析和评论,请参阅註30Chin-ChuanLee.43XupeiSun,AnOrchestraofVoices:MakingtheArgumentforGreaterSpeechandPressFreedomintheRepublicofChina,ed.ElizabethC.Michel(Westport,Conn.:Praeger,2001),xxv,31,37.45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载註38《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页1.46HuiWang,"ContemporaryChineseThoughtandtheQuestionofModernity",SocialText,no.55(1998):9-44.47汪晖:〈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及其批判〉,《台湾社会研究季刊》,43期(2001),页1-65.48;49XudongZhang,"Nationalism,MassCulture,andIntellectualStrategiesinPost-TiananmenChina",SocialText,no.55(1998):135;130.50崔之元:〈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4年8月号,页5-16.51MaxWeber,"PoliticsasaVocation",inWeber:SelectionsinTranslation,trans.EricMatthews,ed.W.G.Runciman(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8),212-25.52YuezhiZhao,Media,Market,andDemocracyinChina:BetweenthePartyLineandtheBottomLine(Urbana,Ill.: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98)。

54MikeFeatherstone,UndoingCulture(London:Sage,1995);JohnTomlinson,GlobalizationandCulture(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9)。

55BarringtonMoore,SocialOriginsofDictatorshipandDemocracy(Boston:Beacon,1966)。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第7篇

民族主义和全球化是矛盾的统一,既共存又竞争。本文旨在讨论两个主题。第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形塑中国媒介的生态、话语、市场和意识形态?第二,在「国家利益的口号下,中国社会各股力量或竞争或联盟,以争取社会优势,媒介如何展现这个过程?具体说,我想把这两个主题贯穿於以下六个子题:(1)中国媒介如何发动反美的浪潮,展现强烈的民族自豪和国家认同,以赢得媒介的市场利润?(2)经济改革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巨变,社会集团的利益差别加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民和工人必将首当其冲,承担剧痛,媒介话语如何关注他们的困境?(3)政府所推动的媒介集团化能否与跨国资本竞争?(4)中国媒介和电信市场迄未开放给外国和私人资本,入世对国际资本佔领中国市场有何影响?(5)中国媒介和记者在意识形态上如何应对政经现状?信息科技的发展对媒介的结构和意识形态有何影响?(6)各知识阵营(自由派、老左派、新左派,加上马克思主义的改革派)在媒介上激辩,他们如何定位中国在世界与民族之间的主轴?

一、民族骄傲和全球政治

中国没有共产主义,只有共产党。这个党失去了革命理想,却垄断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中国人厌倦了宣传,对党八股漠不关心,或半带嘲讽,或阳奉阴违。只有国家受到外来威胁时,官民才会合流,形成侵略性很强的「爱国民族主义,以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模糊2.官方宣导的民族主义和民间涌现的民族主义在媒介上面汇合,处处充满了集体牺牲的历史回忆,仇外又自怜,彷彿中国正再度被潜在的敌人重重包围。难怪在一连串危机事件中(包括美国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双方在人权、经济和的歧见,中国间谍涉嫌偷窃美国核武机密案,以及中美海南撞机事件),中国媒介总是认定美国为真假敌人。同时,与民族情绪相对的(其实也是合拍的)则是中国渴望提昇其国际地位,这从媒介拚命宣传「申奥入世成功可见一斑。

兜售民族主义

聚焦「他者能够转移注意力,淡化内部不满的情绪。民族主义多半由国家政权所界定,以致「我们和「他们壁垒分明,一方面强化恐外仇外的情绪,一方面压制民族内部(如和台湾)或泛民族(如泛中亚)追求不同的身份认同。唯因民间的民族主义是自发性的,太亢奋时难以收拾,甚至鞑伐官方的外交政策太过委曲求全,所以官方企图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轨道上,以免脱韁而威胁其他的政策利益。这种民族情绪还可能掉转枪口,对内瞄准政权的腐败。在民间的网络聊天室里,有许多人骂总理朱鎔基是「卖国贼,对美国「太软弱。在国家政权内部,宣传部门和军队对美国的态度强硬,但外交和外贸机构则主张修好。历史上,仇外情绪总是和内政虚弱有关,目前中国民众大量失业和官僚腐败横行,如果处理不当,难保不会触发政权危机。

中国,甚至全世界,对美国的态度一直爱恨交加。美国内部可能民主进步,对外却傲慢自大,我行我素,甚至是横行霸道的。为甚么中国从80年代的「崇美转向90年代的「反美?我认为,冷战结束和置中美关系於冲突的境地,中国成为美国领导新世界秩序的绊脚石,中国的人权问题也成为美国政治和大众媒介的焦点。北大学者戴锦华形喻中国在80年代渴望美国的爱,到了90年代因为失宠而转为哀怨3.如果把她的比拟伸展一下,可以说80年代中国只是美国追求的对象之一,但中国似乎把美国当成唯一的恋人,一旦失恋痛苦更巨,美国从天使骤变成魔鬼。这两种内外因的解释可说相反相成。

90年代期间,媒介为香港回归制造民族主义的奇观,并因此获得巨大的市场利润。媒介一再宣传香港回归是民族主义的胜利,不但象徵中国共产党击败西方帝国主义,也标志台湾将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下回归祖国怀抱。这种化约和本质化的叙述,显然忘却了在50年代为了反抗西方封锁而刻意留下香港这块殖民地,甚至不惜和二战以后民族自决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社会主义祖国高唱民族独立,却在家门口姑息腐败的资本主义殖民地,70年代初中苏交恶时曾因此遭莫斯科奚落。中国媒介从不承认英国在香港的治绩,更不回答港台对一国两制的疑虑4.

在中美撞机事件后,连官方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想打政策的「球,利用民族情绪获取商业利益。但民族主义的调子不仅仅是党的意识形态工具在唱,更重要的是国家民族主义随着戏剧化的事件渗入了大众意识。中国愈富裕,愈自我中心,对政治愈冷感,也更易於受狭隘民族主义和反美话语所左右。兜售民粹式民族主义既安全又赚钱,受市场驱动的媒介和小报自然冲到最前面,制造耸人听闻的民族主义话语。从9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像《中国可以说不》和《妖魔化中国的背后》这些歇斯底里的畅销书,而且傚者风起。它们反自由,反民主,心态狭隘又傲慢,斩钉截铁地反西方,理性分析不足,感情用事有余5.

每一个与外来势力(特别是美国和台湾)的对抗、冲突和危机,都会被中国媒介用来趁机制作民族情绪的商品。试想如果《人民日报》的头条报导海峡两岸紧张,再带上一张煽动的人民登陆作战照片,当在国际上引发何等外交交涉和军事动作?幸而这种新闻手法并非出於《人民日报》,而是1999年6月登在它的报;当时李登辉宣称中国和台湾是「国与国的关系,《环球时报》为了迁就市场,似乎觉得有权耸人听闻,不必顾政治后果。中国科学院出版的周报《科学时报》也不甘示弱,发表了一篇题为〈的新型定向导弹能够直捣李登辉的办公桌!〉的文章。

民族的面子: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而入世,人们只觉解脱而不狂喜。2001年7月13日宣布中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国家主席主持电视现场直播,反而举国欣喜若狂。入世对中国政经的改变必然深刻,奥运与一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关痛痒,媒介把这两件事渲染为中国在世界舞台崛起的象徵。奥运让中国「走出去,让世界把「中国带进来。中国花了2,500万美元僱用国际公关公司包装申请材料,预料将再花250亿美元筹备2008年的奥运。城市富裕阶层(特别是北京)在「国家利益的名义下,将从奥运会中获利匪浅。美国并不像1993年那样反对中国的申请,理由是它想要以奥运推动中国的民主改革。美国的一位评论员嘲讽道:「如果你让流氓参加绅士的游戏,他也会学点文明的礼仪。

正如达扬(DanielDayan)和卡茨(ElihuKatz)所说,体育是「媒介事件,是一种仪式性的政治,「表达了对团结一致和民族融合的向往6.在中国,奥运提高当权者的地位,整合社会团体,因为所有的眼睛都「聚焦在仪式的中心7.奥运会其实是「行事历新闻(calendarjournalism),老早计划在前,培养宴乐的氛围,以吸引众多观众,但调子定於一尊,压制非主流对历史和现实的阐释。可以想像,中国希望利用这次电视奇观,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进步,争取中国在世界「应有的位置,於是个别运动员的竞技场变成各国的特展会。中国必将不惜代价,培养一支进军世界的参赛强队。

作为奥运会的暖身,中国国家足球队首次进入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这个消息挤掉美国对阿富汗宣战的新闻,成为各报的头版头条,与入世、申奥同列三大盛事。正如波伦鲍姆(JudyPolumbaum)所说的,奥运会从准备、上演到余波,都包含「全球化的元素。奥运会是个集中的舞台,通过先进的电子科技,让不同地区和国家交流人力、物力、资源、形象和信息。在地方的意义上,北京从上海抢回优势;在国家的意义上,中国增强自我认知,提高它投射到世界的身份;在国际的意义上,则象徵了中国在全球权力关系中往上爬。波伦鲍姆认为,北京当局会利用新闻媒介宣扬,由於奥运会必须注入大量金融和科技,故将促进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当然,它也会粉饰太平,避而不谈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不平等和阶级分化。此外,还会希望奥运会为中国拓展国际贸易、旅游、劳力输出和资本流动,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中国融入世界体系,也要求它遵守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

二、进入世贸组织:赢家与输家

全球化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诺贝尔经济学的得主森(AmartyaSen)说:「如果它是公平的,那它就是好的。8他认为,全球化是「无法逃避,也没有理由逃避的进程;连反全球化的声音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疑虑必须受到重视。全球化是不均衡、有选择性的发展。一些国家受益,另一些则未必。布迪厄(PierreBourdieu)反对「普适化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oftheuniversal),也就是把一个特殊(指美国)经验扩张成全球的标准模式,主流国家转化不平等的国际权力关系为游戏规则,自己受益,贻害别人9.阿姆斯登(AliceAmsden)说,世贸组织虽说应该公平竞争,但少数富国控制国际组织和全球市场,利用漏洞设置贸易障碍,将不肯变通的规则强加到穷国头上,阻挡它们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发展10.

中国官方对世贸组织格外热情。以前关心全球化的公平性,关心世贸组织对於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如今这些彷彿都不是问题了。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地球上约有20亿人(包括非洲和穆斯林国家)愈来愈不全球化,另外30亿人(包括中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和菲律宾)属於《经济学人》(TheEconomist)所称的「低收入的全球化国家11.对中国而言,入世和主办奥运会的意义远在经济得失之上,而关乎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在入世的过程中,中国媒介顺着官方的调子,反覆宣传入世会给中国带来一大筐的好处,而困境则是短暂和可以克服的,甚至可以化困境为机会。媒介把中国描绘为全球化进程中的胜利者,入世是「双赢,却始终不曾解释中国为甚么要割断社会主义的过去,要拥抱全球资本主义。政府压制反对入世的声音,并用传媒喉舌为政策唱颂歌。中国表面上沾沾自喜,其实底子里紧张,这在朱鎔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上表露无遗。中国入世成为定局以后,媒介开始分析机会与挑战,但基调仍强调利大於弊。

即使中国能从世贸组织获得应得的利益,但国内哪些团体、行业和阶层是赢家,而哪些将付出代价?媒介在描述全球格局中的中国,总是使用高度化约和抽象的话语。国内的发展其实相当失衡,入世的受益者主要是正在抬头的消费市场、城市中产阶级、服务业和外资企业,而将农民和工人排除在外,但媒介却构筑了一个如同赵月枝所谓的全民「消费者天堂的海市蜃楼。中国现在的「劫贫济富,与的「劫富济贫恰恰相反,致使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巨变,阶级对立加剧。市场松绑,政府推卸责任,不再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教育和医疗保险的安全网。如果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就只认得「适者生存中的适者。

在这个半资本主义的里,中共背弃了传统支持者(即城市工人和农民),迳向日据优势的城市工商和专业阶层靠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显示,工人和农民已经跌落到新阶级结构的最底层12.中国农民约佔全国人口的70%和劳动力的50%,他们的收入从1997年开始急降。更糟的还在后头:官方估计,入世后七年内,会有1,000万农民失业。工人方面,1996到2001年,国有企业裁员3,500万人,政府控制的集体企业「下岗1,600万人,入世后另有3,000万工人也将失业。知识份子和学生一向最不满意政府,现在工人和农民则犹有过之,每年都有成千次的抗议、罢工和抗争,原因从单位或政府不支付津贴、官僚腐败,以至於工作危险都有。

在「国家利益的帽子下,入世好像变成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各地方、行业和阶层都无由置喙。马克思主义说,统治阶级通过霸权的意理工具将特殊阶级的利益概括为普遍的利益。连《工人日报》和《农民日报》都一味听命於党,而不是为工农利益说话。在电视屏幕上,工农的身影愈来愈少,声音愈来愈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气象播报员去年秋天播送天气预报时顺口加了一句:「现在正是农民播种和秋收的繁忙时刻,我想说,你们辛苦了。没想到随后几天,收到上千个电话和感谢信,农民们说太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关怀了。中国知识份子和记者一向怀着精英情结,不信任老百姓的政治能力,甚至敌视工人和农民。不论党的机关报还是市场取向的报纸,它们责备和压制弱者殊无二致,竟然要求工农擦乾无用的眼泪,充实技能,接受入世的挑战。它们对於在西雅图的反世贸抗议示威都只淡化处理。

三、国内媒介集团vs.国际资本?

冷战后,强国解除经济管制,资本主义飞跃发展,媒介集团跟着全球化。这些国际传媒集团早就看中了中国市场,企望抓住世贸组织的契机,纳中国於全球资本主义的轨道,把它「融入文明的世界。这些媒介帝国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兼并,囊括了所有的媒介形式,从电影、广播、电视、有线电视、运动节目,音乐、家庭影院、出版、杂志,一直到多媒介1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介市场,大体瓜分成三块:最大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TimeWarner)、迪斯尼(Disney)和Viacom佔三分之一;四个名义上「外国集团,包括Vivendi-Universal、贝塔斯曼(Bertelsmann),新闻集团(NewsCorporation)和索尼(Sony),佔三分之一;剩下的美国媒介加在一起佔40%14.这些媒介巨霸把新闻看作另一种工业产品,而且新闻的利润远不及娱乐节目。严肃的新闻节目愈来愈麦当劳化和琐碎化、信息娱乐化,小道消息和丑闻充斥,一味满足消费者瞬间的感官。媒介集团既竞争也合作,合开子公司,共享利润,共同制作产品,并交换地方媒介的产权,不一而足。

媒介全球化说穿了就是媒介美国化。美国是唯一真正跨媒介的全球出口商,英国仅在新闻领域有全球性的影响,其他西欧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更不必说了15.美国电影协会组织了中国贸易关系委员会,用媒介巨头游说国会,要求通过对华贸易法案,绝非偶然。90年代期间媒介集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运用政治手腕,拚命想打通中国市场,但它们却对外国(包括中国)的新闻愈来愈没有兴趣。麦克切斯尼(RobertMcChesney)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富裕的媒介,贫瘠的民主》(RichMedia,PoorDemocracy)16.最近全球媒介集团的股票大跌,可能会减缓但不会阻止它们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中国最近允许香港的华娱电视进入广东省,提供普通话节目给有线电视台。为了回报,华娱电视的母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答应在其所属的纽约、休斯顿和洛杉矶有线台播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英语节目。旗下的CNN为了打入中国市场,正在香港筹备制作中心。迪斯尼也在香港建造主题公园,作为通向中国市场的大门。贝塔斯曼在上海扩大读者俱乐部。默多克(RupertMurdoch)讨好中国当局已有时日,他的香港凤凰卫视(与中资合作)1998年已覆盖中国4,400万的电视家庭,约佔16%,并吸引可口可乐和摩托罗拉等大广告商。此外,中国批准三十个外国电视频道进入广东,广东成了全国的试验场。外国频道都将集中到一颗中国卫星来转播,它们不能提供性和暴力的内容──当然也没有新闻。有人一厢情愿认为跨国传媒公司会在中国传播民主的价值。非也。跨国公司在中国为了减少成本,往往限制劳工权益,传媒公司预计也会「政治正确,不会捋虎鬚17.它们讲的语言不是民主,而是资本主义。

中国的对策是「以毒攻毒,傚仿国外的媒介巨霸,组织由国家主导的传媒集团,来应付全球化的挑战。90年代中期,中国批准成立第一个《广州日报》集团,当时因为政府停止津贴媒介,所以把收入好的党报当成海绵,吸收那些不赚钱的、混乱的、经常违命的「小报和杂志。前此,中国一直批判西方媒介给资产阶级的集团统治所操纵。现在的新说词是要以媒介集团扩大规模经济,以便在入世后和外资一较长短。目前中国有26个报业集团,八个广播电视集团,六个出版集团,四个发行集团和三个电影集团。将来,政策上还会不断走向媒介合并的道路。2000年成立中国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把国家资源并在一起,涵盖了电影、广播、有线电视到互联网,应有尽有。

中国媒介的暴利靠国家特权的保护,而非靠自由市场的竞争。如果说要靠规模经济才能与国际资本竞争,那么问题是,舢舨能否编成航空母舰。中国最大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比起外资还是小巫见大巫。更糟的,中国媒介集团都是行政指令和长官意志下的产物,造成浪费,低效率,工作重叠,高成本。它们在非媒介领域(如房地产或超市)的投资更杂乱无章。中国广播电视电影集团看似庞大,其实内部倾轧,官僚内耗。官方只是搬动机构,并未改变控制的机制。

四、「中国,我来了!:国际传媒资本抢滩

入世对中国传媒的影响可分三环。首先,电信、金融和保险将首当其冲18.它们长期受惠於国家的垄断政策,服务低质,却坐收暴利。90年代,电信产业的利润每年达33%,而第三产业平均利润只有24.6%.其次受影响的是广告、电影、出版、旅游业和信息服务,这些行业市场潜力大,利润较低(8-19%)。第三环是传媒和电视市场,仍将门扉紧闭。

为了入世,中国部分让步,承诺逐步开放媒介和通信市场。中国必须制订与世贸组织条款接轨的具体法规,届时将产生很多争议。中国入世最初五年内如何应对外来的挑战,必将影响长期的政策。官方希望利用新媒介科技来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和维系意识形态。官方把媒介分成硬件和软件。在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条款和科技知识上,欢迎外国投资。那些看似「非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可以商量:迪斯尼的ESPN和Viacom的MTV已打进内陆的有线台,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把麦克乔丹(MichaelJordan)捧为最有名的美国人。外资可能於媒介广告和管理。但中国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编辑权。

新闻和电视是党国的宣传喉舌,也是赚取暴利的最后堡垒,将可免於外国竞争。90年代期间,新闻媒介的广告收入增长200%,平均每年35%,2001年总额达1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估计,投资中国媒介约需八年就可以回本──比医药、能源、银行和建筑的回报快得多19.尽管跨国媒介巨霸虎视眈眈,等待攫取中国的电视市场,党国却抓牢不放。中央电视台仍将保持领先地位,在2008年奥运会挖一个广告的大金库。喻国明预测,中国媒介广告收入仍有生长空间,但不同集团的竞争会抬高成本,使增长率由每年的35%降到10-15%20.

中国的电影产业将成为全球化自由竞争的牺牲品。官方在1995年答应每年进口十部好莱坞大片,当时制片业和电影创作人员都寄望大片带来更开放的创作氛围。但好莱坞电影的到来恰与中国电影的迅速衰落同时发生2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好莱坞电影将由每年十部加到二十部,最后达五十部。外资也获许在中国建造和拥有电影院。好莱坞估计,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五年,电影票房将达10到50亿美元,其后每年会增长15%22.进口电影的数量其实不重要,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不会到影院里看好莱坞大片,只会买盗版的VCD和DVD──这些大片刚刚在美国放映,中国的大街小巷里就有人廉价兜售了。短期看,盗版损害好莱坞片商的利益,但戴锦华认为,从长远看,盗版喂养了好几代中国观众的文化品味23.

中国的战场前沿在互联网和电信市场上。虽然媒介由控制,电信领域主要是由经济和金融部门管理。电信比传媒多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中国后来居上,可以直接跳越过时的科技。美国商业部视中国为世界上第二大电信市场,未来几年可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24.资料显示,1991年到1999年,中国邮政服务增长375%,1999年达24亿美元,同时期电信业更增长2,050%.1999年中国电信达376亿美元。90年代,政府积极鼓励外资投资於电信设备,输入科技,却垄断了高利润的电信服务。电信和互联网市场都有长足的增长,外国竞争者将与政府的垄断斗争。

中国市场潜力很大,电信基础设施仍然落后。2000年,全国仅1.4%的家庭能接上互联网,北京、上海、广州和青岛就囊括一半25.中国想以调整、控制国内竞争来加强竞争力。仅2000年就了七个关於互联网的条规,重申政府的权威,一再警告互联网不能传播非法(即批评政府)的信息或连接到外国网站。政府和企业网页故意侵佔和瓜分网络的空间,截至1999年底,约有1,000家报纸和200家广播电视开设网站,但只有中央、省级和部级的媒介可以在网上新闻26.上网报纸与印刷版本无异,在严格控制下,真正的公共话语的空间微乎其微。

跨国媒介集团尝试与中国地方上的电信网络公司合资,或签订商业合同,但步伐未必随着入世而加快。政府规定只许有一定资金和专业人员的公司营业,营业者多半党政关系良好,自然支持严格的政策。新政策将如何依照世贸协议,规范电信领域的外国投资、合资和股票,目前尚未可知。科技发展将继续向中国加压,总的会走向市场开放和价格改革。

五、话语、科技和意识形态

中国当局坚拒外资和私资控制传媒。但媒介管理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尤其互联网和卫星势将削弱官方控制信息流通的权力。目前报纸不准跨省发行,当局很难把新媒介限制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中国加入世贸后,媒介在国家和市场之间、国家和全球之间角色愈来愈重要。麦考密克(BarrettMcCormick)和刘擎问:科技和全球化给中国媒介的意识形态和商业文化带来甚么影响?他们认为,互联网为媒介创造自由的空间,所传递的一些内容对官方意识有潜在的颠覆性,进口的商业文化也可能推动个体和企业的自主意识。在此,容我再补充几点。首先,官方热衷把新科技应用於商业上,却又想控制科技的政治影响;全球传媒巨霸想在中国赚钱,不可能违背官方的意旨,因此不应高估它们在推动民主化方面的作用。第二,中国的网络传播和电信发展会继续加大社经差距,我们不应高估新媒介的颠覆性,但城市精英的确更容易获得商业和学术信息。第三,电信促进了商业文化,但它如何与当局合作又作对,值得密切注意。第四,知识份子电子报(包括网络杂志、BBS论坛、数字化的学术资料档案)既非官方的,也不商业取向,它们是自由派、老左派和新左派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域。旧的网站被关闭,新的网站又出现。因为没有盈利机会,国际资本不会投资於此,政府迄无明确的规范。

新科技和全球化对中国新闻工作者和公众有甚么影响?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少有结论性的实证研究。汤普森(JohnB.Thompson)提出媒介产品的「全球化的扩散传播(globalizeddiffusion)和「地方化的吸收(localizedappropriation)的辩证双重关系,说明全球政经和文化中介的複杂互动27.如果只用政治经济学看主流文化的生产过程和分配结构,而未能留心各阐述群体的话语意义,其结果可能夸大「文化帝国主义的论断。反之,如果只在微观上看受众如何解释进口的媒介文本,而漠视全球控制和依附的宏观结构,也很可能武断地抹煞意识形态的涵义。问题不在於是否有文化帝国主义,而在於这种帝国主义产生甚么霸权效果。宏观历史和具体社会语境必须兼顾,展开辩证的讨论28.

市场化给中国媒介带来了混合的意识形态,充满了矛盾的身份、认同、形象和主体性。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竞争和意义重建的场域,既有共产主义的革命话语,也有市场化的实用话语。用威廉斯(RaymondWilliams)的语言来说,这就是主流意识结构(dominantstructure,即共产主义强调革命先锋队的宣传)、剩余意识结构(residualstructure,即传统儒家强调士大夫的道德责任)以及新兴的意识结构(emergingstructure,即符合市场逻辑的媒介专业主义)的斗争与调和29.

潘忠党和陆晔借法国社会学家塞尔托(MicheldeCerteau)的概念认为,中国记者在日常新闻实践中,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话语资源和技巧,以规避、吸纳和抵制官方的权力控制,正是以不同的「对策来对付上面的「政策。记者用官方辞令来正当化自己想做的事,例如(1)用党八股来论证媒介上马的项目;(2)赋予过时的宣传路线(群众路线)以新意,并融入市场和专业主义的逻辑中获利(如市场调查),以及(3)顺着政治气氛讲话。他们除了消极地阳奉阴违,也积极地从党国义理中寻找市场根据。然而这些策略看情况应变,很不稳定,是「弱者的武器,使他们与权势对抗时赢得一些小胜利。必须指出,游击战和灵活策略确能赢得小胜利,但这些策略能否制度化,以抗衡统治意识?我觉得,它们多半会被主流结构吸收、削弱、以至击败,因此夸大受众的主体性而忽视结构的控制恐怕只见树不见林;那些小胜利流於短暂、自恋和逃避,并不能改变、抵抗或颠覆深层的支配。80年代,改革派希望重新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的「自由面,一旦在权力斗争中失势后,一切付之东流30.莱瑟姆(KevinLatham)认为,到了世俗化的90年代,多元的意识形态凸显出官方意识形态愈来愈脆弱和分裂31.其实党国结构仍然牢固,媒介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也不像80年代那样倡导政治改革。即使在美国,民粹式的文化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也遭到批评,吉特林(ToddGitlin)说这些人用幻想的文化政治代替制度性强有力的社会运动,不啻掩饰自己的政治无能32.

何舟在一篇论文中说,中国媒介已从洗脑的国家工具转型为「党的公关公司,任务是宣扬党国的正面形象33,中国媒介已经戴着社会主义的面具,装着资本主义的身体。我知道很多中国记者认为这个描述中肯。何舟描述,在全球化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冲突中,媒介用五种策略来减少意识形态的不和谐,包括:(1)重新调音;(2)意识形态分割;(3)淡化不协调音;(4)契约性的合谐;(5)寻求国家保护。下一步,我们应该问:媒介组织和记者如何在「市场化的权威媒介体制生存、妥协和争取空间?经济自由化、市场竞争和全球渗透如何形塑媒介生态环境、话语和意识形态?葛兰西(AntonioGramsci)的分析角度,即解释霸权和反霸权的动态斗争过程,会为福柯式的话语分析提供更辩证的一面34.

六、中国在国家─全球的纽带中何去何从?

中国知识份子在媒介辩论中国何去何从。老左派、自由派和新左派(外加80年代的改革派)构成当前中国意识形态的光谱。这些辩论几乎完全与社会运动脱节,但还是可以澄清一些政策取向的问题。

老左派承袭的教条,以胡乔木和邓力群为首。他们在80年代末清算党内改革派,但未料随即在90年代失势。这一派攻击世贸组织为美国霸权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把俄国、东欧、巴西和非洲的动荡归咎於西方宰制的全球化35.老左派常向提万言书,尖锐质疑现行政策偏离路线。他们不相信中国除了加入世贸别无出路,不相信中国加入世贸利大於弊。老左派在互联网缅怀时期的无产阶级风尚:平等(虽然是「均贫)、民族独立、反抗西方。在2001年7月1日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时宣布资本家可以入党,以前的「剥削者变成了「联合力量。老左派立刻展开新一轮的攻击,骂江背叛马克思主义,出卖共产党。《真理的追求》更谴责等为「党内的走资派,江下令关闭《真理的追求》和《中流》──这两本杂志的刊名就是对现政权的公然蔑视。如果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老左派可能借屍还魂,得到广大支持。

自由多元主义在中国多灾多难。自由主义思潮一直遭禁,后来在90年代死灰复燃。它们反对威权统治,支持自由市场,但在中国入世这个问题上,却成了当局的同盟。刘军宁认为全球化是「民主的同义词36,是普世价值的坐标,能够避免战争和避免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所说的「文明的冲突。自由派认为全球化会给中国带来民主和富强,柏林墙和前苏联就是在全球化的力量下倒塌的。他们相信世贸和全球化能够为中国引入法律机制,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扩张经济改革。此说与美国对华政策不谋而合。他们极力反对民族主义,认为它为政治独裁准备了道德和文化基础37.在反驳老左派和新左派的攻击时,自由派声称,中国腐败的真正原因是威权主义,不是市场化和全球化38.朱学勤指出,中国的情况是「看得见的脚(政府权力)经常践踏「看不见的手(市场),而国际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并不重要39.刘军宁认为新闻自由是以经济自由和私有财产为前提的40.

自由派阵营里有一类是不再迷信极端主义的老激进份子(如李慎之),另一类是相信西方民主的改革派知识份子。奇怪的是,自由派对公平和市场支配这类话题大致缄默,对农民和工人的惨状很少发言。他们认为自由高於平等,机会平等高於结果平等。他们相信全球化带来民主潜力,但不知他们如何解释新加坡的反例(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专制统治,正是中国当局所羨慕的)和阿根廷的崩溃。国际工业资本在中国的纪录也未必太民主。徐友渔强调,中国要在全球化环境中成功,完全「事在人为41.这未免忽略了全球化限制性的一面。

8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改革派随着改革官僚体制浮沉,当时他们多在党国的宣传和意识形态部门中位居要津。对的反思,使他们致力於重新解释马列主义和思想,再发现它们的「自由面,倡导政治改革和新闻自由。他们支持和的政治改革,直到中被清算为止。改革派的言论包括苏绍智的社会主义民主论,王若水的马克思主义异化论,以及胡绩伟的党报「人民性高於党性的论述42.孙旭培提出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报纸体系,唱的合谐曲既包括党国媒介的主旋律,也包括非盈利民办报纸的音符43.1989年以后改革派要么被驱逐,要么被边缘化;1992年以后商业文化席卷中国,拥抱全球资本主义,他们已经退出这场辩论。在尚存的声音中,孙旭培更接近自由派了44.

90年代,国家引导的市场经济带来的残酷后果渐渐浮现,新左派对此提出了及时的激评。他们攻击80年代的改革派和90年代的自由派有精英贵族情结,过於保守。新左派(他们自称「自由左派)既不用国家与人民的对立来归纳中国的症结,也不认为压制性政体是中国的首敌。不少新左派成员在海外大学任教,或在国内担任文化职位。他们攻击全球资本主义在中国蔓延,制造消费文化和市场狂热,与草根民主格格不入。甘阳谴责自由派讚颂的「自由只给富人、强人和能人特享45.新左派的观点把自由与平等对立,其实真正的自由主义总是有意识地调和这两个基本价值。自由派鼓吹「有限的政府,以减少滥权;新左派则要建立强大的「民主政府来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为然──好是好,怎么做?

《读书》主编汪晖是新左派最雄辩的作者之一,他攻击西方现代性中的非理性成分46.在一篇分析中国现状的长文中,他声称「运动不仅是一场自由派学生和知识份子要求政治改革、新闻自由和宪法权利的运动,也是广大城市劳工要求社会公平的抗议运动47.在建立新左派为「的继承者之余,他进一步抨击新自由派是在过去二十年推动「激进私有化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正通过世贸组织,在结合国家资本与跨国资本,重塑中国的社会和市场的版图。自由派回击新左派不愿批评专制政体。汪晖的论述颇有见地,但一竿子打倒「政治自由主义者(一直受当局压迫)和「经济自由主义者(当局的政策顾问),不免有打倒稻草人的味道。

张旭东呼籲要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民主,比资产阶级的制度更民主、更自由、更平等,照顾全民的利益48.他要重燃乌托邦的想像,建构一个新的论述,也就是「在尚存的社会主义框架里,为政治参与和人民民主创造新的可能性49.据说这个新模式比自由主义的民主(liberaldemocracy)或社会民主(socialdemocracy)更民主。同样,崔之元建议从和的政治试验中,片面挑出一些东西来开展中国的制度创新50.思想到底是权威主义的本源,还是一个「新型的民主?新左派似乎把抽象的毛主义剥离,罔顾那些实际的、具体的恐怖、飢饿和流血等活生生的历史经验(livedexperience),然后想像出一个激进浪漫但缺乏实践意义的政治制度。正如韦伯(MaxWeber)在一篇名着所言,政治伦理不仅仅关乎意图,而应对行动的实际后果负责51.通往地狱的路可能铺满了高贵的意图。魔鬼总是存於细节:除非新左派提出具体方案,否则他们顶多是乌托邦的想像。

在引进西方激进马克思主义时,新左派似乎犯了怀海德(AlfredNorthWhitehead)所说的「具体情境错置的谬误。全球资本如何宰制中国经济?加入世贸后中国如何嵌入全球资本主义结构?全球化与地方性(包括国家和统治阶级)如何互动?这些複杂的课题亟待批判评估,不是简单的哲学冥想可以解答。新左派似乎把「全球─国家的天平倾斜到全球化的一端,忽略了国家的一端;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比反对专制主义更热衷。他们自称是的继承者,可是毛在革命年代提出要反帝国主义也要反封建主义。在几个国际冲突事件中,新左派几乎倒向国家民族主义,联手反对西方。赵月枝既批判党国的控制,也批判市场的异化52,值得讚扬。

老左派靠边站了,马克思主义改革派早就边缘化了,剩下的自由派和新左派多少有基本教义的倾向。他们把西方理论普遍化,运用到中国这个具体的、複杂的、矛盾的环境中。自由派接受海耶克(FriedrichA.vonHayek)古典自由主义的视野,例如刘军宁甚至排斥实用主义(如杜威[JohnDewey])或社会民主(如拉斯基[HaroldLaski])的修正53.而新左派拘泥於反帝国主义的论述,竟而抹煞自由精神在中国的意义(比如认为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自由),同时将解放的理想寄託於西方后马克思主义或毛主义的乌托邦。全球化是一个悖论──普世化与地方化并存,同质化与异质化并存,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共存54.按此,自由派未能关注全球媒介集团主宰市场的负面,而新左派不愿承认建立国际规范、加强法治对中国有种种好处。两个阵营都是以简化、夸张和非黑即白的方式来论述全球化。新左派不同意「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的论断55,而自由派拒绝接受「政府是公平再分配的主体的主张。总之,我们需要重构新的论述,以期「在全球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声音56,不脱离地方性而能超越它,带来启蒙而立足於本土。我们必须承认「消极自由的益处57,也必须调和全球普遍论述以及区域性、国家性和地方性的具体论述58.要做的事多得很。

七、结语

这篇文章是我编的将要出版的新书《中国媒介,全球脉络》(ChineseMedia,GlobalContexts)的导论,此书是早前出版的三本书的续曲59.本文提及的作者如无特别注明,都见本书的篇章。在编这四本书时,我的目标可说是一以贯之:(1)兼顾理论与实证,(2)为媒介研究和中国研究两个领域架桥,(3)为中国媒介研究和更广的人文社科研究建立生动的对话。美国主流媒介研究视野偏窄,中国媒介研究只能位处边缘,而中国研究又认为媒介可有可无。但学界的中心与边缘本是社会建构,并非必然,也只有处於边缘的人才能会通不同的知识体系60.我很清楚媒介研究(理论发展)和中国研究(动态追踪)之间有若干紧张关系。我宁可保持对位的张力,而不肤浅地消解它。

这本书横跨好几个学科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合谐的。我把冲突的观点放在一起,是希望让对话能够继续。我们包括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各类主题,但终极关怀是媒介和民主的关系,既有中国的具体历史情境,也有全球的比较视野。让我再重述本书论题:

*外国媒介在电信科技的投资对中国民主的影响不可估计过高。中国将依照世贸条款,允许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和媒介管理,但绝不会放弃党国对媒介的拥有权和编辑控制。全球性媒介集团也不太可能挑战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最近美国电脑网络业泡沫化,传播科技业萎缩,可能影响全球性传媒集团对外扩张的步伐。

*中国以组建国家主导的媒介集团,与全球和跨国媒介竞争,但不太可能成功。

*中国媒介制造反美、反西方的民族主义话语。在这个意义上,「民族的就是「反全球化的。另一方面,它极力渲染中国加入世贸和申奥成功是了不起的「民族成就。在这个意义上,「全球的是「民族的,「民族的是「全球的。

*在处理中美关系的过程中,媒介在制造形象、话语和意识形态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媒介既反映也加剧中国不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牺牲共产党的传统支持者(农民和城市工人),看顾新兴城市知识份子、专业人士和经理阶级。这样,「国家的压制了「地方的。这一趋势随着中国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会愈演愈烈。社会经济差距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已引起知识份子和媒介的激烈争论。

*新媒介科技将挑战官方对传媒的控制。新媒介科技对新兴商业文化和公共空间也会有影响,但究竟性质是甚么,变化的过程如何,尚待继续研究。

*从意识形态上讲,中国媒介及其工作者正在变动中。在政经变革的背景下,他们正在清理相互竞争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儒家思想和市场逻辑的专业主义。

*大众文化避免与国家意识形态直接冲突。民族主义的包装保证市场的成功。

*评价全球媒介巨霸在中国投资的影响,需要有历史的关照,来解释全球和国家的互动。

本书关注民族性和全球化的互动关系,却忽略了中国地方性的发展。我们要用理论的视野和恰当的方法来研究媒介的内容,以及人们如何吸收和解释它。末了,我在最近一个关於中国和全球化的国际会议上听到两个有趣的说法:首先,有人说学界流行研究中国的经贸巨变,忽视糟糕的人权状态。其次,华裔以前比外国学者对中国的未来感到更悲观,现在却感到更乐观。第一个说法显然与本书不符。至於第二个说法,就请你自己评价了。

註释

1李金铨:〈建制内的多元主义:美国精英媒介对华政策的论述〉,《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2年2月号,页71-82.2MariaHsiaChang,ReturnoftheDragon:China’sWoundedNationalism(Boulder,Colo.:Westview,2001),182.3JinhuaDai,"BeyondGlobalSpectacleandNationalImageMaking",Positions9,no.1(2001):161-86.4Chin-ChuanLee,JosephManChan,ZhongdangPan,andClementY.K.So,GlobalMediaSpectacle:NewsWaroverHongKong(Albany,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2002)。

5YuHuangandChin-ChuanLee,"PeddlingPartyIdeologyforaProfit:ChineseMediaandtheRiseofNationalisminthe1990s",inChinesePoliticalCommunication,ed.GaryRawnsleyandMing-yehRawnsley(London:RoutledgeCurzon,2002)。

6;7DanielDayanandElihuKatz,MediaEvents(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viii;15.8AmartyaSen,"IfIt’sFair,It’sGood:10Truthsabout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14-15July2001,op-edpage.9PierreBourdieu,"UnitingtoBetterDominate",ItemsandIssues2,no.3-4(2001):1-6.10AliceH.Amsden,"WhyareGlobalizerssoProvincial?",NewYorkTimes,31January2002,op-edpage.11"IsitatRisk?",TheEconomist(2February2002),66.12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3BenH.Bagdikian,MediaMonopoly,6thed.(Boston:Beacon,2000);RobertMcChesney,RichMedia,PoorDemocracy(NewYork:NewPress,1999)。

14;15JeremyTunstall,TheAnglo-AmericanMediaConnection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64;2.16同註13McChesney.17TinaRosenberg,"JohnKamm’sThirdWay",NewYorkTimesMagazine(3March2002),58-63,81,101-102.18李江帆:〈加入世贸组织对第三产业的冲击与应对思路〉,载王振中编:《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北京:社会科学资料出版社,2001),页284-96.19李永乐:〈入世后中国媒体的新挑战〉,「多维新闻网,2002年2月25日()。

20喻国明:〈中国传媒的投资前景〉,《明报月刊》,2002年4月号,页25-27.21YuezhiZhaoandDanSchiller,"DancingwithWolves?China’sIntegrationintoDigitalCapitalism",Info3,no.2(2001):137-51.22见「多维新闻网,2001年12月14日。

23戴锦华:〈从狼来了到狼群来了〉,《南方周末》(2002年3月1日)。

24infoserv2.ita.doc.gov/ot/mktctry.1999年美国输出5.47亿美元的先进网络设备给中国,从中国进口15.5亿美元的电信产品(主要是电话和答录机)。

25KennethDeWoskin,"TheWTOandtheTelecommunicationsSectorinChina",TheChinaQuarterly,no.167(September2001):630-54.26;44XupeiSun,"AccessiontotheWTOandDevelopmentofChina’sDigitalMedia",unpublishedpaper(2001)。

27JohnB.Thompson,TheMediaandModernity(St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5),173-78.28JohnTomlinson,CulturalImperialism(Baltimore,MD: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91),61.29;34RaymondWilliams,MarxismandLiteratur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7)。

30;58Chin-ChuanLee,"China’sJournalism:TheEmancipatoryPoten-tialofSocialTheory",JournalismStudies1,no.4(November2000):559-76;571.31KevinLatham,"NothingbuttheTruth:NewsMedia,PowerandHegemonyinSouthChina",TheChinaQuarterly,no.163(September2000):633-54.32ToddGitlin,"TheAnti-PoliticalPopulismofCulturalStudies",inCulturalStudiesinQuestion,ed.MarjorieFergusonandPeterGolding(London:Sage,1997)。

33ZhouHe,"ChineseCommunistPartyPressinaTugofWar:APoliticalEconomyAnalysisoftheShenzhenSpecialZoneDaily",inPower,Money,andMedia:CommunicationPatternsandBureaucraticControlinCulturalChina,ed.Chin-ChuanLee(Evanston,Ill.:NorthwesternUniversityPress,2000),112-51.35BanningGarrett,"ChinaFacesDebates,theContradictionsofGlobalization",AsianSurvey41,no.3(2001):409-27.36;37刘军宁:《共和。民主。: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页244;256.38同註36刘军宁;徐友渔:〈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载李世涛编:《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知识份子立场(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页413-30;朱学勤:〈1998,自由的言说〉,《南方周末》(1998年12月25日)。

39同註38朱学勤。

40;53JunningLiu,"ClassicalLiber-alismCatchesoninChina",JournalofDemocracy11,no.3(2000):48-57.41同註38徐友渔。

42进一步的分析和评论,请参阅註30Chin-ChuanLee.43XupeiSun,AnOrchestraofVoices:MakingtheArgumentforGreaterSpeechandPressFreedomintheRepublicofChina,ed.ElizabethC.Michel(Westport,Conn.:Praeger,2001),xxv,31,37.45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载註38《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页1.46HuiWang,"ContemporaryChineseThoughtandtheQuestionofModernity",SocialText,no.55(1998):9-44.47汪晖:〈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及其批判〉,《台湾社会研究季刊》,43期(2001),页1-65.48;49XudongZhang,"Nationalism,MassCulture,andIntellectualStrategiesinPost-TiananmenChina",SocialText,no.55(1998):135;130.50崔之元:〈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4年8月号,页5-16.51MaxWeber,"PoliticsasaVocation",inWeber:SelectionsinTranslation,trans.EricMatthews,ed.W.G.Runciman(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8),212-25.52YuezhiZhao,Media,Market,andDemocracyinChina:BetweenthePartyLineandtheBottomLine(Urbana,Ill.: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98)。

54MikeFeatherstone,UndoingCulture(London:Sage,1995);JohnTomlinson,GlobalizationandCulture(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9)。

55BarringtonMoore,SocialOriginsofDictatorshipandDemocracy(Boston:Beacon,1966)。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第8篇

民族主义和全球化是矛盾的统一,既共存又竞争。本文旨在讨论两个主题。第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形塑中国媒介的生态、话语、市场和意识形态?第二,在「国家利益的口号下,中国社会各股力量或竞争或联盟,以争取社会优势,媒介如何展现这个过程?具体说,我想把这两个主题贯穿於以下六个子题:(1)中国媒介如何发动反美的浪潮,展现强烈的民族自豪和国家认同,以赢得媒介的市场利润?(2)经济改革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巨变,社会集团的利益差别加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民和工人必将首当其冲,承担剧痛,媒介话语如何关注他们的困境?(3)政府所推动的媒介集团化能否与跨国资本竞争?(4)中国媒介和电信市场迄未开放给外国和私人资本,入世对国际资本佔领中国市场有何影响?(5)中国媒介和记者在意识形态上如何应对政经现状?信息科技的发展对媒介的结构和意识形态有何影响?(6)各知识阵营(自由派、老左派、新左派,加上马克思主义的改革派)在媒介上激辩,他们如何定位中国在世界与民族之间的主轴?

一、民族骄傲和全球政治

中国没有共产主义,只有共产党。这个党失去了革命理想,却垄断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中国人厌倦了宣传,对党八股漠不关心,或半带嘲讽,或阳奉阴违。只有国家受到外来威胁时,官民才会合流,形成侵略性很强的「爱国民族主义,以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模糊2.官方宣导的民族主义和民间涌现的民族主义在媒介上面汇合,处处充满了集体牺牲的历史回忆,仇外又自怜,彷彿中国正再度被潜在的敌人重重包围。难怪在一连串危机事件中(包括美国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双方在人权、经济和的歧见,中国间谍涉嫌偷窃美国核武机密案,以及中美海南撞机事件),中国媒介总是认定美国为真假敌人。同时,与民族情绪相对的(其实也是合拍的)则是中国渴望提昇其国际地位,这从媒介拚命宣传「申奥入世成功可见一斑。

兜售民族主义

聚焦「他者能够转移注意力,淡化内部不满的情绪。民族主义多半由国家政权所界定,以致「我们和「他们壁垒分明,一方面强化恐外仇外的情绪,一方面压制民族内部(如和台湾)或泛民族(如泛中亚)追求不同的身份认同。唯因民间的民族主义是自发性的,太亢奋时难以收拾,甚至鞑伐官方的外交政策太过委曲求全,所以官方企图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轨道上,以免脱韁而威胁其他的政策利益。这种民族情绪还可能掉转枪口,对内瞄准政权的腐败。在民间的网络聊天室里,有许多人骂总理朱鎔基是「卖国贼,对美国「太软弱。在国家政权内部,宣传部门和军队对美国的态度强硬,但外交和外贸机构则主张修好。历史上,仇外情绪总是和内政虚弱有关,目前中国民众大量失业和官僚腐败横行,如果处理不当,难保不会触发政权危机。

中国,甚至全世界,对美国的态度一直爱恨交加。美国内部可能民主进步,对外却傲慢自大,我行我素,甚至是横行霸道的。为甚么中国从80年代的「崇美转向90年代的「反美?我认为,冷战结束和置中美关系於冲突的境地,中国成为美国领导新世界秩序的绊脚石,中国的人权问题也成为美国政治和大众媒介的焦点。北大学者戴锦华形喻中国在80年代渴望美国的爱,到了90年代因为失宠而转为哀怨3.如果把她的比拟伸展一下,可以说80年代中国只是美国追求的对象之一,但中国似乎把美国当成唯一的恋人,一旦失恋痛苦更巨,美国从天使骤变成魔鬼。这两种内外因的解释可说相反相成。

90年代期间,媒介为香港回归制造民族主义的奇观,并因此获得巨大的市场利润。媒介一再宣传香港回归是民族主义的胜利,不但象徵中国共产党击败西方帝国主义,也标志台湾将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下回归祖国怀抱。这种化约和本质化的叙述,显然忘却了在50年代为了反抗西方封锁而刻意留下香港这块殖民地,甚至不惜和二战以后民族自决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社会主义祖国高唱民族独立,却在家门口姑息腐败的资本主义殖民地,70年代初中苏交恶时曾因此遭莫斯科奚落。中国媒介从不承认英国在香港的治绩,更不回答港台对一国两制的疑虑4.[page_break]

在中美撞机事件后,连官方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想打政策的「球,利用民族情绪获取商业利益。但民族主义的调子不仅仅是党的意识形态工具在唱,更重要的是国家民族主义随着戏剧化的事件渗入了大众意识。中国愈富裕,愈自我中心,对政治愈冷感,也更易於受狭隘民族主义和反美话语所左右。兜售民粹式民族主义既安全又赚钱,受市场驱动的媒介和小报自然冲到最前面,制造耸人听闻的民族主义话语。从9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像《中国可以说不》和《妖魔化中国的背后》这些歇斯底里的畅销书,而且傚者风起。它们反自由,反民主,心态狭隘又傲慢,斩钉截铁地反西方,理性分析不足,感情用事有余5.

每一个与外来势力(特别是美国和台湾)的对抗、冲突和危机,都会被中国媒介用来趁机制作民族情绪的商品。试想如果《人民日报》的头条报导海峡两岸紧张,再带上一张煽动的人民登陆作战照片,当在国际上引发何等外交交涉和军事动作?幸而这种新闻手法并非出於《人民日报》,而是1999年6月登在它的报;当时李登辉宣称中国和台湾是「国与国的关系,《环球时报》为了迁就市场,似乎觉得有权耸人听闻,不必顾政治后果。中国科学院出版的周报《科学时报》也不甘示弱,发表了一篇题为〈的新型定向导弹能够直捣李登辉的办公桌!〉的文章。

民族的面子: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而入世,人们只觉解脱而不狂喜。2001年7月13日宣布中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国家主席主持电视现场直播,反而举国欣喜若狂。入世对中国政经的改变必然深刻,奥运与一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关痛痒,媒介把这两件事渲染为中国在世界舞台崛起的象徵。奥运让中国「走出去,让世界把「中国带进来。中国花了2,500万美元僱用国际公关公司包装申请材料,预料将再花250亿美元筹备2008年的奥运。城市富裕阶层(特别是北京)在「国家利益的名义下,将从奥运会中获利匪浅。美国并不像1993年那样反对中国的申请,理由是它想要以奥运推动中国的民主改革。美国的一位评论员嘲讽道:「如果你让流氓参加绅士的游戏,他也会学点文明的礼仪。

正如达扬(DanielDayan)和卡茨(ElihuKatz)所说,体育是「媒介事件,是一种仪式性的政治,「表达了对团结一致和民族融合的向往6.在中国,奥运提高当权者的地位,整合社会团体,因为所有的眼睛都「聚焦在仪式的中心7.奥运会其实是「行事历新闻(calendarjournalism),老早计划在前,培养宴乐的氛围,以吸引众多观众,但调子定於一尊,压制非主流对历史和现实的阐释。可以想像,中国希望利用这次电视奇观,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进步,争取中国在世界「应有的位置,於是个别运动员的竞技场变成各国的特展会。中国必将不惜代价,培养一支进军世界的参赛强队。

作为奥运会的暖身,中国国家足球队首次进入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这个消息挤掉美国对阿富汗宣战的新闻,成为各报的头版头条,与入世、申奥同列三大盛事。正如波伦鲍姆(JudyPolumbaum)所说的,奥运会从准备、上演到余波,都包含「全球化的元素。奥运会是个集中的舞台,通过先进的电子科技,让不同地区和国家交流人力、物力、资源、形象和信息。在地方的意义上,北京从上海抢回优势;在国家的意义上,中国增强自我认知,提高它投射到世界的身份;在国际的意义上,则象徵了中国在全球权力关系中往上爬。波伦鲍姆认为,北京当局会利用新闻媒介宣扬,由於奥运会必须注入大量金融和科技,故将促进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当然,它也会粉饰太平,避而不谈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不平等和阶级分化。此外,还会希望奥运会为中国拓展国际贸易、旅游、劳力输出和资本流动,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中国融入世界体系,也要求它遵守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page_break]

二、进入世贸组织:赢家与输家

全球化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诺贝尔经济学的得主森(AmartyaSen)说:「如果它是公平的,那它就是好的。8他认为,全球化是「无法逃避,也没有理由逃避的进程;连反全球化的声音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疑虑必须受到重视。全球化是不均衡、有选择性的发展。一些国家受益,另一些则未必。布迪厄(PierreBourdieu)反对「普适化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oftheuniversal),也就是把一个特殊(指美国)经验扩张成全球的标准模式,主流国家转化不平等的国际权力关系为游戏规则,自己受益,贻害别人9.阿姆斯登(AliceAmsden)说,世贸组织虽说应该公平竞争,但少数富国控制国际组织和全球市场,利用漏洞设置贸易障碍,将不肯变通的规则强加到穷国头上,阻挡它们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发展10.

中国官方对世贸组织格外热情。以前关心全球化的公平性,关心世贸组织对於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如今这些彷彿都不是问题了。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地球上约有20亿人(包括非洲和穆斯林国家)愈来愈不全球化,另外30亿人(包括中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和菲律宾)属於《经济学人》(TheEconomist)所称的「低收入的全球化国家11.对中国而言,入世和主办奥运会的意义远在经济得失之上,而关乎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在入世的过程中,中国媒介顺着官方的调子,反覆宣传入世会给中国带来一大筐的好处,而困境则是短暂和可以克服的,甚至可以化困境为机会。媒介把中国描绘为全球化进程中的胜利者,入世是「双赢,却始终不曾解释中国为甚么要割断社会主义的过去,要拥抱全球资本主义。政府压制反对入世的声音,并用传媒喉舌为政策唱颂歌。中国表面上沾沾自喜,其实底子里紧张,这在朱鎔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上表露无遗。中国入世成为定局以后,媒介开始分析机会与挑战,但基调仍强调利大於弊。

即使中国能从世贸组织获得应得的利益,但国内哪些团体、行业和阶层是赢家,而哪些将付出代价?媒介在描述全球格局中的中国,总是使用高度化约和抽象的话语。国内的发展其实相当失衡,入世的受益者主要是正在抬头的消费市场、城市中产阶级、服务业和外资企业,而将农民和工人排除在外,但媒介却构筑了一个如同赵月枝所谓的全民「消费者天堂的海市蜃楼。中国现在的「劫贫济富,与的「劫富济贫恰恰相反,致使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巨变,阶级对立加剧。市场松绑,政府推卸责任,不再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教育和医疗保险的安全网。如果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就只认得「适者生存中的适者。

在这个半资本主义的里,中共背弃了传统支持者(即城市工人和农民),迳向日据优势的城市工商和专业阶层靠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显示,工人和农民已经跌落到新阶级结构的最底层12.中国农民约佔全国人口的70%和劳动力的50%,他们的收入从1997年开始急降。更糟的还在后头:官方估计,入世后七年内,会有1,000万农民失业。工人方面,1996到2001年,国有企业裁员3,500万人,政府控制的集体企业「下岗1,600万人,入世后另有3,000万工人也将失业。知识份子和学生一向最不满意政府,现在工人和农民则犹有过之,每年都有成千次的抗议、罢工和抗争,原因从单位或政府不支付津贴、官僚腐败,以至於工作危险都有。

在「国家利益的帽子下,入世好像变成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各地方、行业和阶层都无由置喙。马克思主义说,统治阶级通过霸权的意理工具将特殊阶级的利益概括为普遍的利益。连《工人日报》和《农民日报》都一味听命於党,而不是为工农利益说话。在电视屏幕上,工农的身影愈来愈少,声音愈来愈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气象播报员去年秋天播送天气预报时顺口加了一句:「现在正是农民播种和秋收的繁忙时刻,我想说,你们辛苦了。没想到随后几天,收到上千个电话和感谢信,农民们说太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关怀了。中国知识份子和记者一向怀着精英情结,不信任老百姓的政治能力,甚至敌视工人和农民。不论党的机关报还是市场取向的报纸,它们责备和压制弱者殊无二致,竟然要求工农擦乾无用的眼泪,充实技能,接受入世的挑战。它们对於在西雅图的反世贸抗议示威都只淡化处理。[page_break]

三、国内媒介集团vs.国际资本?

冷战后,强国解除经济管制,资本主义飞跃发展,媒介集团跟着全球化。这些国际传媒集团早就看中了中国市场,企望抓住世贸组织的契机,纳中国於全球资本主义的轨道,把它「融入文明的世界。这些媒介帝国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兼并,囊括了所有的媒介形式,从电影、广播、电视、有线电视、运动节目,音乐、家庭影院、出版、杂志,一直到多媒介1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介市场,大体瓜分成三块:最大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TimeWarner)、迪斯尼(Disney)和Viacom佔三分之一;四个名义上「外国集团,包括Vivendi-Universal、贝塔斯曼(Bertelsmann),新闻集团(NewsCorporation)和索尼(Sony),佔三分之一;剩下的美国媒介加在一起佔40%14.这些媒介巨霸把新闻看作另一种工业产品,而且新闻的利润远不及娱乐节目。严肃的新闻节目愈来愈麦当劳化和琐碎化、信息娱乐化,小道消息和丑闻充斥,一味满足消费者瞬间的感官。媒介集团既竞争也合作,合开子公司,共享利润,共同制作产品,并交换地方媒介的产权,不一而足。

媒介全球化说穿了就是媒介美国化。美国是唯一真正跨媒介的全球出口商,英国仅在新闻领域有全球性的影响,其他西欧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更不必说了15.美国电影协会组织了中国贸易关系委员会,用媒介巨头游说国会,要求通过对华贸易法案,绝非偶然。90年代期间媒介集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运用政治手腕,拚命想打通中国市场,但它们却对外国(包括中国)的新闻愈来愈没有兴趣。麦克切斯尼(RobertMcChesney)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富裕的媒介,贫瘠的民主》(RichMedia,PoorDemocracy)16.最近全球媒介集团的股票大跌,可能会减缓但不会阻止它们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中国最近允许香港的华娱电视进入广东省,提供普通话节目给有线电视台。为了回报,华娱电视的母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答应在其所属的纽约、休斯顿和洛杉矶有线台播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英语节目。旗下的CNN为了打入中国市场,正在香港筹备制作中心。迪斯尼也在香港建造主题公园,作为通向中国市场的大门。贝塔斯曼在上海扩大读者俱乐部。默多克(RupertMurdoch)讨好中国当局已有时日,他的香港凤凰卫视(与中资合作)1998年已覆盖中国4,400万的电视家庭,约佔16%,并吸引可口可乐和摩托罗拉等大广告商。此外,中国批准三十个外国电视频道进入广东,广东成了全国的试验场。外国频道都将集中到一颗中国卫星来转播,它们不能提供性和暴力的内容──当然也没有新闻。有人一厢情愿认为跨国传媒公司会在中国传播民主的价值。非也。跨国公司在中国为了减少成本,往往限制劳工权益,传媒公司预计也会「政治正确,不会捋虎鬚17.它们讲的语言不是民主,而是资本主义。

中国的对策是「以毒攻毒,傚仿国外的媒介巨霸,组织由国家主导的传媒集团,来应付全球化的挑战。90年代中期,中国批准成立第一个《广州日报》集团,当时因为政府停止津贴媒介,所以把收入好的党报当成海绵,吸收那些不赚钱的、混乱的、经常违命的「小报和杂志。前此,中国一直批判西方媒介给资产阶级的集团统治所操纵。现在的新说词是要以媒介集团扩大规模经济,以便在入世后和外资一较长短。目前中国有26个报业集团,八个广播电视集团,六个出版集团,四个发行集团和三个电影集团。将来,政策上还会不断走向媒介合并的道路。2000年成立中国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把国家资源并在一起,涵盖了电影、广播、有线电视到互联网,应有尽有。

中国媒介的暴利靠国家特权的保护,而非靠自由市场的竞争。如果说要靠规模经济才能与国际资本竞争,那么问题是,舢舨能否编成航空母舰。中国最大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比起外资还是小巫见大巫。更糟的,中国媒介集团都是行政指令和长官意志下的产物,造成浪费,低效率,工作重叠,高成本。它们在非媒介领域(如房地产或超市)的投资更杂乱无章。中国广播电视电影集团看似庞大,其实内部倾轧,官僚内耗。官方只是搬动机构,并未改变控制的机制。[page_break]

四、「中国,我来了!:国际传媒资本抢滩

入世对中国传媒的影响可分三环。首先,电信、金融和保险将首当其冲18.它们长期受惠於国家的垄断政策,服务低质,却坐收暴利。90年代,电信产业的利润每年达33%,而第三产业平均利润只有24.6%.其次受影响的是广告、电影、出版、旅游业和信息服务,这些行业市场潜力大,利润较低(8-19%)。第三环是传媒和电视市场,仍将门扉紧闭。

为了入世,中国部分让步,承诺逐步开放媒介和通信市场。中国必须制订与世贸组织条款接轨的具体法规,届时将产生很多争议。中国入世最初五年内如何应对外来的挑战,必将影响长期的政策。官方希望利用新媒介科技来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和维系意识形态。官方把媒介分成硬件和软件。在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条款和科技知识上,欢迎外国投资。那些看似「非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可以商量:迪斯尼的ESPN和Viacom的MTV已打进内陆的有线台,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把麦克乔丹(MichaelJordan)捧为最有名的美国人。外资可能於媒介广告和管理。但中国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编辑权。

新闻和电视是党国的宣传喉舌,也是赚取暴利的最后堡垒,将可免於外国竞争。90年代期间,新闻媒介的广告收入增长200%,平均每年35%,2001年总额达1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估计,投资中国媒介约需八年就可以回本──比医药、能源、银行和建筑的回报快得多19.尽管跨国媒介巨霸虎视眈眈,等待攫取中国的电视市场,党国却抓牢不放。中央电视台仍将保持领先地位,在2008年奥运会挖一个广告的大金库。喻国明预测,中国媒介广告收入仍有生长空间,但不同集团的竞争会抬高成本,使增长率由每年的35%降到10-15%20.

中国的电影产业将成为全球化自由竞争的牺牲品。官方在1995年答应每年进口十部好莱坞大片,当时制片业和电影创作人员都寄望大片带来更开放的创作氛围。但好莱坞电影的到来恰与中国电影的迅速衰落同时发生2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好莱坞电影将由每年十部加到二十部,最后达五十部。外资也获许在中国建造和拥有电影院。好莱坞估计,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五年,电影票房将达10到50亿美元,其后每年会增长15%22.进口电影的数量其实不重要,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不会到影院里看好莱坞大片,只会买盗版的VCD和DVD──这些大片刚刚在美国放映,中国的大街小巷里就有人廉价兜售了。短期看,盗版损害好莱坞片商的利益,但戴锦华认为,从长远看,盗版喂养了好几代中国观众的文化品味23.

中国的战场前沿在互联网和电信市场上。虽然媒介由控制,电信领域主要是由经济和金融部门管理。电信比传媒多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中国后来居上,可以直接跳越过时的科技。美国商业部视中国为世界上第二大电信市场,未来几年可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24.资料显示,1991年到1999年,中国邮政服务增长375%,1999年达24亿美元,同时期电信业更增长2,050%.1999年中国电信达376亿美元。90年代,政府积极鼓励外资投资於电信设备,输入科技,却垄断了高利润的电信服务。电信和互联网市场都有长足的增长,外国竞争者将与政府的垄断斗争。

中国市场潜力很大,电信基础设施仍然落后。2000年,全国仅1.4%的家庭能接上互联网,北京、上海、广州和青岛就囊括一半25.中国想以调整、控制国内竞争来加强竞争力。仅2000年就了七个关於互联网的条规,重申政府的权威,一再警告互联网不能传播非法(即批评政府)的信息或连接到外国网站。政府和企业网页故意侵佔和瓜分网络的空间,截至1999年底,约有1,000家报纸和200家广播电视开设网站,但只有中央、省级和部级的媒介可以在网上新闻26.上网报纸与印刷版本无异,在严格控制下,真正的公共话语的空间微乎其微。

跨国媒介集团尝试与中国地方上的电信网络公司合资,或签订商业合同,但步伐未必随着入世而加快。政府规定只许有一定资金和专业人员的公司营业,营业者多半党政关系良好,自然支持严格的政策。新政策将如何依照世贸协议,规范电信领域的外国投资、合资和股票,目前尚未可知。科技发展将继续向中国加压,总的会走向市场开放和价格改革。[page_break]

五、话语、科技和意识形态

中国当局坚拒外资和私资控制传媒。但媒介管理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尤其互联网和卫星势将削弱官方控制信息流通的权力。目前报纸不准跨省发行,当局很难把新媒介限制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中国加入世贸后,媒介在国家和市场之间、国家和全球之间角色愈来愈重要。麦考密克(BarrettMcCormick)和刘擎问:科技和全球化给中国媒介的意识形态和商业文化带来甚么影响?他们认为,互联网为媒介创造自由的空间,所传递的一些内容对官方意识有潜在的颠覆性,进口的商业文化也可能推动个体和企业的自主意识。在此,容我再补充几点。首先,官方热衷把新科技应用於商业上,却又想控制科技的政治影响;全球传媒巨霸想在中国赚钱,不可能违背官方的意旨,因此不应高估它们在推动民主化方面的作用。第二,中国的网络传播和电信发展会继续加大社经差距,我们不应高估新媒介的颠覆性,但城市精英的确更容易获得商业和学术信息。第三,电信促进了商业文化,但它如何与当局合作又作对,值得密切注意。第四,知识份子电子报(包括网络杂志、BBS论坛、数字化的学术资料档案)既非官方的,也不商业取向,它们是自由派、老左派和新左派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域。旧的网站被关闭,新的网站又出现。因为没有盈利机会,国际资本不会投资於此,政府迄无明确的规范。

新科技和全球化对中国新闻工作者和公众有甚么影响?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少有结论性的实证研究。汤普森(JohnB.Thompson)提出媒介产品的「全球化的扩散传播(globalizeddiffusion)和「地方化的吸收(localizedappropriation)的辩证双重关系,说明全球政经和文化中介的複杂互动27.如果只用政治经济学看主流文化的生产过程和分配结构,而未能留心各阐述群体的话语意义,其结果可能夸大「文化帝国主义的论断。反之,如果只在微观上看受众如何解释进口的媒介文本,而漠视全球控制和依附的宏观结构,也很可能武断地抹煞意识形态的涵义。问题不在於是否有文化帝国主义,而在於这种帝国主义产生甚么霸权效果。宏观历史和具体社会语境必须兼顾,展开辩证的讨论28.

市场化给中国媒介带来了混合的意识形态,充满了矛盾的身份、认同、形象和主体性。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竞争和意义重建的场域,既有共产主义的革命话语,也有市场化的实用话语。用威廉斯(RaymondWilliams)的语言来说,这就是主流意识结构(dominantstructure,即共产主义强调革命先锋队的宣传)、剩余意识结构(residualstructure,即传统儒家强调士大夫的道德责任)以及新兴的意识结构(emergingstructure,即符合市场逻辑的媒介专业主义)的斗争与调和29.

潘忠党和陆晔借法国社会学家塞尔托(MicheldeCerteau)的概念认为,中国记者在日常新闻实践中,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话语资源和技巧,以规避、吸纳和抵制官方的权力控制,正是以不同的「对策来对付上面的「政策。记者用官方辞令来正当化自己想做的事,例如(1)用党八股来论证媒介上马的项目;(2)赋予过时的宣传路线(群众路线)以新意,并融入市场和专业主义的逻辑中获利(如市场调查),以及(3)顺着政治气氛讲话。他们除了消极地阳奉阴违,也积极地从党国义理中寻找市场根据。然而这些策略看情况应变,很不稳定,是「弱者的武器,使他们与权势对抗时赢得一些小胜利。必须指出,游击战和灵活策略确能赢得小胜利,但这些策略能否制度化,以抗衡统治意识?我觉得,它们多半会被主流结构吸收、削弱、以至击败,因此夸大受众的主体性而忽视结构的控制恐怕只见树不见林;那些小胜利流於短暂、自恋和逃避,并不能改变、抵抗或颠覆深层的支配。80年代,改革派希望重新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的「自由面,一旦在权力斗争中失势后,一切付之东流30.莱瑟姆(KevinLatham)认为,到了世俗化的90年代,多元的意识形态凸显出官方意识形态愈来愈脆弱和分裂31.其实党国结构仍然牢固,媒介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也不像80年代那样倡导政治改革。即使在美国,民粹式的文化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也遭到批评,吉特林(ToddGitlin)说这些人用幻想的文化政治代替制度性强有力的社会运动,不啻掩饰自己的政治无能32.[page_break]

何舟在一篇论文中说,中国媒介已从洗脑的国家工具转型为「党的公关公司,任务是宣扬党国的正面形象33,中国媒介已经戴着社会主义的面具,装着资本主义的身体。我知道很多中国记者认为这个描述中肯。何舟描述,在全球化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冲突中,媒介用五种策略来减少意识形态的不和谐,包括:(1)重新调音;(2)意识形态分割;(3)淡化不协调音;(4)契约性的合谐;(5)寻求国家保护。下一步,我们应该问:媒介组织和记者如何在「市场化的权威媒介体制生存、妥协和争取空间?经济自由化、市场竞争和全球渗透如何形塑媒介生态环境、话语和意识形态?葛兰西(AntonioGramsci)的分析角度,即解释霸权和反霸权的动态斗争过程,会为福柯式的话语分析提供更辩证的一面34.

六、中国在国家─全球的纽带中何去何从?

中国知识份子在媒介辩论中国何去何从。老左派、自由派和新左派(外加80年代的改革派)构成当前中国意识形态的光谱。这些辩论几乎完全与社会运动脱节,但还是可以澄清一些政策取向的问题。

老左派承袭的教条,以胡乔木和邓力群为首。他们在80年代末清算党内改革派,但未料随即在90年代失势。这一派攻击世贸组织为美国霸权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把俄国、东欧、巴西和非洲的动荡归咎於西方宰制的全球化35.老左派常向提万言书,尖锐质疑现行政策偏离路线。他们不相信中国除了加入世贸别无出路,不相信中国加入世贸利大於弊。老左派在互联网缅怀时期的无产阶级风尚:平等(虽然是「均贫)、民族独立、反抗西方。在2001年7月1日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时宣布资本家可以入党,以前的「剥削者变成了「联合力量。老左派立刻展开新一轮的攻击,骂江背叛马克思主义,出卖共产党。《真理的追求》更谴责等为「党内的走资派,江下令关闭《真理的追求》和《中流》──这两本杂志的刊名就是对现政权的公然蔑视。如果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老左派可能借屍还魂,得到广大支持。

自由多元主义在中国多灾多难。自由主义思潮一直遭禁,后来在90年代死灰复燃。它们反对威权统治,支持自由市场,但在中国入世这个问题上,却成了当局的同盟。刘军宁认为全球化是「民主的同义词36,是普世价值的坐标,能够避免战争和避免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所说的「文明的冲突。自由派认为全球化会给中国带来民主和富强,柏林墙和前苏联就是在全球化的力量下倒塌的。他们相信世贸和全球化能够为中国引入法律机制,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扩张经济改革。此说与美国对华政策不谋而合。他们极力反对民族主义,认为它为政治独裁准备了道德和文化基础37.在反驳老左派和新左派的攻击时,自由派声称,中国腐败的真正原因是威权主义,不是市场化和全球化38.朱学勤指出,中国的情况是「看得见的脚(政府权力)经常践踏「看不见的手(市场),而国际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并不重要39.刘军宁认为新闻自由是以经济自由和私有财产为前提的40.

自由派阵营里有一类是不再迷信极端主义的老激进份子(如李慎之),另一类是相信西方民主的改革派知识份子。奇怪的是,自由派对公平和市场支配这类话题大致缄默,对农民和工人的惨状很少发言。他们认为自由高於平等,机会平等高於结果平等。他们相信全球化带来民主潜力,但不知他们如何解释新加坡的反例(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专制统治,正是中国当局所羨慕的)和阿根廷的崩溃。国际工业资本在中国的纪录也未必太民主。徐友渔强调,中国要在全球化环境中成功,完全「事在人为41.这未免忽略了全球化限制性的一面。

8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改革派随着改革官僚体制浮沉,当时他们多在党国的宣传和意识形态部门中位居要津。对的反思,使他们致力於重新解释马列主义和思想,再发现它们的「自由面,倡导政治改革和新闻自由。他们支持和的政治改革,直到中被清算为止。改革派的言论包括苏绍智的社会主义民主论,王若水的马克思主义异化论,以及胡绩伟的党报「人民性高於党性的论述42.孙旭培提出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报纸体系,唱的合谐曲既包括党国媒介的主旋律,也包括非盈利民办报纸的音符43.1989年以后改革派要么被驱逐,要么被边缘化;1992年以后商业文化席卷中国,拥抱全球资本主义,他们已经退出这场辩论。在尚存的声音中,孙旭培更接近自由派了44.[page_break]

90年代,国家引导的市场经济带来的残酷后果渐渐浮现,新左派对此提出了及时的激评。他们攻击80年代的改革派和90年代的自由派有精英贵族情结,过於保守。新左派(他们自称「自由左派)既不用国家与人民的对立来归纳中国的症结,也不认为压制性政体是中国的首敌。不少新左派成员在海外大学任教,或在国内担任文化职位。他们攻击全球资本主义在中国蔓延,制造消费文化和市场狂热,与草根民主格格不入。甘阳谴责自由派讚颂的「自由只给富人、强人和能人特享45.新左派的观点把自由与平等对立,其实真正的自由主义总是有意识地调和这两个基本价值。自由派鼓吹「有限的政府,以减少滥权;新左派则要建立强大的「民主政府来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为然──好是好,怎么做?

《读书》主编汪晖是新左派最雄辩的作者之一,他攻击西方现代性中的非理性成分46.在一篇分析中国现状的长文中,他声称「运动不仅是一场自由派学生和知识份子要求政治改革、新闻自由和宪法权利的运动,也是广大城市劳工要求社会公平的抗议运动47.在建立新左派为「的继承者之余,他进一步抨击新自由派是在过去二十年推动「激进私有化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正通过世贸组织,在结合国家资本与跨国资本,重塑中国的社会和市场的版图。自由派回击新左派不愿批评专制政体。汪晖的论述颇有见地,但一竿子打倒「政治自由主义者(一直受当局压迫)和「经济自由主义者(当局的政策顾问),不免有打倒稻草人的味道。

张旭东呼籲要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民主,比资产阶级的制度更民主、更自由、更平等,照顾全民的利益48.他要重燃乌托邦的想像,建构一个新的论述,也就是「在尚存的社会主义框架里,为政治参与和人民民主创造新的可能性49.据说这个新模式比自由主义的民主(liberaldemocracy)或社会民主(socialdemocracy)更民主。同样,崔之元建议从和的政治试验中,片面挑出一些东西来开展中国的制度创新50.思想到底是权威主义的本源,还是一个「新型的民主?新左派似乎把抽象的毛主义剥离,罔顾那些实际的、具体的恐怖、飢饿和流血等活生生的历史经验(livedexperience),然后想像出一个激进浪漫但缺乏实践意义的政治制度。正如韦伯(MaxWeber)在一篇名着所言,政治伦理不仅仅关乎意图,而应对行动的实际后果负责51.通往地狱的路可能铺满了高贵的意图。魔鬼总是存於细节:除非新左派提出具体方案,否则他们顶多是乌托邦的想像。

在引进西方激进马克思主义时,新左派似乎犯了怀海德(AlfredNorthWhitehead)所说的「具体情境错置的谬误。全球资本如何宰制中国经济?加入世贸后中国如何嵌入全球资本主义结构?全球化与地方性(包括国家和统治阶级)如何互动?这些複杂的课题亟待批判评估,不是简单的哲学冥想可以解答。新左派似乎把「全球─国家的天平倾斜到全球化的一端,忽略了国家的一端;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比反对专制主义更热衷。他们自称是的继承者,可是毛在革命年代提出要反帝国主义也要反封建主义。在几个国际冲突事件中,新左派几乎倒向国家民族主义,联手反对西方。赵月枝既批判党国的控制,也批判市场的异化52,值得讚扬。

老左派靠边站了,马克思主义改革派早就边缘化了,剩下的自由派和新左派多少有基本教义的倾向。他们把西方理论普遍化,运用到中国这个具体的、複杂的、矛盾的环境中。自由派接受海耶克(FriedrichA.vonHayek)古典自由主义的视野,例如刘军宁甚至排斥实用主义(如杜威[JohnDewey])或社会民主(如拉斯基[HaroldLaski])的修正53.而新左派拘泥於反帝国主义的论述,竟而抹煞自由精神在中国的意义(比如认为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自由),同时将解放的理想寄託於西方后马克思主义或毛主义的乌托邦。全球化是一个悖论──普世化与地方化并存,同质化与异质化并存,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共存54.按此,自由派未能关注全球媒介集团主宰市场的负面,而新左派不愿承认建立国际规范、加强法治对中国有种种好处。两个阵营都是以简化、夸张和非黑即白的方式来论述全球化。新左派不同意「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的论断55,而自由派拒绝接受「政府是公平再分配的主体的主张。总之,我们需要重构新的论述,以期「在全球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声音56,不脱离地方性而能超越它,带来启蒙而立足於本土。我们必须承认「消极自由的益处57,也必须调和全球普遍论述以及区域性、国家性和地方性的具体论述58.要做的事多得很。[page_break]

七、结语

这篇文章是我编的将要出版的新书《中国媒介,全球脉络》(ChineseMedia,GlobalContexts)的导论,此书是早前出版的三本书的续曲59.本文提及的作者如无特别注明,都见本书的篇章。在编这四本书时,我的目标可说是一以贯之:(1)兼顾理论与实证,(2)为媒介研究和中国研究两个领域架桥,(3)为中国媒介研究和更广的人文社科研究建立生动的对话。美国主流媒介研究视野偏窄,中国媒介研究只能位处边缘,而中国研究又认为媒介可有可无。但学界的中心与边缘本是社会建构,并非必然,也只有处於边缘的人才能会通不同的知识体系60.我很清楚媒介研究(理论发展)和中国研究(动态追踪)之间有若干紧张关系。我宁可保持对位的张力,而不肤浅地消解它。

这本书横跨好几个学科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合谐的。我把冲突的观点放在一起,是希望让对话能够继续。我们包括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各类主题,但终极关怀是媒介和民主的关系,既有中国的具体历史情境,也有全球的比较视野。让我再重述本书论题:

*外国媒介在电信科技的投资对中国民主的影响不可估计过高。中国将依照世贸条款,允许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和媒介管理,但绝不会放弃党国对媒介的拥有权和编辑控制。全球性媒介集团也不太可能挑战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最近美国电脑网络业泡沫化,传播科技业萎缩,可能影响全球性传媒集团对外扩张的步伐。

*中国以组建国家主导的媒介集团,与全球和跨国媒介竞争,但不太可能成功。

*中国媒介制造反美、反西方的民族主义话语。在这个意义上,「民族的就是「反全球化的。另一方面,它极力渲染中国加入世贸和申奥成功是了不起的「民族成就。在这个意义上,「全球的是「民族的,「民族的是「全球的。

*在处理中美关系的过程中,媒介在制造形象、话语和意识形态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媒介既反映也加剧中国不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牺牲共产党的传统支持者(农民和城市工人),看顾新兴城市知识份子、专业人士和经理阶级。这样,「国家的压制了「地方的。这一趋势随着中国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会愈演愈烈。社会经济差距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已引起知识份子和媒介的激烈争论。

*新媒介科技将挑战官方对传媒的控制。新媒介科技对新兴商业文化和公共空间也会有影响,但究竟性质是甚么,变化的过程如何,尚待继续研究。

*从意识形态上讲,中国媒介及其工作者正在变动中。在政经变革的背景下,他们正在清理相互竞争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儒家思想和市场逻辑的专业主义。

*大众文化避免与国家意识形态直接冲突。民族主义的包装保证市场的成功。

*评价全球媒介巨霸在中国投资的影响,需要有历史的关照,来解释全球和国家的互动。

本书关注民族性和全球化的互动关系,却忽略了中国地方性的发展。我们要用理论的视野和恰当的方法来研究媒介的内容,以及人们如何吸收和解释它。末了,我在最近一个关於中国和全球化的国际会议上听到两个有趣的说法:首先,有人说学界流行研究中国的经贸巨变,忽视糟糕的人权状态。其次,华裔以前比外国学者对中国的未来感到更悲观,现在却感到更乐观。第一个说法显然与本书不符。至於第二个说法,就请你自己评价了。

註释

1李金铨:〈建制内的多元主义:美国精英媒介对华政策的论述〉,《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2年2月号,页71-82.2MariaHsiaChang,ReturnoftheDragon:China’sWoundedNationalism(Boulder,Colo.:Westview,2001),182.3JinhuaDai,"BeyondGlobalSpectacleandNationalImageMaking",Positions9,no.1(2001):161-86.4Chin-ChuanLee,JosephManChan,ZhongdangPan,andClementY.K.So,GlobalMediaSpectacle:NewsWaroverHongKong(Albany,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2002)。[page_break]

39同註38朱学勤。

40;53JunningLiu,"ClassicalLiber-alismCatchesoninChina",JournalofDemocracy11,no.3(2000):48-57.41同註38徐友渔。

42进一步的分析和评论,请参阅註30Chin-ChuanLee.43XupeiSun,AnOrchestraofVoices:MakingtheArgumentforGreaterSpeechandPressFreedomintheRepublicofChina,ed.ElizabethC.Michel(Westport,Conn.:Praeger,2001),xxv,31,37.45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载註38《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页1.46HuiWang,"ContemporaryChineseThoughtandtheQuestionofModernity",SocialText,no.55(1998):9-44.47汪晖:〈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及其批判〉,《台湾社会研究季刊》,43期(2001),页1-65.48;49XudongZhang,"Nationalism,MassCulture,andIntellectualStrategiesinPost-TiananmenChina",SocialText,no.55(1998):135;130.50崔之元:〈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4年8月号,页5-16.51MaxWeber,"PoliticsasaVocation",inWeber:SelectionsinTranslation,trans.EricMatthews,ed.W.G.Runciman(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8),212-25.52YuezhiZhao,Media,Market,andDemocracyinChina:BetweenthePartyLineandtheBottomLine(Urbana,Ill.: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98)。

54MikeFeatherstone,UndoingCulture(London:Sage,1995);JohnTomlinson,GlobalizationandCulture(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9)。

55BarringtonMoore,SocialOriginsofDictatorshipandDemocracy(Boston:Beacon,1966)。

学生嘲讽式感谢信范文第9篇

一、题目:不甚知情者看提审刘涌

我了解的情况全部来自媒体。

所以我的态度很模糊。我不敢象报纸上或网上任何一篇文章的作者那么笃定,他们可能亲自参加了采访,或者,有权威专家、学者的论证;我不愿象任何论坛上对案情语焉不详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轻而易举的冷风热嘲,我们应该对任何生命负责;我仅仅是一个远离沈阳靠间接渠道了解案件的大三学生,我的专业(法学)让我对这桩有着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的刑事案件,保持了持久地关注。

现在,在举国瞩目的案件再次掀起波澜,在最终的“通天”审判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我不无犹豫的从另一些角度阐述一点自己的看法。尽管不成熟,但我相信,在许多半知情半迷惑、半理性半愤怒的公众里,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丧钟为谁而鸣

我坦言,学了两年法律,我仍然难以把握犯了什么样的罪,会被处死。尽管我可以查遍资料,可以列一个长长的清单,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在生与死之间的这条界线,应当如何划分,齐刷刷?波浪线?还是参差错落?这不是任何锋利的刀具能够操作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个案的思考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引发全社会更广泛更深入地思考。

我不赞成对刘涌处以死刑。在我敲出这一行字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激烈的反对过高院的改判,质疑过我一向敬重的专家。反对和质疑的理由当然和众多的网友出奇的一致,也许还更全面和出离愤怒。但是现在,我的观点陡然转变。转变的原因,也许仅仅是认认真真重学了刑事诉讼法,读了几本书,了解若干理论流派,更加了解本案案情,并且,经过了痛苦的自我矛盾。

修改这篇文字的时候,是判决宣布的前夜。由于审判的半公开,各大媒体的报道非常有限,也许诅咒和唾骂的时间已经很长,略显疲惫的论坛似乎也在拭目以待。而我则希望这桩“通天”大案能够成为中国的辛普森案-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看得见的正义时代的到来。

我有点遗憾,最近一两天,某些很有影响力的媒体的“失语”。还有那种偏离主题,转移人们视线,关注不了法庭,却转而关注刘涌亲属是否乘坐豪华轿车、让人感受到“仇富”心理的报道,更是让人失望。新闻记者大概是不应该带“有色眼镜”的吧,怎么可以殃及池鱼,人家总是有可观的合法财产的,轿车也成了你们找卖点赚稿费的对象?你们挑起的怀疑和猜测还不够多么?在这种事关生死的时刻,还没有停止偏离审判的报道!简直是混淆视听。

所以我来胡言乱语几句。

2、程序公正为谁所有?

恰巧是刘涌,幸好是刘涌,倒霉就倒霉在他是刘涌。

因为他有一把遮阳伞,所以在炎炎烈日时无所顾忌,尽管他有遮阳伞,但在寒风凛冽时被摘去外套,也免不掉瑟瑟发抖。但是他还可以用伞挡风,还可以变卖遮阳伞,换一件也许不体面但是还保暖的外衣。没伞或者没衣服的人,你只能听天由命。谁给你嚣张的机会?谁会为你在死神面前争取你人权和公平、正义?专家为谁所用?

就是文明的死刑执行,也要等李真、刘涌们来启动。(平等是一种例外,不平等是一种常规?)

我无法掩饰自己从刘涌案对我所挚爱的法律以及所生存的社会土壤感到深深的失望。

A二审审判公开程度不够,但是,提审的问题也不少。无需赘述,论坛里扔满了板砖。如果从一开始,就严格坚持法定的程序,即使审判公开程度略加限制但是给人民一份详尽的判决。(我猜法官一定不熟悉网络,不知道这种习惯了的撰写判决书的方式日后居然弄出一个最高院提审来,否则他估计“例外”)公开审判固然有诸多可取之处,但完全公开并不利于司法公正。试想,诸多媒体镜头之下,法庭上的人那种从“后台”到“前台”的表演本能就会流露,理智和情感就会出现偏差,加之本案民愤极大,处在社会舆论重压之下,很难想象判决会准确适当。可是提审的半公开实际上却是一种不公开。

法律文书“蚁穴”酿灾。就是因为一张张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简单而不明了的判决书,让普通民众在全社会形成了对司法公正的普遍怀疑。程序公正公开,是多么重要!

B控、辨、审三方比例失调。单从旁听证的分配上,即可体现,审判从一开始就已经“一边倒”,已经成为了社会情感审判。

C“打黑除恶”和“严打”有着衍生关系。这些运动,是善与恶的斗争,却又不那么纯粹,夹杂着政绩、功绩、成绩、压力,等等。“严打”和限期破案、刑讯逼供、从重处罚相连,客观上导致同罪不同罚的不平等待遇,而打黑除恶……我忽然间想起来一句著名法颜,“法律是一张网,小的穿网而过,大的破网而出,偏偏有合适的落了进来”。如果有证据证明存在刑讯逼供,就必须依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排除刑讯所得证据。

D刑罚并非只为报应!那个四十多岁满头白发的人已经很难说有人身危险性了。不理解我这句话意思的人,应该也不理解为什么美国前司法部长还想为萨达姆辩护。中外这种巨大差异,真让每一个向往法治国的人悲哀。

E 从实体法角度,刘涌罪不当死。一个人在犯罪团伙中的地位和他在一个经济团体中的地位是否一致?我对此表示怀疑。具体讲,虽然刘涌是董事长,但是有着丰厚家产优裕生活光明前景正当身份繁忙业务的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黑社会的首领,参与违法活动,首犯不能绝对地为全部罪行承担责任。手下和“爪牙”有很大差别,这是值得思考的,需要证据的,仅靠制造“铲黑”文学著作的想象怕是不够的,人的现实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据一个简单的例子,狗咬人,主人要负民事责任,被咬之人狗,双方各负责任,放狗咬人,往往也是负民事责任,因为放还有故意和过失之分,而且放开之后,狗咬哪个部位咬多重就不遵从主人的意思了,除非他在狗的牙齿上抹了毒液。法官应当分别分析每一笔罪状,不可以笼统取证,笼统定罪。这也是解释为什么查明罪行的手下先死而他经济上和犯罪上罪责未知“大哥”还留有生命的法理解释。还有一些场合,到底会不会是刘涌可能出现的,我表示怀疑。为什么没有证据的公示呢?美国处死一个人之前进行的调查会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在此案中证据到底有多少,有多大证明力,这么仓促的“提审”到底有没有真正重新审判,还是顺应民意就为了宣读“死亡判决”,是很难让人有信心的,我觉得刘涌家属应该 召开新闻会,这是他们的权利!请相信专家的意见,特别是陈兴良教授的意见,不要恶意伤害这些殚精竭力于中国法治进程的学者,他们著作等身,学富五车,而且,并不清贫。我读过他们的很多文字,我用我的人格担保。

F如果真有协助破获幕马答案的立功表现,必须酌情减轻惩罚。

G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已经有众人人为一条人命抵罪,为什么一定要用两条?且已经有1500万的罚款,对于轻重伤害都能算得上一点补偿,金钱本身是中性的,为什么不可以赎罪?连他的家人都在跟着他连带赎罪。翻一翻《审判参考》吧,看看一幢幢血淋淋的案子背后的眼泪和无助,我们应该认可刑罚的多元。

H死刑的可替代性 1500万和牢狱之灾 可能会被保外就医或者大幅度减刑都只是人们的猜测,实际上,这个案件的执行者并不太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胡乱法外“开恩”,以刘涌的人生经历和健康程度,即使被减成20年牢狱之灾,其惩罚程度比死刑会轻多少么?答案也许是否。如果真的如媒体报道所说,刘涌今天在庭上状态还比较好。我想,他是觉得自己很快要被判死刑,解脱了。我很佩服那些用反讽的口吻高深的文学底蕴丰富的想象力绝佳的煽情技巧编著《犯罪纪实》、《刘涌不死的意义》和《代刘涌给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感谢信》的网友们,但我对你们的人文关怀和法律意识表示怀疑,尽管你们大多没留下姓名,没人,起码现在刘涌和高院没有也不能追究你们的侵权责任,但是,如果明天刘涌被判死刑,若干年后,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深入,后人们学习这个案例的时候,你们虽然作为最高院提审的促成者功不可没,但也将被认为是把一个本能继续存在的生命处死的推波助澜者!

还有那些毫无任何证据只凭猜测以讹传讹的怀疑刘涌是在后台和金钱的帮助下,利用了学者和法官的良知苟且偷生的人们,我虽然不会幼稚到否定你们的地步,但是,有一个最起码的逻辑你们有没有搞清楚,案子在基层,才最容易出现司法腐败,尽管案件是在异地审判,以刘涌的家资和关系,为什么会得到一审“死刑”的判决结果?非要等着船沉了再花力气打捞吗?

所以我认为,判死缓是正当的,只要别给减刑到20年以下过早释放,并且不要让他在监狱里享受“贵族”待遇就行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都会看着的。

如果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刘涌死刑,将违背宪法基本精神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成为依职权变相的“上诉加刑”,将会颠覆我们近年来刑事诉讼程序改革取得的成果,那我们就不是“走两步,退一步”了,我们退到了起点!

3、刘涌为何而“亡”?

刘涌已经死了。这话说出来骇人听闻吧。是的,他已经死了。他已经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人格、自由、金钱、健康,以及家人的隐私权、肖像权等等。

首先,我认为刘涌案并不是一个偶然,甚至仅仅是近年来我国境内带有普遍性的涉黑有组织犯罪中的一桩,如果单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借用孙大午“黑道”“黄道”“正道”的划分,再对比一下四川德阳亿万富豪肖安宁与孙大午的共同遭遇,我们不难分析出“得意”商人的共同经验所在,在制度虚置和人心不古的时代假设之下,畸变是多么的顺理成章,我们能指望着刘涌不随波逐流?在文化角度,随着盗版光碟“风靡”大江南北,香港黑帮逐渐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心中的行为范式,痞子文化成为个性张扬的异变,最近深圳发生的13岁小孩当黑社会老大,游历缅泰港,指挥四个大人抢劫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司法腐败,也是把刘涌推向绝路的凶手之一,在刘涌首次作案被逮捕后,就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自由,这是他以后有恃无恐的思想根源。

现在中国有不计其数的刘涌。想证明我的上述论断并非危言耸听,方法简单易行,询问一下北京各个“衙门”口上访的人,相当一部分会给你描述一下得罪权贵并早打手报复的情节,或者问一下卫兵,是不是曾经看见有上访者被几个人活生生拖走。哪一个城市,没有刘涌这样一撮人的黑手?这也许是武断的,但形势的严峻性,绝对不能忽视,决不是搞一次“打黑锄霸”铲掉几个团伙能够改变得了的!我是学生,但由于种种经历,我还算了解社会,我没有危言耸听的故意和必要。

刘涌是社会的产物,一个很普通的人,而已,人所共有的恶他都有,也许恰恰是他的家庭,让我们看到了底层所看不见的另一种恶,并身不由己的在阴潮的环境中滋生并蔓延;各种观点的激烈碰撞也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人们没有了一种假想和换位的习惯,社会又给了他们太多理由针对这个人而不仅仅是这桩普通刑事案件(如果多看些案例多了解刑法就知道我用“普通”这个词并不是为不相干的罪人开脱),刘涌报复了社会,遭到了诸多陌生人们数倍于他的恶应受之报复。

最高院来审判刘涌,谁来审判社会?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杀不杀刘涌,是个小问题。杀,充其量解解气,这块土壤也没有改良,不杀,充其量让愤怒的人们暂时不满,如果社会还是在向前进步的话,会有人为刘涌没上行刑车讲出更多的正当理由。

刘涌已经死了。

我听厌了一片喊杀声。

我只是很想知道,还有那么多类似刘涌的人,该怎样被历史审判。我相信民众更加关心的,也是这个。

希望明天能看到一份阳光下的判决书。我们只期待一片洋洋洒洒、客观、公正、精到的判决书。期待阳光尽快普照。

不希望在圣诞前后,听到死亡的消息。

二、已经平静的成为骨灰

几个小时之前,我还没有放弃努力,试图在网上能形成另外一种声音。改变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知情者的网民们一边倒喊杀声、叫骂声一片的状况,尽管我早就料定审判的结果他必死无疑。

唯一出乎意料的是,公众们也没能从最高院应该算是水平相当高的法官那里,得到更为详细、明确的判决书,看到详细的庭审情况,网上两段长度分别为8秒钟和23秒钟-严格的讲是15秒,接下来的8秒居然是报道大熊猫的,这是一种绝对讽刺的巧合,同样是生命啊!那个法庭上一脸平静白发中年人已经成为骨灰了。

我还在这里莫名其妙很的想写点什么,说点什么。无怪乎论坛上的板砖、臭鸡蛋会落到你头上,没什么能力和才华却痴迷于那种和你毫不相关但意义重大的事情,真是自作自受。

然而,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次所谓的尊重民意的审判,它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审判,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

我已经在一篇《不甚知情者看刘涌案》中阐明了我的基本态度,由于是半夜三更有感而发仓促而杂乱,且文字已经不少,很多观点是一带而过的,我希望在这里进一步展开:就现有的证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而言,是不可以如此急匆匆判处刘涌死刑的;从顺应国际潮流,遵循历史规律,尊重和保障人权角度出发,对刘涌施行死刑是严重不负责任的,媒体的片面、煽情的报道和不明真相人的喊杀声促成了一个生命的终结,论坛里的谩骂和侮辱伤害了中国相当优秀的刑法学、刑事 诉讼法学学者的心,很多貌似正气凛然实则意气用事的评论伤害了为中国法治进程奉献着青春、热血乃至一生的人。

从媒体所报道的简略的判决结果,我的感觉是“凉透了”,法庭成了地下室,只留一个通气的窗。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提审就是一次有瑕疵的审判。

我以下的观点依然建立在不熟知真相的基础上,因为我们被很大程度上剥夺了知情权。我提醒体温38度以上的人就此打住,看我的文章要冷静才行,否则我不会原谅你的批评和谩骂。

首先,我认为刘涌一撮人是一般犯罪集团,而不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

什么叫做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有五点:严密的组织性;实施犯罪的计划性;作案手段的残忍性;犯罪的经常性;具有一定的反打击能力等等,而且行为人必须有明确的意图组织或者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而刘涌的动机充其量只是利欲熏心和为富不仁的霸气,他的行为最主要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目的,它的“爪牙”也不是无业游民,他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不会处心积虑的想着怎么去杀人、放火、抢劫、枪战,他的所谓犯罪团伙是建立在经济关系和人情关系(哥们义气)上的,从实施犯罪行为角度来讲,它只是一种有组织的共同犯罪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相当一部分案件发生的随机性、偶然性比较大,根本不是什么有类似统一行动纲领、系列作案计划的组织严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不知道陈兴良们的心还有没有足够的温度,来继续浬清这些模糊的罪名。我觉得我没能力再解释了。

退一步讲,即使真的适应我们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斗争需要,非要严惩不贷,以正视听,以慰寂寞无聊、怨声载道的民众,买点民意,买点政绩,把他们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我们的《刑法》第294条第1款和第3款也只规定“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的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我们刘涌及其“四大金刚”定性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依据是什么,是他们的“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的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可是我们看看长长的犯罪纪实吧,几乎没有哪一项不可以吸收为证明上述行为存在的证据当中(但我认为还不是很充足),这种归纳太可怕了,这意味着我们对刘涌的罪行施行了双重定罪,多重处罚!!!!也就是说我们既用这些恶行证明他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又用同样的证明材料证明他分别成立了故意伤害罪、非法经营罪、故意毁坏财物罪、非法持有枪支,出现了一个犯罪行为支持两个罪名的结果,并且处理技术上又来了一个同一行为两个罪名的“数罪并罚”,而294条第3款又规定“犯前两款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在本案中,符合这里的“其他行为”的,只有97年《刑法》实施前的行为,因为97年增设“领导、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而按照法官的理解,刘涌97年之后的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的犯罪行为几乎都是他构成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理由,几乎没什么在“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的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之外的行为了-这是一个多么全面地定罪啊。可是我们的三级法院,都没有更改这种严重的错误。刘涌等人97年之前的故意伤害行为,并没有导致重伤的结果(脾破裂摘除暴力案件中常见的,通常刑期不会超过三年,如果受害人愿意接受民事赔偿“私了”的话,量刑就更轻),而97年之后由于有一条人命,而被单列出来的“故意伤害(致死)”,本来是可以作为组织领导黑社会组织罪名的加重结果,也就是在法定刑10年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重,但罪不至死,死缓是很适当的。即使把这一行为单列出来成为一个罪名,也没有证据表明刘涌要为这条人命抵命,我们所看到的是知情人这样的解说“1999年10月,刘涌因云雾山香烟销售情况不好,指使程健去市场查看并”收拾“经销同类香烟的业户,10月15日,宋健飞等人对经营云雾山香烟的业主王永学进行殴打,致王永学右肺门破裂,右心房破裂,急性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很明显,刘涌只是指使手下为自己用非法手段抢市场,但和被害人的死亡没有直接关系,相反,“刘涌还狠狠说了宋健飞”。还是借用那个例子,放开绳索之后之后,狗咬哪个部位咬多重就不遵从主人的意思了。对算命先生下毒手一行为也同样。杀了直接肇事者,还杀不在现场的间接肇事者,这是什么道理?而且真正刘涌亲自参与的暴力案件,极少出现重伤的结果,恰恰是他手下“心黑手辣”,结果主仆共赴黄泉路。

说着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多重处罚,除了因为它进行了上述一罪两罚外,还合并使用了死刑、,以及一审、二审所没判处的罚金1500万,没收的财产等。死刑不如死缓更符合法律规定,我已经解释了。再谈谈罚金问题。有人居然在论坛里叫嚣要没收刘涌全部财产,也难怪,谁让你刘涌家人都这时候了还放不下富人的尊严,你赶着毛驴来法院人民或许会同情你说两句好话呢。我相信,如果真的能有证据证明可以让法官再多判得几千万,这些人即使24小时不吃饭不睡觉也会有足够动力把这些证据找来的,用得着你在这里“建议”杀富济贫啊,安静吧,罚多少和你都不会有关系,刘涌毕竟还有很多合法财产,其家人也有财产,罪责自负是最基本的原则,难道还要满门抄斩不成?我们对附加刑的性质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我们为什么在处主刑的同时处以附加刑,目的显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让犯罪人为自己的罪行赎罪。1500万,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刘涌的罪很重,但是这些人民币毕竟也是起到了赎罪的作用的。

此外,我还想提出一个骇人听闻的“刑罚”,刘涌同一般的犯人不同之处在于他受到了媒体过多地关注,一跃成为标有“恶”“黑”“霸”之类靶子,出气筒和社会安全阀,有人津津乐道以为这是他罪有应得,我们只能遗憾的看着现代文明国家给犯罪嫌疑人戴上头套了。更令人不解的是,在空荡荡的牢房里为了防止这个本身就罪行严重又被公众判定为罪行特别重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自杀或者自残,还“特意”装了监控设备,全天候观察其一举一动,居然还有人说这是“人性化监督”,真是滑稽。刘涌没有理由不平静的签字,他的白发告诉人们他向往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又有着昔日的辉煌,今日巨大的反差,他怎会不度日如年?我们看着他这样为了自己的罪孽一重又一重的接收惩罚,就真的那么心安理得?

还有,就是首犯问题。重申昨天文中的一段文字:一个人在犯罪团伙中的地位和他在一个经济团体中的地位是否一致?我对此表示怀疑。具体讲,虽然刘涌是董事长,但是,有着丰厚家产优裕生活光明前景正当身份繁忙业务的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黑社会的首领,参与违法活动,首犯不能绝对地为全部罪行承担责任。手下和“爪牙”有很大差别,这是值得思考的,需要证据的,仅靠制造“铲黑”文学著作的想象怕是不够的,人的现实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句一个简单的例子,狗咬人,主人要负民事责任,被咬之人狗,双方各负责任,放狗咬人,往往也是负民事责任,因为放还有故意和过失之分,而且放开之后,狗咬哪个部位咬多重就不遵从主人的意思了,除非他在狗的牙齿上抹了毒液。这也是解释为什么查明罪行的手下先死而他经济上和犯罪上罪责未知“大哥”还留有生命的法理解释。还有一些场合,到底会不会是刘涌可能出现的,我表示怀疑。法官应当分别分析每一笔罪状,不可以笼统取证,笼统定罪。特别是刑事案件,哪一个被害人和证人不会有着朴素的“出离愤怒”?案卷想做多高就能做成多高。为什么没有证据的公示呢?美国处死一个人之前进行的调查会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在此案中证据到底有多少,有多大证明力,这么仓促的“提审”到底有没有真正重新审判,还是顺应民意就为了宣读“死亡判决”,是很难让人有信心的,我觉得刘涌家属应该召 开新闻会,这是他们的权利!其实,刘涌的行为与其说是组织、领导,倒不如说是包庇、纵容,包庇杀人犯的人终究是不可以同杀人犯一起上断头台的,何况,了解社会的刘涌知道“摆平”这些事的简单易行,我们还要不要把这一连串的人统统拉出去砍了?按照这样的逻辑,还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也许该在某些部门门口加上机关枪,出来一个毙一个,直接或间接,作为何不作为,无论如何,他们都和社会治安恶化脱不了干系……杀了,一了百了,还要法律作什么,咔、咔、咔。

为什么这次审判没有提到刘涌在慕马案中的贡献?因为案子已经破了,卸磨杀驴?这等于宣判“辩诉交易”的不可能,有立功表现减刑的不必要!还是另有隐情?为什么没有新证据?也没有提出派出刑讯逼供的可能?

死刑是残忍的、野蛮的、违背人性的,让千万国人看别人上断头台手舞足蹈,是在给国民培植一种危险的法律思想!是一种,唉,和历史的相似。

我会深刻地检讨,我昨天的这个时候,还寄希望于这件案子在意义层面上能有点儿像辛普森案,比如证据和庭审纪录能公开,判决书能令人满意。我得为自己的幼稚检讨很久。

行政干涉是另一种把刘涌推向死亡的力量,中央领导批示要抓。地方政府,呵呵,没什么理由不积极主动。受宠若惊的公安“有信心,有能力用铁的证据把以刘涌为首的犯罪集团送上审判台”。

警察是做饭的,检察官是端饭的,法官是吃饭的,三家一边倒,一条线,流水作业,从而使这桩案子的当事人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聘请最好的律师,寄希望于资深学者,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在中国,律师是要饭的,专家们也只是孤军奋战的,在法律实务界缺乏理解,在基本法律常识都很匮乏更谈不上法律意识的社会,更没人能够理解他们。于是,他们先是孤独的呐喊,他们不企求刘涌逃脱惩罚,只是觉得应该给他辩护的权力,一个公正的结果而已,可是他们的声音很快被不解的人群湮没,他们很快就嘶哑,以他们坐冷板凳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素质,就被人武断的指责为“不了解案情,指手画脚”“被金钱腐蚀”,遭受尖刀一样的谩骂和人身攻击,他们的人格尊严遭到了空前的损害!

再者,就是以网上活跃着的愤世青年为主体,以习惯了不平等和“黑幕”的人们的猜测为依据,以谩骂和嘲讽为主要形式的广大人民群众,你们,让我看见了法治的希望,更看见了法治的悲哀,让我爱恨交加,让我一个虽然刚刚大三但挚爱法律多年的学生感到渺茫、窒息、感到任重道远。

你们知道自己的谩骂带来的是什么么,不错,的确有很多沉船被我们打捞上来了,可是我们也砸沉了一些船。比如某公安局长撞死小孩一案,本来作为一个普通人酒后驾车依据刑法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就可以了,可是一个充其量判十年的交通肇事就因为媒体的炒作、群众的谩骂,官员觉得不严惩形象不好,人头就被剁下来了,他只能在九泉下抱怨,自己干嘛苦心孤诣当局长呢,自己干嘛不生在50年代官民和谐的时代而在这个只要是官就少不了猜测和谩骂的年代呢。这样的案子,已经不止一桩了!

哪个对中国法治寄予厚望的人不会为此感到失望?同样是在二十一世纪初,我们中国的法律还是权力的统治工具,狂热民众的泄愤工具!有人反感美国做法,以为自己很“民族”,殊不知注重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并重,慎用死刑,无罪推定和保障犯罪嫌疑人有充分的辩论权又岂止是美国的潮流,这已经是世界的潮流,大部分国家的选择,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和部落国家放到一个文明层次么?为什么我们早早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却迟迟不能在国内获得通过,为什么?因为“上头”知道我们离国际标准还有多远!

曾几何时,我对为罪人辩护的律师深恶痛绝,现在,觉得他们可敬可爱。警官,法官,检察官,官员们,也许,你们真的不该在已经成为弱势的犯罪嫌疑人面前结成如此紧密地同盟,一条快速剥夺人生命的流水线,刘涌幸哉,他终究有万贯家财,否则早就人头落地。另外一些无权无钱人呢?那么多有失公允的判决,那么多冤案,是怎么形成的?

刘涌的镇定,是认罪服法,还是哀莫大于心死,他的恶性,是怎样在社会中形成,怎样被社会报复,他的一生,都看到了人类的什么?我们将永远不知。

三、只能再次提起笔

看了网友们的留言,我没有选择的继续拿起笔。

我觉得在法学论坛里没有恶毒攻击的情况下,在虽然不同意我的看法但起码还有探讨意思的朋友中间,我还能够有勇气把问题想得清楚一点,讲的有条理一些。之所以说是想得清楚一点,因为能力有限,想不明白、透彻,况且,公众么,总是知道的最晚,知道得最少。同前两篇文章一样,只是一点随笔和杂感,恰如果实的雏形,连青涩都达不到,更不用说成熟。我没有能力和资本来说服各位,我有这自知之明,因而也没敢抱有这种幻想。因为这里,很多人的思维是极优秀的,专业水平也很高,并且笃信自己简短的信条。不过,有的时候,有些例外,或者更好。

我们继续来谈刘涌案。于我而言,这文章是三部曲的终结篇。

我保证这是最后一篇就此事的论文(黔驴技穷?)。我已近乎嘶哑了,要不是看见了判决书全文,我都快因为前两篇错误时间、错误地点、错误的公开的文章沮丧死了-决定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因为有人认为我是在为刘涌辩护,因而需要申明的是我只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认认真真的做一件有意义的小事。我和所有在网上同我持类似观点的人,是在被害人的利益处在极端保护下、在诉讼结构从侦查伊始到宣判完毕都处在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的另一种视角,是在“穿着别人的软皮鞋走路”,我们都不是偏激的人,但是也不愿意因为要辩证、全面而堕入肤浅。我们主张以法定程序法治理念判决其死缓,出发点不光是对一个生命负责,更主要的是避免在不合规格的司法机器下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大批司法产品质量低下。

实体方面的补充思考刚刚看完了判决书,有网友不注意看我以前发言的时间,径直批判我没看判决书就在这里书生意气,胡说八道。现在我看完了。先前的担忧缺少多了。甚至,觉得自己的很多论点被“权威司法文书”证实,心里反倒更有底气了。于是继续“带着脚镣跳舞”。

我前文章提出过“双重定罪、多重处罚”的质疑。现在判决书全文可以让我更充分地运用证据把这个问题展 开。对于刘涌案的审理,显示出我们对共同犯罪和罪数形态研究的薄弱,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严重问题。

首先,我坚持认为该判决在对属于法规竞合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处罚时,没有依据特定法优于普通法、择一重罪定罪等基本原则,而是采用了极不科学也不人道的方式,即一个行为两个罪名;在量刑时,运用的也是形式上的数罪并罚实质上的简单相加-没有坚持限制加重原则;对于应属结果加重犯的犯罪形态,本不应该实行数罪并罚,而只是在较重法定期限内量刑,但是处理结果不仅单独定罪,并且分别定以重刑数罪并罚。在使用“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这个罪名的同时,忽视了该罪名可以把刘涌所为绝大部分罪行归于此罪名下处刑,但是结果却是分别再次进行定罪,没有正确解决同一犯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的问题。同时,判决也没有把同种类型的犯罪形态认为是集合犯从一罪加重处理,同时构成两罪时没有进行法律适用的选择,而是简单的“双管齐下”数罪并罚,是应该否定的。否则,一个崭新的“口袋罪”又出现了。而且,由于刘涌一伙的结合最主要的是经济纽带,而不是犯罪纽带,犯罪是为经济目的(在一次重申其具有相当的不能认定为非法的财产,体制的问题不容忽视),而非依托经济组织进行犯罪,而经济组织的产生、发展与该团伙的形成之间有时间差,和97修改《刑法》增加“组织、领导黑社会组织”罪在其形成之后,组织、领导是否有失准确?进行“授意”“指使”与“唆使”的近义性,又使区分主犯和教唆犯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因为尽管刘涌把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了手下,实行者毕竟是自由意志者,现在也没有证据表明刘涌对自己手下人下过毒手或者采取过怎样的奖惩措施,法院应该列举他们在刘涌制约下的证据,就现有证据,他们可以默默离开,而黑社会性质组织人员之间的紧密性、等级性则是极强的。

陈兴良教授遭骂是必然的,谁让他没能力给咱全国人民每人发一本《刑法疏议》和人大常委会为“打黑除恶”量身定做的司法解释呢?最起码,应该给类似刘涌的众多暴发户们每人发一本,要不他们怎么知道自己和“黄道”“黑道”打交道,和刑满释放人员称兄道弟,作奸犯科,乱发自己的富人脾气,动辄打架斗殴是可能掉脑袋的呢?不过用刘涌的生命提醒他们也好,让他们夹起尾巴做人,特别是得管好手下的保镖、保安打手等等,一定要引进现代管理方式,哥们义气早晚要出事的……

刘涌所实施的足以认定他死罪的故意伤害案,实际上在主观要件方面是不适当的,因为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他存在杀人的故意,达到法律真实和心理确信。确切的讲,根据现有的证据,只能证明他对于这起严重暴力事件既又故意又有过失,然而,故意,是用非法手段排挤“同行”的故意,授意也仅仅是通过“收拾”达到继续非法盈利的目的。而对于故意伤害致死的结果,是他所不能预料的,他有过失,却无故意,是某种程度上的想象竞合。

另外对多重处罚进行一点补充,为什么这么多受害人,仅有两人提起了附带民事赔偿,判决支付总额15420元?我们通过判决书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人的情况:一个是刘宝贵,1992年10月6日晚7时许,再审被告人刘涌为替袁庆友(在逃)报复张少波,伙同吴静明、袁庆友等人持猎枪、枪刺等凶器在沈阳市和平区中山广场附近,砍刺张少波头、臀部,致其轻伤。张少波呼救,正在附近的沈阳市和平区公安分局警察刘宝贵、孙明闻讯前来制止。刘宝贵报明身份并鸣枪示警,孙明喝令刘涌放下手中猎枪。刘涌不听制止,向刘宝贵开枪,击中刘宝贵右髋部,致其轻伤。事后,刘涌逃往广州。而另外一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是扈艳(也就是该犯罪团伙唯一一条人命案被害人的妻子),有趣的是,刘宝贵受伤是在92年(11年前的轻伤现在还能接受补偿,的确是人民的正义争取来的),而且一个正打架的人肯定不会知道赶来劝解或者抓他的警察是谁,后来飞黄腾达的刘涌,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赎这笔罪,而王学永被杀一案,是终结这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案件,似乎恰好是“开头结尾”案子的受害人。为什么,那么其他那么多受害人(好像是40个吧,还有那其余的重伤)没有提起民事赔偿?为什么受轻伤的刘宝贵获赔五千余元,而死了丈夫的扈艳只拿到了一万元而不是一个大得多的数字?(刘涌有钱啊,司法机关不用替他省着)是我们的司法机关工作做得不到位,广大人民群众不知道这个制度?还是虽然喊杀声震天,刘涌一伙已经锒铛入狱,但是受害人心有余悸没有认清形势还怕遭到报复?可是他们已经勇敢地站出来作证了啊!有些受害人还是很有经济实力的,甚至有的还因受轻伤加速升官也不惮于刘涌的啊(尽管不知何故媒体没有、或者很难采访到他们)那么,我们就得考虑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刘涌和绝大部分受害人已经私下处理过了,即“私了”,我当然反对这种有钱人的恶劣行径,但问题是这种处理方式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是只是公检法部门默认和常常使用的。我们应该认定这种情况是“半处理”,并且视其处理情况适当考虑在法定刑期内作出减轻决定。因为这是一种潜规则,应该考虑期待可能性问题,除了孙大午、肖永宁这样的人士,刘涌这种认识水平的人没办法不效仿别人,如果一种现象在社会大面积存在,首先考虑的是完善体制,改良土壤,而不是大面积的手起刀落。虽说我也不认同“法不责众”,但也不否定其某些合理成分。

还有一个问题是,每一桩罪行,在判决书里,到底该不该有一个更为详细的经过?2万字够么?人家纪实小说里不是写了一本书么?情节果然如此?多大文学夸张的成分?其家人有没有权利知道这些?

其行贿罪到底危害程度如何?既然有如此多的贿赂款项和繁杂的关系网,他怎么会把这些事情悉数说出,(详细到连镜子都说出来)加重自己的罪责?可是,人家公安部门自己的鉴定机构却的确是出示了没有刑讯逼供的证明。也不知道为什么,二审的时候这些东西没拿出来,时隔数月,提审的时候却拿出来了。也好,这个鉴定虽然否定了二审死缓的重大依据,但是,这就意味着肯定刘涌的罪行都是其在“感化教育”之下主动交待的,那么,他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坦白”,因为揪出一大串贪官而应受到从轻发落呢?我们却没有给他生的机会,为什么?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的家人,为什么不再召开新闻会?其妻子的泪流满面说明了什么?他不是十恶不赦,还有姘头的人么?她总归是最了解他的一个人。

另外,对于案中最严重的罪行,判决书的模棱两可让我莫名惊诧。让我们来看看这段决定刘涌生与死的文字吧。(加重字体部分为判决书)

“对于再审被告人刘涌提出的未指使程健、宋健飞等人殴打被害人王永学,程健、宋健飞等人殴打王永学系为绰号叫老狐狸的赵德军进行报复的辩解,经查,赵德军否认自己叫老狐狸,并称自己不认识王永学(谁承认谁有病);程健、宋健飞等人均未证明赵德军是老狐狸(但有没有提到过赵德军?赵德军其人何许人也?并非团伙成员,为什么刘涌会提到他?对于赵德军是否采取了强制措施,何时采取的,是不是已经给了他足够的”活动“时间?宋健飞已经死了。);证人扈艳(王永学之妻)证明,王永学与赵德军没有矛盾(王学军喜欢跟老婆”早请示,晚会报“么?我小时候和别人打架,从不会告诉父母,我与别人就没矛盾了?);程健、宋健飞等人的供述均证明,因王永学销售”云雾山“牌香烟,影响刘涌销售同种香烟,在刘涌指使下,他们殴打了王永学,宋健飞并威胁他人”看谁还敢卖云雾山烟“(更清楚了,刘涌让他们去”威胁“,但没让他们去杀人);证人扈刚、邢 广海、王丽等人证明,宋健飞、吴静明等人殴打王永学并威胁他人”看谁还敢卖云雾山烟“(所以宋健飞死则死已,一贯心狠手辣,性格明显)。上述证据足以证明,宋健飞等人殴打王永学,系为了刘涌的利益,在刘涌的指使下所为(如果我让你去帮我偷几箱酱油,你却给我偷来了价值连城的钻石,天啊,我要和你共赴刑场了)。对此,刘涌在侦查阶段亦曾多次供认。(有录像么,他是怎么供述的)其辩解与已查明的事实不符,本院不予采纳。”(这结论可是很古怪,很蹊跷)

砍伤算命先生一案,可同上进行分析,实际上从判决书来看,其手下指控他的语气并不坚定,“主子”的意图,也许只有他们最清楚。

另外,刘涌在法庭上有没有为自己辩解过?他的心理状态到底是怎样的?他对起家阶段认识的这些心狠手辣的朋友,究竟是什么态度?包庇是不能理解为组织、领导的。人际关系、经济关系和组织关系,都是和犯罪关系有着区别的。

刘涌的经济实力和身份是“头”,但在犯罪中的实际作用,并非这么简单。共同犯罪问题,历来有分工分类法和作用分类法,而陈兴良是主张把二者合并考虑的,每一个罪犯在一个圈子里都可能有双重甚至多种身份,定罪量刑,要综合考虑他的身份、地位、对其他犯罪人的实际控制能力,在犯罪中的实际作用,而不可以得出“确系”首要分子这种单一结论。我对陈兴良的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也坚信这是未来该领域的主流观点。

这里的证明责任归谁?身在狱中的刘涌怎么为自己的主张举证?他的家人和律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怎么举证?如果,(对不起,这只能是一种合理怀疑),真的是另有幕后指使甚至涉及其他的盘根错节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呢?一查到底啊,干吗这么急着杀人?

刑罚的目的是惩恶,并且扬善。我们不能在对根深蒂固的重刑主义思想保持沉默了。让众人看杀人,向众人形象的报道杀人,本身是一种元恶。如果重刑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就把刑罚部分修改了吧,什么主刑、附加刑的,太麻烦,改称奴隶制五刑或者封建制五刑,或者“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就得了,高举“折磨人,侮辱人,不把人当人”的伟大旗帜,有罪必罚,轻罪重发,可杀绝不可留,让每一个21世纪的公民生活在恐惧和威吓之下,人人自危,绝不干伸出犯罪之手,多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什么法官、检察官、律师,全下课吧,你们都“误导”人类几千年了我们只要衙门、捕快和强大的监狱就可以了。不过我们会很民主的,我们实行“陶片流放法”或者“纸条处死法”,尊重民意嘛,少数服从多数,群众说杀谁就杀谁,再挑几个精英人物,成立“正义审判委员会”,以便多快好省的严惩犯罪,“讼师”这职业早就不该有,以前的以前,那么多人替罪犯说话遭株连,还前赴后继的“野草吹又生”,以前,在法庭上他们咋咋呼呼、喋喋不休的,他忽悠他的,又没人理他还不行,非要得理不饶人,抓起来关着吧,刚释放他又盯上了我们这颗硕大的鸡蛋的一点点小缝,这种苍蝇似的职业,早就该取消了。法学教师和学生也都遣散,就跟前英明的决定一样,“坑儒”就免了,但焚书是必要的,那些倡导法治的废纸,净是些歪理邪说,西方腐朽思想,再也不能让他们妖言惑众了,宪法当然也得改,干嘛依法治国啊,以刑治国就可以了。哦,不对,宪法也不需要了……省事多了。

法律注重证据,司法要独立,反对文学叙述!反对权威干涉!

程序方面的补充思考中国的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是被混淆视听的对象。从最初立案还没有什么法定证据、纵使有这些媒体也根本不可能看到-连最高院的审判也没让他们看见、拍到什么,不是么?那么,他们凭什么从一开始就得出重罪结论?某作家又是依据什么对一个未经国家法律宣布为罪人的人写出这样的逼真、形象、长篇累犊的黑社会纪实?写作过程中又都是接触到的什么人?显然,假设刘涌另有隐情,其家人或其他能辩解的人根本没有途径辩解,媒体和作家的依据,显然是侦查、机关的依据-谁情愿自己打自己耳光?他们的调查取证肯定是出于“打击”的目的,出于支持本单位态度的证据,有多少案件中罪轻甚至无罪的各种证明材料会在这些部门悄悄“蒸发”?评论,从最初就是浑浊的,赞成死刑还是赞成死缓,双方都没有能让人达到法律确信的充分证据,没有细致的论述(大概专家们都忙着出书访问呢),民众中一场声势浩大的口诛笔伐就已经开始了,加上二审改判程序依旧不透明,结果让迫切希望得到真相、看见中国法治进程加快的人满腹狐疑,继而升级到猜测、愤怒、甚至破口大骂。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本案的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活动的“斗争”背景。

有人反对提什么程序正义,可是问题恰恰就出在我国长期以来法律程序意识淡薄的法律文化啊!刘涌的确犯下了重罪,虽说从法律角度判其死刑不妥,但客观上还是安抚了民众,振奋了人心,而且,他死亡时的镇定也告诉世人他的生不如死的心态,我们姑且抛开这个案件。在这种畸形的车床之下,会加工出多少畸形的司法零件?一个学法律的人,总会时不时接触到一些骇人听闻的事,我不想浪费时间和文字来列举。网友们指责我视野狭小,为罪犯招魂,殊不知,我正是抱着“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自己发光”的信念执著的要为改进这种制造了无数错抓错判、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公民权利,滋生了司法腐败和的车床,不失时机地做出自己的努力!

有人批评我,说我对其他案件不热情而独独对此案大肆渲染,更难听的话我就不列举了,我之所以关注这件案子:第一,我仅仅是个在校生,我的年龄、我的知识结构以及我所处的环境不可能让我对所有刑事案件投以关注,况且,我写这些文章目的很单纯,探讨!没什么功利性,我也并不打算把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和罪犯挂钩。这是一种勉为其难、牵强附会的诘难。第二,“评论”不等于声讨,论坛里应该始终是各种声音都有的,当冤假错案批露出来时,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同情和支持案中的弱势一方,而在刘涌案中的弱势一方实际上恰恰是大富翁及家人,他们的对面,是结下冤仇的当事人群体,具有强大渗透力的新闻媒体,还有“查办”目的坚定的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亦当事人化,而刘涌方的辩解是否能有效展开恰恰是决定他是生还是死的关键。第三,正是由于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相当一部分“冤假错案”,我才会某种程度上赞成法学界专家的意见-让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并驾齐驱,而之所以分外关注刘涌一案,原因一方面是这案件比较全面地暴露了中国诉讼制度和诉讼程序的问题,“线型”结构而不是控、辨、审三角形结构,体制本身流于形式,而且政治力量和公众力量干涉司法独立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是最高院第一次“提审”,具有象征意义,学过法律的人都知道我们现代法律制度、法律原则特别是诉讼程序中的一些制度、原则背后,都是有案例支撑的,比如司法审查、非法证据排除以及无罪推定、米兰达原则等等,往往也是一国最高法院通过审判确立的。我们无不希望已经成为国际主流主宰西方社会上百年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急需法治的国度及早的确立,法学界对最高院的这次提审给予了太多的希望,希望依法查清事实,依法审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案件的审理忽然又脱离公众目光的注视,法庭上除了气势咄咄逼人的控方、被害人和证人外,还有先审后判的法官(早在两个月前某北大法学院人士在我校讲学时就提到最高院要提审刘涌,改判死刑,我当时觉得欣慰,现在觉得诧异-原来早就有定论了啊,难怪执行车都准备好了,那还兴师动众耗费巨资开什么庭,还让律师费什么口舌啊),旁听席里黑压压一片行政官员,四家有权进入的媒体尽管是权威媒体,但是,通过以秒计算的所谓“实录”,22日中午人已经火化、23日傍晚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与公众见面这种“因特网时代”的低速度,我只能代表寄希望于通过最高院重新调查取证、进行充分法庭辩论和制作详尽、经得起推敲的判决书确立审判刑事案件的“榜样”的所有关心法律的人表达沮丧。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国外,最高级别法院审理的案件,往往会因种种原因量刑减轻,而我国,“御审”目的和结果都是“可杀不可留”。刘涌案件前前后后,重刑主义大放厥词,愤世青年激昂文字,喊杀声中不乏呼吁恢复肉刑者,(提议要把刘涌千刀万剐、碎石万段的人,我看你是行刑的天才,将来若恢复此“国粹”就由你来执行好了)叫骂声中夹杂着不忍蹴听的人身攻 击,在法学界专家学者苦心孤诣建造法治理论大厦的时候,民众用有力的现实恶毒的语言沉重的打击了他们,官员用实际行动配合了民众。

我当然不能理解和认同辛普森案的过于强调程序正义和最终无罪判决的结果,也深知这种急于强调程序正义必然水土不服,我们20年走了别人两百年的路,不能再急躁冒进了,我们该做一点“细活儿”-这也是专家长期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恶果,我们得为法治实现做更多的事情,我现在开始我年轻的尝试。一桩令美国人民气愤不已喊杀声震天的案子被大法官改判成了无罪,更奇怪的是,人们虽然在情感上还一时不能接受但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无可指摘,宣判后不久,法律权威反而得到空前的尊重。因为美国向来注重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一个“共同体”能耐下心来,研究社会这块水土,播种了最适宜的法治种子,并且已经根深叶茂。

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很疲惫了。对于证据部分,希望有更深造诣的人补充讨论一下。我没能力一一展开了,这些首尾呼应反复出现的“经法庭质证、辩论”“经查证属实”和没来由的“不予采纳”,没有更多的信息公布,我们不能不犯嘀咕。而且,受害人陈述被作为首要证据放在每个案件的第一位是否妥当?如果别人刺了我一刀,我会恨不得把刀刺向他心脏,如果别人让我不能行走,我就想让他不能动弹,我还算是个正常人,所以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复仇心理人所共有,但是如果我的“期望”变成现实,社会就会陷入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

接下来的话尽量简短(是观点。不是口号)。

不要让律师成为法庭上孤独的舞者!

尊重专家的意见,因为从古至今,法律每向前行进一步,背后都会有一个或者一群法学家!反对在法律这个技术性很强的领域“外行领导内行”!外行排挤内行!

法庭乃社会医院,法官不可以先开处方,之后望闻问切!前面已经提到,本次提审前很久,定论就已经有了,开庭审理流于形式,也没有针对被告和律师的辩解重新进行切实有效的调查取证。法庭审理实际情况让公众毫不知悉。那干脆书面审理、直接改判就可以了,还兴师动众干嘛?徒然让那些以为什么改革会发生的人白白欢天喜地了一场。

犯罪和刑罚同为人类自残之恶,要坚持罪责刑相适应!

赋予公民真正的知情权,不要拿片面和不确凿的事实煽动民众情绪,公民知情要及时、公开!没有公共知情权的充分行使人民的眼睛都是近视、远视、弱视或者漆黑一片!

反思司法过程的流水线作业!改变“公安局是做饭的,检察院是端饭的,法院是吃饭的(还有接受贡奉的),律师是要饭的”的诉讼构造。

判决书要详尽,细致!

尚方宝剑也不可未经足够审慎调查而“斩立决”。

死刑不可废,但要慎而又慎!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家每年“依法”处死多少人很少有准确的官方数字公布,但有专家推测大概是其他国家总和的几十倍。

非经宣判不得认为犯罪嫌疑人为罪犯,媒体和文学界不可以因为他是犯罪嫌疑人就在没有看到证据和法院判决结果之时,以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方式进行感彩浓厚的报道,这种行为,是对司法独立的干涉和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

今天早晨的报道有趣的地方也还很多,比如以下来自《末班车84小时》一段:

从12月19日开始,锦州警方加强了对刘涌的思想政治教育,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亲自找刘涌谈话。王立军教育刘涌说:“我们知道你对这次再审有抵触情绪,很反感,认为自己的结局不该这样。但你必须看到,为了你的案子,最高人民法院破天荒地再审,耗费了政府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不是对你负责吗?不是反映了中国政治文明、法制完善吗?”王局长还反激刘涌:“你总说你是一条汉子,一个男子汉脑袋掉了碗大的疤,怎么最终判决结果还没出来就堆颓了?”

王局长水平很高啊,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人性化啊,强烈建议胜任公安部部长!说得多好啊,多有道理啊,又有人文关怀,又把握了大政方针,依法治国,哪是什么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啊,是“以法治国”,花了政府那么多钱,不把你杀了,怎么反映我们的政治文明,顺便反映一下我们的法制完善?看看明天、后天,报到多起来,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

至于所谓人性化管理,都是应当的。本职工作。

这篇文章还要解释给公众的是,刘涌心理素质也不好,死前内心痛苦,并且对政府感恩戴德,悔罪态度良好云云。但是我们也看见了他对生的留恋,对死的无奈。

另外就是对于刘涌“够花几辈子”的转述和奔驰车的描写,再一次让我觉得“贫富差距”太大民怨沸腾是这死魂灵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是撰文者的“卖点”。果然很快就有人在论坛上气不过了。

要杀-慎杀-必杀-人性化的杀,还是杀。一种有着某种暗喻的曲折。

社会的安定和进步,永远不要寄希望于“运动”型的打击犯罪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之外,也伴随着权力的滥用,权利的侵害。举一个案例,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怀疑“严打”和“公捕大会”的合理性,因为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从小调皮,常遭父吊打,17岁时因为在15—17岁间伙同他人盗窃4辆摩托车被捕,竟然被非法羁押(期间被打得皮开肉绽)到满18岁以后借着新一轮严打的展开进行“从重从快”判刑,其父法盲,恨铁不成钢,未请律师,他也就因没有任何从轻情形最后被“从重”判了15年。在我所在的中学召开的“严打整治斗争”工作总结大会暨公判大会上,他以一种全然陌生的状态出现在他昔日的同学面前,那时候,我们反倒都同情他,一个人,就这么毁了。

人都驾鹤西游了,我还是赞成判死缓,这是在不能充分行使公众知情权下的必然结论。我检讨自己的冒失,不知情者和不知情者应该彼此不语还是怯生生的交流?我选择了后者;真理和权威之间,我选择前者。如果有关部门愿意公开更多的东西否定我的这些愚钝的见解,我倒是会欢欣不已,也会视情况对提审判决投赞成票的。

中国的社会进程总是“左摇右晃”真理总是乔装打扮着出现,然而国人缺乏慧眼,终因呐喊者的无助,先行者的蒙难,思考者的寂寥和彷徨者的彷徨,惶惑者的惶惑终结。中国的法治进程尤为明显。明明是一个良好机遇,就被残存着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越多越反动”“政治正确”“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气息,锈蚀的面目全非。网上是卧虎藏龙的地方,期待着有经验、有能力、有思想的“龙”、“虎”的发言。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案例啊。如果这场争论继续下去,稍稍转个方向,就可以有些新的机会产生了。

上一篇:面试后英文感谢信范文 下一篇:抗洪救灾感谢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