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1:15:12

修复技术论文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铸造金属桩;玻璃纤维桩;烤瓷冠;根折

烤瓷冠是目前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时普遍采用的修复方法,由于牙体缺损面积较大,根管治疗后牙体失水变脆,常出现基牙折断,患者往往要求利用原冠修复重建,本文观察研究了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与原烤瓷冠联合应用修复折断基牙的成功率及远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4-2005年来我院修复科就诊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8岁,患者共46颗,均为上前牙及前磨牙,入选患牙须具备下列条件[1]。(1)患牙无松动、无明显牙周炎;(2)折断线如在龈下,应小于2mm;(3)根尖无病变,并已经过完善根管治疗。

1.2方法将46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颗,A组用铸造金属桩(Ni-Cr合金),B组用玻璃纤维桩(产地规格)。

1.2.1铸造金属桩拔除原存于根管内桩钉,修整增生龈缘,常规根管预备,一般至根长2/3~3/4,根管内滴入石蜡油,用嵌体蜡取桩,不断修整桩核大小及形状,使原冠能准确就位,包埋铸造后粘固桩钉,调牙合后粘冠。

1.2.2玻璃纤维桩选择与所用玻璃纤维桩相匹配的车针进行根管预备,按说明粘固纤维桩,用光敏树脂(卡瑞斯玛)分次成核,成核过程中不断试戴原冠,准确就位后调牙合粘固。

2结果

2.1评判标准参考戴玮霞[2]等判断标准,记录2年疗效。成功:修复体完好、稳固、边缘密合无龈炎、咬合关系好无自觉症状。失败:根尖区病变、疼痛、桩折断、根折。

2.2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注:经t检验,t=0.6705,<1.96,P>0.05

3讨论

牙体大面积缺损,牙髓治疗后未采取可靠的抗折措施而进行大面积充填,桩钉过小,过细,铸造时有砂眼,牙合力过大以及咬合创伤等因素常是冠折的原因。

失败病例中有3例继发根尖病变,可能原因为根管预备过深,使根尖部牙胶尖松动,破坏根尖封闭继发感染所致。4例为桩折,均为上前牙咬合过紧、牙合力过大所致,其中2例是由于金属桩有砂眼,2例发生于玻璃纤维桩,可能与玻璃纤维桩抗折强度小于金属桩有关。

牙根折断4例,均发生于金属桩组,根管治疗后行桩核修复,如果桩比容纳桩的牙根强度稍弱,在受超负荷力时,桩先于牙根折断,从而保护了牙根,另外由于金属的机械特性与牙体差异较大,金属桩修复后的患牙常出现根折[3],牙根大多无法利用,玻璃纤维桩呈透明状,物理机械性能与牙本质接近,耐腐蚀性能优越,可有效防止牙根折断[4],即使治疗失败,牙根也可行二次修复,修复后两年成功率与金属桩接近(无统计学意义),且操作简单,一次完成,节省了医患双方时间,又能有效保护牙根,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国强,黄慧来.后牙残根残冠的核-桩冠铸造修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4):314.

2戴玮霞,刘鲁闵.两种金属烤瓷桩核修复前牙的比较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250-251.

3CormierCJ,BurnsDR,MoonP.InvitrocomparisonofthefractureresistanceandconventionalatVariousstagesofrestoration.JProsthodont,2001,10:26-36.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前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加之重金属离子难移动性,长期滞留性和不可分解性的特点,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同时食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日趋受到重视,国家对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逐年增加,土壤污染物的去除以及修复问题,已成为土壤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生物修复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同传统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其处理成本低,只为焚烧法的1/2-1/3,处理效果好,生化处理后污染物残留量可达到很低水平;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最终产物CO2、H2O和脂肪酸对人体无害,可以就地处理,避免了集输过程的二次污染,节省了处理费用,因而该技术成为最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修复技术。

1.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成无害的物质,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由于自然的生物修复过程一般较慢,难于实际应用,因而生物修复技术是工程化在人为促进条件下的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土壤中石油烃类及各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值、通气及营养添加等)来完成,也可接种经特殊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提高降解速率。

2.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种类

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法主要有3种:原位修复技术、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异位修复技术。

2.1原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是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投菌法、生物培养法和生物通气法等,主要用于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修复。投菌法是直接向受到污染的土壤中接入外源污染物降解菌,同时投加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代谢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生物培养法是定期向土壤中投加过氧化氢和营养物,过氧化氢则在代谢过程中作为电子受体,以满足土壤微生物代谢,将污染物彻底分解为CO2和H2O。生物通气法是一种加压氧化的生物降解方法,它是在污染的土壤上打上几眼深井,安装鼓风机和抽真空机,将空气强行排入土壤中,然后抽出,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也随之去除。在通入空气时,加入一定量的氨气,可为土壤中的降解菌提供所需要的氮源,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加去除效率。

2.2异位修复技术:

异位修复处理污染土壤时,需要对污染的土壤进行大范围的扰动,主要技术包括预制床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厌氧处理和常规的堆肥法。预制床技术是在平台上铺上砂子和石子,再铺上15-30cm厚的污染土壤,加入营养液和水,必要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定期翻动充氧,以满足土壤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处理过程中流出的渗滤液,即时回灌于土层,以彻底清除污染物。生物反应器技术是把污染的土壤移到生物反应器,加水混合成泥浆,调节适宣的pH值,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底部鼓入空气充氧,满足微生物所需氧气的同时,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加速污染物的降解,降解完成后,过滤脱水这种方法处理效果好、速度快,但仅仅适宜于小范围的污染治理。厌氧处理技术适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的土壤处理,但处理条件难于控制。常规堆肥法是传统堆肥和生物治理技术的结合,向土壤中掺入枯枝落叶或粪肥,加入石灰调节pH值,人工充氧,依靠其自然存在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是一种有机物高温降解的固相过程。上述方法要想获得高的污染去除效率,关键是菌种的驯化和筛选。由于几乎每一种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都能找到多种有益的降解微生物。因此,寻找高效污染物降解菌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

3.影响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主要因子

3.1污染物的性质: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常以多种形态贮存,不同的化学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某种生物可能对某种单一重金属具有较强的修复作用。此外,重金属污染的方式(单一污染或复合污染),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也是影响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机污染物的结构不同,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差异也较大。

3.2环境因子:

了解和掌握土壤的水分、营养等供给状况,拟订合适的施肥、灌水、通气等管理方案,补充微生物和植物在对污染物修复过程中的养分和水分消耗,可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一般来说土壤盐度、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与重金属化学形态、生物可利用性及生物活性有密切关系,也是影响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重要环境条件。

3.3生物体本身:

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直接影响修复的效果。由于微生物的生物体很小,吸收的金属量较少,难以后续处理,限制了利用微生物进行大面积现场修复的应用,

植物体由于生物量大且易于后续处理,利用植物对金属污染位点进行修复成为解决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一个很有前景的选择。但由于超积累重金属植物一般生长缓慢,且对重金属存在选择作用,不适于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因此,在选择修复技术时,应根据污染物性质、土壤条件、污染程度、预期修复目标、时间限制、成本及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4.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修复技术作为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虽取得很大进步和成功,但处于实验室或模拟实验阶段的研究结果较多,商业性应用还待开发。此外,由于生物修复效果受到如共存的有毒物质(Co-toxicants)(如重金属)对生物降解作用的抑制;电子受体(营养物)释放的物理;物理因子(如低温)引起的低反应速率;污染物的生物不可利用性;污染物被转化成有毒的代谢产物;污染物分布的不均一性;缺乏具有降解污染物生物化学能力的微生物等因素制约。因此,目前经生物修复处理的污染土壤,其污染物含量还不能完全达到指标的浓度要求。

5.应用前景及建议:

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将不断深入并走向成熟,特别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生物修复技术和菌根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为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带来希望。为此,建议今后在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加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超积累重金属的机理,超积累效率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价态、形态及环境因素的关系。(2)加强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代谢过程、植物-微生物共存体系的研究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对污染物的修复作用与植物种类具有密切关系。

(3)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使超积累植物的生物学性状(个体大小、生物量、生长速率、生长周期等)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培养筛选专一或广谱性的微生物种群(类),并构建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基因工程菌,提高植物与微生物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效率。

(4)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协调土著微生物和外来微生物的关系,使微生物的修复效果达到最佳,并充分发挥生物修复与其他修复技术(如化学修复)的联合修复作用。

(5)尽快建立生物修复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态化学过程量化数学模型、生态风险及安全评价、监测和管理指标体系。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土壤重金属来源复杂,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形态、不同重金属之间及与其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合污染物的复杂性增加了对土壤重金属治理和修复难度,且重金属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潜在性和不可逆性,同时进一步恶化了土壤条件,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加速发展,所以要更好的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研发出更好的效率更高的修复治理技术,同时我们还不应该忘记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始终将防治污染积极治理作为企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把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形成全社会都来重视土壤污染问题的良好环保氛围,逐步改善我们的土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钱暑强,刘铮.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介绍[J].化工进展,2000(4):10-12,20.

[2]陈玉成.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J].环境科学动态,

1999,(2):7-11.

[3]李凯峰,温青,石汕.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化学工程师,2002,93(6):52-53.

[4]杨国栋.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5]张春桂,许华夏,姜晴楠.污染土壤生物恢复技术[J].生态学杂志,1997,18(4):52-58.

[6]李法云,臧树良,罗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枝木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3,22(1):35-39.

[7]滕应,黄昌勇.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及修复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2,11(1):85-89.

[8]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4,311.

[9]张从,夏立江.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50-65.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数码影像系统的引用

每一幅需要修复的古字画,在修复之前都要在作品旁摆上易于测量的尺子并进行拍照,以便对作品的尺寸和原状有个一目了然的记录,以便于存档和后续工作的进行。如果送修的是一幅破损或污迹较严重的古书画作品,则须将作品原状及拼对成形后进行拍照记录。再将碎片按一定顺序进行编码排序拍摄并存档,在修复过程中可以拿出来对比检验。并同送修者一同核对所修复的古旧书画的材质、类别、破损情况及作品尺寸、创作时代、名称、内容、原作作者等用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将核对后的详细情况用图文形式按比例缩小打印出来,让送修者签字后拍照片留档。等到所有修复工序完成之后,再次拍照存档。将修复前和修复后资料照片结合,形成对比欣赏和检验不足之处。

二、计算机和一些相关图像处理软件(PS)高清显示屏等的应用

对要进行装裱修复的书画作品存档后,紧接着就要根据书画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可以先利用计算机对所需修复的作品进行模拟修复。根据原作的画心现状和送修者提出的修复要求,在电脑中进行模拟拼接、调色、染色、修补破洞、接笔、装裱品式、镶料颜色、图案等一系列具体操作步骤,确定最终实施方案。这样既方便工作人员讨论修复方案,又可减少收展原作的次数,减轻对原作的损伤。如送修的是一幅属于珍贵的且破损特别严重的古旧书画作品时,修复人员可以在高清晰度的显示屏上任意放大局部,对画心的特性及破损情况进行科学的诊断与分析,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揭裱修复方案。对那些已解决的复杂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沟通,将拍摄的书画作品图像和相关资料传输在网上,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探讨,决定修复方案。既能提高古书画确诊速度,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其的二次破坏,还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引入计算机影像无疑对书画的揭裱修复保护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科学地超越了传统的经验技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还可以在局部上很好地应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比如在古字画破损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书法内容缺失较严重的情况下,只剩下某个字的某一点笔划。这就对书画的修复填补造成一定的难度。我们就可以先通过网络和一些文献记载先查找相关资料,确定大概内容和形体结构,扫描到电脑里,运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模拟修复,制作修复方案。然后进行影印对比填补缺失部分,从而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还原其真实面貌,修旧如旧。

三、书画装裱机的应用

确定了修复方案,就该进行实际操作。提到装裱机,好多人觉得就是机器装裱,其实不然。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传统装裱与机器装裱(简称机裱)的区别。机裱就是利用胶膜对书画画心和裱料进行粘合,不可以进行二次揭裱;而传统装裱在整个装裱过程中所采用的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浆糊,具有可逆性,可反复数次揭裱而不伤画心。我这里所说的书画装裱机它的功效就相当于一个烘干机。在对书画进行修复托心和覆背后可使用装裱机对其烘干,使其加速变得平、展、干、净。在使用装裱机的过程中通过对温度、时间、压力的调节,来控制所要达到的效果。这种烘干效果具有加热速度快、烘干速度快、书画内外保持恒温、变形小等优势。如气候条件的变化经常对画的装裱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画心在修复托心之后都要上墙抻平,如遇天气干燥或通风过大、室内外温度反差大都会对画心的伸缩造成影响,拉力过大或过小,待其未彻底干透时,干湿不均匀了就会拉裂已上墙的画心,二次破坏画心。这时就轮到装裱机发挥它的功效的时候了。但这种机器也存在一定缺陷,如果对其温度调控、烘干时间使用不当,也会对画心造成一些破坏,但这属于人为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四、空调器、温湿度测量仪的应用

对书画作品的修复是要达到精益求精,自然对工作室的环境要求是极高的,如果工作室湿度大,裱件上墙后不易干而易发霉,会造成染色脱色。若太干燥,裱件上墙后容易绷裂,造成裱件损害。如若夏季冬季自然环境无法调控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这些设备来适当调节,合理预防和处理,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打破外部环境的限制。

五、X射线、γ射线系统的应用

这种技术在日本的修复行业广泛应用,在国内还未得到很好发展。日本的科研人员受到不同波长光源含有不同能量这一特点的启发,将其开发应用于日本的修复行业。X射线穿透能力较强,未了解作品的内部结构,修复人员会使用它对书画作品进行拍照,观察画面下隐藏的修补处。红外线有较强的热成像效应,可观察作品表面不同的色彩,更好了解到色彩缺失部分,为修复工作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还可以高分辨率地分析作品的细部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纸张、织物纤维及浆糊颗粒的微观状态。γ射线可用于制作人工老化绢。当作品的质地是老化绢时,可通过这种技术制作纹理相同的人工老化绢。过去,补绢的老化通常都是靠自然风化完成的,这样的老化绢制作时间长,老化程度不易控制。修补绢在高能射线的照射下人工老化,即可以得到强度较差的修补绢。在修补残缺部分时,通过嵌补的方法来完成。人工老化绢,还可以针对特定的作品进行专门制作。这样就极大程度上使修补材料与原材料在质地和老化程度上相似。

除了以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很多新科学技术和新工具应用于书画修复之中。现存大部分需要修复的书画,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时间拖得越久,对书画的损坏程度就越大,也就越难进行补救。因此,通过新科学技术来提高修复效率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引进和利用哪些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动书画修复、装裱的高效化、完善化,目前还处在一个瓶颈阶段,亟待更多人来研究探讨。要坚持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中求发展,但是也要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继承,更好地推动修复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扩大和深化,让更多的优秀作品得以更好保存,流传后世!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必须严格按照《北仑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施工技术要求》(附后)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实施,确保修复工程质量。

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制。其中大工程(修复造价250万元以上)需单独签订监理合同,监理人员1—2人为宜;其余小工程以街道、乡镇为单位,打包签订监理合同,监理人员3—4人。

三、各街道、乡镇必须切实加强对修复工程招投标及施工质量的管理,成立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监督领导小组。各行政村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牵头,推选村民代表组成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小组,加强施工质量现场管理。

四、区水利局负责全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质监工作。

五、修复工程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管理、竣工验收、结算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北仑区“麦莎”台风灾后农业生产自救补助办法》(仑委办〔2005〕47号)中灾后水利设施修复补助办法的有关要求执行。

六、为保证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顺利实施,各街道、乡镇及有关单位必须严格贯彻《关于严明纪律确保当前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顺利进行的紧急通知》(仑纪发〔2005〕15号)的精神,严格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洁、公正、透明。

北仑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施工技术要求

为规范我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范、标准,结合我区水毁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要求。

一、原材料

(一)水泥: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一般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2.5,水泥的标号、品种不得混杂。

(二)骨料: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级配良好。

1、砂:应采用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中粗淡化海砂,贝壳应予筛除,含泥量不得大于3%。

2、石子:应使用坚硬、新鲜的人工碎石,人工碎石应进行筛选清洗,清除石屑泥土,含泥量不得大于1%,石子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砌筑石料: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新鲜,无风化或裂缝,块石厚度不小于20厘米。

(四)水:砼拌和养护用水均使用淡水,严禁使用海水。

二、砼(砂浆)配合比

砼(砂浆)配合比是指砼(砂浆)的组成材料砂、石子、水泥和水的用量关系。合理的配合比,应满足砼设计强度的要求,保证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现场试配时,应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与试验条件的差别。现提供常用砼(砂浆)的经验配合比,供作参考。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单位:每立方米

名称水泥用量32.5(千克)碎石用量(吨)砂用量(吨)中砂水(立方米)

C15混凝土(碎石≤20)2931.170.880.195

C15混凝土(碎石≤40)2711.230.870.18

C15细石混凝土3111.0930.7910.205

C20混凝土(碎石≤20)3511.230.750.195

C20混凝土(碎石≤40)3241.290.790.18

M7.5砂浆26101.610.157

M10砂浆30501.60.183

三、施工工艺及要求

(一)干砌石挡墙施工

1、墙体砌筑时宜分皮卧砌,块石大面应朝下,上下层交叉错缝互相压叠,内外搭砌咬紧,保证砌体密实,外坡面平整顺直美观。

2、墙体砌筑时应避免通缝,不准外塞石,不准摇大面;严禁采用内外层砌筑中间乱石填心,面层砌筑内部乱石堆填的错误砌筑方法。

(二)浆砌石挡墙施工

1、块石表面的泥垢等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并保持湿润。

2、墙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须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石块间不得相互接触,不得采用面石侧立中间乱石填心的砌筑方法。

3、浆砌石的缝宽,较方正的块石不得大于3厘米,毛块石不得大于5厘米。缝隙应塞足砂浆,用扁铁插捣密实。

4、浆砌体应于当天及时勾缝,避免与砌缝砂浆之间形成隔层。

5、砂浆的拌制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一般应用机械拌和。人工拌制水泥砂浆时,每盘砂浆翻拌次数做到干3湿4,拌到颜色均匀为止。严格控制加水量,一般水灰比在0.5~0.6之间。

6、浆砌体在砂浆达到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小于7天,养护方法为在浆砌体上铺设麻袋、草包后浇水,一天2~3次,保持麻袋、草包的湿润。

7、浆砌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和排水孔。排水孔可用PVC管或毛竹管,沉降缝可用油浸沥青板或三油二毡为填缝材料,一般每隔20米设置沉降缝一道。

(三)砼施工

施工次序为:放样立模砼拌和、运输砼浇筑、振捣砼养护、脱模

1、模板尽量采用钢模,也可采用成型木模板、竹胶板等。模板应达到:尺寸准确、结构坚固、有足够的刚度;支撑牢固、不允许有变形或滑移;接缝需紧密,不漏浆;表面平整光洁,应涂抹脱模剂,禁止使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

2、砼拌和一般采用机械拌和,使用量较少的砼拌和可采用人工拌和。机械拌和时,将一盘配合料按砂、水泥、石子的顺序依次加入料斗,然后将水和生料同时注入拌筒。需拌和至砼成份、色泽、稀稠均匀一致为止,最短拌和时间不得小于2分半钟。人工拌和时先倒入砂,后倒水泥,用铁铲干拌3遍;然后在中间扒一个坑,倒入石子和2/3的水,翻拌1遍;再进行翻拌(至少2遍),其余1/3水随拌随洒,直至拌和均匀为止。

3、砼运输应符合迅速、安全、经济等原则,应尽量减少砼运输距离。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时,运到浇筑现场后,应在钢板上人工拌和3~5次,严禁加水。

4、砼浇筑前,应对基面进行清理,做到无杂物、无松动岩石。砼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铺设均匀,无骨料集结,砼浇捣必须连续施工。一般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拨,插点要均匀排列,遂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每个插入点延续时间以砼表面不再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为准,一般为20~30秒。

5、砼浇筑完毕初凝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模板和砼湿润。脱模时间以不变形、不坍落为标准。脱模后及时用草袋、麻袋等覆盖,养护时间一般最少14天。

(四)细骨料砼灌砌石施工

1、灌砌用块石应新鲜、坚硬,面石要求基本上有两个平整面,最小厚度大于20厘米。灌砌块石应敲去尖角,冲洗污染,保持湿润、干净。

2、直立墙灌砌石施工,建基面采用先铺10厘米细骨料砼垫层,振捣密实,然后,随砌随灌,砌石应错缝,垂直缝4~5厘米,水平缝座浆4~5厘米,再砌摆上层块石,砌筑时先砌面石,再置腹石,面石之间间距一般为4~5厘米,腹石要求大面朝下,保持间距5~8厘米,当内侧为干砌石直墙时,应注意灌砌石与干砌石的交错结合,连成整体。面石间可以用1:3水泥砂浆勾缝深5厘米或用移动式简易模防止漏浆,待砂浆初凝后,填灌和易性较好的砼,用3厘米直径振捣器插捣,至表面泛浆为止,然后再砌筑上一层灌砌石。

3、灌砌石设计空隙率为50%,面石与腹石之间衔接,应布设拉结石,避免面石与腹石间出现纵向通缝。灌砌石要求水平分层上升,应禁止上下砌石的竖向通缝,直立墙表面保持平直。

4、斜坡及平台灌砌石施工:当设计厚度为35~40厘米时,应先放置块石,大面朝下,块石应锯齿摆砌,留足缝隙,缝宽为8~10厘米,振捣密实后再扫清浮渣,露出石面,必要时,块石间用高标号砂浆勾缝。当设计厚度大于40厘米时,块石竖砌,采用小面积自下而上边灌边振,防止漏振,插入振捣密实,以表面泛浆为准,振后砼略低于块石面,保证块石出面,灌砌后即清扫场面。

5、灌砌石养护要求同砼,应及时覆盖、洒水。

(五)埋石砼施工

1、埋石砼埋石率为20%。施工时,应先铺一层砼放一层块石,再振捣密实至块石沉入砼中,不得先摆石,再灌砼。

2、埋石用块石尺寸不得大于一次浇筑砼块体最小尺寸的1/3。要求清洗干净,饱和抗压强度大于300kg/㎝2。

3、块石应分布均匀,石块间距不小于10厘米,离开模板距离应大于15厘米。

4、每层浇筑砼厚度不大于30厘米,块石上下之间不得叠置,应有10厘米以上的间距。最终层面,应有10厘米纯砼覆盖层。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器官移植内科学》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器官移植内科学》是一本国际性的器官移植学术期刊,主要发表与器官移植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成果,包括器官移植手术技术、移植免疫学、术后抗排斥治疗、器官损害和修复等相关学术领域的论文,目前是全球权威的器官移植领域期刊之一。该期刊的主要内容领域:器官移植手术技术、免疫学、术后抗排斥治疗、移植器官损害和修复、基因多态性等。主要目标人群:器官移植领域的临床医生、科学家和研究者,以及对器官移植领域感兴趣的医学生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该期刊的定位:本期刊是一个国际性的期刊,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关于器官移植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以促进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该期刊的论文类型包括原创论文、学术简报、综述、案例研究、技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介绍等。内容涵盖了器官移植学的各个方面,广泛涉及移植手术技术、术后抗排斥治疗、移植器官损害和修复、基因多态性等。

总之,《器官移植内科学》期刊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价值,为全球器官移植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管道修复非开挖内衬修复聚合物

论文摘要:文章概括总结了国外管道修复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管道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能够有效地指导破损管道修复,并针对当前管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改进方向,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加速发展国内技术,并做好管道修复技术的相应标准的配套工作,以推进管线修复技术的研究与进一步推广应用。

一、概述

各种管道经过多年运行后,由于腐蚀、运行管理不善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损伤和泄露,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全线更换新管道,不仅工程量庞大,而且耗资大、工程期长。如何经济高效、快捷地恢复管道安全运行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因此管道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管道修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一)基于开挖的管道修复技术

ClockSpring复合修复套筒技术是近几年在世界上发展比较迅速且应用较为广泛的修复技术。该产品可应用于缺陷程度小于80%的管道缺陷补强修复。其优点有:修复期间不需要停输,不影响生产运行;与传统方法相比,节约成本40%~50%;恢复管道的运行能力可以达到100%;易于安装,不需要专门的设备,也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工人;整个安装作业时间少于2h。

环氧填充套筒技术由英国天然气公司(BG)、美国Battelle公司和荷兰的Gasunie公司等各自独立开发。它可以实现钢质管道缺陷的永久性修复,可使管道腐蚀得到彻底抑制。修复施工时无需减压或停输操作,施工灵活性强,无热操作风险,可修复各种管道外观缺陷。从1992年起,WIUbots公司用英国天然气公司制造的环氧套管为阿曼国有石油公司修复各种管道数百万米,实现了不停输在线修复,使用效果良好。

(二)基于非开挖的管道修复技术

非开挖技术一般是指管径小于1米的管线,利用不开挖或少开挖方法进行安装、修复与更换的技术。该技术是对传统地下管线修复的一次革命,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一项政府支持、社会提倡和企业参与的新技术产业。

Amex-10型修复技术是英国的管道修复PMP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适用于管道接头及管道周边裂纹的非开挖管道修复系统。这套装置的密封对防止渗入和渗出都同样有效,而且可适用于任何材料的管道。虽然Amex-10型装置的压紧力可达20bar(2MPa),但只需2~3bar(0.2~0.3MPa)的液压就可以使它膨胀,所以它不会对低强度或是易碎的管材产生过大的压力。

CIPP修复技术(cured-in-place-pipe,CIPP),称为原位固化法或软衬法,是在现有的旧管内壁上衬一层液态的热固性树脂,通过加热利用热水、热汽或紫外线等使其固化,形成与旧管紧密配合的薄层管,管道的过流断面没有损失,但流动性能大大改善了。

法国BaRiquand公司研制了“Photoliner”系统,它也是基于CIPP法,用装载机械人上的一些紫外线灯光来聚合聚酯树脂。美国的Ultraline公司最近引入了一种新的全长度衬管系统PVCAlloyPipeliner,它可通过急拐的弯头、移位的接头和管道变径部分,也可耐受大多数酸碱盐燃料和腐蚀性介质。

对于那些穿越河流、湖泊、铁路以及繁华地段的含缺陷管段的修复作业而言,非开挖技术更具有明显优势。通常管道埋置越深,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的经济效益越可观。

三、管道修复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及效果

(一)塑膜管内衬修复技术应用

穿插衬塑修复管道技术是在不开挖请况下,指将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热缩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特定形状的管材,该技术对环境有利,费用可节约管线重建费用40%以上,可靠性高,其使用寿命长达50年以上。

塔里木轮南油田注水干线应用塑料软管内衬管道修复技术十分成功。自1992年12月投产后,2000年出现过多次腐蚀穿孔现象,严重影响正常注水工作。2000年8月,应用塑料软管内衬管道修复技术对其进行了修复,仅25天完工,自2000年10月运行至今,管线运行正常,没有出现腐蚀穿孔现象。

(二)玻璃钢内衬修复技术应用

预成型软管内衬玻璃钢技术是以防护膜、无纺布、浸渍树脂组成的复合软管,用水牙或压缩空气压力将其翻转内衬在待修复管内,经加温固化,与旧管内壁紧密粘接在一起,属管中管修复,防腐、防渗漏整体效果好。

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坨三站至坨十三队φ219×7钢质输油管道,管道多处穿孔,采取“打卡子”和“补丁”的临时措施维持运行。采用预成型软管内衬玻璃钢技术修复管道后,至今运行正常,管道无穿孔渗漏现象。该方法不污染环境,而工程费用低,仅为新建管道总造价的50%,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聚合物水泥砂浆涂敷内衬修复技术应用

聚合物水泥砂浆涂敷内衬修复技术是用风送挤涂法(即管道内挤涂)将聚合物水泥砂浆—环氧胶泥—环氧钢鳞片复合涂层涂敷于无油、无垢清洁的钢管内壁,形成厚约4~6mm的复合衬层,三层之间粘结强度高,结构一体化程度好,具有防腐、防渗透、改善表面状态、降低摩阻和扩大使用范围的特点,能提高耐酸、耐碱等各种介质的腐蚀能力。

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永一站至辛三站输油管道内腐蚀非常严重,频繁穿孔,于1998年被迫停用。1999年采用该技术对该管道进行修复,经验收质量合格,试压一次成功,使待报废管道重新有了使用价值,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结语

随着管道修复技术的发展,国内的管道修复市场正在日趋成熟,对老管线的缺陷补强修复与内部防腐是成功的,并显示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加速发展国内技术,并做好管道修复技术的相应标准的配套工作,以推进管线修复技术的研究与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巨洪,姜世强.管道缺陷补强修复新技术[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6,(5).

[2]宋生奎,石永春,等.输油管道修复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工程建设,2006,32(3).

[3]霍宇翔,李山.国外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最新进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增刊.

[4]王欢,王瑞.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及相关建议[J].油气储运,2008,27(1).

[5]宋连仲,张伟林.国内外管道修复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3).

[6]宋生奎,石永春,等.输油管道修复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工程建设,2006,32(3).

[7]李国春,金星奇.穿插衬塑法修复管道工艺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27(7).

[8]董训长,杨建文.塑料软管内衬管道修复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24(8).

[9]董学旺,刘德平.预成型软管内衬玻璃钢修复管道[J].油气储运,2000,19(6).

[10]陈秀玲,陈亚伟.石油埋地旧管道修复技术[J].管道技术与设备,1999,(3).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46-02

土壤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对地球上多种生命的形成和生息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深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1]。现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均与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土壤受到的影响也日益加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其中广为学者关注的领域[2-3]。该文拟以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研究特点,归纳研究规律,为该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论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电子文献数据库(CNKI),它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文献检索平台之一[4-6]。研究方法是先基于CNKI进行相应检索,然后再应用其自带的分析功能及Excel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从而总结归纳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特点与规律。

2 结果分析

打开CNKI首页,基于“文献”选择项,选取“高级检索”方式,内容检索条件选择“关键词”,输入“土壤重金属”并含“污染”,选择“精确”模式,搜索结果78条(截至2013年5月31日),论文研究基础数据立足于该78条搜索结果。

2.1 各年度文献数量分析

年度文献数量直观反映学者对该研究领域的关注度。通过搜索发现,国内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最早始于1993年(1条记录),在其后的1995年有1条记录。1996—2001年无文献记录,但在2002年之后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在2012年达到历史最高值(因2013年尚未结束,在作图时以1993—2012年度77篇文献数量为基础,去掉了2013年的1条记录)。体现出国内学者对该研究领域初始关注后,因其影响面不广一度搁置,但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后重新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研究[7-8]。各年度文献数量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2.2 文献来源数据库分析

进行文献来源数据库分析,是为了研究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果通过哪些形式来体现。分析方法是利用CNKI自带的“来源数据库”结果直接进行,如表1所示。从篇数或所占百分比可以看出,“学术期刊”居于各文献来源数据库之首,共有59篇,占总量的75.64%,说明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大多数成果以期刊论文的形式体现。其次是硕士学位论文,共有12篇,比例为15.38%,体现出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方向中重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居于第3位的是会议论文,共有5篇,比例为6.41%,这也说明学者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重视程度,因为会议论文的作用之一就是现场交流,引起参会人员对相关问题的集中重视。

2.3 文献作者分析

文献作者分析主要是统计文献的完成人员数量分布,从而推知相关文献的合作和独立完成情况。将搜索到的78条文献作者一一摘录于Excel表格中,按作者数量进行逐一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作者人数为1人即独立完成的有23篇文献,占总文献量的29.49%,说明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独立学者占据一定比重。文献中55篇为合作完成,在合作完成中2~4人的有40篇文献,占总文献量的51.27%,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以少数人的合作方式占据相当大的比重;5~8人的有15篇,占总文献量的近乎20%,在3种情况中的百分比是最低的,反映集体人数或团队人数过多的现象在该研究领域表现不鲜明。

2.4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分析是为了探究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所在机构及集中区域。通过CNKI自带的“机构”分析,直接获得相应数据。因搜索结果中大部分机构为1条记录,因此本项选取排名前10位机构作为分析对象,结果如表3所示。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所在地域集中分布于北京、南京和沈阳,其次为杨凌、杭州和合肥,反应出国内有关土壤重金属研究区域在华北、东北、西北和东南沿海均有分布,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影响范围广泛,并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

2.5 文献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分析

经过对78篇文献的逐一分析,归纳出的研究方法及对应文献数量如表4所示。研究方法中第1种可认为是定性分析,其余为定量分析方法,各自所占比例分别为47.44%和52.56%。从中可以看出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虽然定性方法占有一定比例,但总体的研究趋势是朝定量方向前进,这符合现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关于文献研究内容,经过对78篇文献的逐一分析,归纳出的研究内容及对应文献数量如表5所示。综述类12篇,所占比例为15.38%,主要涉及土壤现状调查、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及展望等,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土壤污染评价15篇,所占比例为19.23%,主要是对污染现状进行原因分析,部分采用了定量指标的方法;土壤污染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在内)11篇,所占比例为14.10%,主要是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探讨,大多数采取试验方式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土壤污染防治(包括综合类、单一重金属、多种重金属及特定区域土壤四项在内)共40篇,所占比例为51.28%,主要通过试验或数学方法对土壤污染进行原因、过程和机理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化学、工程和生物等方式的防治措施。若将上述研究内容进一步归类,即修复和防治都是为了治理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从而可得出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重点最终落脚于如何治理方面。

3 结论

该文选取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就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探究。结果表明:有关研究始于1993年,一度搁置后重新重视,反映在文献数量方面自2002年后逐年波动上升;该领域研究成果大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表现;研究人员之间相对独立,2~4人合作度所占比重高;研究区域在华北、东北、西北和东南沿海均有分布;研究方法上,虽然定性方法占有一定比例,但总体趋势朝定量方向前进;研究内容侧重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4 参考文献

[1]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等.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11.

[2] 赵庆龄,路文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6):105-111.

[3] 刘刊,王波,权俊娇,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2(22):189-194.

[4] 刘素华.2000—2009年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科技文献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13):104-107.

[5] 林单,任妲妮,杨奇贤,等.近10年我国植物对重金属Cd耐性研究文献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13-17.

[6] 张玉秀,刘金光,金铃,等.近10年我国植物对重金属耐性/积累的文献研究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2):27-30.

[7] 刘赛红.东莞市某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J].广州化工,2013(10):172-174.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一、开放“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历程

1.2008年至2012年

2008年,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室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采取的管理方式是旧的模式,即实验室按学科属于博物馆教研室,在教研室的领导下为教学服务。此阶段实验室基本上采用学院、教研室的二级管理模式,由博物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管理,教研室老师依据专业和课程需要负责相应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和教学,此时实验室的开放是针对课程设置的实验课。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初建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没有专业的实验员及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保证了实验课程的完成和实验室的运行。但随着实验室的发展,这种模式显示出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低、实验室课程之间存在壁垒、管理责任不明确等弊端。对于教学而言,这一实验室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实验教学计划,限定组数、时间、内容,通常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模式是保护性、封闭性的,对学生采取保姆式的实践教育,造成资源浪费,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2.2012年至2014年

2012年该校增设了文物保护学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服务的学生群体进一步扩大到两个专业。随着服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院越发需要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2013年,针对实验室建设缺乏专业人员的状况,学校配置了专门的实验室主任和专职实验员。此阶段的管理模式是学院、实验室主任二级管理模式,实验室的设备、耗材、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实验器材及材料的准备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准备,专职管理人员的出现为实验室的开放提供了条件。此时除了增加课内的实验课,还在学期中设置了自选实验项目,由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这种实验项目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一种尝试。

3.2014年至2016年

2014年,学校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在建设硬件的同时,也注重软件建设,如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聘任、导师制的实施等,这些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推动了实验室的开放,弥补了人才短缺的现状,吸引了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学生开设实验课程。这期间增加了外聘专家指导的实验课,由各博物馆、考古所文保实验室的专家进行短期专题实验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文保技术应用的现状,也让这些文保单位的专家了解了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学院针对新的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上,也提供条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针对课题做一些创新性实验,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开放实验室的功能

1.提供课前预习时间

大多数实验课时间安排紧凑,同一组学生又多,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只能够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对仪器熟悉的时间少,对实验内容理解得也不够深刻,往往实验做完了,并不理解通过了哪些实验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仪器,而且一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

2.提供课内没完成实验的课余补充时间

由于近几年学生的扩招,实验室仪器的数量不能保证让所有学生都能操作,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内容完成;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实验设备故障或动手能力太差等原因没有完成实验内容,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开放实验室来解决。

3.为外聘老师指导学生实验提供条件

文物保护分析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各种材质文物的分析、修复、保护,需要有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进行演示及讲解,而这些人员往往在博物馆、考古所等单位工作,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培训和指导。

4.为学生自选实验项目提供条件

实验项目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实验由教师统一安排时间,而选做实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时间,可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固定的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进行指导。

5.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条件

以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都是综述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时间、设备和场地,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6.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条件

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由学校提供1000~10000元的资助。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能为这些课题的完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7.为实行导师制提供条件

该学院实行导师制已经有近4年时间,导师制是指一组学生在一个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制度,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进行个别指导。开放实验室这一制度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三、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构想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要适应实验室的功能,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效果。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有效解决开放实验室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包括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

1.管理理念

通^开放实验室使所有的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2.管理系统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系统为学院、实验室的二级模式,设实验室主任1名、专职实验员1名、文物与博物馆学及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师10名。“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员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调配、维修、维护及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指导实验课的能力。要实现开放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目前的人员配置还是不够的,特别是专职实验员的配置,也可招聘本专业的高年级优秀学生,通过考试培训合格后担任实验员,负责一部分工作。

3.管理方法

按照开放实验室功能定位,分成四类开放模式,配合相应的管理方法。

(1)实验课提高型。

①_放对象:侧重低年级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内时间没完成的课程内实验,由学生申请,自行提出实验方案,经批准后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由高年级学生实验员进行指导,监督仪器、药品的使用。

(2)科技活动型。

①开放对象:全体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由学生申请、有指导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实验活动,经批准后有序安排实验时间,有教师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

(3)研究型。

①开放对象:侧重高年级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研究型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创新性实验,依托于学院的导师制,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项目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出计划,独立完成。经批准后有序安排实验时间,有教师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

(4)能力与人文素质提高型。

①开放对象:全体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由实验室定期邀请文保、文博专业的专家做专题实验,学生自主申请,经批准后在校外专家的指导下有序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4.管理制度

按照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实验指导教师职责、教师科研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等。

5.管理的工具

(1)实行开放实验室准入制度,引进门禁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准入考试通过,考试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技术、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基础知识;二是通过考试后,学生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实验室门禁系统协议,申请使用实验室的时间,便于管理。在学院网站上有实验室的板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

(2)登记制度。一是实验室的使用登记,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等;二是物品使用登记,包括使用仪器、借用仪器、耗材、保存实验样品等。

6.管理的程序

(1)领取实验申请表,填表,审批;网上申报开放实验项目,填表,审批。

(2)预约。实验室根据预约人数、实验条件,安排学生实验时间。

(3)实验。学生按照预约时间进行实验。进入实验室应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爱护仪器,不浪费药品,如有损坏按章处理。

(4)成果。学生做完实验必须交实验报告或实物,指导教师应对其成果做出评价。

(5)总结。每一学期,实验室应对开放实验室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情况,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提出了设想,为实验室长期、全方位、充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提供思路。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特别是管理方面,随着工作的推进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

课题: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13XJJG-1670665115)。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子垃圾;污染物;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86-04

Research Progress in Electronic Waste Pollution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Zhang Wei1 et al.

(1School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China)

Abstract:Since 1990s,alo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domestic electronic wastes and the influx of foreign electronic wastes,E-waste pollution has become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 China. The paper summarizes brief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lectronic waste disposal,pollution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pollution of electronic waste and reduce the harm of electronic waste on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

Key words:E-waste;Pollutants;Controlling countermeasures

电子垃圾又称电子废弃物,主要是指已经淘汰或者报废的电脑、手机、洗衣机、空调以及电视机等家电或者电子类产品[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电气设备的废弃量也呈迅速增长态势。据20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每年生产超过230万t电子垃圾,仅次于美国的300万t;到2020年,我国的废旧电脑将比2007年增加2~4倍,废弃手机将增长7倍。每年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脑等电器电子产品产量数以亿计。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显示,2011年我国电视机产量为1.2亿台、冰箱和家用冷柜1.05亿台、洗衣机6 671万台、空调1.3亿台、电脑3.2亿台[2]。报废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冰箱等电子垃圾含有铅、锡、汞、铬、聚氟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废弃,这些物质会污染土壤、水源、动物、植物,并最终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2000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的电子垃圾拆解区相继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此科学界对我国电子垃圾的污染及防控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明确了电子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特点,并开展了电子垃圾污染防控的对策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目的是为今后进一步防控电子垃圾污染作为参考。

1 电子垃圾污染与防控的研究概况

我国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研究大约始于2000年。据对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收集的论文按论文题目或关键词中含有“电子垃圾”一词检索,1989―2015年的27年间共发表这类中文论文1 144篇。其中,1989―1999年为0篇,2000年和2001年各发表1篇,2002年发表的这类论文升至17篇,2003―2010年间每年发表的论文在56~116篇,2011―2013年间每年发表的论文在52~98篇(图1)。对1990―2015年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按题目或关键词中含有“电子垃圾”一词检索,共收索到119篇,其年度论文数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其中2014年学位论文数为16篇(图1)。这表明21世纪以来电子垃圾对生态环境污染及其防控研究已成为热点。

图1 1989―2013年间论文题目或关键词中含有“电子垃圾”一词的文章与学位论文数随年份的变化

注:发表的论文数根据维普期刊数据库检索;学位论文根据万方数据库检索。

这些的研究内容既有环境污染现状与特征调查,也有污染治理的对策研究。生态环境方面的污染研究内容包括土壤污染[3,4]、沉积物污染[5,6]、大气污染[7,8]、水污染[5]、粮食污染[9]、人体健康影响[10-13],涉及的污染物有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等[14]。污染治理的对策研究包括政策法规的探讨、国外经验的介绍、电子垃圾处置方法的探索以及污染场地的修复研究[15-19]。涉及的地区主要为我国东部地区的电子垃圾集散处理场地,包括广东贵屿镇、广东清远龙塘镇、广东南海大沥镇、浙江台州地区、河北黄骅市、湖南省及江西省等地。这些地区的电子垃圾有较高比例为进口的电子废物。

2 电子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特点

2.1 电子垃圾的特点和处理现状 与其他环境固体废弃物相比,电子垃圾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电子垃圾涉及各种各样的废弃家电及其它生活用品,分布于千家万户,由于家电的更新周期短,年产生电子垃圾数量巨大。(2)含有多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电子垃圾的成分相当复杂,主要有铝、铁、金、银、钯、铂、铜、镍、锡、锌、铅、汞、镉、钡、铬、铍和锑等数十种重金属,聚氯乙稀、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尼龙和聚酰胺、人造橡胶等多种塑料物质以及溴化阻燃剂、调色剂、表面涂层等[20]。如一台电脑含多达7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有毒有害成分占一半以上[21,22]。若处置不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我国对电子垃圾的处理起步较晚,目前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23-24]:(1)部分可回收利用的电器元件进入二手市场进行交易,然后重新组装到新产品中。此方法避免了环境污染且节约成本,但由于回收行业缺乏管理,使新产品中掺杂了许多不合格产品。(2)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将电子产品进行集中分离,从中提取出原料后,残余部分被送往垃圾厂进行处理。(3)一些家庭小作坊式的垃圾处理厂回收不能被二次利用的电子垃圾,进行手工拆解,然后再用酸性液体置换金属,但这种方法极易造成拆解区环境污染。

2.2 电子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特点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我国绝大多数电子垃圾拆解企业使用手工拆卸、直接酸洗和露天焚烧等落后处理技术,对电子垃圾进行不合理的回收利用,在获得容易提取的贵重成分后把残余物直接丢弃,从而导致严重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的环境污染。众多调查与研究表明,我国电子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以下特点:

2.2.1 对生态环境产生全方位污染 已有的调查表明,电子垃圾不仅可污染土壤(包括电子垃圾拆解场地附近的农田)、河流沉积物,还可直接影响其拆解地大气环境,使大气中的PCBs浓度明显升高。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不仅可通过土壤增加农作物中污染物的积累,而且也可通过大气、水等影响人体健康。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包括电子废物焚烧区)周围的土壤、河流沉积物、河水、井水、农产品中都有数量不等的污染物检出[3-10],人体血样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明显偏高[11-13]。

2.2.2 影响范围广,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区 由于电子产品涉及千家万户,不少电子垃圾被混入生活垃圾中,进行各类环境中,特别是垃圾填埋场。目前,我国电子垃圾的重污染区主要与电子垃圾的折解有关,因此,电子垃圾的重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的村镇及江河附近,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2.2.3 主要以复合污染为主 众多研究表明,电子垃圾污染特别是电子垃圾拆解场地的污染基本上属于多种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在当地的土壤、沉积物、水体、作物中都同时有多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验出[17,25,26]。已发现的高污染风险的污染物包括多溴联苯醚(PBDEs)、多氯联苯(PCBs)、二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Cu、Pb、Cd等重金属,具有明显的有机-无机复合污染特征[27]。

2.2.4 污染水平普遍较高 一些研究表明,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周围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常可达到很高的水平,其污染水平基本上与矿山、工厂周围相似。例如,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土壤中PCBs污染水平高的可达102μg/kg数量级[14],土壤中Cd、Ni、Pb、Cu、Cr和Zn的污染水平最高可分别达到101-2、103、104-5、104、104和103-4mg/kg数量级[27]。土壤中单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含量分别可达其它非污染区的10~60倍[26]。沉积物中PCBs污染水平高的可达101mg/kg数量级[5],沉积物中Cd、Cr、Cu、Ni、Pb和Zn的污染水平高的可分别达到101、102、103、102、102和102数量级[6,26]。土壤和沉积物中Cd、Cr、Cu、Pb和Zn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三级标准,其中常以Cd和Cu污染最为严重。大气TSP中Cu、Zn、Sn和Pb的富集因子(EF)可达100以上[7,26];在电子垃圾拆解区的大气中PBDEs的总浓度可高达104pg/m3数量级[8],电子废物的随意焚烧还可产生一些具有更强毒性的“三致”物质(如二英、溴代二嚼英和多环芳烃(PAHs)等)[27]。电子垃圾拆解区水体中镉(Cd)和铅(Pb)的含量可分别达0.01~0.033mg/L、1.9~24mg/L[26],均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0.003mg/L和0.01mg/L)。一些研究也表明,这些污染物可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例如,电子垃圾释放的多溴联苯醚类污染物不但可以在人体内蓄积,而且还能够发生代谢生成的羟基代谢产物同样能够蓄积在体内[10]。电子垃圾拆解场地附近的新生儿脐带血铬、镉水平可达102μg/L和103μg/L数量级,血铬水平受母亲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相关工作及时间长短的影响[11,13,28],而且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DNA较对照组损伤严重[29]。电子垃圾处理环境暴露可能对当地居民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有影响[12]。周围河流中生长的鱼类PBDEs(总PBDEs含量)积累比华南地区鱼体中PBDEs的平均含量可高3个数量级[25]。

3 电子垃圾污染防控的对策建议

随着电子垃圾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电子垃圾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已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的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废旧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和《废弃家电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办法、政策,但这些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特别是缺少电子垃圾处理法的相关法律。为此,一些学者提出结合国外电子垃圾立法经验对我国电子垃圾的立法工作的建议[16],主要包括:(1)规范回收、拆解市场,建立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并产业化;制定法律要求顾客交纳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费;从法律上禁止私人向填埋场或焚烧炉扔弃电脑显示器。(2)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建立技术成熟、管理完善的废旧家电处理企业。(3)实行环境认证制度,对印有该标志的产品在使用寿命终结时必须通过法定渠道回收;实行环境认证制度能够使生产者生产出有益于环保的产品,引导消费者购买符合回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该企业获得更多经济优势。(4)引导企业从源头削减电子垃圾,政府引导企业从技术层面改进,对产品重新或局部修改设计;采用可更换零部件,选择可回收和可循环材料,研发取代有害物质的替代品等等。

在处理电子垃圾污染的问题上,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体系。一个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包含有两个阶段:一是拆解,二是废弃物的进一步回收利用。目前,虽然国内已经研究开发了塑料的机械处理、化学回收处理和热回收处理等技术,但由于电子垃圾中塑料成分复杂、回收成本高,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仍主要针对重金属,塑料成分则采用焚烧或填埋的方法处置。在回收处理和处置电子垃圾过程中,物料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一些学术对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23]。目前,国际上电子垃圾最常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机械处理、湿法冶金、火法冶金以及最近兴起的生物方法等。由于机械处理相对于其它的处理方法具有污染小,可进行综合回收的优点,并且还可以在设计阶段将可回收利用的性能融于产品当中,因此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也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机械处理方法经破碎、研磨、分选等几个过程来回收贵金属和塑料;分选方法主要有气力摇床分选、静电分选、浮选法和涡流电选机分选等[24]。我国近年来开展的“以旧换新”政策也促进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集中处理。

有关电子垃圾处理场地的污染修复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主要有2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由活化态转变为稳定态,以此减弱重金属对植物和生物的毒性;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使其存留浓度接近或达到背景值。目前具体的操作技术包括工程措施、化学治理措施、生物修复措施和农业生态修复措施等。工程措施包括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固化、稳定化方法和电动力修复法等。化学治理措施包括淋溶法、施用改良剂;生物修复措施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有机污染物方面提出了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19],但目前对实地修复应用研究较少。

4 研究展望

由于我国现有电子垃圾处理方法还存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缺陷,容易造成市场的混乱或者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我国对电子垃圾污染的政策市法也尚不完备,因此,今后要从环保型电子产品研究、电子垃圾的处理和政策立法等方面进行改进。

4.1 政策立法方面 应借鉴发达国家处理电子垃圾问题的法律与政策,并结合我国国情,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市场环节是控制电子垃圾污染的重要一环,国家应通过价格调节,引导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进行绿色生产、销售和消费活动,保护生态环境。明确市场流通各个环节中主要责任的承担者,促进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的产生。规范电子垃圾回收市场,加强市场监管,避免不合格产品流通进入市场造成市场混乱。

4.2 电子产品开发方面 应加强新材料、替代材料的开发研究,降低电子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成分,以减少电子垃圾处理的环境风险;同时,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上应考虑产品服务期后的处理问题,即电子产品的设计要有利于其服务期后的折解处理。

4.3 电子垃圾处理方面 应加强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发,通过再使用、再生产、再循环、无害化处理等途径,发展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的电子产品处理技术,减少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应加速电子垃圾拆解的产业化过程,采用现代化的工艺路线,减少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开发先进的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工艺和设备,并对工艺及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或故障模型分析,使电子垃圾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

4.4 污染场地的修复方面 研究在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中有毒污染物的释放、迁移和转化,探讨在各种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未知化合物的检测技术,探索电子垃圾污染物的综合毒性及对电子垃圾污染的健康危害进行评判的方法;开展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的评估研究,建立电子垃圾的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芬.我国电子垃圾污染控制研究现状及建议[J].科技经济与市场,2010(9):70-71.

[2]王永贤,刘静.2011年城市电子垃圾污染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1(20):345.

[3]周翠,杨祥田,何贤彪.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5):886-890.

[4]张朝阳,彭平安,刘承帅,等.华南电子垃圾回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化学形态分布[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10):742-1748.

[5]吴江平,管运涛,张荧,等.广东电子垃圾污染区水体底层鱼类对PCBs的富集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11,3l(4):637-641.

[6]林文杰,吴荣华,郑泽纯,等.贵屿电子垃圾处理对河流底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J].生态环境学报,20ll,20(1):160-163.

[7]陈多宏,高博,毕新慧,等.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大气颗粒物中元素污染的季节变化特征[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4):19-22.

[8]陈多宏,毕新慧,钟流举,等.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大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季节变化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 2010,19(5):1068-1072.

[9]周翠,杨祥田,何贤彪,等.电子垃圾拆解区农作物可食部重金属污染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4):798-801.

[10]任国发,于志强,孙延枫,等.电子垃圾拆解工人血清中多溴联苯醚代谢产物的识别及其特征[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5):331-336.

[11]刘伟,杨辉,廖伟棠,等.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血铬水平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24(1):26-29.

修复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硬盘。在背板设计中

>> SAF-TE技术在磁盘阵列背板中的实现 SAF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 RedHat Linux下磁盘阵列技术实现探讨 单机虚拟环境下磁盘阵列的实现 磁盘阵列在五防机及后台机中的应用 磁盘阵列技术应用实践 光纤磁盘阵列技术选型 磁盘阵列数据与修复技术 磁盘阵列的数据恢复探析 精选磁盘阵列 IBM xSerier345 SCSI硬盘磁盘阵列的实现 磁盘阵列服务器的数据恢复技术与研究 PROMISE Thunderbolt技术磁盘阵列存储加速专业影音编辑的作业流程 基于异构磁盘阵列的数据备份/恢复技术研究 磁盘阵列数据安全预警技术研究 磁盘阵列在校园网服务器中的应用 RAID 1磁盘阵列的组建与修复 支持磁盘阵列的移动硬盘 基于磁盘阵列的MQ前置系统改造方案 基于光纤接口磁盘阵列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SAF-TE技术在磁盘阵列背板中的实现 SAF-TE技术在磁盘阵列背板中的实现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磁盘阵列中,一般使用背板方式连接硬盘,这样服务器可在不关机的情况下直接更换损坏的

硬盘。在背板设计中采用SAF―TE监控技术不仅可以随时监控硬盘的好坏、对损坏的硬盘提供

LED指示并报警、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系统风扇、温度及电压的实时监控。本文将以SAF―TE控制

上一篇:征管效率论文范文 下一篇:检测方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