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07:02:26

无人机实训总结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多轴无人机;实训室;教学模式;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230-02

1多轴无人机技术应用现状及人才培养需求

多轴无人机是众多无人驾驶飞机的其中一种,是利用无线电遥控(含远程驾驶) 、预设程序控制和(或) 基于机载传感器自主飞行的可重复使用不载人飞行器。[1]由于技术不断发展、操作人员相对安全,而使用和维护成本低廉,多轴无人机从军用领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民用商业领域,进而衍生出对制造、使用、维护等相关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这也为相关高职院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个实操技能和高新技术紧密联系的领域,我国高教的配套教育速度十分缓慢,这就直接导致了行业人才的缺损。随着我国开放低空空域的相关政策的公布,各界对多轴无人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全日制多轴无人机专业在高教界仍是空白,而很多选修课程的知识背景都是由其他科目转化来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师资力量极为缺乏。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的培训机构近几年才兴起,总体而言,各机构起点不均起步较晚,人才培养缺口大,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鉴于多轴无人机自身的系统复杂性和任务设备多样性,不应仅将多轴无人机看作一架人工操作的简单飞行器,而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先进的跨学科复杂系统。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也应在操作手培训等少数专业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多轴无人机系统性极强的特点,在机体、动力、能源、飞行设备与任务设备等的制造与维护方面,建设更加完整的高等院校多轴无人机专业体系[2]。

2高校多轴无人机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师资问题

我国高教界的多轴无人机教育刚刚起步,教师大多从计算机、电子、无线电、机械、通讯等科目兼职或转职,只接受过短时间的培训,理论方面的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实操方面的经验也不足。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操,授课内容与当今社会的实际商业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2.2 教材问题

多轴无人机的教材是课程体系的核心,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国内现时的官方教材编写才刚刚起步,民办培训机构教材的选用也存在着指定相应厂商的“趋利性”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多轴无人机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2.3 学校教育问题

目前,在国内市场急需的是全方位的多轴无人机服务专才,绝不仅仅是会某种机型的操作或者某一零部件流水线生产的一线技术工人。在当前大家都处于“抢先机、争蛋糕”的心态下,国内官方和民办的多轴无人机专业教育尚处于企业引领的“战国时代”,其在教学模式、理念、资源建设等的探索上下的功夫不够,仍是采用国外的培训模式,缺乏本土化的研究和侧重点,培养出的多轴无人机人才与国内实际需求脱节,难以适应国内的行业需求。

3现代多轴无人机实训室建设的目标及实现多轴无人机技能培养目标的途径

3.1 现代多轴无人机实训室建设的总体目标

按照高等院校的教育特性,现代实训室的建设核心是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运作和管理层人才[3]。多轴无人机实训室的学员将来的就业方向应该以多轴无人机企业、多轴无人机商务运作公司的复合型多轴无人机生产、操作和营运人才为主。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同时不断地参加顶岗式的社会实习,从而逐步达到当前业界的真正需要。

3.2 现代多轴无人机实训室的设计

1) 从整体多轴无人机系统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多轴无人机核心组成技术及多轴无人机商业运用理念;

2) 通过具体的作业流程演练提高学员多轴无人机操作能力和全方位多轴无人机飞控水平;

3) 配备先进、实用的多轴无人机技术及设备,锻炼学员的多轴无人机组装及研发的操作水平。

3.3 实现多轴无人机技能培养目标的途径

1)研发课程,制作教学资源。从现时多轴无人机的技术纵深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两个纬度来综合考虑,实训室建设的前期工作应该聚焦如下两方面:第一、确立多轴无人机的硬件技术门槛;第二、确立多轴无人机的软件技术门槛。在技术门槛得以确认之后,课程针对多轴无人机的专业知识、无人机组装、无人机调试、无人机飞行训练等主要内容进行建设,合理组织案例,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以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包的形式组合供学员学习。课程以真三维虚拟演播室和实景拍摄为主要手段,以提高青少年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对无人机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技能进行普及和提高。

鉴于现时国内相关课程尚属空白,课程的建设应该是个迭代的过程,应从实践的视角出发,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技术比较等前期工作初步总结出多轴无人机的课程建设模式,并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环境,研究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同时重点根据课程建设对应的一系列线上线下资源,然后在具体的小范围教学实践中反复验证、调整我们的建设方案、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并最终形成成果。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现代控制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4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ba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Some methods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teaching,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applied to the actual teaching work,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modern control;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1F代控制课程特点及现状分析

现代控制理论这门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1,2]它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自动控制原理为基础,理论性强,内容丰富,概念抽象,数学推理与矩阵运算多,导致学生要掌握难度很大。长期以来,该课仅有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应用。尽管如此,近几年,随着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如“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受到应用型大学的重视与参与,也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开始大量出现,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已越来越重要。

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五邑大学,近几年已开始在教学大纲设计上侧重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增加实训环节。同时也鼓励各学院进行教学改革,成立各种综合实验班。与此同时,理论教学课时受到挤压,导致目前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越发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笔者这些年实际教学经验与体会,以及我校自动化专业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做一些相关探讨。

2 课堂教学的改革

2.1 变革课程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面对现代控制理论这种涉及到繁琐的数学推导,较多抽象的概念,这种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而应用型大学教学强调“应用型”教学,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环节和互动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深入挖掘有用知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3]教师在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中应将应用型与传统型教学方式合理结合,既侧重基础知识讲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置身案例背景和角色中,积极思考、勤于应用,为以后成为应用型工程师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2.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自觉探求现代控制理论知识,挖掘应用方法和途径。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如斯坦福网络公开课程,国内精品课程等)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关注学生兴趣热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更新教学案例。近年来,笔者根据学生的兴趣,依赖网络资源,编制了倒立摆,单球滚动机器人,模型车,四旋翼无人机的教学案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在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软件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内容复杂抽象,要求基础高,为在最短时间内,将现代控制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案例立体化呈现给学生,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ATLAB。MATLAB软件是一款编程语言简单,功能强大,能实现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所需要的所有数学计算,是课堂快速实现案例建模,仿真,并呈现效果的少有几款软件之一。[4]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MATLAB软件,根据教学进度,依赖案例建模并编程,多角度仿真,可视化呈现各种理论应用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看到现代控制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仿真过程,还能看到整个参数调试过程,再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点,也为课后学生实践提供了指导意义。教学实践表明,MATLAB的应用,不仅能有效解决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还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3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因此教学上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3.1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保证实验教学课时的基础上,适当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适当提高教学案例在实验中的比例,可达到实验与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提前仿真,仿真成功后再到实验室进行硬件验证。这样做可以节省实验时间,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

3.2 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系统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现论控制由于涉及的基础较多,一到两周时间内,完全由学生独立自主实现的可能性不高。因此,课程设计需依托学校实训基地或相关科技竞赛(已有相关硬件平台)设计题目,以学生为主体,3-5人一组分工,先查找资料,建立控制对象模型,然后利用MATLAB仿真确定控制设计方案,并仿真调试。仿真调试成功后,再利用实训基地平台,进入实际系统软件开发流程,最终做出实物。通过整个控制设计流程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控制系统开发流程,为毕业后走上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3 引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将现代控制理论知识应用于各类科技竞赛中,有利于提高竞赛作品的理论深度和可观赏性,增加获奖机会。实践证明,通过组织一些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厚、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校级、省级、部级各类科技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更深入地钻研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知识。目前,我校成立了创新实验室,组织了一批指导老师,吸引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设计了倒立摆、单球滚动机器人,模型车,四旋翼无人机、多足机器人、羽毛球自动捡球机等各种自主控制系统,并在多个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均获得不错的成绩,这些对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4 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考核是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含出勤、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期末成绩采用闭卷形式,考核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这种考试形式过于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容易使学生误以为学习现代控制理论只需死记硬背知识原理即可,因而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后的课程考核结合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实验成绩以及开放性自主设计成绩四部分组成。期末考核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不是对知识点的记忆。实验考核借助实训设备,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开放性自主设计可分两类,一类为一些小作品设计或仿真,在总评成绩不超过100分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分;一类为难度较大,涉及现代控制理论知识面较多的作品设计,该作品完成并撰写书面报告可代替期末考试。

3.5 极点配置课堂教学举例

由刘豹,唐万生主编的“现代控制理论”的第5章极点配置课堂教学中,[5]传统教学着重在理论上证明能控性是采用状态反馈任意极点配置的充要条件,能观性是采用输出到的线性反馈实现任意极点配置的充要条件。在状态反馈极点配置控制器设计和观测器设计过程中,虽然能够强调控制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系统闭环极点在根平面上的分布,但在应用举例中,一般强调设计过程和步骤,对于极点的设计,往往只是随意取一组具有负实部的极点,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教学是可以的,但作为应用型大学教学,需要强调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案例,以MATLAB仿真课堂教学和实验或课程设计,来检验极点配置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真的可以被任意配置。

笔者近年来设计的四旋翼无人机控制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具有干扰大,控制难的特点,非常适合被用于检验极点配置控制器设计和观测器设计的效果,学生从中也可以认识到为什么在实际中不能任意配置极点,如建模不准确,测量干扰大等原因都使得无法任意配置极点。课堂上也可以将实际数据结合MATLAB仿真来直观地显示极点配置控制器或观测器的设计效果。图1-2即是四旋翼无人机高度信息测量与极点配置观测器设计后高度和速度估计MATLAB仿真结果。从中可以看出,观测器设计不仅将速度估计出来,而且高度估计结果相对测量具有去除高频干扰的效果,即具有滤波效果。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现场调整配置的极点来观测不同的结果,从而更直观地让学生w会配置的极点和观测的结果的关系,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不能任意配置极点的原因。实际教学应用中,学生反映积极,教学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4 结语

作为应用型大学,针对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中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我系控制理论课题组的老师在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与探索。从教学效果看,这些方面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改善了教学质量。当然,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为持续提高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4KQNCX157),五邑大学2015年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5zk12)

参考文献

[1] 陈峰.CDIO模式下《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成都: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

[2] 姜顺,张相胜,潘丰.《现代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石家庄:教育教学论坛,2015 (41).

[3] 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1(4).

[4] 王燕平.控制系统仿真与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 新闻 教学 路径 选择

[基金项目]本文为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自设项目《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所谓“互联网+”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进而言之,就是要把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连接起来,新闻传播业自然也不例外。对新闻传播业而言,某种程度上,“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将媒介融合推向深入。

每一次技术的发展都会带来对人才的新要求,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地产生了对两类新型人才的需要:一类是能在多媒体集团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类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1]正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布莱恩・布鲁克斯所言:“新闻学院应该将训练学生从适应单一媒体向训练适应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一切领域的人才转变”。[2]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闻人才需求与新闻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将对作为新闻学教学一项重中之重的新闻采访教学提出严峻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

新闻人才需求与培养之间的矛盾早已存在,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在痛陈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存在的弊端时曾经指出,“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3]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实验设备落后

工业社会以来,新闻采访活动不再是简单的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问与答,尤其需要专业机器设备的辅助,比如录音笔、摄像机等设备。然而,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新闻院校不惜重金购置的专业机器设备用不了几年就显得过时了,再加之资金缺乏,因此,教学实验设备更新缓慢乃至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比如,目前无人机、谷歌眼镜等最新科技已经应用于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但很少出现在新闻院校的教学实验室里。如此一来,学生在学校掌握的技术技能势必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脱嵌

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的脱嵌可以说是新闻人才培养的“老大难”,这一问题在新闻采访教学中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当下新闻采访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一位老新闻人曾告诉笔者,他读大学的时候(20世纪60年代),新闻采访课堂大部分时间设在人来人往的马路上,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随即采访马路上的行人。囿于种种条件,现在的新闻采访课堂主要是老师讲授理论知识,缺少有效的实践;第二,理论陈旧,难以指导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实践,同时,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教材散弱更新慢

目前,新闻采访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编著,这些教材大部分源于20世纪80、90年代,新世纪以来,新闻传播业发展迅猛,这些教材虽然多次修订和再版,但其体例、知识架构等变动并无大的变化。比如,中国人民大学蓝鸿文教授的《新闻采访学》诞生于1984年,1989年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些内容,但基本框架变化不大。虽然,一些院校开始自己编著新闻采访教材。比如,暨南大学编著的《新闻采访学》,安徽大学编著的《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等。这样以来,新闻采访教材的使用形成了各自为阵的局面。

(四)专业内部壁垒重重

历史地看,新闻采访学最早是一门关于报纸媒体的采访学问,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崛起,依次出现了广播采访、电视采访、网络采访,虽然他们都属于新闻采访活动,但是不同类型的采访具有不同的内在规定性和操作规范。然而,反思当下的新闻采访教学不难发现,新闻采访课程大多以讲授采访的一般性问题或纸媒采访为侧重,有意或无意轻视乃至忽视了其他种类的采访。

二、互联网+时代提升新闻采访教学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升新闻采访教学以下路径值得注意和思考:

(一)争取横向合作,及时增添高科技实验设备

正如前文所述,无人机、谷歌眼镜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应用于新闻传播活动,可以预见的是,新闻采访活动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依赖将越来越强。因此,新闻采访教学应该及时更新实验设备以培养前沿性人才。此外,现代传播技术更新较快,这尤其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现实困境在于,高校发展迅速,但办学经费紧张,政府短期内拿不出更多钱购置设备。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争取横向合作资金的支持,以此来增加实验设备。

(二)组建“复合型”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新闻采访教学的灵魂人物,美国讲授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教师大多具有十余年的从业经历,而这方面,我国教师比较欠缺,所幸的是目前高校都重视讲授新闻采访课程教师的再培训,比如到业务单位挂职锻炼等。但是,处身现代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新时代,不容忽视的是,新闻采访活动与高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等已应用于新闻实践活动之中,现代传播技术已经成为新闻采访活动的一项重要支撑。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S.Shyam Sundar所说,“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新闻传播学一样如此认真对待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我们的课程必须紧跟最新技术的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事高校新闻采访教学的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高科技的采访技术。因此,提升新闻采访教学质量,还需组建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掌握一定最新传播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三)建立融媒体实训平台

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推进,“融合新闻”作为新闻生产的新模式,在规则、流程、渠道、方式上打破了传统新闻生产的介质割裂,借助新媒体进行多介质运作,实现单介质新闻生产向多介质新闻生产的转变,即一条新闻跨介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移动终端)进行传播。[4]美国传播学者高登(Rich Gordon)在《融合一词的意义与内涵》一文中总结了“融合”6个层面的含义,其中就包括“新闻叙事形式融合”和“新闻采访技能融合”。因此,学生除了到媒体单位实习以外,学校还应该建立融媒体实训平台。比如,在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汕头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合作成立了我国首个融合媒体实验室。再如,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专业则创办了学院校报、数字杂志、网络电视台、专业门户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校全媒体实训平台,并模拟媒介真实工作情景,对学生开展“定员定岗”的全媒体实训。[5]这是培养尖端新闻人才和前沿新闻人才的重要路径。

注释:

[1]单波、陆阳:《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7卷第4期

[2]蔡雯:《培养具有媒体融合技能的新闻人才――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的对话》,《采编写》2005年第5期

[3]董锦瑞:《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急速升温的观察与思考》,《青年记者者》2005年第5期

[4]王如一:《“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年第3期

[5]郝红霞:《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路径――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专业教改为例》,《青年记者》2013年第30期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Fault Inspection of Aero Piston Engin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general avia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iston engine overhaul after the study of piston engine theory and structure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post capacity, the course uses differentiated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odel,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ability.

关键词: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课程模式;开发方法;差异化

Key words: aero piston engine;curriculum model;development method;differentiation

中D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158-02

0 引言

伴随着国内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通用航空迎来高速发展,巨大的发展前景背后也存在着机务保障、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高职院校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大学生是我国航空工业所需高技术人才的后备军,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以其低速飞行下的高效率和经济性,目前在通用航空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更是占据70%以上的无人机动力市场,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修理业也是拥有光明前景的高附加值产业。但目前市场上现有教材极少深入到航空类发动机“修理”层面,而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修理专业方向的培训教材更是空白。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们开发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故障检验》课程。

1 课程概况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故障检验》课程是通用航空无人机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在航空概论、机械制图、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与航空活塞式发动机课程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在课程中培养学生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分解与装配、零部件故障检验、简单故障修理、尺寸、配合测量的综合技能。课程共计4个学习情境与7项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将课程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贯穿全程。

2 课程开发理念

课程的开发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标准、部队机务维修及中航工业航空维修等行业相关规范,由工作任务构建课程的整体框架,以“行动导向”的方式完成教学实施,通过各种工作情境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与“严谨、审慎、精细、诚实”的职业素养。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与常规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课程开发时,由实际工作任务向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对其中的“差异”部分不完全剔除,适当保留当前企业生产运行中某些与航空维修业相关标准、规范相冲突、对立的现状。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上述冲突与对立,对这些差异展开讨论与思考。课程情境与工作任务流程不必遵循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正确”,但课程中必须设置数个由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去伪存真”的研讨环节,使学生能够主动判断、反思自身工作流程与工艺规范之间的差别及产生差别的原因,按照研讨的结果进行之前工作流程进行自我修正,使其最终符合航空维修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完成理实结合的学习过程,其学习过程的范式如图1。

3 课程的开发方法

①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分析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修理业的主要岗位及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针对航空活塞式发动机制造及大修岗位,其职业能力要求能够对活塞式发动机进行有限权限的修理和彻底翻修。

②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由知识培养目标、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与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三部分构成。

③“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设计: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的修理工作相对繁杂,综合考虑现有师资及实验实训设备后,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中提取教学中所需进行主要工作,包含活塞式发动机分解与装配、无损检测、人工故障检验三大主要环节。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遵循课程开发理念中所提出的“差异化”开发模式,在教学内容与实验实训项目的安排上适当选取更具“层次性”的案例,以便在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中设置差异点。以某型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中机匣故障、缺陷检查项目工艺规范(表1)为例。

从表1中不难发现,随故障检验零件或区域重要程度的差异,在生产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采取不同的检查手段和修理工艺。因此,在实训课程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也应遵循生产实践相关规律,对实训内容进行层次性的划分。在划分教学内容层次的过程中,设置与标准工艺规范对应的差异点。课程中某模块的教学内容设置如表2所示,亦符合整个课程的开发理念。

④教学情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情境进行相关的设计,本课程部分教学情境设计内容如表3所示。

⑤课程考核模式设计:课程本身包含实践操作较多,且在行课流程中需穿插多个研讨性学习环节,对学生自学及反思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课程考核时应以过程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其比例定为7:3。

4 课程实施建议

①实验实训设备要求:课程实践环节中需要使用大量HS6型发动机零部件,包括供学生故检使用的故障件、样件及用于尺寸测量使用的原件。如果存在零件损耗过快或储备不足的情况,可视情采用自制钳工件进行替代,并及时补充缺损的零件。

②授课师资要求:活塞式发动机故障检验工作属于高技术要求工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及工作经验要求较高,目前在空军发动机修理企业内部需从业8年尚可取得岗位的执业资格。在授课师资选配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师个人的工程经验或相关行业从业经历。如有必要,可公派在校教师赴企业进行企业锻炼,或外聘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授课。

5 总结

本课程以企业一线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进行教学开发,但又不完全照搬标准工作流程展开实践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生“做中学”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内容高度统一,并增加了航空企业生产质量管理、6S管理,保密知识、团队合作精神教育等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高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更应摒弃传统教育的不足,增强校企合作,结合双方面的力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更多样的模式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日昕.《航空发动机修理技术》一体化课程开发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13):252-253.

[2]李佳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开发[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6):207-208.

[3]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8):41-43.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8月23日,第二届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相关中央企业的30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代表队,共240名队员参加了八个大项、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

“技术攻关为抓手,

提升智能化水平”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孙华山在闭幕式中对这次竞赛进行了点评。孙华山指出,本次竞赛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紧紧围绕救援实战,综合演练中使用了高喷消防车、无人侦察机、灭火机器人、灭火泡沫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装备技术,其中部分装备是第一次使用,反映了应急装备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产业发展的新成果。充分展示了救援队伍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开拓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国际交流与合作。

孙华山要求,下一步,要以能力建设为抓手,确保应急处置科学有效;以技术攻关为抓手,大力提升应急救援智能化水平。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尽快与正在改造建设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平台和指挥大厅实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和重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要充分运用新兴技术手段,特别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提升应急平台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针对事故预警及响应、灾区侦测与灾害处置等应急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难题开展集中攻关,力争形成一批研发成果,适时开展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工作。

他要求,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应急救援保障水平。同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相比,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的队伍规模、建设机制、保障能力、基地布局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从2016年起计划在全国先期建设11个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3个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基地和2个危险化学品实训演练基地。各有关地区和单位要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单位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需要的建设模式,充实专业人员、配套救援装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规章制度、展开训练演练,按照要求抓紧推进基地建设,尽快形成区域应急救援能力和培训保障能力。

以完善联动机制为抓手,全面增强协同实战能力。要借鉴京津冀联动机制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支持、联合行动、共同处置等有效合作,加强跨地区、跨行业应急救援工作,使各类应急救援资源进一步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并适时组织开展有实际内容的联动活动,提高协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能力。

应急演练 高新技术装备集结

在开幕式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庆油田)举行了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处置综合演练。演练主要内容为化工装置泄漏、起火、爆炸,引燃邻近的原油储罐,形成立体式燃烧后,地企联动处置的全过程。

本次大型储罐和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突出了“四新”:一是新理念,不搞大兵团作战、不搞人海战术,推行科技换人,走精兵战法;二是新装备,演练采用了三相射流消防车、智能灭火侦测机器人、消防无人侦察机、电控中低倍泡沫复合炮等新装备;三是新技术,采用大数据、云平台辅助决策指挥;四是新战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高科技优势,实现危化品装置火灾现场灭火抢险主攻作战无人化、智能机器人现场作战编成化(作战力量编成属于作战计划的子部分,指的是参战力量的构成及编配组合)。

大庆油田消防支队战训部主任刘伟向记者介绍了本次演练中使用的新技术、新装备。

履带车式消防机器人

主要用于危险装置的灭火任务。原来需要十几台车辆救援的工作,现在只需几台机器人即可完成。机器人射程可达65~70 m。原来移动消防炮台是靠人抬到火场附近,而机器人可由拖车运到附近安全区域后,由无线遥控进入火场,不需要人再冒险进入火场危险地区,保障救援人员人身安全。机器人本体采用防爆、防水设计,能够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涉水深度可达350 mm。在高温环境作业时,通过双层自动调整水幕可以对消防机器人本体进行主动降温。本次演练中机器人距离着火的塔体仅15 m。

三相射流消防车

主要用于油罐灭火,可以有效控制火情,避免次生事故。“三相”指的是“水、抗复燃灭火剂、超细干粉”三种灭火剂。其中,超细干粉颗粒直径仅有5 μm,可起到抑制火势的作用。一般的干粉灭火剂容易受潮结块失去效应,而这种超细干粉不仅不会吸水受潮,且靠水的负压带出去射程更远。而抗复燃灭火剂灭火效率极高,打到2 300℃的火焰上,瞬间可降至38℃,而且非常环保,可自然降解。

新型灭火剂

采用环保材料的新型灭火剂既可降解,还大大提高了灭火效率,对火情实现“秒杀”。

大流量消防炮

主要用于10万m3以上油罐火灾处置。利用“水着粉”技术,使原来最大40 m的灭火炮射程增大到六七十米。此次演练中参与冷却的移动式自摆电控消防水炮,是我国首款突破80 L大流量移动式自摆电控消防炮,采用分体式结构,便携底座,在安装车载连接法兰后可作车载炮使用,可实现355°任意设置自摆角度,俯仰旋转角度35°到85°,使用车载法兰时,在炮头进口压力达到10.5 kg时射程可达约90 m。

无人机

主要负责空中侦查。火情侦察是灭火作战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现场力量部署、战术响应、作战程序开展和作战安全防范等,将直接影响到灭火作战的效率和成败。此外,在救援后期,由无人机到油罐上方侦查确定火全部扑灭后,人员再靠近,能够保障人员安全。

大庆油田消防支队副支队长、本次演练副总指挥盖明永还告诉记者:“本次演练是国内首次将消防机器人作为主攻力量,也是运用无线设备最多的一次消防演练。在演练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利用新装备、新技术的消防作战经验。”例如在预演中,曾发生两种消防机器人、无人机、移动式遥控消防炮等几台无线设备信号互相干扰的现象。后来经过与几家设备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协商,对各自的信号频段进行了调整,避免了互相干扰,为今后将多种无线信号设备运用到消防实战中提供了经验。关于消防机器人的部署作战方法,刘伟介绍说,要考虑到现场着火罐和邻近罐的实际储量及罐体表面积,科学设置机器人和遥控水炮阵地。

救援竞赛 更加贴近实战

本届竞赛在项目设计上吸收了上届竞赛成果,并进行了大胆创新,做到贴近实战、突出实用、设计合理、难度提升,强化了危险化学品救援专业性和实战性。项目设置既保留了理论考试、体能测试、带压堵漏、火灾扑救等经典项目,又增加了单兵破拆救人、槽车泄漏处置等个人和团体新项目,基本涵盖了危险化学品救援的类型种类和重点难点。

经过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竞赛最终决出了个人综合体能、单兵破拆救人、带压快速堵漏、理论考试等个人项目一二三等奖及大流量移动炮储罐火灾扑救、化工装置初期火灾处置、危险化学品工艺管线带压堵漏等集体项目一二三等奖。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6支代表队获得团体优胜奖。

科目设置更科学

竞赛分裁判长马磊向记者介绍了个人项目中的带压快速堵漏科目:“我们在日常救援中经常遇到危化品槽车、管线装置泄漏等。这一科目就是模拟危化品管线泄漏以后进行堵漏,2015年这个科目是集体项目,我们今年增设了单人项目,意义就在于提高单人作战能力。因为危化品事故发生之后,一般不能有大批量的救援人员进入,只有精兵强将能够承担这一重任进入现场操作,重点突出个人攻坚克难的能力。所以我们设置了单人科目,在漏点多人员少的情况下,使得少量人员单独作战成为可能。”马磊也介绍说,这一项目的难度就在于队员需要快速穿着重型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上到二层平台处,利用金属套管堵漏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堵漏。且模拟的泄漏介质由去年的气体改为了今年的水,从视线上到操作上难度都大大增加,但这种情形与实战中遇到的情况完全一致,对于增加队员们的实战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

广东省代表队领队余勇告诉记者,本届竞赛与上一届相比科目更多,更突出了危险化学品救援的专业性、技能型。“例如针对危化品堵漏的科目就有好几个,其中集体项目中的危险化学品工艺管线带压堵漏,两个漏点一个是直管的、一个是法兰的,与我们日常救援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相符,比较贴近实战。”他指出:“本届竞赛在赛制上也有变化,去年是个人项目比赛结束之后,总分进入前6名的队伍才有资格参加集体项目,而今年每位参赛队员都可以参加所有的八个项目,让大家训练了这么久,都有机会上场摸一下,更能够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

宁夏自治区代表队领队王廷文认为:“救援队员的基本功一个是体能、一个是技能、一个是智能,‘三能’是一个合格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次竞赛中所有科目都是我们实战当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恰恰考验了救援队员的这‘三能’。比赛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交流、学习、开眼界。让队员们互相看到差距,今后的干劲儿更足,训练起来就有目标了,他们将成为企业救援队中的骨干。而这参赛的8名队员回去之后,也会把竞赛场上的情况反馈给其他救援队员们,这也是竞赛的成果。”

“希望危化品专业消防队员年龄不再受限”

湖北省代表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消防大队长郎军提出:我国还没有建立成熟的专职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企业救援队通常需要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开展应急训练。危化品救援队伍的正规化,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另外,《中国石化消防达标管理规定》中有明确规定,消防员不得超过35岁,驾驶员不得超过45岁。就我消防大队来说,队伍平均年龄在22~23岁,但实际上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需要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队伍偏年轻化,流动性大,对于应急工作并不是十分有利。在这一点上,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成熟的专职消防员体系,他们主要在于消防应急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不规定和限制年龄,这对我们是个不错的借鉴。”郎军建议。

“跟部队训练比,还是这个更苦些”

此次竞赛中荣获个人综合体能第一名的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代表队队员王东东是一位退伍的三级士官,曾当兵12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说:“跟部队训练比,还是这个更苦些,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到训练后期我都有点挺不住了,精神压力特别大。”王东东从接到参赛任务起,接受训练105天,平均每天训练8 h以上。“几个星期都没有回过家了,几个月就放了4天假,相当于封闭式训练。”但是说起比赛的收获,王东东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参加这个比赛对我帮助挺大的,因为我是去年退伍之后刚来到救援队的,接触业务比较少,通过参加比赛,学习了很多危险化学品救援专业知识,训练了很多专业技能,对我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

“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目前,国内多数理工院校设有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但在具体方向上分工不明确。与专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不完善,理论教学课程明显多于实践教学课程。学生方面,由于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加之电气工程自动化涉及大量的实践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导致专业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普遍较差。课程内容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沿用了传统的教材,虽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但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与企业的先进技术进行融合,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多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动化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但由于教师素质等问题导致新的科技手段应用效率并不高,学生的课堂理解和消化能力差。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上存在缺陷,工科类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考核,但却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在相关实验和实践内容上设计较少。且理论课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此种教育制度影响下,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学生的积极性较低,在企业顶岗实习中无法发挥积极作用。

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针对高等院校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并分析如下:

(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无论是对于理科院校还是文科院校,电气工程自动化都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首先,应加大对专业建设投资,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设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做好补充。为减少学校压力,可实施校企合作的模式,一方面减小企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为企业提供和培养实践人才。

(二)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合,创办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

上文我们提到,在高校电气工程自动化教学中可实施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在高校教学中,应根据其自身发展特点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同时,建立高效的、完善的信息网,确保其应急保障设施。目前,我国电气工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设通用飞机、教练机甚至无人机都在各个领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要加快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应进一步促进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建立高科技的数据网、云计算中心以及大数据产业链等都是电气工程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在高校教学中,自动化实践教学还应扎实稳定,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三)构建“教学生产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重点,当然也是目前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应不断提高我国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其责任心、使教师能够善于与学生沟通,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性、多向性特点,应组织教学进行多向性培训,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打好基础。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一部分教师不能很快的调整自己。针对这种现象,应树立正确的目标,在高校内部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生产型”的队伍。另外,高校还应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培训,使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训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最新的电气工程发展信息,促进其发展。当然,在构建教师团队的同时还要注重以完善的、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体系作为后盾。要确保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和学生实践积极性的提高。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制度影响,学生对专业缺乏信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态度散漫,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及时处理这一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高校内部建立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建立严格的实践考核制度和组织纪律,针对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增加实践环节,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

总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从理念上认识到这一点,对其进行适当改革。构建满足我国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教学计划,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注意时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基地建设 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210-02

目前大量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传感器、数字化技术和通信技术,使电子工业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研制和生产半导体分立器件、电源、传感器等多种电子元器件、制造由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软件的电脑、空调、打印机等电子设备,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以太网通讯等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AP、无线网卡等无线通讯设备,及用于电力监测、测量和监控的各种仪器仪表都需要电子类专业人才。电子工业发展迅速,电子产品应用广泛,对军事、工业和民用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子技术是雷达、导弹、军事卫星等军事装备的核心,电子技术在近几十年来不断渗透到其他学科,促进了微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无人机航空电子技术等在新兴工业领域中的作用,电子技术应用在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机机顶盒、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民用领域,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电子产品被广泛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电子技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一些电子类专业培养人才的思想观念落后,教学过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双师素质的教师缺乏等是制约电子类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该文主要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双师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电子专业进行的相关改革与尝试,以培养出卓越工程师。

1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电子类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沿袭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方式,制定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等相似的主干课程,没有彰显特色,没有和地方区域经济紧密联系。我们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电子行业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以《电子产品工艺技术和品质管理》《电子产品调试技术》《微处理器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电子产品实例设计》五门课程为电子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培养宽口径的人才很重要,目前多种技术相互渗透,边界模糊,以“知识为主”的模式逐渐被以“能力为主”的模式替代[2],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强调综合动手能力,提出将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电子电路CAD技术、双列直插式和SMT器件焊接工艺、IC芯片的防护与电磁兼容、整机装配工艺、IS09000标准系列和六西格管理整合成《电子产品工艺技术和品质管理》课程;将传统EWB技术、模电技术和数电技术和电子测量技术整合成《电子产品测试与调试》课程;将传统的C语言、传感器技术、电子电路CAD技术和单片机技术整合成《微处理器应用技术》课程;将常用低压电器介绍、电气控制线路的识读、三菱可编程序控制器介绍、三菱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指令、功能指令、三菱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与应用整合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将传统的C语言、Verilog语言、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模电技术、数电技术和电子电路CAD技术整合成《电子产品实例设计》课程。通过课程整合,开展项目导向教学,加大实践课时,突破单一课程、单一教学设计,通过跨学科综合项目的训练将多种知识点联系起来,同时提高综合技能;突破学习场所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在教室、机房、图书馆、实验室和相关工厂进行自主性学习、研讨和设计。以一体化实验室为主要场所,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双师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通常有以下途径。

(1)作为访问工程师到企业进行实践。

近年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为了紧跟市场发展,电子专业的教师必须到企业实践锻炼,学习目前的生产、加工技术、工艺、开发手段。学院为企业建立新技术应用服务基地,专业教师和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搞横向课题,提高工艺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将企业的标准及实用的新知识与技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制定激励“双师型”教师的制度。

学院认定的“双师型”教师需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具有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累计一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学院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激励“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优先选派参加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或赴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培训和进修期间可减免工作量,但待遇不变。必须是“双师型”教师才能申请高级职称晋升。被聘为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每年享受专项津贴。

(3)外聘“双师型”兼职教师。

为了改善学院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选聘企业内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择优聘用,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按需聘用;分学期与兼职教师签约,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完善兼职教师资格标准、加强日常管理和期中、期末考核。

3 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有利于培养卓越工程师。近年来,我们学院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增加新型实训设备,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成立冠名班,联系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和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1)构建多样化的校内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包括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子电路CAD实验室、SMT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PLC实训室、EDA实训室、虚拟仪器实训室、传感器创新实训室、电子设备综合实训室、电子元器件展览室和仪器设备存放室。为日常课堂教学提供科学、合理的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关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开放实验室,将兴趣小组、电子协会、各类竞赛、科技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引入实验实训室中来,从中选拔出创新人才、以“卓越”目颂岣哒庑┭生的综合素质。

(2)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校外实训基地。

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本着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培养卓越人才,建立校企长期的良性互动为目的原则[4],开展实践活动。和企业合作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让企业承担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如和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加工手机板、汽车方向盘板等PCB板,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理论培训和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二是成立冠名班,如和SK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委派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每周给学生讲解实用技术;三是双导师制,如和无锡晶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辅导,学生实施项目式实习和设计式实习,对实习效果加以考核,分学生评价表格和单位评价表格,学生评价表中含学生个人总结、单位考核意见和学院考核意见等内容;单位评价表中含学生评价意见与建议、双导师评价意见与建议等。

4 结语

电子类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应注重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勤实践以提高职业技能。电子类专业通过改善专业结构,重构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双师”素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增加就业竞争力。通过“卓越计划”,培养更多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输送给企业,推动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宁仁霞,孙剑.“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6):47-48.

[2] 许春冬,吴军.高校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2):35-37.

[3] 曾国强,吴刚.联合实验室培养电子类卓越工程师模式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8):34-36.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测绘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提升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对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

测绘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反思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师院校测绘工程工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5JGB306)和广西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基于特色专业的测绘工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引言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国家基础建设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乃至周边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或拟建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大背景下,广西师范学院测绘工程专业2011年获得批准,2012年开始招生。在师范院校大环境下,如何把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应用型的意义

广西师范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立足于广西地方,为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人才的需要而设置,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能力,强调注重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与职业认证、技能认定相对接2011年我国注册师资格考试成功举行标志着测绘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开始和实施。注册测绘师执业制度下对测绘人才培养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拥有完备的测绘专业理论和知识更新能力、掌握全面的测绘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能力及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1]。2014年颁布最新的《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要求在3-5年内注册测绘师数量达标。将课程设置向注册测绘师考核要求靠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行业需求。

2.课程顺序和内容合理设置

课程设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各课程之间的知识关系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设置,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同时,处理好各课程实训内容之间的衔接,强调各科实习重点,避免重复和遗漏,让相关内容互相渗透。将新技术、新知识、新的作业方法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课程集中安排在1-6学期,7-8学期留出充裕的时间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或者考研。鉴于广西师范学院选择就业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毕业实习实行集中实习和二次自主实习。集中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期末考完,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这时候实习,由各个系的老师负责带学生到校企合作共建单位;剩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二次自主实习。

3.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实施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一次对大学四年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的、总结性的实践环节,也是学生一次重要的模拟测绘项目的机会,所以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选题上,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强调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第二,加强管理。一方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提高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和指导力度;第三,严把质量关。严格控制优秀率,达不到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的坚决给予不及格[2]。

(二)实验室建设

配备经纬仪、微倾式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设备,满足测绘、土管、地信和城规专业使用,同时购置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多套GPS接收机等新设备,增加了CASS9.0、适普等软件,建设测绘仪器室、摄影测量与遥感实训室、数字测量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和测绘数据处理实训室。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基地建设

最初,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需要实习的任课老师每次实习都要选择场地,进行点位布设,引控制点到测区,进行了很多重复性练习,既费时又费力,无法保障在实习期间突出本课程的实习重点,实习效果差。随着学校建设和发展,在校内建立了明秀和五合两个实习基地,布设了高等级的校园控制网,可以满足多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另外,根据测绘工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和企业行业专业特长,在不同的企业建立不同实践科目的工程实践基地[3]。依托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以服务广西地方经济为着眼点,与广西国土测绘院,多个市、县的国土局,南方测绘,武汉科岛南宁分公司,房地产评估公司等建立示范性专业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四)师资队伍建设

将增聘知名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帮、传、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考博、培训或出国留学,改善知识结构,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熟悉新仪器。提倡教师利用假期参加测绘生产,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师队伍建设并重[4]。

(五)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1.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成立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调整和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运行模式,确保实验教学高度开放共享和高效运行。

2.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优化资金配置

通过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资金项目以及社会捐赠,与其他单位共建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建设、重点培育、开放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上级各部门专项资金,实现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上层次、上水平。

3.完善实践技能评价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的实习是以小组为单位,成绩往往通过印象和实习报告确定。实习过程中,通常习惯性地由小组内能力较强的同学完成主体任务,其他学生辅助,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实习活动的每个环节,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另外,完成的测绘成果在质量、时间方面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缺乏质量意识。因此,建立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技能评价体系,不仅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有力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5]。

四、结语

广西师范学院测绘工程专业还很年轻,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正因为年轻,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就业压力不断加剧,为了切实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满足社会需求,学校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将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应用型测绘人才。

作者:韩世静 刘培培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范强,裴亮,陈颖.职业认证制度下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4,(6).

[2]花向红,邹进贵,徐亚明.测绘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

[3]柯福阳,赵显富,等.测绘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J].测绘工程,2012,(5).

[4]何立恒,史玉峰,郑加柱.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测绘通报,2010,(8).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多数理工院校设有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但在具体方向上分工不明确。与专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不完善,理论教学课程明显多于实践教学课程。学生方面,由于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加之电气工程自动化涉及大量的实践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导致专业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普遍较差。课程内容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沿用了传统的教材,虽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但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与企业的先进技术进行融合,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多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动化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但由于教师素质等问题导致新的科技手段应用效率并不高,学生的课堂理解和消化能力差。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上存在缺陷,工科类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考核,但却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在相关实验和实践内容上设计较少。且理论课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此种教育制度影响下,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学生的积极性较低,在企业顶岗实习中无法发挥积极作用。

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针对高等院校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并分析如下:

(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无论是对于理科院校还是文科院校,电气工程自动化都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首先,应加大对专业建设投资,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设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做好补充。为减少学校压力,可实施校企合作的模式,一方面减小企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为企业提供和培养实践人才。

(二)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合,创办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

上文我们提到,在高校电气工程自动化教学中可实施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在高校教学中,应根据其自身发展特点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同时,建立高效的、完善的信息网,确保其应急保障设施。目前,我国电气工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设通用飞机、教练机甚至无人机都在各个领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要加快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应进一步促进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建立高科技的数据网、云计算中心以及大数据产业链等都是电气工程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在高校教学中,自动化实践教学还应扎实稳定,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三)构建“教学生产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重点,当然也是目前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应不断提高我国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其责任心、使教师能够善于与学生沟通,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性、多向性特点,应组织教学进行多向性培训,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打好基础。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一部分教师不能很快的调整自己。针对这种现象,应树立正确的目标,在高校内部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生产型”的队伍。另外,高校还应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培训,使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训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最新的电气工程发展信息,促进其发展。当然,在构建教师团队的同时还要注重以完善的、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体系作为后盾。要确保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和学生实践积极性的提高。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制度影响,学生对专业缺乏信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态度散漫,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及时处理这一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高校内部建立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建立严格的实践考核制度和组织纪律,针对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增加实践环节,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结

总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从理念上认识到这一点,对其进行适当改革。构建满足我国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教学计划,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注意时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无人机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omo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pplied electronic special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and based on the dual studio, to set up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platform" including students electronic design interest activities, skills competitions, humanistic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occupation skills training and other second classroom,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关键词:双元工作室;创新创业;训练平台

Key words: dual studio;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raining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194-03

0 引言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愈加明显,如何根据地方高职院校的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管理模式与机制,是建设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点。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根据电子企业的技术岗位来设置专业课程,这样培养的学生一旦找不到相应的岗位工作或者干了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就会无所适从。就我们学院来说,应用电子作为传统优势专业,由于近年来高考生源结构的变化,加上自主招生形式的改变,生源开始出现滑坡,其次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萎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培养体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平台的动因

1.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现在众多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与指导》、《创业教育》课程,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全过程中,特别是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做得还很欠缺。具体分析有如下原因:

①目标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并非是鼓励学生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而是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和敢于创造、敢于突破的精神。

②课程设置零散。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而是由学生就业部门安排相关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政,而且课程开设也以课堂教学或者知识讲座为主,形式单一,实践性不强。

③师资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门课程的教学就可以实现的,很多高职院校从事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通常来自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或者从事企业管理等学科教学的教师,并没有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参与,而且创新能力需要有一个“养成”的过程,循序渐进,需要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构成这个过程。

④实践平台短缺。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资金投入的重点是满足教学基本条件的硬件建设,各实验室的功能都相对独立的,没有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缺乏开展创新型技能训练活动的设施设备和场所。

1.2 双元工作室模式

“双元工作室”一词系指由企业与学院共同建立的具有技术攻关与实训教学功能的工作室,工作室内的指导教师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双师型骨干教师为主体,外聘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工作室为企业专家、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与培训平台,在此平台上,“工作室”为双方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给学生实习实训创造了开放性的职业情境。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双元工作室”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初步成效。一是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运行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二是工作室开展了面向市场的运作并提供了开放性的职业环境;三是初步探索了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途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3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平台具备的基础

我们按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依托物联网创新工作室,在“双元工作室”模式下(即由企业专家、专业课教师共同指导,训练内容是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在教学组织上工作室制定了完善的教学文件;由企业导师和专业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写操作教材,录制操作视频;根据项目目标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工作室有以弹性为特点的教学课表;工作室根据考勤记录和现场实操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

2 构建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平台

2.1 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总体框架

①创新创业培训计划运行机制。工作室每年度在应用电子、计算机专业招募大一新生,按学生自愿报名形式,每三人一个组,共同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入工作室周期为两年,按照电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兴趣和项目制作实际情况,分为信号类、控制类、仪器仪表类等不同的小团队。

②创新创业培训计划组成。搭建学生电子设计兴趣活动、技能竞赛、人文素养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该训练平台包含五方面的训练计划,每个训练计划又包含若干具体项目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2.2 创新创业训练平台

①电子设计计划主要是开展基础电子应用和控制设计编程方面的研究(包括无人机、智能小车、机器人三个项目的开放实验活动)。

②技能竞赛计划主要是在兴趣小组的基础上,选拔队伍参加全国、全省物联网应用技g职业技能大赛。

③创业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与企业联合开发物联网项目。

④人文素质提高计划主要是工作室企业导师言行身教,将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价值观带入团队,形成企业氛围,助推创新创业教育。

⑤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参加物联网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

我们将这五个方面计划的内容(活动项目)纳入创新创业训练平台中统一管理,各类方向小组对训练计划各个活动项目进行申报――项目审核――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等环节,对项目成果进行积累和展示,鼓励创新创业意识,形成“人人创新”的氛围。

3 训练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3.1 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物联网应用技术涉及众多的知识领域,开发设计人员必须优势互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才能缩短开发周期,完成训练任务。工作室第一年度的培养,是以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形式进行,目的为夯实专业技术基础,进行技术互助,分享成果,实现共同进步。第二年度的培养是进行技能竞赛,由于物联网技术,专业知识面大,内容深,涉及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指导教师会从兴趣小组中选出团队优势最明显的队伍参加全省技能竞赛。由于培训周期为两年,经过一个年度的培训之后,高年级的学生基础扎实,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制作经验,可让高年级的学生加入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指导工作中去。建立物联网竞赛QQ群、微信群,将参加了全国、全省竞赛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每年不断充实。这里面的学生绝大多数经过锻炼会在电子行业就业工作,这个群可以成为一个电子创新设计技术的讨论、学习与支持团队。经过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与努力,学院电子专业创新创业培训的团队协作氛围将非常浓烈,而这种良好氛围也将驱动学生对这个团队的认同感,使他们互帮互助,一致向上,将团队协作精神不断发扬。

3.2 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训练计划利用的是业余时间,学生还有第一课堂的学习任务,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比一般的学生更加辛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物联网创新工作室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在招募学生进入工作室时,我们的要求是对物联网感兴趣、有坚强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工作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训练内容和进度上进行合理安排,做到每天布置的内容在学生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的情况下,依靠钻研和团队的协助是可以完成的,我们以训练过程以及完成情况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精神,淘汰不愿意全力付出的学生。作为创新创业实践,也需要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的支撑,如果在第一课堂中出现挂科的情况,学生也将会被工作室淘汰。

3.3 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

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会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专题交流与授课,由于工作室是全天候开放的,那么其余时间就需要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室要求高年级学生每周授课一次,授课的内容要求详细备课,有记录有反馈。还有一种形式是整个团队的交流讲座。团队内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让不同方向的学生讲授训练内容,如让控制类的学生讲算法专题,信号类的学生讲授无线通信专题等,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4 结束语

在双元工作室模式下,研究和建立应用电子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并将之运用到学生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来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5个训练计划的构建为核心,此研究成果将成功推广到该院乃至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中,鼓励高职学生参与训练,为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和能力提升创造条件与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姚旭兵,宁瑞芳,段超群.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138-139.

[2]朱文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205-206.

[3]高宏伟,杨慧英,于洋,陈亮.基于阶梯式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140-141.

上一篇:变电站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空乘实训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