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2 19:04:09

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交际 文化教学

文化意识已被列入英语教学的内容标准和目标要求,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加深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新课改下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我们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在这儿我只列出以下BOOK 1中的文化知识点:American school system;School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countries;The fastest train in the world;Village problems in western Europe;Science teaching in Canada;Text messages and emotions.

通过这个简单的罗列,不难看出我们教材中就涉及英语国家许多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给我们介绍了美国、加拿大、甚至欧洲等方面的与我国文化有一定差异的文化常识,还为方便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掌握语言要点,还要引导他们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素质,必须强化他们对英语和本族语文化的双重理解能力,使其注重文化差异,加强文化对比,提高文化意识。比如,“Friendship”这一单元就是围绕着特定历史条件下犹太人的悲惨生活展开的,“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则为我们讲述了不同语言文化下不同来历的节日;像“Canana――The True North”这一单元则为我们讲述了加拿大的风土人情; BOOK 4在“Body Language”一课中,就介绍了不同国家形体语言的异同,这就要求我们入乡随俗,否则难免闹笑话,甚至发生更大的不愉快。再如:对别人的表扬和称赞,英语中应用“Thank you.”或“You are kind to say so.”来回答,而汉语中习惯于用“哪里,哪里”“我还差得远呢”表示客套、谦虚。而每单元的交际功能项目则给学生提供了活泼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文化氛围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我们就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说来,我认为有如下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1.在每一单元的导入及读前阶段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下background information(背景知识),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观看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视频,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在讲词汇、短语的时候,教师尽可能地挖掘词汇的内在信息,让学生理解到词汇所包含的文化现象。另外,还应注重阅读,在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23万词之多,那么,在这么庞大的阅读量里面,不正是我们给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的契机吗?本身阅读就是一个人获得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重要桥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文章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加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和掌握,以便于日后自然运用。

3.在读后组织一些表演或模仿类的活动,鼓励学生尽可能演得逼真形象。

4.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体现不同地域风土人情或体现英语特点的小文章。

5.在写作中,注意修改一些中式英语的病句,引导学生写地道的英语。

另外,为了能更有效地、更自然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我认为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素养,具体说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发音、语调、体态语等,更要丰富一下自己的面部表情。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体现不同地域风土人情或体现英语特点的小文章。

2.针对英语国家中师生关系更倾向于朋友关系这一点,我们也应放下老师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去。

3.任何时候都要不失时机地以多种方式向学生呈现英语的特点。如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我们可以为学生讲一些英语小知识,例如:和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应注意避免谈income and age;dragon 和peacoke这两个词在中西方人们心目中不同的形象。

总之,文化意识的培养非一朝之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扩展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一定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Leger Brosnahan著.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文化教学范文第2篇

对外汉语的教学,离开文化的讲解是不完整的。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相辅相成。经朋友介绍,得到一本好书《教汉语,教文化》。作者柯雪润教授是波特兰州立大学中国人类文化学与国际研究的知名学者。柯教授在中国的多个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生活过。40多年硪恢贝邮潞河锲胀话教学和客家话的研究。2004年至2006年,在富布赖特基金的支持下,柯教授对7个K-8汉语普通话项目中进行了中国文化教学法的研究。《教汉语,教文化》这本书主要讲解美国幼儿园到八年级汉语教学以及文化课程设计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美国教学观察,我对汉语教学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疑惑。带着这样的一些疑惑,我希望能在书中得到答案,得到更快的成长。

从柯教授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教学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汉语教学中不易形成学体系的教学部分。文化教学会因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同,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在柯教授走访调查的中国和北美各处的学校中,他发现目前各地的文化教学有三个共同的特点:(1)设有专门的文化课程,有具体的教学纲领。柯教授的调查显示各地的汉语教学都相当重视文化的教学和渗透,有具体的教学纲领。大部分学校都将文化课程的内容设定在历史,艺术和传统方面,每个年级都有指定的话题和内容。语言教学的老师都是绞尽脑汁的设计各种文化活动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但这些课程大多处于初级阶段,课程开发和教材资源的开发还不完善。针对低幼的语言文化教材是相当匮乏的(2)通过语言课来进行文化内容的教学与练习。我个人也有同感,目前的文化教学都主要渗透于语言教学中。通过语言的学习了解文化,深刻并掌握语言知识。但学生的年级不同,对汉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不同。(3)以汉语为母语的老师将其自身的文化视角引入课堂。但各地的文化教学效果会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老师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对文化知识见解不同,教学的方式和视角也有所不同。所以文化教学就没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考察。所以教师将自身文化视角引入汉语课堂,文化知识的学习又是个无法考量的部分。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核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柯教授的书中了解到,学生往往对中国文化课很感兴趣。部分原因是在这些课程中有很多活动是要求学生动手参与的活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作为我们汉语教学的老师,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有足够的认识。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中使用汉语,要着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与学生年龄相当的文化材料和资源。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文化自然而然的融入他们的观念。让学生在交流中意识到并自觉地比较文化差异,从而进行文化转换。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语言学得越多,需要的相应文化知识也越多,否则就会像机器人,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因为我们是在用情感的交流与人打交道。所以我们的汉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并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够在交流的时候转换到对应的语言和文化元素。正如柯教授重点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核心和最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语言教学如果没有融入文化元素,会显得枯燥乏味不生动,没有依据。了解并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懂得该门语言的文化。这样才能在运用语言的同时理解对方的心情和交流的背景。我们的学生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中学习汉语,我们就必须选用他们最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去引导他们的学习。柯教授提到另一种文化常识和技能是,学生要学会听取语言中潜在的社会和文化信息。例如很多外国朋友都很感兴趣的“意思”一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该词便有不同的意思。在文化内容方面,学生要对中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有基本的了解。

在幼儿园到八年级的汉语教学指导性提纲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柯教授在每一章的开始,都认真探究这一阶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遵从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特征来制定和设置学习的文化内容,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潜移默化理解中国文化,学会中国的思维方式。低龄儿童在教室里集中精力注意并跟随老师教学的时间较短,但是孩子们较成人来说会更大胆的运用语言。所以柯教授提到的文化教学的第三个共同特点相当重要。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在汉语教学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知识丰富,能够同情,理解学生,还要懂得与学生一起协作配合,善于分享观点也善于听取学生的想法。柯老师确定了每个年龄段应该达到怎样的语言及文化理解水平,然后逐步确立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达到这个水平。柯老师强调孩子的文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熏陶。所以老师们在教授低年级的孩子时一定要保持一颗童心,从孩子的视角去感受他们的情感,挫折或是挑战。柯教授把三种文化类型生动的融入到行为文化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阅读者,我都能感受到课堂设计的趣味和引人入胜。例如对低年级的孩子进行教学,柯教授让孩子们多动嘴,通过教室里的图片和挂图让孩子看图进行口语练习,产生印象记忆。然后让孩子们动手,锻炼手眼脑的协调,刺激眼睛和脑部的记忆。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走进中国城,感受中餐,学会用筷子,学会包饺子。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 喝一碗家长们提供的食材,做的蘑菇汤;一起揉揉捏捏面团学做饺子;一起围着小碗用筷子夹豆子……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和家长们体会一个鲜活的中国文化。例如书中提到的教师节。

回顾本文,大量笔墨笔者为我们理清教学思路,为我们如何将信息文化,行为文化融入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指导和范例,还列举出中国各种大小节庆的活动表,以及幼儿园到八年级的主题教育内容。这位我们每一个汉语教学的老师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教学参考,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思路引导下,可以再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教学方式。这是汉语教学的一个接力活动。相信在这样的基础和启发下我们对汉语教学有更多地思考。

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的传递,如果文化教学刻板化,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文化活动不仅是教学的一部分还是师生情感和情感产生和传递的过程。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并参加一系列的讨论。在无形的了解和参与中学生会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一种理解和认同,记忆和情感,这对孩子们未来学习汉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知识的基础还有情感的基础。

文化教学范文第3篇

一、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要求加强文化教学

有人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还有人说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财富,文化离开语言也很难存在,有些文化形式是靠语言来表达的,例如文学,艺术,还有很多的文化形式则是靠语言来记录,保存和传播的.由于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英语学习就一定会涉及文化学习,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而在交际中肯定要出现两种不同文化的思维碰撞,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交际则变的很难展开,很多交际障碍就会产生。

2、了解文化差异,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需要文化教学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的差异,当然共性是存在的,但那毕竟是少数,文化差异部分还是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有时对一个单词,对同一种称呼对同一种手势,同一个表情,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从我们接触英语的第一天起就遇到了文化差异这样的难题,因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必须渗透文化差异教学,这也是语言得体性的保证。开展文化教学要把差异教学作为重中之中,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注意同外国人交际时要选用恰当的话题才能与外国人愉快的交流,在交流中应回避婚恋、年龄、,经济状况等有关方面的话题,让谈话顺利进行下去,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那如何进行文化教学呢?下文将结合Ned Seelye 的文化教学原则提出一些方法。

二、如何展开文化教学

1、Ned Seelye(1988年)文化教学的五大教学原则

一是Access the culture through the language being taught :二是Make the study of cultural behaviour an integral part of each lesson:三是Aim for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socio—economic competence which they feel the need:四是Aim for all levels to achieve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wareness of their own culture, as well as that of the target language:五是Recognize that not all teaching about culture implies behaviour change, but merely an awareness and tolerance of the cultural influences affecting one’s own and others’ behaviour

2、文化教学的方法

(1)加强中西方文化比较

俗语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发现和区别两种文化的差异,一方面在比较中可以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比如在讲英美人名和中国人名的差别时,可将“李丽,Ann Helen”同时展示,英美人名在前,姓在后。Ann则是名,Helen是姓,而李丽中李是姓丽是名;但是在称呼中都是一样的,Ann Helen称作总结Miss Helen, 李丽称为李小姐。

(2)体验中西方文化教学

体验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知识,了解异国文化,体验既包括课堂中的体验也包括课外体验。

课堂是教学的住阵地,学生汲取知识几乎都是在课堂内进行的,因而课堂内的文化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教师要在精心准备的情况下安排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当然仅仅通过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学生的文化视野还是无法打开,这就需要教师开拓渠道,进行课外文化熏陶。

(3)多渠道进行文化熏陶

一是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视等直观媒体教具进行文化教学。二是利用文学作品与报刊增强课外文化阅读。目前我国的英文报刊涉及文化的有“21st century” “China daily” 等等。三是利用广播了解外国文化,比较适合文化学习的广播比如BBC,VOA之类的。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指导学生上各种关于英美文化的网站,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并欣赏图文并茂的英美文化知识。四是组织English corner, English club等各种活动,鼓励和外国朋友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不单单能听到纯正的英语发音和惯用的表达方式,还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五是利用电影展开文化教学,在Movie中注意文化差异,例如影片中经常出现婚礼的场面,在西方,英美人喜欢用白色作为婚纱的颜色,因为白色象征着纯洁高贵。而在中国婚纱则是红色的,红色在中国人眼中代表着吉祥如意。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文化教学也不是一天就能够达到目的的,只有将文化教学与知识传授统一与教学中,在把握差异中加深对异国文化的认识。这里借用高一虹博士的一首小诗“从两个语言文化的海域,采集些许水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间的差异,这差异微妙而庞大,熟视无睹而又令人惊奇”。

文化教学范文第4篇

学校文化是文化的具体范畴,是一种不同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微观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中的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

对学校文化进行分类有助于对其理解。按学校的人员分类,可分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者文化。按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显性和隐性的学校文化。按层次划分,又可分成四个层次,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这四个部分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最上层的是精神文化,依次往下排列。

学校文化的建设

学校文化反映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首先,学校领导者必须要有规划意识、反思意识、改革意识。要找准学校文化建设的立足点,要有在自己学校土壤里自主构建生长起来的,并逐步清晰的学校教育哲学。努力在学校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研究创新,交流学习的文化特征。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取得良好效果,其文化内核从无到有,由庞杂到精致,在这一过程中杂质沉淀了,真正的精华则内渗到每个细节,充盈校园的每个角落。

其次,克服“粗放型”发展的局限性,关注学校教育活动、学校建设、课程管理和学校生活的要素和细节,切实提升学校的原创性和生成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文化的内涵是核心价值观、基本原则和宗旨,包括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和校训、校歌等。创造是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管理模式、环境布置等都属于文化范畴。关注细节,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表现出显著的个性特征。

再次,学校文化建设应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相结合,让学校文化的诸多要素真正进入学校发展历程,并改变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建设校园文化要从培养人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素养开始。学校文化需要建设,更需要规划和沉淀。学校文化又必须适应时代社会的变化。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化、多元化时代,学校的文化有必须不断应变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生机和活力。固守陈规,顽固不化,固步自封,必将与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为历史所淘汰。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开拓创新,才能使学校文化增添时代的魅力。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益影响和冲击着传统学校文化。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教育体制、课程管理等教育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思考学校文化的变革和重构问题,包括学校观念文化、学校行为和制度文化、学校环境文化等几方面。

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能动作用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校长的特殊角色和职能决定了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思想、观念、态度、精神、个性、行为、价值观、性格魅力等(校长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各个方面(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相互渗透互动。校长提倡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师生,用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师生,将会对学校文化的形成产生关键作用。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校长思想价值观念体系的延伸拓展,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校长个人价值观念体系被认同和群化的过程。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管理者。校长是学校的第一管理者,他不仅承担着学校的行政事务、教学管理等任务,还肩负着学校文化的策划与管理。组织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所以对学校文化的管理是校长的主要职能。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倡导者。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变革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校长的行为代表着一种新的学校文化的示范和榜样。“身教胜于言教”,新的学校文化形成时期,校长应该成为表率,成为新的学校文化形象代言人。校长要做好示范和榜样,需要自身具备优秀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理念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心灵境界,出色的管理才能,科学高效的决策水平,必要的人际协调能力和独特的创新精神等。古人云,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其身正,虽不令而从之。校长的身上,流淌的应该是学校文化的脉脉细流,他本身就是文化的象征。他的人格、品性、价值取向,起着“学校文化符号”的辐射作用。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变革者。由于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文化呈现出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运动特征,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学校文化变革要在校长的统一策划、组织下有序地进行,否则不利于学校的稳定、进步和繁荣发展。学校文化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只有当变化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和变化。学校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校长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力,及时捕捉各类信息,判断学校文化的变化态势是否朝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方向变化,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和变革。

总之,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长的能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是学校文化的主要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和变革者。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在学校的教育活动、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及其学校生活样式。

文化教学范文第5篇

如上所述,旅游文化教学对于旅游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做好旅游文化教学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课程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教学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旅游文化教学问题发表如下几点拙见。

1.结合旅游热点问题阐释教学内容。

任何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旅游热点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也最能反映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把旅游热点问题融入到旅游文化教学活动中,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旅游热点问题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这种方式可以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旅游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价值与意义;最后,通过旅游热点问题可以将课程内容直观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接收。

2.教学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容易使他们陷入迷茫,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因此,课程教学要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或解释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习、恋爱、就业等诸多问题,教学中要尽量把这些问题引入到课程中,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教会他们正确地待人接物,从而完成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众所周知,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播基本知识外,还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所谓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技术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手段。过去传统教学中往往仅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所占比重特别小,甚至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属于一种单向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的参与性较差,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笔者认为,旅游文化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实践考察学习。例如讲到古代陵寝文化,可以带学生考察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昭君墓、成吉思汗陵等景区;讲到宗教文化可以到呼和浩特市区的大昭寺、席力图召等实践学习;涉及到建筑文化的内容,可以尽可能地带学生参观一些古建筑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直观、深入地学习到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这种考察绝对不是观光式的走马观花,而是带着问题学习,考察的整体设计由学生制订,考察过程尽量由学生组织,考察后要请学生自行制作PPT,进行课堂讲解评论。总之,通过实践教学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锻炼各种实践能力。

4.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效果依赖于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当前高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只有使用当前最先进的、最时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做一次详细的教学调研就会发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未必效果不好,而采取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未必事半功倍。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讲好一门课程,究竟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内容、师生之间沟通状况、教学器材和教学环境而定。因材施教是所有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来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旅游文化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重要课程,传统的讲授法依旧不可或缺,但要灵活地配以案例教学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当然,除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丰富,知识广博,需要通过制作PPT、展示图片资料、播放教学光盘、链接互联网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课程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总之,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恰当、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形成自由、生动、开放、活泼的文化学习课堂,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文化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旅游文化课程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扩大实践教学比重,教学内容结合旅游热点问题,并贴近学生生活,是提高旅游文化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旅游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教学范文第6篇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英语论文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忽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与国际交流所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笔者就跨文化教学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现报告如下,以求教于同道。

1跨文化教学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

语言是社会成员的约定俗成的交际工具,需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2个方面。这里的文化知识主要是指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由于各民族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因而产生和发展了根深蒂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如果我们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不甚了解,那么我们在与使用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尴尬局面,甚至会造成误会,产生矛盾。

以“dog”为例,在语义上与英语中的“狗”没有区别,但2种文化中“狗”的意义就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有一部分是贬义的,比如“走狗”、“哈巴狗”、“落水狗”等等。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实可靠,所以“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me,lovemydos(爱屋及乌),aluckydos(幸运儿)。再如“蓝色”一词在汉语中象征着美好,如“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等等,而在英语中蓝色常表示“不快”,如:inabluemood,havingtheblues(情绪低沉、忧郁、沮丧、烦闷),inablueday(倒霉的星期五)另外,“blue”又可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高贵,如:Heisarealblueblood(他是真正的贵族)。

2跨文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目前,学校还没有开设国外文化背景方面的专门课程。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跨文化教学呢?下面介绍几种跨文化教学方法。

2.1充分利用新教材,挖掘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新教材图文并茂,内涵丰富,涉及多方面的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另外有些插图和注释也提供了这类资料。我们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的理解性”原

则,采用建构主义提倡的“搭脚手架”方式,从背景知识、英语语言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手,留心观察、挖掘并加以补充。我们在讲课文内容时应有意识地对一些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基本含义外,着重介绍它们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如“breakfast”的词义是“早餐”,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对西方人来说其内涵是牛奶、咖啡、面包,而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稀饭、馒头、油条之类。此外,“breakfast”本身是由“break”和“fast”构成的。“break”在英语中是“打破”的意思。

“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为“早餐”,这就是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这些介绍,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2向学生介绍有关英语背景知识的课外阅读,指导他们课外阅读

这样的书籍很多,但要有选择地去读,找一些符合大中专学生水平,与大中专英语联系比较密切的书籍,如(英美概况)中文版等。

2.3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英语学习者常用汉语的表达方式来安排英语的句子结构。这种学习方法一旦形成习惯将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对比教学法,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4采用土体教学。创设英语文化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体验异国他乡的文化氛围,使文化教学能够与语言教学融为一体。

3跨文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文化教学范文第7篇

熟悉课文,概括胡同的文化内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特色”作为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1、了解胡同文化,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北京市民的心态;2、理解作者对胡同的衰败、没落所寄托的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特色;3、研究性学习”怎样看待__市中的九宫十八庙的传承。在上课时首先创设情景,利用四合院和胡同小相片让学生感受其特点,并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概括出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教学重点为理解北京人的心态,其次,通过课文内容。以把作者留念和伤感之情作文本文教学难点,第三个环节在课堂上进行,课后对照原来的教学设计,思考上课的过程,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上的不足,领悟了不少教学技能。

反思一:关于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

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市中地区,特别是英语班的同学,能依据我的指导去寻找符合课本的资料,有关胡同资料,__九宫十八庙的资料,尽量做到:1、明确本课的实施原因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和帮助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根据学校的《创新设计》进行,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的生字、新词而浪费教学时间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课文,考虑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联系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对于文化这一概念,课前已布置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文化,这对学生了解胡同文化起到了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反思二:关于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1、选材处理不果断,重点不够突出

胡同文化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胡同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学生读后,就可以从文中摘取精要,概括出胡同的特点和北京市民的心态,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对北京市民心态的理解上,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觉得最好的片段,但在处理这两部分内容时,即使学生回答是正确的,我也逐条进行分析,就怕学生不理解,两部分平均用力,没有把握好时间,没有侧重,因而,没能很好的突出重点,没有多余时间让学生拓展和深化思维,因此,今后上课,应突出在重点上

多下工夫,不要面面俱到,要将要害之处讲深讲透。

2、没有充分让学生有发问的空间

本文教学之前,我虽然设置了许多问题,但并没有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上时间紧,对学生的发问不够,有的问题干脆放在了课外,让学生去思考,这无疑削弱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里力。

3、反思三:关于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

①关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反思

教学中只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我觉得应该更好的采用多中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研究性学习“__的九宫十八庙”应该结合得更好一些。《胡同文化》与__的九宫十八庙相比,差别较大,学生对身边的文化很有兴趣,因此,课文的外延相同,使学生的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展示,再联系到文章中对胡同的的没落,衰败,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文章感情和传统文化的消亡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态度,这堂课的效果比较好。

②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文化教学范文第8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它们都是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靠语言的存储与传播,交际是一种语言能力及其同种或异种文化的交流;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常见文教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文化,交际,缺陷,措施Abstract:ItdiscussedtheimportanceoftheCultureTeachingandtheCommunicationActivityTrainingduringtheteachingofprimaryschoolEnglish:theyareimportantpartsoftheTeachingAims;ItdiscussestherelationshipamongCulture,languageandCommunication:LanguageisthecarrierofCulture,andCultureisdepositedanddisseminatedbyLanguage,CommunicationisakindofLanguageActivityandtheexchangeofthesameordifferentlanguage;ItdiscussesthedefectsduringtheEnglishteaching,and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languageandtheforeignlanguage,andhowtoteachingthestudentsoriginalEnglishlanguage.Keywords:primaryschoolEnglish,language,culture,communication,defect,measure.一.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由此可见,文化因素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新课程标准》吸收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而不是简单的语言输出(表达)”这就是说,“为交际”应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归缩。同时,《新课程标准》又强调: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熟知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新课程标准》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日常教学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关系。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交际与文化这两层关系。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安排均体现了“交际文化”。诸如问候、介绍、告别、感谢、道歉、邀请、请求允许、祝愿和祝贺、提供帮助、约会、打电话、就餐等功能意念项目,共60余条,穿插安排在各册中。其中,属于二级标准(小学六年级)的有30多条。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这些功能交际时会不一样。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该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因此,在学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该语言所载有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习者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对交际能力很重要。小学英语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逐年加大语言综和运用的比重,强调语言测试的实用交际性原则: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其他一些能力,如社会文化能力。小学日常英语教材及考核中越来越多地渗透着文化知识的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决定了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二.正确理解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语言和文化均属于社会现象,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要素之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的存储与传播而时代相传,两者关系密切。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由于各个民族的地理、历史、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文化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如中国文化经常采取自贬或否定形式回答称赞以示谦虚,而英语民族则采取肯定形式,回答“Thankyou.”。交际能力既包括了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又包括了社会文化能力,即能够与另一种文化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最大的障碍是文化差异带来得影响。所以,缺乏文化的了解,必然会造成交际的无法顺利进行。三.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及面临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而较少涉及文化。偏重语法训练使得学生的实践交际存在一定的障碍。虽然对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却难以启齿、语不达意、不得体等,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中国学生在听到赞扬他英语说得好时,可能会产生下面对话:---YourEnglishisprettygood!---No,myEnglishisnotgood.---Why?Don''''tyouthinkso?---No,Idon’t.应该说中国学生所说句子并无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合英语习惯,所以造成了交际的失败。其实,学生只须回答:Thankyou.实践证明,仅仅学点英语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是不能顺利完成交际活动的。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隔阂、障碍、误解也随之在交际中不断突出。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无法很好地进行交际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文化因素教学应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四.文化差异在具体交际中的某些表现词汇的文化含义。语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语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各个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词汇。掌握好这些词汇,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文化习俗,更好地使用该语言,而且有助于理解本民族文化。正如大纲所指出的: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因为,人类所持有的语言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如在汉语中“龙”是高贵、神圣、伟大、强壮的象征,中国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却表示邪恶,引申为“凶恶残忍的人”(tierceperson)、“狡诈、虚伪的人”(shyortreacherousperson),theolddragon已经成为恶魔的代名词。还有一常用词dog,英汉对它的理解差别也很大,在汉语中,“狗”往往为贬义词,如:落水狗、癞皮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均属贬义词。但在英语中,“dog”却可表示褒义词,如:Loveme,lovemydog..Youluckydog.Myolddog.Everydoghashisday.Asfaithfulasadog.反映了英美人与狗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像dog,dragon这些词的词义,还要教给学生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及其使用场合。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掌握语言所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便有助于正确、恰当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语用的得体性。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人们在交际时,双方参与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和不同的场合下得体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甚至误解。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ismyduty.Ioughttodo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Youarewelcome.Itismypleasure.Notatall.”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再如关于“吃饭”,“你吃饭了吗?”这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已超过“吃饭”本身,有时作为一个打招呼用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Hi!Howareyou?”但在英语中,“Haveyouhaveeatenyet?”这句话的内涵仅仅限于“吃饭”,所以,当你问一个英美人“Haveyouhadyourlunch?”时,他会以为你在邀请他吃饭而回答“Thankyou,itisverykindofyou.”决不会回答“Yes./No”。因为在英美国家问别人吃过饭了没有,通常是间接地想邀请别人一起用餐,在未婚青年中,甚至意味着希望与对方交异性朋友。还有,中国人同桌吃饭,先吃完者离席时常说“你们慢慢吃”,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对同桌的英美人说:Youeatslowly,eatslowly.他会莫名其妙,甚至认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其他象课本上出现率较高的hadbetter,excuseme等,学生在使用时也常常使用的不得体,比如下列对话:Student:---You’dbetterexplainittomeagain.Idon’tunderstandthesentence.Teacher:---Ofcourse,Ican.Teacher:---Excuseme,couldyoufetchmesomechalk?Student:---Iamgladto.禁忌语。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人们把“十三”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认为是大祸临头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竭力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如门牌号、旅馆房间号、座位号、餐桌号等很少有“十三”号的。再比如,在第四册U2课有一段对话,一中国学生问一外国妇人:Howoldareyou?老妇人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委婉地说:It’sasecret.原来,英美人都很重视privacy(隐私),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对于个人隐私问题应回避,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误解。询问这些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礼貌的语言行为。诸如:婚姻、年龄、收入、等均属个人隐私。所以,应避免直接提这些personalquestions: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Areyoumarried?Howmuchdoyouearn?Howmanychildrendoyouhave?英汉文化在某些句式方面的差异。汉语多从正面入手,而英语却从反面入手,尤其是在征求对方意见或称赞的场合。所以,许多学生对于Negativeresponse不习惯。例如:Doyouthinkso?这句话并无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和英语习惯,是汉语话式的句子;英语习惯表达方式应为:Don''''tyouthinkso?其他如:Don’tyousee?Don’tyouagreewithme?Isn’tshelovely?等均是从反面入手,而不是从正面入手说成:Doyousee?Isshelovely?即使从正面入手也往往在句尾加一反问的尾巴,用反句形式,如:Afineday,isn’tit?Youlikecoffee,don’tyou?---It’salivelyday,isn’tit?---Yes,isn’tit?教学实践中,常会遇见这样的病句:Therascalhithisface.Theteacherpattheboy’shead.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由于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不同造成的。汉语着眼于人的部位;而英语则眼于人的整体。正确的表达方法应是“动词+人+介词+the+身体部位”。如“patsb.onthehead;slapsb.intheface;hitsb.onthenose;leadsb.bythearm.再如:IandmymotheroftengotoTianhePark.等等,也是因为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不同而造成的。还有在书写地址时,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英美人更注重个别,所以,中国人写地址从大到小,如:广州市天河区员村第六小学;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从小到大,如:YuancunPrimarySchoolNo.6TianheGuangzhou。英美人先写收信人姓名,再写门牌、地名。写信时,学生还有一个屡纠不改的错误,就是在写信结束时随手写下写信的日期。这些均是由于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民族间文化存在着深刻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学习障碍、交际障碍。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应是同步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这门语言。所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因素教学同样重要。五.采取的相应的对策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频繁、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对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更加迫切。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怎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呢?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首先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的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2.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4.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也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5.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创设一些英语交流的环境或情景。如:结交一些英美的小笔友,日常生活中常常前往英美人仕常去的地方,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谈。甚至还可以上一些英文版的网站。【参考文献】[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3]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4]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5]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6]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3月的、第1版[7]吴有富:《外语与文化研究》。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文化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教学

一、我国英语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英语在我国的教育地位不可撼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育的课堂模式往往不如人意。而初中时期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英语的时期,因此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老师们惯用的教育模式是:老师将考试的重点知识抽出并重点讲,课后主要复习上课的知识。这样自导自演的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得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倦。自从我国课改之后,英语老师们虽然逐渐改变了旧时的教育模式并不断地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老师们主要是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虽然新课标已经对每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文化目标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笔者认为,老师仅仅只是响应号召,并没有从实质上对课堂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这并不利于西方的文化知识在学生学习课程中的渗透。

二、如何做到“文化教学”

所谓的文化教学,其实也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知识。一位上课声情并茂的老师总是能够很大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但更多的是,他并不仅让学生能够在学校收获英语这一门外语,还能够学习到更多关于西方文化知识。但是实际上,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过多关注于考试的主要内容,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了解英语、了解西方国家。使得学生们很容易对英语产生疲倦感。因此,老师可以适时改变在英语中的教学角色,让文化教学能够慢慢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育中,以至于学生能够在上课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真正的英语。

(一)改变课堂氛围,改变课堂主角

课堂氛围是一个学生的学习环境。轻松的学习氛围总是比压抑、枯燥的学习氛围让人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英语课也不外如是。例如:老师在与学生学习8a第一单元《Friend》——part one:Language points revisinon时,老师可以在上课时请几名同学上讲台分别代表图中的人物,然后让学生猜测,谁是strong谁是thin,谁是short,谁是tall,谁是square,谁是round。让学生扮演课本角色,并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在西方怎样才是strong,以及在西方朋友间的礼仪和习惯用语等等。因为西方的这些文化与我国具有很大差异。这种将西方文化渗透到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较为容易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而不像几乎被老师控制话语权的课堂氛围那般枯燥与死气沉沉。只有让学生自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挣脱传统的语言思想束缚,他们才会在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英语的了解和应用,从而对英语产生兴趣而不是厌倦。

(二)改变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

由于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老师们通常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而忽视学生最初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了解西方文化。但实际上老师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语言能否得体的运用关键在于个人对该语言的文化意识的强弱。7a第三单元Reading2——Hlloween is a very special festival这一句话中,很多老师只是直接将重点词festival向学生进行解析,之后直接进入下一句。使得学生只是简单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并没有真正地了解Halloween这个节日。老师总因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像领导发言似的自顾自地滔滔不绝讲课,却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对英语产生疲倦感。老师应适当改变这种观念。例如在学习句子:Children play a game called“trick or treat”中老师在向学生解释trick or treat这个词的意思时,可以同时向学生简述为什么美国的小孩子会玩这个游戏。向学生传授一些关于国外的知识文化,强化学生的西方文化意识,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具有很大的帮助。老师适时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将“领导者”转换成“引导者”,不仅不会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因为一个人的语言应用是否准确得体,很大程度上与其文化思想有关。由于我国的语言文化与西方的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笔者认为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运用语言,就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例如在学习7b的unit1——Dream homes时,课文要求主要是学习房屋里的房间名词。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英语单词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关于西方的建筑,因为西方的建筑和我国总是具有很大差异的。向学生讲解关于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相关知识,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展他们的知识面的同时能够纠正他们语言应用的习惯性错误。

三、结束语

因为本身存在的文化意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语言应用。而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改变所关注的教学角色,会有很大的收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不仅能够改变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徐雯.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J].海外英语,2010,(05),104.

[2]鹤红玲.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76.

上一篇:情感教育范文 下一篇:高中美术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