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2 04:15:16

高中美术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 艺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25-01

色彩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高考的“战场”上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它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的知识,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向的把握进行思考。目前,高中美术班的色彩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掌握好色彩绘画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画面效果具有完整的色彩关系,形体关系强烈的画面效果才能够顺利通过美术高考。

1 范画欣赏,提高素养

会画的不如会看的,一味地画,虽有成效,然而太慢。教师在教学中要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学会反观自己,多问自己:如果我来表现这幅作品,我会如何用色-多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一味地钻牛角尖,“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教师有责任为学生选择好的范画供学生欣赏,有针对性地根据色彩理论进行分析讲解,欣赏时要及时肯定范画的优点。如凡·高《向日葵》范画欣赏教学片断:师:看了《向日葵》,你们有什么感受。生l:这幅画造型简洁、松动,色彩给人的感觉很强烈,好像充满内在的激情。生2:画面很亮,很鲜艳,桔黄用得很多,像金子似的,有强烈的视觉张力接着出示中国画家黄永玉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师:看黄永玉的作品,你们又有什么感受。生l:和外国色彩画比,有点儿“怪”,或者说这就是风格吧,有题款能看出是黄永玉,不题款好像也能看出是他的作品。生2:黄永玉好像吸收了西画的技法,作品有厚重感、明艳感,也特别有中国画笔墨的韵味,所以震撼力很强。色彩学习不能只为了画色彩而学色彩,初学者应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上下工夫,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广泛学习,深入体悟,要从整体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理解、体悟、判断。

2 重视过程,玩出技法

色彩教学的步骤一定要走全,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大小型考试,按步骤作画才能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1)构图完整,色彩饱满。在高中色彩教学中更多的是写生,构图时,能找一个自己便于表现的角度,然后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描绘,如达。芬奇画蛋一样,同一物体画出不同角度的画面来。要注意以下关系:一是注意静物的摆放与作画人的位置关系;二要把握好物体的形体比例;三要把握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四是定好色调;五是注意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六是注意色彩的整体过渡和协调。(2)形色俱佳,明暗圆融。为了准确定形,可以先用淡墨勾出物体轮廓,逐渐推进到细处,切忌概念化定位形和色,过渡要自然,学生在作画时,要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自己的素描表现能力、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反复推敲,求得素描和色彩的完美统一。(3)画出个性,富有变化。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千万不要画得和物体固有色一模一样,如果和固有色一样,不仅单调,感觉反而不真。作画是有情感的,画时要将自己的情感放进去,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生气时把水画成黑色,这个道理,高中学生自然明白。(4)主次分明,整体协调。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色彩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

我们知道,正确敏锐地捕捉色彩的能力,是画好色彩画的关键。作画时,面对许许多多不同色彩的物体,要准确、真实地把它们描绘出来,技法是很重要的。怎样才能让学生玩出技法呢.现择其一二作说明。1.在游戏中扩大学生的色域。在高中色彩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常用概念的、习惯的颜色作画,色彩处理往往很单调、生涩。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以让学生做色彩游戏,调一种颜色画一种颜色,看谁画出来的颜色多,然后进一步进行色相和明度及纯度、冷暖的比赛,看在不同的比赛中谁表现得丰富,形先放一边,色放第一位,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时的色彩单调的毛病,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扩大了学生的色域·2.循序渐进,分步落实。色彩教学应是渐进式的,要有目的、有条理地分解训练内容。根据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培训,逐渐积累学习色彩的经验。如构图、比例、形体、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笔触情感等,这些内容学生很难一下子都把握,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又收效甚微,所以,色彩课训练可实施渐进训练,就是对作画各重要步骤作最彻底的基础训练。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欣赏教学

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一、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 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向来被认为是最难织的,如果教师对知识点把握不准,课堂时间安排不当,教学方法不得体,课堂教学就容易步入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其结果是教师费力不小,学生收益甚小,教学效果不佳。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我认为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必须采取“讲”、“问”、“议”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二、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特殊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满足于美术作品的第一影响,而要不断地深化,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观摩,耐心品味,并且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的作用,采取边听,边问,边议的方法始终要调动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议的能力,所谓“讲”,就是讲解,就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精讲重点,难点,关键点,一节课着重結决一两个主要问题,不要面面俱到,或者是有选择的从形式到内容,有浅入深,有表及里,像解剖麻雀一样的重点透彻分析一两幅作品,给学生做一个欣赏示范,但不是全部作品,一定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欣赏的作品和余地,当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关于作品的背景资料,特别有注意的是教师的讲述语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精选的是古今中外美术史上经典的或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经受了时间和人民的考验,本身就是有某种艺术准绳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本范图的作用,精心设计教案,认真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所谓“问”,就是提问。任何美术作品,除了画面直接展示给我们的形象外,其后还蕴涵了某种意义。了解探究这一蕴,才能使美术欣赏走向深度。教师要根据所要欣赏的作品,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设计问题。当然,问题要富有启发性,难度要适当,教师不直接揭示矛盾,而是学生在“心求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再给一点点拨与启发。如在欣赏《拾穗者》一画时,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用“三个农妇在捡拾麦穗”一句便结束了,这时,教师就要继续启发提问,“是怎样的三个农妇”?动作分别是怎样的?还有些什么景物?等等,几次以后,同学们便对画面观察很仔细,描述也就详尽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此提问,作者想表达什么,他是用什么手段,方法,形式来表现的,这样,一步一步,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深入下去。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作品本身内容和作者的意图是极有帮助的。所谓“议”,就是指讨论和议论。现阶段,讨论已成为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学习方法,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这一优势,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讨论主要有以下三个内容:(1)对所要欣赏作品的讨论;(2)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讨论;(3)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讨论。那么在讨论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阅看教材,包括文字和范图,学生只有看了才有所思、有所想,也才能发动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比如:在欣赏古代花鸟画一课中,观赏山人的画,其画面简单,笔墨简练,却异常生动,无画之处也成妙境,他作画多取残山剩水,寒荒凄寂之景,画鸟多作白眼向人,是否可以引发观赏者对山人受清朝统治压迫的联想,这些只有展开讨论,才能加强理解。当然,每次讨论都要有新角度,新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一哄而起,热热闹闹走过场。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敞开思想,切不可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还要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再子尊重他人,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概括他人发言的要点,同时允许个人不同观点存在,但在一些涉及正义感,道德感,人类文明,和平进步等共同的道德价值取向时,教师应该坚持原则并归于一致。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 系统训练 掌握能力

高中美术特色教学的目的是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在提高学生美术修养的基础上,扩增一定量的专业技能课,通过严格教学、系统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深入的、扎实的掌握造型能力,为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和从事一般美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育目标,加强学生思想品质教育,注重心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高中美术特色教学,是一种新的高中美术教学形式,是以其综合性发挥效应的。报考美术专业院校,要求考生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方面都具备较好的成绩。选择人才时,不能片面强调技能方面的素质,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许多美术生文化课素质差,行为散漫,是任课老师最感头疼的事,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低下是导致文化课素质差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美术特色教学中,首先要把好人才选择关。

一、高中美术特色教学方式

高中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高中美术特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高中美术教育形式,有更具体的操作方式:

1.明确教育目标。现代美术学科的目标不应只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在考虑学科与技能的同时,考虑它对学生人生目标的实现承担的责任。高中美术作为基础教育,应有其明确的教育目标:

(1)加深对美术的兴趣,掌握基本美术知识和技法,在运用美术媒体的过程中体会表现的乐趣。

(2)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3)了解人类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认识美术和生活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2.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端正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在心理素质方面,侧重从耐力、受挫能力、控制情绪能力三方面入手。

美术班学生的主要目标是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艺术深造,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技能训练固然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学生在考场上充分发挥水平的保障。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有效地锻炼呢?

(1)将技能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结合起来。

(2)读一些艺术大师的传记,了解到每个人的艺术成长道路都是崎岖坎坷的,从大师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启迪并吸取力量。

(3)横向交流,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

二、高中美术特色教学的特殊性

1.最初的基础教学要规范化。整个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都属于基础教学阶段,这里说的“基础教学”仅指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定义、法则、原理和技法等,坚持由易到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训练中列出每一段的重点和突出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课题并对课题提出清晰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落实到点,逐项解决。

2.通过对美术史和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艺术素质,加强学生对作品和技能学习的理解力,做到观点清晰、目的明确。

一般来说,所有艺术都分为可教和不可教两部分,可教部分即上面我们所说的一些基本知识、定义、法则、原理、技法等,对它们的掌握靠勤学与苦练、靠功力与时间。不可教是相对而言的,指真正自由身的“悟”迸发出的独特发现和杰出创造,这一点人们往往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形容。但所谓的“悟性”不是凭空而来的,物质决定意识,只有靠不断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感性认识,才能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教师则应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思考与揣摩本质性的问题,抛掉那些使他头脑负担过重或容易偏离要点的一切因素,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艺术殿堂。

艺术似百花园,要使学生了解艺术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上绝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认识角度的不同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欣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仔细分析和比较不同时期各个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了解他们的艺术观点,掌握艺术本质的规律性,就可以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做到观点清晰、目的明确,以此确定日后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目标,避免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3.尊重个性,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水平不同、层次不同、悟性高低快慢不同,因此关注的范围和深度各不相同,在教学内容上应给予一定的弹性,让学生主动选择。教师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并提出下一个目标,不强求课堂作业表面上的一致,以解决好各阶段实质性的问题为基点,真正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点、认识上有所收获,能力却有所提高。教师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表面处理则可灵活多样。

4.指导性目标训练和表现性目标训练交替进行的教学手段。指导性目标由一系列指导性活动伴随,旨在通过练习活动发展技能。表现性目标则鼓励学生运用一定技能实现自己的想象和表现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不能片面强调任何一方。单纯强调指导性目标,会沦为缺乏感情,形成单调乏味的技术训练状态,这和美术学科的教育目标相悖;只重视表现性目标,缺乏必要的技术发展,会妨碍表现性目标的实现,导致挫折感。只有将两者有节奏地交替组织起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展现。

5.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针对考试训练侧重安排在高三年级进行,教学做到以下几点:

(1)限时:美术院校的专业考试一般限制在三个小时左右。

(2)限量:突出重点,保证质量。

高中美术特色教学作为高中美术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还有许多具体操作方式,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理念;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相互沟通的过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付出,才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现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美术教学。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理念

从高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来说,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热爱艺术,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一双能够创造美的巧手、一颗分享美的心灵,更要把艺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本身所自然融合的艺术魅力就会无形中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艺术,在艺术的世界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一位称职的美术教师内心应是充满了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的,这种爱博大宽广,能给学生以无穷的滋养。当然,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学能力也不能忽视。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艺术,充满教书育人的热情,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另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把教育责任局限于本门课程的专业之内。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会被学生模仿。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用真诚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只有自己能做到为人师表才能给学生更多有益的影响。当前,社会环境变得非常复杂,人们的价值观体系受到诸多挑战。高中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还不够牢固,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与侵蚀,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也要自然地融入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看清世事真相,让他们以一颗纯净的心走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术这门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学习者的观察力、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艺术的表现需要感觉,同时也需要严谨。尤其是在西方传统艺术中,造型和空间表现几乎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而对物象规律性的把握是进行表现的基础,就这需要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即使是看起来潇洒随意的中国画,内部也遵从了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到“五日一石、十日一水”都都是严谨治学科学态度的体现,若没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意识和精神是很难在美术艺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当前,浮躁之风盛行,教师只有去骄去燥,才能给学生以心灵纯净。其次,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局部有美,大局也要美。不管是训练还是创作,我们内心都要有大局,从大局这个整体出发,才能让我们的作品自然协调,美的完整。学生在最初的表现过程中基本能力尚未确立起来,顾此失彼,没有信心,所以不敢下笔,即便下笔也不敢大刀阔斧地去表现,那我们一开始是直接要求形象的准确还是先要学生的一种状态体验?我选择了后者。前者通过一定的时间是可以达成的,后者是一种引领达到能力的方法,两者之间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先让学生拥有“大局意识”,才能做到在表现时以“大局为重”,引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样是这个道理。再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经过思考,很难让心有所触动,作品也很难出彩。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自己内心的发现和感受,之后再开始作画。正是教师对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才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的教育。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创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断的惊喜。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自己与创新无缘,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在练习中,我们要引导、启发学生多换个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多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种有意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手段。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学也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在缺乏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都被消磨殆尽了。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置,多采用提问等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有教师真正放下架子,以一颗平等、好学的心面对每一位学生,学生内心的活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还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学生大胆的发言不仅会激发教师的灵感,也能帮助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总而言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才会爱戴老师,师生和睦相处,课堂效率自然更高。

四、结语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勇于自我挑战,敢于创新,把高中美术课上得更有新意,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美术,爱上美术。

参考文献:

[1]刘立姝.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刘芙会.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190~191.

[3]韩芙蓉.高中美术教学探微[J].新课程(教师),2012(5):166.

[4]王玉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0(8):147.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国画;教学

高中美术新课标采用选修模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进行学习,有了兴趣作为老师,对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美术奠定了根基。国画作为绘画•雕塑模块中的一部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利用笔墨等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本文结合自身在高中课堂中的国画教学经验,对高中美术国画教学做了一些更具实践意义的研究。

一、高中美术课堂国画教学的现状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美术主要划分为五大模块,包含内容繁多,因此对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老师此前并没有系统接触过国画。有些学校为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会招兼职老师,而兼职老师本身流动性较大,不适合对于学生的长期性培养,且招聘途径相对于正式的要简单很多,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待考量。在教学方面,国画普遍作为单纯的技法课在进行讲授,教学方法单一,仅仅是简单的老师示范,学生临摹的基础方法。另一方面,国画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瑰宝,却在当今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从小接触的绘画工具是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等西画工具,学生可能能说出好些外国画家的名字,而中国的却道不出几位名家,他们对国画的内涵更是知之甚少,不少学生在此之前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毛笔。以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为例,全年级国画选修生223人,其中曾经学习过国画的仅有15人,仅占到总人数的6.7%左右。在国画知识素养方面,很多学生也不知道顾恺之、不知道《清明上河图》是散点透视、甚至不知道国画包含有写意和工笔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形式。

二、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国画作为中国特有的画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稳稳屹立,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上千年历史文化的优秀结晶。中国画主要包含写意和工笔两种形式。写意画中,重点就在一个“意”字,它写的“意”是意向、意念、意志,是画者借用图象书写自身情感品性的一种方式。在工笔画中,则磨练的是人的耐心和细心,其中“工”即指工整严谨。国画中讲究的留白与中国道家思想不谋而合留白与笔墨、阴阳相调和、虚实互融通,即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学习中国画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往外说,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且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也有责任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往内说,学习中国画可陶冶情操,增强学生中国式美学素养,我们对中国画的学习,更多的不应该是从外入内的技法理论式学习,而是应该由内向外的精神思想的学习。

三、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改善国画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线型教学法

高中美术新课标采用选修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兴趣本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国画作为绘画•雕塑模块中的内容,很多老师都易把本课上成完完全全的技法课。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以纯粹技法入手,很多本身对国画感兴趣,但是自身完全没有基础的学生,在实践绘画效果达不到预期之后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做法,使学习受到很大阻碍。线型教学法是指把五大模块进行适当的融合贯通,例如在课堂中加入鉴赏,或者将国画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感受更丰富的艺术形式,且教学成果更易显现,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效果,能有效解决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2、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

在同一个班级中,有些同学是有过绘画基础的,而有些却是第一次拿起毛笔,水平差异较大。对于这种常见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肯定应该是不同的,可采取针对性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例如班级可以分成小组,在课程结束后不同小组需完成的目标有所不同,还可结成一对一互助小队,每位有基础的同学带几位没有基础的同学,小队直接通过最后的作品展示产生竞争意识,更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发展。

3、注重过程体验——引导性教学

高中美术国画课程,不像大学是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也不像小学初中那么浅显,如前面所说,我们的高中美术国画课程是在学习一定国画技法的基础上,更多的是由内向外的精神思想学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应过多地采用讲授法传递专业知识技法,而应更多地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探究画法和我们中国画中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感受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作者:李渠晶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磊.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吕砚军.高中美术新课程“绘画”模块中国画课程的选修研究[J].文学界•文艺探求,2001,(01):228.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6篇

当前美术教育教学的边界不断扩展,由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向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新阶段,从原来的单一的欣赏,发展到欣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模式体现的是美术教育的进步。在新的形势下,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跟素质教育的步子,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钻研教学方法,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角色。

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思想的转变

1.1 美术教学的学科特征要求美术教师有丰富的美术史、美术基础、美学和社会学等理论知识的素养,通过理解各个学科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

美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仅有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要做源源不断的水源。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首先是艺术家,然后才是教师,自己的艺术品位高了,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优秀的美术教师是富于创造性的,这种创造表现为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更应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走出来,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1.2 作为美术教师还应当及时转换思想,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新的美术教育理论、方法不断产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理论、方法,要认识到只有继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例如,参观博物馆、重大展览,利用网络资源等,这样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此外,还要积极思考、探索,加强交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适应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教师可通过阅读美术有关理论著作等提高认识,通过网络、展览等多条渠道接受美术信息,关注当代美术发展。

2 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

2.1 用趣味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新知识的强大动力,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去选择模块,解决模块的问题,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培养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在教学中,单从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结构、透视等元素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学生很快就会感觉乏味。教师应将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美术鉴赏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美术教育应有的作用,避免“裸课”,传授单一的美术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要将文学、历史、哲学知识融入到美术教学,只有这样,学生在参与欣赏活动中才能主动有效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尊重学生的个性,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艺术讲究个性和创造力。教育的落后即人才的落后,美术教育如果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一样,那这就是失败的教育。艺术讲求个性的表达,个人创造力的体现,不要去束缚孩子天真的想法。美术需要不断的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2.3 既要让他们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又要让他们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充实头脑,开阔眼界,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尤其是引导他们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不排斥外来文化,用艺术和文化交流。

2.4 欣赏与技能并重。欣赏课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要让学生去感受美,通过鉴赏去认识,慢慢达到感知,然后再重新认识,最后通过自己的手去再现自己认为的美的样式。在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任何一幅中外美术作品,学生都能说出名称、背景、作者以及作品后的许多故事,可当真正要他自己创作时,却做不出来,没有任何实际动手能力。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欣赏的同时,学会自己动手创作作品,提高动手能力。

2.5 因地制宜,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美术教学要走出教材,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学习美术知识,到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例如,利用当地博物馆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走进民间作坊,体会工艺美术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遨游世界各地,将世界文化艺术尽收眼底;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展示美术教学的多面性和灵活性。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51-01

一、引言

美术鉴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现阶段美术鉴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而忽视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美术鉴赏教育

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高中生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上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表现在潜意识里,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适当的方法:

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如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精神的能力。例如,可以从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结合中国书法来赏析绘画中的“线”的功力、情感、个性、格调,以及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还可以从传统审美观念对“意境”的追求出发,来赏析传统绘画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道风与意境的关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说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首先,可以用鉴赏原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带学生进入美术馆、博物馆。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角度刺激学生,使其接受更多的传统美术信息,提供更好的展示氛围。

2、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课程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寻找教学所需资源,还可以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观点的交流。

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在计算机与网络普及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一性: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电脑网络社会提倡的是人机互动,甚至是人与网络上的其他人的互动。

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媒体手段获得了拓展。自从在多媒体教室上过美术鉴赏课后,学生们都反映希望多在那里上课。无疑,良好的教学设备是美术鉴赏学习的必要保证,学生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美的审美体验。特别是网络教学兴起之后,学生们可以在网络教室里直接通过点击鼠标、敲动键盘来任意选择、放大美术作品,并在网络上实现与教师、同学交流鉴赏体会,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美术鉴赏教学更具有成效。

3、利用“百家论坛”在鉴赏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作品,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形成自己宽容的开放性的审美心态。美术鉴赏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最为宝贵,我们应在理性的分析与理解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取向,因此,要敢于设置“百家论坛”,开展“百家”争“鸣”,倡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例如:鉴赏《蒙娜丽莎》那永久的微笑,有人从微笑中看出他的庄重、娴雅;有人从表情中看到她的是神秘莫测,心事重重;有人看出她体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乐观自信:悲观的人觉得她的微笑带点伤感;快乐的人觉得她的微笑中带有甜蜜。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作者巧妙的留下了一个空间,让观众用想象去填补,形成精神上的愉悦。

4、利用比较教学方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侧重于比较学的鉴赏方法也是常用的鉴赏方法之一。可以是纵向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可以是同类比较,也可以是异类作品之间的比较。在确定了比较的对象之后,可以选择各种方法进行具体鉴赏。例如,选择比较鉴赏的对象为:《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和《大公爵圣母》。《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这幅画显得比较呆板,完全看不到古希腊艺术引以为荣、古罗马时代固守不变的那种表现人物动作和表情的绝技。按文艺复兴时艺术家们的观点,这件作品缺乏“人性”的。而在中世纪时期的肖像画大都如此。如果把《大公爵圣母》这件作品同《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相比较,就会发现拉斐尔笔下的作品中洋溢着生命。圣母面部的造型和隐没在阴影中的方式,温柔的母亲怀抱着可爱的圣婴的和谐,充满着人间的温情,是那么的真实、可信。通过上述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中世纪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区别之所在。同时,这些方法也可以借用到中国美术的鉴赏上来。此外,在对中国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时,还可以依据中国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原则来进行解读。以此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 现状分析

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过多让学生说说讲讲,讨论,而自己只作为提问者,旁听者,旁观者,在这时老师的作用最多只是一个评判者。假如不适时进行引导,不及时进行纠正,不及时进行总结,这就错误理解“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以繁多的问题,掩盖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以所谓的“见仁见智”,阻挡了课堂的升格;以所谓的“开放教学”,掩盖了欣赏的标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取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的课堂效果往往会失去“重心”,难免会浮于表面,从而走向“自主学习”的极端。

二、注重“探究”活动的表面形式

有些老师为了“领会”新课程,将心思全用在了课堂的表演上,例“小组讨论”,“上台表演”,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却被标上“探究学习”的新标签。在一些教师眼中,它好像是新课改的产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于是,几乎是每节课都有探究、合作学习。从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实际上空洞无物。(因为学生平时接触艺术方面的人文知识本来就很少,所以,讨论从哪里下手都不知道。)例:在一次美术教研中,一位老师她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1:欣赏《开国大典》,播放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宏大的场面、热闹的气氛。问学生:油画与历史照片的区别,按自己的理解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这幅画。然后叫学生讨论、发言。接下来又用同样的形式叫学生讨论《荆柯刺秦王》。过了一会儿在班上分组,第一组讨论《步辇图》第二组讨论《拿破仑加冕》,第三组讨论《梅杜萨之筏》,第四组讨论《大卫》。讨论的内容一样:作品表现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等。从学生的回答效果来看很差。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是老师在做表面形式。我们从这节课内容看,那些属于陈述性的知识(画家的生平、作画的时间、技法等)只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掌握,根本没有探究的必要;而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以及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欣赏审美情趣的本质内容,才有探究的价值和必要。新课程提倡面向社会,强调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盲目“拓展”减弱课本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感觉如果不“拓展”一下教材,就不足以提升美术课的档次,也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于是他们每节课都“拓展”,一定要塞进一些课外的资料,进行“内外结合”的教学,以显示教学内容之丰富、容量之大。在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人间生活》中,有位老师教学过程是这样的:(1)出示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接着问学生:画面讲的是什么内容?因为学生对文学、历史这些知识不太了解,所以,整个教室显得非常的安静。这时候的老师不是在引导学生,而是讲伟大的浪漫主义爱情故事,这一下就用去了十多分钟。(2)出示唐朝张萱《捣练图》,问学生:唐朝的女人美吗?为什么?没等学生回答,接着又开始讲唐朝杨贵妃的故事……。接下来以同样的方法讲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的故事和宋朝皇帝的故事。还没等讲完就下课了。这节美术课也就变成了故事课。如此不切实际的、盲目的教学活动,势必会挤去学生理解文本的宝贵时间。这种减弱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例如:前不久我听了一节高中《民间艺术》课,授课老师在导入时,为了说明我国民间艺术的伟大,把几年前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美国总统布什穿唐装的事盲目地拓展,内容洋洋洒洒,讲述了大约二十几分钟,最后导致的结果是:1:时间把握不住,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2:重心和中心不突出。美术教学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要通过自主研读文本或带着文本走向教师,以获得新的知识,陶冶情趣,发展能力。

四、片面强调“人文性”,忽视了美术认知的基础构建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时要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强调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使学生知道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尊重与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在教学中提倡人文性,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误以为欣赏教学就是以“人文性”为统帅。往往把欣赏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者是政治教育课。例如:高中美术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课的重点是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在课中“反思战争”这段中选的图片是《地道战》,《格尔尼卡》,《内战的预感》等;这些都是说明战争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自然也就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等。假如教师把握不好,很可能会上成爱国教育课,把一堂美妙的美术课上成枯燥乏味的说理颗。所以说片面强调“人文性”势必淡化学生认知的基础构建,这也会制约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如果没有坚实的认知基础,就不会出现欣赏的“同化”效应,就不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

教学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作为一名中学美术老师,应该不断地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与时俱进,以有效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以实际行动迎来美术教学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理念;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21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13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相互沟通的过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付出,才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现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美术教学。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理念

从高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来说,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热爱艺术,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一双能够创造美的巧手、一颗分享美的心灵,更要把艺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本身所自然融合的艺术魅力就会无形中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艺术,在艺术的世界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一位称职的美术教师内心应是充满了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的,这种爱博大宽广,能给学生以无穷的滋养。当然,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学能力也不能忽视。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艺术,充满教书育人的热情,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另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把教育责任局限于本门课程的专业之内。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会被学生模仿。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用真诚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只有自己能做到为人师表才能给学生更多有益的影响。当前,社会环境变得非常复杂,人们的价值观体系受到诸多挑战。高中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还不够牢固,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与侵蚀,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也要自然地融入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看清世事真相,让他们以一颗纯净的心走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术这门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学习者的观察力、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艺术的表现需要感觉,同时也需要严谨。尤其是在西方传统艺术中,造型和空间表现几乎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而对物象规律性的把握是进行表现的基础,就这需要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即使是看起来潇洒随意的中国画,内部也遵从了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到“五日一石、十日一水”都都是严谨治学科学态度的体现,若没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意识和精神是很难在美术艺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当前,浮躁之风盛行,教师只有去骄去燥,才能给学生以心灵纯净。

其次,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局部有美,大局也要美。不管是训练还是创作,我们内心都要有大局,从大局这个整体出发,才能让我们的作品自然协调,美的完整。学生在最初的表现过程中基本能力尚未确立起来,顾此失彼,没有信心,所以不敢下笔,即便下笔也不敢大刀阔斧地去表现,那我们一开始是直接要求形象的准确还是先要学生的一种状态体验?我选择了后者。前者通过一定的时间是可以达成的,后者是一种引领达到能力的方法,两者之间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先让学生拥有“大局意识”,才能做到在表现时以“大局为重”,引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样是这个道理。

再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经过思考,很难让心有所触动,作品也很难出彩。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自己内心的发现和感受,之后再开始作画。正是教师对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才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的教育。

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创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断的惊喜。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自己与创新无缘,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在练习中,我们要引导、启发学生多换个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多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种有意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手段。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学也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在缺乏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都被消磨殆尽了。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置,多采用提问等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有教师真正放下架子,以一颗平等、好学的心面对每一位学生,学生内心的活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还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学生大胆的发言不仅会激发教师的灵感,也能帮助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总而言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才会爱戴老师,师生和睦相处,课堂效率自然更高。

四、结语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第10篇

高中美术教学如何来避免一些误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美术欣赏课感兴趣,使课堂轻松、活泼且有秩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修养水平呢?这是新课标实验摆在我们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初浅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34-02

多媒体技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展示全图,又可局部放大,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好帮手。它改变了我们以前一本书、一根粉笔和几张范图的教学过程。

1 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方面,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探究环境,如果仅仅领先教材和教参或通过教师零星收集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

当今网络世界无疑是最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因特网访问博物馆、美术馆,这将是最为便捷的方式,其系统性的收藏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美术专题的学习研究,还可使学生从更广的角度多方面对学习对象进行考察,使美术欣赏活动更容易与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直观的印象,从而对审美对象有更生动的把握,学生更容易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艺术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进行多方面的审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样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成学生综合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同时还在考察研究活动中,通过查寻资料、收集图片,归类分析等活动,学生对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有了切身的感受,这种经历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中发现,网络中的艺术欣赏其内容的丰富性、欣赏环境的开放性、欣赏过程的互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空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审美能力的形成。而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思维力、鉴赏力有助于学生在网络这个信息的海洋中快捷正确地选择处理信息,提高效率。所以说,让网络辅助美术欣赏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新的基本理念,为优化艺术欣赏教学找到了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2 网络辅助教学的形式

如何让网络辅助高中美术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在课堂上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方式的训练。我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欣赏分为主题式、取样式、对比式等。这些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鉴赏,对学生要有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2.1 主题式。

主题式欣赏是一种“点圆式”的信息输入方式,即以主题为圆心,以有关文本为圆的扇面组织信息输入。以讲授《礼仪与教化》(湘版)为例,对青铜器的欣赏,单靠教师的介绍总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枯燥,如果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大量关于青铜器的文本资料、造型艺术、铸造技术、图像资料,进行快速浏览和广泛阅读,对青铜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作初步分析,那么这一步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渗透了构架信息结构的能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以“青铜器”为主题的主页,主页中有文本材料,有图像资料,还可以有声像资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或通过网络点击,进行投票,选出最佳主页,学生再进行修改,总结。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条件下的主题是以网络为平台,以主题为圆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广泛的信息为路径,以教师所立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约束的全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完全打破了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无动于衷地听――老师不分主次地发问――学生心不在焉地回答――老师“交”给学生一堆标准答案――学生如获至宝地收下。网络的辅助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设计学习主题――学生上网去检索、筛选、进行快速浏览――然后分析、研究所得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形成判断――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写学习收获、体会――教师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与结果,并加以总结深化。

在整个主题式欣赏过程中,学生知识量明显增大,而且通过反复筛选,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鉴别、判断,择取有效信息,抛弃无效信息,这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今天,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2.2 取样式。

所谓取样式,指的是根据教材及目标重点、要求,在众多图片材料中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精彩部分进行细究。它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走进经典,在记忆库中存储有价值的材料,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时可插入民族乐器的演奏;如:《春江花夜月》、《高山流水》等的古曲民乐。在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时,可插入西方管弦乐器演奏的《蓝色多瑙河》等协奏曲、圆舞曲。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点”上信息的掌握,了解“面”上的状况。如教学《古代宫殿建筑》时,由于我们的学生地处山区,他们对宫殿之类的古建筑大多数局限于图片及电视剧,所以我先让学生仔细体会和品析教材中的介绍,接着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本材料,图像资料和声像资料,观看故宫建筑的情景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古代建筑中独特的木结构,布局的巧妙,完美的色彩运用和意境的优美。与以往的古代建筑欣赏相比,学生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所需要的关于故宫建筑的知识,而且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取代了教师“保姆式”的教学,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2.3 对比式。

尽管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但在情感方面却相当封闭,他们不象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敢于坦陈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农村中学考上的学生,胆怯、爱面子。再者阅历不高,社会经历有限,对优劣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容易造成信息迷航,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比式训练。

上一篇:文化教学范文 下一篇:高中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