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6:02:18

卫校实训总结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卫校 精品课程 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69-03

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推出的一项重大举策。目前,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应借鉴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特点,积极探索,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优秀、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课程。如何开展中职卫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中职卫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创建品牌课程?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正确把握精品课程的内涵

(一)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定义

对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教育部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但是,教育部未对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定义有明确的规定。2011年8月8日,同济大学职教中心专家蔡跃教授在南宁市卫生学校教师培训班上曾提到: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六个一流”,即一流教师,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实践教学,一流教学管理。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精品课程所谓的“精”就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精致的教学内容、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所谓的“品”就是要有特色、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简言之,精品课程就是高水平、有特色的课程。

(二)中职卫校精品课程的定位

中职学校由于在办学水平、专业培养目标、办学特点方面与高等院校有较大的差别,若脱离了现实的客观条件,完全照搬高等院校的做法,则极有可能使自己的精品课程建设脱离初衷。因此,中职学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真正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技能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中职卫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出现代的卫生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课程设计,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卫生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因此,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卫生职业特色,对学生的就业与生涯有重要价值、培养出能服务基层医护工作的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示范性优秀课程。

(三)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分级

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分为校级、省级和部级等三个级别。而中职学校的精品课程分级与高等院校不同,分为校级、市级、省级和部级等四个级别。

二、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才能成功地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有:

(一)一流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归根结底就是教师的差异。无优秀教师的团队,精品课程建设是不会成功的。中职卫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领域,首先应制定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措施。除教师的学历、职称配置合理外,还应建设一支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梯队,使这支队伍成为精品课程和学科建设的主力军,成为一流的教师队伍。

例如,南宁市卫生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从培养机制、措施上充分保证这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一是每年派选3~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部级或省级名师培训班。二是每年指定医、护临床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和无课时间到学校附属医院和当地医院参加临床医护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了解并掌握临床医护工作中的“三新”,三年内要取得“双证”资格。三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采取“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才、七年成名”为时间段的培养措施。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的力量,按专业学科的需要和学生比例充分配备实训带教老师,确保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二)一流教学内容的建设

教学内容的建设和课程的设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主体。中职卫生教育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要有先进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课程内容的处理上应正确到位,确定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和前后课程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恰当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保持本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还应及时将本学科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等内容补充。实践课教学内容还应科学合理地设置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但学科教材上还没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出具有中职卫生教育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

(三)一流教学方法的建设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在中职卫生教育中,最适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改变过去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BPL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当然,在中职卫校的教学中,各学科的课程特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某种教学方法在何时使用效果最佳,由任课教师灵活掌握。精湛的教学方法离不开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因此,还应充分配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这样,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机地结合,将知识通过多渠道传授到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易理解、易记忆、易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度、掌握度和主动学习意识,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四)一流教材的建设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中职卫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课程的教材内容还跟不上医护领域的发展或者不够完善和实用,这一点在中职卫校某些专业的教学中体现较为明显,我们要敢于打破历来“固定使用统编教材”的传统做法。一方面应抓好教材的选用,另一方面还应根据中职卫校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编写出既适合本校教学,又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注意:一是编写理论课教材时,各学科应围绕专业培养的课程目标编写,充分体现出中职卫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二是编写实训课教材时,应将目前临床医护工作中常用的、内容新颖的但目前统编教材上还没有的内容编入。三是邀请学校附院、市内各医院的兼职教师和医护专家参编校本教材,力求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临床的一线医护工作。这样,编写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不仅可对统编教材产生有益的补充和完善,而且可为精品课程的成功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一流实践教学的建设

“一流实践教学”是与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一个显著的不同点。中职卫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还要把实践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中职卫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应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实践教学这一特点,突出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为重点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在现有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前提下,还须再加大力度投入实践教学的建设。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第一,在3~5年内再增建3~5个实训室和一个中心实验室,增添或补充更先进的、功能更齐全的实训设备,满足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操作技能练习的需要。第二,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亲临实训室带教,实验指导教师应全力配合带教,争取每个实训小组的师生比例达到1∶12,确保每个实训小组的学生都有教师带教和指导。第三,增加实训课的课时比重,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教学时间学习和练习。第四,有组织地安排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并保证实训室开放时间内有实训指导教师在场指导。第五,除教学大纲中的实训项目要100%完成外,还应完成自编实训教材上增设的实训项目,增加学生对目前临床医护工作中常用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六,改革并完善实训操作考评指标体系,严格把关,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不达标者,必须重做,直到达标为止。通过以上的措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规范性和有序性,切实加强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以达到一流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六)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管理问题。为了确保该工程建设能有序进行,学校必须相应地建立有效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建立以校长和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为首的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另一名副组长由教务科长担任,该办公室设在教务科,其职责是负责全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过程的管理和验收工作。小组成员有教务科副科长、教学督导组人员、各教研室主任等。教务科和教学督导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督导和评估工作。各教研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具体制定和审查本学科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规划的实施、过程的管理和阶段总结等工作。

2.建立课程开发团队技术小组。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团队技术小组包括课程教师组、影视制作组、美术设计组、网站开发管理小组等。第一,课程教师组 由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主任或申报人负责,其职责是负责该课程的内涵建设。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资源设计、课程特色设计、试题库建设等。还包括以上内容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材料的整理等。第二,影视制作组由学校一些具有影视技术特长的教师及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精品课程建设中所有的影视录像的拍摄、制作以及编辑、字幕等工作,并对各课程组上交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材料进一步整理和提炼。第三,美术设计组由公共、美容教研室中的一些有美术设计特长的教师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对每一门课程进行美术设计,包括课程主界面、二级界面,甚至多级界面的设计。并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色,设计出风格独特的界面。第四,网站开发管理小组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网络教学的网站建立、网站检查、网站维护、保证网络畅通等管理工作。

3.建立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第一,制定严格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学校要明确规定申报条件,严把精品课程入口关。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课程一律不予认定,并按照程序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公示。第二,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参照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评估指标,结合中职卫校专业课程建设的自身特点,科学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的各项评估指标,让有课程建设的教研室按评估指标上的要求,有方向地开展自己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并建立校内专家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完整的评价体系。第三,制定完善的督导机制。对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课程,学校应定期组织专家督导组对该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听课检查,并督促和指导,还应开展对该课程建设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对未达到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第四,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确保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的有力措施。对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和教师应适当倾斜。例如:一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教学团队和人员应适当提供津贴补助;二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在年度的评先方面应优先考虑;三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教学团队人员每学期的工作量考核时应适当减少;四是每年度、每学年度的个人评先、评优、评星级教师以及职称晋升时应给予优先考虑。这样,能促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去。

三、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精品课程在“精”不在“多”,在“质”不在量。例如,南宁市卫生学校七大专业共200多门课程,并非每门课程都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哪一门课程可以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就要看它是否具备或者基本具备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六个一流”。如果每门课程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那就失去了“精”和“品”的意义了,因此精品课程应“宁少勿多,宁缺毋滥”。

其二,并非每名教师都可以申报精品课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申报精品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都必须满足一定的申报条件,并非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可以申报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

其三,上好一次优质公开课,不等于这次课是精品课程。学校内每年举行的说课比赛、公开课比赛的参赛教师和参赛的课程,可以说是优质的,但这只说明是该教师在该门课程中某章节的优质课,并不能代表这门课是精品课程,因为参赛的公开课只是代表一节优质课(或一次优质课),而精品课程是整体的优质课。

其四,不要片面强调课程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业绩。课程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整个教学团队及有关人员也为这门课程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和涉及的问题都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的,任何单一个人是绝对不能完成的,如果把荣誉和功劳归于课程负责人,忽视了整个集体所做的贡献,必然会影响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工作。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成功后的荣誉和功劳应归于整个集体,而不是单独归于课程负责人一个人。

总之,中职卫校应该按照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六个一流”标准,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采用“成熟一门课程,推出一门课程,带动一批课程”的策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争取在2~3年内建设成功2~3门校级精品课程,3~4年内建设成功1~2门市级或省级精品课程,5年内建设成功1门部级精品课程。使学校形成校级、市级、省级和部级的四级精品课程体系并推动学校各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培养出一批结构合理、教学本领过硬、整体素质良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发出一套优质的、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稳步地促进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玲芬.中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4)

[2]穆士华.试论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研究,2009(2)

[3]田为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2)

[4]张兰青.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1(4)

[5]娄道凯.关于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8(18)

[6]谢峰.中等职业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

[7]柯和平.精品课程高效开发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8(7)

[8]汤英汉.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1)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生 能力培养 就业竞争力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从过去简单的护理工作转向了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工作,不管是病人还是医院,都对护理人才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有极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娴熟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很高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各卫校的护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的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增加就业率。

1、加强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今天的护理专业学生就是明天的护理工作者。作为现代社会的护理工作者,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等知识外,更需要掌握的是各种医疗知识、医学临床知识、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适宜有效地健康服务[1]。护理专业的专业技能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护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能够胜任护理工作,这是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思路,护理专业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使护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护理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的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

1.1结合临床工作整合实训流程

中职医学教育中临床进展与课本内容脱节的情况一直困扰和影响着临床教学,从而导致护生不能学以致用,这也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每个临床学科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去除临床中已淘汰的陈旧内容,补充临床上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尽可能做到教学与临床的同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从而制定出能适应临床工作中技能操作的简易实训流程。

1.2运用简易流程,改变护生学习方式

学校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实训场地情景模拟医院,护生运用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简易实训流程进行技能操作,从而使护生的学习更简单更实用,改变了卫校护生以往枯燥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的学习方法,更突出培养护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2]。

2、加强护生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在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任何场合都少不了人际沟通能力,特别是在护理工作当中,人际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医院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因为沟通不好造成的。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也成为各医疗单位对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要求[3]。因此,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护生在专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和提高。

护理工作者的语言沟通是对患者心理护理作用和心理治疗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是对患者一定要有恰当的称谓,同时要使用文明礼貌的用语,在患者说话的时候,尊重对方,不要随意打断,避免与对方发生争辩,对患者说话时要真诚,护理工作者说话得体和真诚,就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得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表情是观看一个人当前状态的最直观方法,护理工作者应该尽量将自己良好的个人状态表现出来,传达给患者,同时注意对方的表情,发现对方的不良情绪,从而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沟通策略和方式方法;与人接触要保持微笑,尽量表达出自己的积极态度。避免呆板没有表情的机械式接触,那样只会让患者的心情更糟,从而对你产生排斥感,不利于工作的进展。

提高在校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我们实施了校内沟通能力的提升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2.1沟通能力的校内提升

一般都是采用培养、锻炼、交流等形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克服“胆怯心理”,组织演讲等形式,锻炼护理专业学生在多人场合自然发言的胆量、得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新老学生同堂座谈,锻炼与陌生人的接触和沟通能力。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沟通技巧”“3min演讲”等竞赛活动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磨练机会,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2.2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大多都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和通过在医院实习时加强。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到不同的敬老院义务活动,让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与老人进行交流护理。或者组织学生到各社区进行各种医疗护理知识普及等,让学生与陌生人接触并进行沟通。比较有实效性的是学生到医院实习期间,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对专业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运用有一个提前的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与真正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接触,在运用专业知识护理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到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一举多得。在活动过后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心得体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在新医改的背景形势下,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护生的就业取向,对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指出各种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护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进行阐述和指导,提高护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样会才会使护生以正确就业观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通过护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护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增强护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在新医改环境下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亚君. 护生人际沟通学习需求调查[J]. 护理研究,2009(19)

[2] 刘雪萍,蒋翔,蒙小严. 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探讨[J]. 全科护理, 2009(01)

[3] 吴芳. 在校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J]. 家庭护士, 2008(04)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护理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0-01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学科本位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课程没有完全面向岗位需求。而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来看,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己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课程设置完全面向岗位需要,作出职业分析后方才进行科学设置。德国采取了“双元制”,其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很高,英国通过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使课程内容与工作要求的结合达到了较高水平。我国推行的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制度近年来虽见成效,但由于以理论考试为主,缺少实践技能的考评环节,难免会出现理论与临床工作脱节的现象。

2.目前国内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护理教学模式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采用“三段式”的教学模式,这种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基础与临床的分割,理论与实际操作应用脱轨较严重[1]。在这种模式下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是理论课程趋于集中,基础知识过于抽象,加大了学生理论学习的难度,形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2];另一方面把学习过程分成了学校和临床两个断层,理论课和实践课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在上实践课时无法学以致用,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2.2教学体系不完整,缺乏实践教学

中等职业卫校一般都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因此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见习无法开展,专业任课教师与临床医师缺少交流,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有脱节现象,教学内容滞后,跟不上临床更新的步伐[3],由于未经过临床见习,学生缺乏临床与病人初步接触的机会,进而影响临床实习效果。

2.3实训场地、仪器设备严重不足

中等职业卫校临床护理教学虽有相应的实验室,但实验场地面积不够,设备过于简陋且数量不足,环境上不能给学生真实工作情境,训练一般使用模拟人,缺乏医患沟通,实验室仅在上课时间开放,学生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2.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指导教师经验缺乏

教学师资队伍包括学校的专业教师及实习医院的临床带教老师。虽然多数专业课教师都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但中职卫校师资力量少,教学任务重,去临床实践的名额有限,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少临床护理工作经历,实践工作经验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4]。

当学生步入临床实习时,临床带教老师常因医院护理工作量大,常常忙于日常护理工作,忽略了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5]。此外,大多数医院目前都同时与好多家医科类大学院校签订实习生协议,中职卫校学生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常常是看得多,实际操作少,失去了好多锻炼机会[6]。

3.建设符合中职卫生学校课程体系的对策

3.1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护理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执业要求的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相配套的实验与示教与模拟实训,护理基本操作强化训练、比赛,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等活动。

3.2 变“学科本位”为“岗位能力本位”,建立模块课程体系

“岗位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即首先把岗位工作过程解析对应到行动领域,再把行动领域转换成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最后按照认知规律的要求,形成一个个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均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标准,既可以是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综合,也可以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综合,这就淡化了传统的学科分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3建立护理实验中心,加大开放力度

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因此应加大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建立临床实训中心,配备专门的护理操作演示系统,建立模拟病房,培养一批标准化病人,学生在面对真人护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爱心、耐心、责任心,学会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了与不同病人接触的能力,为他们以后更快更好地融入临床提供了帮助。实验室实行高效的管理制度,本着“宁可用坏,不要放坏”的原则,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并派专人管理,配备值班教师现场指导,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水平

由于现代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教师原来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在掌握丰富的护理学基础理论的同时,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层次结构,把握当今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先进技术。

4.结语

中职卫生学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的改革及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初步总结了当前中职卫校护理课程体系设置的情况,通过对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疏理和反思,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从课程构建的角度来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探索一条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陈小英.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班会议纪要[J].护理杂志,2000,17 (6): 56.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3]罗隆生.浅议护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社区医学杂志,2007,5 (4) : 53.

[4]王艳华,陆萍静.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教育,2008,14(1):106.

[5]邓卫红,宫叶琴,朱海晶.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5(l):71.

[6].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6):477.

作者简介: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学生;化学课;专业课; 服务

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即主要招收在“一考定终身”的选拔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多数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比较低,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如果不在文化课设置、教学内容及其标准和教法、学法、考法上加大改革力度,只在文化课课时总量上增减,无法解决目前文化课遇到的问题,也就无法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应肩负的任务。化学课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文化课,作为一名中职卫校的化学课教师,也深深感到困惑,现就中职卫校化学课如何为医学专业课服务谈谈几点看法。

一、中职卫校开设化学课的基本情况

(1)目前中职卫校的化学课程主要有《医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分析化学》,尤其在药学专业和检验专业上化学这门课程份量重、课时多,在专业课运用到化学知识点较多,学生也比较重视。而其它专业,如护理所用的教材《医用化学》覆盖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两部份内容,可以说是一本浓缩教材,它的份量轻、课时少,专业课运用到化学知识点较少,学生不够重视。

(2)目前中职卫校学生一进学校大门,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的基础教学中,但是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就出现了化学课“听不懂”、“学不会”等学习困难的情绪,教师也因此在教学中感觉到了“教不会”、“管不住”等教学压力的问题,长期缺乏成就感,因此上课效果不好,学生学不好。教师对中职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学习自觉性”的评价,也反映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的自觉性大大低于专业课和实训课。化学课作为文化课也不例外,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不好。

(3)化学这门课程对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非常有必有的,它是医学专业课的基础。如医学专业课所用到的生理盐水的配制、药物成份的鉴定、酸碱滴定等都离不开化学的知识。而对于刚入的中职学生来说,还体会不到化学这门课的重要性。在第二学年上专业课的时候,学生才知道要用到化学的知识。而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卫校化学教师都把化学课当作文化基础课来上,这样既不符合生源特点,也不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本质特点。

二、化学课如何融入到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1)首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化学课的重要性。针对中职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差异性大,有不少学生甚至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标准,而对现行中职教材“看不懂”、“学不会”,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加重等现象,如果教师在上绪论的时候,大量引入一些在医学上用到的化学知识的例子,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知道医学的专业知识是离不开化学知识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为激发兴趣、开发智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我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把学生从枯燥的知识中解脱出来,增长知识,缓解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记不住主族的元素。为此我在针对性编写了元素周期表“两位学生谐音对话情境”,如第IA族元素“氢锂钠钾铷铯钫”(谐音为HI,李娜测验不会哦),第ⅡA族元素“铍镁钙锶钡镭” (谐音为皮美靠死背咯)…… 通过生动的语言,学生很快地记住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3)从基础性和实用性出发,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增加时代气息,丰富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平时注意和专业课教师沟通,多了解医学专业的课程中有哪些知识点是要用到化学知识,擅于归纳,擅于总结,结合临床上的例子编写实用性的教材。例如:人体的酸碱平衡,涉及到PH值的测定计算,还有酸中毒及碱中毒的概念……

我在化学习题上的设计,注意融入医学知识。例如:检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丙酮可采用的试剂是什么?(答案是:亚硝酰铁氰化钠和氢氧化钠)。这样可以既可以针对性巩固化学上的知识点,又可以让学生在上医学专业课的时候,对任课教师的提问产生共鸣。

三、中职卫校化学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应重视中职卫校化学课的课时量。中职学校出现了“轻文化,重技能”,忽视文化课教学的倾向。化学课作为医护专业的课程也是一减再减,从大纲要求的108节减到54节,但是教材中的知识量没有变,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在课堂上难以“消化”,更不要说“吸收”了。

(2)应重视中职卫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课教师有省级部级的培训,政府出钱,项目多多,机会多多,评职称、评优秀,专业课教师享有当然的优先权。中职卫校化学专业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从普通高中转型、调入的教师、少部分企业技术人员。从教师学历组成上来看,他们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并不是很深,甚至了解很少,很难突破高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

(3)应重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在中职学校《化学》有许多“用不上”的内容,使中职学生难以形成学习动力。学习动力的形成,需要从多种渠道解决,但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以不同行业的不同需要为依据,在“用得上”方面作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每门文化课均应开展主要行业对本门文化课需求特点的调查,把握学生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本门文化课知识点、能力点的特殊要求,理清中职文化课设置的思维方式和参照点。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卫校 妇产科护理 情景教学法 科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3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医疗事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强,医疗行业迫切需要更多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卫生专业人才。同时,医学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具有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又掌握基本护理实践技能的中等护理人才是中职卫校的办学目标[1]。我校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对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本文笔者就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做了初步浅析。

1 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法的背景分析

1.1 学科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受经济水平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中职卫校对于学生的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是从教材上获得的,例如说一些教学文字、图片、模型等。教学方式也比较的死板,硬性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感觉枯燥、生疏和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听课也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好。近年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被广范应用于临床和护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情景教学方法在设备上的需求。

1.2 学生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校、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的逐年扩招学生,极大地冲击了中职卫校的生源,中职卫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只好降低自身的招生标准,学生入学门槛也是一降再降。这些生源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的薄弱,学习能力也很差,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存在着不足,实践能力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果任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就会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作为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情景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效果[2]。

2 情景教学法实施的条件支持与准备

2.1 硬件方面的支持与准备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力的改革,中职卫校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对教育产业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中职卫校的教学基础设备也得到了更换。各级政府每年也会划拨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中职卫校的实训室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在强大的资金援助之下,中职卫校建立了大量的仿真护理技能实训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仿真模拟人的配置,这些为情景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硬件设施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为妇产科护理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所以,硬件设施是情景教学法得以充分应用的基础设施保障,情景教学离不开硬件设施。

2.2 软件方面的支持与准备

在情景教学法的运用中除了有硬件设施的支持外,还要有强大的教师团队,这也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稳固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具有在理论与实践双重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知识,以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我们的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任教老师会定期到临床医院进行学习进修,掌握妇产科护理技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使情景设计更加的合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妇产科临床实践。

3 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情景教学法就是指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使用案例引入新课,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不自觉地探索、学习相关知识。其次,再进行详细讲解,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临床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3.1 创设情境,形成具体的表象

在情景教学法中最重要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形成具体的表象。我们下面以产后护理情景教学为例展开具体的论述。教学设计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产妇的一些相关资料分发给各个组的同学让他们熟悉病患的情况;第二步,对学生进行角色的分配。主要有三个角色分别是医生、护士和产妇,护士可以由若干人担任并且要负责不同的任务。比如询问病人的身体状况,询问病人的心理状况,指导病人进行相应的检查等,可以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护士去完成;第三步,进行模拟表演。任教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这一模拟情境中产妇和医生是关键,所以,产妇的表演一定要形象逼真,指导学生形象模拟产妇产后的基本生理表现,如生命体征、子宫复旧、恶露的特点、泌乳的变化等。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医生的表演也要具体形象,并且对于产妇的一些突发性的症状要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使学生在形象逼真的情景教学模式中学到更多的护理知识[3]。

3.2 讨论病例,让学生深入到情景中来

在情景模拟表演完以后每个小组要进行护理诊断的讨论,然后给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具体包括护理计划和护理目标,护理计划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按照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护士要分别对产妇的休息、饮食、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等问题与产妇进行交流,充分了解产妇的要求,时刻关注产妇的变化,进而做好产妇的护理工作。

3.3 认真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对产妇做完护理工作以后,每个小组要将病患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进行一下总结,例如,产妇在产后的健康饮食、护理的措施等,然后填写病例报告单将病历单存档。模拟表演完成以后任教老师要进行简短的总结,对于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指出其中的不足给出建议,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后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4 情景教学法运用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虽然在妇产科的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优点很多,但由于我校起步稍晚,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也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首先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由于老师和同学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对待学生的模拟培训方面经验不足,往往会导致任教老师的教学没有达到之前预期的效果;其次是教学人员的问题,有些老师的临床经验不足也影响到了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另外,由于资金投入紧张,使情景式教学所需的教室、实验室等一些设备不足,限制了全面开展情景教学的空间;以上这些问题,学校也已经采取了措施解决,如每年派教师外出学习、努力争取资金建设教室、实验楼,用以改善教学环境。在情景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4.1 关于教材内容的选择

在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情景的创设合理得当,只有恰当的情景创设才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运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知识的教授,这就要求我们执教人员有针对性的选择那些更为适合开展情景教学法的教材内容,进行情景教学的设计与开展。

4.2 对教学时间的控制

情景教学法可以说是以实践为主的,但是大多数的中职卫校每节课的时间设置一般为90min左右,所以,在进行情景创设的过程中任教老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尽量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情景创设中来。

4.3 对教学课堂的控制

虽说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任教老师仍然是教学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可以积极自由的发挥想象,可以大胆的设想,大胆的进行情景模拟表演,但是不可以完全放任不管,否则课堂就无秩序可言,教学目标也无法顺利达成。因此,在情景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任教老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做好教学监控工作,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中提高实践能力,任教老师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充分优越性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提高了课堂质量。首先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犹如置身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形象、生动、具体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完成了妇产科护理技能的初步训练;再者就是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认识到医、患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4]。

5 结语

总之,我们认为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质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情景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静.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0,4(9):2334.

[2] 戚林,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22-23.

[3] 金涛.在妇产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81-82.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71-01

1.当前中职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目前,中职卫校生源普遍不理想,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较低[1]。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学生缺乏利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的意识,平时很少就某个问题通过计算机去解决或通过计算机网络去查阅资料,计算机自学能力欠佳。

1.2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调查发现,中职卫校很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不够重视,认为计算机可学也可不学,上机操作时总是想着上网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持消极态度。很少去认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这样毫无目的和动机的学习态度必然导致当前的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学实效性低下。

1.3 计算机基础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缺乏创新,课堂缺乏互动。目前的中职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是比较陈旧的,缺乏创新。很多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还基本是局限于最为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上机练习的传统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索然无味,师生缺乏互动,整个教室(机房)死气沉沉的状况,不利于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术。

1.4 中职卫校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材,计算机教学与医学实际应用脱节严重。当前很多的中职卫校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基本都是直接拿了通用的职业学校的,没有针对性,同卫校学生的教学实际也不符。用这样的教材来授课,显然是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中职卫校毕业生也是无法适应或胜任社会实际需要的。

2.当前中职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2.1 优化教学内容,抓实技能培养。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即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应用处理医学信息能力。因而,在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内容,要注意提升教学内容设置的社会适度性,强化计算机教学服务职业岗位本位的设计原则,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软件实际应用能力及职业素质,尤其是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应用处理医学信息能力,在教学内容和实际上机操作中多融入常见的医学应用案例,如电子病历、入院记录、出院小结、检验报告单、医药费用明细清单等基本技能,即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为学生就业并胜任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2.2 改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也变得更丰富多彩了,课堂理论教学也不再是教师凭空讲解了,教学环境发生巨变,多媒体电子课件的应用,图文声光电并茂,让学生感官获得有效刺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教学带来新气象。但是,由于学生方面存在一些短板,教学任务落实还会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灵活选用不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技能培养。提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分组竞赛法等[2],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并分析总结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效果。例如以Word为例,Word作为一个文字编辑的小软件,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制作文字排版编辑它是一把好手,也是日后社会工作中必需的常规软件。我在进行Word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方式,而是将Word程序里在工作过程中常用的所有知识点罗列出来,并针对某些日常工作常用的知识点重新组合,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然后根据循序渐进,知识点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深入的原则,编制案例,在课堂上呈现,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兴趣后,针对案例加以分析,然后制作出相应的实训案例供学生演练与试验Word文档的各种功能。最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假设自己马上要参加决赛之人,如何应用Word将自己的个人宣传资料展示给众多陌生人,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3 延伸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3]"。教师讲的再好,学生要是不会自学,毕业后仍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计算机课不仅仅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师来说,课后开展以医学计算机应用为主的课外活动,如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技巧、医学计算机信息检索及病患隐私的保密等,多给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让她们按自己的思路完成任务,这对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巩固和扩大知识与技能及今后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2.4 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实现学校创新发展。首先,教学实践证明,要想取得满意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实施必须要依靠过硬的教学硬件,所以当前中职卫校务必要加快计算机教学所需的教学硬件的建设步伐, 尽量满足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保障。

其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益的关键。因而,学校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他们通过自学或培训等途径来学习教学新技术和新方法,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在医院挂职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人格魅力、知识涵养等,进而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教学水平。

总之,中职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符合职业教育基本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可以利用计算机帮助学习其他医学课程,运用计算机应用处理医学信息能力的目的,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护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中专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7)

[2] 潘钰武.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中专卫校体育教育改革职业实用性一、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概述

体育的职业实用性,建立在原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功能和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与相关的职业工作特色进行联系,进而满足职业相关的岗位知识、职业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等需求。体育的职业实用性的培养需要进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或者是进行有专业知识的职业运动训练。例如,在中专卫校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职业主要是护理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护理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工作形式、工作条件、工作知识等因素,规划与设计出满足护理岗位这一实用性特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和方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诸多优点,如可以消除职业身心疲劳,可以促进职业病的预防,可以增进身心健康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注重体育知识与方法结合,是为了培养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巧、职业精神而进行的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过程。

在中专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造就新一代的实用性卫校生,使之适应现代医学工作的需要,为将来奠定一个既符合实际需要的体育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其实训性与应用性。在中专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能够逐步完善现代医学使用的职业体系,使得卫校体育教学与实用型和应用型接轨。

二、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中专卫校的学生有着比较稳定的兴趣和爱好,而且有着开放式的性格、活泼式的体育锻炼。但是现在中职院校普遍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无法体现出学生应有的个性。

中专卫校体育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中专卫校以培养医学护理人才为目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对中职类学校的认可度并不高,使得这些院校难以获得政府在改善体育教育方面的基金,不能为卫校学生准备更好的体育器械。部分中职卫校的体育教师在认识和授课上能力有限,不能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趋于程式化,体育教学手段强制化,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卫校学生们丧失了对体育课堂的热情。中职卫校应该做好体育教学宣传工作,加大对体育课程的经济投入,采用丰富新颖的体育器材来激发学生的活力。同时也应该加强体育教师业务进修,结合高等院校或者是中职卫校专业性教学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兴趣。

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思想相对传统。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延续地使用了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教材,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教材内容创新不足。中专卫校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过于片面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理念,虽然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却造成了片面的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卫校特点引入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兴趣,选择适合卫校学生专业性质的丰富多彩的、有锻炼实效的、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中专卫校体育教学定位不够准确。有些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准确,一部分学校认为体育课程只是增加了学生们休息的时间,而没有将身体素质的提高纳入教学目标,更是忽略了中职体育教学与职业实用性之间的重要联系。这种模糊的教学理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更是影响了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教学目标的主导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卫校学生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的职业实用性

随着我国中专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社会对于中专院校的职业技能提出了能够适应将来工作环境的要求。对于卫校学生而言,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医疗事业的需求,为了使卫校培养出来的护理人才或者医疗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医学职业对身体方面的需求,在中专卫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活动。从中专卫校的体育发展现状来看,这些院校过分地强调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上的重要作用。因此,中专卫校体育要获得发展,就应该联系职业实用性,从其特点入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中专卫校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医疗和护理工作,这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特殊的体育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中专卫校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对于未来职业的特点和环境以及需要必备的身体机能有一定的了解。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够使得职业使用知识配合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医学职业有着一定的帮助。职业实用性的融入,能够从社会适应方面、抗挫能力方面、职业身体素质方面等方面全面地对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进行培养与锻炼。体育,应该是所有教育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如何积极顺应中专卫校“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整体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并主动服务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就丰富了职业实用性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使得中专卫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转化成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改革取向和积极举措。

四、对职业实用性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在中专卫校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设首先应密切结合“卫校学生”这一社会职业安排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要求来开设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应该摆脱传统的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单一理念,应当包括体育运动参与兴趣、体育核心技能、职业岗位技能以及职业非智力核心能力的拓展。

1.现代体育教学与卫校的具体职业特点相结合

中职卫校学生要想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除了获取从业资格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就更需要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与中卫卫校的职业特点相结合。

首先,护士每天都要往返在各个病房与护士站之间,还需要随身携带各类药物,这对护士的体能来说是一种考验。因此,在卫校的体育课程中,应开设慢跑类、长跑类运动,锻炼学生的耐力与持久力。

其次,在大型医院中,患者次数可能较多,这就需要护士对各个患者、病房的特点有明确的掌握与定位。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同时体育锻炼也能够促进大脑的自我更新,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向大脑输送额外的氧气,增强记忆能力。中职卫校可以通过额外开设体育课程来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一般每周两次即可。

最后,护士无论是在手术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器材还是自己为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其要求应该以:快、稳、准、好为原则。护士的主要工作是在手上,这就需要护士有着更灵活的手指,因此在卫校的体育课程可以开设一些球类或者棋类运动,锻炼个人的手指灵活能力与韧性,为将来的护士工作做好准备。

2.体育教学内容应突出职业实用性

在中专卫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时,首先应当根据“未来医护人员”这一特点以及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特性,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以实用性为前提,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上的内容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帮助,增加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热情。

3.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卫校体育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应该进行意识性的分析和总结,必要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学习的特点,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运动量,体现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彩性和选择性。同时,教导学生做好必要的放松运动,保证学生积极的休息和稳定的精神状态。

4.体育教学目标的持久性

持久的体育思想的树立,能够促进卫校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终身锻炼项目,并且根据卫校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一生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玉军.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是中专卫校体育改革的切入点.卫生职业教育,2006.

\[2\]张相林.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6.

\[3\]郭宏.卫校体育教学的特色.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9.

\[4\]蒋红英.浅议学分制下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卫生职业教育,2011.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的学生在毕业后是直接接触临床医学护理的,所以对于他们的培养过程应该是全面并且注重实践的,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学科的课程设计不合理,理论教学的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忽略了不同学科之间、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和医学视频导入情景教学法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教学新方式,目前得到了很多国内外医学专业学校采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本文首先就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细致探究,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的优势,分析了如何选择案例进行教学,就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就医学视频导入情景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本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医学岗位,提高学校整体就业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医学视频导入;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医学教育的整体教学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中职卫校的学生的生源水平不是很高,所以近年来对于中职卫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素质的评价不是很理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由于处在中职卫校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的自身的约束力不足,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学习的领悟性较差,很多知识通过教师机械的讲解不能完全领悟到课堂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医学学科的学习中,内科护理学在护理专业是一大主要课程,所以学生只有在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中胜任工作,所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是势在必行的,案例和医学视频导入情景教学法是符合医学教育的改革要求的,下面本文进行细致的探究。

一案例导入情景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一)采用案例导入情景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导入情景教学法由于都是紧密的结合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所以给学生提供的案例来源于生活和实际的教学案例,能够极大的增强课程教学与医学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掌握的同时了解了临床内科护理的现状,并且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恰当的运用到实践中,能够紧密的结合实际;其次,采用案例情景教学法能够做到知能并重,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的同时,不能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多种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利用所学到的临床护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1]。教师在列举案例的时候可以分阶段进行引入,让学生对所引入案例进行模拟、谈论、创设,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知行合一,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情景教学法还能对学生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它可以说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发挥循循善诱的教学手段,诱导学生动脑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二)典型案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选择

1.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启发性

由于在中职卫校的内科护理教学中,将案例引入情景教学过程中是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所以这就要求引入的案例必须要对学生有启发作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并且教师设计的教学案例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富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教学案例,首先案例必须真实的来源于临床医学实践,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对于案例的具体内容必须精心挑选,寻找案例与课堂理论内容有良好的契合点,案例在课堂中出现的时机必须恰当,无论是在课前还是在课中亦或是在课的结尾,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

2.案例的选择要包含足够的专业知识

案例导入情景教学法运用于中职卫校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课堂服务的,帮助学生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理解和学习,所以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充分的结合教材,包含充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内科护理过程,对于护理的诊断、设定护理目标以及实施护理过程都能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将内科护理的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2]。

3.案例的选择应该易于学生接受

针对案例的选择还必须要注意设计过程必须要典型并且简明,让学生容易接受,遵循的原则是由浅到深、有简入难的原则。教师首先通过简单明了的案例让学生对于学习过程能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选择恰当的事实将引入的案例分析加大难度,让学生学会一步步的进行分层次学习,对于学生解决临床实践能力要逐步培养,逐步加深。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案例教学法离不开教师的组织管理

良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引入情景教学法的时候应该学会如何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掌控,对于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在进行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个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对这个案例有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案例中所体现出来的临床内科护理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通过自己初步的分析形成自己的思维网络,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案例教学法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法并入

对于案例引入教学情景法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并举,包括案例的引入、案例例子、案例的辨析、案例模拟等,在进行内科护理案例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案例讨论教学法,讲课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谈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抛出问题,对教学案例进行简单的阐述,让学生首先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自主的发言,然后再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有目的性的讨论,讨论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就案例本身发表见解,而是从案例的事实中总结出自己的独有观点,从自己讨论获取的结论中学到知识[3],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理论课的兴趣。

(四)关于案例教学法的讨论过程,采用“双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将案例引入课堂时,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机械的讲,学生机械的听,学生到底有没有听,听课的效果到底有多好,教师很难获得真实的反馈,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讲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教师忽略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所以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认真的阅读案例,通过资料查阅获取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待学生对教学案例基本掌握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与学生交换角色,学生讲课,教师听课,这样能够从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的过程中来,那么他们在阅读案例的时候会更加用心,进行资料查询的时候会更加深入了解,学生自己讲出来的课,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认可,并就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给予点评。

二医学视频导入情景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医学视频导入情景教学法是对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的常用辅助教学模式,采用此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内科护理本身就是非常重视临床实践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搜集合适的医学视频有助于学生对实际的临床进行了解掌握,有利于课堂内容的讲解。

(一)教学过程实施前的准备

1.根据需要,建立医学视频教学资料库

要实现医学视频导入教学过程,要准备充足且恰当的医学视频及储存是重要的教学物质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内科护理的相关教学时能够对相关的医学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建立内科护理医学视频资料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去搜索相关的医学视频,对相关的医学视频教师还应该对所下载的医学视频进行详细的观看,并且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对相关的视频进行剪辑处理,并且还应该对随时更新的医学视频进行关注,定期将医学视频储备库进行更新,以便了解医学的进展。

2.根据教学要求和视频内容,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对于视频内容的选择,必须贴合内容需要,选择与课堂知识点匹配程度高的和相关性强的视频,可以适当的对搜集的视频进行剪辑或者是分层次、分段处理,将视频中出现的与本节课无关的内容可以剪切掉,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防止学生分心[4]。另外,由于视频内容很多都是从网络获得的,所以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并且积极的进行指正,促进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二)教学的实施过程

1.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进行内科护理教学课进行之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注意学生组建平衡性和学生的优势互补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学习能力和擅长的方面对学生在小组内充当的角色让他们自主决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进展地组内和组间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

2.进行医学视频导入,分析课堂任务

分组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将本节课的医学视频进行导入,这些形象、直观的教学视频能够从一开始就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能够有效的激发。

3.学生进行课堂分组学习

在教师完成“视频导入”和“提出和分析任务”后,学生针对视频资料和教师提出的任务通过检索资料、个人陈述和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探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和医学视频导入情景教学法对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是非常有利的,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其次这些教学方式适合进行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经验,将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的进行结合,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谢冠楠 单位:衡水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更新.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校本多媒体素材库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许子华.多媒体课件在卫校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内科护理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蔡艳芳.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凌志节.情景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问题;有效措施

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卫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培养环节就是基础病理学实验课。因为这个教学内容将直接的关系到供应给社会的学生的操作技能,所以在深化改革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个核心的和焦点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展基础病理学实验课。

一、基础病理学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

传统上的教学多侧重于理论的授课模式,不存在完成独立的教学体系,教学的内容也非常的陈旧,具体的实验教学模式被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再加上落后的实验设备,缺乏的实验用品,这些都使得学生进行独立实验作业的技能非常的缺乏,对学生的操作技巧来讲,是非常的不利的。另外,目前的卫校缺乏专职的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师。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师甚至还出现兼职的现象,这些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不合理的成绩考核制度

观察目前学生的实验报告,可以总结出如下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书写框架被束缚和固定化,较少、较浅的分析了实验的具体结果和过程,还存在普遍的广泛的抄袭现象。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并没有完成具体的实验报告,而只是按照教材进行了内容的填写。这些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本身的作业技能来讲,没有任何的实效性。

(三)实训的缺乏,认识的不足

基础病理学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态度多为消极的、被动的,这样铸就的人才也就没有多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缺乏研究和学习的热情,学生也不可能对工作充满兴趣和乐趣。特别是在传统的基础病理学实验培训环节中,经常是局限于校内模拟环境中检测和验证理论知识为主的内容,导致学生未能尽可能多、尽可能早的接触社会、接触人群。从而让学生存在认识的不足的问题。

二、对基础病理学实验课进行深度的改革

(一)对实验课教学要从思想的角度予以高度的重视

实验课教学的产生源自理论和实验的结合,是将实验纳入教学内容的直观表现。在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验同样重要,对于中职教育这个更加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水平的教育阶段来讲,实验教学需要得到更高的重视。实验课教学的加强不但依赖于人们的重视,还需要加强硬件投入,不断的完善设备,使得学生们的动手作业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和改善。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将自己的态度端正化,需要对课程的重要性予以深刻地认识。对实验课进行观察总结,可以发现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相比于理论教学来说,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资队伍的不断加强

实验室,需要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也就是说需要加强对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对现有的技术人员,可以借助于培训和进修的手段,帮助提升他们的作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为了更好的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从制度的层面入手,比如待遇、职称等等,深度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

(三)教学模式的不断改变和调整

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学模式多为“填鸭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详细地讲解了实验的具体原理,仪器的具体操作方法,药品的使用内容,而且还告诉了学生具体的实验结果,乃至误差分析,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讲,这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本文的作者来讲,在基础病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应该是启发诱导式的。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多观察、多辅导,总结有共性的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动手作业能力。

(四)多元化的考核体制

在中国的整个教育制度中,一个最为广泛的影响就是成绩考核制度。这一制度对于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来讲,也产生着广泛而且深刻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目标,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制度。传统上,实验课并没有严格的考核项目,对应这种体制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日渐的懈怠,课程本身也只挂了一个虚名。在多元化的考核体制之下,实验课的成绩需要具体化,组成不但含括了操作成绩,还有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的组成包括了10%的课前预习成绩,20%的课堂表现成绩,20%的实验报告。课前预习的要求为实验目的、方法和原理的明确掌握;课堂中间考核的重点为学生的动手和协作能力,在具体的实验报告中,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收获进行重点考察。考试选取的主要为学生的操作和学习能力,这些不同考核层面的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改善学生的实操性。

三、结论

基础病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更加的贴近和符合时代的要求,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中等卫生技术人才,要更加有助于提升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和水平,时刻的关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乔敏,张云,杨泽礼,赵阳.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J].医学教育,2005,(4).

[2]钟本土.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3).

卫校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护生 能力培养 就业竞争力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从过去简单的护理工作转向了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工作,不管是病人还是医院,都对护理人才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有极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娴熟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很高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各卫校的护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的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增加就业率。

一、加强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今天的护理专业学生就是明天的护理工作者。作为现代社会的护理工作者,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等知识外,更需要掌握的是各种医疗知识、医学临床知识、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适宜有效地健康服务[1]。护理专业的专业技能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护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能够胜任护理工作,这是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思路,护理专业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使护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护理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的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

(一)结合临床工作整合实训流程

中职医学教育中临床进展与课本内容脱节的情况一直困扰和影响着临床教学,从而导致护生不能学以致用,这也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每个临床学科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去除临床中已淘汰的陈旧内容,补充临床上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尽可能做到教学与临床的同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从而制定出能适应临床工作中技能操作的简易实训流程。

(二)运用简易流程,改变护生学习方式

学校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实训场地情景模拟医院,护生运用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简易实训流程进行技能操作,从而使护生的学习更简单更实用,改变了卫校护生以往枯燥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的学习方法,更突出培养护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2]。

二、加强护生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在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任何场合都少不了人际沟通能力,特别是在护理工作当中,人际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医院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因为沟通不好造成的。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也成为各医疗单位对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要求[3]。因此,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护生在专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和提高。

提高在校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我们实施了校内沟通能力的提升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一)沟通能力的校内提升

一般都是采用培养、锻炼、交流等形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克服“胆怯心理”,组织演讲等方法,锻炼护理专业学生在多人场合自然发言胆量、得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新老学生同堂座谈,锻炼与陌生人的接触和沟通能力。

(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大多都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和通过在医院实习时加强。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到不同的敬老院义务活动,让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与老人进行交流护理。或者组织学生到各社区进行各种医疗护理知识普及等,让学生与陌生人接触并进行沟通。比较有实效性的是学生到医院实习期间,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对专业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运用有一个提前的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与真正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接触,在运用专业知识护理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到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一举多得。在活动过后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心得体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医改的背景形势下,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护生的就业取向,对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指出各种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护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进行阐述和指导,提高护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样会才会使护生以正确就业观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通过护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护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增强护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在新医改环境下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亚君. 护生人际沟通学习需求调查[J]. 护理研究,2009(19)

[2]刘雪萍,蒋翔,蒙小严. 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探讨[J].全科护理, 2009(01)

[3]吴芳.在校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J].家庭护士, 2008(04)

[4]刘岩.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J]. 护理学报,2009(11)

作者简介:

上一篇:实训制图总结范文 下一篇:跨境电商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