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6 02:31:25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城区医疗卫生机构挂点乡镇卫生院时间为两年。建立完善挂点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使受援卫生院逐步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使农村百姓在就医保健过程中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二、工作方式

1、依据需求,双方协商。根据受援卫生院的实际需要,注重改善其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服务能力。本着缺什么、帮扶什么的原则,由支援和受援单位双方协商项目。

2、帮扶项目,注重实效。要制定资金、人员、设备等对口帮扶计划,使受援单位的各项工作得到明显改善与发展。支援单位要有计划地选派思想作风好、医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医疗骨干到受援单位,进行挂职锻练,并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晋升职称的考核内容之一。

三、工作任务

1、提供服务:支援单位要派医务人员定期到受援单位直接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可选择受援地墟日期间组织中高级职称医生在卫生院开展专家门诊,也可预约到挂点卫生院开展手术指导、专题业务讲座、病例讨论等服务。医院、中医院的人员选派可以千名医师下基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2、业务指导:重点指导受援卫生院开展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运用适宜技术的能力;帮助受援单位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

3、培训人员: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应帮助受援单位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对该院医技人员实行技术服务传、帮、带;免费接纳受援单位医技人员进修培训;协助受援单位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活动。

4、卫生管理: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主动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操作规范管理,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

5、经费和设备支持: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经费或适宜的医疗设备,促进受援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原则上每个卫生院帮扶经费不低于1万元。

四、工作要求

1、支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卫生下乡”工作的领导,遵照市、县主管局的工作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宣传贯彻好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加大医改政策的宣传,落实农村防控非典、人禽流感、甲流、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各项措施,要把“卫生下乡”工作作为惠民利民的一项活动抓好抓实。

2、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和受援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经常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技术服务讨论,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传帮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训受援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提高其业务素质;要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和优势,提高农村中医中药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派出人员能发挥作用,并能得到受援单位和服务对象的好评。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目标任务

1.建立和完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卫生院技术帮扶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派出一批技术骨干,培养一批实用人才”的方式,探索建立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卫生院的新途径、新机制。

2.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改进服务流程,规范制度管理,拓展服务功能,逐步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增进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与卫生院的协调合作,更好地落实会诊、双向转诊制度。

二、组织要求

1.局成立技术帮扶工作协调小组。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技术帮扶工作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确定具体业务科室和具体联系人,统筹协调本单位技术帮扶工作,做好上下级单位沟通协调,统计上报有关技术帮扶工作数据,检查、考核技术帮扶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及培训PPT年底由帮扶单位汇总报卫生局医政科陈影科长处。

2.技术帮扶工作每一年为一个周期,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卫生院工作的实际需求,按照工作方案和技术帮扶要求,制定全年具体工作计划,选派相应的技术骨干深入卫生院进行帮扶。

3.帮扶人员要做好帮扶日记,详细记录各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重点考核对象考核情况。

三、具体内容

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派出的技术骨干要深入卫生院,围绕帮扶内容开展检查、指导、培训和考核。每个卫生院帮扶时间不少于半天。

1.检查。围绕帮扶内容,详细检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逐一列出。

2.指导。对列出的问题及不足逐一分析,手把手进行指导。

3.培训。围绕帮扶内容进行全员培训。

4.考核。每项帮扶内容卫生院要指定一人作为该项工作的带头人,培训结束后对带头人进行重点考核,做到带头人能熟练掌握相应技术要领,并在今后工作中指导本院开展好此项工作。

四、考核评价

1、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把选派医务人员在技术帮扶指导工作中的表现纳入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可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评聘职称的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者,在进修学习、提拔任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2、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工作纳入医院年度评价标准、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考核,并对技术帮扶工作落实到位的医院进行表彰、奖励。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建立完善挂点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使受援卫生院逐步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使农村百姓在就医保健过程中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二、工作方式

1、依据需求,双方协商。根据受援卫生院的实际需要,注重改善其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服务能力。本着缺什么、帮扶什么的原则,由支援和受援单位双方协商项目。

2、帮扶项目,注重实效。要制定资金、人员、设备等对口帮扶计划,使受援单位的各项工作得到明显改善与发展。支援单位要有计划地选派思想作风好、医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医疗骨干到受援单位,进行挂职锻练,并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晋升职称的考核内容之一。

三、工作任务

1、提供服务:支援单位要派医务人员定期到受援单位直接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可选择受援地墟日期间组织中高级职称医生在卫生院开展专家门诊,也可预约到挂点卫生院开展手术指导、专题业务讲座、病例讨论等服务。医院、中医院的人员选派可以千名医师下基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2、业务指导:重点指导受援卫生院开展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运用适宜技术的能力;帮助受援单位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

3、培训人员: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应帮助受援单位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对该院医技人员实行技术服务传、帮、带;免费接纳受援单位医技人员进修培训;协助受援单位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活动。

4、卫生管理: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主动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操作规范管理,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

5、经费和设备支持: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经费或适宜的医疗设备,促进受援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原则上每个卫生院帮扶经费不低于1万元。

四、工作要求

1、支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卫生下乡”工作的领导,遵照市、县主管局的工作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宣传贯彻好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加大医改政策的宣传,落实农村防控非典、人禽流感、甲流、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各项措施,要把“卫生下乡”工作作为惠民利民的一项活动抓好抓实。

2、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和受援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经常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技术服务讨论,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传帮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训受援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提高其业务素质;要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和优势,提高农村中医中药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派出人员能发挥作用,并能得到受援单位和服务对象的好评。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PDCA管理模式;城乡医疗一体化实践;PDCA循环模型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b)-0139-04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简称新医改方案)出台,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还提出要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近年来,各地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多种倾斜政策帮扶乡镇卫生院发展,对建立“小病在乡镇,大病到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医疗格局、加快实现城乡医疗一体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城乡医疗一体化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原理,建立城乡医疗一体化帮扶管理的PDCA循环模型,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城乡医疗一体化帮扶管理模式。

1 方法

PDCA循环最初来源于企业管理,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来被戴明(Edwards Deming)加以完善,并广泛运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中,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其中P表示计划(Plan),D表示执行(Do),C表示检查(Che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即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工作循环。20世纪60年代,菲根堡姆(Feigenbaum A. V.)进一步完善PDCA循环,并提出了著名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在城乡医疗一体化实践的过程中,我院把PDCA循环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渐把帮扶工作的目标、计划、实施、评价和持续改进纳入PDCA循环模式。

现在我院根据江门市城乡卫生院(所)的实际情况,结合医院整体帮扶规划,将帮扶工作从2006年开始每3年划分为1个循环周期(分PDCA四阶段分步骤进行)。经过1次完整的循环周期,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对于尚未解决或新发现的问题,则进入下1个循环。如此,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运转,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随着循环的不断进行,管理实效持续提升,形成质量螺旋式、阶梯式上升趋势,保证医院帮扶的有序地、有效地顺利进行,进一步实现城乡医疗一体化帮扶工作的规划设想。以下表1是将城乡医疗一体化帮扶实际工作与PDCA循环原理相结合,建立帮扶工作的管理步骤。

2 实践过程

2.1 第1周期PDCA管理循环(2006年1月~2008年12月)

2.1.1 Plan(计划阶段) 按照江门市政府、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我院将医疗下乡、对口帮扶列为医院年度工作目标,建立了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小组,建立帮扶目标规划与明确工作任务,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工作小组首先到乡镇卫生院调研,找出卫生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分析原因,包括医疗专业技术人才极缺,诊治水平急需提高;医疗设备紧缺,妨碍了医疗业务的开展;基础设施落后,病床陈旧、不够用;公共卫生安全制度缺失,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经领导小组讨论并通过,制定了《江门市人民医院城乡卫生一体化对口支援建设目标规划》,明确对口支援的具体任务,包括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提供医疗服务、卫生管理、培训人员、专科建设、经费和设备支持等。

2.1.2 Do(执行阶段) ①与前期调研过的乡镇卫生院商谈建立合作框架,明确帮扶目标和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②根据当年帮扶计划,首先安排各专科专家利用节假日、墟日等时间到卫生院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义诊。③派出内、外科专家各1名定期到卫生院开展坐诊、查房等技术指导工作。④先后派出5名医疗骨干到边远卫生院挂职培养,到卫生院驻点帮扶。他们被卫生院任命为院长助理,全面协助院长进行医疗管理、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的工作,同时探索乡村医生培训的新措施。⑤帮助解决卫生院最急需的医疗设备设施,赠送急救设备(心电监护仪)、可升降病床。第1阶段通过实施帮扶计划,初见成效。卫生院能开展更多的检查与治疗项目,越来越多的更多的农民愿意留在当地进行治疗,门诊量上升。针对存在的问题,增派副高以上医疗专家,帮助解决患者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案;增派护理专家,针对护理核心安全项目,对护士进行培训。

2.1.3 Check(检查阶段) 通过对卫生院管理层、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对本周期的工作进行自查。对自查结果进行总结:①通过实施帮扶计划,初见成效。卫生院能开展更多的检查(B 超、X 光检查、三大常规)与治疗项目,如一般诊断、上环取环、人工引产流产、中毒、外伤处理及休克抢救项目、胆囊、阑尾等一些常规手术都可以在乡镇医院完成,由此更多的农民愿意留在当地进行治疗。②门诊量上升,当支援专家开展诊诊活动时,门诊量增加更明显。③存在的问题:平日门诊量增加不明显;很多患者不管大病小病还是舍近求远到市医院;农村群众疑难病症、大部分手术在卫生院无法开展;护理服务水平也欠佳,护理人员亟需培训,保障护理安全。

2.1.4 Action(持续改进阶段) 继续派出医疗专家开展义诊、定期坐诊、业务查房等帮扶内容;提出改进措施,增派副高以上医疗专家,帮助解决患者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案;以卫生院资源配置相适应,新开展外科手术;增派护理专家,针对护理核心安全项目,对护士进行培训;以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2.2 第二周期PDCA管理循环(2009年1月~2011年12月)

2.2.1 Plan(计划阶段) 针对上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在于卫生院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人才缺乏、基本设备不足。例如医护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呈“三低”现象(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一些乡镇卫生院还存在着“有人才无设备、有设备无人会使用”的现象。解决的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帮扶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群众对卫生院的信心,留住患者,要把医疗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管理资源都用于帮扶卫生院医院,让老百姓能在卫生院看好病,真正解决“看病难”问题。

同时我院及时修订了《江门市人民医院“三下乡”实施方案》,从制度上规定医生晋升高级职称之前,须到基层医院帮扶、带教培训等工作1年以上。该周期内合计派出约1200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定点帮扶工作,通过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帮扶模式。

2.2.2 Do(执行阶段) ①“走下去”帮教。每周定期派各专科的医疗专家到卫生院帮教,包括坐诊、讲课、查房,规范病历书写、指导诊疗、手术操作培训。同时派出护理专家,对护士的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化培训,帮助建立护理管理规章制度、流程和考核标准。②“师带徒”传授。卫生院选拨1名医生与专家一起出诊、查房,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帮带。③“请上来”培养。组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到医院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免费接受卫生院(所)的医务人员到医院各专科进修;这些进修人员在进修的期间,安排有丰富带教经验的专家负责带教,保证他们能学到在基层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在回到卫生院后,老师还经常与学生联系,指导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医院举办学术活动,都由专人通知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参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更新知识;医院开办的健康管理医师及疾病管理师培训班,卫生院也派人全程参与听课。④物质上援助。先后赠送了心电监护仪3台,可升降病床250张,床头柜等病房设施一大批,以及观片灯、手术显微镜等医疗设备,解决卫生院的燃眉之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增强医疗服务配套硬件,使得一般的检查和手术能有效地在当地进行。⑤医院的大型设备全面向卫生院开放,实行卫生院预约,患者可按约定时间直接检查,并建立一套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结算财务制度,按卫生院价格标准收费,医院定期与卫生院结算。⑥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与沟通的桥梁,农村患者在本地即可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而卫生院的医生则可就地参加我院的学术活动及培训课程。

2.2.3 Check(检查阶段) 2011年3月,我院组织了本周期帮扶成效阶段性检查。通过实施本周期计划,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业务收入增长明显,新开展了多个技术项目。当地居民建立了对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信心增强,满意度也由原来的65%提高到88%,门诊与住院患者明显增加。但本周期也存在着如下问题:①卫生院在急诊遇到疑难病症时,恰逢医疗专家未到卫生院,有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②由于大型医疗设备缺乏,患者要到大医院检查时,需要很长的时间,影响诊疗。③病案书写、基本操作技能欠规范,存在医疗隐患。

2.2.4 Action(持续改进阶段) 提出改进措施,完善“走下去”帮教、“师带徒”传授、“请上来”培养的帮扶模式,实施“全天候”指导,卫生院遇到的疑难病症,需要专家前去会诊和手术的,专家们随叫随到,实行24 h内响应到场制度,保证在基层医疗的安全、有效;医院向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提出财政支持申请,进一步引进急需的大型设备,进一步满足基层乡镇卫生院患者检查要求;应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远程会诊系统,通过互联网使医院与卫生院的医生与患者之间可以直接见面诊断,指导治疗,极大方便了患者就诊并且节省费用。

2.3 第3周期PDCA管理循环(2012年1月~2014年12月)

2.3.1 Plan(计划阶段) 经过前阶段的帮扶,卫生院的诊疗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经深入调研分析还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病案书写、基本操作技能欠规范,存在医疗隐患的问题,医护人员普遍学历低,培训不足,缺乏专家的专项指导等。因此本周期帮扶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乡镇医护人员年度轮训计划,重点放在规范提高卫生院病案管理质量,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重新修订和建立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现代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同时对卫生院的重点专科进行重点帮扶,建立双向转诊,真正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医疗格局。

2.3.2 Do(执行阶段) ①在原有帮扶内容的基础上,选派各专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员到卫生院进行病历点评,开展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推进乡镇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落实乡镇医生年度轮训计划,推进乡镇医生学历及操作技能的补偿教育。本阶段通过实施使得定点帮扶目标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培训率达到98%以上。②召开10场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管理层的沟通会和研讨会,针对当前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管理和制度问题提出探讨,并组织专家对其中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共计修订了20多个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2.3.3 Check(检查阶段)、Action(持续改进阶段) 该工作阶段还在循环进行中。

3 结果

通过以上循环周期的工作,城乡医疗一体化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区属3家卫生院为例,以2006年作为帮扶对比基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业务量明显增长

2011年与2006年相比,门诊人次增长26.8%,出院人数增长33.45%,其中1家卫生院住院人次增长230%。

3.2服务能力增强

医院拓展了服务内容,疾病谱扩大,业务收入明显增长,医疗含金量大大提高,2011年医疗收入比2006年增加97.7%。

3.3 人才吸引力有所增强

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改变了以往人才留不住、难招聘的现象,2011年卫生技术人员数比2006年增加30.3%。卫生院通过大医院的帮扶建立了基层医护人员发展平台,找到了发展方向,建立了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医院凝聚力增强。

3.4 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通过医疗专家的指导帮助,卫生院着力完善了医疗质量体系建设,包括组织机构与工作制度、医疗与护理质量制度及执行标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医疗与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病案质量管理和控制标准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使医疗安全得到了保障。

3.5 农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大大降低,有效地解决了“看病贵”问题

通过城乡一体化帮扶医疗流程的建立,卫生院接诊的患者到大医院检查、检验视同在卫生院诊疗,仍按当地的收费标准,而根据现行的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待遇,在基层医院就医将支付较低的起付线和较高的报销待遇(例如2013年江门市医保政策规定,基层、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就医的起付线标准分别为200、400、600、700元;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5%、80%、70%、55%)。农村群众不但可以享受到市级医院的医疗资源,住院待遇上也得到社保基金的更多报销,个人和家庭负担大大减轻。

4 讨论

新医改方案是一项惠泽亿万百姓的民生工程,基本原则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合理配置资源,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率;重点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和社会风险问题[1];新医改方案核心之一就是公立医院改革。城巿大型公立医院中资源充足,而基层小医院拥有的医疗资源较少,出现了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2]。卫生院运行机制不活、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等原因导致了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这是医疗卫生服务难以均等化的根本原因。当前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往往难以满足口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大量患者越过乡镇卫生院直接到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这样一方而造成患者负担加重和卫生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使乡镇卫生院面临业务减少和技术停滞的巨大威胁,并进而对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3]。业务减少和技术停滞同时也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潜力,单纯依靠卫生院的自身经营难以维持日常经济的运行[4]。通过市级公立医院纵向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最大地发挥公立医院的帮扶作用,在医疗设施、医疗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促进乡镇卫生院全面的建设,使乡镇卫生院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引导农村居民提高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意愿,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城市大医院同县(市、区)中心医院合作,实现医务人员的流动和技术、设备、信息的共享,这既可解决大医院人才"拥挤"和中小医院人才匮乏的问题,使基层医院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升,有利于引导患者到基层医院就医,在减轻城巿大型公立医院医疗负担的同时,也会最大限度的解决居民的就医问题[2,5]。原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在“坚持医院公益性”方面制订了明确的评审标准,提出要“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订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三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成为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指标[6-7]。

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支援农村卫生服务的对策,在于拓展公立医院支援农村卫生服务的形式——在人力方面、在物力方面的支持、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在优化运行机制方面的支持[8]。任何改革都是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熟,城乡医疗一体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我院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建立了城乡医疗一体化实践的PDCA循环模型,探索了一条市级医院帮扶基层卫生院的新路子,形成了有效的帮扶模式。在两轮的PDCA循环中,首先(P)将医疗下乡、对口帮扶列为医院工作目标,并逐步将这一工作制度化,并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与卫生院共同建立合作框架,让医疗、护理骨干力量参与进来(D),不断完善充实帮扶的人力资源队伍,保障稳定运行;为了让帮扶更有实效,医院每阶段开展自我检讨(C),通过检查并不断改进,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A)。

在城乡医疗一体化实践的过程中,帮助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直接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9]。卫生人力素质低下仍是乡镇卫生院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城乡医疗一体化利于优化乡镇卫生院人力队伍的索质,加强自身建设,防止较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提髙乡镇卫生院人力建设的能力[10]。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村居民提高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意愿,可以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减轻城市大医院医疗负担的同时,也会最大限度的解决农村居民的就医问题[9]。在城乡医疗一体化进程中乡镇卫生院要审时度势,认准自身发展方向,明确自身功能定位,而市级大医院要正确处理好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将工作重心下沉,要根据乡镇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制定符合卫生院需求的帮扶计划,医院内部同时要在人力资源上给予长期支持,将下乡帮扶、带教培训等作为医生晋升的必经之路,从而保证医院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尹媛媛.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1,386(11):1-4.

[2] 王玲,吴雯,张翔.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战略管理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6):48-50.

[3] 孟宏伟,尹文强,黄冬梅,等.潍坊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5(5):53-54.

[4] 高广颖,韩优莉,朱兆芳,等.北京市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状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7(7):71-73.

[5] 曹永福,陈晓阳.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体制难题及政策建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52-156.

[6] 李玉丹,张文斌.基于公益性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4):9-11,14.

[7] 彭迎春,金琪琳,彭炜.北京市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协作机制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438-440.

[8] 刘正炼,李军红,徐哲芳,等.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4):289-291.

[9] 宫晓,曹秀玲.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就医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1):854-855.

[10] 厉彦华,王志锋.我国华东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6(6):37-39.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覆盖率为70%;

(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为3.5‰;

(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65%;

(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达55%;

(五)精神分裂症规范治疗率达25%。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全县11个乡镇。

(二)项目内容

1、认真做好我县2014年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的质量控制及国家重性精神疾病数据收集分析上报工作;对辖区新确诊的重性精神病疾病患者,在与本人或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继续搞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档、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登记表》。

2、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每年至少为建档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1次健康体检。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体检表》。

3、精神卫生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和建立点对点技术支持关系,每季度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及精防科工作人员要到所管辖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县精神卫生中心专业人员每半年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一次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督导考评。

4、组织开展本辖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活动每年至少2次。定期开展患者康复与家属护理教育,并做好记录(附件1)。

(三)年度工作任务测算

2014年各乡镇以2013年底登记、建档、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为基数,做好现症病人和新确诊病人的随访管理等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逐步完善全县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推进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和网络建设,创新精神卫生工作管理。全面加强精神卫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疗日常工作机制。县精神卫生中心及各乡镇卫生院要制定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计划,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筛查、建档和管理治疗工作。县精神卫生中心要与市优抚医院以及各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和合作机制。乡镇卫生院专或兼职精防医生与县精神卫生中心建立点对点的技术支持。各乡镇组建关爱帮扶小组,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并做好登记。填写《重性精神病人帮扶小组工作记录》(附件2)

(三)多渠道发现、登记、管理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日常筛查制度,使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充分依靠乡镇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和各地民政、公安、残联、救助站、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以及县精神卫生中心等力量,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患者排查。对发现的疑似病人,由监护人陪同到精神卫生中心或者由具有精神疾病诊断资质的医生到乡镇进行诊断或复诊,诊断明确的患者,依照“知情同意”原则,纳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并录入“数据分析系统”,努力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

(四)掌握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危机干预,防止肇事肇祸发生。乡镇卫生院精防医生在县精神卫生中心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注意患者用药安全,遵循“安全、早期、适量、全程、有效、个体化”的原则,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指导和督促。对病情基本稳定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病情稳定率;对病情不稳定、未接受药物治疗、未持续用药等高风险患者,要重点做好随访管理,及时进行危机干预,降低肇事肇祸发生率。对危险性评估3-5级的患者,增加随访次数,并将信息反馈给当地派出所,密切与当地派出所配合,加强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乡镇卫生院专或兼职精防医生,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为本辖区内在家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服务。服务过程中遇到医疗技术上问题,及时与县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联系,以获得技术上的帮助,必要时请精神卫生中心医生现场处置。

(六)各地加强与民政、残联密切配合,利用各种渠道的资金,加大对家庭困难病人救助、治疗及心理疏导等帮扶工作。

(七)考核与评估

各乡镇卫生院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自查,每年进行1次综合评价,将项目年度总结、考核结果上报县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工作组,县精神卫生中心复核汇总后上报县卫计局。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领导挂帅,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实施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确保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院党委及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2006年5月8日,成立了由医院党政领导、党办、院办、医教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亲自抓,党委书记等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抓,分工负责,责任明确。

二、及早行动,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深入受援单位调查了解情况

2006年5月6日至12日,由院长率领对口支援工作考察组一行6人,先后到我院对口支援的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凌云县人民医院、凌云县逻楼、加尤两个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受援单位的情况。我们所支援的四个单位,一是边远山区,路途遥远,工作、生活环境均较艰苦;二是点多分散,;三是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与设备落后;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五是观念落后;六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七是各受援单位发展不平衡,除凌云县医院基本建设和环境条件较好之外,其他三个乡镇卫生院均较差,要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二)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调研组回院后,根据受援单位的情况,并结合我院的实际能力,制定了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帮助受援单位加强门诊、急救、检验、感染性疾病、产科等建设,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让受援单位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轨道;提高受援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

(三)三方共同签订支援协议,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为明确各方工作目标与任务,2006年6月3日、7日,我们分别与四个受援单位及其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共同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协议提出七大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重点。自签定协议以来,各方履行协议,尽职尽责,加强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工作配合协调很好。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三、克服困难,扎实实施支援计划

(一)派去业务骨干,帮助受援单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2006年6月15日,我院从内、外、妇、放射、检验科精心挑选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普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妇产科主治医师,放射科主治医师,检验科副主任、主管技师5名技术骨干组成医疗技术小组,派到凌云县人民医院工作一年。随后,我们又先后派出两批共10名医师长期驻凌云县人民医院。他们是:等。他们都是高年资的主治医师以上,其中科副主任5名,副主任医师(护师)2人。医疗技术小组人员,通过开展坐诊看病、查房、会诊、组织抢救危重病人和手术演示等技术指导,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如,主治医师在妇产科工作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平时在病房认真带教查房,一丝不苟,详细检查与讲解;还定期举办科内业务小讲课,并率先在凌云县医院开展阴式子宫切除术、输卵管开窗术、卵巢肿瘤清除术等适宜新技术,使凌云县医院妇产科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据统计,十个月来共完成手术近百例,得到了医院上下以及病人的一致好评。内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到内科后,与科主任一起严抓病历书写质量,完善三级查房制度及危重病人抢救、会诊制度。经常在科室开展业务小讲课,疑难病例讨论。而且承担二线值班任务,遇到急危重病人时,随时到病房参加抢救工作,指导科内年轻医师进行各种内科常见临床操作;并且平时还接诊慕名而来的内科门诊病人。对病人耐心、细心,业务技术过硬,得到了县医院领导及患者的一致好评。十个月来共接诊门诊病人数百人,而且使内科如高血压急症、心率失常、心衰、糖尿病酮症、脑血管意外等急症重症抢救成功率较前大为提高,亦使凌云县医院内科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主治医师在放射科工作是最辛苦的,因为县医院放射科人手较少。郭主治为凌云县医院建立了晨会阅片报告制度,并且多次在科内为年轻医师进行业务讲课,配合看x光片,使他们业务水平提高较快,郭主治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凌云县医院放射科纠正了多份漏诊的x光片,为病人解除了痛苦,同时也赢得了县医院同仁的尊敬。

他们还配合当地卫生局到逻楼镇、加尤镇及沙里镇开展了义诊活动。热情、耐心为1000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2、2006年,当我们

得知凌云县医院承担凌云、乐业两县的白内障复明工程任务而眼科医生不足的情况时,医院领导对该项工作非常重视,把它视为我们分内的事,于2006年9月20~28日、10月13~16日,先后两次派出眼科主治医师、医师、主管护师3人组成支援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赴凌云县支援该院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任务,期间共完成手术80例。在这次支援行动中,我院眼科黄光初主治医师,把经他改良的电凝环形撕囊仪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新成果毫不保留传授给凌云县医院眼科医生。该技术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效果好、操作简单易学等特点,手术效果相当满意。黄光初主治医师精湛的技术得到了当地县政府、民政局、县医院和病人的高度赞扬。

此外,根据本我院的实际能力,对派去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采取以短期工作为主,灵活安排的办法,以缓解受援点多,安排人员困难的矛盾。据统计,我院先后派去专家或业务骨干到凌云县人民医院、凌云县加尤中心卫生院和凌云县逻楼中心卫生院工作共8批26人次;到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工作的专家有9批43人次,累计派去专家或骨干17批共69人次,其中属短期工作有12批50人次。

(二)帮助受援单位培训人才

我院采取“走出去,请过来”的办法,通过派出业务骨干到受援单位传、帮、带,开展学术讲座或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安排业务骨干来我院进修,收到了较好效果。

1、开展学术讲座或举办业务培训班73次(期),培训医务人员3000多人次。

2006年5月8日,我院院长在凌云县考察期间,给凌云县卫生系统各单位的正副职领导、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职工约300多人举办了一期关于“医院管理与改革”的专题讲座,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更新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6年7月15日,医教科谭宗群科长再次到凌云县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时,又给该县卫生系统医务人员举办一期“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专题讲课,约有300名医务人员到场听课。2006年11月8日,医院党委书记,到凌云县检查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情况时,还给凌云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举办一期“如何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专题讲课,使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2006年7月,我院康复科主任、名老中医施显美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前往凌云县进行中医养生保健讲座,受训人数近500人。

两年来,我院派去的技术骨干到凌云县医院工作至今,结合临床工作,给该院医务人员举行各种专业知识讲座,共52次。其中,(1)内科主治医师在科内讲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病的诊治、高血压病的鉴别诊断、难治性心衰的诊治、甲亢的诊治、肺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诊治、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抢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病历书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2)外科主治医师黄新讲了“急腹症的诊治,肝胆疾病的手术方法,肛肠疾病的处理原则,外科感染、败血症的处理”等。(3)妇产科主治医师讲了“孕妇监护、胎膜早破、慢性宫颈炎、宫颈癌、葡萄胎”等诊断与处理。(4)放射科主治医师郭李军讲了“肺癌的x线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及获得性心脏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ct检查对肺小细胞癌诊断的帮助、ct对脑内脑外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应注意的问题、数字化x线影像的发展及展望、糖尿病性骨病的x线表现”等等。(5)检验科主管技师讲授了“有关仪器故障排除的常识、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及检测、乙肝病毒pres1及抗pres2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室内质控失控和室间质评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标准化体系及其在血细胞分析中应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实验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等。

2、根据受援单位选派骨干进修计划,我院安排凌云县医院、凌云县逻楼、加尤两个中心卫生院和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进修25人(其中,凌云县医院12人,凌云县逻楼中心卫生院3人、加尤中心卫生院4人,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6人),到我院进修人员全部免收进修费、住宿费;凌云县三个受援单位选送的进修人员还免收伙食费。

(三)协助受援单位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医疗管理规章制度

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协助、指导受援单位建立医院主要医疗核心制度,修订已过时的制度,补充新规定有关内容共计87项。

(四)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帮助受援单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部分医疗设备赠送受援单位。

1、2006年9月20日,为了支援凌云县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任务,我院赠送两套电凝环形撕囊仪,价值约1.8万元。

2、帮助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由我院出资5154.00元进行产房改造装修,加强了该院的产科建设,于今年4月通过了市卫生局产科建设质量评审;还给该院赠送医生工作服50件、病床、床垫各12张、担架车1张、心电监护仪1台,总价值34250元。

四、取得显著成效

(一)受援单位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主要的医疗质量指标如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同比提高。病死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同比降低。医技科室出具的诊断报告准确、书写规范。

(二)通过对口支援,推广适宜新技术48项。如凌云县医院在我院的帮扶下,开展了微泵注射硝酸甘油抢救危重高血压,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心衰,皮下注射胰岛素(三短一中)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替米沙坦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混合痔、环状痔的手术切除方法,复杂性肛瘘的处理,胆石症内引流术,各种疤痕整形矫治术,双眼皮、眼袋等整形美容手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阴道紧缩术、输卵管开窗术、卵巢肿瘤清除术、无痛人流术;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c3、c4含量测定,心肌酶谱测定等。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二级医院卫生资源的优势,不断提高受援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功能以及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更好地满足乡镇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工作目标

通过我市7所二级医院对口支援10所乡镇卫生院,帮助乡镇卫生院改善和加强管理,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急重症的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医疗服务功能。2012年完成二级医院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支援的全覆盖,达到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切实担负起乡镇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工作,使群众就近得到及时、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根据二级医院技术优势及乡镇卫生院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组织安排对口支援工作。

(二)支援方式以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定期驻点支援为主要形式,同时可以采取免费接收所帮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支援。

(三)二级医院要选派技术过硬的医师和主治医师为主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所选专业以医疗为主,兼顾护理、医技、管理等其他方面。由援受双方协商确定派驻医务人员的专业、数量和时间,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工作。在确保志愿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可定期分批轮换,对口支援时间不少于1年。

(四)派驻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通过开展专家门诊、带教查房、组织病例讨论、示范操作、业务培训等活动重点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的开展,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帮助受援单位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应用适宜技术等。通过人员培训,为受援单位卫生技术人员举办学术讲座,对卫生院医技人员进行传帮带。通过医疗卫生管理,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管理规范,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

(五)支援的二级医院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在能力可及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经费或适宜设备。

(六)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协调援受双方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指导受援医院落实对口支援任务并对支援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实施步骤

(一)下发工作方案。2012年6月15日前,市卫生局制定下发《市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确定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的对口支援关系,明确对口支援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等内容。

(二)制定计划,签订协议。2012年6月30日前,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实际和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制定年度和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对口支援目标、任务、方式、内容等。确定派驻人员专业,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并切实履行。

(三)开展对口支援。2012年7月30日前,支援单位选择确定派驻人员,对派驻人员就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同时,将派驻人员情况报市卫生局。派驻人员入驻受援单位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四)总结评估。2012年12月30日前,进行年度工作总结、评估和经验交流。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全面理解和把握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落实“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工作的体现,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障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二)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各支援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工作制度,制定考核目标和奖惩措施,加强对派驻医务人员的管理。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工作目标

抓住解决问题这一关键,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重点从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加大卫生监管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扎实抓好整改,全力推动我州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办理事项及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工作队伍建设

工作措施:一是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第30号)和州卫生局《关于印发州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水平与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卫〔〕244号)规定,对全州现有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实际在岗人员数量、缺编情况和需增编数量进行详细调研,形成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上报州政府进行研究。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编制部门的支持,重新核定我州卫生系统人员编制。三是在州县现有事业编制中调剂解决部分编制,或在编制限额外确定一定数量的临时聘用指标,由州县财政分级承担聘用经费,聘用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学院校毕业生,缓解医疗单位人员紧缺的问题。四是在落实卫生调研成果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村级卫生机构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随着地方财力的不断增强,适时增加村级医护人员的工作报酬和交通经费等,进一步稳定村医队伍。

责任单位:州编办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

州卫生局

责任人:

完成时限:年9月底前

(二)进一步加大基层医护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工作措施:继续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全州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使全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组织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强化医学继续教育、人文教育和公共卫生教育,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年全州计划培训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0余名。

责任单位: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州卫生局

责任领导:

完成时限:年9月底前

(三)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卫生院建设的投入力度

工作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条件,将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全州卫生建设项目规划当中,特别是在改善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生活条件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促进基层卫生机构的发展。年完成三所条件相对薄弱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85万元。二是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认真核算乡村两级实施药品零加成所需财政补偿,并由当地财政予以全额拨付。同时,根据有关要求,落实乡村医疗机构工作经费。三是积极开展城市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结对帮扶活动和招募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年内,确定对10所乡镇卫生员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利用辽宁省对口帮扶项目,对共和、同德、贵三县综合医院进行帮扶,为乡镇卫生院招收10名定向免费医学学生。

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卫生局

责任领导:

完成时限:年9月底前

(四)进一步加强对寄宿制校医的监管力度

工作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医务室的设置审批和校验,协调教育部门做好校医资格的审查、认定和日常监管,规范校医执业行为,杜绝无证人员上岗;二是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做好学校师生的基本医疗保健、公共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健康教育等日常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三是加大校医务室基础建设力度,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工作用房,卫生部门负责落实校医务室必需的常规医疗器械,确保校医务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卫生局

责任领导:

完成时限:年9月底前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对州人大评议提出的意见,要按照职责分工,将整改责任逐条落实到人,并按照整改时限完成办理工作。

(二)落实工作措施。凡能解决的问题,要在承诺期限内予以解决;对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列出工作计划逐步解决,使办理工作让群众满意。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对此,地缘相连的广州伸出了援手。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8方面对清远开展全面帮扶,早在2012年,广州清远两市就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初步提出“广清一体化”的概念。

“这次不是简单的对口帮扶,而是强调全面帮扶。”201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到清远调研提及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时指出。2014年,广州清远两市更是针对全面帮扶计划总投资356.1亿元,启动帮扶项目共223项,其中,更启动了对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帮扶。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高度”,也需要有民生关怀的“温度”。而温度则源自医疗卫生、教育……每一个群体付出与努力,点燃一盏爱之灯,这个城市才会更加明亮温暖。清远在广州的帮扶之下,温度渐升,民心渐暖,更焕发出勃勃生机。

卫生:广州把清远当成自家人

“在广清一体化的引领之下,广州全面帮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它以财政资金撬动20亿社会资金,启动更多帮扶项目,将实现帮扶效益的更大化。这对清远来说,即有动力,又有压力。” 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组组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组组长刘维新说。

去年5月,连南瑶族自治县寨港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的3位医生辞职离开,该科室面临着停摆。广州对口帮扶单位越秀区卫生局知晓后,赶忙抽调自己的一名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过去,该医师凭借娴熟的专业技术,力挽狂澜,短时间内迅速承担起妇产科的诊疗工作。

这是让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组副组长陈志荣记忆尤为深刻的一件事,她解释道,人才流失、资金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清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闻讯,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及相关领导赶来调研,随后制定出广州市卫生系统对口帮扶清远市医疗卫生具体措施。

广州把清远当成自家人,把对口帮扶清远当成是自家事。

2014年7月起,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托管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并选派了15名管理和业务骨干,重组县人民医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一系列调整、更新、完善。

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帮扶效果非常明显。医院病人回流趋势提升,大病、重病就诊人数和大型复杂手术增多,主要业务指标同比上涨40%―70%,“以前没有什么手术,现在手术量增加,增加的都是大型手术,比如关节置换,这在之前根本没有办法做。”挂任清远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组成员的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组副组长王保介绍道。

广清对接帮扶工作内容涵盖医院管理、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学科建设、创甲工程五个领域,并由其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帮扶。

2014年8月,广州向清远派遣4支医疗队,每支医疗队3-5人,分别进驻清远北部连州市、连山县、连南县和阳山县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培养本地医护人员,进行人才帮扶是此次的关键。

“在乡镇一级,要培养全科的医生,不论是常见病,突发病都能进行初步的诊疗,碰到疑难的,能够给出正确的转诊意见,这尤为重要。”陈志荣说道。

其中突出的一项:计划用5年时间,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基金会、中山大学与清远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资助清远市600名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本科学历教育,推动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效发展。

截至2014年11月,已有12家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与清远市10家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向清远派出49名医务人员,共投入5531.6万元资金。

教育:清远校长当插班生 取回教育“真经”

2014年4月中旬,来自清远市的16名中小学校长(园长)以“插班生”的身份,分赴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接受为期4个月的培训。他们身份从“校长”变成了“学生”,并得到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刘宝存、苏君阳等人的悉心指导。

这是“广州教育对口帮扶”的首个项目――广州市2014年卓越中小学校长培养工程春季培训班。广州市教育局近年来依托高等院校教育平台,成功打造了校长卓越班这一培训模式。2014年的培训班总共50个名额,广州专门给帮扶的清远市留下16个名额,并承担培训费。

“这次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在几个月时间内先后参加了54个专家教授的讲座,参观考察了14所学校,进行了22次同班校长交流活动,还参加了6次专题研讨,学习内容充实、丰富。”清远市第一中学校长刘耀坚感慨道,他希望充分运用学习成果,带领市一中从优秀走向卓越。与此同时,其他的15名学员也一同为清远教育引进先进教育理念。

然而,清远作为地处粤北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市,其教育总体水平相比广州等珠三角地区还存在着显著差距,要想取得教育水平的提高得“积跬步以至千里”,依托广清对口帮扶的有利条件,清远市教育局充分利用广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借力融合发展,至此,广清一体驶上快车道。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曾用“定亲”来比喻广州和清远教育对口帮扶。

本着“广州所能,清远所需”的对口帮扶共识,按照《广清教育对口帮扶2014年度工作计划》,目前,对口帮扶工作正在全面有序展开,两地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紧密配合,共同推动清远教育事业发展。

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广州市教育局把开放性教育教学资源及有自主版权的应用系统,向清远市学校开放,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广州“一对一”帮扶清远24所普通高中,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方面,约有50所清远学校与广州结对帮扶。“广州越秀区是教育强区,越秀与清远市清城区一对一结对后,计划用3到5年时间,把所有清城区的老师全部轮训一遍。”挂任清远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的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组副组长周文平向记者举例。

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除了向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捐赠450套课桌椅外,广州市将帮扶清远市200名贫困大学新生,向他们每人每年发放5000元的扶贫助学资金,并新建、改扩建连南县民族小学、阳山县特殊教育学校、连南县民族初中、连州市二中等一批学校,重点解决“三连一阳”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广清对口帮扶突出重点,清远北部地区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南部地区则以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为重点;市直学校以交流合作、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引进广州名校合作办学;注重加强对口帮扶的实效,帮扶项目成熟一个就实施一个。

随着广清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的全面展开,清远教育改善的效果渐现,清远甚至悄然成为了广州教育的“后花园”。

卫生院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

我区10家乡镇公立卫生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计划总投资2753万元,迁建9562平方米,扩建3720平方米,风貌改造18170平方米。我区于20*年6月开始启动农村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区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区卫生局于20*年12月25日在全市率先完成市政府下达的70%的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市标办验收,并于20*年5月获得市政府专项奖励资金511.3万元。今年市政府目标任务中,福洪、清泉、弥牟公立卫生院迁扩建工程分别于2月和4月动工,福洪公立卫生院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清泉、弥牟公立卫生院主体工程6月30日基本完工,进入总评及装修阶段。在姚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运行机制(四定、三分开、一委派)改革的试点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工作。

5月29—31日,市稽察办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的方式,对我区福洪乡公立卫生院政府投资(国债)项目的专项稽察,6月4日,区人大委员、人民代表到龙王、姚渡、城厢、大同等乡镇公立卫生院视察我区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情况,对我区公立卫生院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我区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工作也得到了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评价。4月27日,在全市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培训会上,我区进行了经验交流。

(二)夯实医疗服务网底,加快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

上半年,在市、区财政资金配套补助落实的基础上,全面展开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截止6月28日,已经完成60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占总目标的60.6%。村卫生站标识、标牌、制度、规范化管理正在制作中。已争取市、区财政按每个村卫生站1万元标准化建设资金投入。

(三)深化体系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能力

区卫生局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创新性地在全市率先成立青白江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大力加强我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区级公共卫生机构为指导、乡镇公共卫生所为枢纽、村公共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公共卫生体系,为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创造新鲜经验,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抓龙头,强化了区级公共卫生机构指导力度。20*年3月初,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在区卫生执法监督所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印制工作手册和考核手册600多册,通过明确职能、加强监管,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抓中枢,加强了乡镇公共卫生所建设。在全区11个乡镇公立卫生院成立公共卫生所,卫生院长兼任所长,公共卫生所人员经费为全额拨款,每个公共卫生所工作人员3-5人,区编办共核编39人。各乡镇公共卫生所办公用房、人员、设备已全部到位,工作正积极有序地开展。

三是抓基础,夯实了村公共卫生站网底建设。在各行政村卫生站成立了村公共卫生站,站长由村公共卫生信息员担任,各村公共卫生信息员由区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200元给予定额补助。4月6日,我区召开了村公共卫生站建设现场会议,对村卫生站和村公共卫生信息员进行整合,村卫生站均同时挂“村卫生站”和“村公共卫生站”两块牌子,并逐步推行村卫生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卫生站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基本上实现村卫生站“五统一”。

四是抓能力建设,加大了培训力度。全区、乡两级公共卫生机构今年已经组织传染病防治、卫生法规等培训19期,培训9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推进社区卫生工作,初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制定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及《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适宜技术培训和管理技能培训。全科医生培训人员36名,社区护士11名。落实了我区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按照服务人口市、区财政共补助每人每年10元。由青白江区大弯镇卫生院和青白江区华严镇卫生院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社区卫生覆盖人口数10万余人。

(五)推行“白衣天使送健康”工程,促进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20*年7家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卫生局争取了市政府、市卫生局对乡镇公立卫生院主要设备的配备,共计167万元,并全部配置完毕,投入使用。20*年5月17日,我区在怡湖广场举行了“白衣天使送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白衣天使送健康”工程,送卫生人才下乡,送救护车下乡,送设备下乡,送技术下乡;下派4个区级医疗机构、17个科室、49名专家、9名后备干部;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管理水平,制定人才锻炼制度,将拟晋升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送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半年到一年(仅今年上半年就有66名区级医疗机构的初、中级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接受锻炼),把优质服务、优良技术送到农民群众的身边,让农村老百姓与城市居民同样享有优质的医疗人才资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里人同样的医疗服务。

市卫生局充分肯定了青白江区卫生帮扶工作在*市卫生系统做出了表率,《*日报》还对此进行了配图新闻报道。

(六)积极开展行业作风建设,掀起学习典型“医德医风看我行”热潮

4月24日—4月30日,区卫生局以“学习先进,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为主题,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干部作风整顿工作,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在全市率先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典型“医德医风看我行”事迹报告活动,组织和动员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以全市公开评选出的我区“四优”医务工作者刘玉华同志和“*市青年文明号”的典型事例为榜样,再塑“白衣天使”崇高形象,在系统内掀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医德医风看我行”的热潮。

“医德医风看我行”事迹巡讲报告会分片区在清泉、城厢、大同、红阳、区人民医院共举办七场,共计1200余人参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七)强化医政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1.深化质量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加强了临床用药管理,贯彻落实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认真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了品和管理工作;加强了民营医院规范化管理,拟定了《支持和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了依法执业意识;建立医务人员考核制度,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医务人员考核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在全区各有关医疗机构实施检查结果有条件“互相认可”的基础上,5月15日,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推行了*市门诊病历“一本通”工作。制定了《青白江区医疗事故争议预防及处置实施方案》,加强了医患沟通,转变了服务观念,确保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符合要求。对全区1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工作,加强了医疗机构行政监管的规范化建设,对不符合标准的医疗机构依法调整了有关登记审批事项。认真贯彻落实了《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依法做好了执业医师报名考试,注册发证及监管工作。加强了临床护理工作,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以庆祝“5.12”护士节为契机,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和整体护理的内涵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采取了护理技能操作比赛、护士礼仪表演、护士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促进了临床护士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区卫生局组织参加*市医疗急救知识竞赛,荣获了团体三等奖和个人三等奖。

2.自愿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区卫生局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农村、集市,利用每月开展无偿献血采血时和“6.14”献血日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自愿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加大自愿献血招募工作力度和组建应急献血队伍。上半年自愿无偿献血553余人/次,献血11*00余毫升。辖区内无非法采供血现象,无经输血传播艾滋病等传染病重大事故发生。区卫生局、区献血办、区红十字会获得了2005—20*年*市无偿献血促进奖。

3.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局积极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市6医院对口支援区人民医院已签定帮扶协议;市新华人民医院已对城厢镇卫生院、清泉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医学院附属医院对清泉镇卫生院援赠医疗设备上万元。通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等方式对受援医疗机构进行扶持,形成了重点帮扶与层层帮扶相结合的城市支援农村卫生新局面。

4.建立惠民门诊,对贫困群众实施优惠

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血防医院、区妇保院设立了惠民门诊,对符合惠民条件的病人实施“六免八减三优惠”,1—6月优惠1800余人次,减免金额达3.*62万元。通过开展惠民门诊,爱心捐助活动,真正做到真心惠民、诚信惠民。确定了区人民医院为见义勇为特约定点医院,完善了定点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绿色通道流程图,为见义勇为负伤人员提供了医疗保障。

5.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完善了产科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了妇幼保健管理工作,制定了《母婴安康》项目实施方案和措施。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孕产妇定期检查,补助每人100元。已从6月起,在全区试行孕产妇系统保健“一卡通”,为妇幼保健提供“一条龙”系列服务。全区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

完善了全区产科急救网络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完善了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对不具备产科执业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整改,对全区产科执业机构进行了合理配置,严格执行了高危妊娠管理,并进行了督查。使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7.37%,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12.26‰,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率达100%,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7.75%,体弱儿管理率达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1—6月达91.4%,出生缺陷报送率达100%。

6.继续加强了中医药工作,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全区乡镇公立卫生院100%设立了中医科,村卫生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比例达85%,“*”农村中医工作发展规划正在制订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达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达100%,中医药服务量达25%。

7.区卫生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医药分家的管理模式上进行大胆尝试,于20*年9月1日在姚渡镇卫生院进行了药房托管试点工作,20*年5月在龙王镇公立卫生院推行了药房托管,实行了“两权分离”和“三个不变”,保证了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药品监管更加严格,精减了卫生院运行成本,药品品种更加丰富,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更好满足了广大患者的用药需求,患者得到了直接的实惠。

(七)传染病及重大疾病控制管理工作

今年上半年,区卫生局继续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项常规工作有序推进,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有了新进展,禽流感长效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明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大幅度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一是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的要求,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1-6月处理疑似麻疹疫情1起,疑似流腮疫情2起,疑似风疹疫情2起,水痘疫情3起,狂犬病疫情1起。由于处理及时,措施得当,迅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和扩散;组织对全区中小学校校医及兼职校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300余人开展了春季传染病和霍乱及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2.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调整了区防治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印发了《*市青白江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010年)》;区疾控中心专门开通了艾滋病的免费咨询热线,对来访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讲解和对各种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将各种宣传资料分发到乡、村两级各医疗单位进行宣传,并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卫生防保网对全区人民群众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20*年1-5月区疾控中心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共对送检的55份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其中4份初筛阳性,并经省疾控中心确诊阳性;成立了艾滋病治疗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设立区人民医院为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建立免费自愿咨询室和检测实验室,开展了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区疾控中心对全区各医疗单位艾滋病防治人员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并分别对建筑工地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及基层干部进行了培训。

3.结核病防治工作:按《*市结核病管理实施办法》要求,继续严格落实结核病人的检查治疗工作,做好随访、复查、督导和痰片、胸片质量控制工作。20*年1-5月,全区共接诊可疑结核病人588例,登记活动性结核病人数90例,涂阳病人52例,重症涂阴病人4例,其他初治涂阴病人34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发涂阳病人增加6人,增加率16.67%;重症涂阴病人未增加,其他初治涂阴病人增加14人,增加率66.67%。

4.计划免疫工作:严格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5月14日至5月31日,区卫生局组织区疾控中心开展了我区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及全区卫生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督查。其中抽取了龙王、人和、福洪、城厢、清泉等乡镇进行接种率调查及技术指导。各乡镇免疫规划工作基础扎实,调查结果显示比较理想。

5.狂犬病防制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狂防工作,1月23日和6月6日,分别召开两次全区狂犬病防制工作会,研究部署狂防工作;区狂防办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春防及5月28日-6月30日的专项整治等3次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加强督查,2月5-8日和4月4日,区目督办、区狂防办等相关人员对各单位的狂防工作进行了督查;3月2日和4月4日,区狂防办对各犬伤门诊使用狂犬病疫苗情况和犬伤门诊登记处置情况进行了检查。截至20*年6月底,全区共有犬只存栏36038只,免疫35667只,免疫率达99%;犬只采样测毒291头份;捕杀野犬、敞放犬、病犬2390只;正确处理犬伤患者1951人,规范处置率达100%。我区狂防工作措施得力,得到了市狂防办检查组的好评。

6.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对20*年度血防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并与各乡镇、相关部门签订了20*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印发了《青白江区20*年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安排意见》,拟定了《青白江区血防阻断达标实施意见》;全区11个乡镇(街道),开展了春季查螺工作,普查1—3次,调查环境11641处,面积5415280平方米,查出有螺村数47个,有螺组数167个,有螺处数774处,有螺面积909485平方米;开展查治病工作,完成查病31441人,血检阳性1718人,粪检2*人,扩大化疗完成2*人,压检钉螺8044只,无阳性;从6月2日起,在全区开展稻田灭螺;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未加碘食用盐审批工作,与区盐业公司协调配合进行用盐监管,1-6月共审批11户。

(八)卫生执法监督工作

4月19日,区卫生局组织召开了青白江区20*年食品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会议。制定并印发了《二七年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在餐饮业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开展了节日期间餐饮业专项检查,保健食品专项检查,春季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儿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农村食品卫生专项检查等。

继续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监督检查餐饮业1134户,农家乐75家,冷冻饮品销售单位6户,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分别予以行政处罚,其中责令改正315户次,罚款2户,罚款金额3550元人民币,没收不合格食品20公斤,取缔非法经营活动26户。

加强了学校卫生监督检查。我区现有80个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信誉度评级A级食堂5个,B级20个,C级29个。2月26-28日,区卫生局组织对辖区内的80个中、小学食堂进行开学前的卫生专项检查。6月2日—8日,对高考各考点食堂、宾馆和周边环境的食品卫生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6月12日—17日,对全区12个中考考生食宿点及考点周边的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安全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安排卫生监督员到各考生食宿点进行了驻点监督,全程监控,对每餐菜谱进行仔细的审核,确保了莘莘学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九)卫生应急工作

制定并印发了《青白江区20*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对各项应急预案进行了清理;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培训;处理疑似食物中毒事件3起,重大交通事故3起,狂犬病疫情1起,疑似放射性误照事件1起;指导督促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乡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了20*年新春团拜会、“拥抱春天、我行路虎、生态青白江”活动、全国农业普查组在我区农业普查、省委*巡视组在我区巡视期间、高考中考、桃花诗会等全区大型活动的应急工作。

(十)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3月22日,区爱卫办、区健康教育所主办的健康教育下街乡系列宣传活动在龙王镇拉开帷幕。活动当天,共制作展板7块,标语4幅,专家现场义诊100余人次,接受咨询900多人次,发放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及资料4000余份。

5月下旬—6月中旬,区健康教育所选择川化中学和前进职业高中两所学校共460名学生开展了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使广大学生懂得了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保健方法,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关爱自身健康,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中学生。

20*年5月30日,区疾控中心、健教所、区爱卫办组织召开了全区建筑工地主要负责人及食品卫生相关人员传染病防治培训会。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市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迎来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将对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区卫生局将按照城乡统筹和“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全力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努力实现“三新”突破,确保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努力。现将2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如下:

(一)以规划统揽全局,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

根据*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发展计划,结合我区人口分布、健康需求、卫生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制定《青白江区卫生事业发展“*”计划》、《青白江区区域卫生规划》、《青白江区农村卫生规划》、《青白江区中医药发展规划》、《青白江区城市社区卫生规划》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城乡卫生资源,用规划统揽全局,统筹调整区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建设和功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不断调节城乡发展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创新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卫生改革

1.建立我区医院管理中心,负责全区乡镇公立卫生院的事务性管理。实行“三分开”,即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收支分开,条件成熟后,再将其他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纳入一并管理。以医院管理中心为平台,实施卫生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的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在姚渡镇卫生院规范化运行机制(四定、三分开、一委派)改革的试点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工作。

2.巩固非建制镇卫生院改革成果。在已完成的日新卫生院、太平中心卫生院等非建制镇卫生院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指导,完善卫生院内部管理,增强工作活力,推进改革不断深化,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3.寻找医药分开突破口,逐步推行“药房托管”工作。制定《公立卫生院药房托管方案》,按“二权分离”(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和“三个不变”(药房产权、药剂师职能和药方人员身份不变)的原则,卫生院将药房整体分离出来,委托给药品集中配送企业经营、管理,并签订托管协议。配送公司托管药房后,运用资金优势,完善药房的软、硬件建设,规范药房的管理及药品的贮存,实现乡镇药品供应信息化管理,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有效缓解“看病贵”问题。在20*年姚渡镇卫生院率先开展的药房托管试点工作基础上,20*年又在大同、龙王等公立卫生院推行。

(三)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结合区域卫生总体规划,优化和整合我区医疗卫生资源,适时启动,建好一所综合性医院,成为我区医疗救治中心,提高区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2.继续抓好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按照“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统一标识、统一装备)的原则,高水平、高质量地建设好我区10家乡镇公立卫生院,使全区30万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将跃上新的台阶。

3.推进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健全区、乡、村基本医疗服务三级网络,进一步提高村卫生站服务功能,夯实医疗服务网底,促进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公平化,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益,在去年24家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对全区111个村卫生站(含涉农社区)进行标准化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对村卫生站和村公共卫生信息员进行整合,村卫生站均同时挂有“村卫生站”和“村公共卫生站”两块牌子。对村卫生站实行“三化两服务”管理,全面推行村卫生站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村卫生站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基本上实现村卫生站“五统一”(统一机构建制,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采购与管理,统一规章制度)。

4.白衣天使送健康,加强城市支援农村工作。在房屋设备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我区于20*年5月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白衣天使送健康工程”,送卫生人才下乡,送救护车下乡,送设备下乡,送技术下乡。下派4个区级医疗机构、17个科室、49名专家,9名后备干部帮扶公立卫生院业务发展,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管理水平。同时制定人才锻炼制度,将拟晋升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送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半年到一年(仅今年就有66名区级医疗机构的初、中级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接受锻炼),区级医疗机构有计划免费接受各乡镇公立卫生院上送的进修人员。

20*年下半年,将继续实施“白衣天使送健康”工程,今后将继续坚持帮扶制度,把优质服务、优良技术送到农民群众的身边,让农村老百姓与城市居民同样享有优质的医疗人才资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里人同样的医疗服务。

5.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模式,推行集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模式,在城市按照社区卫生规划将华严镇卫生院、大弯镇卫生院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社区居民享受就近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一般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治疗,大病在区域性综合医院治疗的双向转诊制度。

(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1.着力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能力。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区卫生局创新性地在全市率先成立青白江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在全区10个乡镇公立卫生院成立公共卫生所,建立和完善以区级公共卫生机构为指导、乡镇公共卫生所为枢纽、村公共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20*年下半年重点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运行机制、考核机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加强培训力度,切实发挥好三级公共卫生网络的作用,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能力。

2.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加强对霍乱、人禽流感、猪链球菌、肠道传染病、狂犬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进一步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免疫后效果及免疫相关疾病监测,确保全市无脊灰状态。抓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强化碘缺乏病、疟疾和血吸虫病等重点地方病监测,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执法,规范传染病信息的报告与管理。

3.实施综合治理,推进2009年血防阻断达标工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血防阻断达标领导小组,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的血防阻断达标督查小组,制定达标方案,20*年至2009年按年度分解,倒计时推进。举全区之力,广泛动员,加强协调,整合部门资源,发挥综合效益,组织农发、林业、水务等部门实施重点乡镇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力争2009年我区实现血吸虫病阻断达标。

4.强化妇幼保健工作体系建设。以实施“母婴安康”项目为载体,推进妇幼卫生全面发展。完善产科三级急救网络体系,建立贫困孕产妇急救补偿措施,切实降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实施“一卡通”,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公立卫生院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网底建设。

5.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按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市政府令第109号)要求,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急救体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做好急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急性中毒、核与放射事故、反恐等公共事件伤病救治工作,加强急救队伍、信息指挥和交通设备建设,建立全区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机构,提高医疗救护应急能力。

上一篇:贫困村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新干部帮扶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