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2:07:47

卫生经济论文

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医院在运行卫生经济管理体系时,旧的卫生经济管理体系问题依然影响且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医院管理往往不能以新的水平来适应新的形势。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一些医院在管理中存在“形而上学”的思想意识,院领导只对财务管理抓得比较紧,而没有在提高卫生经济效益方面下工夫,没有真正落实有效的分配机制。由于院领导管理上的疏忽,导致卫生经费超支现象严重。此外,医院缺乏卫生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因此,医院要想快速全面发展,则需要灵活运用内部分配激励措施。没有建立卫生经济管理量化考评指标卫生经济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融合了医学、药学,而且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卫生学和会计学、统计学、信息学等多门学科和技术。由此可见,卫生经济管理涉足许多方面,而每个方面如何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如何量化考评,医院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卫生资源配备不合理医院卫生事业费用不断增加,但与实际需求差距甚远,存在着经费总投入不足这一客观现象,无法促进医院经济的新增长。

现在有些医院、有些医疗机构虽然精简整编了,但是实际展开的床位并未因此减少,造成了医务人员的相对紧张,无法保证日趋发展的医疗需求。医疗体制存在弊端经济卫生管理经历了多种管理模式的改革,其中仍然存在使医院竞争受到明显制约的弊端。这些问题就摆在医院管理人员的面前,如公费医疗保障多数由政府指定当地医院承担,对其他医院而言,不仅医院病员的来源受到影响,且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等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收入。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基本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医院要用钱就向财政要,不存在经营风险,更不存在倒闭等现象,在这种状况的长期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竞争后果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

资产管理混乱,资产账实不符虽然多数医院近来年专项物资耗材的采购比例逐渐增加,但在采购的设备和药品材料中专项物资的品种所占的比例很少,且存在招标资格不完备、手续不齐全的情况,没有走法定的招标程序。有些设备找不到实物,或报废的设备记账手续不完善,也没有上交财务处理残值。资产的混乱直接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益,加重了医患人员的负担。医院投资决策分析机制不科学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医院的发展模式、资金运用等决策仍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缺乏一定的自,在投资决策等大事件上往往根据领导的意思行事,导致医院的投资决策分析机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关于解决医院卫生经济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医院如果要想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采取有激励、有责任、有活力、有竞争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意识随着卫生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医院管理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以经济意识强化头脑,运用创新精神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方法完善医院的经营策略、经营方针等,从而实现经营目标。应实时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时调整经营方针,为医院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一是科学把握经费投向投量。

本着“保障重点科室、重点业务、重点项目,量入为出,厉行节约,严格计划,收支平衡”的原则,把好预算平衡关,建立经费效益责任制观念,实行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在使用效果上监督控制,经费开支一定要符合预算计划和开支范围。二是严格执行经费预算。严格执行经费审批制度,开支前该报批的报批,同时在经费开支过程中,应认真执行年初的经费预算。三是统筹规划,加强预算外收入管理。医疗卫生系统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决定了其要学会采用经营手段以适应市场经济,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开源问题,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加强医院收入、支出管理,拓宽收入渠道医院收入主要包含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药品收入以及其他方面的收入等。加强医院的收入管理包括: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使用国家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医院收入及时入账,确保资金在安全管理之下,严禁公款挪用;拓宽医院收入范围,开展各种创收活动,如开展家庭护理、便民门诊等系列活动创收。加强医院的支出管理包括:严格执行医院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批准的支出预算;严格管理程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节约支出,严把支出关。

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政和财务制度,以及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每一个单据、凭证进行审核,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方针和政策,提高医疗收入的比例。建立卫生经济管理体系,量化考评指标卫生经济管理体系已经逐步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开展卫生经济考评是为了能够提高医院的总体价值和竞争优势,提高医务人员的能力,改善医务人员的绩效,并将医院总体的目标和医务人员的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全面客观地反映医院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有助于正确改善医院的经营行为,使医院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总体经济效益,培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为医院与同行业间的对比考核提供有效的依据,便于国家对医院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卫生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想充分发挥卫生经济管理在医院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卫生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因此,卫生经济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管理素质,要不断学习财务法规、财会管理以及财务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自身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1.1医院党委领导重视

从目前状况看,院党委均已认识到了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其目的意义有较深的理解,都有想把该工作抓好建好的思想。经过与院领导的探讨,对经济管理科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把院科两级效益算清楚的愿望非常强烈。

1.2全成本核算意义得到普遍认可

经过当面了解与交流,无论是院领导还是经管财务部门,都认为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大趋势,也十分必要,可以解决目前没有一个部门能自信准确说出院科两级利润的问题。

1.3医院财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初步成型

“十二五”期间是军队医院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某战区医院数字化建设进程虽说还参差不齐,但基础模块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经了解,医院普遍打算在财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财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1.4人才队伍梯次有了一定的改善

6个医院有专职从事卫生经济管理的人员,3个医院具有从事该专业5年以上人员,取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从业人员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在认识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参与了医院管理与决策,如大型设备购买前的效益论证、工程建设资金或偿还能力论证等。

2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2.1成本核算规范性不够

2.1.1院级成本核算准确度不高

院级核算一般由院财务负责,但财务因科目设置与记账归类不规范或明细度不够,造成医疗成本核算不准确;有些成本由于军地无法分开而随意记账,没有按科学的军地比例进行合理分别记账,造成只能提供准确的毛收入,而不能给出准确的利润。

2.1.2科级成本核算规范性有待提高

在医院科级核算中,存在成本列支项目不全和成本数额不准确现象。一方面是偏远地区小医院,像营房折旧、设备折旧、聘用人员工资等项目未列入成本;另一方面是科级核算成本项目齐全,但列支数额不准,导致科级核算不能够准确反映科室真实效益;第三是科室效益核算有多科重复核算现象,同一收入多次核算到不同科室,导致科室利润率虚高。

2.2成本核算数据采集方法有待改善

有4所医院收入统计还处于财务经管手工累计发票,各科室手工统计上报各种工作量与收入进行核对后核算的模式。由于统计误差造成数据一致性较差,有些收入只能按比例估算。没能很好地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数据,主要经管人员对信息系统功能了解不够深入,掌握不够熟练。

3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1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人员的构成目前既有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也有护师、技师或其他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懂财会的不懂医疗,懂医疗的不懂财会,这与经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财会知识、电算技能和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的素质要求差距较大,经管人员的配备亟待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某战区经管人员都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而来,又缺乏专业系统培训学习,对经济管理专业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掌握不够系统,对成本核算的目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20%人员还停留在“成本核算就是为了核算科室超劳务补助”的层面,没有把经济管理上升到医院管理、医院绩效分析、医院运营决策分析的高度去理解。

3.2信息系统对经济管理数据采集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3.2.1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不够准确

在调研中发现,有3个医院因收费流程不规范,造成收入统计数据与发票数据无法核对或出入较大,导致经管、财务无法从信息系统中直接提取数据。

3.2.2多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质管理等涉及医院成本归集的相关系统还未建设或正在筹划建设中。另一方面是部分医院虽然已开始使用上述系统,但由于未对资产进行完全清理或对日常业务中的入出管理不规范,造成系统数据的正确性大打折扣,在真正的成本核算中只能作为参考。

3.2.3信息部门从业人员缺乏医院业务管理与业务流程相关知识

信息从业人员大多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如果在系统建设前期只考虑技术层面而未与业务部门做深入沟通,在细节的设置上未能全面考虑业务部门的需求,造成部分功能与日常业务脱节,数据归集出现偏差,无法满足经济管理部门需求。

3.2.4财经方面人员对信息系统功能了解不够

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约80%财务经管人员对统计数据的来源与走向不完全清楚,不知道不同的数据代表的各自内涵,甚至错误地认为数据对不上而怀疑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有些财务经管人员思想上比较依赖传统的手工统计方法,认为更可靠,也能更灵活地适应多变的核算方法,宁愿多花人力成本也不愿使用信息系统,不了解信息系统能把哪些收入分开,能怎么分,分到什么程度。第三是由于对信息系统流程不了解而造成有些流程没走完,导致有些统计数据无法得到或不全。特别是涉及财务及物资出入账方面,系统中的流程与实际规范的记账报账环节是一致的,一个环节疏漏就会造成下一环节没有数据。

4几点建议

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把手”工程,也是一个需持续建设与逐步完善的工程,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重点在各职能部门。针对某战区经管工作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医院要建立人员培训机制

经济管理人员流动较快,使业务水平多年未能提高。虽说目前某战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在整体上有一定的差距,但区内外均有业务较强的单位,应增强岗前与岗中学习培训。一是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理念,只有理念更新了,工作方法上才会上新台阶。二是从基础学起,掌握基本的成本核算规章制度与规范的核算流程。

4.2规范医院成本核算方法

在不违反上级规定的前提下,医院超劳务补助的核算与发放要结合自身实际,但成本核算应把握一个原则,先让成本核算走上规范之路,把院科两级的效益算清楚。至于要对那些方面进行扶持或倾斜,可以通过补充办法进行,不可把成本核算与补助发放等同起来,效益核算仅是补助中的一部分。

4.3完善经济管理所需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建设

医院财经管理以“人、财、物”管理为主线,医院的建设是以“财”起步,“财”的系统都已使用,需要在应用层面上下功夫。解决信息、经管、财务数据不统一的问题,一是加强3个部门的业务衔接,每月进行对账,查找数据出入原因,经管部门要将收入统计需求与信息部门沟通准确,由信息部门对相关设置进行调整来满足需求。二是财务、经管部门应将医疗收入统计记账统一到权责发生制上来,新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办法中已明确规定,医疗收入按权责发生制记,可以有效解决3个部门统计口径的问题。三是部门之间既要归口管理,又要对相互的业务有大体了解,这样有利于业务配合,提升业务水平,改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4逐步在医疗机构推行财经中心管理模式

某战区已有两家医院将财务经管部门合并,成立了财经中心,代替了目前医院财务与经济管理科共同管理的经济职能,使医院院务部门经费收支管理的职能与经济管理科的职能合二为一,让医院经济管理能及时地反映医院经济状况,为医院经济管理委员会和院常委及时提供决策数据。从外区的经验看,成立财经中心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更加规范、数据更加准确、业务管理更加顺畅。

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禽畜及其产品来源广泛,规格不一。随着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市场上流通的禽畜及产品来源越来越广,有的屠户为赚取利益,偷宰病死的禽畜牟取暴利,这使得市场流通的少数肉类产品并没有经过屠宰前后卫生检疫。另外市场摊位上的临时检疫并不能全面检疫,很容易出现漏检,使得病害禽畜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并且即使检测出病害禽畜产品,售卖户也不配合进行产品销毁,阻碍卫生执法的进行,进而影响市场秩序。另外由于肉类来源不同,使得肉质规格不一致。

2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进行兽医卫生检疫工作,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从而保证人们肉类产品的健康食用,并且防控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1)增强法律意识和执法力度

近年来,国家先后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办法》。这对农牧生产和销售部门有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也能保证禽畜产品的经营者进行规范化操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兽医卫生检疫部门需要有新的观念和执法理念,对防疫工作有更好的认识,在工作中抓住关键点,对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严格把握,尽量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防疫工作中要从防疫检验和管理三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2)做好动物检疫防疫工作

为保证宰杀动物的质量,首先要做好动物的养殖检疫防疫工作,要根据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操作,在严格遵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尽可能避免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疫病发生。在引种和养殖过程中,对有突发疫病发生的动物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好疫病源,并且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疫情进行科学化防控。这不仅需要兽医卫生检疫工作人员对畜禽及产品有相关知识掌握,还需要对动物养殖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将疫病监测和防控做到最佳的运营状态,进而从根源上保证流向市场的动物及产品质量。

(3)定点宰杀,集中检疫

市场经济下需要对动物进行集中屠宰,然后在产品运送出去以前,对肉类产品进行集中检疫,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屠宰场的选择可依据方便、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尽可能让各种性质的经营成分均归入规范化管理的程序,可以在地点的设置上进行广布点,避免完全的一条流水线工作,使得市场供应紧张。另外使用集中检疫,对其检测手段进行完善,尽可能运用现代的化验技术,高效全面地检测肉类产品。

(4)做好动物及产品的市场流通把关工作

禽畜类肉质,对市场的销售量和销售模式都有很大的需求。并且随着个体经营的多元化,运营单位的发展和渠道的多元都使得售卖中介和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运营户的不定时定点的无规律工作也使得检疫工作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对卫生检疫工作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之下,需要经营户对肉类产品的检疫有更高的配合性,并且对所有肉类产品进行集中检疫。并且保证肉类产品的来源和质量,并对其卫生情况出具相应检疫合格证明,同时做好售卖量和受检产品量的数据统一。在各项检查中对指标进行严格把关,有问题的产品需要及时进行重点检查和复检,做好所有流程的把关工作。

(5)完善建立体系,提高检疫人员素质

对现今兽医卫生检验工作的不完善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是农牧部门需要对检疫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对检疫人员的文化和技能素养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这也需要进行更多的技术培养,在提高检疫人员素质的同时扩大队伍建设。另外在检疫工作过程中严格把关,对检疫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这不仅需要检疫专业队伍的扩大,还需要卫生检疫相关政策得到有效保护和保证,改善其工作环境,鼓励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

(6)普及大众健康知识

做好肉类产品的来源监控,这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禽畜病害知识的普及和保健知识的扩展,让普通人民群众知道什么食品可以吃,什么食品不能吃。并且需要消费者有相应的自觉意识,拒绝未检疫的动物产品产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还可提供适当的奖励以表示支持,这对普通大众的反病害食品有很好的积极调动作用,让普通大众也加入到卫生检疫的防控工作中来。

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长春税务学院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始终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税务系大四学生刘任重在去年寒假从长春出发,路经吉林、辽宁、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七省一市,进行了为期67天、行程4000公里的单骑“三农”考察之旅。该校学生张尚昀作为“当代孝子”感动全国。

长春税务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邓小平理论这一核心,从加强制度建设和教材建设入手,形成了核心层——骨干层——全员三级学习构架和理论学习与第一课堂结合、与军民共建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三年来,有80%以上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1983名学生参加了党校积极分子学习班,有1364名学生光荣入党。学校先后有3个班集体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先进班集体”,1人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团干部,1人被、教育部、团中央等6部委授予社会实践全国先进个人,校团委还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称号。

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特点,税院拓展寓教于乐的新方法,积极搭建素质教育平台,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学校每年以“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节”和“科技文化节”为载体,以“爱党爱国、崇尚科学、传承文明、创新成才”为主题,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辩论赛、校园交响音乐会、创业计划大赛、经济论文大赛、经济调查报告大赛、操盘手大赛、“ERP”沙盘对抗大赛、海报设计大赛、手工艺作品大赛、数字媒体大赛以及税务系读书节、国经系英语节、法学系“模拟法庭”、“绿色同盟”环保节等一系列活动让数以万计的学生参与其中,并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有大批佼佼者在各级校外比赛中频频获奖。

与此同时,学校每年以“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为宗旨,精心组织大学生参加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捐赠了电脑、打印机、科技及文化书籍、学习用品及衣物等。学校还先后选拔14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援建的大沙河希望小学特困学生开展了“一助一”结对活动,保证了特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三年来,学校共组织了20余支重点小分队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1000余项,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有35篇论文和调查报告被当地评为百篇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奖。学校还利用每年暑假,组织优秀学生开展以“沿着共和国足迹”、“青春关注西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学习考察了革命老区西柏坡、井冈山、延安及黑河原“瑷珲条约”签约地。

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提要: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法律性质应该界定为妥协式契合关系。妥协式契合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和谐的契合关系,是一种权益配置失衡的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关系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旋律相阻相背。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态度,冷静地思考“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废止。

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研究现状

自从1988年《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2条正式确立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以来,该制度在我国引资实践中的运用已30余年。这30年来《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商先行回收制度经历了官方多次的“小修小补”,但还是没有使我国外资立法走出捉襟见肘的困境。学界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探讨与争鸣,也从未间断过。当下,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着力点在该制度的“存废”和“修整与重塑”上,学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否定观点: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废除现行的允许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制度。允许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外商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采取这种做法有情可原。然而,在已进入知识经济年代的今天,技术和设备的淘汰速度越来越快,在合作企业创办之初,外方带来的技术和设备看似先进,可是没过若干年,在合作期限届满时,这些技术和设备已显落后,即使全部归中方所有,又有何用?[1]

肯定观点:持此观点学者认为,在我国,现在提议废除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制度,为时尚早。[2]上述判断恐有言过其实之嫌,更何况,在当前,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法律制度的存在,对推动我国“积极、合理、有效”吸收投资政策的实现仍具有一定的意义。允许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可以减轻因投资数目大、回收周期长对外商所产生的巨大还贷压力,这对促进外商投资我国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可起到不可替代的激励作用。

合作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是“存”还是“废”,要从多方面考证后,才能作出结论。

二、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性质分析及评价

因对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观察角度各异,迄今为止,国内学者提出的有关该制度定性的学说大致有两类:一类试图对该制度的法律性质进行定位;另一类则与法律定性无关,实际上是对该制度经济性质的说明。[3]

(一)关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经济性质的学说评析

1.优先补偿说。该说认为,允许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是对其投资的一种优先补偿。在合作企业的创办实践中,外方通常以现金、机器设备和技术设备等投资。外方的出资往往贷之于国外的银行,需要分期还本付息,通过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合作企业外方就可以用每次回收的资本金,逐笔偿还国外银行的贷款,从而大大减轻其还贷的压力,刺激其持续长久投资的积极性。从资本制度的表征来看,中国虽然没有资金配套问题;但不能据此认为中方占了极大便宜,外方合作者仍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惠:一是因土地使用费在合作期内不收取,合作企业不需缴纳场地使用费,因而减少了开支;二是由于土地使用费不必一次性计入投资总额,这就避免净增加注册资本,减少投资者的风险和责任,外方的分配比例可以大于中方。由此可见,合作经营方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补偿大致是相当的。[4]

2.保本经营说。该说认为“合作企业顽强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外方能保本,中方也有利……在一定条件下合作期限内外商先行回收投资,使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原本和利润都有保证,从而减少或避免商业风险。”[5]显而易见,保本经营说违背合营企业中外双方“共担风险”原则;也违背我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立法本意和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平原则。保本经营说也不符合合作企业法中有关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后仍应承担合作企业后续债务的规定。由此可见,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具有暂时性,并不排除承担亏损时的赔本可能,风险尤存。

3.让利说。[6]该学说被学界达成共识者居多。该说认为外商先行回收投资性质上是一种让利性的优惠措施,是国家对外商投资的促进、鼓励政策。回收投资的性质主要是由其回收的渠道和来源决定的。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的投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中国合作者的让利。(2)中国政府的让利。笔者认为把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定性为让利说欠妥,起码应该称“暂时性让利说”。让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笔者个人认为从我国和谐社会语境来审视,合作合同成立基础“显失公平”,但从原初条件视角来分析,这是一种“妥协式的意思自治”,是主动“妥协契合”。这一点我想中国政府特别是当初该制度的制订者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如果“暂时性让利说”是对“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性质的经济说明”,那么“妥协式契合说”应该是对中外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法律定性(笔者后面将详细阐述)。

以上三种学说都力图从经济上阐明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性质,不同的是选择的视角不同。尽管如此,以上三种学说的缺陷亦很明显,再说这些学说毕竟没有道出该制度在法律上的实质和特征。

(二)关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法律定性的学说及评析

目前,针对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法律性质的学说主要有三种:

1.股权转让说。该说认为,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实际上是合作企业内部的股权转让过程,外方通过先行回收投资在合作企业中逐步减少股本,等于中方用本来应该分得的利润来购买外方对应的股本,而不是外方从合作企业中抽出资本金,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不会减少。只要我们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中方让渡利润,取得股权;外方出让股权,获得利润。按常理这是一个合于逻辑的股权转让关系,照此推理下去,中外双方的股权比例会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随之,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收益分配权,亦即随着外商先行回收投资进程的深入,向中方倾置,企业性质和类型的变更将在所难免。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最终要蜕变成一个中国内资企业了,倘若如此,外方投资回收完毕,外方实际已经不是该企业的股东了。事实并非如此,就算外方先行回收完毕,其在合作企业中的地位不会改变,仍然享受着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根据1995年国务院制定的《中外合作经营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50条以及2005年财政部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审批办法》(以下简称《审批办法》)第4条第3项的规定: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后,对企业的债务还应承担责任;其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及其合作各方要依照中国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股权转让说违背了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与民法的精神相悖。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渠道来论证股权转让说的不足:在中外合作企业不盈利的情况下,外商仍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回收投资,这种情形无关合作企业的收益分配,股权转让说的缺陷不攻自破。

2.减资说。该说认为外方在合作企业的资本额随着外方先行回收投资而逐步减少。笔者认为,此种观点难免有以偏概全之虞。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有四种方式,即扩大收益分配比例,税收同收投资,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及摊提无形资本摊销金。显然,从企业利润中以扩大收益分配比例的方式,不涉及企业注册资本,从企业税收利润中先行回收投资,会减少国家税收,但也不涉及到注册资本。但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中回收投资和从无形资产摊销费中回收投资,可能会导致注册资本的减少,这与资本维持原则背道而驰。减资说的缺陷亦显而易见。

3.特殊信贷说。[7]即把先行回收投资的行为视为一种特殊信贷。这种学说表面上能弥补股权转让说和减资说的不足,既不构成外方对中方的资本转让,也不会减损外方在合作企业中的股本,同时要求共担风险。笔者认为这种学说因理论而理论,缺乏对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性质分析的目的性和导向性,表面看来能自圆其说,实际上是脱离实践的海市蜃楼。它既忽略了立法者的立法旨意,也忽略了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存在的原初条件和和谐社会语境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从现有的各种理论来看,都不足以完整准确地阐明这一制度的法律性质,容易造成对该制度理解和运用的不当,导致中外双方权利义务配置失衡或不当,进而影响该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极作用的发挥。这就促使我们在立足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立足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去寻找一种符合与外商先行回收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相符合的新的学说来支持该项制度。笔者认为“妥协式契合说”与上述标准相吻合。在后面的论述中,笔者将围绕“妥协式契合说”渐进式地展开阐述。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网站搜索

繁體

论文首页图片论文热点论文专题论文管理论文经济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语言论文英语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社会论文

哲学论文法学论文声学论文艺术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计算机文农学论文医学论文其它论文搜索论文写作指导应用文稿

考试信息考试软件职称评审信誉保证论文转让论坛交流论文qq群联系方式论文订单论文讨论论文资讯联盟知道论文联盟首页法学论文经济法论文背景:阅读论文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废止论

[日期:2009-05-31]来源:作者:陈业宏[字体:大中小]

三、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合理性质疑

如前所述,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在促进、激励外商投资的实践中确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然而,时过境迁,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种种棘手的问题逐步消除,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了显著的变化,中外合作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已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当时中方制定该制度的法律依据也受到了挑战。从和谐社会视角去考察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从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实施的历程来思考,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于理相悖。若不及时调整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仍“妥协契合”,笔者认为实属不必,亦不值,抑或叫错误,其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有“抑内让外”之嫌。从1993年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到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的通过,历时1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且不断走向完善,市场经济实行经济关系契约化,强调市场主体地位平等,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内在要求。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再给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优惠政策,不但违反了优惠政策的本意,而且势必使中方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长此以往,势必会挫伤国内企业的积极性,威胁国内民族企业的发展。就算合作期届满,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方所有,“按照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其合理性究竟几何,需要进一步探讨”。[8]笔者无力进行精确的量化,想必众所周知,高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引进时“先进”的机器设备等,在合作期限届满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早就被淘汰出局,这种不对价是显而易见的,其不合理性亦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从中方政府来说,眼前的税收,是要用巨额的外汇收支不平衡作风险代价的。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的回收期限内,如果人民币币值产生波动,潜在的风险是巨大的,因汇率损失所导致的巨额债务负担的教训早已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但令人担忧的是中方和其主管部门都没有重视和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和措施。[9]

第三,在新时期,税收优惠不是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决定因素。根据美国对欧洲和地中海沿岸23个国家和722家企业就投资环境问题的专项调查显示:外企认为理想的投资环境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先进的科技,健全的金融税收体制,健全的汇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卫生和环境(医疗服务、教育水平、人的素质、生活质量、犯罪率等)[10]。这说明外商的投资理念在新形势下已由寻求政策优惠向依靠市场优化转变。寻求市场的投资者认为,市场保护的重要性高于财政优惠和其它优惠。[11]可见,优惠措施只有在其它情况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威力。

现在的情况是,国际国内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变化,可我国计划经济年代产生的优惠政策依旧故我。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所表现出来的不契合以及这种不契合所体现出来的不合理就成了我国提高外资利用效益和中方在合作企业的地位、保护中方利益的一大障碍。

四、对中外合作企业外商先回收投资制度合法性的质疑

(一)从公司法的视角来分析

根据《中外合作企业法》第22条、《实施细则》第14条的规定: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合作企业以全部资产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债务,但双方也可以约定债务分担方式,即合作双方中的某一方可根据合同约定承担超出或低于自己出资额的风险责任。据此约定承担低于出资额责任的那一方就可以以其全部资产向外承担责任后享有向合作另一方追偿的权利。[12]这种规定与有限责任公司责任承担机理相悖。不管是1993年《公司法》,还是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都明确规定发起人的财产独立于公司的财产。发起人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为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不存在发起人与公司债务发生直接联系的情况,也不存在债务分担约定问题;外商先行回收投资,中方风险还本,这还与公司法“风险与收益一致”原则相违背。因此,有学者认为将合作经营企业戴上有限责任公司的帽子,把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公司形式搞得不伦不类。[13]

(二)从经济法的视角分析

经济法又被称作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国际投资中东道国政府如何摆正自己在外商投资领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地位,更有效地提高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业绩呢?对这个问题学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第一种是抑制或取消过分、严格的政府干预行为。提出这种主张的成员认为,对国际投资的政府干预与多边国际投资立法所追求的理念相悖。目前,有关国际投资的国际法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国际投资的政策干预和影响。[14]

第二种主张是支持积极的政府干预。这种观点认为积极的政府干预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导向规则是并行不悖的。[15]

第三种观点是折中的主张。该观点认为东道国政府有权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而何为适当的政府干预,可以由各国自行决定。

从我国现行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立法规定来看,与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相关的法律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授权性规范。立法内容为中外双方的“意思自治”提供了过于广泛的选择空间和自由余地。中外合作企业虽然为契约型合作企业,但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现阶段特别是全球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时期,用弱化政府干预和控制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对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进行规制,与经济法精髓“适度干预”、“适时干预”理念相背离。

(三)从国际法的视角分析

根据国民待遇的要求,内国人给予外国人的待遇因此可以不低于内国人,但不能高于内国人;根据现代国际法关于国家间平等原则及国家属地优越权原则,外国人在法律上与东道国国民享有同等待遇和同等保护,承担同等义务与责任,但不能要求不同于或更多于东道国国民所享有的权利,更不能处于特权地位,也不能承担更多的义务。[16]显而易见,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外国人在内国享有超过内国人的权利。在和谐社会语境下,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给予外国投资者的待遇实际上是一种“超国民待遇”,明显与现代国际法和TRIMs协议中的国民待遇原则不相符合。

通过上述对外商先行回收制度的合法性的分析,笔者不敢说“先行回收投资制度”这一对外商的措施于法无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和谐社会的视角,用现代法的理念去评判合作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表现出很多与现代法理念不和谐乃至相冲突的因素。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中方已经发现该制度对中方的不利,这一点,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一定能揣摩出其中之意。那中方又奈何给外商先行回收投资这样优惠的政策呢?当时中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条件不理想,中方又想多、快、好、省地发展本国经济,在这样一种“为难”的局势下,给外商先行回收投资这样的优待,与其说是一种促进激励政策倒不如说是一种妥协式契合。在这种情况下的让利优惠,对外方而言,确有“不当得利”之嫌,也含有“乘人之危”之意。

五、结论

结合“对外合作企业外商先行回收制度合理性的质疑”,笔者认为,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法律性质应该界定为妥协式契合关系。

在新形式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关系契约化已是一种客观存在,妥协式契合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和谐的契合关系,是一种权益配置失衡的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关系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相阻相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其积极作用逐渐消退,其负面效应愈来愈为国人所关注。长此以往,不但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挫伤了国内企业的积极性,威胁了民族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外资政策的稳定性,扩大了地区差异,扭曲了外资流向,助长了“假外资”的蔓延,同时,使外商投资的战略动机出现错位,使外资不能深入地参与我国市场竞争,最终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17]对此,我们认为和谐社会语境下“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应予废止。

注释:

[1]丁邦开、刘恩媛:《对允许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投资者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思考》,载《中国对外贸易》2001年第4期。

[2]谢晓尧、刘亘:《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性质新探》,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3]刘丰名、周新成、易礼贤、姚文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概述》,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139页。

[4]蔡冰菲、张纯金:《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之法律分析》,载《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第3期。

[5]杜新力、曹俊主编:《国际投资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6]谢晓尧、刘亘:《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先行回收的法律制度性质》,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3期。

[7]徐崇利:《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性质新探》,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8]徐犇:《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9]周元元、徐明贞、陈红:《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的调查分析》,载《中国外管理》2000年第5期。

[10]郝红梅:《谈我国的外方投资环境》,载《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第2期。

[11]ReuberGHprivateForeignInvestmentindevelopment(M)claredonpress.

[12]徐犇:《中外合作企业中外方先行回收的法律问题研究》,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3]陈治东:《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公司制度若干问题之剖析》,载《国际经济法论丛》(卷一),法律出版社1998版。

[14]see.WT/WGTI/M18.para.9.

[15]see.WT/WGTI/M18.para.14.

[16]姚梅镇:《国际投资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8页。

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经济论文|证券金融|管理论文|会计审计|法学论文|医药论文|社会论文|教育论文|计算机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

财政税收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公共管理理学论文政治论文文学论文工学论文文化论文英语论文应用文写作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网>>免费论文>>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论文正文电子商务个性化需求的条件研究

电子商务个性化需求的条件研究

作者:网友投稿文章出处:论文网时间:2005-6-3

-

电子商务个性化需求的条件研究

摘要: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从网站策略需求、产品策略需求研究个性化需求的内在性,从生产模式、经济模式、经营模式、价值模式的变化和相关案例,研究电子商务活动的个性化需求的必然性,从而得出个性化需求条件形成之必然。

关键词: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个性化产品,无差异产品

Abstract:The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hasbecomeanimportantresearchquestionine-commercedevelopment.Theinherent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isstudiedfromtheserequirementsofWebsitetacticsandproducttactics,theinevitabilityofe-commerceactivity-based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isstudiedfromsomerelatedcasesandthechangesofproductionmodel,economicmodel,managementmodelandvaluemodel,andthentogettheinevitabilityofformingthe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inthispaper.

Keywords:E-Commerce,individualizationservice,individualizationproduct,Non-divergenceproduct

0、引言

一场广袤而深刻的变革已经来临,不算上个世纪中叶起就有先知先觉的学者、政治家和企业家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在进入新千年门槛时,都感觉到即将到来的震动,尽管这新的时代才露端倪,不管我们它将它称为什么:“知识经济”、“新经济”也好,“数字革命”、“虚拟经济”也罢,或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我们知道它的主要来源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网络时代,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因特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要求参与产品的设计。

从[1]中利用个性化服务成功的范例说明了网络营销个性化服务的成功之道和实施个性化服务的局限性,到[2]中传统工业的经济、技术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前瞻性的理念所引入的个性化服务,到[3]中为了实现个性化服务从技术层面而提出的虚拟设计系统,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基于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现实,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全面地研究电子商务的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从个性化服务和产品的条件形成上研究,更能充分地理解和应用个性化特色。

1、电子商务的个性化需求

电子商务的个性化需求包括个性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产品。

个性化服务是指商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年龄、身份、职业、品味等个人特点,过去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偏好等因素,因人而异的提供独特的产品和针对。

在产品的表现上,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早期阶段(包括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规划和制造阶段),处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吸引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注意力,可以帮助制造企业设计和生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电子商务中个性化需求的内在性

当人们把电子商务活动说成是“鼠标+水泥”模式时,不管这种说法在初期的理解上的褒义或贬义,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鼠标+水泥”的确刻画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性。

从电子商务活动过程来看,“鼠标”表示了客户的属性,即客户利用鼠标在网络上对网站点击的随意或随机性;“水泥”表示了网站的属性,即,网站的吸引人之处,也就是如何利用个性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产品,有效地将潜在的客户转变成真正的客户,将新客户转变成忠诚的客户,转变靠的就是“水泥”的“粘合”属性。

2.1网站策略需求

网站策略是网络营销特有的策略。在网络空间中,网站是企业最重要的标志,在Internet上设立网站是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基础。网站不仅代表了企业自身的形象,而且也直接关系到网络营销的效果。通常,企业的网站策略主要是通过网站宣传策略和网站设计策略来实现的。

网站宣传可分为网络渠道和传统渠道两大类。传统渠道就是指借助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的媒体宣传企业网站,这和传统的广告方式并没有区别。另一种方式,则是借助于新兴的网络媒体宣传企业的网站,其目标是设法使企业网站信息散布在众多的网络空间上,并建立从这些空间直接链接到企业网站的路径。具体的方式就是采用网站登录和建立链接。因此,网站的宣传策略很难表现出网站本身的独特个性化,更多的是需要网站设计策略的个性化。

网站设计是网站能否成功的关键,客户登录网站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查阅相关的内容,获得相关的信息。因此,在网站设计过程中,在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基础上,满足为客户提供需要的内容和快速反应客户的请求。客户在访问站点时,关心的不是管理者的个人信息,也不是企业的机构设置,而是你能生产什么商品或提供什么服务,商品与服务的质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信息,因此,在以生产商品为核心的企业,产品应成为整个站点建设的基本核心;在以提供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服务就成为建站的核心内容。除了具体内容表现外,网站上商品和服务项目放置的位置,随着客户访问的频次动态调整,使客户能更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体现出更多的个性化。

2.2产品策略需求

产品是传统营销组合理论中的核心,是企业实现利润和再生产的保证。在“4Ps”向“4Cs”转移的过程中,客户占据了产品的中心的地位,但产品在营销中的价值却没有降低。

在产品的各个层次(核心利益层次、基本产品层次、期望产品层次、附加产品层次、潜在产品层次)中,一方面,由于网络市场所特有的虚拟性、与消费者交流的及时互动性和产品本身的不同特性,在网络营销的产品和传统市场营销中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使产品概念中的核心利益层次、基本产品层次和期望产品层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附加产品层次和潜在产品日益成为企业获得客户的重要手段。

尽管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在信息渠道、交互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样在产品不可触摸、缺少人情味等方面也处于明显的劣势,所表现来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产品的无差异化。所谓的无差异化产品是指适合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的产品,而网络市场是全球性的,产品在网上销售将面对全球的消费者,并且都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向消费者展示。

由于网络产品展示的无差异化,很容易造成网络产品的质量不确定性。原因是:①客户通过浏览接触产品,而产品的数字化则使客户对产品的了解无法像传统般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客户只能从电子商务网站上了解到产品的价格、性能和大致的外观等,无法真正了解产品的质量,数字产品更是如此;②INTERNET上信息的真实程度,无法得到识别;③目前INTERNET不属于任何组织管理,厂商并无法保证信息能够完全的、不被恶意修改的传递到客户手中,客户对此产生怀疑态度;④大部分网站高额的维护费用,形象包装和广告推广费用,网上商品的价格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一些网站为了生存,采取低价策略,用假冒商品替代,价格不一致,导致“柠檬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网络产品的无差异化属性,也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克服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使客户能够对产品有差异化的体验,具体表现在无差异产品在不同商业运作方式网站所附带的增值不同,能够为客户提供的如支付服务、物流配送、功能更多的后台支持和网站功能及产品的相关信息服务。这也是产品策略个性化需求的因素。

3、企业经营方式的个性化需求

回顾十数年来从工业经济到网络经济的转换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致可归类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从大规模生产到敏捷制造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造就了工业社会。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单位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可以说,工业社会相对于农业社会的特征优势就存在于大批量生产之中。然而,大批量生产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者与使用者距离非常近,甚至是合一的,他可以制造出非常合乎使用者要求的东西。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分工越来越细。环节越来越多,生产者与使用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使用者的声音常常由于过长的生产——销售链而传不到生产者的耳中。

从第5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社会为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离而做出的努力:从亨利·福特的生产观念到产品观念,从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及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所做出的转变。但由于科技手段或称为时代的限制,此种分离只能在一定程序上得以缓和却无法完全消除。

但在网络时代,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因特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要求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是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即所谓“敏捷制造”。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敏捷制造而破镜重圆,融合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制作的优点,敏捷制造使得网络经济时代的产品不仅享有更低的成本,而且因此贴近顾客需求。借着信息技术,使用者和生产者已经合二为一了。

如果要以两个人(其人名也恰巧是公司名)来形象的说明这一转变,则最好的选择是“从福特(FORD)到戴尔(DELL),正如享利·福特首倡了大规模生产并成为其代表一样。戴尔却是敏捷制造或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Masscustomization)的先驱和典型。

3.2从商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的角色转换。20世纪80年代经贸组织成员国净增的6500万个工作岗位中,95%都是由服务业提供的。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下一代经济》中提出:信息经济的对立面是特质经济。每一项劳动,每一件产品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部分,如果物质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就是物质经济——即传统经济;那么,如果信息部分占的比重大,就是信息经济——即下一代经济。信息经济是“智能”占主导地位的服务型经济。

网络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后者只限于生产辅助(如配送设施,银行等)和个人服务(如商业零售、家政服务等),而前者先包含4个层面:①个性化服务;②商业服务;③交通运输、通信和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服务;④信息、教育、卫生研究和政府部门的服务。这些部门的中心任务是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其中前3个层面在工业社会也会有涉及,但对社会的发展最有决定意义的正是第四个层面服务的增加。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竞争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竞争焦点将转移到服务质量上。IBM公司表示,该公司不是在从事电脑制造,而是在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过,今后微软80%的利润将来自产品销售后的各种升级换代和维护咨询等服务,只有20%的利润是来自产品本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目前的经营额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1/5。

3.3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

虚拟化这一崭新的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似乎以超光速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一经出现就迅速在全球开花。虚拟化正为世界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倍增的拓展空间。其实,虚拟化经营说到底也是一种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的行为,类似这种行为早就存在于劳动分工出现后的人类历史中。但是由于交易成本,信息沟通等问题,导致辅助专业劳动无法社会化。现在,网络的出现,使得这种辅助劳动大规范社会化成为可能,也是目前为止最有可能提供个性化电子商务的模式。

网络经济从两个方面引发了虚拟化经营的出现:首先,国际互联网络虚拟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可以仅保留其核心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外包)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其次,市场情况和竞争方式的新特点,形成了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服务竞争的取胜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需要建立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企业界定模糊;信息共享、彼此信赖;专业人员地位强化;虚拟经理的出现。应客户要求,改变产品或服务的弹性大,由此带来虚拟企业的如下优势:有利于技术开发,有利于客户关系管理方式开拓市场,有利于共同筹资,有利精简结构,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

3.4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由以上关于虚拟企及其合作和未来组织特点可以看到:网络经济时代,是传统价值链重新构造的时代。工业时代企业赖以创造和建立竞争优势的,由基本活动(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和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组成的,已在企业内部强化了的一条价值链,在网络时代,将由虚拟化经营,更加专门的分工与合作和网络结构所代替。在网络结构中,自由职业者将增多,企业、团队乃至个人是一个个的节点或核心,承担着相当于传统价值链上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更加专业化的核心业务,其价值将由他客户联系的多少,亲疏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决定。只有采取这种方式,个性化服务在电子商务中的开展才能面对最小的阻力,以最灵敏的状态一一面对“新经济”下的多样客户。

4、成功案例简单分析

电子商务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的成功案例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4.1案例1

满足个性化需求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成功者一定得谈谈PC零售业的巨头——Dell公司。Dell公司是由其创始人MichaelDell于1983年在其德克萨斯州的大学宿舍创办的,现在Dell公司年销售额可达180亿美元,共PC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老牌的电脑巨IBM.、Hewlett-Packard和Compaq。Dell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其独特的经营模式是分不开的。电脑销售,一般是通过商进行的,而Dell公司却采取一种直销模式即“按用户订单装配电脑”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电话和互联网将自己所需的电脑组合、配置、型号等资料告知Dell公司,Dell公司就按用户的要求定制出用户所需的电脑,从客户订货到送货时间不超过36小时。此外,Dell公司还为其最好的客户创建了1500个个性化主页,使得他们可以直接获得公司的许多信息资料。Dell的个人电脑单机销售额年增长率为70%以上,远远超过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长率(11%)。

4.2案例2

如果说Dell是把一个新兴的科技产业带入个性化的大潮的话,那么Amazon就是把一个承续上千年的书籍销售也带入这场大潮。

Amazon是一个虚拟的网上书店,它没有自己的店面,而是在网上进行在线销售。它提供高质量的综合节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有关图书的信息。如果用户认为需要购买的话,可以把选择的书放在虚拟购书篮,最后查看购书篮中的商品,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并提交订单,那么读者所选购的书在几天后就可以送到家门上了。Amazon书店还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例如,读者可以在拿到实质的30天内,将完好无损的书和Music退回Amazon。Amazon将原价退款。当然Amazon的成功还不止源于此,如果一位顾客在购买一本书,下次他再次访问,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这顾客的名字和欢迎的字样;Amazon使用推荐软件对他曾经购买过的书以及该读者对其他书的评价进行分析后,将向读者推荐他可能喜欢的新书,只要用鼠标点一下,就可以买到该书了;Amazon能对顾客购买过的东西进行自动分析,然后因人而异地提出合适的建议。读者的信息将被再次保存。这样顾客下次来时就能更容易买到想要的书。

4.3案例3

如果说Dell和毕尽是销售有形的商品的话,那么前程无忧网就是地地道道的“人贩子”了。因为人人都是不同的,那么这个“人贩子”的生意就是彻彻底底的个性化,为买家量身订做的了。

前程无忧网目前是业内公认的最大招聘网站,就北京地区而言,其网站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50%以上;他们的另一块王牌就是前程周刊,这份由前程无忧自办的报纸在武汉,西安、成都等内地城市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实,前程无忧所做的很简单,人才来找它,用人单位也来找它,它只要把各方面的资料整合后再搬上平台,本来没什么可个性的,但因人才这种特殊的商品,使得前程无忧网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就更加前程无忧了。

前程无忧网在2000年底就已经达到收支平衡,2001年收入达1.6亿,预计2002度可以突破2.7亿大关。就在本文成文前,本人收到来自前程无忧网的一封电子邮件,信中提醒我在其网站上注册的个人简历已经半年没有更新了,并建议我为了保证简历的实效性立即更新。前程无忧网就是这样做到对客户贴身服务。

5、结束语

由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成功的个性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化企业,无不是在其组织结构和产品组成上具有极强的敏捷性,要想在电子商务个性化的舞台上有施展空间的话,除了应意识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趋势外,更应该理解满足个性化的动因和必然性。

参考文献:

[1]许统邦,宁亚萍,网络时代的个性化服务,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1期,2001年3月。

[2]高长明,当代水泥工业发展方向,水泥技术,1/2001。

[3]韩伟力,陈刚,董金祥,面向个性化服务的虚拟设计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第7卷第12期,2001年12月。

[4]赵林度编,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5]吴叔平著,电子商务的价值链与赢利模式,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6]洪国彬,特许经营、电子商务与市场运作效率,商业时代,2001,11。

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DOAJ;经济学类;OA期刊;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8-0127-05

2.5出版频率

由表6可以看出,196种经济学类OA期刊的出版频率很广,最主要的出版周期为半年刊,占到总期刊数的39.8%,其次为季刊和一年出版3期的,分别占到17.35%和11.73%,一年出版5期及5期以上的合起来只有9种,加上年刊的9种,加起来也才占总期刊数的9.18%,但是出版不固定和不清楚的却有一定的数量,分别为24种和19种,二者共占到总期刊数的21.93%。及时出版应该是OA期刊的一大特点,所以经济学类OA期刊的出版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2.6学术水平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指期刊前两年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数的比值。JCR是用来评价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指标,包括有: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即年指标,其中影响因子被认为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反映了期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就越大,该刊的学术质量也越高[4]。对2011年JCR的321种经济学类期刊仔细统计,发现196种经济学类OA期刊只有7种被收录,也就是说只有7种有影响因子,见表7。

3讨论

3.1关于经济学类OA期刊资源建设发展差异

本文对DOAJ经济类OA期刊的数量、国别、语种出版、学术水平等方面做了调查统计及分析,明显看出,参与OA的经济类期刊形成了全球的发展趋势,但是发展严重不平衡,发达国家无论在数量、语种、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均占优势,这与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政策支持开放存取运动密切相关,如:2007年初欧盟理事会第七框架计划共同决议中的开放获取的强制性命令,英国各大学支持欧盟的开放获取强制性命令[5],而美国在2007年末,国会和总统就敦促美国卫生研究院(NIH)(NIH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类科研资助机构,早在2005年就一直倡导并采取措施促进开放存取的发展)为NIH资助的研究采用的OA强制性规定等等[6]。不过在发展中国家,巴西、智利的经济类OA期刊发展位居前列,甚至大大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这与巴西、智利开展OA运动较早分不开,早在1997年,科技在线图书馆(the 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SciELO)就在巴西成立,其中收录的OAJ主要来自于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SciELO是一种合作性网上电子出版模式,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开放存取期刊运动的典型例子,各个SciELO成员国的开放存取期刊数量不等,差别较大,位居前两位的就是巴西和智利,2006年时候,最多的巴西有148种,其次是智利,有56种[7]。

3.2关于经济学类OA期刊的出版语言、出版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在出版语言方面,英语使用的最多。在当今国际交往中,英语使用广泛,基本上算作世界性的语言,而经济类OA期刊是一种全球共享的期刊,其出版机构不可能为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提供专门用本国语言书写的版本,一般只能提供一种或几种语言,所以非英语国家采用英语出版期刊就成为目前国际期刊发展的潮流,也便于其他国家研究人员使用。经济类OA期刊的出版能力和学术影响力都不高,特别相对于自然科学类OA期刊更是显得较低,这些都需要进一步促进和发展经济类OA期刊的发展。早在2008年,沈坤就在他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从事经济学的用户选择OA这样的网络出版方式相对比较低,在开放存取建议中呼吁要发展经济类学科OA期刊[8]。所以我们要支持经济类OA期刊,提高社会各界对经济类OA期刊的认可度,扩大经济类OA期刊整理,建立稳定有效的经济类OA期刊的出版机制,从而增强经济类OA期刊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使经济类OA期刊的发展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3.3关于经济类OA期刊在中国的发展

经济类OA期刊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作为金砖五国的我国却发展迟缓,整体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DOAJ上收录的经济类OA期刊只有一种,是中国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出版的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Review,回溯年代可以到1998年,出版频率从最初的一年1期到目前的一年3期,发展更新还是比较快速的,但是出版语言却只有英语1种,符合国际期刊发展趋势,不过没有再同时提供汉语语言出版,我觉得有点欠缺。我国在2006年10月了科学数据开放存取政策[9],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台关于开放存取的相关政策的规定,所以我国开放存取发展缓慢,而且社会各界关于开放存取的相关意识还比较薄弱,在王应宽对中国大陆各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调查显示,94.5%的被调查者对开放存取期刊不了解[10]。据Blackwell期刊价格指数显示,1990-2000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价格的涨幅高达185.9%[4],订阅期刊价格大幅上涨,如果经济类OA期刊推广,必将节约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定购者—经济类院系资料室和图书馆的开支,特别是经济类外文期刊越来越昂贵,昂贵的订购使用费已成为学术成果有效交流的一大障碍,推广经济类OA期刊的发展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经济类OA期刊作为一种在线免费取阅,发表付费,经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它的出现也是对传统经济类学术期刊的挑战。因此,作为一个经济信息情报工作人员,推广传播经济类OA期刊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促进和发展经济类OA资源建设,与世界接轨,让我国经济类学术期刊尽快走向国际化。

4结论

OA运动开展十多年,经济类OA期刊的资源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经济类OA资源总体数量和质量均不高,这都需要每位经济学类科研工作者对OA态度的转变,支持OA,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我国来说,如何提高国内开放存取经济论文的认可度,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和制定相关政策更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增强:第一,加大对经济类OA资源的搜寻、整理、推广等活动。第二,合理采取经济类OA期刊的经济机制,如广告、出版费、订购费、电子商务等。第三,建立一定的经济类OA期刊的质量控制机制,如稿件提交、出版前期审稿、出版中期格式规范、出版后期的质量评价等。第四,根据我国的国情,尽快制定支持经济类OA期刊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1]沈鸥.DOAJ医学OA期刊的统计与分析[J].图书馆界,2009,(4):62-65.

[2]朱连花,孙济庆.开放存取期刊现状研究——以DOAJ为例[J].现代情报,2012,(6):39-42.

[3]DOAJ[DB/OL].http:∥/,2012-10-22.

[4]胡德华.开放存取期刊质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3-4,19-20.

[5]李秀娟.国内外开放存取实践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10,(8):70-72.

[6]万丽娟,刘丹丹.国外实现开放存取可持续发展的举措[J].图书馆学研究,2011,(8):90-94.

[7]刘海霞,等.SciELO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存取期刊建设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6,(5):58-59.

[8]沈坤,黄永清.现阶段国内用户对OA资源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以南京高校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242-245.

[9]陈美家.中国大陆开放存取期刊时间现状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1):122-126.

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剑桥学派;学术主张;政策评价

0 导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逐渐由英国转向美国,作为凯恩斯的追随者,以萨缪尔森(P.A.Samuelson)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把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学说改造成为微观经济学,把凯恩斯的学说发展成为宏观经济学,建立起一个以微观、宏观理论为基础和基本结构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并在战后几十年中在经济学领域占据着支配地位。面对这套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英国一批以罗宾逊(J.Robinson)、斯拉法(P.Sraffa)为代表的自称为正统凯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学家,在增长理论、资本理论和分配理论方面同新古典综合派展开了争论,形成了所谓的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其理论又是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派”。

1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学术主张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埃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等。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其中琼・罗宾逊和尼古拉斯・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1.1 琼・罗宾逊和她的政策主张

琼・罗宾逊(1903-1983)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她是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作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向马克思学习”。著作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还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论文集》、《资本积累论》、《经济学的异端》和《现代经济学导论》等书。

琼・罗宾逊主张采用历史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方法,认为凯恩斯革命的本质是以“历史概念”代替“均衡概念”。如果采用历史分析方法,那么制度因素的作用是重要的。

此外,她于1956年在《资本积累》一书中,提出了“黄金时代”的概念和经济增长模型。她的“黄金时代”是指劳动充分就业和资本充分利用的均衡状态。假定技术系数不变,即资本与劳动比例不变,当劳动量增长率与资本量增长率相等时,就实现了“黄金时代”。她的一般增长模型如下:

利润率=经济增长率/资本家的储蓄倾向

模型表明,利润率与资本家的储蓄倾向成反比,资本家消费愈多,从而储蓄倾向愈低,利润率就愈高;在资本家储蓄倾向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与利润率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一定利润率产生一定积累率,在技术系数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积累率以及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利润率就会提高。

1.2 尼古拉斯・卡尔多和他的理论主张

尼古拉斯・卡尔多(1908-1986)是当代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作为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与经济增长论相溶合的收入分配论和建议以消费税代替个人所得税。卡尔多的经济研究领域很广,从厂商理论到福利经济学,从资本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到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到货币政策、税收政策。

卡尔多在30年代的论文尚未跳出传统的边际主义经济学的框框,但被认为在那时已显出他在理论上的“创见性”。其中有他所命名的“蛛网理论”,即用供求弹性的相对差异分析市场稳定条件的理论(1933);有在福利经济学中称为“卡尔多补偿测验”的“补偿原理”。后者是卡尔多在《经济学的福利主张与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1939)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判别社会福利是否提高的标准。新福利经济学在V.帕累托的“最佳状况”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判断一种经济变化是否使社会福利有所改善的标准是:在一部分人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没有任何人蒙受损失。但实际上,采取一项政策,在一般情况下,总会使一些人得到改善,另一些人受到损失。

斯的投资-储蓄分析为基础,从宏观入手,结合经济增长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分配。

他把国民收入Y分为利润(或财产收入P)和工资(或劳动收入W)两大部分;认为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P/Y取决于投资率(投资对国民收入的比率I/Y)和利润的储蓄倾向(利润中的储蓄比率sp)与工资的储蓄倾向(工资中的储蓄比率sw)之差。在通常情况下,工资的储蓄倾向等于零,即sw=0,则利润的相对份额就取决于投资率和利润的储蓄倾向。投资率愈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就愈大。利润的储蓄倾向愈高,则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就愈低。如果利润全部用于储蓄,则利润的相对份额将与投资率一致。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确定了,余下的即为工资的份额。这个分析是对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的传统理论的否定。卡尔多以后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分析方法上和他的宏观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按照卡尔多的模式,若工资的储蓄倾向等于零,利润的储蓄倾向小于1(即不全用于储蓄),则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同利润率的利润和储蓄比率之乘积相等,才能使经济不断地稳定增长。

1.3 皮埃罗・斯拉法和他的理论主张

皮埃罗・斯拉法(1898~1983)是英籍意大利经济学家。出生于意大利都灵。斯拉法1924年开始他的学术生涯,在佩鲁贾大学法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926年转到撒丁岛的卡利亚里大学任教授。由于法西斯统治的日益强化,他于1927年夏移居英国,接受凯恩斯为他提供的剑桥大学讲师的职位。

斯拉法在研究方法上复兴了古典学派的思想,常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者。他试图找到“不变的价值尺度”,提出“标准合成商品”以分析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并确定工资和利润的比例。他的理论同20世纪以来西方正统的经济学理论相对立,被认为在资本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工资与利润分割模式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著作对20世纪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有过两次重大突破。斯拉法于1925年发表了《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长篇论文,1926年发表了《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在这两篇论文中,斯拉法指出,A.马歇尔的价值理论是难成立的,因为其最基本的两个组成部分(完全竞争概念和利用相交的供求曲线来决定价格与产量)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他对于要在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确立一种函数关系进行了批评。他揭露了传统经济学所普遍使用的完全竞争模式的突出弱点。斯拉法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线索。

经过30多年的准备和琢磨,斯拉法于1960年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一书。

斯拉法证明了如何有可能解决李嘉图终生困惑而未找出的“不变的价值尺度”问题。他规定一种“标准合成商品”,或简称“标准商品”,即经济体系中所生产的合成商品本身配合的比例,必须等于参加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总量的比例。当收入分配发生变动时,用标准商品来计量的相对价格就未变动,除非有了技术的变革。斯拉法还论证了在实际工资为已知和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利润率和相对价格就被决定。如果实际工资是用标准商品来测定的,那么整个经济体系的实际工资和利润率之间的一种线性关系就能被确立,如下式:

r=R*(1-W)

式中R为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即最大利润率;r为利润率;W为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比率部分。 斯拉法的理论结构中,生产价格的决定所根据的均衡条件仅仅在于每个部门的利润率的均等,这个假说同为获得一定的生产量所必需的生产资料数量的考察一起,就足以决定分配变量(利润率和工资)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因此,这种研究方法是根据客观材料,而与建立在消费者“偏好”的基础上的边际主义理论是完全对立的。

1.4 卢伊季・帕西内蒂和他的理论主张

卢伊季・帕西内蒂(1930― )是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增长和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等。帕西内蒂他出生在意大利的贝加莫,并在米兰读完大学,接着去英国和美国,先后在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接受教育,1962年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是国际经济学协会成员和执委会委员,经济计量学会成员,并因为对经济学研究的贡献而多次获奖。主要著作有《增长和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等。

帕西内蒂的贡献被认为是在卡尔多理论的基础上,扩充了卡尔多模型,对收入分配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丰富了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在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中资本收益率成正比例地取决于劳动增长率,成反比例地取决于利润获得者的储蓄倾向。即在技术不变和保持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条件下,如果工人的储蓄为零,则资本的收益率(利润率)与劳动增长率成正比,与资本家的储蓄倾向成反比。即资本家消费愈多,则利润率愈高;劳动增长率愈高,从而经济增长率高,利润率也愈高。

1.5 结论

新剑桥学派既反对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也反对“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他们认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被实践证明是无效的,而“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则是一种倒退。他们也主张实行政府干预,不主张自由放任,但是,干预的方向主要不是直接或间接去增加总需求,而是调节收入分配,理顺阶级关系,创造社会稳定的经济环境来推动经济增长。新剑桥学派认为,工人和资本家两大阶级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是资本主义社会“病症”的根源。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两极分化在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又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问题。

剑桥学派主张通过实行福利政策和增加税收等措施来进行收入的再分配,改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情况。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征收累进所得税、高额(没收性的)遗产税和赠与税,抑制食利者阶层收入的增加,将这些税收用于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改进卫生、教育服务)和改善低收入贫困阶层的状况。

第二,实行“福利政策”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现象”。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向失业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给低收入家庭以一定的补贴、对失业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能从事更高技术水平和更高收入的工作,以便实现“长期充分就业”。

第三,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社会管制,制定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赤字,逐步平衡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增长率来确定实际工资增长率,以改变劳动者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份额向不利方向变化的趋势,从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逐步扭转分配的不合理情况。

第四,实行进出口管制政策,利用国内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以便为国内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降低失业率,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第五,政府运用财政预算中的盈余来购买私人公司的股票,把一部分公司股份的所有权从私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以减少食利者阶层的收入,增低收入家庭的收入。

第六,关于对付“滞胀”的政策。

新剑桥学派根据它对“滞胀”原因的分析,主张首先需要加强初级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增长之间的调节机制。这就要求各国政府(或各国际团体),单独地或协同一致地持有比私人厂商凭期自己力量愿意持有的更多的初级产品储蓄,并随时以稳定价格为目的干涉市场。即当农矿产品过剩时通过积累储备阻止农矿产品价格跌落,当农矿产品供给不足时,则通过出售农矿产品,减少储备来抑制价格上涨。

2 简要评述

总体来看,新剑桥学派属于比较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是有一定深刻性的。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弊端,也有适当的揭露。但是,新剑桥学派毕竟是在资本主义视野范围内来看问题的,因而,很难提出真正深刻的见解和正确的政策建议。从经济理论方面来看,新剑桥学派的主要弱点在于:第一,他们自己所提倡的以历史观来代替均衡观的意见并没有真正实行。他们所说的历史因素被片面地理解为时间因素,而不是从前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对后来经济活动的作用和影响。第二,新剑桥学派强调的制度因素分析说涉及的也只不过是某些具体的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但是并不涉及对根本性的制度分析。第三,新剑桥学派把经济波动的原因归咎于人们预期的不稳定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没有深入分析经济波动的更深刻原因和作用机制。第四,新剑桥学派对收入分配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分析,仅仅局限在一定的程度内,而没有作更深入分析。

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第9篇

1.1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空间很大

当前,服务业迅速发展并且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广东省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水平与其进出口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如表1所示。2007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15.6亿美元,仅为同期全省货物贸易额的3.4%,与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平均比率22.2%相比有很大差距。2007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23亿美元,广东服务贸易在全国的比重仅为8.53%。同国内服务贸易发达地区相比,广东服务贸易发展也明显落后,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北京的39.05%,上海的36.64%。

广东服务贸易整体上严重滞后商品贸易。多年来广东进出口总量占全国1/3以上,但是,长期以来,服务贸易总量占商品贸易总量的1/8左右,比上海、北京落后。虽然凭借地利在旅游、海运服务等方面占有优势且得到较好发挥,却在其他许多服务贸易领域未能充分地研究和开发,错过了不少发展机遇。因此,广东服务贸易尚处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1990年到2002年广东各项服务贸易年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高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同期年增长率7%,也高于其他主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地区。在2001年世界经济普遍低迷,服务出口出现负增长时,广东服务贸易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02年对外劳务合作的增长率高达40%以上,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的增长速度更高达125%。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务贸易趋于自由化,鉴于目前广东服务的输出规模还很小,未来服务输出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1.2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保持较快增长,且呈顺差状态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7年,广东服务贸易涉外收支年均增长达到27%,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均14.5%的增长幅度。与全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不同,广东服务贸易与货物进出口一样,近年来基本为顺差状态,而90年代广东省服务贸易进出口多为负值,但有逆差不断缩小的趋势。

1.3服务贸易交易项目结构集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7年,广东省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两项跨境收支合计142.52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达66.21%;而同期全省通信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体育、义化和娱乐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项目。

收支总额合计为30.85亿美元,仅占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25.83%。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结构比较单一,行业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领域,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技术和知识密集犁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占比明显较小,发展相对落后。

外商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和传统服务业,在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研和综合艺术服务业的投资较少。如表5所示,1979~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在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的分布为:

房地产业占53.3%,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18.3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9.46%;社会服务业占9.91%;金融保险业占5.4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占2.28%;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占0.76%;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0.38%。

1.4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区域差别显著

出于战略布局的需要,广东服务贸易高度集中于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地区结构过于集中。根据服务贸易外汇业务统计,2007年,广州、深圳两市服务贸易合计收入占全省服务贸易收入的88.12%,合计支出占全省服务贸易支出的82.15%,而其他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全省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均衡,显示出广东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的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中心城市在生产要素区域流动中未能发挥辐射中心的作用,其综合服务也未对区域经济起到显著的带动作用。导致该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未能形成一定规模,无论中心城市还是其它地区,传统服务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各城市间仍以竞争为主要关系。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如表6所示,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9.23亿美元、32.68亿美元和18.0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比例分别为20.14%、22.52%和12.45%,仅广州、深圳就合计占比42.66%,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地占全省55.11%,集聚效应非常明显,占比最小的茂名仅占2.07%。这与广东省历年贸易总额分布类似。如图1所示,从2000年到2007年,全省出口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2007年三地的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达72.22%,远高于其他地区。更多经济就在中国论文指导网

1.5服务贸易伙伴不断增多,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香港、美国、日本是广东服务贸易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地区和国家。据统计,2007年,广东(不含深圳)与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收支总额占全省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68.16%。其中,香港是广东最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广东与香港的服务贸易收支占全省的39.41%。多年来,广东依靠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不断强化粤港服务产业链.加强服务贸易产业问的合作,服务贸易也狱得了快速发展。

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一直占了广东省服务贸易的大部分,也是广东省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以旅游服务为例,如表7所示,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国际游客出入境人数中香港同胞占比分别为92.92%、66.35%、67.34%、69.07%。可见,广东与香港的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占主要地位。再看与国外的旅游服务贸易情况,如表8所示,主要为日本和美国,其中1995年两个国家共占比35.63%。2007年这两个国家占比有所降低,但依然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伙伴基本稳定,但目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广东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从广东国际服务贸易总量及发展情况和各服务贸易分项目、各地级市进出口额对照表等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服务贸易的组成主要是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它服务贸易中的一些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量和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还比较低,服务贸易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发展潜力也很大,将成为未来广东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重要增长点。

2.1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增幅较全国快

虽然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3年到2007年翻了一倍多,但相对于国内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第一大省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市场占有率低。如表10所示,广东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比例平均为9%,服务贸易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额比例更低,为6.5%,这与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是极其不匹配的,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相对不高,但增幅大于全国增幅。如表9所示,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7年为2003年的2.57倍,而同期全国为2.45倍,但高出的不明显,基本保持和全国同步增长的步伐。所以从市场占有率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处于平均水平,竞争力不明显。

2.2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把广东省模拟为一个完整性的国家,对其进行与全国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计算,然后计算中国与世界相比较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最后进行广东和全国竞争力指数的比较,得出广东省在全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情况。

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取值范围为[-1,1],TC取值接近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均水平,当TC指数的取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行业竞争力越小。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徽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3,0)之间,说明全国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微弱竞争劣势;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0.3)之间,说明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全国来说有微弱竞争优势,且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处于负值,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为正值,还有上升趋势。因此,从TC指数来看,广东省服务贸易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力较强。

再看RCA指数,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即极强的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1.25,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0.8,1.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服务竞争力弱。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0.5左右,小于0.8,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1.3左右,位于[1.25,2.5]之间,可见,中国服务贸易相对与世界来说处于相对劣势,竞争力弱,而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中国来说处于相对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全国RCA指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多大改变,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3.结语

广东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性的产业优化升级、国家的政策扶持与倾斜、高新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广东发展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目前广东省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持续高速的货物贸易增长对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但是广东国际服务贸易优势产业还不明显,国际服务贸易的组成依然主要是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市场占有率不高,发展水平还较低,行业内部组成结构和区域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进出口大幅下滑,国际贸易保护有可能重新抬头,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广东服务贸易的发展。

上一篇:公共卫生服务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