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范文

时间:2023-03-06 20:13:02

危房改造范文第1篇

关键字:危房改造四合院保护矛盾

但是,伴随着这场危房改造工程而来的是另一个同样引起社会瞩目的新问题——如何在改造工程中做好最具古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也同时提到了我们面前。十几年来,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发展而在全市不断扩展的保护历史名城、保护四合院的争论,现已逐步演变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所普遍关注的重要新问题。

一、我市危房改造进程中对四合院等传统建筑的熟悉及保护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旧城内的四合院平房区,已开始大面积演变为危破房,其危房率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而且,危破房屋正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向旧城的四合院区域扩展,并开始威胁众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平安,也影响着首都的城市面貌。为加快这一“历史”新问题的解决,市政府做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旧房改造的决定。全市自1990年正式开展危房改造工程以来,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其危改建设和四合院保护的关系和矛盾以及社会视点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状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摘要:

危房改造的第一阶段摘要:1990年至1997年之间,以解决旧城内危破程度严重的房屋为目标的危房改造工程。城区内当年最突出的危房主要集中在内城的原城墙根一带,即东二环路西侧、西二环路东侧、北二环路南侧以及外城的天坛、先农坛坛根四周的天桥金鱼池、法华寺等区域。为解决危改建设的资金来源新问题,当年所采取的方式,是原地改造建设,就地平衡资金。这一改造建设方式,确实为最初的危房改造和区域性的市政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新问题,就是改造建设单位为了多建住房,纷纷要求突破旧城建设高度控制的规定,不断提高楼房的建设高度。为防止危改建设有可能给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带来不良影响,市政府在当年的危房改造工作中曾制定了“四个结合”,提出危房改造要和“古都风貌保护相结合”的规定,并在社会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要保护古都风貌,尤其是保护古都的空间格局,改造建设项目要维护旧城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等等。为此,当年在旧城内最初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的注重力,多放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古都风貌的协调上,危改启动的区域,也多在旧城的边缘地带。所以,这一阶段的危房改造工程,是以外城的宣武区、崇文区和内城的东西二环以内的危房区域为重点,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危改建设工程,从而较大面积地拆除了这一区域的危旧房,先后建起了一批居民住宅楼,使旧城内部分区域的居民危房新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据市危房改造办公室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在1990年至1992年开展的危房改造的三年间,旧城内四城区总计搬迁住户29385户,平均每区每年只搬迁1600余户。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的规模还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危房改造项目和老北京四合院、胡同保护的矛盾还未充分显现。

危房改造的第二阶段摘要:1998年至2003年3月,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市政建设的步伐,而旧城内历史上形成的大面积的危房新问题的解决,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这一阶段,全市提出的危改工作的目标是,在5年时间内完成全市的危房改造工程,其重点是旧城内的危旧房。自1998年以来,在旧城内的四城区全面开展了针对危旧平房的危改建设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旧城内危房改造速度,还同时提出和实施了开发建设带危改、市政建设带危改、修路工程带危改等危改思路和建设项目。据市危房改造办公室统计,在这一阶段,旧城内除25片历史文化街区外,在传统四合院平房区域内,列入危房改造计划的项目达到130余片,在危房改造搬迁的高峰年度,四城区每年外迁住户曾超过3万户。我们看到,在短短几年内,旧城内的传统平房区域逐渐被现代化的楼房小区所代替,东西城区的部分危改项目已逐步向传统的四合院、胡同区域扩展,部分传统四合院、胡同在逐步消失……。这一变化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危房改造的第三阶段是摘要:2003年4月以后,市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和吸纳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在全市认真落实中心领导有关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指示精神,对旧城内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办法。如制定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保护办法”、对危改区域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采取了挂牌保护的办法,使处于危改拆除区域内的658座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得以保留。尤其重要的是,将全市危房改造的思路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从以往的危房改造工程中对四合院胡同采取的“改造、建设”转变为“保护、维修”,要在保护四合院和历史名城的前提下,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市延续多年的以拆除原有四合院为主要方式的危房改造工程,最终转变为以保护维修和提升居住环境为目的的危改工作。

根据上述对四合院保护的原则精神,我市四城区先后探究并制定了近期将以新的思路开展的白塔寺地区、三眼井地区、前门地区、大栅栏等传统街区的保护维修和改造市政设施的方案,将会取得既能保留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及格局,又能适应和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双重效果。

二、旧城内危房改造的实施方式及对传统四合院保护产生的影响

为在危房改造工程中妥善处理和历史名城和传统建筑保护的关系,我市自开展危房改造工作以来,也曾经历过多方面的探索过程,社会各界曾针对如何在危改过程中保护古都风貌的新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一批专家学者曾从历史名城和古都风貌整体保护的战略高度,发表过真知灼见;有的专家亲自主持或参和了部分危改方案的设计工作,在全市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也曾有过各种探索和不同模式摘要:

1.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实施的楼房小区式的改造方式。在危房改造的初期阶段,为了能尽快安置大量的居住危房的居民住户,各城区曾在旧城的边缘地带建造了一定规模的楼房小区式的住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区域因危房所造成的社会压力。但随着危房改造工程的进展,这种改造模式却逐步向旧城内的传统四合院区域“侵蚀”。在危改初期阶段以后,我们看到,由于实施了楼房小区式的危房改造工程,使得一些传统平房区域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被全部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现代化的楼房小区。从北京旧城的整体看,当初为解决部分居民的危房而在旧城的边缘或某一区域,建成一定高度的楼房式住宅,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名城的整体景观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只要建筑的外观形制、体量、高度符合城市总体控规要求,在历史名城保护总体规划中是答应的,但是这种“改造”方式的代价,却是旧城内这一历史地区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由此而永远消失了。

2.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开展的菊儿胡同“楼房四合院”式的危房改造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即我市在大规模实施危房改造之前,清华大学等一些科研单位,曾就如何在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前提下,妥善解决旧城内危房新问题展开过多项探究和探索。东城区菊儿胡同的改造,就是当时在努力协调古都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内开展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改造更新、新旧结合”式的危改试点方案。这一方案的突出特征是摘要:将传统四合院的独门独户的居住形制和楼房单元相结合,组成住户居住的基本单位;在建筑设计上,为每户增加了原传统四合院住房中没有的厨房、卫生间等现代设施。建成后,每组建筑基本保留了大院落的组合形式,能够较好地延续传统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原有的住宅胡同的传统结构;继续保持了以往四合院传统住宅院落的地域空间;其建筑外观尽量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在当时被社会称为“类四合院”或“楼房四合院”式的危改建筑。

菊儿胡同开展的危房改造方式,是我市最早在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开展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危房改造探索性试点方案,其整体规划中的改造、继续、更新的设计手法,为我市以后在旧城内开展的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

3.在城根、坛根开展的整治及恢复区域景观的危房改造方式。在我市旧城内的城根、皇城根、坛根、古河道等地带,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形成的居民居住区,由于房屋建设质量差,是我市最早出现的危房区域,也是旧城内危房改造的重点地区。我市先后在东皇城根、明城墙遗址、菖蒲河遗址(南皇城根)、南中轴路两侧的天坛和先农坛的坛根等地带采用搬迁、整治的思路,开展了以解决危房、拆除违章、整治环境、恢复区域历史景观为目标的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工程,共搬迁住户超过一万余户,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上述区域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的共同之处是摘要:由市区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在搬迁了大量住户、单位的基础上,将区域内多年形成的杂乱建筑全部拆除清理;整治和绿化环境,市文物局积极参和了上述各项工程的实施工作,先后清理发掘了东皇城墙(根)遗址,利用考古成果恢复和展示了部分地段的皇城墙遗迹;维修、加固和保护了崇文门东侧明城墙遗迹;配合菖蒲河恢复工程,修缮了南皇城墙;参和南中轴路的整治工程,修复了天坛、先农坛的外侧坛墙等,局部恢复了上述重要区域的历史面貌。尤其是在菖蒲河遗址整治及恢复河道的工程中,在菖蒲河北侧修建了一批传统式的四合院建筑,使这一地区历史上特有的红墙、御河、四合院的传统建筑景观得以重新展现。

4.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南池子危房改造方式。南池子地区的危房改造工程,是我市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第一个以四合院改造为主的危房改造项目,也是我市对传统四合院改造、维修、保护利用的探索性的试点工程。又由于南池子位于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故宫的建设控制地带之内,其街区本身又是全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所以南池子地区的危房改造工程,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界人士分别从故宫传统环境的延续、原有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环境水平等不同的角度给予评说。非凡是对改造后新建造的二层式的居民住房等方面,部分专家还存有一定的看法。但从整体上看,南池子地区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是在十分复杂的矛盾和多种困难的境地下,开展的一项危房改造的艰难探索,其总体效果应给予充分肯定摘要:一是危改工程尽量多的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搬迁了占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渡寺大殿的小学校;搬迁和拆除了普渡寺大殿四周的186户居民,使年久失修的文物建筑得到了彻底的修缮;在危改工程中保留了原有的9条胡同和街巷;保留了目前状况较好的四合院31座;按原格局重新修复了传统四合院17座。二是,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提高了居住水平。在危房改造前,每户住房面积为2684平方米,改建工程后的回迁户户均达到69平方米。为解决区域内居民住户过多过密的新问题,在这次危房改造中,居民外迁率为70%,降低了住户及人口密度,从而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各种现代化的市政设施,如管道燃气、电力设施、通讯网络、上下水管线、地下停车场等等都从地下引入四合院内或居住的区域内,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整个区域的市政水平。

5.实施了小规模院落式的维修改造方式。为在危房改造中更有效地保护目前状况四合院建筑,我市有关部门曾做过多种改造形式的探索,其中在传统四合院区域推行的以单体院落为单位的危旧房改造方式,基本保持了原有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传统外观,对原有胡同、街区风貌及周边邻里建筑不造成任何影响,是我市在旧城内危房改造工作中,对四合院建筑改造和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成功的尝试,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此方案的实施,往往是以一组或几组四合院为改造单位,在搬迁安置院内原有住户的基础上,根据院落建筑的保护状况及完残程度,做出维修、改造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原有院落建筑开展一系列的维修、复原、翻建和内部改造,使原有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得以恢复。新的院落建筑,完全可以适应和满足现代化的居住生活和多种使用的需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意义的改造院落有摘要:东城区南锣鼓巷沙井胡同15号四合院、秦老胡同35号四合院、鼓楼东大街国祥胡同甲2号四合院、东城区亮果厂6号四合院、东城区府学胡同34号四合院以及国子监街、南长街等数十处院落,大都是在安置原有危房户后,对现存的危旧四合院仍依照原有的结构和传统的格局,进行翻修或重建。重新改造后的院落建筑,除内部增建了卫生间、厨房、上下水管等市政设施外,其建筑的总体外观,基本保留和延续了原有四合院的传统特色。从这种单体院落改造后的整体效果看,这种小规模院落式的危房改造方式,既保留和发展了传统建筑原有的实用居住价值,又再现了老北京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建筑。

三、已实施的几种危房改造模式和传统四合院保护的矛盾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关在危改工作中做好四合院保护的指示精神,我市在旧城内的危改工作思路已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为适应这一重大转变,有必要对我市十几年来的危改工程实施方式进行认真反思,以便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深入探究和探索在今后危改工程中保护传统建筑及历史文化环境的原则和方法。我们首先充分肯定以往的危改工作在解决城市危房、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环境水平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但如何在危房改造的实施工程中处理好和传统四合院保护的关系,确有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究探索的新问题摘要:

1.以开发建设的方式,开展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对传统四合院、胡同、街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开发建设的本质,就是利用旧城内的土地及空间进行建设,它和开发地域上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是相矛盾的,其所追求的目标,是最多的建筑容量和最大限度的建设高度,以新增的建筑面积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市危房改造的起步时期,在旧城的边缘地区实施这种开发性建设,也确实为当地的危旧房住户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居住用房,也为政府缓解了没有资金解决危房及困难户回迁的现实新问题。但是,这种在旧城内非凡是在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实施的开发性建设,是以牺牲危房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地区传统风貌为代价的。从以后的实际效果看,在实施开发性建设的传统平房区域内,部分保留状况较好的四合院建筑,也在开发建设的工程中被拆除。非凡是在占地面积较大的四合院平房区域,不但原有的各类建筑包括个别状况较好的四合院被全部拆除,而且这一地区已延续多年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也被一栋栋体量较大的现代楼房所取代,致使这一地区的历史“痕迹”也随之消失了。

在危房改造初期,为加快全市危改工作速度,我市在旧城内还同时实施了市政建设带危改、道路扩建带危改等多种建设性的危房改造方式,这种以城市建设工程的方式来承担部分危房改造任务的做法,其实际中所偏重的是市政工程建设本身,而对市政工程两侧所涉及的传统建筑也是以拆除为主。在工程实施后,城内部分地段的道路确实展宽了,但沿街两侧原有的传统建筑及街区景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非凡是沿街的传统四合院、商家店铺等历史性建筑在不断减少。

2.原地实施危房改造的方式,对传统四合院建筑和地区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四合院平房区危房住户过多,加之建房资金紧缺,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解决危房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摘要:原地危改建设,就地搬迁安置,增加建筑高度,平衡建房资金。应该说,这种方法在旧城的某些边缘地带是可行的,但假如在内城的中心地区或四合院胡同区域,也实行“就地危改,原地建楼”的方式,就必然拆除危房区域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造成一个历史地区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的破坏直至消失。

3.以迁移的方法在新建楼区的一侧保留部分四合院的方式,将使传统四合院的原有价值大打折扣。部分旧城内的危房改造项目,为协调危改建设和四合院保护的矛盾,兼顾两者的关系,在危房改造建设中,将区域内有价值的四合院,迁移至新建小区的一侧。从表面看,这种危改方式是将有价值的四合院建筑迁移保留了,有的小区内个别的四合院还做到了原地保留,有的楼房林立的小区内需保留的挂牌四合院一个不少,但这种原本分散于胡同、街巷之中的四合院建筑,却在这种危改方式中脱离了原有胡同的历史环境,又重新组织在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建筑环境内。这种重建的四合院,不但失去了传统环境下的原有价值和意义,而且新建成的楼房小区,也必将影响和改变这一传统四合院区域在历史名城中原有的地位和功能,进而会对北京历史名城的整体风貌造成损害。

4.在危改的运行方式上,部分危改区域曾出现过把危房改造和保护四合院对立起来的偏向,造成部分危改地区的居民对政府部门保护四合院工作的误解。旧城内很大一部分危改工程,因涉及到历史街区和四合院的保护新问题,多和危改建设形成矛盾。有的建设单位就认为,是四合院保护影响了危改建设,个别的建设单位在处理建设和保护关系上,形成一种摘要:解决危房=拆除破旧四合院、改造=盖楼房=解决居民的危房新问题的思维模式,片面认为,不拆除原有的危旧四合院就无法解决居民危房新问题。在前一时期,有的危房项目因四合院保护新问题出现了停顿和调整,在部分建设单位上述错误情绪的影响下,致使部分急于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对政府部门保护四合院、胡同的做法产生了对立情绪。个别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北京破旧的四合院已经过时了,保护它就是保护落后等等。而未能看到,市委、市政府之所以采取保护北京四合院以及保护历史名城的举措,正是保护和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述熟悉新问题的产生,其根源概出自于这种原地危改建设的运行方式。

四、以新的思路解决旧城内危房改造中的四合院保护新问题

1.坚持以维修、保护的方式替代四合院区域的危房建设工程。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市政府有关保护四合院建筑、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指示,果断停止旧城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切实保护好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建筑。同时更要深入探究和解决目前四合院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危房新问题,应认真探索危破四合院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良性管理机制。在搬迁改造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经济搬迁的做法,首先是着重解决四合院区域内经济困难户和低收入职工的住房新问题;在住户疏解和外迁的思路上,应变以往的“货币搬迁”为住房调整,通过调换住房的方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和避免经常发生的货币纠纷新问题。如在城外统一建造住宅楼,然后,通过采用住房调整的办法,以租房的方式,将四合院区域内的危房户置换至城外的单元楼内,在原住户离开危房后,再根据所在区域的位置特征,另行探究危破四合院的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方案。

2.以多种方式开展旧城内四合院的维修和保护。按照市政府有关保护四合院的要求,四合院的产权及使用单位要积极采取维修和保护的办法,不得拆除和改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鼓励实施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的危房户搬迁和四合院维修、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外观的前提下,院落内可以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以适应当前都市生活发展的需要。

3.探究制定不同区域内的四合院危房维修、改造、保护和利用方案。在北京旧城内,对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建筑应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如摘要:处于旧城中心区的四合院和城市边缘地带的四合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和一般传统平房的四合院建筑,因在历史名城的不同地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和功能,因此在保护上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讲,因地域上的差异,对全市四合院的保护标准和方式不搞“一刀切”,非凡是对旧城内的40片历史传统街区的四合院,要严格按照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拆除、改建原有的传统建筑。对年久失修的危破房屋的修缮,要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按其建筑原状维修并保持和恢复其传统外观。而对于一般平房区内四合院建筑的维修,一般不做纯“复古式”的要求,在其建筑内,除可增建卫生间、厨房及各种市政设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建地下室等。在院落的利用上,可在不影响建筑格局和区域景观的前提下,可以营建“下沉式”院落或增加庭院式罩棚等等,以满足和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

4.以四合院私有化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实现四合院维修、保护的社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城市普遍推行公有制并最终实现了私人住房公有化后,政府部门也从此背负了全市职工住房的沉重“包袱”。几十年来,由于政府及房管部门长期缺乏足够的维修资金,始终无法保证全市居民住房的日常维护,使得很多居民住房非凡是旧城内年代久远的四合院平房,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中日见残破,以至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危房。实践证实,政府部门无法继续承担全市居民的住房新问题。由于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及北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已经积蓄了较大的资金财力,非凡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各阶层人士,已经开始介入旧城内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利用领域。如在皇城内的南、北池子、南、北长街、景山东、西街、什刹海地区、南、北锣鼓巷、国子监街等重点四合院街区,已先后有百余处四合院建筑,由港澳企业家及各界人士依有关政策出资收购后,都按院落原有的格局和建筑风格重新修复利用,使原已危破的四合院建筑在经过维修后得以延续。可见,社会人士参和四合院的危房维修及利用,在全市传统四合院的保护利用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功能。从今后发展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的各界人士参和我市四合院的维修、利用,还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向。

5.以整治的方式,拆除四合院区域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建造的现已破旧的楼房建筑,重新恢复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街巷。自解放以来的一段时期内,为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旧城非凡是在四合院平房区内,先后拆除了原有的四合院、胡同,建设了一些生产性的企业厂房、生产车间、单位办公楼和职工住宅楼以及一批居民简易楼。这些建筑长期处在旧城的传统区域内,始终影响着历史名城中四合院平房区整体的区域风貌。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使用后的今天,这类建筑物中的很大一部分,或建筑结构老化,或建筑物本身已不适应现代使用功能的需要,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危楼,目前,多面临着新一轮的更新建设新问题。从当前我市对旧城内传统街区保护的实际出发,这类建筑的更新和改造,应严格按照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规定,不能再对处于传统平房区内的此类危旧楼房重新进行改造或重建。应根据实际可能,或降低其楼房建筑的高度;或削减建筑面积直至拆除其目前状况厂房、库房、办公楼等建筑,在原地重新恢复历史上原有的四合院建筑及胡同街巷。目前,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凡是一批社会企业,在已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上述构想正在逐步得到实现。如北京同仁堂医药公司,在50年代期间,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曾先后在美术馆后街、东四等四合院平房区,拆除了原有的四合院建筑、胡同等,建起了高大的生产车间和库房。在经历了几十年时间的发展,非凡是随着首都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生产车间及库房早在80年代就已调至城外郊区,原有的生产车间及库房其结构现已老化过时,均无法布置它用。目前,医药公司拟将原厂房、库房拆除后,改建为现代化的办公楼。市文物局考虑到这一地区为即将划定的四合院传统文化街区,应采取严格的限制办法,逐步恢复传统的建筑风貌,非凡是要禁止出现新的建设项目。在经过一个时期的整治和建筑调整后,这一地区存在的50年代以来所营造的生产车间、厂房、企业办公楼及职工宿舍楼等现代建筑,将逐步被拆除并恢复原有的四合院建筑及胡同街巷,仍由原有企业单位使用。经过文物部门的努力,同仁堂医药公司最终表示服从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大局,放弃了原拟定的建楼方案,重新调整了建设计划。已初步决定,依历史资料,于原地恢复传统的四合院建筑,用做企业的办公及对外接待场所。可见,随着首都城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及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整个社会对历史名城保护熟悉的提高,拆除当年在四合院区域内建造的各〖JP2〗类厂房、车间、住宅楼等现代建筑,重新恢复历史上这一地区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的设想也将成为现实。

危房改造范文第2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逐步消除农村危房,提高农村基本住房的安全性。

二、目标任务

8月底前全面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三、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通过整合民政、扶贫、国土、水利、农业、交通、卫生等部门的资金,加强相关惠农支农政策衔接,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农村危房改造户数比较集中的村庄,编制危房改造规划,探索采取集中建房方式,进一步节约土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危房改造水平。

(二)群众自愿。危房改造申报、改造方式的选择均由群众自主决定。在充分考虑困难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和扶持困难群众建造经济实用、质量安全的房屋。

(三)体现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利用传统工艺、传统风格和当地建材,开展建筑节能试点。

(四)公开公正。在确定实施危房改造农户之前要实行“五公开”。即政策公开、补助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民主评议公开、审批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公正透明。

四、补助对象与建设标准

(一)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二)建设标准。农村危房改造采取翻建新建和修缮加固两种方式。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

五、补助标准与资金管理

(一)补助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

1、五保户、农村低保户重建房屋户均2万元,五保户、农村低保户修缮加固户均0.6万元。

2、贫困残疾人家庭(非低保户)、其他困难户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贫困残疾人家庭(非低保户)、其他困难户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

政府补助资金中,中央和省级每户综合补助0.8万元,市级补助不低于0.1万元,其余资金由县级承担。

其他不足部分,由农户自筹。农村危房改造政府补助资金与灾后重建、残疾人危改等项目相重合的农户,所在乡镇在补助农户时,按照各部门确定的标准,坚持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补助的原则。

(二)资金管理

各乡镇要整合资源,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土地整理、整村推进、灾后重建等项目建设相衔接,提高政策效应和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政府补助、银行信贷、社会捐助、农民自筹等多渠道筹措危房改造资金。农村危房改造政府补助资金由县财政集中管理、统一使用,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规定严格使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农村危房改造验收合格后,通过财政涉农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到户。

六、改造方式、实施步骤与审批程序

(一)改造方式

农村危房改造分为重建和修缮加固两种方式。

1、重建。拟改造农村危房整栋房屋属D级危房的应拆除重建。D级危房的确认要在县房管部门指导下,由所在乡镇建设所组织技术人员予以核查确定,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由所在乡镇政府协助农户选择具备施工条件的施工队伍统建。

2、修缮加固。拟改造农村危房局部危险即属C级危房的应修缮加固。C级危房的确认要在县房管部门指导下,由所在乡镇建设所组织技术人员予以核查确定,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联系施工队伍,确有困难的,由所在乡镇政府给予帮助。

(二)实施步骤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分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确定对象阶段(3月8日—3月20日);

第二阶段:规划建设阶段(3月21日—7月31日);

第三阶段:验收打卡阶段(8月1日—8月31日)。

(三)审批程序

根据自愿原则,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向所在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规定进行资格初审,对符合政策的农户,予以张榜公示,对公示结果无异议的,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合格后,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并报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七、工作要求

(一)严格审核。农村危房改造要优先改造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农户房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改造对象,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制度。在贯彻“一户一宅”的基础上,各乡镇要对农村危房补助对象逐户核实上报,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重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引导农户选建60平方米以内的基本安全房,同时便于农民经济条件改善后扩建。

(三)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县城乡建委、县房管局等有关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督巡查,严把工程各个环节。各乡镇要完善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安全培训,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能力,加强质量与安全的指导和检查,要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危改工程建设,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四)加强工程验收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年度改造任务完成后,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县城乡建委、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单位及时进行验收,向上级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并做好迎接省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组织的抽查工作。验收情况并作为各乡镇后续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安排的依据。

(五)完善农户档案管理。各乡镇要建立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规范信息管理,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等材料,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录入信息系统,做到材料齐全、管理规范。今后工程进度等情况将以录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为准,并作为农村危房改造绩效的重要依据。改造后的农户住房产权归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做好产权登记。

(六)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监督检查制度。各乡镇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以简报、通报等形式将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等,定期或不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县城乡建委要严格执行“月报”制度,及时将工程进度上报上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由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县城乡建委、县房管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残联等单位为成员的濉溪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城乡建委,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所在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二)宣传动员。各乡镇要及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动员会议,广泛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加危房改造。

(三)明确责任。建立完善分级负责和部门分工合作、分片联系包保乡镇的工作机制。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负责全县农村危房改造组织、协调工作;县城乡建委、县房管局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的规划设计、质量监督、竣工检查等工作;县发改委负责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年度投资计划的安排、中央政府投资补助资金的争取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做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安排的补助资金的筹措、拨付和管理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工作经费,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民政局负责农村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的确认工作;县残联负责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确认工作;县国土局负责做好用地计划指标的安排,鼓励通过原有住房置换,解决危房改造用地,负责农房建设选址安全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切实做好危房改造的组织实施、危房改造对象的审核和上报、档案、影像资料的留存等工作。村委会负责接受危改户的申请并初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后上报到乡镇政府审核,并及时进行公示,负责危改信息的收集并上报到所在乡镇政府。县政府与乡镇之间、乡镇与行政村之间、行政村与批准危改农户之间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或协议。县政府有关部门对所联系和包保的乡镇从启动到验收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实施。

危房改造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和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以农民自筹为主,通过政府适当补助、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等措施,有序地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二)目标任务。2013年,市分配给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40户。我市根据各镇街区前段时间提报的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数和建设与管理能力及工作绩效等因素,合理分配改造任务。

(三)工作原则。一是以人为本。以解决农民的最基本安全住房要求为目的,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自愿自主,不得指令摊派。二是严把标准。不搞普惠制,把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作为危房改造对象确定的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经济上最困难(五保、低保等)和居住危房两个条件。三是因地制宜。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改造方式,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大力推广节能材料和技术,确保改造的住房经济、适用。四是统筹规划。危房改造要符合镇、村规划,要将任务安排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村庄,优先利用原宅基地、闲置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五是规范实施。规范操作程序,公开扶助政策、公开申请条件、公开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二、补助对象与补助标准

(一)补助对象。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合理确定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农村危房中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农户,优先补助贫困残疾人家庭。

(二)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镇街区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省制定的分类补助标准,由镇街区对补助资金进行分配,确保农村危房改造顺利实施。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11月底前,各镇街区确定补助对象,落实补助资金,核定农户资金补助方式和补助数额,组织拆旧建新和修缮加固、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二阶段:12月1日—12月15日,各镇街区完成自查工作。

第三阶段:12月16日—12月20日,市建设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对镇街区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各镇街区要严格按照《市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危房改造方式、改造标准、操作程序、资金筹措及管理等要求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并编制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在综合考虑实际需求、管理能力、用工量、农户自筹资金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改造任务细化分解到镇村庄,并于2013年11月10日前将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任务分解情况,报市建设、发改、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备案。

(二)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各镇街区要按照《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要求,认真抓好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建档工作。在完善和规范农户纸质档案管理与保存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农户档案信息化录入工作,农户档案信息录入情况将作为2013年危房改造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等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镇街区要重点抓好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一是要组织技术力量和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危房改造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建设质量安全隐患;二是要加强技术指导,科学指导农民建房,引导节约建房,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建房选择方案,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房屋质量安全和改善住房功能上来;三是要加强村镇建筑队伍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建房质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四)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各镇街区要严格执行月报制度,于每月25日前将本月农村危房改造进度报市建设局;发改、财政部门要及时落实有关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资金筹集、发放、监督管理等情况。各镇街区要及时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向市建设、发改、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报送。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区要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抓好任务落实。市建设、发改、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在市政府领导下,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抓好任务落实。

(二)强化工作考核。市建设、发改、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对各镇街区实行年度检查考核,综合评价各地政策执行、补助资金及工作经费落实与使用、组织管理、工程质量与进度等情况,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对2013年城镇化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改造任务的重要依据。

危房改造范文第4篇

一、思想重视

近年来,我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农村仍有不少困难群众住房破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他们渴望改造危房,但自己又没有能力,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他们无法改变房屋破漏危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把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融洽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努力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成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根据全镇危房改造工作安排,对全镇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排查,排队梳理,有重点地列入改造计划,并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实施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做法,部门单位和村两委亲力亲为,主动协调,解决难题,督查进度,在领导层面上确保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的推进力。

二、明确政策

严格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建村33号)和霍政办15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出台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坪政109号)。这些文件对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的救助政策、救助方式、建设标准、资金保障等都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为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建立起了申报有序、救助及时、资金保障、机制健全的保障机制,做到了“申报一户,公示一户,核准一户,审批一户,改造一户”,通过“政府补助、农户自筹、亲友帮助、邻里帮工”的方式加快了建房进度。

三、科学规划

在推进建房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科学规划。一是组织调查摸底。在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状况调查摸底,以户为单位,建立危房档案资料,做到家庭成员清、居住情况清、收入情况清、贫困原因清。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分轻重缓急,拟定危房改造计划。二是制定改造计划。危房改造工作与我镇五保集中供养、地质灾害、新农村建设、库区移民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施分批改造。三是坚持求实效。根据村镇建设规划及困难群众的生活需要,我们要求所有新建房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地面,内外墙分别用水泥、涂料粉刷或贴砖,同时水、电、卫生、灶具设施配套。

四、规范操作

农村危房改造是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操作实施必须合乎民意、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此,我们重点在改造对象上规范程序,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对象确定上,由村上报调查核实的情况,由镇下达改造计划,然后分村进行公示,公示7天后,群众无异议的,再上报审批,确保了危房改造的对象真正落实到需要改造的群众身上。

五、健全机制

危房改造范文第5篇

卢阳镇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切实实现危房改造解决困难住有所居的目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8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镇党委政府本着从根本上逐步消除困难群众住房破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决心,高度重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努力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成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安排对全镇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情况进行了认真排查、摸底,有重点地列入改造计划,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村两委亲自抓的工作方法,主动协调,解决难题,督查进度,确保了农村困难群众危土房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

2009年原城关镇、城郊乡、附城乡危房改造中共重建45户,修缮27户,发放改造资金共58.5万元;2010年原城关镇、城郊乡、附城乡危房改造中共重建97户,修缮21户,发放改造资金共118万元;2011年原城关镇、城郊乡、附城乡危房改造中共重建60户,修缮65户,发放改造资金共92.5万元;2012年卢阳镇危房改造中重建281户,修缮139户,发放改造资金共336万元。自2008年实施危房改造以来,我镇累积实施危房改造756户,其中重建483户,修缮273户,累积发放改造资金605万元。

二、具体工作举措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危房改造既是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状况的一项安居工程,也是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关爱弱势群体的民心工程,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为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卢阳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袁辉茂同志任组长,镇工会主席曹海波同志任副组长,民政办人员和各驻村干部以及村主干为成员,共同做好危房改造工作。镇里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村主干会、镇干部职工会议,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研究安排部署危房改造工作,按照《卢阳镇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危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强化措施,明确责任。一是核实到位。按照调查摸底情况,经过党政联席会议将危房改造工程任务进行细化,确定人员后,会同县民政局、危房改造办同志逐户走访,最后敲定危房改造对象。并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在全镇各村进行公示,由于工作过细,公示结果均无异议。二是责任到位。危房改造对象确定之后,我们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建房户包落实。由镇政府与村签定责任状,明确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专门各村危房改造工作。与危房改造户签定《农村危房改造协议书》,明确改造、重建的标准,并要求按照标准建设。三是督促到位。镇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每周进行一次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向主要领导汇报,并督促各村抓紧抓落实。四是资金到位。为确保危改工作顺利进行,镇危改领导小组及时提供各建房户粮补存折将上级补助资金及时足额补偿到位。

3.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在推进改造过程中,我们按照卢阳镇危土房改造总体规划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高质量建设。一是组织调查摸底。认真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状况调查摸底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建立危房档案资料,家庭成员、居住情况、收入情况、贫困原因等情况做到清清楚楚。二是制定改造计划。危房改造工作与我镇五保集中供养、地质灾害、新农村建设、水库移民搬迁、火灾户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行分批改造。三是坚持求实效。根据村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旅游大镇计划及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镇村干部积极主动,帮忙联系工程队、建筑材料、搞工程预算等。同时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动亲戚朋友出钱出力,亲帮亲、邻帮邻,共同帮扶,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通过镇村的共同努力,为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无房户、特困户解决了住房困难,群众满意率达100%,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与拥护。

4.严明制度,规范操作。农村危房改造是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操作实施必须合乎民意、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此,我们重点在改造对象上规范程序,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对象确定上,由村上报调查核实的情况,由镇下达改造计划,然后分村进行公示,公示7天后,群众无异议的,镇危改办在镇政务公开栏上再公示7天未收到任何反映后上报审批,确保了危房改造的对象真正落实到需要改造的群众身上。以政府补助为辅,农户自筹为主的方针,深入到各村,掌握实际,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改造工程任务。加强施工监督,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按照工期要求,组织人员进行验收,确保改造工程按质按期完成。

在改造工作中,改造对象分布在34个村(居)社区,截止11月15日,今年所分配的420户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工,预计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其中加固完工的有139户(入住139户),重建完成主体的281户(入住200户),下一步镇危房改造办将按照实施方案严格审核。截止目前统建户一卡通已将收集完毕,一户一档全部建立,现正在检查和完善中。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危改对象部分是低保、贫困、残疾户,经济实力薄弱,自筹资金困难很大,无能力建房。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项目投入单一。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上级财力有限,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2.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集中建房危改点的水、电、路、广播电视、农村消防、群众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因投入不足而跟不上发展需要;

3.按照全县的总体规划,在城区23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居民不得建房,旧房拆除后不得重建。我镇合并后大多数村都在规划区内,在这些村里还有不少的群众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中,存在安全隐患;

4.由于我镇是由原城关镇、城郊乡、附城乡合并,因此农村危房改造数量较多,镇级财政配套压力大;

四、建议和意见

根据近几年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结合我镇具体实际,现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下年度下达指标时下达危房改造资金总数额,不下达户数;

2.建议上级部门多分配资金,让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无房户、特困户和残疾人等无能力建房的农户能够修建新房;

3.建议整合部门资金支持危房改造。凡涉及农村危房或其它危房改造的各类部门补助资金应进行捆绑使用,切实提高各相关部门补助资金的效益。进一步研究在农行、发行、信用等金融部门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专项扶持贷款资金,搭建农民建房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危改政策,对非贫困户的中低收入农民的危房改造,可研究实行差额或全额贷款贴息,以此扩大扶助面,调动积极性,帮助经济基层差,筹资能力弱的农户修建新房,推进危改速度。

4.建议把农村危房改造纳入村容村貌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做好规划设计,逐步实现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和村容村貌环境改造的协调发展。加大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度,坚持实行集约建设和规模发展,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5.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鼓励单位、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积极向农村危房改造捐款、捐物,切实解决农村特困危房改造户因建房而返贫的不正常现象。加大农村危改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对危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政策的引导效应,不断激发农民参与危改的主体作用,从而加快危改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农村危房改造调查报告第二篇:

自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龙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切实实现危房改造解决困难人有所居的目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镇党委政府本着从根本上逐步消除困难群众住房破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决心,高度重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努力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成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安排对全镇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情况进行了认真排查、摸底,有重点地列入改造计划,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村两委亲自抓的工作方法,主动协调,解决难题,督查进度,确保了农村困难群众危土房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

2015年,我镇实施危房改造210户,其中已建成完工202户。

二、具体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白龙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杨道菊同志任组长,镇宣传委员昂志春同志任副组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人员和各村(社区)行政干部以及村主干为成员,共同做好危房改造工作。镇里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村主干会、镇干部全体职工会议,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研究安排部署危房改造工作,按照《白龙镇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危改工作有序执行。

2.科学规划。一是精心组织调查摸底。认真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状况调查摸底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建立危房档案资料,家庭成员、居住情况、收入情况、贫困原因等情况做到清清楚楚。二是制定改造计划。危房改造工作与我镇五保集中供养、地质灾害、新农村建设、水库移民搬迁、火灾户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行分批改造。三是坚持求实效。根据村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镇村干部积极主动,帮忙联系工程队、建筑材料、搞工程预算等。同时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动亲戚朋友出钱出力,亲帮亲、邻帮邻,共同帮扶,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通过镇村的共同努力,为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无房户、特困户解决了住房困难,群众满意率达99%,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与拥护。

3.强化措施,明确责任。一是核实到位。按照调查摸底情况,经过党政联席会议将危房改造工程任务进行细化,确定人员后,XX县民政局、危房改造办同志逐户走访,最后敲定危房改造对象。并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在全镇各村进行公示,由于工作过细,公示结果均无异议。二是责任到位。危房改造对象确定之后,我们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建房户包落实。由镇政府与村签定责任状,明确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专门各村危房改造工作。与危房改造户签定《农村危房改造协议书》,明确改造、重建的标准,并要求按照标准建设。三是督促到位。镇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每周进行一次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向主要领导汇报,并督促各村抓紧抓落实。四是资金到位。为确保危改工作顺利进行,镇危改领导小组及时提#供各建房户粮补存折将上级补助资金及时足额补偿到位。

4.严明制度,规范操作。农村危房改造是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操作实施必须合乎民意、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此,我们重点在改造对象上规范程序,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对象确定上,由村上报调查核实的情况,由镇下达改造计划,然后分村进行公示,公示7天后,群众无异议的,镇危改办在镇政务公开栏上再公示7天未收到任何反映后上报审批,确保了危房改造的对象真正落实到需要改造的群众身上。以政府补助为辅,农户自筹为主的方针,深入到各村,掌握实际,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改造工程任务。加强施工监督,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按照工期要求,组织人员进行验收,确保改造工程按质按期完成。

截止2015年12月10日,我镇分配的202户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工,预计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下一步镇危房改造办将按照实施方案严格审核。截止目前统建户一卡通已将收集完毕,一户一档全部建立,现正在检查和完善中。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我镇是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村危房改造数量较多,镇级财政配套压力大;

2.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集中建房危改点的水、电、路、广播电视、群众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因投入不足而跟不上发展需要;

3. 危改对象部分是低保、贫困、残疾户,经济实力薄弱,自筹资金困难很大,无能力建房。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项目投入单一。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上级财力有限,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四、建议和意见

根据近几年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结合我镇具体实际,现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鼓励单位、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积极向农村危房改造捐款、捐物,切实解决农村特困危房改造户因建房而返贫的不正常现象。加大农村危改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对危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政策的引导效应,不断激发农民参与危改的主体作用,从而加快危改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2.建议下年度下达指标时下达危房改造资金总数额,不下达户数;上级部门多分配资金,让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无房户、特困户和残疾人等无能力建房的农户能够修建新房;

3.建议把农村危房改造纳入村容村貌改造范畴,做好规划设计,逐步实现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和村容村貌环境改造的协调发展。加大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度,坚持实行集约建设和规模发展,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危房改造范文第6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危房改造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县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政发〔〕30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范围和任务

我县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范围涵盖18个乡镇(场、区)。各乡镇(场、区)任务户数先期按照郧西县年农村危房改造分配方案表(附后)实施安排年度建设计划。待省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下达后,县农村危房改造办公室将根据各乡镇(场、区)上年补助资金落实情况以及工作绩效等做适当调整。

二、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和认定程序

年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为: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孤儿、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各乡镇(场、区)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同时,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审查的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三、农村危房改造的基本要求

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各乡镇(场、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要按照省、市要求,严格控制农村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和总造价,严禁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

四、资金补助标准和使用管理

年,国家对农村危房改造平均每户补助标准为6000元。任务完成竣工验收后,拨付到乡镇(场、区);各乡镇(场、区)对补助资金要及时足额落实到户,专款专用,分账核算,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住建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完成年度分配任务的乡镇(场、区),指标由县政府收回统一调剂安排。

五、时间进度要求

各乡镇(场、区)要结合重点镇、新农村建设、宜居村庄、村庄整治等项目建设,对危房改造比较集中并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庄,可采取适度集中连片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同步进行的方式整村推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要求,形成区域特色。

具体时间要求:

4月中旬前,任务分解落实到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内容的录入工作,并全面开工建设。

10月底前,各乡镇(场、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11月底前,组织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工作,将危房改造的全部档案资料归集、整理、存档,搞好工作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

每月5日前,各乡镇(场、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和进度情况报送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质量安全监管和竣工验收

各乡镇(场、区)要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危房改造的工程质量。县住建局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

危房改造完成后,住建局要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乡镇(场、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和村委会逐户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改造任务完成情况、改造工程质量、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情况、配套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

七、农户档案管理

各乡镇(场、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安排专人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农户信息录入校核工作,按照《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建村函〔〕168号)和《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建办村函字〔〕959号)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录入系统。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农村危房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县政府实施的“十件实事”之一。各乡镇(场、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严密组织,抓紧抓好。财政、民政、扶贫、国土、审计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二)多方筹资。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补助为辅,并通过银行信贷和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各地要采取积极措施,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统一规划,将扶贫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残疾人危旧房改造等与农村危房改造有机衔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安排足够的工作经费,用于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项目管理工作。

危房改造范文第7篇

一、任务目标

为了切实改善我市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条件,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市委、市政府计划从2008年至2009年,利用2年时间(比全省计划提前三年),对我市177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进行改造,其中:一般困难户104户、危房特困户34户、农村低保户16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2户、计生户21户,2008年计划完成60户,2009年计划完成117户。

二、实施范围及改建标准

实施范围:凡具有本市农村户籍的农村居民,现有房屋为土木结构,并年久失修,经济条件差的特困群众家庭,优先安排受灾户、危房程度严重户、重点优抚对象和符合条件的计生户;重点扶持无力建房的无房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

改建标准:按照“统一规划、兼顾方便生活、生产、量力而行、重点扶持”的原则,每户3间房,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分散供养五保户按每人两间,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以砖木结构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当提高标准,改造后的农村特困群众住房要达到我市农村一般农户基本住房的中等水平。

三、资金来源和补助标准

资金来源:资金由省市财政共同承担,省财政每户平均补助3500元,市财政每户平均补助2500元。

补助标准:每户平均补助不低于6000元,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实行分类补助,坚持“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的原则,对农村特困户中的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在市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再提高30%。

四、组织实施

市郊区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审计局、市人口委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检查、监督和资金落实等工作。

各镇政府、村委会依据任务指标具体落实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组织民主评议,审查落实特困群众家庭危房改造对象,并张榜公布;负责协调、督促、落实危房改造资金的及时到位、到户,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实施。

五、实施程序

需要危房改造的农村特困家庭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书,经村委会评议,镇政府入户调查、审查同意后,汇总上报市郊区工作办公室和市民政局,市郊区工作办公室和市民政局对镇政府上报的危房改造户进行复核抽查,经核实无异议的,准予批准实施,并统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备案。

六、检查验收和资金发放

市郊区工作办公室根据危房改造情况,提出检查验收申请,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检查验收组,对危房改造情况进行抽查、中期评估、年度检查和总结验收,验收合格的,在新建房屋显著位置悬挂“甘肃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标识,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省、市资金到位情况,按照补助标准分阶段拨付危房改造资金。

附件2:

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的标准和依据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甘民电〔2008〕3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标准和依据确定如下:

1、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村居民;

2、因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条件差,无力建房的无房户;

3、现有房屋为土木结构,并年久失修,经济条件差,年人均纯收入达不到5835元的重点优抚对象、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两女结扎户等;

4、现有房屋为土木结构,并年久失修,无经济能力改建住房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农村低保户;

危房改造范文第8篇

一、基本情况

2012年,省下达给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扩大试点的第一批任务数为2903户,根据省政府和省建设厅的要求,市建设局在2月份与市民政局交接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工作,并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区、特区。截止6月24日止,全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816户,占总任务数的97%,除盘县地质灾害搬迁44户和集中安置43户正在施工外,其余各县区均已完成任务。从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看,一是区县乡镇对这项工作普遍比较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二是部门工作认真负责、措施得力,指导、督察、协调、服务工作做得比较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县区、乡镇财政配套资金到位及时,盘县在应配资金基础上多配套370.3万元,区在应配资金基础上多配套30万元,县、特区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均已按标准配套相应资金;四是各县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建设效果比较好,整村推进、分散安置建设各有特色,出现了许多亮点,尤其是区乡独山水井组“三统一”的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危改农户只需投工投劳,每户人家只花4万元左右,就建出了风格独特,又适合农户居住,看上去又比较别致的民居,值得全市其他各危改点参考、借鉴。

二、存在问题

(一)市一级未成立统一领导协调机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现仅处于试点阶段,全面推开后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仅仅依靠市建设局一个部门的工作,很难完成这项事关民心、惠及民生的工程。

(二)农村危房改造基础台帐不准确,底数不清。由于试点工作开展前调查摸底工作还不完全清楚就由市民政局移交到了市建设局,因此有错统、漏统现象,一些农村危房户、无房户没有纳入改造底账,个别乡镇将不属危房的住房列入危改范围;由于理解存在失误,我市原拟进行的农村茅草屋改造对象也未全部纳入危房改造范畴等原因,造成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满意,有怨气。

(三)农村危改补助资金标准过低,危改建房资金缺口较大。中央、省、市、县(区、特区)配套资金每户最多2万元,一般情况下危房改造每户按80平米平均约需4至5万元,农户需自筹2至3万元资金。被列入改造对象的农户又是贫困户,资金筹措极其困难,部分县乡财政困难,对危房改造配套和自筹资金普遍感觉压力较大。视察组在视察中发现,县乡天生湖危改集中安置点,农户危改房屋主体建筑大部分完成,但排污排水、道路硬化、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难以为继,如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半拉子”工程。

(四)各县、区、特区农村危改试点工作实施中普遍存在先易后难现象。由于计划任务下达时间紧迫,任务较重,县乡一定程度上存在优先安排经济条件较好农户先期建房,除盘县外,其余各县(特区、区)存在补贴农户部分资金,用农户在试点开展前的自建住房冲抵任务计划,各地均以完成目标任务为首要目的。随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推进,危改下一步的工作难点将会是面对房屋破损程度高,家庭困难,住房条件急需改善的农户,危改工作的推进难度会越来越大。

(五)农村危改试点工程建筑材料缺乏且建筑成本成倍增加。由于县区、乡镇建材生产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大批量的农村危改建房的需要,部分县区建材价格随之上涨,就红砖为例,有的地方已达0.5-0.6元一块,加之运送路途较远,导致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加。

三、几点建议

(一)市一级应尽快比照省里模式成立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农村危房改造的组织领导,完善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协调各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创造性地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同时市与各县(特区、区)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危改工作上下左右一盘棋,步调一致,形成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忙而不乱,有序运行的危改工作机制。

(二)建立一个公正的操作流程。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坚持民主程序,对纳入危房改造的农户,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征求群众意见,全过程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特别是在危房标准评定、困难标准评定、补贴标准评定、改造安排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敏感问题上,必须提高操作流程的透明度,确保农民群众满意。

(三)资金方面。一是积极争取适当调高危改补助,切实解决危改工作中县乡配套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的压力;二是整合诸如财政扶贫、农村综合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等资金,并从其他渠道协调资金、资源,捆绑使用,本着“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形成合力;三是省市对县(特区、区)的配套资金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各地实际财政状况,加大对地方财政困难地区的倾斜力度;四是积极协调,科学组织,简化程序及时布局临时砂石厂、料石厂的生产;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采取一定措施平抑建材物价,坚决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确保危改工程建材的供应,切实降低危改工程建房成本。

危房改造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2日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它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妥善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居有其屋”问题。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但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下面简称为危改资金)落实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未改造就领取危改资金

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标准2009年至2011年每户平均6,000元,2012年每户平均为7,700元,2013年、2014年每户平均7,500元。由于每户补助的资金量不多,只靠此项资金农户建不起房或不能按期改建。多数乡级政府直接将危改资金按照申报材料分发给了农户,农户拿到钱后用于生活上的开支,致使危改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二、危改资金滞留乡级政府

乡级政府利用虚报的危房改造工程完工材料将危改资金领回,因农户不改造或长期不建房,不敢将危改资金下发给农户,致使资金长期滞留在乡镇专户上。

三、将危改资金挪作他用

部分乡、村两级将危改资金挪用建设养老院、乡村文化广场等,甚至有些乡村干部在工程建设中贪污受贿。比如,有一村干部在将危改资金挪用建设五保大院的工程中,以少报多,侵吞资金8,000多元。

四、村干部将危改资金截留

许多农村随着空闲的减少,宅基地下划收入也在锐减,再加上现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村级分成的社会扶养费越来越少。这样导致村级经费紧张,上交乡级政府的收费任务完不成。有部分村干部就集体研究克扣危改资金来解燃眉之急,致使该项资金被截留挪用。

五、私分危改资金

有些村干部私心太重,擅自将不符合条件的本家、亲戚、关系户列入补助对象,从而为其个人和亲朋好友谋福利。个别村干部利用危房改造的政策东风,收受甚至主动索要农户财物,更严重的是有些村干部直接私分危改资金或个人侵吞。比如,有一个村支书利用职务便利就贪污了危改资金5.4万元。

针对上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多管齐下,强化对危改资金的审计。按照《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危改资金的使用管理。对其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直接将资金补助到危房改造户,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或变相使用。具体强化审计措施如下:

1、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把危改资金查深查透。在全面审计、查真查实乡村两级危改资金使用情况的同时,要注重审计深度与广度、突出重点,对于农户提供的经济线索力求查深查透,不仅善于从危改资金账面发现问题,更要走访调查群众,以从保护农户利益的角度出发,多方倾听,看补助对象是否是经济上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的农户,进而从中发现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2、会同财政、纪检等部门做好事前、事中审计工作,强化审计效果。实践证明,在事后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危改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问题,因各种客观原因却难以整改。对此,要创新审计方法:一是对危改资金实行全程动态跟踪审计,以事前警示,事中监督,防微杜渐,事后审计,督促整改的方式全程跟踪,将审计由以事后发现问题为主转移到事前预防、事中及时纠正问题、事后完善管理上来。二是审查乡村两级申报程序是否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县级核准、上级备案”程序来确定补助对象。对于在危改资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财政、纪检等部门通报,并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督促乡村两级迅速整改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乡村两级规范和加强危改资金的使用管理。

3、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对危改资金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做到宽严适度。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侵吞和挪用危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对屡查屡犯、不执行审计决定乡村两级部门要采取通报和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强制执行等手段,促进审计决定的执行和落实。

总之,通过上述审计强化措施加上财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危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做到不让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搞危房改造,不让有关系的农户钻政策空子,不让个别村干部优亲厚友。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晓强.涉农资金审计方法浅探[J].湖北:审计月刊,2006.

[2]杨艳.浅析关于涉农专项资金审计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0.

危房改造范文第10篇

一、基本情况

我镇2015年-2016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共涉及到9个行政村330户农户,均符合相关条件,经过村、镇逐级审核上报后进行危改,符合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其中: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共涉及144户,拨付资金970987元;2016年度危房改造共186户,共涉及资金1481460元;2017年度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达任务数为131户,已完工60余户,剩余户数正在建设中。

二、落实措施

(一)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方案,确保危房改造工作抓到实处,明确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村组及各任务数和对象,在实施过程中的各方面要求,危房改造对象的补助标准、申报程序和相关部门具体职责。

(二)实施对象的确定。严格按照省、市、县工作要求,严格把好“最危险、最困难”危房户的审核关,杜绝优亲顾友现象发生,严格按照本人申请,村民评议,张榜公示,村审查,乡级审定的要求,过程中坚持透明化,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优先考虑四类重点对象。

(三)实施步骤。1、制定计划,每年上半年镇政府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补助农户,建立危旧房改造台帐,完成对象审核、上报县住建局审批备案。2、组织实施,落实建设用地,全面施工建设。2017年政府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对没有动工的农户督促开工,帮助解决开工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实不能按期开工的将取消其改造资格。3、督查验收。12月上旬所有农户必须完成房屋建设,乡政府及时进行峻工验收,并收集材料于12月下旬前报送县住建局审核。

三、自查情况

(一)组织保障:为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完成,我镇成立以镇长杨立新为组长,分管领导向强为副组长,民政办、财政所、国土所等部门为成员的危房改造自查自纠小组,对照工作要求,通过查阅历年危房改造台帐的建立完善情况,核对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查看财政所资金拔付程序的到位情况,结合走访危改户询问政策了解情况、现居住情况、资金领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二)危房资金管理发放情况。资金发放规范、专款专用、无挤占、截留、挪用补助资金等现象发生。按标准发放补助资金。其中自建户全部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到户,代建户补助资金也由镇财政所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委托方帐户。不存在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现象、也没有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的情况。

四、存在问题

(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经费紧张、人力资源不足,工作难度大。(二)一些较边远的村社运输成本高,部分无地材的村社购买材料的成本高,加重了危改户的经济负担。(三)还有就是工作人员在录入农户信息时有误,造成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工作人员将提高认识,在录入的过程中要求更加仔细认真,做到零失误。

上一篇:科技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群众满意度范文